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TKD)


[15-1176a]


欲三種延請法僧惠施故猒梵志無常
聚沬等爲後
諸欲無常虛僞不實者謂於諸欲宣
說顚倒以是四種顚倒事故當知此
中虛故無我僞故不淨不實故苦由
於是處樂非實故然彼諸欲似常等
現說名妄法顚倒事故云何諸欲名
爲妄法爲顯此義說幻事喻雖非常
等然似顯現故同彼法誑惑愚夫者
謂無聞愚夫於彼諸欲不如實知故
於長夜恒被欺誑深生染著爲變壞
苦之所逼解諸聰慧者則不如是如
實知故又彼諸欲喻枯骨者令無飽
故喻段肉者多所共故喻草炬者是
非法行惡行因故喻一分炭者増長
欲愛大熱惱故喻大毒蛇者爲諸聖
賢所遠離故喻夢所得者速散壞故
[15-1176b]
喻所假借莊嚴具者託衆緣故喻諸
樹端爛熟果者危亡地故又不淨者
是其摠句言臭穢者受用飮食變壞
成故尿尿不淨變壞所成故名臭處
諸肉血等變壞所成故名生臭可厭
逆者受用婬欲變壞所成可惡逆故
復次應招延者約捨世財應奉請者
約盡貪愛欲求果報是故招延欲求
解脫是故奉請應合掌者卽爲二事
而延請時應和敬者應設礼拜問訙
等故應可與彼戒見同故無上福田
世應奉施者於彼惠施果无量故
復次善說者文義巧妙故現見者於
現法中可證得故無熱者離煩惱故
無時者出三世故難引者老病死等
不能引故難見者天等趣中不可見
故内自所證者唯信他等不能證故
諸有智者者謂學無學爲舎爲洲爲救
爲歸爲趣者由後後句釋前前句顯
出離義又能了知四聖諦故名爲正
見言生起者於一切時容可生故巳
生起者於過去世住無學位今生起
者於現在世或巳證得或修圓滿當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張緣
[15-1176c]
生起者或未證得或勤修習應修應
習應多修習者隨其所應如前當知
應隨護者遠離隨順退墮法故言應
觸者由身體故應作證者或果或勝
智如說我巳證道故應時而說者若
了知彼願樂欲聞及堪聞者方可爲
說坐卑座等是名爲時應當序說先
時所作若了知彼是増上巳卽便殷
重隨其所能盡巳所有而爲說法爲
欲開示彼彼差別未曾有義非直華
詞樂說而巳次第者開示義故隨密
者設妨難故隨會者顯釋彼故令歡
喜者化受教者故令愛樂者化處中
者故令喜樂者化誹謗者故讃勵者
求彼實德以稱順心發自言音揄揚
讃美訶擯者觀彼實過以無恚心發
自言音開示訶責道理者具四道理
故謂觀待道理作用道理法爾道理
證成道理有益者於所爲處不棄捨
故無雜者無雜乱故有繫屬故有法
者能引義故依於苦等有无量種出
離遠離所生法故如衆會者隨刹諦
利等四種會衆所堪能故以慈
心者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三張緣
[15-1177a]
爲欲令彼得樂義故利益心者云何
當令若有殷重聽聞正法皆得悟解
獲大利益故哀愍心者欲令彼修法
隨法行故無所依者不爲利養恭敬
名稱故謂不依止衣服等事亦不依
止礼敬等事唯欲令他悟入正法又
不於他有所輕蔑乃至廣說不自高
者不爲利養恭敬事故作如是言唯
我能知如是法律非汝等輩乃至廣
說讃巳功德談彼過失於時時間應
聽法者至如是時應自觀察我今說
法多有所作他說法時應正了知勿
我於中當爲障㝵卽便殷重以謙下
心坐于卑座具足威儀隨其所能聽
聞正法起恭敬相爲欲啓悟先未解
義而興請問若不悟解或復沉疑終
不譏誚於其勝者恭敬隨順於等於
劣恭敬法故亦不輕蔑於說法師深
生尊重如說法者當獲無上大果勝
利故不輕法者不作是言此非綺飾
文字章句所有文句悉皆麤淺故不
輕法師者不作是言彼於我所種姓
卑劣等故不自輕者不作是言我於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四張緣
[15-1177b]
解法無有力能於其所證無怯劣故
奉教心者無惱乱心唯欲求解故心
一趣者爲欲領解文句差別故屬耳
聽者爲欲了知音韻差別故修治意
者爲欲悟入甚深義故於一切心無
不繫念者爲欲無間領解音韻文句
義故無不了知無不通達而空過者
復次言正行者謂是摠句應理行者
住果有學質直行者住於向道和敬
行者是其無學由彼唯於大師正法
及學處等深恭敬故隨法行者於因
轉時法隨法行由聞他音内正如理
而思惟故又應理行者是其正道及
果滅行質直行者如其聖教而正修
行無諂無誑如實顯現和敬行者與
六堅法而共相應隨法行者法隨法
行諸阿羅漢諸漏永盡乃至廣說最
極究竟乃至廣說亦名出離超出坑
塹越度坈塹乃至廣說永斷五支成
就六支乃至廣說獲得預流不顚墜
法決定趣向三菩提果乃至廣說如
是一切於自處所攝事分中我當廣
說又大師子者是其摠句腹所生者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五張緣
[15-1177c]
簡去異生卑劣子故口所生者従說
法音而誕生故法所生者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之所生故法所化者従法
身路而得成立相似法故法等分者
受用無漏法之財寶相似法故如是
諸句顯示増上生圓滿及父相似法
生圓滿謂初句於其増上生圓滿中
遮器過失第二句遮其精血不淨所
生第三句遮其欲貪非正法生如是
三句顯示増上生圓滿第四句顯示
自體相似之法第五句顯示受用相
似之法如是二句顯示父相似法生
圓滿又序者是緣集者是因緣増上
故名彼種類因増上故名彼所生雖
因所生藉緣勢力方得生起爲彼依
故又於此中後句釋前又善見者是
其摠句言善知者知法義故善思惟
者如其正理而思惟故善黠慧者全
分知故善通達者如實知故由後二
句顯善見性由前二句顯彼加行又
言聖者是無漏故及在聖者相續中
故言出離者出離三界一切
苦故言決達者究竟出離無退
轉故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六張緣
[15-1178a]
復次諸法皆以世尊爲本者由佛世
尊是其最初現等覺故世尊爲眼者
現等覺巳爲諸天人等開示故世尊
爲依者所說法中隨所生起一切疑
惑皆能遣故又佛世尊能爲眼者謂
能引發倶生慧故能爲智者謂能引
發加行慧故能爲義者謂能引發思
所成慧故能爲法者謂能引發聞所
成慧故不顯了義能決了者一切疑
惑皆能斷故能爲一切義所依者謂
能引發一切世間及出世間興盛事故
復次猒者謂於見道言離欲者謂於
修道離欲究竟所言滅者謂於無學
一切依滅前之二種於加行位修習
猒行及離欲行後之一種在無學位
行於滅行又言猒者由見諦故於一
切行皆悉猒逆言離欲者由於修道
永斷貪故言解脫者由離貪故一向
安隱於餘煩惱心得解脫通解脫者
煩惱斷故於生等苦普得解脫
復次是爲婆羅門者究竟到彼岸故
蠲除諸惡故是爲其相無猶豫等者
於自所證離疑惑故斷諸惡作者於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七張緣
[15-1178b]
應作事無不作故不應作事無有作
故離諸貪愛者無有利養恭敬受故
於有非有著無有隨眠者隨眠永斷
故當知此中若現在世若未來世名
之爲有其過去世名爲非有由此諸
句無倒觀察婆羅門相由前三句顯
示多聞及與正知觀察其相或謂不
正修習善品故復顯示第四一句觀
察其相此中著者謂八種著於非有
中作愁憂著於現在世所攝有中有
五種著一作修治二作救護三作我
所四作高勝五作下劣於未來世
所攝有中作行作動摠於三處作極
厚重作極甘味作愁憂者所愛變壞故
作修治者養育攝藏故作救護者於
逼惱處求作救護故作我所者執爲
我所故作高勝者計我爲勝而起憍
慢故如世尊言世間衆生慢爲高幢
故作下劣者計我爲劣而起憍慢故
言作行者是其希望未來世愛言作
動者旣希望巳方便追求作極厚重
者是所愛樂非可食用謂金銀等應
可貿易作極甘味者是可食用復有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八張緣
[15-1178c]
差別謂此五句略顯得道道果作證
是爲婆羅門者略顯得道無猶豫等
斷諸惡作離諸貪愛於有非有著無
有隨眠者如是諸句略顯獲得道果
作證於記所解疑惑斷故於所行中
一切忘失法行斷故於未來世苦因
斷故現在苦因麤重斷故所言有者
謂此義中當知於其三界所攝諸相
作意言非有者於無相界作意思惟
所言著者謂此義中是貪瞋癡如無
相定諸有學者猶有隨眠非阿羅漢
得有尋思戲論著想四種雜染前二
是出家品後二是在家品由有著隨
眠故彼得生起諸出家者由追憶念
曾所更境故有尋思動乱現行故有
戲論諸在家者住現前境有著有想
由有染著取諸相故復有二種雜染
因緣謂不如理作意及順彼處法由此
因緣彼得生起是故說此爲彼因緣
復次所有無常皆是苦者義何謂耶
若有無常衆同分者有生老等衆苦
生起若依諸觸有諸受者彼皆變壞
生巳尋滅故說諸受皆悉是苦
若有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九張緣
[15-1179a]
生等苦法及有壞等苦法彼皆無我
自非我故於是處所亦無有我由此
攝受空無我行又解了者聞所成慧
諸智論者如是說故等解了者思所
成慧審解了者修所成慧卽於如是
三慧行中所有諸忍名爲憙樂若等
憙樂若遍憙樂又有无常隨觀斷隨
觀離欲隨觀滅隨觀者如聲聞地巳
廣分別又無常力之所損害乃至廣
說當知此中増一略文顯無常等差
別障礙差別爲後如其所應爲欲獲
得所未得者最初得故或先下劣有
所證故於上差別而作證者謂於其
斷而作證故言觀察者此說於慧言
審慮者說三摩地如理觀察者此說
二法無顚倒轉雖實無有而顯現者
謂於此中實無樂故虛者空無我故
僞者不淨故不堅者無常故此則顯
示無四顚倒
復次色如聚沬者速増減故水界生
故思飮食味水所生故不可揉捼故
非如泥團可令轉變造作餘物是故
說言不可揉捼又實非聚似聚顯現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張緣
[15-1179b]
能發起一有情解故受喻浮泡者三
和合生不久堅住相似法故言如地者
所謂諸根彼生依故言如雲者謂諸
境界言如雨者所謂諸識如雨擊者
所謂諸觸如浮泡者所謂諸受速疾
起謝不堅住故想同陽焰者颷動性
故无量種相變易生故令於所緣發
顚倒故令其境界極顯了故由此分
別男女等相成差別故云何行類芭
蕉如明眼人者謂聖弟子言利刃者
謂妙慧刀言人林者謂於五趣舉意
攀緣種種自性衆苦差別同樹法故
爲取端直芭蕉柱者謂爲作者受者
我見截其根者謂斷我見㱟折葉者
委細簡擇唯有種種思等諸行差別
法故彼於其中都無所獲者謂彼經
時無堅住故何况堅實者何况有餘
常恒實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見云何
識如幻事言幻士者隨福非福不動
行識住四衢道者住四識住造作
四種幻化事者謂象馬等如象身等
雖現可見而無眞實象身等事如是
應知隨福非福不動行識住四識住
雖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一張

[15-1179c]
有作者及受者等我相可見然無眞
實我性可得又識於内隱其實性外
現異相猶如幻像復次巳說白品
異門黑品異門我今當說嗢拕南曰生
老死藏等可
欣等煩惱廣說貪瞋癡少等差別等
所言生者謂初結生卽名色位等生
則是胎藏圓滿出謂出胎現謂嬰孩
乃至少年及中年位起者乃至極老
年位又薀得者謂名色位界得卽是
於此位中彼種子得言處得者名色
増長六處圓滿諸薀現者謂従出胎
乃至老位命根起者捨故衆同分取
新衆同分復次言蹎蹶者年衰邁時
行步去來多僵仆故言皓首者髪毛
變攺白銀色故言襵多者皮緩皺故
言衰熟者年衰邁時卽彼黃皺無光
澤故言朽壞者勢力勇健皆无有故
脊傴曲者身形前僂凴杖行故多諸
黑子㽵嚴身者靑黑雜黶遍支體故
言惛耄者於所作事經行住等無多
能故言羸劣者諸根於境無多能故
言衰退者念智慧等無多能故遍
衰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二張緣
[15-1180a]
退者卽諸根等經彼彼念瞬息等位
漸損減故諸根熟者卽彼衰廢无堪
能故諸行朽者根所依處時經久故
體腐敗者卽彼所說性衰變
復次殞者捨身形故終者臨死時故
喪者若於是時屍骸猶在殁者若於
是時屍骸殄滅又喪者據色身故沒
者據名身故壽退煖退者將欲終時
餘心處在命根滅者一切壽量皆窮
盡故死者其識棄捨心胸處故殂落
者従死巳後或一七日或復經於二
三七日
復次一切愚夫異生於其六處由執
我故名藏執我所故名護由薩迦耶
以爲根本名異世間見趣差別我慢
増上愛現行故名覆於順樂受所有
六處有貪欲故名味於順苦受所有
六處有瞋恚故名結於順不苦不樂
受所有六處有愚癡故名合於過去
世所有六處有顧戀故名隨眠於未
來世所有六處有希望故名繫屬於
現在世所有六處有耽染故名執著
於自攝受他身六處執爲我所於劣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三張緣
[15-1180b]
中勝非自攝受他身六處依慢種類
發起於慢於不定地欲界所繫發起
後後所有希求於其定地色無色繫
如其所應由廣大微妙故發起厚重
依在家品色聲香味解由愛味眷屬
所隨逐故發起甘味依出家品六處
由懈怠放逸煩惱故遍於一切不能捨
離復次可欣可樂可愛可意者當知
此四句略顯可愛事此可愛事略有
三種一可希求事二可尋思事三可
耽著事未來可愛事可希求故名爲
可欣過去可愛事唯可欲故唯可樂
故名爲可樂現在可愛事略有二種
境界事二領受事若境界事可愛
樂故名爲可愛若領受事可愛樂故
名爲可意如是所說諸可愛事或過去
或未來或現在或境界或領受有差
別故或名可希求事或名可尋思事
或名可耽著事是故宣說如是一切
諸句差別又可欣者約未來世可希
求故可樂者約現在世現可欲樂無
猒足故可意者約過去世隨念可意
而追憶故可愛者約妙色相貫通三
世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四張

[15-1180c]
皆可愛故又可欲者悦意記念故欲
所引者欲界繫故或復隨順二種
差別受用欲故可染著者貪處所故
復次於五種事能和合故說名爲結
五種事者一所結事二能結事三罪
過事四等流事五趣向事諸結所緣
名所結事所以者何由愛恚等各於
所緣隨相差別而和合故卽彼諸結
展轉相引而和合故名能結事諸結
因緣於現法中能生過罪乃至領受
従彼所生心法憂苦由此因緣能和
合故名罪過事爲當來世猛利貪等
生成之因而和合故名等流事能生
五趣於諸趣中能和合故名趣向事
由此因緣自行惡行遭他笞罪縛錄
訶罵驅擯害等種種衆苦而生起故
名能自損若不自遭令他遭故名能
損他若由彼故自他倶遭名能倶損
能生現法罪者謂由彼故遭如所說
種種苦事然不決定徃諸惡趣能生
後法罪者謂由彼故雖於現法他所
不知然能爲因徃諸惡趣能生現法
後法罪者謂具二種於現法中多
懷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五張緣
[15-1181a]
染著所欲不遂廣生種種心法憂苦
復於當來徃諸惡趣結雖无量就勝
而言略有九結又約不隨所欲義故
說有三縛謂貪瞋癡依三受故由彼
因緣雖欲脫彼而不能脫故名爲縛
又煩惱品麤重種子之所隨逐說名
隨眠是隨縛義是微細義取其根本
但有七種又従煩惱生故親近煩惱
故隨惱乱心故名隨煩惱除七隨眠
所餘一切染汙心法皆隨煩惱又現
起相續無斷絕義說名爲緾緾有八
種謂無慙等又彼能令轉成上品相
續起故能令身心無堪能故說爲株
杌如舃鹵田不任耕植又處所別故
彼所生疑有差別故說五心株貪等
別故說有三種又彼能令不清淨故
說名爲垢又於諸處門常流注故各
爲你伽常能害故亦名你伽又彼能
令不寂靜故說名爲箭如被毒箭若
未拔時多不寂靜又能障捨故有戲
論故名爲所有又非法行不平等行
現在前故說名惡行又能等起一切
煩惱諸惡行故說名爲根又能出生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六張緣
[15-1181b]
當來生故說名爲漏又旣生巳由老
死等令匱乏故說名爲匱又非愛合
會所愛乖離貪求利養所燒然故說
名爲燒又能令愁歎憂苦惱故說名
爲惱又能令順流而漂溺故說名暴
流又依前際能爲現法生死流轉勝
方便故說名爲軘又依現在能爲未
來勝方便故說名爲取又難解故說
名爲繫又於所知事能障智故說名
爲蓋又望色無色界欲界爲下分望
其修道見道爲下分由約此二下分
差別隨其所應說名五下分障亦名
五下分結與此相違當知說有五上
分結又言林者能生種種苦薀體性
由親愛故彼得増長說名稠林又能
發起諸鬪訟等種種忿競故名爲諍
明所治故說名爲黑能引苦故說名
無義無所用故說名弊下性染汙故
說名有罪不應習近故說名應遠離
毀犯所受清淨戒故名突尸羅又惡
法者謂極猛利無慙無愧不信佛等
毀謗賢聖邪見相應故或復種種惡
法現行故又有貪欲瞋恚心等乃至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七張緣
[15-1181c]
廣說當知此中内朽敗者外持沙門
相故内無沙門法故猶如大木外皮
堅妙内柀蟲食虛無有實下産生者
廣如下産及非下産法門中說水生
蝸螺者謂所聽受與水相似除渴愛
故若諸苾芻犯禁戒等如彼蝸螺穢
濁淨水是故猶如有蝸螺水不堪飮
用應遠離故螺音狗行者謂諸苾芻
習行惡行於受利養臥具等時自稱
年雨最第一故實非沙門稱沙門者
巳失苾芻分稱有苾芻分故實懷惡
欲而自稱言我是第一眞沙門故非
梵行者實非遠離婬欲穢法而自稱
言我遠離故又失苾芻性而自稱有
苾芻性是故說名妄稱梵行實非沙
門而自稱言我是第一眞實沙門是
故說名妄稱沙門又捨所受故名突
尸羅先捨惡法復還取故名爲惡法
形相意樂㸦不相稱由是因緣名内
朽敗隨其所欲而行住故名下産生
毀辱所聞故名水生蝸螺由邪受用
諸信施故名螺音狗行邪言說故名
爲妄稱沙門梵行又有貪瞋癡忿
恨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八張緣
[15-1182a]
等乃至廣說諸雜碎事攝事分中我
當廣說又有無常苦空無我生法老
法乃至燒雞隨其處所卽於彼中我
當廣說復次染者謂樂著受用故著
者謂卽於彼無所顧惜故饕餮者謂
希望未來所得受用事故呑吸者謂
彼所餘助伴煩惱所呑吸故迷悶者
次後當說耽著者謂堅執巳得無所
營爲故貪求者謂追求未得勤加行
故欲者謂於未得巳得希求獲得及
受用故貪者謂於受用喜樂堅著故
親昵及愛樂如所親昵所愛樂中應
知其相藏者謂於内所攝自體中愛
故護者謂於他相續中愛故執者謂
於我所中愛故渴者謂倍増希求故
所染者謂貪居處故所憍者謂七種
憍所居處故所欲者謂種種品類受
用貪欲所居處故所親昵者謂是過
去諸顧戀愛所隨處故所愛樂者謂
是現在諸欣喜愛所隨處故又現法
中串所習愛名爲親昵宿世串習所
發生愛名爲愛樂所迷悶者不能於
中觀察功德及過失故所貪著者是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十九張緣
[15-1182b]
耽樂心所居處故所縛著者是貪瞋
癡所居處故所希求者能生愛故所
繫縛者是一切結所居處故是惡者者
謂能和合不善法故爲令現前而喜
樂者謂希望故爲令現前而言說者
以語言而追求故爲令證得而遽
務者謂生貪著身追求故耽著而住
者謂得巳抱持而不捨故等染者謂
於樂受起貪欲故等惡者謂於苦受
起瞋恚故等愚者謂於三受起愚癡
故顧戀者謂於過去故繫心者謂於
未來故劬勞者謂由彼因緣正起追
求故熾然者謂所欲果遂起染汙心
故燒者謂所欲衰損起染于心故惱
者謂所得變壞故爲祈禱者顯示取
著吉祥愛故爲觸對者顯示取著摩
執愛故爲希求者顯示取著與利愛
故爲欣悦者顯示取著如意思惟所
有愛故又於諸欲其心趣入清淨乃
至廣說於五種出離界應知如前三
摩呬多地巳說言憍醉者謂與三憍
共相應故極憍醉者謂依上憍遍於
諸惡不善法中能令其心不防護故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張緣
[15-1182c]
趣憍醉者謂於憍醉所有因緣受學
轉故於諸欲中生等憍者謂不觀過
受用欲故平安者謂樂受自相故領
受者謂諸受共相故趣受者謂餘受
因相故又欲貪堅著拘㝵饕餮等貪
如聞所成地巳說
復次言内垢者謂於怨意樂堅持不
捨故内忌者謂於所愛障礙住故内
敵者謂能引發所不愛故内怨者謂
能引發所不宜故又不可喜不可樂
不可愛等翻可喜等如前應知又言
苦者謂彼自性苦亦隨憶念苦故損
害者謂現前苦故違逆者謂於三
世思惟苦故不順意者謂現有苦能
損害故又苦猛利堅硬辛楚不可意
等如攝事分我當廣說又暴惡者是
其摠句蜇蠚者麤言猛切故怨字語
者謂造文字無有依違麤獷言故怨
嫌者謂毀辱所依故憤發者謂出言
顯發惡意樂故恚害者謂以手等而
加害故顰蹙而住者謂憤害已後顰
蹙眉面默然而住故遍生憤恚者謂
數數追念不饒益相深懷怨恨惱乱
心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一張

[15-1183a]
故若生煩惱惱乱其心由此因緣便
住於苦如說苾芻懈怠雜諸惡便住
於衆苦有苦者謂彼攝受未來苦故
有匱者謂彼遠離諸善品故有灾者
謂彼能爲餘惑因故有熱者謂於後
時發熱惱故又言苦者是其摠句有
苦者謂憂苦相應故有匱者謂樂受
變壞故有灾者謂在不苦不樂受中
於二不解脫故有熱者謂於樂等如
其所應有貪瞋癡火故又於過去有
苦於未來有匱又害者者顯示攝受上
品怨嫌故敵者怨諸如前巳說又摧
伏者謂與未生士用生相違故破壞
者謂與生巳士用住相違故爲他所
勝者謂與未生功能生相違故落在
他後者謂與巳生功能住相違故又
不摧伏不破壞非所勝有所勝者如
是諸句由前諸句其義應知
復次在前際無智者謂於過去諸行
無常法性不了知故於後際無智者
謂於現在諸行盡滅法性不了知故
於前後際無智者謂於未來諸行當
生法性及當生巳當盡法性不了知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二張緣
[15-1183b]
故彼於如是不了知者謂依前際等
起不如理思惟我於過去世爲曾有
耶乃至廣說我爲是誰誰當是我今
此有情従何而來於此沒巳當徃何
所如是依前後際不如理作意故於
如是無常法性愚癡不了於諸行中
我見隨逐於内於外倶於二種唯有
法性不能了知内謂内處外謂外迹
内外卽是根所住處及以法處由彼
諸法於内可得又是外處之所攝故
於業無智者謂於諸業唯有行性不
能了知而妄計度我爲作者於異熟
無智者謂於有情世間及器世間若
餘境界業因所起妄計自在作者生
者於業異熟無智者謂遍愚一切獲
得誹謗業果邪見此卽宣說外道異生
於諸法中所有無智於佛無智者
謂不了知如來法身及諸形相於法
無智者謂不了知善說等相於僧無
智者謂不了智善行等相於苦等無
智者謂如諸經所分別相及十六行
中不了知故於因無智者謂於無明
等諸有支中能爲行等所有因性不
了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三張

[15-1183c]
知故於因所生無智者謂於行等諸
有支中従無明等因所生性不了知
故又於雜染清淨品法謂不善善有
罪無罪過患功德相應故隨順黑白
謂無明明分故黑黑異熟白白異熟
及有對分謂卽黑白黑白異熟如是
一切皆従因緣之所生故名爲緣生
於彼一切不了知故名爲無智或於
六觸處不能如實遍通達者謂於六
處順樂受等觸所生中彼滅寂靜不
能如實遍了知故又此加行不能如
實於法通達知見現觀者謂卽於彼
法不如實知故於彼於此者於如所
說或所未說無知者於不現見無見
者於現見現前無現觀者於如實證
不由他緣黑闇者於其實事不正了
知愚癡者於不實事妄生増益無明
者於所知事不能善巧於彼彼處不
正了知謂於彼彼所說義中及於名
句文身不能解了昏闇者成就誹謗
一切邪見又障蓋無眼等廣說如攝
事分又覆蔽隱沒昏昧遍昏昧等廣
說如愛契經不恭敬者不修恭敬故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四張緣
[15-1184a]
不尊重者不信彼德故不貴尙者令
彼所欲有匱乏故不供養者不施利
養故又不恭敬乃至不供養者當知
展轉後句釋前又不恭敬不尊重不
信有而聽聞法等廣說如攝決擇分
又不承聽者不欲聞故不審聽者心
散乱故不住奉教心者不欲修行故
不修正行者於法隨法不如意樂正
修行故又不受學轉者於大師聖教
不能證故又樂睡眠虛度生命者是
其惣句唐捐者不能修徃善趣因故
無果者不能得彼善趣果故无義者
不能修得涅槃因故無利者不能得
彼涅槃果故又問少病惱不者界無
不平等故少事業不者加行事業無
不平等故起居輕利不者希湏飮食
旣飮食巳易消化故又務力樂及無
罪等如聲聞地食知量中巳說其相
又不簡擇不極簡擇等廣說如聲聞
地又
不思惟不稱量等廣說亦如聲聞地
復次少者高廣量不相應故小者
卑狹量相應故尠者纔受世間言說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五張緣
[15-1184b]
量故
復次或異門者自相差別故或意趣
者俗相差別故或殊異者因相差
別故
如是名爲攝異門分如是異門於諸
經中隨其麤顯言多用者略巳採集
示差別義其餘无量諸佛世尊所說
異門及義差別由此方隅由此所學
由此言教應當精勤別別思擇異門
異義顯示安立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四
丙午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瑜伽論苐八十四卷苐二十六張緣
[15-1184c]
瑜伽師地論
卷第八十五緣弥勒菩
薩說三藏法師玄奘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