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TKD)


[15-1225c]
處擇攝第二之一如是巳
說行擇攝處
擇攝我今當說摠嗢拕南曰初安立
等智同等最
後當知離欲等別嗢拕南曰安立與差
別愚不愚教
授解脫煩惱業皆廣說應知由五種
相當知安立諸受差別一自性故二
所依故三所緣故四助伴故五隨轉
故自性故者謂有三受一苦二樂三
不苦不樂所依故者謂有六種卽眼
耳鼻舌身與意所緣故者謂色等六
所緣境界助伴故者謂想思或餘善
不善無記心法與此相應隨轉故者
謂此相應心由依彼故三受隨轉彼
爲諸受同生同滅所依止處復次如
是五相安立諸受當知復有八種差
別一内處差別二外處差別三六識
身差別四六觸身差別五六
[15-1226a]
受身差別六六想身差別七六思身
差別八六愛身差別當知此中由三
和合義立前三差別由受因緣義立
第四差別由三和合觸果義立第五
差別由分別受隨言說義立第六差
別所以者何受諸受時作如是想我
今領受此苦此樂此非苦樂亦復爲
他隨起言說由業煩惱二雜染義當
知建立第七第八兩種差別所以者
何由於彼受若合若離起思造作如
如發起思所造作如是如是生愛求願
復次當知略有二種一切一少分一
切二一切一切如說一切皆無常者
當知此依少分一切唯一切行非無
爲故言一切法皆無我者當知此依
一切一切又由三相應知是愚一由
自性故二由因緣故三由果故愚自
性故者謂由緾故卽是忘失於現在
世由隨眼故卽是當來忘失之法愚
因緣故者謂於五相受安立中不能
覺了是無常等及遍自體初中後位
所有惱乱皆不了故當知卽是於生
老病及死法性不能覺了初惱乱者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張緣
[15-1226b]
謂由生故中惱乱者謂由病故後惱
乱者謂由老死二種法故愚果故者
謂愁等苦愛等雜染復次由三種相
當知不愚一自性故二由礙故三由
障故不愚自性者謂於五相受安立
中善能覺了自相共相由此能斷一
切煩惱能覺聖諦能證涅槃不愚礙
者由四種魔謂由薀魔遍一切處隨
逐義故由彼天魔於時時間能數任
持障㝵義故死煩惱魔能與死生所
生衆苦作器義故不愚障者謂緣不
現見境煩惱及緣非不現見境緾或
彼隨眠
復次諸佛世尊佛聖弟子由三種相
能正教授諸弟子衆何等爲三一引
導教授二隨其所應於所緣境安處
教授三令所化得自義教授如是教
授如其次第當知卽是三種神變
復次由二種相應求能成就解脫妙慧
一者如理聞思久遠相續慧能成就
有學解脫二者有學久遠相續慧能
成就無學解脫
復次略有二種解脫成就一者有學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三張緣
[15-1226c]
二者無學有學者謂
金剛喻三摩地俱無學者謂彼巳上
復次心清淨行苾芻有五種法多有
所作何等爲五一正教授二奢摩他
支三毗鉢舎那支四無間殷重加行
五出世間慧正教授者謂有三種正
友所顯一者大師二者軌範尊重三
者同梵行者及住内法在家英叡如
是名爲三種正友諸有智者従彼應
求積集善門眞正教授奢摩他支者
謂如有一具尸羅住廣說應知如聲
聞地如是尸羅具足住巳便無有悔
無悔故歡廣說乃至樂故心定毗鉢
舎那支者謂得三種隨欲言教一聖
正言教二猒離言教三令心離蓋趣
愛言教云何聖正言教謂依衆聖五
無學薀所有言教卽是宣說諸聖成
就如是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解脫
如是解脫智見云何猒離言教謂依
三種令增少欲喜足言教及依樂斷
樂修令離憒閙言教云何令心離蓋
趣愛言教當知此教復有三門一者
一切煩惱蓋離蓋趣愛言教二
者五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四張緣
[15-1227a]
蓋離蓋趣愛言教三者無明蓋離蓋
趣愛言教當知此中依爲證得斷離
滅界所有言說是初言教依卽於彼
見勝功德及於所治蓋處諸行深見
過患所有言說當知是名第二言教
隨順如是緣性緣起所有言說當知
是名第三言教如是三種言教摠名
毗鉢舎那支又此言教以略言之復
有三種一能生樂欲言教二能正安
處資糧言教三能正安處作意言教
謂聖正言教名能生樂欲言教猒離
言教名正安處資糧言教令心離蓋
趣愛言教名正安處作意言教依此
言教勝奢摩他所攝受慧名毗鉢舎
那是故說此言教名毗鉢舎那支云
何無間殷重加行謂常所作委悉所
作勤精進住當知卽依止觀加行又
勤精進應知五種一被甲精進二加
行精進三不下精進四無動精進五
無喜足精進此中最初當知發起猛
利樂欲次隨所欲發起堅固勇悍方
便次爲證得所受諸法不自輕蔑亦
無怯懼次能堪忍寒熱等苦後
於下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五張緣
[15-1227b]
劣不生喜足欣求後後轉勝轉妙諸
功德住彼由如是勤精進住入諦現
觀證得諸聖出世間慧於修道中依
止此慧若行若住能正除遣所依身
中諸隨煩惱令心清淨謂住聚落或
聚落邊若見少壯端嚴美妙形色母
邑卽便作意思惟不淨爲欲損害緣
彼貪故若遇他人逼迫惱乱卽便作
意思惟慈相爲欲損害緣彼瞋故如
是行時能正除遣諸隨煩惱令心清
淨若遠離處修習入出二種息念除
遣欲等諸惡尋思如是住時能正除
遣諸隨煩惱令心清淨彼依如是巳
所證得出世間慧於一切行修無常
想能正蠲除所餘我慢如是善士爲
所依止復得無倒教授前行由此漸
次能證有學圓滿解脫得金剛喻三
摩地故亦證無學圓滿解脫一切煩
惱皆離繫故
云何解脫謂起畢竟斷對治故一切
煩惱品類麤重永息滅故證得轉依
令諸煩惱決定究竟成不生法是名
解脫若聖弟子無所有處巳得離欲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六張緣
[15-1227c]
唯餘非想非非想處所有諸行復能
安住勝有頂定爾時無間能隨證得
諸漏永盡若所餘位雖能漸斷彼彼
諸漏然非無間能隨證得諸漏
永盡如是乃至無所有處未得離欲
復次諸欲界繫一切煩惱唯除无明
說名欲漏諸色無色二界所繫一切
煩惱唯除無明說名有漏若諸有情
或未離欲或巳離欲除諸外道所有
邪僻分別愚癡所生惡見蔽覆其心
依此惡見於彼諸欲一分尋求一分
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於彼
三界所有無智摠攝爲一立無明漏
復次有九種事能和合故當知建立
九結差別云何九事一依在家品可
愛有情非有情數一切境界貪愛緾
事二卽依此品可惡有情非有情數
一切境界瞋恚緾事三依有情數憍
慢緾事若四五六依惡說法諸出家
品三種邪僻勝解緾事謂依聽聞不
正法故依不如理邪思惟故依非方
便所攝修故如是差別卽爲三種七
於善說法律無勝解緾事八依出家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七張緣
[15-1228a]
品智貧窮事九依在家品財貧窮事
由此九事如其所應當知配屬愛等
九結此中由嫉變壞心故於正法内
發起法慳由此當來智慧貧乏餘隨
所應配屬應知
復次由爲貪縛所緾縛故於能隨
順樂受境界心不能捨如是瞋縛
所緾縛故於能隨順苦受境界心不
能捨由愚癡縛所緾縛故於能隨順
非苦樂受中庸境界心不能捨由此
因緣故立三縛
復次煩惱品所有麤重隨附依身說
名隨眠能爲種子生起一切煩惱緾
故當知此復建立七種由未離欲品
差別故由巳離欲品差別故由二倶
品差別故由未離欲品差別故建立
欲貪瞋恚隨眠由已離欲品差別故
建立有貪隨眠由二倶品差別故建
立慢無明見疑隨眠如是摠攝一切
煩惱
復次隨煩惱者謂貪不善根瞋不善
根癡不善根若忿若恨如是廣說諸
雜穢事當知此中能起一切不善法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八張緣
[15-1228b]
貪名貪不善根瞋癡亦爾若瞋恚緾
能令面貌慘裂奮發說名爲忿内懷
怨結故名爲恨隱藏衆惡故名爲覆
染汙驚惶故名熱惱心懷染汙不憙
他榮故名爲嫉於資生具深懷鄙悋
故名爲慳爲欺訁彼内懷異謀外現
別相故名爲誑心不正直不明不顯
解行邪曲故名爲諂於所作罪望已
不羞故名無慙於所作罪望他不恥
故名無愧於他下劣謂巳爲勝或復
於等謂已爲等令心高舉故名爲慢
於等謂勝於勝謂等令心高舉故名
過慢於勝謂勝令心高舉名慢過慢
妄觀諸行爲我我所令心高舉故名
我慢於其殊勝所證法中未得謂得
令心高舉名增上慢於多勝中謂已
少劣令心高舉名下劣慢實无其德
謂已有德令心高舉故名邪慢心懷
染汙隨恃榮譽形相踈誕故名爲憍
於諸善品不樂勤修於諸惡法心無
防護故名放逸於諸尊重及以
福田心不謙敬說名爲傲若煩惱緾
能令發起執持刀仗鬪訟違諍故名
憤發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九張緣
[15-1228c]
心懷染汙爲顯已德假現威儀故名
爲矯心懷染汙爲顯己德或現親事
或行而語故名爲詐心懷染汙欲有
所求矯示形儀故名現相現行遮逼
有所乞匃故名研求於所得利不生
喜足說獲他利更求勝利是故說名
以利求利自現己德遠離謙恭於可
尊重而不尊重故名不敬於不順言
性不堪忍故名惡說諸有朋疇引導
令作非利益事名爲惡友耽著財利
顯不實德欲令他知故名惡欲於大
人所欲求廣大利養恭敬故名大欲
懷染汙心顯不實德欲令他知名目
希欲於罵反罵名爲不忍於瞋反瞋
於打反打於弄反弄當知亦爾於自
諸欲深生貪愛名爲耽嗜於他諸欲
深生貪著名遍耽嗜於勝於劣隨其
所應當知亦爾於諸境界深起耽著
說名爲貪於諸惡行深生耽著名非
法貪於自父母等諸財寶不正受用
名爲執著於他委奇所有財物規欲
扺拒故名惡貪妄觀諸行爲我我所
或分別起或是倶生說名爲見
薩迦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張緣
[15-1229a]
耶見爲所依止於諸行中發起常見
名爲有見發起斷見名無有見當知
五蓋如前定地巳說其相不如所欲
非時睡緾之所隨縛故名⬤瞢非處
思慕說名不樂麤重剛强心不調柔
舉身舒布故曰頻申於所飮食不善
通遠若過若減是故名爲食不知量
於所應作而便不作非所應作而更
反作如所聞思修習法中放逸爲先
不起功用名不作意於所緣境深生
繫縛猶如美睡隱翳其心是故說名
不應理轉自輕蔑故名心下劣爲性
惱他故名扺突性好譏嫌故名諀訾
欺誑師長尊重福田及同法者名不
純直身語二業皆悉高踈其心剛勁
又不清潔名不和軟於諸戒見軌則
正命皆不同分名不隨順同分而轉
心懷愛染攀緣諸欲起發意言隨順
隨轉名欲尋思心懷憎惡於他攀緣
不饒益相起發意言隨順隨轉名恚
尋思心懷損惱於他攀緣惱乱之相
起發意言餘如前說名害尋思心懷
染汙攀緣親戚起發意言餘如前說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一張緣
[15-1229b]
是故說名親里尋思心懷染汙攀緣
國土起發意言餘如前說是故說名
國土尋思心懷染汙攀緣自義推託
遷延後時望得起發意言餘如前說
是故說名不死尋思心懷染汙攀緣
自他若劣若勝起發意言餘如前說
是名輕蔑相應尋思心懷染汙攀緣
施主徃還家勢起發意言隨順隨轉
是名
家勢相應尋思愁歎等事如前應知
復次一切煩惱皆有其緾由現行者
悉名緾故然有八種諸隨煩惱於四
時中數數現行是故唯立八種爲緾
謂於修學増上戒時無慙无愧數數
現行能爲障礙若於修學増上心時
惽沈睡眠數數現行能爲障礙若於
修學増上慧時簡擇法故掉舉惡作
數數現行能爲障㝵若同法者展轉
受用財及
法時嫉妬慳悋數數現行能爲障礙
復次欲貪瞋等欲界所繫煩惱行者
欲界所繫上品煩惱未斷未知名欲
暴流有見無明三種暴流如其所
應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二張緣
[15-1229c]
當知亦爾謂於欲界未得離欲除諸
外道名欲暴流巳得離欲名有暴流
若諸外道従多論門當知有餘二種
暴流謂諸惡見略攝爲一名見暴流
惡見
因緣略攝爲一說名第四無明暴流
復次若諸煩惱等分行者非増
非減卽上所說一切煩惱說名爲軛
復次當知依於二品建立四取一在
家品二外道法中諸出家品當知此
中若所取若能取若所爲取如是一
切摠說爲取問何所取答欲見戒禁我
語是所取問何能取答四種欲貪是
能取問何所爲取答爲得諸欲及爲
受用故起初取由貪利養及以恭敬
増上力故或爲詰責他所立論或爲
免脫他所徵難起第二取奢摩他支
爲所依止爲所建立爲欲徃趣世間
離欲乃至非想非非想處三摩鉢底
起第三取爲欲隨說分別所計作業
受果所有士夫及爲隨說流轉還滅
士夫之相起我語取如是四取依於
二品謂受用欲諸在家品及惡說
法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三張緣
[15-1230a]
毗奈取中諸出家品由佛世尊毎自
稱言我爲諸取遍知永斷正論大師
故於此法誓修行者雖帶煩惱身壞
命終而不於彼建立諸取所以者何
彼於諸欲无所顧戀而出家故於見
戒禁及以我語無執受故惡說法者
有二差別一於見愛展轉發起怨諍
論者二能證入世間定者依於見愛
展轉發起怨諍論者建立見取依能
證入世間定者立戒禁取二品爲依
執著我語故依倶品立我語取此中
見者謂六十二如前應知邪分別見
之所受持身護語護說名爲戒隨此
所受形服飮食威儀行相說名爲禁
諦故住故論說有我名爲我語執有
實物說名諦故執可安立說名住故
又於此中欲愛爲緣建立欲取依止
智論利養恭敬等愛爲緣建立見取
定愛爲緣立戒禁取有無有愛爲緣
立我語取
復次當知四繫唯依外道差別建立
如前應知復次違背五處當知建立
五蓋差別一爲在家諸欲境界所漂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四張緣
[15-1230b]
淪故違背聖教立貪欲蓋二不堪忍
諸同法者呵諌驅擯教誡等故違背
所有可愛樂法立瞋恚蓋三由違背
奢摩他故立惽沈睡眠蓋四由違背
毗鉢舎那故立掉舉惡作蓋五由違
背於法論議無倒決擇審察諸法大
師聖教涅槃勝解故建立疑蓋
復次若貪瞋癡緾所緾故或彼隨眠
所隨眠故心不調柔心極愚昧於得
自義能作衰損故名株杌
復次於弊下境所起貪欲名爲貪垢
於不應瞋所緣境事所起瞋恚名爲
瞋垢於極顯現愚癡衆生尙能了事
所起愚癡名爲癡垢
復次若貪瞋癡數數現行恒常流溢
燒惱身心極爲衰損說名燒害
復次若貪瞋癡遠離慙愧无慙愧故一
向無間不可制伏定爲傷損說名爲箭
復次若貪瞋癡慙愧間雜由相續故
非刹那故有可制伏說名所有是繫
所攝極下穢義
復次一切不善身業名爲惡行如說
身業語業意業當知亦爾由此惡業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五張緣
[15-1230c]
數現行故於諸惡趣或巳隨得或當
隨得或現隨得是故說彼名爲惡行
由此
示現業雜染義煩惱雜染前巳顯了
復次有二安立業雜染論一者邪論
二者正論言邪論者謂如是說若有
故思凡所造作諸不善業一切決定
當受惡趣此論便謗修行梵行能證
涅槃何以故諸有情類不易可得於
現法中無有故思造不善業况在餘
生若彼決定感惡趣者便應無有解
脫可得是故當知此爲邪論若如是
說諸有故思造不善業此業亦作亦
増長者定於當來受不可愛惡趣異
熟若有雖作不増長者彼彼法受爲
依止故諸所造作或樂或苦當於造
時於現法中此業決定或順樂受或
順苦受諸有造作如是業巳若無追
悔不修對治補特伽羅彼於此業若
更増長若不増長此業雖定順現法
受亦轉令成順惡趣受於現法中能
障解脫諸有造作如是業巳若生追
悔修習對治補特伽羅彼於此業
若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六張緣
[15-1231a]
不増長若更増長此業雖是順惡趣
受亦轉令成順現法受不障解脫是
故此論不名誹謗修習梵行能證涅
槃當知此論是爲正論
復次若有闕於十種對治爲業雜染
之所染汙若有會遇如是十種便得
清淨一者若由如是對治雖有作業
而無増長彼望當來成不定受二者
若由如是對治雖未永斷而更不受
三者若由如是對治永斷離繫四者
守護諸根門故善修其身爲欲修習
増上戒學五者修習増上戒巳爲欲
修習増上心學六者修習増上心巳
爲欲修習増上慧學七者修習増上
慧巳爲斷諸漏八者猛利意樂修習
九者長時修習十者无量門對治修
習若有不會如是十種業對治者爲
業雜染之所染汙與此相違當知
清淨
復次於現法中不善防護身語意業
而住者彼先造作惡不善業亦令増
長於當來世令其雜染若善防護身
語意業而住者彼不雜染云何於現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七張緣
[15-1231b]
法中不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云何
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不善防護身語
意業而住者謂如有一於諸不善身
語意業緾所發起能誓遠離然於能
起不正作意相應無明猶故發起又
於諸善身語意業受學隨轉由此因
緣於現法中於諸煩惱邪欲尋求所
作衆苦無有差別彼唯卽於此誓受
遠離便生喜足於現法中不起聖道
不證涅槃彼雖如是防護而住於現
法中暫時不作惡不善業然爲煩惱
隨眠緾縛旣終沒巳後有續生隨所
受身依先業緣廣起雜染若善防護
身語意業而住者有此差別謂此依
彼誓受遠離不造新業故業雖熟暫
觸異熟尋能變吐彼唯於此誓受遠
離不生喜足於現法中能起聖道亦
能證得彼果涅槃彼於爾時乃至有
識身相續住恒受先業所感諸受於
現法中彼有識身乃至壽量未滅盡
位常相續住壽量若盡捨有識身於
後命根更不成就由是因緣識與一
切諸受倶滅後不相續彼如影受與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八張緣
[15-1231c]
其識樹皆滅盡故遍於一切不可施
設彼於爾時由二因緣先所作業於
當來世不能爲染一由煩惱爲其助
伴令雜染者无餘斷故二由依此諸
行相續成熟雜染無餘滅故彼於爾
時諸有情所善友意樂相續轉故名
無怨心於彼所緣瞋恚斷故名無恚
心於業異熟深見過患増上緣力誓
遠離故名無染心巳具獲得能對治
彼諸聖道故名無顚倒善解脫心彼
由如是能具證得六種恒住若有於
彼多所住者於現法中雖有種種諸
惡不善業緣間雜由此遠離一向成
善由是
因緣當知此與先防護住有其差別
復次當知施設領受業異熟論由五
種相成其雜染由五種相成不雜染
云何名爲由五種相成其雜染謂由
施設惡因論故亦由施設無因論故
及由施設惡因無因有三過故此中
施設惡因論者謂如有一起如是見
立如是論若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
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如是或
謂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十九張緣
[15-1232a]
自在變化等因所作施設无因論者
謂如有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若有
上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當知一切
無因無緣云何施設惡因無因有三
種過謂現法中不善倶行不善諸受
宿世業爲因亦有過失現法業爲因
亦有過失若言此受宿世惡業以爲
因者是則有一依於不善諸樂法受
而有其樂不善受生此用宿世諸不
善業以爲因生不應道理何以故非
彼宿世諸不善業於現法中感樂異
熟應正道理若言此受用現法中惡
業爲因是則退失自意所立諸惡因
論及無因論謂諸所受皆宿因作乃
至廣說是名初過又若說言諸不善
法皆用宿世惡業爲因是則決定所
有善法亦用宿世善法爲因如是所
有不善對治諸善加行倶生精進皆
成無用如是名爲第二過失又若現
在無有士用是則應無依善不善審
正觀察是所應作所不應作又如實
智應成無用謂了知巳此我應轉此
我應成彼非有故此亦非有故如實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張緣
[15-1232b]
智理不成就智不成故念不安住念
不住故無三摩地無有定故不正尋
思令心迷乱心迷乱故便應欣慕愚
夫同意所樂諸根由後獲得愚未同
意所樂法故是則退失幷沙門法及
沙門論如是名爲第三過失若略說
此有三種過謂現在世諸不善受因
不成過謗精進過謗正智過云何施設
領受一切業異熟論由五種相成不
雜染謂若能領受者若由此領受若
如是領受若領受時如是雜染如是
清淨當知此中依五取薀施設假名
補特伽羅爲領受者卽此假者由六
觸處故能領受於母胎中四種差別
謂依精血大種所造諸業煩惱之所
攝受結生相續有取之識及母腹中
所有孔穴由如是故得入母胎次有
名色次有六處次觸次受如是次第
而有領受又卽此受亦用現在觸爲
其因亦用宿世業等爲因彼若聽聞
諸不正法非理作意以爲因緣便觸
無明觸所生受受爲緣故復生於愛
愛爲緣故復生於取乃至當來生老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一張緣
[15-1232c]
死等衆苦差別如是領受諸无明觸
所生受時便有雜染所攝二諦與此
相違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爲因緣故
便能領受明觸所生諸受
差別受此受時便有清淨所攝二諦
復次當知施設邪業清淨及邪行中
有二過患何等爲二一内證稽留過
患二他所譏毀過患云何施設邪業
清淨謂如有一實非大師妄分別巳
自稱大師宣說如是邪施設論謂現
法中諸所受苦一切皆是宿因所作
彼見宿世諸不善業爲二種因謂現
法中諸不善業皆是宿業串習所引
諸所受苦亦是彼業之所造作由是
因緣修自苦行令故惡業所招苦果
皆悉變吐更不造作當不善業於現
法中又能防護身語意住後當勤修
一向善業令不善法轉成非漏由此
因緣不善業盡由彼盡故衆苦亦盡
證苦邊際云何邪行謂如有一不能
了知自業雜染不能了知彼業對治
又於前後所證差別不如實知彼成
如是愚癡法故於其師所得无根信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二張緣
[15-1233a]
於非信處妄生眞實聖教勝解彼由
墜墮非實非理邪論朋黨他迴動時
於可疑處而不生疑不尋求師躬徃
請問爲能正記爲不能記爲能淨疑
爲不能淨爲一切智非一切智大師
去世於所疑處畢竟隨轉何以故大
師住世能爲決了此一切智非一切
智大師滅後何所請問云何決了是
名邪行何緣應知如是施設令業清
淨不應道理由二緣故謂彼苦行宿
因所作不應理故由此能盡宿不善
業不應理故所以者何軟中上品自
苦行緣所逼切時軟中上品苦受生
故卽此三品逼緣遠離由所逼切三
品苦受不得生故宿因所作不應道
理又此苦行無有功能令宿所作能
感苦受諸不善業成順樂受是故彼
起如是定見由自苦行令宿所作惡
業變吐若有是事彼宿所作能順苦
受諸不善業爲能感得於現法中自
苦逼切苦受果不若言感得此苦受
果修自苦行卽爲唐損受彼果巳自
然變吐若如是者宿世所作諸不善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三張緣
[15-1233b]
業非自苦行所能變吐又卽此業一
分可吐謂現法中受彼果者若餘能
順後所受業彼於後世當受其果非
自苦行可令其果悉皆變吐若言現
在逼切苦受非宿因作如是所說諸
所領受一切皆是宿因所作不應道
理如能隨順苦受惡業不可令其成
順樂受如是宿世所作能順樂受善
業不可令其成順不苦不樂受業或
彼二種順現法受不可令其成順後
受若順後受不可令其成無所受若
未成熟不可令熟若巳成熟不可彼
彼方便令轉此中所說要略義者所
謂一切善不善業自性決定時分決
定品類決定若如是者隨業決定必
能攝受如是類果於中更自受逼切
苦復何所用又若此受宿業因感彼
自所許令業一分減盡可得少分勝
利由是因緣如此所計少分勝利亦
無所有如是則爲極自稽留業所縛
故終無解脫由此道理是名於此邪
論邪行第一過患謂於内證自義稽
留云何他所譏毀過患謂彼依止二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四張緣
[15-1233c]
種邪論發起三種自苦惱行若作是
說所有士夫補特伽羅諸所領受一
切皆是宿因所作是名第一邪論謂
惡因論復有說言如彼最初自在變
化従是巳後諸所領受一切皆是宿
業所作是名第二邪論謂惡因論三
種自苦行者謂身語意護身護者謂
不以身與餘有情共相雜住唯徃山
林阿練若處獨居閑靜都無所見而
修苦行語護者謂彼受持默無言禁
意護者謂心忍受自逼切苦彼起如
是欲樂言說爲他顯示由此二種所
見圓滿及由三種苦行圓滿能越衆
苦然其自苦不能越度是故爲他之
所譏毀若諸所受一切皆是宿因所
作亦是自在變化因作亦是三種苦
行能越因之所作是則三種修苦行
俱所受衆苦定是宿世黑業所感亦
是暴惡自在所化三種苦行皆不能
越是故於今受斯苦受若彼雖復内
證稽留而有爲他所稱讃者猶尙不
可况此爲他稱讃勝利亦無所有是故
名爲第二過患由此分故唯可譏毀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五張緣
[15-1234a]
復次與上相違當知施設正業染淨
及正行中有二勝利一者内證無滯
勝利二者他所稱讃勝利云何施設
業雜染論謂有二業一者善業二不
善業於過去世巳曾造作善不善業
今現法中受愛非愛異熟果等受愛
非愛果差別時更復造作善不善業
由此當來受愛非愛異熟果等如是
名爲業雜染論云何施設業清淨論
謂如有一不造新業故業觸巳尋復
變吐由對治力永斷無餘故得清淨
如是名爲令雜染業得清淨論如是
施設正業染淨名無上論云何正行
謂如有一於正法中成就多聞於業
雜染及以清淨正知雜染清淨相巳
捨不善業修習善業彼於聞思如理
作意勤方便巳爲證修故住空閑處
淨修治心令離諸蓋及衆苦法爲欲
斷除貪欲瞋恚掉舉惡作以九種行
安住其心令心棄捨止所對治爲欲
斷除惛沈睡眠及以疑蓋分扸六事
如理作意修飾其心令心棄捨觀所
對治従彼止觀所治出巳能正修學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六張緣
[15-1234b]
消伏衆苦彼旣如是淨修其心令離
諸蓋衆苦法巳復於衣服飮食臥具
受用儀則淨修其心若由習近如是
衣服乃至臥具不善法増善法退減
卽便遠離寧可受用麤弊衣等惙爾
自存忍受衆苦進修正行又由二緣
受用勝妙衣服等因能令生長惡不
善法謂諸妄想不正尋思何等二緣
一於諸善未能長時串修習故心不
調柔二於衣服飮食等事欲貪堅著
由是因緣修正行者調柔其心令堪
所作於衣服等欲貪堅著及諸无常
衆緣生法恒常繫念深見過患爾時
雖復受用勝妙衣服等事而於其中
無有雜染如是行者亦受安樂亦無
有罪由奢摩他毗鉢舎那修習力故
淨修其心離諸蓋巳由思擇力於衣
服等邪受用故雖於爾時暫沙成就
心一境性欲貪隨眠仍未斷故於當
來世復爲雜染彼以妙慧通達是巳
便修加行爲畢竟斷受用如法邊際
臥具離諸貪著先善修治正定資糧
漸次乃至能入清淨第四靜慮以此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七張緣
[15-1234c]
爲依證諦現觀隨得漏盡心善解脫
於一切苦得離繫故究竟寂靜所攝
受故微妙清淨一切身心無間滿故
一切煩惱永離繫故普能領納諸無
漏受是名正行如是應知内證無滯
及彼相違五種差別他所稱讃彼於
爾時従諸蓋緾及一切苦心善解脫
於現法中彼諸隨眠無餘永斷前際
後際業及異熟所有雜染皆善
解脫由於現法獲得聖道及道果故
復次略有三種補特伽羅一者未入
聖教異生二者巳入聖教有學三者
巳入聖教異生由三種相應知最初
補特伽羅第二第三當知亦爾云何
三相應知最初補特伽羅謂初有一
補特伽羅已得成就世間正見了知
有施乃至廣說彼於異時聞不正法
爲因緣故而便發起非理作意世間
正見臨將欲滅雖未一切悉皆巳滅
而堪能滅又彼所治誹謗邪見臨將
欲生雖未巳生而堪能生彼於中間
聽聞正法爲因緣故遂還發生如理
作意彼臨欲生誹謗邪見不現行故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八張緣
[15-1235a]
說名爲斷然其正見先成就故不名
爲生第二有一補特伽羅不成正見
及以邪見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爲因
緣故爾乃發生世間正見彼於邪見
不名爲斷先不成故第三有一補特
伽羅成就邪見聽聞正法如理作意
爲因緣故斷滅邪見生起正見云何
三相應知第二補特伽羅謂於佛等
巳得證淨彼於佛等先所現起一切
無智當於諸諦得現觀時先巳斷盡
是故於今不名爲斷而於佛等證淨
倶行明現前故說名爲生卽以學道
斷修所斷餘品無明而於其明不名
生起此道與先種類同故彼无學道
將現在前修斷無明皆悉滅盡又能
生起諸無學明云何三相應知第三
補特伽羅謂聞無我相應正法初但
由聞發生信解而未悟入彼於無我
生信解故能斷我見未悟入故不得
名爲生無我見如所聞法復能如理
正思惟時於無我理能悟入故乃得
名爲生無我見於彼隨眠而未能斷
従此巳後由修道力證諦現觀方斷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二十九張緣
[15-1235b]
隨眠發生無漏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
丙午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
勅雕造
瑜伽論苐八十九卷苐三十張緣
[15-1235c]
瑜伽師地論
卷第九十緣弥勒菩薩
說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攝事分中
契經事處擇攝
第二之二復次嗢拕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