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6n0001 瑜伽師地論-唐-彌勒菩薩 (TKD)


[15-0934b]
思擇色薀我次當說名所攝
四無色薀隨所應建立相如本地分
立一心相今先顯示如世尊言若有
衆生於如來所但發一心及一言說
善逝大師善逝大師如是發心我尙
說彼於諸善法多有所作何况身語
如其心量隨順奉行又如是言由一
淨心當徃善趣如是等類當知此中
依轉所攝相續一心由世俗道名發
一心又依世俗相續道理名發一語
及發身業問有分別心无分別心當
言同緣現在境耶爲不同耶答當言
同緣現在境界何以故由三因故謂
極明了故於彼作意故二依資養故
問染心生時當言自性故染爲相應
故爲隨眠故答當言相應故隨眠故
非自性故若彼自性是染汙者應如
貪等畢竟不淨若爾大過由彼自性
[15-0934c]
不染汙故說心生時自性清淨問諸
煩惱緾於心二種染汙因中當言何
等答當言相應問此中何等說名隨
眠答諸煩惱品所有麤重不安隱性
又持諸行令成苦性是故聖者由行
苦故現觀爲苦於諸行中安住苦觀
云何觀耶如毒熱癰
乃至廣說如有尋有伺地應如是觀
復有三種染惱心法當知普攝一切
染惱所謂業染惱受染惱煩惱染惱
初二染惱唯欲界繫最後染惱通三
界繫問何等名爲心煩惱縛答一切
隨眠問何等名業縛答樂著事業名
爲業縛又於三處爲障㝵業亦名業
縛謂於出離心於得出離喜樂於得
聖道又順異熟障業亦名業縛又邪
願業亦名
業縛如是四種別開有六捻合爲四
問諸識生時與幾遍行心法倶起答
五一作意二觸三受四想五思問復
與幾不遍行心法倶起答不遍行法
乃有多種勝者唯
五一欲二勝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張惡
[15-0935a]
作意云何謂能引發心法觸云何謂
三和合故能攝受義受云何謂三和
合故能領納義想云何謂三和合故
施設所緣假合而取此復二種一隨
覺想二言說隨眠想隨覺想者謂善
言說人天等想言說隨眠想者謂不
善言說嬰兒等類乃至禽獸等想思
云何謂三和合故令心造作於所緣
境隨與領納和合乖離欲云何謂於
彼彼境界隨趣希樂勝解云何謂於
彼彼境界隨趣印可念云何謂於彼
彼境界隨趣明記三摩地云何謂於
彼彼境界隨順趣向爲審慮依心一
境性慧云何謂於彼彼境界隨順趣
向簡擇諸法或如理觀察或不如理
觀察或非如理非不如理觀察復次
作意爲何業謂於所緣引心爲業觸
爲何業謂受想思所依爲業受爲何
業謂愛生所待爲業想爲何業謂於
所緣令心彩畫言說爲業思爲何業
謂發起尋伺身語業爲業欲爲何業
謂發生勤勵爲業勝解爲何業謂於
所緣功德過失或倶相違印持爲業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三張惡
[15-0935b]
念爲何業謂於久所思所作所說記
憶爲業三摩地爲何業謂智所依爲
業慧爲何業謂於言論所行染汙清
淨隨順考察爲業
問此不遍行五種心法於何各別境
事生耶答如其次第於所愛決定串
習觀察四境事生三摩地慧於最後
境餘隨次第於前三境問諸名所攝
與心相應所餘薀法當言率爾起耶
尋求耶決定耶答若依彼類心當言
卽彼類
問如經言此四無色薀當言和合非
不和合不可說言如是諸法可分可
扸令其差別何故彼法異相成就而
說和合無差別耶答衆多和合於所
緣境受用領解方圓滿故若不爾者
隨闕一種於所爲事應不圓滿
問諸心心法凡有幾種差別名耶答
有衆多名謂有所緣相應有行有所
依等無量差別問何故眼等亦有境
界而但說彼名有所緣非眼等耶答
由彼眼等離所取境亦復生起心與
心法則不如是問何故名相應答由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四張惡
[15-0935c]
事等故處等故時等故所作等故問
何故名有行答於一所緣作无量種
差別行相轉故問何故名有所依答
由一種類託衆所依差別轉故雖有
爲法無無依者然非
此中所說依義唯恒所依爲此量故
問何故樂望苦受苦望樂受若樂若
苦望非苦樂說㸦相對答由自種類
而不同分㸦相對故問何故不苦不
樂受望彼無明說㸦相對答由與諸
受一切煩惱皆爲助伴㸦相對故問
何故明與无明說㸦相對答能治所
治㸦相對故問何故明與涅
槃說㸦相對答因果相屬㸦相對故
云何建立四無色薀爲善不善
无記性耶謂一切無差別嗢拕南曰依
處與自性相
應世俗等軟等事差別德失能所治
問善法依處有幾種答略說有六一
決定時二止息時三作業時四世間清
淨時五出世清淨時六攝受衆生時
問何等爲自性答謂信慙愧无貪無
瞋无癡精進輕安不放逸捨不害如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五張惡
[15-0936a]
是諸法名自性善問如是諸法㸦相
應義云何應知答於決定時有信相
應止息雜染時有慙與愧顧自他故
善品業轉時有无貪無瞋无癡精進
世間道離欲時有輕安出世道離欲
時有不放逸及捨攝受衆生時有不
害此是悲所攝故問是諸善法幾世
俗有幾實物有答三世俗有謂不放
逸捨及不害所以者何不放逸捨是
無貪无瞋無癡精進分故卽如是法
離雜染義建立爲捨治雜染義立不
放逸不害卽是無瞋分故无別實物
問何等名軟善根答諸不定地所有
善根或在定地而能對治上品煩惱
問何等名中品善根答若在定地世間
善根或能對治中品煩惱問何等名
上品善根答謂出世間所有善根或
能對治下品煩惱又諸善法或由加
行力或由串習力或由自性力或由
田士力或由清淨力當知成上品
問善根生時依幾種事而得生耶答
若略說依八種事一施所成福業事
二戒所成福業事三修所成福業事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六張惡
[15-0936b]
四聞所成事五思所成事六餘修所
成事七簡擇所成事八攝受有情所
成事當知此中隨其所應依所說事
或於現法或於後法隨爲一種貪瞋
惡見於心相續先成穢染旣被染巳
由彼對治令於是處不復相應
問何等名爲善法差別答或有一種
乃至十種如本地分巳廣宣說又諸
善法或有對治雜染故或有雜染靜
息故或有攝受可愛果故或有相續
清淨故或有供養靈廟故或有攝受
有情故如是等類善法差別應當了
知復次善法無有過失有何功德善
法功德有無量種謂能淨治心令離
煩惱緾及隨眠令於所緣无有顚倒
能令善根堅固不退令等流行相續
而轉不爲自害不爲他害不爲倶害
不生現法罪不生後法罪不生現法
後法罪能令受彼所生喜樂能盡生
爲上首所有衆苦又能増長涅槃勝
解能親近彼能令財位無有退失處
衆勇猛無懼无畏廣大名稱流布十
方爲衆聖賢之所稱讃臨命終時不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七張惡
[15-0936c]
生憂悔身壞巳後生諸善趣於諸善
法令無退失能速隨證自所求義如
是等類諸善功德無邊无量當盡了知
云何建立諸善對治由十五種謂猒
患對治故斷對治故持對治故遠分
對治故所欲趣緾對治故非所欲趣
緾對治故隨眠對治故軟品煩惱對
治故中品煩惱對治故上品煩惱對
治故散乱對治故諌悔對治故羸劣
對治故制伏對治故離繫對治故
復次諸染汙法二相所顯一本煩惱
二隨煩惱今當先說本煩惱後當分
別隨煩惱
問本煩惱有幾種依處答六一與無
明倶可意雜染境界二與无明倶不
可意雜染境界三與不如理作意倶
雜染境界四與無明倶劣等勝有情
各別五取薀得未得顚倒功德顚倒
五與無明不如理作意倶聽聞不正
法六與无明不如理作意倶於聽正
法而生懈怠當知最初欣樂和合依
處第二欣樂別離依處第三於境顚
倒依處第四陵蔑上慢依處第五邪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八張惡
[15-0937a]
執法行依處第六不修正行不爲還
滅依處
問煩惱自性有幾種答有六種一貪
二瞋三無明四慢五見六疑
問何煩惱與何煩惱相應答无明與
一切疑都無所有貪瞋㸦相無此或
與慢見謂染愛時或高舉或推求如
染愛憎恚亦爾慢之與見或更相應
謂高舉時復邪推搆
問是諸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答
見世俗有是慧分故餘實物有別有
心所性
問是諸煩惱云何建立軟中上品答
最後所斷名軟品中間所斷名中品
最初所斷名上品復由六因諸煩惱
成上品一婬欲所生煩惱性多上品
二串習所生煩惱性多上品三安足
處煩惱謂根熟者性多上品四不可
治煩惱謂無涅槃法者性多上品五
非處加行煩惱謂於尊重福田等所
性多上品六有業煩惱謂正發業者
性多上品
問煩惱生時由幾煩惱事而得生耶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九張惡
[15-0937b]
答貪由十事生一取薀二諸見三未
得境界四巳得境界五巳所受用過
去境界六惡行七男女八親友九資
具十後有及無有
問何貪於何事生耶答隨其次第十
貪於十事生何等爲十謂事貪見貪
貪貪慳貪蓋貪惡行貪子息貪親友
貪資具貪有無有貪瞋事亦有十種
一巳身二所愛有情三非所愛有情
四過去怨親五未來怨親六現在怨
親七不可意境八嫉妬九宿習十他
見瞋亦有十如其次第依彼而生依
前六事立九惱事緣彼一切瞋皆名
有情瞋餘名境界瞋若不忍爲先亦
有情瞋若宿習瞋若見瞋如是十瞋
略有三種一有情瞋二境界瞋三見
瞋無明依七事起一世事二世間安
立事三運轉事四最勝事五眞實事
六雜染清淨事七増上慢事依此七
事起七無知或復十九當知於初事
由三種門生疑惑於第二事由内六
處若外若倶生我我所怨親等見於
第三事由業異熟及倶生作者受者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張惡
[15-0937c]
無因惡因見於第四事誹謗三寶
第五事誹謗諸諦於第六事起邪
解行於第七事依得自義起増上慢
慢依六事生一劣有情二等有情三
勝有情四内取薀五巳得未得顚倒
六功德顚倒依此六事生七種慢謂
慢過慢等當
知二慢依勝有情事生餘各依一事
見依二事生一増益事二損減事増
益事有四種一我有性増益二常無
常性増益三増上生方便増益四解
脫方便増益損減事亦有四種一謗
因二謗果三謗作用四謗善事當知
此中謂無施與乃至无妙行惡行是
名謗因謂無妙行惡行業果異熟是
名謗果謂无此世間乃至無化生有
情名謗作用所以者何諸士夫用是
此中作用義此士夫用復有四種一
徃來用二持胎藏用三置種子用四
後有業用若謂世間无阿羅漢等名
謗善事依此廣略八事二事生於五
見謂薩迦耶見邊執見見取戒禁取
邪見又依六十二事生邊執見及邪瑜
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一張惡
[15-0938a]
見謂計前際事計後際事如經廣說
依此事差別有六十二見疑依六事
生一聞不正法二見師邪行三見所
信受意見差別四性自愚魯五甚深
法性六廣大法教
問何等名爲煩惱差別答一切差別
略有十五一内門煩惱二外門煩惱
三見斷煩惱四修斷煩惱五可愛趣
緾所攝煩惱六非可愛趣緾所攝煩
惱七隨眠所攝煩惱八軟品煩惱九
中品煩惱十上品煩惱十一散乱位
煩惱十二諌悔位煩惱十三羸劣位
煩惱十四制伏位煩惱十五離繫位
煩惱
復次煩惱无有功德有多過失謂於
緾位汙心相續廣說如有尋有伺地
復次煩惱非能對治雖復經言依愛
斷愛依慢斷慢然非煩惱但是善心
加行希求高舉行相與彼相似假說
愛慢
復次如前說十五種心對治差別當
知煩惱是彼所治亦十五種
復次隨煩惱依處當知略有九種一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二張惡
[15-0938b]
展轉共住二展轉相舉三利養四邪
命五不敬尊師六不忍七毀増上戒
八毀増上心九毀増上慧
復次隨煩惱自性云何謂忿恨覆惱
嫉慳誑諂憍害無慙无愧涽沉掉舉
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乱不正知惡
作睡眠尋伺如本地分巳廣詮說如
是等類名隨煩惱自性
此中初二依初依處而生第三第四
依第二第五第六依第三第七第八
依第四第九依第五第十依第六十
一十二依第七所餘十二依後二依
處而生
當知此中毀増上心毀増上慧由三
門轉一由毀止相門二由毀舉相門
三由毀捨相門惛沈睡眠由初依處
生掉舉惡作由第二依處生不信乃
至尋伺由第三依處生復次隨煩惱
云何展轉相應當知無慙无愧與一
切不善相應不信懈怠放逸忘念散
乱惡慧與一切染汙心相應睡眠惡
作與一切善不善無記相應所餘當
知㸦不相應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三張惡
[15-0938c]
復次隨煩惱幾世俗有幾實物有謂
忿恨惱嫉害是瞋分故皆世俗有慳
憍掉舉是貪分故皆世俗有覆誑諂
惛沈睡眠惡作是癡分故皆世俗有
無慙无愧不信懈怠是實物有放逸
是假有如前說忘念散乱惡慧是癡
分故一切皆是世俗有尋伺二種
是發語
言心加行分故及慧分故倶是假有
復次隨煩惱云何成軟中上品當知
如本煩惱說如是隨煩惱若事若差
別若過
失若所治隨其所應皆如煩惱應知
復次諸無記法依處當知略有四種
謂業所引生生巳若行住若養命若
三摩地差別復次彼自性云何謂異
熟生薀若中庸加行所攝威儀路
及工巧處若爲嬉戲加行所攝變化
問彼云何展轉相應耶答威儀路工
巧處或於一時展轉相應如說或有
事業行時易作非住非坐亦非偃臥
乃至或有事業若行若住若坐若臥
皆悉易作如經廣說所餘无有展轉瑜
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四張惡
[15-0939a]
相應
問是諸無記幾實物有幾是假有荅
於異熟所攝諸薀及心加行差別中
而施設故當知一切皆世俗有
云何彼成軟中上品謂異熟生及威
儀路不猛利故倶是軟品諸工巧處
性猛利故說名中品當知變化性極
猛利故是上品又四種類各有差別
謂無色界異熟是軟品色界異熟是
中品欲界異熟是上品若坐若臥是
軟威儀住是中威儀行是上威儀初
習業者是下工巧巳串習者是中工
巧堪爲師者是上工巧下品修三摩
地所得是軟變化中品修三摩地所
得是中變化上品修三摩地所得是
上變化如是等類軟中上品差別應
知問是諸無記依何事生答當知略
說依十二事如聞所成地巳說
云何諸无記差別謂異熟生五趣別
故五種差別若威儀路威儀別故四
種差別若工巧處十二事差別故卽
十二種差別異生聲聞獨覺菩薩如
來差別故爲嬉戲爲利他身語變化
瑜伽師地論苐五十五卷苐十五張惡
[15-0939b]
差別故當知變化八種差別由此差
別卽攝餘事故不別說又異熟生一
向無記二三可得一有二種若依伎
樂以染汙心發起威儀是染汙性若
依寂靜卽是善性若依染著發起工
巧是染汙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卽
是善性爲引導他或爲利益諸有情
故而起變化當知是善此无染汙
復次如是五薀幾諦所攝又此諸諦
幾薀所攝當知三諦五薀更㸦相攝
滅諦諸薀㸦不相攝由滅諦性是彼
寂靜所顯故
問如聲聞地巳說於四諦中有十六
行觀何故於苦諦爲四行觀答爲欲
對治四顚倒故謂初一行對治初一
顚倒次一行對治次二顚倒後二行
對治後一顚倒問何故於集諦爲四
行觀答由有四種愛故此四種愛當
知由常樂淨我愛差別故建立差別
初愛爲緣建立後有愛第二第三愛
爲緣建立喜貪倶行愛及彼彼希樂
愛最後愛爲緣建立獨愛當知此愛
隨逐自體又愛云何謂於自體親昵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六張惡
[15-0939c]
藏護後有愛云何謂求當來自體差
別喜貪倶行愛云何謂於現前或於
巳得可愛色聲香味觸法起貪著愛
彼彼希望愛云何謂於所餘可愛色
等起希求愛問何故於滅諦爲四行
觀答由四種愛滅所顯故問何故於
道諦爲四行觀答由能證彼四愛滅
故復次如聲聞地巳說壞等十種行
相此中無所得云何謂唯有根唯有
境界唯有彼所生受唯有彼所生心
唯有計我我想唯有計我我見唯有
我我言說戲論除此七外餘實我相
了不可得不自在云何謂衆
緣生無常苦相所攝諸行離我相故
問此十行相由何行相攝壞苦耶答
由結行相及變壞増上所起憂惱當
知是壞苦性非唯變壞巳離憂者雖
復遇彼不爲害故問何等行相攝苦
苦耶答由不可愛行相問何
等行相攝行苦耶答由不安隱行相
復次如經言生苦乃至略攝五取薀
苦如是諸苦相幾苦苦攝謂初五幾
壞苦攝謂中二幾行苦攝謂後一復瑜
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七張惡
[15-0940a]
次初七苦苦攝彼所對治淨妙煩惱
壞苦攝最後一行苦攝由世尊言入
變壞心又作是言由蓋緾故領彼所
生心諸憂苦故知煩惱壞苦故苦道
理成就復次如經言有四種苦一者生
苦二緣内苦三緣外苦四麤重苦問
此中何行攝何苦何苦攝何行答初
行初苦展轉相攝次有三行與第二
苦展轉相攝次有三行與第三苦展
轉相攝最後一行與最後苦展轉相
攝前所說愛自性差別建立集諦四
種行相當知爲生今果差別四種苦故
復次此十六行幾是空行謂二卽苦
諦後二行幾是無願行謂六卽苦諦
前二行及集諦一切幾是无相行謂
滅諦一切幾是清淨因所顯行謂道
諦一切
問要由無常想能住无我想何故此
中先說空耶答此約無我觀巳生由
無常觀建立无願以此二觀前後展
轉㸦修治故
復次四聖諦說次第者謂由此故苦
此最爲初如此故苦此爲第二此二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八張惡
[15-0940b]
攝黑品究竟由此故樂此爲第三如
此故樂是爲第四此二攝白品究竟
譬如重病病因病愈良藥又有差別
謂如世間遭苦次第當知建立聖諦
次第所以者何如諸世間曾所遭苦
卽於此處先發作意次於遭苦因次
於苦解脫後於解脫方便發起作意
問諦義云何答如所說相不捨離義
由觀此故到清淨究竟義是諦義問
苦諦義云何答煩惱所生行義問集
諦義云何答能生苦諦義問滅諦義
云何答彼倶寂靜義問道諦義云何
答能成三諦義
問如是四聖諦爲世俗諦攝爲勝義
諦攝答勝義諦攝何以故於順苦樂
不苦不樂諸行中由自相差別故建
立世俗諦由彼共相一味苦故當知
建立勝義諦
問何緣故說遍知苦諦永斷集諦觸
證滅諦修習道諦答由彼苦諦是四
顚倒所依處故爲除顚倒故遍知苦
旣遍知苦卽遍知集由彼集諦苦諦
攝故雖遍知苦仍爲集諦之所隨逐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十九張惡
[15-0940c]
故湏更說永斷集諦言觸證者是現
見義由於滅諦現前見故不生怖畏
愛樂攝受是故次說觸證滅諦若勤
修道乃能
成辦所說三義是故後說修習道諦
問諦現觀有幾種此復何相答決定
義是現觀義此則於諸諦中決定智
慧及彼因彼相應彼共有法爲體是
名現觀
相此復六種應知如有尋有伺地說
此中云何名初現觀謂於諸諦決定
思惟云何名爲第二現觀謂三寶所
三種淨信由於
寶義巳決定故及聞所成決定智慧
云何名爲第三現觀謂聖所愛
戒於惡趣業巳得決定不作律儀故
云何名爲第四現觀謂於加行道中
先集資糧極圓滿故又善方便磨瑩
心故従世間順決擇分邊際善根无
間有初内遣有情假法緣心生能除
軟品見道所斷煩惱麤重従此无閉
第二内遣諸法假法緣心生能除中
品見道所斷煩惱麤重従此无間第瑜
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張惡
[15-0941a]
三遍遣一切有情諸法假法緣心生
能除一切見道所斷煩惱麤重又此
現觀卽是見道亦名雙運道此中雖
有毗鉢舎那品三心及奢摩他品三
心然由雙運合立三心以於一刹那
中止觀倶可得故當知此諸心唯緣
非安立諦境又前二心法智相應第
三心類智相應又卽由此心勢力故
於苦等安立諦中有第二現觀位清
淨無㝵苦等智生當知依此智故苦
集滅道智得成立卽前三心幷止觀
品能證見斷煩惱寂滅能得永滅一
切煩惱及所依事出世間道是名現
觀智諦現觀
云何名爲現觀邊智諦現觀謂此現
觀後所得智名現觀邊智當知此智
第三心無間従見道起方現在前緣
先世智曾所觀察下上二地及二増
上安立諦境似法類智世俗智攝通
世出世是出世間智後所得如其次
第於一一諦二種智生謂忍可欲樂
智及現觀決定智如是依前現觀起
巳於下上諸諦中二二智生是名現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一張惡
[15-0941b]
觀邊智諦現觀此中前智遣假法緣
故是無分別後智隨逐假法緣故是
有分別又前智於依止中能斷見斷
煩惱隨眠後智思惟所緣故令彼所
斷更不復起又前智能進趣修道中
出世斷道第二智能進趣世出世斷
道無有純世間道能永害隨眠由世
間道是曾習故相執所引故如相執
所引如是亦不能眠伏諸相如不能
泯伏諸相如是亦不能永害麤重是
故彼道無有永害諸隨眠義
云何名爲究竟現觀謂由永斷修所
斷故所有盡智无生智生或一向出
世或通世出世於現法中一切煩惱
永斷決定故於當來世一切依事永
滅決定故名究竟現觀何等名爲出
世盡智謂若智於盡无分別何等名
爲世出世盡智謂若智於盡有分別
何等名爲出世无生智謂卽此依事
滅因義故於當來世依事不生中所
有無分別智何等名爲世出世无生
智謂於
當來世依事不生中所有有分別智瑜伽
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二張惡
[15-0941c]
復次有種姓婆羅門建立三處爲實
爲諦然彼種姓諸婆羅門於此三處
住三過失汙其心故依第一義彼皆
墮在非梵志數何等三處一爲養命
二爲修福三安立果爲養命者謂彼
種姓諸婆羅門爲活命故於施主前
或呪願或讃美或序述呪願者謂彼
種姓諸婆羅門希求隨一資生具故
徃詣王所或王大臣或婆羅門長者
居士商主等所矯設呪願當願汝等
所有怨敵皆悉殄滅撗遭殃禍摧屈
縛錄又願汝等所有吉祥常无轉動
不可侵奪讃美者爲希求故徃到彼
所矯設讃美言汝勇健多諸計筞善
害怨敵又於害怨假興讃述唱言汝
曹如是如是害除怨敵甚爲希有如
汝等輩世間難得又於財位久興盛
者矯施讃述言諸世間如汝吉祥成
就无動甚爲難有序述者謂彼爲希
求故徃到他所妄興序述言汝成就
善丈夫相不久定當一切怨敵皆悉
殄滅撗遭殃禍摧屈縛錄又若成就
如是相者定當吉祥无有退轉又如瑜伽
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三張惡
[15-0942a]
汝等諸親友家若施主家常无有餘
沙門婆羅門於中受施執爲巳有唯
我常得恭敬供養衣服飮食諸臥具
等彼由如是方便所獲利養深生染
著耽嗜迷悶堅固保執而受用之爲
修福者謂彼種姓諸婆羅門宣說煞
害無量衆生興祠祀福宣說祠祀獲
常處果又興祠祀時召命无量國王
大臣長者居士爲欲攝受上妙衆多
資生具故彼旣獲巳執爲我所展轉
㸦起淩蔑之心當知彼有如是三失
安立果者謂彼種姓諸婆羅門說阿
素洛身應可煞害天身是常唯婆羅
門最上種姓餘姓下劣廣說乃至諸
婆羅門大梵所生大梵所化大梵支
胤彼種姓婆羅門作如是計立如是
論當知是名安立果如是種姓婆羅
門於此三處猛利取執隨興言論唯
此是實是諦餘並愚安何等名爲由
三過失染汙其心謂語言過失憍慢
過失勝解過失若卽於此三處邪語
業轉當知是名語言過失若復於此
三處施設建立及隨發起不正言論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四張惡
[15-0942b]
方比於他謂巳爲勝或等或劣當知
是名憍慢過失若復於此三處不觀
德失一向信受雖遇諸佛及佛弟子
正教誨時於處非處不能正住於遍
分別不能正住於諸正行不能正住
於智者論不能正住當知是名勝解
過失此三過失當知皆是惡見所起
若有住此三處成就三種過失雖是
種姓諸婆羅門依第一義彼皆墮在
非梵志數
復次若有建立三處爲諦爲實又於
三處无三過失染汙其心彼雖非種
姓婆羅門然墮第一義婆羅門數何
等三處謂不應害一切衆生是名初
處此所說處唯諦唯實无有虛妄是
故於此初處無語言過失染汙其心
又彼於是處不由諦實言論方比於
他謂巳爲勝若等若劣是故彼於此
无憍慢過失染汙其心又彼於此
處審觀德失觀彼所緣能増善法又
能攝益身心無罪現法樂住於諸有
情多住慈想晝夜修學又於此處非
信他行内自正覺爲諦爲實然於諦
瑜伽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五張惡
[15-0942c]
實不忘執著是故當知彼於此處无
勝解過失染汙其心如是一切行無
常是名第二處餘如前說一切法无
我是名第三處餘如前說此中差別
者於第二諦應言於一切行多住生
滅觀晝夜修學於第三諦應言於一
切法多住無我我所想晝夜修學若
有於此三處無三過失染汙其心彼
雖非種姓婆羅門然墮第一義婆羅
門數如是三處成婆羅門諦實
之法離三過失唯有如來
是眞覺者瑜伽師地論卷第
五十五
丁未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雕造瑜伽
師地論第五十五卷第二十六張惡
[15-0943a]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六惡
彌勒菩薩說
三蔵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決擇分中五識身相應地意地之六
問諸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