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37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續編卷九    錢唐倪濤撰


  續書體論


  東吳顧炎武寜人甫日知録


  字


  春秋以上言文不言字如左傳於文止戈為武故文反
正為乏於文皿蟲為蠱及論語史闕文中庸書同文之
類並不言字易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詩牛羊腓字之
[373-1b]
左傳其僚無子使字敬叔皆訓為乳書康誥于父不能
字厥子左傳樂王鮒字而敬小事大大字小亦取愛養
之義唯儀禮士冠禮賔字之禮記郊特牲冠而字之敬
其名也與文字之義稍近亦未嘗謂文為字也以文為
字乃始於史記秦始皇琅琊臺石刻曰同書文字説文
序云依類象形謂之文形聲相益謂之字文者物象之
本字者孳乳而生孝經援神契亦有此説周禮外史掌逹書名於
四方注云古曰名今曰字儀禮聘禮注云名書文也今
[373-2a]
謂之字此則字之名自秦而立自漢而顯也與


  三國志注孫亮時有山隂朱育依體象類造作異字
千名以上


  許氏序説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三文


  解説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以篆書謂之文隸
書謂之字張揖上博雅表凡萬八千一百五十文唐元
度九經字様序凡七十六部四百廿一文則通謂之文
三代以上言文不言字李斯程邈出文䧏而為字矣二
[373-2b]
漢以上言音不言韻周顒沈約出音降而為韻矣


  古文


  古時文字不一如漢汾隂宫鼎其蓋銘曰汾隂供官銅
鼎蓋二十枚二十字作十十鼎銘曰汾隂供官銅鼎二
十枚二十字作□其末曰第二十三二十字作廿一器
之銘三見而三不同自唐以後文字日繁不得不歸一
律而古書之不復通者多矣


  説文


[373-3a]
  自隸書以來其能發明六書之指使三代之文尚存於
今日而得以識古人制作之本者許叔重説文之功為
大後之學者一㸃一畫莫不奉之為規矩而愚以為亦
有不盡然者且以六經之文左氏公羊榖梁之傳毛萇
孔安國鄭衆馬融諸儒之訓而未必盡合况叔重生於
東京之中世所本者不過劉歆賈逵杜林徐廵等十餘
人之説而以為盡得古人之意然與否與一也


  楊慎六書索隱序曰説文有孔子説楚莊王説左氏
[373-3b]
説韓非説淮南子説司馬相如説董仲舒説京房説
衛宏説揚雄説劉歆説桑欽説杜林説賈逵説傅毅
説官溥説譚長説王育説户彤説張林説黃顥説周
盛説逯安説歐陽僑説甯嚴説爰禮説徐廵説莊都
説張徹説


  五經未遇蔡邕等正定之先傳寫人人各異今其書所
収率多異字而以今經校之則説文為短又一書之中
有兩引而其文各異者後之讀者將何所從二也


[373-4a]
  如汜下引詩江有汜洍下引詩江有洍逑下引書旁
逑孱功僝下引書旁救僝功卺下引詩赤舄己巳掔
下引詩赤舄掔掔 鄭康成常駮許慎五經異義顔
氏家訓亦云説文中有援引經傳與今乖者未之敢


  流傳既久豈無脱漏即徐鉉亦謂篆書堙替日久錯亂
遺脱不可悉究今謂此書所闕者必古人所無别指一
字以當之改經典而就説文支離回互三也


[373-4b]
  如説文無劉字後人以鎦字當之無由字以甹字當
之無免字以絻字當之


  今舉其一二評之如秦宋薛皆國名也秦從禾以地宜
禾亦已迂矣宋从木為居薛从辛為辠此何理也費誓
之費改為䉾訓為惡米武王載斾之斾改為坺訓為臿
土威為姑也為女隂殹為擊聲困為故廬普為日無
色貉之為言惡也視犬之字如畫狗狗叩也豈孔子之
言乎訓有則曰不宜有也春秋書日有食之訓郭則曰
[373-5a]
齊之郭氏善善不能進惡惡不能退是以亡國不幾於
勦説而失其本指乎居為法古用為卜中童為男有辠
襄為解衣耕弔為人持弓會敺禽辱為失耕時叟為束
縛捽抴罰為持刀罵詈勞為火燒門宰為辠人在屋下
執事𡨕為十六日月始虧㓝為刀守井不幾於穿鑿而
逺於理情乎武曌師之而制字荆公廣之而作書不可
謂非濫觴於許氏者矣若夫訓參為商星此天文之不
合者也訓亳為京兆杜陵亭此地理之不合者也書中
[373-5b]
所引樂浪事數十條而他經籍反多闕略此采摭之失
其當者也今之學者能取其大而棄其小擇其是而違
其非乃可謂善學説文者與


  後周書黎景熙其從祖廣太武時為尚書郎善古學
嘗從吏部尚書崔𤣥伯受字義又從司徒崔浩學楷
篆自是家傳其法景熙亦傳習之頗與許氏有異可
見魏晉以來傳受亦各不同


  王莽傳劉之為字卯金刀也正月剛卯金刀之利皆不
[373-6a]
得行食貨志亦云又曰受命之日丁卯丁火漢氏之德也卯
劉姓所以為字也光武告天祝文引䜟記曰卯金修徳
為天子公孫述引援神契曰西太守乙卯金謂西方太
守而乙絶卯金也是古未嘗無劉字也 魏明帝太和
初公卿奏言夫歌以詠徳舞以象事於文文武為斌臣
等謹製樂舞名曰章斌之舞魏去叔重未逺是古未嘗
無斌字也


  趙䆠光曰説文無劉字但作鎦今按漢書卯金刀之
[373-6b]
䜟及古印流傳者劉姓不下數十百面並作劉無鎦


  徐鉉校定説文前列斌字云是俗書


  説文原文次第不可見今以四聲列者徐鉉等所定也
切字鉉等所加也 旁引後儒之言如杜預裴光逺李
陽氷之類亦鉉等所加也又云諸字不収今附之字韻
末者瀰下亦鉉等加也


  趙古則六書本義曰漢以前未有反切許氏説文鄭
[373-7a]
氏箋註但曰讀若某而已今説文反切乃朱翺以孫
愐唐韻所加


  眸字下云説文直作牟趙䆠光曰詳此則本書雜出
衆人之手審矣安得不蕪穢也凡參訂書傳必以本
人名冠之方不混於前人耳


  始字説文以為女之初也已不必然而徐鉉釋之以至
哉坤元萬物資始不知經文乃是大哉乾元萬物資始
若用此解必從男乃合耳


[373-7b]
  五經古文


  趙古則六書本義序曰魏晉及唐能書者輩出但㸃畫
波折逞其姿媚而文字破碎然猶頼六經之篆未易至
天寳間詔以隸法寫六經於是其道盡廢以愚考之其
説殆不然按漢書藝文志曰尚書古文經四十六卷又
曰孝經古孔氏一篇皆出孔氏壁中又曰有中文易經
而不言其所出後漢儒林傳言東萊費直傳易授琅琊王橫本以古字號古文易又曰
禮古經五十六卷春秋古經十二篇論語古二十一篇
[373-8a]
但言古不言文而赤眉之亂則已焚燒無遺後漢書杜
林傳曰林前於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寳愛之
雖遭艱困握持不離身出以示衛宏徐廵曰林流離兵
亂常恐斯經將絶何意東海衛子濟南徐生復能傳之
是道竟不墜於地也古文雖不合時務然願諸生無悔
所學宏廵益重之扵是古文遂行是東京古文之傳惟
尚書而已晉書衛恒傳言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
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
[373-8b]
後漢書儒林傳誤以三體書法為熹平所刊未知所立幾經而唐初魏徴
等作隋書經籍志但有三字石經尚書五卷三字石經
春秋三卷註云梁有十三卷則他經亦不存矣冊府元龜唐𤣥
宗天寳三載銘曰朕欽惟載籍討論墳典以為先王令
範莫越於唐虞上古遺書實稱於訓誥雖百篇奥義前
代或亡而六體竒文舊規猶在但以古先所製有異於
當今傳寫寖訛有疑於後學永言刋革必在從宜尚書
應是古體文字並依今字繕寫施行其舊本仍藏之書
[373-9a]
府是𤣥宗所改亦止於古文尚書而不聞有他經也夫
諸經古文之亡其已久矣今謂五經皆有古文而𤣥宗
改之以今豈其然乎


  孔安國書序曰科斗書廢已久時人無能知者以所聞
伏生之書攷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正義曰就古人體而
從隸定之故曰隸古以雖隸而猶古也更以竹簡寫之是則西漢之時所

云古文者不過隸書之近古而共王所得科斗文字久
已不傳𤣥宗所謂六體竒文蓋正始之書法也


[373-9b]
  宋晁公武古文尚書序曰余抵少城作石經考異之餘
因得此古文全編於學宫乃延士張&KR0034倣吕氏所鏤本
書丹刻諸石方將配孝經周易經文之古者附於石經
之列今其石當已不存而摹本亦未見傳之人間也世
無好古之人雖金石其能保歟


  今有廣信楊時喬所刻周易古文恐亦後人以意為
之不必有所受也


  急就篇


[373-10a]
  漢魏以後童子皆讀史㳺急就篇夏侯湛抵疑鄉曲之
徒一介之士曽諷急就習甲子魏書崔浩表言太宗即
位元年勑臣解急就章劉芳撰急就篇續注音義證三
卷陸暐擬急就篇為悟蒙章又書家亦多寫急就篇


  晁氏讀書記曰自昔善小學者多書急就章故有鍾
繇皇象衛夫人王羲之所書傳於世


  魏書崔浩傳浩既工書人多托寫急就章從少至老初
不憚勞所書蓋以百數儒林傳劉蘭始入小學書急就
[373-10b]
篇家人覺其聰敏北齊書李繪六嵗未入學伺伯姊筆
讀之間輒竊用未幾遂通急就章李鉉九嵗入學書急
就篇月餘便通自唐以下其學漸㣲也明初武官誥勑
用二十八宿編號永樂年字盡奉㫖用漢急就章字


  千字文


  千字文元有二本梁書周興嗣傳云髙祖以三橋舊宅
為光宅寺勑興嗣與陸倕製碑及成俱奏髙祖用興嗣
所製者自是銅表銘柵塘碣北伐檄次韻王羲之千字
[373-11a]
並使興嗣為之又蕭子範傳曰子範除大司馬南平王
户曹屬從事中郎使製千字文其辭甚美命記室蔡薳
注釋之舊唐書經籍志千字文一卷蕭子範撰又一卷
周興嗣撰是興嗣所次者一千字文而子範所製者又
一千字文也乃隋書經籍志云千字文一卷梁給事郎
周興嗣撰千字文一卷梁國子祭酒蕭子雲注梁書本
傳謂子範作之而蔡薳為之注釋今以為子雲注子雲
乃子範之弟則異矣宋史李至傳言千字文乃梁武帝
[373-11b]
得鍾繇書破碑千餘字命周興嗣次韻而成山堂考索同
傳以為王羲之而此又以為鍾繇則又異矣隋書舊唐
書志又有演千字文五卷不著何人作


  陳書沈衆傳是時梁武帝制千字詩衆為之注解是
不獨興嗣子範二人矣


  隋書文苑傳秦王俊令潘徽為萬字文


  淳化帖有漢章帝書百餘字皆周興嗣千字文中語東
觀餘論曰此書非章帝然亦前代人作但録書者集成
[373-12a]
千字中語耳歐陽公疑以為漢時學書者多為此語而
後村劉氏遂謂千字文非梁人作誤矣黄魯直跋章草
千字文曰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非章帝書也


  草書


  褚先生補史記三王世家曰至其次序分絶文字之上
下簡之參差長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謹論次其真草
詔書編於左方是則褚先生親見簡策之文而孝武時
詔即已用草書也魏志劉廙傳轉五官將文學文帝器
[373-12b]
之令廙通草書則漢魏之間箋唘之文有用草書者矣
故草書之可通於章奏者謂之章草


  晉書郄鑒傳帝以鑒有器望萬機動静輒問之乃詔
特草上表疏以從簡易


  趙彦衛雲麓漫鈔言宣和中陜右人發地得木簡字皆
章草乃永初二年發夫討叛羌檄米元章帖言章草乃
章奏之章今攷之既用於檄則理容概施於章奏蓋小
學家流自古以降日趨扵簡便故大篆變小篆小篆變
[373-13a]
隸比其久也復以隸為繁則章奏文移悉以章草從事
亦自然之勢故雖曰草而隸筆仍在良繇去隸未逺也
右軍作草猶是其典型故不勝為冗筆逮張旭懷素輩
出則此法埽地矣


  張懷瓘書斷曰章草者漢黃門令史㳺所作也王愔
云漢元帝時史㳺作急就章解散隸體漢俗簡惰漸
以行之是也此又一説


  北齊趙仲將學渉羣書善草隸雖與弟書字皆楷正云
[373-13b]
草不可不解若施之於人似相輕易若與當家中卑幼
又恐其疑是以必須隸筆唐席豫性謹雖與子弟書疏
及吏曹簿領未嘗草書謂人曰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或曰此事甚細卿何介意豫曰細猶不謹而况巨耶柳
仲郢手鈔九經三史下及魏晉南北諸史皆楷小精真
無行字宋劉安世終身不作草字書尺牘未嘗使人代
張觀平生書必為楷字無一行草類其為人古人之謹
重如此舊唐書王君廓為幽州都督李𤣥道為長史君
[373-14a]
廓入朝𤣥道附書與其從甥房𤣥齡君廓私發之不識
草字疑其謀已懼而奔叛𤣥道坐流嶲州夫草書之釁
乃至是邪


  金石録


  金石録有宋公䜌餗鼎銘云按史記世家宋公無名䜌
者莫知其何人今考左傳宋元公之太子欒嗣位為景
公漢書古今人表有宋景公兠欒而史記宋世家元公
卒子景公頭曼立是兠欒之音訛為頭曼而宋公䜌即
[373-14b]
景公也宗均之誤為宋不必證之碑及黨錮傳即南蠻
傳云會援病卒謁者宗均聽悉受降為置吏司羣蠻遂
平事與本傳合而南蠻傳作宗本傳作宋其誤顯然註
未及正


  黨錮傳宗資字叔都南陽安衆人祖父均自有傳


  房彦謙髙祖法夀自宋歸魏封壯武侯子孫承襲魏隋
唐三書皆同獨碑作莊武按漢膠東國有壯武縣文帝
封宋昌為壯武侯正義曰括地志云壯武故城在萊州
[373-15a]
即墨縣西六十里後漢志壯武故夷國左傳隱元年紀
人伐夷是也賈復傳封膠東侯食郁秩壯武等六縣晉
張華亦封壯武侯字並作壯獨此碑與左傳杜氏註作


  鑄印作減筆字


  太原府徐溝縣有同戈驛其名本取洞渦水此水出樂
平縣西四十里陟泉嶺經平定州夀陽榆次至徐溝縣
入汾今徐溝縣北五里洞渦河其陽有洞渦村是也水
[373-15b]
經洞渦水出沾縣北山西過榆次縣南又西到晉陽縣
南西入於汾酈道元注劉琨之為并州也劉淵引兵邀
擊之合戰扵洞渦即是水也舊唐書昭宗紀天復元年
四月氏叔琮營於洞渦驛五代史唐本紀同新唐書地理志太
原郡有府十八其一曰洞渦宋史曹彬傳為前軍都監
戰洞渦河北漢世家李繼勲敗繼恩兵於洞渦河後人
減筆借書同戈字而今鑄印遂作同戈以減借之字登
於印文又不但馬文淵所言成皐印㸃畫之訛而已
[373-16a]









[373-16b]









  六藝之一録續編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