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九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五


  北魏太延御射碑


  徐水三源竒發齊㵼一澗東流北轉逕東山下水西
有御射碑徐水又北流西屈逕南巖下水隂又有一
碑徐水又隨山南轉逕東巖下水際又有一碑凡此
三銘皆翼對層巖巖鄣深髙壁立霞峙石文云皇帝
[058-1b]
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車駕東廵逕五危之險途覽崇
岸之竦峙乃停駕路側援弓而射之飛矢踰於巖山
刋石用讃元功夾碑並有層䑓二所即御射處也碑
隂皆列樹碑官名水經注


  郊天壇碑


  如渾水又逕平城西郭内魏太平七年所成也城周
西郭外有郊天壇壇之東側有郊天碑建興四年立
水經注


[058-2a]
  勒宣時事碑


  自講武䑓西出南山山無樹木唯童阜耳即廣徳殿
所在也其殿四柱兩厦堂宇綺栱圖畫竒禽異獸之
像殿之西北便得焜煌堂雕楹鏤角取狀古之温室
也其時帝幸龍荒㳺鸞朔北南秦王仇池楊難當捨
蕃委誠重譯拜闕陛見之所也故殿以廣徳為名魏
太平真君三年刻石樹碑勒宣時事碑頌云肅清帝
道振攝四荒有蠻有戎自彼氐羌無思不服重譯稽
[058-2b]
顙恂恂南秦斂斂推亡峨峨廣徳奕奕焜煌侍中司
徒東郡公崔浩之辭也碑隂題宣城公李孝伯尚書
盧遐等姓名若新鏤焉水經注


  靈邱御射碑


  &KR0008水自縣南流入峽謂之隘門設隘於峽以譏禁行
旅歴南山髙峽隠天深溪埒谷其水沿澗西轉逕御
射䑓南䑓在北阜上䑓南有御射石碑南則秀鄣分
霄層巖刺天積石之峻壁立直上車駕沿革每出逰
[058-3a]
藝焉水經注


  孝文北廵碑


  右魏孝文北廵碑云太和二十一年脩省方之典北
臨舊京又云渉西河出平陽斜順唐逵指逰咸櫟路
邇龍門遂紆雕軒按後魏本紀是嵗正月乙巳北廵
二月次太原至平城四月幸龍門以太牢祭大禹遂
幸長安汎渭浮河乃東歸與此碑所書皆合也碑無
題首故依本紀為北廵碑也集古録


[058-3b]
  髙祖講武碑


  西塞水出懐朔鎮東北芒中南流逕廣徳殿西山下
余以太和十八年從髙祖北廵屆於隂山之講武䑓
䑓之東有髙祖講武碑碑文是中書郎髙聰之辭也
水經注


  冰固堂碑


  羊水又東注於如渾水亂流逕方嶺上有文明太皇
太后陵陵之東北有髙祖陵二陵之南有冰固堂堂
[058-4a]
之周隅雉列榭階欄檻及扉戸梁壁椽瓦悉文石也
檐前四柱採洛陽之八風谷黒石為之雕鏤隠起以
金銀間雲雉有若錦焉堂之内外四側結兩石趺張
青石屏風以文石為緣並隠起忠孝之容題刻貞順
之名廟前鐫石為碑獸碑石在冡左右列柏四周迷
禽闇日院外西側有思逺靈圖圖之西有齋堂南門
表二石闕闕下斬山累結御路下望靈泉宫池皎若
圓鏡矣水經注


[058-4b]
  定鼎碑金石録作御射碑


  右魏定鼎碑景明三年建在今懐州流俗謂之定
鼎碑也景明魏宣武年號也碑云定鼎遷中之十年
按魏孝文以大和十七年遷都洛陽至此景明三年
葢十年矣集古録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逺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沈馥


  書宣武帝講武於洹衛之間命近臣馳射帝𤼵矢逺及
里餘侍中崔光等請為銘記之其首曰定鼎遷中之
[058-5a]
十年俗因謂之定鼎碑以景明三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右後魏御射碑在今懐州按北史及魏書宣武紀景
明三年十月庚子帝躬御弧矢射逺及一百五十歩
羣臣勒銘於射所即此碑也碑云唯魏定鼎遷中之
十載又云皇上春秋一十有七據史云及孝文弔比
干文皆云太和十八年遷都洛陽至景明三年葢九
年矣而碑作十載恐誤又史云宣武以太和七年生
景明四年當年二十而碑言十有七則當以碑為據
[058-5b]
然則宣武終於延昌四年葢夀三十五嵗而史以為
夀三十三者亦誤也今按禮記問天子國君之年對
者皆不敢斥言魯襄公送晋侯晋侯問公年季武子
對曰㑹沙隨之嵗寡君以生是也今魏人乃直書其
君之年於碑豈禮也哉金石録


  右圖經稱定鼎碑在懐州衙署其題曰御射之碑以
其文有定鼎遷中之十載故自昔其名如此不知定
鼎遷都在孝文世而偶以文見之然字畫有法獨異
[058-6a]
於當時人所書亦見襲中國文物所致而夷俗汙陋
漸革也魏書景明三年九月丁巳車駕幸鄴戊寅閱
武於鄴南十月庚子帝親射逺及一百五十歩羣臣
勒銘於射所甲辰車駕還宫今碑所書年月與史相
合然自戊寅逮庚子為廿一日則自鄴至懐而還京
師可以考次也不言幸懐温等處自是可略然既書
親射勒銘不書其地乃繼文於上似御射當在鄴南
然則此不當略也註云北海王詳髙祖南伐自洛北
[058-6b]
廵詳常與侍中彭城王並在輿輦陪侍左右至髙宗
射之所髙宗停駕詔諸弟及侍臣皆試射逺近唯詳
箭不及髙宗箭所十餘歩髙宗嘉之拊掌欣笑遂詔
勒銘廣川書跋


  後魏宣武帝御射碑景明三年沈馥書有碑隂在虢
金石略


  後魏宣武帝御講碑


  延昌四年立金石略 在青州寳刻叢編


[058-7a]
  大代華嶽廟碑


  不著撰人名氏後魏鎮西將軍略陽公侍郎劉元明
書大延中改立新廟以道士奉祠春祈秋報有大事
則告碑以太延五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右大代華嶽碑歐陽公集古録云魏自道武天興元
年議定國號羣臣欲稱代而道武不許乃仍稱魏自
是之後無改國稱代之事今魏碑數數有之碑石當
時所刻不應妄但史失其事耳余按崔浩傳云方士
[058-7b]
&KR0655奏改代為萬年浩曰昔太祖道武皇帝應期受
命開拓洪業諸所制宜無不循古以始封代土後稱
為魏故代魏兼用猶彼殷商葢當時國號雖稱為魏
然猶不廢始封故兼稱代耳事見楊松玢談藪云金石


  修華嶽廟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興光元年詔遣侍中遼西王
常英曹尚書茍尚等重葺嶽廟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058-8a]
興光二年三月立金石録


  中嶽碑


  太安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正光元年有碑隂金石略


  堯廟碑


  正光元年八月金石録 正光元年有碑隂金石略


  孝文帝弔比干文


  後魏孝文帝弔比干文其首已殘缺唯元載字可識
其下云嵗御次乎閹茂望舒㑹於星紀十有四日日
[058-8b]
維甲申按爾雅云嵗在戌日閹茂又鄭康成注月令
仲冬者日月㑹於星紀後魏書孝文以太和十八年
十二月甲申祀比干墓親為弔文樹碑而刋之是嵗
甲戌其說皆合其未嘗改元而稱元載者孝文以是
嵗遷都洛陽盖以遷都之嵗言之也金石録


  文為𨽻書不著姓氏據碑稱遷中之元載北屆衛壤
覩比干之墓因弔之而其額曰皇帝弔比干文然則
後魏大和中孝文帝之所作也碑以太和十八年十
[058-9a]
二月立寳刻叢編


  正書太和十八年十一月今在汲縣北十五里比干
墓上魏書劉芳傳髙祖遷雒路由朝歌見殷比干墓
愴然悼懐為文以弔之芳為注解表上之即此文也
此碑字多别搆如蔑為薨蔽為&KR0034菊為&KR0034寔為寔箕
子為萁子往為住厥為&KR0146邅為亶顛為&KR0034辛為亲因
為囙桴為□翺為&KR0008曵為电芙蓉為&KR0008容葩為&KR0034
揺為㵱䬙慮為&KR0008螭為蠄裔為裔帶為僀訴為訢鶵
[058-9b]
&KR0008瀏為&KR0008俯為府闔為&KR0146騶虞為□&KR0008隨為□轡
為轡吸為歙闚為&KR0146睇為&KR0008不可勝紀顔氏家訓言
晋宋以来多能書者故其時俗逓相染尚所有部帙
楷正可觀不無俗字非為大損至梁天監之間斯風
未變大同之末訛替滋生蕭子雲改易字體邵陵王
頗行偽字前上為草能旁作長之類是也朝野翕然
以為楷式畫虎不成多所䘮敗爾後墳籍略不可㸔
北朝䘮亂之餘書迹鄙陋加以専輙造字猥拙甚於
[058-10a]
江南乃以百念為憂言反為變不用為罷追来為歸
更生為蘇先人為老如此非一徧滿經傳今觀此碑
則知别體之興自是當時風氣而孝文之世即已如
此不待䘮亂之餘也註云追来為歸見穆子容太公
碑先人為老見張猛龍碑更生為蘇今人猶用之金石
文字記


  比干文碑隂


  右比干碑隂盡紀侍從羣臣官爵姓名按後魏書官
[058-10b]
氏志邱穆陵氏後改為穆氏今此碑自侍中邱目陵
亮以下同姓者凡三人皆作目而元和姓纂所書與
此碑正同又碑自穆崇至亮皆姓邱目陵氏姓纂亦
云後改為穆而史但云姓穆者皆有闕誤金石録


  孔子廟碑


  䢴水又南逕孔子廟東廟庭有碑魏太和元年孔靈
度等以舊宇毁落上求修復野王令范衆愛河中太
守元真刺史咸陽公髙允表聞立碑於廟治中劉明
[058-11a]
别駕吕次父主簿向班虎荀靈龜以宣尼大聖非碑
頌所稱乃立記焉云仲尼傷道不行欲北從趙鞅聞
殺鳴犢遂旋車而反及其後也晋人思之於太行嶺
南為之立廟盖徃時廽轅處也余按諸子書及史籍
之文並言仲尼臨河而歎曰某之不濟命也夫是非
太行廻轅之言也碑云魯國孔氏官於洛陽因居廟
下以奉蒸嘗斯言至矣盖孔因遷山下追思聖祖故
立廟存饗耳其猶劉累遷魯立堯祠於山矣非謂㢠
[058-11b]
轅於此也水經注


  右後魏孔宣尼廟記在今懐州界中文詞頗古質可
喜云孔子欲北從趙鞅聞殺鳴犢遂旋車而返及其
没也晋人思之於太行嶺南為之立廟焉記太和元
年立其額又有延興四年太上皇帝祭孔子文者孝
文之父獻文帝也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初孔子北適趙聞鳴犢見殺而還
晋人思之立廟於其地後魏太和中懐州刺史如清
[058-12a]
龍使河内太守逹頭素和増葺立記又有延興四年
祭文稱太上皇帝告宣尼之靈者獻文帝也集古録目


  李仲璇修孔子廟碑


  右魯孔子廟碑後魏北齊時書多若此筆畫不甚佳
然亦不俗而徃徃相類疑其一時所尚當自有法又
其㸃畫多異故録之以偹廣覽集古録


  李仲璇為兖州都督修孔廟建碑事在興和三年史
官稱之是時髙歡與宇文泰方確鬬關洛而東魏又
[058-12b]
當遷都之際仲璇能改修孔廟尚文儒賢矣碑正書
時作篆筆間以分𨽻其形容竒怪攷古書法大小篆
謂之篆東漢諸碑减篆筆有批法者謂之𨽻以篆筆
作𨽻者謂之八分亦謂之𨽻正書謂之今𨽻亦謂之
楷然則如此碑篆耶分耶古今𨽻耶石墨鐫華


  李仲璇東魏世家當中原雲擾知尊孔子能修繕廟
庭先是宫牛阻嶮又能以威惠歸伏史稱所歴並著
清勤是且具有文武焉碑不著書者姓名猶存古意
[058-13a]
雖筆力勁駿如偏面驕嘶又如辮髪章甫殊俗揖讓
江式書表云皇魏承百王之季世易風移文字改變
篆形錯謬𨽻體失真俗學鄙習復加虗造以意為疑
炫惑於時不獨正其偏傍正為此等書發耳唐景龍
觀鐘銘源出於此少劑以雅馴便勝金石史


  興和三年十二月今在曲阜縣廟中按魏書李仲璇
傳除車騎大將軍兖州刺史仲璇以孔子廟墻宇頗
有頽毁遂修改焉即此碑也其文一行之中有篆有
[058-13b]
分有𨽻有草雜亂無倫而論者以為竒然則作詩者
亦當一句騷一句漢魏一句選一句律而後為竒也
此愚之所不解也引禮記梁木其摧作良木尤誤金石
文字記


  太公吕望碑


  穆子容撰正書武定八年四月今在汲縣西北三十
里太公廟北史言子容少好學無所不覽求天下書
逢即寫録所得萬餘卷魏末為兼通直散騎常侍聘
[058-14a]
梁齊受禪卒於司農卿金石文字記


  升仙太子碑


  王子晉碑延昌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梁雅文在西京金石略


  明元密皇后杜氏碑


  真君元年明元密皇后杜氏葬崞山立寢廟於崞山
建碑頌徳魏書皇后傳


  保大后碑


[058-14b]
  和平元年文成乳母常氏乳帝有劬勞保䕶之功尊
為保大后葬磨笄山樹碑頌北史后妃傳


  文成太后碑


  太和五年起作夀陵刋石立碑頌太后功徳太后立
文宣王廟於長安又立思燕佛圖於龍城皆刋石立
魏書文成皇后紀


  郭太妃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058-15a]
  盧魯元碑


  盧魯元於真君三年卒帝甚惜之葬於崞山為建碑
北史


  衞操碑


  衞操字徳元立碑於大䢴城南以頌功徳皇興初維
州别駕叚榮於大䢴掘得此碑文魏書衞操傳


  穆崇碑


  髙祖追崇勲令著作郎韓顯宗與崇子真撰定碑文
[058-15b]
建於白登山魏書穆崇傳


  大鴻臚卿鄭𦙍伯碑


  右後魏鄭𦙍伯碑元和姓纂載滎陽鄭氏云曄生七
子曰白麟小白叔夜洞林歸藏連山幼麟號七房鄭
氏𦙍伯小白子也按後魏書幼麟傳云父曄生六子
又云幼麟五兄長白麟次小白次洞林次叔夜次連
山而無歸藏其次第亦不同又姓纂云小白名茂而
史云幼麟名義疑自白麟以降皆其字也據碑與姓
[058-16a]
纂皆云𦙍伯仕至大鴻臚卿而史言少卿者誤矣金石


  太尉于烈碑


  右後魏太尉于烈碑云初以功臣子起家為中散轉
屯田給事中内都幢將遷左衞將軍而後魏書列傳
云少拜羽林中郎將以本官行秦雍二州事遷司衞
監以碑考之烈皆未嘗為此官又其父洛㧞為黄龍
鎮都大將而曰和龍烈為屯田給事而曰給納卒年
[058-16b]
六十七而曰六十五者皆史之誤又按烈始封昌國
子改鉅鹿公按烈祖栗磾嘗假封新安公後賜爵新城男疑此亦假封也又改洛
陽侯進封聊城縣開國子再進為開國伯開國侯其
卒追封為鉅鹿郡開國公盖當時之制如此魏書官
氏志不載皆莫可攷金石録


  鄭羲碑


  右後魏鄭羲碑魏史列傳與此碑皆云羲滎陽開封
人碑又云歸葬於滎陽石門東十三里三皇山之陽
[058-17a]
而碑乃在今莱州南山上磨厓刻之盖道昭嘗為光
州刺史即今莱州也故刻其父碑於兹山余守是州
嘗與僚屬登山徘徊碑下久之傳云羲卒尚書奏諡
曰宣詔以羲雖宿有文業而治闕亷清改諡為文靈
今碑首題曰滎陽鄭文公之碑其末又云加謚曰文
傳載賜謚詔書甚詳不應差誤而碑當時所立必不
敢諱其一字皆莫可知也已金石録


  鄭羲上碑


[058-17b]
  右鄭羲上碑初余為莱州得羲碑於州之南山其末
有云上碑在直南二十里天柱山之陽此下碑也因
遣人訪求在膠水縣界中遂模得之羲之葬榮陽其
子道昭永平中為光州刺史為其父磨崖石刻二碑
焉按地里書後魏皇興四年分青州置光州鎮領東
莱郡隋文帝時罷郡仍改光州為莱州云金石録


  車騎大將軍邢巒碑


  右後魏邢巒碑云巒字山賓而史作洪賓其為梁州
[058-18a]
刺史碑云徴為都官尚書而史作度支後改為五兵
尚書而史不載又巒為崔亮所糾據碑言戎軍既班
猶以在州之誣遭禁一期而史以謂元暉髙肇為巒
申釋故得不坐者非也金石録


  巒字山賔碑以延昌三年甲午十月建復齋碑録


  淮陽太守梁鑒碑 延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齊兖二州刺史傅公碑 孝明熈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劉使君徳化頌并碑隂 熈平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058-18b]
兖州刺史元匡碑 熈平中立金石録金石略作元康


  瀛州刺史孫惠蔚墓誌


  神龜年五月金石録


  後魏安東將軍孫公墓誌其名字鄉里年夀皆不載
獨其末載贈官制書云故安東將軍銀青光祿大夫
棗强縣開國男孫蔚知其名蔚又云歸葬於武邑遂
知其為武邑人也按後魏書儒林傳有孫惠蔚其所
書事迹與誌皆合傳云先單名蔚正始中侍講禁内
[058-19a]
夜論佛經有惬帝㫖詔使加惠號惠蔚法師焉金石録


  兖州賈使君碑 神龜二年四月金石録 金石略云賈思伯碑在西京
後魏定州刺史崔亮頌


  不著書撰人名氏其額曰定州刺史崔使君至化之
頌使君名亮字敬儒齊國磐陽人長史馮時等立此
碑碑石漫滅亡其年月集古録目


  右後魏崔亮碑題云魏鎮北將軍定州刺史崔使君
至化之頌盖亮嘗為定州既去郡人立此碑頌徳耳
[058-19b]
其間載亮所歴官甚詳與北史及後魏書列傳多合
惟其自定州歸朝歴殿中都官吏部三尚書而傳但
言自殿中遷吏部耳亮以正光二年卒而碑神龜三
年建在亮卒前故自為侍中以後事碑皆不及載也
金石録


  司空元暉碑


  正光三年四月 右後魏元暉碑據後魏書列傳云
暉鎮西將軍忠子而北史以為忠弟徳之子今以碑
[058-20a]
考之北史是也又碑云孝文時為主客郎中而魏史
言世宗即位拜此官碑云神龜二年卒而史言元年
卒者亦非是其餘遷拜次第時有不同不盡録也金石


  兖州太守張猛龍碑


  正光三年正月有碑隂金石録


  猛龍為魯郡太守郡人立碑而頌之正書虬健已開
歐虞之門戸碑首正書大字十二尤險勁又蘭臺之
[058-20b]
所自出也猛龍不見史冊據碑諱猛龍字神&KR0146而金
石録有劉乾碑諱乾字天魏人名字如此亦異矣石墨
鐫華


  張猛龍碑是龍為魯郡太守郡人頌其功徳者也其
文無足言者其書律以晉法雖少藴藉而結體錯綜
之妙使以劑唐足脫一代方整之累歐顔諸公便可
入山隂之室矣然此碑却落險峻又未証晉果何也
當由筆與歐顔異耳至若蘇黄少變又少别趣書道
[058-21a]
之難如此然知者鮮矣猛龍字神&KR0146&KR0146呼骨切日
出氣也其名字險怪不雅馴濫觴於詩亦爾不特書
金石史


  行書今在曲阜縣孔子廟其隂書陽原縣義士州主
簿王人生造頌文多剥缺金石文字記


  望都令侯宗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侍中廣平穆王碑 俗云陵家碑太昌元年西京金石略
范陽王誨碑


[058-21b]
  太昌九年十二月 右後魏范陽王碑云王諱誨髙
祖孝文皇帝之孫太師武穆王之子今世所傳後魏
書北史孝文諸子列傳皆文字脫落不完惟孝明紀
載孝昌二年封廣平王懐庻長子誨為范陽王以此
知其為懐子據碑云懐諡武穆而傳作文穆者誤也
誨仕至僕射為爾朱兆所殺事見莊帝本紀金石録


  賀拔岳碑


  永熈三年正月 右後魏賀拔岳碑岳當時名將也
[058-22a]
北史及後魏書皆有傳初為爾朱榮親將其後齊神
武使侯穆陳說害之爾朱榮凶殘狂悖盖魏之莽卓
也而此碑乃以為圖伊霍之舉豈不可笑也哉然魏
收為魏史受榮子文略之賂亦以榮比韓彭伊霍乃
知貪鄙無知之徒世不乏人也按莊帝諸書皆作孝
莊而此碑獨作莊疑書碑者之誤金石録


  不著書撰人名氏拔岳桑乾馬邑人也後魏末為雍
州刺史都督三雍二華二十州諸軍事諡曰武壯碑
[058-22b]
以永熈三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兖州刺史羊使君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見而有其字靈引太
山平陽人也為京兆王愉長史愉將反君不從見殺
詔贈兖州刺史諡曰威碑以熈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僧㑹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僧㑹名集安定朝那人碑缺亡其
姓仕後魏至衛大將軍贈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
[058-23a]
集古録目


  斛斯疋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疋字貸敦河南洛陽人仕後魏至
驃騎大將軍贈侍中司徒諡武昭碑以永熈二年立
集古録目


  征東將軍景宣碑


  大統十年七月初二日甲申建復齋碑録 西魏征東將
軍景宣碑石已破剥失其姓字其額云大魏持節征
[058-23b]
征下缺碑云君名景宣宣下又缺又云拜持節征東
將軍南陽太太下又缺當是持節征東南陽太守故
南陽立此碑也集古後録


  後魏張善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善字碑缺趙郡平棘人隠居學佛老
之說召拜輔國將軍辭而不受碑以太延四年立集占
録目


  中山太守常通碑


[058-24a]
  在定州府城西北三里訪碑録


  元成碑


  在祁州深澤縣墳側正始五年立訪碑録


  鎮東將軍劉乾碑


  右魏鎮東將軍劉乾碑云君諱乾字天自晉遷而南
典章文物掃地而盡至於名字書畫皆一出其私意
而無復稽考可謂亂世矣若劉君者名乾字天豈不
怪哉金石録


[058-24b]
  汝南王碑


  右後魏汝南王碑王名恱孝文子也爾朱榮之亂奔
梁梁武厚遇之立為魏王後復歸北據後魏書列傳
云出帝時為大司馬卒而帝紀與北史皆言為出帝
所殺盖列傳之誤而此碑亦不書者諱也金石録


  北海王詳石碣


  滱水自靈邱縣又西流南轉東屈逕北海王詳之石
水經注


[058-25a]
  後魏孝侯碑 天平二年東京金石略


  金鄉縣令徐公碑 景明中立濟州金石略


  章陵太守吕君碑 鄧州金石略


  司徒斛律斯公碑


  并州刺史王坦碑 絳州金石略


  車騎將軍穆祚碑 汾州金石略


  崔浩碑 興光二年華州金石略


  如君頌 字畫如後魏時人金石録


[058-25b]
  張夫人墓誌 延昌元年十月金石録


  岐州刺史王毅墓誌 大統九年十月金石録


  祗洹碑


  平城東郭外太和中閹人宕昌公鉗耳處時立祗洹
舍於東皋亭中有祗洹碑碑題大篆水經注


  韓麒麟碑


  歴城縣魏明寺中有韓公碑太和中所造也魏公曽
令人遍録州界石碑言此碑詞義最善常藏一本於
[058-26a]
枕中故家人名此枕為麒麟函韓公諱麒麟酉陽雜俎


  石門銘


  右魏石門銘云此門盖漢永平中所穿自晋氏南遷
斯路廢矣皇魏正始元年漢中獻地褒斜遂開假節
龍驤將軍梁秦二州刺史羊祠開創舊路詔遣左校
令賈三徳共成其事起四年十月訖永平二年正月
畢功其餘文字尚完而其大略如此石門在漢中所
謂漢永平中所穿者乃明帝時司𨽻校尉楊厥所開
[058-26b]
也厥自有碑述其事甚詳正始永平皆後魏宣武年
號也集古録


  登雲峰山詩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天柱山東碪石室銘 鄭道昭撰永平四年金石録


  鄭道昭哀子詩 延昌四年金石録


  松滋公興温泉頌 京兆府金石略 正書今在臨潼縣
金石文字記


  龍門山碑


[058-27a]
  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
口廣八十歩巖際鐫跡遺功尚存岸上并有祠廟祠
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滅不可復識一碑是太
和中立水經注


  龍門山碑在山西大同府山隂縣魏孝文帝立碑隂
有從臣姓名古今碑刻記


  叱閭神寳修關城銘


  右將軍西中郎將叱閭神寳銘文云維大魏神龜元
[058-27b]
年歳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工三十萬
修治關城并作館第敬造三級浮圖按後魏書官氏
志及元和姓纂有叱門氏後改為門而無叱閭氏盖
其闕漏也金石録


  瑶光寺碑 宣武永平三年八月金石録


  聖㫖寺碑 永熈三年北京金石略


  崇先寺記 無年月金石録


  化政寺石窟銘


[058-28a]
  右後魏化政寺石窟銘北史及魏書有宦者鮑嶷傳
云嶷終於涇州刺史自言其先姓杞後避祻改焉今
此碑題涇州刺史杞嶷造後復改從其本姓耳金石録


  三塜寺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人董興夀等造佛像於三
塜寺以興和二年立集古録目


  神龜造像碑


  右神龜造像碑記魏神龜三年立余所集録自隋以
[058-28b]
前碑誌皆未嘗輙棄者以其時有所取於其間也然
患其文詞鄙淺又多言浮圖然獨其字畫徃徃工妙
惟後魏北齊差劣而又字法多異不知其何從而得
之遂與諸家相戾亦意其夷狄昧於學問而所傳訛
謬耳然録之以資廣覽也此碑字畫時時遒勁尤可
佳也神龜孝明年號按魏書神龜三年七月辛夘改
元正光而此碑是月十五日立不知辛夘是其月何
日也當俟治歴者推之集古録


[058-29a]
  後魏桓嵩撰不著書人名氏河内縣民撰石像碑記
題名者數十人三十皆稱侍佛碑以神龜三年立集古
録目


  叱閭神寳造像記 神龜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邑義一千人造像記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録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曇淵等造像記 莊宗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録


  石像記


[058-29b]
  不著書撰人名氏石像邑人所共造廬江太守逢榮
等刻銘以興和二年立集古録目


  造三級浮圖碑 太和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御史臺雙塔頌 永熈二年金石録


  磚浮圖石盖銘


  正書嵩山㑹善寺掘地得此石盖銘曰神龜三年七
月三日魏故侍中太尉公清河王薨世子元亶字子
亮次子元&KR0008字子開奉為建七層磚浮圖一區敢用
[058-30a]
頂髪及諸雜寳上塔追誠崇誠千載弗忘謹銘函盖
今存寺中元&KR0008當是元啟金石文字記


  庚戌教戒經幢記 裴思順造墨池編


  教戒經後魏庚戌造教戒經幢記裴思順造碑帖攷


  爾朱榮雙兎碑


  爾朱榮獵有雙兎起馬前應弦而殪三軍咸恱命立
碑於其所號雙兎碑北史本傳


  孝女碑


[058-30b]
  河東姚氏女字女勝正光中母死不勝哀遂死太守
崔㳺請於塋墓立碑自為朱文表其門閭比之曹娥
改其里曰上虞里墓名孝女冢北史列女傳


  五級浮圖碑


  不著書撰人名氏後魏汲郡朝歌雍城里人張醜和
等共造五級浮圖以正光二年刻石其後有比邱僧
題名其古録目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