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251-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九十三  錢唐倪濤撰


  歴朝書論


  宋陳思書苑菁華


  第一卷 書法上


  秦漢魏四朝用筆法


  秦丞相李斯曰夫書功微妙道合自然篆籀以前眇邈
不可得而聞矣自上古以降大篆方行於世字皆古體
[251-1b]
莫測其文古逺賢哲不能詳辨斯遂刪其繁冗取其合
宜叅為小篆尚未顯達其後因程氏翻𨽻至於鬼神夜
哭狡兎投江自兹相効而乃興焉夫書非但裹結流快
終藉筆力遒勁蒙恬造筆經猶用簡畧變通斯意曰若
能用筆當自流美夫用筆之法先急廻後疾下如鷹望
鵬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㳺魚得水舞筆如景
山興雲或卷或舒乍輕乍重善深思之此理當自見矣
後刻諸名山碑篆玉璽及銅人斯之下筆趙高以下咸
[251-2a]
見伏焉斯書聖功紀石云吾死後九百四十年間當有
一人代吾迹焉


  前漢相國蕭何深善筆理與張子房陳隠等論用筆之
道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遺於筆下
出沒湏有倚伏開闔藉於隂陽每欲書字諭如下營穏
思審之方可用筆且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也依
此行之自然妙矣何為前殿覃思三月以題其額觀者
如流水何更秃筆書常自為之


[251-2b]
  後漢蔡伯喈入嵩山學書於石室内得素書八角垂芒
文似篆籀冩李斯史籀等用筆勢喈得之不食三日唯
大呌歡喜若對十人喈遂讀誦三年妙達其理用筆特
異漢代善書者咸稱異焉喈乃操五經於太學觀者如
市歎羡不及復如會稽作筆論曰書者散也欲書先散
懐抱任情恣性然後書之若廹於事雖中山兎豪不能
佳也夫書先黙坐静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思
沉宻神彩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為書之體湏知其形
[251-3a]
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
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强弩之末若水火若雲霧若
日月縱横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


  魏鍾繇少時隨劉勝入抱犢山學書三年還與太祖邯
鄲淳韋誕孫子荆闗枇杷等議用筆法繇忽見蔡伯喈
筆法於韋誕坐上苦求不與自搥胸三日其胸盡青因
嘔血太祖以五靈丹救之乃活及誕死繇隂令人盜開
其墓遂得之故知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
[251-3b]
從其消息而用之由是更妙繇曰豈知用筆而為佳也
故用筆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臨死乃從囊
中出以授其子會論曰吾精思學書三十年讀他法未
終盡後學其用筆若與人居畫地廣數歩卧畫被穿過
表如厠終日忘歸每見萬類皆畫象之繇解三色書然
最妙者八分也㸃如山摧䧟擿如雨驟纎如絲輕重如
雲霧去若鳴鳳之遊雲漢來若㳺女之入花林璨璨分
明遥遥逺映者矣


[251-4a]
  晋衛夫人筆陣圖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末缺數句今補於後
遂成書爾時年五十有三誠恐風燭奄及聊
遺教於子孫耳可藏之千金勿傳


  王右軍筆陣圖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墨池編作王羲之書論


[251-4b]
  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并序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唐虞世南筆髓論


  已見二百七十二卷 第七叚契妙首缺數
句今補於後 欲書之時當収視反聽絶慮
凝神心正氣和則契於妙心神不正書則欹
斜志氣不和字則顚仆其道同魯廟之器虚
則欹滿則覆中則正正則冲和之謂也下方接然
[251-5a]
則字雖有質云云


  第二卷 書法下


  叙筆法


  學書之初執筆為最葢明位置㸃畫便於墨道也湏其
良師口授天性自悟縱横落紙筆無虚發即能專成其
勢大約虚掌實指平腕竪鋒意在筆前鋒後畫内心想
字形輕重斜正各得其趣切湏襟懐沉静自然思過半
矣待其功成即轉勢殊不可搨横冩様輕自取拙若
[251-5b]
稿行雜體掇筆往來懸管自在但取體勢雄壯不可拘
其小節若畏懼生疑否臧不决運用迷於筆前振動惑
於手下師心固乎獨見弟子執其寡聞耻請問於智人
忌藝能之勝已若欲造𤣥未之有也禁經云有攻無性
神彩不生有性無攻神彩不變兼此二事然後得齊古
人之景氣又云第二識勢第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
書茍守一途即為未得張懐瓘云揖讓禮樂獻不及羲
風神散逸羲不及獻證之於書籍其神彩也李嗣真云
[251-6a]
今之馳鶩去聖逾逺徒識方圓而迷㸃畫猶莊生之嘆
盲者易象之談日中終不見矣唐太宗與漢王元昌禇
遂良等皆受之於史陵然禇首師虞後又師史乃謂陵
曰此法更不可以教人是其妙處也陸柬之受之於虞
世南世南受之於智永皆有體法今人皆不聞師範又
自無鑒局雖古蹟昭然永不覺悟而執燕珉以為寶玩
楚鳳而稱珍不亦謬哉禇河南云良師不遇嵗月徒往
今之能者時見一班忽不晤者終身瞑目葢書非口傳
[251-6b]
手授而云能知者未之見也今取諸家筆法刪除叢脞
共得二十篇分為二卷學者師之


  翰林密論二十四條用筆法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永字八法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永字八法詳説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251-7a]
  唐張懐瓘論用筆十法


  已見前翰林密論末缺後一叚補録於後


  凡書通則變者則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
柳變歐陽體至於永禪師禇遂良顔真卿李
邕虞世南等並是書中得仙手皆得法後自
變其體以傳後世故俱得其名也皆執法不
變縱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奴書終非自立
之體是書家之大要又筆意云書學之難神
[251-7b]
彩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便到古人以斯而
言豈易多得必使心忘於筆手忘於書心手
遺情書不忘想要在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也


  翰墨林禁經九生法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唐歐陽詢八法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第三卷 書勢 書狀 書體 書㫖


[251-8a]
  晉衛恒著四體書傳并書勢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


  索靖叙草書勢


  已見一百七十三卷


  晉中書令王珉行書狀


  已見一百七十三卷


  梁武帝草書狀


  已見一百七十三卷


[251-8b]
  韋續纂 五十六種書并序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内序云文字生焉
下落數句今補録於後 所謂體類象形謂
之文形聲相依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
者以代結繩之政也故字有六文一曰象形
日月是也二曰指事上下是也三曰形聲江
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考老
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下接又曰字有五易


[251-9a]
  晉成公綏𨽻書體


  已見一百七十二卷


  唐虞世南書㫖述


  已見二百七十二卷


  第四卷 書品


  梁庾肩吾書品


  已見二百八十二卷


  唐李嗣真書後品


[251-9b]
  已見二百八十二卷


  第五卷 書評 書議 書估


  梁武帝評書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


  梁袁昻古今書評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


  唐人書評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


[251-10a]
  唐吕總續書評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


  唐張懐瓘書議


  已見二百八十四卷


  唐張懐瓘書估


  已見二百八十四卷


  第六卷 書斷


  唐張懐瓘十體書斷


[251-10b]
  已見書體及二百八十二卷


  第七卷 書録


  唐張懐瓘二王法書録


  詳見三百七十五卷


  唐張懐瓘古賢能書録


  已見前


  唐韋述叙書録


  詳見二百七十五卷


[251-11a]
  唐盧元卿法書録


  詳見二百七十五卷


  第八卷 書譜 書名


  唐孫過庭書譜


  已見一百七十三卷


  古來能書人名齊王僧虔録宋羊欣所撰者


  已見二百八十三卷


  傳授筆法人名


[251-11b]
  已見二百七十五卷


  第九卷 書賦


  唐竇臮述書賦上  已見二百八十五卷


  第十卷


  唐竇臮述書賦下  已見二百八十五卷


  第十一卷 書論上


  後漢趙壹非草書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251-12a]
  晉王右軍自論書


  吾書比之鍾張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張精
熟過人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若吾躭之若此未必謝之
後達解者知其評之不虚吾盡心精作亦久尋諸舊書
惟鍾張故為絶倫其餘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賢
僕書次之須得書意轉深㸃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
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論君不謝平南即右軍叔
平南將軍王廙也李式晉侍中


[251-12b]
  南齊王僧虔論書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梁庾元威論書


  已見二百七十二卷


  唐徐浩論書


  已見二百七十二卷


  唐張懷瓘文字論  已見二百七十三卷


  第十二卷 書論下


[251-13a]
  唐張懐瓘六體書論


  見前一百七十三卷


  唐蔡希綜法書論


  自余家歴世自數百載來未之逮也云云
見前二百七十二卷後篇歴引前賢書説亦
自有錯綜議論集録者見相同者多遂爾刪
去大失蔡氏之㫖矣今補録於後


  衛夫人筆陣圖云夫三端之妙莫先用筆昔
[251-13b]
李斯見周穆玉書七日興嘆哂其無骨蔡尚
書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近代已
來多不師古而縁情棄道纔記姓名夫書匪
獨貴調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湏急
回疾下鷹視鵬逝信之自然猶鱗之得水羽
之乘風高下恣情流轉無碍蔡中郎云欲書
先適意任情然後書之若廹於事雖中山之
毫不能佳也次湏正坐静慮隨意所擬言不
[251-14a]
出口氣不再息則無不善矣凡欲結搆未可
虚發皆湏象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木若
山若樹若雲若霧縱横有托運用合度可謂
之書昔鍾繇與胡昭俱能為行狎書繇初師
劉徳昇後傳蔡邕筆法由是學之致妙臨終
於囊中出授子㑹曰吾精思三十餘載行坐
未甞忘此常讀他書未能終盡惟學其字每
見萬數悉書象之若止息一處則畫其地周
[251-14b]
廣數歩若在寢息則畫其被皆為之穿其用
功如此右軍云夫書之為取類非一故紙者
陣也筆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硯者城池也
本領者將帥也心意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畧
也颺筆之次吉凶兆之出入者號令也屈折
者殺戮也若欲書先乾研墨凝神静慮預想
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脉相連意在
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筭子便不
[251-15a]
是書但得其㸃畫耳昔宋翼常作此書翼繇
外甥也叱之翼遂三年不敢見繇潛心改蹟
每畫一波常三過折每作一㸃常隠鋒為之
由此而成晉太康中有人於許下破鍾公墓
遂獲此法審此而行用筆之理明矣右軍云
若作㸃必湏懸手而為之若作波折而傷曳
忽一㸃失所若美女之眇一目一畫失所如
壯士之折一股可謂難矣每字皆湏骨氣雄
[251-15b]
强爽爽然有飛動之態曲折之狀如鋼鐵為
鈎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主客勝負皆湏姑
息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既搆筋力然後
裝束必湏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濃似雲霧
往來卷舒如林花開吐每書一紙或有重字
亦湏字字意殊故何延之云右軍書蘭亭每
字皆搆别體葢其理也時議多之右軍每歎
曰夫書者𤣥妙之伎自非達人君子不可與
[251-16a]
談斯道右軍之蹟流行於代衆矣就中蘭亭
序黄庭經太師箴樂毅論大雅吟東方先生
畫賛文咸遇得其精妙故陶隠居云右軍此
數帖皆筆力鮮媚紙墨精新不可復得右軍
亦自訝焉或他日更書無復似者乃歎而言
曰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致又云吾少學衛夫
人書將謂大能及過江逰諸名山見李斯曹
喜書之許見鍾繇梁鵠書又之洛見蔡邕石
[251-16b]
經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
夫人書徒費年月於是遂改本師學於衆碑
焉是知學成非一師之能致非好竒博藝之
士不能存知予頃甞為一體書賦亦畧陳梗
槩今復論之用臻其理夫始下筆湏藏鋒轉
腕前緩後急字體形勢狀如蟲蛇相鈎連意
莫令斷仍湏簡畧為尚不貴繁冗至如稜側
起伏隨勢所立大抵筆意圓規最妙其有誤
[251-17a]
發不可再摹恐失其筆勢若字有㸃處湏空
中遥擲其勢猶高峯墜石又下筆意如放箭
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實然則施於草跡亦
湏時時象其篆勢八分章草古𨽻等體要相
合雜發人意思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於
牋毫張伯英偏工於章草代莫過之每與人
書下筆必為楷則云忽忽不暇草書何者若
不以静思閑雅發於中慮則失其妙用矣以
[251-17b]
此言之草法尤難仲將每見伯英書稱為草
聖衛瓘索靖俱效於張亦各得其妙議者以
為衛得伯英之筋索得伯英之肉漢魏以來
章法彌盛晉世右軍特出不羣能悟斯道乃
除繁就省創立制度謂之新草今傳十七帖
是也子敬已來學者雖各擅其美故亦抑之
逺矣邇來率府長史張旭卓然孤立聲被寰
中意象之竒仍不能不全其古制就王之
[251-18a]
内彌更减省或有百字五十字字所未形雄
逸氣象是為天縱又乗興之後方肆筆或施
於壁或札於屏則羣象自形有若飛動議者
以為張公亦小王之再出也旭常云或問書
之妙何得齊古人曰妙在執筆令其圓暢勿
使拘攣其次識法湏口傳手授勿使無度所
謂筆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
其次變通適懐縱合規矩其次紙筆精佳五
[251-18b]
者備矣然後能齊古人僕甞聞禇河南用筆
如印印泥思所以久不悟後因閲江島間平
沙細地令人欲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嶮
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葢草正用筆
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
成功極致自然其蹟可得齊於古人又崔長
史云其為書也推意結字以斷天下之疑埀
萌示象以絶天下之惑山川草木反覆於寸
[251-19a]
紙之間日月星辰廻環於尺牘之上漢光武
以中興之主急在安人乃至去山林池禦之
官廢馳騁田獵之事其以賜萬國者皆一札
十行細書成文也靈帝時中郎伯喈碩學多
聞經籍去聖既久俗學多訛求正定六經靈
帝許之遂令伯喈丹書於碑使工鐫刻於時
晚儒後學咸取正焉觀視摹冩車乗填陌豈
惟一臺推妙十部稱賢而已哉古之君子夙
[251-19b]
夜强學不寶尺璧而重寸隂或緝柳編蒲或
聚螢映雪寢食靡暇冀其業廣匪直禄取一
朝故亦譽流十祀勉旃為之


  唐張懐瓘評書藥石論


  已見一百七十三卷


  第十三卷 書記


  唐何延之蘭亭記


  已見一百四十七卷


[251-20a]
  禇河南榻本樂毅記


  已見一百六十一卷


  唐武平一徐氏法書記


  已見三百七十五卷


  唐徐浩古跡記


  已見三百七十五卷


  唐崔備壁書飛白蕭字記


  壁書蕭字者梁侍中蕭子雲之所飛白也張懐瓘書斷云飛白書變
[251-20b]
楷制也宫殿題署勢大則徑丈字宜輕微不滿韓晉公領浙西之嵗得於建業

佛寺置之南徐官舍函以屋壁俯瞰坐隅及晉公入贊
廟謨啟於私第朱方官吏俟其代者完葺舊府圬墁故
堂以壁字昏蒙方以堊掃塗上時故殿中李侍御
士舉為部從事以晉公翰墨代無等儔自䕶壁書施榻
於下耽玩研味略無已時士舉重焉紿而方得及士舉
府除職停寓壁字於小吏之舍至甲申嵗士舉為江西
從事通好江淮時李評事約盛閲圖書以示僚友士舉
[251-21a]
方以壁字言於座中李君因而求之士舉云得卿皇象
羊欣蕭綸各一帖大鄭畫屏一扇即輟與之不爾當自
持去李君富於圖書酷好遐異遂以所求三帖并法士
畫屏一扇易焉後十餘日壁書自呉負來士舉於道病
卒向若李君不閲雅跡士舉不言此書即壁字為朽壤
於小吏之家逸品絶前賢之跡固知興亡繼絶後不乏
人工極藝精中必有物加以子雲與國同姓所書蕭字
圜卷側掠體法備焉信衆賢之妙門實後代之茂範其
[251-21b]
飛白書起於蔡中郎蔡邕待詔門下見役人以堊帚成字心有悦焉歸而為飛白書漢末
魏初皆以題署宫闕蕭子良撰古今書體云飛白書熹平年飾治鴻都門於時蔡邕方撰聖皇篇其後

張敬禮王逸少子敬並稱妙絶子雲曲盡其法歐陽率
更云蕭侍中飛白輕濃得中如蟬翼掩素其為前賢所
重如此嗟乎景嶠此書今訪天下絶矣惟此蕭字在乎
舊都三百年間竟無傾圮俾後之傳授似隂有保持余與
李君寓家南徐隣而友善獲觀妙跡感其將壊之壤晉
公出之方絶之跡李君維之用徴其事故以字志之


[251-22a]
  唐張𢎞靖蕭齋記


  隴西李君約於江南得蕭子雲壁書飛白蕭字以筆勢
驚絶遂匣而寶之其遇之之由則君之贊序與崔監察
備論之詳矣君與字俱載舟還洛陽仁風里第思所以
盡其瞻玩藏置之宜謂箱櫝臨視不時乂有緘啟動摇
之變遂特建精舍䧟列於垣復本書之意得遥覩之美
寂對虚牖勢若飛驚雖烟霧交飛龍鸞縈動輕斾翻揚
微雲卷舒不能狀也李君以至行雅操著名當時逍遥
[251-22b]
道樞脫落榮利識洞物表神交古人而風致之餘特精楷𨽻
所得魏晉已降名書秘跡多矣以不越於尺素之間未為殊
珍也葢壁字竒蹤乃為希寶意象所得非常域也故異
而室之文而志之夫蕭之為言也切然而清於文也蔚
然而整宜乎銘壁宜乎命齋蕭齋之名於此字俱傳矣


  唐權徳輿太宗文皇帝飛白書記


  太宗文皇帝飛白書十二句五十五字貞觀十六年答
散騎常侍劉洎之詔也吾觀古之令主未甞不虚己以
[251-23a]
納諫古之良臣未甞不匪躬以盡直然後百度正九有
清繇此也初太宗與公卿大臣往復古義以聰明示臣
下洎退而上書其大㫖以為動神機縱天辨不若凝旒
虚襟以至公慎取捨而已故沃心以納優詔以答嘉其
忠故以誠詞渥其禮故以手翰史臣實録具載其事有
都官郎巾竇臮者博古尚藝貞元初得之人間太清宫
道士盧元卿工為篆𨽻八分諸書其家寶而藏之久矣
元和五年夏四月予以太常齋薦於宫師因出以示予
[251-23b]
乃整衣冠離次捧視且以見聖唐造巍巍無窮之基在
此編也至若縹緲鴻翥之勢輕濃蟬翼之狀子敬白而
不飛子雲飛而不白稽合衆美裁成絶藝又以見哲王
之餘裕圖書之逸品也


  唐韓愈科斗書後記


  愈叔父當大歴世文辭獨行巾朝天下之欲銘述先人
功行取信來世者咸歸韓氏於時李監陽冰獨能篆書
而同姓叔父擇木善八分不問可知其人不如是者不
[251-24a]
稱三服故三家傳子弟往來貞元中愈事董丞相幕府於
汴州識開封令服之者陽冰子授余以其家科斗孝經漢
衛宏官書兩部合一卷愈寶蓄之而不暇學後來京師為
四門博士識歸公歸公好古書能通之愈曰書得其依據
盖可講因進其所有書屬歸氏元和來愈亟不獲讓嗣為
銘文薦道功徳思凡為文辭宜略識字因從歸公乞觀二
部書得之留月餘張籍令進士賀抜恕寫以留愈盖得其
十四五而歸其書歸氏十一年六月四日右庶子韓愈記


[251-24b]
  第十四卷 書表 書啟


  後魏江式論書表


  已見二百六十七卷書體


  梁虞龢論書表


  已見前


  南齊王僧虔答太祖論書啟


  僧虔啟恩眷罔已賜來古迹十一帙或其人可想或其
法可學愛玩彌日暫得忘其沉疴輒率短見并述舊聞
[251-25a]
具如别牋民間所有帙中所無者或有不好今奉别目
二十三卷追懼乖誤伏深悚息


  吳大皇帝書    吳景皇帝書


  吳歸命侯孫皓   晉安帝


  亡髙祖丞相導   亡曾祖領軍洽


  亡從祖中書令珉  韋仲將


  張芝       索靖


  張翼       衛伯儒上十二卷故州民王僧虔奉


[251-25b]
  梁蕭子雲論書啟


  已見二百七十二卷


  陶隠居與梁武帝論書啟


  梁武帝答書


  陶隠居與梁武帝啟


  梁武帝答隠居論書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第十五卷 書啟


[251-26a]
  陶隠居與梁武帝論書啟


  梁武帝答陶隠居書


  陶隠居與梁武帝論書啟


  梁武帝答書


  陶隠居論書啟


  已見二百七十一卷


  梁簡文帝答江東王上王羲之書啟


  見前二百九十卷


[251-26b]
  梁元帝上東宫古跡啟


  見前二百九十卷


  梁庾肩吾謝東宫古跡啟


  見前二百九十卷


  梁顧野王上玉篇啟


  昔者庖犧始成八卦暨乎蒼頡肇造六文政罷結繩教
興書契天粟晝零市妖夜哭由來尚矣爰至𤣥龜龍馬
負河洛之圖赤雀黄鱗標受終之命鳳羽為字掌理成
[251-27a]
書豈但人功亦由天授故能傳流奥典鈎深至賾揚顯
聖謨耀光洪範文遺百代則禮樂可知驛宣萬里則心
言可述授民軌物則懸方象魏興功命衆則誓威師旅
律存三尺政仰八成聽稱責於附别執士師於兩造勒
功名於鐘鼎頌美徳於神祗故百官以治而萬民以察
雕金鏤玉升崧岱而告平汗簡裁縑冩憲章而授政莫
不以版牘施之經緯文字表於無窮者矣所以埀帷閉
户而覿遐年之世藏形晦跡而識逺方之風遵覽篆素
[251-27b]
以測九垓則靡差分寸詳觀記録以游八裔則不謬毫
釐鑒水鏡於往謨遺元龜於今體仰瞻景行式備昔文
戒慎荒邪用存古典設教施法無以踰兹經世治俗豈
先乎此但微言既絶大㫖亦乖故五典三墳競開異議
六書八體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訓同或文均而釋異百
家所談差互不少字書卷軸舛錯尤多難用尋求易生
疑惑猥承明命預纘過庭總㑹衆篇校讐羣籍以成一
家之製文字之訓備矣而學慙精博聞見尤寡才非通
[251-28a]
敏辭理彌躓既謬先蹤且乖聖㫖謹當端笏擁篲以俟
嘉猷


  啟竊聞兩儀俶啟九皇始君情性初動有巢肇制三聖
代立十紀逓興龍牒浮河龜書起洛八卦既陳六爻攸
叙篆素之流是焉而出至於精課源妙求其本始末學
敷淺誠所未詳雖復研考六經校讐百氏殊非庸菲所
能予奪謹依條例同異具以上呈伏惟聖皇馭㝢膺籙
受圖徳尚昊軒功超媯姒妙通廣運乃聖乃神經天曰
[251-28b]
文止戈為武百工維理庶績咸熈勸以九歌撝之八柄
修文徳以來要服舞干戚以格有苖是故仁風所扇九
服䝉靈正朔可頒四荒懐徳取衣雒樹則肅慎識受命
之興夷波海水則越裳知聖人之徳豈但中和樂職近
播岷峨徳廣所覃旁流江漢殿下天縱岳峙叡哲淵凝
三善自然匪湏勤學六行前哲寜以勞喻是以聲覃八
表譽浹九垓規範百司陶鈞萬品猶復留心圖籍俛情
篆素糾先民之積繆振往古之重疑簡冊所傳莫令比
[251-29a]
盛野王沾濡聖道沐浴康衢不揆愚淺妄陳狂狷徒夢
收腸終當覆瓿空思朱墨懼必無傳悚悸交心罔知攸
措謹啟


  唐李嶠為鳳閣侍郎王方慶上書法牋


  臣某言奉墨勅令臣家所有書法並將進來但臣家書
法属隋季亂離並多墜失臣十代再從伯祖羲之書先
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文武皇帝購求遺跡臣
亡父先臣𢎞直并將奉進一不敢留今之所存唯有一
[251-29b]
卷并臣十一代祖導已下書一帙十卷謹隨狀進上但
臣弓冶不嗣堂構缺然雖奉納楹多逢壊壁亡失之外
所餘無幾私珍緹襲方遺子孫不謂兩曜廻光九霄俯
聽曲延採拾遂登旒扆使千載遺寶重增於光價九泉
深隧更奉於恩渥寵被私門榮沾異代懐恩慕逺感佩
兼深臣方慶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


  為納言姚璹等謝御賜飛白書牋表 前人


  臣璹等言今月十一日侍宴䝉恩作飛白書題臣等名
[251-30a]
字垂賜跪承寶貺仰戴瓊文如披七曜之圖似發五神
之檢九霄靈澤與埀露而同霑千載嘉祥共廻鸞而並
集冠六文而首出掩八體而孤騫𣺌乎若逰霧之拂春
林靄乎似輕雲之上秋漢頡皇之始模蟲篆未足多竒
劉后之甞學史書孰云能擬固已工踰懸帳妙盡刻符
鍾繇竭力而難比伯英絶筋而不逮則知乃神乃聖包
衆智而同歸多藝多材總羣方而兼善諒天機之獨運
豈凡識之能窺臣等才埒瓶筲任叨衡石器滿之誡每
[251-30b]
切於愚心棟隆之吉實慙於明代而天慈曲奬聖造不
遺厚禄尊官既殫恩而極寵良辰美景又申歡而接燕
慶方行而已及澤大溥而先加殊恩與骨肉等深縟禮
共衣冠相絶今復親陪睿賞特流宸翰嬴氏之魂㳺天
上未比超昇闞生之名在月中詎方遐邈昔者韓稜深
溥肇蒙於署劒田鳳名流僅聞於題柱未有芝英草聖
近縟於綵箋合璧連珠俯光於掌握在臣叨忝獨冠古
今方且示彼記言傳諸貽訓表一人之殊寵留百代之
[251-31a]
榮觀手舞足蹈徒申踴躍之心摩頂至踵豈答生成之
施無任欣戴之至謹詣闕奉表陳謝以聞


  為王相公請改六書牋表 前人


  臣某言臣聞兩儀定位法象必在於區分百物正名稱
謂不可以相奪然則當至分之運勿用於權處大朴之
辰宜循其本臣竊見周官保氏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
形三曰諧聲四曰㑹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夫假借者
本無其字假用音者也昔伏羲氏仰觀法於天俯觀法
[251-31b]
於地爰造書契是生文籍夫書者著也篆者傳也所以
昭著誓言傳之不朽推意結字斷天下之疑埀萌示象
紀天下之徳安可穿鑿音韻假濫言詞者哉自史籀篇
亡李斯簡脱古文有數物類難周魯共王壊孔子之宅
河内女子毁老聃之家而屋壁之餘門庭葢尠敬侯所
冩凋訛於正始之間汲冡所開散落於太原之際由是
後儒晚學苦音訓之繁耆生故老嗟異同之雜下兼案
牘旁洎質劑聽受施行莫能見曉規摹典憲於何取則
[251-32a]
不有釐改孰導羣疑當今受神冊鑄寶鼎封禪之隆固
將九皇比徳文章之盛豈直三代同風百官以治萬民
以察臣比伏見御筆前後所製新字等神功開合天地
盤旋於筆端𤣥造運行日月相望於紙上玉牒石記無
以校其幽深河圖洛書不能方其麗則臣幸承皇訓親
沐聖猷窺東國一札之文奉西京七言之詠劉徳之陳
雅樂雖未澄心劉儻之學史書頗甞留目輙欲循環睿
㫖罄竭䝉情凡所借音並加新字將令分有一定無汨
[251-32b]
於源流理有萬殊各隨其事業以此化俗佇微益於毫
釐以此教人倘不虧於景響伏乞上𤣥卑聽至道曲成
矜此庸愚霈然聽許臣即望以類撰綴隨了進呈輕觸
冕旒不勝惶惕之至


  書判


  字詁判


  甲書字詁所由計功不及日請科罪不伏訴云紙類不同


  對       左光嗣


[251-33a]
  去聖久逺微言已絶求之淳儒存諸詁訓陳呉恢之青
簡恐悞當時許蔡邕之丹書將傳後學况秘緯有府冩
書置官傭計長工能歸典藝紙既殊於大小課罔齊於
疾徐覽之繁文豈将鳥以觀迹率其大較乃非人之掣
肘惟甲斯篆非罪勿藉


  對同前     裴騰


  底禄致位職司在公登朝庶官無廢一命甲也㳺學効
於文字工彼汗簡甞觀太史之書臨諸墨池能妙右軍
[251-33b]
之筆徴乎考績在日課而有違何以曠官俾月將而不
及寜使微言有絶古訓無傳誠計功而致科豈多言而
獲免


  對同前     張廵


  甲楷法有聞頗齊刀筆之吏象形自業偏在冩書之官
不能殺竹惟青臨池盡黑當年有立應已盈裾計日不
移無慙尺牘今乃字詁是事日課有違左氏門庭雖多
筆硯稚川史籍不滿巾箱曾莫務於五車徒見司於雙
[251-34a]
管以是㑹意雖則摩肱不能中程何為當理今之薄訴
將候片言欲遲單父之書湏辨洛陽之紙然則類之大
小猶或可問刑之出入於是乎在


  對同前     吕因


  甲手揮五色已臨科斗之書躬冩六經方寘麒麟之閣
而論其日課將貽秋典且羲和之晷遲速有殊簡牘之
差短長非等理宜科以畏愛之景辨以功庸之效先則
窮其狀蹟然後寘以刑科何乃厚誣仍令薄訴湏緘騰
[251-34b]
口之訟方入噬膚之獄


  對同前     王釗


  人之從事則有司存率由舊章乃無厥咎甲以九流賤
職工冩為務理宜不愆於素欽乃攸司何得慢其所守
越我王度挈瓶猶其不假落簡安得有乖致使魚魯闕
辨於當時鉛黄罔施於學校罪自掇也刑則何逃然而
紙類以難易論功系日以短長命課事無準定或湏加
减不伐有詞理從哀敬待測淺深之量方申大小之辜


[251-35a]
  對同前


  八卦交爻是生書籍龜文鳥跡遂成模楷開汲郡之冡
升魯國之堂遂獲遺篇因多墜簡惟甲婆娑玉府掌握
銀鈎取類筆耕能成墨妙棄其晷刻差以毫釐計功雖
訴其短長類紙難逃其簡牘必也時無所廢理實可憑
湏精不匱之勤寜塞有孚之訟


  署書題閣判


  得甲代以署書為業因題而變華髪自後而絶鄉黨以
[251-35b]
墜業擯逐云甲訴無犯不伏


  對


  幹蠱馳聲惕厲終吉振人為義何難之有顛沛於是克
荷良存甲絶翰深規代濟其美精逾史籀得方丈之宏
模績洞張芝改圓池之波態晉廷稱妙即擅一臺越市
推珍還標五字諒無隕於前構俾垂裕於後昆孰謂象
賢旋聞鮮克属以功開揆日翥偃蹇之雕甍號起凌雲
結曈曨之畫閣式題飛榜方呈鵲返之書坐陟雲梯遂
[251-36a]
變武賁之髪菱花鏡裏非復青顔薤葉風前俄隳素業
垂堂取誡誠欲謹身良冶遽捐其如棄訓撫韋家之宿
事徒想欽承語王氏之門風深違祖述永言邱首難忘
懐土之心浩意家聲宜復懸針之藝


  學書判


  丁學盤盂書庚相為引重後一云遂學或止之舉庚或
正之丁云以此報徳


  對       郭立


[251-36b]
  丁本諸生弱齡有志操觚㳺藝負笈從師服膺孔甲之
書留心田蚡之業精窮小學聲洽大成庚有親仁之風
乃思延譽之美為逰揚於左右得推擇於簮裾不以引
重之恩而忘奏舉之意眷言報徳在此奉公韓厥之故
事非遥卻詵之前蹤可襲行諸則仰推故典止之則未
識通方自得盡忠之規何聽無稽之説


  對同前     員狎


  學貴博通九流異軫書稱秘奥四部攸藏必温故而知
[251-37a]
新方不朽而致逺丁服勤罔倦考古斯多精孔甲之書
方求筮仕獲鄭莊之薦終聞推轂登朝有譽常懐報徳
之心司敗在官遂致無私之罰此乃韓厥之舉卻詵其
人旌國史而無慙訪朝英而罕軰彼或止者何其小哉
請息挽弩之言以錫乘車之寶


  傭書判


  甲居道周以傭書自業乙侮之折箠以笞其背甲告他
物毆人


[251-37b]
  對       李休烈


  士生於代各安其業或削觚成學或握槧求工道既多
門藝非一揆甲言自巷黨爰居道周雖殊蘭蕙之逰且
託桑榆之䕃傭書自給道有類於班超因侮見笞罪方
均於寗越汗簡之貴既不見稱折箠之尤理宜從譴


  對同前     鄭少微


  禮訓成俗負販有尊明義在躬徳威不侮講學修業固
無取於筆耕興藝輔仁事必資於善誘而由衷靡及旁
[251-38a]
狎是崇疑宓子之引肘類徒人之袒背議諸私室雖一
抶之何傷列在公庭抵三尺而誰咎他物所擊法所難


  丹書判


  甲以經多謬自丹書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其觀
及摹冩者日千餘人兩京尹以其聚衆笞之訴稱有故


  對       李希定


  去聖久逺微言將絶人用其私各安所見闕文不及大
[251-38b]
義已乖非有獨見之明誰觧僻儒之患甲總覈六藝研
精百代紕繆必考朱紫斯分既祖述於魯儒升我堂矣
自光揚於漢䇿職爾之由竹簡之書且或朽蠧金碑之
字道兹鐫刻魏文典論豈列鴻都楊子𤣥經虚傳麟閣
觀者如堵且聞紙貴將萬古之不刋於千兩而何有京
尹之罰其或病諸既無索於杜季庶息威於寗越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