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九十九 錢唐倪濤撰
古今書論
續文獻通考 明雲間王圻編輯
六書考 書法巳見前者止録其目
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圖巳見
夫古之善書者非一家而法亦不一自衛夫人而
[257-1b]
下毋論數十輩詳哉其言之矣然卒擇於永字以
為八體具備也今具圖於右并有善不善諸勢附
著于篇以示後學之矩矱
永字八法注巳見
永字八法解
運筆之法有八曰落起走住疊圍囘蔵永字之法有八
曰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法之勢又名曰怪石玉案鐵
柱蟹爪虎牙犀角鳥啄金刀於中又為二十四法曰懸
[257-2a]
珠垂珠龍𤓰𤓰子杏仁梅核石楯象簡垂鍼象笏曲尺
飛雁龍尾鳯翅獅口搭勾寳盖金錐懸戈飛帶戯蝶蟠
龍吟蛩遊魚通前共三十二勢使初學者下手運筆有
所依歸凡習書必先學永八法學且熟方可學二十四
法於此三十二勢習之既精方可結構成字然結構之
道所重者尤在乎筆法之精妙如側之祖妙須三作用
鋒向右而勢向左勒之祖首尾蔵鋒用筆欲橫而勢欲
欹努之為法用彎行曲扭如挺千斤之力趯之為法要
[257-2b]
輕挫潜生而起快峻之鋒策始作者用仰鋒上掲而貴
乎遲留掠始作者用肥健悠揚而宜乎舒暢啄法之妙
在卧側潜進以速歛其鋒鋩磔法之妙在險橫三過而
開掲其勢力此八法巳精則二十四法自然有得變化
而成也然其妙則首尾欲有情起落欲相顧偏鋒者不
可使其筆正正鋒者不可使其筆偏蹲過處當審於輕
重搶駐處必宜於着力折鋒搭鋒為下筆之始衂筆掲
筆為收殺之權筆捺則肉自肥圓筆提則筋有餘力為
[257-3a]
骨之法憑指骨之提縱生血之道賴水墨之和匀忌軟
勁之失均喜威嚴之敦厚勿輕浮以阻礙務均布以安
平變換屈伸轉回旋於起伏蔵收開閉運承接於送迎
措邊旁而合軌振氣象以生神筆法之妙於斯盡矣
三十二勢
怪石用於髙立等字 懸珠用於系無等字 垂珠用於寸寺等字
龍爪用於氵丩等字 𤓰子用於爻以等字 杏仁用於□小等字
梅核用於公只等字 石楯用於且 已上俱依側法習等字 一側化七側
[257-3b]
玉案用於言 已上係勒法天等字 一勒化一勒
鐵柱用於巨目等字 垂針用於中巾等字 象柱用於軍畢等字
曲尺用於自 已上俱係努法目等字 一努化三努
蟹爪用於求木等字 飛鴈用於成式等字 龍尾用於毛也等字
鳯翅用於風飛等字 獅口用於力向等字 搭勾用於長辰等字
寳盖用於冗 已上俱係趯法宅等字 一趯化六趯
虎牙用於孑耳等字 金錐用於刁 已上係策法氵等字 一策化一筞
犀角用於老少等字 懸戈用於月用等字 飛帶用於歹列等字
[257-4a]
已上俱係掠法一掠化二掠
鳥啄用於千木等字 戯蝶用於食廵等字 蟠龍用於糸系等字
吟蛩用於刀 已上俱係啄法之等字 一啄化三啄
金刀用於大合等字 遊魚用於之反等字 象簡用於爽奭等字
已上俱係磔法一磔化二磔
八病勢
牛頭 鼠尾 蜂腰
鶴膝 竹節 菱角
[257-4b]
折木 柴擔
釋書契出漢劉熙博雅
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
墨也似物
墨也
紙砥也平滑如砥石也
板般也般般平廣也
奏鄒也狭小之言也
[257-5a]
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
簡間也編之篇篇有間也
簿言可以簿䟽密也
槧板之長三尺者漸漸然長也
笏勿也君有教命及所啟白則書之備忽亡也
牘睦也手執之以進見所以為恭睦也
籍籍也所以籍䟽人名户口也
檄邀也下官所以邀迎其上之文書也
[257-5b]
檢禁也禁閉諸物使不得開露也
印信也所以封物為信騐也亦因也封物因付也
璽徙也封物使可轉徙不可發也
謁詣也告也書姓名於上以告所至詣者也
符付也書勑命於上付使傳行之也
節赴也執以赴君命也
傳轉也轉移所在執以為信也
莂别也大書中央破别之也
[257-6a]
劵繾也相約束繾綣以為限也
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册頤也勅使整頤不犯之也
策書教令於上所以驅策諸下也
示示也過所至闗津示之也
詣啟也以君語官司所至詣也
書庶也紀庶物也亦言著之簡紙永不滅也
畫掛也以五色掛物上也
[257-6b]
書稱刺以筆刺紙簡之上也又曰冩倒冩此文也書姓
字于奏上曰書刺作再拜起居字書畫也徐引筆如
畫者也下官刺曰長刺長書中央一行而下之也又
曰爵里刺書其官爵及郡縣鄉里也
書稱題諦也審諦其名號也亦曰第因其次第也
書文書檢曰署署予也題所予者官號也
上勅下曰告告覺也使覺悟知巳意也
下言上曰表思之於内表之於外也又曰上示之於上
[257-7a]
也又曰言言其意也
謂語也
約約束之也
勅飭也使自警勑不敢廢慢也
周定王東書堂法帖序
寳顔堂法帖 雙鉤大令帖 淳化帖 修内司
十七帖 蘭亭帖已上俱見第三集法帖
隸字分韻彚集序田汝耔 洪丞相論隸書縁起
[257-7b]
洪侍講論隸後八分 洪丞相跋隸書水經 漢
隸精華 古文字義已上俱見第四集書體
集書評
李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梁昇卿善小篆吕緫云如落
玉垂珠皆得其妙唐李陽氷善小篆自謂斯翁之後
直至小生
崔瓊善章草師於杜度而媚輙過之㸃畫精微神變無
礙王隐謂之草賢張伯英尤善章草韋仲将謂之草
[257-8a]
聖張旭章草類伯英時人謂之亞聖
漢時八分稱宜官為最魏鍾繇書最妙者八分有魏受
禅碑為最或云隸尤得八分之精㣲唐韓擇木工八
分師蔡邕法風流閑媚號伯喈中興
鍾㑹尤工隸書飄然有凌雲之志唐太宗工隸書師虞
世南嘗患難於戈法一日書戩字乃空其戈世南取
筆填之帝以示魏鄭公曰朕學世南似盡其法鄭公
曰仰觀聖作惟戩字戈法頗逼真上深歎其藻識
[257-8b]
呉張敬禮善飛白以為飄若浮雲激如驚電晉王廙善
飛白若鵰鴞之翅羽旌旗之卷舒王逸少飛白猶霧
縠卷舒煙空雲灼長劍耿介而倚天勁矢超忽而無
地為飛白之仙蕭侍中飛白瑩浄可愛取掃帚沾泥
汁中以書壁為方丈一字晻曖斐舋極有體勢
王右軍裁成之妙煙霏霧結状若㫁而還連鳯翥龍蟠
勢若邪而反正又云羲之尤善草隸論者稱其筆法
飄若游雲矯若驚龍
[257-9a]
王獻之字勢踈瘦如隆冬之枯樹拘束如嚴家之餓隸
其枯樹雖槎枿而無屈伸其餓隸雖饑羸而不放縱
又曰王子敬隸行草章草飛白五體俱入神八分入
能
衛瓘索靖俱善書時謂瓘得伯英之筋靖得伯英之肉
蘇東坡曰筆成塜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
枝墨磨萬挺不作張芝作索靖
齊髙帝嘗與王僧䖍賭書畢帝曰誰為第一對曰臣書
[257-9b]
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或云帝問我書何如卿
答曰臣正書第一草書第二陛下草書第二正書第
三臣無第三陛下無第一帝大笑曰卿善為辭
陳蕭引善書宣帝嘗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筆勢
翩翩如鳥之欲飛引謝曰此乃陛下假其羽毛耳
唐禇遂良以書自名嘗問虞世南曰吾書何如智永答
曰吾聞彼一字直五萬君豈得比遂良曰孰與詢曰
吾聞詢不擇紙筆皆得如意君豈得比遂良曰然則
[257-10a]
何如曰君若手和墨調足可貴尚遂良大喜
柳公權書法結體勁媚自為一家文帝命題殿壁歎曰
鍾王亦無以加之嘗書京師西明寺金剛經有鍾王
歐虞禇陸諸家法自以為得意
懐素草工瘦張長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勁難工此二
人一代草書之冠冕
黃山谷云張長史郎官㕔壁記唐人正書無出其右所
以度越諸家無轍迹可尋可謂入筆墨三昧
[257-10b]
懐素善書自言得草聖三昧
東坡曰智永禅師書骨氣深隐體兼衆妙精能之至反
過䟱淡歐陽率更書妍𦂳抜羣尤工小楷禇河南書
清逺蕭散㣲雜隸體張長史草書頺然天放略有㸃
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今世稱草書者或不能
真行此大妄也今長安有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
字簡逺如晉宋間人顔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
如子美詩格尤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
[257-11a]
作者殆難復手柳少師書本出於顔而能自出新意
一字百金非虚語也
東坡又曰歐陽文忠言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言君
謨行書第一小楷第二草字第三大字為少䟱也
仇池筆記曰楊凝式筆迹雄强往往與顔行相上下今
世多稱李建中宋宣獻書宋寒而李俗殆是浪得名
惟蔡君謨書姿格既髙而學亦至當為本朝第一
朱子嘗曰字被蘇黃胡亂冩壊了近見蔡君謨一帖字
[257-11b]
字有法度如端士正人又曰山谷不甚理㑹得字故
所論皆虚米老理㑹得故所論皆實
元趙孟頫不惟善畫其篆隸小楷行𨽻書惟意所欲為
皆能伯仲古人妻管氏諱道昇字仲姬亦工辭翰善
畫子雍亦能繼其業仁宗嘗彚集所書蔵中秘曰使
後世知今朝人臣一家書學有如此者
梁武帝書評巳見前
梁庾肩吾書評見前
[257-12a]
唐李嗣真書後品見前
李嗣真九品書人論即唐韋續九品書人論此依墨池編作李嗣真詳見前
李嗣真續書評即唐吕緫續書評此云李嗣真誤也詳見前
唐張懐瓘書㫁見前
唐竇良書評即竇臮述書賦此云竇良書評誤詳見前
灊溪續書㫁即朱長文續書見前
以上八種惟粱武帝書評韋續九品書人論吕總續書評三種全録本文餘僅列品第名氏評
論俱不載
[257-12b]
圻按工書之士自秦而逮六季梁武帝庾肩吾李嗣
真張懐瓘暨灊溪諸家評之詳矣宋若元竟無雌黃
之者曼卿子美而下灊溪亦口及之然亦不過數人
豈誠云先輩所云乏魏晉矩度故耶然觀宋太宗之
淳化閣帖潘師旦之綘帖希白之潭帖蔡京之大觀
帖劉燾之太清樓續閣帖紹興之監帖劉次荘之戯
魚堂帖曹之格之寳墨齋帖所載宋元名臣碩士其
品格俱足追踪前哲比之竇良所評一百九十四人
[257-13a]
何遽不如漢唐乎余故掲其姓氏於左以俟月旦者
採焉
宋帝及后
宋太宗時稱真造八法草入三昧行書飛白尤妙 徽宗 髙宗 孝宗
寧宗 理宗 憲聖呉皇后
宋臣
蘇才翁滄浪 司馬温公光 馮文簡公京 蔡太師
京 驃騎孫思皓孫妃弟學歐書 韓忠獻公琦善顔書 蔡忠
[257-13b]
惠公㐮 米㐮陽芾 范文正公仲淹 楊少師凝式
善真行 王文公安石 蘇文忠公軾 黃文節公庭堅
錢公穆父 范忠宣公純仁 賀公方回 林和靖
逋 劉公誼長興人黃山谷稱為羊欣復生 秦淮海觀 王公澤民
李公端叔 陳公㑹齋 宗室趙仲忽善草書 薛道
祖紹彭 朱文公熹 武勝留後劉瑗能隸書 承議郎
滕中能草書 李冲元元中 釋㕘寥子 宣徳郎鮑慎
由善行書 宣徳郎趙霆善篆書
[257-14a]
元臣
鮮于太常樞 鮮于公必仁 趙文敏公孟頫孟頫妻管夫人
王叔明蒙 趙仲穆雍 張真人與材 呉宗師全
節 胡石塘長孺 鄧文肅公文原 危左丞素 虞
文靖公集 周左丞相琦工篆書 康里文忠公巙 掲
文安公傒斯 掲伯防泓 歐陽文公𤣥 周景逵馳
袁清容樞 饒介之介 陳敬初基 張貞居雨
吾子行衍長于篆籀圖印 邊伯京武隴西人
[257-14b]
已上共六十一人
解縉書法見前
王賔叙字見前
祝允明書述見前
豐道生筆訣見前
書苑題評云天下法書歸呉而祝京兆允明為最文待
詔徵明王貢士寵次之京兆少年楷法自元常二王
永師秘監率更河南呉興行草則大令永師河南狂
[257-15a]
素顛旭北海眉山豫章㐮陽靡不臨冩工絶晚節變
化出入不可端倪風骨爛熳天真縱逸直足上配呉
興他所不論也唯少傳世間有拘局未化者又一種
行草有俗筆為人譌冩亂真頗可厭耳待詔小楷師
二王精工之甚惟少尖耳亦有作率更者少年草師
懐素行筆倣蘇黃米及聖教晩嵗取聖教損益之加
以蒼老遂自成家唯絶不作草耳王正書初法虞永
興智永行書法大令最後益以遒逸巧拙互用合而
[257-15b]
成雅奕奕動人文以法勝王以韻勝不可優劣等也
皇明書評
宣宗書出沈華亭兄弟而能於圓熟之外以遒勁發之
蜀定王友垓善草書
周憲王為世子久又多蓄晉唐名蹟臨摹不倦以故書
法真行醇婉無一筆失度特少腕力
衡府髙唐齊東二郡王深于玉筯大小篆亦見稱於世
宋克仲温華亭人為鳯翔同守正體頗秀健章草是當
[257-16a]
家健筆縱横差少含蓄宋廣昌裔呉郡人書述云昌
裔熟媚猶臣於克宋璲仲珩學士次子仕為中書舍
人真行草篆俱入能品方孝孺比之威鳯翀霄祥雲
捧日按書述云宋氏父子不失邯郸余嘗見其行草
流動秀頴翩翩可愛比之乃公誠青出于藍此所謂
國初三宋也覺仲珩尤勝
杜環字叔循金陵人正書入能品見宋承㫖集
陳文東華亭人何元朗叢談評其書在二沈之上頗亦
[257-16b]
淳美似未脱俗
詹希原中書舍人善方丈署書諸宫殿額皆其手也法
書述云希原幹力本超更以時趋律縳余嘗見其正
書極端勁圓頴而時露俗態
解學士縉字大紳吉水人翰墨奔放狂草名一時然縱
蕩無法楊用脩目為鎮宅符正書頗精妍時又有周
砥者不知里閥盧熊者崑山人晚以州守歸書述云
詹解鳴於朝周盧著於野朝者乃當譲野
[257-17a]
沈度民則弟粲民敬華亭人永樂中俱以書法顯度至
翰林學士文皇雅重之令太子諸王咸習焉粲遷左
庶子至大理少卿書述稱二子蜚耀墨林昌辰髙步
自任人推皆謂絶景學士少宗陳文東而更嫵媚其
所發越十九在朝亦有䋲削之拘或有閒窓散筆輙
入妙格人罕睹耳棘寺好法宋克正書娟媚行書傷
輕又如艶質明粧倩笑相對去元人逺矣
張翰宸嘉定南翔人國初署嘉定教官以能書名在宋
[257-17b]
仲温陳文東之間而小楷行草具有法度
楊少師士竒李布政昌祺皆廬陵人書述云李牧楊師
不以書名亦有可觀
胡文穆善真行草名不及解大紳而遇過之北征諸鎮
皆其勒石
曾少詹棨奕奕有風度
李忠文時勉狂草頗遒勁而少態
陳祭酒敬宗差有矩矱聲華甚著
[257-18a]
王文端直文安英皆二沈流亞
夏㫤崑山人太常卿蔣廷暉錢唐人吏部郎中朱孔昜
太僕卿俱直内閣以書顯書述稱數子榜署紛紜易
於馳譽其間太常獨近清潤吏部頗主沉雄孔陽掾
史手耳
呉克勤永新人洪熙中以楷書薦為翰林學士詩文清
麗
呉餘慶宜黃人直内閣為通政司左㕘議與衛靖時不
[257-18b]
相及然書述稱二子少自出塵趋向甚正恨不廓且
老耳
魏文靖驥蕭山人南京吏部尚書筆畫遒勁年九十八
乃卒
尹恒字宗有呉人其先自沐陽來徙則宋之建炎也父
又以閭左徙金陵恒少則從愽士弟子遊書跡甚善
召侍東宫洪熙初與修撰金問同被命待詔闕前進
符璽少卿
[257-19a]
宣嗣宗呉人永樂中亦以善書徴授中書舍人進司封
員外嗣宗素謹人問以禁廷事終不對故為宣宗所
眷既卒恤禮良厚任子為縣丞稱殊遇焉
衛靖崑山人洪熙初詔選書愽士得召入備法從執簡
文淵閣進主事禮部及修宣宗朝史預書牘賜賚甚
厚靖兼亦能詩
王公亮華亭人世業儒早失怙恃大父安之講授于鄉
公亮克承厥訓以能書舉任吏科給事中累官至廣
[257-19b]
東布政使居官簡静務大體㢘重愷悌人皆悦服卒
于官
夏宗文華亭人善真草隸書名重于時預修永樂大典
成授廣平縣主簿
朱孔昜華亭人能書善畫永樂中授中書舍人累官至
順天府府丞筆力遒勁凡宫殿榜多其所書
陳敏華亭人永樂中以能書徴除知四川茂州州境民
夷雜處素難治敏宣布徳意莫不感化秩滿州人借
[257-20a]
留陞四川左㕘政仍掌州事卒民立祠祀之
髙文毅糓興化人少保大學士魏驥頗健書名雖負而
不免俗髙乃文弱秀潤可喜而不甚著
徐天全有貞呉人真書法歐陽率更而加以飄動微失
之弱行筆似米南宫狂草出入素旭竒逸遒勁間有
失之怪醜者祝希哲是其外孫人謂書法從公來希
哲頗不以為然
劉珏僉事長洲人習呉興體甚精絶書述稱其無一筆
[257-20b]
失度
張南安汝弼華亭人以兵郎出知南安書述稱其始者
尚近前規既而幡然飄肆以草聖盖一世喜作擘窠
大軸素狂旭醉震蕩人心目且詩律散語俱有闗係
王弇州謂其結法頗疏腕力亦弱豈誠然哉
黃翰華亭人為江西按察使有墨聲書述云翰與汝弼
人絶薰蕕藝猶魯衛
張天駿華亭人以善書直内閣至工部尚書用南安體
[257-21a]
更變輕弱書述稱其婢學夫人
按張南安時有蕭顯文明為按察僉事以狂草稱品
最下又邵文敬郡守以半江帆影落尊前句人呼為
邵半江書法稍準䋲於南安
詹和字仲禾錢塘人倣趙呉興體酷似之嘗作書以
鬻又别作李懐琳楊補之得盲兒價甚夥
錢文通溥弟布政愽華亭人真行出自宋仲温而少姿
韻
[257-21b]
陳白沙獻章好縛禿帚作擘窠大書中亦有一二筆佳
者其稱張南安好到極處俗到極處似未必然
李士實為右都御史坐寧藩事伏法其書尤瘦險醜怪
而一時聲甚著
李文正東陽真行筆頗秀潤晚節加以蒼老惟篆書頗
佳明興曉篆法者有滕吏部用亨程太常南雲金太
常湜至文正而自負以為得書家妙訣喬少保字景
中允賜繼之然不如金陵徐霖霖可配元周伯琦文
[257-22a]
正大拜後每書歌詩一紙立致數金
姜立綱永嘉人以書直内閣至太常卿小變二沈法為
方整就其體中可謂工緻而不免俗累今盛行於世
任道遜少以神童薦亦至太常卿出立綱下
呉文定公寛真行體全法眉山書述稱不以書名貴在
起雅去俗遇合作處真可嘉尚唯不能作醉翁表忠
觀體耳
李應禎字貞伯初名甡長洲人累官太僕少卿善懸腕
[257-22b]
疾書人有求者多怒不應以故傳世少祝希哲其子
壻也書述稱其質力故髙乃特違衆既逺羣從并去
根源或從孫枝翻出己性離去筋骨别安眉目盖其
所執奴書之論至此也然往往有掾史筆而呉人極
推許之其大石山聮句鍾太傅薦季直表跋最佳
王文成守仁餘姚人行筆亦爽勁而結搆處頗疎
湛文荘若水倣陳白沙天然不及也唯署書差有骨
祝允明顥之孫也五嵗能書過目即成誦為詩時有壮
[257-23a]
語書法得魏晉人髓性不問家人生産人或饋遺之
隨復散去仕郡功曹而子續由給事至方岳
王寵者守之弟呉人書學自宋克祝允明文徵明逮寵
皆各得魏晉法然寵資雅馴不以誦多自矜游於蔡
羽所而一時名士皆歸之胡守纉宗尤相愛重尚書
顧璘極推服而寵竟悒悒不得進用恣於酒以卒所
為詩與徵明相若而徵明格少譲之
文璧一名徵明呉人生少後於允明而與徐禎卿唐寅
[257-23b]
齊名友善己又與蔡羽王寵同傾一時後來者依以
為重徵明亦善接引隨所長稱之喜事少年争奔走
焉然資實沉厚學誦亦愽詩在唐元禎温李間工書
善圖畫藝皆絶人尤稱善鍳古宗彞醆斚三代器及
縑素品初以薦得待詔闕下亡何遽乞歸人尤以為
賢聞之黃生云倭人嘗贄謁徵明服緋坐受其拜於
庭示以尊中國體竟不受餽又不與書二子彭嘉彭
書類父其人尤長者仕為文學掌故嘉亦愽物君子
[257-24a]
有父風書學不墜繪素亦精
徐霖字子仁正行俱精雅好堆墨書神采爛然覺骨不
勝肉耳
朱九江曰藩寳應人頗臨晉法書絶喜祝希哲而以己
意出之婉秀瀟洒絶有姿態而結法頗疎
陳淳字道復以字行正書初從文氏欲取風韻遂成媚
側行書出楊凝式林藻老筆縱橫可賞而結構多疎
亦南路之濫觴也
[257-24b]
彭昉字寅之初有盛名選擇為吏南粤舉止多輕躁不
能具官使者猶以昉文章爾雅未閑吏事優容之調
他所後竟以罷歸初年少游於徵明名日以著所為
文若詩一時靡焉向風争相慕部使者衡水楊先生
宜命廪食之亦彊應而竟不行家素貧又嗜酒不問
生産獨置甕床頭朝夕飲耳書跡遒勁貴於時
陳鎏號雨泉呉人嘉靖中進士官至方伯善行草得晉
人體扁額大字尤佳詩亦遒麗
[257-25a]
元玉琮金陵人行草法趙呉興老健可愛
王逄元子新金陵人習聖教歐虞蘇黃諸體甚精徑寸
而上稍覺稚弱
陸文裕深少時作小楷精謹自謂有黃庭聖教意然不
能離趙呉興也行草法李北海而亦出入呉興晚節
尤妙
夏文愍言以才雋居首揆天下重其書貞珉法錦視若
拱璧正行亦遒美但肥過而滯老過而稚耳榜署書
[257-25b]
尤可觀
周尚書倫崑山人行書法豫章呉興至徑寸外頗遒勁
而蒼鹵不甚工
張電上海人以能書直内閣官至禮部左侍郎得幸世
宗書極圓熟妍美所取顯重者僅姜氏體耳
凌晏如呉興人以書授中舍遷吏科都給事中右僉都
御史其臨洛神賦金剛經俱有法
許侍郎成名作真行筆頗簡勁而結構多疎
[257-26a]
許中丞宗魯行楷稍精間有聖教遺意
王㕘政慎中晉江人行草頗亦遒逸而不諳八法未脫
塵氣
楊修撰慎服膺呉興而運筆蹇滯指若木强者亦頗自
任
羅文恭洪先書頗秀潤出聖母帖豐肉少骨穠媚有之
蒼老不足
豐吏部道生初名坊家蓄古碑刻既富一一臨摹自大
[257-26b]
小篆古今隸草行無不明了而筆頗滯不能稱意若
遇其中年得意處殘篇小碣驟見之必以為古人也
陳鳴野鶴初習真書略取鍾法僅成蒸餅後作狂草縱
橫如亂芻而張尚寳遜業絶喜之楊秘圖珂者初亦
習二王而後益放逸柔筆疎行了無風骨此皆所謂
南路體也
馬司業一龍用筆本流迅而乏字源濃淡大小錯綜不
可識折看亦不成章有羅鹿齡者少師之稍變為圓
[257-27a]
美而多作俗筆二人皆自負以為正鋒者也故歙地
亦有學馬者既非大雅終非可久
朱子价維揚人楷法亦精再傳之後疎慢肥弱種種因
之
黎郎中惟敬番禺人於四體各有意
梁禮部思伯番禺人楷法亦精皆逺得徵仲結法
方貢士元煥在山東作行草自矜以為雄偉有力而疎
野粗放備諸惡道署書稍勝時有張書紳蘇洲者俱
[257-27b]
不知何許人書紳行草似元煥而少加圓利洲作方
丈以外大書矯健有勢唯真行多俗撰形模醜拙
呉中丞維嶽孝豐人正行取豐媚而少遒勁
王問無錫人有髙名作行草及署書本無所師承而風
骨遒勁渇筆縱筆往往與髙相所蔵醉翁亭記法同
俞錫無錫人亦能署書而行草不工
王司業同祖文太史甥也呉人正行具體而微
袁提學㐮行草亦自踈逸
[257-28a]
王吏部榖祥呉人正行法趙呉興雖老健而乏雅致
文愽士彭教諭嘉皆徵明子小楷俱足箕裘彭肉而圓
嘉俊而佻行草則彭有懐素孫過庭法而傷率弱臨
摹雙鈎俱我朝第一手
陸少卿師道長洲人中年小楷化度麻姑清麗可愛
彭年孔嘉長洲人小楷師率更精工之甚大則魯公誠
懸方整遒𦂳行筆眉山差逺耳
許太僕初呉人真行草俱圓熟所乏風稜
[257-28b]
周天球公瑕呉人楷法二種一種小變宣示而肉微勝
一種出入呉興而加嫵媚
黃姬水淳父呉人正書初宗虞永興行筆本王履吉而
晩節加率易
張貢士鳯翼長洲人小楷擬曹娥精雅有致微傷矜局
王穉登百穀呉人出入淳父公瑕而加尖峭
俞允文仲蔚崑山人小楷絶得禇河南法而以顔柳筋
骨幹之遇所合作深可嘉尚而行筆頗倣河南稍大
[257-29a]
則兼黃米而傷佻縱
王逢年舜華本老筆而雜用之遂不成家
莫布政中江雲間人行草風骨朗朗亦善署書乃子是
龍小楷精工過於婉媚行草豪逸有態
古隸在明世殊寥寥雲間陳文東頗合作然未之見也
獨文太史徵仲能究遺法於鍾梁一掃唐筆乃子彭
繼之亦自遒雅少傷率易耳陸旅携為文氏甥妙得
其意惜三十而夭未見其止少時日從事翰墨間不
[257-29b]
解多乞之深以為恨徵仲恒自負隸法則不譲古人
而歉於篆然余得其千文一本亦在呉興堂廡也陳
道復作篆不甚經心而自有天趣王禄之差有準䋲
亦善配合周公瑕亦自熟不免率易
弇州集云國朝書法當以祝希哲為上文徵仲王履吉
宋仲温宋仲珩次之陸子淵豐道生沈華亭徐元玉
李貞伯呉原愽又次之餘似未入品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