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236-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八  錢唐倪濤撰


  歴代書論八


  元鄭枃學書次第之圖


  大楷 中興頌 東方朔碑


  萬安橋記八嵗至十嵗


  中楷 九成宫銘 虞恭公碑


  姚恭公墓誌


[236-1b]
  遺教經十一嵗至十三嵗


  小楷 宣示表


  戎路表 樂毅論


  力命表 曹娥碑十四嵗至十六嵗


  行書 蘭亭叙      聖教序


  開皇帖十七嵗十八嵗隂符經


  獻之帖十九嵗二十嵗


  草書 急就章二十一嵗 右軍帖二十一嵗至二十四嵗


[236-2a]
  旭素帖二十五歳


  篆書 琅邪題十三歳  嶧山碑十五歳 泰山碑


  張有書


  周伯琦書


  蔣冕書


  古篆 石鼓文 鍾鼎千文


  八分 泰山碑銘 景君碑


  鴻都石經 費鳯碑隂二十五嵗


[236-2b]
  此圖所限年歳為中人設耳若天資髙者十年功可
了衆體衍極


  元鄭枃書法流傳之圖






[236-3a]
[236-3b]
[236-4a]







  右圖自蔡邕至崔紓皆親相授受惟蔡襄毅然獨起
可謂間世豪傑之士衍極


[236-4b]
  元董内直書訣


  無垂不縮


  謂直下筆既下復上至中間則垂而頭員又謂之垂
露如露水之垂也


  無徃不収


  謂波㧞處既徃當復回不要一㧞便去


  如折釵股


  員健而不偏斜欲其曲折員而有力


[236-5a]
  如拆壁


  用筆端正寫字有絲連處斷頭起筆其絲正中如新
泥壁拆縫尖處在中間欲其布置之巧


  如屋漏痕


  寫字之㸃如空屋孔中水滴一㸃員正不見起止之


  如印印泥如錐畫沙


  自然而然不見起止之跡


[236-5b]
  左欲去吻


  左邊起筆不要有觜


  右欲去肩


  右邊轉角不要露肩古人謂之暗過


  緜裹鐵筆


  力藏在㸃畫之内外不露圭角東坡所謂字外出力
中藏稜者也書法鈎𤣥


  明張紳名稱篇


[236-6a]
  八法之變形狀不同古人遺跡往皆有名稱如蹲鴟隼
尾之類其法甚多今為蒐訪類聚略其用筆之㫖學者
庶有考焉


  㸃類


  蹲鴟 早蟻 鶚口 鼠矢 栗子 柳葉


  科斗 𤓰瓣 丁頭 打㸃 散水 隔水


  烈火 聯飛 衮筆 暗築 顯異 奮筆


  曽頭 其脚 横波 直波 雁陣


[236-6b]
  横類


  飛横 平磔 鱗勒 戰行 藏頭 䕶尾


  折異 横鱗 䜿勒 三過 仰覆 鶴頂


  蠶頭


  䜿類


  䜿&KR1899 懸針 垂露 玉筯 釵股 屋漏痕


  錐畫沙 烏絲闌


  趯類


[236-7a]
  棘鍼 蠆尾 蟹爪 趯鈎 綽鈎 勾裹


  勾努


  戈類


  丁頭 打㸃 背戈 倒戈 澀出斫戈


  踠脚 背抛 卧挑 外臂 縮出 折芒


  撇類


  隼尾 分露 縮出 穿魚


  波類


[236-7b]
  横波 䜿波 放留 交爭 三過筆 激石波


  總論


  解摘 掲腕 斜曲 蠶食葉 壁拆文法書通釋


  明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


  臣㓜習大字未領其要後獲儒僧楚章授以李溥光永
字八法變化三十二勢寳而用之漸覺有得後又獲右
軍王羲之八法書訣共三眛歌玩其妙用亦轉覺有所
進步雖然運筆之法近得頗熟結構之道實有未明因
[236-8a]
取陳繹曽所述之書法及徐慶祥所註之書法求其藴
奥見有天覆地載分疆三勻及勾努勾裹之目總而集
之共有一百一十三目用而為法庶幾近於規矩惜其
紊亂中間猶有未盡善者則棄而不取止選五十八目
猶未盡書法之道臣忘其固陋竊取陳徐二家法外之
意續添二十六目如二段三停減捺減勾之類同前共
成八十四目就題曰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又每法取四
字為例作論一道以開字法之奥今集既成固知僣踰
[236-8b]
罪莫能逃臣不勝戰慄之至


  天覆 宇宙官宫  地載 直且至里


  讓左 助幼即却  讓右 睛蝀績畤


  分疆 體輔願順  三勻 謝𣗳衛術


  二段 鑾嚮需留  三停 章意素累


  上占地步 雷雪普昔  下占地步 衆界要禹


  左占地步 數劉敬對  右占地步 騰施故地


  左右占地步弼辦衍仰  上下占地步鸞鶯釁叢


[236-9a]
  中占地步 蕃華衝擲  俯仰勾趯 冠寇宓宅


  平四角 國固門闌  開兩肩 南丙雨而


  勻畫 壽畺畫量  錯綜 馨聲繁繫


  疏排 𤓰介川不  縝密 繼䌴纒䌵


  懸針 車申中巾  中䜿 軍年單畢


  上平 師明牡野  下平 朝敘叔細


  上寛 宁可亨市  下寛 春眷夫太


  減捺 爕癸食黍  減勾 禁埜戔懋


[236-9b]
  讓横 喜婁吾𤣥  讓直 甲千平市


  横勒 此七也乜  均平 三云去丕


  從波 丈尺吏臾  横波 道之是足


  從戈 武成幾夷  横戈 心思志必


  屈脚 烏馬焉為  承上 天文支父


  曽頭 曽善英羊  其脚 其具典與


  長方 罔周同冊  短方 西曲回田


  捺勾 民氏良長  重撇 友及反夌


[236-10a]
  攅㸃 采孚妥&KR1528  排㸃 無照㸃然


  勾努 菊萄蜀曷  勾裹 甸句勾勻


  中勾 東束來未  綽勾 乎手予于


  伸勾 紫訾旭勉  屈勾 鵷鳩輝頫


  左垂 笄并亦弗  右垂 升叔拜卯


  蓋下 㑹合金舍  趂下 琴谷吞吝


  從腕 鳳風飛氣  横腕 見毛尤免


  從撆 尹戸居庶  横撆 考老省少


[236-10b]
  聯撆 參彦形肜  散水 沐波池海


  肥  土止山公  瘦  了卜才寸


  疎  上下士千  密  贏齎龜鼉


  堆  晶品畾磊  積  爨鬱䉹縻


  偏  入八乙巳  圓  轡巒樂欒


  斜  母勿乃力  正  主王正本


  重  哥昌吕圭  併  竹林羽弱


  長  自目耳茸  短  白曰臼四


[236-11a]
  大  &KR0034&KR0034囊橐  小  厶口小工


  向  好妙舒飭  背  孔乳兆非


  孤  一二十了  單  日月弓乍


  論


  葢聞字之形體有小大疎密肥瘦長短字之㸃畫有覆
仰向背屈伸變換嘗患其浩瀚紛紜莫能盡其結搆之
道所以定此八十四法為例推廣求之若無法者不失
於偏枯則失於開放不失於開放則失於犯礙不失於
[236-11b]
犯礙則失於承載趋避鮮有合格可觀者焉蓋大字以
方端均稱為貴偏斜放肆為忌是以此法取分界地步
為主折算邊旁為用収斂肢體布置形容具註則繁略
伸大意且如一字之形理有數等有上蓋大者有下畫
長者有左邊髙者有右邊髙者若上蓋大者名曰天覆
要上面蓋盡下面於法用上面清而下面濁若下畫長
者名曰地載書者要下畫載起上畫於法用下面重而
上面輕左邊髙者名曰讓左書者須左用昻而右用低
[236-12a]
若右邊有謙退之象右邊髙者名曰讓右書者却右用
聳而左用平若左邊有固遜之儀左右停者名曰分疆
書者取左右平而無讓如兩人併相立之形三排勻者
名曰三勻書者取中間正而勿偏若左右致拱揖之狀
二截者名曰二段書者用分為兩半校其長短微加饒
減三段者名曰三停書者用分為三截量其疎密以布
均停又若上占地步者要上面濶而畫清下面窄而畫
重下占地步者要下面寛而畫輕上面窄而畫重左占
[236-12b]
地步者要左邊大而畫細右邊小而畫麤右占地步者
要右邊寛而畫瘦左邊窄而畫肥左右占地步者要左
右瘦而俱長中間肥而獨短上下占地步者要上下寛
而微匾中間窄而勿長中占地步者要中間寛大而畫
輕兩頭窄小而畫重俯仰勾趯者要上蓋窄小而勾短
下腕寛大而勾長平四角者要上兩角平而下兩角齊
法忌挫肩垂脚開兩肩者要上兩肩開而下兩肩闔法
忌直脚卸肩勻畫者黒白喜得均勻錯綜者三部怕成
[236-13a]
犯碍疎排之撆須展不展則寒乞孤窮縝密之畫用蹙
不蹙則疎寛開散懸針之字不用中䜿若中䜿則字少
精神中䜿之字不用懸針若懸針則字不穩重上平者
其小者在左而莫錯方隅下平者其小者在右而勿差
地位上寛者下面固然難大惟長趁而方佳下寛者上
面已是成尖用短促而方好减捺者宜减不减則重捺
難觀减勾者宜减不减則重勾無體讓横者取横書長
而勿擔讓直者要直䜿正而勿偏横勒者但放平而無
[236-13b]
勢均平者若兼勒以失威從波之波惟善藏頭収尾横
波之波先須拓頸寛胸從戈之戈但怕彎曲力敗横戈
之戈猶嫌挺直勾平屈脚之勾須要尖包兩㸃承上之
撆宜令义對正中曽頭者用上開而下閤其脚者用上
閤而下開長方者喜四直而寛大短方者貴兩肩而平
開搭勾者勾須另搭不則類狗筆之態重撆者撆須宛
轉不則犯排牙之名攅㸃之㸃皆宜朝向不則為砌石
之様排㸃之㸃須用變更不則為布棊之形勾努之字
[236-14a]
不宜用裹若用裹字便不方圓勾裹之字不宜用努若
用努字最難飽滿中勾綽勾但憑偏正生妍伸勾屈勾
惟在屈伸取體左垂者右邊不得用長右垂者左邊需
索要短葢下者左右宜乎均分趁下者兩邊貴乎平展
從腕横腕宜長惟怕蜂腰鶴膝從撆横撆皆忌短仍患
鼠尾牛頭聯撆之法取下撆之首對上撆之胸散水之
法趯下㸃之鋒應上㸃之尾瘦者但須少瘦而休反為
枯瘠肥者止許畧肥而莫至於浮腫密雖𦂳布還宜自
[236-14b]
在安舒疎本稀排乃用豐肥麤壯堆者纍纍重疊處以
鋪勻積者緫緫繁紊中而取整偏者還須偏稱圎者則
喜圍圓斜者雖斜而其中要取方正正者已正而四方
無使餘偏重者下必要大併者右必用寛長者元不喜
短短者切勿求長大者既大而妙於攅簇小者雖小而
貴在豐嚴向者雖迎而手足亦須迴避背者固扭而脈
絡本自貫通孤者畫孤而惟患於輕浮枯瘦單者形單
而偏重於俊麗清長是以此法非在一途而取軌全資
[236-15a]
衆道以相承約方圓於規矩宜平直於準繩欲使其四
方八面俱拱中心勾撆㸃畫皆歸間架有相迎相送照
映之情無或反或背乖戾之失雖字形有千百億萬之
不同而結構亦不出乎此法之外者也若夫筋骨神氣
須自書法中精熟融通變化久則自然有得非但拘拘
然守於法也景泰二年二月初一日臣李淳謹上進王氏
法書苑


  七十二例法未詳何人所撰明姜立綱有正書刻石


[236-15b]
  一側  化十五法


  怪石丶 龍爪冫 梅核丶 杏仁丶 鐵鈴□


  龜頭丶 羊角丷 垂珠丶 懸珠灬 羣鵲爫


  菱米□ 雞頭灬 𤓰種丶 蠏脚□ 寳蓋宀


  二勒  化十一法


  玉案二 鐵城□ 石楯□ 舞鶴衤 駝頭□


  折釘□ 辵之□ 音阜阝 音節卩 音邑阝


  犂梁□


[236-16a]
  三努  化六法


  鐵柱丨 象笏丨 垂針丨 馬椿忄 鳥鶵乚


  曲尺□


  四趯  化十四法


  綽勾亅 慢勾亅 緊勾亅 玉勾亅 竹籜犭


  獅口&KR1525 曲勾了 柳箕勿 浮鵞乚 龍尾乚


  彎笋乀 鸞翅飞 鳳翅&KR2151 飛雁乀


  五策  化六法


[236-16b]
  虎牙□ 金錐□ 斸勾□ 聚水氵 散水氵


  横爻艹


  六掠  化九法


  犀角丿 懸戈丿 新月丿 鈎鎌丿 疊烏□


  立人亻 飛帶□ 直撆□ 蛇頭丷


  七啄  化七法


  掠拂丿 鳥啄丿 鬭鶉儿 木人亻 雙竹竹


  蟠龍幺 戲蝶巛


[236-17a]
  八磔  化四法


  金刀□ 鳴鴨□ 漫游魚□ 游魚三折腰□


  右七十二筆勢法度雖具結構在人若夫由象識心
則又不能以法度限也


  歌曰撇捺㸃勾畫要熟斜長曲短勢由人世間凡事
諸般字不出七十二法尋


  明豐道生學書法


  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八嵗即學大字以顔為
[236-17b]
法十餘嵗乃習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
楷以鍾王為法楷書既成乃縱為行書行書既成乃縱
為草書學草書者先習章草知偏旁來厯然後變化為
草聖凡行草必先小而後大欲其専法二王不可遽放
也學篆者亦必由楷書正鋒既熟則易為力學八分者
先學篆篆既熟方學八分乃有古意


  大楷 童子八嵗至十嵗學楷書其法必先大而後小
如顔魯公大唐中興頌在永州東方朔碑徳州按此二碑
[236-18a]
當薄紙鈎出填作墨字禙成影本每日習五十字四年
之功可得七萬字則他日作題匾大字有法又宋蔡君
謨書萬安橋記閩中有石刻亦可参看若題匾字須求灑落不可
竟學寫碑字面他的法拘著在匡子裏况碑字甚小不
足為匾字用也須如虞歐作碑凡長短大小闊狭皆隨
形體為之四旁尚有餘地庶不拘拘更見古意顔之滿
塞斷不可學且顔栁稍變其體大小側背略存大勢而
偏旁清勁亦復可喜或者賞其竒妙耳他字乃偏旁相照應者
[236-18b]
拆開看各自成字又不可各自成了一邊㸃亦如之皆
欲有照應方有意思大凡大字須先顔次王若米老寫
匾多是行書傾敧不正便難入格以須字之灑落則善


  中楷 童子十一嵗至十三嵗當學中楷書以歐陽詢
九成宫及虞恭公二碑為法俱在西安府鈎填俱如前法日影
百字三年之功可得十萬字熟此則八法具備思過半
矣進而魏晉如堂構已成丹雘何有歐陽詢書姚恭公
[236-19a]
墓志在西安佛遺教經唐人書結字皆四方少古意故習遺教為漸進於古矣


  小楷 童子十四嵗至十六嵗須學小楷如王羲之臨
鍾繇宣示表見淳化閣帖鍾繇書戎路表見星鳳樓帖力命表王
右軍書樂毅論曹娥碑


  行書 凡童子十七嵗至二十嵗須學行書先學右軍
書蘭亭叙取定武本鈎填影習如宣示之功及右軍開皇等帖俱在豫章
懐仁集右軍書三藏聖教序及薦福等碑亦足觀覽又
集書隂符經獻之行書諸帖


[236-19b]
  草書 童子廿二至廿五嵗學草書其法亦先小而後
大須以右軍書十七日等帖及懐素書聖母碑二大字
草書為法又張旭長風帖


  篆書 大凡童子十三嵗至二十三嵗當學篆其法先
大而後小先今而後古當以陽冰書瑯琊山新鑿泉題
今在滁州蓋少温篆本不古惟此碑秀逸有神可以啓發後學李斯書繹山碑在陜西
泰山碑在濟南府宋張有書伯夷頌元周伯琦臨張有書嚴
先生祠堂記蔣冕書小字千文為法古篆則學史籀石
[236-20a]
鼓文鍾鼎千文


  八分書 童子至廿四廿五嵗當學八分其法先大而
後小當法唐明皇泰山碑銘書本不古可發初學故録之北海相景
君碑鴻都石經堂邑令費君碑隂筆道通㑹


  明徐渭七字書訣


  擫丶也凡擫之法蓋用大指捺擫猶捺也之作側斜㸃當用大抵
側者側下其筆使墨精暗墜徐乃反掲則稜利也側須
收貴謹而重其要須右掲其腕次輕蹲其鋒取勢緊則
[236-20b]
乗機頓挫借勢出之要稜角忌圓平貴通變疾則失中
趯又成俗借勢輕掲潜勢務於勒也雖疊㸃亦自有法
不與此同擫音咽㸃是永字第一筆


  壓一也凡壓之法作横畫用之乃中指運筆以筆心壓者
也畫必勒貴澁而遲須以筆鋒先行使中髙而兩頭下
以筆心壓之不得徒卧其筆口訣云勒之筆鋒将及於
紙須㣲進先用仰策次即迅収若一出便去掲筆不峻
趯遂暗収則薄圓而疎且無力矣畫是永字第二筆按二字訣曰截四字訣
[236-21a]
曰推


  釣亅也作努豎用之亦中指運法蓋豎必努貴戰而雄努
不宜直直則無力故其法須豎筆徐行近左就勢而側
鋒顧右潛擢輕挫則掲永第三筆拖拽


  掲 作策啄用之大指擡腕法也大抵策須仰筆将畫
勢暗裏潛鋒掲腕歸於右啄須按筆蹲鋒潜蹙於右借
勢収鋒迅擲旋左一永第五䇿丿永第七啄


  抵 名指運法作趯及諸戈用之趯法須傍弩豎挫衂
[236-21b]
轉筆出鋒借勢趯之使鋒澀出期於倒収若佇思消息
則神蹤不墮矣訣云為環必郁貴蹙鋒而緩轉也諸戈
法□之謂也戈必闊貴遲疑而右顧其法潜鋒暗勒勢
盡然後趯之上則俯而過下則曲而就永師有澀出
戈法下以名指築上上借勢以中指遣之按筆至下以名
指衂鋒潜趯者也又折芒法須潜鋒緊走意盡乃収而
趯之若肥則質滯而鈍俗矣趯□&KR2151乀□&KR2151


  導 作掠用之謂撚向懐中來中指運法也須迅其鋒
[236-22a]
筆下左出而鋒利不墮則自然佳矣其法須右揭其腕
加以迅出勢旋於左法在澀而勁意欲急而婉若遲留
則傷於婉滯矣訣云撆必掠貴險而勁丿掠也永字第六筆曰導即撚之義


  送 作磔用之謂揭向右邊去亦中名指運法也右送
之波皆名磔訣云波必磔必三折而遣豪其法須右掲
其腕逐勢緊趯傍筆迅磔盡勢輕揭而暗収在於迅疾
中得之其勢亦貴險而澀也□磔也永字第八筆四字訣或以為拽 筆𤣥要㫖
論執筆


[236-22b]
  執筆亦有法若執淺而堅掣打勁利掣三寸而一寸著
紙勢有餘矣若執筆深而束牽三寸而一寸著紙勢已
盡矣其故何也筆在紙端則掌虚運動適意騰躍頓挫
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掣豈能自由轉運
迴旋乃成稜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乎書法鈎𤣥


  唐韋榮宗論書


  凡下筆心生於手然後方可下若少等閒殆亦無憑須
淺其執牢其筆實其指虚其掌論正書行草則曰真書
[236-23a]
小密執宜近頭行書寛縱執宜小逺草書流逸執宜更
逺逺取㸃畫長大近取分布齊均各有度數不可輕率
茍且須養胸中無俗氣不論真行草書自有一段清趣
學者當自得之王氏法書苑


  唐張敬𤣥論書


  楷書把筆妙在虚掌運腕不可太緊緊則腕不能轉既
腕不轉則字體或麤或細上下不均雖多用力元來不
當又云楷書只虚掌轉腕不要懸臂氣力有限行草書
[236-23b]
即須懸臂筆勢無限不懸腕筆勢有限又云其初學書
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若不先學真書便學縱體為宗
主後却學真體則難矣書史㑹要


  宋黄伯思論書


  流俗言作書皆欲懸腕而聚指管端真草必用此法乃善
予謂不然逸少書法有真一行二草三以言執筆去筆跗
逺近耳今筆長不過五寸雖作草書必在其三而真行
彌近今不問正草必欲聚指管端乃妄論也今觀晉宋
[236-24a]
及唐人畫圖執筆者未嘗若此可破俗之鄙説東觀餘論


  元劉有定論書


  篆直分側直筆圓側筆方用法有異而執筆初無異也
其所以異者不過遣筆用鋒之差變耳蓋用筆直下則
鋒嘗在中欲側筆則㣲倒其鋒而書體自然方矣古人
學書皆用直筆王次仲等造八分始側法也王氏法書苑


  明張紳論執筆法


  執筆之法謂之執使者執謂執筆使謂運用故孫過庭
[236-24b]
有執使轉用之法姜堯章云執謂淺深長短使謂縱横
牽掣轉謂鈎環盤紆用謂㸃畫向背法書通釋


  明徐渭論執管法


  凡執管須識淺去紙淺去紙深筆頭長以去紙深也筆頭短以去紙淺也
真書之管其長不過四寸有奇須以三寸居於指掌之
上只留一寸一二分著紙葢去紙逺則浮泛虚薄去紙
近則揾鋒是好處勢重若中品書把筆略起大書更起草
訣云須執管去紙三寸一分當明字之大小為淺深也
[236-25a]
執管之法須置管於大指中節之前不得當節以礙其
運動須要居於動静之際


  書法所云拓大指者大約當以筆在指端運動適意
則騰躍頓挫生意出焉若當節則掌握如樞每每不
得自由轉動必礙凡迴旋處多成稜角筆死矣安望
字之生動乎


  略略以食指齊其中指兼助為力指自然實


  世俗多以單指苞之單鈎則肘臂著紙力不足而無
[236-25b]
神氣便有拘局而不放浪的意自必以雙指包管葢
撮中指而斂食指以助之者也雖云要齊又不必十
分牽之使齊亦要有自在意思方得正所謂雙苞而
實指者夫雙苞則堅堅則掣打勁利齊指則實實則
筋力均平


  又以名指前三指所執之管更以小指拒前名指
雖用大中食三指著力亦須五指共執


  令掌心虚如握卵


[236-26a]
  拳指塞掌便能絶其力勢拳須虚則運用便易轉側
圓順此正所謂虚拳者也


  把腕來平平挺起凡下筆㸃畫波撆屈曲皆須盡一身
之力而送之


  古人貴懸腕者以可盡力耳大小諸字古人皆用此
法若以掌貼桌上則指便黏著於紙終無氣力輕重
便當失準雖便揮運終欠圓健葢腕能挺起則覺其
䜿腕䜿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也近來又以左
[236-26b]
手搭卓上右手執筆按在左手背上則來往也覺通
利腕亦自覺能圓此則今日之懸腕也比之古法非
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猶可大真大草必須高
懸手書如人立志要争衡古人大小皆須懸腕以求
古人祕法似又不宜従俗矣


  執之雖堅又不可令其太緊使我轉運得以自由
大凡執緊必滯今既居大指節前微而側向於前矣
又須執之使寛急得宜不可一味𦂳執葢執之愈緊
[236-27a]
則愈滯於用故耳又云善書不在執筆太牢若浩然
聴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善矣此草書法真亦可以相通者


  大要執之雖緊運之須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
故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知執執雖期於
重穏用必在於輕便然而輕則須沉便則須澀其道以
藏鋒為主若不澀則險勁之氣無由而生至於太輕不
沉則成浮滑浮滑則俗筆𤣥要㫖


[236-27b]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