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143-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四十四  錢唐倪濤撰


  法帖論述十四


  淳化祖石刻


  大梁劉衍卿世昌云大徳己亥婦翁張君錫攜余同
觀淳化祖石帖卷尾各有題識第一卷邊髙平范仲
淹曽觀年月日題第五卷東坡張文潛題又有姜白
石書小楷三四十字第六卷洛陽伊川老夫不知為
[143-1b]
何人又太學愽士陳士元云此正祖石又有蘇舜欽
題第七卷陳簡齋奉㫖觀於秋香亭下云魏晉法書
非人間合有自我太宗皇帝刻石寵錫下方見不滿
十数臣與義頓首謹書第八卷蘇頌云此帖世不多
見是日賞牡丹得觀於相君西齋張舜民題亦在此
卷第十卷太宗書淳化四年六月廿二日賜畢士安
賜字上寶後叚畢丞相黄字書子孫寶享等語百餘
字逐卷有髙宗内府印百餘顆後有賈氏長字印又
[143-2a]
有一小印合縫云是蔡太師印山和尚錦裝禠籖題
云淳化祖石刻及見吳郡陸友仁又云嘗觀禇伯秀
所記江南李後主命徐鉉以所藏古今法帖入石名
昇元帖此則在淳化之前當為法帖之祖劉陸之説
殊不相合偶讀劉跂暇日記亦載此事云馬傳慶説
此帖本唐保大年摹上石題云保大七年倉曹恭軍
王文炳摹勒校對無差國朝下江南得此石淳化中
太宗令將書館所有増作十卷為版本而石本復以
[143-2b]
火斷缺人家時收得一二卷然閣帖於各卷尾篆書
題云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聖㫖模勒上
石此侍書王著筆也而陳簡齋亦云太宗刻石則衍
卿所謂祖石刻豈即南唐時帖乎抑太宗増刻者但
不知南唐亦作十卷否徐鉉馬傳慶二説又不同今
世言淳化閣帖用銀錠□棗木板刻而以澄心堂紙
李廷珪墨印者則傳慶板本之説合故趙希鵠洞天
清録集亦云用棗木板摹刻故板時有銀錠紋用李
[143-3a]
廷珪墨打手揩之不汚手余嘗見閣本数十止三本
真者其紙墨法度種種逈别妙在心悟固難以言語
形容然又傳仁宗嘗詔僧希白刻石於秘閣前有目
録卷尾無篆書題字所謂祖石刻者豈即此歟輟耕録
南唐昇元帖以匱紙摹搨李廷珪墨拂之為絶品匱
紙者打金箔紙也其次即用澄心堂紙蟬翅拂為第
二品濃墨本為第三品也昇元帖在淳化祖刻之上
隋開元帖之下然今皆不可復見矣墨池璅録


[143-3b]
  昇元帖是南唐徐鉉等所摹縁在淳化前故名為祖
帖余家有澄清堂帖是竪竹簾紙墨色黯淡古香撲
鼻鐫手於轉使處時露鋒頴遂令逸少鬚麋宛然如
在計知㣲亦曽見此二本以資近昇元乃摹採為多
致傷肥重邢侗來禽館集


  澄清初不定何代本取質婁江尚書尚書以詢顧廷
尉研山研山大駭以為是南唐官拓的本係賀監手
摹清潤天授品列昇元上往入吾囊中今流在中原
[143-4a]
願屬邢君善寶之婁江公及廷尉兩箋猶在恨知㣲
乃置澄清不擥采也同上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非精於鑒賞者莫能辨其真偽非愽於討
論者不可得其源流嘗記祖石刻之説今復究研大
略於稽古之書質正是否於好事之人用贅於此云
宋太宗留意翰墨淳化中出御府所藏命侍書王著
臨搨以棗木鏤刻釐為一十卷於毎卷末篆題云淳
[143-4b]
化三年壬辰歳十一月六日奉聖㫖模勒上石至仁
宗又詔僧希白刻石於秘閣前有目録卷後無篆題
世傳以為二王府帖者非也葢元祐中親賢宅從禁
中借板墨百本但用潘谷墨光輝有餘而不甚黟黒
又多墨横裂紋時有皴皵失字處親賢宅魏王所居
魏王二王也又有髙宗紹興中國子監本其首尾與
淳化略無少異當時御前拓者多用匱紙葢打金銀
箔者也自後碑工作蟬翼本且以厚紙覆板上隱然
[143-5a]
為銀錠□痕以愚人但損剥非復拓本之遒勁矣初
徽宗建中靖國間出内府續所收書令刻石即今續
法帖也大觀中又奉㫖摹搨歴代真跡刻石於太清
樓字行稍髙而先後之次與淳化則少異其間数帖
多寡不同各卷末題云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㫖
摹勒上石此蔡京書也而以建中靖國續帖十卷易
去歳月名衘以為後帖又刻孫過庭書譜及貞觀十
七帖總為二十二卷謂之大觀太清樓帖絳帖者尚
[143-5b]
書郎潘師旦以官帖摹刻於家為石本而其傳冩字
多譌舛世稱為潘駙馬帖凡二十卷其次序卷帖雖
與淳化官帖不同而實則祖之特有所増益耳單炳
文曰淳化官本法帖今不復多見其次絳帖最佳而
舊本亦已艱得嘗以數本較之字畫多不侔煒家藏
舊本比之今本第九卷内今本多誤筆法且俗曹士
冕曰帖總二十卷元無字號及斷眼數目單炳文曹
士冕各有模刻本世傳潘氏析居法帖分而為二其
[143-6a]
後絳州公庫乃得其一於是補刻餘帖名東庫本第
九卷之舛誤葢始於此且逐卷逐段各分字號以日
月光天徳等二十字為次第後避金主亮諱但庾亮
帖内亮字皆去右邊轉筆謂之亮字不全本又有新
絳本北方别本武岡新舊本福清烏鎮彭州資州本
木本前十卷等類皆絳帖之别也潭帖者慶厯中劉
丞相帥潭日以淳化官帖令慧照大師希白模刻於
石寘之郡齋増入傷寒十七日王濛顔真卿諸帖而
[143-6b]
字行頗髙與淳化閣本差不同逐卷有慧照大師希
白重模字而歳月各異中間繆處甚多朱文公譏其
極為可笑者是也潭帖之别則有劉丞相私第本長
沙碑匠新刻本三山木本蜀本廬陵蕭氏本等類甚
多戲魚即臨江帖也元祐間劉次莊以家藏淳化閣
帖十卷摹刻於戲魚堂除去篆題而増釋文慶元中
四川總領權安節又重摹於利州黔江者黔人秦世
章於長沙買石摹僧寶月古法帖十卷寶月慧照也
[143-7a]
謀舟載入黔中壁之黔江之紹聖院後題云長沙湯
正臣重摹鼎帖板本校諸帖増益最多澧陽石刻散
失僅存者右軍數帖而已又有淳熈修内司本北方
印成本烏鎮張氏福清李氏本若此之類大扺皆法
帖一再傳之翻摹殊失筆意無足觀者汪逵字季路
衢州人官至端明殿學士建集古堂藏竒書秘蹟金
石遺文二千卷著淳化閣帖辨記共十卷極為詳備
未云其本乃木刻計一百八十四版二千二百八十
[143-7b]
七行其逐叚以一二三四刻於旁或刻人名或有銀
錠印痕則是木裂其墨乃李廷珪黒甚如漆其字精
明而豐腴比諸刻為肥劉潛夫曰近人多不識閣帖
某家所藏本皆非真真者字極豐穰有神采如潭絳
則太瘦臨江則太媚又用李廷珪墨印造余始得汪
端明所記行數閣帖恨無真帖参校晩使江左用二
千楮致一本尤伯晦見之曰寶物也夫真帖可辨者
有數條墨色一也他本刋卷數在上版數在下惟此
[143-8a]
本卷數版数字皆相聨屬二也他本行數字比帖字
小而瘦此本行数字比帖中字皆大而濃三也余所
得江左本每毎版皆全紙無接黏處一部十卷無一
版不與端明所記合乃知昔人裝背之際寧使毎版
行數或多或寡而不肯剪截湊合者欲存舊帖之真
面目四也輟耕録


  自太宗刻此帖轉相傳刻遂徧天下有二王府帖大
觀太清樓帖紹興監帖淳熈修内司帖臨江戲魚堂
[143-8b]
帖利州帖黔江帖卷帙悉同又有慶厯長沙劉丞相
私第帖碑工帖尚書郎潘師旦絳州帖絳公庫帖稍
加損益卷帙亦異其他𤨏𤨏者又數十家不可悉記
而長沙絳州最知名要皆本此帖松雪齋集


  王柏淳化帖記云本朝太宗皇帝天下甫定即遣使
購募前賢真蹟集為法帖十卷鏤板於中禁每大臣
登進二府者賜以墨本歐陽集古録云時禁中灾碑
板被焚遂不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耳故人間以
[143-9a]
官法帖為難得然當時命王著辨精麤而著之識見
不明真偽莫察玉石雜糅遂為全帖之累前人論此
固多矣此雖不能無疵今彚萃古人筆千百年間一
開卷而粲然在目使人擊節賞歎不己豈不快哉後
來未暇論其少繆政恨真法帖之難見絳帖銓次不
同希白長沙帖字行踈密亦異陳王本病於無精神
臨江本病於瘦弱俱不足以比肩閣本不特字體變
動而模拓亦無精墨是以山谷云當時用歙州貢墨
[143-9b]
模打則色濃李莊簡云用李廷珪墨後用潘谷墨則色淡此墨
色濃淡之分也李莊簡云初時板完好不用銀釘後
來板漸拆裂然後用銀釘此銀釘有無之分也山谷
又謂墨濃則瘦墨淡則肥此字畫肥瘦之分也然非
閣本則此皆不足辨予所見閣帖凡四本一為李莊
簡舊藏此為墨最濃而未見銀釘一為先伯文定家
藏墨淡而肥已有銀釘一為聞人仲信家藏亦非先
本一為潘氏維屛得故家物疑陳王本也淳祐癸丑
[143-10a]
之夏予偶得鬻碑塵敗之帖兩卷人所不售者細視
之真李廷珪墨打者也精神體致絶出前四本手自
裝禠分為四册永為閣本之式以予草茅下士解后
而得中原盛時難得之帖亦大過分矣而敢望其全
乎惟其不全故予得而寶之錫山尤公有云鳯凰一
毛麒麟一甲終是希世之寶况已得十分之二矣天
下之尤物豈盡出於金題玉躞中耶格古要論


  王文肅所藏淳化祖帖每卷有臣王著摹及汪俊陳
[143-10b]
知古等名紙墨極新好每卷法帖第一第二下有臣
王著摹字漢章帝書遐邇下有二小字梁武帝下有
一十三三小字唐太宗書下有裂紋第二卷鍾繇書
多戎輅帖諸帖少見王珣少伯逺帖諸帖有張芝書
處字不分二斷另作一行宣示表後多戎輅表十二
行張華書有横裂文謝安書安字是楷字諸刻皆草
字第三卷王渙之書反側左之等下有陳知古三小
字又有三十八三小字山濤書有横裂紋羊欣書後
[143-11a]
有汪俊刻三小字在欲何之左孔琳書有横裂紋歎
具傍増悒悒脚中四字何頼右有轉劇近明散未覺
葢八字悒悒十二字傍添與今刻不同第四卷陳逵
書後有横裂紋又有四十三三小字歐陽書有横裂
紋第五卷智果書書評索靖俱全第六卷汝不可言
下有裂紋小佳更帖問字口有裂紋第七卷讓未知
如下有横裂紋七行篆書尾後有第七卷十六板終
七字八卷發廬帖後有莆田陳知古五小字月半帖
[143-11b]
下有横裂紋六行尊夫人帖不字右有裂紋取卿帖
知耳耳字有補痕第九卷思慈帖後有知古二小字
思慈無徃帖後有汪俊二十字第十卷臣王著模四
字在獻之書旁求耳後篆尾前有第十卷三字在追
求左第字與追字並十五板終四字與辰歳十一四
字並與七卷尾字稍大六研齋二筆


  二王府帖法帖譜系一則見前


  禁中板刻古法帖十卷當時皆用歙州貢墨墨本賜
[143-12a]
羣臣今都下用錢萬二千便可購得元祐中親賢宅
從禁中借板墨百本分遺宫僚但用潘谷墨光輝有
餘而不甚黟黑又多木横裂紋士大夫不能盡别也
山谷集


  大觀太清樓帖石刻鋪叙一則 法帖譜系一則俱見前
宋大觀間奉㫖以御府所藏真蹟重刻於太清樓與
淳化帖有數帖多寡不同其中有蘭亭叙皆蔡京標
題卷尾題云大觀三年正月一日奉聖㫖模勒上石
[143-12b]
格古要論


  陳繹曽云大觀帖蔡京模刻京沈酣富貴恣意粗率
筆偏手縱非復古意頼刻手精工猶勝他帖葢淳化
之弟也同上


  宋徽宗大觀年詔龍大淵等以内府所藏晉唐真蹟
重加摹刻金石之工較淳化閣帖更勝容䑓集


  元祐秘閣續帖石刻鋪叙一則見前


  太清樓續閣帖


[143-13a]
  太清樓續閣帖温陵劉燾無言摹刻工夫精緻亞於
淳化肥而多骨求備於王著乃失之麤硬遂失風韻
翰林要訣


  黄山谷題太清續帖云劉燾箋題便不類今人書使
之春秋髙江東又出一羊欣薄紹之矣由是觀之此
帖必無言早年所書也格古要論


  淳熈修内司本法帖譜系一則見前


  淳熈祕閣續帖石刻鋪叙一則見前


[143-13b]
  宋淳熈間奉㫖以御府珍儲刻石禁中卷尾題云淳
熈二年乙巳歲二月十五日修内司恭奉聖㫖模刻
上石陳繹曽云修内司武岡福州諸帖皆有可觀格古
要論


  慶厯長沙帖即潭帖 法帖譜系一則 石刻鋪叙一則俱見前
潭帖尤為坡公所賞以為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
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爭求閣下本誤矣
以予所見潭帖凡有數本有絶佳者有稍殘闕者有
[143-14a]
行數不同者有漏落數行者時謂劉相刋二本一留
郡一藏家而後人翻刻於黔和等州者又不知㡬本
也於十卷之末或題云慶厯五年或云八年或云六
月或云季夏或云模勒上石或無上石二字或云重
摹若以八年者為重模則五年下亦有重模字不應
一年内已模而復模也内第三卷山濤帖末有風筆
惻感之語容齋隨筆已歎其不成文容齋知其一爾
此卷謝發帖云執筆惻感今至執字止濤帖云風尚
[143-14b]
所勸今至風字止却移筆惻感三字在濤帖之後移
尚所勸以下十九字在欣帖之後又第六卷右軍字
先後失次尤甚帖字屢經臨模固已失真劉次莊釋
文雖有未盡亦十得五六加以陳去非黄長睿施武
子更迭考辨十得八九若潭帖廼悉顛倒而錯亂之
幾成異域神咒矣徃徃刋帖之時不敢比擬尚方欲
自為帖但異其行數可也亂其文理不可也豈劉公
本非愽雅或貴重不暇参校或希白雖工於模字而
[143-15a]
拙於尋行數墨歟鐫刻雖工如不可讀何坡既推潭
勝閣近時陳師復善書亦於閣帖有異論余恐蘇陳
所見非真閣本爾真者或七八行為一板或十六七
行為一板皆李廷珪墨模印其黒如漆字尤豐艶有精
神葢熈陵八法既髙王著軰亦精其技標題可見非
希白敢望舊臨江非不善失之險薄刻削去閣本逺
矣帖家故當以閣為祖絳次之舊臨江次之潭又次
之武岡又次之臨江佳者可亂閣武岡佳者可亂絳
[143-15b]
汝鼎樸野無以議為也余晩得一本乃以舊潭翦碎
按釋文排比裝背歴歴可讀必一老士人舊物惜不
令希白見之後村題跋


  元陳繹曽云希白模刻潭帖風韻和雅血肉停匀但
形勢俱圓頗乏峭健之氣葢淳化之子也在潭之郡
格古要論


  曹士冕曰淳化閣帖既頒行潭州即摹刻二本謂之
潭帖予嘗見其初本當與舊絳帖雁行至慶厯八年
[143-16a]
石已殘缺永州僧希白重模東坡猶嘉其有晉人風
度建炎中長沙守城者以為砲石無一存者紹興間
第三次重摹失真逺矣王氏法書苑


  劉丞相私第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長沙碑匠家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長沙新刻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長沙别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三山木板帖詳見前法帖譜系


[143-16b]
  廬陵蕭氏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黔江本詳見法帖譜系


  宋秦子明於長沙摹刻僧寶月希白古法帖十卷載入
黔江紹聖院乃潭人湯正臣父子刻石格古要論


  蜀本詳見法帖譜系


  臨江戲魚堂帖詳見法帖譜系 石刻鋪叙作清江帖
此帖在淳化翻刻中頗為有骨格者淡墨搨尤佳翰林
要訣


[143-17a]
  正統二年佐歸省還家道過臨江府學見數碑埋沒
路傍意其為戲魚堂碑也俾訓導同邑杜思昭起之
果法帖也其餘碑刻度因紅巾盗起埋沒學傍土中
惜無賢守令尋獲姑記所見以俟賢者王佐記格古要論
曹士冕曰劉次莊摹閣帖臨江用工頗精緻且石堅
至今不曽重摹獨二卷略殘缺然拓本既多頗失鋒
鋩今若得初本鋒鋩未失者當在舊絳帖之次新潭
帖之上然其釋文間有訛處王氏法書苑


[143-17b]
  利州帖詳見法帖譜系


  北方印成本詳見法帖譜系


  泉帖


  以淳化閣帖翻刻於泉州郡庠佐生也後無以考究
模手洪武四年知府召任常性以劉次莊釋文叙而
刻之我仁宗皇帝命取入秘府人不可得而見矣格古
要論


  澧陽帖詳見前法帖譜系


[143-18a]
  絳帖詳見前法帖譜系


  曹士冕曰絳州法帖二十卷乃潘舜臣用淳化帖重
摹而参入别帖比今所見閣帖精神過之舜臣事力
單㣲而自能鐫石雖井䦨堦砌皆徧刻無餘所以叚
數最多或有長尺餘者舜臣死二子析而為二長者
負官錢沒上十卷於絳州絳守重摹下十卷足之幼
者復重摹上十卷亦足成一部於是絳州有公私二
本靖康兵火石並不存百年之間重摹至再慶元間
[143-18b]
予官守長沙嘗見舊宰執家有南渡初親自北方攜
得舜臣元所刻本未分析時二十卷其家珍藏非得
二千緡官陌不肯與人乃北紙北墨精神煥發視今
所摹者天淵矣王氏法書苑


  東庫本詳見法帖譜系


  亮字不全本詳見前法帖譜系


  新絳本詳見法帖譜系 石刻鋪叙


  絳帖十二卷第一卷孔子倉頡秦漢魏人書第二卷
[143-19a]
晉南朝唐宋帝王書第三卷四卷晉人書第五卷六
卷右軍書第七第八卷獻之書第九卷南朝隋唐人
書第十卷晉何氏衛夫人及隋唐僧人書第十一十
二卷宋名賢書此刻歲久不完崇慶初髙汝礪為節
度使又補完之増入顔魯公諸帖以壯忠義之氣且
題於後今又不完存者五十七幅碑入晉王府不易
得矣元編修陳繹曽云骨法清勁足正王著肉勝之
失然駁馬露骨又未免羸瘦之病葢淳化之子今之
[143-19b]
學者不見古帖得此亦可寶矣惜不完也王佐記格古
要論


  北本詳見法帖譜系


  又一本詳見法帖譜系


  武岡舊本詳見法帖譜系及石刻鋪叙


  武岡新帖詳見法帖譜系


  曹士冕曰武岡軍重摹絳帖二十卷殊失真且石不
堅易失精神後有武臣守郡嫌其字不精采令匠者
[143-20a]
即舊畫再刻謂之洗碑遂愈不可觀其釋文尤舛謬
然武岡紙類北紙今東南所見絳帖多武岡初本耳
騐其殘闕處自可見王氏法書苑


  彭州本已見法帖譜系


  彭州亦刻歴代法帖十卷不甚精采紙類北紙格古要論


  烏鎮本詳見法帖譜系


  曹氏冕曰詳見淳化帖條下此乃板本非石也長沙
折府所藏二十卷摹刻頗精疑是此本第九卷復面
[143-20b]
帖字誤而鵞羣帖止是㣲損字畫尚完此稍異於新
王氏法書苑


  福清本詳見法帖譜系


  資州本詳見法帖譜系


  不知處本詳見法帖譜系


  木本前十卷 又木本前十卷俱見法帖譜系


  蔡州帖


  曹士冕曰上蔡臨模絳帖上十卷雖比舊絳帖少下
[143-21a]
十卷而逈出臨江長沙之上予嘗見於長沙兩府劉
轙家王氏法書苑


  蔡州臨摹絳帖上十卷刻石出於臨江潭帖之上格古
要録


  汝帖


  寀來汝踰年吏民習其踈拙不甚諉以事閉閣蕭然
奉親之外獨念棄日偶得三代而下訖於五季字書
百家冠以倉頡竒古篆籀𨽻草真行之法畧具用十
[143-21b]
二石刻寘坐嘯堂壁其論世正名於治亂之際君子
小人之分每致意焉識者謂之筆史葢使小學家流
因以愽古知義不特區區近筆硯而已大觀三年八
月上丁敷陽王宷記寀字輔道本跋 寶刻叢編


  頃在洛中聞汝州新鐫諸帖謂之汝刻其名已弗典
矣意謂其彚擇必佳及見之乃大不然雜取法帖續
帖中所有者時載之又珉玉間簉不能辨也此猶無
害至其集古帖及碑中字萃為偽帖并以一帖省其
[143-22a]
文别為帖語及强名者甚多稍識書者便可别之如
以逸少帖春秋輙為患不得北軍問逺近清和等語
乃摘取北軍逺近春秋等字集為一帖强為王衍書
以續帖中諸縣故佳字强名為王楨之書取汝州東
漢州輔碑中數字强名為蔡中郎書取衛州魏孝文
弔比干文中數行强名為崔浩書如北齊碑便目為
温子昇後魏碑便目為沈法㑹如此者甚多且如弔
比干文魏孝文作而崔浩之死在太武時乃目為浩
[143-22b]
書其不稽古如此至若張華帖内雜以寶章集中王
慈字薛稷帖中雜以法帖内子敬字皆集成之字意
全不相屬取王筠帖中和南清豫一帖疑有闕文如是者
不可具載幸世尚多古帖極有未傳者自可刻其全
篇何必區區作偽以誤後學但貽識者嗤笑耳汝州
既以石十餘刻之而越州復傳其本又刻之二州之
石殊可弔也信知識真者少何足怪云東觀餘論


  汝州帖乃摘諸帖中字牽合為之每卷後有汝州印
[143-23a]
後㑹稽重摹之謂之蘭亭帖格古要論


  汝帖十二卷第一卷三代金石文八種第二卷秦漢
三國人書十五種第三卷晉南朝帝王書第四卷魏
晉九人書第五卷晉人王郗桓三氏書第六卷二王
書并洛神賦第七卷南朝十人書第八卷晉胡北朝
十二人書第九卷唐三朝帝后書第十卷唐歐虞禇
薛書十一卷唐李顔韓賀栁李六臣書十二卷韓愈
及五代諸國七人書其石不佳諸帖中最低者也格古
[143-23b]
要論


  淳化閣帖出而其子裔最良者為大觀為潭絳戲魚
堂修内司而其最下者為汝葢王寀輔道守汝州因
徧搜諸碑帖篆分𨽻草而節取之自皇頡夏禹以至
錢忠懿郭忠恕得十二卷其所留淳化亦不過十之
一二自以為甚愽而惎精而不知其所得者多虎賁
重儓之類耳且自以險急偏傾之勢發之石理麤而
刻工拙第其刻在汝今尚可搨耳弇州山人藁


[143-24a]
  武陵帖即鼎帖 法帖譜系一則石刻鋪叙一則俱見前
武陵帖二十卷較諸帖増益最多中間有右軍黄庭
經他本所無愽而不精殊無足取格古要論


  今年春正吳閶得王百糓所藏宋搨絳帖頃攜以自
隨疑為澧州帖觀其毎數十行輙有武陵二字又疑
為鼎帖及入常武署中繙閱第一卷以宋太宗為弁
䟦曰太宗皇帝御筆在絳州摹為諸帖之首後有欵
名曰鼎州提舉曰沅州判事常為鼎州而武陵其附
[143-24b]
城邑也乃為鼎帖特為絳州二字所誤而世人只知
有絳帖遂誤名為絳帖耳容臺集


  星鳯樓帖


  星鳯樓帖宋尚書趙彦約刻於南康雖衆刻重模而
精善不茍格古要論


  曹士冕模刻工緻有餘清而不濃亞於太清樓續帖
翰林要訣


  玉麟堂帖


[143-25a]
  汴人吳琚居父模刻穠而不清多雜米家筆仗葢琚
日臨古帖字類米芾故也翰林要訣


  寶晉齋帖


  宋曹之格模刻星鳯之子在諸帖中為最下今佳帖
難得學者頼此得見晉唐彷彿耳翰林要訣


  宣徳九年佐録囚至無為州學見此碑散亡不完命
諸生拓其存者六七碑字多米芾元章所書米友仁
題其後云羲之七帖先臣芾中年所臨此字有雲煙
[143-25b]
卷舒翔動之氣非善雙鈎者所能得其精妙刻石者
不能形容其一二也紹興六年丙辰十二月初七日
臣友仁審定凡卷首寶晉齋法帖卷第㡬俱篆字末
有右曹氏家藏真蹟識以大圖書格古要論


  羣玉堂帖詳見石刻鋪叙


  羣玉堂帖宋韓侂胄刻所藏遺跡最多後亦有宋人
格古要論


  賜書堂帖


[143-26a]
  賜書堂帖宋宣獻公綬刻於山陽有古鍾鼎識文絶
妙但二王帖未精石巳不存後有重模本格古要論


  甲秀堂帖


  甲秀堂廬江李氏刻前有王顔書多諸帖未見後有
宋人書亦多格古要論


  二王帖


  二王帖宋許提舉問刻於臨江模勒極精


  鳯墅帖


[143-26b]
  曽宏父刻詳見石刻鋪叙


  世綵堂帖


  廖羣玉以淳化閣帖絳州潘氏帖二十卷並以真本
書丹入石皆逼真又刻小字帖十卷則皆近世如盧
方春所作秋壑記王茂悦所作家廟記九歌之類又
以所藏陳簡齋姜白石任斯庵盧栁南四家書為小
帖所謂世綵堂小帖者世綵寥氏堂名也其石今不
知存亡矣癸辛雜識


[143-27a]
  東書堂帖


  周府臨淳化閣帖増以宋名人法帖凡二十卷格古要論


  寶賢堂帖


  晉府靖王以絳帖増入寒山金石林


  停雲館帖


  第一册晉唐小字第二册唐摹晉帖附李懐琳第三
册唐孫過庭書譜第四册唐人真跡帖第五册宋名
人帖上第六册宋名人帖中第七册宋名人帖下第
[143-27b]
八册元趙文敏帖附趙彦徴第九册元名人帖第十
册國朝名人帖第十一册祝允明帖第十二册文待
詔帖寒山金石林


  蘆橋帖五册 二王六十帖 青華閣帖 真賞齋帖
西麓堂帖 萬玉齋帖二種已上六帖俱見寒山金石林


  小字法帖跋


  右小字法帖者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者以官法帖私
自模刻於家為别本以行於世余因分以為類散入
[143-28a]
集録諸帙而程邈衛夫人鍾繇王廙宋儋皆以小字
為一類於此余嘗辨鍾繇賀㨗表為非真而此帖字
畫筆法皆不同傳模不能不失本體以此真偽尤為
難辨也六一題跋


  近時有尚書郎潘師旦者竊取官法帖中數十帖别自
刻石以遺人而傳冩字多轉失然亦時有可佳者因
又擇其可録者分為十餘卷以入集目聊為一時之
玩耳其小字尤精故録於此集古録


[143-28b]
  跋十八家法帖


  右世傳十八帖者實二十五帖葢書者十八家爾而流
俗又自有羲之十八帖然皆出於官法帖也太宗皇
帝時嘗遣使者天下購募前賢真蹟集以為法帖十
卷鏤板而藏之每有大臣進登貳府者則賜以一本
其後不賜或傳板本在御書院徃時禁中火災板被
焚遂不復賜或云板今在但不賜耳故人間尤以官
法帖為難得此十八家者葢官法帖之尤精者也余
[143-29a]
得自薛公期云是家藏舊本頗真今世人所有皆轉
相傳模者也六一題跋


  跋晉賢法帖


  右晉賢法帖太宗皇帝萬機之暇留情翰墨嘗詔天下
購求鍾王真蹟集為法帖十卷模刻以賜羣臣徃時
故相劉公沆在長沙以官法帖鏤板遂布於人間後
有尚書郎潘師旦者又擇其尤妙者别為卷第與劉
氏本並行至余集録古文不敢輙以官本参入私集
[143-29b]
遂於師旦所傳又取其尤者散入録中俾夫啟帙披
卷者時一得之把翫欣然所以忘倦也六一題跋


  法帖通解序


  法帖者太宗皇帝時遣使購募前代法書集為十卷摹
刻於板藏之禁中大臣初登二府詔以一本賜之其
後不復賜世號官帖故丞相劉公沆守長沙日以賜
帖摹刻二本一置郡帑一藏於家自此法帖盛行於
世士大夫好事者又往往自為别本矣今可見者潭絳
[143-30a]
二郡劉丞相家潘尚書師旦家劉御史次莊家蔣世
章家凡六本雖有精粗然大抵皆官帖之苖裔也頃
為正字時見諸帖墨蹟有藏於祕府者字皆華潤有
肉神氣動人非如刻木之枯槁也葢雖官帖亦其糟
粕耳又當時奉詔集帖之人茍於書成不復更加研
考頗有偽蹟濫厠其間至於標題次序乖錯逾甚士
大夫以字畫小技莫有論次之者投荒索居無以解
日輙以其灼然可考者䟽記之疑者闕之名曰法帖
[143-30b]
通解云秦淮海集


  跋陳簡齋法帖奏藁


  徳壽皇帝嘗論近世絳帖已少錢希白所臨潭帖為勝
臨江帖失真逺矣又淳化帖大觀帖當時以晉唐善
本及江南所收帖擇善者刻之風骨意象俱存今觀
故参知政事陳公與義為侍從時奉詔定法帖十卷
釋文一册其間稍辨劉次莊之誤殆臨江或潭帖歟
陳公字畫清簡類其詩文紹興初歩中朝故特承
[143-31a]
善誘知人堯哲茲可觀其緒餘淳熈七年正月十四
日周某為起居舍人木待問題益公題跋


  跋法帖逸少書後


  玉局翁云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
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知爭購祕閣本誤矣此逸
少一卷尤妙僕謂此語固當亦有不然白摹書真似
騎生馬不暇施鞚勒時有驟跌不害其妙處但搨字
要當如陶華陽摹楊許書法乃佳爾此本僕幼學者
[143-31b]
戲書其後東觀餘論


  為張潛夫書官法帖


  觀書似相家觀人得其心而後形色氣骨可得而知也
古人大妙處不在結構形體在未有形體之先其見
於書者託也若求於方直横斜㸃注折旋盡合於古
者此正法之迹爾安知其所以法哉淳化中詔以祕
閣所藏書入石又以翰林待詔王著摹字求其書法
之外各有異處殆不可得至於行筆利鈍結字踈密
[143-32a]
時可見之然决磔鈎剔更無前人意皆著之書也其
後得祕閣墨書校其字畫皆硬黄摹書至有墨色煙
落或以重墨添暈當著奉詔時其所摹搨皆略放其
大體而私以筆畫成之宜其用筆略無古人遺意不
足異也觀王洽書逸少謂不减已落簡揮毫有郢匠
成風之勢王珉書獻之謂騎驢駸駸欲度驊騮前今
視官帖二人書畫雅有相類而洽更自劣弱珉書則
與子敬更不可辨皆硬黄偽誤失真而摹傳者遂成
[143-32b]
一體也今人不知其故慿石本便評定書畫至於放
言立論更無疑處此與觀景而論形神以為某勝某
劣何以異哉廣川書跋


  為方子正書官帖


  世疑官本法帖多弔䘮問疾葢平時非問疾弔䘮不許
尺牘通問故其書悉然余求之故不當爾也唐貞觀
嘗購書四方矣一時所得盡入秘府張芝鍾繇張昶
王羲之父子書至四百卷漢魏晉宋齊梁雜蹟又三
[143-33a]
百卷惟䘮疾等䟽比之凶服噐不及入宫故人間所
得者皆官庫不受者也唐世兵火亦屢更書畫湮滅
不能存其一二逮淳化中詔下搜訪已無唐府所藏
者矣其幸而集者皆唐所遺於民庶者故大抵皆弔
問書也廣川書跋


  評帖


  劉後村先生云閣帖為祖絳帖次之臨江又次之潭又
次之武岡又次之大觀尤妙武岡佳者可亂絳臨江
[143-33b]
佳者可亂閣東坡推潭帖勝閣帖韓侂胄家開羣玉
堂帖字好薛紹彭亦有家塾帖好輟耕録


  説者謂宋南渡以前帖有六本其後模刻以傳者益多
而絳潭泉汝四帖在焉然泉汝不及絳潭今潭帖已
燬而泉帖取歸祕府不可得矣格古要論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