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三上 錢唐倪濤撰
古今字體
宋婁機漢隸字原鈔
漢隸字原六帙檇李婁君彦發所輯也其書甚清其
抒意甚勇其考賾甚精其立說甚當其沾丐後學甚
篤凡見諸石刻若壺鼎刀鏡盆盤洗甓著録者三百
有九起東京建武訖鴻都建安殆二百年濫觴于魏
[192-1b]
晉者僅卅而一光和骨立開元屭屓㸃畫之鑪錘法
度之突奥假借之同而異發縱之簡而古合蔡中郎
諸人筆力通神之妙皆聚此編憶吾兄文恵公自壮
至老躭癖弗懈甞區别為五種書曰釋曰纉曰韻曰
圖四者備矣唯韻書不成以為蠧竭目力於摹寫最
難觱旦旦而求之字字而倣之雖衆史堵墻孫甥魚
貫不堪替一筆也功之弗就使獲覩是書且悉循其
隸釋次第志之所厎不謁而同正應然起立興不
[192-2a]
得並時之歎彦發曩日有班馬字類突過諸家漢史
之學予甞叙之矣今此帙刻於髙明臺方通守吾州
朱墨鮮暇趣了官事竟輒蕭然一室中厮輿側睨但
見其放策欠伸搔頭揩眼而用心獨苦之状固所不
克知彦發學有原委工詞章身端行治名最三呉
而諸公貴人不解收拾使周鼎斡棄與康瓠等予頃
備侍從承清問於燕閒宣昭聲光宜不辭費顧亦不
能一出諸口心焉負愧聊復再暢叙以自釋云慶元
[192-2b]
三年十二月朔旦野處洪景盧叙
漢隸字原綱目
攷碑
漢碑凡三百有九漢而下不載獨魏大饗碑相𫝊為
梁鵠書上尊號奏為鍾繇書受禪表劉禹錫以為王
朗文梁鵠書鍾繇鐫字脩孔子廟碑圖經云梁鵠書
三體石經遺字為蔡邕書大饗記殘碑亦疑為鍾繇
書凡九晉碑字畫稍佳者僅一二而止今並列于目
[192-3a]
或晚出未見者候詢訪續之
碑之先後當按以年月而三百九碑無年月者什五
六歐陽文忠公集古録歐陽叔弼集古録目趙徳夫
金石録雖雜他碑皆以所得先後為之次洪文惠公
獨釋隸古亦隨得隨載而卷第所紀固已整然今悉
循之而以續得者附於其後
諸碑所立之年可攷者著各碑下無者闕
諸碑所存之地以水經集古録集古録目金石録天
[192-3b]
下碑録諸道舊録墨寳圖經攷證參以隸釋隸續所
辨及諸書校定最後得王氏復齋碑目題識所出不
同者並著之
分韻
每字先真書其上循禮部韻之叙禮部韻無者以廣
韻集韻附見其下并說文之義
凡字禮部諸韻亦作通作或作通用與某字同者各
列其下
[192-4a]
辨字
凡一字而有數體以碑目之次真書于旁不載碑之
名字而以碑目之數著之慮字之繁也
諸碑屢用字循碑目之次首出者載之餘不復見
諸碑字或假借或省文盡以本文著字下又以說文
集韻諸字書參證或非假借非省文義當作其字者
亦載本文以明義所當用
凡諸碑假借省文字經子史漢諸書所有者附于下
[192-4b]
凡字體及偏傍諸碑常用而韻所不能載者悉𫝊著
牘尾
碑目編次
諸碑所立之年所存之地詳及前録石刻下兹不
復録
孟郁修堯廟碑一 帝堯碑二
成湯靈臺碑三 靈臺碑隂四
髙朕修周公禮殿記五 孔廟置卒史碑六
[192-5a]
韓勅造孔廟禮器碑七 韓勅碑八
韓勅修孔廟後碑九 史晨祠孔廟奏銘十
史晨孔廟後碑十一 西嶽華山廟碑十二
西嶽華山亭碑十三 樊毅復華山民租十田
樊毅修華嶽碑十五 東海廟碑十六
桐柏淮源廟碑十七 殽阬君神祠碑十八
殽阬碑隂十九 老子銘二十
孫叔敖碑二十一 仙人唐公房碑二十二
[192-5b]
唐公房碑隂二十三 張公神碑二十四
三公山碑二十五 無極山碑二十六
白石神君碑二十七 何君閣道碑二十八
趙君羊竇道碑二十九 闕三十
司隸校尉楊君石門頌三十一
廣漢長王君石路碑三十二李翕西狹頌三十三
李翕黽池五瑞碑三十四 李翕析里橋郙閣頌三十五
周憬功勲銘三十六 周憬碑隂三十七
[192-6a]
槀長蔡湛頌三十八 溧陽長潘乾校官碑三十九
梁相孔耽神祠碑四十 成陽令唐扶頌四十一
巴郡太守張納功徳叙四十二
張納碑隂四十三 酸棗令劉熊碑四十四
劉熊碑隂四十五 謁者景君墓表四十六
景君碑隂四十七 郯令景君闕銘四十八
國三老袁良碑四九 北海相景君碑五十
長史武班碑五十一 從事武良碑五十二
[192-6b]
平都侯相蒋君碑五十三 孔謙碣五十四
郎中鄭固碑五十五 議郎元賔碑五十六
中常侍樊安碑五十七 冀州刺史王純碑五十八
山陽太守祝穆碑五十九 泰山都尉孔宙碑六十
孔宙碑隂六十一 祝睦後碑六十二
荆州刺史度尚碑六十三 車騎将軍馮緄碑六十四
沛相楊統碑六十五 楊統碑隂六十六
竹邑侯相張君碑六十七 衛尉衡方碑六十八
[192-7a]
冀州從事張表碑六十九 金鄉長侯成碑七十
孝亷栁敏碑七十一 淳于長夏成碑七十二
郎中馬江碑七十三 真令劉修碑七十四
博陵太守孔彪碑七十五 孔彪碑隂七十六
北軍中候郭仲竒碑七十七故民呉仲山碑七十八
司隸校尉魯峻碑七十九 廣漢屬國候李翊碑八十
𤣥儒婁先生碑八十一 𤣥儒婁先生碑隂八十二
繁陽令楊君碑八十三 楊君碑隂八十四
[192-7b]
堂邑令費鳳碑八十五 費鳳别碑八十六
太尉陳球碑八十七 陳球碑隂八十八
陳球後碑八十九 童子逢盛碑九十
逢盛碑隂九十一 安平相孫根碑九十二
孫根碑隂九十三 凉州刺史魏元丕碑九十四
司隸從事郭究碑九十五 幽州刺史朱龜碑九十六
外黄令髙彪碑九十七 太尉劉寛碑九十八
劉寛後碑九十九 小黄門譙敏碑一百
[192-8a]
圉令趙君碑一百一 巴郡太守樊敏碑一百二
益州太守髙頥碑一百三 綏民校尉熊君碑一百四
梁相費况碑一百五 南陽令楊著碑一百六
楊著碑隂一百七 光禄勲劉曜碑一百八
太尉楊震碑一百九 楊震碑隂一百十
荆州從事范鎮碑一百十一 執金吾丞武榮碑百十二
督郵斑碑百十三 浚儀令衡立碑百十四
戚伯著碑百十五 趙相雍勸闕碑百十六
[192-8b]
先生郭輔碑百十七 相府小史夏堪碑百十八
李翊夫人碑百十九 雒陽令王稚子碑百二十
交阯都尉沈君神道二百二十一
益州太守髙頥闕二百二十二幽州刺史馮煥神道百二十三
馮煥殘碑百二十四 馮煥碑隂百二十五
鉅鹿太守金君闕百二十六 益州太守楊宗墓道百二十七
清河相張君墓道百二十八 不其令董恢闕百二十九
廣漢綿竹令王君神道百三十
[192-9a]
江原長進徳碣百三十一
上庸長司馬孟臺神道百三十二
髙直闕百三十三 處士金恭闕百三十四
金恭碑百三十五 韋氏神道百三十六
張賔公妻穿中二柱文百二十七
石經尚書殘碑百三十八 石經魯詩殘碑百三十九
石經儀禮殘碑百四十 石經公羊殘碑百四十一
石經論語殘碑百四十二 學師宋恩等題名百四十三
[192-9b]
賜豫州刺史馮煥詔百四十四費亭侯曹騰碑隂百四十五
廣漢屬國辛通達李曾造橋碑百四十六
廣漢太守沈子琚緜竹江堰碑百四十七
鄭子真舎宅殘碑百四十八
金廣延母徐氏紀産碑百四十九
都鄉正衛彈碑百五十 舜子巷義井碑百五十一
義井碑隂百五十二 武梁祠堂畫像百五十三
四老神位神祚几百五十四 麒麟鳳凰碑百五十五
[192-10a]
劉讓閣道題字百五十六 詔賜功臣家百五十七
中部碑百五十八 趙相劉衡碑百五十九
富春丞張君碑百六十 郎中郭君碑百六十一
廣漢屬國都尉丁魴碑百六十二
南陽太守秦頡碑百六十三 魯相謁孔廟殘碑百六十四
平原東郡門生蘇衡等題名百六十五
益州太守無名碑百六十六 益州太守碑隂百六十七
吉成侯州輔碑百六十八 州輔碑隂百六十九
[192-10b]
司空宗俱碑百七十 太丘長陳寔壇碑百七十一
縣三老楊信碑百七十二 益州太守城埧碑百七十三
是邦雄傑碑百七十四 仲秋下旬碑百七十五
故吏應酬殘題名百七十六 魏大饗碑百七十七
魏公卿上尊號表百七十八 魏受禪碑百七十九
魏脩孔子廟碑一百八十 魏横海將軍吕君碑百八十一
范式碑百八十二 張平子碑百八十三
郎中王政碑百八十四 平輿令薛君碑百八十五
[192-11a]
司徒掾梁休碑百八十六 防東尉司馬李徳碑百八十七
中山相薛君成平侯劉君碑百八十八
司空殘碑百八十九 虞士嚴𤼵殘碑百九十
新莽候鉦百九十一 耿氏鐙百九十二
五君桮柈文百九十三 征南將軍劉君神道百九十四
司農劉夫人碑百九十五 掾杜峻等題字百九十六
舉吏張元殘碑百九十七 永元十六字百九十八
雒陽稚子六字百九十九 漢平楊府君叔神道二百
[192-11b]
建平郫縣碑二百一 巴官鐵盆銘二百二
太尉劉寛神道碑二百三 丹陽太守郭旻碑二百四
祝長嚴訢碑二百五
龍門禹廟宗季方題名二百六
米巫祭酒張晉題字二百七武君闕銘二百八
韓勅孔休别碑兩側題名二百九
功曹史殘畫像二百十 雍丘令殘畫像二百十一
成王周公畫像二百十二
[192-12a]
㑹稽東部都尉路君闕二百十三
頻陽令宋君殘碑二百十四
魏三體石經左𫝊遺字二百十五
魏下豫州脩老子廟詔二百十六
魏甄皇后識坐板函二百十七魏大饗記殘碑二百十八
晉右将軍鄭烈碑二百十九 司空孔扶碑二百二十
武都太守耿勲碑二百二十一孝子嚴舉碑二百二十二
嚴舉碑隂二百二十三
[192-12b]
南安長王君鄉道碑二百二十四
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二百二十五
武都丞吕國已下題名二百二十六
司隸校尉楊淮碑二百二十七
膠東令王君廟門斷碑二百二十八
涪陵太守龎厷神道二百二十九
韓勅孔廟後碑二百三十 劉寛碑隂門生名二百三十一
劉寛故吏名二百三十二 王純碑隂二百三十三
[192-13a]
魯峻斷碑隂二百三十四 司空殘碑隂二百三十五
孔子見老子畫像二百三十六孝子董蒲闕二百三十七
豫州刺史路君闕二百三十八王稚子二闕畫像二百三十九
沛國范皮闕二百四十 鄧君闕畫像二百四十一
無名人墓闕畫像二百四十二太守張景題字二百四十三
慱士題字二百四十四
𢎞農太守張君題字二百四十五
髙朕石室六題名二百四十六永平甎文二百四十七
[192-13b]
汝伯寧甎文二百四十八 曹叔文甎文二百四十九
謝君墓甎文二百五十 永初甎文二百五十一
定陶鼎欵識二百五十二 延光銅壺款識二百五十三
元嘉刀銘二百五十四 騮氏二鏡銘二百五十五
李氏鏡銘二百五十六 中平獸洗欵識二百五十七
脩官二鐵盆欵識二百五十八晉銅澡槃欵識二百五十九
董氏二洗款識二百六十 石經儀禮殘碑二百六十一
成皋令任伯嗣碑二百六十二
[192-14a]
漢安長陳君閣道碑二百六十三
馮君開道碑二百六十四 廷尉仲定碑二百六十五
文範先生陳仲弓殘碑二百六十六
公乘校官掾王幽題名二百六十七
交阯刺史石等字二百六十八永初官墼文二百六十九
黄龍甘露碑二百七十 黄龍碑隂二百七十一
景北海碑隂二百七十二 唐扶碑隂二百七十三
封丘令王元賔碑隂二百七十四
[192-14b]
繁長張禪殘碑二百七十五 帝堯殘碑隂二百七十六
魯峻石壁殘畫像二百七十七伏尉公墓中畫像二百七十八
荆州刺史李剛石室畫像二百七十九
丹陽太守郭旻碑二百八十 封丘令王元賔碑二百八十一
冀州從事郭君碑二百八十二尉氏令鄭季宣碑二百八十三
鄭季宣碑隂二百八十四 陳度碑二百八十五
禹廟殘碑二百八十六 真道冢地碑二百八十七
司空掾陳寔殘碑二百八十八太尉郭禧斷碑二百八十九
[192-15a]
張休涘崕銘二百九十 彰長田君斷碑二百九十一
堵陽長劉子山斷碑二百九十二
孟郁堯廟碑隂二百九十三 堯廟左側題字二百九十四
宗俱碑隂二百九十五 汝南上蔡令神道二百九十六
侍中楊文父神道二百九十七殷比干墓四字二百九十八
右侍無名人墓闕二百九十九卓女羅鳳墓闕三百
闕氏石虎刻字三百一 延年椁字三百二
尉府靈壁磚文三百三
[192-15b]
晉南鄉太守司馬整碑隂三百四
青羊鏡銘三百五 楊君殘碑三百六
開通褒斜道碑三百七 江州夷邑長盧豐碑三百八
酒泉題名三百九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三上
[192-16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三下 錢塘倪濤撰
古今書體
宋婁機漢隸字原鈔漢碑字形與今字相同者闕之
上平聲
一東
東 □八□十五□六五□百九七涷 □ 通 □一□三
□十五□卅一□四一□七八□百八六童□ 八□不其令蕫君闕天下碑録
[192-16b]
云濟州有童恢墓石闕碑東漢循吏有童恢𫝊盖以蕫為童其詳見董字下僮 □張公神碑驂白
鹿兮從仙偅義作僮 潼 □五籠 □四十蓬 □八十一□八五
梵衛彈碑梵梵黍稷義作蓬䝉 □十□三十□四四□百十五葱 □卄七
□二百五聦 □五□九十□百十八□百十九□二百十九洪 □
十五共六九□百八三紅 □百四鴻 □一□三六□五六□六四□
六八□八六空 □六□卅一□七八公 □六□卄五□卅六□七八
□百九五□二百五功 㓛百十五□百五七□樊安碑㠯□徳加位特進義作
功 工 □一□按陳敬仲至齊為工正掌百工之官也陳球碑作□正盖借用攻
[192-17a]
□卅五攻卅二翁 □五豐 □十□卄五□卅五豐五九□六十□
六六□七二□百五二風 □二□四十□七□百□百五□百十馮
□十三□九六□ □九九□二百十九充 □十四□百十五終
□二□六戎 □六十戎九九崇 □三□卄七□百四□袁良碑勉
崈漢書郊祀志封崈髙古崇字中 □卄三□卅八□百十五□二百九一仲華山廟碑
仲宗之世重使使者持節祀焉盖以宣帝為仲宗栁敏碑盖五行星仲卄八舎栁宿之精皆借仲為中衷
□七五忠 □卄一□五五□七二中吕君碑以中勇顯名義作忠勇 蟲
□卅沖 □二十隆 隆二□九□十三隆八九融 □卄八□
[192-17b]
五九□六九□二百十九□九八□武梁祠堂畫像祝誦氏無所造為以誦為融 雄
□六□四五□百八一熊 □四□百四弓 □八□太丘長陳君碑
云君諱寔字仲躬諸書皆字陳君曰仲弓獨此碑作躬殆是借用 □ □三□卅五□
四十□百十五□六九宫 宮 窮 □卅六□六□九□百六
二冬
農 □六□十五□卅一□百四□百九五□清河相張君墓道碑𢎞□漢人用字
有假借者有通用者有竒古者有變易偏傍及減省者此字農上安西顔之推論鼓外設皮離側配禹咸以世
俗為非張守節亦謂直是譌字而隸字皆然盖各是一家之書不可一說定也 宗 □十三□
[192-18a]
三九
三鍾
鍾 □卄一鐘 □八□九九衝 □二百十九□楊厥碑益域為□義作衝
縱 □卅六蹤 □四十一□八十五□楊著碑追□曾參繼迹樂正即蹤字
□郭仲竒碑云有山甫之縱魯峻碑云比縱豹産夏承碑云紹縱先軌石門頌云君其繼縱皆以縱為蹤按
蕭何傳發縱指示獸處漢人固多借用松 □十九□卄一從 □三□十一□
廾三□卄七□卅九□四十□四九□八十蠭 □五百十九龍 □
一□五□十三□四一□百七八□百四六蘢 □四十容 □卄一
[192-18b]
□卅三□卅九□六四□九二□九四庸 □九五鎔 □百八九封
□卄一□卄七逢 □十三縫 □郭旻碑彌綘□當作縫恭 □十三□
十四□卄一□四二□四三□五七□六十□百十八□百十九□百卅八□
石經尚書殘碑徽柔懿共懷保小人按史記屈原𫝊共承嘉恵讀曰恭 供 □十三□石經
尚書殘碑惟正之共漢書嚴助𫝊以奉千官之共左氏𫝊王祭不共皆讀曰供 □ □范鎮碑靖
供衛上義作□龔 □卅七□四一□四二□百五二□二百十九胷 □百七
九訩 □卄六□六九雍亦作雝□一□六□十五□十七□卅一□
四□六十□八十□百四九□百八二□髙頥碑時□義作雍灉 □百四七
[192-19a]
廱 □史晨祠孔廟奏璧□即辟雍 邛 □卄九
四江
江 □十五□卄一□七九□八六□周憬碑隂宰曲紅者一人貫曲紅者十六人熊君碑
同兩漢書皆作曲江諸家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獨水經云縣昔號曲紅山之名也不知水經何所據云
邦 □一□卅六□四□五□九□百七九龎 □九九□二百
十九逄 □九一□六八雙 □百十三□呉仲山碑節度無□義本無雙今从省文
撞 □百七七瀧 □
五支
[192-19b]
枝 □四二氐 □百七三施 □ 衰 □十八□四一□百十
九□百四二垂 □一□二□十五□卅五□卅六□卅九□五五□
五六□六八□八五□九四□九七□百十二□百六十張休涘涯銘鮮不□涕即
垂字□孔宙銘沒□令名兒 □六六斯 □十三□五九貲 □徐氏紀産
碑訾業義作貲訾 □卅六隨 □二十□三十□卅六□四四□五十□三百
五□殽阬君神祠碑其祀□廢集韻云隋文帝省隨之辶以為代號而史𫝊已多假用此字□百六
九知 □三□二十□卅三□七八□百四二摛 □五六馳 □
卄二□二百十九池 □十三離 □四□五□四十□百五三罹
[192-20a]
□七四□馬江碑遭離漢碑多以離為罹孋 □百十七羸 □七七披 □
卄一陂 □百四七□孫叔敖碑波障源湶義作陂碑 □二□六八縻
□卅六□五八卑 □十三□卅九□百七七□李翕碑減髙就埤義作卑裨
□百八一□李翕碑俾閣兩山壁立隆崇義作裨□唐扶頌相埤助義作禆彌 □三
□七□卅二□卅六□四三□六九蛇委蛇自得亦作迤□□衡方碑禕□在公即
委蛇出韓詩内𫝊□□逢盛碑當遂□□盖委蛇借用□□費鳳碑隂君有□□之節祇古作
示□卅六□四一□孫叔敖碑見技首蛇爾雅枳首蛇謂有兩首技不端也其韻皆音示盖借用
岐 □十二隳 □魏修孔子廟碑百祀□壞按集韻本作墮俗作隳非是窺 □
[192-20b]
百四二規 □四□二十犧 □二□三羲 □二十□卅□
武梁祠堂畫像伏□倉精初造工業義作羲戲 □七□卄一□九□百二□百卅
八□百五三□百□李翊夫人碑於□夫人臧侯苗焉即戲字竒 □八一□堯廟
碑各進𤦺巧脩華嶽碑𤦺畫怪獸即竒字騎 □百九四錡 □百六八宜 □
二儀 □一□七□六十□百十五爲 □一□二□八二□
十虧 □二十□卅五□五十危 □五十
六脂
祗 □十一□六□六九□七五蓍 □ 師 □三□六□
[192-21a]
七九□百三五榱 □十私 □卅九綏 □卅六□四二□六十雖
□六五□十□十一咨 □卅九□百九五資 □栁敏碑天□鯁□義
作資粢 □卄七□禹廟殘碑資盛三牲義作粢追 □二□百四絺 □
八一遲 □七□八五□三公山碑愍俗陵迡說文徐行也引詩行道遲遲或作迡夷
□八十□百七八□凉州刺史魏君碑□戎賔服即彛字義本夷戎他碑所未用□嚴發殘碑
陵□義作夷 □八一彝 □六十□九二□四四惟 □二□二百
十五 漢碑惟字多从心獨尚書从系餘不過一二唯 □二十伊 □詳見下平聲七歌阿
字下飢 □尉氏令鄭君碑以□作飢龜 □二□三□卄二□卄四□卅九
[192-21b]
□四三□五七耆 □卄二□卄三□九五葵 □七四逵亦作馗□十三
䕫 □八四□九八丕 □九四悲 □卅六邳 □三□六一眉
□卄五□九四□百十□景君銘䴢夀義作眉集古録三代器銘云眉夀者皆為麋盖古字簡
少通用糜 □五八尼 □十□五四
七之
之 □三□十六□卅三□七二□百十五芝 □卄三□六九菑
□四七緇 □百六八詩 □七二時 □二十□卄七□六十□六一
而 □十六□卄三□ 思 □十七□卄一□卄二□六五偲 □
[192-22a]
卅六絲 □ 司 □百七□百九五兹 □十二□百八三□九四
□魏修孔子廟碑咨可謂命世大聖千載之師表者已義作兹孳 □二百八二□堯廟碑滋
滋汲汲履真義作孳孳滋 □六三辭 □十三□卄七□四二□五十□百八二
□百八五□說文不受也从舌非是□一□九二祠 □十三 慈
□卅九頤 □五五怡 □十三□六九熹 □十七□卄一熙 □
十八□九九□膠東令王君廟門碑庶績咸喜義作熙姬 □卄一□四二朞 □
八五□百七九□靈臺碑承祠□年栁敏碑𫝊于萬□費鳯别碑墓月而致道義作朞□楊著碑恩
洽化布未□有成義作朞基 □九二箕 □ 醫 □百九五疑 □
[192-22b]
九六其 □三□卅四□七二□七四□百八三□外黄令碑史氏叔徳東海況基
人義作祝其即春秋夾谷之地期 □七二□武梁祠堂畫記樊於其即樊於期旗 □
百七九淇 □張公神道碑綦陽綦水義作淇麒 □百五六
八微
微 □一□七□二菲 □四二妃 □七非 □百四二
□蔡湛頌飛陶唐有孰能乎孔耽碑飛其學也皆作非飛 □百十八□二百一肥
□十四機 □五□卅六□百七九□二百璣 □周公禮殿記旋機離常義
作璿璣幾 □七五□九五□百卅八□費鳯别碑庶昔子夏義作幾譏 □
[192-23a]
饑 □六七□七五歸 □三□六□卄七□三一□二百卄七希
□八四□百八欷 □五十□七七□百九□二百五晞 □六四煇
□七八□堯廟碑俵著銘即煇字徽 □四五威 □十五巍 □漢諸
碑巍字山皆在下魏字山却在上孟郁修堯廟碑魏魏之盛山在下武梁祠堂畫像魏陽西嶽華山亭碑巍甞
威陳球後碑巍郡山皆在上惟楊震碑隂魏郡山却在下其不同如此畿亦作圻□四九□六七
□楊著碑頎甫詩以圻父作祈父今作頎盖借用也韋 □八□百卅六闈 □
八三圍 □卅一
九魚
[192-23b]
漁 □二於 □二□三十一□田君斷碑改塋□此即於字虛 □
五□九□十二□八九□百四歔 □五十□百九□百七五嘘 □
九十墟 □百八五□魏上尊號表二京為之邱虚義作墟渠 □四三胥 □
七□九六□一百□四三苴 □髙頤碑閼斷苞組下文協舒徂辜模則知以組為苴也
踈亦作䟽□卅六□十七蔬 □八一書 □卅一□七二□二百五舒
□二十□卄九□四四初 □二百九一諸 □百四二如 □七八
攄 □九五除 □三十□卅九□李氏鏡銘白虎辟邪主道盖反其邑與浮反其水
同儲 □五五廬 □二十□衡方碑㿖江字从疒予 □八三□百四二
[192-24a]
餘 □四十璵 □楊統碑璠為質義作
十虞
虞 □八□十九□五八愚 □百七八娯 □八十隅 □九八
□熊君碑泣淚路堣義作隅□劉熊碑惟徳之偶義作隅于 □百十五區 □九六
拘 □四三俱 □七□卄三朐 □四三□百十六敷 □卅六
□四二□五十□五一符 □五十□百六二無說文竒字作无王育說天屈西北為
无或作□□二□四□三十□五九□一□卅三□十三□六五毋 □
百四二需 □七五趨 □卅三□卅九□八三朱 □百十五殊
[192-24b]
□五六□六五鶵 □李翊夫人碑鵷□悲兮涕殞零義作鵷鶵儒 □六十□七九
□堯廟碑□術之宗義作儒□衡方碑少臣□術義作儒濡 □十一逾亦作踰□
愉 □
十一模
模 □五七□逢盛碑制中园字書無园字今盖用作模範也□鄭固碑作□幙式義作模
謨 □六五□一百徂 □九五殂 □百十九都 □卅三□四一
□五四□六四□百五□百八一徒 □二□六□二百一塗 □
卄一□卅一圖 □一□二□三□九□卅三□四十□五六屠
[192-25a]
□卄八盧 □ 艫 □卅六胡 □騶氏鏡銘反胡為與唐扶碑反陜為郟
鄭固碑反獨為同乎 □卅六□卅九壺 □卅六□六二□孔廟碑籩柉禁□以
文考之協韻當作壺字瑚 □孟郁修堯廟碑坐致墦石闒二坐借墦
為璠瑚言石之似玉也
弧 □四三狐 □百二孤 □校官碑履菰竹之亷義作孤辜 □六五
□百十九 □九二呼 □二十□七四□樊敏碑歍□
哉即嗚呼字吾
□卄一□百四一呉 □七八□二百卅一麤 □八一烏 □五七
□八十□百四嗚 □七十□二百八□樊敏碑義見呼字下洿 □百二
十二齊
[192-25b]
齊 □八九□百五三栖 □嚴發殘碑西遲衡門義作栖犀 □卅六□
百十悽 □八五躋 □周憬功勲銘彌陵 隮阻集韻躋或作隮氐□百七三低
□五十隄 □十八堤 □一題 □百二提 □卅六□樊敏
碑□傑立義作提綱泥 □百卄九□費鳳碑埿而不滓集韻埿通作泥黎 □
十六□六五□百八三□堯廟碑藜元來福義作黎□靈臺碑犂元賴榮三公山碑羣犂百姓咸
受元恩義皆作黎□孔廟後碑□苗義作黎□桐柏廟碑棃庶賴祉唐扶頌棃庶攸寧高頥碑棃庶
踊泣衛彈碑棃民用寧義皆作黎□樊毅脩華嶽碑犂民時辛通達造橋碑撫育犂元張表碑劉寛碑
隂黎陽皆作犂□孫叔敖碑繼髙陽重蔾伍舉子文之統義作黎□城埧埤藜首義作黎□校官碑恵
[192-26a]
我庶義作黎□張綱碑掾史張勤棃景盖姓也當作黎千姓編黎侯之後唐有黎幹此盖借用雞
□六□百四二稽 □十□二十□卅五□九八□百四□百九五谿
亦作溪□三十□卅三□卅五□六四□百四一兮 □二□七一□百卅
九奚 □四二□百四徯 □桂陽太守碑小□路□嚴發殘碑塞利欲之□義皆作蹊
倪 □楊統碑隂兒銀字伯玉即西漢倪寛為兒□費君碑黎儀瘁傷孔宙碑黎儀以康即旄倪之
倪圭或作珪□五三迷 □八五邽 □劉寛碑隂下圭即下邽攜 □
十七□卄五□卄六
十三佳
[192-26b]
街 □四三厓亦作崖□三十涯 □三□孔彪碑永永無沂義作涯柴
□四四□二百九一
十四皆
皆 □六皆七二階 □五十乖 □一□四二懷說文念思也人情也
來也通作褢□六七□百四□百七褱說文俠也□五□八十淮 □唐君頌碑
匯夷來降増匚作淮此用字之異者齋 □靈臺碑齊革精誠□十三□孟郁修堯廟碑肅敬
□潔說文齋齊並戒潔也隸作齋齊古作□□桐柏廟碑奉祀□絜字書無□字其文當為齋戒之齋字
从示敬之至也俳 □五三埋 □卄一
[192-27a]
十五灰
灰 □ 恢 □十□八六□靈臺碑□踐帝宫即恢字□祝睦碑膺□懿量即恢字□楊孟文碑□𢎞大節即
恢字魁 □二百十八□□帝堯碑帝堯其先出自塊□按
帝王世紀云炎帝一曰魁隗氏此乃作塊□瓌 □四三□百五十徊 □卄五□
五十嵬 □卅三□郙閣頌髙山崔㠕即嵬字堆 □桂陽太守碑殄絶犂□義作堆隤
亦作頽□卅六罍 □韓勅孔廟禮器碑雷洗觴觚義作罍縗 □八六□二百八三
摧 □五十□侯成碑鴻儀□零徐氏紀産碑五内□碎義作摧□郭究碑萬夫慘□繁陽令
楊君碑哀矣□傷義作摧□費鳳碑肝磪意悲義作摧崔 □李翕碑刻臽磪嵬義作崔□周憬
[192-27b]
功勲銘仰王禽兮又□峗按碑瀧水發源王禽山盖言山髙如此即崔字徘 □景君碑歔欷□徊義
作徘□卄五裴 □四三
十六咍
開亦作闓□四十□四九□六二該 □百九垓 □百九□卅一孩
□八一□九十□夏君碑□孤憤泣義作孩哀 □五三□七一□七二□八十□
百十九台 □六九□碭孔君碑背有胎表義作台臺 □一□六一□二百
四□百二來 □卅三□辛通達造橋碑儀于國義作來 萊 □七一徠
□七三哉 □卅一□六□七二□百八□二百八災亦作灾烖□十五□
[192-28a]
三□五三□二百九裁 □ 才 □卄四□百十五財 □九五
□史晨饗孔廟後碑還所斂民殘材義作財纔 □老子銘與楚子西同科材不及孫卿孟軻與纔
同□李翕碑□容車騎西漢文紀見馬遺□足與纔同□郭旻碑雖立碑誦裁足載世西漢髙恵功
臣表裁什二三與纔同
十七真
真 □二□二十□一百□百十三甄 □十三□四二□百四身
□十七□五十□七八□百十一□百八一□百九十伸 □百九辰
□卄三□百四六臣 □六神 □四□七人 □八三□張休
[192-28b]
崕涘碑行□過兹即人字□司農劉夫人碑司農夫□即人字仁 □七二□百十五辛
□百七五新 □四十□百九一薪 □卄一親 □百十八□
百十九秦 □十五繽 □四四賔 □十五□六三□六八□百卅八
□孫根碑無猾不□義作賔濵 □三□四一民 □十三□四十泯 □
百八三彬 □卄五□六二邠或作豳□四三□七十貧 □三□卄一
珍 □卅二陳 □卄五□卅九□卅九□百九十鄰 □卅五□五十
□八一□百八一□孫根碑至于東吅大虐班孟堅幽通賦云東厸虐而殲仁注云古鄰字麟
□三十□六一鱗 □三
[192-29a]
十八諄
春 □十七□五四純 □一□四十□百五醇 □十五□四四□
八三□百七九淳 □五九□七四□二百七二鶉 □九七恂 □百六
逡 □鄭固碑□遁退讓漢書項籍𫝊□巡而不敢進千旬反至雋䟽于薛平彭𫝊平當逡巡有恥讀曰
巡二說已不同隸釋謂此盖用史記秦紀逡巡遁逃讀如本字今因漢注姑載于此旬 □卅一□
六四巡 □十五□百四□詳見逡字下循 □卅一□景君碑隂載故吏自都昌
而下十九人皆作脩行又司馬整碑隂有諸曹脩行二十四人漢隸循脩二字相近疑是借用屯 □
六四窀 □六十輪 □八三因 □卄一□卄五禋 □十一□祠孔
[192-29b]
廟奏銘以共煙祀義作禋□魏受禪表烟于六宗義作禋氤亦作烟□□魏受禪表和氣烟煴
魏脩孔廟碑神氣烟煴即氤氲□□朱龜碑星精臺緼義作絪緼堙 □十五寅 □
百四鈞 □百八十□魏大饗碑夏啓均臺之亨義作鈞均 □十六銀 □
卅四□六四□百十五垠 □百七四□帝堯碑無沂義作垠
十九臻
臻 □卅六□卅八莘 □八一
二十文
文 □一□二□卄四汶 □七五蚊 □卄二芬 □二□
[192-30a]
百十四氛 □卄六分 □十五□三十□百八七汾 □三□九
墳 □六四□百三□張納功徳叙綜覽□典即墳字□王政碑研典□即墳字雲
□十五□卅九□七七□百五三沄 □卅六□□張納碑□□義作紛紜云
□百四煴 □百七九□百八十俱義見氤字下氲亦作熅□義見氤字下
勲亦作勛□四十□百五三□四二□四九□夏承碑蒂□著于王室盖策勲字君
□三□八十百卅羣 □四□七二
二十一欣
欣亦作訢□四□四十殷 □十二慇 □七勤 □七二懃
[192-30b]
□七圻 □九二
二十二元
原 □三□吕君碑平源十刄義作平原十仞爰 □四二□一百□百七七
袁 □十轅說文也又姓也□八三□袁良碑周之興滿為陳侯至元孫□塗立姓曰
袁按漢書以袁生為轅生左氏載濤塗作轅古字通用諠 □平輿令薛君碑永矢不□詩云永矢
弗諼禮云終不可諠兮二字盖通用此則借□為諠冤 □四二鵷 □李翊夫人碑鵷□悲
兮即鵷雛言 □二十軒 □七二璠 □六五□孟郁修堯廟碑坐致墦石闟
借墦為璠瑚轓 □八六藩亦作蕃□四九□一□竹邑相碑将授轓邦義作藩
[192-31a]
□嚴舉碑位至蕃車義作藩煩 □ 繁 □七三璠 □一樊 □
十三□百十九蕃 □白石神碑永永畨昌無極山碑艸木畨茂漢書卜式𫝊隨畜牧畨與蕃同
二十三䰟
䰟 □五七渾 □百八三昆 □四一□熊君碑以示後緄義作昆溫
□七九□九二婚 㛰百九坤 □孟郁修堯廟碑乾□隸書無坤字集韻云□古坤字
說文地也□六□九奔 □十七□卅六□四一□五十□九四湓 □
郙閣頌□溢義作湓樠 □百七六孫 □卄一□百十五□百九五尊
□七□卄一□卅一存 □一□十□百四屯 □六四□九六
[192-31b]
二十四痕
根 □五十恩 □一□十□八五
二十五寒
寒 □十四韓 □七□卅一□五七□百六二翰 □鄭烈碑音振
於天末義作翰刋 □十五□十三□四九安 □八六豻 □校官碑□侯用
張周禮士以三耦射豻侯大射禮豻作干單 □百四六□仲秋下旬碑孤嗣禪㷀義作單灘
□孔廟禮器碑青龍在涒灘盖借用壇 □卄一□五五䃪 □五二檀
□卅六□九七欄 □堯廟碑階陛欗即欄楯字蘭 □五四難 □卅一
[192-32a]
□四十
二十六歡
歡亦作懽□一□卅九□八六驩 □八十寛 □四二□五三官
□十三□四三□七九□百八一端 □十□十三□四六□百四九湍
□卅六鸞 □卅七
二十七刪
刪 □十關 □卅五還 □二十□卄一□六四□七九□ □
袁良碑堵即環字姦 □七十顔 □二□八十班 □二十□魏脩孔子
[192-32b]
廟碑斑宗彞書作斑斑 □卅五□六八攀 □八三□平輿令薛君碑命不可漢書
揚雄𫝊纍既夫𫝊說晉灼曰古攀字□竹邑相張君碑□援持車劉脩碑扣馬□輪集韻攀亦作□
蠻 □四一□四二□百七二□百七九
二十八山
山 □十七□四九□七二□嚴昕碑仙通北道義作山連 □武梁祠堂畫記衣服
班連義作斑斕艱 □卅一□七四鰥 □卄一□二百十五□唐君頌不侮寡矝詩
至于矜寡史記有矝在民間曰虞舜與鰥同
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