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055-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六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三十二


  魏横海将軍吕君碑


  君諱闕六字博望人也其先四嶽出自炎帝闕八字内輔機
衡外司方職是以族繁毓申吕並興君其胄也君天
姿果毅仍於武武而不害當值季末漢失其御羣雄
争逸海内隔王塗穢塞君以中勇顯名州司試守雉
[055-1b]
長執戈秉戎慎守疆埸兵不頓於敵國地不侵於四鄰
拜武猛都尉厲節中郎將禆将軍封闗内侯王師南征
與充軍從奄有江漢舎爵册勲封陰德亭侯領郡鳩集
荒散為民統紀三考有成轉拜平狄将軍改封盧亭侯
莅國賦政十有三年正身帥下儉以足用食不貳膳坐
不重席廐無食粟之馬出無副車之從生不利家死不
託孤可謂良大夫也雖叔敖相楚晏嬰在齊不能尚也
行師御衆暑即不蓋寒即不裘其於戰也即履矢石之
[055-2a]
所及鋒刄之所先雖古良将不能踰也㑹西蜀起兵猖
獗為冦蕩摇邊鄙䖍劉民人而洪水播溢汜没樊城平
源十刄外瀆潛通猛将驍騎載沈載浮於是不逞作慝
羣兇鼎沸或保城而叛或率衆負旌自即敵門中人以
下竝生異心君威懷之信臨難益著故能桀然攘除姦
逆獨存社稷連城十三民無虺蜴帝加其庸轉拜横海
將軍徙封西鄂都鄉侯食邑井七百户将遂□聲於方
表掃醜虜於南域建元功於大魏書洪於宗彞不弔
[055-2b]
旻天降兹災咎寝疾一旬大命隕墜年六十有一黄初
二年正月子薨於帝主閔 寮傷悼使謁者弔
祠賻贈有加臣吏士庶莫不哀於是故郡吏 楊
 追惟惠君攀慕罔極迺共刋石勒銘昭示来裔
其辭曰


  炎靈降精嶽祚後昆膺期誕授實生我君桓桓毅抑
之以文整軍容八在惠民禦敵用威附下以仁儀刑
既著允濟勲鑽功金石下闕


[055-3a]
  碑以中勇為忠勇畺易為疆場平源十刄為平原
十仞隕隧為隕墜&KR2297即地字稯即稷字□即貳字
□即播字


  右故魏横海将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呂君之碑篆額
吕君名字皆刓剥以黄初二年卒闗羽傳云建安二
十四年羽攻曹仁於樊秋霖水溢于禁七軍皆没羣
盗遥受印號為之支黨羽威震華夏曹公議遷許以
避之碑云西蜀兵起猖獗為冦洪水播溢猛将沈没
[055-3b]
羣凶鼎沸皆實録也魏隸之佳者惟鍾梁之碑四若
范式之碑則又次之此刻差勝賈逵劉熹爾姑存之
隸釋


  碑云君諱朗字義先博望人也其先四岳出自炎帝
年六十有一黄初二年正月薨夏侯湛撰郡吏楊向
勒銘碑在南陽縣集古録目


  黄初二年立在鄧州南陽舊録云夏侯湛文漢隸字原


  魏新野侯碑


[055-4a]
  黄初七年金石略


  魏劉盆碑


  在祁州梁澤縣正始二年立在墓側天下碑録


  魏南郡太守卞統碑


  右魏南郡太守卞統碑在今曹州宛句縣所敘世次
官閥甚簡又多殘闕其略云君諱統字建業又云惟
帝念庸命叩南邦又云嘉平二年十一月己亥寝疾
卒官而其首題魏故南郡太守卞府君之表按晉書
[055-4b]
卞壺傳濟隂宛句人祖統瑯琊内史而元和姓纂亦
云統為晉琅琊内史今此碑殘缺處猶有琅琊字尚
存知其嘗為此官而統以魏嘉平中卒姓纂以為仕
晉者誤也金石録


  魏太妃郭氏碑


  正元二年在西京金石略


  襄州刺史劉君碑


  正元三年有碑隂金石略


[055-5a]
  魏太僕荀君碑


  右魏太僕荀君碑其額題魏故太僕西陽亭成侯荀
府君之碑碑已殘缺其可見者嘗為齊相始平太守
大将軍長史封西陽亭侯遂為太僕春秋五十有一
正始五年夏六月丙寅薨惟其名字鄉里磨滅不可
考矣金石録


  魏孫炎碑


  甘露五年在淄州


[055-5b]
  曹仁記水碑


  魯城南有曹仁記漢水溢碑盛𢎞之荆州記


  曹真祠堂刻石


  曹真祠堂在北邙山刋石既精書亦甚工述征記


  魏虞歆碑


  虞歆字文肅厯郡守節操髙厲魏曹植為東阿王東
阿先有三十碑銘多非實植皆毁除之以歆碑不虚
獨全焉㑹稽典録


[055-6a]
  魏徐庶碑


  彭城内有魏中郎徐庶碑水經注


  魏何伯申碑


  在陳留縣東北十五里訪碑録


  魏徐州刺史韓陵碑


  在東明縣南二十里訪碑録


  魏酸棗令母邱悦碑


  在酸棗廢縣内按其文名悦字抱僖魏正光三年任
[055-6b]
酸棗令民為立碑訪碑録


  魏太傅鍾繇碑


  在尉氏縣西北三十五里鍾城南三里今割屬中牟
按中牟圗經云鍾城有鍾繇古碑斷折文字磨滅天下
碑録


  魏隠士程冲碑 節婦白氏碑


  在封邱縣按程隠君墳在縣西南四里碑當在墓下
天下碑録


[055-7a]
  程冲字孔禮陳畱封邱人有志行明帝青龍三年徴
不起景初二年正始五年徵又不就晉武帝泰始二
年卒封元鄉亭侯寰宇記


  白氏冲妻也晉咸熈中建二碑同處金石略


  魏御史大夫袁渙碑


  在太康縣天下碑録


  魏征虜將軍南州刺史王賢思碑


  按圗經賢思名亮碑在雍邱縣北五十里義縣鄉墓
[055-7b]
天下碑録


  中山太守常通碑


  在祁州天下金石志


  羊續碑


  在兖州天下金石志


  車騎将軍穆祚碑


  隸書在介休縣天下金石志


  魏馮勍墓碑


[055-8a]
  在潞州府天下金石志


  魏并州刺史王恒碑


  隸書在州東南二里墓傍天下金石志


  武州山耿氏三冡誌


  在大同府僅存銀青光祿昭勇數字天下金石志


  魏陸嚴墓碑


  在潞州府


  太保任公神道金石録


[055-8b]
  魏太尉滿寵碑金石略


  魏下豫州刺史修老子廟詔


  黄初三年隸續


  黄初三年立在亳州集古作太清東闕題名漢𨽻字原
余自至亳始得悉閱太清之碑其佳者悉已入余集
古録乃知余之集録所得多矣惟兩石闕題名未有
今續録于此熈寧元年二月十九日書集古録


  魏周公禮殿石楹記


[055-9a]
  初平五年鍾㑹書成都府金石略


  伊闕左右石壁銘   千金堨石人銘


  伊水又北入伊闕昔大禹䟽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
若闕伊水厯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矣陸機云洛有
四闕斯其一焉東巖西嶺並鐫石開軒髙甍架峰西
側靈巖下泉流東注入于伊水傅毅反都賦云因龍
門以暢化開伊闕以達聰也闕左壁有石銘云黄初
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辛巳大出水舉髙四丈五尺齊
[055-9b]
此已下盖記水之漲没也右壁又有石銘曰永康五
年河南府君循大禹之軌部督郵辛曜新城令王琨
部監作掾董猗李褒斬岸開石平通石闕石文尚存
水經注


  河南十二縣境簿曰河南縣城東十五里有千金堨
洛陽記曰千金堨舊堰榖水魏時更修此堰謂之千
金堨積石為堨而開溝渠五所謂之五龍渠渠人立
堨堨之東首立一石人石人腹上刻勒云太和五年
[055-10a]
二月八日庚戌造築此堨更開溝渠此水衡渠上其
水助其堅也必經年歴世是故部立石人以記之云
爾盖魏文帝修王張故績堨是都水使者陳協所造
也逮于晋世大水暴注溝瀆泄壊又廣功焉石人東
脇下文云太始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大水并瀑出常
流上三丈蕩壊二堨五龍泄水南注瀉下加嵗乆潄
齧每澇即壞厯載損棄大功故為今堨更於西開泄
名曰代龍渠地形正平誠為瀉泄至理千金不與水
[055-10b]
勢激争無縁當壞由其卑下水得踰上潄齧故也今
增髙千金於舊一丈四尺五龍自然必厯世無患若
五龍嵗乆復壊可轉於西更開二堨二渠合用二十
三萬五千六百九十八功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起
作功重人少到八年四月二十日畢代龍渠即九龍
渠也千金堨石人西脇下文云若溝渠乆䟽深引水
者當於河南城北石磧西更開渠北出使首孤立故
溝東下因故易就磧堅便時事業已訖然後見之加
[055-11a]
邊方多事人力苦少又渠堨新成未患於水是以不
敢豫修通之若於後當復興功者宜就西磧故書之
於石以遺後賢矣同上


  魏劉靖碑并戾陵堨表


  鮑邱水入潞髙梁水注之首受濕水於戾陵堰水自
堰枝分東逕梁山南又東北逕劉靖碑北碑云魏使
持節都督河北道諸軍事征北将軍建城鄉侯沛國
劉靖字文恭登梁山以觀源流相原隰以度形勢嘉
[055-11b]
武安之通渠美秦民之殷富乃使帳下督丁鴻軍士
千人以嘉平二年立遏遏當作堨於水道髙梁河造戾陵
遏開車箱渠其遏表云髙梁河水者出自并州黄河
之别源時長㟁峻固直截中流積石籠以為主遏髙
一丈東西長三十丈南北廣七十餘歩依北岸立水
門門廣四丈立水堨長十丈山水暴戾則乗遏東下
平流守常則自門北入灌田嵗二千頃凡所封地百
餘萬𤱔至景元三年辛酉詔書以民食轉廣陸廢不
[055-12a]
贍遣謁者樊晨更制水門限田千頃刻地四千三百
一十六頃出給郡縣改定田五千九百三十頃水流
乗車箱渠自薊西北逕昌平東盡漁陽潞縣凡所潤
合四五百里所灌田萬有餘頃髙下孔濟原隰底平
䟽之斯溉决之斯散𨗳渠口以為濤門灑滮池以為
甘澤施加於當時敷被於後世晉元康四年君少子
驍騎将軍平鄉侯𢎞受命使持節監幽州諸軍事領
䕶烏丸校尉寧朔将軍遏立積三十六載至五年夏
[055-12b]
六月洪水暴至毁損四分之三乗北岸七十餘丈上
渠車箱所在漫溢追惟前立遏之勲親臨山川指授
規略命司馬闗内侯逢惲内外将士二千人起長岸
立石渠修立遏治水門門廣四丈立水遏五尺興復
載利通塞之宜凖遵舊制凡用功四萬有餘焉諸部
王侯不召而自至襁負而趨事者盖數千人詩載經
始勿亟易稱民忘其勞斯之謂乎於是二府文武之
士感秦國思鄭渠之績魏人置豹祀之義乃遐慕仁
[055-13a]
政追述成功元康五年十月十一日刋石立表以紀
勲烈并記遏制度永為後式焉水經注


  論漢晉碑


  與董彦逺同觀文翁學生題名予謂董云結體殊不
類隸董云集古録以為文翁學生予云嘗攷此碑其
郡望有云江陽寧蜀遂寧晉原以晋志攷之江陽蜀
置此郡寕蜀遂寧晉原皆是宣武平蜀後置彦逺擊
節此言以為辨正精詳又問予云周公禮殿記云甲
[055-13b]
午年故府梓潼文君不審文君之名予云華陽國志
載文參字子竒梓潼人平帝用為益州太守記中文
君乃此人也甲午乃光武建武十年云且如漢成臯
令任碑云字伯嗣名已缺任延熹中守官按漢桓紀
延熹八年桂陽太守任𦙍乃此人故其字伯嗣予又
云備員祕館累年御府降出太清樓竒書異傳甚富
令參校得失予喜觀未見書同舎出省後予嘗侵晚
而歸董云異書不可不㸔逌初除正字供職未㡬乃
[055-14a]
以平日所疑故事因閱記傳決疑者多自此後論議
覺進信知書不負人也所恨未嘗獲覩太清樓書予
又論集古録有踈脱處如跋漢倉頡廟碑云此碑有
蓮勺左鄉有秩池陽左鄉有秩池陽集丞有秩皆不
知是何名號予按前漢書張敞以鄉有秩補太守卒
吏後漢百官志鄉置有秩三老㳺徼本注曰有秩郡
所署秩百石掌一鄉人注引漢官儀載户五千則置
有秩風俗通云有秩則田間大夫言其官裁有秩爾
[055-14b]
盖鄉吏之名號也又論水經與漢碑刻不同者多如
王純碑道元注云王紛碑又州輔碑道元注云州苞
如袁良碑道元注云袁梁又如屬國都尉王君碑道
元注云蜀都太守姓王字子雅彦逺云恐忘記遂盡
録去東觀餘論


  宋書禮志曰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
碑銘等物建安十年魏武以天下彫弊下令不得厚
葬又禁立碑故髙貴鄉公甘露二年大将軍參軍太
[055-15a]
原王倫卒倫兄俊作表德論以述倫遺羙云祇畏王
典不得為銘乃撰録行事就刋於墓之隂云爾此則
碑禁尚嚴後復弛替晋武帝咸寧四年又詔曰此石
獸碑表既私褒羙興長虚偽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
禁斷之其犯者雖㑹赦令皆當毁壞至元帝大興元
年有司奏故驃騎府主簿故恩營葬舊君顧榮求立
碑詔特聴立自是後禁又漸頺大臣長吏人皆私立
義熈中尚書祠部郎中裴松之又議禁斷於是至今
[055-15b]
裴松之傳曰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實上表陳之
由是並斷以故終魏之世略無紀功述行之文其立
碑之見於史者惟田豫顔斐二人而晉世則扶風王
駿魏舒羊祜杜預閻德唐彬嵇紹丁紹范平立碑之
事百有餘年亦僅七八見齊建武中范雲上表求為
太宰竟陵王立碑事竟不行其載昭眀太子選中所
引亦止太宰褚淵丞相豫章王二例若劉勔之生為
立碑安成王蕭秀之四碑並建史家書之以為異事
[055-16a]
而自魏至陳文字之罕傳於後有繇然矣隋書禮儀
志梁天監六年申眀葬制凡墓不得造石人獸碑唯
聴作石柱記名位而已金石文字記


  又考漢末蔡中郎集中胡廣陳寔各三碑楊賜橋𤣥
胡碩各二碑又袁滿来年十五胡根年七嵗各有碑
夫一人而至二碑三碑冗矣殤子而為之立碑濫矣
至於闕樓人獸飾亦多在桓靈之世水經注言閹寺
擅權五侯暴世割剥公私以事生死如荆州刺史李
[055-16b]
剛之石闕祠堂四壁隠起彫刻為君臣官屬龜龍麟
鳳之文飛禽走獸之像𢎞農太守張伯雅之引水入
塋域為池沼蟾蜍吐水石湟承溜蜀郡太守王子雅
之石樓雙峙欒櫨承栱雕簷四柱窮巧綺刻妙絶人
工者為葬薶之侈一至于此繇上之人不為之限制
也然則魏武之禁其可已乎金石文字記


  吳碑


  吳大帝碑


[055-17a]
  皇象書吳大帝碑在江寧府書雖本漢𨽻然探奇振
古有三代純樸氣自是絶藝非如東漢遺書循一矩
律籍蹈綴襲竊而自私也自王志愔定録古今書而
象已在著録中至庾肩吾以象品入上中其後李嗣
真因之不改不知當時所定果何据也羊欣稱象善
草書世稱沈着痛快而張懷瓘稱象惟小篆入能品
其他不見稱於人今官書有象章草帖故自精深奇
崛前世獨不言象為隸字何也意謂既以書入品第
[055-17b]
則或不盡著其言又諸人或有兼數書著者此又不
可知也余疑此碑近出書畫尚完故是前人未見當


  其評書時不得䀝睨於其間也不然書隸至此而可遺
其品目哉象尺書曰太子屏風在此已乆而未得之
又曰想必醉令作鱧魚梅羹相待其自矜持如此廣川
書䟦


  吳國山碑


  右吳國山碑者孫皓天册元年禪於國山改元天璽
[055-18a]
因紀其所獲瑞物刋石於山陰是嵗晉咸寧元年後
五年晉遂滅吳以皓昏虐其國將亡而衆瑞並出不
可勝數後之言祥瑞者可以鑒矣集古録


  不著撰人名氏吳中書東觀令史立信中郎将蘇建
篆歸命侯天册元年得玉璽於吳興文曰吳真皇帝
遂改明年元為天璽刋石告禪於國山之陰其所述
瑞應凡千有二百餘事集古録目


  右吳禪國山碑其前叙孫皓即位以後祥瑞凡千餘
[055-18b]
言又其後云乃以涒灘之嵗欽若昊天月正華元郊
天祭地紀號天璽又云丞相沇太尉璆大司徒爕大
司空朝等以為今衆瑞畢至三表納貢九垓八埏無
不被澤率按典繇宜先行禪禮紀勒天命遂於吳興
國山之陰告祭刋石以對揚乾命廣報坤德按皓以
丙申嵗改元天璽碑言涒灘之嵗是也皓□無道人
神憤疾而羣臣方稱述符瑞讚述功德盖刻石之後
四年遂為晉所俘矣金石録


[055-19a]
  在宜興世謂之囤碑諸道石刻録


  國山碑吳主孫皓刻碑形如鼓篆文周繞多漫滅俗
號囤碑在宜興縣古今碑刻


  吳志天璽元年吳興陽羡山有空石長十餘丈曰石
室郡表為瑞遣兼司徒董朝兼太常周處封禪各山
大赦改眀年為天紀即前所云水洞是也山後有封
禪碑土人目曰囤碑以其石圓八出如米廩云字畫
奇古嵗乆多磨滅訪得舊刻以今文寫之前缺卄六
[055-19b]
字之缺三字于兹格于上下光被八幽蠉飛蝡動無不
歸仁是故缺十字缺七字上尊缺廿七字靡不遑暇民用丕
作於缺一字丞相缺一字太常缺一字奉迎缺六字率禮備儀
缺十九字缺廿四字所臨徘徊西廵遂基大宫玉燭缺三字
缺一字清萬民子来不日缺六字延頸跂足缺二字来庭柔
服以仁缺四字日昃不暇缺一字觀六經旁貫百家思該
道根數世陵遲大繇未光闔立東觀缺三字言建論典
墳采詢微聞窮神極化無幽不闡舉逸逺佞寛罪宥
[055-20a]
刑尊道尚功嘉善矜弱哀賤愍凶缺二字朽枯上天感
缺五字踐阼初并特發神夢膺受籙圗玉璽啓自神
匱神人指授金冊青玉符者四日月抱戴老人星見
者一十有七五帝瑞氣黄旗紫蓋覆被宫闕顯著牛
斗者一十有九麟鳯龜龍銜圖負書三十有九青蛇
白虎丹鸞鳯魚鳥二十有二白虎白麞白麂白兎三
十有七白雉白烏白鵲白鳩一十有九赤烏赤雀二
十有四白雀白鸞二十有七神魚吐書白鯉騰船者
[055-20b]
二靈絮神蠶彌被原野者三嘉禾秀穎甘露凝液六
十有五殊幹連理六百八十有三明月火珠璧水青
㲄三十有八玉燕玉羊玉鳩者三寳鼎神鐘神甕
夏祝神鬲三十有六石室山石門石印石羊缺二字
缺二字者三缺一字缺二字湖澤門通應䜟合謡者五神
缺二字僮雲母神女告徵表祥者三十有七靈夢啓䜟


  神人授書著騐缺二字者十祕記䜟文玉板紀真者缺一字
玉刀玉印文采光發者八缺二字玉琯玉&KR0008玉瑗玉稱
[055-21a]
殊輝異色者三十有三玉尊玉盌玉盤罌清潔光朗
者九孔子河伯子胥王缺一字宣言天平地成天子出
東門鄂者四大賢司馬徽虞翻推歩圗緯甄匱啓緘
發事興運㑹者二其餘飛行之類植行之倫希古所
覿命世殊竒不在瑞命之篇者不可稱而數也於是
㫋蒙協洽之嵗月次陬訾之口日維重光大淵獻行
年所值實惟兹歳帝出乎震周易實著遂受上天玉璽
文曰吳真皇帝玉質青黄解理洞徹拜受祗□夙夜
[055-21b]
惟寅夫大德宜報大命宜彰乃以柔兆涒灘之歳欽
若昊天月正華元郊天祭地紀號天璽實彰明命于
是丞相沇太尉璆太司徒爕大司空朝執金吾修城
門校尉歆屯騎校尉悌尚書令忠尚書昏直晃昌國
史瑩覈等僉以為天道𤣥黙以瑞表真今衆瑞畢至
四表納貢幽荒百蠻浮海慕化九垓八埏罔不被澤
率按典繇宜先行禪禮紀勒天命遂於吳興國山之
陰告祭刋石以對揚乾命廣報坤徳副慰天下喁喁
[055-22a]
之望焉中書東觀令史立信中郎将臣蘇建 其文
大槩言符瑞初無可取故僃録之以見皓之亡有自
宋趙彦博雲麓漫抄


  吳巖山紀功碑


  篆書不著名字今其文字斷續不可悉考有曰天璽
元年者其餘大抵言天錫䜟命之意按吳歸命侯天
璽元年厯陽山石成文刻石作頌此當是也集古録目
吳天璽元年斷碑其前云上天帝言又云大吳一萬
[055-22b]
方又云天發神䜟文天璽元年七月己酉朔又云天
䜟廣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嗚呼其言可謂妖矣據吳
志天璽元年秋八月鄱陽言歴陽山石理成字凡二
十明年改元大赦以協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其文
與吳志所載亦異莫可考究按孫皓在位凡八改元
而六以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國盖人事不修而假托
神怪以矯誣天命其不終宜矣金石録


  吳神䜟碑半無文理其粗成文者有云天發神䜟多
[055-23a]
所未解解者合五十七字深甄歴數永歸大吳可以
為怪誕矣此碣初在江寜縣南二十里石髙二丈折
為三段人因名其岡為斷石岡焉至元和六年胡宗
師移置漕圃前年冬余有荆楚之役假道金陵見之
金陵府舎其字方嚴古雅殊有佳趣張懐瓘云吳皇
象善書此象書也皇象江都人仕至青州刺史集古後録
嘗覽黄長睿東觀餘論稱休明書人間殊少唯建業
有吳時天發神䜟碑若篆若隸字勢雄偉後又閱趙
[055-23b]
眀誠金石録頗載碑所謂上天帝言大吳一萬方等
語以為妖而不著其竒肖甫中丞搨一紙見寄大抵
與漢隸殊異亦不用批法而挑㧞平硬盡去碁筭㪷
環之累𨽻與篆皆不得而名之信所謂八分也雖稍
磨阞不可讀而典刑盡在録之箧中跋尾胡宗師不
著臨池名而絶得魯公宋文貞碑側記法亦可取也
弇州山人稿


  又天發神䜟碑世稱為皇象又定為蘇建若篆若隸
[055-24a]
字勢雄偉舊在紫岩山後歸天禧寺又歸籌思亭又
移府學櫺星門近嵗復徙入尊經閣下余屢欲搨之
未果今得觀元白所收本摩挲之誦書疑皇象多之
句以歸然以為建書者是也斷碣之夢元白想知之
乆矣𤣥牘記


  世稱此為三段石誌言乃華覈文皇象書者予向見
一書辨此碑與國山碑俱蘇建書甚詳今已失記然
陳后山詩云書疑皇象多則亦未以為決然也玉泉
[055-24b]
公自蜀還寄升庵楊先生為余所作蒼潤軒記言升
庵索及拓本予因拓一本致之一本貽陳公一本留
軒中而因附其事于下云同上


  吳天發碑人皆懾於怪誕始不能無疑疑乆則信不
揣源本寸木岑樓蹄涔滄溟矣余直以為牛腹書耳
彼秦漢之跡所不論上之岐陽石三代彞器其文非
不竒古皆爾雅典則何曾為牛鬼蛇神耶所謂彞器
者如彞常之必不可紊作如是器必作如是欵絲髮
[055-25a]
㒺踰此古昔足尚也吳不前於漢秦三代也古䟽昭
然可鏡何遽迷源忘本為怪誕所懾黄長睿書家張
湯是窮穴得鼠者亦稱之何也趙明誠以為妖其知
言哉古篆定當以岐陽石為第一其岣嶁壇山比干
季札諸碑皆轉相附㑹斷不可信烱然心目亦無足
致疑也金石史


  江寧府南天禧寺門外有石三段乃吳後主天璽元
年巖山紀功德石其文不全宋元祐六年轉運副使
[055-25b]
胡宗師輦置漕臺後圃仍題其末今在府學顧起元
曰府學中三段石碑按實録吳天册元年吳郡臨平
湖開又於湖邊得石函函中有小石青白色長四寸
廣二寸刻上作皇帝字於是改元天璽立石刻於巖
山紀吳功德其文乃東觀令華覈作戚光續志云象
書獨歩漢末況體兼篆籒誠宜居周鼓秦刻之次魏
鍾繇諸碑勿論也其石四方面背濶書各八行兩旁
狭書二行其文書滿三方而虛其一辭雖不可讀其
[055-26a]
可識者百八十餘字金石文字記


  吳九真太守谷府君碑


  鳳凰元年四月立右谷朗者事吳為九真太守碑無
撰人名氏其序云府君諱朗字義先桂陽耒陽人豫
章府君之曾孫公府君之孫郎中君之子也其先出
自顓頊益為舜虞賜姓嬴氏至於扉子封於秦谷因
而氏焉谷氏在吳不顯史傳無所見所謂豫章府君
而下三世皆莫知其名字按秦本紀非子邑於秦而
[055-26b]
此與朗子永寧侯相碑皆為扉子莫詳其義也六一題跋


  吳臨海侯相谷府君碑


  無年月附于其父碑之次金石録


  吳偏将軍凌統碑


  在吳縣東北二十五里臯京山東碑云統字公續吳
興餘杭人也志毅果敢常為前鋒寰宇記


  吳陶基墓碑


  在當塗縣横山輿地碑目


[055-27a]
  吳思賢碑


  孫子墓在南郡永安中太守夏侯嵩於墓邊立思賢
豫章記


  吳六里山石刻


  在海鹽天冊元年㫋蒙協洽之嵗孟冬陽月日惟壬
寅朔石簣神遺忽自開發拾得青玉璽篆文吳真皇
帝共三十八字輿地碑目


  蜀碑


[055-27b]
  蜀鄧芝闕


  蜀户部尚書鄧芝闕銘九字又有小字題識漫滅不
可讀莫知為何代所立資古所録魏晉三國遺文獨
無蜀刻姑以附録之卷中資古紹志録


  蜀諸葛亮紀功碑


  南寧夷叛史萬歳撃破之行數百里見諸葛亮紀功
碑銘其背曰萬嵗後勝我者過此北史史萬嵗傳


  蜀姜維碑


[055-28a]
  在南康軍吹角埧城今已磨滅輿地碑目








[055-28b]










  六藝之一録卷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