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160-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六十一  錢唐倪濤撰


  法帖論述三十一


  黄庭經


  黄庭經一篇晉永和中刻石世傳王羲之書書雖可喜
而筆法非羲之所為黄庭經者魏晉時道士養生之書
也今道藏别有三十六章者名曰内景而謂此一篇為
外景又分為上中下三部者皆非也盖内景者乃此一
[160-1b]
篇之義䟽爾流俗又有一篇名曰中景者尤為繁雜鄙
俚之所傳也余嘗患世人不識其真多以内景三十六
章為本經因取永和刻石一篇為之注觧余非學異説
者哀世人之惑於謬妄爾


  黄庭别本續得之京師書肆不知此石刻在何處其字
畫頗類顔魯公甚可愛而不完更俟求訪以足治平丁
未閏月三日書


  黄庭經二篇皆不著書人名姓余初得後本已愛其字
[160-2a]
不俗遂録之既而又得前本於殿中丞裴造造愽古君
子也自言家藏此本數世矣與其藏于家不若附見余
之集録可以傳之不朽也余因以舊本較其優劣而並
存之使覽者得以自擇焉世傳王羲之嘗寫黄庭經此
豈其遺法歟


  右歐陽文忠集古録


  黄素黄庭經一卷是六朝人書陶穀跋云山隂道士劉
君以羣鵝獻右軍乞書黄庭經此是也晉史載為寫道
[160-2b]
徳經當舉羣鵝相贈因李白詩送賀監云鏡湖流水春
始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隂道士如相見應寫黄庭換
白鵝世人遂以黄庭經為換鵝經甚可笑也此名因開
元後世傳黄庭經多惡札皆是偽作唐人以畫賛猶為
非真則黄庭内多鍾法者猶是好事者為之耳


  右米芾書史


  黄素黄庭經字札古無褚薛體殆六朝人所作縫有鍾
紹京印後有陶榖漢時跋云此換鵝經也甲戌九月十
[160-3a]
一日百計取得此書詳觀誠無唐盛時體是銛鋒筆行書
雖恐非右軍誠爾界行有鍾紹京書印二字小印巻末
真寫胎僊二字用陳氏圗書印印之又有錢氏忠孝之
家印紙跋云山隂道士劉君以羣鵝獻右軍乞書黄庭
經此是也逸少真書此經與樂毅論太史箴告誓文累
表也蘭亭洛神賦皆行書其他竝草書也草十行敵行
書一字行書十行敵真書一字耳又續題云此乃明州
刺史李振景福中罷任過浚郊遺光禄朱卿朱卿名友
[160-3b]
文即梁祖之子後封愽王王薨予獲於舊邸時貞明庚
辰秋也晉都梁苑因重背之中書舎人陶榖記是日降
麻以京兆安彦威兼副都統米某跋云印小字乃唐越
公鍾紹京印也此書在李太師第固是甲觀


  右寳章待訪録


  黄庭經王氏父子書皆不可復見小字殘缺者云是永
禪師書既刓缺亦難辨真贋字差大者是吴通微書字
形差長而瘦勁筆圜勝是徐浩書也跋翟公巽所蔵石刻


[160-4a]
  右山谷題跋


  晉黄庭經凡三本無書人名氏前二本大約相類題云
永和十二年山隂縣寫後一本其後不完不知石所在


  右歐陽棐集古録目


  世疑黄庭經非羲之書以傳攷之知嘗書道徳經不言
寫黄庭也李白謂黄庭換鵝其説誤矣然羲之自冩黄
庭授子敬不為道士書此陶貞白曰逸少有名之蹟不
過數首黄庭為第一貞白論書最精不應謬誤今世所
[160-4b]
傳石本筆畫反不逮逸少他書觀開元中陸元悌奉詔
檢校言右軍真行惟有黄庭告誓知非楷字矣天寳末
又為張通儒盜去莫知所在廼知舊書不傳今所見者特
後世重搨叠模不得其真久矣蜀本黄庭經筆墨麤工
本皆非可貴苐以其名存之


  淇水呂先得黄庭經最為異者見使評之余謂今世所
傳黄庭經多唐臨黄庭之亡久矣後人安所取法以傳
耶張懐瓘謂逸少佳蹟自永和後而黄庭經永和十二
[160-5a]
年書也字勢不聨翩而㸃畫多失雖摹搨相授有失其
初若無勝概可存縱傳授有據亦何取哉呂先得石書
署其年永嘉支離其字尤不近古其永字等頗效王氏
變法皆永嘉所未有余是以知其非也别本黄庭經


  夫求馬者必自其羣至授以騏驥之任則真馬出矣唐
得漢魏晉隋間書多至七百巻於是以黄庭為第一方
在衆書時豈無所異而可一概哉顧世未嘗衡校而彈
䋲之則論有同異不足怪也至稽之法度而脗合宷之
[160-5b]
體裁而結密索之神明而不竭者於是世知有驊騮矣
此當時唐人得舊本摹入石者時見筆意與常見二本
及今秘閣所存異甚知唐初選置能盡書矣


  右廣川書跋


  黄庭世有數本皆刓缺不全獨此本字畫具存乃慶厯
中摹者然氣象猶在不可以近而忽之也


  黄庭世有數本或響搨或刋刻皆正書盖六朝及唐人
轉相模倣所以不同此卷臨學殊工字勢原倣歐率更
[160-6a]
固自合作殊可嘉歎世傳黄庭真帖為逸少書僕嘗攷
之非也按陶隐居真誥翼真檢論上清真經始末云晉
哀帝興寧二年南嶽魏夫人所授弟子司徒公府長史
楊君使作𨽻字寫出以傳䕶軍長史許君及子上計掾
掾以付子黄民民以傳孔黙後為王興先竊寫之始濟
浙江遇風飄沒以真誥校惟黄庭一篇存盖此經也僕
按甲子嵗逸少以晉穆帝昇平五年卒是年嵗在辛酉
後二年即哀帝興寧二年始降黄庭于世安得逸少預
[160-6b]
書之又按梁虞龢論書表云山隂曇&KR1619村養鵝道士謂
羲之曰久欲冩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府
君若能自屈書道徳經兩章便合羣以奉於是羲之便
停半日為寫畢擕鵝去而晉書本傳亦著道士云為寫
道徳經當舉羣相贈耳初未嘗言寫黄庭也以二書攷
之即黄庭非逸少書無疑然陶隐居與梁武帝啓云逸
少有名之蹟不過數首黄庭勸進告誓等不審猶有存
否盖此啓在書真誥前故未之考證耳至唐張懐瓘作
[160-7a]
書估云樂毅黄庭但得幾篇即為國寳遂誤以為逸少
書李太白承之作詩山隂道士如相見應寫黄庭換白
鵝茍欲隨之耳初未嘗攷之而韓退之苐云數紙尚可
愽白鵝而不云黄庭豈非覺其謬歟然今此帖始見于
梁代盖晉興寧已後或宋齊人書也僕頃在洛見承直
郎李鵬舉家畜此帖一卷乃唐褚令摹單郭未填筆勢
精善乃錢思公家本號玉軸黄庭中有五行為周越摹
換之今歸御府矣世所傳本無出其右今題此卷聊爾
[160-7b]
論之


  右黄伯思東觀餘論


  黄庭經為王氏父子所書者皆不可復見宋儒評其小
字殘缺者盖是永禪師書字差大者是吴通微書差長
而瘦勁則徐浩筆耳此帖掲秘監稱其溫潤可喜當是
世之善本不知果出永禪師筆耶抑通微之與浩也東
坡山谷輩復生當必能辨之矣九靈先生金華戴良叔能跋


  黄庭經刻本出于㤗州者傷於骨勝出于越州者病於
[160-8a]
肉多此本乃北方古刻肥瘦適均而神意俱全信為佳
本海内絶無而僅有者也王禕子充跋


  右格古要論


  陶隐居與梁武論書表云右軍名蹟合有數首黄庭經
曹娥樂毅論是也當時臨搨偽寫己多况今日乎此刻
尤有筆意真可寳也倪瓉


  右停雲館帖


  伯思之論似若詳悉矣以予考之其説非也盖書黄庭
[160-8b]
經换鵝與書道徳經换鵝自是兩事伯思語黄庭之傳
在右軍死後二年此最失於詳審也道家有黄庭内景
經文黄庭外景經及黄庭遁甲緣身經黄庭玉軸經世
俗例稱為黄庭經内景經乃大道玉晨君所作扶桑大
帝君命賜各神王傳魏夫人凡三十六章即真誥所言
者外景經三篇乃老君所作即右軍所書者與魏夫人
所傳者初不同予家舊藏右軍所書外景經石刻一卷
凡六十行末云永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在山隂縣
[160-9a]
寫與小歐陽集古録目校之與文忠所藏本同則右軍
之寫黄庭甚曉然緣諸公考之未詳故未免紛紜如此
黄伯思謂與梁武啟在著真誥之前此又曲為之辨也
予又嘗于道藏中得務成子注外景經一巻有序云晉
有道士好黄庭之術意専書寫嘗求序人聞王右軍精
於草𨽻而復愛白鵝遂以數頭贈之得其妙翰右軍逸
興自縱未免脱漏但美其書耳張君房所進雲級七籖
亦載此序此最為的據也盖道徳經是偶恱道士之鵝
[160-9b]
因為之寫若黄庭是道士聞其善書且喜鵝故以是為
贈以求其書此是兩事頗分明緣俱以寫經得鵝遂使
後人指為一事而妄起異論唯李太白知其為二事故
其書右軍一篇云右軍本清真蕭灑出風塵山隂過羽
客要此好鵝賓埽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
何曾别主人此言書道徳經得鵝也送賀賓客歸越一
篇云鏡湖清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山隂道士如
相見應冩黄庭換白鵝此言書黄庭經得鵝也太白於
[160-10a]
兩詩亦各言之都未嘗誤乃後人自誤也又程文簡演
繁露云王羲之本傳以書換鵝者道徳經也文士用作
黄庭人皆以為誤張彦逺法書録載褚遂良右軍書目
第二巻有黄庭六十行正書與山隂道士其時真蹟故
在既可以見其為黄庭無疑又武平一徐氏法書記親
在禁中見武后曝太宗時法書六十餘函所記憶者扇
書樂毅告誓黄庭又徐浩古蹟記𤣥宗時大王正書巻
以黄庭為第一不聞道徳經則傳之所云却誤程云晉
[160-10b]
書傳誤者盖未詳太白之詩故不知為二事也


  右王氏法書苑


  黄長睿以陶隐居翼真檢興寧二年南嶽魏夫人授弟
子楊君黄庭經使作𨽻字冩傳許長史時右軍歿己二
嵗為辨然隐居上梁武書云逸少有名之跡黄庭勸進
不審猶得存否長睿以隐居破隐居亦似癡人説夢也
苐唐人謂是換鵝經則可笑耳此木本宋搨摹拓展轉
失真而中間尚存意態如所謂王謝家子弟猶可想也
[160-11a]
昔人謂右軍黄庭不傳世而傳者乃吴通微書余所見
多文氏停雲舘本往往纎促無復遺蘊以為真通微贋
作及觀此宋搨乃木本耳而增損鍾筆圎勁古雅小法
楷法種種精妙乃知停雲自是文氏家書耳且通微院
吏體安能辦此狡獪耶曹君其寳之異日受白雲子訣
見飛天仙人鸞鶴時更當一大快也


  右弇州山人藁


  黄庭内景經舊黄素書或以為右軍跡非也晉書言右
[160-11b]
軍冩五千言遺山隂道士則黄庭尚在可疑况因黄庭
又及内景經乎唐人臨仿率用黄素據此以證是滿世
界皆右軍矣董元宰欲援陶秀實趙吴興二跋定為楊
羲和書亦属臆决予觀宣和書譜明載梁元一寫太上
内景經見藏御府且言元一效鍾王楷法其法嚴其氣
逸其格清嚴如秉簡而立仙壇逸如馭風而揮八極清
如秋霄之飲沆瀣推許良亦不薄今遺蹟大約近之何
必如骨董家盡歸之右軍以眩聾瞽耶


[160-12a]
  右都穆金薤琳瑯


  黄庭經以師古齋刻為第一乃褚遂良所臨也淳熈續
法帖亦有之


  黄庭經稍近鍾體與樂毅論東方像贊小異宋時所刻
是吴通微摹本又經王著臨手已非右軍本色唯米元
章書史所載褚河南緑綾臨本致佳耳


  黄庭外景經真蹟此巻未見據友人云與内景經同一
絹素同一筆法又有云是宋高宗臨者在吴江吴憲副
[160-12b]


  右書畫眼


  潁上本又名井底碑


  此帖右軍真蹟不傳惟虞永興褚潭州歐陽率更臨
本盛傳傳而寖逺寖譌如真賞齋停雲館不足觀此
刻久塵潁上學宮相傳學址舊在城南外闗因民間
掘井得石洗而視之廼出此焉然潁人尠鏡古者嵗
月澶漫不可考余索而諦識風神遒𦂳大近褚筆葢
[160-13a]
唐文皇以館閣摹本散置黌塾間疑是其一云龔邱
張登雲跋


  潁上井上有光得一石鐵皮錮束之啟視乃右軍黄庭
經董元宰嘗以搨者示余頗異恒刻今聞藏潁上庫中


  右書畫史


  藝苑雌黄云老杜房公池鵞詩鳳凰池上應回首為報
籠隨王右軍山谷題劉将軍畫鵞詩還似山隂書罷舉
羣驅向王家而前輩詩又有鵞費羲之墨書罷籠鵞去
[160-13b]
數紙尚可愽白鵞山隂不見換鵞經白鵞曾換右軍書
皆不斥言所書者何經西清詩話載李太白詩山隂道
士如相訪為寫黄庭換白鵞考之晉史逸少所冩乃道
徳經非黄庭也太白葢誤用此事比觀梅聖俞謝元憲
宋公贈鵞詩昔居鳯池上曾食鳯池萍乞與江湖去從
敎養素翎不同王逸少辛苦冩黄庭聖俞此語豈亦承
太白之誤歟又觀白氏六帖所載則古人誤用此事非
獨太白為然也茗溪漁隐曰呂居仁寄朱希真詩云主
[160-14a]
人鵞可换更為寫黄庭亦沿襲誤用也余謂李太白又
有詩云掃素冩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鵞去何曾别
主人則又謂道徳經矣


  右宋胡仔漁隐叢話


  宋秘府黄庭經戴良叔能跋見前


  宋諸名賢論黄庭衆矣然但辨其非換鵞物卒未嘗
定為何人書雖米南宮亦苐云並無唐人氣格而已
至黄長睿秘書始以逸少卒於昇平五年後三年為
[160-14b]
興寧二年黄庭始出不應逸少先以書之意宋齊人
書然不可考矣予按陶隐居與梁武帝啟已有逸少
名蹟黄庭勸進等語隐居去晉為近當時已悮有此
書則此書雖非逸少筆其為晉宋間名人書無疑而
趙魏公以為楊許舊蹟豈别有所見乎唐石刻數種
並佳傳流近代轉亦失真無足觀者此本紙墨刻搨
皆近古有宣和紹興印章想曽入秘府且陶學士跋
語甚詳字比諸刻瘦勁涪翁所謂徐浩摹本為是都
[160-15a]
元敬不知何緣得之以遺從慶雲今轉以付余亦
楷法中第一等帖自可寳也癸卯上已日徴明記


  西麓堂鵞羣帖


  右黄庭西山初搨也當西山完刻時以黄紙印數十
本而京兆沒其刻遂流落於星源潘氏又數十年為
孫氏再傳方入吾家今以家刻與此本較之雖
先民矩矱具存而字畫之間不無肥瘦具眼者自能
辨之青嵐道人識


[160-15b]
  右珊瑚網


  樂毅論


  樂毅論者正書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自蕭阮之流
莫不臨學陳天嘉中人得以獻文帝帝賜始興王王作
牧禁中即以見示吾昔聞其妙今覩其真閱翫良久匪
朝伊夕始興薨後仍属廢帝廢帝既沒又属餘杭公主
以前王所重恒加寳愛陳氏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
統四海同文永處處追尋累載方得此書留意運工特盡
[160-16a]
神妙其間書誤兩字不欲㸃除遂雌黄治定然後用筆
陶貞白云大雅吟樂毅論太史箴等筆力妍媚紙墨精
新斯言得之矣釋智永記


  右法書要録


  貞觀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奉勅内出樂毅論是王右軍
真蹟令将仕郎直𢎞文館馮承素摹冩賜司空趙國公
長孫無忌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梁國公房𤣥齡
特進尚書左僕射申國公高士亷吏部尚書陳國公侯
[160-16b]
君集特進鄭國公魏徴侍中䕶軍安徳郡開國公楊師
道等六人於是在外乃有六本並筆勢精妙備盡楷則
褚遂良記


  右墨池編


  王羲之書舊傳樂毅論乃羲之親書於石其他皆紙素
所傳至唐太宗裒集二王墨蹟惟樂毅論石本其後隨
太宗入昭陵朱梁時耀州節度使溫韜發昭陵得之復
傳人間或曰公主以偽本易之元不曾入壙本朝入高
[160-17a]
紳學士家皇祐中紳之子高安世為錢塘主簿樂毅論
在其家予嘗見之時石已破缺末後獨有一海字者是
也其家後十餘年安世在蘇州石已破為數片以鐵束
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蘇州一富家得之亦不
復見今傳樂毅論皆摹本也


  右夢溪筆談


  晉樂毅論石在故高紳學士家紳死家人初不知惜好
事者往往就閱或摹傳其本其家遂秘藏之漸為難得
[160-17b]
後其子弟以其石質錢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
石今無復有本矣益為可惜也後有甚妙二字吾亡友
聖俞書也論與文選所載時時不同考其文理此本為
是惜其不完也


  右集古録


  高紳為湖北轉運使道中聞砧聲清逺因得此本於其
覆而已斷裂矣遂載以歸完理緝綴櫝以木箱所可辨
者如此後世之傳布皆止于海字則其碎而不緝者良
[160-18a]
可惜也


  右姑溪題跋


  樂毅論舊本舊藏高紳學士家集古録云火焚其石者
非也元祐間余侍親官徐州時故郎官趙竦被㫖開呂
梁洪挈此石隨行已斷裂用木為匣貯之竦尤珍惜親
友有求墨本者必手模以遺之竦沒今遂不知所在


  右金石録


  余嘗戯為人評書云小字莫作癡凍蝇樂毅論勝遺教
[160-18b]
經大字無過瘞鶴銘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
真然適作小楷亦不能擺脫規矩客曰子何捨己之凍
蝇而謂人凍蝇予無以應之固知書雖棊鞠等技非得
不傳之妙未易工也


  右山谷題跋


  沈存中謂樂毅論是右軍手書刻石唐文皇将以殉𦵏
者此殆似夢中語按此論是右軍手書以貽子敬者至
梁武己疑其為摹迹而陳文帝賜始興王至貞觀中進
[160-19a]
御十三年命起居郎褚遂良排署至中宗朝太平公主
擕出以錦袋装之後變起咸陽老嫗竊得為吏所迹廹
而投之㸑下宋有二石本其一秘閣所刻其一高紳學
士家所藏盖它摹本之壽諸石者也


  舊石刻斷軼其半者字瘦勁無俗氣後有人復刻此斷
石文摹傳失真者多矣完書者翰林侍書王著冩用筆
圎熟亦不易得如富貴人家子弟非無福氣但病在韻


[160-19b]
  右山谷集


  樂毅論世無全文高紳所藏石至海字止以史記校之
四纔得其一爾今世所傳又其摹于此者盖無取也觀
梁武帝評書謂此論微麤健恐非真蹟陶𢎞景亦疑摹
本梁去東晉六十年其書不存况今去梁後又數百嵗
中間馮承素已見六本今世所傳亦莫能辨先天中太
平敗後咸陽老嫗投書竈下是𢎞景所評已亡矣後世
存者可求其真耶


[160-20a]
  李庠舊得樂毅論其本乃高紳所藏石過自矜持謂真
逸少書沈存中亦謂得前人説逸少諸書多是縑紙惟
樂毅論書于石世以此為据余竊疑其不知何以得此
說也昔梁武帝&KR0679采逸少至盡而樂毅論已出當時無
石本傳者大抵逸少每為人書多以前人賦論見於世
傳之存者如黄庭畫贊洛神賦皆書于紙以授雖脩褉
序亦不令入石也唐得晉魏諸家字書故嘗評黄庭第
一畫贊次之樂毅論又其次也武平一曰太宗於右軍
[160-20b]
書特留賞蘭亭樂毅論尤聞寳重别一小函貯之太平
公主私取樂毅論以歸及籍其藏咸陽嫗竊舉袖中投
之竈下開元録書但有黄庭畫贊告誓而樂毅論亡矣
舊傳樂毅論誤書兩字以雌黄㸃正以今所傳校於舊
史異者葢二十八字其文意自不相妨盖書傳已久不
能無誤昔時於秦玢兵部家得别本樂毅論文字完整
筆力差劣然校今秘閣石本亦可上下相敵或疑王著
之所書也


[160-21a]
  智永師謂樂毅論正書第一自梁世摹出其後蕭銑之
流莫不臨學然則此論不傳于世矣陳文帝嘗賜始興
王雖號筆力鮮媚殆其臨搨之功勝也秘閣購書則其
論全文陶𢎞景言樂毅論乃極勁利而非用意處故頗
有壊字今所得異矣元符中詔摹于石以其書校之殆
唐人所書不逮舊本然聖俞㤅之謂最竒小字者是也
昔王沂公善書嘗求得全文乃自石未破時摹尤為精
勁余從其家得之非今秘閣石可比方也全本樂毅論


[160-21b]
  右廣川書跋


  樂毅論石刻有二本其一元豐初吴人得其石於太湖
水中石缺過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行背六行後題永
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書賜官奴其上書异僧權即
梁人朱异徐僧權也又有草書兩行云知足下行至吴
念逺離不可居叔當西爾今十七帖中亦有此一帖然
不可居三字亦已缺不全後有小字一行云太和二年
中勒畢太和唐文宗年號疑若唐𤣥度兄弟所摹盖其
[160-22a]
字勢甚類𤣥度書故也其一即周越法書苑所記高紳
學士得其石于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角後
兩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海字止紳之子安世死於吴其
家以石質錢因沒入州民錢氏石已破為數片以鐵束
之當官者每令摹拓錢氏厭之紿言比失火焚毁矣熈
寧中吴大饑疫吾姻家趙子立以黄金貿得之子立每
欲摹本必躬濡紙傳石以綿帛漬墨拓之自此雖權勢
皆不可得向之傳于人者益寳之矣或以為舊傳樂毅
[160-22b]
論乃右軍親書于石其後石入昭陵朱梁時溫韜得之
復傳人間即高氏本是也又按張彦逺法書要録記智
永云樂毅論者正書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蕭阮之
徒莫不臨學又褚遂良記貞觀十二年内出樂毅論是
王右軍真蹟令直𢎞文館馮承素摹冩賜長孫無忌等
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並筆精妙備盡楷則又書譜
云太平公主愛樂毅論則天與之以織成錦袋盛之主
敗籍沒咸陽嫗竊舉袖中更覺嫗投之竈中不可復得
[160-23a]
而攷此數者之説未審孰是而子立所得高氏本字勢
竒絶非右軍親書于石亦摹其蹟而刻之者然石已破
裂而字蹟稍存得者宜寳藏之徐平甫


  樂毅論淳熈癸卯嵗徐仁叔持以見遺云此即周越法
書苑所記高紳學士得於秣陵井中者也紳之子安世
死于吴其家以石質錢沒入州民錢氏失火石焚裂為
數片雖未甚損缺素厭州縣索取因紿以不存熈寧間
吴中饑始出碎石求售趙子立捐黄金數十兩得之鐵
[160-23b]
掬匣藏躬自濡紙以綿帛漬墨浥取所傳于人葢寡子
立死以授徐平甫徐氏二世秘藏不以語人雖極加愛
䕶亦日就剥落今則石面盡脱初見若不復有字側目
細視僅存髣髴拓取稍不謹石屑隨紙而起想不復能
傳逺矣子立名竦泉南人曾漕兩浙為都水使者二女
無子徐平甫諱康直實子立長壻仁叔名壽卿平甫孫
也因以其説考之歐陽公集古録云高紳死其子弟以
石質錢于富人富人失火遂焚其石今無復有本矣趙
[160-24a]
徳甫金石録云集古云非也元祐間予侍親官徐州時
故郎官趙竦被㫖開呂梁洪挈此石隨行已斷裂用木
匣貯之竦甚珍惜親舊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遺之竦
沒今遂不知所在盖歐公為質錢所紿而趙徳甫不知
後歸徐氏也按褚遂良右軍書目樂毅論四十四行而
高紳舊本存二十九行又缺一角損者九行而最後二
行止有一字至海字止字之全者三百五十七今伯仁
所摹可見者一百八十九字又内二十二字不全踈瘦
[160-24b]
僅存字骨不復見運筆勢矣予先得舊本校歐陽氏所
藏文忠公本分毫不爽今又得此遂附其後可以見物
之變遷雖金石之堅亦就冺滅也臨川王厚之


  右寳刻叢編


  新安朱熹觀王順伯所藏樂毅論黄庭經東方贊皆昔
所未見撫歎久之


  沈存中筆談云皇祐中嘗于高紳之子錢塘主簿安世
家見此石後十餘年安世在蘇州石已破為數片以鐵
[160-25a]
束之後安世死石不知所在或云蘇州一富家得之亦
不復見存之所記與歐陽公不同如此延之所謂錫山
徐氏者豈又得之蘇州富家耶延之又謂損泐糢糊則
石雖幸存亦無復如此本之清勁矣續閣帖中所刻全
文又不知所自來頃年曾于折子明家見其所藏舊本
筆意絶類徐季海要皆非此本之比也


  右晦菴題跋


  樂毅論縱横馳騁不似小字瘞鶴銘法度森嚴不似大
[160-25b]
字此後世作者所以不可仰望也


  世傳中山古本蘭亭湍流帶右天五字有殘闕處於是
士大夫所藏蘭亭悉然又謂樂毅論古本至一海字止
于是凡樂毅論亦至海字而亡其餘妄偽亂真大抵如
此今伯予此軸皆佳後一本尤敷腴可愛未可以海字
為定論也嘉定戊辰嵗七月己未山隂陸某務觀書時
年八十有四


  右放翁題跋


[160-26a]
  世傳二王帖皆以真蹟摹勒獨樂毅論就書丹其石在
高紳學士家已殘缺至海字止後轉属趙立之處今重
摹者後猶有趙立之印予淳熈庚子自嶺右回至宜春
見元本于一士家用北紙北墨無一殘缺而清勁遒媚
正類蘭亭字形比今世所重摹者幾小一倍此盖齊梁
間拓本真人間希世之寳


  右


  外景樂毅俱有完本不完本完本則爛若舒錦不完本
[160-26b]
則零若遺珠三復之餘覺不完者差勝二書見駁通人
幾成子朝之誣至有以為吴通微及王著筆者此中尚
可容虞褚數人不知通微輩能辨之否


  右


  樂毅論世傳為羲之正書第一此閣老宜興公所藏其
前有褚氏小印後云貞觀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中書令
河南郡開國公臣褚遂良奉勅審定及排類上復有紹
興并米芾賈似道諸印張宣公敬夫跋謂細觀行筆知
[160-27a]
為真蹟無疑按徐浩古蹟記云貞觀十三年十二月太
宗以二王書装成部帙命起居臣褚遂良排署則云貞
觀六年者非也徐氏又云太平公主愛樂毅論以織成
錦袋盛之及沒竊于咸陽老嫗縣吏捕嫗嫗驚投之㸑
下書述記云長安神龍之際太平公主奏借樂毅論出
外搨冩遂失所在其說與徐氏合則真蹟在唐已不存
矣然余又嘗見僧智永題樂毅論謂自梁世摹出天下
珍之他日遂良記搨本樂毅論貞觀十二年四月九日
[160-27b]
内出樂毅論真蹟命直𢎞文館馮承素摹賜長孫無忌
等于是人間始有其本觀二説則樂毅論之傳世皆後
人所摹而此特其一歟宣公道學君子賞鑒恐非所長
或題語出其一時而不暇詳考亦未可知也都穆跋


  右寓意編


  樂毅論後人以為右軍自書刻石梁世所摹與唐摹字
形各異淳熈秘閣續梁摹本也余家鴻堂帖唐摹本也
又有一本亦唐摹在長安李氏曾属余跋亦文壽承跋
[160-28a]
葢貞觀中太宗命褚遂良等摹六本賜魏徴諸臣此六
本自唐至今余猶及見其二


  梁摹本白麻紙真蹟為新都吴生所有余亦不甚臨樂
毅論每以大令十三行洛神賦為宗極耳


  右董其昌書畫眼


  梁摹樂毅論真蹟


  余所見樂毅論宋搨本及唐貞觀摹真蹟二本皆無付
官奴三字獨此有之初甚完好聞吴氏購時主人故漫
[160-28b]
之殊可惋惜智永跋所云梁世摹出天下珍之即此帖
是余定為梁摹以俟知者董其昌觀并題


  唐人䨇鈎稱為絶詣余往亦嘗見鍾太傅薦季直表與
右軍快雪時晴諸帖時不免有滯膩氣獨此樂毅論筆
勢流麗神彩焕發無異書者非工書家又非不問嵗月
必逼古人安能為此即使右軍復生當為撫掌矣毘陵
唐鶴徴


  余生平好古所見法書頗多海内所藏真楷惟韓宗伯
[160-29a]
家有墨蹟樂毅論韓長公擕至都門每過官舎必出一
玩較之余藏者字稍大賈亦貴重余此卷已著蘭亭考
米友仁跋乃米元章所藏之物梁摹樂毅論為正書第
一其卷有朱异僧權鑒賞紹興印信又有米氏印章非
此巻而何不知何幸得落余手王太史宇清多方欲得
之余實不能割舎借摹入石雖曰刻成與餘清齋石刻
差别逺絶此卷在余所藏三十載尚未盡知深奥處偶
病間細閲數次神彩煥發而肥瘦相停余年六十有一
[160-29b]
方真知其妙也宋搨本余有至佳者安能與此卷並論
真稀世之物非千金不可輕棄也當同定武蘭亭行書
第一並傳此二卷真是性命可輕至寳是保餘清齋有
此藏書之願足矣子子孫孫宜世守不負余生平苦心
踪跡海内竒品也餘清齋主人吴廷敬書


  昔人書估以䨇鈎廓填為下真跡一等樂毅論是王右
軍正書第一而此巻鋒鎩精到神明邁逸與墨跡無異
不意垂老觀此罕物天啟初同錢宮諭觀褚河南真跡
[160-30a]
於吴蹇叔家以為妙絶然字稍大當知此更為逼真矣
連叔持示余西湖僧舎命顓兒嚮搨一過書而歸之崇
禎戊寅小暑偈菴道人陳嘉燧書


  唐馮承素臨本樂毅論在黄麻紙上摺本


  首録褚遂良記一則見前


  彦逺家有馮承素蘭亭元和十三年詔取進書畫遂入
内今有承素樂毅論在並有太宗手批在後張彦逺記
隆慶三年元旦焚香盥手謹觀文彭壽承甫記是日有
[160-30b]
禁不得賀節明窻浄几展玩數日甚樂甚樂再觀索幼
安出師頌帖盖天地間二寳也文彭再記


  山谷老人論書要字中有筆此帖近之然非有研臼筆
簏者不足以知此隆慶己巳春日從三橋寓齋擕歸諦
觀因題其後歸之建業胡汝嘉記事


  古搨王右軍書樂毅論石本


  舊傳樂毅論廼羲之親書于石其他皆素紙所傳唐太
宗裒聚二王墨蹟惟樂毅論是石本其後隨入昭陵朱
[160-31a]
梁時耀州刺史溫韜發陵得之復傳人間在宋高紳為
湖北轉運使道中聞砧聲清越因視之乃樂毅石刻覆
于下也而已斷裂矣遂載歸完理緝綴櫝以木箱所可
辨者如此世之傳布皆止於海字則其碎而不可緝者
良可惜焉迨紳子安世物故轉属趙立之處其重模者
猶有趙立之印一云公主以偽本易之原不曾入壙然
聞梁模本為餘杭公主所珍耳又董逌以文皇于右軍
書特留賞蘭亭樂毅論别一小函貯之太平公主私取
[160-31b]
樂毅論以歸及籍其家咸陽嫗竊舉袖中投之竈下香
聞數日則原書故在紙也崇禎戊辰改元長至日得此
付官奴本于項氏為墨林鑒藏丰神奕奕其整宻處足
以碱砭大令之放盖六本中之精好者無論停雲餘清
諸鐫懸絶即余家宋搨修内司本禇河南臨本亦逕庭
矣真下一等者乎因名之曰咸陽香帖檇李城南汪氏
玉識


  時西席高公𤣥見之曰此右軍晩年筆也蒼勁中每
[160-32a]
帶拙趣且帋墨逈異蠧紋斑駁其為皇祐以前所搨
奚疑正鍳賞間曹友瞻明俄至一覩此帖即下拜曰
願借三日以繹𢎞景所論極勁利而非用意處擕去
後旋懇公𤣥致予欲償原值俟模百本始璧余念宿
好聽之究為據舷之索可勝悵悵李太翁君實因云
樂毅論尊之者以為右軍訓子之式詆之者以為六
朝偽蹟出殷鐵石之手至沈存中云三館楷書非不
精不麗求其好處到死無一筆世所傳樂毅正是三
[160-32b]
館楷書耳兒淵好摹帖余聊以是言觧之墨池外史
珂玉再識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