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115-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録卷一百十六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九十二


  顧南原碑考


  比干墓字 無年月 字原云在衞州比干墓上 水
經注云比干冢前有石銘題隸云殷大夫比干之墓
所記惟此今已中折不知誰所誌也隸續云僅有殷
比干墓四字比水經闕其三字畫清勁乃東都威靈
[115-1b]
時人所書者收碑如歐趙皆未之見石公弼跋云世
傳孔子書然隸始於秦非孔子書必矣字畫勁古當
是漢人書


  四老神坐神祚機刻字 無年月 金石録云在惠帝
陵旁隸釋云商於農人畊地得此 一刻云圏公神
坐一刻云圏公神祚機一刻云甪里先生神坐隸釋
云神坐及神祚几四人當各有之今綺季甪里尚闕
其一而黄公者未見金石録作四皓神位刻石跋云
[115-2a]
驗其字畫葢東漢時書廣川書跋云重畫深鑿其書
甚完


  五君桮柈文 無年月 東觀餘論云在洛陽上清宫
 隸續云五君桮柈文十五字予所見者已裝治成
帙不得詳其形製五君之旁有棬各三徑三寸餘其
中者圎若碑碣之穿上下二棬則墮褊不勻亦有闕
其一者藏碑若歐趙皆所無有復不見於諸家雜説
中殆莫知其為何物獨武陽黄伯思長睿作洛陽九
[115-2b]
詠其瞻上清一篇中云窪柈五兮石柈九饗西后兮
腏東后所注甚詳注云宫中有石上列圎穴五橢穴
九俗謂之九卵石側各有題記曰太老君真人君仙
人君東海君西海君字與漢人隸法同其穴初無刋
刻之跡乃漢世所作以祠真仙耳圎者代柈橢者代
桮就石為之若窪尊之類或謂晉世仙人白仲理作
此煉丹非也葢字畫類漢世隸不類晉體又東觀餘
論載政和中黄君瞻上清跋語云此碑帙有五石桮
[115-3a]
柈又故書於石且云欲考桮柈所以者觀此可知也
宣和殿藏碑録以為漢碑面名之曰真人君石樽刻
與四老神祚机刻石同帙良由此石就其上有器物
之狀以祀五君故或謂之桮柈或謂之石樽而黄君
之詞可據始知是洛陽上清宫之物其文惟太老君
三字最大葢尊老子也西海真人六字却似晉人筆
札豈鐫刻有工拙乎


  李剛石室畫像 熹平元年 水經注云鉅野黄水南
[115-3b]
有荆州刺史李剛墓鉅野縣今屬兖州府 隸續云
荆州刺史李剛石室殘畫象一軸髙不及咫長一丈
有半所圖車馬之上横刻數字云君為荆州刺史時
前後導從有騶騎有歩卒標牓皆湮没在後一車碑
失其半止存東郡二字向前一車車前有牓惟郡太
守三字可識前後亦有騶騎歩卒及没字牓又一車
僅存馬足大半無碑少前六騎形述結束胡人也其
上亦刻數字惟烏桓二字可認漢長水校尉主烏桓
[115-4a]
騎又有護烏桓校尉此以烏桓為導騎必二校中李
君嘗歴其一齊宣王侍郎凡三牓車前
一牓無字其一四人三牓惟梁髙行梁使者二牓有字其一四人
樊姬楚莊王孫叔敖梁鄭女凡四牓後有一牓而闕
其人水經云剛字叔毅山陽高平人熹平元年卒有
祠堂石室三間四壁隠起彫刻君臣官屬龜龍麟鳯
之文閩人李丙仲南得此碑於西州馮方圎仲宛轉
假借而得之酈氏所載古碑百餘惟李剛魯峻二墓
[115-4b]
有圖畫趙氏雖云曾得魯君畫象而碑録中無其目
此碑則自来好古之士未之見也


  魯峻石壁畫象 熹平二年 字原云在濟州今為濟
寧州 隸續云畫象二石並廣三尺崇二尺水經云
金鄉山司隸校尉魯君冢前有石祠石廟四壁皆青
石隠起刻書契以来忠臣孝子烈婦孔子及七十二
弟子形象象邊皆刻石記之此石上下三横首行一
牓云祠南郊從大駕出時次有大車帳下騎鮮明騎
[115-5a]
小史騎凡十六牓大車之上一牓三字上兩字略有
左畔偏旁似是校尉騎字車前兩旁鮮明八騎歩於
中者四人鈴下三十餘騎如魚鱗然列兩行横車之
後後有駙馬二匹帳下一騎小史持幢四騎次横薦
士一人有牓奏曹書佐主簿車各一牓有車馬騎史
僕射二騎鈴下二騎各有牓第三横冠劔接武十有
五人一牓闕里之先賢也次石上横兩牓云君為九
江太守時車前導者八人後騎石損其半少前一牓
[115-5b]
云功曹史導有車馬車前二騎牓滅中横但刻雲氣
下横十有六人形象標牓與前石同後漢志大駕鹵
簿五校在前按魯峻碑嘗歴九江太守終於屯騎校
尉從駕南郊乃屯騎之職藏此者不知為何人碑既
有九江標牓又有屯騎職掌更有先賢形象定為魯
峻石壁所刻其誰曰不然其一之上横盡圖人物主
坐客拜侍於前後者六又主客三人列坐侍者四中
横三車又一車導騎二一車兩人在前一車一人在
[115-6a]
後屋下之人三五賓主三車有標牓皆湮滅下横十
七人如前石所圖聖門高弟人亦一牓一字不可認
其一則上横七騎皆右馳中横二車一有一導騎一
則倍之末有五人在屋下二穉子在屋上下横兩氊
車皆駕以一馬又一車有導騎二末有五人在屋下
立車皆有牓惟四導騎者上下各有字粗可認上曰
君下曰郎魯君再為議郎豈謂是乎以其冠劔人物
絶類九江石壁所刻疑此二石亦是魯祠四壁者後
[115-6b]
漢志列侯㑹耕祠導從中有鮮明卒米氏畫史朱浮
墓石壁人物有鮮明隊或者不能細認先賢姓字但
見有鮮明數牓遂謂是朱浮墓壁畫象非也


  武氏石室畫象 無年月 在濟寧州宋方務德有重
刻本 金石録云武氏有數墓在今濟州任城墓前
有石室四壁刻古聖賢畫象小字八分書題記姓名
徃徃為贊於上文詞古雅字畫遒勁隸釋作武梁祠
堂畫象云石有六其五則横分為二梁髙行藺相如
[115-7a]
二段又廣於他石所畫者古帝王忠臣義士孝子賢
婦各以小字識其旁有為之贊文者其事則史記兩
漢史列女傳諸書合百六十有二人有標題者八十
七人其十一人磨滅不可辨又鳥獸草木車葢器皿
屋宇之屬甚衆趙德夫題云武氏石室畫象趙君東
人當知其實而不能辨此畫為武氏誰人冢前者予
案任城有從事武梁碑元嘉元年立其辭云孝子仲
章季章季立孝孫子僑躬修子道竭家所有選擇名
[115-7b]
石南山之陽擇取妙好色無斑黄前設壇墠後建祠
堂良匠衞改雕文刻畫羅列成行攄逞技巧委蛇有
章似是謂此畫也故予以武梁祠堂畫象名之愚按
畫象中所題魯莊公莊字不避明帝諱似非武梁祠
堂所刻梁葢卒於桓帝時也其詳見陽韻莊字下武
氏有數墓不能定此刻為何人墓前者當從金石録
題為武氏石室畫象可耳碑圖云武梁祠堂畫記自
伏羲至於夏桀齊公至於秦王管仲至於李善及萊
[115-8a]
子母秋胡妻長婦兒後母子義漿羊公之類合七十
六人其文字磨滅與初無題識者又八十六人連帥
方務德重刻郡齊地逺歲久殆將亂真也今華山馬
氏有此重刻本予從而摹得之


  成王周公畫象 無年月 未詳所在 碑圖云君臣
侍御凡九其後者一馬有小字標牓曰成王周公


  孔子見老子畫象 無年月 隸續云人物七車二馬
三標牓四惟老子後一人牓漫滅孔子面右贄雁老
[115-8b]
子面左曵曲竹杖中間復有一雁一人俛首在雁下
一物拄地若扇之狀石有裂文不能詳辨侍孔子者
一人其後雙馬駕車車上一人馬首外向老子之後
一馬駕車車上亦一人車後一人囘首向外史記魯
昭公予孔子一乘車兩馬一豎子同南宫敬叔適周
問禮於老子此畫聖輿兩驂似是據此


  太尉公墓中畫象 無年月 字原云在資州内江縣
資州今為資縣與内江縣俱屬成都府 隸續云太
[115-9a]
尉公墓中畫象蜀人謂之燕王墓人物未知何所依
據一石横四寸髙二尺有半兩巨人髙坐右方有伏
尉公三字左方有右將軍韓侯子本七字又一石七
人分坐三席其中一席二人題其左曰髙陵侯右曰
侯人物字畫比前石甚小伏尉公葢是用伏為
大即太尉公也建武中右將軍官廢漢末方復有之
益州十二郡國二百年間五人為三公至太尉者南
鄭李固成都趙戒戒之孫謙二趙在威宗獻帝時成
[115-9b]
都去内江不逺豈其冢墓耶


  功曹史殘畫象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隸續云為旁
行者四第一行凡五車中車而坐者一人御者亦一
人自第二車復有一人踵其後右執杖左執一物如
扇之狀最後别有一人石缺不能盡見第二行導者
二人左執管而吹之其右則石缺凡三車車後不復
有人最後人一車纔見其馬之半第三行導者四人
右執鏡左執管凡兩車最後又一車則見其人之半
[115-10a]
面第四行一人乘馬在前次二車其前車亦有一人
隨其後最後又一車亦見其馬之半車各一馬有葢
左方通下三行為一可見者二大車後有二馬奴𨽻
凡六人其前則缺矣其標牓可識者五曰功曹史曰
門下督曰下賊曹曰曹史曰督郵


  雍丘令殘畫象 無年月 未詳所在 隸續云所存
者八車十三馬有一車不全見車上之人有十六馬
上之人四奔走於車馬之前者四人標牓曰泰山為
[115-10b]
雍丘令


  尉府壺壁甎文 陽朔四年 未詳所在 文四行十
六字云尉府壺壁陽朔四年正月始造設已所行分
行作碁局大眼金石録云字畫竒古西漢文字世不
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謂尉府壺壁又云已所行
者莫曉其為何等語隸續云西漢字見於彞器者皆
是篆文此甎略有隸體


  永平甎文 永平八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文四行
[115-11a]
九字云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


  汝伯寧甎文 建初三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文六
行十八字云建初三年八月廿日汝伯寧萬歲舍
大利善與曹叔文甎所謂萬歲署舍同或是卜築所
用者漢人無忌諱如此


  曹叔文甎文 建初七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文八
行三十一字云建初七年八月十三日曹叔文作千
萬歲署舎命史後子孫貴昌 未央大吉


[115-11b]
  謝君墓甎文 元和三年 未詳所在 隸續云文四
行十五字云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謝君造此甎


  永初甎文 永初元年 隸續云近歲出蜀中 甎有
二其一直書一行云永初元年景師造其一云大吉
羊宜侯王


  永初官墼文 永初七年 字原云眉州人掘武陽故
城得之文一行七字云永初七年作官墼隸續云范
[115-12a]
至能在蜀得其二惟七及官字文有反背不同重有
十八斤


  魏大饗碑 延康元年 隸釋云在亳州譙縣 額題
云大饗之碑四篆字為一行碑式云有穿穿旁有刻
螭之紋磨滅不全文十九行行二十字隸釋云相傳
為梁鵠書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嗣位改元延
康魏志云丕以七月甲午軍次於譙大饗六軍是時
漢鼎猶未移也丕為人臣而自用正朔可謂無君之
[115-12b]
罪人也士大夫櫝藏其碑者特以字畫之故爾金石
録云唐大中五年亳州刺史李暨以舊文刓缺再刻
於石舊碑斷續不可盡識此特完好


  魏公卿上尊號奏 延康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許州
 額題云魏公卿上尊號奏九篆字為二行字作隂
文凸起碑式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九字先王及髙
陵兩武王三陛下皆平闕有奕局之紋自陛下即位
後十行刻於碑隂二陛下亦平闕集古録云唐賢多
[115-13a]
傳為梁鵠書今人或謂非鵠也乃鍾繇書爾未知孰
是隸釋云其中有大理東武亭侯臣繇者乃其人也
當時内外前後勸進之辭不一此葢刻其最後一章
碑自造於華裔之後石理皴剥字跡晻昧今世所傳
者多是前一叚耳金石文字記云此文當在延康元
年而刻於黄初之後舊刻殘缺予見拓本於北海孫
氏僅存數十字今在許州者重摹本也


  魏受禪表 黄初元年 集古録目云在許州魏文帝
[115-13b]
廟中 額題云魏受禪表四篆字為一行作隂文凸
起碑式云文二十二行行四十八字先皇及皇帝五
皇帝皆平闕亦有奕局紋劉賓客嘉話云王朗文梁
鵠書鍾繇鐫字謂之三絶集古録云顔眞卿又以為
鍾繇書莫知孰是此碑舊刻亦已殘缺今所傳者重
摹也集古録作魏受禪壇記


  魏封孔羡碑 黄初元年 今在曲阜縣孔子廟中
額題云魯孔子廟之碑六篆字為一行有穿文二十
[115-14a]
三行行四十二字制詔皇上聖皇三行皆平闕隸釋
云嘉祐中郡守張稚圭按圖經題曰魏陳思王曹植
詞梁鵠書魏隸可珍者四碑此為之冠與大饗碑葢
不相逺若繁昌兩碑則自是一家以為鵠書非也金
石録云按魏志文帝以黄初二年正月下詔以議郎
孔羡為宗聖侯奉孔子之祀及令魯修舊廟今以碑
考之乃黄初元年當以碑為正


  魏横海將軍吕君碑 黄初二年 未詳所在 額題
[115-14b]
云魏故横海將軍章陵太守都鄉侯吕君之碑十七
篆字隸釋云吕君名字皆刓剥魏隸之佳者惟鍾梁
之碑四若范式碑則又次之此刻差勝劉熹賈逵爾


  魏大饗記殘碑 黄初三年 隸續云在長安瑤臺寺
額題云大饗記三古文為一行碑圖云額之兩旁有
白紋貫於上下外有暈兩重不過額其文十二行行
十七字非全碑也黄初三年及千秋萬代字平闕隸
續云額第三字不能識以其辭中有記字故名之此
[115-15a]
碑二百餘字損者四之一所存之文殆不可曉其書
法與魏受禪相近文帝大饗六軍立碑於譙在是年
之前兩載此書饗為嚮或是假借受禪碑葢鍾繇所
書此碑黄初之年月之下有一字其左從䍃而闕其
右疑是繇字或謂之鍾繇殘碑姑傳疑以俟知者


  魏修老子廟詔 黄初三年 字原云在亳州 無額
碑式云詔十六行行八字後兩行書年月隸續云苦
縣濄水北有老子廟水經曰廟前南門外有漢碑北
[115-15b]
有雙石闕甚整頓在闕南側魏文帝黄初三年徑譙
所勒此碑磨滅者太半葢是詔豫部修祠之事當時
刻之於碑也碑之下方有唐開元及天寶間題字數
十行乃真源縣令邵昕記祠醮投龍之事真源屬亳
州今曰衞真即漢之苦縣也集古録作太清東闕題


  魏范式碑 青龍三年 天下碑録云在濟州任城縣
西南四十里大頂山南濟州今為濟寧州 額題云
[115-16a]
故廬江太守范府君之碑十篆字范府君名式字巨
卿見後漢書獨行傳此碑縣長薛君鄉人翟循等為
之立廟建碑金石録云法書要録以為蔡邕書今以
碑考之乃魏青龍三年立非邕書也隸釋云此碑雖
不及延康黄初四刻在魏他碑中為可取爾唐李嗣
真作書後品乃云蔡公諸體惟范巨卿碑風華豔麗
古今冠絶甚矣藻鑑之謬也


  魏三體石經左傳遺字 正始三年 集古録目云在
[115-16b]
洛陽蘇氏家按有翻本在成都胡宗愈與中郎石經
遺字並鑱之 錦官西樓宇文紹奕跋云又得古文
篆隸三體石經八百二十九葢即洛陽蘇氏本而重
刻之也


  隸續云魏三體石經左傳遺字古文三百七十篆文
二百十七隸書二百九十五有一字而三體不具者
皇祐癸已洛陽蘇望氏所刻蘇君有言曰後漢熹平
四年靈帝以經籍文字穿鑿疑誤後學詔諸儒讎定
[115-17a]
五經命蔡邕書古文篆隸三體鐫石立於太學今石
不存本亦罕見近於故相王文康家得左傳搨本數
紙其石斷剥字多亡缺取其完者摹刻凡八百一十
九題曰石經遺字即小歐集古目中所有者 石經
見於范史帝紀及儒林宦者傳皆曰五經蔡邕張馴
傳則曰六經惟儒林傳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酈
氏水經云漢立石經於太學魏正始中又刻古文篆
隸三字石經唐志有三字石經古篆兩種曰尚書曰
[115-17b]
左傳獨隋志所書異同其目有一字石經七種三字
石經三種既以七經為蔡邕書矣又云魏立一字石
經乃其誤也范蔚宗時三體石經與熹平所鐫並列
於學宫故史筆誤書其事後人襲其譌錯或不見石
刻無以考正趙氏雖以一字為中郎所書而未嘗見
三體者歐陽氏以三體為漢碑而未嘗見一字者予
作隸釋鑒漢魏之字法詳公羊之題名據水經之事
實辨二史之牴牾已定一字石經為漢刻矣續得蘇
[115-18a]
氏此碑前説猶墨守也益喜歴古所疑於今始判隸
釋云歐陽集古録諸碑皆有跋尾獨三體石經置而
弗論豈有所疑而未決乎小歐陽集古録目遂定為
漢刻葢為儒林傳所誤也按晉書衞恒傳云魏初傳
古文者出於邯鄲淳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經轉失淳
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魏書江式傳云魏陳留邯
鄲淳特善倉雅許氏字指八體六書精究閑理以書
教諸皇子又建三字石經於漢碑之西其文蔚炳三
[115-18b]
體復宣石經考云據衞恒傳所言三字石經非邯鄲
淳書金石文字記云江式傳則不考衞恒之言而失
之者也胡三省通鑑注魏碑以正始中立而漢書言
元嘉元年度尚命邯鄲淳作曹娥碑時淳已弱冠自
元嘉至正始九十餘年謂淳所書非也


  魏甄皇后識坐版函 無年月 隸續云紹聖丙子鄴
民耕地得之 其文云文昭皇后識坐版函共八字
隸續云一緑石匣廣八寸有半長倍之厚三之一鹿
[115-19a]
頂笏頭葢其上有此八字魏文帝甄皇后神坐前之
物也故嘉興守林衡之父時為相之臨漳令模得之
其字乃魏隸之工者傳於世既鮮故士大夫罕見魏
史黄初中葬甄夫人於鄴州帝以母氏之故追上尊
諡别立寢廟此乃明帝時所刻者


  晉司馬整碑 泰始四年 集古録云在光化軍軍即
襄州榖城縣之隂城鎮隂城當魏晉時為南鄉屬縣
 額題云宣威將軍南鄉太守司馬府君紀德頌十
[115-19b]
五字集古録云南鄉太守者司馬整也按晉書宣帝
弟安平獻王孚乎次子曰義陽成王望望第三子曰
隨穆王整整以魏咸熙二年為南鄉太守是歲晉武
受禪改元泰始泰始三年徙整南陽而南鄉人為整
建此碑廣川書跋云書為隸古氣質渾厚與鴻都石
經可一二校也


  司馬整碑隂 集古録云南鄉太守將吏三百五十人
其磨滅者猶有二十餘人人皆有邑姓名字而無次
[115-20a]
序其名號有令有長有南閤祭酒門下督主簿部督
郵監汀督郵部勸農五官掾文學掾營車掾軍謀掾
府門亭長主記史待事掾待事史部曲將部曲督又
有賊曹功曹議曹戸曹金曹水曹科曹倉曹鎧曹左
右兵曹曹皆有掾又有祭酒有史有書佐有修行有
從掾位有從史位有史有小史等魏晉之際太守官
屬之制葢如此他書或時見一二不能如此之備也


  晉鄭烈碑 太康四年 未詳所在 額題云晉故右
[115-20b]
軍將軍平莞僖侯鄭府君之碑十五隸字隸續云鄭
君名烈滎陽人以太康二年八月卒故吏申楊等立
此碑四年之七月也鄭君所封其上一平字則曉然
可識下二字額已損而銘辭亦微缺僅存莞字趙氏
以為東莞則誤也晉縣亦無平莞非鄉名即亭名也
余嘗以魏末至晉宋隸字無可取者晩獲此碑勁健
方格雜置漢刻中未易甄别


  晉張平子碑 永初四年 字原云在鄧州 隸釋云
[115-21a]
張平子碑晉南陽相夏侯湛作水經云西鄂縣有平
子墓墓東有碑文字悉是篆崔瑗之辭也盛𢎞之郭
仲産並云夏侯孝若為郡簿其文復刋碑隂為銘然
碑隂二銘乃崔子玉及陳翕隸字耳墓次又有二碑
僅見其一以夏景驛途疲而莫究酈氏之説如此今
世所傳凡百君子者即平子篆碑其石已中斷此刻
有夏侯姓名而云書之碑側葢酈氏考之不詳也


  公乘校官掾王幽題名 字原云淳熙二年卭州蒲江
[115-21b]
縣僧寺治地得之 隸續云字畫有東都氣象非魏
晉筆法校官掾者東都郡縣之吏屬公乘者漢爵第
八級而云永熙元年二月則無此年號東都紀年有
延熙光熹亦有書光熹為光喜者漢人作隸好假借
或是借熹作喜作熹又作熙光字恐史䇿之誤但𢎞
農王四月即位改元是年二月猶是中平西晉惠帝
雖有水熙而改元亦是四月此碑非光熹永熙明矣
俟愽古者剖判之


[115-22a]
  以上諸碑并甎文欵識自漢五鳯迄於晉泰始凡家
之所藏與隸釋隸續之所收字原之所摹集其字入
辨中者共得三百一十有二愽采他書以為之考嗟
乎到今不毁已十無其一矣又考水經注尚有八十
二碑集古金石二録尚有二十一碑補列於後洪景
伯所謂姑聚其説以見思古之意爾天下碑録輿地
碑目有年月可徴者附見五碑


  水經注八十二碑諸碑之説已見於前諸碑下兹不重録惟顧氏有考者録
[115-22b]
之後同


  王立碑 永平闕年  王子香廟頌 永元十八年


  先尼和碑 永建二年 王誨碑 陽嘉三年


  洛陽橋右柱銘 陽嘉四年 太學碑 陽嘉八年


  司馬遷碑 永嘉四年 漳河神壇碑 建和三年


  孔子廟碑 建和五年 班孟堅碑 建和十年


  曹娥碑 元嘉元年 彭山廟碑 元嘉三年


  李母冢碑 永興元年


[115-23a]
  王君造四縣邸碑 延熹二年


  胡著碑 延熹四年 廣野君廟碑 延熹六年


  王子喬碑 延熹八年 曹君碑 延熹九年


  盛允碑 延熹闕年 許續碑 延熹闕年


  趙融碑 建寧元年 楊叔恭碑 建寧四年


  郭林宗碑 建寧四年天下碑録云在汾州介休縣墓
側又有郭有道碑云在太原府平晉縣蔡邕文并書
在龍泉側按有道止一碑此其誤也 按此碑久已
[115-23b]
不存歐趙亦未見隸釋云凡歐趙録中所無者世不
復有之矣今林宗墓側有一碑乃近人傅山所為體
既杜撰跡復醜惡無知者以為中郎書爭相傳拓可
笑也聞鄭簠又書一碑與傅山並峙豈以傅山為非
其人而欲自擬中郎耶以五十歩笑百歩則何如


  石門銘 建寧四年 趙越碑 建寧闕年


  許嬰碑 建寧闕年 山桑城殘碑隂 熹平元年


  李剛碑 熹平元年按隸續有李剛石室畫像而無碑


[115-24a]
  幽冀二州界石文 熹平四年


  薛季像碑 熹平五年 橋載碑 熹平五年


  梧臺石社碑 熹平五年 曹熾碑 熹平六年


  曹𦙍碑 熹平六年 張平仲碑 光和闕年


  橋𤣥碑 光和元年説見前按後漢書橋𤣥傳光和六年
卒蔡邕集太尉橋公碑有二俱云光和七年薨水經
注謂是碑作於光和元年恐其誤也其載鼎銘文曰
文德銘於三鼎云云乃是蔡邕橋公碑中語非鼎銘
[115-24b]
文也邕有東中西鼎三銘見於集中集又有黄戉銘
所云鉞文稱是用鏤石作兹征鉞亦邕銘中語而謂
碑文為李友作豈後人搜采邕文誤入他人之文耶


  楊彦楊禪二碑 光和闕年 許叔臺碑 光和闕年


  文穆碑 光和闕年 尹儉碑 中平四年


  太石嶺碑 中平六年 華山祠堂碑 建安闕年


  夷齊廟碑 無年月 宋子浚碑 無年月


  李雲碑 無年月 太公廟碑 無年月


[115-25a]
  趙徴碑 無年月 許由廟碑 無年月


  郭奉孝碑 無年月 司馬文預碑 無年月


  梁巖碑 無年月 張伯雅碑 無年月


  袁滂袁騰袁光三碑 無年月天下碑録云袁騰良之
仲子也


  虞詡碑 無年月 柘令許君頌 無年月


  熹平君碑 無年月 繹幕令碑 無年月


  袁安碑 無年月 皇毓碑 無年月


[115-25b]
  臨睢長王君碑 無年月 鄭陂頌 無年月


  季札子碑 無年月 東平憲王碑 無年月


  道兒君碑 無年月 孫嵩碑 無年月


  孫賓碩碑 無年月 鄭康成碑 無年月


  冠葢里碑 無年月 張仲瑜碑 無年月


  張敏碑 無年月 左伯豪碑 無年月


  樊重樊萌碑 無年月 賈彪廟碑 無年月


  焦立碑 無年月 范蠡碑 無年月


[115-26a]
  舜廟碑 無年月 二妃祠碑 無年月


  屈原廟碑 無年月 程堅碑 無年月


  瀧中碑 無年月


  集古金石二録二十一碑


  田君碑 延熹二年天下碑録作費令田君德政碑


  朔方太守碑隂 延熹五年以上集古録


  南武陽功曹闕銘 章和元年


  章和石記 章和二年有録無説


[115-26b]
  窆室銘 永建元年有録無説 武氏石闕記 建和元年


  武開明碑 建和二年 孔君碣 永夀元年


  河東界石記 延熹四年有録無説


  嵩高山石闕銘 熹平四年 蒼頡廟碑 熹平六年


  禹廟碑 光和二年 敬使君碑 光和四年


  張侯殘碑 闕年月 蒼頡廟人名 無年月集古録有跋


  鍾君碑 無年月有録無説


  陽都長徐君闕銘 無年月同上


[115-27a]
  首山復民租碑 無年月同上


  逢君殘碑 無年月同上以上俱金石録


  天下碑目輿地碑目五碑


  西嶽石闕銘 永和元年金石録有跋


  封龍山碑 延熹七年 高祖感應碑 延熹十年


  八都神廟 光和闕年以上天下碑目


  張子陽碑 永建四年右輿地碑目


[115-27b]









  六藝之一録巻一百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