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h0070 六藝之一錄-清-倪濤 (master)


[032-1a]
  欽定四庫全書


  六藝之一錄卷三十三    錢唐倪濤撰


  石刻文字九石經


  石經尚書殘碑


  命孔本作身何及相𣪚孔作憸下闕言□人維舊孔舊上有求下闕二字
&KR0008孔作求下闕有志女母翕侮成人母流孔作汝無侮老成人無弱
下闕各共爾事齊乃位度爾孔作乃下闕民之承保后&KR0034

孔作慼鮮㕥&KR0263下闕試㕥爾孔作汝遷安定厥國孔作邦
[032-1b]
孔無&KR0263下闕其或廸孔作稽自怨孔作怒下闕孔作誕
憂今其有今罔後女何下闕之勞爾先予&KR0263下闕于茲
髙后□乃知孔作崇降□疾白下闕能迪古我先后下闕
民女有近孔作戕則在乃心我先后綏下闕興降&KR0263永於
孔作崇降弗祥嗚呼今予下闕絶遠女比猶孔作分猷念㕥相從各
孔作設下闕建乃家孔作盤闕一字下闕衆□女罔
台民孔作無戲怠孔作懋建大命今我孔作予下闕凶德綏孔作嘉
下闕孔無爾惠孔作謂孔作震動萬民㕥遷肆
[032-2a]
下闕孔作隱哉予其□孔作懋簡相爾念敬我衆朕&KR0263
已上盤庚三篇


  民中絶命民有&KR0263若德&KR0263聽□天旣孚孔作字已上高宗肜日


  □遺任孔作王父母弟不迪乃維四方下闕&KR0263愆于四伐
五伐六伐七伐乃已上牧誓篇


  伊孔無孔作洪水□孔作泊陳其□行帝下闕□建用皇
極次六□艾孔作乂用三德下闕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
[032-2b]
□作下闕食二□□三□祀四□司空下闕極凡&KR0847
民無有涇□人無有下闕明人之有能有爲使□其行
下闕路毋偏毋黨王道蕩蕩毋黨下闕爲天下王三
孔三上有六一□正□二下闕家而孔無凶于而國人用
頗辟孔作僻下闕乃心□及卿□及庻民孔作人已上洪範篇
維天命元孔元作無違&KR0263敢有下闕□時維天命王□告
孔無二字下闕茲雒孔作洛予維四方□□□亦維爾
有年于茲雒爾小子乃興從爾遷王已上多士篇

[032-3a]
孔作穡之艱難乃□孔作逸乃憲孔作諺旣延孔作誕&KR0263孔作否
則侮&KR0847下闕中宗□恭寅畏天命自亮㕥孔作度治民□懼
下闕或怨肆髙宗之饗國百年孔作享國五十有九年自時&KR0847
下闕功田功徽□懿共懐保小人孔作民惠于矜孔作鮮□下闕
孔作淫毋□孔作逸于遊田維孔作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以萬民惟
正之供母兄孔作無皇□今日下闕&KR0847&KR0263孔作聽人乃訓變孔變
上有之乃亂正㓝孔正上有先王之至于下闕則凡□孔作皇自敬徳□

愆□朕之愆允下闕公□於戲嗣王監于茲孔監上有其
[032-3b]
已上無逸篇


  道孔作終出于&KR0263詳於戲君白時我已上君奭篇
我則致天之已上多方篇


  常伯常任辟孔作凖下闕孔無謀面用下闕&KR0847邑其在
下闕有㑹孔作俊心㕥敬事下闕王維&KR0847孔□上有克孔作宅
心乃下闕受茲孔作此□□其孔作基於戲下闕旦㕥前孔作
已受人之㣲孔作徽下闕訓德孔德上有于是罔顯哉孔作在&KR0847

下闕王之鮮孔作耿光㕥揚武王已上立政篇


[032-4a]
  几乃召大保下闕孔作逹□就孔作集大命在下闕
幾茲即孔作旣下闕黼衣孔作扆已上顧命篇


  右石經尚書殘碑盤庚篇百七十二字髙宗肜日篇
十五字牧誓篇二十四字洪範篇百八字多士篇四
十四字無逸篇百三字君奭篇十一字多方篇五字
立政篇五十六字顧命篇十七字合五百四十七字
熹平四年議郎蔡邕所書者漢儒傳伏生尚書有歐
陽大小夏侯之學孔安國尚書漢人雖有爲之訓傳
[032-4b]
者然不立於學官永嘉之亂三家之書並亡故孔氏
傳獨行以其書校之石本多十字少二十一字不同
者五十五字借用者八字鴻艾劮猶之類是也通用
者十一字於戲母女之類是也孔氏叙商三宗以年
多少爲先後此碑獨闕祖甲計其字盖在中宗之上
以傳序為次也但云髙宗饗國百年異爾范史云蔡
邕以俗儒穿鑿經籍疑誤後學與堂谿典馬日□等
奏求正定六經文字時博士試甲乙科爭第髙下至
[032-5a]
有行賂改蘭臺漆書經字者靈帝乃從諸儒之請刋
石立之太學天下咸取則焉碑髙一丈廣四尺陸機
洛陽記云碑凡四十六書易公羊二十八碑其十二
毁論語三碑其二毁禮記十五碑皆毁北齊徙之鄴
都至河陽岸頽半没于水隋復載入長安有易一卷
書六卷魯詩六卷儀禮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九卷論
語一卷未及補治而亂作營繕者至用為柱礎唐初
魏鄭公收聚之十不存一則石經之散亡乆矣本朝
[032-5b]
一統時遺經㫁石藏於好事之家猶崑山片玉已不
多見今京華鞠為氊罽之鄉殘碑日益鮮矣予旣集
𨽻釋因以所有鑱之㑹稽蓬萊閣㔠音慉勉也劮亦逸字


  石經魯詩殘碑


  惟毛作維是褊心是以為刾 葛屨下闕汾一曲言采其
藚彼其之子美下闕之誰知闕一字毛誰上有其之蓋亦勿思
園有棘其實之下闕父兮父闕一字毛無曰嗟予子行役夙
夜母毛作無已尚毛作上下闕哉猶來毋死 &KR1406岵三章
[032-6a]
章六句 十下闕毛作猗&KR0263&KR0263毛作穡胡取禾三百
廛兮&KR0263&KR0263下闕特兮彼君子兮&KR0263素食兮 欿欿毛作
伐輪兮下闕母食我黍三嵗宦毛作貫女莫我肎顧逝

將去女下闕宦女莫我肎勞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
下闕蟋蟀在堂嵗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句 山
有蓲毛作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曵下闕酒食胡毛作何&KR0263
日皷瑟且㕥喜樂下闕旣見君子云胡其憂 楊下闕


  右石經魯詩殘碑百七十三字魏唐國風數篇之文
[032-6b]
也與毛詩異者如猗作兮貫作宦樞作蓲數字又有
一叚二十餘字零落不成文惟有叔于田一章及女
曰雞八字可讀其間有齊韓字蓋叙二家異同之説
猶公羊碑所云顔氏論語碑所云蓋毛包周之比也
漢代詩分為四在東京時毛氏詩不立學官隋志有
石經魯詩六卷此碑旣論齊韓於後則知隋志為然


  石經儀禮殘碑


[032-7a]
  東靣主人下闕卒爵坐奠爵拜執下闕人盥洗升媵觚
于賓下闕上拜受爵于□前下闕首公荅拜媵爵者立
下闕媵爵者執觶待于下闕公坐取大


  右石經儀禮殘碑四十五字皆大射儀之文也石摩
滅字畫比它經不明白靈帝紀云詔諸儒正五經文
字刻石立于太學蔡邕傳則云奏求正定六經紀傳
旣已不同陸機洛陽記所載但有書易公羊禮記論
語爾惟隋志云後漢刻七經於石碑皆蔡邕所書其
[032-7b]
目有一字石經儀禮九卷乃漢史陸記之踈略也未
央宮有曲臺殿天子射宮也西京無太學於此行禮
故后蒼著書說禮數萬言名曰曲臺記今禁中有選
德殿蓋便坐觀射之地而清閒之燕咨訪治道率在
於是殆與曲臺暗合古者射為六藝之一儀禮一經
説射者兩篇後世非介胄之士則不習與古殊矣媵
觚媵爵云者媵蓋送也


  石經公羊殘碑


[032-8a]
  翬者何公子翬闕一字何以&KR0263稱公下闕栢於是謂栢□
吾為闕三字矣隱□下闕之之辭也然則孰立之石闕二字
之石踖板本作碏下闕美大之之辭也棠者何濟闕一字
邑也曷為下闕仲子板本有也字桓未君則曷為祭仲子闕一
爲桓立故下闕諸侯四諸公者何諸闕一字者何天子

三公稱下闕相處乎内始闕一字諸公放板本作昉於此乎前
此矣前下闕其成也□吾成敗矣吾與鄭人未有成板本
有也字下闕後爲□外取邑&KR0263書此何㕥書久也下闕

[032-8b]
弟母兄稱兄凡闕五字之大夫也此下闕之邑也天子有闕四
諸侯皆從泰山下闕而葬&KR0263日卒赴而闕一字&KR0263告公

曷為與□者下闕大夫之未命者也 十年此公子翬
也何下闕外於外大惡書小惡&KR0263書於内大惡諱小
國也何㕥□書葬隱之也何隱爾試板本作弑也試下闕

板本有以爲字&KR0263闕一字□子闕二字薨何以&KR0263&KR0263忍言
上隱公


  何易之也易之則其下闕諱取周田也諱取已上威公
[032-9a]
十有四年何以闕一字記異也何異下闕則至無王者則
&KR0263至有以告者曰有&KR0874下闕乎隱祖之所遝板本作逮
闕一字所見異辭所下闕&KR0263亦樂乎堯舜闕二字君子也制
春秋之義以已上哀公


  有 傳桓公二年顔氏有所見異辭所聞異下闕何以
書記災也 世年顔氏言君出則已入下闕顔氏無伐
&KR0263言圍者非取邑之辭也 十下闕


  谿典諫議大夫臣馬日磾臣趙䧕議䢻臣闕二字臣劉𢎞
[032-9b]
郎中臣張彣臣蘇陵臣傅楨&KR0008


  右石經公羊殘碑三百七十五字自隱公四年至威
公元年及哀公十四年之文也所書者皆是公羊氏
傳辭而無春秋正經又有顔氏説石文斷續不可考
繹蓋嚴顔異同之辨也以今板本校之惟易四字省四
字爾漢注引陸機洛陽記云禮記碑上有馬日磾蔡
邕名今此碑有堂谿典八人姓名論語碑亦有左立
二人姓名陸氏所記未之詳也


[032-10a]
  石經論語殘碑


  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下闕本本立闕一字道生孝下闕
曰道千乗之國敬事下闕使民㕥時 子曰弟子下闕
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下闕君子&KR0263重則&KR0263威學則
下闕與意板本作抑予之與子贑板本作貢曰夫子闕五字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下闕□斯爲□小大由之有所&KR0263行知
闕五字禮莭之亦&KR0263板本有可字下闕焉可謂好學已矣板本
作也已下闕而無謟冨而無□下闕告諸往而知来下闕

[032-10b]
&KR0263下闕已上學而篇


  免而無恥□之㕥徳齊之下闕板本作于學丗下闕孫問
孝於我我對曰母違樊遟闕一字下闕曰生下闕葬之
以禮祭下闕㕥别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下闕勞有
下闕下闕廋㦲人焉廋板本有哉字子曰温故而知下闕
下闕噐子贑問下闕乎異端斯害也已 子曰下闕
下闕曰何爲則民服孔子對曰丅闕下闕子曰書
云孝于板本作乎惟孝友于兄下闕也周因於□禮所□益
[032-11a]
可知下闕已上爲政篇


  曰人而&KR0263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林闕十一字
與對曰&KR0263能子曰闕五字&KR0263如林放闕九字也射下闕

曰起予板本有者字商也始可下闕子曰下闕□禮吾下闕
也知其說闕三字天下也其闕一字示諸斯乎下闕如神在
下闕於二代郁郁乎下闕大廟下闕子知禮下闕
下闕㕥柏周人㕥栗曰使民下闕下闕門國板本
作邦君爲兩君之好有反闕一字管氏下闕知禮下闕吾未

[032-11b]
&KR0263得見也□者闕二字出曰下闕無道也久下闕觀之
哉 凡廿六章已上八佾篇


  人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板本有也字 子曰富與貴是
人之所欲也下闕顛沛必於是 子闕二字未見好仁板本
有者字&KR0263仁者好仁者無㕥尚之下闕過也各於其黨

闕二字斯知仁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板本作矣下闕子懐
㓝小人懐惠 子曰放於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禮
下闕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曽子曰夫子之道忠
[032-12a]
恕而已下闕曰父母在&KR0263遠遊遊必有方 子曰三年
無改於父之下闕已上里仁篇


  有三年之愛於闕一字父母板本有乎字 子曰飽食終日無
所用心難矣㦲下闕君子板本有亦字有惡乎子曰有板本有惡
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板本有流字而訕上者惡下闕

&KR0263孫遠之則怨子曰年&KR1354板本有而字見惡爲其終也已


  凡廿六章已上陽貨篇


  枉□而事人何闕一字去父母之國板本 闕一作邦 字景公□
[032-12b]
孔子曰若季氏下闕子曰鳯□鳳□何而板本無而字德之
衰也板本無也字闕二字可諌也板本無来者猶可追也板本無下
執車板本作輿者爲誰子板本無子路曰爲孔□曰是魯孔

□與曰是板本有也日二字是□津□下闕若從避板本作辟丗之
士㦲擾板本作□有而字□輟子路板本有行字以告板本有夫字子憮
然曰鳥獸&KR0263可與同下闕&KR0263分孰為夫子置板本作植
杖而耘板本作芸子路拱而闕一字止子路宿殺雞下闕板本
作義如之何其廢之也板本無欲絜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

[032-13a]
仕也行其義下闕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㕥乎
板本作而已矣謂虞仲夷供板本作逸隱居下闕陽擊磬襄入
于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KR0263施其親下闕已上微子篇
交於子張子闕一字曰子夏闕一字何對曰子夏曰可者闕四
者距板本作拒下闕子夏曰雖闕五字觀者爲致遠恐泥是㕥

下闕其事君子學下闕子夏曰小人之過下闕下闕
子夏曰大德闕五字出入可也 子斿板本作㳺闕六字下闕
君子之□焉可闕二字闕一字&KR0816者其唯聖人下闕
[032-13b]
下闕曾子曰吾聞諸板本有夫字子人未自致也者板本作者
必也親喪乎闕一字子曰下闕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

喜子贑曰紂之闕一字闕一字是其板本作之下闕贑曰仲尼爲
學子贑曰文武之□未隧板本作墜於地在人賢者志板本作識
下闕告子贑闕一字贑曰辟諸板本作之宮□板本作牆賜之□
闕二字窺見室家之好夫下闕&KR0263可毁闕二字人之賢者
□陵也闕二字踰也仲尼日月也下闕一言㕥&KR0263□知言
&KR0263&KR0263慎也夫子之&KR0263可及也猶天之下闕已上子張篇
[032-14a]
&KR0263蔽蕳在帝心朕躬有□毋板本作無㕥萬方萬方有闕一字板
本有兩罪字在朕躬下闕歸心爲所重民食喪闕一字寛則得

衆敏則有功闕一字則說下闕&KR0263驕威而不猛子闕一字
何謂惠而不費子曰闕一字民之下闕尊其瞻視□闕三字
而畏之斯&KR0263亦威而不猛乎下闕已上堯曰篇


            凡廿篇萬五千七百一闕一字
字賈板本作沽諸賈之哉包周闕四字蓋肆乎其肆也闕一字
[032-14b]
      周下闕曰言闕一字而在於蕭□之内盍毛包
周無於下闕               詔
書與博士臣左立郎中臣孫表


  右石經論語殘碑九百七十有一字前四篇後四篇
之文也毎篇必計其章終篇又總其字又載盍毛包
周有無不同之説以今所行板本校之亦不至甚異
其文有増損者其字亦有假借及用古者有字異而
訓不遠若置其杖賈之哉者漢人作文不避國諱威
[032-15a]
宗諱志順帝諱保石經皆臨文不易樊毅碑命守斯
邦劉熊碑来臻我邦之類未嘗為髙帝諱也此碑邦
君為兩君之好何必去父母之邦尚書安定厥邦皆
書邦作國疑漢儒所傳如此非獨遠避此諱也水經
云光和六年立石于大學其上悉刻蔡邕名魏正始
中又刻古篆𨽻三字石經蓋諸儒受詔在熹平而碑
成則光和年也隋志有一字石經七種三字石經三
種其論云漢鐫七經皆蔡邕書又云魏立一字石經
[032-15b]
其説自相矛盾新舊唐志有今字石經七種而注論
語云蔡邕作又有三字石經古篆兩種蓋唐史以𨽻
為今字也觀遺經字畫之妙非蔡中郎軰不能為以
黄初後来碑刻比之相去不啻霄壤豈魏人筆力可
到當以水經為據三體者乃魏人所刻儒林傳云為
古文篆𨽻二體者非也史稱邕自書丹使工鐫刻今
所存諸經字體各不同雖邕能分善𨽻兼備衆體但
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辦史云邕與堂谿典楊賜馬
[032-16a]
日磾張馴韓説單颺等正定諸經今公羊論語之後
惟堂谿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趙䧕劉弘張文蘇
陵傅楨左立孫表數人竊意其間必有同時揮毫者
予詳玩遺字公羊詩書儀禮又在論語上劉寛碑隂
王曜題名則公羊詩書之鴈行也黄初孔廟碑則論
語之苖裔也識者當能别之


  熹平四年春三月詔諸儒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太
學門外後漢書靈帝紀


[032-16b]
  熹平四年廼詔諸儒正定五經刋於石碑為古文篆
𨽻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焉
注云古文謂孔子壁中書篆書秦始皇使程邈所作
也𨽻書亦程邈所獻也主於徒𨽻從簡易也謝承書
曰碑立太學門外瓦屋覆之四面欄障開門於南河
南郡設吏卒視之楊龍驤雒陽記載朱超石與兄書
云石經文都似碑髙一丈許廣四尺駢羅相接後漢書儒
林傳


[032-17a]
  蔡邕建寜中校書東觀遷議郎邕以經籍去聖乆遠
文學多謬俗儒穿鑿疑誤後學熹平四年乃與五官
中郎将堂谿典光祿大夫楊賜諌議大夫馬日磾議
郎張馴韓説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
帝許之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
於是後儒晩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冩
者車乗日千餘兩填塞街陌後漢書蔡邕傳


  盧植為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作尚書章句三禮觧詁
[032-17b]
時始立太學石經以正五經文字植乃上書曰臣少
從通儒故南郡太守馬融受古學頗知今之禮記特
多囬穴臣前以周禮諸經發起粃謬敢率愚賤為之
觧詁而家乏無力供繕冩上願得将能書生二人共
詣東觀就官財糧専心研精合尚書章句考禮記失
得庶裁定聖典刋正碑文嵗餘徴拜議郎與諫議大
夫馬日磾議郎蔡邕楊彪韓説等並在東觀校中書
五經記傳後漢書盧植傳


[032-18a]
  張馴拜議郎與蔡邕共奏定六經文字後漢書張馴傳
宦者汝陽李廵等五人稱為清忠巡以為諸博士試
甲乙科爭第髙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賂定蘭臺漆書
經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與諸儒共刻五經文於
石於是詔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後五經一定争者用
後漢書宦者傳


  石季龍遣國子博士詣洛陽冩石經晉書載記


  泰常八年四月帝至洛陽觀石經魏書太宗紀


[032-18b]
  太和十七年九月壬申幸太學觀石經魏書髙祖紀
劉芳博聞强記兼覽蒼雅尤長音訓昔漢世造三字
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芳音義明辨
疑者皆往詢訪時人號為劉石經魏書劉芳傳


  馮熈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洛陽雖經
破亂而舊三字石經宛然猶在至熈與常伯夫相繼
為州廢毁分用大致頺落魏書馮熈傳


  崔光領國子祭酒神龜元年夏表曰石經之作起自
[032-19a]
炎劉繼以曹氏典論初乃三百餘載計末向二十紀
矣昔来雖屢經戎亂猶未大崩侵如聞往者刺史臨
州多構圖寺道俗諸用稍有發掘基墌泥灰或出於
此皇都始遷尚可補復軍國務殷遂不存檢官司顯
隱漸加剥撤由是經石彌减文字增缺職忝胄教參
掌經訓不能繕脩頺墜興復生業倍深慙恥今求遣
國子博士一人堪任幹事者専主周視驅禁田牧制
其踐穢料閲碑牒所失次第量厥補綴詔曰此乃學
[032-19b]
者之根源不朽之永格垂範將来憲章之本便可一
依公表光乃令國子博士李郁與助教韓神固劉爕
等勘校石經其殘缺者計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補治
之後靈太后廢遂寢魏書崔光傳


  魏志明帝太和四年二月戊子以文帝典論刻石
立於廟門之外


  初洛陽有漢時所立三字石經雖屢經喪亂而初無
損失及魏馮熈常伯夫相繼為洛州刺史毁取以建
[032-20a]
浮圖精舍遂大致頺落所存者委于榛莽問道俗隨
意取之侍中領國子祭酒崔光請遣官守視命國子
博士李郁等補其殘缺胡靈太后許之㑹元义劉騰
作亂事遂寢通鑑


  魏武定四年八月遷洛陽漢魏石經于鄴魏書孝静帝紀
北齊天保元年八月詔往者文襄皇帝所運蔡邕石
經五十二枚即宜移置學館依次修立北齊書文宣帝紀
周大象元年二月辛夘詔徙鄴城石經於洛陽周書宣帝
[032-20b]


  一字石經周易一巻梁有三巻一字石經尚書六巻梁有今字
石經鄭氏尚書八巻亡一字石經魯詩六卷梁有毛詩二巻亡一字石

經儀禮九巻一字石經春秋一巻梁有一卷一字石經公
羊傳九巻一字石經論語一巻梁有二巻一字石經典論
一巻三字石經尚書九巻梁有十三巻三字石經尚書五
巻三字石經春秋三巻梁有十二巻後漢鐫刻七經著於
石碑皆蔡邕所書魏正始中又立一字石經相承以
[032-21a]
為七經正字後魏之末齊神武執政自洛陽徙于鄴
都行至河陽值岸崩遂没於水其得至鄴者不盈大
半至隋開皇六年又自鄴載入長安置於秘書内省
議欲補葺立於國學尋屬隋亂事遂寝廢營造之司
因用為柱礎貞觀初秘書監臣魏徴始收聚之什不
存一其相承傳拓之本猶在秘府隋書經籍志


  顧炎武曰晋魏二書皆云立三字石經此獨以為
一字則所謂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者安在耶又
[032-21b]
按水經注伽藍記所列碑數東二十五西四十八
共七十三枚而北齊書所紀在鄴者五十二枚則
不過失其二十一枚耳未至於不盈大半也又失
載周大象元年徙洛陽一節史書之踈也劉焯傳
言自洛陽運至京師者為信


  運洛陽石經至京師文字磨滅莫能知者焯奉敕與
劉炫等考定隋書劉焯傳


  糓水又東逕國子太學石經北周禮有國學教成均之法
[032-22a]
學記云古者家有塾黨有庠遂有序國有學亦虞氏
之上庠下庠夏后氏之東序西序殷人之左學周人
之東膠虞庠王制云養國老於上庠飬庶老於下庠
故有太學小學教國之子弟焉謂之國子漢魏以來
置太學於國子堂東漢靈帝光和六年刻石鏤碑載
五經立於太學講堂前悉在東側蔡邕以嘉平四年
與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磾議郎張馴韓説
太史令單颺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靈帝許之邕乃
[032-22b]
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於是後儒晩
學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觀視及筆冩者車乗日千
餘兩填塞街陌矣今碑上悉銘刻蔡邕等名魏正始
中又立古篆𨽻三字石經古文出於黄帝之世蒼頡
本鳥跡為字取其孳乳相生故文字有六藝焉自秦
用篆書焚燒先典古文絶矣魯恭王得孔子宅書不
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盖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耳
言大篆出於周宣之時史籀創著平王東遷文字乖
[032-23a]
錯秦之李斯及胡毋敬又改籀書謂之小篆故有大
篆小篆焉然許氏字説専釋於篆而不本古文言古
𨽻之書起於秦代而篆字文繁蕪㑹劇者故用𨽻人
之省謂之𨽻書或云即程邈於雲陽增損者是言𨽻
者篆㨗也孫暢之嘗見青州刺史傳𢎞仁説臨淄人
發古塜得銅棺前和外隱起為𨽻字言齊太公六世
孫胡公之棺也唯三字是古餘同今書證知𨽻自出
古非始於秦魏初傳古文出邯鄲淳石經古文轉失
[032-23b]
淳法樹之於堂西石長八尺廣四尺列石于其下碑
石四十八枚廣三十餘丈魏文帝又刋典論六碑附
于其次陸機言太學賛别一碑在講堂西下列石龜
碑載蔡邕韓説髙堂谿等名太學弟子賛復一碑在
外門中今二碑别無石經東有一碑是漢順帝陽嘉
八年立碑文云建武二十七年造太學年積毁壞永
建六年九月詔書修太學刻石紀年用工作徒十一
萬二千人陽嘉九年八月作畢碑南面刻頌表裏鏤
[032-24a]
字猶存不破漢石經北有晉辟雍行禮碑是太始二
年立其碑中折但世代不同物不停故石經淪缺存
半毁幾駕言永乆諒用憮焉考古有三雍之文今靈
臺太學竝無辟雍處晉永嘉中王彌劉曜入洛焚毁
二學尚髣髴前基矣水經注


  開陽門御道東有漢國子學堂堂前有三種字石經
二十五碑表裏刻之寫春秋尚書二部作篆科斗𨽻
三種字漢右中郎将蔡邕筆之遺跡也猶有十八碑
[032-24b]
餘皆殘毁復有石碑四十八枚亦表裏𨽻書冩周易
尚書公羊禮記四部又讃學碑一所竝在堂前魏文
帝作典論六碑至太和十七年猶有四存髙祖題為
勸學里武定四年大将軍遷石經於鄴洛陽伽藍記
太學在雒陽城南開陽門外講堂長十丈廣二丈堂
前石經四部本碑凡四十六枚西行尚書周易公羊
傳十六碑存十二碑毁南行禮記十五碑悉崩壞東
行論語三碑二碑毁禮記碑上有諫議大夫馬日磾
[032-25a]
議郎蔡邕名雒陽記


  顧炎武曰此章懷太子注後漢書所引較之伽藍
記多論語一經碑少二枚水經注以此為魏正始中所
立而蔡邕等名别在堂東與此不合





[032-25b]










  六藝之一錄巻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