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4e0201 弇州四部稿-明-王世貞 (master)


[114-1a]
欽定四庫全書
 弇州四部稿巻一百十四
            明 王世貞 撰
文部
 䇿十首
  䇿一
今天下北創敵南扼倭三尺童子至於白首之田畯汲
汲焉而日憂亂矣夫倭無足憂也犬戎嘗入周矣而不
[114-1b]
能有也吐蕃嘗入唐矣而不能有也匈奴有晉羯有晉
鮮卑有晉氐有晉羗有晉拓跋有晉此非匈奴羯鮮卑
氐羗拓跋之能而晉之罪也遷其部落散入中國而代
熟之其飲食居處嗜好同矣氣候便矣是晉之時勢然
也金有宋元有宋此非金元氏之能宋之罪而石晉氏
之罪也石晉以幽州賂契丹其民日夜安其教而便其
長技金元用之以擣我固易易也是宋之時勢然也是
故善為中國者以敵攻敵而後全制敵也善為敵者以
[114-2a]
中國攻中國而後全制中國也今敵則不然諳達輩志
在摽掠足衣食稱雄沙漠間而已其部衆甘羶腥暖毳
幕喜好射獵擁婦女走馬馳角而已其畏城郭也猶伏
機之穽然畏暑濕疾也猶之蹈湯火然其不便衣冠揖
讓名法也猶招之笠而繩紲之也是故倐而入也亦倐
而出也不能留也非有所沮卻勢不可也庚戌之變敵
直躪三輔門閶闔軍焉而我不能發一矢抗之更十日
下矣敵趣掠而趣去不顧也何者以非其志也所以非
[114-2b]
其志者何也以非所素習也然則敵誠不足憂乎曰有
之其為中國倡也我竭天下之兵以北遏敵南遏倭又
竭天下之財以供南北兵而卒不得要領而我坐困矣
燕趙秦晉齊魯周楚之郊其為侠結納亡命習射騎陸
愽報仇者不可紀也鑄山煑海夜出而晨歸者不可紀
也習妖書為妖服以妄希富貴者不可紀也一旦而有
豪喜亂者倡之不旬月而數十萬人可立受事於麾下
鼓行而前誰為堅者指淮漕則天下之喉咽塞指中都
[114-3a]
則天下之耳目新指陪京則天下之根本揺指汴洛則
天下之矛鈐集我欲抽北兵而敵控揣我我欲抽南兵
而倭扼掣我我欲悉發諸邊而諸邊翫狃我於乎何以
䇿之哉昔者阿房成而漢髙帝觀之歎曰大丈夫當如
此及東游會稽項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彼二雄者其目
固已無秦矣魏羽林燒張彛第殺其父子而帝不問髙
歡歎曰事可知矣歸散貲結豪傑走事爾朱竟以代魏
夫以天下全盛之勢而舉事一不當而豪傑得以窺其
[114-3b]
間吁可畏哉
  䇿二
甚哉周之自弱其兵也大司馬之法其所以制軍師旅
卒伍至要而有紀其振茇治閲于四時而施之蒐苗獮
狩者甚詳而不煩日閑而不廢獨其諸侯四夷之役徃
徃使其方伯連率任之而王卒不輕發也夫兵未有不
戰而自精者也終春秋之世而王師之在行以勝告者
不一二也至於戰國而周僅以空言彌縫於天下實不
[114-4a]
能當諸侯之一巖邑禆帥也此不戰之罪也秦以日戰
而兵日精楚趙計不勝秦耳南略滇西并蜀若破節而
拉朽然無他戰故也不戰則以文帝之治天下之富饒
而匈奴一入烽甘泉而赭北地戰則以武帝之不治天
下之耗虚而力遏匈奴之勁又用其餘下閩下南粤下
牂柯夜郎下大宛百試而鍔不折故武帝之彊也用文
之餘富也而宣元之降匈奴也用武之餘彊也昔宋之
有靖康也金實草芥我而剗刈之數十萬之師夜一鼓
[114-4b]
而旦絶馬跡矣及其季也天下囓其什八而韓岳錡俊
之徒收餘燼一再角而折其鋒此之所恃以一再角而
折其鋒者固剗刈之不盡者也今夫士平居投石超距
趯踘跡射力扼虎豹然而聞金鼓之聲未有不色動者
矢刃交於前未有不股栗者何者以非素習也有恂恂
於杯酒而侃侃於行陣者則習之也勇公戰怯私鬭豈
獨秦民性然哉作之公則公作之私則私耳余所言作
者未敢及也今國家之患莫大於聚天下不戰之兵於
[114-5a]
京師而竭天下之資以奉之而不得其絲忽之用庚戌
事起上赫然逮治大司馬以下更戎制稽覈尺籍矣然
而泄泄如故也亡論其影避役占名在而實亡者老弱
市人子不堪者即人人賁育怒馬厲刃亡益於用也此
非所以強兵之實也今天下轉嵗漕四百萬石以給京
軍計獨有汰京軍之半留其勇壮者時蒐習之以示強
幹而已餘漕粟之半可悉徴其資以付邉人之能戰者
作其氣而鼓舞之敵未有不屈者也夫汰兵而兵彊益
[114-5b]
兵而兵弱此精之説也不戰則積強以為弱戰則轉弱
以為彊此戰之説也汰其必不戰者而厚用其戰者可

  䇿三
自庚戌始而西北之兵亡日不與敵戰自壬子始而東
南之兵亡日不與倭戰兵日以戰挫削日以繼而卒不
彊此又何也夫所謂戰者非浪焉而迫之使角也兵日
以戰挫削日以繼此所謂没世而不復振者敗軍之氣
[114-6a]
也夫易進易退不量敵而前一中敵而靡爛者東南之
兵也難進易退敵寡而前敵一多而縮匿者西北之兵
也愚請先言西北之弊今夫所謂将者非必人見才而
用之也所謂紈袴乳臭債帥者日㕘焉率然而授之三
千之卒不習而責之戰此以将敗也三千之卒不必盡
精武庫之朽甲雕戈畀焉使之食半菽而禦敵敵馬驅
若風搏若電我之馬若仆若偃若蝟若蝸敵人之長技
十不得一矣此以卒敗也三千人為方陣四面而受敵
[114-6b]
敵為大軍以擬我而雜出其騎為四面而更迭攻之敵
分而我分之則内亂敵合而我合之則不支彼此不相
援也援則敵陣動而賊乗我故以萬人軍焉而不收萬
人用也以三千人軍焉而不收三千人用也此以陣法
敗也退縮逗留者斬軍律也然元帥不敢輕用之於将
而將不敢輕用之於卒其極至於鞭而貫耳止矣前有
死而後無死誰不後也將鋭而以師損者誅懦而以師
完者免損而無賄者誅損而有賄者免此以罰敗也將
[114-7a]
幸而掩敗以為功者賞功微而賄巨者賞大臣有欲與
恩者賞功大而無賄者不賞大臣有欲甘心者不賞此
以賞敗也於乎若之何其兵之彊也漢武帝不愛天下
之食邑府藏以待天下之有功者賞不踰時罰不信宿
得其人則付之以數萬人聴其損而不問恩者酬怨者
報而不恤是以投響而意得事至而功隨聚也其次則
莫若楊素素貴近人也嘗出戰簡留者三百人人畏敵
多願留者素悉取三百人斬之更簡留人人不願留矣
[114-7b]
幕府上功簿纎悉必録故將士畏素嚴而樂得其欲其
擊突厥也為騎陣以誘之敵來奮擊而大勝此五敗者
無一也如楊素者可以戰者也
  䇿四
天下所至重而甚危者則莫如宣大宣大古上谷雲中
地也都長安延寧諸鎮重都燕宣大重宣大之所以獨
重於燕者為燕蔽也方文皇帝時宿重兵於二鎮以威
懾喝敵大漠之南王庭絶而不復幕是儲胥也是虎豹
[114-8a]
之不採也及其季也敵時時入掠矣殺傷不相當矣然
敵能入之而不能有也狥利而驟進微飽而驟退小創
小止大創大止其常也敵又不敢越二鎮而遂攻燕何
者畏二鎮之掎其後也是猶門户也猶手足也今者敵
入而雜居於堂之外庭之内毳帳覆野騎錯路二鎮之
人不得就時而畊牧矣敵進弗能拒也退弗能躡也叩
關内而弗能要也門户析手足痿痺而燕之所恃以重
者僅耳目耳然而大司農之金錢日夜輦輸於二鎮若
[114-8b]
陸海然敵踐屯則耕作廢敵徼道則商旅廢故二鎮之
民枵腹以俟大司農之金錢盡而卒弗飽也治二鎮者
有總督矣巡撫矣有監司矣守令矣其帥有總兵矣副
㕘游守矣又有御史司察之矣其事不相通而其力足
以相制則不獨十羊而九牧之也合則為蒙不合則為
掣且名雖為帥所統不過三千人而已其乆者不過三
四年而止耳其權不足以兼治諸將之兵而足以脅諸
將其智不足以強衆而威敵而足以僥倖而自遷是故
[114-9a]
大司農之金錢日夜輦輸而北以給二鎮而二鎮之金
錢日夜輦輸而南以之京師其為督撫也監司也守令
也總兵也副㕘游守也御史也則莫不商二鎮而傳舎
之也故欲二鎮之足扞敵則莫若得人得人則必使之
無商二鎮而傳舎之無商二鎮而傳舎之則莫若捐二
鎮而予之而不為之㕘間則可昔者唐之末囘紇吐蕃
攻關中矣以天下之力拒之而不足而天子數至於蒙
塵然不敢窺河北諸鎮之一障何者人有其地故也人
[114-9b]
有其地則人自戰而長饒吐蕃之於蜀也南詔之於蜀
也若穿魯縞也小予韋臯以蜀而不虞蕃大予王建以
蜀而不虞詔此其明效也是故捐二鎮以予材者則必
聴其生聴其殺聴其辟置經費爵賞而無禁效則公之
侯之而世其地如是而三年不省度支十年不全制敵
者吾不信也
  䇿五
昔人云薦紳則守和親介胄則言征伐此大較也今薦
[114-10a]
紳之所不察以為非而介胄之所深然而囁嚅不敢出
口者莫要於和戎而其名與便莫善於市易夫魏絳之
所陳與韓安國嚴尤諸君子之所論辨逺弗備載矣請
以宋事明之夫以太宗時言則宋强而契丹弱然無日
不尋於兵中國之敗衂以十數焉堅者摧鋭者折至其
甚不能庇天子乗輿之幄以真宗時言則宋弱而契丹
强然自澶淵一盟而南北之君臣與其民日拱手相樂
於無事聘問之使不絶而宋之所以中契丹而飽其欲
[114-10b]
者不過一郡數邑之資而已宋不察而仍其術以待本
我中國之元昊而嵗賂之也夫是以棄銀夏而重困中
國是謂以弱志處强勢又不察而矯之結女直而攻素
所通好之契丹也又不察而又矯之結蒙古而攻素所
通好之女直也又不能事女直與蒙古兵搆而宋不社
矣是謂以强志處弱勢然則宋之所謂失䇿者不在於
和而在和之不終且厭棄武備也夫用其和者於其戰
者而國削用其戰者於和者而國亡其較亦可思已今
[114-11a]
敵雖號强大鬭騎多然其志不過欲得衣幣次乃金錢
而已非必用尺一牘與中國講敵體也非必欲冊尊號
稱兄弟結甥舅也吾捐一郡數邑之税而付之忠實之
邉吏宣上命微賜其酋長以竒麗繒帛之服有差而約
勒士民使與之互市不絶夫棄無用之絲枲以易有用
之戰馬此其利甚巨互市出於下而天子不與焉此其
體甚尊可以弭㓂可以减戍可以乗㕁而用間可以乗
暇而脩武此其謀甚愽夫何憚於名而不為也或曰辛
[114-11b]
壬之間則有敗謀者用而辱國焉如之何其再也曰惡
是何言也藥石一也有用之生人者有用之殺人者則
非藥石之罪也故議和出於富氏而治出於秦氏而亂
議恢復出於岳氏而治出於韓氏而亂君子毋姑求之
於其名以為美而遽從之以為不美而遽廢之求之於
實可也
  䇿六
天下之所日中冦而尾幾不掉者自諸邉外則莫若嶺
[114-12a]
南夫吳越之所以中冦者海上之奸民為之内主也奸
民盡則冦亦從盡非能使冦盡也冦至而無與導者也
故吳奸民最少最先弭越次少次弭閩次多次後弭若
夫嶺南則不然其海冦負海以為訌東借日本之諸島
悍夷以為𤓰牙而西南借交阯占城闍婆暹羅以為逋
藪此其於疾也在骨節輳理之間而非可湯藥去也而
又内結山冦以為腹心之援山冦之為巢穴累數百千
計而不可窮緩則出急則遁撫之則陽聴招而隂為冦
[114-12b]
我寡則彼乗間我衆則彼匿形而吾民介於二冦之間
善事之則相與通有無而得為利不善事之則併其身
家以餌冦夫耕而出其賦税以共官官且重徴之矣出
其賦税以予冦至倍而償之矣郊之民既迫於冦之害
而不得不事冦則購郭之民以為間郭之民餌於冦而
樂為間則借郊之民以為藏故其始也海冦焉而已山
冦焉而已今而郊之民冦也郭之民冦也自節帥而有
司一身之外皆冦也此其於疾膏之下肓之上非可以
[114-13a]
金石針砭也夫海冦之來也彼為客而我之除山冦也
我為客夫主不可以不時備而客可㠯不時至也故其
便莫若先除山冦除山冦則莫若大用兵大用兵者合
二廣閩楚之兵分道而悉入窮其巢穴之所至而蕩芟
之度其險逺而素不為盗者為置官吏以約束之分兵
以扼其要害而後時察郭之民為冦偵我者郊之民兩
屬冦者轘而裂之以使民曉然知從冦之害海冦之至
茫然不知我之有無内冦而我始得為主善為主者多
[114-13b]
聚兵以為伏深冦之入而焚其舟冦進而無與為之導
退而歸路已絶其氣必奪而計必窮夫然一舉而殱之
此十世利也書云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屠牛坦之為
屠皆衆理解也至於髖髀而非斤則斧皆嶺南之謂也
  䇿七
國家待宗室自親王至中尉凡八等其支子歴八世至
於庶人而禄始絶以明有富也仁也親王冠九旒章服
下天子一等郡王以次裁殺即公侯大臣毋得抗以明
[114-14a]
有貴也禮也王國所屬長史衛校百千人而止耳不得
臣他吏民干有司事以示有節也義也葢三善具焉以
故二百年來王國鮮敗度棄禮以斬其社者即卒不幸
而間有吳濞之變亦輙隨發而隨獲其資不足以行欲
其勢不以酧志故也雖然親王於常禄萬石郡王二千
石鎮國將軍千石以至於庶人亦百石而他婚嫁居第
資送導從之費不與焉愚嘗得宗正籍觀之自嘉靖二
十八年而見存者一萬餘人今又十餘年矣人益其半
[114-14b]
而合之而當為二萬人也又十餘年而人益其半而合
之當為四禺五千人也酌禄之中人各得禄五百石益
萬人是益五百萬石粟也天下有益禄而無增田吾不
知大司農何以應之是重敝民也民貧且逃亡矣宗室
之人所以仰哺而待衣者日孶孶焉而卒莫與也官又
為厲禁俾不得從農商之業其賢者又不得偕寒士從
有司之薦蒙虚名而鮮實利故至併室而雉經者有之
矣易名姓而為所不可為者有之矣是重敝宗室也且
[114-15a]
以天下之大北距敵南際蠻東倭而西戎之内即窮巖
版築其人之負一才藝者靡不入而稱薦得官職至舉
天子三葉之懿親無罪而圄之一城之内被之以虚名
而實之以庶人者何也此非所以明親親用賢之道也
所以勵翼庻官代天工必非宗室然後可則是周不得
周召畢散漢不得徳向蒼虞晉不得孚攸齊不得嶷元
魏不得勰周不得憲唐不得孝恭揆勉而宋不得汝愚
也夫薄待族以不足用而厚困民以供之是壅閼王上
[114-15b]
之仁於尺寸之内而蔓害於萬里之外也今號稱有司
當王國比近者見宗室之如懸罄突無烟而衣露脛則
其勢不能復念民見民之廢著鬻舎捐妻子以供王國
之禄則其勢不能復念宗室二者交戰而技窮而日為
之邅延以冀代要在於脱其身而已上誠欲惇親親不
以吏事困之則請姑置其近者請自將軍以上少裁其
禄數而務實其恵中尉以下則請毋賜爵禄而寛其禁
使其賢者得與寒士角長而受仕其不肖者從事於南
[114-16a]
畆以其力周其身而官弗與焉庶乎其猶有支也
  䇿八
三代而後稱治者獨漢然非其才之獨髙也所以用才
者簡易而無不盡當是時天子所寄以共事者内不過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諸將軍外不過守令而已即
舉守而言其獄訟軍興錢榖辟召賞罰靡不悉推而付
之不以私人察也不以文法牽也第課其治而為之殿
最以行吾典耳三公闕於九卿郡守取選焉而不為他
[114-16b]
曺以顓之也九卿為將軍矣太尉為丞相矣而不為分
途以限之也獄吏而通經也武弁而習吏也書生而閑
武也故漢之才有過盡而無不盡之累國家於内為三
公九卿大約延倣古昔而制於外為獨詳守之上有監
司以領之矣而又有中丞以攝之御史以察之即不得
自論鬼薪以上賦税雖斗斛弗敢顓也其内軍府得以
治兵事而不得與其權兵部得以與其權而不得治其
事其大小之相制也若犬牙然其頫首而聴於法也若
[114-17a]
束縛然故雖擁連城將百萬之衆一赤衣吏以片紙詔
而縶其項弗敢動也得意而今日為公卿以掌握國家
之命失意而明日為髠鉗短後之衣蹩蹩長安中而弗
敢怨也可謂詳於弭亂而略於求治者也故巧如莽戾
如卓雄如操不得而盡用其巧與戾與雄也聖如周召
不得而盡用其聖也無他法為之束也今其制不可盡
變獨有融酌於漢與明二者之間而稍為之裁節而已
論思贊輔之職則必遴夫作行之賢者而不必盡兩制
[114-17b]
之人新進之士備詞林者必使之補外以習吏州郡冗
散之吏有異才者時召入以補其闕撫臣而監司守令
非九載弗遷間為之增秩賜金璽書以作其勞者秩滿
而為之峻擢以大報其賢者貪墨暴苛誅其甚者而斥
其次者至於進取之塗毋顓科甲而廣其選毋限文武
而通其用使詩書與案牘弓矢比而無低昻焉而後人
人自奮砥礪于事功天下之才不偏枯而後盡夫髙皇
帝兢兢百折而得天下今使雕蟲之士從容而蠧囓之
[114-18a]
而不為之防吁可慨也
  山西第一問
 問太子天下本學士大夫類䏻言之而莫詳於賈誼
 其說果盡出於誼否也三代而下不䏻蚤豫教故其
 治不古若亦可聞其略否夫論子道者則有温嶠之
 侍臣王褒之太子二箴示君道者則有唐文皇之帝
 範十二至我太祖髙皇帝及成祖宣憲諸廟皆勒成
 一書以示皇太子其㫖與帝範同異否今上之元年
[114-18b]
 即詔立元良以定國本天下欣然謂吾君有子矣夫
 出閣之期已示而所以輔導匡翼之具未悉諸生其
 為我詳言之庶㡬備承華寳鑑之一二云
自賈誼所稱天下之命懸於太子太子之善在於早諭
教與選左右有味乎其言之也雖然非自誼始也書尹
之誥曰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盖言本也易蒙之彖曰蒙
以養正聖功也盖言學也唯禮與左史書大傳亦有之
其略曰古者后妊七月而就宴室所求聲音非禮樂太
[114-19a]
師緼瑟而稱不習滋味非正味太宰倚升而曰不敢以
待王太子所謂胎教也生而接以太牢士負之有司齋
肅端冕而見之南郊所謂襁褓之教也䏻行立矣道之
禮過闕則下過廟則趨所謂童稺之教也少長始知色
則出齒於太學教之為人臣焉教之為人子焉教之為
人幼焉毋使異日有一人之肆也十八曰孟侯孟侯者
於四方諸侯来朝迎於郊問所不知毋使異日有深居
之悔也故太子立而置太師太傅太保及乎既冠成
[114-19b]
人則有記過之史徹膳之宰敢諫之鼓瞽史誦詩工誦
箴諫大夫進謀士傳民語愚竊以為其備官也非好糜
禄也非欲其敵儀於至尊也欲使左右前後皆正人以
漸摩其徳也雞鳴而起一日而三朝非故欲勞之欲其
習於勤也其與國人齒也非故欲卑之欲其習於恭也
自周之末暴秦繼之人主不盡䏻舉三代之所以教者
為教而太子亦不盡䏻舉三代之所以學者為學其始
也子道缺而躍龍之地或危其終也君道缺而飛龍之
[114-20a]
地或亢是故秦之胡亥受治獄於趙髙晨即位而暮射
人而望夷之禍成矣漢之戾園開博望通賔客多以異
端進巫蠱起而長安兵而湖隂之禍成矣開皇之際嬖
子窺嫡楊素進而房陵之位不終矣徳宗之末宫寀無
擇王伾叔文進而永貞之治損矣至於漢靈唐僖之季
父張譲而毋趙忠定䇿國老而門生天子帝位予奪於
左貂人主食息於中涓宦官之勢重而天下之大計移
矣故温嶠之箴侍臣也則曰均士抗禮以卑厥情入學
[114-20b]
齊齒言稱先生不以賢自臧不以貴為榮思有虞之烝
烝尊文王之翼翼屏彼佞䛕納此亮直言太子之職所
當盡也王褒之箴太子也則曰勿謂居尊禍福無門勿
謂親賢王道無為無為慮始無為事先損之又損全之
亦全言太子之地不易居也斯二者皆所以語為人臣
子之道也唐文皇製帝範十二則冠之以君體而建親
求賢審官納諫去讒戒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
之類次焉皆所以語為人主之道也燦然備矣惜也其言
[114-21a]
教詳而身教略也承乾儲而不終髙宗帝而不帝有以
也眀興髙皇帝甫立皇太子即建大本堂居之積武庫
七略之書而聚天下之英俊耆碩從容談說經義賜宴
賦詩最後采經傳格言為書曰儲君昭鑒録俾日進講
曰若等務導之以正他日勝重任也至文皇帝而稍充
廣其書益以髙帝之謨訓曰文華寳鑑召皇太子授之
曰脩已治人之要盡矣若其勉之宣宗之為帝訓也篇
凡二十五始君徳而終藥餌也憲宗之為文華大訓也巻
[114-21b]
凡四進學也養徳也厚倫也眀治也要之其命名與帝
範同而章軌與唐文異眀徳隆隆嗣三代矣自青禁之
制不講於先朝朱邸之開僅同於藩國海内皇皇然若
靡所瞻望上即位之初元即下詔立皇太子推恩海内
其眀年復示出閣之期以十齡奏聞温文日新岐嶷天
縦中外億兆臣庶咸欣欣焉思獲奉盛美開天下萬世
太平根本而草莽下臣不勝私憂過計以為太子之體
不患其不崇患其崇而無所接異日君臣之分不患其
[114-22a]
不辨患其辨而至於不相通今雖未䏻猝復古制如所
謂拜師而齒學者宜亦少采貞觀至道儀節三師賔客
見則必假以殊禮從容燕閒啟沃治道其諸寮寀亦聴
坐侍講讀反覆開陳以畢所見所講讀諸書自六經四
子及先朝謨訓外别命儒臣脩纂六曹職掌今時要務
如財用困乏民業艱難武備積墮士風日卑及它一切
吏弊國蠧分條附見務令剴切不必宏深勒成一書専
備詢覽人主時時考問觀其進否而稍抗法於其左右
[114-22b]
至於坊局諭贊之官必選清方直亮通眀該練者充之
勿急才藻以長浮華勿廣遴諮以滋躁競其内而保姆
阿監必委長年毋令見少麗以犯未定之戒服御居舍
崇儉樸毋令見竒衺以開奢侈之漸率土之臣皆其臣
也毋以&KR0591御僕從為私人天下之有皆其有也毋請荘
田店宅為私藏太子徧識萬類之情而不見其用尊在
一人之下而不廢其謙中心無為以守至正唐虞三代
之化端在於此雖然愚之私憂過計猶有不䏻已者盖
[114-23a]
國家雍熈之治莫盛於宣徳𢎞治間而及其後也頗不
滿於二正之季彼其出而亂二正之治為振為瑾者乃
宣𢎞所用以侍青宫之人也今六局丞郎而下縦無其
人可不預為之所乎寧侗而無愛其儇寧緩而母愛其
捷寧椎無䏻而不必其有技寧目不知書而不必多識
此在人主及輔弼大臣加之意而已
  第二問
 問孔子刪述六經垂訓萬世盖昭昭如日焉自揚雄
[114-23b]
 王通氏始為法言中說以擬論語而雄復著太𤣥以
 凖易通續六經君子非之以為僣然宋之諸儒亦有
 太極圖通書定性皇極西銘等篇彼盡黜漢儒而
 自精醇其語寧無意於續也然易繫有非夫子所
 撰者乾坤多餘章而毛詩雜淫風周禮缺冬官而
 大學缺格致禮記雜出漢儒之手春秋如公穀各泥
 其師說訖未有定不知雄通輩何以不敢討定而敢
 於續也今論者往往有異議如謂各官格致本不缺
[114-24a]
 大學周易有古本之類其說可盡舉而折𠂻之否
六經其猶日月乎其體厯萬古而不虧而其用亦時有
所不及故夫日有夕而月有晦幽崟蔀房之下郤容光
而自逺勢不得不假之於燭夫燭者所以佐日月之光
於不及者也訓故之學翼而眀之者也立言之學廣而
通之者也皆所謂燭也取燭而佐日月之光於不及則
可以燭而配日月之光而謂之三不可此揚雄王通氏
之所以失也揚氏之為𤣥也凡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
[114-24b]
十一家二百四十三表七百二十九贊&KR2616之以三䇿闗
之以休咎絣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擬之
以道徳仁義禮智為其太曼漶而不可知故有首衝錯
測攡瑩數文掜圖告十一篇皆以解剥𤣥體離散其文
雄之自叙云爾其意則曰此非揚雄氏之𤣥而揚雄氏
之易也要之無易而後可以有𤣥有易矣𤣥何所用之
且𤣥之體方而易之體圓圓則不待擬議而自成方則必
待假借而後就故說者謂揚雄僭也王氏之擬經也大
[114-25a]
抵以漢七制續書以曹劉顔謝之篇續詩其所贊易即
闗子眀之成筮論其所定禮則叔孫氏之綿蕞儀其筆
春秋則止陳亡以配獲麟其要如此而已其意則曰此
非六經之經而王氏之經也要之可以言傳而不可以
言經有六經矣夫安得而配之且其所謂七制諸篇者
何敢望典謨雅頌之藩籬而闗朗叔孫不過支離糟粕
之近似若元經之帝兩魏出蜀漢而夷江左大㫖亦已
悖矣故說者謂通亦僭也至於法言中說雖若有出於
[114-25b]
模擬剽竊而往往䏻尊正道發微言於千載之後特所
謂法言者言多逺而指則近故不免於晦中說者說雖
暢而理或支故不免於雜至有謂通與李徳眀不相及
而唐初諸貴臣稱門人者不一舉其名以為阮逸之偽
撰雖未必盡然要之亦有可疑者矣宋興周程氏者出
盖盡屏諸儒之說而澤於道徳醇如也周氏之為太極
圖說也標理於極而推功於静其為通書也表裏太極
之說而加詳於聖賢之學程氏之答定性書謂己性無
[114-26a]
内外動亦定静亦定也張氏之作西銘謂理一而分殊
人當以事親之道事天也邵氏之皇極經世諸篇眀天
地之消長推日月之盈縮與隂陽之度數剛柔之形體
經之以元配之以㑹㕘之以運終之以世盖得易之變
而推廣之者也要之其為說雖正大而㣲妙然豈有出
於六經之外者揚雄王通氏急於六經之名而緩其實
周程張邵氏精於得經之實而避其名此所以異也而
後之持正論者必欲深文巧詆以中通雄之罪至目之
[114-26b]
為僭竊等之為異類盖至於莽大夫揚雄死而千秋不
傳之統直接之孟氏愚以為六經至孔子而止矣即孟
氏與宋諸賢亦翼而眀之廣而通之者也特所謂燭者
其光有大小而佐日月之功有隆殺耳夫陽避其名而
隂紹其統愚不得為通雄二氏稱屈也執事謂六經自
秦火之後不䏻不有所遺錯以討定之責責雄通氏
愚謂非二氏所䏻辦也今請得而畧言之謂繁辭之十
翼有非夫子所撰者序卦之或强也而雜卦之或雜也謂
[114-27a]
乾坤之二卦自彖象而外夫子所贊皆當屬之於繫辭
是一說也謂夫子曰放鄭聲而鄭衛淫奔之詩不廢或
曰放者聲耳存其篇以示戒也或云非夫子之舊也周
禮缺冬官矣而河間獻王輒以考工記補之其䏻合於
聖人之政否也有謂五官之中如縣師㕓人之類皆在
所少者惟王一條耳是一說也大學缺格致矣而朱子
輒取程子之意補之其䏻合於聖人之心否也有謂知
止末二條即格致之一章固不缺也是亦一說也禮記
[114-27b]
所載大學中庸既别表為一書而其它篇多不出於夫
子緇衣公孫尼子所撰也月令吕不韋所脩也王制漢
文時博士所録也其它檀弓儒行等篇要亦有大醇而
小疵者至於春秋一書左氏詳於事而略於㫖公穀守
其虚而忘其實穀梁以衛輒拒父尊祖不納子糾為内
惡公羊以祭仲廢君為行權妾母稱夫人為合正盖范
甯固已言之至於胡安國而始以其說探聖人之心於
千載之上然聖人之賞罰固已眀而聖人之所以用
[114-28a]
其賞罰者未免流於刻也夫所謂廣而通之者固不暇
論而所謂翼而眀之者其亦有人矣乎諸儒生遵髙文
之訓白首守其師說而不敢廢愚則何敢言愚所謂書
之有古文雖稍異其語易大學之有古本雖稍更其序
而大㫖不甚逺固無可論詩之淫風存者出於夫子之
手孰得而議之第在鄭衛則絀它說而附於淫在異國
則又絀其淫而附於它說不知可更一裁定否也周禮
之冬官或悉取五官之屬者而補之簡斥劉歆之傅㑹
[114-28b]
合儀禮禮記而為一經可乎取月令檀弓緇衣王制儒
行之類稍未醇者取家語及魯論之為門弟子言者各
降而為傳以與孟氏並傳可乎取左氏之事而絀其浮
取公羊之例而絀其鑿取穀梁之㫖而絀其偏裁以胡
氏之法而絀其刻更定為一書可乎要之非其急者自
强不息而吾心之易在矣允執厥中而吾心之書在矣
思無邪而吾心之詩在矣毋不敬而吾心之禮在矣春
王正月而吾心之春秋在矣得其要則六經為吾用而
[114-29a]
其語皆筌蹄不得其要則吾為六經役老死而汩没於
章句雖然愚之所甚憂則不在此今世之學者於書偶
有所窺則欲盡廢先儒之說而出其上於道未有所得
則已力排先儒之詣而閏其統不學則借聖門之一以
文其陋無行則逃之性命之鄉以使人不可詰此又宋
賢之罪人而揚雄王通氏之所近似而不取者也愚之
所甚憂者此也
 
[114-29b]
 
 
 
 
 
 
 
 弇州四部稿巻一百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