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360-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類函巻三百五十五
  産業部一田田美田田塉田賣土宜換曠土附田/水 井 買 田 田 求
   田訟附/ 助為田/
   田一
 増釋名曰土已耕曰田田塡也五稼塡滿其中心也
 爾雅曰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 詩曰倬
 彼甫田 又曰稅于桑田 又曰大田多稼 又曰徹
[360-1b]
 申伯土田 又甫田疏曰神農始造田法典田大夫以
 其法敎民始敎造田謂之田祖先為稼穡謂之先嗇神
 其農業謂之神農名殊而實同也 書無逸曰即康功
 田功 禮記月令季夏曰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周禮不易之地家百畞一
 易之地家二百畞再易之地家三百畞注不易歲歲種/美地也一易休
 一歲再易休二/歲謂薄地也 漢書東方朔曰汧隴以東商洛以西
 厥壤肥饒灞滻以西涇渭之南此天下陸海之地貧者
[360-2a]
得以家給無飢寒之憂 後魏書曰高允為著作郎太
武問萬幾何者為先時多禁封良田允因曰臣少也賤
所知惟田請言農事古人云地方一里則為田三頃七
十畞萬里則田三萬七千頃若勤之則畞益三升不勤
則畞損亦如之損益之率為粟二十二萬斛況以天下
之廣乎帝善之除田禁 函史宋陳靖疏曰復業請佃
者其田驗肥瘠為三等上田人百畞中田人百五十畞
下田人二百畞 吕覽任地篇曰上田棄畞下田棄&KR0908
[360-2b]
五耕五耨必審 貞山子曰田疇不修男女矜飾家無
斗筲鳴琴在室 盛𢎞之荆州記曰桂陽郡界有温泉
其下流有田恒資以浸灌常十二月種至明年三月新
穀便登溫液所周正可數畞過此水氣輒冷不復生苖
 豫章記曰郡江之西岸有磐石下良田極膏腴者一
畞二十斛稻米之精如玉映澈於器中 唐文粹歐陽
詹文曰田疇將植而求實必分其畦壟嘉穀由是乎生
 續文獻通考曰遼道宗時餘民應募或治閒田或治
[360-3a]
私田計畞出粟 又曰金時民田業各從其便 又曰
元太祖時無牛可耕張楫議差官於盧溝橋索軍囘所
驅牛十取其一以給農民得數千頭民大恱
  田二
原家語曰虞芮二國爭田而訟連年不&KR1177乃相謂曰西
伯仁人也盍往質焉入其境則耕者讓畔行者讓路入
其朝則士讓為大夫大夫讓為卿虞芮之君曰嘻吾儕
小人不可以入君子之朝遂以其所爭為閒田 漢書
[360-3b]
曰陳平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黄帝老子之術有田三十
畝與伯居伯常耕縱平使游學 又曰貢禹上書曰臣
禹年老家貧資不滿萬錢妻子糠豆不贍裋褐不完有
田百三十畝陛下過意徵臣臣賣田百畝以供車馬
又曰張禹為人謹厚内殖貨財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
頃皆涇渭灌漑極膏腴 又曰太始二年趙中大夫白
公奏穿渠引涇水漑四千五百餘頃因名白渠民歌之
曰田於何所池陽谷口舉鍤為雲&KR1177渠為雨涇水一石
[360-4a]
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注水停淤泥可/以當糞詳涇水 増後
漢書曰馬援辭兄欲就邊郡田牧兄曰汝大才當晚成
良工不示人以朴且從所好 原華嶠後漢書曰周燮
專精禮易不讀非聖之書不修賀問之好有先人草廬
結於岡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給非自所耕漁不食
 増蜀志曰初諸葛亮自來成都有田十五頃子弟食
自餘饒 原晉中興書曰郭飜少有志操居貧無業起
往古荒田先立表題經年無主然後乃作將&KR0836有認之
[360-4b]
者飜悉推與之縣令聞以稻歸飜飜不受 齊書曰王
騫歷黄門郎司徒右長史不事産業有舊田在鍾山八
十頃與諸兒及故舊共佃之嘗謂人曰我不如鄭公蒙
有田四百畞而食常不周以此為媿 唐書曰盧羣為
義成節度鄭滑觀察營田使羣先寄寓鄭州典質得良
田數頃及授節度各以本地契書分付所管令長令召
還本主時人稱美 明皇雜録曰上命宇文融為拓田
使融方恣睢諸不附己者因密奏盧從愿廣置田園有
[360-5a]
地數百頃上素器重愿欲倚為相者數矣而又族望官
婚鼎盛於一時故上亦重言其罪因目為多田翁 文
獻通考曰宋高宗紹興七年潭州守臣吕頤浩修復馬
氏龜塘田萬頃 元史曰福寧人王薦好義有鬻田於
薦而死者貧不能葬薦即以田歸之
  田三美田/土宜 塉田附/曠土
原沃塉 肥磽西京賦處沃土則逸處塉土則/勞此繫乎地也 疆畞肥磽 旣臧
 不腆詩我田既臧之傳晉謂戎子駒支曰我/惠公有不腆 田與汝剖分而食之 負郭
[360-5b]
 &KR1177漢書陳平有負郭田/西都賦曰&KR1177渠為雨 多稼 有廬大田多稼/中田有廬
俱/詩 膏腴 衍沃兼倍也舄/土衍沃 不易 有期上詳叙事/給授有期
 原隰 沮洳詩畇畇原隰注開/墾之貌 漸洳 土界 封畛畛途/所經
曰/界 悉種秫 三更稻本傳陶潛為彭澤令縣公田悉/種秫曰令吾醉於酒足矣妻子
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畞種秫五十畞種秔請晉李/熹上言尚書山濤中山王睦各占官三更稻田 免濤
睦等/官 牽牛以蹊 操豚而禳傳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國䇿禳田者
操一豚蹄/酒一盂 歲取十千 畞收一鍾詩甫田章一史畞/鍾之田注 畞收
一/鍾 罪民罪吏 一易再易周禮公田稼不善則罪民/私田稼不善則罪吏 下
[360-6a]
詳叙/事 封洫 疆界 三壤 咸則 庶土交正書上/中下
三等田/ 又書 溝澮脈散 畛繩綺分 原隰龍鱗 溝塍
綺錯 増公畦 野田孔帖杜甫詠懷詩塹抵公畦稜/ 又韋應物經武功詩茫茫野
田/緑 請佃 給種上詳叙事浙函史宋大中祥符中帝/以江淮兩 稍旱命取占城稻三萬
斛分給/之為種 秔稻&KR0836 畦壟分孔帖韋應物襄武館詩是/時秔稻&KR0827西望盡田疇
詳前/一 無易仕 不侵畔孔帖杜牧無易仕之田園嶷/又李翰屯田紀績頌私田
嶷不侵/其畔 經界可正 守望相友詳井/田 畞定於區
母以權子函史明安如山為丈量法命區長驗區畛命/算人制畞分因區定畞 又畞為母稅為子
[360-6b]
母以權子/則無逋稅 用先疇之畎畞則有肥磽 輸當年之井
稅寧均沃瘠 美田原陸海 周原上詳叙事肥詩周/原膴膴注 美貌
 上腴 善地西都賦土則九州之上腴之/史陸賈以好畤地善往家 美業
沃野後漢中常侍蘓康管覇用事錮天下良田美業劉/祐為司農移書所在依科役人桓帝怒之 沃野
千/里 増大田 美産孔帖李翰屯田紀績頌嘉禾大田/二十七屯廣輪曲折千有餘里
又髙力士傳中人若黎敬仁等京/師甲第池圜良田美産占者十六 自都 近甸又李/澄殖
産伊川占膏腴自都至闕口疇野彌望時謂/地癖 又太平公主田園徧近甸皆上腴 賜寧王
 奏從愿又寧王為雍州牧賜上田三/十頃 多田翁事注詳田二 安時自饒
[360-7a]
景行膳士宋錢公澹山雜譜曰蘄州人龎安時饒於田/産不汲汲於利 元史楊景行判㑹昌州勸
民斥腴田/以膳士 畿輔深厚 豫章膏腴俱詳前/田一 塉田原
不毛 再易史記鄭襄公曰君王賜不毛之地何休/曰磽确不生五榖曰不毛 注詳前一
土敝 民勞禮土敝則草木不長注地薄無力則國語/聖人處民必擇塉土塉土之民勞 思善
沃土之民逸則思不善/故沃土之民不才而淫 磽陿 舄鹵上見漢書鹵書/注耿地舄 墊
隘/ 増苦下 地薄孔帖陸龜蒙有數百畞田苦下水/潦則與江通 又韓文操耒耜而
耕地薄/而賦多 混成大田 撫之不暇孔帖桞宗元文汚萊/塉鹵之地混成大田
勞又崔偃言陜土塉而民/ 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 山居多塉 塞地實寒又/杜
[360-7b]
牧之上李司徒書澤潞南州全居山内土塉而地狹/ 又李景略拜豐州刺史言窮塞苦寒而地實塉鹵
京路卑濕 沔漢汚萊函史宋范仲淹言京東西路卑/濕而積潦 又宋孝宗時漢沔
之間汚/萊彌望 雨潦所鍾 大川為蝕熙寧中其土田汚下/雨潦之所鍾積大川
之所齧蝕者令/修築隄堰防之 上蕪下沒 稊長苖稀明髙季迪田/家行上田蕪
下田沒中田有禾穗不長稗元黄鎮成/秋聲集詩土薄良苖稀稊 日以長 徒逢時於樂
土 終歎乏於良田 風雨雖調莫覩如雲之稼 收
穫斯至空嗟似磬之懸 土宜原五土 九榖周禮以/五土辨
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鳥獸以/育草木以任土所宜以舉興事也 周禮大宰以九職
[360-8a]
任萬民一曰三農生九榖注云/山澤平地九穀黍稷麻麥之屬 辨物 宜牆周禮大/司徒以
土宜之法辨十二土名物以相宅而知其利害注十二/分野十二邦也土繫十二次各有所宜也 後漢烏桓
土地宜東牆東牆似蓬草/實似穄子至冬十月熟 周索 興事疆以周索注/索法也疆治
土也則宜周之法/謂魯也 詳前 敏樹 自生中庸地道敏樹注生/植也敏勉也 自生
曰土所/植曰壤 土事 地理周禮載師掌任土之法以/物地事 禮地理有宜 度
山林 辨京陵鳩藪澤聚成藪澤使人不得焚燎壤之/以僃獵處 大阜曰京絶髙曰陵别之
為冢/墓 表淳鹵 數疆潦塉薄地也表異輕其賦稅也/ 疆界有流潦者計數減其
租入/也 規偃瀦 町原防偃瀦下偃之地規度其受水/多少 隄防間地不得方正
[360-8b]
如井田别為/小頃町也 地財 土訓周/禮 五穀異種 九土殊
宜 増霜早 氣遲宋史食貨志河北霜早而地氣遲/何承矩取江東早稻課令種之八
月即/&KR0827 寒温以宜 墳衍則大唐文粹李庾西都賦曰/土厚地中寒温以宜
又柳宗元武功縣丞記土地沃美高厚有丘陵/墳衍之大其植物豐暢茂遂有秬秠荏菽之宜 動物
宜介 毛物宜羽元稹蟲豸詩序荆州之地洲渚濕/墊其動物宜介其毛物宜翅羽
酌民衆寡 量地肥磽宋陳/靖疏 定地則原隰陂池 辨
色以黒壚赤淤函史宋熙寧中立方田法命縣令佐分/地計量以地及色參定肥瘠分為五等
以之/定稅 陂塘聫絡 畎澮縈紆元郝伯常宣撫江淮言/自南鄧入新野渡泌河
[360-9a]
及河陽入於舂陵陂/塘聯絡畎澮縈屬 非無沃塉之差 實有封疆之
唐李/夷吾 地茍異於寒温 農遂殊其早晩唐韓/榮秀 甸
稍縣都宜分地域 封疆畎畞不奪人時唐敬/括 曠土
原宋鄭隙地 虞芮閒田傳宋鄭之間有隙地焉足虞/芮之間田有餘而人不 君
子恥之注/為多曠土 地廣不治 田萊多荒禮地廣大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詩
 曠土 游民 念編户之民散成梗汎 歎先朝之
政鞠為蓬蒿 増荒茀 棘榛孔帖唐貞元二年帝以/闗輔百姓貧田多荒茀
詔諸道上耕牛兮又柳宗元夢/歸賦原田蕪穢 崢嶸榛棘 閑田 荒域唐文粹/李翰蘇
[360-9b]
州屯田紀績頌擇封内閑田荒壤人所不耕者為其屯/ 又席豫楊府君碑銘序稼穡之地半為荒疇公曉諭
歸本流/亡盡復 言念地征 罕臻藝極五代周/世宗詔 膏腴坐廢
 汚萊極目宋陳/靖疏 江南曠土 甘肅閒田續文獻通/考元至元
中募民能耕江南曠土者免其差役種又器/遣官布濟克齊墾甘肅閒田官給牛 農 惜三徑之
就荒 歎五溝之不樹唐李/暄 女桑不樹見戴勝之徒
飛 夫田無征望竊脂而何啄 吳蜀有可耕之人而
無其地 荆襄有可耕之地而無其人宋蘇/軾
  田四
[360-10a]
増在田易經見/龍在田 甫田詩無田/甫田 原阪田詩瞻彼/阪田 廣
書海濵廣斥/注謂斥鹵 土所宜禮月令/詳農門 一成左傳少康/有田一成
地所有周禮求地/之所有者 一廛周禮一夫田一/廛注百畞曰廛 廣輪之數
周禮縱/横也 華離之地形方氏掌正封疆無有華/離之地注華邪也離絶也 石田
左傳得志於齊猶/石田也無所用之 汶陽之田左傳齊人歸/魯汶陽之田 不腆之
腆厚/也 不食之地 上膏東方朔曰酆鎬之間/號曰上膏畞一釜 服
畎畞西都賦農服/先疇之畎畞 上地肥美/田 沈斥刑法志除山川/沈斥注沈居水
下斥鹹/鹵也 増畛畷文選畛陌中也/畷兩陌間道也 緜延孔帖韋應物/登西岡詩緜
[360-10b]
延稼/盈疇 惜工力又曰儲光羲詩/田家惜工力 積玉唐人賦情田積/玉心水含珠
  田五
原詩晉陶潛雜詩曰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苖稀晨興理
荒穢帶月荷鋤歸 梁劉孝綽報王永興觀田詩曰重
門寂已暮案牘罷嚻塵輕涼生筍席微風起扇輪浮瓜
聊可貴溢酒亦成珍復有寒泉井兼以瑩心神睠彼忘
言客閒居伊洛濵顧已慙因地徒知薑桂辛但願崇明
徳無謂徳無鄰 増唐儲光羲田家雜興詩曰種桑百
[360-11a]
餘樹種黍三十畞衣食既有餘時時㑹親友夏來菰米
飯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穉子解趨走日暮閒園裏
團團蔭榆柳酩酊乗夜歸凉風吹户牖清淺望河漢低
昂看北斗數甕猶未開明朝能飲否 又同王十三維
偶作詩曰我念天時好東田有稼穡浮雲蔽川原新流
集溝洫徘徊顧衡宇僮僕邀我食臥覽牀頭書坐看機
中織 又張谷田舍詩曰縣官清且儉深谷有人家一
往入寒竹小橋穿野花碓喧春澗漫梯倚緑桑斜自說
[360-11b]
年來稔前邨酒可賖 丘為題田父廬舍詩曰東風何
處至已緑湖上山湖上春色早田家日不閒溝塍流水
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飰牛後歸來還閉闗 杜甫暫往
白帝復還東屯詩曰復作歸田去猶殘穫稻功築場憐
穴蟻拾穗許邨童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加餐可扶
老倉廩慰飄蓬 耿湋贈田家翁詩曰老人迎客處籬
落稻畦間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閑門閭新薙草蹊徑
舊諳山自道誰相及邀余試往還 王維渭川田家詩
[360-12a]
曰雉雊麥苖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韋應物觀田家詩曰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
幾日閒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
常晏飲犢西澗水 章孝標長安秋夜詩曰田家無五
行水旱卜蛙聲牛犢乗春放兒孫候暖耕池塘煙未起
桑柘雨初晴歲晩香醪熟邨邨自送迎 宋歐陽修田
家詩曰緑楊髙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林外鳴鳩
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王禹偁畬田調曰大家齊
[360-12b]
力斸孱顔耳聽田歌手莫閒各願種成千百索豆萁禾
穗潘青山 北山種了種南山相助力耕豈有偏願得
人間皆似我也應四海少荒田 金趙元田間秋日詩
曰禾穗纍纍豆角稠崧前邨落太平秋熙熙多少豐年
意都在農家社案頭 又姚孝錫邨居偶成詩曰土瘠
稅租隨力辦年豐禾黍過時收 元張養浩四季歸田
樂春曰日月底天廟陽癉土脈生習習協風來顆額衆
蟄驚農人服厥畞薄言事春耕缺隄流㶁㶁灌木鳴嚶
[360-13a]
嚶白扉颭青帘緑野明丹英蠶婦喜盈色牧豎歌傳聲
天隨野色遥山與吟懷清向來慳一際今者幸四并徜
徉子眞谷萬事秋毫輕 夏曰北陸展修晷熏風薦微
凉麥波浩無津細路如橋梁溪光林樾潤雨氣桑麻香
春聲破幽寂人影來微茫缺垣誰所居紅碧相低昂翁
媼老瓦盆兒女前奉觴我亦適見之亦覺心樂康昔聞
太古俗今歴華胥郷向令早知此詎使田園荒迷途諒
非逺淑景良未央於焉遂平昔孤陋庸何傷 秋曰黄
[360-13b]
雲亘郊野農力今有功兹乃民之天治理根其中我雖
未及粒已覺飢腸充田頭父老過擊壤今歲豐自媿無
寸積坐享雍熙風秋成既如彼況對菊與楓氣澄天宇
髙心寂塵累空木落山獻體波縮沙留蹤遐興何悠悠
迅景何悤悤俯仰田舍底或能保初終 冬曰歲晏日
南至場圃靡所勞告成三務功盈耳康衢謡鴉飛嶺外
陂虹斷林邊橋將期養疎拙詎厭居寂寥負暄坐晴檐
煦煦春滿袍對山閱吾書懷古酌彼醪此樂天所靳何
[360-14a]
幸及草茅雖非鹿門龎或庶彭澤陶為詩寫幽尚刋落
華與豪集以貽知音悵望心遥遥 明袁凱早出田所
詩曰媿無經濟術徒有茂異名行游三十年不見有所
成歸來得荒地俯仰始學耕方春多雲氣甘雨亦時行
大澤含澄瀾溝澮皆滿盈清晨出門去露與煙霧并庶
幾望秋實敢懷勤苦情日午有濁醪揮汗且復傾 髙
啓蔡邨田家詩曰田中耒聲歇煙火西林起獨立候歸
人柴門夕陽裏 陳獻章新年田家詩曰古田同井今
[360-14b]
同邨同坐杯盤到子孫合是田家愛元日白頭拄杖拜
人門
原議晉陸機大田議曰臣聞隆名之主不改法而下治
陵夷之世不易術而民怠夫商人逸而利厚農人勞而
報薄導農以利則耕夫勤節商以法則游子歸
原論魏王粲務本論曰古者之理國也以本為務八政
之於民也以食為首是以黎民時雍降福孔嘉故仰伺
星辰以審其時俯耕藉田以率其力封祀農稷以神其
[360-15a]
事祈穀報年以寵其功設農師以監之置田畯以董之
黍稷茂則喜而受賞田不墾則怒而加罰都不得有游
民室不得有懸耜野積踰冬奪者無罪場功過限竊者
不刑所以競之於閉藏也先王藉田以力任力以夫議
其老幼度其逺近種有常時耘有常節收有常期此賞
罰之本種不當時耘不及節收不應期者必加其罰苖
實踰等必加其賞也農益地辟則吏受大賞也農損地
狹則吏受重罰也夫火之焚人也甚於怠農愼火之力
[360-15b]
也輕於耘秬通邑大都有嚴令則火稀無嚴令則燒者
數非賞罰不能濟也
増判唐傅昇卿祈田判曰常藉為重躬青耜於靈壇終
畝維勤法朱紘於御典候鳥星之仲月闢龍鱗於上腴
援枹而進聲坎坎於田郊嘉粟佇登福穰穰於歲報
又姚重成前題判曰國家風雷順動黍稷惟馨野雞五
色先呈必稔之期銅鵲再鳴即告將豐之驗千箱萬庾
實所荷於聖人土鼓汙尊徒有祈於田祖 張璜田中
[360-16a]
有樹判曰乙有嘉樹森乎甫田上含煙飇下潤溝洫擢
本抽榦豈彭澤之五柳負陰向陽等江陵之千橘縱使
羣木聳秀何妨百穀用成 李覿射田判曰三秦奥壤
陸海良田原隰條分溝塍脈散秔稻漠漠黍稷油油無
爽蟬鳴之期有至鳯冠之稔其地則上厥價惟髙準丁
而請則無妨廢據勲來射交爽事宜
  水田一
増詩滮池北流浸彼稻田滮流/貌 書濬畎澮距川 周
[360-16b]
禮稻人掌稼下地以瀦蓄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
均水以列舍水以澮瀉水種之芒種皆治水也 管子
地員篇曰夫管仲之治天下也其施七尺瀆田盡徙注/瀆
田謂穿溝瀆而漑田悉徙/謂其地毎年皆湏更易也 文獻通考曰白居易為杭
州刺史浚錢塘湖作湖石記曰若隄防如法蓄洩及時
則瀕湖千餘頃田無凶年矣 又曰江東水鄉堤河南
涯而田其中謂之圩農家曰圩者圍也内以圍田外以
圍水蓋河髙而田在水下沿堤通斗門毎門疏港以漑
[360-17a]
田故有豐年而無水患 又曰宋諫議大夫史才言浙
西瀕湖之地軍下累土増髙名曰埧田 又曰寶文閣
待制李光言明越之境皆有陂湖大抵湖髙於田田又
髙於江海旱則放湖水溉田澇則&KR1177田水入海 又曰
詔户部員外郎莫濛等檢視逐路沙田 續文獻通考
曰遼道宗大安中禁挾私引水犯田 又曰金宣宗貞
祐中程淵言碭山諸縣陂河水至則畦為稻田水退則
以之種麥所收倍於陸地 又曰元至大初修浚圍田
[360-17b]
以水為平平者為第一等田髙一尺為第二等田髙二
尺為第三等田髙三尺為第四等田髙四尺為第五等
 又曰明永樂初河州張良興言麻澧二湖之田五萬
餘頃唐宋俱係&KR0827田比歲輒為水渰乞自本州至含山
縣界増築圩埂以防水潦從之
  水田二
増文獻通考曰魏史起為鄴令引漳水灌鄴以田魏之
河内人歌曰引漳水灌鄴旁千古斥鹵生稻粱 又曰
[360-18a]
鄭國為秦鑿涇水旁北山東注洛渠成用注填閼之水
漑舄鹵之地四萬頃皆畞一鍾無凶旱 又曰漢文帝
以文翁為蜀郡太守煎腴羊未/反口漑灌繁田千七百頃
人獲其饒 漢書武帝曰泉流灌浸所以育五穀也左
右内史地名山川原甚衆細民未知其利故為通溝瀆
蓄陂澤所以僃旱也 漢書曰召信臣為南陽守行視
郡中泉通溝瀆以廣漑灌人得其利為作均水約束刻
石立碑以防紛爭 晉張閔字敬緒為晉陵内史所部
[360-18b]
四縣以旱田遂立河曲新豐塔漑田八百餘頃毎年豐
稔葛洪作頌以擅興廢免官其後益拜大司農 晉書
苻堅通伾上源鑿山起堤通渠引瀆以漑岡鹵百姓賴
之 孔帖曰唐澤州刺史韋武鑿汾水灌田萬三千頃
 又曰孟簡為常州刺史州有孟瀆乆淤簡治導溉田
凡四千頃 又曰杜佑&KR1177雷陂以廣灌溉斥海濵棄地
為田積米至五十萬斛 續文獻通考曰宋趙抃以崇
安多水乃從縣西鑿陂於星陽溉田甚廣人懷其惠乆
[360-19a]
而不忘因取其諡名清獻陂 又曰元太宗時劉沖禄
言牙梳口若不修堤固護恐貪禄之人益&KR1177溉田請令
禁之即命劉沖禄主領毋致衝塌 又曰明永樂中上
命户部尚書夏原吉往蘇松諸郡相度水田
  水田三
原作塘 均水上詳/叙事 溝防 蓄泄上詳叙事蓄/貯水泄放水 沃
野 灑流沃謂灌漑/開竇灑流 濬畎澮 溉岡鹵渠也事下/詳敘
斗門堰水 開渠灌田水部式京兆府髙陵界青白二/渠交口置斗門堰清水恒準為
[360-19b]
五分三分上中白渠二分入清渠若雨水上多則上下/用水處相開放還入清水三月一日以前八月二十日
以後任開放之灌漢書倪/寛奏開六輔渠 田詳渠 且漑且糞 如茨如梁
濬兹溝洫 &KR1177彼堰瀦 濬其畎澮 生彼稻粱 無
旱暵之憂 得沮洳之澤 變雲雨於黄汚 化膏腴
於舄鹵 白公開涇以漑秦 史起引漳而灌鄴 變
逸於勞力移地利 以濃易塉智竊天功 &KR1177為雨之
渠泥惟數斗 收如雲之稼畞乃一鍾 一溉之功且
冀後枯之效 萬頃之潤寧虞首種之艱旱苗嘗經一/漑亦後枯也
[360-20a]
種月令首/ 不入 増鑿汾水 治孟瀆上詳/敘事 築二塘 浚
六門孔帖李吉甫為淮南節度使/築富人固本二塘漑田萬頃 右史渠 翟王陂
上詳二王孔帖趙珝求鄧艾故/迹&KR1177翟 陂漑民田陳人賴之 以水與民 棄地為
又曰大厯末昭懿公主壅涇水為碓民訴不得漑/田京兆尹黎幹以請詔撤碓以水與民 下詳二
修琵琶漕 築牙梳口續文獻通考宋宣和中修琵琶/漕溉田種三百餘石漕長二丈
如琵琶因名/也 下詳二 陂名清獻 潭號白蓮上詳二承又曰/金章宗 安中
敕放白蓮潭東牐/水與百姓漑田 原吉相度 炳文經營上詳二洪/又曰明
武中命長興侯耿炳文督工濬洪渠/堰涇陽髙陵等五縣之田大獲其利 河分南北壤雜
[360-20b]
下田 境空青徐土為上賦唐劉/閏 擁左右之隄防
便淺深之耕耨
  水田四
原引漳水詳/二 鑿涇水詳/三 治舊渠後漢何敞為汝南/守治鮦陽舊渠百
姓賴其利墾/田増二萬頃 修三渠晉食貨志夏侯和修新渠富/壽游陂三渠漑田三萬頃
増泄流為田孔帖唐李華潤州復練塘/頌序大族強家泄流為田 釃引新渠又/曰
權徳輿杜岐公淮南遺愛碑瀦雷陂以漑穡/地釃引新渠匯於河流皆省工費而𢎞利澤 作水均
又曰戴叔倫守撫州刺史民歲/爭溉灌為作均水法俗便利之 歲獲秔稻蒲魚又/曰
[360-21a]
于頔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異時漑田三千頃乆/廞廢頔行縣命修復歲獲秔稻蒲魚無慮萬計
  水田五
増詩唐杜甫夔州歌曰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通
青苖 杜牧弄水亭詩曰塍泉落環珮畦田差纂組
宋蘇軾詩曰波光碧繡畦 明髙啟詩曰貧為湖田長
半沒拙因世事本多疎
増記劉公非七門廟記曰予為廬州從事始以事至舒
城觀所謂一門三堰者問於居人其田漑幾何對曰凡
[360-21b]
二萬頃考於圖書則漢羮頡侯信始基而魏陽州刺史
實修其廢昔先王之典有功及民則祀之若信者可謂
有功矣
増疏晉杜預疏曰既以水為田當恃魚菜螺蜯而洪陂
汎濫貧弱者終不能得今者宜大壞兖及荆河州東界
諸陂隨其所歸而宣導之令百姓不岀境内朝暮野食
此目下日給之益也水去之後填淤之田畞收數鍾至
春大種五穀五穀必豐此又明年之益也
[360-22a]
  井田一
増黄帝以八家為井井開四道分八宅而鑿井其中
詩徹田為糧注徹通也一井之田九百畞八家皆私百
畞同養公田 書殊厥井疆禮方一百里者為田九
百畝注方里而井井九百畞 公羊傳曰什一天下之
中正貧富兼并雖臯陶不能使彊不凌弱故聖人制以
口分一夫一婦受田百畞以食父母妻子五口為一家
公田十二畞所謂什一廬舍二畞半凡田一頃十二畞
[360-22b]
半 漢書食貨志曰岀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
是以和睦而敎化齊同 魏志曰司馬朗以為宜復井
田往者民各有累世之業難中奪之今承大師之後宜
及此時復之 函史宋廣州教授林勲上本政書請倣
古井田之制使民一夫占田五十畞一井十六夫為什
一之稅東陽陳亮以為考古驗今世為井地之學者莫
能加也 又曰元虞集言遣知民事之人相地宜修城
郭春秋為興發補助則經界可正守望相支三代之民
[360-23a]
復見於空虛之域矣 宋張子欲買田一方畫為數井
地有坳垤處不管只觀四標竿以為準中間地雖不平
與民無害 二程子則曰地形不必方只用算法折計
地畞授民 唐陸贄奏議曰國朝著令賦役之法有三
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庸古者一井之地九夫共之公田
在中藉而不稅事頗纖微難於防檢春秋之際已不能
行 續文獻通考曰遼道宗太康中力耕公田不輸稅
賦此公田制也
[360-23b]
  井田二
原殊井疆注詳/一 為溝洫周禮匠人/為溝洫 制强弱注詳/一
合巧拙八家九頃共為一井一無泄地氣二無費一家/三同風俗四合巧拙五通財貨因井田為市
 増制逺 業安唐牛僧孺賢良策周人井田之制逺/而不可復 李翺平賦書古者說井
田之法以/安其業 度廣狹 修阡陌俱詳阡/陌議 軍賦所由
租庸著令劉蕡䇿古者因井田/而制軍賦 下詳一 標竿畫井 折算授
注俱/詳一 林勲本政注詳/一 椿年經界函史紹興中左/司員外郎李椿
年上言經界不正其害有十考亭朱/子見之因言經界最民間莫大之利 自公田而及私
[360-24a]
田 俾我疆而豐我理唐康元/懷判
  井田三
増議唐白居易井田阡陌議曰先王度土地之廣狹畫
為夫井量人户之衆寡分為邑居使地利足以食人人
力足以闢土邑居足以處衆衆心足以安家故臣請斟
酌時宜參詳古制人稀土廣者且修其阡陌户鄉繁狭
者則復以井田使都鄙漸有名夫家漸有數夫然則丘
田井邑之地衆寡相維比閭族黨之居有亡相保相維
[360-24b]
則兼并者何所取相保則游惰者何所容如此則庶乎
人無浮心地無遺力財産豐足役賦均平市利歸於農
生業著於土矣
  買賣田換田附求田/田訟
原操書致 起冢墓禮獻田宅者操書致書致契書也/ 後漢崔寔父卒賣田宅起冢墓
 益子孫 為商賈漢書疏廣為酒殽以召鄉里子孫/謂鄉中老人曰子孫冀及府君以
立産業宜從丈人勸買田宅廣曰有舊田廬子孫勤力/足以供衣食増益之但使子孫怠慢也 漢書貧而得
其田或賣以為賈注云/賣田與人便為商賈也 不鬻 不私禮田里不鬻田/王莽令天下
[360-25a]
名王田不/私賣買 賑人 償債呉志天下亂魯肅不治家標/賣田地以賑人甚得鄉里歡
心鬻鼂錯曰有賣田/宅 子孫以償債 蕭何自汚 竇憲賤直史或謂/蕭何曰
上有疑君之心君何不多賤買人田以自汚何從其計/上大恱民遮道上言相強賤買民田宅數十上謂曰君
自謝民園後漢竇憲恃宫掖聲勢遂以賤直請買沁水/公主田 公主不敢言帝知乃切責憲以田還公主
 増勸營 禁賣孔帖髙郢生平不治田產有勸營之/者曰禄廩所及在我則已有餘田莊
何所取乎并又曰唐永徽中禁買賣世業口分田其/後豪富兼 貧者失業於是詔買者還地而罰之
帖田 剔屋又曰李嶠云臣計天下編户貧弱者衆有/賣舍帖田以供王役者 又曰狄仁傑疏
比縁軍興調發煩重/至有剔屋賣田者 售產存稅 留米去田宋蘇軾/言自世
[360-25b]
業口分之法廢民所貿易田官不得復知方貿易時富/者操勢乗急令少其畞賦之數以為劵故田多稅少貧
者急於售田利一時之得而忘其患故田去稅存而貧/富益以不均 函史明魚鱗冊日乆漫漶買賣推收虛
偽日滋有實鬻/田而留虛米者 以劵題詩 自官給契明皇甫庸近/峰聞略曰元
僧雪嵓工詩嘗題其買田劵云賣與買人誰是主一犂/春雨鵓鳩啼 續文獻通考宋熙寧中立方田法如有
典賣割移/官給以契 換田原祊易 璧假傳鄭伯以太山之祊/易許田注祊鄭助祭
太山湯沐邑也上穀粱云鄭伯以璧假許田非假也/諱易也天子在 諸侯不敢以相與注許魯朝宿邑
彼此 去取疆埸之地一彼一此何常之有各/以所利多不相傷 去彼取此 増不
為版籍 或借民庸孔帖楊炎言於帝曰開元承平乆/不為版籍田畞換易 唐食貨志
[360-26a]
憲宗末天下營田皆雇民或借傭以耕/以塉地易上地穆宗即位詔還所賜 求田原田蚡
勢奪 王翦自固史田蚡使籍福請魏其城南田魏其/曰老僕雖廢將軍雖貴可以勢奪乎
蚡怒曰魏其何愛數頃田也又秦王翦伐荆始皇送至/灞請美田宅園地甚衆至軍 使使請美田者五輩或
曰將軍之乞貸亦已甚矣翦曰/秦王不信人故請業自固也 請地 占田漢書田/蚡為丞
相請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請武庫書漢書王/立使客因南郡守李尚占&KR1774草田數百頃上 願入縣
官詔平田與直有費一萬/萬孫寶按發劾奏尚下獄 増田野自甘 饘粥粗給
魏曹植表曰乞賜城内及城邊好田臣雖生自至尊然/心甘田野性樂稼穡 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曰臣有
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欲望聖慈許於常州居住 柳子乞廛 杜郎匄畞
[360-26b]
唐桞宗元雅善蕭俛乃貽書曰買土一廛以作耕甿娶/函史宋杜五郎初有負郭田五十畞與兄同耕迨兄
子婦度耕不足贍舍之賣藥自給及/後子能耕就鄉人匄田三十畞使耕 田訟原爭尋常
 聽版圖傳爭尋常以盡其民注八尺曰尋倍尋曰常/ 周禮小宰聼閭里以版圖注版户籍也圖
地圖也聽人訟地/者以版圖&KR1177之也 盟 正傳宋鄭之間有隙地曰彌/作頓丘王暢嵒戈錫六邑
宋鄭盟曰勿有是鄭人後城嵒戈錫宋向巢伐鄭鄭敗/宋師以六邑為虛依前不有也 周禮凡地訟以圖正
之注地訟爭疆界/也以土地之圖斷 叔魚稱理 延壽思過傳邢侯與/雍子爭鄐
田乆而無成叔魚稱理延漢書韓延壽為左馮翊行縣/至髙陵有兄弟爭田者 夀曰是吾化不行閉閣思過
請告將解印訟者慙以/田相讓願終身不爭 質厥成 爭以戰詩虞芮質/厥成詳田
[360-27a]
二戰孟子曰爭地/以 殺人盈野  農必有畔 地豈無圖  齊楚俱
失  虞芮不爭 請詳無理之辭  庶驗求多之罪
定其廣狹必先量地  辨以曲直亦在徵書  勸農務
本必制夫廛  度地有初豈無籍地  増申理 署免
孔帖張仲方為金州刺史宦人奪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與民直 又曰段秀實為營判官涇大將焦令諶取
人田自占給與農約&KR0836歸其半是歲大旱農告無入令/諶曰我知入不知旱也責之急農往訴秀實秀實署牒
免/之 曲能掩直  訴可為謝李華復練塘頌序潤州練/湖幅員四十里其旁大姓
強家泄流為田人罹其害凡經上司紛紜與奪八十一/斷曲能掩直強者以得之韋公素知截湖申戒縣吏率
[360-27b]
徒闢之所潤者逺原隰皆春耕者飽憂者泰民文獻通/考宋熙寧中大興水利使者阿意興功規壞 間田産
原武民上闕訴吏捕杖之民謬言上立/法良甚詣闕謝耳即代民為謝表以聞   譚澄折理
官廉往勘元史譚澄為交城令有文石水分漑交城田/文陽郭帥專其利訟者累歳莫能直澄折以
理令&KR1177水均其利與民莊函史明𢎞治中景州阜城獻/縣民田萬頃界連東宫 管莊内侍欲冒占民訴於朝
命户部員外郎官廉往勘内侍私之曰田歸我講官可/得也廉曰以萬人之命易一官我不忍為也率以田盡
歸之/民
  助為田
原計耦耕 以興耡利甿禮月令季冬事詳農一作周禮遂助/人以興耡利甿注耡讀 助令人
[360-28a]
 作/也 合耦于耡 二耜為耦又里宰掌其邑之衆寡以/歲合耦于耡以治稼穡趨
 其耕耨行其秩序以待有司政令助考功/記耜廣五寸二耜為耦注兩人相 耕之 遂師移用
 民 族師掌耡粟周禮遂師廵其稼穡而移用其民注/移用轉相佐助為耕耨斂刈芟之宜
 早晩不同而有天期地澤風雨之急也九又族/師掌聚野之耡粟注人相助作一井出 夫稅 借治
  彊以借人力而治田有詩侯彊侯以/以用也彊謂力 餘而相助也 増潛耕 佃
 田孔帖馮道退耕於野有荒其田不耕與力不能耕者/道夜潛為之耕其人後來媿謝道殊不以為徳 續
 文獻通考元成祖謂省臣曰東南/民多貧瘠苦無田皆佃富人之田
 
[360-28b]
 
 
 
 
 
 
 
御定淵鑑類函卷三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