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3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三
  政術部十二賦稅/土功 輸納/開鑿 助國/復除 徴役/重斂
   賦稅一
 原古制賦稅者謂公田什之一及工商衡虞之人稅以
 供郊廟社稷百神之祀天子奉養百官禄食也賦以給
 車馬兵甲士徒之役充實府庫賜予之用也人君唯於
 田及山澤可以制財賄是故歴代至今猶計田取租稅
[138-1b]
  陶唐制冀州厥賦惟上上錯孔安國曰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上上第一
 錯雜出第/二之賦兗州厥賦貞貞正也州第九/賦正與州相當青州厥賦中上
 第/四徐州厥賦中中第/五揚州厥賦下上上錯賦第七雜/出第六
 州厥賦上下第/三豫州厥賦錯上中賦第二又/雜出第一梁州厥賦
 下中三錯賦第八雜出第/七第九三等也雍州厥賦中下第/六禹定九州
 量逺近制五服任土作貢分田定稅十一而賦萬國以
 康故天子之國内五百里甸服為天子/服甸田百里賦納總禾/槀
 曰總供/飼馬二百里納銍銍刈謂/禾穂三百里納秸服秸槀也/服槀役
[138-2a]
百里粟五百里米所納精者/少麤者多其外五百里曰侯服侯候/也斥
候而/服事百里采供王事/不主一二百里男邦男任/也三百里諸侯同/為
王者/斥候又其外五百里曰綏服服王者/政敎三百里揆文教度/王
者文教/而行之二百里奮武衛奮武衛天子/所以安也又其外五百里要
要束以/文教三百里夷守平常/之教二百里蔡蔡法也法三/百里而差簡
其外五百里曰荒服言荒又/簡畧三百里蠻以文徳蠻來/之不制以法
百里流流移也言政教隨其俗堯命禹理水因别九州/遂定貢賦虞舜之化及夏禹革命不聞改作盖
因/也 殷以天子之地百里之内以供官千里之内曰甸
[138-2b]
以為御千里之外曰流設方伯以為屬公田藉而不稅
稅均/取也七十而助助者藉也借/力理公田也是以其求也寡其供也易
降及辛紂暴虐厚賦以實鹿臺大斂以積鉅橋 周武
王既誅紂發其財散其粟反其失而人安於是分九畿
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曰侯畿亦曰/服其貢祀物又外曰甸
畿其貢嬪物任嬪以女/事貢布帛又外曰男畿其貢器物任土以/飭財事
又外曰采畿其貢服物絺纊/也又外曰衛畿其貢財物龜/貝
之/具又外曰蠻畿又外曰夷畿要服也其貢貨物絲/枲又外
[138-3a]
曰鎮畿又外曰蕃畿蕃限也自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蕃各相去五百里為限此荒
服也謂之蕃國世一見各以其所貴寳為贄卿大夫職
以嵗時登其夫家之衆寡辨其可任者國中自七尺以
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其捨者國中
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捨以嵗時入其
鄭元曰登成也定也國中城郭中也鄭司農云征之/者給公上事也捨者謂有復除捨不收役事也服公
事者謂若今吏有復除也老者謂若今八十九十服羡/卒也疾者謂若今癃不可事者復之入其書者言於大
司/徒凡任地國宅無征園㕓二十而一近郊十一逺郊二
[138-3b]
十而三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
五凡宅不毛者有里布凡田不耕者出屋粟凡民無職
事者出夫家之征民雖有聞無職事者猶出夫税家税/也夫税者百家之税家税者出士徒
車輦給/徭役國中及四郊之人民六畜之數以任其力待其
政令以時徴其賦自㕓里至逺郊也掌六畜數者/農事之本也賦謂九賦及九貢凡任
民任農以耕事貢九榖任圃以樹事貢草木任工以飭
材事貢器物任商以市事貢貨賄任牧以畜事貢鳥獸
任嬪以女事貢布帛任衡以山事貢其物任虞以澤事
[138-4a]
貢其物貢草木謂葵/韭果蓏之屬因井廬以定賦稅税謂公田什一
及工商衡虞之人也賦謂計口發財稅謂收其田入也/什一謂什取其一也工商衡虞雖
不墾殖亦取其稅者工有伎巧之作/商有興販之利衡虞取山澤之財産皆因其所工不求
其所拙農人納其穫工女効其職是以黔首安本而易
贍下足而上有餘也魯宣公十五年初稅畝公羊傳曰
初者何始也稅畝者何履畝而稅也宣公無恩信於民/民不肯盡力於公
田故履踐按行擇其善/畝穀最好者取之也初税畝何以書譏何譏爾譏始
履畝而税也古者什一而藉什一以借民力以什與/民自取其一為公田
[138-4b]
一者天下之中正也什一行而頌聲作矣榖梁傳曰私
田稼不善則非吏非責也吏田畯也言吏/急民使不得營私田公田稼不善
則非民民勤/私也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
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悉謂盡/其力左傳成公元年三月
作丘甲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丘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四丘為甸甸六十四井出
長轂一乗戎馬四匹牛十二頭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此甸所賦今魯使丘出之譏重斂故書哀公
十二年春用田賦公羊傳曰何以書據當賦稅/為何書譏何譏
爾譏始用田賦也田為一井之田賦者斂取其財物也/言用田賦者若今漢家斂民錢以田
[138-5a]
為率不言井者城郭里巷亦有井嫌悉賦之禮稅民公/田不過什一軍賦十井不過一乗哀公外慕强吴空盡
國儲故復用/田賦過什一公問於有若年饑用不足如之何對曰盍
徹乎公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有若曰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古什取一/時什取二又問孔子
孔子曰薄賦斂則人富公曰若是寡人貧矣對曰愷悌
君子民之父母未見子富而父貧也管子曰地之生財
有時人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無窮以有時與有倦
養無窮之君而度量不生於其間度量不生則/賦役無限也則下上
[138-5b]
相疾也孟獻子曰畜馬乗不察於雞豚伐氷之家不畜
牛羊百乗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
盗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孟子曰夏后氏
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
也徹者徹也助者藉也詩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唯助
為有公田由此觀之雖周亦助也又曰耕者助而不稅
則天下之農皆恱而願耕於其野矣公田不横稅若/履畝之𩔖也
無夫里之布則天下之人皆恱而願為之氓矣白圭問
[138-6a]
孟子曰吾欲二十而稅一何如孟子曰子之道貊道也
夫貊五榖不生唯黍生之無城郭宫室宗廟祭祀之禮
無諸侯幣帛饔飱無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孫
武曰夫帝王處四海之内居五千里之中焉能盡專其
利是以分建諸侯以其利而利之使食其土毛之實役
其民氓之力故賦稅無轉徙之勞徭役無怨曠之數
魏文侯時租賦増倍於常或有賀者文侯曰今戸口不
加而租賦嵗倍此由課多也譬如彼治冶令大則薄令
[138-6b]
小則厚治人亦如之夫貪其賦稅不愛人是虞人反裘
而負薪也徒惜其毛而不知皮盡而毛無所附 秦孝
公十二年初為賦納商鞅說開阡/陌制貢賦之法始皇建守罷侯貴以
自奉提封之内撮粟尺布一夫之役盡専於已徂春歴
秋往還萬里是所得者至寡所苦者至大人用無聊海
内咸怨夫夏之貢殷之助周之藉皆十而取一蓋因地
而稅秦則不然舍地而稅人故地數未盈其稅必備是
以貧者避賦役而逃逸富者務兼并而自若加之以内
[138-7a]
興功作外攘夷狄收大半之賦發閭左之戍竭天下之
資財以奉其政猶未足以贍其欲也二世承之不變其
失反更益之海内愁怨遂用潰畔 漢髙帝接秦之弊
諸侯並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上於是約
法省禁䡖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賦於民
纔取/足而山川園池市肆租賦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湯
沐邑皆各為私奉養不領於天下之經費言各收其所/賦稅以自供
不入國朝之倉廩/府庫也經常也又令賈人不得衣絲乗車重租稅以
[138-7b]
困辱之四年八月初為算賦漢儀注人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賦錢人百二十
為一算為治/庫兵車馬孝恵元年減田租復十五稅一漢家初十/五稅一儉
於周中間/廢今復之六年令女子年十六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國語越王句踐令國中女子年十七不嫁父母有罪欲/人民繁息也漢律人出一算算百二十錢唯賈人與奴
婢倍算今使五/算罪謫之也孝文人賦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如淳/曰常
賦嵗百二十嵗一事時天下之/人多故出賦四十三嵗而一事晁錯說上令人入粟得
以拜爵邊食足支五嵗可令入粟郡縣足支一嵗以上
可時赦勿收農人租如此徳澤加於萬人帝從其言後
[138-8a]
天下充實乃下詔賜人十一年租稅之半孝景帝二年
令人半出田租三十而稅一時上溢而下有餘又禮髙
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一子不事蠲其/賦役二算不事
免二口/之算賦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舊法二十三此/二十更為異制孝武
即位董仲舒說上曰古者稅民不過什一其求易供使
民不過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又加
月為更卒已復為正一嵗屯戍一嵗力役三十倍於古
更卒謂給郡縣一月而更者也正卒謂給中都官也率/計令人一歳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三十倍多於古也
[138-8b]
田租口賦鹽鐵之利二十倍於古秦賣鹽鐵貴故下民/受其田也既收田租
又出口賦而官更奪鹽鐵之利率計令/人一嵗之中失其資産二十倍多於古或耕豪民之田
見稅什五言貧人自無田而耕懇豪冨貴家/田十分之中以五輸本田主也故貧民常
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矣孝昭始元六年秋七月
罷榷酤官令民得以律占租顔師古曰占謂自隠度其/實定其辭也占音章贍反
蓋武帝時賦斂繁多/律外而取今始復舊元鳳二年三輔太常郡得以菽粟
當賦太常主諸陵别治其爵秩如三輔郡元帝永光五/年令各屬所在郡邑諸應出賦算租税者皆聴以
菽粟當/錢物也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
[138-9a]
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為/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
是為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邉三日亦名為更律所為/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日
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作一嵗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此漢
初因秦法而行之也後遂/改易有謫乃戍邊一嵗耳四年出口賦漢儀注民年七/嵗至十四出口
賦錢人二十三二十錢以食天子其/三錢者武帝加口錢以補車騎馬六年詔曰夫榖賤
傷農今三輔減賤減/少其令以菽粟當今年賦元平元年
詔書天下以農桑為本日者省用罷不急官減外徭耕
桑者益衆而百姓未能家給朕甚愍焉其減口賦錢有
[138-9b]
司奏請減什三上許之孝宣帝甘露二年減民算三十
孝成建始二年減天下賦錢算四十本算百二十今/減四十為八十
平元始元年詔天下女徒已論歸家顧山錢月三百謂/女
徒論罪已定並放歸家不親役之/但令一月出錢三百以顧人也王莽簒位下令曰漢
氏減輕田租三十而稅一常有更賦罷音/皮癃咸出雖老/病者
皆復出/口算也而豪民侵陵分田刦假分田謂貧者無田而取/富人田耕種共分其所
收也假亦謂貧人賃富人之田也/刦者富人刦奪其稅侵欺之也厥名三十稅一實什
稅五也富者驕而為邪貧者窮而為奸俱陷於辜刑用
[138-10a]
不錯今更名天下之田曰王田又以周官稅人凡田不
耕為不殖出三夫之稅城郭中宅不樹藝者為不毛出
三夫之布樹藝謂種果/木及蔬菜也人浮游無事出夫布一匹其不
能出者冗作縣官衣食之冗/散又分裂州郡改職作官邊
兵二十餘萬仰縣官衣食用度不足數横斂賦又一切
調上公以下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錢三千六百天下
愈愁 後漢光武建武中田租三十稅一有產子者復
以三年之算也眀帝即位人無横徭天下安寧時榖貴
[138-10b]
尚書張林上言榖所以貴由錢賤故也可盡封錢一取
布帛為租以通天下之用從之 魏武初平袁紹鄴都
令收田租畝粟四升戸絹二匹綿二斤餘不得擅興
晉武帝平吴之後制戸調之式丁男之戸嵗輸絹三匹
綿三斤女及次丁男為戸者半輸其諸邊郡或三分之
二逺者三分之一夷人輸賨布賨在/公反户一匹逺者或一
丈不課田者輸義米戸三斛逺者五十極逺者輸算錢
人二十八文成帝咸和五年始度百姓田取十分之一
[138-11a]
率畝稅米三升是後頻年水旱田稅不至咸康初算田
稅米空縣五十餘萬斛尚書諸曹以下免官哀帝即位
乃減田租畝收二升孝武帝太元二年除度定田收租
之制公王以下口稅三斛唯蠲在役之身八年又増稅
米口五石前燕慕容皝在柳城以牧牛給貧家田於苑/中公收其八二分入私有牛無地者亦田苑
中公收其七三分入私記室參軍封裕諫曰魏晉雖道/消之代猶削百姓不至於十八特官牛田者得六分百
姓得四分私牛而得田者與中分百姓安之人皆恱樂/臣猶曰非明王之道蜀李雄賦丁嵗榖三斛女丁半之
調絹不過數丈綿數兩事少役稀/百姓富實門閭不閉無相侵盗宋文帝元嘉中始興
[138-11b]
太守孫豁上表曰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十五
以下至十三皆課三十斛一戸内隨丁多少悉皆輸米
且十三嵗兒未堪田作或是單迥便是逃匿戸口嵗減
實此之由宜更量課限使得存立今若減其米課雖有
交損考之将來理有深益詔善之孝武帝大眀五年制
天下人户嵗輸布四匹 齊武帝時豫章王嶷上表曰
宋氏以來州郡秩俸及雜供給多隨土所出無有定准
夫理在夙均政由一典伏尋郡縣長尉俸禄之制雖有
[138-12a]
定科而其餘資給復由風俗臣謂宜使所在各條件公
田秩俸迎送舊典之外守宰相承有何供課尚書精加
勘覆務存優衷事在可通隨宜頒下四方永為恒制帝
從之自東晉寓居江左百姓南奔者並謂之僑人往往
散居無有土著而江南之俗火耕水耨土地卑濕無有
蓄積之資諸蠻陬俚洞霑沐王化者各隨輕重收財物
以禆國用又嶺外酋帥因生口翡翠眀珠犀象之饒雄
於郷曲者朝廷多因而署之以收其利歴宋齊梁陳皆
[138-12b]
因而不改其軍國所湏雜物隨土所出臨時折課市取
乃無恒法定令列州郡縣制其任土所出以為徴賦其
無貫之人不樂州縣編者謂之浮浪人樂輸亦無定數
任量惟所輸終優於正課焉都下人多為諸王公貴人
左右佃客典計衣食客之𩔖皆無課役官品第一第二
佃客無過四十戸每品減五戸至第九品五戸其佃榖
皆無大家量分其典計官品第一第二置三人第三第
四置二人第五第六及公府參軍殿中監監軍長史司
[138-13a]
馬部曲督關外侯材官議郎以上一人皆通在佃客數
中官品第六以上并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二人第
九品舉輦跡禽前驅强弩司馬羽林郎殿中虎賁持雄
斧武騎虎賁持鈒色立/反冗從虎賁命中武騎一人其客
皆注家籍其課丁男調布絹各二丈絲三兩綿八兩禄
絹八尺禄綿三兩二分租米五石丁女並半之男年十
六亦半課年十八正課六十六免課其丁男每嵗役不
過二十日其田畝稅米二升蓋大率如此其度量三升
[138-13b]
當今一升秤則三兩當今一两尺則一尺二寸當今一
今謂/即時自梁武帝末侯景之亂國用常褊京官文武月
别唯有廪食多遥帶一郡縣官而取其禄秩焉揚徐等
大州比令僕班揚州督王畿理在建康徐州督重鎮理/在京口並外官刺史最重者尚書令僕
射官品/第三也寜桂等小州比參軍班寧州理建寧今雲南郡/桂州理始安今郡名並
外官刺史最輕者府/參軍官品第六也丹陽吳㑹稽等郡同太子詹事尚
書班丹陽郡理建康吴郡會稽即今郡並/列郡最重者詹事尚書官品第三也髙凉晉康等
小郡三班而已髙凉晉康即今郡並列郡最輕者梁武/帝定九品後其内官更為十八班以班
[138-14a]
多者為貴同班者則以居下為劣與品第髙下不倫/當是其時更以清濁為差耳本史既略不可詳焉
郡六班小縣兩轉方至一班品第既殊不可委載其州
郡縣禄米絹布絲綿當處輸臺轉倉庫幷給刺史守令
等先准其所部文武人物多少由敕而裁凡如此禄秩
既通所部兵士給之其家得蓋少諸王諸主出閣就第
婚冠所須及衣裳服飾幷酒米魚鮭香油紙燭等並官
給之王及主壻 後魏道武帝天興中詔採諸漏戸令
輸綸綿自後諸逃戸占為紬繭羅縠者甚衆於是雜營
[138-14b]
户帥徧於天下不隸守宰賦役不同戸口錯亂景穆帝
即位一切罷之以屬郡縣魏令每調一夫一婦帛一匹
粟二石人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婦之調
奴任耕婢任績者八口當未娶者四耕牛十頭當奴婢
八其麻布之鄉一夫一婦布一匹下至半以此為降大
率十匹中五匹為公調二匹為調外費三匹為内外百
官俸人年八十以上聴一子不從役孤獨老病篤貧不
能自存者亦一人不從役舊制人間所織絹布皆幅廣
[138-15a]
二尺二寸長四十尺為一匹六十尺為一端後乃漸至
濫惡不依尺度孝文帝延興三年秋更立嚴制令一准
前式違者罪各有差四年詔州郡人十丁取一以充行
户收租五十石以備年糧太和八年始准古班百官之
禄以品第各有差先是天下户以九品混通户調帛二
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又人帛一匹二丈委之州
庫以供調外之費至是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為
官司之禄復増調外帛滿二匹所調各隨其土所出其
[138-15b]
司冀雍華定相秦洛荆河懐兗陕徐青齊濟南河東東
徐等州貢綿絹及絲其餘郡縣少桑蠶處皆以麻布充
孝眀帝正光後國用不足乃先折天下六年租調而懲
之百姓怨苦有司奏斷百官常給之酒計一嵗所省米
五萬三千五十四斛九斗蘖榖六千九百六十斛麴三
十萬五百九十九斤其四時郊廟百神羣祀依式供營
逺蕃客使不在斷限爾後宼賊轉衆諸将出征相繼奔
敗所亡器械資糧不可勝數而關西䘮失尤甚帑藏空
[138-16a]
竭有司又奏内外百官及諸蕃客廪食及肉悉三分減
一計嵗終省肉五百十九萬九千八百五十六斤米五
萬三千九百三十二石孝昌二年冬稅京師田租畝五
升借賃公田者畝一斗莊帝即位因人貧冨為租輸三
等九品之制千里内納粟千里外納米上三品户入京
師中三品入他州要倉下三品入本州靖帝天平初諸
州調絹不依舊式興和三年各班海内悉以四十尺為
度天下利焉元象興和之中頻嵗大穰榖斛至九錢法
[138-16b]
網寛弛百姓多離舊居闕於徭賦矣齊神武秉政乃命
孫騰髙崇之分責無籍之戸得六十餘萬於是僑居者
各勒還本貫是後租調之人有加焉及侯景背叛河南
之地困於兵革尋而侯景亂梁乃命行臺辛術略有淮
南之地其附州郡羈縻輕稅而已北齊文宣受禪多所
草剏六坊内從者更加簡練每一人必當百人任其臨
陣必死然後取之謂之百保鮮卑又簡華人之勇力絶
倫者謂之勇士以備邊要始立九等之戸富者稅其錢
[138-17a]
貧者役其力後南征頻嵗陷沒士馬死者以數十萬計
武成以修創臺殿所役甚廣兼并戸口益多隠漏舊制
未娶者輸半牀租調有妻者輸一/牀無者半牀陽翟一郡戸至數萬
籍多無妻有司劾之帝以為生事不許由是奸欺尤甚
户口租調十亡六七是時用度轉廣賜予無節府藏之
積不足以供乃減百官之禄輟軍人常廩并省州郡縣
鎮戍之職又制刺史守宰行兼者並不給幹南齊以有/僮幹若今
驅使門/僕之𩔖以節國用之費焉河清三年定令乃率以十八
[138-17b]
受田輸租調二十充兵六十免力役六十六退田免租
調率人一牀調絹一匹綿八兩凡十斤綿中折一斤作
絲墾租二石義租五斗奴婢各准良人之半牛調二丈
墾租一斗義租五升墾租送臺義租納郡以備水旱墾
租皆依貧富為三梟其賦稅常調則少者直出上戸中
者及中戸多者及下戸戸上梟輸逺處中梟輸次逺下
梟輸當州倉三年一校租入臺者五百里内輸粟五百
里外輸米入州鎮者輸粟人欲輸錢者准上絹收錢是
[138-18a]
時頻嵗大水州郡多遇沈溺榖價騰踴朝廷遣使開倉
以糶之而百姓無益饑饉尤甚矣後主天統中勞役鉅
萬財用不給乃減朝士禄料諸曹糧膳及九州軍人常
賜以供之武平之後權幸並進賜予無限乃科境内六
等冨人調令出錢 後周文帝霸府初開制司賦掌賦
均之政令凡人自十八至六十四與輕疾者皆賦之其
賦之法有室者嵗不過絹一匹綿八兩粟五斛丁者半
之其非桑土有室布一匹麻十斤丁者又半之豐年則
[138-18b]
全賦中年半之下年一之皆以時徴焉若艱凶札則不
徴其賦司役掌力役之政令凡人自十八至五十九皆
任於役豐年不過三旬中年則二旬下年則一旬起徒
役無過家一人有年八十者一子不從役百年者家不
從役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役若凶札又無力征
武帝保定元年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率嵗一月役建
徳二年改軍士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縣籍是後夏
人半為兵矣宣帝時發山東諸州兵増一月功為四十
[138-19a]
五日役以起洛陽宫并移相州六府於洛陽稱東京六
府 隋文帝霸府初開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相次阻
兵興師誅討賞費鉅萬及受禪後又遷都發山東丁毁
造宫室仍依周制役丁為十二番匠則六番丁男一牀
租粟三石桑土調以絹絁麻土調以布絹絁以匹加綿
三兩布以端加麻三斤單丁及僕隸各半之有品爵及
孝子順孫義夫節婦並免課役開皇三年減十二番毎
嵗為三十日役減調絹一匹為二丈初蘇威父綽在西
[138-19b]
魏世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既而歎曰今
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代法也後之君子誰能弛乎威
聞其言毎以為己任至是威為納言奏減賦役務從輕
典帝悉從之時百姓承平漸久雖遭水旱而戸口嵗增
諸州調物每嵗河南自潼關河北自蒲坂至於京師相
屬於路晝夜不絶者數月帝又躬行節儉九年親御朱
雀門勞凱旋師因行慶賞頒給所費三百餘萬段帝以
江表初定給復十年自餘諸州並免當年租賦十年五
[138-20a]
月又以宇内無事並寛徭賦百姓年五十者輸庸停防
十一年江南反越國公揚素討平之師還賜物甚廣其
餘出師命賞亦莫不優崇十二年有司上言庫藏皆滿
帝曰朕既薄賦於人又大經賜用何得爾也對曰用處
常出納處常入略計每年賜用至數百萬段曾無減損
乃更開左藏之院搆屋以受之詔曰既富而教方知㢘
恥寧積於人無藏府庫河北河東今年田租三分減一
兵減半功調全免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饑帝幸洛陽因
[138-20b]
令百姓就食從官並准見口賑給不以官位為限十八
年五月髙熲奏諸州無課調處及諸州管戸數少者官
人禄力承前以来恒出隨近之州今請於所管内計戸
徴稅帝從之先是京官及諸州並給公廨錢迴易生利
以給公用六月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為所在官司因
循往昔皆以公𪠘錢物出舉興生唯利是求煩擾百姓
奏皆給地以營農廻易取利皆禁止十一月詔外内諸
司公廨在市迴易及諸處興生並聽之唯禁出舉收利
[138-21a]
煬帝即位戸口益多府庫盈溢乃除婦人及奴婢部曲
之課其後將事遼碣増置軍府埽地為兵租賦之人益
減矣又頻出朔方西征吐谷渾三度髙麗飛芻輓粟水
陸艱弊又東西廵幸無時休息六宫及禁衛行從常十
萬人皆仰給州縣天下怨叛以至於亡 唐武徳元年
詔曰宗緒之情義越常品宜加恵澤以眀等級諸宗姓
有官者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職任者不在徭役之限二
年制每一丁租二石若嶺南諸州則稅米上戸一石二
[138-21b]
斗次户八斗下戸六斗若夷獠之戸皆從半輸蕃人内
附者上戸丁稅錢十文次戸五文下戸免之附經二年
者上戸丁輸羊二口次戸一口下戸三戸共一口凡水
旱蟲霜為災十分損四分以上免租損六分以上免租
調損七分以上課役俱免六年三月令天下戸量其資
産定為三等至九年三月詔天下戸立三等未盡升降
宜為九等貞觀三年四月戸部尚書韓仲良奏王公以
下墾田畝納二升其粟麥稻之屬各依土地貯之州縣
[138-22a]
以備凶年永徽五年二月敕二年一定戸龍朔三年秋
七月制衛士八等以下毎年五十八放令出軍仍免庸
調武后長安元年十月詔天下諸州王公以下宜准往
例稅戸至大厯四年正月制下一例加稅其見任官一/品至於九品同上上至下下戸等級之數并寄
田寄荘及前資勲䕃寄住家一切並稅盖近如晉宋土/斷之𩔖也上上戸四千每嵗減五百至下中七百下下
户至於/五百開元八年二月制曰諸州送物作巧生端茍欲
副於斤兩遂則加其丈尺有至五丈為匹者理甚不然
闊尺八寸長四丈同文共軌其事久行立様之時以載
[138-22b]
此數若求兩而加尺甚暮四而朝三宜令所司簡閱有
踰於比年常例尺丈過多者奏聞二十二年五月敕定
户之時百姓非商戸郭外居宅及毎丁一牛不得將入
貨財數其雜匠及募士并諸色同𩔖有蕃役合免征行
者一戸之内四丁以上任此免役不得過兩人三丁以
上不得過一人二十五年定令諸課戸一丁租調准武
徳二年之制其調絹絁布並隨郷土所出絹絁各二丈
布則二丈五尺輸絹絁者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其絹
[138-23a]
絁為匹布為端綿為屯麻為綟若當戸不成匹端屯綟
者皆隨近合成其調麻每年支料有餘折一斤輸粟一
斗與租同受其江南諸州租並廻造納布准令布帛皆/闊尺八寸長
四丈為匹布五丈為端綿六兩/為屯絲五兩為絢麻三斤為綟諸丁匠不役者收庸無
絹之郷絁布三尺絁絹各三尺布則/三尺七寸五分三月敕關内諸州
庸調資課並宜准時價變粟取米送至京遂要支用其
路逺處不可運送者宜所在收貯便充隨近軍糧其河
北河南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絹以代關中調課天寳
[138-23b]
元年正月敕文如聞百姓之内有戸髙丁多茍為規避
父母見在乃别籍異居宜令州縣勘會一家之中有十
丁以上者放兩丁征行賦役五丁以上者放一丁即令
同籍共居以敦風教其侍丁老者假免差科建中元年
制百姓及客等約丁產定等第均率作年支兩稅其應
稅斛斗據大歴十四年見佃青苗地額均稅夏稅六月
内納畢秋稅十一月内納畢其舊租庸及諸色名目一
切並停凡權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
[138-24a]
廣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量以秬黍中者
容千二百為龠二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
斛權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為銖二十四銖為兩三
兩為大兩十六兩為斤調鍾律測晷景合湯藥及冠冕
制用小升小兩自餘公私用大升大兩諸課役毎年計
帳至尚書省度支配來年事限十月三十日以前奏訖
若須折受餘物亦先支料同時處分若是軍國所須庫
藏見無者録状奏聞不得便即科下諸庸調物毎年八
[138-24b]
月上旬起輸三十日内畢九月上旬各發本州租調車
舟未發間有身死者其物却還其運脚出庸調之家任
和顧送逹所須裹束調度折庸調充隨物輸納諸租凖
州土收穫早晚斟量路程險易逺近次第分配本州牧
穫訖發遣十一月起輸正月三十日内納畢若江南諸/州從水路
運送冬月水淺上埭艱難者四月/以後運送五月三十日内納完其輸本州者十二月
三十日内納畢若無粟之鄉輸稻麥隨熟即輸不拘此
限即納當州未入倉窖及外配未上道有身死者幷却
[138-25a]
還應貯米處折粟一斛輸米六斗其雜折皆隨土毛准
當郷時價諸邊逺州有夷獠雜𩔖之所應輸課役者随
事斟量不必同之華夏諸任官應免課役者皆待蠲符
至然後注免符雖未至驗告身灼然實者亦免其雜任
被解應附者皆依本司解時日月據徴諸春季附者課
役並徴夏季附者免課從役秋季附者俱免其詐冒隠
避以免課役不限附之早晚皆徴當發年課役逃亡者
附亦同之諸人居狭鄉樂遷就寛鄉者去本居千里外
[138-25b]
復三年五百里外復二年三百里外復一年一遷之後
不復更移諸沒落外蕃得還者一年以上復三年二年
以上復四年三年以上復五年外蕃之人投化者復十
年諸部曲奴婢放附戸貫復三年諸孝子順孫義夫節
婦志行聞於郷閭者申尚書省奏聞表其門閭同籍悉
免課役諸丁匠嵗役工二十日有閏之年加二日須留
役者滿十五日免調三十日租調俱免從日少者見/役日折免
正役並不過五十日正役謂二/十日庸也天寳三年制每嵗庸調
[138-26a]
徴收延至九月三十日五年制天下百姓單貧交不存
濟者租庸毎鄉通放三十丁其年五月停郡縣官日直
課錢但計數多少同料錢加稅充用即應差丁充日直
并停杜氏/通典 増貞元四年詔天下兩稅審等第髙下三
年一定戸自初定兩稅貨重錢輕乃計錢而輸綾絹既
而物價愈下所納愈多絹匹為錢三千二百其後一匹
為錢一千六百輸一者過二雖賦不増舊而民愈困矣
度支以稅物頒諸司皆増本價為虛估給之而繆以濫
[138-26b]
惡督州縣剥價謂之折納復有進奉宣索之名改科役
曰召顧率配曰和市以巧避㣲文比大歴之數再倍又
癘疫水旱户口減耗刺史折户張虛數以寛責逃死闕
稅取於居者一室空而四隣亦盡户版不緝無浮㳺之
禁州縣行小恵以傾誘鄰境新收者優假之唯安居不
遷之民賦役日重至穆宗時自建中定兩稅而物輕錢
重民之為患至是四十年當時為絹二匹半者為八匹
大率加三倍豪家大商積錢以逐輕重故農人日困末
[138-27a]
業日増户部尚書楊於陵請於上供留州送使錢悉輸
以布帛榖粟則貨日重而錢日輕矣宰相善其議由是
兩稅上供留州皆易以布帛絲纊租庸課調不計錢而
納布帛時豪民侵噬產業不移戸州縣不敢徭役而征
稅皆出下貧至於依富為奴客役罰峻於州縣長吏嵗
輙遣吏廵覆田稅民苦其擾唐/書 賦稅自唐建中初變
租庸調法作年支兩稅其弊也先期而苛斂増額而繁
征至於五代極矣宋制嵗賦其𩔖有五曰公田之賦凡
[138-27b]
田之在官賦民耕而收其租者是也曰民田之賦百姓
各得専之者是也曰城郭之賦宅稅地稅之𩔖是也曰
丁口之賦百姓嵗輸身丁錢米是也曰雜變之賦牛革
蠶鹽之𩔖隨其所出變而輸之是也嵗賦之物其𩔖有
四曰榖曰帛曰金鐵曰物產是也榖之品七一曰粟二
曰稻三曰麥四曰黍五曰穄六曰菽七曰雜子帛之品
十一曰羅二曰綾三曰絹四曰紗五曰絁六曰紬七曰
雜折八曰絲線九曰綿十曰布葛金鐵之品四一曰金
[138-28a]
二曰銀三曰鐵鑞四曰銅鐵錢物產之品六一曰六畜
二曰齒革翎毛三曰茶鹽四曰竹木麻草芻菜五曰果
藥油紙薪炭漆蠟六曰雜物其輸有常處而以有餘補
不足則移此輸彼移近輸逺謂之支移其入有常物而
一時所需則變而取之使其直輕重相當謂之折變其
輸之遲速視收成早暮而寛為之期諸州嵗奏戸帳具
載其丁口男夫二十為丁六十為老兩物折科物非土
地所宜而抑配者禁之五代以來常檢視見墾田以定
[138-28b]
嵗租吏縁為奸稅不均適由是百姓失業田多荒蕪太
祖即位詔許民闢土州縣毋得減括止以見佃為額建
炎四年令諸州受租籍不得稱分毫合龠銖釐絲忽錢
必成文絹帛成匹粟成升絲綿成兩薪蒿成束金銀成
錢紬不滿半匹絹不滿一匹者許計丈尺輸直無得三
戸五戸聚合成匹諸州稅籍録事參軍按視判官振舉
形勢户立别籍通判専掌督之二稅須於三限前半月
畢輸嵗起納二稅前期令縣各造稅籍具一縣戸數夏
[138-29a]
稅秋苗畝桑功及縁科物為帳一送州覆校定用州印
藏長吏㕔縣籍亦用州印給付令佐造夏稅籍以正月
一日秋稅籍以四月一日並限四十五日畢中國租二
十石輸牛革一凖錢千川蜀尚循舊制牛驢死革盡入
官乃詔蠲之定民租二百石輸牛革一凖錢千五百雍
熙初嘗詔荆湖等路民輸丁錢未成丁巳老并身有廢
疾者免之至大中祥符四年又除兩浙福建荆湖廣南
舊輸身丁錢九年詔諸路支移稅賦勿至兩次仍許以
[138-29b]
菽麥蕎粟互相折輸凡嵗賦榖以石計錢以緡計帛以
匹計金銀絲綿以兩計藁秸薪蒸以圍計他物各以其
數計至道末總七千八十九萬三千天禧五年視至道
之數有增有減總六千四百五十三萬其折變及移輸
比壤者則視當時所須焉宋克平諸國每以恤民為先
務累朝相承凡無名苛細之斂常加剗革尺縑斗粟未
聞有所增益一遇水旱徭役則蠲除倚格殆無虚嵗倚
格者後或凶歉亦輙蠲之而又田制不立甽畝轉易丁
[138-30a]
口隠漏兼并冐偽未嘗考按故賦入之利視前代為薄
丁謂嘗言二十而稅一者有之三十而稅一者有之天
聖時貝州言民析居者例加稅謂之罰稅他州無此比
詔除之自是州縣有言稅之苛細無名者蠲損甚衆自
唐以来民計田輸賦外増取他物復折為賦謂之雜變
亦謂之沿納而名品煩細其𩔖不一官司嵗附帳籍並
縁侵擾民以為患眀道中帝躬耕籍田因詔三司以𩔖
幷合於是悉除諸名品并為一物夏秋嵗入第分粗細
[138-30b]
二色百姓便之初湖廣閩浙因舊制嵗斂丁身錢米大
中祥符間詔除丁錢而米輸如故至天聖中始并除婺
秀二州丁錢後龎籍請罷漳泉興化軍丁米有司持不
可皇祐三年帝命三司首減郴永州桂陽監丁米以最
下數一嵗為凖嵗減十餘萬石既而漳泉興化亦第損
之嘉祐四年復命轉運司裁定郴州桂陽衡道州所輸
丁米及錢絹雜物無業者弛之有業者減半後雖進丁
勿復增取時廣南猶或輸丁錢亦命轉運司條上自是
[138-31a]
所輸無㡬矣哲宗初立務行裕民之政患天下積欠名
目煩多王巖叟為開封請隨等第立貫百為催法兗州
鄒令張文仲議其不便遂令十分為率嵗隨夏秋料帶
納一分是為五年十料之法大觀二年詔天下租賦科
撥支折當先富後貧自近及逺廼者漕臣失職有不均
之患民或受其害其定為令支移本以便邉餉内郡罕
用焉間有移用則任民以所費多寡自擇故或輸本色
於支移之地或輸脚費於所居之邑而折變之法以納
[138-31b]
月初旬估中價凖折仍視嵗之豐歉以定物之低昂俾
官吏毋得私其䡖重京西舊不支移崇寧中將漕者忽
令民曰支移所宜同令特免若地里脚費則宜輸自是
嵗以為常脚費斗為錢五六十比元豐元稅之數而反
覆紐折數倍於昔民至鬻牛易產猶不能繼政和元年
遂詔應支移而所輸地里脚錢不及斗者免之尋詔五
等户稅不及斗者支移皆免時天下户口𩔖多不實故
租稅亦不得而均焉重和元年獻言者曰物有豐匱價
[138-32a]
有低昂估豐賤之物俾民輸送折價既賤輸官必多則
公私之利也而州縣之吏但計一方所乏不計物之有
無責民所無其費無量至於支移徙豐就歉理則宜然
豪民賕吏故徙歉以就豐齎挾䡖貨以賤價輸官其利
自倍而貧下戸名免支移估直既髙更註脚費視富戸
反重因之逋負困於追胥詔深戒焉髙宗建炎六年預
借江浙來年夏稅紬絹之半盡令折米二十三年兩浙
州縣合輸綿紬稅絹茶絹雜錢米六色皆以市價折錢
[138-32b]
却别科米麥有畝輸四五斗者京西括田租加於舊荆
南戸口十萬㓂亂以來㡬無人跡議者希朝廷意謂流
民已復可使嵗輸十二頻嵗復増積逋至二十餘萬緡
盖自秦檜再相宻諭諸路暗増民稅七八故民力重困
餓死者衆皆檜之為也孝宗時楊萬里奏民輸粟於官
謂之苗舊以一斛輸一斛今以二斛輸一斛矣輸帛於
官謂之稅舊以正絹為稅絹今正絹外有和賣矣舊和
買官給其直或以錢或以鹽今皆無之又以絹估直而
[138-33a]
倍折其錢矣舊稅畝一錢輸免役一錢今嵗增其額不
知所止矣既一倍其粟數倍其帛又數倍其錢而又有
月樁錢版帳錢不知㡬倍於祖宗之舊又㡬倍於漢唐
之制矣此猶東南之賦可知也至於蜀賦之額外無名
者不可得而知也淳祐八年陳求魯言本朝仁政有餘
而王制未備今之兩稅本大歴之弊法也常賦之入尚
為病况預借乎預借一嵗未已也至於再至於三預借
三嵗未已也至於四至於五竊聞今之州縣有借淳祐
[138-33b]
十四年者矣以百畝之家計之罄其永業豈足支數年
之借乎宋/史 金制丁戸内有物力者為課役戸無者為
不課役戸從唐制五家為隣五隣為保郭下則置坊正
村社則隨戸衆寡為郷置里正以按比戸口催督賦役
勸課農桑立通檢推排法通檢即周禮大司徒三年一
大比各登其郷之衆寡六畜車輦辨物行徴之制也自
國初占籍之後至大定四年承正隆師旅之餘民之貧
富變更賦役不均世宗遣泰寜軍節度使張𢎞信等十
[138-34a]
三人分路通檢天下物力而差定之時諸使徃往以苛
酷多得物力為功𢎞信檢山東州縣尤為酷暴棣州防
禦使完顔永元面責之曰朝廷以正隆後差調不均故
命使者均之今乃殘暴妄加民産業數倍此何理也𢎞
信不能對故惟棣州稍平十五年有司奏諸路通檢不
均詔再以戸口多寡貧冨輕重適中定之既而又定通
檢地土等第稅法是年上以天下物力自通檢來十餘
年貧富變易賦調輕重不均遣濟南尹梁肅等二十六
[138-34b]
人分路推排眀昌元年刑部郎中路伯逹等言民地已
納稅又通定物力比之浮財所出差役是為重并也遂
詳酌民地定物力減十之二承安二年敕令議通檢宰
臣奏曰大定二十七年通檢後距今已十年舊戸貧弱
者衆儻遲更定恐致流亡遂定制已典賣物業止隨物
推收析戸異居者許令别籍户絶及困弱者減免新强
者詳審增之止當從實不必敷足原數泰和二年上以
推排時既問人戸浮財物力而又勘當比次期廹事繁
[138-35a]
難得其實敕尚書省定人戸物力隨時推收法令自今
典賣事産者隨業推收别置標簿臨時止拘浮財物力
以増減之又租賦官地輸租私田輸稅夏稅畝取三合
秋稅畝取五升又納秸一束束十有五斤夏稅六月止
八月秋稅十月止十二月為初中末三限泰和五年章
宗諭宰臣曰十月民穫未畢遂令納稅可乎改秋稅限
十一月為初凡輸送粟麥三百里外石減五升以上毎
三百里遞減五升粟折秸百稱者百里内減三稱二百
[138-35b]
里減五稱不及三百里減八稱三百里及輸本色槀草
各減十稱計民田園邸舎車乗收畜種植之資藏鏹之
數徴錢有差謂之物力遇差科必按版籍先及富者勢
均則以丁多寡定甲乙有横科則視物力循大至小均
科其或不可分摘者率以次戸濟之凡民之物力所居
之宅不預猛安謀克戸監官户所居外自置民田宅則
預其數墓田學田租稅物力皆免凡敘使品官之家並
免雜役驗物力所當輸者止出雇錢進納補官未至䕃
[138-36a]
子孫及凡有出身已帶散官未出職者子孫與其同居
兄弟下逮終塲舉人係籍學生醫學生皆免一身之役
三代同居已旌門則免差發三年後免雜役金/史 元之
取民大率以唐為法其取於内郡者曰丁稅曰地稅此
倣唐之租庸調也取於江南者曰秋稅曰夏稅此倣唐
之兩稅也丁稅地稅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太宗每戸科
粟二石後又以兵食不足増為四石至丙午年乃定科
徴之法令諸路驗民戸成丁之數每丁歳科粟一石驅
[138-36b]
丁五升新戸丁驅各半之老幼不與其間有耕種者或
驗其牛具之數或驗其土地之等徴焉丁稅少而地稅
多者納地稅地稅少而丁稅多者納丁稅工匠僧道驗
地官吏商賈驗丁及世祖申眀舊制於是輸納之期收
受之式關防之禁會計之法莫不備焉中統二年逺倉
之糧命止於沿河近倉輸納毎石帶收脚錢中統鈔三
錢或民戸赴河倉輸納者毎石折輸輕賫中統鈔七錢
五年詔僧道伊嚕勒昆達實宻儒人凡種田者白地毎
[138-37a]
畝輸稅三升水地每畝五升軍站戸除地四頃免稅餘
悉徴之至元三年詔窵戸種田他所者其丁稅於附籍
之郡驗丁而科地稅於種田之所驗地而取十七年遂
命戸部大定諸例全科戸丁稅每丁粟三石驅丁粟一
石地稅每畝粟三升減半科户丁稅每丁粟一石新收
交參戸第一年五斗第三年一石二斗五升第四年一
石五斗第五年一石七斗五升第六年入丁稅協濟戸
丁稅每丁粟一石地稅每畝粟三升隨路近倉輸粟逺
[138-37b]
倉每粟一石折納輕賫鈔二兩富戸輸逺倉下戸輸近
倉每石帶納䑕耗三升分例四升秋稅夏稅之法行於
江南初世祖平宋時除江東浙西其餘獨徴秋稅而已
至元十九年用姚元之請命江南稅糧依宋舊例折輸
綿絹雜物是年二月又用耿左丞言令輸米三之一餘
並入鈔以折焉成宗元貞二年始定徴江南夏稅之制
於是秋稅止命輸租夏稅則輸以木棉絹絲綿等物其
所輸之數視糧以為差糧一石或輸鈔三貫二貫一貫
[138-38a]
或一貫五百一貫七百文輸三貫者若江浙省婺州等
路江西省龍興等路是已輸一貫者若福建省泉州等
五路是已輸一貫五百文者若江浙省紹興路福建省
漳州等五路是已皆因其地利之宜人民之衆酌其中
數而取之其折輸之物各隨時估之髙下以為直獨湖
廣則異於是初阿爾哈雅克湖廣時罷湖廣夏稅依中
原例改科門攤每戸一貫二錢蓋視夏稅増鈔五萬餘
錠矣大徳二年宣慰張國紀請科夏稅於是湖湘重罹
[138-38b]
其害俄詔罷之三年又改門攤為夏稅而并徴之每石
計三貫四錢以上視江浙江西為差重云泰定之初又
有所謂助役糧者其法命江南民戸有田一頃以上者
於所輸稅外每頃量出助役之田具書於冊里正以次
掌之嵗收其入以助充役之費民頼以不困 科差之
名有二曰絲料曰包銀其法各驗其户之上下而科焉
絲料之法太宗丙申年始行之每二戸出絲一斤并隨
路絲線顔色輸於官五戸出絲一斤并隨路絲線顔色
[138-39a]
輸於本位包銀之法憲宗乙夘年始定之初漢民科納
包銀六兩至是止徴四兩二兩輸銀二兩折收絲絹顔
色等物逮世祖而其制益詳中統元年立十路宣撫司
定戸籍科差條例然户既不等數亦不同絲料包銀之
外又有俸鈔之科其法亦以戸之髙下為等於是以合
科之數作大門攤分為三限輸納被災之地聴輸他物
折焉凡儒士及軍站僧道等戸皆不與元/史 眀太祖洪
武十四年詔定編賦役黄冊之制先是天下戸口未有
[138-39b]
㝎籍至是始議編立黄冊十年一輪造其田地開豁各
戸若千有官民田地二則係官田者照依官田則例起
科係民田者照依民田則例徴收俱黄冊有載賦額適
均而力役亦稽此以平矣十年之内田土有出賣則買
者聴令増收賣者即當過割及戸口有消長分曰舊管
曰新收曰開除曰實在書於各人戸下如花分詭寄者
重法懲之地土承兵荒未盡歸田者從民開墾令其自
首即與收之三年後始赴官收科天下府州縣戸口隨
[138-40a]
田土創編黄冊分豁上中下三等立軍民竈匠等籍使
因以受役之輕重而不盡人之力也以一百一十戸為
一里推其中丁糧多者十人為里長餘者百戸分為十
甲嵗役里一人管攝一里之事城中曰坊近城曰廂郷
都曰里每里編為一冊冊首總為一圗其田糧不及而
附於一甲内者曰畸零不在十戸之限里長輪役十年
終而復始故曰排年里甲依次充當至於大小雜泛差
役各照人戸之上中下每嵗終所在官司審編謂之均
[138-40b]
徭冊二十四年准攅造黄冊格式有司先将一戸定式
謄刻印板給與坊長廂長里長幷各甲首令人戸自将
本戸人丁事産依式開寫付該管甲首其甲首將本戸
幷十戸造到文冊送各該坊廂里長坊廂里長各將甲
首所造文冊攅造一處送赴本縣本縣官吏將冊比照
先次原造黄冊查算如人口有增即為作數其田地等
項買者從其增添賣者准令過割務不失原額排年里
長仍照黄冊内原定人戸應當設有消乏許於一百戸
[138-41a]
内選丁近上者補充圗内有事故戸絶者於畸零内補
凑如無畸零方許於鄰圗人戸内撥補凡編排里長務
不出本都如一都有六百戸將五百五十戸編為五里
剰下五十戸分派本都附各里長名下帶管當差不許
将别都人戸補凑其畸零人戸將年老殘疾并幼小十
嵗以下及寡婦外郡寄荘人戸編排若十嵗以上編入
正管若𩔖縣總都總收除項下止開人丁事産總數不
必備開花戸府州縣𩔖上布政司本司𩔖造總册於内
[138-41b]
分豁各府州人丁事産總數年終進呈景泰二年令各
圗人戸有父母俱亡而兄弟多年各㸑者有父母存而
兄弟近年各㸑者有先因子幼而招壻今子長成而壻
歸宗另㸑者有先無子而乞養異姓子承繼今有親子
而乞養子歸宗另㸑者俱准另籍當差其兄弟各㸑者
查照各人戸内别無軍匠等項役占規避窒礙自願分
戸者聽如人丁數少及有軍匠等項役占窒礙仍照舊
不許分居凡各里舊額人戸除故絶并全戸充軍不及
[138-42a]
一里者許歸并一里當差餘剰人戸發附近外里凑圗
編造不許寄荘 洪武初令官田起科每畝五升三合
五勺民田毎畝三升三合五勺重租田每畝八升五合
五勺蘆地每畝五合五勺四抄草塌地每畝三合一勺
没官田毎畝一斗二升景泰十三年令兩京農桑夏稅
絹匹不及五十匹以上者俱送該正官看驗堪中兩頭
盡處俱用色絲間道填寫提調官吏糧里姓名又令各
司府州縣夏稅農桑絹匹務織造緊宻厚重雙經雙緯
[138-42b]
除兩頭色綵長二尺外淨織尺長三丈二尺闊二尺每
五十匹作一束印封看驗經收糧長大戸人等赴部交
納 洪武十八年令兩浙及京畿官田凡折收稅糧鈔
每五貫准米一石絹每匹准米一石二斗金每兩准米
十石銀每兩准米二石棉布每匹准米一石苧布毎匹
准米七斗夏稅農桑絲每十八兩准絹一匹宣徳五年
令自三年以來拖欠稅糧以十分為率三分折布三分
折絹四分折鈔其布絹不拘長闊俱照時價折收正統
[138-43a]
元年令浙江江西湖廣直𨽻蘇松等府縣該起運南京
糧米願納折色者折納布絹銀两廣東廣西福建折色
稅糧布匹願納銀兩者每米麥一石折銀二錢五分解
京折給軍官俸糧七年令南直𨽻夏稅農桑絹匹願納
折色者毎匹折銀五錢嘉靖時令官軍月糧春夏給以
本色秋冬給以折色為定例 差徭洪武二十六年定
凡各處有司十年一造黄冊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戸仍
開軍民匠竈等籍除排年里甲依次充當外其大小雜
[138-43b]
泛差役各照所分上中下三等人戸㸃差初詔民年七
十之上者許一丁侍養免雜泛差役年八十之上止有
一子若係有田産應當差役者許僱人代替出官無田
産者許存侍丁與免雜役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
志至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各
府縣軍戸以田三頃為率稅糧之外悉免雜役餘田與
民同役隨朝官員及功臣之家除本戸合納稅糧外其
餘糧長里長一應雜泛差役盡免正統元年令先聖子
[138-44a]
孫流寓他處及先賢周敦頤程顥程頤司馬光朱熹嫡
派子孫所在有司俱免差役嘉靖十五年詔各帝王陵
寝前代名賢及本朝公侯駙馬伯文武大臣敕葬墓所
官司照例編僉附近人民一丁看䕶免其雜差其塋域
所占地畝稅糧一併除豁二十四年議定優免則例京
官一品免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丁二品免糧二十四石
人丁二十四丁三品免糧二十石人丁二十丁四品免
糧十六石人丁十六丁五品免糧十四石人丁十四丁
[138-44b]
六品免糧十二石人丁十二丁七品免糧十石人丁十
丁八品免糧八石人丁八丁九品免糧六石人丁六丁
内官内使亦如之外官各減一半敎官監生舉人生員
各免糧二石人丁二丁雜職省祭承差知印吏典各免
糧一石人丁一丁以禮致仕者免十分之七閒住者免
一半其犯贓革職者不在優免之例續文獻/通考
  賦稅二
原厎慎財賦書庻土交正厎慎財賦注云庶土交正謂/壤墳壚也厎慎者財貨貢賦取之有節也
[138-45a]
 以諭九稅周禮掌職云云/鄭曰曉告也 以桑為均月令孟夏之/月蠶事畢后
妃獻繭乃收繭稅以桑為均貴賤長幼如一以給郊廟/之服鄭注云后妃獻繭者内命婦獻繭於后妃收繭稅
者收於外命婦外命婦雖就公桑蠶室而蠶/其夫亦當有祭服以助祭收以近郊之稅耳 徹田為
毛詩云度其隰原徹田為糧鄭箋云度其隰與原田/之多少徹之使出稅以為國用什一而稅謂之徹
 田籍而不稅禮記鄭注云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羙惡取於此不稅民之所自治也
 市㕓而不稅又云㕓市物邸舎/稅其舎不稅其物 山林藪澤有賦有
漢書食貨志云淳鹵之地各/以肥磽多少為差有賦有稅 四郊人民分時徴賦
周禮閭師/職詳通典 百里之内共官千里之内為御王制曰天/子百里之
[138-45b]
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為御鄭注云謂此地之/田稅所給也官謂其文書財用也御謂衣食 九賦
斂財賄周禮云云一曰邦中二曰四郊三曰邦甸四曰/家削五曰邦縣六曰邦都七曰關市八曰山澤
九曰幣餘/之賦也 邦中之賦以待賔客周禮注云邦中在/城郭者待猶給也
四郊之賦以待稍秣注云四郊去國百/里稍秣即芻秣也 邦甸之賦以
待工事注云邦甸去國二百/里工事待給工器物 家削之賦以待匪頒注/云
家削三百里頒為班/謂班賜三公及羣臣 邦縣之賦以待幣帛注云邦縣/去國四百
里幣帛所以/待賜賔客也 邦都之賦以待祭祀注云邦都去國五/百里祭祀犧牲也
 關市之賦以待膳服注云關市山澤謂占會/百物膳服即羞服也 山澤
[138-46a]
之賦以待喪紀注云喪紀/即喪荒也 幣餘之賦以待賜予注云/幣餘
謂占賣國中之斥幣皆末作當増賦/者若今賈人倍算也賜予即好用也
  賦稅三
原國賦千乗之國可使/治其賦言子路 地征征稅也/周禮云 九式周禮以/九式均
節財/用 三壤尚書咸則三/壤成賦中邦 時入周禮以/時入之 嵗取倬彼/甫田
嵗取/十千 布期韓延夀為東郡牧租稅先眀布/其日以期會吏敬畏趨向也 量力量/力
而供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則周公之典在 量入禮曰冢宰制國用必以嵗/之杪量入以為出謂五榖
之/稅 樂輸文選取之以/道樂其輸財 増資劉平為全椒令以徳/化人人有増資就賦
[138-46b]
減稅尹鐸為晉陽損戸減/稅以為保障之法 九榖周禮閭師任農/以耕貢九榖 五
月令九月命有司農事既/收舉五榖之要定稅厚薄 地廣狹禮之大倫以地/廣狹賦以廣狹
為差/也 年上下禮之厚薄與年之上/下隨年之豐荒也 賦鼓鐵晉趙鞅/賦晉國
一鼔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注令人出鐵以一鼔為率也 賦封田陳轅頗為/司徒賦封
田以嫁公女有餘以為/已大器國人逐之出奔 貢不善治地莫善於助莫不/善於貢貢者校數嵗
之中以為常樂嵗粒米狼戾多取之不為虐則寡/取之凶年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故不善 稅
不出平原家不肯出田稅趙奢為趙田/部吏以法治平原用事者九人也 加田無征夏/官
司勲掌賞地之政令凡頒賞地三之一食唯加田無征/注既賞之又加賜以田所以厚恩唯加賞田無國征也
[138-47a]
 墾田不實光武時天下墾田多不實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云潁川𢎞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
問帝詰吏不服顯宗曰以墾田相方耳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准也 公
田不稅古者公田藉而不稅借/人力治公田不稅也 圭田無征厚賢也即/周禮士田
也/ 輕重之法月令季秋天子合諸侯制百縣為所稅/於民輕重之法貢職之數以逺近土地
所宜/為度 上下之制禮之薄厚與年之上下是故年雖大/殺衆不匡惧大殺謂饑也匡猶恐也
 治賦大均趙王使趙奢治國賦/大均人富而府庫實 均輸畢納謂納畢/也白帖
 増貢助徹詳通/典 租庸調玉海曰唐初授人以口分/世業取之以租庸調之法
凡授田丁嵗輸粟二斛稻三斛謂之租丁隨郷所出嵗/輸絹二匹綾絶二丈布加五之一綿三兩麻三斤非蠶
[138-47b]
鄉則輸銀十四兩謂之調用人力嵗二十日閏加二日/不役者日為絹三尺謂之庸有事而加役二十日免調
三十日者租調皆免通正役不過五十日有陸贄曰國/家租庸調其取法逺其斂財均其域人固 田則有租
有家則有調/有身則有庸 口錢文獻通考曰漢髙租四年初為算/賦宣帝時減天下口錢元帝時貢
禹請民年/二十乃算 戸賦又曰貨殖傳秦漢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稅嵗率戸二百按漢法有口賦有
戸賦戸賦見於史者惟此貨殖傳所言則是封若食/邑戸所賦然則地土之不以封者縣官别賦之矣
三代無戸口之賦又曰賦稅必視田畝乃古今不可易/之法三代之貢助徹亦只視田而賦
之未嘗别有戸口之賦盖雖授人以田而未嘗别有戸/賦者三代也不授人以田而輕其戸賦者兩漢也因授
田之名而重其戸賦田之授否不常而賦之重者已/不可復輕遂至重為民病則自魏至唐之中葉是也
[138-48a]
漢時有稅人之法又曰古之治民者有田則稅之有身/則役之未有稅其身者也漢法民年
十五而算出口賦至五十六而除二十而傳/給徭役亦五十六而除是且稅之且役之也 庚戌土
杜佑通典論曰東晉之宅江南也慕容苻姚迭居中/土人無定本傷理為深遂有庚戌土斷之令則國豐
俗阜實/由於兹 建中兩稅唐書食貨志曰租庸調之法自開/元以後其法弊壊代宗時始以畝
定稅而斂以夏秋至徳宗相楊炎遂作兩稅法夏/輸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置兩稅使以總之 總
無名之暴賦文獻通考引陸贄䟽曰陛下初即位宜損/上益下嗇用節財而摘郡邑驗簿書州取
大歴中一年科率多者為兩稅定/法此總無名之暴賦而立常規也 三代制不復見又/引
東萊吕氏論曰自漢至南北朝及唐租庸調之法承襲/三代雖或重或䡖尚不失舊自兩稅之法立三代之制
[138-48b]
皆不復見大抵田制雖商鞅亂之於戰國而租/稅猶有歴代典制惟兩稅法行古制然後掃地 事少
役稀詳賦/稅一 折納紐配通鑑網目曰後唐荘宗以軍儲/不足謀於羣臣李琪言古者量
入以為出計農而發兵近代稅農以養兵未有農捐瘠/而兵豐飽者今縱未能蠲省租稅茍除折納紐配之法
農亦可以小休矣莊宗即/敕有司從之然竟不能行 戸調合二賦而為一文獻/通考
曰按兩漢之制三十而稅一者田賦也二十始傳人出/一算者戸口之賦也自晉行戸調之法以合二賦而為
一然男子一人占田七十畝丁男課田五十/畝則無無田之戸矣此戸調所以可行歟 戸賦則
田稅在其中又曰按自元魏而均田之法大行齊周隋/唐因之賦稅沿革㣲有不同然大概計畝
而稅之令少計戸而稅之令多其時戸口授田則/雖不必履畝論稅只逐戸賦之則田稅在其中矣 蠲
[138-49a]
丁口通鑑網目曰徐温鎮金陵總朝大綱庻政皆決於/知誥以宋齊邱為謀主先是吴有丁口錢又計畝
輸錢錢重物輕民甚苦之齊邱說知誥以為錢非耕桑/所得今使民輸錢是教民棄本逐末也請蠲丁口錢自
餘稅悉輸榖帛紬絹匹直千錢者當稅三千或曰如此/縣官嵗失錢億萬計齊邱曰安有民富而國家貧者耶
知誥從之由是江淮間曠土/盡闢桑柘滿野國以冨强 輸榖帛詳/上 賦稅定制
眀紀事本末曰洪武十九年上諭戸部賦稅已有定制/撙節用度自有餘饒輕徭抑末使得盡力農桑自然家
給人足毋事/聚斂傷國體 稅糧減額又曰洪武十三年命戸部減/蘇松嘉湖四府重稅糧額初
王師圍姑蘇久不下上怒其民附冦且困於富室而更/為死守因取諸豪族租簿田歴付有司俾如其數為額
盖以懲一時也至是乃命減其額舊一畝科七斗五升/至四斗五升者減十之二四斗三升至三斗六升者止
[138-49b]
徴三/斗 原榖租 藳稅 地求 口賦 九賦殊别
五服異制 農事既登 國賦先定 斂從其薄 法
作於凉 差以精麤之等 從其逺邇之期 節財必
均於九式 成賦咸則於三壤 趙奢均賦民則無貧
 有若盍徹君孰不足 上無乏用下不闕供 上有
餘用下無怨人 禹别九州辨貢賦之等 周制五服
定征稅之差 雖一時供億議以從權 而田卒汚萊
孰云不足 雖厚於公上情不渉於狥私 然望彼徴
[138-50a]
求罪須加於從欲 副天子恤人之心下不靡敝 竭
王臣奉公之節上無闕供白/帖
  輸納
原輸幣子產相鄭伯如晉晉侯未見子産曰未知見時/不敢輸幣亦不敢暴露非薦陳之不敢輸也暴
露之則恐燥濕之/不時而朽蠧也 歸粟夏歸粟於蔡周/亟矜終無資也 泛舟秦輸/粟於
晉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泛/舟之役謂從渭水運入汾河 投函晉劉超字世瑜為/句容令常年賦稅
者四出評百姓家資超作大函封付之使各自書家/産投函中訖送還縣百姓依實上課所入有踰書也
方輸錯出枚乗曰諸侯方輸錯出運行數千/里不絶其珎怪不如山東之府 僦載煩
[138-50b]
王莽下書曰寳貨皆重則小用不給/皆輕其僦載煩費注僦送也白帖 増擔負輸租
漢書曰倪寛為左内史務在得人心收租稅時裁闊狹/與民相假貸以故租多不入後有軍發左内史以負租
課殿當免民恐失之大家牛車小/家擔負輸租繦屬不絶課更以最 輸勿顧限唐書曰/盧坦為
壽安令河南賦限已窮縣人訴機織未就坦詣府請申/十日不聴坦諭縣人苐輸勿顧限違之不過罰令俸耳
由是/知名 代下戸輸又曰處州刺史苗稷進羡錢七百萬/崔羣請還賜其州以紓下戸之賦又
髙承簡遷邢州刺史觀察府責/賦尢急承簡代下戸數百輸租 計錢而輸合璧事𩔖/曰貞元時
天下兩稅貨重錢輕/因乃計錢而輸綾絹 俾民自輸又曰韋宙為永州刺/史舊制吏督賦宙俾
民自輸家十相/保輸納常先 不輸官賦又曰韋澳為京兆判官時/帝舅鄭光主墅吏豪肆積
[138-51a]
年不輸官賦/澳逮繫之
  助國
原王丹上麥鄧禹西征王丹率/宗族上麥二千斛 蕭何佐軍漢邵平謂/蕭何曰上
有疑君之心宜譲封悉以家/私助軍何從其計上大恱 卜式輸軍費漢武帝有/事匈奴卜
式上書輸家財半助邉上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羊不/習為吏不願為官曰家有寃乎式曰不與人争未嘗有
寃但以天子征匈奴有智者宜効用有財者宜助國公/孫𢎞曰此非人情不可以為化而亂法遂不報數嵗渾
邪降縣官人衆式復持二十萬與江南尹尹上其名帝/識之召賜式外繇四百人時富豪皆匿財惟式欲助軍
費上以式為郎/中以諷天下 麋竺助軍資蜀志麋竺率奴客二千/金銀貨幣助軍資於時
[138-51b]
困乏賴/以復振 杜緩入錢穀元帝時榖貴人皆流亡西羌反/方征之杜緩上書入錢榖助用
前後數百萬/後為太常 王肅上錢縑後漢東海王肅以西羌未/平上錢二萬永和中復上
縑萬匹助國費鄧太/后下詔褒納之白帖 増助國錢文獻通考曰唐會昌/末置備邊庫宣宗更
號延資庫戸部嵗送錢帛二十萬度支鹽/鐵送者三十萬諸道進奉助軍錢皆輸焉 勞軍錢又/曰
後唐荘宗時郭崇韜頗受藩鎮遺或諫之崇韜曰吾位/兼將相賜禄巨萬豈藉外財但偽梁之世賄賂成風今
河南藩鎮皆梁舊臣主上之仇讎也若拒其意能無懼/乎吾特為國家藏之私室耳至是首獻勞軍錢十萬緡
 獻軍糧萬石宋史曰周祖即位時苻彦卿鎮兗州帝/以劉銖第宅賜之及征兗州彦卿朝行
在獻馬及錦綵軍/糧萬石連被賜賚 出私蓄濟師元史曰劉復亨兼徳/州路軍民總管中統
[138-52a]
元年李羶叛遣兵討賊集濟南乏食/復亨盡出其私蓄以濟師世祖嘉之
  徴役一
原使民任事禮記曰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案鄭元注云寛其力饒其食 大
役任衆周禮鄭云築/宫邑之事 興事任力王制鄭注云事謂/築邑廬宿市也
木鐸狥市周禮鄉師云凡四時之徴令有常者以木鐸/狥於市朝案鄭注云徴令有常者謂田狩及
正月命修封疆二/月命雷且發聲 鼛鼓役事周禮鼔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聲以節聲樂以
和軍旅以正田役教為鼔而辨其聲用以雷鼔鼔神祀/以靈鼔鼔社祭以路鼔鼔鬼享以鼖鼔鼔軍事以鼛鼔
鼔役事以晉/鼔鼔金奏 大旗致之周禮遂人云若起野役則令/各帥其所治之民而至以遂
[138-52b]
之大旗致之鄭注云旗畫熊虎/者也敺衆刻日樹旗期於其下 以役國事周禮族師/云五家為
比十家為聨四閭為族八閭為聨使之相保相/愛刑罰慶賞相及相共以受邦職以役國事 行役
之事周禮州長云若國作民而師田行役之/事則帥而致之掌其戒令與其賞罰 起徒役
家無過一人周禮小司徒云凡起徒役母過家一/人以其餘為羡唯田與追胥竭作 用
民力歳不過三日禮記鄭注云治宫室城郭道渠案周/禮均人云豐年旬用三日中年旬用
二日無年旬用一日年嵗/不同雖豐不得過三日
  徴役二役使不均附/
原徴令小司徒比六鄉之衆寡以嵗/時入其數時行其徴令也 役要鄉師以國/比法以時
[138-53a]
稽夫家既役則受州里役/要役要所遣人民數也 犯時傳欲無犯/時晉悼公 脫更有/一
人箕踞見郭觧觧曰是吾徳不脩謂/尉吏曰是人吾所急踐更時脫也 支離荘子支離/疏肩髙於
項播精求食足以食數人齊有徴役則支/離攘臂㳺其間言以疾免役無所懼也 踦跂國語/悉率
敝賦踦跂畢行踦/丘知反跂丘氏反 弛力荒政十二聚萬民四/曰弛力寛徭役也 班役
役将班矣/班還也 任力以任其力/待其政令 勤力穀梁民勤於/力則功築罕 稽
可任小司徒三年受邦國之比要稽其民人而周知其/數上地家七人可任者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者
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者二/人任者謂力也有夫婦然後為家 私相助魏司馬朗/字伯逹為
棠陽長民有徙居都内者後縣調船/徒恐不辦相率私還助役見愛如此 敺白役敺白徒/之衆今
[138-53b]
白丁/也 覆脫卒王温舒/覆脫卒 上庸直吳王濞以銅鹽利百/姓無賦卒踐更輙與
平價/也 充夫式戸部式諸正丁充夫四十日免七十日/并免租百日已上課役俱免中男充夫
滿四十日以上免戸内地租無他稅折戸内一丁無丁/聴傍折近親戸内丁又謂男女三嵗以下為黄十五嵗
以下為小二十以下/為中男二十一成丁 計徒庸用㡬/人工 免弟子師免弟/子役詳
師/ 減年従役劉平為全椒令以徳化/人人皆減年從役也 作詩告病大/東
東國困于役而傷于財/譚大夫作詩以告病焉 力不同科為力不同科科役/也上中下三等
 畏不能趨詩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不征於鄉興事任力升諸/司徒不征於郷
曰造/士也 屬役於植夏官大役與慮事屬役植部曲將吏/傳曰華元為植廵功築城版幹者是
[138-54a]
也/ 蓋子戍邉蓋寛饒字次公為司隸子/常步行自戍邉公㢘如此 王尼執役
晉王尼為䕶軍兵士胡母/輔之軰訪之廐下白帖 増役法之詳文獻通考章/氏曰三代役
法莫詳於周周禮五兩軍師之法此兵役也師田追胥/之法此徒役也府史胥徒之有其人此胥役也比閭族
黨之相保此鄉役也有司徒焉則因地之善惡而均役/有族師焉則校民之衆寡以起役有鄉大夫焉則辨民
之老少以從役有均役焉則/論嵗之豐凶以行復役之法 鄉亭之職又馬端臨論/曰漢時鄉亭
之任則毎郷有三老孝悌力田掌勸導鄉里毎亭有亭/長嗇夫掌聴訟獄收賦稅又有㳺徼掌廵禁盗賊亦皆
有禄秩而三老孝悌力田為尤尊可與縣令丞尉以事/相教復勿繇戍陏時鄉職或設或廢至唐睿宗時知鄉
職之不願為故有避免之人宣宗時知鄉職之不易為/故有輪差之舉自是以後所謂鄉亭之職至困至賤貪
[138-54b]
官汚吏非理徴求極意凌蔑期會追呼笞箠比較至於/破家蕩產不能自保同於徭役而稱之非古人所以置
比閭族黨之/官之本意也 魏立三長又後魏孝文太和十年李沖/以為三正理人所由来逺於
是創制准古五家立一鄰長五鄰立一里長五里立一/黨長黨長取鄉人强謹者三長三載無愆則陟用之一
等太皇覽而稱善引見公卿議之太尉元丕請過今秋/至冬閑月徐乃遣使沖曰若不因課時百姓徒知立長
校戸之勤未見均徭/省賦之益遂立三長 唐定九等又曰唐令諸戸以百/戸為里每里設正一
人天下戸量其資產升降定為九等三年一造户籍諸/里正縣司選勲官六品以下白丁清平軀幹者充其次
為坊/正 充役亡逸又曰睿宗時監察御史韓琬陳時政/曰往年兩京及天下州縣里正坊正
每一員缺先擬者輙十人頃年差人以/充猶致亡逸即知政令風化漸以敝也 據簿輪差又/曰
[138-55a]
宣宗大中九年詔以州縣差役不均自今毎縣據人貧/富及役輕重作差科簿送刺史檢署訖鎻於令㕔每有
役事令據/簿輪差 豪姓徙貫唐書曰李栖筠奏部豪姓多/徙貫京兆河南規脫徭科
姦人羼名又曰薛存誠遷給事中時瓊林庫廣藉工役/存誠曰此姦人羼名以避征役不可許注羼
音剗/削也 景祐募充文獻通考曰景祐中禁役鄉/戸為長名衙前使募人為之 熙寧
雇役又曰熙寜二年條例司言考合衆論悉以使民出/錢雇役為便詔司農寺鄧綰曾布更議於是綰布
上言畿内郷戸計產業分為五等嵗以夏秋隨等輸錢/用其錢募三等以上稅戸代役隨役重輕制禄既具揭
示一月民無異辭著為令令下募者執役被差者得散/去開封一府罷衙前八百三十人畿縣放鄉役數千於
是頒其法天下凡當役人戸以等第出錢名免役錢其/坊郭等第戸及成丁單丁女戸寺觀品官之家舊無色
[138-55b]
役而出錢者名助役錢凡敷錢先視州縣應用雇直多/少而隨戸等均取雇直既已足用又率其數増取二分
以備水旱欠缺雖增毋得/過二分謂之免役寛剰錢 手實之害又曰吕恵卿獻/議免役出錢未
均出於簿法之不善於是行手實法其法官為定立田/產中價使民各以田畝多少髙下隨價自占仍并屋宅
分有無蕃息以立之等凡居錢五當蕃息之錢一非用/器田榖而輙隠落者許告有實三分以一充賞将造簿
預具式示民令依式為狀縣受而籍之以其價列定/髙下分為五等乃參會通縣役錢本額而定所當輸
寛剰之弊又曰知彭州吕陶奏朝廷欲寛力役立法召/募初無過斂民財之意有司奉行過當增添
科出謂之寛剰自熈寕六年施行役法至今四年臣本/州四縣已有寛剰錢四萬八千七百餘貫以成都一路
計之無慮五六十萬推之天下見今約有六七百萬/貫文乞霈發徳音特與免數年使民不重困不報
[138-56a]
元祐復差役又元祐元年司馬光建議按差役破產惟/鄉戸衙前有之自餘散從承符弓手手力
耆戸長壯丁未聞有破產者又向者役人皆上等戸為/之其下等單丁女戸及品官僧道本來無役今更使之
一槩輸錢故自免役法行富者差得自寛而窮者困窮/日甚又監司守令於雇役人之外多取羡餘以希恩賞
農民重困乞指揮下諸路轉運司並依熈寧以前舊法/參詳施行 蘇轍言復行差役其應議者有五而是時
亦參行差募之法也按役次之名衙前散從承符弓手/戸耆戸長壯丁是 熙寜雇役所取之錢坊場當役戸
坊郭戸官戸女戸單丁寺觀是也内坊場係官錢當役/戸以下係取之於民謂之六色錢取民間六色之錢益
以係官坊場錢充雇役之用而盡蠲衙前諸役熙寜之/法也以坊場充衙前雇役之用而承符以下諸役仍復
輪差民戸而盡蠲六色之錢元祐之法也六色錢雖曰/罷徴繼而詔諸路坊郭五等以上及單丁女戸官戸自
[138-56b]
三等以上舊輸免役錢并減五分餘戸下此悉免之則/所謂雇役之錢原未嘗盡除也自諸賢於差役之議各
有所主而朝/廷亦兼行之 紹聖復免役又曰紹聖元年三省言役/法尚未就緒帝曰苐行元
豐舊制而減去寛剰錢百姓有何不便/邪詔復免役法所敷寛剰錢不過一分 保正又曰保/正副十
大保為一都保二百五十家内通選才勇物/力最髙二人充應主一都盗賊煙火之事 戸長又/曰
催一都人戸夏秋二稅大保長願兼戸長/者輪催納稅租此係南宋以後差役之法 批朱又曰/已充
役者謂/之批朱 白脚又曰未充役/者謂之白脚 物力又曰役起於物力/物力有升降升降
不殽則役法公是以紹興以/來講究推割推排之制最詳 義役又曰乾道五年處/州松陽縣首倡義
役衆出田榖助役戸輪充守臣/范成大嘉其風義為易鄉名 科差條例元世祖中/統元年定
[138-57a]
科差條例即絲/料包銀之制也 至元新格至元二十八年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諸差稅皆司
縣正官監視人吏置局均科夫役皆先/富强後貧弱貧富均者先多丁後少丁 因賦定役眀/初
因賦定役毎十年大造黄冊分豁上中下三等差役照/册僉定之凡各處賦役必驗丁糧多寡產業厚薄以均
其/力 編審均徭𢎞治元年令各處編審均徭查照嵗額/差使於該年均徭人戸丁糧有力之家
止編本等差役不許分外加増餘剰銀兩貧難下/戸并逃亡之數聴其空閑不許徴銀及額外科差 原
役使不均北山刺幽王役使不均也勞/於從事不得終養於父母也 東人東人之/子職勞
不來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持更晉劉𢎞為荆州常夜起聞城上持/更者歎聲甚苦呼省之蓋一兵年
老羸疾無襦乃讁主/者遂給韋袍複帽 椎氷詳流/亡 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
[138-57b]
不平詩不平/謂何 或宴宴居息 或盡瘁國事白/帖 増影
宋乾興時臣僚上/言徭役影占之害 偏重三司使韓絳言乞委侍從/臺省官集議考驗古制裁
定使役力無偏重之患/治平間役法之議始此 中上戸多而下戸少侍御史/劉摯言
自助役法行務欲敷配錢數故所在臨時肆意升補下/戸入中中戸入上今天下往往中上戸多而下戸少
 富者自寛而窮者困詳上並文/獻通考
  土功不時/ 勞苦附/
原經靈臺詩曰經始勿亟庻民子來言文王始經/營靈臺也衆人自以子義樂來而為之 築
傅巖說築傅/巖之野 度功書曰荒度土功注/荒大也大度土功 廵役方役之/事則廵
[138-58a]
行/也 興事興事任力用人必/順注順天時也 廵功傳曰宋城華/元為植廵功 揆
詩揆之/以日 從時左傳凡啓塞從時門戸道路謂之啓/城郭墻塹謂之塞皆啓閉之急不可
一日闕墮壊/時而理之 比居周禮職政/役以比居 土國詩土國城漕注/役土功於國也
 道使順作時事以/道使人禮 時使使民/以時 稱畚築令尹薳艾/獵城沂量
功命田分財用平版幹稱畚築程土功議/逺邇略基趾具餱糧薳艾獵孫叔敖也 栽版幹十/月
庚寅栽注/栽設版築 築城郭 造宫室月令/孟冬 城諸防傳曰城/諸及防
時/也 築郎囿冬築郎囿書時也雖未及時而/農事畢可以成故曰書時也 百堵皆
詩/ 三旬而成薳艾獵城沂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注不失本計之期 量事
[138-58b]
有期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髙卑仞溝洫物土宜議/逺邇量事有期計徒庸慮財用賦文注刃城尺度
 土事無作月/令 地氣沮洩謂發天/地之房 客土疏惡漢成/帝詔
言解萬年作昌陵五年未成客/土疏惡言取他處土為客土 龍見戒事夫土功龍/見畢務戒
事龍見九日農務畢/始戒以土功之事 火見致用火見而致用致/築作之物也 水
昏正而栽十一月也樹/版幹而興作 日南至而畢日南至微陽作/動故土功息也
白/帖 増宫中興作太甚唐書曰敬宗時薛廷老為御史/嘗與舒元褒李漢入閣論奏綱
紀寖壊姦邪放肆帝厲語曰更奏何事元褒曰宫中興/作太甚帝變色曰興作何所元褒不能對廷老曰見外
輦材瓦絶多知有/所營耳帝曰已喻 王府不得役民續文獻通考金世/宗大定九年尚書
[138-59a]
省奏越王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所興作宜發役夫上/曰朕見宫中竹有枯瘁者欲令更植恐勞人而止二王
府各有引從人力何得更役百姓爾等但以例為請海/陵横役無度可盡為例耶自今在都浮役久為例者仍
舊餘並官給傭/直重者奏聞 計庸受粟唐書曰徐申為韶州刺史/韶自兵興以來刺史以縣
為治署而令丞雜處民閻申按公田之廢者募人假牛/犂墾發以所收半畀之田久不治故肥羙嵗入凡三萬
斛諸工計庸受粟乃徙治/故州未㡬邑閈如初創 度力輸芻宋史曰范諷通/判鄆州詔塞决
河州募民入芻楗而城邑與農戸等諷曰貧富不同而/輕重相若農民必大困且詔書使度民力今則均取之
此有司之悮也即改符使富人輸三之/二因請下諸州以鄆為率朝廷從其言 役丁二百萬
文獻通考曰隋煬帝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導洛/河及淮北通涿郡築長城東西千餘里皆徴百萬餘人
[138-59b]
丁男不充以/婦女充役 督役數千人唐書曰韓滉築石頭城自/京口至玉山脩塢壁起建
業抵京峴樓雉相望以為朝廷有永嘉南幸之事置舘/第數百於石頭城穿井皆百尺命偏将丘涔督役日數
千人涔虐/用其衆 懲惰卒宋史曰趙昌言知天雄軍屬澶州/河决漲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負
土増堤數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進昌言怒/曰府城将墊人民且溺汝等食厚禄欲坐觀邪不從命
者斬衆股栗赴役不浹/旬城完太宗手詔褒之 械大豪又曰陳恕知大名府/時北師入宼詔増城
隍其器用取於民者不時集恕立擒府中大豪一人将/斬之宗族號愬賔佐競前請救大豪叩頭流血請翌日
集事違期甘死恕令械之以狥民/皆恐栗無敢後期者數日功就 見丁無㡬合璧事/𩔖曰唐
太宗将修洛陽宫戴胄言司農將作見丁無/㡬大亂之後戸口單破一人就役舉室捐業 寛以嵗
[138-60a]
宋史曰陳薦為河北都轉運使河决棗彊水官議於/恩冀深瀛之間築堤三百六十里期一月就功役夫
八萬薦曰河未能為數州害/民力方困願以嵗月為之 浚汴河又曰張方平上/言國家都陳留
漕運以汴為主汴帶引淮江利盡南海天聖以前嵗調/民浚之故水行地中其後淺妄者争言裁減役費汴日
以塞乃畫上十四䇿富弼讀其奏漏下十刻帝稱/善弼曰此國計大本非常奏也悉如其議而行之 濬
㑹通獻徴録曰㑹通者即元之故河也元漕運江南糧/有二一由海道一自東平州安民山開河北至臨
清名㑹通河眀洪武間㑹通河遂淤永樂九年命宋禮/等發山東六郡丁夫十餘萬開濬㑹通河故道河成
 原役徒官庀/役徒 人徒役/ 勞力小人/勞力 服勤 稽事
稽其/功事 屬役 恱以使人 敺以就役 民不告勞
[138-60b]
事無愆素 功惟勿亟 人則忘憂 雖用千夫之役
 終資一簣之功 不時奸時以/動 動怨作事不成則/怨讟動於人
 城郎勦民傳曰夏城郎書不時也速成勦人季平子/欲城郎叔孫昭子曰焉得速成其以勦民
 築臺妨農宋皇國父為平公築臺妨於農收子罕請/俟農功之畢公不許築者歌曰澤門之晳
實興我役注國父白而居澤門也邑中之黔實慰我心/注子罕黒而居邑中也子罕聞之親執朴以行築者而
抶其不勉者曰君為一臺而不速成何/以為役謳者乃止注子罕分謗也白帖 増盛夏工程
嚴促唐書曰睿宗時造金仙玉真觀雖盛夏工程嚴促/魏知古曰為公主造觀将以樹功祈福而乖人事
違天時起無用之/作崇不急之務 方春不可興工又曰楊炎欲城原/州詔中使問状叚
[138-61a]
秀實言方春不可興工請須農/隙炎謂沮已遂召為司農卿 日誦論語宋史曰李/沆為相嘗
讀論語或問之曰沆為宰相如論語中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尚未能行聖人之言終身誦之可也 妨
時勦人唐書曰代宗為太后營章敬寺髙郢以白衣上/書諌曰悉力追孝誠為有益妨時勦人不得無
損/ 役非其時又曰文宗時李石奏咸陽令韓遼治興/城渠渠起咸陽抵潼關三百里無輸輓
勞李固言曰然恐役非其時奈/何帝曰茍利於人朕奚慮哉 非時役民元史曰董/文用為江
淮行省參政行省長官素貴多傲文用侃侃無所遷就/有以帝命建佛塔於宋故宫者有司奉行甚急天大雨
雪入山伐木死者數百人猶欲并建大寺文用謂其人/曰非時役民民不堪矣少徐徐如何長官曰參政奈何
格上命邪文用曰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者豈上意邪其人意沮遂稍寛其期 原孟春無
[138-61b]
聚人衆妨農事/也月令 孟夏無起土功不可以/動衆 茍乖龍見
之期 則起人疲之怨 梁好土功罷人以潰 宋妨
農事築者用謳 使人以道則㒺告勞 作事不時必
聞胥怨 勞苦劬勞慘慘/劬勞 怨讟並/作 不敢告詩不敢/告勞
 亦可息哀我癉人/亦可息也 胡轉予恤詩胡轉/予於恤 莫知我勩
勩勞/也 形民之力左傳形民之力而無醉飽之心注形/民之力而使之去其醉飽過盈之心
 老者之事禮曰凡使人任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 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
處民罷而弗堪梁亡不書其主/自取之也以梁伯好土功故也 夏王遏衆力夏王率/遏衆力
[138-62a]
遏絶也/白帖 増人力告敝唐書曰太宗營髙祖山陵程役/峻暴人力告敝虞世南諌曰漢
家即位之初便營陵墓近者十餘嵗逺者五十年今/以數日之程課數十年之事其於人力不亦勞矣
民苦其役宋史曰鄭文寳至賀蘭山下見唐室營田舊/制建議興復清逺據積石嶺去靈環皆三四
百里素無水泉文寳發民負水數百里外留屯幾千人/地瀉鹵樹皆立枯西民甚苦其役城之不能守卒為山
水所/壊 關中勞敝尤甚唐書魏徴疏曰比者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敝尤甚雜匠當下
顧而不遣正兵/番上復别驅任 疲羸尤堪軫恤宋史曰太宗時進兵/靈夏戸部使張鎰乗
傳往環州與李繼隆議䕶送芻糧入靈州及還上疏曰/關輔之民數年以來并有科役畜産蕩盡愁苦怨歎充
塞路岐自春徂冬曾無暫息顧此疲羸尢堪軫恤/今若復有差率益致流亡縱令驅廹必致撓潰 撫
[138-62b]
之猶恐其擾唐書曰崔郾治虢以寛經月不笞一人曰/陕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
 未可以力役傷宋史曰元祐初朝廷起囘河之議未/决而開河之役遽興温詔言河朔秋
潦水滛為災民人流徙謂/宜安之未可以力役傷也 原恤隠 息肩 事充力
竭 事勤民怨 盍思凋敝 敢憚劬勞 辱在泥塗
 保其筋民 荒度土功 斬艾民力 勦民實難
無城猶可 民力凋盡 民力不堪 役徒㡬盡 庶
人疲敝 民不罷勞 請解吾人之愠 無興代役之
禮 以為草芥茍不恤於人疲 雖有金湯亦何憂於
[138-63a]
魚爛白/帖
  開鑿
原羙哉劉子謂趙孟曰羙哉禹功吾/子盍逺績禹功而庀民乎 逺矣禹成厥/功逺矣
樂成民可樂成/難與慮始 受賜民到於今/受其賜 庀徒量功戒事/命曰庀徒
刋木書隨山刋/木白帖 増民皆饒足魏西門豹為鄴令發民/鑿十二渠民得水利皆
饒/足 渠號富民山堂肆考曰隋郭衍為行軍總管文帝/令率水工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潼
關漕運四百餘/里名曰冨民渠 鑿潭滻水唐書曰韋堅於滻水望春/樓下鑿為潭以通漕二年
而成帝為升樓詔羣臣/臨觀蠲役人一年賦 疏鑿淮揚獻徴録曰永樂開/濬㑹通河成而平
[138-63b]
江伯陳瑄亦疏鑿淮/揚一帶南北遂通也 原開物之智 濟時之功 茍
未僝功 豈無胥怨 智能慮逺 愚可樂成白/帖
  復除
原南頓後漢光武過南頓復田租一嵗父老固請十年/帝曰安敢逺期十年父老曰陛下惜耳因大笑
復増一/年也 潁川魏志文帝復潁/川一年田租 車馬武令民有車騎/馬一匹復甲卒
三人勸人/養馬也 耕織史衛鞅變法民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末利舉以為收孥
 貞婦平帝時復貞/婦鄉一人 五女晉武帝以将士應娶/者多家有五女給復 買
食貨志武帝時兵革數動民多買復/及五大夫長以次徴發之士益鮮也 請復常山三/老上言
[138-64a]
上生元吉民/願䝉優復 關内侯鄭元云貴者謂若今宗/室及關内侯皆復除也 諸侯
髙帝詔曰諸侯子在關/中復十二嵗歸者半之 復沛請豐又曰以沛為朕/湯沐邑復其民
父老請曰沛已蒙復豐未䝉上曰豐極不/忘也特以其雍齒反吾故遂并復豐也 復身及戸
又髙帝詔非士大夫已下皆復其身/及户勿事注復其身及戸内無徭役 司徒稽舎小司/徒稽
夫家九比之數以辨貴賤老幼廢疾凡/征役之施舎注舎謂復不給徭役也 漢武詔復漢/武
帝詔八十復二笇復二口之笇也九十者/復甲卒九十者復身末利不與革車之式 平城吏卒
又髙帝詔吏卒從事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復終身勿事 魏氏武卒刑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屬
甲操十二石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胄帶劒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中試者復其戸利其田宅白帖
[138-64b]
増舎役舎役除不收役事也周制所舎者國中貴/者賢者能者服公事者老者疾者皆舍 不
禮記不征其徭役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郷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 不從政政力政/城道之
役也王制五十不從力政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
三年不從政齊衰大功之喪三月不從政将徙/於諸侯三月不從政自諸侯來徙家期不從政 無力
周禮均人凶/札則無力政 終身復漢書漢髙祖令從軍至平城/及守城邑者皆復終身勿事
豐人及士卒徙入/關中者皆復終身 復數年又曰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復數年更為設員千人
 周除征役 漢除賦稅馬端臨論曰按周官及禮記/所載周家復除之法除其征
役而已至漢則/并賦稅除之 給蠲符 遣蠲使唐書曰眀皇初立/凡蠲徭役者給蠲
[138-65a]
符以流外及九品京/官為蠲使嵗再遣之 放遣諸生文獻通考曰王褒門/人為本縣所役求褒
為屬褒曰卿學不足以庇身吾徳薄不足以䕃卿屬之/何益乃歩擔乾飯兒負鹽䜴門徒從者千餘人安丘令
以為見已整衣出迎之於門褒乃下道至土牛傍磬折/而立云門生為縣所役故來送别執手涕泣令即放遣
門/生 免排門夫又曰唐白履中召拜朝散大夫乞還吴/競謂之曰子素貧不霑斗米匹帛雖得
五品何益履中曰往者軍興家取排門夫吾以/讀書縣為免今終身髙卧寛徭役豈易得哉 廟戸
給復元史曰至元間王磐定孔子廟如歴代給民百戸/以供灑埽復其家時尚書省以括戸之故欲收為
民磐言廟戸百家嵗鈔僅比六品官俸耳聖朝疆宇萬/里財賦嵗億萬計豈愛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
 儒士給復又憲宗為皇子鎮西京時儒者皆隸役髙/智耀謁藩邸言儒者給復已久一旦與厮
[138-65b]
養同役非便請除之從其言及即位智耀入見言儒者/所學尭舜禹湯文武之道自古有國家者用之則治不
用則否養成其材将以資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詔復海内儒士徭役
  重斂
原田賦季孫欲作田賦訪仲尼仲尼曰斂從其薄事舉/其中如是丘亦足矣若不度於禮則雖丘賦将
不足/也 丘甲魯成公作丘/甲詳賦稅 稅畝公田之法十取一今/又履其餘畝十取二
故哀公云二吾猶/不足是稅畝也 過藉傳榖出不過藉以豐財也注/藉借也周禮人耕百畝公取
十畝借人力治/之而稅不過此 事充公叔務民曰/事充役重 政重稅/重 倍征
敝/政 悉索悉盡也/索求也 暴征暴虐以/征稅之 厚斂齊晏平仲曰/公厚斂焉陳
[138-66a]
氏厚施/民歸之 碩䑕刺國人刺其君重斂蠶食於/民貪而畏人若大䑕也 鳴鼓攻
季氏富於周公冉求為之聚斂/子曰小子鳴鼔而攻之可也 二千算一光武時賈/人末作稽
積諸物雖物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錢二千而一笇也 三分稅二秦人收太半/之賦三分稅
二分/也 浚我以生浚取/也 多稅以饑老子曰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
以/饑 子産丘賦鄭子産作丘賦如/魯丘甲國人謗之 武帝笇緡 晉靈
厚斂厚斂雕墻晉/靈公不君也 子産爭承貢賦/之事 竭耗靡敝賦稅/極也
 誅求無時 取怨於下無為天子/取怨於下 作法於貪 桀
之將亡率割於夏邑書夏王率割夏邑謂相率割/利於都邑謂桀之賦斂重也 紂
[138-66b]
之欲喪讐斂於殷人書商紂讐斂召敵言厚/斂取怨於殷人也白帖 増竭澤
舊唐書曰憲宗時李渤言聚斂之/臣割下媚上惟思竭澤不慮無魚 養羸杜佑通典曰/重斂則多養
羸而/國貧 賦重役勤又曰元魏之亂周齊分/據暴君慢吏賦重役勤 急征横斂
宋史張方平曰今二稅之外諸色沿納雜料之𩔖大/約出於五代之季急徴横斂因而著籍遂以為常
籍外加徴唐書曰宇文融為括田勸農使戸部侍郎/楊瑒以為籍外加徴百姓困敝得不償失
無名之獻又曰殷侑徙天平節度使以餉軍有贏當上/送官乃裁經費嵗月錢十五萬緡粟五萬石
歸有司御史大夫温造劾侑擅斂/民為無名之獻詔以庾承宣代之 旬輸月送徳宗時/河南山
東荆襄科斂凡數百名旬輸/月送無有休息楊炎疾其敝 家至日取合璧事𩔖曰/吳越錢鏐世
[138-67a]
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吏各持簿列於庭凡一簿
所負唱其多寡量為笞數少者猶責/數十多者至笞百餘人不堪其苦 鹽米䕠米吴徐/知誥
用歙人汪台符百策括定田賦毎正苗一斛别輸三斗/官授鹽二斤謂之鹽米入倉則有䕠米 江南野史李
先主世括定田産自正斛上别輸三斗於官廩受鹽二/斤謂之鹽米百姓便之及周世宗克淮南鹽貨遂艱官
無可支至今輸之猶有定制漕按鹽䕠米為南唐横賦/藝祖平南唐首命樊知古将 江南訪求民瘼而樊非
其人訖不能建明蠲除蓋南唐正賦之外所/取不一宋因名之曰㳂納鹽䕠米其一也 省耗省
漢隠帝時三司使王章聚斂刻急舊制田稅每斛更/輸二升謂之雀䑕耗章始令更輸二斗謂之省耗舊
錢出入皆以八十為陌章始令入/者八十出者七十七謂之省陌 賦分為三自唐憲/宗分天
[138-67b]
下之賦為三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宋承唐法/然自南渡以來朝廷之經費日夥則不免於上供之外
别立名色以取之州郡如經總制月樁錢之𩔖是也州/郡之事力有限則不免於常賦之外别立名色以取之
百姓如斛靣米頭/子錢之𩔖是也 嵗取其十文獻通考曰嘗謂唐之/庸錢楊炎已均入二稅
而後世差役復不免焉是力役之征既取其二也宋朝/王安石令民輸錢以免役而紹興以後所謂耆戸長保
正雇錢復不給焉是取其三也合丁錢而論之力役之/征盖取其四矣而一有邉事則免夫之令又不得免焉
是取其五也布縷之征有折稅有和預買川路有激賞/而東南有丁絹是布縷之征三也榖粟之征有稅米有
義倉有和糴而斗面加耗之輸不與是榖粟之征亦三/也通力役之徴而論之蓋用其十矣民安得不困乎
 小民以為稅重續文獻通考曰金世宗大定十一年/尚書省奏天下倉廩貯粟二千七十
[138-68a]
九萬餘石上曰朕聞國無九年之蓄則國非其國朕是/以括天下之田以均其賦嵗九百萬石自經費七百萬
石外二百萬石又為水旱之所蠲免及賑貸之用餘纔/百萬石而小民以為稅重小臣沽民譽亦多議之皆不
慮國家緩/急之備 一言而折聚斂元史曰至元時中書右丞/盧世榮以貨利得幸乃建
議曰我立法治財視常嵗當倍增而民不擾也詔下㑹/議人無敢言者董文用曰此錢取於右丞之家乎将取
之於民耶取於右丞之家則不敢知若取諸民則有說/矣牧羊者嵗常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獻之則
主者固恱其得毛之多矣然而羊無以避寒熱即死且/盡毛又安可得哉民財亦有限取之以時猶懼其傷殘
也今盡刻剥無遺猶有百姓乎世榮不能對議者出皆/謝文用曰君以一言折聚斂之臣而厚邦本真仁人之
言/哉 原政煩賦重 財匱人怨 下若不足 上將疇
[138-68b]
依 政先圗大 事貴舉中 茍以利之為利 豈曰
人而愛人 不能事舉其中 誠恐弊歸於下 陳聚
斂之謀利將茍得 行誅求之政弊將若何 出二三
之令吾誰適從 過什一之征君孰與足 雖國用而
暫足所獲㡬何 茍民罷而不堪其傷多矣白/帖 増稻
苗未生而和糴 桑葉未吐而和買仁宗時俞/獻卿言 因天
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 因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
王安/石言 善理財者不過頭㑹箕斂 設法奪民其害甚
[138-69a]
 於加賦司馬/光言 勸農之志今變而為煩擾 均役之意
 今倚以為聚斂劉摯/言
 
 
 
 
 
 
[138-69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