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9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二
  文學部一經典總載/尚書 周易/
   經典總載一
 原釋名曰經徑也如徑路無所不通可常用也 又曰
 三墳墳分也論三才分天地人之始分也其體有三也
 五典典鎮也制教法所以鎮定上下差等有五也八索
 索素也著素王之法若孔子者聖而不王制此法者有
[197-1b]
 八也九丘丘區也區别九州土氣教化所宜者也此皆
 三王以前上至羲皇時書也惟堯典存 博物志曰聖
 人制作曰經賢者著述曰傳因記訓曰詁因章句曰注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詳/史 増禮記王制曰樂
 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
 禮樂冬夏教以詩書 原又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
 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逺書教也廣博
 易良樂教也潔淨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
[197-2a]
比事春秋教也易失之賊書失之誣詩失之愚春秋失
之亂禮失之煩鄭注曰失謂不能節其教詩敦厚近愚/書知逺近誣易精微愛惡相攻逺近相
取則不能容人近於傷害春秋習戰之事近亂/禮主文物恭儉莊敬若不能節制則失於煩苛潔淨精
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疏通知逺而不誣則深於書
者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屬辭比事而不
亂則深於春秋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
鄭注云深者既能以/教人又防其失也 春秋孔演圖曰作法五經建之
天地稽之圖象質之三王施之四海也 白虎通曰五
[197-2b]
經易尚書詩禮樂也古者以易書詩禮樂春秋為六經/至秦焚書而樂經遂亡今以易詩
書禮春秋為五經梁又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曰三禮春/秋有左氏公羊榖 三傳與易書詩通數亦謂之九經
 又孔子為曾參説孝經孔子沒後諸弟子記其善言
謂之論語並行於世孝經論語有鄭/康成何晏等註 又曰經所以有
五何經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經樂仁書義禮禮易
智詩信也 廣雅曰昔在周公制禮以導天下著爾雅
一篇以釋其義 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易著天地隂陽
四時五行故長於變禮紀綱人倫故長於行書記先王
[197-3a]
之事故長於政詩記山川谿谷禽獸草木牝牡雌雄故
長於風樂樂所以生故長於和春秋辨是非故長於治
人是故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
道化春秋以道義 前漢書藝文志曰六藝之文樂以
和神詩以正言禮以明體書以廣聽春秋以斷事五者
盡五常之道而易為之原 増隋書經籍志曰夫經籍
者所以經天地緯隂陽實仁義之鈞陶道徳之槖籥也
 原莊子曰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
[197-3b]
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四
國者百家之學或稱而道之 揚雄法言曰或問周官
曰立事左氏傳曰品藻 又曰書不經非書也 又曰
說天者莫辨乎易說事者莫辨乎書説體者莫辨乎禮
說志者莫辨乎詩說禮者莫辨乎春秋 増蘇子曰立
君臣設尊卑杜將漸防未萌莫過乎禮哀王道傷時政
莫過乎詩道隂陽悔吝莫過乎易明善惡廢興莫過乎
春秋量逺近賦九州莫過乎尚書和人情動風俗莫過
[197-4a]
乎樂 邵子觀物内篇曰夫昊天之盡物聖人之盡民
皆有四府焉昊天之四府者春夏秋冬之謂也陰陽升
降於其間矣聖人之四府易書詩春秋之謂也禮樂汙
隆於其間矣 龜山楊氏曰六經先王經世之迹在焉
 王守仁尊經閣記曰六經者吾心之籍記也 文心
雕龍宗經篇曰三極&KR0595訓其書曰經經也者恒久之至
道不刋之鴻教也 事𩔖篇曰夫經典沈深載籍浩瀚
實羣言之奥區而才思之神臯也 練字篇曰夫爾雅
[197-4b]
者孔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 王勃益州夫子廟
碑曰筐篚六經笙簧五典 又曰九師爭大易之門五
傳裂春秋之幅六經分於楚晉四始派於齊韓淹中之
妙鍵不追稷下之髙風代起 舒元輿問國庠記曰詩
書禮樂國之洪源也濬其源天下可以光潤窒其源天
下為之憔悴 韓愈進學解曰上窺姚姒渾渾無涯周
誥商盤詰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夸易竒而法詩正
而葩
[197-5a]
  經典總載二
増左傳曰韓宣子適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
魯矣吾乃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 又曰左史
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莊子曰孔子見聃不
許於是繙十二經以說老聃聃曰願聞其要也 又曰
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於七十君
一無所用甚矣夫人之難說也老子曰幸子之不遇治
世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迹也豈其然哉 前漢書
[197-5b]
儒林傳序曰漢興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書自濟南伏生
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燕則韓太傅言禮
則魯髙堂生言春秋於齊則胡母生於趙則董仲舒
藝文志曰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惟王陽名家傳
魯論者張氏最後而行於世 又曰孝經者孔子為曾
子陳孝道也 山堂肆考漢史陸乂聰敏博學於五經
最精熟館中謂之石經人為語曰五經無對有陸乂
韋賢傳曰韋賢字長孺子元成皆以明經位至丞相故
[197-6a]
鄒魯曰遺子黄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 宣帝記曰甘
露三年三月詔諸儒講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
平奏其議上親稱制決焉廼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
榖梁春秋博士 匡衡傳曰成帝即位衡上疏勸經學
曰臣聞六經者聖人所以統天地之心及論語孝經聖
人言行之要宜䆒其意 原劉歆七畧曰孝武皇帝勅
丞相公孫𢎞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故
外則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蔵内則有延閣廣内秘室之
[197-6b]
府 増後漢書儒林傳序曰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易有
施孟梁丘氏尚書歐陽大小夏侯詩齊魯韓毛禮大小
戴春秋嚴顔凡十四博士太常差次總領焉 又曰建
初中大㑹諸儒於白虎觀考詳五經同異肅宗親臨穪
制如石渠故事顧命史臣著為通義 丁鴻傳曰鴻字
孝公肅宗詔與諸儒論定五經同異於白虎觀鴻以才
髙論難最明帝數嗟美焉時人嘆曰殿中無雙丁孝公
 魯丕傳曰丕字叔陵性沈深好學孳孳不倦遂兼通
[197-7a]
五經元和元年徴再遷拜趙相門生就學者常百餘人
闗東號之曰五經復興魯叔陵 井丹傳曰丹字大春
少受業太學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紛
綸井大春 周舉傳曰舉字宣光博學洽聞為儒者所
宗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縱横周宣光 許慎傳曰慎
字叔重性惇篤少博學馬融常畏敬之時人為之語曰
五經無雙許叔重 太平御覽晋書曰劉殷有七子五
子各授一經一子授太史一子授漢書一門之内七業
[197-7b]
俱興 陶濳羣輔録八儒篇曰顔氏傳詩為道為諷誦
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疎通致逺之儒漆雕氏傳禮為
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仲梁氏傳樂為道以和隂陽為移
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公
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儒 隋書儒林傳曰房
暉逺字崇儒恒山真定人世傳儒學暉逺幼有志行治
三禮春秋三傳詩書周易春秋牛𢎞每稱為五經庫
唐書徐曠傳曰曠字文逺以字行客偃師貧不能自給
[197-8a]
兄文林鬻書於肆文逺日閲之因博通五經明左氏春
秋世稱左氏有文逺禮有褚徴詩有魯達易有陸徳明
皆一時之冠云 顔師古傳曰師古字籀太宗即位拜
中書侍郎帝常歎五經去聖逺傳習寖訛詔師古於秘
書省考定多所釐正既成詔諸儒議師古輙引晋宋舊
文隨方曉答人人歎服帝因頒所定書於天下學者頼
之 孔頴達傳曰頴達字仲達八歳就學闇記三禮義
宗及長明服氏春秋鄭氏尚書詩禮記王氏易受詔撰
[197-8b]
五經正義 谷那律傳曰貞觀中累遷國子博士淹貫
羣書褚遂良常稱為九經庫 王元感傳曰直𢎞文館
年雖老讀書不廢晝夜所撰書糾謬春秋振滯禮繩愆
等凡數十百篇長安時上之魏知古見其書歎曰五經
指南也 韋放傳曰穆宗嘗問學經與史何先放曰六
經者聖人之言孔子所發明天人之極也史記道成敗
得失亦足以鑒然謬於是非非六經比帝曰吾聞學者
白首不能通一經安得其要乎對曰論語六經之菁華
[197-9a]
也孝經人倫之本也 啖助傳曰大厯時啖助趙匡陸
淳以春秋施士匄以詩仲子陵袁彛常彤常&KR0581以禮蔡
廣成以易强蒙以論語皆自名其學而士匄子陵最卓
異 宋史孫奭傳曰奭字宗古九經及第嘗奉詔與邢
昺杜鎬較定諸經正義 馮元傳曰元字道宗時詔流
内銓取明經者補學官元自薦通五經謝泌笑曰古治
一經或至皓首子尚少能盡通耶對曰達者一以貫之
更問疑義辨析無滯 程顥傳曰自十五六時與弟頥
[197-9b]
聞汝南周敦頥論學遂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濫於諸家
出入於老釋者㡬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後得之 張載
傳曰范仲淹勸讀中庸猶以為未足又訪諸釋老累年
知無所得反而求之六經 朱熹傳曰嘗謂聖賢道統
之傳散在方冊經㫖不明大道始晦於是研窮經訓著
易本義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註熹沒朝
廷以其大學論孟中庸訓說立於學官又有儀禮經傳
通解未脫藁亦在學官 陸九淵傳曰九淵字子靜或
[197-10a]
勸其著書曰六經註我我註六經又曰學茍知道六經
皆我註脚 魏了翁傳曰了翁至靖湖湘江浙之士不
逺千里負書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
所未有 王應麟傳曰應麟字伯厚九歳通六經 金
史承暉傳曰承暉於五經皆經師授謹守百家之行不
為虚文 元史趙復傳曰先是南北道絶載籍不相通
至復以所著諸經傳注盡録以付姚樞自復至燕學士
從者百餘人 呉澄傳曰少暇即著書於易春秋禮記
[197-10b]
各有纂言盡考傳注穿鑿以發其藴 明紀洪武十四
年頒五經四書於北方學校謂廷臣曰夫五經載聖人
之道者也譬之菽粟布帛家不可無 梁寅字孟敬臨
江人隠居教授就徴修書書成將授以官辭結廬石門
山四方士多從之學者稱為梁五經 永樂十二年十
一月命儒臣纂修五經四書性理大全諭胡廣楊榮金
幼孜曰五經四書皆聖賢精義要道傳註外諸儒論議
有發明切當者其采附於下 陳繼字嗣初呉縣人貫
[197-11a]
穿經史呼為陳五經初開𢎞文閣用楊士竒薦驛召為
五經博士 文衡宋濓禮部侍郎曾公神道碑曰公諱
魯字得之七歳能暗誦九經一字不遺 李舜樸字懋
欽東安人一意經術易書詩三禮左傳分日讀之每六
日一易
  經典總載三
原六緯 七經漢書藝文志云五經六緯圖後漢書張/純傳云純案七經䜟明堂 河間古辟
雍記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時議欲具奏之未及/上會博士桓榮上言宜立辟雍明堂章下三公太常而
[197-11b]
純議同榮乃許之案注七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及論語 増鴻教 茂典上詳總/載一
唐書武徳七年詔云/六經茂典百王仰則 邊笥 任苑後漢書邊韶傳云/邊韶字孝先以文
學知名教授數百人韶口辨晝日假卧弟子私嘲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
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或拾遺記云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逺險阻 依林木之下編茅為菴
削荆為筆尅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暗則縛麻蒿以自/照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河洛秘奥非正典
籍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樹木有慕/好學者來輙寫之時人謂任氏為經苑 道源 聖
宋文鑑羣居治五經序云夫五經道之源也/唐文粹陸龜蒙蟹志云六經者聖人之海也 六同
歸 一以貫前漢書禮樂志云六經之道同歸而禮樂/之用為急 中説周公篇云劉炫見子談
[197-12a]
六經唱其端終日不竭子曰何其多也炫曰/先儒異同不可不述也子曰一以貫之可矣 顯聖訓
 發天言文心雕龍曰經顯聖訓也緯隠神教也秋明/文衡方希古石鏡精舍記云易詩書春 禮
記非聖人之私言也天不言/而聖人發之則猶天之言也 心開若劑 手授如新
唐書尹知章傳云知章少雖學未甚通解忽夢人持巨/□破其心内若劑焉志思開徹遂徧明六經 元史黄
澤傳云澤夢夫子手授所校六/經字畫如新由是深有感發 蓬池延問 滄浪涵
唐文粹劉禹錫韋處厚文集序云處厚通五經穆宗/即位延問大義退而上六經要言二十篇復詔荅之
賜以金紫水宋文鑑歐陽脩蘇舜欽墓志銘云携妻子/居蘇州買 石作滄浪亭日益讀書大涵肆於六經
 粲粲如宿 落落如珠顧子儀訓云三墳五典粲/粲如列宿落落如連珠
[197-12b]
限歳而治 分年而試唐書選舉志云凡治孝經論語/共限一歳尚書公羊傳榖梁傳
各一歳半周易詩周禮儀禮各二歳禮記左氏傳各三/歳 性理大全朱熹科舉私議云凡易詩書為一科而
子年午年試之周禮儀禮及二戴記為一科而/卯年試之春秋及三傳為一科而酉年試之 作代
典謨 為世權衡唐文粹賈至旌儒廟頌云先王作訓/六經為代典謨 宋文鑑孫何文贊
云詳文/章五 敎學為先 人文之首唐文粹長興二年詔/云教學之道經籍為
先經白居易與元九書云人之文/六 首之就六經言詩又首之 筐篚笙簧 甲胄
箭鏃王勃益州夫子廟堂碑詳總載一子明文衡宋/濓送陳教授序云六經汝甲冑四 汝箭鏃
大而難知 渾然無迹宋桂郁春秋繁露序云六經道/大而難知 邵子觀物内篇云
[197-13a]
夫聖人六經渾然/無迹猶天道焉 五經為衆說之乳 八索著素王
之法揚子法言云天地為萬物之乳/五經為衆説之乳 下詳總一
  經典總載四
原六籍班固東都賦云盖六籍所不能談前/聖靡得而言焉謹案六籍六經也 六藝淮/南
子云五行異氣而皆/和六藝異用而皆通 五經則四海傳記則四瀆楊泉/物理
論云夫五經則四海也傳記則四瀆也諸子則涇渭也/至於百川溝洫畎澮茍能通陰陽之氣建水泉之流以
四海為歸/者皆溢也 三墳為金玉五典為琴箏抱朴子云退隠/之士以三墳為
金五五典為琴箏講肄/為鐘鼔百家為笙簧 五經為府藏髙彪集云雜藝/為庖厨五經為
[197-13b]
府/藏 六經為庖厨傅幹與蘇文師書云六經/為庖厨百家為異饌也 道義之
淵海抱朴子云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増深之川/流仰而比之則景星之佐三辰也俯而方之則林
薄之依/嵩嶽也 文章之淵府傅子云詩之雅頌書之典謨文/質足以相副玩之若近尋之若
逺浩浩乎文/章之淵府 増十二經詳總/載一 十三經事物記原云/以易詩書三
禮春秋三傳加孝經語/孟爾雅謂之十三經焉 受七經史記索隠云文翁使/司馬相如等受七經
 獻九經元文𩔖元明善董君神道碑云公諱陞乗傳/入朝見光天宮奏曰臣聞帝王之道布在方
冊方冊之要無先六經臣輙獻九經伏望陛/下采其所載資輔聖祖神宗之化嘉惠天下 經五渉
𩔖苑李固與弟書云昔嚴/夫子經五渉四州九遊八 經九通六唐文粹歐陽/詹張博士講
[197-14a]
禮記記云聖祖三/刋經九公通其六 心醉六經中説事君篇云子遊河/澗之渚河上丈人曰何
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經目若營四海文/中子去之薛収曰何人也子曰隠者也 手注六經
宋史趙汝歡傳云汝歡字恱/道燕懿王八世孫手注六經 開億兆之心靈啓羣生
之耳目文苑英華李令琛書史百家對云即有姬公秀/出制禮樂以匡周宣父挺生□詩書而反魯莫
不憲章文武祖述唐虞開億/兆之心靈啓生人之聞見 浩若江海髙若丘山唐/文
粹李翺荅進士王載言書云浩乎/若江海髙乎若丘山六經之辭也 幽於鬼神妙於元
皮日休移成均博士書云六籍儀刑乎/萬世其幽幽于鬼神其妙妙于元造 經緯天地
輝光日月宋文鑑朱光庭請用經術取士疏云/夫六經之文經緯天地輝光日月 囊括
[197-14b]
宇宙含照生靈明文衡金實七更云聖人之言世/謂之經囊括宇宙含照生靈詳七 嘉
論之林藪文義之淵海太平御覽桓譚時論云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古文
尚書禮記論語孝經嘉論/之林藪文義之淵海也 羣言之奥區才思之神臯
見總/載一
  經典總載五
原詩晋傅咸孝經詩曰立身行道始於事親上下無惡
不敢惡人一作不/惡於人孝無終始不離其身三者備矣以臨
其民以孝事君不離令名進思盡忠不議則爭一作義/則不爭
[197-15a]
匡救其惡災害不生孝悌之至光於神明 又論語詩
曰守死善道磨而不磷直哉史魚可謂大臣見危授命
能致其身其/一克己復禮學優則仕富貴在天為仁由己
以道事君死而後已 梁武帝撰孔子正言竟述懐詩
曰志學恥傳習弱冠闕師友愛恱夫子道正言思善誘
刪次起實沈殺青在建酉孤陋乏多聞獨學少擊叩仲
冬寒氣嚴霜風折細栁白水凝澗溪黃落散堆阜康哉
信股肱惟聖歸元首獨歎予一人端然無四友 唐李
[197-15b]
嶠經詩曰漢室鴻儒盛鄒堂大義明五千道徳闡三百
禮儀成青紫方拾芥黃金徒滿籝誰知懐逸辨重席冠
羣英
原賦後漢杜篤書槴賦曰惟書槴而麗容象君子之淑
徳載方矩而履規加文藻之修飾能屈伸以和禮體淸
淨而坐立承尊者之至意惟髙下之消息雖轉旋而屈
撓時傾斜而反側抱六藝而卷舒敷五經之典式 増
唐許堯佐五經閣賦曰於是六籍咸萃百代無遺恭儉
[197-16a]
之教比事之辭虞夏商周之五典國風雅頌之四詩既
精微之與廣博莫不森羅而在兹文移科斗之質字列
魚魯之竒軸星攅而花散帶蜺舒而草滋&KR0905檻風來動
芸香之苾苾綺疏日映見鉛槧之纍纍
原賛晋王凝之妻謝氏論語賛曰衛靈公問陳於孔子
孔子對曰爼豆之事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庶
則大矣比徳中庸斯言之善莫不歸宗麤者乖本妙極
令終嗟我懐矣興言攸同孔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
[197-16b]
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原銘後漢李尤經橈銘曰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進新習
故不舍于口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及年廣學無問不知
原啓梁劉孝綽謝為東宮奉經啓曰皇太子四術夙知
三善非學猶復旁求儒雅應物稽疑業光夏校徳茂周
庠諸侯宋魯於焉觀則參陪盛禮莫非國華臣雖職典
經圖而同官不一推擇而舉尚多髦俊寵光曲被獨在
𨕖中他日朝聞猶甘夕死况兹恩重彌見生榮
[197-17a]
  周易一
原劉熙釋名曰易者言變易也 帝王世紀曰庖犧氏
作八卦神農重之為六十四卦黃帝堯舜引而伸之分
為二易至夏人因炎帝曰連山殷人因黃帝曰歸藏文
王廣六十四卦著九六之爻謂之周易 漢書曰文王
重易六爻作上下篇孔子為彖象繫辭文言序卦之屬
十篇故曰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代厯三古周易正義曰/伏羲重卦周
公作爻辭此説與帝王世紀不合又孔子作十篇亦曰/十翼初卜商為易傳至兩漢傳之有能名家者有施讐
[197-17b]
孟喜梁丘賀京房費直髙相又東漢鄭𤣥魏王弼並注/易施孟諸家自漢及魏並得立而傳者甚衆至西晋梁
丘施髙三氏亡孟京二氏有書無/師而鄭𤣥王弼所傳則費氏之學 周禮春官太卜掌
三易之法一連山二歸蔵三周易其經卦皆八别六十
有四以八命賛易之占 増禮記曰昔者聖人建天地
隂陽之情立以為易 易乾鑿度孔子曰易卦六十四
分而為上下象隂陽也陽道純而竒故上篇三十以象
陽隂道不純而偶故下篇三十四以象隂 鄭𤣥易論
曰易一名而含三義易簡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197-18a]
孔頴達正義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穪 程
頥易傳序曰易變易也隨時變易以從道也 孝經援
神契曰易長於變書考命符授河宋均注曰授河者授/河洛以考命符也
 京房易傳曰乾坤者隂陽之根本坎離者隂陽之性
命 王弼周易明象篇曰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猶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
忘蹄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然則言者象之蹄也
象者意之筌也 宋史王柏傳曰伏羲則河圖以畫八
[197-18b]
卦文王推八卦以合河圖河圖者先天後天之宗祖也
 新語道基篇曰乾坤以仁和合八卦以義相求 中
說問易篇曰卦者智之鄉也動之序也 通書精藴章
曰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奥乎 正蒙曰易
一物而三才隂陽氣也而謂之天剛柔質也而謂之地
仁義徳也而謂之人 讀書録曰畫前之易即太極也
 太平御覽王粲荆州文學官志曰夫易惟談天入神
致用故繫稱㫖逺辭文言中事隠韋編三絶固哲人之
[197-19a]
驪淵也 顔延之庭誥曰易首體備能事之淵 唐文
粹陸贄奉天請延訪朝臣表曰通天下之情者莫智於
聖人盡聖人之心者莫深於易象 宋文鑑游酢孫莘
老易傳序曰易之為書該括萬有而一言以蔽之則順
性命之理而已 玉海荀爽曰乾起坎而終於離坤起
離而終於坎坎離者乾坤之象而隂陽之府 朱震曰
文王作易以乾坤坎離為上經之用以艮兊震㢲為下
經之用
[197-19b]
  周易二
増易通卦騐曰遂皇始出握機矩表計冥其刻白蒼牙
通靈伏/羲昌之成文/王孔寅命明道經伏易作易仲命徳維
紀衡仲謂仲尼四仲之卦震兊坎離也維者四角之卦/艮巽坤乾也周文増通八八之節轉序三百八十
四爻以繫正命之瑞故正其本而/萬物理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禮記孔子曰我欲
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徴也吾得坤乾焉 髙士傳
曰田何字子莊齊人自孔子受易五傳至何惠帝時何
年老家貧守道不仕帝親幸其廬以受業終為易者宗
[197-20a]
 前漢書丁寛傳曰寛字子襄初梁項生從田何受易
時寛為項從者讀易精敏才過項生遂事何學成何謝
寛寛東歸何謂門人曰易已東矣 朱雲傳曰雲字游
時少府五鹿充宗為梁丘易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
充宗與諸易家論辨諸儒莫敢抗有薦雲者召入抗首
而請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
其角 後漢書張興傳曰興字君上拜太子少傅顯宗
數訪問經義弟子著錄至萬人為梁丘家宗 洼丹傳
[197-20b]
曰丹字子玉世傳孟氏易建武初為博士作易通論七
篇世號洼君通丹學義研深易家宗之號為大儒 晋
書王湛傳曰湛字處仲幼有隠徳人莫能知兄子濟每
輕之嘗詣湛見牀頭有周易問曰叔父何用此為湛曰
體中不佳時脫復看耳濟請言之湛因剖析元理皆濟
所未聞也乃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之罪也
 唐書王勃傳曰勃字子安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
易有太極子勉思之寤而作易發揮數篇 衛大經傳
[197-21a]
曰大經邃於易人謂之易聖 龍城録唐上元中道士
王逺知善易作易總十五卷一日曝書雷雨忽至冥霧
中一老人下叱曰所注書何在帝令吾攝六丁雷電追
取逺知傍徨據地旁見青衣已捧書立矣老人責曰上
方禁書何得混蔵緗帙逺知戰懼對曰靑丘元老傳授
也 宋史王昭素傳曰昭素博通九經尤精詩易以王
韓鄭馬為未盡乃著易論三十篇開寶中李穆薦之朝
召見於便殿令講乾卦至飛龍在天上曰此書豈可令
[197-21b]
常人見昭素對曰此書非聖人不能合其象 李穆傳
曰穆字孟雍從酸棗王昭素受易盡究其義素謂曰子
所能得精理往往出吾意表以所著易論授之 馮元
傳曰元字道宗真宗試進士殿中召元講易元進説曰
地天為泰者以天地之氣交也惟上下相與則可以輔
相天地財成萬物帝說七歳讀易母夜夢異人以紺蓮
華與元吞之且曰讀此後必貴顯 范仲淹傳曰仲淹
字希文汎通六經長於易學者多從質問 張載傳曰
[197-22a]
載字子厚常坐虎皮講易京師聽從者甚衆一夕二程
至與論易次日語人曰比見二程深明易吾弗及也汝
輩可師事之撤坐輟講 邵雍傳曰雍字堯夫北海李
之才攝其城令聞雍好學嘗造其廬謂曰子亦聞物理
性命之學乎乃事之才受河圖洛書妙悟神契遂衍宓
羲先天之㫖著皇極經世觀物内外篇 羅從彦傳曰
從彦字仲素嘗從楊時講易至乾九四爻云伊川說甚
善鬻田走涪見頥問之頥反覆以告從彦謝曰聞之龜
[197-22b]
山具是矣乃歸卒業 李椿傳曰椿字夀翁年三十始
學易其言於朝廷措諸行事皆易之用朱熹嘗銘其墓
謂其逆知得失不假蓍龜 金史髙仲振傳曰仲振博
極羣書尤深易皇極經世 元史張特立傳曰特立字
文舉通程氏易所著書有易集傳 余闕傳曰闕字廷
心守安慶時羣盜環布四外闕居其中少暇即注周易
 明紀永樂二年九月侍講學士王達侍皇太子進講
乾九四爻舉儲貳為説皇太子召楊士竒問曰達不含
[197-23a]
譏否士竒對曰此本宋儒胡瑗之說也曰常人得此爻
亦舉此説乎士竒曰程子云凡卦六爻人人有用君有
君用臣有臣用無所不通皇太子大悦 吾學編吳與
弼傳曰白沙常以周易疑義相質與弼曰過淸河可叩
龍潭老人白沙往謁適龍潭雨中蓑笠犂田延至其家
與之對榻信宿辨析疑義白沙歎服而去
  周易三
原八卦 六虛周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又曰易
[197-23b]
之為書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虚注曰六虚六位也 言樞 道籥又曰言行/君子之樞
機道易乾鑿度曰易者易也變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徳/為 苞籥鄭𤣥注曰管猶兼也一言而兼此三事以成
其徳道之苞籥齊魯之間/名門户及蔵器之管為籥 擬議 範圍周易曰擬之/而後言議之
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擬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王弼注曰範圍者 範天地而周備其理 幽
賛 發揮易説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賛於神/明而生蓍 又曰發揮於剛柔而生爻
九師 五子劉向别錄曰所校讐中易傳淮南九師道/訓除複重定著十二篇淮南王聘善為易
者九人從之采獲署曰淮南九師書六又曰所校中易/傳古五子書除複重定著十八篇分 十四卦著之日
辰自甲子至于壬子凡五子/故號曰五子以上俱初學記 知命 斷志上天知命/ 子曰昔
[197-24a]
者聖人之作易也建隂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雖有明智之心必進斷其志焉 増翠媯 白
河圖挺輔佐云天老告黄帝云河有龍圖洛有龜書/帝有翠媯之川有大魚出魚没而圗見 山堂肆考
曰紹聖間程頥削籍竄涪居白/巖注易淵源所漸皆為名士 蒼牙 赤鳥上詳周/易二
易通卦騐曰文王/得赤鳥而演易 道化 達微上詳總載一書駱賔/王上裴侍郎 曰易
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義在乎象非書/無以達其微辭隠乎情非言無以鑒其㫖 嶽嶽
鏗鏗上詳易二丘後漢書楊政傳曰政字子行從代郡/范升受梁 易善説經京師為之語曰説經鏗鏗
楊子/行 負苓 治篾王績負苓者説曰文中子講道於/白牛之溪程氏退省於松下語周
易薛収曰不及伏羲氏乎何辭之多也俄而有負苓者/曰吾子何歎也収曰吾聞之師曰易者道之源也伏羲
[197-24b]
畫卦而文王繫之不逮省文矣以為文王病也負苓者/曰昔者伏羲之未畫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不行乎
百物其不生乎萬象其不森乎何營營乎而費畫也隨/宋史譙定傳曰初程頥之父珦嘗守廣漢頥與兄顥
侍遊成都見治篾篐桶者挾冊就視之則易也欲致詰/而篾者先曰若嘗學此乎因指未濟男之窮兄弟渙然
有所省翼日再過之則去矣其後袁滋入洛問易于頥/頥曰易學在蜀爾盍往求之滋入蜀訪尋久無所遏已
而見賣醤薛翁於眉/卭間與語大有所得 天心 月窟張説麗正殿賜宴/應制詩曰誦詩聞
國政講易見天心地邵雍觀物詩曰/乾遇巽時為月窟 逢雷處即天根 原一 生兩游/酢
孫莘老易傳序曰三極之道皆原於/一 易啓蒙曰聖人畫卦自兩而生 觀兔 烹魚性/理
大全程子曰若果無圗書八卦亦須作因見賣兔者曰/只觀此兔亦可作八卦 邵雍漁樵對問曰漁者垂釣
[197-25a]
於伊水之上樵者過之析/薪烹魚而食之飫而論易 金板 玉笈拾遺記夏禹/篇曰見一神
蛇身人面禹因與語神即示八卦之圗列於金板之上/ 龍城錄曰王逺知作易總老人攝六丁追取曰上方
禁書自有飛天保衛玉笈/金科秘蔵元都下詳易二 生兩儀 𩔖萬物易繫辭/云易有
太極是生兩儀云云韓注曰太極者無稱之稱無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極况之太極者也夫有必本于無兩
儀天地也四象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八卦乾坤之屬也/ 又云伏羲仰觀象于天俯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
地之宜近取諸身逺取諸物于是始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𩔖萬物之情 仲尼讃 宣
子見八卦之説謂之八索求其義也又仲尼讃易道以/黜八索 傳曰韓宣子觀書太史氏見易象與魯
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徳與周之所/以王也易象曰周公所作爻辭也故云乃知周公之徳
[197-25b]
 得乾坤 終蒙艮上見易二為朱子通書蒙艮章/注曰靜者 主故以蒙艮終焉
感為體 智之鄉世説曰殷荆州仲堪曽問逺公云易/以何為體荅曰易以感為體銅山西
崩靈鐘東應便是/易也 下見上一 察時變 發天真韓休蘇頲文集/序曰易有四象
有天文焉有人文焉所以察時變而觀/化也 明桑悦感懐詩曰義經發天真 祖三皇 更
四聖邵雍觀物内篇曰孔子賛易自義軒而下祖三皇/也 蔡九峯洪範皇極經世序曰易更四聖而象
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 知進退 識親疎邵雍閒行吟曰否泰/悟來知進退乾坤見
了識/親疎 九聖微言 數年加學九聖之微言自伏羲至/孔子 孔子曰加我數
年五十以學易知命/之年乃讀至命之書 下學上達 彰往考來 鈎深
[197-26a]
索隠 通幽洞元 設卦明象 觀爻立辭 通乾流
坤 包河統洛正義春秋緯曰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 下見後元袁桷七觀
 誦易滅怪 說卦息爭北齊書權㑹傳曰會字正理/貧無僕𨽻初任助教恒乗驢
上下㑹夜出城鐘漏已盡會獨乗驢忽有一人牽頭一/人隨後有異生人漸漸失路心甚怪之遂誦易經上篇
一卷不盡前後二人忽然離散清宋史劉清之傳曰髙/安李好古與族人以財為訟見 之豫章清之為説訟
家人二卦好古惕然遽舍所/訟市程氏易以歸卒為善士 三爻足矣 一言蔽之
呉志虞翻别傳曰翻初立易注奏上曰臣郡吏陳桃夣/臣與道士相遇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曰易道在天
三爻足矣注/下詳道籥 貫通三才 該括萬有宋史郭雍傳雍/之言曰易貫通
[197-26b]
三才包括萬/理 下見上 内象外象 方圗圎圖皇極經世書曰/易有内象理數
是也有外象指定一物而不變者是也氣性理大全胡/氏曰方圗見卦畫之所以立圎圖見卦 之所以行
 二十四氣 三十六宮蘇轍古史考曰伏羲造八卦/始作三畫以象二十四氣
邵子觀物詩曰天根月窟時來往三十六宮總是春熊/氏注云三十六宮此就先天八卦圗看以八卦圎圗言
之乾三畫坤六畫則數九也震坎艮各五書則數十五/也㢲離兌各四畫則數十二也合之為三十六宮云
 雪菴和尚 龍潭老人吾學編雪菴和尚傳曰和尚/名暨不知其姓靖難初落髪
為僧走重慶有隠士杜景賢知和尚非常人與之遊往/來白龍諸山山旁有松柏灘為寺居之昕夕誦經山中
人不知書且謂誦佛經乃不/知其誦易乾卦也 下見上
[197-27a]
  周易四
原發揮於剛柔易説卦云云謹案發揮發散也此/明剛柔發散變動相趨而生爻位 觀
變於隂陽易説卦云云韓注曰卦象也卦則雷風/相薄山澤通氣擬象陰陽變化之體也 鈎
深致逺繫辭云探賾索隠鈎深致逺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謹案亹亹煩多
貎此明蓍龜能探取妙賾索求/隠藏鈎引極深要致殊逺也 窮理盡性説卦云窮/理盡性以
至於命案孔疏曰蓍數既生爻卦又立易道周備無理/不盡聖人用之上以和恊順成聖人之道徳下以治理
斷人倫之正義又能窮極萬物深妙之理究盡生靈所/禀之性物理既窮生性又盡至于一期所禀之命莫不
窮其短長定其吉凶故曰和順于道/徳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也 彌綸天地繫辭/云易
[197-27b]
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天文俯以察/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
感而遂通繫辭云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寂然不動詳見/上 見天下之賾又云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
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謹案賾深也妙也此聖人制/易必有所以能見天下之深妙極理故以乾坤則剛柔
各有其體萬物各有/所宜即是卦象也 成天地之文又云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
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上經象天下經叶
春秋説題辭曰易者氣之節含五/精宣律厯上經象天下經叶厯也 定吉凶繫辭云/八卦定
吉凶吉凶生大業謹案八卦既/立則有得失故吉凶可定也 示悔吝蘇子云道陰/陽示悔吝莫
[197-28a]
過於/易 其旨逺其辭文繫辭云其旨逺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亊肆而隠謹案聖人之
制易其旨趣𤣥逺其文辭華美隨爻辭/變動而委曲皆中其理百事皆顯也 天下之至變
繫辭見前案此則大易至極變通故能知/天下之事若非此道誰能參與於此也 天下之至
又云是以君子将有為也将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無有逺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
精其孰能/與于此 聖人之道四焉又云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
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案此明聖人制易以顯聖道令物慕尚也 聖人以此
洗心繫辭云云案此明聖人用大易之道洗滌已心及/萬物之心也孔疏云萬物有疑則卜之是蕩其疑
心行善則吉行惡過/凶是蕩其惡心也 讃以微言仲/尼 詳其大義輔/嗣
[197-28b]
羲文之易文/選 性命之理以斷天下之疑/知性命之理 六爻之變
 三絶之勤孔子讀易/韋編三絶 𤣥奥之言 精微之義 撮
造化之樞 達剛柔之變 顯天地之奥 知鬼神之
以上俱/白帖 清明條達易義也淮南/子 増易聖見/上 易
明詩紀事周之翰字申甫華亭人博/極羣書尤精易學自號易癡道人 得河内隋書/經籍
志曰秦焚書周易獨存惟失/説卦三篇後河内女子得之 得閬中宋史尹焞傳曰/焞自商州奔蜀
至閬得程頥十卦于其門人吳稽中/又得全卦于其壻邢純拜而受之 畫前有邵雍詩/曰須信
畫前原有易始/知刪後更無詩 畫上生性理大全程子曰河圗洛/書其始止於畫上便生義
[197-29a]
讀易洞宋史譙定傳曰定字天授學易於郭曩氏盖象/數之學也一日至汴聞程頥講道於洛棄其學
而學焉後頥眨涪北山有巖師友/遊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讀易洞 寫易軒明文衡王/禕寫易軒
記曰以愚方太史晩益好易嘗/即寫易之軒而以寫易名之 至損而歎說苑正諫/篇曰孔子
讀易至于損益則喟然而歎子夏避席而問曰夫子/何為歎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損吾是以歎也
至賁而歎又反質篇曰孔子卦得賁喟然仰而歎息意/不平子張進舉手而問曰師聞賁者吉卦而
歎之乎孔子曰賁非/正色也是以歎之 一名二義易乾鑿度曰易一名/而含二義所謂不易
也變/易也 一物三才見/上 能事之淵見/上 生民之府邵雍/觀物
内篇曰易為/生民之府 申王難顧南史闗康之傳曰康之字伯/愉晋陵顧恱之難王弼易義
[197-29b]
四十餘康之申王/難顧逺有情理 黜鄭置王玉海晁説之曰易雜老/莊而專明人事則自王
弼始江左祖尚𤣥虚弼學滋盛然晋專立鄭學/宋元嘉王鄭兩立顔延之為祭酒而黜鄭置王 精微
在易性理大全陳氏曰昔夫子之道其精微在易/而所以語門人皆日用常道未嘗及易也 踐
履是易又尹氏曰趙岐謂孟子通五經尤長于詩/岐未為知孟子者孟子踐履處是易也 以
艮名室文獻通考陳氏曰郭雍頥正自言其父忠孝受/學於程伊川伊川示以易之艮曰艮止也學道
之要無出於此自是覺讀/易有味牓其室曰兼山 以復為佩宋史劉子翬傳/曰朱熹請益子
翬告以易之不逺復三字俾佩/之終身以為學易者當先復 畫沙成卦又朱熹傳/曰少從羣
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乃八卦也 畫地為卦元史巴延傳曰巴/延生二歳嘗以指
[197-30a]
畫地或三或/六若為卦者 文字之祖性理大全朱子曰此易之為/書文章之祖義理之宗也
 性命之源通書曰大哉易也/其性命之源乎 乾坤易之門易繫辭/曰乾坤
其易之/門邪 陰陽易之馬明桑恱感懐詩曰隂陽/易之馬天地道之府 潔淨
精微之儒羣輔錄八儒篇曰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儒 物理性命之
見/上 決嫌疑定猶豫啓蒙序曰聖人觀象以畫卦推/蓍以命爻使天下之人皆有以
決嫌疑/定猶豫 大父母小父母邵雍八卦正位圗曰乾坤大/父母也故能生八卦復姤小
父母也故能/生六十四卦 先天易後天易性理大全朱子曰據邵/氏説先天者伏羲所畫
之卦也後天者文/王所演之卦也 蓍以七備卦以八用玉海唐一行/專明大衍之
[197-30b]
數云/云 交易為體變易為用薛瑄讀書錄曰交易為體/以定位言天地上下四方
是也在横圗上變易為用以流/行言寒暑往來是也在圎圗上 先天宗乾後天宗震
性理大全陳氏曰統天者莫若乾先天卦位宗/一乾也主器者莫若長子後天卦位宗一震也 上經
起三下經終四皇極經世書曰坤統三女于西南乾統/三男於西北上經起於三下經終於四
皆交泰/之義也 乾坤縱而六子橫震兊横而六卦縱又云乾/坤縱而
六子横易之本也震兊/横而六卦縱易之用也 蓍徳圎以况天數卦徳方以
况地數又曰蓍徳圎以况天數故七七四十九/蓍卦徳方以况地數故八八六十四卦
  周易五
[197-31a]
原詩晋傅咸周易詩曰卑以自牧謙尊而光進徳修業
既有典常輝光日新照於四方小人勿用君子道長
増宋邵雍乾坤吟曰用九見羣龍首能出庶物用六利
永貞因乾以為利四象以九成遂為三十六四象以六
成遂為二十四如何九與六能盡人間事 朱熹易詩
曰立卦生爻事有因兩儀四象已前陳須知三絶韋編
者不是尋行數墨人 又曰潛心雖出重爻後著眼何
妨未畫前識得兩儀根太極此時方好絶韋編
[197-31b]
增賛宋朱熹易象賛曰太極肇判陰降陽升陽一而施
隂兩而承惟皇昊義仰觀俯察竒偶既陳兩儀斯設既
幹乃支一各生兩陰陽交錯以立四象奇加以奇曰陽
之陽竒而加耦陰陽以章耦而加竒陰内陽外耦復加
耦陰與隂會兩一既分一復生兩三才在目八卦指掌
竒竒而竒初一曰乾竒竒而耦兊次二焉竒耦而竒次
三曰離竒耦而耦四震以隨耦竒而竒㢲居次五耦竒
而耦坎六斯睹耦耦而竒艮居第七耦耦而耦八坤以
[197-32a]
畢初畫為儀中畫為象上畫成卦人文斯朗因而重之
一貞八悔六十四卦由内達外交易為體往此來彼變
易為用時靜而動降帝而王傳夏厯商有占無文民用
弗彰文王繫彖周公繫爻視此八卦二純六交乃乾斯
父乃坤斯母震坎艮男㢲離兊女離南坎北震東兊西
乾坤艮㢲位以四維建官立師命曰周易孔聖傳之是
為十翼遭秦弗燼及宋而明邵傳羲畫程演周經象陳
數列言盡理得彌億萬年永著常式
[197-32b]
原書後漢孔融荅虞仲翔書曰示所著易傳自商瞿以
來舛錯多矣去聖彌逺衆説騁辭曩聞延陵之理樂今
覩吾君之治易知東南之美者非但會稽之竹箭焉又
觀象雲物察應寒温原本禍福與神㑹契可謂探賾窮
道者已方世清聖上求賢者梁丘以卦筮寧世劉向以
洪範昭名想當來翔追蹤前烈相見乃盡不復多陳
增序唐孔頴達周易正義序曰夫易者象也爻者效也
故能彌綸宇宙酬酢神明斯乃乾坤之大造生人之所
[197-33a]
益也若夫圗出于河則八卦宣其象麟傷于野則十翼
彰其用業資九聖時厯三古及秦亡金鏡未墜斯文漢
理珠囊重興儒雅其傳易者西都則有丁孟京田東都
則有荀劉馬鄭大體更相祖述非有絶倫惟魏世王輔
嗣之注獨冠古今江左諸儒競傳其學河北學者罕能
及之
  尚書一
原釋名曰書者言書其時事也 前漢書藝文志曰書
[197-33b]
以廣聽 尚書正義曰上世帝王之遺書有三墳五典
訓誥誓命孔子刪而序之斷自唐虞以下迄于周凡百
篇以其上古之書故曰尚書遭秦滅學並亡漢興濟南
人伏勝能口誦二十九篇至文帝時欲立尚書學以勝
且九十餘老不能行乃詔太常掌故晁錯就其家傳受
伏生為尚書傳四十一篇歐陽大小夏侯傳其學各/有能名是曰今文尚書劉向五行傳蔡邕勒石經皆
其本/也其後魯共王壞孔子故宅於壁中得古文尚書論
語悉以書還孔氏武帝乃詔孔安國定其書作傳義五
[197-34a]
十八篇安國書成後遭漢巫蠱事不行至魏晋之際滎/陽鄭沖私於人間得而傳之獨未施行東晋汝
南梅賾奏上始列於/學官此為古文尚書 伏羲神農黄帝之書謂之三墳
孔安國尚書序/云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髙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孔/安
國尚書序云/言常道也 文心雕龍曰聖賢言辭總為尚書 增
孔叢子曰子夏問書大義子曰吾於帝典見堯舜之聖
焉於大禹臯陶謨益稷見禹稷臯陶之忠勤功勲焉於
洛誥見周公之徳焉故帝典可以觀美大禹謨禹貢可
以觀事臯陶謨益稷可以觀政洪範可以觀度秦誓可
[197-34b]
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甫刑可以觀誡遇斯七者則書
之大義舉矣孔子曰書之於事也逺而不闊近而不息
志盡而不怨辭順而不諂 法言曰虞夏之書渾渾爾
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下周者其書誰乎 中説曰
不學書無以制議 邵子觀物内篇曰書為長民之府
 劉歆七畧曰尚書直言也 王粲荆州文學官志曰
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 陸質復友生論文書
曰書則記言之史也 文獻通考石林葉氏曰書非一
[197-35a]
代之言也其文字各隨其世不一其體然大抵簡質淵
慤不可强通自立政而上非伊尹周公傅説之辭則仲
虺祖伊箕子召公其君臣相與往來告誡論説則堯舜
禹湯文武是也是以其文峻而㫖逺自立政而下其君
則成王穆王康王平王其臣則伯禽君陳君牙下至於
秦穆公其辭則一時太史之所為也是以其文亦平易
明白意不過其所言 又九峯蔡氏曰按漢儒以伏生
之書為今文而謂安國之書為古文以今考之則今文
[197-35b]
多艱澀而古文反平易或者謂紀錄之實語難工而潤
色之雅辭易好故訓誥誓命有難易之不同此為近之
然伏生倍文暗誦偏得其所難而安國定於科斗錯亂
磨滅之餘乃專得其所易則又有不可解者 明文衡
方希古雜著曰予讀書至畢命然後知周公之忠厚也
  尚書二
増竹書紀年曰禹即位洛出龜是為洪範 文王世子
曰冬讀書典書者詔之書在瞽宗 尚書緯曰孔子求
[197-36a]
書得黄帝元孫帝魁之書迄於秦穆公凡三千二百四
十篇斷逺取近定可為世法者百二十篇 尚書大傳
曰子夏讀書畢見夫子夫子問何為於書對曰書之論
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纍纍如星辰之錯行 孔叢子
居衛篇曰子思年十六適宋宋大夫樂朔與之言學焉
朔曰尚書虞夏數四篇善也下此以訖秦誓效堯舜之
言耳殊不如也 前漢書傳曰歐陽生字和伯千乘人
也事伏生授兒寛寛又受業孔安國寛有俊才初見武
[197-36b]
帝語經學上曰吾始以尚書為樸學弗好及聞寛語可
觀 又曰倪寛千乘人也治尚書以郡國𨕖詣博士受
業孔安國貧無資因為弟子都養時行賃作帶經而鋤
休息輙讀誦 後漢書傳曰孫期字仲彧濟陰成武人
也習京氏易古文尚書家貧事母至孝牧豕於大澤以
奉養逺人從學者皆執經壟畔以追之 唐文粹昔太
宗因聽政之暇觀覽尚書謂侍臣曰朕每庶幾唐虞亦
思公等比肩稷契 唐書崔仁師傳曰時校書郎王元
[197-37a]
度注尚書毛詩詆孔鄭舊學請遂廢詔諸大儒議博士
以下不能詰河間王孝恭請與孔鄭並行仁師以元度
不經條不合大義者奏之元度報罷 文獻通考安國
古文尚書至晋齊間始顯唐孝明不喜古文以今文易
之 太平御覽唐書曰開元中宋璟嘗手寫無逸為圖
以獻𤣥宗置之内殿出入觀省成誦在心每歎古人至
言後代莫能及 文獻通考唐舊紀曰穆宗即位召侍
講學士韋處厚路隋於太液亭講毛詩闗雎尚書等篇
[197-37b]
既罷並賜緋魚 又曰盧碩以洪範篇書於縑素為章
以奏之 太平御覽唐書曰文宗纂尚書中君臣事蹟
命工圗寫於太液亭朝夕觀覽 宋史傳曰崔頥正封
丘人真宗訪達經義者李至以頥正對翌日召見於苑
中講尚書大禹謨賜以牙緋 又曰丁度字公雅強力
學問好讀尚書嘗擬書命十餘篇 又曰楊安國字君
倚孫奭與馮元薦安國為國子監直講并召其父光輔
至仁宗命説尚書光輔曰堯舜之道逺而未易行願講
[197-38a]
無逸一篇時年七十餘矣而論說明暢帝恱 又曰豐
稷字相之哲宗幸太學命講尚書無逸篇賜四品服
又曰張虙字子宓兼呉益王府教授改兼莊文府講毛
詩終篇乞以所讀諸子改讀尚書帝曰吾固以詩書成
麟趾之美也 文獻通考陳氏曰晦菴於書獨無訓傳
每謂斷簡脫文處不可强通晚乃屬之蔡沈 元好問
耶律履神道碑曰章宗為金源郡王以公該洽每以經
史疑義為質公承間請曰殿下注意何書章宗曰方授
[197-38b]
左氏春秋公曰左氏多權詐駁而不純尚書孔子載聖
賢純一之道願留意焉章宗善之曰純儒之言也 元
史元明善傳曰明善字復初為翰林直學士仁宗詔節
尚書經譯其關政要者以進書成每進一篇帝必稱善
曰二帝三王之道非卿莫聞也 吾學編宋濓傳曰濓
字景濓浙東浦江人己巳正月太祖御端門論黄石公
三畧濓對曰尚書典謨帝王大經大法靡不畢具願陛
下留意 明紀曰洪武二十年二月太祖親注尚書洪
[197-39a]
範成命賛善劉三吾序其後 野記曰太祖以尚書咨
羲和惟天陰隲下民二處蔡沈注誤命儒臣改正為書
傳㑹𨕖刋示天下學者 又天順元年禮部請皇太子
出閣讀書上曰且讀何書李賢對曰宜先大學尚書上
曰書經有難讀者賢對曰如二典三謨太甲伊訓説命
諸篇明白易簡可先講讀 吾學編岳正傳曰正字季
方進士及第王忠肅公薦其有宰相才召對文華殿問
讀何經正對曰尚書曰是書經尤善 明詩紀事曰李
[197-39b]
東陽字賔之四歳舉神童六歳八歳兩召見講尚書大

  尚書三
原帝書 王制春秋説題辭曰尚書凡百二篇第次委/曲尚者上也帝王遺書也 孔安國尚
書序曰先君孔子討論墳典斷自唐虞以下訖于周舉/其宏綱撮其樞要凡百篇示人主以軌範也帝王之制
坦然/明白 三家 百篇劉歆七畧曰尚書直言也始歐陽/氏先君名之大夏侯小夏侯復立
于學官三家之學于今尤為詳者孔安國尚書序曰先/君孔子睹史籍之煩又懼覽之 不一斷唐虞以訖于
周典謨訓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授河 出洛孝經援神契曰易長于/變書考命符授河宋均
[197-40a]
注曰授河者授河洛以考命符也興尚書曰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孔安國注曰天 禹洛出書 直言
 證義上詳三家注斷劉歆七畧曰詩以言情情者信/之符書以決 斷者義之證以上俱初學記
 増畀姒 觀周東京賦曰洛書畀姒虞隋書經籍志/曰孔子觀書周室得 夏商周四代
之典刪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為百篇 溫純 淵慤揚雄解嘲曰典謨/之書雅頌之聲不
温純深潤則不足以揚鴻/烈而章緝熈 下見上 七觀 十例上見一例玉/海書為 有
十曰典謨貢歌/誓誥訓命征範 始旦 中天髙士亷文思博要序曰/虞夏之書猶旭日之始
旦中邵雍曰唐虞/其 天而興乎 元龜 寶範唐書崔植傳曰初穆/宗問貞觀開元治道
植曰宋璟嘗手寫無逸圗以獻臣今願陛下以無逸為/元龜 元文𩔖董府君神道碑曰公諱陞從幸上都詔
[197-40b]
書曰尚書者帝者之寶範臣軌/粲然譯為國語朕便于觀覽 憲度 元良姚鉉唐/文粹序
曰書之典有典謨之憲度焉周程敏政明文/衡後序曰典謨訓誥虞夏商 之元良也 得西州
 藏孔壁後漢杜林字伯山于西州得漆書古文尚書/一卷常愛之衛宏徐邈皆受林學出古文示
宏等曰林流離兵亂常恐此道遂絶何意衛子徐生復/能傳之是斯道竟不墜地古文雖不合時務然禮失求
之于野古文不猶愈于野乎願生無晦/所學古文遂傳于世 下詳初學記 斷唐虞 黜
丘索上見一迄元文𩔖袁桷策問曰孔子刪述自唐虞/二典以 于周文侯之命附以費誓秦誓而三墳
八索九丘皆/芟而不錄 寫太液 列邇英上詳二英玉海仁宗/初建邇 閣書無逸
于/屏 書縑素 刻琬琰又曰盧碩以洪範篇書于縑素/為章以上之 又曰乾道七年
[197-41a]
正月出敬天圗示輔臣上曰朕自取尚書所載敬天事/編為兩圖朝夕觀覽名之曰敬天圗虞允文奏願頒此
圗刻之/琬琰 武成三策 秦誓一篇孟子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陸
徳明經籍典文曰漢宣帝太/始中河内女子得秦誓一篇
  尚書四
原二帝之迹三王之義春秋説題辭曰尚書者二帝之/迹三王之義所以推明其授受
之際也又曰明天/地之情帝王之功 垂文象布節度尚書璇璣鈐曰尚/書篇題號尚者上
也上天垂文象布節度書/也如天行也摘總載補此 古之號令漢書藝文志云/書者古之號令
號令於衆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雅誥奥義
[197-41b]
孔安國尚書序云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奥義其歸一揆注云雅正也奥深也 垂世立
又云討論墳典足/以垂世立教也 𢎞道示人又曰典謨訓誥之文/所以恢𢎞至道故厯
代寶之以為大訓按此書多錄正事堪為國/訓家之軌則故曰大訓以上俱北堂書鈔 義府趙/衰
曰郤縠敦詩書/詩書義之府也 雅言論語子/所雅言 伏生傳授漢濟南伏/生年過九
十失其本經/口以傳授 孔子訓傳孔安國作傳其序曰/研精覃思博考經籍 反魯
之刪仲尼自衛/反魯刪書 暴秦之剗秦剗/古文 臯陶畧而雅 周
公煩而悉蜀志或怪諸葛亮文彩不艷而過丁寧周至/時議以臯陶大賢周公至聖考之尚書臯陶
之謨畧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則臯陶與舜禹譚周公/與羣臣誓故也亮所與言者皆衆人凡士故其文旨不
[197-42a]
得遂/志也 藏之書府 治以學官 羲軒之化必在修文
 虞夏之書所宜立學 天之將䘮焚棄於秦坑 道
之既行啓發於魯壁以上/白帖 純元敦厚書教也淮南/子
増卯柳呉志虞翻傳曰翻奏鄭𤣥解尚書違失事目古/文篆卯當讀為柳古柳卯同而以為昩分北三
苖北古别字又訓北猶别也又言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六十七事不可不正 頗陂唐書藝/文志曰
𤣥宗以洪範無偏無頗為/不協韻改為無偏無陂 掌外史周禮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在上庠見/上 質而文權徳輿荅楊湖南書曰君牙畢命/冏命之篇皆質而文簡而誠含章
而不/流 峻而逺見/上 補湯征又曰白居易/補湯征一篇 讀湯誓唐/書
[197-42b]
傳曰髙郢子定七歳讀尚書湯誓問郢曰奈何以臣伐/君郢曰應天順人又問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
是順人乎/父不能對 帝魁之書見/上 孔惠之藏隋經籍志曰初/漢武帝時魯恭
王壊孔子舊宅得其末孫惠所藏之書字皆古文孔安/國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秦誓與河内女子所獻
者不/同 執經壟畔見/上 講經澤中後漢書傳曰楊倫字/仲理師事丁鴻習古
文尚書為郡文學掾遂去職不/復應州郡命講授於大澤中 任昉一篇南史傳曰/任昉得一
篇缺簡劉顯曰是古文尚書所/刪逸篇昉檢周書果如其言 蘇威一部隋書傳曰/蘇威字無
畏五月五日百僚上/饋威獻尚書一部 詰屈聱牙見/上 文從字順元文/𩔖呉
澂四經序錄曰增多之書皆文/從字順非若伏生之詰屈聱牙 想見三代蔡沈呂刑/注曰呂刑
[197-43a]
一篇哀矜惻怛猶可想/見三代忠厚之遺意 學詩之始林氏曰舜典臯陶/之賡歌三百篇之
權輿也學詩/者當自此始 制辭之原蔡沈説命上注曰後世史/官制辭其原葢出於此
經傳宗祖宋史何基曰大禹得洛書而列九疇箕子得/九疇而傳洪範範圗之數不期而暗合洪範
者經傳之/祖宗乎 綱目祖父明文衡劉定之宋論曰資治綱/目者尚書春秋之子孫尚書春
秋者資治綱/目之祖父也 三章之詠玉海祥符七年七月/辛亥作尚書詩三章 四代
之圗又曰仁宗時樞副范雍繪尚/書四代之圗進之以備中覽 齊語誰禁明楊維/楨伏生
授經圗詩曰挾書嚴禁禁/未開盤詰誰能禁齊語 秦焚不到文翔鳯伏生墓/詩曰秦焚不到
書生腹孔壁/重歸女史環 名數指歸之所統蕭穎士為陳正卿進/尚書表曰太極列三
[197-43b]
階五緯於上聖人著三墳五典於下至哉/文乎天人合應名數指歸之大統也乎 精神心術
之所寓明文衡周叙伏生授經圗賛序曰使非漢文求/之伏生授之天下後世貿貿焉莫知聖帝明王
精神心術/之所寓 讀伊訓有省金史傳曰辛愿讀書至伊/訓若有所省欲罷不能
於金縢致疑明文衡王亷迂論曰予讀書至金縢反覆/詳究疑其非古書也使周公而然非周公
也/ 堯典揭第一之義蔡沈堯典注曰首以欽之一/字為言此書開卷第一義也
秦誓列百篇之末胡安國春秋傳曰仲尼修經列秦誓/于百篇之末以見悔過能改而不責
人雖聖賢誥/命不越是矣
  尚書五
[197-44a]
 原詩唐太宗尚書詩曰崇文時駐歩東觀還停輦輟膳
 玩三墳留燈披五典寒心睹肉林飛魄看沈湎縱情昏
 主多克己明君鮮滅身滋累惡成名猶積善既承百王
 末戰兢隨歳轉
 增賛明周叙伏生授經圗賛曰大哉聖道寓諸六經煌
 煌尚書實統厥成秦滅漢興斯道㡬晦展也伏生爰際
 其㑹心惟口誦以教以傳晁錯之受漢文之賢
 増序唐孔頴達尚書正義序曰夫書者人君辭誥之典
[197-44b]
 古史記言之職古之王者事總萬幾發號出令義非一
 揆或宣威以肅震曜或敷和而散風雨絲綸之動不可
 不慎也勲華揖讓而典謨起湯武革命而誓誥興先君
 尼父芟煩亂而剪浮辭舉宏綱而撮機要上斷唐虞下
 終秦誓時經五代書總百篇探翡翠之羽毛㧞犀象之
 牙角巍巍蕩蕩無得而名郁郁紛紛於斯為盛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