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7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六十九
  設官部九増殿閣總載人大學士賢學士/入 中書舍 原集 學士 直閣併/史官
   提舉國史/監修國史
   殿閣總載一
 増文獻通考曰宋殿學士有觀文殿大學士學士觀文/殿即
 舊延恩殿也慶厯七年以文明殿學士稱呼同真宗諡/號乃改名紫宸殿後又以紫宸殿非人臣所可稱呼乃
 以延恩殿更/名觀文殿資政殿大學士學士資政殿在龍圖閣之/東序景德二年王欽
[074-1b]
 若罷參政真宗特置資政殿學士以寵之在翰林學士/下欽若不悦訴於上曰臣向自翰林學士拜參知政事
 今無罪而罷班反在下是貶也十二月復以欽若為資/政殿大學士班在文明殿學士之下翰林學士承㫖之
 上資政殿置大學/士皆自欽若始端明殿學士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後唐天成元年明宗
 即位之初四方書奏命樞宻使安重誨進讀懵于文義/孔循獻議始置端明殿學士命馮道趙鳯俱以翰林學
 士充班在翰林學士上宋明道二年改承明殿為端/明殿復置端明殿學士以翰林侍讀學士宋綬為之殿
 學士資望極峻無吏守無典掌唯出入侍從備顧問而
 已觀文殿大學士非曾為宰相不除觀文殿學士資政
 殿大學士及學士並以寵輔臣之去位者端明殿學士
[074-2a]
惟學士久次者始除閣學士有龍圖天章寳文顯謨徽/猷敷文煥章華文寳謨寳
章等/閣直學士庶官之外别加職名所以厲行義文學之
士髙以備顧問其次與論議典校讐得之為榮選擇尤
精 續文獻通考曰遼南靣有宣政殿學士觀書殿學
士昭文館直學士崇文館大學士乾文閣學士金不置
元有昭文館大學士煥章閣學士奎章閣學士奎章閣
大學士二員𨽻東宫屬官後文宗復位陞為奎章閣學
士院置大學士二員並知經筵事侍書學士承制學士
[074-2b]
供奉學士並二員兼經筵官職順帝至元六年罷奎章
閣學士院立宣文閣惟授經郎及鑑書博士至正元年
六月復舊奎章閣為宣文閣時大臣議悉罷先朝閣監/官屬翰林承㫖巙巙言於
上曰民有千金之産而設家塾以延館客堂堂天子富/有四海而學房乃不能容耶上然之即日改奎章閣為
宣文閣藝文監為/崇文監設官如初明稽古右文設翰林院職官十五年
又倣宋殿閣大學士之制設大學士凡一時耆舊乘運
而奮或拔自科甲或徴自薦舉𩔖以所學利見於世
明百官述曰直文淵閣即所謂入閣辦事也先是洪武
[074-3a]
十五年冬始倣宋制置殿閣學士吏部尚書邵質華蓋
殿翰林學士宋訥文淵閣檢討吳伯宗武英殿典籍吳
沉東閣並為大學士是年召耆儒鮑恂張長年俞銓至
命為文華殿大學士三人辭不就是時特侍左右備顧
問未典機務續文獻通考曰明監前代壅蔽之禍革中/書省罷丞相使政歸六卿分理不相混壓
所以垂之祖訓者甚嚴而殿閣大/學士亦不久設故未有相道之責建文四年七月成祖
簡用翰林待詔觧縉編修黄淮尋又用修撰胡靖編修
楊榮楊士竒檢討胡儼金㓜孜七人入内閣名直文淵
[074-3b]
閣預機務永樂五年十一月上諭吏部廣等侍朕日久
繼今考滿勿改外任廣即靖也仁宗又設謹身殿大學
續文獻通考曰成祖定華蓋武英文華三殿及文淵/閣東閣各學士一人正五品班翰林學士之上洪熙
初添謹身/殿大學士於是大學士有華蓋謹身武英三殿及文淵
東閣皆在内閣曰辦事避丞相名若東閣文淵閣大學
士不得㫖入内閣亦不得預機務也黄氏瑜云永樂初/命侍讀解縉等七
人入掌宻勿凡行移稱翰林院内閣官傳㫖條㫖則與/尚書蹇義夏元吉同事而學士王景輩不與馬時閣老
皆躋保傅參預機務宣德初臨視至再始設庖厨不復/退食于外而出掌部者不再入正統初開經筵於文華
[074-4a]
殿聖駕自是罕至傳㫖則中官専之惟條㫖墨書小票/司禮監用硃批出間有依違而他官不與迨徐武功李
文達掌文淵閣事始以政府視之人亦稱為宰相矣殿/閣詞林亦云内閣參贊機務自成祖始然惟大學士學
士而已即所謂/入内閣辦事也嘉靖壬戍九月新建三殿成詔改奉天
殿為皇極殿華蓋殿為中極殿謹身殿為建極殿始有
建極殿大學士直文淵閣翰林院檢討編修修撰侍講
侍讀講讀學士詹事府左右春坊司經局官官不得過
五品或九卿正亞兼翰林學士東閣文淵閣武英謹身
華蓋殿大學士而已加官至領東宫公孤帝三孤者或
[074-4b]
止一二人多或至六七人宣德初張瑛陳山始以侍郎
入内閣未幾以干請諸司出瑛為南京禮部尚書山教
小内使書景泰中王文始以宫保尚書入内閣西東楊
楊士竒/楊榮最久皆不領吏部尚書領吏部尚書亦自文始
其屬制敕房誥敕房皆以中書舍人諸司寺或卿貳充
之官至太常卿止即有年勞加俸不得帶九卿堂上執
政官嘉靖中張電始以白衣善書厯陞侍郎續文獻通/考曰明初
設立相國平章左右丞參政即古宰相之職故置左右/司郎中都事等官為之屬至洪武十三年革丞相餘官
[074-5a]
皆革後設殿閣大學士備顧問並不預政故不置屬景/順以後機務繁重而内閣制誥兩中書舍人以書辦供
事朝夕即古之宰相屬也選用或由進士或由舉人/監生儒士以纂修効勞者亦得入始稱清華之秩矣
文淵閣入内閣預機務出納帝命奉陳規誨獻告謨猷
㸃檢題奏擬議批答以備顧問平庶政不得專制九卿
事九卿奏事亦不得相闗白凡上所下一曰詔二曰誥
三曰制四曰敕五曰冊文六曰諭七曰書八曰符九曰
令十曰檄皆審署申覆而調劑焉平允乃行之凡下所
上一曰題二曰奏啓三曰表箋四曰講章五曰書状六
[074-5b]
曰文冊七曰揭帖八曰制對九曰露布十曰譯皆審署
申覆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凡經筵知經筵事或同知
㸔定其講章日講亦如之凡東宫出閣講讀領其事叙
其官而授之職業凡修實録史志諸書充總裁官實録
成呈上焚其草禁中凡宗室請名請封及諸臣請諡並
擬上焉凡圖書繕冩讐校皆課而察之凡郊祀廵狩親
行扈行凡累朝御文實録寳訓玉牒之副古今書皆籍
而藏之凡㑹敕稽其由状而叙述上請焉凡禮部㑹試
[074-6a]
廷試貢士國子生月課嵗貢生廷試夷館譯生皆總領
之制敕房書辦制敕詔㫖誥命冊表寳文玉牒講章碑
額題奏揭帖一應機宻文書及王府敕符底簿誥敕房
書辦文官誥敕番譯敕書并夷書揭帖紀功勘合皆稽
按典故起草進畫若漏洩稽緩遺失妄誤皆有罸
  殿閣總載二
増續㑹要曰後唐長興四年劉昫入相中謝是日大祠
明宗不御中興殿而坐於端明殿昫至端明殿門閣門
[074-6b]
使曰舊禮宰臣謝恩須於正殿通喚請俟來日趙延夀
曰命相之制下巳三日中謝豈宜後時即奏聞昫遂中
謝於端明殿廷昫自端明殿學士拜相復謝於本殿人
士榮之 續通典曰天成元年端明殿學士馮道趙鳯
制云擢自玉堂升於紫殿嘗親顧問每預論思位既益
於深嚴禮合加於優異宜令班在翰林學士上 宋㑹
要曰端拱元年以殿中丞夏侯嘉正兼直秘閣嘉正嘗
為洞庭賦由此帝知其名詔試禁中稱㫖特有是命
[074-7a]
合璧事𩔖曰宋向敏中為資政殿大學士敏中赴上賜
㑹於秘閣兩制與焉 又曰范景仁為館閣校勘當遷
校理宰相龎籍言范鎮有異才恬於進取乃除直秘閣
 又曰慶厯七年宋庠言文明殿學士正同真宗諡號
詔改為紫宸殿學士以參知政事丁度為之學士多以
殿名為官稱丁遂稱曰丁紫宸御史何郯以紫宸不可
為官稱於是改延恩殿為觀文殿歐陽修曰觀文乃隋/煬帝殿名理宜避之
蓋當時不知然則朝廷/之上果不可以無學也 續㑹要曰宋舊制資政殿大
[074-7b]
學士並以寵輔臣之去位者元豐中韓維陳薦以東宫
舊臣故特授焉 明通紀直觧曰楊士竒江西泰和人
新進華蓋殿入奏事帝望見笑謂蹇義夏原吉曰新華
蓋學士來奏事必有理試共聽之士竒奏言恩詔甫下
惜薪司傳㫖賦北京山東棗八十萬斤以供香炭其數
太多民何以堪仁宗曰吾固知學士言有理即命減四
十萬 明名臣記曰楊榮閩建安人靖難後召入内閣
洪熙元年從帝出喜峰塞召榮問曰人君御世之權孰
[074-8a]
重對曰命德討罪帝曰然二者天下公器人君賞罰至
公無私然後能服天下榮頓首稱善還陞少傅賜剛直
方正銀章 又曰楊溥字宏濟楚石首人建文進士仁
宗欲近溥建𢎞文閣思善門左命掌閣事帝手𢎞文閣
印授溥曰朕用卿左右非止助益學問亦欲廣知民事
即有建白封識以進溥常宻疏言事帝褒答 又曰金
㓜孜新淦人建文進士靖難後入内閣仁宗即位陞太
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學士當是時法司論死罪多寃帝
[074-8b]
命臨決必三學士㑹讞奏㓜孜知律例多平反 又曰
洪熙二年㓜孜持節出寧夏冊慶府兩郡王妃還上封
事從帝度雞嗚山帝曰唐太宗恃其英雄征遼常度此
山㓜孜對曰太宗尋悔是役以故建憫忠閣至宣府還
 通紀曰楊溥英宗即位昭皇后垂簾聽政溥入内閣
乞早開經筵涵養本源輔成聖德昭皇后喜曰嗣君冲
年卿等幸併力同心共安社稷 名臣記曰髙榖字世
用揚州興化人景泰中進東閣大學士是時内閣不相
[074-9a]
能榖上言内外諸司惟賢是用况經筵日講關聖德尤
在得人遂薦陳詢楊鼎充日講官王文王恂入内閣
又曰景泰七年榖進大學士謹身殿是年首相陳循及
王文皆以子不得舉詰順天考官劉儼帝命榖覆試榖
曰貴胄與寒士争進已不可况從而為之辭奏斥林廷
一人事遂已 通紀曰陳循泰和人景泰初兼文淵閣
大學士上勤政要典成寰宇通志進華蓋殿循立朝四
十年在内閣掌機務典冊制命皆出其手 名臣記曰
[074-9b]
薛瑄河津人英宗復位瑄以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入
内閣居數月㑹欲遣使徵師西番瑄持不可不聽又曹
石專用事遂引疾去 又曰李賢鄧州人天順元年入
内閣七年禁中有讒言憲宗不宜復在東宫者帝疑之
一日卧便殿召賢諭曰今庶事頗寧而大者反摇奈何
賢頓首伏地曰此國本也帝起立召太子至抱帝足泣
帝亦泣讒竟不行憲宗即位進少保華蓋殿大學士
又曰劉定之永新人正統進士天順中入内閣再進宻
[074-10a]
疏皆國家大計 又曰吕原天順初與李賢同在内閣
賢通達見事立斷原守正謹恪稍乏持重 又曰徐有
貞吳人宣德進士負文武材以奪門功陞華蓋殿大學
士封武功伯入内閣為首相欲立功名自異稍與石亨
相左李賢旁助有貞天順元年御史楊瑄劾曹石曹石
疑出有貞意合牽帝衣哭訴遂下有貞賢獄 又曰商
輅字𢎞載淳安人成化二年復官入内閣首疏八事是
年彗星見言官劾輅力求退帝怒詰言官曰唐太宗用
[074-10b]
王魏朕用輅何不可輅又力請宥言官帝喜曰輅可稱
大臣矣 又曰彭時安福人正統進士與商輅同入内
閣景泰元年乞終繼母喪忤㫖去天順元年召見文華
殿問曰汝十三年狀元耶對曰臣不才誤蒙拔擢又問
汝年幾何對曰犬馬齒四十二帝笑曰善賜酒飯出下
命以太常寺少卿復入内閣成化二年進太子少保兼
文淵閣大學士 又曰劉珝夀光人成化十八年進謹
身殿大學士末年論李孜省左道亂政動摇國本宻疏
[074-11a]
昌言卒定儲位有大臣之節 又曰丘濬瓊山人𢎞治
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内閣上時政疏凡十餘萬言
帝知濬老儒讀書事上輙允 又曰劉健字希賢洛陽
人𢎞治十一年進謹身殿大學士帝時憂勞思治召對
輙屏左右左右不得聞大懼竊從屏隙中觀但聞帝數
數稱善 又曰李東陽茶陵人𢎞治八年兼文淵閣大
學士入内閣正德元年帝不親政東陽與同官上疏曰
近日視朝太遲免朝太多奏事漸晩嬉遊漸廣夫奢靡
[074-11b]
玩戲非所以崇儉弹射釣獵非所以養仁鷹犬狐兎田
野之物不可育于朝廷弓矢甲胄戰鬭之象不可施于
宫禁正人不親直言不聞而此數者交雜於前臣竊憂
之不聽 又曰王鏊吳人正德元年與焦芳同入内閣
進文淵閣大學士上時政四事曰講學延下用人節用
時劉瑾驕悖日甚鏊居常戚戚四年夏力求去瑾每念
鏊相忤欲中傷鏊鏊惴惴杜門瑾敗得免 又曰石瑶
成化進士嘉靖五年加少保兼大學士武英殿時時召
[074-12a]
對平臺煖閣議廟樂再議廟衢又議章聖太后皇后謁
世廟儀守正力争帝謂瑶非通儒又三封内批忤㫖致

  殿閣總載三
増延恩 訪道宋皇祐詔置觀文殿大學士略曰因延/恩之别殿觀前代之祕文榜以嘉名置
諸禁職常又曰且為訪道之所以延稽古之臣猶慮哲/乂之姿 居台宰之任或因均逸姑務親仁備經術之
咨詢廣政/機之延訪 極選 華資續㑹要曰劉摯上言待制學/士以侍從顧問為職祖宗以
來極天下之選升宗澤贈觀文/殿學士誥詞云 觀殿之華資 西班 東閣續㑹要/曰宣和
[074-12b]
三年詔西班學士待制員多令中書省具名取㫖以/班圖觀之學士待制在西故曰西班 下詳總載一
凝嚴 清近寳文學士制曰俾服凝嚴之職因為咨訪/之地 合璧事𩔖曰祥符八年知鄧州陳
堯咨㑹赦當復龍圖閣直學士真/宗曰學士清近之職非㑹赦可復 禁庭異選 祕殿
隆名宋楊億代表曰祕殿宏開皇墳允集又曰著作禁/庭特異深嚴之選 欒城除李易制云祕殿隆名
 文字如棨 明敏𩔖榮明通紀曰曽棨永豐人永樂/進士以修撰進文淵閣帝召
問典故輙應口對有以文字薦者曰如曽棨否兼名臣/記曰曹鼐寧晋人正統十一年入内閣與政典 學士
是時楊榮卒凡議大政諸閣老推決於鼐鼐才/明敏𩔖榮視中官王振正色不少假振益惮鼐 弼正
闕失 疏斥誣罔通紀曰徐溥𢎞治七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八年命撰三清樂章溥率同列
[074-13a]
上言三清乃邪妄之説頒于樂章皇祖舊制不可瀆亂/且初設文淵閣命講經史培養本源弼正闕失非謂其
阿諛取容也帝嘉納廣吾學編曰李東陽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内閣中官李 以燒煉齋醮被寵東陽與同官
上疏言正士既疎則邪説乗間而入近有齋醮燒煉進/者此乃異端惑世之術聖王之所必禁伏望勤講學之
功斥誣罔之説太/平之業可保矣 有經濟才 負公輔望名臣記曰/劉健𢎞治
四年進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健初在翰林閉户讀書交/遊稀寡衆謂健木强人已入内閣益習練國家典故人
又謂健有經濟才成又曰謝遷成化進士𢎞治十六年/兼武英殿大學士 𢎞間翰林聲望最重者吳寛及遷
二人皆進士第一並負公輔之望遷入内閣十/餘年號能持正不失為賢相寛竟不得入内閣 參預
中祕 賜遊西苑通紀曰王英金谿人永樂進士宣帝/召入便殿諭曰洪武中有宋濓吳沉
[074-13b]
朱善劉三吾永樂初有解縉胡廣皆有名汝英慎自勉/命入内閣叅預中祕 又曰黄淮永嘉人仁宗即位兼
武英殿大學士宣德二年淮請老帝賜葬淮父來謝賜/游西苑與公侯伯師傅尚書十一人俱肩輿登萬嵗山
宴山麓比辭又宴太液池諭曰明年/朕生日卿其復來至期淮至帝喜 期奨擢於名儒
 益増榮於近職並明道置/學士詔
  殿閣總載四
増集瑞之庭㑹要慶厯八年詔略曰惟延恩之寳殿乃/集瑞之祕庭福貺所開深嚴莫二矧先聖
齋心之地資冲/人覽古之懐 崇儒之秩又曰仍建崇儒之/秩且為備問之榮 赴内
殿起居合璧事𩔖曰景德四年八月以龍圖待制杜鎬/為龍圖直學士班在樞宻直學士之下待制知
[074-14a]
制誥之上並/赴内殿起居 至閣下撫慰又曰真宗尤禮杜鎬上開/樽酒親封題以賜鎬素不
飲飲之疾作上親至閣下/手調藥撫慰令安卧乃歸 侍經筵㑹要曰慶厯四年/以楊安國直龍圖
閣上謂侍臣曰安國久侍經筵行又/淳實乃先朝遵度之比以褒擢之也 首建儲議言行/録曰
范蜀公鎮韓維上言公在仁宗朝首開建儲之議其後/大臣繼有論奏追録其言存沒皆推恩而鎮未嘗以語
人悉以公十九疏上/之拜端明殿學士 豈如孔道輔一言合璧事𩔖曰/孔道輔論廢
后事天下聳聞其風采近臣獻詩千首執政請以為/龍圖學士上曰千首詩豈如孔道輔一言拜龍圖閣
龍圖老子言行録曰范仲淹以龍圖直學士師邠延涇/慶四路威德著聞夷夏悚服熟户蕃部率稱
曰龍圗/老子 以備顧問汪應辰制曰端明之職蓋自五代/時通班右府侍立殿中專以備顧
[074-14b]
問寵儒臣者也又明道詔曰方奬拔于明/儒特増新於近職俾参顧問廣益謀猷 非直翰墨
四朝史曰英宗四年忽召王珪至蕊珠殿專詔令兼端/明殿學士錫之盤龍金盆諭之曰祕殿之職非直器卿
於翰墨間二府/缺員即出命矣 進精誠録明名臣記曰吳沉金華人/故元國子博士博學善屬
文洪武十五年陞東閣大學士十六年進精誠/録三卷言敬天忠君孝親事皆述五經四書語 内承
顧問外酧政務又曰楊榮靖難後召七臣入内閣榮年/最少警敏時内難初平危疑未戢内承
顧問外酧政務稽/纂文事日無虚晷 賜三品服又曰永樂元年榮等七/人侍帝曰天下事朕與
若等相商非若六卿/分理並賜三品服 預機務自此始又曰觧縉吉水/人洪武進士靖
難後召胡廣等陞縉侍讀七人並直/文淵閣内閣預機務之名自此始 信用與六卿等
[074-15a]
又曰縉永樂初重修髙廟實録充總/裁官帝寵縉信用賞賚輒與六卿等 專掌制敕又曰/黄淮
靖難後帝坐奉天門召見訪政務稱㫖每朝觧縉黄淮/立御榻左備顧問或至夜分不數日令入内閣專掌制
敕/ 以文墨論議侍帝又曰胡廣廬陵人永樂十三年/進文淵閣大學士再從帝出塞
帝時召入帳殿語移時或夜漏數刻廣不知兵以/文墨論議侍帝備顧問帝不得諸學士語不説也 三
俸並給又曰楊士竒仁宗即位兼華蓋殿大學士帝曰/朕倚義原吉士竒宜盡言匡朕洪熙元年加少
保兵部尚書/三俸並給 封入五疏又曰帝一日出章示諸大臣/言海内治平者士竒對曰流
徙不歸瘡痍未復人尚艱食願聖明留意帝曰曩與卿/輩繩愆糾繆銀章惟士竒封入五疏豈朝政無闕生民
果安乎諸大/臣皆頓首謝 賜錦綺又曰宣德六年帝頗微行夜半/至士竒家士竒悚懼伏地言陛
[074-15b]
下奈何以宗廟社稷之身自輕後旬餘錦衣獲二盗/候駕至玉泉寺作亂帝歎曰士竒言不虚遣賜錦綺
時稱三楊又曰楊溥入内閣溥夙禀淳實操性直剛不/尚機警至議政決疑與諸大臣争可否或有
躁心浮氣溥能舍已從人略無係吝/時稱三楊士竒西楊榮東楊溥南楊 内閣非人所得
又曰薛瑄景泰元年御史劉孜薦瑄粹學飭躬實君/子之儒乞召供館閣俾講學輔導必有裨益帝曰内
閣本朕簡任非/人所得薦不許 卓然有古大臣風又曰髙榖進大學/士謹身殿穀官至
台鼎而家業蕭然其方毅端靖㓗亷無私卓然有古大/臣之風一時内閣七人議論每相齟齬榖獨持正嘗曰
清議可/畏也 賢相第一又曰商輅入内閣方果好直言與/劉吉等先後共事每遇大議能持
正吉嘗曰余與商公處數年未嘗見其妄殺一人馬/鈞陽曰我朝賢相商公第一楊文貞李文達不及也
[074-16a]
止有侍坐續通考曰文淵閣在午門内文華殿南諸學/士日有大政㑹議則居之先是學士每入以
東西兩凳相對坐向無公座李賢自吏部入欲循品秩/設公座如部堂之儀彭時不可曰殿閣皆至尊臨幸之
處設官之意止有侍坐備顧/問決無正坐之理賢語塞 三人同心吾學編曰𢎞/治十一年劉
健進謹身殿大學士時帝方勵精凡國家大事大臣皆/帝前相可否健確直見事稍遲李東陽才敏達謝遷方
質三人同心時人語曰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 學博才雄又曰楊一清雲/南安寧州人正
德十年入内閣加大學士武英殿不屑曲謹以故被劾/去一清生而隐宫貎𩔖寺人學博才雄善調停應變濟
務尤曉暢邊事羽檄旁午一/夕十疏口占指授悉中機宜 保䕶善𩔖又曰李東陽/𢎞治八年入
内閣事孝宗稱忠勤正德時周旋曲濟保䕶善/𩔖清謹弗渝休休不專政歸卿寺人顧思之 貎竒
[074-16b]
才傑又曰張孚敬永嘉人嘉靖六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内閣賜銀圖書二忠良貞一繩愆弼違帝享太
廟見孚敬喜賜詩/稱孚敬貎竒才傑 作寳綸樓又曰孚敬入内閣章聖/太后賜金繒建議請嚴
諭私謁重制誥十三年加/少師命有司為作寳綸樓
  殿閣總載五
増詩宋陳后山觀文忠公六一圖書詩曰先朝羣玉殿
冠珮環羣公宸文煥王度喜色見天容御榻誰復登帝
書元自工緬懐弁服士酬獻鳴瑽瑢 司馬公賀葉仁
除直祕閣詩曰延閣屹中天積書雲漢連神宗重其道
[074-17a]
國士比為仙玉檻勾陳上丹梯北斗邊帝容瞻日月宸
翰照星躔職秩曽旡貴光華在得賢公卿殊未曉尚少
買臣年 明宣宗臨文淵閣詩曰祕閣𢎞開當巽隅充
棟之積皆圖書仙家蓬山此其處上與東壁星相符罷
朝閒暇一臨視衣冠左右環文儒大經大法古所訓講
論啓沃良足娛朝廷治化重文教旦暮切磋安可無諸
儒志續漢仲舒豈直文采凌相如玉醴滿賜黄金壺朂
哉及時相勵翼輔德當與䕫龍俱庶幾致治希唐虞
[074-17b]
胡儼直閣詩曰清曉朝囘祕閣中坐㸔宫樹落花濃緑
窓朱户圖書滿人在蓬萊第一峰
増賦明顧清文淵閣賦曰昔我文皇之統萬方也稽徃
古遵舊章攬衆維提要綱謂六典之分雖倣於周禮而
百揆之總實自於虞唐或合而分或約而詳葢不可無
樞機之總疇咨之良乃眷斯顧禁垣之隅乃崇傑閣翼
彼宸居錫文淵之嘉號擢鑾坡之碩儒職論思於九重
賛元化於中樞雖官曹之未彰實名體之隐如乃有臯
[074-18a]
䕫之輩稷卨之倫大冠長劔鳴玉垂紳坐於兩楹敷帝
猷而衍皇墳萬機倚以裁決庶績賴以經綸則有大官
供帳天府竒珍湛恩渥禮眷我儒紳至於睿思時凝事
資訪逮中貴傳宣東朝賜對日度晷而徐還步金屏而
緩退其或金根戾止玉輦幸臨略等級於堂陛咨失得
於古今每先過而陳善亦隨時而獻箴或都而俞或吁
而咈言皆可書動鮮有慝嗚呼漢開金馬賢俊雲蒸唐
啓學館士誇登瀛徒取技於雕蟲尚無闗於大經然猶
[074-18b]
耀簡䇿熙鴻名而况地兼乎木天之重名並乎鳯池之

増記元虞集奎章閣記曰天厯二年三月作奎章之閣
備閒燕之居将以緝熙典學乃置學士俾誦祖宗之成
訓毋忘創業之艱難而守成之不易也又俾夫陳内聖
外王之道興亡得失之故而以自儆焉其為閣也清嚴
邃宻非有朝㑹祀享時廵之事無一日不御於斯於是
宰輔有所奏請宥宻有所圖維争臣有所繩糾侍從有
[074-19a]
所獻替以次入對從容宻勿蓋終日焉而聲色狗馬不
軌不物者無因而至前矣
増銘元虞集奎章閣銘曰維皇穆清中正無為翼翼其
欽聖性日熙乃闢延閣左圖右史匪資燕娛稽古之理
經緯有文如日行天爰刻貞玉垂美萬年
増詔宋慶厯七年置天章閣學士詔曰欽惟聖考濬發
宸文百篇森布於寳函三襲肇興於華閣肆予纂紹之
始務闡師儒之隆遂延勸講之臣欽佇論思之益掩玉
[074-19b]
府藏書之盛延金門待詔之才宜令廣侍從之員抑亦
副遹追之念 治平四年以吕公著兼寳文閣學士詔
曰昔我祖宗咸有制作煥於簡編河漢昭回奎壁相映
乃規層宇遂在西清憲上帝藏書之府彰累朝稽古之
盛並揭嘉名以登峻望俾服凝嚴之職因為咨訪之地
 大觀二年初建徽猷閣詔曰祖宗述作皆有寳藏之
所參列廣内揭為嘉名世擇儒臣以資訪納今將祗率
成憲名以出信不可無所考也在詩有之君子有徽猷
[074-20a]
是唯詢德之美而觀道之成其哲宗御集建閣以徽猷
為名
増序明鄭曉直文淵閣諸臣表序曰明興設中書省韓
魏二國公以太師太傅兼左右丞相汪胡繼之不得領
三公黨獄起死徙數萬人遂詔天下罷中書丞相而以
五府九卿分理庶務當是時翰林春坊官㸔詳諸司奏
啓署翰林院兼平駁諸司文章事某官某雖殿閣大學
士如宋訥吳伯宗皆侍左右備顧問不得平章國事如
[074-20b]
丞相成祖省公孤而召解縉等七人直文淵閣内閣之
預機務也自建文四年始也閣中有文淵閣印印文獨
異諸司凡封進詔草登答章疏用之不得下諸司即下
諸司以翰林院印諸司欲上内閣亦稱翰林院翰林院
之入内閣也自解始也獻陵仁/宗復設公孤西楊士/竒始加
少保内閣之登公孤也自西楊始也東楊榮/以榆木川
有大功特置大學士謹身殿謹身殿之有大學士也自
東楊始也景泰時乃有孤卿入内閣者葢自王文始也
[074-21a]
先朝重冢宰雖内閣元輔歴二三十年亦不得領吏部
尚書内閣之領吏部尚書也亦自文始也内閣未有兼
四官者有之亦自文始也陳循髙榖遂至領五官徐有
貞以武功伯兼大學士自署文淵閣事益無謂矣有貞
後二十人惟萬安/濬/以卿孤入内閣餘皆修撰賛善
通議少卿少詹事侍郎自焦芳至於今非孤卿則六卿
惟翟鑾以侍郎兼學士以故内閣職業重於中書省體
統尊於三公府省府之名雖廢而内閣之權益隆矣其
[074-21b]
前此入内閣也亦未必盡出翰林也西楊齊府審理也
文簡黄/淮中書舍人也文靖金㓜/孜户科給事中也文清薛/瑄
監察御史也文達李/賢吏部主事也近日丹徒靳/貴永嘉張/孚
敬/安仁桂/蕚南海方獻/夫貴溪夏/言亦中書舍人主事給事中
也列聖嚴於防姦而廣於求賢以故内閣諸臣𩔖皆效
職三楊参合厯事四朝鎮定危疑消弭讒隙文經武緯
内戢外寧四十餘年號稱治平昭后張太/后既崩裕陵正/統
親政一時五相馬愉曹鼐陳/循苗衷髙榖才器尋常權歸閹振國社
[074-22a]
幾摇景泰諸臣因人碌碌强者恣睢弱者韜黙或隂主
邪謀或曲從宻㫖儲宫易位宦貴紛然天順復辟誅竄
削逐臺閣一空自是輔臣乍進乍退恩禮輕微至有囊
頭詔獄荷㦸邊隅者南陽李/賢既斥復留最專且久造膝
陳謨露章抗論六卿得人萬幾無叢成化間文憲彭/時
商/輅叩閽立諫時值佞幸請劔行誅𢎞治初年大姦距
脱海内欣然宜興徐/溥洛陽劉/健端清寛綽長沙李東/陽餘姚
謝/遷文雅諒直泰陵孝/宗晝接再三虚懐霽色勵精求治將
[074-22b]
大有為而諸君子志在包荒意存裕蠱多思少斷坐失
良期然十八年間財以足民以富兵以薄伐為威刑以
緩死為恩仕以驟進為恥可謂與民休息培植元氣者
正德初逆瑾用事盡逐方正大臣焦芳劉宇本衣冠之
盗厠跡禁扉數年濁亂天下新都楊廷/和守正應變綽有
餘才雖大禮之議未恊宸闈而救時之功登於鼎鉉矣
  中書舍人一
増續文獻通考曰明初丙辰始定中書舍人凡二十員
[074-23a]
正七品先是屬中書省後革七年改直省舍人從八品
九年始定為中書舍人正七品𨽻承敕監監省革改從
七品凡恩廕寄禄及文華殿門東房内閣誥敕制敕房
分直者無定員建文中改侍書入文翰館靖難後復故
按楊一清曰此官存古制也所典司天子辭命親王郡/王并妃初膺封號合受金銀冊則書之自郡王以下至
奉國中尉自王夫人以下鄉君合給誥命則書之凡公/侯伯初授封爵合給鐵劵凡勲戚内外文武官應給誥
命敕命則書之其職掌至重也每大朝㑹則擬四員與/翰林史官上殿東西班對立凡東宫節令朝賀定擬二
員文華殿導駕侍班凡㑹試一員入場収掌試卷日給/大官酒饌與翰林宫坊尚寳司六科同為侍從之臣諸
[074-23b]
司無相並者其地勢至清也其選用自進士外舉人與/纂修書成被恩典者乃得之監生儒士有勲勞大臣暨
宮僚講官有子孫宜承䕃叙/奉特㫖者乃得之用非輕矣隆慶四年吏部覆郭諫臣
奏制誥兩房中書官不得陞列九卿按中書舍人無正/貳印屬之年深者
掌書誥敕冊符鐡劵凡草請翰林院寳請内府左券寳/籍歸古今通籍庫凡誥敕勘合籍以急就章為號凡誥
敕之號四曰仁曰十二支曰文行忠信/曰千字文文字以千號為滿滿則續
  中書舍人二
増明宋璲傳曰璲太史公濓之次子洪武九年召為中
書舍人璲工書法真行草篆俱入能品方希直稱為威
[074-24a]
鳯翀霄祥雲捧日評者謂太史之文舍人之書皆有明
第一 王紱傳曰紱永樂初以善書薦供事文淵閣十
年拜中書舍人襟度瀟爽工於繪事遊覽之頃遇長廊
素壁索酒引滿淋漓揮灑有投金帛購片楮者拂袖而
起與夏太常仲昭俱以冩竹著名 宣嗣宗傳曰嗣宗
為中書舍人宣宗幸内閣以銀錢撒地令諸從官競取
嗣宗俟諸臣取畢徐拾一文 盧儒傳曰儒博學能文
自負甚髙天順初以薦授中書舍人嘗在翰林奉命撰
[074-24b]
雪賦甚急儒援筆立就一時驚歎 李應禎傳曰應禎
成化中為中書舍人直文華殿有㫖命冩佛經辭不應
且上疏曰臣聞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不聞有佛經也忤
㫖廷撲之因罷殿直 吾學編曰楊一清雲南人成化
進士為中書舍人結交海内名士文章益有名從學者
日衆 何景明傳曰景明信陽人八嵗能屬文𢎞治進
士授中書舍人正德初劉瑾用事謝病瑾誅復除中書
直内閣制敕房錢寧方貴倖持古畫造門求題景明謝
[074-25a]
曰好畫毋汚我題也尚節義而鄙榮利有國士之風
  中書舍人三
増詩明聶舍人同王中書退朝口號詩曰清切絲綸閣
逶迤錦繡城冠裳清旦入珂珮玉堦行芍藥春風軟薔
薇曉露盈退朝揮翰處同聽上林鶯 王直贈中書鍾
子勤詩曰再命歸鸞掖重遊集鳯池黄縑存故墨紫誥
布新詞開閣涼風入揮毫瑞液滋蒼蒼鷄樹老還對萬
年枝
[074-25b]
  集賢殿學士一
原杜氏通典曰集賢殿學士唐開元中置漢魏以來祕
書省有其職梁武帝於文徳殿内列藏衆書北齊有文
林館學士後周有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隋平陳之後
冩書正副二本藏於宫中煬帝於東都觀文殿上東西
廂貯書自漢延禧至隋唐皆祕書掌圖籍而禁中之書
時或有焉初開元五年十一月於乾元殿東廊下冩四
部書仍令祕書監馬懐素右散騎常侍禇無量總其事
[074-26a]
於麗正殿安置為修書使至十二年學士張説等宴於
集仙殿於是改殿名集賢改修書使為集賢殿書院學
士五品以上為學士每以宰相為學士者知院事初燕
國公張説為中書令知院制以右常侍徐堅副之自爾
常以近宻官為副兼判院直學士六品以下為之侍講
學士開元初褚無量馬懐素侍講禁中為侍讀其後康
子元等為侍講學士修撰官校理官司直學士 増文
獻通考曰集賢殿書院學士掌刋緝經籍凡圖書遺逸
[074-26b]
賢才隱滯則承㫖以求之謀慮可施於時著述可行於
世者考其學術以聞凡承㫖撰集文章校理經籍月終
則進課於内嵗終則考課於外唐/志宋為集賢院大學士
一人以宰相充學士以給諫卿監以上充直學士不常
置修撰以朝官充直院校理以京官以上充皆無常員
掌同昭文館凡昭文史館集賢謂之三館皆以兩省五
品以上官一人判 續文獻通考曰遼無金設知集賢
院同知集賢院同議官諮議官元集賢院掌提調學校
[074-27a]
徵求隱逸召集賢良凡國子監𤣥門道教隂陽祭祀占
卜祭遁之事悉𨽻焉至元二十年併入翰林同一官署
二十三年分置兩院皇慶後定置集賢院大學士五員
學士二員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直學士各二員經歴一
員都事二員待制一員修撰一員兼管勾承發架閣庫
一員所屬三興文署署令一員以翰林修撰兼之署丞
一員以翰林應奉兼之明太祖吳元年五月初置禮賢
館尋設翰林院以後官品詳/載翰林院
[074-27b]
  集賢殿學士二
増孔帖曰唐開元六年乾元院更號麗正修書院置使
改修書官為麗正殿學士 事文𩔖聚曰王廻質開元
十年拜集賢院學士仍侍讀廻質山東宿儒褐衣召拜
既入侍讀仍令侍皇太子讀書及夀王通孝經賜束帛
酒饌及牀褥衣被等令廻質坐牀上羅列所賜物金吾
奉歸其家里巷觀者如堵家人迎門歡噪皆曰稽古之
力洵不誣也 孔帖曰開元十三年改麗正修書院為
[074-28a]
集賢殿書院五品以上為學士六品以下為直學士宰
相一人為學士知院事事文𩔖聚曰𤣥宗因奏封禪
儀注敕學士等賜宴於集仙殿上製詩序羣臣賦詩上
於坐上口詔改為集賢殿時新進櫻桃上令遍於席上
散布重令諸官分韻賦詩 孔帖曰張説進中書令詔
説與禮官學士置酒集仙殿曰朕今與賢者樂於此當
遂為集賢殿乃下制改麗正書院為集賢殿書院而授
説學士知院事事文𩔖聚曰賀知章拜集賢院學士
[074-28b]
後以年老請度為道士歸鄉里詔許之上親製詩序令
所司供帳百司餞送賦詩序别 又曰開元中賜錢一
千貫文以充食本時院内供饌稍厚中書舍人陸堅亦
充翰林供奉每日入院堅以學士或非其人而所司祗
供優厚将為糜費議請一切罷之燕公曉之曰自古帝
王功成理定則有奢縱之戒或造池臺或躭聲色豈如
聖上崇儒重道親自講諷刋刻圖書詳延學者所費者
小所益者大陸子之言未為達也上聞其言堅之恩養
[074-29a]
漸減 又曰李泌為相加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泌建
言學士加大始中宗時及張説為之固辭乃以學士知
院事至崔圓復為大學士亦因泌為辭而止 孔帖曰
蔣乂父將明擢集賢殿學士值兵興圖籍淆舛白宰相
請引乂入院助力整比宰相張鎰竒之各以部分得善
書四萬卷 又曰帝嘗登凌烟閣視左壁頽剥題文漫
缺無能知者遽召乂至答曰此聖厯侍臣圖賛帝前口
誦以補不失一字帝歎曰雖虞世南黙冩列女傳不過
[074-29b]
是 事文𩔖聚曰南唐徐鍇為虞部員外郎專掌集賢
院由此鋭意羣籍不復問家事嘗言集賢院即是吾家
指其居曰此寄宿之所耳 元史列傳曰程鉅夫為集
賢直學士奉詔求賢於江南鉅夫薦趙孟頫等二十餘
人皆擢置臺憲及文學之職還朝拜集賢學士時僧格
專政法令苛急四方騷動鉅夫疏言天子之職莫大於
擇相宰相之職莫大於進賢茍不以進賢為急而以殖
貨為心非為上為德為下為民之意僧格怒奏請殺之
[074-30a]
凡六奏帝皆不許 又曰尚野皇慶初為翰林侍講學
士後改集賢學士移疾歸四方來學者益衆嘗謂諸生
曰學未有得徒事華藻若持錢買水所取有限能自鑿
井及泉而汲之不可勝用矣 又曰富珠哩翀從幸上
都奉敕撰碑文稱㫖帝曰候朕還大都當還汝潤筆資
也遷集賢直學士 又曰李泂為承制學士既為帝所
知遇乃著書曰輔治篇以進帝嘉納之㑹詔修經世大
典泂方卧疾即强起曰此大制作也吾豈可以不預力
[074-30b]
疾同修書成進奏謁告以歸 又曰宋本元統中轉集
賢直學士性髙抗不屈持論堅正制行純白不可干以
私尤以植立斯文自任知貢舉滿百人額為讀卷官增
一甲為三人 又曰汪澤民至正二年召修遼金宋三
史書成遷集賢直學士未兩月即移出告老大學士和
尚曰集賢翰林實養老尊賢之地先生何為遽去願少
留以副上意澤民曰以布衣叨榮三品志願足矣遂致
仕歸
[074-31a]
  集賢殿學士三
増十八學士分紀張説前後三入相三十餘年掌文學/之任引文儒侍從之臣以左右王化天子
始以經術之道開集賢院置十八學士以修太宗之/政當時綴文之士始尚古風上之好文自説始也
以道相髙孔帖帝欲授張説為大學士辭曰學士本無/大稱中宗崇寵大臣乃有之臣不敢以為稱
後宴集賢院故事官重者先飲説曰吾聞儒以道相/髙不以官閥為先後於是引觴同飲時服其有體
兩命之榮又曰賀知章開元中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宰相源乾曜語張説曰賀公兩命之榮
足為光寵然學士侍郎孰為美説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士懐先王之道經緯之文此其為間也
帝自為/贊賜之 隔日講易事文𩔖聚曰開元十一年詔學士/侯行果等每日侍讀周易其後皇
[074-31b]
太子奏請講周易上謂人曰吾更選一明易而有名行/無出於侯行果者又令行果隔日為皇太子講易時又
頻賜酒饌學士等飲讌為樂前後賦詩凡數百首時院/内既有宰臣及侍講屢承恩渥賜以甘𤓰緑李及四方
珍/異 賜渤海詔孔帖張説薦張九齡可備顧問召為集/賢院學士知院事㑹賜渤海詔而書命
無足為者乃召九齡為之被/詔輒成遷工部侍郎知制誥 文章耐久武平一以字/行兼修文館
學士初崔日用自言明左氏春秋他日學士大集/日用折平一曰君文章固耐久若言經則敗績矣 父
子代為事文𩔖聚曰蒋乂祖瓌開元中宏文館學士父/將明集賢殿學士父子代為學士儒者榮之又
徐嶠授集賢直學士即散騎常/侍堅之子父子相次為學士 人稱三絶孔帖舊史/李揆為集
賢殿大學士肅宗嘗謂李揆曰卿門第/人物文章皆當代所推時人稱為三絶 月蝕東壁唐/書
[074-32a]
貞元四年八月月蝕東壁李泌曰東壁圖書府大臣當/有憂者吾以宰相兼學士當之昔燕國公張説由是以
亡又可免乎/明年果卒 集賢有人事文𩔖聚云貞元中集賢學/士甚衆㑹詔問神䇿軍建立
之由相府討求不知所出諸學士悉不能對訪於蒋乂/乂徵引根源甚詳悉宰相髙郢鄭珣瑜歎曰集賢有人
矣明日詔兼/判集賢院事
  集賢殿學士四
増詩唐集賢書院成𤣥宗送學士張説詩曰廣學開書
院崇儒引席珍集賢招衮職論道命台臣 源乾曜奉
和聖製前題詩曰盛業光書府徵人盡國英司綸賢得
[074-32b]
相羣俊學為名 裴漼和前題詩曰問道圖書盛尊儒
禮教興石渠因學廣金殿為賢昇 李暠和前題詩曰
偃武堯風接崇文漢道恢集賢更内殿清選自中台
劉昇和前題詩曰圖書應明主䇿府宴嘉賔台耀臨東
壁乾光自北辰 王翰和前題詩曰東堂起集賢貴得
從神仙首命台階老将崇御府員 李元紘和前題詩
曰碩儒延鳯詔金馬被鴻私饌玉趨丹禁牋花降紫墀
 程行諶和前題詩曰聖主崇文化鏘鏘得盛才相因
[074-33a]
歸夢立殿以集賢開 蘇頲和前題詩曰肅肅金殿裏
招賢固在兹鏘鏘石渠内序拜亦同時燕賜歡譚道文
成貴説時用儒今作相敦學舊為師下濟天光近中來
帝渥滋國朝良史載能事日論思 徐堅和前題詩曰
崇文德化洽新殿集賢初庸菲参嘉選首濫承明廬
張燕公詩曰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
易見天心 常衮集賢院即事詩曰穆穆上清居沉沉
中秘書金鋪深内殿石甃浄寒渠苑樹臺斜倚宫烟閣
[074-33b]
半虛縹囊披錦繡翠軸捲瓊琚墨潤紋冰篆香銷蠧字
魚舊德雙逰處聨芳十載餘北朝榮庾薛西漢盛嚴徐
侍講親華扆微吟步綺疏綴簾金翡翠賜硯玉蟾蜍
杜甫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曰天老書題目春官驗
討論倚風遺鶂路隨水到龍門 司空曙奉和常舍人
集賢院詩曰藹藹鳯凰宫蘭臺玉署通官附三台貴儒
開百代宗司言陳禹命侍講發堯聰香捲青編内鈆分
緑字中綴籖從太史鏘佩揖羣公顔謝徴文並鍾裴直
[074-34a]
事同
増賛唐明皇帝賜張燕公等賛曰德重和鼎功踰濟川
詞林秀逸翰苑光鮮張/説校文天禄論經上庠華詞宛麗
雄辯抑揚徐/堅禮樂之司文章之苑學優藝博才思髙逺
賀知/章白簡端嚴青史良直清詞雅韻博覽强識趙冬/曦
識清逺言談幽祕四科文學六書仁義康子/元洪鐘佇叩
明鏡不疲理窮繫象動中威儀侯行/果職參山甫業纂元
成六藝述作四始飛英韋/述名乃㑹真迹惟契道摳衣講
[074-34b]
席臨筵振藻敬㑹/真才比丘明學兼儒墨叙述微婉講論
道德趙元/黙才光於晉價重於張州縣斯屈文翰尤長陸/去
泰/文章兩贍才術兼美思在專經學通舊史余/欽蓬山之
秀芸閣之英雄詞卓傑雅思縱横孫季/良
  史官一提舉國史/ 監修國史附/
原杜氏通典曰史官肇自黄帝自後顯著夏太史終古
商太史髙勢周則曰大史小史内史外史而諸侯之國
亦置其官又春秋國語引周志及鄭書似當時記事各
[074-35a]
有其職秦有太史令胡母敬至漢武始置太史公以司
馬談為之卒其子遷嗣卒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
公文書其修撰之職以他官領之於是太史之官唯知
占候而已自漢以前職在太史置太/史局當王莽時改置柱
下五史記疏言行蓋效古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
之自後漢以後至於有隋中間唯魏明太和中史職𨽻
中書其餘悉多𨽻祕書唐武德初因隋舊制史官屬祕
書省著作局至貞觀三年閏十二月移史館於門下省
[074-35b]
比宰相監修自是著作局始罷史職及大明宫初成置
史館於門下省之南其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領或卑品
而有才者亦直焉開元二十五年宰臣李林甫監史以
中書地切樞宻記事者宜其附近史館諫議大夫尹焙
遂奏移於中書省北其地本尚藥局内藥院
増文獻通考曰宋制監修國史一人以宰相為之修撰
直館檢討無常員修撰以朝官充直館檢討以京官以
上充掌修日厯及典司圖籍之事凡國史别置院於宣
[074-36a]
徽北院之東以藏之謂之編修院東京記云編修俗呼
為史院天聖修真宗史欲重其任降敕宰相為提舉參
知政事樞宻副史為修史其同修史則以殿閣學士以
上為之編修官以三館祕閣校理以上及京官史畢即
續㑹/要元豐改官制日厯𨽻國史案每修前朝國史實
録則别置國史實録院以首相提舉翰林學士以上為
修國史餘侍從官為同修國史庶官為編修官實録院
提舉官如國史從官為修撰餘官為檢討麟臺/故事元祐復
[074-36b]
置國史院𨽻門下省明年又置國史院修撰兼知院事
紹聖復以國史院歸祕書省宰輔三/館題名中興即祕書省復
建史館以修神宗哲宗兩朝實録選本省官兼檢討校
勘以侍從官充修撰紹興五年又移史館於省之側别
為一所以増重其事至九年修徽宗實録乃即史館開
實録院明年以未修正史詔罷史館併為實録院紹興/初實
錄國史皆寓史館後罷史館遇修實録/即置實録院遇修國史即置修國史院著作局惟修纂
日厯中興/㑹要宰相監修但提大綱檢討官搜閲校對惟修
[074-37a]
撰實專史職只據所送到時政記唐長夀中姚璹請仗/下所言宰相撰錄號
時政記自璹始五代以來中書院皆置時政記樞宻院/直學士編修太平興國八年蘇易簡為參政自是中書
皆參政編録惟吕䝉正嘗以宰相領其事端拱以後樞/宻院事皆送中書同修為一書及王欽若陳堯叟始乞
别撰不闗中/書直送史官起居注事見左/右史門銓次其事排以日月謂之
日厯聖朝/職略紹興十八年詔置修國史院修神哲徽宗三
朝正史又有提舉修敕令天聖慶厯嘉祐熙寧編叙及
元符敕令格式各差宰臣提舉詳定官以侍從之通法
令者充史館又有校勘檢閲校正編校等官或以布衣
[074-37b]
之該洽者為之玉牒所提舉監修亦以宰相為之見宗/正司
曽朝野雜記曰自真廟以來史館無專官神宗嘗欲付/ 子固以五朝史事乃命為史館修撰使專典領其後
子固所草具不當神宗意書不克成孝宗時修五朝史/而列傳久未畢遂召李仁父洪景盧踵為之皆奉京朝
不兼他職者數年而史始畢蓋自開院至成書凡二十/有八年秉筆者五十有餘人時景盧請通修九朝正史
上許之景盧復言制作之事已經先正名臣之手是非/褒貶皆有據依乞命後來史官無或輒将成書擅行刪
改然書未就而景盧去國淳熙末修髙宗實録以他官/兼之至紹熙末年而工未及半陳君舉直學士院建請
以右文殿祕閣二修撰并舊史館校勘三等為史官自/校勘供職稍遷祕閣修撰又遷右文殿修撰在院三五
年如有勞績就遷次對庶幾有專官之效無冷局之嫌/然亦不克行明年但増檢討官三員限一年畢其後又
[074-38a]
七年而高宗實録始成時當修高宗正史孝宗光宗實/録朝論竟無專官始外召傅景仁陸務觀為在京宮觀
免奉朝請/令修史續文獻通考曰遼國史院設官曰監修國史
曰史館學士曰修撰曰修國史興宗重熙中耶律固雲
奉詔與林牙耶律庶成蕭罕嘉努編遼國上世事蹟及
諸帝實録罕嘉努見帝獵未嘗不諫㑹有司奏獵秋山/熊虎傷死數十人罕嘉努書于冊帝見命去
之罕嘉努既出復書他日/帝見之曰史筆書如是金初國史院嘗以諌官兼職
明昌元年詔諫官不得兼恐於奏章私溢已美故也其
官曰監修國史曰修國史皆一員曰同修國史二員女/直
[074-38b]
漢人各/一員曰編修官八員女直漢人/各四員檢閲官十員女直漢/人各五
員/元以翰林兼國史其官秩詳具學士院順帝時常以
右丞相統之胡粹仁曰元仁宗常言人言御史臺重任/朕謂國史院任尤重御史臺是一時公論
國史院是萬世公論至哉言乎雖然持萬世之公論/者茍不詢一時之公論則其所立言必非公論矣
宗至順二年正月御製奎章閣記上嘗至閣中命取國
史閲之左右舁櫃以徃院長貳無敢言者編修官吕思
誠獨跪奏曰國史記當代人君善惡自古無天子取視
之理乃止胡粹中曰古人有言守道不如守官吕思誠/抗言執奏可謂能守官矣文宗聞諫而止不
[074-39a]
亦尤賢/乎哉明史官即翰院諸臣之職按前代修史左史紀/言右史記動宫中有
起居注如晋董狐齊南史皆以死守職司馬遷班固皆/世史官故通知典故親見在廷君臣言動而書之明初
設起居注尋設翰林編檢等官皆充史官立班雖近螭/頭亦逺在殿下成化以來君不復與臣下接凡修史取
諸司奏牘分為十館事繁者為二館分派諸人以年月/編次雜合成之副總裁刪削之内閣大臣總裁潤色之
三品以上乃得立傳多記出身官/階遷擢間有褒眨亦未必盡公提舉國史合璧事𩔖
曰宋乾興元年命司徒監修國史馮拯專切提舉監修
天聖五年王曾提舉監修真宗實録兩朝史 隆興元
年詔右僕射湯思退提領修三朝國史父名舉辭免故
[074-39b]
改為提領權提舉國史院自乾道元年虞并甫始時以
闕相故與錢處和分領兩史 紹興中秦檜之監修兼
提舉二十六年並命沈守約万俟元忠二相始分領焉
監修國史合璧事𩔖曰北齊詔魏收撰史又詔平原王
髙隆之總監之書名而已唐太宗以宰相監修國史及
其他官兼領房𤣥齡為監修給/事中許敬宗兼領唐制宰相四人内一人
帶監修國史宋從唐制史館有監修皆宰相兼領故事
宰相兼職皆内降制處分乾德初以趙普兼監修止用
[074-40a]
敕非舊典也開寳中薛居正以參知政事監修自後參
知政事亦有管勾修國史者不常置 至道三年修太
宗實録宰臣吕端雖帯監修國史而不預焉其後重修
太祖實録遂詔吕端與錢若水等同修端罷相李沆繼
成焉景德二年監修國史畢士安卒遂命參知政事王
旦權領史館事實為監修國史之職慶厯三年吕夷簡
罷相𢃄監修國史優延老臣也 自元豐王珪後宰輔
皆不入銜中興之後六年命吕頤浩兼提舉監修國史
[074-40b]
當時國史但指日厯頤浩引元祐故事并及正史自是
首相即兼監修監修之名廢於元豐而復於紹興紹興
二十六年沈該万俟卨並為左右僕射始分監修提舉
為二權監修國史自錢處和始時湯進之去位陳長卿
未至故以執政領之淳熙五年趙温叔為右丞相陞兼
提舉國史院錢景魏為監修國史不𢃄權宇景魏辭免
周益公在翰林答詔乞援故事仍帶權宇許之自後率
帶權字 事文𩔖聚曰元置國史院有監修國史無權
[074-41a]

  史官二
増冊府元龜曰吳韋曜領任國史孫皓欲為父和作紀
曜執以為和不登帝位宜名為傳漸見責怒初曜為黄
門侍郎廢帝即位諸葛恪輔政表曜為太史令撰吳書
 又曰吳華覈遷東觀令領右相國上書辭讓後主答
曰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
越揚班張蔡之儔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修所職以
[074-41b]
邁前賢勿復紛紛 又曰齊邱巨源少舉丹陽郡孝亷
為宋孝武所知大明五年敕助徐爰撰國史 又曰檀
超為散騎常侍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超與記室江淹
掌史職 又曰王智深世祖敕撰宋紀召見芙蓉堂賜
衣服給宅智深告貧於豫章王王曰湏卿書成當相酬
以禄書成三十卷世祖復召見於濬明殿令拜表奏上
 又曰梁任孝恭以外祖邱它與髙祖有舊髙祖聞其
有才學召入西省撰史 又曰周興嗣天監中為員外
[074-42a]
散騎侍郎佐撰國史十二年遷給事中撰史如故 又
曰沈峻為五經博士時中書舍人賀琛奉敕撰梁史乃
啓峻補西省學士助撰録書成入兼中書通事舍人
又曰唐房𤣥齡為左僕射貞觀十年與侍中魏徵等撰
成周隋陳梁齊等五代史詣闕上之太宗勞之曰朕覩
前代史書彰善癉惡足為將來之戒秦始皇焚書坑儒
用緘談者之口隋煬帝尤疾學者前世史籍竟無所成
數代之事殆將冺絶朕意則不然將欲覽前王之得失
[074-42b]
為在身之龜鏡公輩以數年之間勒成五代之史深副
朕懷極可嘉尚於是進級班賜各有差 又曰貞觀二
十年詔修晋書以房𤣥齡及禇遂良許敬宗掌其事又
詔中書舍人來濟等並當時屬文之士分功撰録莫不
博考前文旁求遺逸芟夷繁雜舉其精要 又曰韋述
開元時居史職二十年國史自令狐德棻至於吳兢雖
累有修撰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𩔖例續遺闕勒成
國史事簡而語詳雅有良史之才 又曰開元中詔右
[074-43a]
丞相張説在家修史中書侍郎李元紘奏曰國史記人
君善惡國政損益一字褒貶千載稱之今張説在家修
史吳兢又在集賢撰録令國之大典散在數處且太宗
别置史館在於禁中所以重其職而祕其事望勒説等
就史館參詳撰録則典冊舊章不墜矣從之 又曰元
行冲為太常少卿以本族出於後魏未有編年之史乃
撰魏典三十卷事詳文簡為學者所稱 又曰于休烈
為太常少卿修國史至德三年肅宗謂休烈曰君舉必
[074-43b]
書朕有過卿書之否休烈對曰臣聞禹湯罪已其興勃
然有德之君不忘書過臣不勝大慶 又曰張薦字孝
舉少精史傳大厯中浙西觀察使李涵表薦其才可掌
史任以母老疾不拜命母喪闋召充史館修撰薦聪明
强記無不貫通自始命至常兼史館修撰在史館二十
餘年 又曰令狐峘兼修國史大厯三年修𤣥宗實録
一百卷成著述雖精屬喪亂之後起居注亡失人以漏
略譏之 又曰路隨為翰林侍講學士韋處厚為中書
[074-44a]
舍人長慶二年敕隨處厚常在史館才行可稱憲宗實
録未修灼資論撰宜兼充史館修撰仍分日入史館修
實録且許不入内署仍放朝参 又曰開成二年王彦
威表曰臣叨史職注記之暇嘗覽國史輒略其繁文舉
其機要起自武德終於永貞撰成唐典謹詣右銀臺門
奉進文宗嘉之賜以錦綵銀器仍宣付史館集賢院繕
寫 元史曰至正四年阿嚕圖代托克托為右丞相時詔
修遼金宋三史阿嚕圖為總裁五年三史成帝御宣文
[074-44b]
閣阿嚕圖奏曰臣素不讀漢人文書未觧其義今者進
呈萬幾之暇乞以備乙覽帝曰此事卿誠未觧史書所
繫甚重非儒士泛作文字也朕與卿等皆當取前代為
勉朕或思有未至卿等其言之阿嚕圖頓首舞蹈而出
 元史明洪武二年翰林學士宋濓等奉敕修本紀三
十七巻志五十二巻表六巻列傳六十三卷 明危素
傳曰素元末翰林學士承㫖明師入燕趨所居報恩寺
入井寺僧力挽起之曰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史
[074-45a]
兵垂及史庫言於主帥輦而出之累朝實録得無恙洪
武二年授翰林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吾學編
曰錢習禮與修兩朝實録四年十二月朔霜寒帝顧光
禄文官早朝寒盍賜羊酒又顧習禮曰皇祖考臨朝每
旦常賜食朕偶忘習禮謹識之 又曰劉實安福人宣
德進士景泰中召修元史筆削任心無所咨承見他人
書不合己意輙大笑聞者相戒勿以藁示實 又曰丘
濬字仲深景泰進士成化元年修英宗實録或曰于少
[074-45b]
保死以不軌盍正其罪濬曰已已之變可無謙哉謙功
大過亦不可掩竟録其實
  史官三
増五難 三恨山堂肆考曰袁崧云書之為難也有五/曰煩而不整俗而不典書不實録賞罰
不中文不勝質有又曰唐薛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人然平生 三恨不以進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
得修/國史 五志 三長又曰漢荀悦云立典有五志焉達/道義彰法式通古今著功勲表賢
能干寳釋云體國經治之言則書之用兵征伐之權則/書之忠臣烈士孝子貞婦之節則書之文告專對之辭
則書之才力伎藝殊異則書之耶又曰唐鄭惟忠問劉/知幾曰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 曰史有三長才學識
[074-46a]
世罕兼之故史才少有學無才猶虞賈懐金不/能殖貨有才無學猶巧匠無楩楠弗能成室 三入
 再典六典云馬融三入東觀漢代稱/榮張華再典史官晉朝推美 文獻足徵
書法不隱㑹要魯史以來文獻之實足/徵孔子因而修之 董狐 百國春秋
千載勸懼墨子吾見百國春秋勸𩔖要云得失一/朝而榮辱千載善人 焉淫人懼焉 記
繁志寡 辭約事詳文中子史之失自遷固始記繁而/志寡 本傳後漢獻帝以班書文
繁難省命荀悦依左氏傳體為漢/紀三十篇辭約事詳論辯多美 貫穿經傳 裁成
帝墳班固言司馬遷作史貫穿經傳馳騁古今卿二/班傳二班懐文裁成帝墳比良遷董兼麗 雲
玉版金匱 學海詞林晁錯策曰刻於玉版藏於金匱/與天地相終始 蕭嵩修國史
[074-46b]
制云明乎國史所以宏闡大猷觀乎人文所以化成天/下自非鈎深學海囊括詞林盛周公之典謨志仲尼之
日月則何以/纂叙鴻業 武德國史 建中實録本傳韋述撰武/德以來國史文
約事詳蕭頴士以為譙周陳夀之流/本傳沈既濟撰建中實録體裁精髙 召試祕閣 皆
直史館合璧事𩔖曰蘇軾學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召/試祕閣入三等得直史館 又曰羅處約與王
禹偁召至京師太宗自定題以試之以禹/偁為右拾遺處約為著作郎皆直史館 司馬繼為
 張華再典山堂肆考曰漢司馬遷繼父談/為太史公 下詳三入再典注 文詞鄙
拙 議論髙强山堂肆考曰晉王銓有著述之志每私/録晉事及功臣行狀未就而卒後子隱
召為著作郎令撰晉史隱文詞鄙拙蕪舛不倫凡書中/次第可觀者皆其父撰其文體混漫義不可觧者隱為
[074-47a]
之也未又曰五代周賈緯充史館修撰長於記誦/文章 能過人而議論髙强儕輩不平目為鐵嘴 比
良遷董 自為政駿上詳裁成帝墳注宰本傳劉知幾/字子元領史事時 相韋巨源任
至忠等皆領監修子元奏記求罷因為至忠言五不可/曰古之國史皆出一家未聞藉功于衆今史司取士滋
多人自為茍袁家自為政駿每記事載言則閣筆相視/含毫不斷頭白可期汗青無日政駿謂劉向字子政劉
歆字子/駿也 三世踵修 四人並命山堂肆考曰唐蒋乂/㓜從外祖吳兢學有
史才貞元中為起居舍人兼史任長子伸次子偕先後/歴史館修撰三世踵修國稱良筆咸云蒋氏日厯 又
曰唐太和四年以建議大夫王彦威户部郎中揚漢公/禮部員外郎蘇滌右補闕裴休並以本官充史館修撰
故事史官不過三員少或兩員/至是四人並命時論深以為非 直載事功 兼制生
[074-47b]
又曰唐元和中李翺轉修撰以史官記亊不實奏曰/臣得秉筆史館以記注為職勸善懲惡正言直筆史
官之任也今善惡皆取行状謚議辭多虚美難以為據/今請直載事功方稱實録 又曰唐朱敬則兼修國史
乃請髙史官之選以求名才韋安石閲其稿歎曰董狐/何以加世人不知史官之權重於宰相宰相能制生人
史官兼/制死人 惜書緘笥 抱史藏山又曰宋孫甫字之翰/仁宗朝直史館著唐
書七十五巻未成而卒温公書其後云孫公此書甚自/重惜嘗别緘其稿于笥一日出而家失火弟子負其笥
避池中島上公還及門曰唐書在乎餘無所問南又曰/唐韋述居史職二十年禄山亂述抱國史藏于 山因
以獲/存 願秉直筆 不負公議又曰宋范旻上言家世/史官願得秉直筆成朝
廷大典因以為史館修撰旻魯公質之子也厚又曰宋/袁樞字機仲為編修官分修列傳故相章子 家以同
[074-48a]
里求公釋其事公曰吾為史官書法不隱寕可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時丞相趙雄總史事見子厚傳
歎曰無愧/古之良史 無易彦章 獨付子固又曰宋汪藻字彦/章奏自元符以來
並無日厯此國之重事願留聖心上納之宰執請擇所/付上曰無以易藻矣 言行録曰宋曽鞏字于固天子
察公賢手詔中書門下曰曾鞏以史學見稱士𩔖宜典/五朝史事遂以為修撰近世修史必衆選文士以大臣
監總未有以五朝大/典獨付一人如公者 操履無玷 議論可觀山堂肆/考曰宋
楊徽之字大猷以治郡入為史館修撰太宗嘗謂宰相/曰徽之操履無玷儒雅士也州縣之職非其所長置之
殿閣正得其宜著又曰宋王韶之私撰晉陽秋成時謂/宜居史職即除 作佐郎使續後事訖義熙九年善叙
事理議論可觀/號為後世佳史 神情冲澹 文詞雅正又曰宋天聖/中王安簡謝
[074-48b]
陽黄唐卿李邯郸為編修官安簡神情冲澹唐卿刻意/篇什謝李戲為句曰王貎閒如鶴黄吟苦似猿 又曰
宋吳育字春卿授著作除直/史館文詞雅正天下推之 撰建中録 獻端拱箴
又曰唐沈既濟經學該明有良史才召拜左拾遺嘗修/建中實録 又曰王禹偁字元之太宗端拱初聞其名
召至京師自定題以試之以/右拾遺直史館因獻端拱箴 明示去取 參較得失
又曰宋紹興四年范冲直史館修神宗哲宗實録先是/隆祐太后謂帝曰宣仁太后之賢古今無比為奸臣誣
謗嘗下詔明辨而國史尚未刪定豈足傳信帝竦然至/是召冲重修冲乃為神宗考異明示去取舊文以墨書
刪去者以黄書新修者以朱書世號朱墨史又為哲宗/辨誣録由是二史得其正 東都事略曰徐勣字元功
為中書舍人修神宗正史上言宜取當時宰/輔家記録以參較得失則一代大典可信矣 號為穢
[074-49a]
史 為作佳傳事文𩔖聚曰爾朱榮於魏為賊魏收以/髙氏出自爾朱且納子金故減其惡而
増其善於是衆口喧然號為穢史德又云北齊魏收/修國史得楊休之助因曰無以謝 當為卿作佳傳
頭白可期 汗青無日 班生受金 陳夀求米 中
樞餘力 東觀全材並合/璧注 煦如春日 凛若秋霜並/思
涉鬼/神注 鈎深學海 囊括詞林 王道之端 人事之
紀 稽合異同 裁成褒貶蕭鄴監修/國史注 盛周公之典
謨 志仲尼之日月 俾垂作範之規 用成不刋之
典 褒貶微權重於宰相 鋪張偉績咨以鴻儒 劉
[074-49b]
知幾之作史謂有三長 范蔚宗之精思空無一字
文詞雅正帝墳式頼於裁成 書法森嚴國典惟公於
潤色並新/書
  史官四
増執簡左傳齊崔杼弑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
之南史氏聞太史盡死執/簡以徃聞既書矣乃還 史通合璧事𩔖曰封遷後/為史通子注云以遷
世為史官通於/古今司馬遷傳 網羅舊聞史記司馬遷網羅/天下放失舊聞 精研
就業班固傳曰固以父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潜精研思以就其業 青史漢藝文志/云青史注
[074-50a]
古史官記/事之書 彤管記事山堂肆考曰崔豹古今注牛亨/問彤管何也答曰彤赤漆耳史
官載事用赤管亦/以赤心記事也 言語模冩又曰范曄刪後漢書自/為一家之作其作黄憲
列傳初無事迹以言語模/寫形容體段此最妙處 一代之典温嶠表云國史/之興將明得失
一代之典/煥然可觀 直筆東觀魏書魏收曰願/得直筆東觀 不虛美合璧/事𩔖
曰唐太宗謂監修國史房元齡曰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對曰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
之必怒故/不敢獻 紬微烈唐大詔令蕭嵩修國/史制紬史䇿之微烈 敘事簡要
合璧事𩔖曰唐吳兢直史館居職殆三十/年叙事簡要又吳兢敘事簡核號良史 不狥私情
山堂肆考曰唐吳兢與劉知幾撰定武后實録敘張昌/宗誘張説誣魏元忠事頗言説已許之頼宋璟等激勸
[074-50b]
苦切轉佞為忠説讀之知兢所為屢以情祈改數字/兢辭曰狥公之請何名實録卒不改世謂今之董狐
一家之言本傳曰唐長安三年令左史劉知幾直史館/吳兢等修唐史採四方之志成一家之言
 宜置座右又曰劉知幾著史通内外四十九篇徐/堅讀之歎曰為史氏者宜置此座右
父子史官唐劉知幾父子三/人更蒞史官同上 東觀陽秋蕭鄴監修國/史制掌東觀
陽秋/之重 皆本起居六典曰史官掌修國史凡天地日月/之祥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繼代之序
禮樂師旅之亊誅賞興/廢之政皆本於起居 聖朝大典合璧亊類曰唐至/德二年史館于休
烈奏國史實/録聖朝大典 業量該通山堂肆考曰唐精擇史臣詔/修撰國史義在典實自非操
履純白業量該通讜/正有文不堪此任 冀為帝典合璧事𩔖曰晉天福/四年史館奏職居刋
[074-51a]
削事係編修爰舉/舊章冀為帝典 薦充史館東都事略曰吳俶字正/儀以近臣薦充史館編
修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太平廣記等書 奏為簡閲又曰司馬康字公休/父光修資治通鑑奏
為檢閲/文字 自選官屬山堂肆考曰初司馬光約戰國至/秦二世如左氏體為通志以進英
宗悦之命續其事就崇文閣開局許自選官屬得借龍/圖天章三館祕閣書籍給御府筆墨以内官為承受光
出知永興軍以衰病乞閒差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及提/舉崇福宫前後六任許以書局自隨十九年而成賜名
資治/通鑑 史筆天下之大信續文獻通考曰清寕五年五/月監修國史耶律白請編次
御制詩賦仍命自序先耶律孟簡詣闕上疏曰本朝之/興幾二百年宜有國史以垂後世乃編耶律昌魯沃濟
休格三人行事以進上命置局編修孟簡謂餘官曰史/筆天下之大信一言當否百世從之茍無明識好惡徇
[074-51b]
情則大禍不/測可不慎哉 記録無隱又曰金世宗大定十二年十/一月上屏侍臣與宰相議事
記注官亦退上曰史官記人君善惡朕之言動及與卿/等所議皆當與知其餘記録無或有隱可以朕意諭之
 編次日厯章宗太和六年二月尚書省奏右補闕楊/廷秀言乞令官編次日厯封送史院上令
付著作局/潤色之 分立光天元史禮樂志云國史院進先朝/實録是日大昕諸司官具公服
立於光天門外侍儀使引實録案以入監/修國史以下奉隨至光天殿前分班立 鼇峰學古/録云
鼇峰者國史院庭中石名也/諸老名勝賦詩者蓋數百篇 悉令補正續文獻通考/云英宗至治
三年國史院進仁宗實録先一日拜珠詣國史院聽讀/首卷書大德十一年事不書左丞相哈剌哈斯定䇿功
惟書越王圗喇勇决從容謂史官曰無左丞相雖百越/王何益書鷹犬微勞而略發縱指示之人可乎立命書
[074-52a]
之他筆削未盡者悉/令補正人服其識 當以心術為本順帝至正三年/詔修遼金宋三
史以右丞相托克托為都總裁問修史以何為本揭傒斯/曰用人為本有文學而不知史事者不可與有文學知
史事而心術不正者不可與用人之道又當以心術為/本傒斯又言作史之法湏求作史之意政事得失人才
賢否一律以是非之公至於物論不/齊必反覆辨論求歸於至當而後可 人臣亦當知之
五年十月遼金宋三史成丞相阿嚕圖進呈上曰史既/成書前代善者足法惡者足戒豈止為君者人臣亦當
知之卿等其體朕心以/前代善惡交相戒勉 力任筆削吾學編曰王褘字/子充義烏人洪武
二年召修元史褘史才擅/長裁繁剔穢力任筆削 太液焚草明王直記略曰/宣宗八年六月
七日陪少師少保及諸學士於太液池上焚三朝實録/草本詔許遊萬嵗山觀金元遺跡湧幢小品云實録成
[074-52b]
擇日進呈焚稿於芭蕉園園在太液池東崇垣複殿/古木珍石參錯其間又有小山曲水則焚稿之處也
建皇史宬明實録云嘉靖十三年秋七月建皇史宬於/重華殿西四周上下俱用石甃敕各館諸臣
重書九朝寳/訓實録藏之
  史官五
増詩唐王建上韓愈侍郎詩曰碑文合遣貞魂謝史筆
應令諂骨羞 劉禹錫送陳郎中直史館詩曰逺取南
朝貴公子重修東觀帝王書當時載筆窺金匱暇日登
樓到石渠 宋劉筠纂修述懐詩曰良弼論思暇英才
[074-53a]
視草餘西清承宻㫖東觀𩔖羣書左氏先經日征南發
例初編年終顯德厯帝自几蘧一覽無前古三長豈後
予宏綱提要妙至論絶籧篨訛謬刋三豕公平喜衆狙
菁英咸采掇疣贅悉消除組織千章合研窮萬象書
蘇子瞻送史館劉道原詩曰十年閒坐樂幽獨百金購
書收散亡朅來東觀弄丹墨聊借舊史誅姦强 曽子
固寄孫之翰詩曰孫侯腹載天下書崔嵬豈啻重百車
伏羲以來可悉數&KR0827若自作何有餘歸來已絶褒貶事
[074-53b]
進用秪調敖倉儲合持詩書白虎觀永䕶日月金華居
 元范梈元光天門進三朝實録詩曰儀鸞簇仗滿雲
端玉鑰初開衆樂攅三后龍光周典冊羣臣鵠立漢衣
冠 馬祖常國史院鼇峰石詩曰視草堂深白晝遲瀛
洲仙子到來時閣鈴不響文書静相對鼇峰日賦詩
又題史館詩曰畫省真仙居華屋映丹樹青石倚闌干
松髪沐雲霧綺疏刻連錢承塵繪翔鷺中有河漢文夜
深寳光聚玉函黄金鑰太史自侍御河上一豎儒伊吾
[074-54a]
誦章句偶趨彤庭詔詞林邇天路雖樂文雅懿終慙紬
繹誤 明宣宗幸史館詩曰天命余躬撫萬方丹心切
切慕虞唐退朝史館咨詢處回視文星爛有光 又過
史館詩曰蕩蕩堯光四表巍巍舜德重華祖考萬年垂
統乾坤六合為家 髙啓奉天殿進元史詩曰詔預編
摩辱主知布衣亦得拜龍墀書成一代存殷鑒朝列千
官備漢儀漏盡秋城催仗早燭明春殿捲簾遲時清機
務應多暇閣下從容幸一披 吳寛初入史館詩曰東
[074-54b]
閣門前十館開史家自昔總難才病容野客隨行入逺
喜諸公取次來氣合每聯朝食坐事多長後午朝回揚
雄識字今誰及疑義湏煩一一裁
増詔唐髙祖敕中書令蕭瑀等修史詔曰司典序言史
官記事考論得失究盡變通所以裁成義𩔖懲惡勸善
多識前古貽鑒將來伏羲以降周秦斯及兩漢相傳三
國並命迄於晉宋載籍備焉自有魏南徙乗機撫運周
隋禪代歴世相承梁氏稱邦跨據淮海齊遷龜鼎陳建
[074-55a]
宗祊莫不自命正朔緜厯嵗祀各殊徽號刪定禮儀至
於發跡開基受終告代嘉謀善政名臣竒士立言著績
無乏於時然簡牘未編紀傳咸闕炎涼已積謡俗遷訛
餘烈遺風冺焉将墜朕握圖御宇長世字民方立典謨
永垂憲則顧彼湮落用深軫悼有懷撰次實資良直
開元八年敕張説修國史詔曰肇有書契是興簡冊所
以彰平得失示以勸懲非夫詳而有體辯而不華含陽
秋之藴總墳誥之賾豈能光我司典崇其立言燕國公
[074-55b]
張説多識前志學於舊史文成微婉詞潤金石諒可以
昭振風雅光揚軌訓可兼修國史仍齎史本就并州修

増頌明王立道皇史宬頌曰惟古有史君舉必書左言
右動載筆罔虛赫赫彤管螭坳侍立東馬南狐各耑其
職唯我有明肇自太祖太宗仁宣英憲孝武煌煌帝業
洋洋聖謨超墳絶典溢於翰觚網羅散失廣記備搜郡
國所上太史所修芸籤縹帙金匱咸收簡冊既繁先後
[074-56a]
靡一於維我皇覽於前籍因而出之爰正爰輯繕録靡
忒校讎孔精諸臣咸勤用觀厥成廼審厥藏倣古石室
司空載營石室有翼昔藏名山京師留副制崇蘭臺嚴
先四庫其在於今乃知其陋百千萬年與國永夀
増表宋洪邁謝侍講兼修國史表曰勸漢殿光禄之講
安用腐儒纂周官石室之文復為太史拜訓辭之甚厚
知荷任之益耑敢不旁搜逺紹廣記備言竊窺聖學之
光明謹次舊文之放失抱遺經而究終始詎憚佔畢之
[074-56b]
勤藏名山而副京師實有遭逢之幸
増疏後周柳虬疏曰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記事而已
彰善癉惡以樹風聲故南史抗節表崔杼之罪董狐執
法明趙盾之愆是知直筆於朝其來久矣而漢魏以還
宻為記注徒聞後世無益當時縱能直筆人莫之知故
班固致受金之名陳夀有求米之誚著漢魏者非一氏
造晉史者至數家後代紛紜莫知準的伏惟陛下開誹
謗之路納忠讜之言諸史官記事請皆當朝顯言其状
[074-57a]
然後付之史閣庶令是非明著得失無隱敢以愚管輕
冐上聞乞以瞽言訪之衆議 唐長慶二年史館修撰
沈傳師出為湖南觀察使杜元頴奏曰臣自去年奉詔
命各據見在史官分修憲宗實録今縁沈傳師改官若
更求人選擇非易其沈傳師當分雖搜羅未周條目紀
綱已粗有緒竊以班固居鄉里而繼成漢書陳夀處私
家而耑精國志𤣥宗國史張説在本鎮兼修代宗編年
令狐峘自外郡奏上逺考前代近參本朝皆可明徵實
[074-57b]
有成例其沈傳師一分伏望敕就湖南修畢先送史館
與諸史官參詳然後聞奏庶使官業責成有終始之効
傳聞摭實無同異之差 後晉起居郎賈緯進唐年補
遺録奏曰臣聞裴子野之修宋略爰在梁時姚思亷之
纂陳書乃於唐世咸因喪墜各有研尋皇帝陛下與日
齊明固天縱聖聿宣綸誥精擇史官以李氏受終想唐
年遺事雖追名上號其制相沿而創法定儀於文或異
恐謡俗之訛變致信實以浮沉將緝亡書以修墜典臣
[074-58a]
久居職分深恥闕遺今録淺聞别陳短序芸閣蓬山誠
莫裨於良直蹄涔掬土願少助於髙深
増狀宋周必大辭免監修國史奏狀曰建官以六大為
先實尊載筆作樂以一䕫而足所貴耑門自愧荀袁鴻
雁之行寧備遷固馬牛之走如臣含毫無取濫吹有年
紹興正於書林嘗參編次乾道躋於禁路復貳纂修逮
兹三入之榮厚甚九重之眷伏望擴大明而委照矜小
技之難知成書專屬於名家虛次姑仍於舊貫免令尸
[074-58b]
素反滯汗青 洪邁辭免同修國史奏狀曰史職至清
儒流所重祖功宗德方資潤色於無窮人禍天刑實懼
照臨之在上顧以四朝之大典萃於一介之鯫生方辭
撰述之除更冐刪修之任矧二名之寵非侍從而不居
乃兩日之間荷光靈之曲被儻稽牘免立見器盈 洪
咨䕫辭免同修國史實録院同修撰狀曰典謨所以記
言春秋所以斷事六經不作三史相承馬遷辯而不華
猶坐是非之謬班固詳而有體尚譏仁義之輕迨其下
[074-59a]
之紛紛徒所傳之謭謭矧令修明三館之制揚厲累朝
之休在國史則紀傳表志之纂裁在實録則日月時年
之編係欲成萬世之典宜得三長之才豈臣斐狂可賛
筆削
増議唐路隨與韋處厚同撰憲宗實録内永貞元年九
月書河陽三城節度使元韶卒不載其事跡議曰凡功
烈不足以垂後而善惡不足以為誡者雖富貴人苐書
其卒而已陶青劉舍許昌薛澤莊青翟趙周皆為漢相
[074-59b]
爵列通侯而良史以為齷齪亷謹備員而已無能發明
功名者皆不立傳伯夷莊周墨翟魯連王符徐穉郭泰
皆終身匹夫或讓國立節或養德著書或出竒排難或
守道避禍而傳與周召管晏同列故富貴者有所屈貧
賤者有所伸孔子曰齊景公云云/稱之然則志士之欲
以光耀於後者何待於爵位哉富貴之人排肩而立卒
不能自垂於後者德不修而輕義重利故也自古及今
何勝數乎 宋魏了翁論實録闕文略曰臣曩者濫員
[074-60a]
東觀嘗讀金匱玉版之藏每惟祖宗實録自東都以前
凡一百六十八年不過一千餘巻而南渡以後髙宗孝
宗兩朝實録僅六十餘年遂至一千卷意其廣記備言
無所脱遺而臣偶因當時所邅隨事檢閲徃徃州縣細
故動千餘言至事闗大體顧反脱略夫卷帙猥煩若此
而記載脱略乃爾若不及今距乾淳未逺亟與搜羅因
循浸久必致是非失實無以傳示將来臣愚欲望睿㫖
令史官將兩朝實録重加㸃檢儻有缺失即採訪増入
[074-60b]
其冗濫重複及史文不經去處悉與刪削庶幾文省而
事詳足以垂憲貽後仰副陛下寅念列祖之意 理宗
淳祐二年髙斯得進修史故事略曰臣嘗伏讀國史竊
見祖宗修書故事帝紀志傳必一書成乃修一書未嘗
有並修兩書者葢國家大典闗係至重非專心致志為
之則不能紀載得實傳信後世且以神哲徽欽四朝正
史言之乾道中史官李燾上帝紀既而補外及再還朝
乃命修列傳故燾初至有此三項奏請列傳垂成而燾
[074-61a]
卒所謂展限來年春季者竟不果就遂召洪邁卒成之
十三年十一月乃克登進曰紀曰志曰傳次第而修首
尾二十七年四朝大典始成孝宗皇帝豈不欲其速具
哉而責成有漸如此以燾良史之才無出其右亦不敢
自詭並修志傳而二書之進先後相距其逺又如此以
是言之崇成巨典其可以易言哉臣伏見國史院被㫖
修纂髙孝光寧四朝志傳限來年三月登進以百餘年
間厯史官二百八十餘人所不能成之書自詭速成於
[074-61b]
數月之内抑何其輕易乎夫神哲徽欽諸臣列傳至燾
之時已經四修三修兩修一修可謂易於成書矣猶且
踰四年而後奏進今髙孝光寧諸臣當列傳者人數猶
未能定雜揉疎漏絶無倫次院史所供初草大抵徒具
私家所供誌狀全未經史官考校增入他書又安得有
所謂四修三修兩修一修者乃欲取辦於四五月之間
臣知其茍且滅裂務應期限希恩賞而不足傳信决矣
雖然列傳粗有張本者也乃若諸志則從前未有片紙
[074-62a]
 纂次今始創為其間天文地理選舉禮樂之屬猶可編
 𩔖綴緝惟兵財二者乃百餘年建國之實政本末閎闊
 功力浩瀚非可鑿空為之者豈數月之所能辦乎欲望
 聖慈宣諭提舉官及此編摩未定之初檢照孝宗皇帝
 修書故事改命史院官專一編纂四朝正史諸志候奏
 篇畢續行纂次列傳庶幾修書次第既合舊典又使諸
 史官不分成篇可準不至茍且滅裂貽笑後世
 
[074-62b]
 
 
 
 
 
 
 
御定淵鑑𩔖函巻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