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3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九
  地部七九疑山/石鼓山 虎丘山/石門山 蒜山山石帆山/太平 岷山
   會稽諸山/交廣諸山
   九疑山一
 原淮南子曰九疑之南陸事寡而水事多 湘中記曰
 九疑山在營道縣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名九疑 楚
 辭九歌曰九疑繽紛兮並迎 増水經曰基盤蒼梧之
[034-1b]
 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溪岫壑負阻異嶺
 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疑 荆州記曰九疑山連峰接
 岫競秀争髙含雰卷霧分天隔日
   九疑山二
 原漢書曰武帝南廵狩至于盛唐望祀虞舜于九疑詳/廵
 狩/ 山海經曰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川其中有九疑
 山焉舜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 名山略記曰九疑山
 漢末有張禮正魏時有治明期南遊九疑禮正服黃精
[034-2a]
明期服澤瀉柏實後俱適西城君受宏景方兼以守一
遂内外洞徹東華遣迎乗雲升天 増集仙録曰魯妙
典入九疑十餘年有神人語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地
之總司九州之宗主也古有髙道之士作三處麓牀可
以棲庇風雨宅形念眞 神鏡記曰九疑山半皆植松
竹夾路有清澗澗生黄色蓮花香氣盈谷又有九井昔
何侯鍊丹于此汲一井則九井皆動山麓有天湖湖中
有禽大如雁錦毛長六尺又有石洞左右有石人如冠
[034-2b]
劒而立 九疑圖記曰九峰一曰朱明峰為蒲水源二
曰石城峰為沲水源三曰石樓峰為巢水源四曰娥皇
峰為池水源五曰舜源峰為瀑水源亦曰華蓋實中峰
也六曰女英峰為砯軿/水源七曰簫韶峰為漭水源八
曰桂林峰為洑水源九曰梓林峰為湎水源 酉陽雜
俎曰杜陟常見江淮市人以桃核扇量米止容一升言
于九疑山中得之 王維集曰明皇時道士申太芝遇
異人告以九疑舊有天樂一部歲久化為五野豬人捕
[034-3a]
之化為古器太芝叩之音律相和遂進之 郡國志曰
九疑山有九峰一曰朱明二曰石城三曰石樓其形/如樓
曰娥皇下有舜池池傍春日百鳥生/卵人取之則迷路卵不可得五曰舜源比衆峰/最髙其
上多/紫蘭六曰女英舜葬在/此峰下七曰簫韶峰下即象/耕種之處八曰桂林
馬明生遇安期授/金液神丹之處九曰梓林周義山開石函得/經讀之升仙之處又有九
水七流嶺北二則飜注廣南 潛確𩔖書曰麓牀三俱
在簫韶峰東北第一麓牀有石長一尺六寸人跡髣髴
第二麓牀有二石鑑寒光清圓第三麓牀有巨石在路
[034-3b]
傍又有修眞四壇第一壇有茜草長丈餘如虎鬚古人
鍊丹鐺釜猶存第二壇有清池東流有齊永明所鑄鐡
磬十二枚第三壇有石牀筀貴/竹圍大者幾二尺第四
壇有石盆水出不竭
  九疑山三
原詩東晉庾闡采藥詩曰采藥靈山㟽結駕登九疑懸
巖漏石髓芳谷挺丹芝泠泠雲珠落漼漼玉蜜滋鮮景
染冰顔妙氣翼冥期 増唐元結登九疑第二峰詩曰
[034-4a]
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松杉映飛水蒼蒼在雲端何
人居此處云是魯女冠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相傳
羽化時雲鶴滿峰巒婦人有髙風相望空長歎
増記唐元結九疑圖記曰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
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云舜登
九峰疑禹而悲從臣有作九悲之歌因謂之九疑九峰
殊極髙大逺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峙衡岱之方
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棊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
[034-4b]
下水無魚鼈林無鳥獸如蟬蠅之𩔖聽之亦無往往見
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松杉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
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花囘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
九水出于山中四水流灌于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
若度其髙卑比洞庭南海之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
海内之山如九疑者幾焉或曰若然者兹山何不列子
五嶽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
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
[034-5a]
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岳以崑崙為西岳衡華之
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表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
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如何故圖九疑
略載山谷傳于好事以旌異之如山中之往迹峰洞之
名稱為人所傳説者並隨方題記庶幾觀者易知時永
泰丙午中也
原碑漢蔡邕九疑山碑曰巖巖九疑峻極于天觸石膚
合興雷建雲時風嘉雨浸潤下民芒芒南土實賴厥勲
[034-5b]
逮于虞舜聖德光明克諧頑傲以孝烝烝師錫帝世堯
廼授徵受終文祖璇璣是承泰階以平入以有終遂葬
九疑解體而升登此崔嵬託靈仙神
  虎丘山一
原虎丘山銘曰晉司徒東亭獻公王珣撰云虎丘山先
名海涌山 王珣虎丘記曰山大勢四面周嶺南則是
山徑兩面壁立交林上合蹊路下通升降窈窕亦不卒
至 増吳地記曰虎丘山絶巖聳壑茂林深篁為江左
[034-6a]
丘壑之表吳興太守褚淵昔嘗述職路經吳境淹留數
日登覽不足乃歎曰世之所稱多過其實今觀虎丘逾
于所聞 吴都圖經續記曰虎丘山舊經載之已詳吳
越春秋及越絶書之𩔖皆以為闔閭所葬有金精之异
故名然觀其巖壑之勢出于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闔閭
因之以𦵏也
  虎丘山二
増史記曰闔閭冢在吴縣閶門外以十萬人治冢取土
[034-6b]
臨湖𦵏經三日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山 原吴越春
秋曰闔閭死𦵏于國西北名虎丘穿土為川積壤為丘
發五都之士十萬人共治千里使象摙土冢池四周水
深五丈餘銅椁三重傾水銀為池池廣六十歩黄金珠
玉為鳬雁扁諸之劒魚腸三千在焉𦵏之已三日金精
上浮為白虎蹲其上故曰虎丘 増吴地記曰虎丘山
避唐太祖諱改為武丘原名海涌山在吴縣西北九里
許闔閭𦵏此山中水銀為灌金銀為坑秦始皇東廵至
[034-7a]
虎丘求闔閭寶劒其虎當墳而踞始皇以劒擊不及悞
中于石遺迹猶存其虎西走二十五里至虎疁地/名而失
唐諱虎錢諱疁改為滸墅劒無獲其石裂䧟成池故號
劒池池旁有石可坐千人號千人石其山夲晉司徒王
珣與弟司空珉别墅咸和二年捨山宅為東西二寺立
祠于山寺側有貞孃墓吳國之佳麗也詞客才子多題
詩墓上有舉子譚銖題詩後稍稍息筆 寰宇記曰山
磵是孫權所發以求闔閭寶噐是未可知也磵側平石
[034-7b]
故號千人坐俗傳生公講法得名 通志曰晉竺先生
遊長安從什公受業來止虎丘聚石為徒講涅槃經石
皆㸃首
  虎丘山三
原詩陳張正見從永陽王遊虎丘山詩曰滄波壯鬱島
洛邑鎮崇芒未若兹山麗岹嶢擅水鄉地靈侔少室塗
艱像太行重巖摽虎踞九曲峻羊腸溜深澗無底風幽
谷自涼寶沈餘玉氣劒隱絶星光白雲多異影丹桂有
[034-8a]
叢香逺㸔銀臺竦洞塔耀山莊瑞草生金地天花照石
梁 江總遊虎丘山精舍詩曰縱櫂憐廻曲尋山静見
聞每從芳杜性須與俗人分貝塔涵流動花臺徧嶺芬
蒙蘢出檐樹散漫繞窗雲情幽豈徇物志逺易驚羣何
由狎魚鳥不願屈𤣥纁 増唐白居易虎丘山詩曰怪
石千人坐靈池一劒沈海當亭兩面山在寺中心酒熟
憑花勸詩成倩鳥吟寄言軒冕客此處好抽簪 劉長
卿題虎丘寺詩曰青林虎丘寺林際翠微路仰見山僧
[034-8b]
來遥從飛鳥度兹山淪寶玉千載惟丘墓埋劒人空傳
鑿山龍已去捫蘿披翳薈路轉夕陽處虎嘯崖谷深猿
鳴松杉暮徘徊北樓上江海窮一顧日映千里帆鴉歸
萬家樹暫因惬所願果得捐外慮庭暗栖閒雲檐香滴
甘露久迷空寂理多為繁華故永欲託死生餘生豈能
誤 宋方仲荀虎丘詩曰海涌起平田襌扉古木間出
城先見塔入寺始登山堂静叅徒散巢喧乳雀還祖龍
求寶劒曽此破孱顔 王禹偁遊虎丘詩曰蘚牆圍著
[034-9a]
碧孱顔曽是當年海涌山盡把好峰藏寺裏不教幽徑
落人間劒池草色經冬在石座苔花自古斑珍重晉朝
吾祖宅一回來此便忘還 元李士瞻遊虎丘詩曰蔓
木叢篁古梵寒鑿開崖竇見波瀾莫邪久化蒼龍去猶
作東吴劒氣㸔 又曰碧雞銀甃鎻吳娃臺閣千年屬
梵家不見金精化為虎日斜荒冢亂啼鴉 明蔡羽虎
丘詩曰檻外鄰吳苑林間促羽觴池花摇暑淨泉韻雜
松涼念别經時久重來笑客忙小留軒裏月臨發戀清
[034-9b]

原序晉顧愷之虎丘山序曰吳城西北有虎丘山者舍
眞藏古體虚窮元隱崚陵堆之中望形不出常阜至乃
巖崿絶于華峰 陳顧野王虎丘山序曰夫少室作鎮
以峻極而標奇太華神掌以削成而稱貴若兹山者髙
不槩雲深無藏影卑非培塿淺異疎林秀壁數尋被杜
蘭與苔蘚椿枝十仞挂藤葛與懸蘿曲磵潺湲修篁䕃
映路若絶而復通石将頽而復綴抑巨麗之名山信大
[034-10a]
吴之勝壤若夫九功六義之興依永和聲之製志由興
作情以詞宣形言諧于韶夏成文暢于鐘律由來尚矣
未有登髙能賦而韜斐麗之章入谷忘歸而忽鏗鏘之
節故總轡齊鑣競雕蟲于山水雲合霧集争歌頌于林
泉于時風清邃谷景麗修巒蘭佩堪紉胡牀可索林花
飜灑乍飄颺于蘭皐山禽轉響時㺯聲于喬木班草班
荆坐盤石之上濯纓濯足就滄浪之水傾縹瓷而酌旨
酒翦綠葉而賦新詩肅爾若與三徑齊蹤鎗然似共九
[034-10b]
成諧韻盛矣哉聊述時事寄之翰墨 増唐李白虎丘
山夜宴序曰方今内有夔龍皐伊以佐百揆外有方叔
召虎以守四方江海之人髙枕無事則琴壺以宴友朋
嘯歌以展霞月吾黨之職也我是以有今兹虎丘之㑹
巖巖虎丘奠吴西門崒然如香樓金道自下方而踊躍
鎻丹霞白雲于蓮宫之内㑹之日和氣滿谷陽春逼人
巖煙埽除肅若有待余與夫不亂行于鷗鳥者銜流霞
之杯而羣嬉乎其中笑向碧潭與松石道舊兕觥既發
[034-11a]
賓主醉止狂歌送酒坐者皆和吳趨所奏雲去日沒梵
天月出萬里如綀松隂依依狀若留客于斯時也撫雲
山為我輩視竹帛如草芥頽然樂極衆慮皆遣于是奮
䫇屢舞而歡今夕何夕同者八人醉罷偕賦以為此山
故事
原書陳張種與沈炯書曰虎丘山者吴嶽之神秀者也
雖復峻極異于九疑隱嶙殊于太乙衿帶城傍獨超衆
嶺控繞川澤迥絶羣岑若其峰崖刻削窮造化之瑰詭
[034-11b]
澗壑杳冥若鬼神之髣髴珍木靈草茂瓊枝與碧葉飛
禽走獸必負義而膺仁是以歴代髙賢輕舉棲託梵臺
雲起寶刹星懸自非玉牒開祥金精蘊耀豈其神怪若
此者乎 沈炯荅書曰若乃三江五湖洞庭巨麗寫長
洲之茂苑登九曲之層臺山髙水深雲蒸霧吐其中之
秀麗者實虎丘之靈阜焉冬桂夏栢長蘿修竹靈源祕
洞轉側超絶逺磵深崖交羅戸穴
増記唐李翺虎丘山記曰凡山居以怪石奇峰走泉深
[034-12a]
潭老木嘉草新花視逺為幽自江之南而多好山居之
所翺之到者七焉皆天下山居之尤者也蘇州有虎丘
山則外惟平地入然後上髙石可居數百人劒池上峭
壁聳立憑樓檻以望逺 明都穆遊虎丘山記曰𢎞治
己酉秋九月甲戌予與客泛舟將徧遊吳郭西諸山客
曰虎丘之勝甲吳下且密邇闤闠遊必自虎丘始予諾
焉亭午至山下觀憨憨泉泉為人投瓦礫塞之從石旁
上東山廟即短簿祠中龎然雜以土偶有老僧方閉闗坐
[034-12b]
穴中與語頗可聽下東山北行登千人石旁有古木根
出如蟠虯一本而為幹者三經清逺道士放鶴澗澗涸
灌莽生焉後人立亭其上既而登三聖臺僧前導西南
行至一菴甚幽寂蓋宋和靖書院故址也悵惋久之南
行沿小溪復上千人石度石梁酌陸羽泉近庸僧屋其
半頗減清潔出觀劒池左右刻虎丘劒池四大字是顔
魯公書上兩崖壁立數仞勢欲崩裂其隂多昔人題名
衆恐不能久讀遂登可中亭北有生公講臺字分鐫四
[034-13a]
砥而亡其一衆皆從故道下去時已逼暝予欲止宿客
不可乃返
  蒜山一
原劉楨京口記曰蒜山無峰嶺北懸臨江中魏文帝南
望而致歎 山謙之南徐州記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
山 増一綂志曰蒜山在鎮江府治西三里西洋渡口
北臨大江無峰嶺山多澤蒜故名或謂周瑜孔明㑹此
計破曹操人謂其多算因名之晉末劉裕大敗孫恩于
[034-13b]

  蒜山二
原詩宋顔延之侍遊蒜山詩曰睿思纏故里廵駕匝舊
坰陟峰騰輦路尋雲抗遥甍春江壯風濤蘭野茂荑英
宣遊𢎞下濟窮逺凝聖情 謝莊侍宴蒜山詩曰龍旌
拂紆景鳳蓋起流雲轉蕙方因委層華正氛氳煙竟山
郊逺霧罷江天分調石飛延露裁金起承雲
  石帆山一
[034-14a]
原盛宏之荆州記曰武陵舞陽縣有石帆山若數百帆
 謝靈運遊名山志曰破石溪南二百餘里又有石帆
修廣與破石等度質色亦同傳云古有人以破石之半
為石帆故名彼為石帆此為破石
  石帆山二
原銘宋鮑照石帆山銘曰應龍剖流息石横波下潨地
軸上獦星羅牽湘引漢欱蠡吞湖西歴岷冢北瀉淮河
淼淼泓藹積廣連深淪天測際亘海窮隂雲旌未起風
[034-14b]
柯不吟崩濤山逐鬱浪靁沈穆戎遂留昭御不還徒悲
猿鶴空駕滄煙
  石鼓山一
原臨海記曰郡西白鶴山有石鼓石槌世云石鼓鳴則
土地宼亂隆安初此鼓屢鳴果有孫恩之亂舊說鄴西
北有石鼓懸著山旁鳴則有軍兵動零陵永正鄉有鳴
石二所其一狀如鼓俗名石鼓泉陵縣有石鼓舊聞數
十里今無聲 王韶之南康記曰寧都溪之西有一山
[034-15a]
狀如鼓相傳謂之石鼓去縣三里壁立百餘丈赫然似
朝霞初暉異于凡石 盛宏之荆州記曰建平郡南陵
縣有石鼓南有五龍山山峰嶕嶢凌雲齊竦狀若龍形
故因為名 増水經注云臨烝縣有石鼓髙六尺湘水
所經鼓鳴則有兵革 祥符圖經曰俗云盧龍推鼓下
入于潭水據烝湘之㑹諸葛武侯故宅在焉
  石鼔山二
原詩晉庾闡觀石鼓詩曰命駕觀奇逸徑騖造靈山朝
[034-15b]
濟清溪岸夕憩五龍泉鳴石含潛響靁駭震九天妙化
非不有莫知神自然翔霄拂翠嶺縁澗漱巖間手澡春
泉潔目翫陽葩鮮
増記宋范成大石鼓山記曰十四日泊衡州謁石鼓書
院實州學也始諸郡未命教時天下有書院四徂徠金
山岳麓石鼓石鼓山名也州北行岡壠將盡忽山石一
峰起如大石磯浸江中烝水自邵陽來繞其左瀟湘自
零陵來繞其右而皆會于合江亭之前并為一水以東
[034-16a]
去石鼓雄踞要㑹大略如春秋霸主令諸侯勤王烝湘
如兄弟國奔命來㑹禀命載書乃同軌以朝宗蓋其形
勢如此合江亭見韓文公詩今名綠浄閣亦取文公詩
中緑浄不可唾之句退之貶潮陽時蓋自此横絶取路
以入廣東故衡陽之南皆無詩焉西廊下石磴縁山謂
之西溪有窪尊及唐李吉甫齊映諸人題刻書院之前
有諸葛武侯新廟家兄至先為常平使者時所建十五
日舎舟遵陸登囘雁峰郡南一小山也世𫝊陽鳥不過
[034-16b]
衡山至此而回然𫝊桂林尚有雁聲又有此峰與南岳
七十二峰之數然相去已逺矣
  石門山一
原逺法師廬山記曰西南有石門山其形似䨇闕壁立
千餘仞而瀑布流焉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山在康
王谷東北八十餘里是一山之大谷有澗水亦名石門
澗吐源渡逺為衆泉之宗每夏霖秋潦轉石發樹聲動
數十里 増又曰廬山之北有石門水水出嶺端有䨇
[034-17a]
石髙竦其狀若門因有石門之目焉水道䨇石之中懸
流飛㴻近三百許歩望之連天若曳飛練于霄漢中矣
 原劉楨京口記曰石門二山頭相對髙二十餘丈廣
六十餘歩謂為石門行道所經 謝靈運名山志曰石
門山兩巖間微有門形故以為稱瀑布飛瀉丹翠交曜
 増潛確𩔖書云石門山在湖口兩崖對峙如門石澗
飛濤垂數十丈
  石門山二
[034-17b]
原詩宋謝靈運登石門最髙頂詩曰晨䇿尋絶壁夕宿
在山棲疏峰枕髙館對嶺臨廻溪長林羅户庭積石擁
階基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來人忘新術去子惑故
蹊活活夕流駛噭噭夜猿啼沈冥豈别理守道自不攜
心契九秋榦目翫三春荑惜無同懐客共登青雲梯
又石門巖上宿詩曰朝搴苑中蘭畏彼霜下歇暝還雲
際宿弄此石上月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異音同至
聽殊響俱清越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髮 増唐杜審
[034-18a]
言度石門山詩曰石門千仞斷迸水落遥空道束懸崖
北橋攲絶澗中仰攀人屢息直下騎纔通泥擁奔蛇逕
雲埋伏獸叢星躔牛斗北地脈象牙東闗塞隨行變髙
深觸望同江聲連驟雨日氣抱殘虹未改朱明律先含
白露風堅貞忻不憚險澀諒難窮有異登臨賞徒為造
化功 閻防秋晩石門禮拜詩曰輕策凌絶壁招提謁
金仙舟車無遊徑崖嶠乃屬天躑躅淹昃景徙倚望新
弦石門變暝色谷口生人煙陽雁嗸平楚秋風急寒川
[034-18b]
馳暉苦代謝浮脆暫貞堅永欲臥丘壑息心依梵筵誓
將歴劫願無以物外牽
原書梁呉均與顧章書曰僕去月謝病還覔薜蘿梅溪
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雲深溪
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緜緜成韻既素重
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
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増記魏周景式石門澗記曰逺法師傳稱慧逺居廬山
[034-19a]
三十年凡再至石門其廬山諸道人遊石門詩序云石
門在精舎南十餘里一名障山基連大嶺體絶衆阜闢
三泉之㑹並立而開流傾巖元映其上䝉形表于自然
故因以為名此雖廬山之一隅實斯地之奇觀皆傳之
于舊俗而未觀者衆将由懸瀨險峻人獸迹絶徑廻曲
阜路阻行難故罕經焉釋法師以隆安四年仲春之月
因詠山水遂杖錫而遊于時交徒三十餘人咸拂衣晨
征悠然増興雖林壑幽邃而開途競進雖乘危履石並
[034-19b]
以所悦為安既至則援木尋葛歴險窮崖猿臂相引僅
乃造極于是擁藤倚巖詳觀其下始知七嶺之美蘊奇
于此雙闕對峙其前重巖映帶其後巒阜周囘以為障
崇巖四營而開宇其中則有石臺石池宫館之象觸𩔖
之形致可樂也清泉分流而合注緑淵鏡静于天池文
石發彩煥若披面檉松芳草蔚然光目其為神麗亦已
備矣斯日也衆情奔恱矚覽無厭游觀未久而天氣屢
變霄霧晨集則萬象隠形流光回照則衆山倒影開闔
[034-20a]
之際狀有靈焉而不可測也乃其將登則翔禽拂翮鳴
猿厲響歸雲廻駕想羽人之來儀哀聲相和若元音之
有寄雖彷彿猶聞而神以之暢雖樂不期歡而欣以永
日當其沖豫自得信有味焉而未易言也退而尋之夫
崖谷之間會物無主應不以情而開興引人致深若此
豈不以虛明朗其照閒邃篤其情耶並三復斯談昧然
未盡俄而太陽告夕所存已往乃悟幽人之元覽達恒
物之大情其為神趣豈山水而已哉于是徘徊崇嶺流
[034-20b]
目四矚九江如帶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細智亦
宜然廼喟然歎宇宙雖遐古今一契靈鷲邈矣荒途日
隔不有哲人風跡誰存應深悟逺慨焉長懐欣一遇之
同歡感良辰之難再情發于中遂共詠之云爾
  太平山一
原孔皐會稽記曰餘姚縣南百里有太平山山形似繖
四角各生一種木木不雜糅三陽之辰華卉代發 孔
靈符㑹稽記曰餘姚江源出太平山東至浹江口入海
[034-21a]
  太平山二
原詩齊孔稚珪遊太平山詩曰石險天貌分林交日容
缺隂澗落春榮寒巖留夏雪
原銘晉孫綽太平山銘曰嵬峨太平峻踰華霍秀嶺樊
縕奇峰挺崿上干翠霞下籠丹壑有士冥遊黙往寄託
肅形枯林映心幽漠亦既覯止渙焉融滯懸棟翠微飛
宇雲際重巒蹇産廻溪縈帶被以青松灑以素瀬流風
佇芳翔雲停藹
[034-21b]
  岷山一
原尚書禹貢曰岷山導江東别為沱 増家語曰江出
岷山其源可以濫觴至于江津不方舟不可以行 漢
書注曰岷山一名鴻冢一名沃焦在隴山南首故稱隴
蜀山直上六十里 原河圖曰岷山之地為井絡帝以
會昌神以建福上為天井 増山海經曰岷山江水出
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梅多棠其獸多犀象夔牛 又
曰岷山神馬首龍身祠用雄雞瘞用黍則風雨可致焉
[034-22a]
 郡國志曰岷山俗謂之鐵豹嶺
  岷山二
原贊晉郭璞岷山贊曰岷山之精上絡東井始出一勺
終致淼溟作紀南夏天清地静
  㑹稽諸山一
原孔子家語曰禹會諸侯于塗山防風氏後至禹戮之
其骨專車 増史記曰始皇三十七年登會稽山以望
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晉書曰顧愷之遊會稽人問
[034-22b]
山川之美荅曰千巖競秀萬壑争流 原呉越春秋曰
范蠡作城訖怪山自至怪山者琅邪東武海中山也一
夕自來百姓怪之故曰怪山 越絶書曰雞山豕山句
踐以畜雞豕将伐吴以食死士 増又曰赤堇之山破
而出錫亦名錫浦舊圖經云即歐冶子為越王鑄劒之
所一名鑄浦山 又曰龜山句踐所起臺也東為司馬
門因以灼龜又仰望天氣覩天怪也臺髙四十六丈周
五百三十歩 原孔皐會稽記曰永興縣東北九十里
[034-23a]
有余山傳曰是塗山按越書禹娶于塗山塗山去山隂
五十里檢其里數是其處也 又曰縣東南十八里有
射的山逺望如射侯謂之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壁方
二丈謂之射堂傳云羽客之所游憩土人常以此占穀
食貴賤射的明則米賤暗則貴諺曰射的白斛一百射
的𤣥斛一千 又曰縣東北六十里有土城山句踐索
美女以獻吴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
習于土城山山邊有石云是西施澣紗石 又曰東有
[034-23b]
秦望山昔秦始皇登此使李斯勒石其碑見在 孔靈
符㑹稽山記曰㑹稽山南有宛委山其上有石俗呼石
匱壁立干雲有懸度之險升者累梯然後至焉昔禹治
洪水厥功未就乃躋于此山發石匱得金簡玉字以知
山河體勢于是疏導百川各盡其宜 又曰射的山西
南水中有白鶴常為仙人取箭每刮壤尋索遂成此山
 増又曰四明山髙峰軼雲連岫蔽日道書謂丹山赤
水洞天上有四窗穴通日月星辰之光故號四明 山
[034-24a]
海經曰㑹稽之山四方上多金玉下多碔砆 水經注
云㑹稽山有禹廟昔大禹東廵崩于會稽因而葬之有
鳥來為之耘春㧞草根秋啄其穢縣官禁民不得妄害
此鳥山東有井名禹井深不見底即禹穴 又曰會稽
之山古防山也亦謂之茅山又曰棟山越絶云棟猶鎮
也蓋周禮所謂揚州之鎮也山下有禹廟廟有聖姑像
禮樂緯云禹治水旱天賜神女聖姑即其像也 又曰
會稽秦望山為衆峰之傑自平地以取山頂懸磴孤危
[034-24b]
峭路險絶記云扳蘿捫葛然後能升山上無髙木當由
地迥多風所致山南有嶕峴峴裏有大城越王無餘之
舊都也 又曰蘭風山當驛路水少石多三嶺枕帶長
江孤危若傾縁山之路皆作飛閣以渡 開山圖曰禹
開宛委山得赤珪如日碧珪如月長一尺二寸 續捜
神記曰會稽剡縣民袁相根碩二人獵經深山重嶺甚
多見山羊六七頭遂經一石橋橋甚狹而峻羊去根等
亦隨度有山穴如門豁然而開既入内甚平敞草木皆
[034-25a]
香有一小屋二女子住中年皆十五六容色甚美著青
衣見二人至忻然云早望汝來遂為室家忽二女出行
云復有得壻者往慶之曳屐于絶巖上行琅琅然二人
思歸二女已知乃謂曰自可去以一腕囊與根語曰愼
勿開也于是得歸後出行家人開其囊囊如蓮花一重
出復一重至五重而盡中有小青鳥飛去根還知此悵
然而已 郡國志曰會稽山上有草莖赤葉青人死覆
之即活 又曰天姥山與括蒼山相連石壁上有刻字
[034-25b]
科斗形髙不可識春月樵者聞簫鼓笳吹之聲後吴録
云登此山者或聞天姥歌謡之聲 會稽郡記曰㑹稽
境特多名山水峰崿隆峻吐納雲霧松栝楓柏摧幹竦
條潭壑鏡澈清流寫注 世說曰王子敬云從山隂道
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難
為懷 輿地志曰臥龍山在紹興府城内舊名種玉山
大夫種葬此因名種山漢作重山 九域志曰蘭渚山
在紹興府城西南句踐種蘭于此 神異經曰擪烏山
[034-26a]
在蕭山亞夫斷蕭山南嶺將擪于烏江蓋江東以擲為
擪也 舊圖經曰翠嶂山多苮草織以為席甚細滑多
摺者為上又名夏駕山夏駕者以夏時水漲此山若駕
于湖中也 剡録曰太白山峻極崔嵬吐雲納景趙廣
信升仙處也石筍對立如闕有廣信丹井在山之陽瀑
泉怒飛懸下三十丈又產仙茗 孔曄記曰白石山在
嵊縣上有瀑布水巖際有蜜房采蜜者以葛藤連結然
後至齊帝立太平館于山以居褚伯玉孔稚珪從其受
[034-26b]
道于館側立碑 眞誥曰桐柏山髙一萬五千丈周圍
八百餘里四面視之如一其一頭在會稽東海際其一
頭入海中是金庭不死之鄉金庭山/在嵊縣在桐柏中方四十
里上有黄雲覆之樹則蘇紆珠碧泉則石髓金精其山
臺盡五色金也 舊志曰金庭山之西有小香罏峰南
有卓劒峰前有五老峰後有放鶴峰東有毛竹洞洞口
有竹生毛節覆一節 名山志曰南巖山在新昌山巖
陡險沙石積成如築牆以物觸之紛紛散落時或有崩
[034-27a]
墜者世傳禹治水東注積沙成巖巖石間或有螺殼
括地志曰沃洲山在新昌與天姥對峙道書第十五福
地支遁居此戴許王謝十八人與之游時稱勝會 王
銍記曰東山巍然特立于衆峰間拱揖蔽虧如鸞鶴飛
舞林谷深蔚望不可見上有國慶禪院乃太傅故宅絶
頂有謝公調馬路白雲明月二堂遺址山半有薔薇洞
相傳太傅攜妓之所山西有太傅墓 潛確𩔖書曰蕺
山在紹興府東北山顚產蕺舊經云蕺蔬𩔖也越王嘗
[034-27b]
采食之因名王右軍居此遇一老姥賣扇右軍為題其
扇頭老姥初有慍色及出人競買去他日姥又持扇乞
書右軍笑而不答 又曰雲門山在紹興府城南王獻
之居此舊有子敬亭 又曰五泄山在諸暨一名越洞
巖山峻而有五級故名水經注云土人/謂瀑布曰泄 又曰剡山在
嵊縣秦始皇東游時鑿此以泄王氣一名鹿胎山昔有
陳惠度者射鹿此山鹿孕而傷既產以舌䑛子子乾而
母死惠度遂投寺為僧後鹿死處生草名曰鹿胎草
[034-28a]
  㑹稽諸山二
原詩晉王彪之登㑹稽刻石山詩曰隆山嵯峨崇巒岧
嶢傍覿滄洲仰拂元霄文命逺會風淳道遼秦皇遐廵
邁兹英豪宅靈基阿銘跡峻嶠青陽曜景時和氣淳修
嶺増鮮長松挺新飛鴻振羽騰龍躍鱗 増唐李白送
友人尋越中山水詩曰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千巖
泉灑落萬壑樹縈廻東海横秦望西陵繞越臺湖清雙
鏡曉濤白雪山來八月枚乘筆三吴張翰杯此中多逸
[034-28b]
興早晚向天台 又夢遊天姥詩曰海客談瀛洲煙濤
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覩天姥連天
向天横勢㧞五岳掩赤城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
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吴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
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脚
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
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
林兮驚層巓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
[034-29a]
丘巒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
照曜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怳
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
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别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
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睂折腰事權貴使我
不得開心顏
増書宋謝靈運與廬陵王書曰會稽既豐山水是以江
[034-29b]
左嘉遯並多居之但季世慕榮幽棲者寡或復才為時
求弗獲從志至若王宏之拂衣歸耕踰歴三紀孔淳之
隱約窮岫自始迄今阮萬齡辭事就閒纂成先業浙河
之外棲遲山澤如斯而已既逺同羲唐亦激貪厲競殿
下愛素好古常若布衣每意昔聞虛想巖穴若遣一介
有以相存眞可謂千載盛美也
増記唐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曰沃洲山在剡縣南三
十里禪院在沃洲山之陽天姥岑之隂南對天台而華
[034-30a]
頂赤城列焉北對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西北有支遁
嶺而養馬坡放鶴峰次焉東南有石橋溪溪出天台石
橋因名焉其餘卑巖小泉如子孫之從父母者不可勝
數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睂目夫有非
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棲焉晉宋以來因山洞開厥
初有羅漢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髙僧竺法潛
支道林居焉次又有乾興淵支遁開威蘊崇實光識裵
藏濟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髙士名人有戴逵王洽劉
[034-30b]
恢許元度殷融郄超孫綽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
度謝長霞袁彦伯王䝉衛玠謝萬石蔡叔子王羲之凡
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詩云連峰數千里修林
帶平津茅茨隱不見雞鳴知有人謝靈運詩云暝投剡
中宿明登天姥岑髙髙入雲霓還期安可尋蓋人與山
相得于一時也自齊至唐兹山寖荒靈境寂寥罕有人
游故詞人朱放詩云月在沃洲山上人歸剡縣江邊劉
長卿詩云何人住沃洲此皆愛而不到者也太和二年
[034-31a]
春有頭陀僧白寂然來游兹山見道猷支竺遺跡泉石
盡在依依然如歸故鄉戀不能去時浙東廉使元相國
聞之始為卜築次廉使陸中丞知之助其繕完三年而
禪院成五年而佛事立正殿若干間齋堂若干間僧舎
若干間夏臘之僧歲不下八九十安居游觀之外日與
寂然討論心要振起禪風黑白之徒附而化者甚衆嗟
乎支竺歿而佛聲寢靈山廢而法不作後數百歲而寂
然繼之豈非時有待而化有緣也六年夏寂然遣門徒
[034-31b]
僧常䞇自剡抵洛持書與圖詣從叔樂天乞為禪院記
云 宋陸游雲門寺記曰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
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塔重複依巖跨壑金碧飛
踊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觀者累日乃徧往往迷
不得出雖寺中人或旬月不相覿也入寺稍西石壁峰
為看經院又西為藥師院又西繚而北為上方已而少
衰于是看經别為寺曰顯聖藥師别為寺曰雍熈最後
上方亦别曰夀聖而古雲門寺更曰淳化一山凡四寺
[034-32a]
夀聖最小不得與三寺班然山尤勝絶游山者自淳化
歴顯聖雍熈酌鍊丹泉闚筆倉追想葛稚川王子敬之
遺風行聽灘聲而坐䕃木影徘徊好泉亭上山水之樂
饜飫極矣而亭之旁始得支徑逶迤如線修竹老木怪
藤醜石交覆而角立破崖絶澗奔泉迅流喊呀而噴薄
方暑凜然以寒正晝仰視不見日景如此行百餘歩始
至夀聖嶄然孤絶老僧四五人引水種蔬見客不知拱
揖客無所主而去僧亦竟不知辭謝好竒者或更以此
[034-32b]
喜之今年予來南而四五人者相與送予至新谿且曰
吾寺舊無記願得君之文磨刻崖石予異其朴野而能
知此也遂與為記 明劉基越山遊記曰舟出越城東
南入鏡湖四里許為賀監宅宅今為景福寺又東南行
二里許為夏后陵陵旁為南鎭祠又東可二里入樵風
徑東漢鄭巨君采薪之所也徑上有石帆山狀如張帆
又折而西南行二里為陽明洞天其中有峰狀如傘名
曰石傘之峰其東為石旗秦皇酒甕在焉又南入若邪
[034-33a]
之溪循宛委玉笥泝流三里至昌源有故宋廢陵蓋理
宗上皇之所𦵏也其上有山狀如香爐名曰香爐之峰
入南可四里曰鑄浦是為赤堇之山其東山曰日鑄有
鉛錫多美茶又南行六七里泊于雲峰之下曰平水市
即唐元微之所謂草市也其地居鏡湖上游羣小水至
此入湖於是始通舟楫故竹木薪炭凡貨物之産于山
者皆于是乎會以輸于城府故其市為甚盛開元寺僧
有菴在市中菴側有小軒俯邪溪而山自秦望之陽分
[034-33b]
趨雲門北下者至此而止其南自舜田陶山刺浮若邪
東下者則皆在其外歴歴可數諸檐楹間故雖居市中
而不黷首春水涸舟不得深入登岸行一里餘乃至坐
久覺清爽寺僧因請名其軒乃議其名曰溪麓
原贊晉郭璞會稽山贊曰禹徂會稽爰朝羣臣不䖍是
討乃戮長人玉匱表夏元石勒秦
  交廣諸山一
増漢書曰秦北為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廣州記云
[034-34a]
五嶺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也 史記索隱曰豫章
三十里有梅嶺在洪崖山當古驛道相傳以梅將軍名
越絶書云越王子孫姓梅氏秦并六國越王踰零陵往
南海越人梅鋗從至臺嶺家焉而築城湞水上奉王居
之鄉人因謂臺嶺為梅嶺及綂衆歸吴芮留其將庾勝
兄弟居守梅嶺又稱大庾嶺 晋書曰諸獠皆鑄銅為
鼔初成懸于庭中置酒以招同𩔖豪富者以金銀釵扣
鼓遂遺主人若讎殺相攻便擊此鼓同𩔖雲集後人于
[034-34b]
此掘得銅鼓因以名山銅鼔山在瓊/州府文昌縣 寰宇記曰鏌鋣
山在上林嘗有樵者入山得古劒 輿地記曰都嶠山
在容縣其山有八峰曰兜子馬鞍八疊雲蓋香爐仙人
中峰丹竈而八疊最奇秀道書第二十洞天有南北兩
洞南洞寛廣平坦中有浮屠大像北洞差狹為星壇者
八中峰絶頂有室曰中宮院宋興隆中有梁賢者與友
人遊此見有閣宇三間傍多梅林取一顆噉之遂不粒
食 原顧微廣州記曰南海増城縣有白水山有瀑布
[034-35a]
懸注百許丈 又曰南海始昌縣有一石望之似牛向
江名曰牛鼻山縣西有扶盧山髙入雲霄世傳云上有
湖水至甲戌日輒聞山上有鼓角笳簫鳴響 又曰南
海四會縣有金岡山行人往往見金人見形岡側 又
曰東莞寶安縣有參里山傳云曽參純孝其所居山林
後以為名 又曰鬱林郡北有大山其髙隱天上有池
有石牛在池下民常祀之歲旱百姓殺牛祈雨以牛血
和泥厚泥石牛背祀畢天雨洪注洗石牛背泥盡而後
[034-35b]
晴 劉欣期交州記曰浮石山在海中而峙髙數十丈
浮在水上 又曰有一山神功刻鏤若射堋去石堂□
百歩夜常聞射聲 裵氏廣州記曰蒼梧彰平縣有石
膏山望之皎若霜雪 増名山志曰擎雷山在雷州府
城南昔被雷震出泉故名 又曰扶山在瓊州府城東
南左有五嶺曰從衍忘峒光螺居碌居林逓相擁護故
以扶名道書第二十四福地有陶公者於此修鍊得道
仙去又名陶公山下有巨潭水流三十六曲以達於江
[034-36a]
 一統志曰桂山在桂林府治東北三峰鼎峙舊名越
王山巖曰疊綵山多桂𣗳 山經曰五嶺擁從衡岳如
君而羅浮傑出為之佐命也道書十八洞天之一 潛
確𩔖書曰越秀山在廣州府城内上有越王臺 又曰
番山在廣州府城内其上産木棉 又曰禺山在廣州
府城内其陽曰西竺山又西北里許有元覽臺西為粤
洲 又曰西樵山在廣州府城西髙數百仞山若游龍
盤踞四十餘里峰巒大者七十有二互相聨屬内顧若
[034-36b]
羅城有大科峰極髙峻其南曰雷壇峰曰寶峰又折而
東南曰大觀峰旁有巨石如笠名太尉笠中有小石如
卵浮不著地其下有九曜巖又南曰紫如峰峰之下有
小雲谷又數百武曰烏利巖可坐百餘人大科峰之西
有巖闊一丈四尺髙丈餘入可數十尋巖後復有小巖
其石五色若錦旁有錦巖菴其下水簾千丈折流而北
曰龍泉曰寶鴨池其下曰瀉泉坑曰雙魚陂又折而東
北曰碧雲峰其上有巨石以一指觸之輒動又數百歩
[034-37a]
即小科峰也其隂有伏虎石觀翠巖石壁中懸泉一線
晝夜如注亦名水簾水簾之下有金銀池諸山之泉出
焉注于百會以逹碧江轉而北曰宫山其上有翳門關
又西北曰鎮頭岡曰紫竹峰延緜至于蘭谷尤為峭拔
峰之外為壁山其下有通潮井又數折而出曰黄旂岡
岡有黄龍洞翠微石室宛然若存唐末詩人曹松寓此
嘗以顧渚茶教人種焙人遂以茶為業自西樵之北其
石多珉又有三臺曰聚仙曰見日曰超然東西各廣五
[034-37b]
十歩今漸斥為茶苑 又曰厓門山在新會海中宋末
帝昺駐蹕于此為元兵所廹丞相陸秀夫抱帝赴海死
時御舟一白鷳奮擊哀鳴墮水以殉 又曰峽山在清
逺一名中宿峽崇山峻立中貫海流舊傳黄帝二少子
隱此因號二禺山梁時峽有二神人化為力士往舒州
延祚寺夜叩眞俊禪師曰峽據清逺上游欲建一道場
以標勝槩師許之乎俊諾中夜風雨大作遲明啓户佛
殿寶像已神運至此山矣師乃安坐語偈曰此殿飛來
[034-38a]
何不回去忽聞空中語曰動不如静賜額飛來寺 又
曰南華山在韶州府城南峰巒環抱如蓮花然中有南
華寺曹溪發源于此 又曰韶石山在韶州府城東北
山多怪石相傳舜南廵登此奏樂因名 又曰雲門山
在韶州乳源曹溪六祖分為二派曰青源思曰南岳讓
南岳復為二派曰臨濟曰溈仰青源復分三派曰曹洞
曰法眼曰雲門是為五宗雲門祖師文偃其的傳也以
居雲門故曰雲門宗 又曰英山在英德上産竒石峰
[034-38b]
巒聳翠巖竇分明無斧鑿㾗鏗然作金石聲 又曰韓
山在潮州海陽治東頂有三峰形如筆架韓文公守潮
嘗游此因名有文公祠祠旁有木郡人以其花之繁稀
卜科第盛衰因名韓木 又曰定山在肇慶髙要山有
聳石廣六十餘丈髙二百餘仞謂之崧臺下有石室南
北二門狀若人工自生風煙其中室櫳約髙五丈餘寛
廣可坐百餘人 又曰頂湖山在髙要山髙千餘仞周
數百里山頂有湖四時不竭其勢森聳攀躋莫至相傳
[034-39a]
有樵者拾得一大卵下至山半雲霧四起雷電迅發還
卵舊所天乃開霽山有頂臺湖出五色茜草 又曰瓊
山在瓊州府城西其石似玉而潤 又曰五指山在瓊
州定安南界五峰屹立如人指故名一云婺女星常降
此山名黎婺山一云昔雷攝一蛇卵在山中生一女歲
久有交趾蠻過海采香因與野合其後子孫衆多是為
黎人之祖故曰黎母山黎人居山四傍内為生黎外為
熟黎山極髙其巓常在雲霧中久晴海氛清廓時或見
[034-39b]
翠尖浮半空下猶䝉晦熟黎所居已阻且深生黎之巢
人跡不至相傳有怡眞養氣夀考逸樂之輩不與世接
虎豹守險無路可攀但覺水泉甘美絶異耳 又曰獨
秀山在桂州府治後峭立五百餘丈如卓筆然下有石
室郡守顔延之嘗讀書于此 又曰琴潭山在桂州府
城西羣山中有一小山巨石林立如鋸解刀削其下空
洞成潭水流琮琤如琴筑聲前有小巖虛廣明潔石榻
石琴各一具傍又有茘枝巖俯石門而入深十餘丈多
[034-40a]
滴乳垂綴如茘枝 又曰勾漏山在梧州府北流石峰
千百從平川中特起其巖穴皆勾曲穿漏故名道書第
二十二洞天也洞有三石室葛洪嘗修鍊於此 又曰
白石山在潯州府城南兩峰並立下有巖洞通北流勾
漏世傳葛洪嘗往來其間上有會仙巖磴道險峻巓可
容數十人有鍊丹竈八仙石俱在獨秀峰側有泉曰漱
玉始流微細鳴鐘鼓則泉湧出道書第二十一洞天也
  交廣諸山二
[034-40b]
増詩唐宋之問登粤與越/通用王臺詩曰江上粤王臺登髙
望幾囘南溟天外合北户日邊開地溼煙常起山晴雨
半來冬花采盧橘夏果摘楊梅跡𩔖虞飜枉人非賈誼
才歸心不可見白髮重相催 宋蘇軾白水山佛跡巖
詩曰何人守蓬萊夜半失左股浮山若鵬蹲忽展垂天
羽根株互連絡崖嶠爭吞吐神工自爐□融液相綴補
至今餘隙罅流出千斛乳方其欲合時天匠麾月斧帝
觴分餘瀝山骨醉后土峰巒尚開閤澗谷猶呼舞海風
[034-41a]
吹未凝古佛來布武當時汪罔氏投足不蓋拇青蓮雖
不見千古落花雨雙溪匯九折萬馬騰一鼓渀雷濺玉
雪潭洞開水府潛鱗有飢蛟掉尾取渴虎我來方醉後
濯足聊戲侮囘風卷飛雹掠面過強弩山靈莫惡劇微
命安足賭此山吾欲老慎勿厭求取溪流變春酒與我
相賓主當連青竹竿下灌黄精圃 又峽山寺詩曰天
開清逺峽地轉凝碧灣我行無遲速攝衣歩孱顔山僧
本幽獨乞食況未還雲碓水自舂松門風為闗石泉解
[034-41b]
娱客琴筑鳴空山佳人劒翁孫遊戲暫人間忽憶嘯雲
侶賦詩留玉環林深不可見霧雨埋髻鬟
原賦宋謝靈運嶺表賦曰若乃長山款跨外内乖隔下
無伏流上無坦跡&KR0874兔望岡而旋歸鴻雁覩峰而反翮
既陟麓而踐坂遂升降于山畔顧後路之傾巘眺前磴
之絶岸看朝雲之抱岫聴夕流之注澗羅石棊布怪譎
横越非山非阜如樓如闕斑采𩔖繡明白若月蘿蔓絶
攀苔衣流滑
[034-42a]
 
 
 
 
 
 
 
 
[034-42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