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3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六
  地部四穴/ 窟/ 坑/ 石/
   穴一
 原周易曰需于血岀自穴王弼云穴者隂之路也處坎
 之始穴居也 増又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
 之以宫室 又曰宻雲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原毛詩曰榖則異室死則同穴 又曰鸛鳴于垤婦
[031-1b]
 歎于室毛萇注曰將隂雨則穴處者先知之鸛好水將
 雨長鳴而喜 増又曰陶復陶穴注曰陶窰竈穴土室
 豳地苦寒其俗如此 禮記曰季秋之月蟄蟲咸俯在
 内皆墐其户注内穴之深處 原許慎說文云穴土室
 也 顧凱之啓蒙記曰潛穴洞於波下 爾雅曰山有
 穴曰岫郭璞曰謂巖也 歸藏曰乾者積石風穴之琴
  春秋佐助期曰穴藏先知雨隂曀未集魚已噞巢居
 先知風樹木未動鴇已翔 韓子曰千丈之隄以螻蟻
[031-2a]
之穴潰百丈之屋以突隙之熛焚故曰白珪之行隄也
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塗其隙 淮南子曰鳳凰之翔
朝飲弱水暮宿風穴 又曰治䑕穴而壊里閭潰小靤
而發痤疽 増莊子曰豐狐文豹伏於巖穴 原抱朴
子曰夫寸火能焚雲夢蟻穴能決大堤 傅子曰蟻孔
潰河溜穴傾山 増漢天文志曰暈適背穴 原劉向
說苑曰騰蛇遊於霧露乗於風雲而行非千里不止終
暮寄宿鰌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心不一也 王隠晉
[031-2b]
書曰陳頵曰百丈之屋突直而煙焚千里之堤蟻穴而
穿敗古人防小以全大慎微以杜萌 臧榮緒晉書曰
都城千雉狐之所穴 襄陽耆舊傳龎公云鴻鵠巢於
髙林之上暮而得所棲魭鱣穴於深泉之下夕而得所
宿夫趣舎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棲宿而已
楊僂時務論曰使鸞鳳振羽厲翼邈而髙舉氣沖天而
翔旦發丹穴則幽都之木可夕而棲也 増六韜曰往
而無以返入而無以出是謂陷於天井頓於地穴 三
[031-3a]
略曰主聘巖穴士乃得實 木華海賦曰大明㩠轡於
金樞之穴
  穴二
原禮記曰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焦
贛易林曰秋蛇同穴不失其節夫人姜氏自齊復入
尚書令命驗曰季秋之月赤爵銜丹書止於昌户民踰
山穿穴相扶歸者八十萬户 春秋命厯序曰合離絶
世民始穴處衣皮毛 莊子曰越人三世殺其君王子
[031-3b]
搜患之逃於丹穴而越人無君從之丹穴王子搜不肯
出熏之以艾乗以玉輿 淮南子曰越王醫逃巫山穴
許甚曰醫越王之太子當立讓逃巫山之穴中熏而出
之遂不得已立為王 抱朴子曰秦恵王以美女五人
與蜀王有五丁力士使迎秦女到梓潼見大蛇入於山
穴一丁引其尾不能止五丁乃共引蛇蛇即不出山因
崩壓秦之五女及送女者咸化為石 増史記曰司馬
遷登㑹稽探禹穴 原劉向說苑曰齊景公出獵上山
[031-4a]
見虎下澤見蛇歸召晏子問之晏子曰上山見虎虎之
室也下澤見蛇蛇之穴也 又曰介之推懸書宫門曰
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於中野 帝王世紀
曰天地開闢有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或冬穴夏巢或
食鳥獸之肉 東觀漢記曰劉茂為郡門下掾赤眉攻
太原茂負守孫福踰墻出藏地西門下空穴中擔榖給
福及妻子百餘日福表為議郎 謝承後漢書曰李敬
遷趙國相其奴僕嘗於舎内鼠空穴中得繫臂珠及璫
[031-4b]
縣珥相連敬即出問主簿白言前相後夫人諸侯女也
昔亡珠璣不知處所疑子婦竊之去婦殺婢即遣吏送
珠付前相乃還去婦 袁山松後漢書曰尚書盧植將
終𠡠其子彄以褌葬以土穴其子從之 范曄後漢書
曰臺佟隠於武安山鑿穴為居 又曰髙麗國東有大
穴號穟穴以十月國中㑹迎稼神而祭之 又曰挹婁
古肅慎國也在扶餘北里濱大海常為穴居 増又曰
光武郭皇后弟况遷大鴻臚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
[031-5a]
京師號况家為金穴 原沈約宋書曰元徽中暨陽女
人於黄中山穴中得二卵如石剖視有人形 増唐書
曰姚朂自作夀藏署曰寂居穴 原三十國春秋曰京
兆劉宏抰左道於天機第五山燃燈懸鏡於山穴中以
為光明 列仙傳曰西王母者神人面蓬髪戴勝虎爪
豹尾善嘯穴居名王母在崑崙山 山海經曰熊山有
穴曰熊穴是有神人夏啓而冬閉是穴若冬啓夏閉必
有兵 王子年拾遺記曰禹鑿龍門至一空穴有黒蛇
[031-5b]
長十丈頭有一角銜夜明之珠以導禹禹乃晝夜并行
計可三十里魑魅莫逢穴亦積廣 干寳搜神記曰空
桑之地今名為孔寳在魯南山之麓外有雙石如桓楹
起立髙數丈魯人祇敬世祭祀穴中無水每當祭時灑
掃以告輙有清泉自石間出足以周溉溉已泉亦止
又曰爰劍者羌豪也秦人拘執為奴𨽻後得亡去秦人
追之急迫藏於穴中秦人焚之不死諸羌神之推以為
豪 續搜神記曰長沙醴陵縣有小水一處名梅花泉
[031-6a]
有二人乗船取樵見岸下土穴中水流出有新斫木片
逐水流上有深山人跡樵人異之相謂曰可試入水中
看何由爾一人便以笠自鄣入穴穴纔容人行數十歩
便開明朗然不異世上 元中記曰伊族與唐吾俗民
穴居去玉門一萬里 増又曰蜀郡有青城山有洞穴
分為三孔西北通崑崙 原郭緣生述征記曰金郷縣
有焦氏山穴中謂之𡑞口 顧啓期婁地記曰婁江有
馬鞍山南面有石穴髙丈餘容十餘人恒津液天將雨
[031-6b]
輙有雲羣行行從南來映山山亦出雲應之與同北就
虞山即大雨矣 周處風土記曰土宿大蜂也駱各小
蜂齧斷其翅使塘土以廣其室觀其穴口聚土多寡知
其貧富人掘其子煮而食之 増又曰太湖中包山有
石穴傍行地中無所不通謂之洞庭 原山謙之呉興
記曰烏程縣有穴圓三丈内轉寛大有鍾乳云通包山
洞庭山頭之呉興 孫詵臨海記曰黄石山海水東南
里名為五峴路口有鍾乳穴昔有僧人能入穴採之三
[031-7a]
日得往返云穴裏水深處汨過又有伏翼如鵞鴨大僧
人死来四十餘年自後無能採穴者 袁升惡道記曰
惡道兩邊連山臨谿髙巘壁立相重屬莫測其源其孤
崖絶巖百丈千尋鍾乳石穴幽䆳潛洞 盛宏之荆州
記云馮乗縣有歌父山傳曰老父少不娶妻而善於謳
歌年八十餘病將終命郷里六七十人與上穴中鄰人
辭歸父老歌而送之聲振林薄響遏行雲 又曰始安
有巖巖林峻茂下有穴達南北其間可二百許歩口髙
[031-7b]
二丈五尺廣十九丈其西北有三谿殊源别澗合注其
下 増又曰宜都佷山縣有風穴口大數尺名為風井
夏則風出冬則風入 原王韶之南康記曰平國有覆
笥山道士遺言云是福地下有潛穴未詳有所通不
張僧鑒潯陽記曰赤山下有石穴有人取鍾乳者經宿
不知所窮水恒流出深處浮乃得過行數里輒見頂有
光明聞裏有聲若霹靂此人懼而遽出竟無所以測逺
近有仙鼠撲火 鄧徳眀南康記曰贛縣黄唐山有石
[031-8a]
穴口廣七八尺西南有通天穴四壁石色如畫丈六像
下有石牀又見二人著幘對坐歛手有石彈丸子聚右
一角 又曰平周縣﨑邨有梅谿去郡七百里有石穴
入數十歩如峡向裏一處曠朗似屋髙十餘丈此穴出
鍾乳 裴氏廣州記曰龍州縣本是博羅縣龍於藏遺
山穿地出負嗇夫升天即穴流泉因以為號穴口可百
歩今猶潺然 袁山松宜都山記曰自鹽水西北行五
十餘里有一山獨立峻絶名為難留城從西南上里餘
[031-8b]
得石穴行百許歩得石磧有二文石並在穴中 又曰
佷山縣南岸有谿名長陽此谿數里上重山岡嶺廻曲
有射堂邨東六七里有石穴清泉流三十步便入穴中
即長陽谿源也 又曰佷山縣北有石穴平居無水有
渇者至誠請乞輒得戱乞則不得 又曰亭下邨有石
穴甚深未曽測其逺近穴中有蝙蝠大如鳥多倒懸
劉澄之交州記曰封山縣有犢山形似牛衆蛇同穴人
以鹽著手中夜入穴呼之其蛇䑛鹽則得之 揚州記
[031-9a]
曰海鹽縣西南有㑹骸山山有金牛昔有兄弟三人共
鑿坎求同死穴中因名㑹骸 武昌記曰蕪菁山有穴
兩重人多至水穴内穴深濶少得入者有人採鍾乳秉
燭而入下有水深數尺者多有蝙蝠来撲火 釋法猛
遊名山記曰白丕山頂有穴常有僧從上窺瞰見色爛
然行人畏憚無敢入者 邢子厲龍山記曰山東北與
軍都西北與飛山相接其山石上往往有仙人及龍跡
故以為名四麓各有一大穴大如車輪春則風出東夏
[031-9b]
出南秋出西冬出北不相奪倫有沙門法猛以夏日入
其東穴見石臺石人欲窮諸穴便有人厲聲云法師其
餘皆如東者不宜来見穢猛乃愕然不覺身在穴外
水經酈道元注曰易水東經乳山北下有鍾乳穴穴出
佳乳採者篝火尋入沙穴中衆穴岐分令出入者疑迷
不知所趣每於疑處必有歴記返者乃尋孔以自達
外國圖曰藏路之民地寒穴居冬食草根去朔方萬二
千里丁零之民地寒穴居食禽䑕肉神丘有火穴其光
[031-10a]
照千里去琅邪三萬里納民無繼民並穴居食土無夫
婦死則埋之肝心不朽蕭民穴處日入時暑也去玊門
三萬里 又曰風山之首髙三百里有風穴方三十里
春風自是出 天文要集曰西裔謀伐中國則隂鳥穴
居之蟲羣嘷而鳴 増水經注曰昔巴蠻有五姓未有
君長俱事鬼神乃共擲劍於石穴約能中者衆奉以為
君巴氏子務相乃中之因共立之是為廩君 又曰江
陵有駕部口宋文帝車駕發江陵至此黒龍躍出負帝
[031-10b]
乗舟左右失色帝謂長史王曇首曰此乃夏禹所以受
天命也吾何徳以堪之故穴為龍穴焉 又曰夏平縣
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傳是神農所生
處 又曰大洪山巖嶂皆數百許仞入石門又得鍾乳
穴穴上素崖峭立非人跡所及穴中多鍾乳凝膏下垂
望齊冰雪微津細液滴瀝不斷幽穴潛行者不知所極
 荆州圖副記曰盧縣有馬穴山傍有地道漢時甞有
百匹馬出其中因名 又曰縣北九十里有趙屬山傍
[031-11a]
有石臺髙十五丈廣三丈有穴深一里内甚平整虚寂
謂之仙穴 錢塘記曰靈隠山有石穴傍入行數十歩
有水廣丈餘昔有人採鍾乳見龍跡聞穴裏搔搔有聲
便出 宜都記曰自西陵北行三十里有石穴名馬穴
常有白馬出食人逐之入穴潛行出漢中漢中人失馬
亦常出此穴相去數里 鄭緝之東陽記曰北山西厓
有石牀流水澆灌其側又有石田如稻田云堂裏有洞
穴有人常於此採鍾乳入十餘日糧盡而穴不可窮
[031-11b]
王韶之神境記曰滎陽郡有孤山直長百餘丈東北有
二穴寥寥然杳杳然便是雲霞中館矣 鄧徳明記曰
平岡縣西覆笥山下有洞穴穴口可廣五六尺髙五尺
餘昔有人採鍾乳深入為暝不得出遂留住宿忽聞頭
上有篙船之聲 北征記曰姑孰有九井山山有九穴
與江通在虞山下縣之東 呉郡臨海記曰虞縣有穿
山下有洞穴昔有人在海中行者舉帆從穴中過 郡
國志曰䖍州歸義山夢水出焉有石室金色號為金穴
[031-12a]
室内常有金䑕出入 又曰𤓰州長樂縣有風穴恒有
大石棧之若開暴風起連日 又曰循州有龍穴潛通
於海傍於洞庭呉都賦云目龍川而帶坰是此也 又
曰虢州楊震宅西有龍望原南厓有太尉公藏書穴太
原初有人入穴見古書二十餘卷 揚都賦曰入洞穴
出蒼梧注云在零陵言人從禹穴入至蒼梧出也 周
地圖記曰順政郡丙穴以其口向因以為名沮水經穴
間而過或謂之火丙水每春三月上旬復有魚長八九
[031-12b]
寸或二三寸連綿從穴出躍相傳名為嘉魚即左太沖
蜀都賦所謂嘉魚出於丙穴是也 武陵記曰鹿山有
穴昔宋元嘉初武陵溪蠻人射鹿出入一石穴穴才容
人蠻人入穴見有梯在其傍因上梯豁然開朗桑果靄
然行人翺翔不似戎境此蠻乃批樹記之其後尋之不
知其處 山海經曰丹穴山丹水出焉有鳥如鶴五采
而文名曰鳳鳥 洱水記曰河首闗有石穴八九月産
油魚甚肥人謂水鹹則然油魚視魟魚更小而肥美過
[031-13a]
之炙則愈毳 夷堅續志曰蘇老泉之祖白蓮道人遇
蔣山人示葬地命取燈一盞然於其所雖四面風來凝
然不動曰此正穴也 潛確𩔖書曰福建將樂縣北門
有落星穴晉義熈中有長星墜其處俄成一穴占者謂
五百年後當出大賢宋楊時生於此地人以為應 博
物志曰蜀南沈黎山有物似猴長七尺能人行名曰玃
路見婦人則盗之入穴西畨部落最畏之 原班固難
巖周曰太古之世不車不舟陸走以遊不棟不宇巢穴
[031-13b]
而處 戴逵雜義曰披榛而遊遇穴而處男無定居女
無常止 東方朔嗟伯夷曰窮隠處兮窟穴自藏與其
隨佞而得志不若從孤竹于首陽 應璩與洛陽令杜
偉忠書曰羊寄虎穴鵲託鷹巢心懐怵惕豈其任哉
揚雄校獵賦曰發黄龍之穴窺鳳凰之巢 王逸機賦
曰素樸醇一野處穴藏上自太始下說羲皇 魏明帝
遊魂賦曰崆峒丹穴孤竹北户耳目沈溟豈有所覩
曹植洛陽賦曰狐貉穴於紫闥兮蓬茅生於禁闈 陳
[031-14a]
琳神武賦曰夫闚巢穴者未可以論六合之廣大人之
量固非說者之所識也 劉楨魯都賦曰紫金揚輝於
鴻厓水精潛光乎雲穴 阮籍獮㺅賦曰鼷畏逼以潛
身兮穴神丘之重深終惑餌以求食兮焉薫鑿之能禁
 左思魏都賦曰惟庸蜀與鴝鵲同巢勾呉與鼃黽同
穴 郭璞蟻賦曰濟齊桓之窮師兮由東山之髙垤感
萌陽以潛歩兮知將雨而封穴 庾闡揚都賦曰蒼梧
之嶺峻極丹霄稽潛禹穴絶岸陵喬 徐廣秋詠賦曰
[031-14b]
髙風蕭條以遐振兮遊雲掩翳而霄依昆蟲隨陽而坯
穴鷹隼順隂而陵風 謝靈運嶺表賦曰見五瀆之東
瀉覩六水之南揮囗□海之委輸孰石穴之永歸 曹
植詩曰逰鳥翔故巢狐死反丘穴我信歸舊郷安得憚
離别 又魏文帝誄曰㧞才巖穴取士蓬户惟徳是營
弗拘禰祖 又飛龍篇云南經丹穴積陽所生煎石流
鑠品物無形 又九詠云踐丹穴兮觀鸞居通朱雀兮
息南巢 潘尼逸民吟曰我願遁居隠身巖穴寵辱弗
[031-15a]
縈誰能羈紲 左思招隠士曰杖策招隠士荒塗横古
今巖穴無結構丘中有鳴琴 謝靈運初至都詩曰寢
憩託林石巢穴順寒暑 又登廬山絶頂詩曰捫壁窺
龍池攀枝瞰乳穴積峡忽復啓平塗俄已閉 又宋髙
祖誄曰髽首冠弁穿胸歛服寒穴欣日巢棲玩屋 張
協七命曰舉戈林竦揮鋒電滅傾雲府殫地穴 楊仲
武誄曰歸鳥頡頏行雲徘徊臨穴永訣撫櫬盡哀 増
孟浩然詩曰山藏伯禹穴城壓伍胥濤 杜甫詩曰萬
[031-15b]
古仇池穴潛通小有天 又曰鳳穴雛皆好龍門客又
新 又曰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訊今何如 又曰
魚知丙穴由来美酒憶郫筒不用沽 梅堯臣詩曰太
湖萬穴古山骨共結峯巒勢不孤 蘇軾詩曰我慙作
機舂鑿破混沌穴
  穴三
原儲雨 来風呉郡龍穴内蒸雲雨所儲/ 宋玉風賦曰空穴来風 請雨 祀
張勃吳録云湘東新平縣有龍穴中有黒土天旱民/共遏水漬此穴輙雨常以此請雨 凉州記云吕光
[031-16a]
太安二年春正月大風折木自申/至辰遣郎中□晷至晉昌祀風穴 羊門 馬户荆州/記曰
自逰溪南行五十里有一泉傳曰南平江安縣有牧羊/者見羊入此岸穴當時失之後乃聞出泉口潛行可四
百餘里因名為羊門有荆州圖副記曰丹水/縣東七里有馬户山 一穴從廣二丈許 魚生
蛟育任豫益州記曰嘉魚生丙穴蜀人謂之拙魚從石/孔隨泉出大者五六尺 呉穆子義興記曰穴山
潛穴内有大蛟常産育/於此卵受榖一二斛 馬出 龍潛上詳穴二山荆/州記曰佷 側
有石穴出清泉中有潛龍每旱/穢其穴輙湧水蕩之因得溉田 得馬 捕魚習夷齒/襄陽記
曰中盧山有馬穴昔有人於此得馬遂名騎亭呉陸遜/攻襄陽於此穴得馬數十匹遜載還葉留使往有五部
兵家在滇池者識其馬毛云是其父所乗對之流涕上/述征記曰泉塢祭河下有魚穴春夏輙有魚泝河而
[031-16b]
於時以仲夏至洛都居民捕之河中/自非此時無魚乃云洞穴通江未詳 擲劍 得鐘上/詳
穴二四崔鴻南燕錄曰慕容徳時銅官令王瓚得古/銅鐘 枚於山穴獻之列於太極殿賜瓚爵闗内侯
金樞 銅乳上詳穴一靈訪銅乳/於洞穴注 道文也 尾閭 地脉莊子/尾閭
之穴山下出也入震澤中有象山山有/洞穴通洞庭傍 地底俗呼為地脉 風井 洞庭
並詳/穴二 文豹伏 海鰌居上詳穴一數風俗記浴鯇一/名海鰌長 十里穴居海底
出入有恒入穴則/潮上出穴則潮退 采鍾乳 出丹砂荆州圖副記云/潼陽縣三十里
有故郷山下有石穴穴中出鍾乳常供採調家漢巴寡/婦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穴出丹砂數世 財不貲
秦皇以為貞婦/為起女懐清臺 探封狐 蟄𤣥熊張衡西京賦云趫/㨗之徒赴洞穴探
[031-17a]
封狐穴盧諶觀獵賦曰赤羆巖處/𤣥熊 蟄食卉飲泉升原降隰 墮龍宫 探虎子
天中記云洞庭山有洞穴深百餘尺仰公&KR0008誤堕洞至/一龍宫下有青泥晝夜長明飢食青泥味若粳米飯訖
得歸路乃出穴呉志吕蒙/傳云不探虎 焉得虎子 滎陽雲館 終南玉堂上/詳
穴二深福地記云終南有廣堂上下有穴髙數丈水從/孔出 尺餘從孔入百歩便得仙人玉女之堂亦或見
仙人而傳/得道矣 増邯鄲得枕 豐城蟄蛟彚苑詳注吕仙/翁於邯鄲授盧
生枕曰枕此可榮適如願生但記身入枕穴中未㡬登/第出入將相五十年榮盛無比 豐城有二蛟穴一在
縣東二里一在縣西其中積水四時不竭舊傳/蛟精嘗蟄於此許真君以符呪逐之蛟遂遁
  穴四
[031-17b]
原不晦王韶之神境記曰滎陽郡北出十里有何家巖/傍有一穴始入幽狭而甚闇行百許歩通一澗
水而多[山*累]峗不平復進百數十歩得一處可方廣十餘/歩潛杳遥映素構成宇其室幽而不晦靖而懐照昔採
鍾乳至此見有書三卷竹枝/一枝委巖遺物莫知所遊 恒温周景式廬山記曰/主簿山在胡郎廟
南數里山下有温泉穴口周圍可/一丈許其中泉水湧沸冬夏恒温 潛通荆州記曰始/興縣有扶客
岡有屋室伏穴自西山潛通江下通東岸/漢末道士康客卜居於其中因名為江穴 懸渡郭義/恭廣
志曰地穴在居巢入數十里道險懸渡乃/過既入得平地數百里其中人民無異 屑沒或屑/没於
黿鼉/之穴 谽&KR2552張衡思元賦曰越谽&KR2552之/洞穴兮漂通川之碄碄 寒穴十洲記/曰東方
朔云臣自少及今周流六天西薄寒/穴之野日月所不建星漢所不興 炎穴蔡韶閏論/曰火居之
[031-18a]
䑕養毫炎穴湯泉/之魚戲鱗沸泉 金穴詳穴/二 銀穴沈懐逺南越志/曰遂城縣夫人
山之東北有銀穴/鳥銀沙自是出 仙穴荆州圖副記曰縣北九十里/有趙屬山傍有石臺髙十五
丈廣三尺深一里内甚/平整虚寂謂之仙穴 聖穴水經注曰黄谷内西洪/邊有一洞深數丈去地
千餘仞俗謂/之聖人穴 風穴梁州記云裒縣舊城北有/風穴穴内常有風出詳風 雲穴
江乗記曰木廬山山上有鍾乳流出灄河/上思邨山山上有穴深淺不測名曰雲穴 鶴穴沈約/宋書
曰桓𤣥之國在荆州詣刺史殷仲堪行至鶴穴一老翁/驅青牛形色瓌異桓即以所乗牛易取乗至靈溪駿駛
非常因息飲牛牛/竟入江水不出 龍穴丹陽記曰大廟灣傍/有龍穴洞出白石山 上古
詳穴/一 太史探詳穴/二 通五岳陶季直京都賦曰句/容茅山延西門穴通
[031-18b]
五/岳 照千里地圖云神邱有/穴光照千里 通王屋元中記云彭城/有黄池穴如洞
室北通/王屋山 通巴陵輿地記曰太湖東小山名洞庭其山/有三穴東頭北面一穴不容人西頭
南面一穴亦然並有清泉流出西北一穴人傴僂得入/耳穴裏如一間堂屋上髙丈餘恒津潤流滴四壁石色
青白皆有柱似是人工南壁開處側肩得入有/潛門二道北通琅邪東武縣西通長沙巴陵湖 水溢
荆州記曰始興縣陽山有斟溪水/出巖穴一日十溢十竭信若潮流 石隂陽又曰佷/山縣有
山獨立峻絶西北有石穴以燭穴行百許歩有二大石/其間相去一丈許俗名其一為陽石一為隂石水旱為
災鞭陽石則雨鞭隂石則/晴按荆州圖副作宜都 箕風吐王彪之廬山記曰/若乃漂漂髙厓迢
迢峻峰箕風吐穴而蓬/勃暈雲出岫而鬱蓊 隂火然謝靈運詩曰照澗凝/陽冰潛穴然隂火誰
[031-19a]
知視聴外心/用無不可 聞浪聲輿地記曰呉大帝使人入洞庭/山穴行三十餘里而返云上聞
有波浪聲有大蝙蝠如鳥撲殺人火穴中髙處火照不/見巔有鵞管石鍾乳仰著巔如縣洞中穴有風氣如在
外也惟冬天極冰寒可得入春夏則/不得也不齋戒請禱不可輕入也 見龍迹詳穴/二
神農所生詳穴/二 武丁所墓白裒魯國地記曰吴阪之/下便得隠穴傍入三里穹
隆蒙宻傅說之所/讃武丁之所墓 穴居從學車熲秦書曰王嘉字子/年在東陳陽谷口鑿岸
為穴而居之諸有從其學/者人各一穴遂至數百穴 穴處求道崔鴻蜀録曰西/山范長生巖居
穴處求道養志李雄/欲迎致以為君長 姑孰九穴詳穴/二 汲縣五穴水/經
注曰汲縣苑水上承淇水於其府城西北又東南流/歴五軍東北得舊石竇故五水分流世號五穴口也
[031-19b]
増鳥䑕同尚書曰導渭/自鳥䑕同穴 金牛化洞庭上有天帝壇山/山有金牛穴呉孫權
時令人掘金金化為牛/走上山其跡存焉故名 清水穴潛確𩔖書三巴記云/清水穴在四川巴縣
巴人以此水造粉則膏暉鮮芳貢粉京師因名粉水故/世謂江州墮林粉也今山下有清水溪即其處舊有道
院名清/溪院 仇池穴水經注云仇池絶壁峭峙孤險雲髙/望之形若覆壺其髙二十餘里羊腸
蟠道三十六廻上有平田百頃煮土成鹽因以百頃為/號山上豐水泉所謂清泉湧沸潤氣上流者也東坡志
林趙德麟曰仇池穴小有洞天之附庸也王仲至謂余/曰嘗奉使過仇池有九十九泉萬山環之可以避世如
桃/源
  穴五
[031-20a]
増詩宋王十朋禹穴詩曰好古探竒司馬遷胸中史記
越山川如今禹穴無尋處洞鎖陽明石一拳按舊經穴/在龍瑞宫
側宋吕祖謙云大石中斷成罅殊/為不古殆非司馬子長所探也 魏了翁禹穴詩曰
禹穴元從一罅通禹陵元在亂山中飲泉窆石皆如此
誤却東遊太史公
増記唐栁宗元零陵郡復乳穴記曰石鍾乳餌之最良
者也楚越之山多産焉於連於韶者獨名於世連之人
告盡焉者五載矣以貢則買諸他郡今刺史崔公至逾
[031-20b]
月穴人來以乳復告邦人說是祥也雜然謡曰甿之熈
熈崔公之來公化所徹土石蒙烈以為不信起視乳穴
穴人笑之曰是惡知所謂祥耶嚮吾以刺史之貪戾嗜
利徒吾役而不吾貨也吾是以病而紿焉今吾刺史令
明而志潔先賴而後力欺誣屏息信順休洽吾以是誠
告焉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窮林冰雪之所儲豺虎之所
廬由而入者觸昏霧扞龍蛇束火以知其物縻䋲以志
其返其勤若是出又不得吾直吾用是安得不以盡告
[031-21a]
今而乃誠吾告故也何祥之為士聞之曰謡者之祥也
乃其所謂怪者也笑者之非祥也乃其所謂真祥者也
君子之祥也以政不以怪誠乎物而信乎道人樂用命
熈熈然以效其有斯其為政也而獨非祥也歟
  窟一
増孟子曰下者為營窟 禮記曰古者未有宫室冬則
營窟夏則罾巢 戰國策馮煖謂孟嘗君曰狡兎有三
窟僅得免其死耳今有一窟未可髙枕而卧也請為君
[031-21b]
復鑿二窟乃西逰於梁說梁王曰諸侯先迎孟嘗君國
富兵强梁遣使者金千斤車百乗往聘孟嘗君齊王聞
之君臣恐懼迎孟嘗君返國馮煖誡孟嘗君曰願請先
王之祭器立宗廟於薛廟成還報孟嘗君曰三窟已就
君始髙枕為樂矣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纎介之禍者
馮煖之計也 大戴禮云魚鼈黿鼉以泉為淺而窟穴
其中所以得之者餌也 博物志云豹死守窟 邵雍
觀物詩曰乾遇巽時為月窟地逢雷處見天根
[031-22a]
  窟二
増左傳曰鄭伯有嗜酒為窟室而夜飲酒撃鐘焉朝至
未已朝者曰公焉在其人曰吾公在壑谷 王隠晉書
曰魏末有孫登字公和無家屬時人於汲縣北山得之
窟中夏則編草為裳冬則以髪自覆為人寡言笑好讀
書鼔琴 王韶之南康記曰湘源下流百里有峡兩岸
皆髙山峡岸下數十里有蛟龍窟時時有霧氣起耆宿
云此窟氣潛通南康縣也 秦州記曰河崖傍有二窟
[031-22b]
一曰唐術窟因古學道者姓氏也深四十餘丈中有三
佛寺流泉浴池四壁鑿石作佛像 典畧曰董卓雖愛
吕布恐終被其害乃養死士於窟室時卓詣宫賀布先
置死士以邀之卓墮車顧布所在布下馬曰有詔遂誅

  窟三
原冬營 夜飲上詳窟一/下詳窟二 掘劍 鼓琴豫章記曰豐/城縣有雷孔
章掘神劍窟方廣七八/丈 下詳窟二晉書 見電光 有霧氣鄧徳明南/康記曰野
[031-23a]
浮水去郡五里有落星窟深不見/底時見電光出其上 下詳窟二 增飲馬 蓄蛟𩔖/說
樂府云蔡邕飲馬長城窟詩傷良人遊蕩不歸歸福建/將樂縣有蛟窟相傳昔有小兒見溪傍巨螺拾 穴地
瀦水蓄之未竟日其地横潰水勢洶洶民懼以/鐡投之方息今周廻寛可畝許水清澈不涸 河東
得銀 玊泉生乳隋泉云宇文愷與于仲文競河東銀/窟郎茂劾奏之 李白詩曰嘗聞玉
泉山山洞/多乳窟
  窟四
原豹窟詳窟/一 兎窟潘尼惡道賦曰兎窟連羊腸此/乃行者之艱難羈旅之困敝
隠蛟龍詳窟/二 得黿鼉詳窟/一 彭祖仙窟列仙傳云歴/陽有彭祖仙
[031-23b]
窟請雨/輙得 意期土窟神仙傳云李意期蜀人於成都作/一土窟居之冬夏單衣髪長剪去
之皆使長五寸或二百/日三百日足不出窟 増理窟晉劉惔傳云張/慿勃窣為理窟 禪
傳燈録云東寺如/㑹法師號禪窟 神仙藍橋便是/神仙窟 豪傑杜甫詩/曰惨澹
豪傑/窟 山水蘇軾詩曰我從/山水窟中來 造化杜甫詩曰乃知畫/師巧功奪造化窟
  窟五
増唐太宗飲馬長城窟詩曰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
瀚海百重波隂山千里雪廻戍危烽火層巒引髙節悠
悠卷斾旌飲馬出長城寒雲連騎迹朔吹斷邉聲軍塵
[031-24a]
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絶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返
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静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
衣雲臺凱歌入
  坑一
増許慎說文曰坑塹也 司空圖銘曰秦坑儒耶儒坑
秦耶
  坑二
増史記曰秦將白起坑趙降卒四十萬人於長平 漢
[031-24b]
書曰項羽至新安坑秦軍二十餘萬人 古今竒字云
秦改文字周人怨恨患天下不從大召諸生擇郎秦宻
令種瓜於坑谷温處乃使人上書瓜冬有實詔下諸生
說之人人各異相難不决先為伏機機發從上填之以
土皆壓死 書序曰焚書坑儒 東方朔别傳曰漢武
帝忽見一坑深不知㡬丈以朔多智使往視之朔對曰
坑深一百二十丈何以知之朔曰臣到以大石投之坑
中傾耳而聴久久乃到僇僇有聲九九八十一六六三
[031-25a]
十六臣以此知之 晉中興書曰奉元末有瞿坑先生
不知名姓居宣城又有瞿坑因以名焉桓温往視之先
生無被坐石室神無忤色温命伏滔銘賛之 潛確𩔖
書云空坑在贑州府興國州界宋徳祐元年安撫使知
贑州文天祥奉詔勤王自引兵從梅州出江西復㑹昌
敗元軍於雩都復吉贑諸縣遂圍贑州元將李恒遣兵
援贑而自將襲天祥於興國空坑兵潰趙時賞等死之
天祥走循州
[031-25b]
  坑三
原仙人宅 先生名梁州記云仙人唐公房祠有碑一/所北有大坑碑文云是其舊宅公
房舉宅登仙故以為坑也/旁穴通洞庭 下詳坑二 投石聴聲 發機填土並/詳
坑/二 増産花石 育龍駒福建侯官縣有五花石坑去/夀山十許里其石有紅者緑
者紫者惟艾緑色者最少春貴州養龍坑在兩山之中/泓澄淵深蛟龍藏其下當 始和夷人立栁坑畔擇牝
馬之貞者繋之已而雲霧晦𠖇𩔖有物蜿蜒跨馬腹上/迨開霽視馬傍之沙有龍跡者是與龍遇矣至産必生
龍駒明洪武間夏幽主明昇獻良馬十匹一正白色乃/得之於此者振鬛一鳴萬馬辟易上乗之行夕月之禮
於清涼山正如躡雲而馳一塵不驚賜/名飛越峯命學士宋濓為賛繪形藏焉
[031-26a]
  坑四
増曽坑試茶録云佛頂東西曰曽坑/今屬北苑茶多苦亦重濁 焦坑蘇軾詩云/焦坑閒試
雨前/茶 新坑硯端溪有新坑舊坑/出石作硯甚佳 雪坑茶黄庭堅詩/云苔花浮
雪/坑 種瓜坑谷詳坑/二 立祠坑際王韶之南康記云南/康上壠左入有一坑
坑裏有石人立水内是名曰魁/星甚有靈應百姓立祠於其旁
  坑五
増詩宋楊萬里早發曲坑詩曰雲横平野近人低似絮
如紗只隔溪行到溪東元不見回頭却復在溪西 又
[031-26b]
過湖駱坑詩曰霧皆成㸃無非雨日出多時未脫雲猿
鳥一聲人不見松杉四塞徑無㾗 明舒頔胡子坑詩
曰兩儀未判朕不平巨凸突兀潛幽靈毓秀孕竒挺峭
㧞攅峯列壑争伶俜枯槎着蘚半身碧老石迸土千螺
青天浄森鋩列畫㦸雲開大嶂横青屏臨深架木側足
度飛瀑灑面洗耳聴已有仙人浴丹室寜無烈士磨厓
銘元猿不驚籟寂寂白鶴下舞花𠖇𠖇便欲臨風蛻凡
骨來兹絶粒餐仙苓
[031-27a]
  石一
増易曰困于石據于蒺藜 又曰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尚書曰撃石拊石 原毛詩曰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又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又曰有扁斯石履之卑
兮 又曰漸漸之石維其髙矣 増又曰揚之水白石
鑿鑿 又曰節彼南山維石巖巖 原禮記曰今夫山
一拳石之多 増周禮曰石有時而泐音/勒 原釋名曰
山體曰石石硌也硌音落/一作挌堅捍硌也山多大石曰礐音/殻
[031-27b]
礐學也大石之形學學然山多小石曰磝音/敲磝堯也每
石堯堯獨處而出見也 又曰礫小石也磊衆石也碭
杜浪/反文石也琅玕石似珠也尚書/注碔砆石似玉也廣/雅
隕為石春/秋水沫為浮石抱朴/子石解散曰泐周/禮礠石石鯨
石鷰石麟石羊石狗石牛石雞石犀石駱駞石獅子石
人石橋石塘石牀石室石柱石闕石閭石案石函石鼔
石槨石樓石盤石印石硯石墨石鏡石弩石磬 焦贛
易林曰山險難登澗中多石 又曰入年多悔耕石不
[031-28a]
富衡門屢空使士失意 又曰石田無稼苦費功力自
今貧極石實不言 春秋說題辭曰周易艮為山為小
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輔陽故山含石石之為言
託也託立法也 又曰山有水石精流以生木木含火
故山有魄火生土故地有載石 家語曰夫動鼓之音
怒而撃之則武憂而撃之則悲志誠感之通於金石
禮含文嘉曰稽首常則玉石章明 孝經援神契曰神
靈滋液百姓寳用爰有石華 孔叢子曰山霤至柔石
[031-28b]
為之穿 又曰抱石以救溺愈不濟矣 列子曰天亦
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之石以補其闕
 吕氏春秋曰石可破也不可奪其堅 増抱朴子曰
燒泥為瓦燔木為炭蜂窠為蠟水沫為浮石凡此皆去
其柔脆變為堅剛 又曰礠石引針 又曰浮磬息音
未别於衆石 孫卿子曰負石而走赴河行之難為者
也申徒狄能之 文賦曰石韞玊而山輝 三國文士
傳劉楨對武帝曰石出荆山元巖之巔外有五色之章
[031-29a]
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彫之不加文 晉書曰孫
子荆謂王武子曰當枕流漱石王曰石非可漱流非可
枕孫曰枕流欲洗其耳漱石欲礪其齒 原物理論曰
土精為石 又曰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
生爪牙也 増神仙經曰神山五百年輙開其中石髓
出得而服之夀與天地畢 博物志曰地以石為之骨
 又曰石者金之根甲 天中記曰詩人多以雲根為
石以雲觸石而生也 兵書曰軍中地生石將可以久
[031-29b]
居 皇極經世書曰少剛為石其性堅故少剛為石在
天則為星先天圖以巽為石巽之位在西方 又曰石
為雷雷者石氣之所化
  石二
原尚書曰青州厥貢鉛松怪石注曰怪/異好貌 増又曰闗石
和鈞 又曰泗濱浮磬孔安國注曰泗水之/濱有浮石可以為磬 又曰雍
州厥貢球琳琅玕注曰琅玕石/之似珠者 周禮曰王行洗乗石
乗石王所登/上車之石也 原周官曰大司冦以嘉石平罷民有罪
[031-30a]
者坐諸嘉石以胏石達窮民凡逺近㷀獨老幼欲復於
上而未達者立於胏石注曰嘉石文石/也胏石赤石也 左傳曰齊國
髙入晉師磔石以投人詳/勇 又曰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杜預注曰但言星則嫌星使石隕故重言隕星 又曰
石言于晉魏榆晉侯問于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
能言或慿焉不然民聴濫也 韓詩外傳曰楚熊渠子
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彎弓而射之沒金飲羽下視知
其石也因復射之矢躍無迹熊渠子見其誠心而石為
[031-30b]
之開而况人乎漢書李廣傳/事亦如之 増春秋後傳曰周赧王
二十年齊東有二石髙三丈餘相從而行如海數百歩
 原尸子曰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踐東宫履乗
石祀明堂 隨巢子曰禹産於崑石啓生於石王韶之/云啓生
而母化/為石 増淮南子曰禹娶塗山化為石在嵩山下方
生啓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啓 漢書武帝詔曰朕
用事嵩山見夏后啓母石 原闞子曰宋之愚人得燕
石於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寳周客聞而觀焉主人
[031-31a]
齋七日端冕元服以發寳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
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耳殆與瓦甓不殊 穆天子傳
曰天子升於采石之山於是取采石焉天子使重□之
民鑄以為器於黒水之上郭璞注曰今外國人所/鑄作器亦皆石𩔖也 史
記曰王翦代李信撃荆荆兵數挑戰終不出久之翦使
人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翦曰士卒可用矣
又曰張良見老人於圮上出一編曰讀是則為王者師
後十三年見我濟北榖城山下黄石即我也良後果得
[031-31b]
黄石詳/臘 漢書曰秦始皇帝東廵狩至㑹稽琅邪刻石
著功 又曰成帝鴻嘉三年五月乙亥天水冀南山火
石鼓鳴隆隆如雷有頃止俗云石鼓鳴有兵 王隠晉
書曰恵帝永康元年襄陽郡上言得鳴石鼓聲聞七八
里 沈約宋書曰呉興長城縣夏架山有石鼔長丈餘
面徑三尺許下有盤石為足鳴則聲如金鼓三呉有兵
 増劉敬叔異苑曰晉武帝時呉郡臨平岸崩出一石
鼓撃之無聲以問張華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魚形
[031-32a]
扣之則鳴於是如言聲聞數十里 山川紀異曰武安
縣南有鼓山上有二石如鼓南北相當世傳鼓鳴則有
兵起髙齊之末此鼔鳴而齊為周所并隋文帝末年鼓
又自鳴聲聞數百里而唐代隋以興故一名神鉦 原
漢書曰趙岐初名嘉年四十餘重疾乃為遺令勅兄子
曰可立一圓石於我墓前刻之曰漢有逸民趙姓名嘉
有志無時命也奈何其後疾愈 増趙書曰劉曜築建
徳殿取土城西得圓石狀若水碓其銘曰律推重石四
[031-32b]
釗同律度量衡有辛氏造議者未之詳或以為瑞参軍
續咸曰王莽時物 後漢書曰髙琳母嘗祓禊泗濱見
一石光彩朗潤遂持以歸是夜夢一人謂之曰此浮磬
之精若能寳持必生令子俄而有姙及生子因名琳字
秀珉 又曰靈帝嘉平四年詔正五經文字刻石立於
太學 原魏志曰明帝時増崇宫殿雕飾觀閣鑿太行
之石英採榖城之文石起景陽殿於芳林園 呉録曰
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鳧鳧頭中有石 王隠晉書曰洛
[031-33a]
陽宫西宜秋里門東向南壁石生地中始髙三尺如香
爐形路人多祀之 増又曰西海北山有石赤白二色
以兩石掬撃則水潤撃之不已則潤盡火出山石皆然
炎起數丈不滅有大黒風自流沙出掩之乃滅其石如
初 原臧榮緒晉書曰杜預遺令曰吾往為臺郎嘗以
公事使過宻縣刑山山上有冢云是鄭大夫祭仲或云
子産其冡居山之頂四望周逺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
水自然文石以為冡藏貴不勞工巧而此石不入世用
[031-33b]
吾去春入朝自表營洛陽城東為將來兆雖未足比刑
山然東奉二陵而瞻宫闕南觀伊洛北望夷叔曠然達
覧情之所安故遂表樹開道為一定之制至時當用洛
水圓石也 又曰稽康過邯鄲邯鄲人王烈自言二百
餘嵗共入山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康皆化而
為石石室中見一卷素書呼吸之間康取輙不見 又
曰太康八年改營太廟南致荆山之木西採華山之石
 徐廣晉紀曰陽羡山有石穴長十餘丈皓遣公卿封
[031-34a]
禪之改曰國山 増晉書曰陳總為殿中侍御史遣詣
終南山請雨總先除小石祠惟存大石一所而祈之祈
文曰峨峨大石佐岳通理含滋吐潤恵我四海 漢晉
春秋曰明帝青龍三年張掖郡氐池縣大栁谷口夜激
波涌溢其聲如雷曉而有蒼石立水中白石畫之為馬
牛等形其文曰大討曹 原沈約宋書曰孫皓天璽元
年臨海郡使伍曜在海水際得石樹髙三丈餘枝莖紫
色詰曲傾靡有光彩 増齊書曰虞愿為晉平太守海
[031-34b]
邊有越王石嘗隠蔽雲霧相傳曰太守清廉乃得見愿
遂往觀清澈無隠 南梁書曰江革自武陵除都官尚
書還舸舸輕欹不得安卧乃於西陵岸取石實之 南
齊志曰永明七年主書朱靈讓於浙江得靈石十人舉
乃起在水深三尺而浮世祖親投於天淵池試之刻為
佛像 隋書曰開皇末髙祖於宫中埋二小石於地以
誌置牀之所未㡬變為玉 南史曰到溉居近淮水齋
前山池有竒礓石長丈六尺梁武戲與賭之并禮記一
[031-35a]
部溉並輸焉詔即迎置華林園殿前移石之日都下傾
城縦觀所謂到公石也 唐書曰樊文進瑞石武后暴
石朝堂示百官 又曰則天時有人於洛水中獲白石
數㸃赤詣闕輙進諸宰相詰之對曰此石赤心所以來
進李昭徳叱之曰此石赤心洛水中餘石豈能盡反耶
左右皆笑 又曰陸龜蒙世居姑蘇門有巨石逺祖績
仕鬱林太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
其廉號鬱林石 又曰薛道衡孫元超轉中書舎人省
[031-35b]
中有一盤石道衡為侍郎時嘗踞而草制元超每見輙
對之流涕 又曰開元時李嗣業討勃律通道蔥嶺有
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窮谷識者以為至誠所感云
又曰牛僧孺開成初留守東都治第洛陽之歸仁里多
致嘉石美木與賔客相娯樂 舊唐書曰白樂天罷杭
州得天竺石一華亭鶴二蘇州得太湖石五折腰菱俱
置於里第池上 宋史曰建炎三年鼎州有巨石隨大
水流下 原應劭漢官儀曰馬伯弟登泰山見石二枚
[031-36a]
其一是武帝時石用五車載不能上因置山下為屋號
曰五車石其一是紀號石刻文字紀功徳立壇上 増
越絶書云蘇閶門西髙頸山東有巨石人古名石公去
縣二十里 又曰呉中穹窿山赤松子取赤石脂於此
 崔鴻蜀録曰廪君務相登夷城石岸見一平石方一
丈五寸廪君休其上投策計算皆著石焉因立城其旁
而居之 又曰楚人隗叔通為人性孝母食必須江中
正流水水深難汲一旦有横石生正流中通因就汲之
[031-36b]
今江中有孝子石 前趙録曰赫連勃勃時有青石大
如馬頭浮水上逆流而行行人見而送入羣臣咸賀以
為石者沈物浮水者自出之義而上行荆呉入朝之象
勃大恱 異苑曰江西南康府都昌有釣磯石陶侃微
時常釣於此得一織梭歸以挿壁他日化為赤龍從空
去 南唐書曰譚紫霄廬山僧於溪滸剏亭苦大石横
直累工不能平紫霄往見曰斯固易也因以指捻訣含
水噀之命鎚其石應手如粉 南越志曰衡陽湘郷縣
[031-37a]
有石魚山下多魚石石色黒而理若雲母發一重輙有
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丈魚形備足燒之作魚
腥膏因以名之 呉越備史曰武肅王錢鏐自幼嘗與
郷里小兒戲於樹隂石上指其樹石曰我貴當爵而覆
之後建功臣精舎遂以其石為佛座焉 大業拾遺録
曰大業七年二月初造釣臺之時多運石者將船兵丁
困弊於役一日船至江東岸山下取石累構為釣臺之
基忽有大石如牛十餘自山頂飛下直入船内如人安
[031-37b]
置船無傷損 本紀曰梁天監中詔於公車府謗木胏
石傍各置一函五年詔曰朕昧旦齋居惟刑是恤三辟
五聴寢興再懐故陳胏石於都街増官司於詔獄 唐
會要曰𤣥宗時王倕奏武威郡畨禾縣嘉瑞郷天寳山
周廻五六里石化為麪在近邨閭及諸部落自今載正
月以來取食甘美益人孫逖表云豈來麰之足方何雨
粟之能喻英/華太和四年八月太原節度使栁公綽奏雲
蔚代三州山谷間石化為麪人取食之 開元傳信録
[031-38a]
曰開元末於宏農古函谷闗得寳符白石赤文正成桑
字識者解之曰桑者四十八也所以示聖上御厯數也
 又曰李齊物天寳初為陕州刺史開砥柱之險堅石
中得古鐡犁鏵有平陸字因改河北縣為平陸縣 原
華陽國志曰有王者嘗止大石上命作羮從者曰無水
王乃以劒撃石出水今王水是也破石存焉 又曰李
冰為蜀守於玉女房下白沙郵作三石人立水中刻江
神要水竭不見足盛夏不沒肩 又曰汶山有鹽石煎
[031-38b]
之得鹽 摯虞决疑注曰廟主藏於户之外西墉之中
皆有石函中有笥以盛主 益部耆舊傳曰公孫述時
蜀武擔山石折任公曰噫西州智士死也後二月果卒
故益部號曰任公智無雙 襄陽耆舊傳曰山都縣活
國城臨沔水有大石激宅欲為水所毁其人五女皆大
富共歛錢作激全其家宅初狠子家貲萬金而自少不
從父命臨終意欲葬山恐兒不從曰葬我著渚下石磧
上狠子曰我從來不奉教令當從此一語遂盡散家財
[031-39a]
作石像冢積土繞之一洲長數百歩元康中始為水所
壊今冢石皆如羊摺許數百枚聚水中狠子是前漢時
人 呉猛别傳曰豫章縣南山有石直立水中峻崿千
仞猴猿不能至猛乃策杖升之令二弟子隨後忽若平
路 王子年拾遺記曰員嶠之山東有雲石或廣五百
歩或四十五十或十數歩駁駱如錦扣之則片片蓊然
雲出俄而遍潤天下西有星池周千里水色隨四時變
化神蟲有神龜出爛石之上此石常浮於水邉方數百
[031-39b]
里其色多紅質虚燒之有煙香聞數百里煙氣升天則
成香雲徧潤天下則成香雨 西京雜記曰五鹿充宗
受學於彌成子彌成子嘗遇人以文石如卵授成子吞
之遂聰悟後病吐出授充宗吞之又為明學 列仙傳
曰務光者夏時人也殷湯既得天下已而讓光光遂負
石沈瀘水而自匿 又曰仇生者不知何許人常食松
柏在尸郷北山自作石室周武王幸其室而祠之 又
曰脩羊公者魏人上華隂山石室中漢景帝詔問脩羊
[031-40a]
公能何日發語未訖牀上化為白石羊題其背曰脩羊
公謝天子後貯石羊於靈臺上羊後復去不知所在
又曰晉武帝時董威輦者含一石千日不食 神仙傳
曰白石生者恒煮白石為糧就白石山居故號白石先
生 東方朔神異經曰西方裔外有西明山其上無草
木有宫焉白石為牆皆以石為左右闕 異苑曰永康
王曠井上有二洗石時見赤氣後有二人寄宿忽求買
之曠怪所以未及度錢子婦孫氏覩二黄鳥鬭於石上
[031-40b]
疾往掩取變成黄金二人不知索市愈急既得撞破石
内空處止有二鳥跡 十洲記曰流洲在西海中上多
積石名昆吾石治成鐡作劒光明洞照如水晶狀割玉
物如切泥土焉 博物志曰桃林在宏農湖城縣休牛
之山有石焉曰帝臺之棊也五色而文狀如鶉卵 顧
凱之啓蒙記曰臯塗有然䑕之石 王韶之南康記曰
湘源有長瀨其傍石或像人形或似牛羊其土人名人
形者為令史 鄧徳明南康記曰雩都縣有金雞石
[031-41a]
武昌記曰盤龍石舊傳云有龍盤於此石積日方去
庾仲雍荆州記曰歸郷縣有屈原宅女嬃廟擣衣石猶
存 遊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聳石頭如初生芙蓉色皆
青白 三齊畧記曰始皇作石橋欲過海看日出處時
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輙鞭之皆流血至今悉
赤陽城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勢如相隨行詳/神 劉義
慶幽明録曰宜都建平二郡之界有五六峯参差互出
上有倚石如二人像相對俗謂二郡督郵争界於此
[031-41b]
又曰宫亭湖邉傍山間有石數枚形圓若鏡明可以鑑
人謂之石鏡 増南部新書曰秘省内落星石薛稷畫
鶴賀知章草書郎餘令畫鳳相傳號為四絶 拾遺記
曰李夫人死武帝嘗思夢欲一見之李少君言能致其
神啓帝曰黒海北對都之野出潛英之石其色青輕如
毛羽寒盛則石温夏盛則石冷刻為人像神晤不異真
人乃求得之命工刻作夫人形置之幕裏宛若生時
又曰周靈王時異方貢一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謂之
[031-42a]
月鏡 又曰方丈山西有照石去石十里視人物之影
如鏡焉碎石片片皆能照人而質方一尺則重一兩燕
昭王舂此石為泥泥通霞之臺與西王母嘗遊居此臺
 又曰董偃嘗卧延清之室以畫石為牀文如錦也石
體甚輕出郅支國 又曰泰山下有連理文石髙十二
丈狀如柏樹其文彪發似人雕鏤自上及下皆合而中
開廣六尺望若真樹也父老云當秦末二石相去百餘
歩蕪沒無有蹊徑及明帝之始稍覺相近如雙闕土石
[031-42b]
隂𩔖魏為土徳斯為靈徴 冊府云太宗以武徳九年
八月即位九月壬戌林州獻禎石隠起成文曰聖主某
大吉子孫五千嵗素質𤣥字篆𨽻相参 五行志曰貞
觀十七年八月涼州昌松縣鴻池谷有石青質白文成
字太宗遣使祭之曰天有成命表瑞貞石文字昭然厯
數惟永 廣徳神異記曰唐齊王元吉於晉陽宫獲青
石若龜形文有丹書四字曰李淵萬吉元吉遣使獻之
文字映澈宛若龜形見者咸異焉髙祖曰令水漬磨以
[031-43a]
驗之其字愈明於是内外畢賀髙祖曰上天明命貺以
萬吉宜以少牢祀石龜而酹送之 獨異志曰中宗為
天后所廢居房陵仰天而歎心祝之因抛一石於空中
曰我復帝此石不落其石遂為樹枝勾挂至今猶存
廣川書䟦曰僕固懐恩以叛入回紇沒其家入後宫大
厯四年封其女為崇徽公主下嫁可汗道汾州以手掌
托石壁遂有手㾗今靈石有崇徽公主手㾗碑 靈徴
曰魏真君五年張掖郡列言氐池縣大栁谷山大石有
[031-43b]
青質白章間成文字記國家祖宗之諱著受命厯數之
符乃遣使圖寫其文羣臣奏曰斯乃上靈降命國家無
窮之徴也 通典曰江東太廟門北有石文如竹葉宋
文帝元嘉中脩廟所得陸澄以為晉孝武時郊社石
丹陽記曰晉恵帝永寜中湖熟縣湖中大石去渚二百
歩浮來登岸百姓驚觀或曰石來明年石冰入揚州
廬山記曰陶淵明所居栗里有大石淵明常醉卧其上
名曰醉石 異物志曰豫章有石黄白色而理踈以水
[031-44a]
灌之便熱加鼎於其上炊足以熱冷則灌之雷煥以問
張華華曰此然石也 新安記曰錦沙邨傍山依壑素
波澄映錦石舒文冠軍呉喜聞之而造焉鼔枻遊泛彌
旬忘返歎曰名山美石故不虚賞使人忘朱門之志
尚書故實曰李師誨兄弟於衲僧處得落星石一片僧
云於蜀路早行見星墜於前遂掘之得一片石如斷磬
其石端有雕刻狻猊之首亦如磬有孔穿縧處尚光滑
豈天上奏樂器毁而墜歟此石流傳安邑李吉甫宅中
[031-44b]
 荆州記曰臨賀郡有青石上有磨刀斧迹春夏明净
秋冬蕪穢相傳是雷磨石 洞微志曰汴郡之南十里
有周公墓前有一石人能作怪人或遇之稱魯校書石
押衙 荆楚嵗時記曰張騫尋河源得一石示東方朔
朔曰此天上織女支機石何至於此 野史趙州志曰
光武夜至趙州南迷路聞人語問之弗應見二人立傍
怒㧞劒斬之其一急走熟視之乃石也 戴延之西征
記曰焦氏山北數里有漢司𨽻校尉魯恭冢前有石祠
[031-45a]
石廟四壁皆青石隠起自書契以來忠臣孝子貞婦孔
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邉皆刻石記之文字分明
又有石牀長八尺磨瑩鮮明叩之聲聞逺近 輿地記
曰孫權劉先主同獵醉各據一石羊後名石羊巷 又
曰㑹稽秦望山始皇刻石前有石廣數丈云是始皇坐
石兩邉有方坐八所云是丞相以下坐石故今有丞相
石之名 朝野僉載云辰州東有三山鼎足直上各數
十丈古語云夸父與日競走至此煮飯此三山者夸父
[031-45b]
支鼎石也 雲林石譜曰杜綰字季揚衍之孫也曽獲
一蘭州黄河水中圓青石大如柿作鎮紙經宿連簡䇿
輙濕後以器貯之凡移時有水浸潤一日忽墮地破為
三四段中有小魚一枚 又曰石板上磊塊如燕形者
名曰燕&KR0810 又曰渭州水中有蟲𩔖魚鳴或作質質聲
土人見者多以梃刃或堅物撃之多化為石石色青黒
温潤堪為礪名曰質石凡兵刃用此磨治者青光而不
鏉 述異記曰鏡湖俗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邉今有軒
[031-46a]
轅磨鏡石石上常潔不生蔓草 又曰海畔有大石龜
俗云魯班所作夏則入海冬復止於山上陸機詩云石
龜常懐海我寜忘故郷 又曰秦二世元年宫中雨金
頃刻皆化為石 又曰魏武帝末年鄴中雨五色石
又曰搗衣山一名靈山在琅邪山南絶險巖有方石昔
有神女於此搗衣其石明瑩謂之玉女搗衣碪 水經
注曰曲江有石髙百丈廣圓五里兩石對峙相去一里
小大畧均似雙闕名曰韶石 又曰地里志大碣石山
[031-46b]
在右北平驪城縣西南武帝嘗登之以望巨海而勒石
於此今枕海有石如甬道數十里當山頂有大石如柱
立於巨海之中潮水大至及潮退不動不沒不知深淺
世名之天橋柱也韋昭亦指此以為碣石也 又曰范
文本日南西卷縣奴為奴時牧羊於澗中得二鯉欲私
食之郎知詰奴奴詐曰將礪石還非魚也郎至魚所果
見兩石文異之石有鐡文因入山就石冶鐡作兩刀舉
刀向石鄣祝曰鯉魚變化冶石成刀斫石鄣破是有神
[031-47a]
靈文當治此因斫石鄣迎刃破遂君其地 酉陽雜俎
曰于季友為利州刺史時臨江有一寺寺前漁釣所聚
有漁子下網舉之覺重壊網視之有一石如拳因乞寺
僧置於佛殿中石遂長不已經年重四十斤張司封員
外入蜀時親覩其事 又曰常侍崔元亮在洛中嘗閒
歩渉岸得一石子大如雞卵黒潤可愛翫之行一里劃
然而破有鳥如巧婦飛去 搜神記曰常山張顥為梁
相天新雨後有鳥如山鵲飛翔近地令人擿之墮地化
[031-47b]
為圓石顥命椎破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 郡國志
曰宋武帝伐南燕至狗吠山夜聞狗吠明日視之見石
狗 又曰乞子石在馬湖南岸東石腹中出一小石西
石腹中懐一小石故僰人乞子於此有驗 廣五行志
曰周宣帝大定二年永州得白石割而為兩段中有楊
樹之形黄根紫葉 續髙僧傳曰隋相州刺史内陽公
薛胄所居堂礎忽變為玉 豫章記曰顯慶四年漁人
於江中網得一青石長四尺闊九寸其色光潤異於衆
[031-48a]
石懸而撃之鳴聲清越行者聞之莫不駐足都督滕王
表送於瑞府 洽聞記曰永昌年中台州司馬孟銑奏
臨海水下馮義得石連理樹三株皆白石 又曰南嶽
岣嶁山有響石呼喚則應如人共語而不可解也南州
南河縣東南三十里丹溪亦有響石髙三丈五尺闊二
尺狀如卧獸人呼之輙應笑亦應之塊然獨處亦號曰
獨石也 劇談録曰李德裕平泉莊去洛城三十里卉
木臺榭若造仙府有虚檻前引泉水縈廻疏鑿像巴峡
[031-48b]
洞庭十二峯九派迄於海門江山景物之狀竹間行徑
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隠隠雲霞龍鳳草樹之形 唐餘
録曰李徳裕於平泉别墅採天下珍木怪石為園池之
玩有醒酒石醉即踞之尤所寳惜 河南志曰長春殿
有婆羅亭貯青石處世傳徳裕醒酒石以水沃之有林
木自然之狀今謂之婆羅石 㑹昌一品集曰李徳裕
平泉莊天下竒異珍怪靡不畢致日觀震澤巫嶺羅浮
桂水嚴湍廬阜漏潭之石在焉台嶺八公之怪石巫峽
[031-49a]
嚴湍琅邪臺之石布於清渠之側仙人跡鹿跡之石列
於佛榻之前徳裕平泉記曰鬻平泉者非吾子孫也以
平泉一樹一石與人者非佳子弟也 賈氏閒談曰贊
皇公平泉莊有禮星石縦廣一丈長尺餘有文理成斗
極象獅子石髙二三尺孔竅萬千逓相通貫其狀宛如
獅子首尾鼻眼皆全真 又曰華嶽掌其石丹紫正如
人肉色每太陽對照則盡見之及日暮則漸隠而不見
樵者云仙掌者盖絶地之上羣壑㑹聚之所石色赬然
[031-49b]
望之如掌 長慶集曰太和九年山客贈余盤石轉至
履道里第時屬炎暑坐卧其上愛而為之銘 又曰竒
章公嗜石其僚吏鎮守江河者乃獻瑰納竒公於東第
南墅列而致之遊息之時與石為伍石有族聚太湖為
甲羅浮天竺之徒次焉石有大小其數四等以甲乙丙
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隂曰牛氏石甲之上
丙之中乙之下百仞一拳千里一瞬此其所以為公適
意之用也 松陵集曰陸龜蒙二遺詩序曰越之東陽
[031-50a]
多名山永康之地亦蟬聨其間中饒古松徃徃化而為
石盤根大柯文理具析好事者攻而置諸人間以為耳
目之異太山羊振文得枕材趙郡李中秀得琴薦皆兹
石也咸以遺余以二遺之竒賦詩以謝 續神仙傳曰
道士馬湘字自然唐建元中至觀前指松樹曰此松已
三千年矣當化為石至夕大風雨其松果化近觀松皆
化為石 杜陽雜編云唐武宗㑹昌元年大食國貢松
風石方一丈瑩澈如玉其中有樹影若枯松偃盖颯颯
[031-50b]
焉而凉飈生於其間至盛夏上令置諸殿内稍稍秋氣
颼飀即令撤去 録異記曰天復中洪州霣石於越王
山下招仙觀前長七八尺圍三丈餘青碧如玉節度使
劉威命舁入觀内設齋祈謝七日之内稍小長三尺數
日石長尺餘今只有七八寸留在觀中 又曰㑹稽進
士李眺偶拾得一小石青黒平正温滑可玩用為書鎮
焉偶有蝇集其上驅不去視之已化為石矣求他蟲試
之隨亦化焉殻落堅重與石無異 續墨客揮犀曰朝
[031-51a]
議郎李芬好竒有異石髙二尺許嵌空可愛嘗置庭檻
間每至日方未時即有氣出石穴中若煙雲之狀依時
候之萬不差一因目之為未石 仙傳拾遺曰葉法善
卜居卯酉山其門近山巨石當路每還紆回以避之師
投符須臾飛去路乃平坦衆共驚異 又曰介象字元
則㑹稽人入山求神仙見谷中有石子皆紫色大如雞
子象取二枚見一美女被服五采象叩頭乞長生女曰
急送汝手中還著故處象送石還女授以還丹方一首
[031-51b]
 縉紳雕說曰楊宏裕河朔人一日出郊有使人自北
馳騎來問曰子非楊裕乎北岳賜汝物可跪受之使者
懐中探一物若帛裹者裕歸焚香啓之得二石雁一雌
一雄左翅掩右者雄也右翅掩左者雌也後生一男一
女男名廷璋周朝為飛龍使女為周太祖妃 揮麈録
曰政和間建艮嶽異花竒石來自東南不可名狀忽靈
壁縣貢一巨石髙二十餘尺周圍稱是舟載至京師毁
水門樓以入千夫舁之不動或啓於上云此神物也宜
[031-52a]
表異之裕陵親灑宸翰云慶雲萬態竒峰仍以金帶一
條挂其上遂可移省夫半頃刻至苑中 集古録曰李
陽冰書縉雲三碑篆刻最細瘦世言此三碑皆活嵗久
漸生刻處㡬合故細耳 南墅閒居録曰丁謂有小山
髙纔數寸蒼翠嵌空盛夏常設盆水置小山其中一日
張宴有客掬水灑之須㬰雲霧自竅中出有光如電細
視之蜿蜒小龍如線挂雲霧中已而散繹蜿蜒亦莫知
所之衆客驚異謂曰此龍精石也龍交海上流精于石
[031-52b]
 零陵志曰石屏出零陵白鶴山屈處静上昇之所紹
興壬午間有宗子邑居一日檥舟山下於水中得一石
光采絢異其文若峰巒聳秀渾然天成自是石工採取
益衆烟雲雪月之景波瀾龍鳳之象隠然可觀大者方
廣可四五尺雖巧畫者莫臻其妙 方輿勝覽曰麗禾
石在南豐宋紹興四年五月十日風雨晝晦雷震石上
坼裂成大字縦横交互不可識乃鏤板傳觀有道人辨
之曰此介嘉黍稷字也既得其譯競熟視之果然自是
[031-53a]
郡境屢豐 野人閒話曰蜀文谷嘗詣中書舎人劉光
祚有道士劉雲出一石圓如雞子其上有文采隠出如
畫乃是二童子持節引仙人眉目毛髪冠履衣帔纎悉
皆具云於麻洞石穴中得之又一客沈黙亦出石闊一
寸五分長二寸五分上隠出盤龍鱗介爪甲無不周備
云於巫峽山中得之 米黻襄陽集曰西山書院丹徒
私居也上皇樵人以異石來告余凡八十一穴狀𩔖淮
泗山一品石加秀潤焉余因題為洞天一品石以麗其
[031-53b]
八十一數令百夫輦致寳晉齋又七日甘露下石次梧
桐栁竹椿杉蕉菊無不霑也 黄庭堅山谷集曰湖口
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東坡名曰壺中九華 九域志
云月林國西南有怪石方數百里光明澄澈可以鑑人
五臟六腑謂之仙人鏡其國人有疾輙照之遂知臟腑
處 天中記曰天下之强者東海之沃燋石焉方三萬
里海水灌之隨盡故水東流而不盈 又曰玉門西南
有國山中嵗生石䃡音津/石膽數千枚名為霹靂䃡從春雷
[031-54a]
而䃡減秋至䃡盡 呉地記曰呉縣西三十里花山蓊
鬱幽䆳晉太康二年生千葉石蓮花 寳櫝記曰寳應
有雷公石二枚形如斧長可四寸闊二寸無孔膩如青
玉置之室中則光氣連天 圖經云昔有星墮水化為
石當彭蠡湖中俗呼為落星灣 倦遊録曰謝鴻云向
在鄉中山寺為學見髙巖石上有如燕狀者因以筆識
之石為烈日所暴忽有驟雨至所識者往往墮地盖寒
熱相激而迸落非能飛也 楊公筆録曰金陵有三大
[031-54b]
石甚古呉仲庶作守日夜夢三舉子求哀且曰若不垂
佑明日當為灰燼矣公甚異之詰旦遍問僚屬莫能原
其意既而視其牒見兵馬司狀申乞燒三醜石作灰供
修造之用公遂悟勅寺僧愛䕶焉 稽神録曰右千牛
兵曹王文秉丹陽人世善刻石其祖甞為浙西廉使裴
璩采碑於積石之下得一自然圓石如毬形式如磨斲
乃重疊如殻相包斲之至盡其大如拳復破之中有一
蠶如蠐螬蠕蠕能動人不能識因棄之數年浙西亂王
[031-55a]
出奔至下蜀與郷人夜㑹語及青蚨還錢事佐中或云
人欲求富莫如得石中金蠶畜之則寳貨自至矣問其
形狀則石中蠐螬也 北牕炙輠曰有人曽畜一石人
以十萬購之其人與之而詰其異人令取盆水置石其
中視之有一馬現石中狀如飛動其人問所用曰此龍
駒石也以水浸之飲馬馬輙生龍駒無價寳也 紀異
曰河南府東有象莊舊傳漢時西僧以象䭾經至洛陽
化為石今石象猶存 又曰涪州鑑湖上流有石刻雙
[031-55b]
魚皆三十六鱗一銜萱草一銜蓮花魚見則豐年 寰
宇記曰廣漢有青石山九州要記云此山音石天下無
加可為磬 又曰安福縣長嶺山有石色黒可以種火
是為不灰石 又曰臨溪石在江南績溪縣北臨溪岸
方圓二丈其平如砥溪水甚清澈數里内婦人悉來浣
紗去家既逺多於石上績而守之每春華始布桃栁交
映艶妝麗服羣㑹於此 又曰儋州昌化湖明山有二
石如人形云昔有兄弟二人向海捕魚因化為石號兄
[031-56a]
弟石 又曰桂州興安縣有卧石一枚其形似人而舉
體青黄隠起謂之石人可以祈雨小舉則雨小大舉則
雨大 又曰貴州有洞池周十餘丈下有石牛時出池
間嵗旱民殺牛祈雨以血和泥塗牛即雨盡即晴以為
恒 又曰馬嶺山嶠多虺蛇毒殺人有冷石可以解之
屑著瘡内即活 廣州記云甘泉縣平野中孤石挺起
峰秀入雲連石相接無異棟宇 安城記曰石室中有
素石數斛狀如雀頭甘潤虚脆殆可噉也 通志曰大
[031-56b]
理府城北岸溪旁有僇魔石世傳觀音閉羅刹以石壓
之後人建觀音閣於其上 地理志曰落峭石去飛猿
館一百十五里在飛猿水巍峩嵌空數里可望謝靈運
詩曰朝登悲猿嶠暮宿落峭石是其處也 始興記曰
營口東岸有石四方而髙可百仞許其狀若臺故名臺
石 幕府燕閒録曰有人得青石大如甎皆有鼻穿鐡
索長數丈循環無斷處商人見之以數十千易之云此
是協金石垂於海中經夕引出上有金 湘州記曰零
[031-57a]
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如真燕風雨止還為石 葆
光録曰徐侍郎知業少時遊天台山歇於大樹隂巖上
石盤欲陊空中語曰下有人石屹然架樹回身乃落
四明舊志曰明州昌國東海中補陀伽山有盤陀石廣
可立百餘人下瞰大海燭龍將駕天光煥發五色爛然
頃焉一輪湧出其大有不可名者 臨川記曰石廪狀
如倉廪其内可容千斛廪口開則嵗儉閉則年豐 益
州記曰龍盤山有一石長四十丈有户及扇若人掩閉
[031-57b]
古老相傳為玉女房 山海經注曰徼外出金剛石石
屬而似金有光彩可以刻玉外國人帶之云避惡氣
  石三
原補天 佐岳上列子并下王/隠晉書 詳前 越履 蜀鏡盛宏之/荆州記
云興安縣水邉有平石其上有石櫛石履各一具俗云/越王渡溪脫履墮櫛于此 揚雄蜀都記曰武都丈夫
化為女子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為妻無㡬物故/乃於成都郭中葬之以石鏡一枚徑二尺髙五尺 督
郵 亭長上幽明録詳前石張敏竒士劉披賦曰盖土/龍不可以升天 人不任為亭長容貌雖似
蹄足/難奬 欵梓 扣桐樂資春秋傳曰秦人鄭容為始皇/使還至函谷闗見華山上有一人
[031-58a]
素車白馬謂容曰吾華山使願托一牘書致鎬池君所/子之咸陽道過鎬池見一大梓樹下有文石取以欵梓
當有應者容如其言果有人/從樹出受書 下異苑詳前 宋隕 晉言左傳並/詳前
化女 望夫劉義慶幽明録曰陽羡縣小吏呉龕有主/人在溪南嘗以一日掘頭舟過水溪内忽
見一五色石浮水面取内牀頭至夜化成一女子貞又/曰武昌北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 婦
其夫從役逺赴國難携弱子餞送此/山立望夫而化為石因以為名焉 紙臼 書研庾/仲
雍湘州記曰應陽縣蔡子池南有石臼云是蔡倫舂紙/臼 劉澄之江州記曰興平縣蔡子池南有石穴深二
百許丈石青/色堪為書研 仙博 帝碁神仙傳曰衛叔卿嘗乗白/鹿雲鶴與數人博于石上
詳華山詳下/博物志 前 井龜 印鵲郭頒魏晉俗語曰長沙王/又封常山王至國掘地為
[031-58b]
井深四丈得白玉一枚玉下有大石/其上有靈龜 下搜神記詳石二 浮磬 列錢上/尚
書詳石二為洞㝠記曰漢武帝生時有雀羣翔於/灞城門改 青雀門乃飾以錦文石為列錢之形 秦
梁 漢柱郭緣生述征記曰秦梁地名也或云秦始皇/東廵弗行舊道過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
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覩所累石無造作之處屬三輔/故事曰秦造作横橋漢承後置丞令石柱以南 京兆
北屬右扶風/各分其半 神鞭 仙跡上三齊畧記詳石二有水/經注曰思陽川水東 獨
山北有巖巖上有人坐跡山腹石上有兩手/跡山下石上有兩脚跡俗名之為仙人石也 飲羽
覆書上韓詩外傳詳石二乎呉越春秋曰禹按黄帝中/經見聖人所記曰在 九疑上東南號曰宛委承
以文玉覆以盤石其書金簡玉/字禹乃退齋三日發石取書 韞玉 生金上文賦/詳石一
[031-59a]
史臧榮緒晉書曰懐帝之時魏故豫州刺/ 賈逵墓西石碑生黄金採取即復生 羊起 雁
列仙傳曰黄初平家使牧羊見道士因隨入金華山/石室中兄初起求之得晤問所牧羊何在初平曰在
山東往視但見白石初平叱曰羊起石成羊數萬/頭 潯陽記曰廬山頂上有三石雁霜降則飛 燕
銜 猪化西京雜記曰竇太后在家嘗有白燕銜石大/如指墮績筐中詳后妃 華陽國志曰三蓬
縣一曰小㑹通道寜州渡瀘得蜻蛉/縣有長谷其中有石猪子母數千頭 沈犀 押馬蜀/都
水災乃刻石為犀沈江浦詳救災之晉太始/中謡曰宫中大馬化為驢大石押 不得舒 牛喚
人言後趙録曰石虎末洛陽城西北九里石牛在青山/峽上忽鳴喚聲聞數十里遣人打落兩耳及尾鐡
釘四足正前趙録曰劉聰麟嘉/二年春 月石人言於宣光殿 羊文 狗狀後趙録/云塗中
[031-59b]
有大石二丈許自立石勒命斷之有魚羊之文之三十/國春秋曰石勒僭位初太康中有山石似蹲狗 狀行
者咬/之 浮江 入海上蜀録詳石二四瑣語云齊東有/二石髙八尺廣 尺而入於海
 支機 炊鼎織女以石支機二/下異物志詳石 珪化 鞭驅傳王/子朝
用成周寳珪沈於河人得於河上/將賣之則化為石 下詳石一 曬紗 浣衣㑹稽/記曰
諸暨縣北界有羅山越時西施鄭旦生處名苧蘿邨所/在有方石是西施曬紗處今名苧蘿山 郡國志云梁
州女郎山張魯女浣衣石上便懐孕生二龍及女死將/殯柩車忽騰躍升此山遂葬焉其浣衣石猶在今謂之
女郎/山 累陣 𩔖騎梁州記云沔陽城泝漢上十五里/有諸葛武侯所鎮在漢水南背山
向水門前累石以為陣水至壊其行列水去輙復故象/石勒别傳云初鄉里所居地中石生日長𩔖鐡騎之
[031-60a]
 叩頭 繋腰謝承後漢書云呉郡馬皓父為南郡太/守坐事繋獄皓懐小石至公卿門輙出
石叩頭流血覆面父遂得免亡孝子傳云霍子者不知/何許人早失母後母常以其 母名呼之不應輙楚撻
霍子念言之則傷後母不言而死則虧父之明/乃習遊於河以石繋腰而沒不揚父母之過 煑服
 卧陷列仙傳云卭疏者周柱史能煮石髓而服之詳/仙 又云脩羊公華隂山石室有石榻卧其上
石盡/穿陷 瘥疾 蘇創豫章女子戴氏久疾出見小石曰/爾有神能瘥我疾者當事汝夜夢
人告云我將佑汝疾漸瘥立祠名石侯祠後人取石投/火咸曰此神石不宜犯之取者曰此石何神乃投井中
曰神當出井中明晨視之出井取者疾死味張勃呉録/曰鬱林郡有布山多蛇毒有冷石色赤黒 苦屑此石
著創中似初齒/立蘇一名初齒 昆明魚 零陵燕西京雜記曰昆明/池刻石為鯨魚每
[031-60b]
至雷雨魚常鳴吼/下湘州記詳石一 肅慎砮 臨海矢帝王世紀曰周/成王時肅慎氏
來獻楛矢石砮長尺有咫矢異物志云夷州土無/銅鐡取磨礪青石以作弓 此石砮楛矢之𩔖 音
若磬 㸃如星崔鴻後趙録曰石勒時有黒雲如幕聲/如雷震落地氣墊塵起連天時人往視
之上猶然沸見有一石方尺餘青而輕其音如磬星前/凉録云張軌永嘉元年正月姑臧送元𤣥白㸃如 成
二十/八宿 聲如鼔 形若輪又云張駿十年正月隕石於/破胡焦而碎聲如鼔聞七百
里其處氣上如煙首如赤熒見北燕録云馮䟦太/平中有三石形若輪大六圍 于山澗月餘而已 言
慎聲 書必字前趙録曰劉曜遣將作大匠勲胡無増/永興顯平二陵髙九十尺石人若有言
慎聲胡無親聞之中前凉録云張軌時蘭池/送元石大如丸破 有必字青㸃白文書之 求雲母
[031-61a]
 取流黄魏名臣奏曰今作洛陽宫殿取白石之人鑚/山索異石鑿石求雲母工後之事莫過於此
鎔後魏書曰帆殷國南界有火山山旁石皆焦/ 流數十里乃凝堅人取以為藥即石流黄也 孫楚
漱 劉楨磨上晉書詳石一帝文士傳曰武帝收劉楨/輸作部使磨石 嘗輦至尚方觀作見楨
故匡坐磨石不/動其餘詳前 陳倉童子 武昌貞婦並化/為石 隕于
宋都是何祥也 言于晉國或有憑焉並詳/石二 増試劒
 擣衣試劒石在吉水崇元觀後世傳許真君試劒處/ 王象之云擣衣石在永新相傳顔魯公常盤
桓其上以為石/可擣衣故名 排牙 解帶髙郵州之神居山石齒/齒如排牙人欲數之自
始至終其數必増自終而始其増愈多無能知其石數/之的者 解帶石在臨淮舊傳項羽敗垓下投薛公公
[031-61b]
不納羽解帶飯石上/而去石至今猶存 羅漢 仙君羅漢石在上髙水/南聖果寺之側其
東為鸕鷀洲正當縣之水口即地鈐所云鸕鷀洲合狀/元生者其南又有石豐上銳下名葫蘆石 仙君石在
建昌府南城田中一石髙八九尺方平如棊局近石羅/列小石峰數十刻畫如畫視之可愛世傳為仙君石
 銅鼔 金尺寜州西南武郷大溈山石屹立數丈形/若銅鼓因名相傳許旌陽逐蛟過此石
中有聲揮劍劈之一石中分如劍劈狀今守備營是其/地 金尺石在南昌郡西天寳洞之巔相傳乃施肩吾
所試丹者肩吾詩曰丹砂畫頑石黄金横/一尺人世較短長仙家愛平直盖詠此也 虎口 魚
虎口石在吉安府城西臨漳水髙三尺出一穴狀如/虎口 魚潭石在㑹昌亭立江滸為遺老周伯綸釣
磯/ 坐禪 談元坐禪石在侯官縣之東峰勁直若筍/峙於盤巖微觸即動又名峰睡石
[031-62a]
同安縣嘉禾嶼陳黯讀書堂側有/大石髙十六丈上刻談元石三字 龍擦 象跪龍擦/石在
興化府仙逰縣九鯉湖之西有紋縦横如龍鱗日射之/五色成文相傳漈中龍擦於此 象跪石在鶴慶府城
北石如狼牙昔元世祖自麗江石門/闗乗一白象至此象跪不行故名 螺川 梅巖吉/安
府城北文山祠前二石東西並竪髙四尺許其一穴文/宛蹙如螺形其一轉摺如川字故郡名亦曰螺川 梅
巖石在泉州府晉流縣髙數尺傍植古梅故名巖畔澗/水合流東有緑潭沿流而上至髙峻處有石碁局石硯
煉丹臼稍北兩石對峙泉出其罅名潄玉泉其東為妙/覺巖龜巖巨石屭贔中空可居唐歐陽詹結廬讀書於
其處人因謂之歐/陽室有石硯尚存 珠璣 櫛履山東登州府蓬莱縣/丹崖山下石壁千尺
水中有小石狀如珠璣或如彈丸久為海浪所磨盪/圓潔光瑩可愛俗呼為彈子渦 下荆州記詳石三
[031-62b]
節度 統制武昌縣江中有石三叚名節度石相統制/石在興國宋末統制鞏信従文丞 勤王
元李恒追至方石嶺將及信以短兵接戰元人疑有伏/不敢進信坐巨石箭雨集被體屹然不動至死不僵後
人呼為統制石至今/行旅過其下必式 蒸餅 麗禾蒸餅石在南豐石/佛潭中嵗饑則見
其大如箕里人鑿天下太平/四字 下方輿勝覧詳石一 風動 溜穿風動石在/漳州府龍
溪縣天柱稍北虚出絶崖撼之即動剛風赫然題曰風/動正徳志云風動石下有大石盤閣之此石四面均不
偏倚其下適兩尖相當故風來則動而唐楊宏貞溜穿/石賦云始則泠泠觸泓澄而或躍既 泱泱窅洞逹而
旁/穿 天劒 地符重慶府武隆西古渡頭有斷石中白/㾗如劒光芒燭天故名天劒 大理
府雲南縣清湖之西官道中有石成文如古篆/籀色如丹砂名曰地符行人謹避莫敢踐之 窊樽
[031-63a]
 玉履武昌縣散花灘上有窊樽宋縣令朱蕘書江濱/有石其形如窊唐縣令孟士源命為盃樽以盛
酒遺玉履石在宜章相傳越王渡/水 玉履于岸今石上猶有遺跡 畫卦 印文順慶/府治
東四十里石如砥平上有八卦相傳周柱下史以足畫/之足跡猶存 安化北濱江畔上有石天生印文八顆
隂雨其文益見書/以上並潛確𩔖 地骨 雲根上博物志詳石一曰/宋孝武登樂山詩
屯烟繞風穴/積水溺雲根 貓睛 龜背山堂肆考曰三佛齊國出/貓睛石瑩潔明透如貓睛
人又曰贑州興國縣之儒林郷有圓石如龜背項皆具/ 謂之龜背石彷彿八卦形象逐月隨斗杓旋轉土人
疑其怪移置他處翌日/復歸其處人因祀之 乞子 憩僊上郡國志詳石/一 酉陽雜爼
荆州利水間有二石若闕名曰韶石晉永和/中有飛仙衣冠如雪各憩一石旬日而去 擣帛
[031-63b]
掩扉嵩髙山記曰嵩山上有玉女擣帛石詳後嵩山丈/晏殊𩔖要云保寧府盤龍山南有一石長四十
髙五尺中有户及門扉若/人掩扉然號曰玉女房 雞鳴 鵲噪夷堅續志曰/分寜陳甫山
荘有槌藁石陳夜歩月忽聞雞鳴於石上即而視之不/見移石于數歩外至次宿鳴如故復擕石以歸置之月
下雞必鳴其子剖視之中有雌雄二雞文采可觀宋又/曰宋宫有靈鵲石石中有鵲每天將明聞其噪聲 南
渡得之/晉州 神鉦 僊鏡述異記曰洞庭山石樓下有兩/石扣之聲響如鉦人呼曰神鉦
志下九域/ 詳石一 挂帶 作樽上揮麈録詳石一小唐元結/集道州東左湖有 石山山
巔有窊石可以作樽名/曰窊樽又作亭于樽上 雞冠 馬蹄山堂肆考曰長/沙縣北江濱石
其形髙聳似雞冠石又曰湘/潭縣錦灣之側有 如馬蹄 屐齒痕 龍馬跡潛確/𩔖書
[031-64a]
曰屐齒痕在桂林府義寧江口石磯上相傳漢蜀時有/馬當者從諸葛武侯征䍧牱溺智恵江死焉英靈白晝
擐金甲揮刃大呼響應山谷嘗臨流踞坐磯上屐痕宛/然可觀 又曰雲南府石屏州有龍馬蹄石髙四丈上
有蹄跡旁有四小石為/風伯龍師禱雨輙應 鴛鴦石 玳瑁欄又曰鴛鴦/石在陜西
紫陽西漢江濱石作雌雄狀舊在洋縣鴛鴦壩順流至/此漁人識之 又曰崖州海邊有大石數十丈如屋宋
時陳明府鑿石為池以/蓄玳瑁因名玳瑁欄 仙人磏 羅漢影又曰仙人/磏在保定
通江縣有石竇可容百人崖下刻公孫秀才讀書處年/代不可考有山茶髙數丈相傳是唐時物 又曰羅漢
影石在萍郷之白鷺坑宋元符中巨石忽然中裂聲如/雷震居人往視石分為兩各有羅漢影一尚屹立一在
田/間 似芙蓉 名霹靂名山志曰芙蓉渚有聳石如初/生芙蓉色青白 下元中記詳
[031-64b]
石/一 形若覆鐘 勢如立馬南安府南康縣有浮石形/若覆鐘水繞其外為上游
勝概蘇軾甞檥舟于此復瓊州府昌化縣三十里有/馬嶺山勢起伏至海濱 相對聳起勢如立馬焉
烏集雲際 樹生月中南寜府新寜州東北有慈烏石/即州治之脈也磊石星布望之
如羣烏飛集雲際中䕫州府東郷西北厓壁間懸二石/左𩔖日右𩔖月月 空隙有婆娑樹一枝 以上並潛
確𩔖/書 文若馬牛 狀如龍鳳魏畧曰梁州栁谷有石/無故自崩有文如馬牛
之形乃司馬氏得天下之/應 下零陵志詳石一 僧孺採竒 正臣蓄異上/長
慶集詳石一石下/山谷詩集詳 一
  石四
[031-65a]
原隂𩔖漢名臣奏曰伏聞東平國無鹽縣山中有大石/無故自起立臣愚以為石者隂𩔖殆有微人當
紹起者漢興來與今再見其一正以昭/帝無繼嗣見今又以陛下無繼嗣復見 沈物前趙録/詳石一
 雲觸詳石/一 水投以水投石莫之受也/以石投水莫之逆也 三足魏志/詳石
一/ 五色拾遺記云崑崙西方須彌山有九層最下層/有流霞闕南有螭潭左側有五色石云是白
螭之腸化/為此石也 隨流後趙石勒起河橋採石為中/濟石石無大小下輙隨流 自立
前燕録云慕容皝四年棘/城里有大石自立而行 俱焚書云火炎崑/岡玉石俱焚 盡起
始皇鞭/石事 巖巖積石/也 落落如/石 磊磊澗中/石 漸漸詩/漸
漸之/石 印徐廣晉記曰鄱陽歴陵縣有山臨江巖穿似/印時人謂石印已發皓遣使者以太牢致祭
[031-65b]
使者因以丹書石曰楚九州渚呉九/州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矣 册北燕録云沮/渠䝉遜永和
二年大風震電/于震所得石冊 笥呉猛别傳云豫章縣東郷吕里山/中有石笥磨伐不能開呉猛往遂
得發之多有石牒古字弟子莫能曉者猛亦不言弟/子數十人合力舉盖不動如山猛一手提若無重焉
郭文舉别傳云先生每逰山林輙旬月/忘歸華隂之崖以觀石室之石函焉 増五如唐/元
結序涍泉之陽得怪石焉左右前後及登石巔皆相似/故名曰五如石并建五如亭于此五如石今在道州城
東/ 三品上元縣東北同泰寺即梁武捨身處寺前有/醜石四各髙丈餘陳封石為三品俗呼為三
品石王安/石有詩 仙人照鏡潛確𩔖書曰四川忠州巴臺下/江中有圓石如鏡旁有五石筍
簇之呼為仙/人照鏡臺 石人要水華陽國志/詳石一 抱石救溺孔叢/子
[031-66a]
 含石不飢列仙傳/詳石一 沒金飲羽韓詩外傳/詳石二 投石超
史記詳/石一 刻石著功漢書詳/石一 刻石約兵潛確𩔖書/曰平連率
田浼素果敢發民年十八以上四萬人授/以府兵典刻石為約赤眉聞之不敢入界 聚石為障
合璧事𩔖曰馬燧表隴州刺史西山直吐蕃其上有通/道虜常出入者燧聚石為障設二門為譙櫓八日而畢
虜不/能暴 得石如眼又曰蕭餘上元夜于宣陽里酒盤下/得一物如人眼睛體𩔖美石光彩射
人置掌中每逰闇處輙光/明三尺許後因雨飛去 踞之草制唐書詳/石二 愛而
為銘長慶集/詳石二 大秦九色魏畧曰大秦國以石/為城郭出九色玉石 桐廬
一指山堂肆考曰桐廬縣有石長一丈髙五尺綴巖谷/間以一指抵之則摇動人力多則不動故以一指
[031-66b]
名/之 呼曰石丈石林燕語曰米芾字元章性好竒知無/為軍初入州𪠘見立石頗竒喜曰此足
以當吾拜遂命取袍笏拜之/每呼曰石丈遂為言官所彈 號為石賢封氏見聞記/曰有古墓前
石人以肉祭之能愈/疾因號為石賢士 有女浣衣述異記/詳石二 如人攘袂
幽明録/詳石二 山水草木之形山堂肆考曰大理府㸃蒼山/出石白質黒文有山水草木
之形温潤如/玉可琢為屏 人物溪橋之狀又曰階州北峡中有石/青質黒理其文有松栢
人物溪橋水石山林/樓閣日月之狀焉
  石五
原詩梁朱超詠孤石詩曰侵霞去日近鎮水激流分對
[031-67a]
影疑雙闕孤生若斷雲遏風静華浪騰烟起薄曛雖言
近七嶺獨立不成羣 蕭推賦得翠石應令詩曰依峰
形似鏡挂嶺勢如蓮映林同緑栁臨池亂百川碧苔終
不落丹字本難傳有邁東明上來遊皆羽仙 陳隂鏗
詠石詩曰天漢支機罷仙嶺博碁餘零陵舊是燕昆明
本學魚雲移蓮勢出苔駮錦紋踈還當榖城下别是解
兵書 周宏正詠石鯨應詔詩曰石鯨何壯麗獨在天
池隂鶱鬐𩔖横海半出似浮深吞航本無日吐浪亦難
[031-67b]
㝷聖帝遊靈沼能懐躍藻心 標法師詠孤石詩曰中
原一孤石地理不知年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烟崖成
二鳥翼峰作一芙蓮何時發東武今來鎮蠡川 髙麗
定法師詠孤石詩曰迥日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巖隈恒
灑浪樹杪鎮摇風偃流還漬影侵霞更上紅獨㧞羣峯
外孤秀白雲中 隋崔仲方奉和周趙王詠石詩曰玉
䋲隨月落金碑映日鮮入江疑濯錦出峽似開蓮文馬
河西瑞兵符濟北篇㑹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 岑徳
[031-68a]
潤賦得臨階危石詩云當階聳危石殊狀實難名帶山
疑似獸侵波或𩔖鯨雲峰臨棟起蓮影入簷生楚人終
不識徒自藴連城 虞茂賦得岑石詩曰蜀門鬱遐阻
燕碣逺參差獨標千丈峻共起百重危鏡峰含月魄蓋
嶺逼雲枝徒然抱貞介填海竟誰知 蘇味道詠石詩
曰濟北甄神貺河西濯瑞文聲應天池雨影觸岱宗雲
雁歸猶可候羊起自成羣何當掘靈髓髙枕絶囂氛
増唐李嶠詠石詩曰宗子維城固將軍飲羽威巖花鏡
[031-68b]
裏發雲葉錦中飛入宋星初隕過湘燕早歸儻因持補
極寜復羡支機 戴叔倫詠孤石詩曰迥若千仞峰孤
危不盈尺早晚他山來猶帶煙雨蹟貞堅自有分不亂
和氏璧 白居易和牛僧孺太湖石詩曰錯落復崔嵬
蒼然玉一堆峰駢仙掌出罅坼劒門開峭頂髙危矣蟠
根下壯哉精神欺竹樹氣色壓亭臺𨼆起磷磷狀疑成
瑟瑟胚廉稜露鋒刃清越叩瓊瑰岌嶪形時動巍峩勢
欲摧竒應潛鬼怪靈合蓄風雷黛潤沾新雨斑明㸃古
[031-69a]
苔未應棲鳥雀不肯染塵埃尖削琅玕筍窪剜馬腦罍
海神移碣石畫障簇天台在世為尤物於人負逸才渡
江一葦載入洛五丁推出處雖無意升沈亦有媒㧞從
水府底置向相庭隈對稱吟詩句看宜把酒杯終隨金
礪用不學玉山頽疏𫝊心偏愛圓公眼屢廻共嗟無此
分虛管太湖來 童翰卿織女石詩曰一片昆明石千
秋織女名見人虚脉脉依水更盈盈苔作輕衣色波為
促杼聲岸雲連鬢濕沙月對眉生有臉蓮同笑無心鳥
[031-69b]
不驚還如朝鏡裏形影自分明 李徳裕疊石詩曰潺
湲桂水湍漱石多竒狀鱗次冠烟霞蟬聨疊波浪今來
碧梧下迥出秋潭上嵗晚苔蘚滋懐賢益惆悵 宋蘇
軾文登彈子渦石詩曰蓬萊海上峰玉立色不改孤根
捍滔天雲骨有破碎陽侯殺廉角隂火發光采纍纍彈
丸間瑣細成珠琲閻浮一漚爾真妄果安在我持此石
歸䄂中有東海垂慈老人眼俯仰了大塊置之盆盎中
日與山海對明年菖蒲根連絡不可解儻有蟠桃生旦
[031-70a]
暮猶可待詩序云取此石數/百枚以養石菖蒲 又仇池石詩曰海石來
珠宫秀色如蛾緑坡陀尺寸間宛轉陵巒足連娟二華
頂空洞三茅腹初疑仇池化又恐瀛洲蹙殷勤嶠南使
餽餉揚州牧得之喜無寐與汝交不瀆盛以髙麗盆藉
以文登玉幽光先五夜冷氣壓三伏老人生如寄茅舎
久未卜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風流貴公子竄謫武
當谷見山應已厭何事奪所欲欲留嗟趙弱寜許負秦
曲傳觀慎勿許間道歸更速序云王晉卿以小詩借觀/意在於奪軾不敢不借以
[031-70b]
此詩/先之 元楊維楨鳳凰石詩曰大瀛浴火鳥滅沒失倒
景玉龍挟之飛脫落疊浪頂根從太始并勢與華嵩並
琅實既充脰玉距猶在礦馬争灔澦堆龜譲天梯餅神
人不敢鞭怒啄欲成癭遷輕岐陽鼓扛重烏獲鼎坐寒
彭蠡磯沈却景陽井裘突月支頭劒磨嚴顔頸秦女寜
受跨晉士豈容醒灰歴五千刧金鎖八千頃未知金帶
恩逺却白羽影㑹當鳴朝陽即都鳳飛/鳴也有竒警巨手一
拍飛欽師許誰請 王逢望江郎石詩曰仲春天氣佳
[031-71a]
萬象欣改色我行六峯外遥見江郎石二儀闢混沌牽
牛委精魄鼎列台輔姿玉韞圭璋徳斯連厚坤軸乃棄
姑蔑域直上青蓮花或隕樵舎側安知非異境自與三
神敵尚戀女媧功躊躇望西北 明林雲同仙遊龍擦
石詩曰捫蘿度深篁懸磴驚如線靈扃忽已開觸目坐
成眩危石瀉銀流千㝷垂楚練咫尺對珠簾噴薄日相
濺萬壑争喧豗千巖競葱蒨石城亘長空縹緲飛瓊殿
原賦陳張正見石賦曰連山蔽虧巨石嶔﨑上興雲而
[031-71b]
蔚薈下激水而推移舒丹霞于九折混白露于三危鎮
方城于濮水固天闕于湯池開五嶽之靈圖集九老之
仙都韜神功于射的産利劒于昆吾魚躍湘郷之水雁
浮平固之湖隨山鵲之金印碎驪龍之寳珠奄藹披衣
氤氳翠㣲精衛取而填海天孫用以支機隨西王而不
落傍東武而俱飛 増唐鄭惟忠古石賦曰博望侯周
遊天下歴覧山川尋長河于異域得美石而獻焉漢武
帝未之竒也東方朔見而喟然曰此石英輝潤宻秀色
[031-72a]
明爛舊枕昆吾之谿曽臨歸美之岸玉雉飛而激矢金
雞鳴而縦彈至如天台始裂地乳初分丹青孕彩𨼆起
成文盈尺則内含明月膚寸則外吐浮雲别有兩楹分
竦雙闕相向依依識啓母之形亭亭表望夫之狀鼔迎
桴而若動帆映舟而似颺此並流膏曲澗滴髓危峰據
谷成虎臨池作龍蒲英九節蓮葉千重若乃泗水之上
岐山之側撫之則磬動竒音被之則錦開新色匠石見
而心駭師涓聞而歎息於是琢磨成狀雕瑩生輝似龜
[031-72b]
則負圖盤峙如鵲則緘印鶱飛在地者佳人擣練在天
者織女支機及其火烈崑墟星流宋國被隕形碎遭焚
影黒碑沈郢路之東樹折陽闗之北昔之開壇竹聳抱
劍松抽礎應山雲之潤橋通海水之流栁谷岸崩之馬
鬱林泥落之牛莫不嵗月凋訛丘陵蕪沒顛墜坑穽枕
倚巖窟據洞口而嵯峨出泉心而硉矹徒見新排理坼
舊蹙文廻圓分者雹散方裂者冰開既藏瑕而被蘚又
抱穴以侵苔豈如寫鏡能明磨鋒可利撃拊充帝庭之
[031-73a]
樂闗和覩王府之器總五色而補天含九光而鎮地者
矣詞未畢帝乃顧而言曰楚王見璞棄之山阿不有卞
氏其如玉何抽琴命操為古石之歌歌曰江東藏瑞簡
濟北藴兵書若非平固湖中雁定是昆明池上魚歌響
既終神儀有懌左右驚視符采傍射使玉人而攻之果
得連城之璧 李邕石賦曰代有逺游子植杖大野周
目層巖覩巨石而歎曰兹盤礴也可用武而轉乎兹峭
峙也可騰踔而登乎觀其凌雲挿峰𨼆霄横嶂峻削標
[031-73b]
表汗漫儀狀劃鎮地以周博崛戴天而雄壯黙𤣥雲之
暮起赩丹霞之朝上若使矗布長城嶷聫髙壁遏西戎
而分塞截東陲而度磧張九州之地險蹙四裔之天隔
别有列在王庭地當文砌凝貞琬之粉澤艶重錦之光
麗承聴政之梁柱納進賢之階陛匪徒夾植桃李因芳
茝蕙降神女之徜徉排仙衣之容曳若乃苔蘚剥落雨
露淋漓水碧藻曜繪畫紛披不邀代之所貴不欲人之
見知㒺懐金而列異曷剖玊而方竒至若危堞孤援懸
[031-74a]
門禦衝出陣摧鶴乗城起龍砲與矢而飛雨磁當途而
列墉金鼔為之沮氣戈矛為之輟鋒借如奕秋沈思蜀
相興圖秉節制以全勝縦刼殺以論都鄙宋緘之謬識
嘉禹鑿之神模落五星而多懵坐千人而不孤惟磨礲
之所取任方圓之自殊支空留于織室編尚想于兵符
鳥何恨而填海山何言而望夫徒以貞者不黷堅者可
久卧如羊于山野蹲似虎于林藪知作鼓之聲虛信為
人之無偶梁架海以東注鎮臨江而南守庶投水而克
[031-74b]
成將補天而何有豈獨砥礪利器盤踞真王鏃來肅慎
門通越裳屹特立以興主駕能言以發祥邇開蓮兮華
表逺倚劒兮疏梁保兹城而永固結彼交而不忘何止
藏書石室勒篆離經翕湘川之飛燕伏昆池之駭鯨膏
久服而顔駐碑一觀而涕零豈如扣角匡坐且悲歌于
白水尋山小住止危途于翠屏而已哉 白行簡望夫
石賦曰至堅者石最靈者人何精誠之所感忽變化而
如神離思無窮已極傷春之目貞心彌固俄成可轉之
[031-75a]
身原夫念逺増懐慿髙流盼心摇摇而有待目眇眇而
不見絲蘿無託難立節以自持金石比堅故推誠而遂
變徒觀夫其形未泐其怨則深介然而凝𩔖夫啓母之
狀確乎不㧞堅于王霸之心口也不言腹兮則實形落
落以孤立勢亭亭以迥出化輕裙于五色獨認羅衣變
纎手于一拳已迷紈質矧乎石以表其貞變以彰其異
結千里之怨望含萬里之幽思緑雲朝觸拂峩峩之髻
鬟微雨暮霑灑漣漣之珠淚雜霜華于臉粉脫苔㸃于
[031-75b]
眉翠昔居人代雖云賦命在天今化山椒可謂成形于
地於是感其事察其宜採蘼蕪之芳生不相見化芙蓉
之質死不相隨冀同穴於㝠漠成終天之别離則知行
髙者其感深跡異者其致逺委碧峰之窈窕辭紅樓之
婉娩下山有路初期携手同歸窺户無人終嘆往而不
返嗟乎貞志可嘉髙節惟亮同胚渾之凝結異追琢而
成狀孤烟不散若襲香于爐峰之前圓月斜臨似對鏡
于廬山之上形委化而已久目凝睇而已望悲哉思婦
[031-76a]
與行人莫不覩之而惆悵
増銘唐白居易盤石銘曰客從山來遺我盤石圓平膩
滑廣袤六尺質凝雲白文坼烟碧莓苔有斑麋鹿無跡
置之竹下風埽露滴坐待禪僧眠留醉客清泠可愛支
體甚適便是白家夏天牀席
増歌唐呉融太湖石歌曰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萬古
生幽石鐡索千尋取得來竒形怪狀誰能識初疑朝家
正人立又如戰士方狙撃又如防風死後骨又如於菟
[031-76b]
活時額又如成人楓又如害癭栢雨過上渟泓風來中
有隙想得沈潛水府時興雲出雨蟠蛟螭今來硉矹林
亭上長恐忽然生白浪用時應不稱媧皇將去也堪隨
博望噫嘻爾石好慿依幸有方池并釣磯小山叢桂且
為伴鍾阜白雲長自歸何必豪家甲第裏玉欄干畔争
光輝一朝荆棘忽流落何異綺羅雲雨飛 宋歐陽脩
紫石屏歌曰月從海底來行上天東南正當天中時下
照千丈潭潭心無風月不動倒影射入紫石巖月光水
[031-77a]
潔石瑩浄感此隂魄來中潛自從月入此石中天有兩
曜分為三清光萬古不磨滅天地至寳難藏緘天公呼
雷公夜持巨斧開嶄巖墮此一片落千仞皎然寒鏡在
玉匳蝦蟇白兎走天上空留桂影猶杉杉
原贊晉郭璞磁石贊曰磁石吸鐡琥珀取芥氣有潛通
數亦㝠㑹物之相感出乎意外
増記唐栁宗元永州萬石亭記曰御史中丞清河男崔
公來涖永州間日登城北墉臨于荒野叢翳之隙見怪
[031-77b]
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勝歩自西南以求其墟伐竹披
奥欹仄以入綿谷跨谿皆大石林立渙若奔雲錯若置
碁怒者虎鬭企者鳥厲抉其穴則鼻口相呀搜其根則
蹄股交峙環行卒愕疑若摶噬於是刳闢朽壤剪焚榛
薉决溝澮導伏流散為踈林洄為清池寥廓泓澄若造
物者始判清濁効竒於兹地非人力也乃立游亭以宅
厥中直亭之西石若掖分可以眺望其上青壁斗絶沈
于淵源莫究其極自下而望則合乎攅巒與山無窮明
[031-78a]
日州邑耋老雜然而至曰吾儕生是州藝是野眉龎齒
鯢未甞知此豈天墜地出設兹神物以彰我公之德與
既賀而請名公曰是石之數不可知也以其多而命之
曰萬石亭耋老又言曰懿夫公之名亭也豈専狀物而
已哉公甞六為二千石既盈其數然而有道之士咸恨
崔公之嘉績未洽於人敢頌休聲祝公于明神漢之三
公秩號萬石我公之徳宜受兹錫漢有禮臣惟萬石君
我公之化始于閨門道合于古祐之自天野夫獻辭公
[031-78b]
夀萬年宗元甞以箋奏𨽻尚書敢専筆削以附零陵故
事 宋蘇軾怪石供曰禹貢青州有鉛松怪石解者曰
怪石石似玉者今齊安江上往往得美石與玉無辨多
紅黃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愛雖巧者以意繪
畫有不能及者豈古所謂怪石者耶凡物之醜好生于
相形吾未知其果安在也使世間石皆如此則今之凡
石覆為怪戾海外有形語之國口不能言而相喻以形
其以形語也㨗于口使吾為之不已難乎故夫天機之
[031-79a]
動忽焉而成而人真以為巧也雖然自禹以來怪之矣
齊安小兒浴于江時有得之者戲以餅餌易之既而得
二百九十有八枚大者兼寸小者如棗栗菱芡其一如
虎豹首有口鼻眼處以為羣石之長又得古銅盆一枚
以盛石挹水注之粲然而廬山歸宗佛印禪師適有使
至遂以為供禪師甞以道眼觀一切世間混沌空洞了
無一物雖夜光赤璧與瓦礫等而况此石雖然願受此
供灌以墨池水强為一笑使自今以往山僧野人欲供
[031-79b]
禪師而力不能辦衣服飲食卧具者皆得以浄水注石
為供蓋自蘇子瞻始 歐陽脩菱溪石記曰菱溪之石
有六其四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竒亦藏民家其最
大者偃然僵卧于溪側以其難徙故得獨存每嵗寒霜
落水涸而石出谿傍人見其可怪往往祀以為神菱谿
按圖與經皆不載唐㑹昌中刺史李濆為荇谿記曰水
出永陽嶺西經皇道山下以地求之今無所謂荇谿者
詢于滁州人曰此谿是也楊行宻據淮南淮人為諱其
[031-80a]
 嫌名以荇為菱理或然也谿傍若有遺址云故將劉金
 之宅石即劉氏之物也金偽呉時貴將與行宻俱起合
 淝號二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
 愛賞竒異為兒女子之好豈非遭逢亂世功成志得驕
 于富貴之佚欲而然耶想其陂池臺榭竒木異草與此
 石稱亦一時之盛哉今劉氏之後散為編氓尚有居谿
 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廢興惜其可愛而反棄也乃以三
 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
[031-80b]
 之南北亭負城而近以為滁人嵗時嬉遊之好夫物之
 竒者棄沒于幽逺則可惜置之耳目則愛者不免取之
 而去嗟夫劉金者雖不足道然亦可謂雄勇之士其平
 生志意豈不偉哉及其後世荒烟零落至于子孫泯沒
 而無聞况欲長有此石乎用此可為富貴者之戒而好
 竒之士聞此石者可以一賞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