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4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三十九
  地部十七渭河涇/漕 昆明池/
   渭一
 原春秋說題辭云渭之為言布也渭渭流行貌 尚書
 曰導渭自鳥鼠同穴東㑹于灃東㑹于涇又東過漆沮
 入于河 周官雍州其浸渭洛為闗中三川周幽王時
 三川震是也渭與涇灞滻澇潏灃滈為八水案水經注
[044-1b]
 及山海經注渭水出隴西首陽縣鳥鼠同穴山東北過
 狄道縣南上邽縣北陳倉縣南武功縣北槐里縣南與
 澇灃二水合東至髙陵與涇水合又與漆沮水合經秦
 漢之都至潼津而入河也 増河圖曰鳥鼠同穴山地
 之幹也渭水出其中 辛氏三秦記曰龍首山長六十
 里頭入渭水尾達樊川髙二十丈云昔有黑龍從南山
 出飲渭水其行道因成土山 史記曰秦武王三年渭
 水赤三日昭王十四年又赤三日 洪範五行傳曰赤
[044-2a]
者火色蓋亦以火沴水也渭水秦大川也隂陽亂秦用
嚴刑敗亂之象 沈約宋書曰秦漢都西京涇渭水雖
不在祀典以近咸陽故盡得比大川之祠 雜兵志曰
東海出氣如鼈渭水出氣如蜃
  渭二
増詩曰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文定
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史記曰太公垂
釣於渭周西伯將獵卜曰所獲非龍非彲非熊非羆所
[044-2b]
獲霸王之輔於是西伯獵果遇太公於渭之陽與語大
恱 列子曰夸父逐日渴飲渭水不足乃暍死 水經
注曰渭水石柱橋舊有忖留神像此神嘗與魯班語班
令之出曰我貌很醜卿善圖物容我不能出班於是拱
手與言曰出頭見我忖留乃出首班以脚畫地忖留覺
之便還沒水故置其象於水惟背以上立水上 原三
輔舊事云初秦都渭北渭南作長樂宮橋通二宮間表
河以為秦東門表汧以為秦西門二門相去八百里渭
[044-3a]
水貫都以象天河横橋南渡以象牽牛漢都渭南開北
闕以臨渭渭北則陵廟所在 増史記曰文帝十二年
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因説上設立渭陽五帝廟欲出
周鼎 又曰張釋之為廷尉漢文帝出中渭橋有一人
從橋下走出乗輿馬驚使騎捕屬廷尉廷尉奏此人犯
蹕當罰金 陳壽益都耆舊傳曰漢武帝時蜀張寛為
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子浴渭水乳長七尺上怪
遣問之女曰帝後第七車知我所來寛在第七車對曰
[044-3b]
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潔則見 曹瞞傳曰操與馬超
隔渭水而戰每渡渭輒為超騎所衝突地多沙不可築
城婁子伯說今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一宿而成
魏春秋曰諸葛亮出斜谷臨渭水司馬懿謂諸将曰亮
若出武功依山東轉者是其勇也若西止五丈原諸君
無事矣亮果屯渭水南原 王景暉南燕書曰姚秦皇
初三年歲在丁酉於長安渭濱得赤璽上有文字曰天
命燕徳 劇談録曰陳季卿羈棲輦下嘗訪僧於青龍
[044-4a]
寺遇僧他適因憩於煖閣中有終南山翁方擁爐而坐
東壁有寰瀛圖季卿歎曰得自渭泛河濟江達於家亦
不悔無成而歸翁乃命僧童折階前一竹葉作舟置圖
中渭水上季卿熟視恍若登舟旬餘至家復登葉舟泛
江至青龍寺見山翁尚擁褐而坐
  渭三
原貫都 浸雍上見前三輔舊事/ 下見前周官 増同穴 合流尚/書
注烏鼠共為雌雄同穴處此山故名鳥鼠同穴渭水/出焉 水經注渭與涇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
[044-4b]
性清 色赤後周宇文道渭源詩合流應不雜/方知性本清 色赤見前史記 原知
星 相氣上見前益都耆舊傳都葛洪神仙傳曰駙馬/都尉北海巫炎字子 漢武帝出子都見於
渭橋上見頭上鬱鬱有紫氣高丈餘帝召東方/朔使相此君有何道術曰此君有隂道之術 應徳
 失紀秦書曰昔三代居三河而河洛出圖書秦居渭/陽而水數赤瑞異應徳之效也 焦贑易林曰
山崩谷絶天福盡竭/涇渭失紀玉厯既闕 増甘誓 鎬書水經渭水東合/甘水即夏啓伐
有扈作誓于甘有又渭水與鎬水合春秋後傳曰使者/鄭客至華山見 素車白馬來者曰子之咸陽願托書
致鎬池君内/言祖龍死 原造舟 贈路上詩見前至又詩曰我/送舅氏曰 渭陽何以
贈之路/車乗黄 通橋 複道上詳前宮史記曰秦始皇複道/向阿房 渡渭屬之咸陽以象
[044-5a]
天極閣道絶/漢扺營室也 秦祠 漢拜上見前沈約宋書之漢書/曰文帝親拜灞渭 㑹以
郊見渭/陽五帝 晉壘 苻壇臧榮緒晉書曰諸葛亮率衆出/斜谷高祖拒亮遂濟渭水背水
而壘依裴景仁苻書曰苻健至長安賈元等上/尊號 舊儀立百官設壇城南於渭水之陽 垂釣
 投錢上見前史記山趙岐三輔決録曰安陵/清者有項仲 飲馬渭水每投三錢 増棄
脂 出椀杜牧阿房宮賦曰渭流漲膩棄脂水也公酉/陽雜爼景龍寺有八角井唐元和中有 主
過之令侍婢以銀稜椀取水誤/墜井中經月餘椀出於渭河 原龍飲 雞翔上見/前三
秦記宿裵景仁苻書曰苻健皇始四年冬山雞來入人/家栖 養子而去羣聚傍渭水而游翔與家雞無異
 導鳥穴 入龍山上見尚書記下/詳前三秦 中 出地幹 象天
[044-5b]
上見前河圖事下/詳前三輔舊 増過上邽 歴大散水經注渭/水東過上
邽縣大又東/北歴 散闗 逕略陽 繞華隂水經注略陽在隴右/渭又西逕略陽 又
曰渭水東繞/華隂縣北 原貫甸服 浸神皐水經渭南渭北總/貫注於長安甸服
也渭又秦漢立羣祠/於 傍稱神臯焉 橋法牛 氣如蜃上見前三輔/舊事 下見
前雜/兵志 増作離宮 開北闕秦作離宮在渭水南北漢/都渭南開北闕以臨渭俱
見三/輔記 走櫟道 通茂陵東渭橋漢髙祖造以走櫟陽/之道西渭橋漢武帝造跨渭
水以通茂陵/俱見水經注 原出周鼎 得燕璽上見前史記書/下見前南燕
驚輿馬 御樓船上見前史記諫漢書曰薛廣徳為御/史大夫直言 諍元帝酎酒宗廟出
[044-6a]
便門欲御樓船廣徳當乗輿免冠曰宜從橋上乃/從橋酈道元注水經曰渭橋秦制也亦曰便門橋 呂
釣陽 馮耕陰上見前史記阿馮衍楊節賦序曰馮子/耕於驪山之 渭水之陰廢弔問之禮
絶游宦之路眇然有超/物之心無偶俗之志 増丹幾陷 瞞乍驚水經注/曰燕太
子丹質於秦秦王遇之無禮乃求歸秦王為機欲以陷/丹丹渡橋機不發 又曰渭橋舊有忖留神像董卓入
闗焚此橋曹瞞更修/之見忖留像而驚之 非子主馬 文公出田史記秦/之先非
子為周孝王主馬於汧渭之間/ 又曰秦文公田於汧渭之間 秦築阿城 漢起上
史記秦始皇三十五年作朝宮於渭南亦曰阿城也/ 又曰漢武帝建元中起上林苑屬之南山亦在渭
南/也 夸父渴飲 季卿圖泛上見前列子下/見前劇談録 囊沙作
[044-6b]
城 抱鬛渉水曹瞞傳曰瞞與馬超隔渭水而陣乃作/縑囊囊沙以堙水造城 唐書安禄山
反僕固懷恩至渭水/無舟抱馬鬛以逸 原導鳥鼠之源 為雍州之浸
  渭四
増厲鍛詩渉渭為亂/取厲取鍛 原迎太姒見前詩親/迎于渭 得玉璜
呂望垂釣於渭水/得玉璜遂為帝師 送舅氏見前贈/路注中 増眞人西遊水/經
注渭與汧合入散闗昔老子将至闗/闗令尹喜候氣知眞人将有西遊者 陳寳水經注渭/水又東過
陳倉縣縣有寳雞祠即秦文公/遊獵於此遇寳雞嗚故曰陳寳 鄜畤封禪書秦文公/田於汧渭之間
夢黄蛇自天屬地其口止於鄜衍以/為上帝之神於是作鄜畤祠白帝 原見玉英史記/漢文
[044-7a]
帝立渭陽五帝/廟常有玉英見 増大人見水經注渭水北過襄武縣/魏咸熙二年襄武上言有
大人見身長三丈跡長/三尺言厯數當在晉 背負清渭郭子儀奏雍州背/負清渭濁河之固
 分渭水入金光門韓朝宗為京兆尹分渭水入金/光門匯為潭以通西市林木
祓除李適傳天子春幸/棃園並渭水祓除 渭河三百里内漁釣者五坊
捕治之唐史河/渠令 馬化為龍柳宗元龍馬贊明皇帝在/位靈昌郡得異馬於河其
狀龍鱗虺尾拳毛環目肉鬛居帝闕二十年遇禍亂帝/西幸馬至咸陽西入渭水化為龍游泳去不知所終
 蛙大如鼎唐志神龍中渭水有蝦蟇大/如鼎里人聚觀數日而失 合秦川隴
見水/經注 船司空地理志曰渭水東至船/司空入河服䖍曰縣名 陽春澌韓/愈
[044-7b]
詩灞渭/陽春澌 獨向東杜甫詩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原沔彼渭水
浸夫雍州
  渭五
原詩後周宇文逌至渭源詩曰渭源奔鳥穴輕瀾起客
亭淺淺滿澗響蕩蕩竟川鳴潘生稱運石馮子聽波聲
斜去臨天半横來對始平合流應不雜方知性本清
庾信望渭水詩曰樹似新亭岸沙如龍尾灣猶言今暝
浦應有落帆還 隋煬帝臨渭源詩曰西征乃届此山
[044-8a]
路亦悠悠地幹紀靈異同穴吐洪流濫觴何足擬浮槎
難可儔驚波鳴澗石澄岸瀉巖樓滔滔下狄縣淼淼肆
神州長林嘯白獸雲徑想青牛風歸花葉散日舉煙霧
收直為求民隐非窮轍跡遊 薛道衡奉和臨渭源應
詔詩曰元功復禹跡至徳去湯羅玉闗亭障逺金方水
石多八川兹一態萬里導長波驚流注陸海激浪象天
河鸞旗歴巖谷龍穴暫經過西老陪遊宴南風起詠歌
庶品蒙仁澤生靈穆太和微臣惜暮景願駐魯陽戈
[044-8b]
柳顧言奉和春日臨渭水應令詩曰飲馬投錢岸解釣
剖璜津風絲曳香餌覆杯懷昔人 唐韋嗣立奉和三
日祓禊渭濱詩曰乗春祓禊逐風光扈蹕陪鑾渭渚傍
還識當時水濱老衰年八十待文王 李乂奉和三日
祓禊渭濱詩曰中園花柳暮春時元已陪遊樂在兹此
日欣逢臨渭賞昔年空道濟汾詞 徐彥伯奉和三日
祓禊渭濱詩曰晴風麗日滿芳洲御色春筵祓錦流皆
言侍蹕璜溪宴暫似乗槎天漢游 増唐岑參西過渭
[044-9a]
州見渭水思秦詩曰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憑添兩
行淚寄向故園流 崔國輔渭水西别季崙詩曰隴外
長亭堠山深古塞秋不知嗚咽水何事向西流
増賦唐劉珣渭水象天河賦曰昔我先王肇修人紀乃
建邦國以立都鄙或處沃而稱奧或宅中而為美周分
景臺之測用㑹陰陽之擬漢據鶉首之分實為山河之
理故右扶風而左馮翊距涇川而浮渭水潼函襟帶豐
鄠巍峩下則崇岡於地險上乃取範於天河城雉周環
[044-9b]
而斗設宮觀駢牙而星羅轉曲江於前岸俯冀闕於中
波車馬諠流渾濤聲之交錯風塵日夕與津霧而相和
蓋聖人垂則必天之象王者都㑹大洽斯享運璇衡以
齊玉燭法露盤以崇金掌四方輻凑萬國攸仰風雲以
之吸合日月於焉澄朗茍禎祥而應㑹則乾元之攸往
何必河出圖洛出書然後為卜食之華壤者也懿哉作
者元后中興後嗣同天之道順人之意横橋乃牽牛之
設素滻則飲龍之謂晩光澹灩接鳳苑之祥煙曉色清
[044-10a]
明連斗城之佳氣樓臺傍而津涯隱伏鐘鼓作而波濤
汨沸不覩斯焉以取斯寧復知王者之貴不察所由於
所以又安明坎徳之靈而主乎渭徒觀其遠界汧隴横
截秦川沃長安之霞日浮京兆之雲天都邑傍於左右
舟檝來而泝沿上林之煙開霧卷建章之戸萬門千朝
而望兮蓬瀛若留乎岸側夕而臨也河漢宛在乎目前
是以婁敬云被山帶河四塞為固豈不謂天道無親惟
徳是輔祥符下及瑞圖斯遇以登仁壽之理用表坤靈
[044-10b]
之喻請謂東周安處先生之徒與須知西朝翰林主人
之作賦 衞次公渭水貫都賦曰清渭天鑿名都王制
貫金城千里之域寫銀河九霄之勢同穴發源衆川潛
泄分黑水以渺漫遶黄山而迢遞水能濟物用導於中
州君徳配天故法於上帝都之㑹也皇皇渭之流也湯
湯異東西之瀍澗非汲引之沮漳夏后濬川分流非肇
於伯禹秦徳王水貫都必因於始皇照䨇鳳之丹闕架
長虹之飛梁褰裳者不勞於揭厲濯纓者何必於滄浪
[044-11a]
泛彼樓船掩橫汾於武帝濵之釣叟感入兆於文王且
夫前王酌憲惟皇都之所建度地有孚因貫渭之上腴
曲抱乎周原秦野旁臨乎八達九衢既流衍以紅粟誠
輝煥乎黄圖則知八水皆流豈清於渭水五都並制莫
大於西都原夫渭者雍之巨浸都者人之所聚天垂法
君必取曳雲間之清渭何殊雲漢移天上之紫宮洞開
天府及乎縈流一帶中派紆餘蕩元氣澄太虛稽前典
而僃矣於名川而舍諸豈惟積潤於庶物固亦近壯於
[044-11b]
皇居至乃春景澄廓晴霞朗暢涵萬象於影中度牽牛
於波上客有觀光者於兹而寫望美夫取法可仰因天
垂象疏紫陌而逶迤流丹霞而蕩漾周公卜洛雖云風
雨所交秦后貫都實謂膏腴之壤惟洪業之永固與渭
流而彌廣
  涇一
増爾雅云直波曰涇 書曰涇屬渭汭孔安國尚書注/屬逮也水北曰
汭言治涇/水入於渭 詩曰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原周官雍州
[044-12a]
其川涇汭 増淮南子云涇水出薄洛山高誘注薄洛/山即开頭山
也/ 原闗中記云涇與渭洛為闗中三川與渭灞滻澇
潏灃滈為闗中八水 案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涇
水出安定朝那縣西开頭山東南經新平扶風至京兆
髙陵縣而入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東合漆沮
水至潼津入於河
  涇二
増詩曰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左
[044-12b]
傳曰晉侯伐秦帥諸侯之師以進濟涇而次秦人毒涇
上流師人多死 國語曰恭王遊於涇上密康公從三
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於王夫獸三為羣女三為粲粲
美物也汝何徳以堪之康公弗許一年恭王滅密 史
記曰韓聞秦之好利欲罷之無令東伐乃使水工鄭國
間說秦令鑿涇水自中山西抵瓠口為渠以溉田禾既
而詐覺秦欲殺國國曰臣為韓延數歲之命為秦建萬
世之功遂使成之名鄭國渠 原又曰武帝大始二年
[044-13a]
趙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涇水首起谷口尾入櫟陽注
渭中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頃因名白渠人得其饒歌
之曰田於何所櫟陽谷口鄭國在前白渠起後舉鍤為
雲決渠為雨涇水一石其泥數斗且溉且糞長我禾黍
衣食京師億萬之口 増前秦記曰苻堅以闗中水旱
不時議依鄭白故事發王侯已下及豪望富室僮隷三
萬人開涇水上源以溉田百姓賴其利 唐書曰闗中
沃野千里舊資鄭白二渠為豪家貴戚壅隔上流置私
[044-13b]
碾百餘所農夫所有十奪六七大厯初李栖筠為工部
侍郎悉奏毁之 又云代宗詔除涇水上流私碾以妨
民溉有脂粉碾兩輪有司未敢毁撤公主見代宗訴之
帝謂主曰吾行此詔蓋為蒼生耳可為衆率先公主即
日毁去由是勢門碾磑毁八十餘所 宋史曰張守約
知涇州涇水暴漲為城害每歲治堤堰費不貲適年饑
罷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約曰荒歲勞民甚於河患禱
之河神一夕雷雨河徙而南城不為患
[044-14a]
  涇三
原合渭 歴峽上見前尚書歴酈道元注水經/曰涇水東流 峽謂之涇峽 増富
流 穢迹唐文粹李庾西都賦曰其地勢也帶涇渭之/富流 柳宗元愚溪對云乃合清渭自彰穢
迹/ 鍤雲 渠雨白渠成民作歌有舉鍤/為雲決渠為雨之句 前鄭 後
鄭國在前白渠/起後同上民歌 原秦卜 漢祠史記曰秦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驂殺
之卜涇水為祟二世乃齋望夷宮欲祠涇咸漢書曰灞/滻灃澇涇渭之水皆不在大川之例以近 陽盡得比
大川之/祠也 周震 漢壅史記曰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徐廣注
曰涇渭洛也涇又曰漢成帝河平/四年長陵臨 岸岸頽壅涇水 毒晉 祟秦上見/前左
[044-14b]
傳卜下見前/秦 注中 造舟 沈馬薛瑩後漢書曰章帝北廵/下長平御池陽宫東至高
陵造舟至于涇而還馬酈道元注水經曰秦/二世将祠涇沈四白 於涇齋於此宮内 増冠三
川 列八水並見/前 首薄洛 尾髙陵薄洛山名涇發/源 高陵縣名
涇至此入/渭並見前 經隴阪 貫嬴都見唐徐珩/望涇水詩 原出涇谷
 屬渭汭山海經曰涇西五十里曰涇谷之山/涇水出焉東流注於渭 下詳前 望夷
宮 長平觀水經注曰涇水經望夷宮以望北年故名/宮夷又曰涇水經長平觀甘露三 呼韓
邪單于入朝上登長/平觀詔單于無謁 増水一石 泥數斗見前白/渠民歌
原山崩涸 岸頺壅淮南子曰&KR0008山崩而薄洛之水涸/高誘注曰&KR0008山在雍薄洛涇水也
[044-15a]
漢下見/ 壅注 増壅上流 去私碾並見前/唐書 原鄭國鑿
白公穿並見前/史記 増夸父振履 王母乗雲輿地志涇/州有振履
堆夸父逐日振履於此立又曰漢武/時王母乗五色雲降遂 祠於涇州 雙渠禾黍 兩
輪脂粉上見前史記/下見前唐書 原引湜湜之流泥惟數斗 收
芃芃之稼畝乃一鍾
  涇四
増鳬鷖詩曰鳬/鷖在涇 原沔彼涇水 決為鄭渠 増三白
輿地志陘陽白公引涇水溉/田有上白中白南白三渠 命刮朽壤唐文粹王繼/張公徳政碑
[044-15b]
曰維涇失防比歲多決近縣疲於奔命/他山苦於度材公乃命刮朽壤塡巨石 請開支渠唐/書
黎幹戎州人大厯十三年為京兆尹百姓連状/告涇水壅隔幹力請開鄭白支渠復秦漢故道 胡盧
入涇山堂肆考曰胡盧河本名蔚茹河源出平/涼府鎭原縣西南頽沙山下流入涇河 臙脂
入涇又曰臙脂川在平涼府華亭/縣西北一百里東流入涇河 蕩潏杜甫北征詩/邠郊入地底
涇水中/蕩潏 原控清 引濁
  涇五
原詩唐徐珩日暮望涇水詩曰導源經隴阪屬汭貫嬴
都下瀨波恒急廻圻溜亦紆毒流秦卒斃泥糞漢田腴
[044-16a]
獨有迷津客懷歸漸暮途
増賦唐獨孤綬涇渭合流賦曰遊者感異源而合趣指
涇渭於秦樹涇如經也自北而南流渭若緯焉從西而
東注性相近以不息勢使然而自遇湜湜其沚昔既聞
之於詩湯湯其流今則狀之為賦夫至清者渭至濁者
涇惟清也鑒物之道著惟濁也含垢之義形共導金氣
咸通井星混殊流之昭晰成一帶之瀠渟初以縱亂横
似爭長而難雜終以潔受汚何極暌而乃合禹功之所
[044-16b]
兩存漢苑斯焉博納乍異其色覺游鱗之隱見必同乎
聲帶長風之蕭䬃象昭囘之可求歌鄭白之有由飲馬
投錢足以發明廉士決渠降雨足以殷富神州既相𢎞
以利物寧自異乎並流知之者齊我以不皦不昧感之
者比我于一薫一蕕斯乃柔以長存和之足貴近則順
洪河之紆直逺則成滄海之濩渭同功一體叶靈通氣
信殊榖洛之流寧爽淄渑之味夫然彼獨清而無偶非
達識之所謂
[044-17a]
原贊唐韋&KR0008涇水贊曰決渠濁流屬渭清津流亦毒晉
靈嘗祟秦
増碑劉禹錫髙陵令劉君遺愛碑曰涇水東行注白渠
釃而為三以沃闗中故秦人常得善歲按水部式決洩
有時畎澮有度居上游者不得壅泉而顓其腴兵興以
還寖失根本涇陽人果壅而顓之髙陵令劉君勵精吏
治乃脩故事考式文請更水道入於我里請杜私竇使
無棄流寳厯元年京兆下其符司録姚康士曹掾李紹
[044-17b]
實成之縣主簿談孺直實董之冬十月百衆雲奔憤與
喜并口謡力運不屑鼛鼓仲冬新渠成駛流渾渾如脉
宣氣蒿荒漚冐迎耜斯釋開塞分寸皆如詔條有秋之
期投鍤前定請名渠曰劉公其廣四尋而深半之兩岸
夾植杞柳萬本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僃用仍歲旱
沴而渠下田獨有秋繇是邑人享其長利髙陵人䝉被
惠風播為聲詩今采其㫖而志於石文曰噫涇水之逶
迤溉我公兮及我私水無心兮人多僻錮上游兮乾我
[044-18a]
澤時逢理兮官得材墨綬紫兮劉君來能愛人兮恤其
隠心既公兮言既盡縣申府兮府聞天積憤刷兮沈疴
痊劃新渠兮百畝流行龍蛇兮止膏油遵水式兮田復
制無荒區兮有良歳嗟劉君兮去翺翔遺我福兮牽我
腸紀成功兮鐫美石求信詞兮昭懿績
  昆明池一
原說文云池者陂也 増三輔黄圖云昆明池中有靈
沼神池堯時治水嘗停舟於此蓋堯時已有池漢代因
[044-18b]
而深廣耳 原漢書曰昆明池武帝元狩三年所穿也
初漢欲求身毒國為昆明夷所閉昆明有滇池方三百
里曰滇河漢将伐昆明以通身毒使謫卒伐棘上林象
滇河作昆明池以習水戰池周圍四十里 増曹毘志
怪云漢武鑿昆明池極深悉是灰墨無復土舉朝不解
以問東方朔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試問西域胡人
帝以為朔不知也至後漢明帝時外國道人來洛陽時
有憶方朔言者乃試以武帝灰墨問之荅云天地大劫
[044-19a]
將盡則劫燒此劫燒之餘乃知朔言有㫖
  昆明池二
増漢書曰武帝大脩昆明池列館環之 班固西都賦
曰集乎豫章之宇臨乎昆明之池左牽牛而右織女似
雲漢之無涯茂樹䕃蔚芳草被隄若摛錦與布繡燭燿
乎其陂 張衡西京賦曰乃有昆明靈沼黒水元阯周
以金堤樹以柳杞豫章珍館揭焉中峙牽牛立其左織
女處其右日月於是乎出入象扶桑與濛汜 原西京
[044-19b]
雜記曰昆明池中有戈船樓船各數百艘樓船上建樓
櫓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旌葆麾蓋照燭涯涘
又作二石人東西相對以象牽牛織女 又曰昆明池
刻石為鯨魚每雷雨魚常鳴吼鬐尾皆動漢世祭以祈
雨往往有驗至昭帝幼冲不復習戰於中養魚以給諸
陵祠餘付長安市魚乃賤 増酉陽雜俎曰漢武昆明
池中有水網藻枝横側水上長八九尺有似網目鳬鴨
入此草中皆不得出因名之 晉潘岳西征賦曰乃有
[044-20a]
昆明池乎其中浩如河漢日月麗天旦似暘谷夕𩔖虞
淵昔豫章之名宇披元流而特起儀景星於天漢列牛
女以雙峙圖萬載而不傾奄摧落於十紀擢百尋之層
觀今數仞之餘址 唐書曰髙祖武徳九年三月庚寅
幸昆明池習水戰太宗冬日臨昆明池有御製詩 景
龍館記曰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賦詩羣臣應制百
餘篇帳殿前結綵樓命上官昭容𨕖一首為新飜御製
曲從臣悉集其下須臾紙落如飛各認其名懷之惟沈
[044-20b]
佺期宋之問二詩不下移時一紙飛墜乃沈詩也評曰
二詩工力悉敵惜沈詩末句詞氣已竭宋詩云不愁明
月盡自有夜珠來猶陡健耳 酉陽雜俎曰孫思邈嘗
隱終南山時大旱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凡七
日縮水數尺忽有老人夜詣孫公求救曰余昆明池龍
也胡僧利弟子腦將為藥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
法力加䕶孫謂曰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千首爾傳與予
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所禁今急矣固無所恡有
[044-21a]
頃捧方而至孫曰爾第還無慮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漲
數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
  昆明池三
原神池 靈沼並詳前三/輔黄圖 伐棘 鑿灰上見前漢書/ 下見前志
怪/記 象滇 儀漢上見前漢書賦/下見前西征 刻石 儀星上見/前西
京雜記征下/見前西 賦 元流 黑水上見前西征賦/下見前西京賦 湯谷
虞泉並見前/西征賦 漢宇 堯舟上見前西都賦圖/下見前三輔黄 珍館
 名宇上見前西京賦/下見前西征賦 習戰 肄師漢書武帝鑿昆/明池以習水戰
[044-21b]
之潘岳西征賦曰伊兹池/ 肇穿肄水師於荒服 増養魚 網藻上見前西/京雜記
下見前酉/陽雜俎 鯨吼 龍求上見前石鯨鳴吼孫下見前/昆明池龍求救於 思邈
 象扶桑 似濛汜並詳/前 左牽牛 右織女並詳/前
原錦繡陂 杞柳隄上見前西都賦/下見前西京賦 増虛夜月 動
秋風杜甫秋興詩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終南雲影 渭北雨
江總昆明池詩曰終南/雲影落渭北雨聲過 船疑槎度 珠似星來虞/茂
賦昆明池織女石曰船/疑海槎度珠似客星來 石鯨分溜 劫燼隱沙唐太/宗臨
昆明池詩曰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 金隄稅馬 石岸横舟李百藥/和昆明
[044-22a]
池詩曰稅馬金隄/外横舟石岸前 川通黑水 地派紫泉李乂昆明/池應制詩
曰川通黑水漫/地𣲖紫泉流 太宗御製 昭容品詩唐太宗冬日/臨昆明池有
詩品上官昭容彩/樓 詩見前序 上巳泛舟 晦日侍宴宋之問上/巳泛舟昆
明池有序侍中宗於正月晦日幸昆/明命羣臣 宴賦詩見前景龍館記
  昆明池四
原周以金隄見/前 池濵得珠潘岳闗中記曰漢武作昆/明池人釣魚綸絶而去夢
於帝求去其鉤明日帝戲於池見魚銜索帝取其鉤放/之閱三日復游池濵得珠一雙帝曰豈非昔魚之報也
 豫章館 劫燒灰 出日月 似雲漢並見前西都/西京賦中
[044-22b]
 増貞觀獻獲唐書貞觀五年太宗獵於/昆明池獻獲於大安宮 問昆明開
自何年日帝嘗問許敬宗漢武開昆明池實何年日敬/宗對元狩三年因伐昆明為此池以肄戰也
 自作定昆池六帖云安樂公主嘗請昆明池帝曰先/帝未有以與人者主不恱自鑿定昆池
延袤數里定/言可抗之也 鯨吼歲熟朝野僉載開元初/石鯨吼歲大熟 紫雲樓
綵霞亭唐書帝嘗詠杜甫曲江辭有宮殿千門語意天/寳時環江有觀榭宮室問鄭注即詔兩神䇿治
曲江并治昆明作/紫雲樓綵霞亭 應制同用堯字唐時恩勅尚書省/寮宴昆明池應制
同用堯字如張嘉貞詩首句/靈沼初開漢神池舊浴堯
  昆明池五
[044-23a]
原詩周庾信晩讌昆明池詩曰春餘足光景趙李舊經
過上林柳腰細新豐酒汎多小船行釣鯉新盤待摘荷
蘭皐徒稅駕何處有凌波 又和炅法師遊昆明池詩
曰秋光麗曉天鷁舸汎中川密菱障浴鳥髙荷没釣船
碎珠縈斷菊殘絲繞折蓮落花催斗酒棲烏送一絃
隋江總秋日昆明池詩曰靈沼蕭條望遊人意緒多終
南雲影落渭北雨聲過蟬噪金隄柳鷺飲石鯨波珠來
照似月織處寫成河此時臨水歎非復采蓮歌 隋薛
[044-23b]
道衡秋遊昆明池詩曰灞陵因靜退靈沼暫徘徊新船
木蘭楫舊宇豫章材荷心宜露泫竹徑重風來魚潛疑
刻石沙暗似沈灰琴逢鶴欲舞酒遇菊初開羇心與秋
興陶然寄一杯 虞茂賦昆明池一物得織女石詩曰
隔河圖列宿清漢象昭囘支機就鯨石拂鏡沈池灰船
疑海槎度珠似客星來所恨雙蛾歛逢秋遂不開 元
行恭秋遊昆明池詩曰旅客傷羇逺樽酒慰登臨池鯨
隱舊石岸菊聚新金陣低雲色近行髙雁影深欹荷瀉
[044-24a]
圜露臥柳横清陰衣共秋風冷心學古灰沈還似無人
處幽蘭入雅琴 唐太宗冬日臨昆明池詩曰石鯨分
玉溜劫燼隱平沙柳影冰無葉梅心凍有花寒野疑朝
霧霜天散夕霞歡情猶未極落景遽西斜 李百藥和
許侍郎遊昆明池詩曰神池望不極滄波接逺天儀星
似河漢落景𩔖虞泉年深平館宇道泰偃戈船差池下
鳬雁掩映生雲煙浪花開已合風文直且連稅馬金隄
外横舟石岸前羽觴傾緑蟻飛日落紅鮮積水浮深智
[044-24b]
明珠耀雅篇大鯨方逺繫沈灰獨未然知君嘯儔侶短
翮徒聮翩 任希古和七月七日遊昆明池詩曰秋風
始摇落秋水正澄鮮飛眺牽牛渚激賞鏤鯨川岸珠渝
曉魄池灰歛曙煙汎槎分瀉漢儀星别構天雲光波處
動日影浪中懸驚鴻結蒲弋遊鱗入莊筌萍葉疑江上
菱花似鏡前長林代輕幄細草即芳筵文華開翠岱筆
海控清漣不挹蘭尊聖空仰桂舟仙 沈佺期奉和晦
日幸昆明池詩曰法駕乗春轉神池象漢囘雙星遺舊
[044-25a]
石孤月隱殘灰戰鷁逢時去恩魚望幸來岸花緹騎繞
隄柳幔城開思逸横汾唱歌流宴鎬杯微臣凋朽質羞
覩豫章材 宋之問奉和晦日幸昆明池詩曰春豫靈
池㑹滄波帳殿開舟凌石鯨度槎拂斗牛囘節晦蓂全
落春遲柳暗催象滇看浴景燒劫辨沈灰鎬飲周文樂
汾歌漢武才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 増唐蘇頲昆
明池晏坐王兵部珣見示以三韻因而有荅詩曰畫舸
疾如飛遥遥泛夕暉石鯨吹浪隱玉女歩塵歸獨有銜
[044-25b]
恩處明珠在釣磯 沈佺期昆明池侍宴應制詩曰武
帝伐昆明穿池習五兵水同河漢在館有豫章名我后
光天徳垂衣文敎成黷兵非帝念勞物豈皇情春服過
鯨沼雲旗出鳳城靈魚銜寳躍仙女廢機迎柳拂旌門
暗蘭依帳殿生還如流水曲日晩棹歌聲 張嘉貞恩
敕尚書省寮宴昆明池應制同用堯字詩曰靈沼初開
漢神池舊浴堯昔人徒習武明代此聞韶地脉山川勝
天恩雨露饒時光牽利舸春淑覆柔條芳醖酲千日華
[044-26a]
牋落九霄幸承歡賚重不覺醉歸遥 蘇頲恩敕尚書
省寮宴昆明池應制同用堯字詩曰露渥灑雲霄天官
次斗杓昆明四十里空水極晴朝雁似銜紅葉鯨疑噴
海潮翠山來徹底白日去囘標泳廣漁槎溢浮深妓舫
摇飽恩皆醉止合舞共歌堯 又奉和晦日幸昆明池
應制詩曰炎厯事邊陲昆明始鑿池豫遊光後聖征戰
罷前規霽色清珍宇年芳入錦陂御杯蘭薦葉仙仗柳
交枝二石分河瀉雙珠代月移微臣此翔泳恩廣自無
[044-26b]
涯 李乂奉和晦日幸昆明池應制詩曰玉輅尋春賞
金堤重晦遊川通黒水漫地派紫泉流晃朗扶桑出綿
聮樹杞周鳥疑埋海處人似隔河秋劫盡灰猶識年移
石故留汀洲歸棹晩簫鼓雜汾謳
増賦唐張仲素漲昆明池賦曰空闊靈沼蒼茫舊規昔
穿焉迎秋而大閱戎艦今漲也乗春而無竭陂池惟時
陽候既序陰冰已泮天子乃詔京尹以亢役命水工而
叶贊陳衆力而雲鍤勃興決萬派而箭流共灌澹汪汪
[044-27a]
之積水似耿耿之斜漢況復榖雨初霽夭桃正春總上
善以利物涵聖澤之深仁軼彼宮沼瀰如海濱鼓金堤
之曲岸揚石鯨之彩鱗浪湧煙郊更失辨牛之涘日華
翠㶑纔分織女之津伊昔殊荒未化勤逺是思非障澤
之瀦矣将水戰而𨽻疑作/肄之構館浮鷁以遨以嬉獱獺
呈形有𩔖於文身之俗鳬鷖亂響如習乎下瀨之師春
水平兮波緩春日煦兮沙暖雖守柔以易狎竟安卑而
就滿重泉之沬騷騷而若囘淺沚之毛離離而漸短至
[044-27b]
若鏡朗風收澄明不流沃餘潤於荒野引孤光於釣舟
豈獨鼈蜃是獻實亦龜龍載游厥迹既往前聞可想故
人遥集曽分劫火之灰蕃帥來朝暗識滇河之象其漲
則那式詠且歌開鄭白之墳衍流畎澮以天波瑞氣長
凝表宸居之在鎬晴虹乍飲若榮光之出河大哉水之
為量皆從夫一勺之多
増序唐宋之問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席序曰暮
春脩以文之㑹上巳邀祓禊之遊乃結搢紳撰清辰殷
[044-28a]
殷轔轔歊霧驚塵望昆明之濱觀其大浸川陸博資畿
甸鳬鷖發海來往沈浮日月麗天東西出入千年珍館
無復豫章四面金堤仍同樹杞是日也駢肩錯轂僃朝
野之歡娛袨服靚粧匝都城之里閈翠幕星布錦帆霞
屬餘瀝下醉於綃人新聲逺聒於川后縱目遐覽識皇
代之承平得意同歸有吾儕之行樂髙朋一座桂樹藂
生君子肆筵玉山交映束晳以言談得俊張華以史漢
先鳴登㫖酒而無荒絃清琴而自逸於是渉連榻命孤
[044-28b]
舟桃水漲而浦紅蘋風摇而浪白逼匡阜兮遵彭蠡邈
矣載浮指衡岳而超洞庭眇焉疑到曲島之光靈乍合
神魂密遊中流之萍藻忽開龜魚潛動睎鏤鯨而鼓棹
共看燒劫之灰厯牽牛而問津欲取支機之石晴光劃
野有象而必形夕陽照山無奇而不見思溢今古心摇
草木漢家城闕遺之以雜霸之風秦塞膏腴潤之以太
平之色景窮勝踐歸限嚴闉思染翰於上林願揮戈於
濛汜主稱未醉惟見馬駐浮雲賓共少留自有魚銜明
[044-29a]
月宮商待叩羣公之獲助已多序引先題下走之求蒙
不逮請授素幅以頌佳遊使一時之興詠遥存千古之
姓名常在 孫逖宰相及百官定昆明池旬宴序曰皇
帝御天下之十有九載賜羣臣十日宴所以畢春氣樂
太平也越三月己巳㑹於定昆明池於是秉鈞宗公執
事庶尹華衮赤舄黼衣繡裳奉璋峩峩珮玉鏘鏘仰丹
闕而拜命俯清川而樂飲大庖孔碩尹京為致餼之司
㫖酒思柔柱史為佐樽之政既錫之以髙㑹又恱之以
[044-29b]
僃樂脩妓羅舞名倡間歌含姑洗於鐘鼓動陽春於羽
籥陟則設帟降則具舟艕文鷁以泝洄與飛鷗而狎玩
魴鱮甫甫鳬鷖翼翼熏風敷散於草木喜氣宛延於郊
甸亦既醉止于胥樂兮
  漕河一
原白帖曰水運曰漕 増文獻通考東萊呂氏曰古者
天子中千里而為都公侯中百里而為都天子之都所
貢入者不過五百里諸侯之都所貢入者不過五十里
[044-30a]
所以禹貢所載入於渭入於河之𩔖不過是達朝廷之
路耳如管子所論粟行三百里則無一年之積粟行五
百里則無二年之積孫子所謂千里饋糧士有飢色又
是當日諸侯侵伐一時轉輸之道則如此至秦併諸侯
罷五等置郡運天下之粟然後漕運之法自此興而漕
河亦自此講矣 按政術部中詳載漕運而水部先有
漕河一𩔖則漕運既專叙歴代倉庾漕河宜僃考歴代
河渠即河渠之無與于漕但資民田灌溉者亦不得混
[044-30b]
入焉
  漕河二
増左傳曰晉饑秦輸之粟自雍及絳相繼命之曰汎舟
之役雖秦晉兩國一時之輸而雍絳/水運相通實漕河之見端也 春秋魯哀公九
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以通糧道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宋口入淮今廣陵邗江是也
 秦本紀曰始皇欲北伐使天下飛芻挽粟起於黄腄
琅邪負海之郡轉輸北河 史記曰婁敬說髙帝都闗
中張良曰闗中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
[044-31a]
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
以委輸敬說是也 孝武本紀云元光六年春穿漕渠
通渭 食貨志曰先是十餘歲河決灌梁楚地而緣河
之郡隄塞河輒壞決費不可勝紀其後番係欲省底柱
之漕穿汾河渠鄭當時以渭漕囘逺鑿漕直渠自長安
至華陰而朔方亦穿溉渠作者各數萬人費亦各以鉅
萬千數 後漢書張純傳曰建武二十三年純為大司
空上言穿陽渠引洛水為漕大得其利注陽渠在/洛陽城南 王
[044-31b]
景傳曰景沈深多技藝永平十二年議脩汴渠乃引見
景景陳其利害帝善之又以嘗修浚儀渠功業有成賜
景山海經河渠書禹貢圖及錢帛衣物夏遂發卒數十
萬遣景與将作謁者王吳共脩渠築隄自滎陽漕渠東
至千乗海口千餘里景商度地勢鑿山阜破砥磧十里
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明年渠成於漕大利帝親自廵
行詔濱水郡國置河隄員吏拜景為河隄謁者 孝章
本紀曰建初三年詔罷常山滹沱石臼河漕因謁者鄧
[044-32a]
訓上言此漕難成也 晉食貨志曰魏脩廣淮陽百尺
渠上引河流下通淮潁以便漕又大治大陂于潁南潁
北 又曰賈逵為豫州刺史南與吳接脩水戰之具遏
汝水造新陂又通運渠二百餘里所謂賈侯渠也 隋
食貨志曰文帝以渭水多沙漕者苦之開皇四年詔左
庶子宇文愷帥水工鑿引渭水三百里名廣通渠漕運
通利 本紀云開皇七年于揚州開山陽瀆以通漕
郭衍傳曰衍於開皇九年為開漕渠大監鑿引渭水自
[044-32b]
大興城即西京/城也至潼闗四百餘里闗中賴之名富人渠
 薛胄傳曰開皇中胄為兖州刺史先是城東沂泗水
合而南流汎濫胄積石堰之決令西注通漕利盡淮海
號為薛公豐兖渠 通典云煬帝大業元年開通濟渠
西通河洛南達江淮天下利於轉輸 唐食貨志曰唐
都闗中土地狹所出不足給京師常漕東南之粟髙祖
太宗用物有節髙宗後歲用益多開元二十一年裵耀
卿請置東西倉以避三門水險謂之水陸運史記正義/底柱山俗
[044-33a]
名三/門山二十九年李齊物鑿砥柱以通漕然水益湍悍舟
不能入天寳三年韋堅代為水陸運使始漢有運渠起
闕門西抵長安通山東租賦迄隋常治之堅乃占咸陽
壅渭為堰初滻水銜苑左有望春樓堅於樓下鑿為潭
以通漕三年而成唐志望春樓即/在長樂陂也賜名廣運潭自裵耀
卿言漕事進用者以堅為最未幾潭不可漕付司農掌
之為捕魚之所 黎幹傳曰唐大厯元年幹遷京兆尹
以治稱京師苦樵薪乏幹自南山開渠抵景風延喜門
[044-33b]
入苑以漕薪炭帝御安福門覩之幹密具&KR1299船作倡優
水嬉以媚帝久之渠不就 齊澣傳曰開元中澣為潤
州刺史北距𤓰步沙尾紆匯六十里舟多敗溺澣徙漕
路由京口埭下治伊婁渠二十五里以渡揚子歲無覆
舟減運錢數十萬又立伊婁埭官征其入歲利百億
文獻通考曰宋都于汴其初四河所運未有定制至太
平興國以後汴河黄河惠民河廣濟河歲運五百五十
萬石 陳止齋曰汴都漕運分為四路江南淮南浙東
[044-34a]
西荆湖南北六路之粟自淮入汴至京師陜西之粟自
三門白波轉黄河入汴至京師陳蔡之粟自閔河蔡河
入汴至京師閔河蔡河本一/水即惠民河也京東之粟自五丈河歴曹
濟及鄆至京師四河所運惟汴河最重 玉海云宋乾
徳淳化中屢疏黄河運道天聖七年髙弁髙繼密等上
黄河諸埽圖 輿地廣記曰汴河蓋古莨蕩渠也首受
黄河水自隋開浚以通江淮漕 玉海曰熙寧四年命
發運副使史公弼脩泗州洪澤河九年王子京脩運鹽
[044-34b]
河自泰州至如皐百七十餘里元豐二年浚淮南運河
自召伯堰至儀眞十四節六年發運副使蒋之奇請開
治長淮洪澤河役民夫九萬二千元符元年脩楚州河
賜名通漣河皆為東南漕渠計也 續文獻通考曰元
都於燕漕專恃乎東南其初運由海道世祖時因壽張
尹韓仲暉獻議于至元二十六年興工起東平州安民
山西南道壽張西北二百五十里抵臨清引汶絶濟直
屬御河即今衞河建閘三十有一以節蓄洩遂名㑹通
[044-35a]
河 又曰大通河即潞河也至元二十九年以郭守敬
為都水監守敬導昌平縣白浮村神仙泉過雙塔榆河
引一畞玉泉諸水入城匯於積水潭從東折而南入舊
河每十里置一閘以時蓄洩賜名曰通惠 又記淮安
漕道曰自漢以來即有髙家堰在淮安之東南永樂間
築堤堰上以防淮水東侵又有府北鑿河蓄諸湖水南
接清口凡六十里曰清江浦乃運船由江入淮之道
又記揚州髙寳運道曰髙郵邵伯等湖皆有石隄運船
[044-35b]
觸隄往往敗溺𢎞治三年於髙郵湖東開新河以避其
險曰康濟河萬厯十二年又於石隄之東開新河二十
餘里以避寳應槐角樓一帶之險名曰𢎞濟河 又記
徐呂二洪漕道曰徐州洪在徐州為運河要害亂石峭
立凡百餘步成化四年命鑿石以利舟楫呂梁洪在徐
州東南六十里有上下二洪相距七里亦運河要害成
化八年甃二石隄
  漕河三
[044-36a]
増都秦 輸渭西漢及唐都咸陽/天下漕皆輸渭水 宅梁 歸汴東漢/及宋
宅洛陽天下/漕皆歸汴渠 王燕 貢潞元及明王幽燕天/下漕皆貢潞河 百尺
 五丈魏脩淮陽百尺渠以便漕見前晉食貨志考宋/漕一自五丈河即廣濟河也見前文獻通
 千乗 三門漢脩汴渠漕東至千乘海口見前王景/傳 唐裵耀卿兼水陸運避三門之險
見前唐/食貨志 富人 惠民隋開皇中開漕渠曰富人渠見/前郭衍傳 宋漕一自惠民河
見前文/獻通考 鑿潭 圖埽韋堅鑿廣運潭以集漕艘見前/唐食貨志 宋天聖中髙繼密
等上黄河諸埽/圖見前玉海 廣濟 㑹通宋漕河有四一名廣濟/河見前文獻通考 元
運自東平州抵臨清名/㑹通河見前續文獻考 永濟 大通隋煬帝於河北/開永濟渠見通
[044-36b]
鑑河元漕㑹大通河即/潞 也見文獻通考 賈侯 薛公賈逵刺豫州開/運渠遂名賈侯
渠見前晉食貨志兖隋薛胄刺兖州決/水通漕名薛公豐 渠見前薛胄傳 原通零桂
達褒斜杜預傳預鎭襄陽開陽口起夏水達巴陵千餘/里以通零桂之漕 漢書元光中人有上書欲
通褒斜道及漕事下張湯作褒斜/道果便近而水多湍石不可漕 治滹沱 鐫底柱
後漢建初中罷滹沱石臼河漕見前本紀水陽焉言河/上下患底柱隘可鐫廣之上使焉鐫之而 益湍怒
 増開伊婁 脩洪澤唐齊澣刺潤州開伊婁渠於京/口見前澣傳 宋熙寜中史公
弼蒋之奇脩淮泗/洪澤河見前玉海 升樓望 御門觀唐韋堅作廣運/潭於望春樓下
明皇升樓望之大恱見唐食貨志見黎幹開/渠以漕薪炭代宗御安福門觀之 前幹傳 永平廵
[044-37a]
 開皇詔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廵行汴渠詔隋文帝/開皇初大講漕渠首引渭水有 並見後
長樂陂前 望春樓下唐廣運潭開在望春樓下/樓即在長樂陂前見前 原
樹柵立埭 燒石翦木晉書謝元既克苻堅乘勝下兖/州患水澀運艱乃堰呂梁水植
柵立七埭為派以利運漕下後漢虞詡傳詡為武都守/運道艱澀詡案行自沮至 辨數十里燒石翦木以開
漕/ 増賈讓三策 劉晏一書漢待詔賈讓上治河三/策 唐轉運使劉晏遺
宰相書/論漕渠 渠因賈著 瀆以孟名上見前賈侯渠縣地/理志常州武進 西
有孟/瀆 漢優王景 唐寵韋堅王景以治渠拜河隄謁/者 韋堅以轉運進常
侍並/詳前 雍絳汎舟實始漕政 江淮運道遂富國租
[044-37b]
  漕河四
増潰渭洞河班固西都賦東郊有/通溝大漕潰渭洞河 泛舟山東又曰泛/舟山東
控引淮湖/與海通波 都水漢百官表三輔皆有都水如馮參領/護左馮翊都水劉向領䕶三輔都水
 河隄謁者漢志王延世領河隄謁者秩千/石或名其官為䕶都水使者 經明禹
漢平當傳當以經明/禹貢使行河領河隄 言水災李尋傳以尋言且有/水災拜尋騎都尉使
䕶河/隄 五謁者晉傅元傳元上䟽曰先帝分河隄為四/部凡五謁者以水功至大非一人所周
也/ 拖渠鮑照蕪城賦拖以/漕渠注謂邗溝也 引粟淮海潘岳西征賦/漕引淮海之
粟/ 疏嘉陵江漕地理志唐元和中節度使嚴礪自縣/以西開嘉陵江二百里焚巨石沃醯
[044-38a]
以碎之通漕以/饋成州戍兵 運木渠㑹要唐大厯元年鑿運木/渠自京兆府東入於上苑
灕水漕唐李渤傳柱州有灕水秦命史禄伐粤鑿為漕/馬援討徵側復治以通餽後江水潰毁每餉役
數十户濟一艘渤灑浚舊/道障泄得宜舟楫利焉 隋害唐利皮日休作汴河/銘曰在隋則害
在唐/則利 元豐導洛記玉海宋元豐元年都水丞范子淵/畫十利請導洛通汴以便漕因刻
元豐導洛記/於洛口廟 黄陵岡石人眼元史黄河決漕運使賈/魯議必塞北河疏南河
役不大興害不能已先是河南北童謡云石人一隻眼/挑動黄河天下反及魯治河果於黄陵岡得石人一眼
而汝潁/之兵起 論歴代建都漕道明總督漕運王宗沐疏曰/唐都于秦有險可依而無
水通利有險則天寳興元恃其强無水則㑹昌大中受/其貧宋都于梁有水通利而無險可依有水則景徳元
[044-38b]
祐享其全無險則重和宣和受其敝元明相繼都燕北/有居庸巫閭以為城南有天津大通以為池梁秦之所
不得/望也
  漕河五
増詩元王惲輓漕篇曰湯湯汶水波西騖復東注勢雖
汗漫來止可流束楚發源本清淺入夏即沮洳安能浮
重載通漕越齊魯有時汎商舶潦漲藉秋雨船官行有
程至此日艱阻鉅野到齊東著淺凡幾處必資州縣力
澀滯方可度漫村趕丁夫所在沸官府先司刮流沙推
[044-39a]
挽代篙艣硬拖泥水行奚異奡盪努涉寒戰股腓負重
傷背膂咫尺逺千里跬步百舉武兹焉幸得過斷流行
復阻又須集牛車陸遞入前浦中間吏因縁為弊不可
數舟中一斛粟百姓幾辛苦今復起堰埧壅積百方禦
木石動萬計科配困氓伍不思根源微隄障深幾許轉
漕本便民廣儲實國補事功貴順成勉强終齟齬惜将
生民力委棄若泥土山東實重地一靜乃可撫嘗聞建
隆間有相曰趙普凡百投利人罷遣皆不取以兹報國
[044-39b]
恩後世比申甫黄閣十餘年清風一萬古 又通漕引
曰漢家鼎定天西北萬乗千官必供億近年職貢仰江
淮海道轉輸多覆溺東阿距泉清泉/縣二百八瀹注西來
與清合安流取直民力省積水浮綱纔兩閘自昔河防
爭横議祗辦薪芻不勝計宣防瓠子至今悲以彼方兹
功極細役徒三萬期可畢一動雖勞終古利裹糧荷鍤
去莫遲行看連檣東過薊休說春潭得寳歌長笑韋郎
空侈麗從今粒米斗三錢狼藉都城樂豐歲
[044-40a]
増詔隋文帝開漕渠詔曰京邑所居五方輻凑重闗四
塞水陸艱難朕君臨區㝢興利除害公私之弊情所愍
之故東發潼闗西引渭水因藉人力開通漕渠已令工
匠廵歴渠道觀地理之宜審終久之義可使官及私家
方舟巨舫晨昏運漕㳂泝不停誠知時當炎暑動致疲
勞然不有暫勞安能永逸宣告人民知朕意焉
増考宋馬端臨漕渠考曰案西漢與唐俱都闗中皆運
東南之粟以餉京師自河渭泝流而上然漢武帝時運
[044-40b]
六百萬斛唐天寳極盛之時一歲能致四百萬斛餘歲
止二百五十萬斛至徳以後僅百餘萬而已俱未能及
漢之數将運彌艱費彌重耶抑古今水道有險易之不
同耶
増奏疏宋元祐七年知揚州蘇軾上疏曰臣竊見嘉祐
中張方平論京師軍儲云今之京師古所謂陳留四通
八達之地非如雍洛有山河之險足恃也特恃重兵以
立國國恃食食恃漕漕路一梗朝廷無所措手足矣其
[044-41a]
 所陳十四策實可采云 明丘濬奏議曰臣惟運東南
 粟以實京師在漢唐宋皆然然漢唐都闗中宋都汴梁
 所漕之河皆因天地自然之勢非若㑹通一河前代所
 未有而元人始創為之也元人為之所運僅數十萬而
 今日極盛之數則踰四百萬蓋十倍之矣昔宋人論汴
 水以為大禹疏鑿隋煬開濬終為宋人之用嗚呼夏至
 隋隋至宋中經朝代非一謂天意顓在宋臣不敢知若
 元之為此河以為我朝用其意豈不彰彰然明矣哉
[044-41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