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211-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六
  武功部一兵法/論兵
   兵法一
 原漢書藝文志兵權謀十三家權謀者以正守國以竒
 用兵先計而後戰兼形勢包陰陽用技巧者也形勢十
 一家形勢者靁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向變化無
 常以輕疾制敵者也陰陽十六家陰陽者順時而發推
[211-1b]
 刑徳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爲助者也技巧十三家
 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者也凡
 兵書五十三家圗四十三卷 増又曰兵家者流蓋出
 古司馬之職王官之武備也漢興張良韓信序次兵法
 凡百八十二家刪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至於孝成命
 任宏論次兵書爲四種 馬端臨經籍考晁氏曰元豐
 中以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黃石公三畧尉繚子李衛
 公問對頒行武學令習之號七書云 登壇必究丘濬
[211-2a]
曰自古名將不用古兵法者三人漢霍去病唐張廵宋
兵飛而已皆能立功當時垂名後世然則兵法果不可
用邪曰兵法譬則奕者之譜也譜說爲之法用之應變
制勝則在乎人
  兵法二
原金板 素書莊子女商曰吾所以說我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版六弢
曰史記張良嘗歩遊下邳圯上有一老父出素書一卷/ 讀此則爲王者師後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榖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 客進 自作又曰魏公子無忌/威名振天下諸侯
[211-2b]
之客進兵法公子皆名之劉歆七畧有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公子信陵君也 曹操自作兵法十萬言每征
伐以新/書從事 挾經 學古國語吳建旗提鼔挾經注云經/兵書 霍去病不至學古兵法
詳謀/策 司馬兵法 將軍射法史記齊景公時穰苴爲/大司馬其後齊威王用
兵大放穰苴之法使大夫追論古者司馬兵/法而附穣苴於其中因號曰司馬穰苴兵法 増六韜
 三畧 三門 四種李衛公問對上太宗曰漢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刪取要用定著
三十五家今失其傳何也靖曰張良所學太公六韜三/畧是也韓信所學穰苴孫武是也然大體不出三門四
種而已臣按太公謀八十一篇所謂陰謀不可以言窮/太公言七十一篇不可以兵窮太公兵八十五篇不可
以財窮此三門也漢任宏所論/權謀形勢陰陽技巧此四種也 龍韜 虎鈐馬端臨/經籍考
[211-3a]
晁氏曰六韜周吕望撰按漢藝文志無此書梁隋唐始/著錄分文武龍虎豹犬六目兵家權謀之書也 宋藝
文志許洞虎鈐/兵經二十卷 金海 玉函唐藝文志蕭吉金海四/十七卷 又董承祖至
徳元寳玉/函經十卷 五壘圗 六軍鏡隋經籍志黃石公五壘/圖一卷 廣藝文志李
靖六軍/鏡三卷 陰策林 靑囊括隋經籍志陰策林一卷一/唐藝文志李筌青囊括
卷/ 止戈記 聚米圗又曰劉秩止戈記七卷五宋/藝文志趙珣聚米圗經 卷
元女兵法 太公陰謀隋經籍志元女戰經一卷黃帝/問元女兵法四卷 又太公陰
謀一卷太公陰/符鈐錄一卷 太一兵厯 太白陰經唐藝文志黃/帝太一兵厯
一卷陰又李筌/太白 經十卷 玉帳陰符 靈轄秘策宋藝文志吳/起玉帳陰符
[211-3b]
三卷軍唐藝文志李光/弼統 靈轄秘策一卷 閫外春秋 兵家月令宋藝/文志
李筌閫外春秋一卷行又劉元之/兵家月令一卷亦謂 軍月令 王佐秘書 兵家
正史唐藝文志樂産王佐秘書五/卷 又吳兢兵家正史九卷 三軍水鑑 六甲
陰符宋藝文志李靖韜鈐秘術一卷風雲論三卷三軍/水鑑三卷 又李光弼將律一卷六甲陰符兵法
一卷軍謀/前鑑十卷 佐國元機 統軍玉鑑宋史藝文志李氏/佐國元機一卷總
戎志二卷軍又許子兵勝/苑十卷統 玉鑑錄一卷 無出虛實 不示隱微李/衛
公問對中太宗曰朕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孫武十三篇/無出虚實夫用兵識虛實之勢則無不勝焉 唐書太
宗命李靖敎侯君集兵法旣而君集奏靖且反兵之隱/微不以示臣帝貴靖靖曰方中國無事臣之所敎足以
[211-4a]
制四裔而君集欲盡/臣術此君集欲反耳 竒正相生 經緯相錯經籍考/髙氏子
畧曰風后握竒經竒正相生變化不測蓋潛乎伏羲之/畫所謂天地風雲龍鳥蛇虎則其爲八卦之象明矣奇
讀如奇偶之奇尤可與易準諸儒多稱諸葛武侯八陣/李衞公六花皆出乎此 漢藝文志兵書五十三家圗
四十三卷鄭氏曰圗經也書緯也一經一緯相錯而成/文圗植物也書動物也一動一植相須而成變化見玉
海/ 講論九人 問對三卷龍韜將有兵法九人主講/論異同行事成敗簡練兵
器刺舉非法詔經籍考李衞公問對三卷案國史兵志/神宗熈寧間 樞秘院曰唐李靖兵法世無全書雜見
通典雜析譌舛武人將佐多不能通其意令樞秘院檢/詳官與王震等校正分𩔖解釋令今可行豈即此問對
三卷/邪 閫外津梁 幕中龜鑑宋仁宗景祐四年以御/製神武秘畧賜緣邊總
[211-4b]
管序曰禮記出征受成于學漢禮遣將尚書授以古兵/法太宗嘗出軍誡以賜樞臣是用啓金鎖秘室之藏究
鶡冠黃石之㫖採古賢軍兵及舊史成敗/爲十五卷實閫外之津梁幕中之龜鑑 孫子十三
篇 武侯十六策史記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于/吳王闔廬闔廬曰子之十三篇吾盡
觀之矣六經籍考/武侯十 策一卷 起之書幾乎正 武之書一乎奇
經籍考髙氏子畧曰讀吳子蓋與孫武截然/其不相侔也起之書幾乎正武之書一乎奇 法如車
用由人 學如奕得於心許洞虎鈐經學兵用武以古/法爲執與膠柱鼓瑟無異耳
兵法如車載其物則車也及有車之用則東西南北皆/由人也 金史兵志承安四年上謂宰臣曰朕嘗觀宋
白所集武經具載攻守之法多難行且學古兵法如/學奕棋未能自得于心欲用舊陣勢以接敵疎矣
[211-5a]
推廣 暗合李衛公問對中太宗曰孫子所言治力如/何靖曰以近待逺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
畧言其槩耳善用兵者推此三義而有六焉以誘待來/以靜待躁以重待輕以嚴待懈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太
宗曰今人習孫子者但誦空文鮮克推廣其義治力之/法宜徧告諸將 宋史孟宗政于有功者怨必賞有罪
者親必罰好賢樂善出于天/性未嘗學兵法而暗與之合
  兵法三
原天一兵法漢藝文志/三十五篇 増握奇文李衞公問對上太/宗曰黃帝兵法世
傳握奇文或謂爲握機文何謂也靖曰奇音機故或傳/爲機其義則一考其辭云四爲正四爲奇餘奇爲握機
奇餘/零也 古司馬法武經注按司馬法者周大司馬之法/也周武旣平殷亂封太公于齊故其
[211-5b]
法傳於齊桓公之世管仲用之遂能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景公之世田穰苴用之遂能郤燕晉之師以功封司
馬之官後世子孫號爲司馬氏至齊威王追論古司馬/法方成此書又逺述穰苴所學遂有司馬穰苴書數十
篇今世所傳兵家者流是也書中分權/謀形勢陰陽技巧四種非此司馬法也 太公金匱隋/經
籍志太公金匱三/卷枕中記一卷 鬼谷唐書王廷湊沈&KR0743少言/喜讀鬼谷兵家諸書 與
儒者指意不悖馬端臨經籍考西山眞氏曰三畧先秦/書雖非鷹楊公自作要必其遺法予嘗
深味之其言治國養民/法度與儒者指意不悖 武侯八陣圗宋藝文志諸葛/亮行軍指掌二
卷將苑一卷武/侯八陣圗一卷 渭南秘訣一卷經籍考陳氏曰昭武/謝淵得於瀘州蓋武侯八
陣圖法也爲之/注釋而傳於世 授孫魏志賈逵自爲兒戲㺯常設部/伍祖父習異之曰汝大必爲將
[211-6a]
帥口授兵/法數萬言 兵林隋經籍志兵林六卷/東晉江都相孔衍撰 可意授不可
語傳李衞公問對中兵法可/以意授不可以語傳 得則昌失則亡李衛公/問對下
太宗曰深乎節制之兵得/其法則昌失其法則亡 腹爲篋笥杜甫送從弟詩/兵法五十家爾
腹爲/篋笥 輟策更學唐書馬燧與諸兄學輟策歎曰丈夫/當以功濟四海詎老一儒哉更學兵
書戰/策 軍旅指歸宋藝文志李筌/軍旅指歸三卷 盤置千錢以狀兵
五代謝彥章傳葛從周授之兵法以千錢置大盤中/爲行陣偏伍之狀示以出入進退之節彦章盡得之
見孔/帖 聚置武學富弼言曰宜于太公廟建置武學許/白身歳得入補聚自古兵書置於學
縱其討習其術旣精然後中年/一考校三年大比見登壇必究 以斷百將經籍考晁/氏曰百將
[211-6b]
傳十卷張預撰預觀厯代將兵者所以成敗莫不與孫/武書相符契因擇良將得百人集其傳成一書而以武
之兵法斷/其後上之 武經龜鑑二十卷經籍考王彥撰隆興御/製序其書以孫子十三篇爲主
而用厯代/事證之 何泥古爲吾學編湯和臨敵果敢堅忍未/嘗挫衂有語及兵書者輙笑曰
臨陣決機在智識/敏達何泥古爲
  論兵一
増易曰師出以律否臧凶 又曰豫利建侯行師本義/豫和
樂也人心和樂以應其上/也其占利以立君用師 洪範八政八曰師 詩曰
有嚴有翼共武之服 原左傳子罕曰天生五材民並
[211-7a]
用之廢一不可誰能去兵兵之設久矣所以威不軌而
昭文徳也聖人以興亂人以廢廢興存亡昬明之術皆
兵之由也 増左傳軍志允當則歸知難則退有徳不
可敵 月令孟春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
不可從我始 漢書韓安國曰臣聞用兵者以飽待飢
正治以待其亂定舍以待其勞故接兵覆衆伐國墮城
常坐而役敵國此聖人之兵也 又趙充國上狀曰臣
聞帝王之兵以全取勝是以貴謀而賤戰 又魏相上
[211-7b]
疏曰臣聞之救亂誅暴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己
不得已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故不忍憤
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貨寳者謂之貪兵
兵貪者破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
之驕兵兵驕者滅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 太公
文韜凡兵之道莫過乎一一者能獨往獨來黃帝曰一
者階於道幾于神用之在于機顯之在于勢成之在於
君 又武韜全勝不鬬大兵無創與鬼神通微哉微哉
[211-8a]
 原管子爲兵之數存乎聚財論工告軍/費制器兵/器選士
政敎軍中/號令服習謂使習/武藝徧知天下謂徧知其地形隘易/主將工拙士卒勇怯
也/明於機數此八者皆須無敵故兵未出境而無敵者
八悉備然後能正天下又曰凡人之所以守戰至死而
不徳其上者或守或戰雖復至死不敢恃之以徳于/上則有數存焉于其間故至于此也
大者親戚墳墓之所在也田宅厚富足居也不然則州
黨與宗族足懷樂也不然則上之敎訓習俗慈愛之於
民也厚無所往得之也君之恩厚皆在于民無/所他往故得民致死不然則
[211-8b]
山林澤谷之利足生也不然地形險阻易守而難攻也
不然則罰嚴而可畏也賞明而足勸也不然則有深怨
於敵人也不然則有厚功于上也功厚則祿多故亦/自爲戰而徳于君
恃不信之人而求以利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將不戰
之卒而幸以勝此兵之三闇 増又曰兵者外以誅暴
内以禁邪尊主安國之經也兵有大論必先論其器論
其士論其將論其主故曰器濫惡不利者以其士予人
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將予人也將不知兵者以其主予
[211-9a]
人也主不積務於兵者以其國予人也 司馬法古者
以仁爲本以義治之之謂正 老子曰以道佐人主者
不以兵彊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荆棘生焉大軍之
後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矣不敢以取彊焉 原又
曰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孫子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故經之
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謂下五事/彼我之情一曰道二曰天
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與上下同意可與之
[211-9b]
死與之生而不畏佹也上有仁施下能致命若晉陽之/圍沈竈生蛙人無叛疑心矣
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逺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凡
用兵之法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衆舉矣久暴師則國
用不足夫頓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
有智者不能善其後也故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
籍猶賦也言初賦人便取勝不復歸國發/兵也始載糧遂因食于敵不至於三也取用于國
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兵甲戰具取用國中糧食因/敵者晉師館榖于楚是也
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言兵者凶器久則生變若智伯/圍趙逾年不歸卒爲襄子所擒
[211-10a]
身死國分故新序傳曰好/戰窮武未有不亡者也不盡知用兵之害者不能得
用兵之利也若秦伯見襲鄭之利不顧崤函之敗/吳王矜伐齊之功而忘姑蘇之禍故軍
之所以患于君者三不知軍之不可以進而謂之進不
知軍之不可以退而謂之退是謂之縻軍縻御也又繫/也君不知軍
之形勢而欲從中御也故太公曰國/不可以從外治兵不可以從中御不知三軍之事而
欲同三軍之政則軍士惑矣治國尚禮讓兵貴於權詐/形勢各異敎化不同而吾
不知其變軍國一政以用治民則軍士疑惑/不知所措故兵經曰在國以信在軍以詐不知三軍
之權而欲同三軍之任則軍覆疑矣亡知之君旣闇于/用臣不知權變而
[211-10b]
謬以爲勢位援非其人則舉措失所軍/覆敗也若趙不用廣武而任成安君三軍旣惑且疑
則諸侯之難至矣三軍疑其所任惑其所爲則鄰國諸/侯因其乖謬作難而至也故太公曰
疑忌不可/以應敵也 増吳子曰凡兵之名有五一曰義兵二曰
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禁暴救亂曰義恃
衆以伐曰強因怒興師曰剛棄禮貪義曰暴國亂人疲
舉事動衆曰逆五者之服各有其道義必以禮服強必
以謙服剛必以辭服暴必以詐服逆必以權服 又武
侯問曰兵何以爲勝起對曰以治爲勝所謂治者居則
[211-11a]
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前却有節左右應
麾雖絶成陳雖散成行與之安與之危其衆可合而不
可離可用而不可疲名曰父子之兵 又曰用兵之害
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於狐疑 尉繚子兵者所以誅
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不離其田業賈不離其
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由其武議在于一人故兵不
血刃而天下親焉 原又曰勝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
也然所觸丘陵必爲之崩無異也性專而觸誠也 増
[211-11b]
又曰兵有五致爲將忘家踰垠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
生急勝爲下 原黃石公上畧用兵之要在崇禮而重
祿禮崇則智士至祿重則義士輕死 増又中畧使智
使勇使貪使愚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貪者邀
趨其利愚者不顧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軍之微權
也 荀子臨武君與孫卿子議兵于趙孝成王前臨武
君曰上得天時下得地利觀敵之變動後之發先之至
此用兵之要術也孫卿子曰凡用兵攻戰之本在乎一
[211-12a]
民弓矢不調羿不能以中微六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
逺士民不親附湯武不能以必勝故善附民者乃善用
兵者也臨武君曰兵所貴者勢利所行者變詐孫吳用
之無敵于天下豈必待附民哉孫卿子曰臣之所道仁
人之兵不可詐也故以桀詐桀猶巧拙有幸焉以桀詐
堯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沒耳故仁
人上下百將一心三軍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
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捍頭目而覆胸腹也
[211-12b]
詐而襲之與先驚而後擊之一也臨武君請問王者之
軍制孫卿子曰將死鼔馭死轡百吏死職士大夫死行
列聞鼓聲而進聞金聲而退順命爲上有功次之 又
陳囂問先生議兵常以仁義爲本仁者愛人義者循理
然則又何以兵爲凡所爲有兵者爲爭奪也孫卿子曰
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
人之亂之也兵者所以禁暴除害非爭奪也 原吕氏
春秋夫兵不可偃也譬之若用藥者然得良藥則活人
[211-13a]
得惡藥則殺人義兵之爲天下良藥也亦大矣注義兵/除天下
之兇殘解百姓之倒懸而/生育之故方之于良藥也 又曰凡兵天下之凶器也
勇天下之凶德也舉凶器行凶德猶不得已也舉凶器
必殺殺所以生之也行凶德必威威所以懾之也敵懾
民生此義兵之所以隆也豈必用枹鼓干戈哉 増淮
南子兵者禁暴討亂也敎之以道導之以德而不聽則
臨之以威武臨之威武而不從則制之以兵革故聖人
用兵若櫛髮耨苖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又曰善爲
[211-13b]
政者積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積而民可用怒畜而
威可立也威之所制者廣則我強而敵弱矣故善用兵
者先弱敵而後戰者也 李筌太白陰經夫兵之興也
有形有神旗幟金鼓依於形智謀計事依于神戰勝攻
取形之事而用在神虚實變化神之功而用在形觀形
不見其神不知其事是以曵柴揚塵形其衆也減竈滅
火形其寡也勇而無剛嘗敵而速去之形其退也斥山
澤之險無所不致形其進也油幕布帔冠諸樹株形其
[211-14a]
強也偃旗卧鼓寂若無人形其弱也故曰兵形象陶人
之埏土鳬氏之冶金爲方爲貟或鼎或鐘土金無常性
因功以爲名戰陣無常勢因敵以爲形形不因神不能
爲變化神不因敵不能爲智謀 許洞虎鈐經兵者陰
也陰之徳以虚爲虚而應于體也月者太陰之精氣也
朔望不常蓋由以虚爲變也兵旣陰𩔖則其機宜常虚
含變以法月也能以虚含變應敵動必利矣 又孫子
勝兵先勝謂先定之術而後舉也何謂必勝許洞曰先
[211-14b]
務三和次務三有餘次務三必行何謂三和曰和于國
然後可以出軍和于軍然後可以出陣和于陣然後可
以出戰國不和則人心離軍不和則敎令亂陣不和則
行列不整何謂三有餘曰力有餘食有餘義有餘也力
無餘則困于鬭食無餘則逼于時義無餘則吏士怨何
謂三必行曰必行其謀則奸機者不成必行其賞則好
功者不愛死必行其罰則有過者不咎 邵子皇極經
世書用兵之道必待人民富府庫充兵強名正天時順
[211-15a]
地利得然後可舉
  論兵二
増李衞公問對上靖曰黃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
井分四道八家處之其形井字開方九焉五爲陣法四/爲閑地此所謂數起于五也虛其中大將居之環其四
面諸部連繞此所謂終于八也及乎變化制敵則紛紛/紜紜鬭亂而法不亂混混沌沌形圓而勢不㪚此所謂
散而成八復/而爲一者也太宗曰深乎黃帝之制兵也後世雖有天
智神畧莫能出其閫閾 漢書藝文志曰湯武受命以
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司馬法是
[211-15b]
其遺事也 左傳衞人以燕師伐鄭燕人畏鄭三軍而
不虞制人鄭二公子以制人敗燕師于北制君子曰不
備不虞不可以師 又楚屈瑕將盟貳軫鄖人軍於蒲
騷將與隨絞州蓼伐楚師莫敖患之曰盍請濟師於王
鬭亷曰師克在和不在衆商周之不敵君之所聞也成
師以出又何濟焉 又子玉怒從晉師晉師退軍吏曰
以君辟臣辱也且楚師老矣何故退子犯曰師直爲壯
曲爲老豈在久乎微楚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
[211-16a]
報也 原又秦師襲鄭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
者三百乘王孫滿尙幼觀之言于王曰秦師輕而無禮
必敗輕則寡謀無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
乎 漢書刑法志大刑用甲兵所由來者上矣殷周以
兵定天下戢藏干戈敎以文德而猶立司馬之官設六
軍之衆因井田而制軍賦周道衰法度墮春秋之後滅
弱吞小並爲戰國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
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當此之時齊愍以技擊強
[211-16b]
兵家之技巧者習手足便器/械積機關以立攻守之勝魏惠以武卒奮秦昭以銳
士勝孫卿非之曰若齊之技擊得一首則受賜金事小
敵脆則偷可用也偷謂/茍且事鉅敵堅則渙然離矣是亡國
之兵也魏氏武卒衣三屬之甲上身一髀禈一踁繳/一凡三屬也屬聮也
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帶劒贏三日
之糧胄兠鍪也冠胄帶劒者著兠/鍪而又帶劒也贏謂擔負也日中而趨百里一日/之中
中試則復其戸利其田宅復謂免其賦稅也利田宅者/給其便利之處也中竹仲反
如此其地雖廣其稅必寡其氣力數年而衰此危國之
[211-17a]
兵也秦人其生民也陿阸其使人也酷烈陿地小也/阸險固也
之以賞慶導之以刑法狃串/習也使其民所以要利于上者
非戰無由也功賞相長五甲首而隷五家能得著甲者/五人首使得
隸役五家是/爲相君長是最爲有數故能四世勝於天下然皆干
賞蹈利之兵未有安制矜節之理也矜持/也雖地廣兵強
鰓鰓常恐天下之一合而共軋已也鰓懼貌軋踐轢也/鰓先祀反軋於黠
反/至乎齊桓晉文之兵可謂入其域而有節制矣入王/兵之
域而未/盡善也猶未本仁義之大統也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
[211-17b]
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銳士直亦/當也秦之銳
士不可以當桓文之節制桓文之節制不可以敵湯武
之仁義故曰善師者不陣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
敗者不亡若夫舜詢百僚咎繇作士命以蠻夷猾夏冦
賊姦宄而刑無所用所謂善師不陳者也湯武征伐陳
師誓衆而放擒桀紂所謂善陳不戰者也齊桓南伐强
楚使貢周室北伐山戎爲燕開路存亡繼絶功爲伯首
所謂善戰不敗者也楚昭王遭闔閭之禍國滅出亡父
[211-18a]
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無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
賢也相與從之或奔走赴秦號哭請救秦人爲之出兵
昭王返國所謂善敗不亡者也若秦因四世之勝據河
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奮其牙爪禽獵六國
以并天下窮武極詐士民不附卒隸之徒還爲仇敵焱
起雲合果共軋之斯爲下矣焱音/標 増史記韓信張耳
擊趙斬陳餘擒趙王歇諸將畢賀問曰兵法右倍山陵
前左水澤今背水而勝何也信曰兵法不曰䧟之死地
[211-18b]
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所謂驅市人而戰非置死地皆走尚可得而用之乎諸
將皆服 後漢書梁州賊王國圍陳倉拜皇甫嵩爲左
將軍督前將軍董卓拒之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自
冬迄春城堅守固賊衆疲敝解去嵩進兵擊之卓曰兵
法窮冦勿追歸衆勿廹困獸猶鬭蜂蠆有毒况大衆乎
嵩曰前吾不擊避其銳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
師非歸衆也國衆且走莫有鬭志以整擊亂非窮冦也
[211-19a]
遂獨進擊之大破之國走而死 原漢晉春秋街亭之
敗或勸諸葛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
於賊而不能破賊爲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
一人耳今欲減兵損將明罰思過校變通之道于將來
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自今以後諸有忠慮于國但
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 増
晉書吳平之後詔天下罷軍役時山濤論用兵之本以
爲不宜去州郡武備其論甚精於時咸以濤不學孫吳
[211-19b]
而闇與之合 李衛公問對上靖曰因糧於敵是變客
爲主也飽能飢之佚能勞之是變主爲客也故兵不拘
主客遲速惟發必中節爲宜昔越伐吳以左右二軍鳴
鼓而進吳分兵禦之越以中軍潛渉不鼓襲敗吳師此
變客爲主之騐也石勒與姬澹戰澹兵逺來勒遣孔萇
爲前鋒逆擊澹軍孔萇退而澹來追勒以伏兵夾擊之
澹軍大敗此變勞爲佚之騐也 又靖曰諸葛亮七擒
孟獲正兵而已矣太宗曰晉馬隆討涼州亦是依八陣
[211-20a]
圖作偏箱車地廣則用鹿角車營路狹則爲木屋施於
車上且戰且前信乎正兵古人所重也靖曰臣討突厥
西行數千里若非正兵安能致逺偏箱鹿角兵之大要
一則治力一則前拒一則束部伍三者迭相爲用斯馬
隆所得古法深也 又太宗曰朕破宋老生初交鋒義
師少却朕親以鐵騎自南原馳下橫突之老生兵斷後
大潰遂擒之此正兵乎奇兵乎靖曰臣按兵法自黃帝
以來先正而後竒先仁義而後權譎且霍邑之戰師以
[211-20b]
義舉者正也建成墜馬右軍少却者奇也太宗曰彼時
少却幾敗大事曷謂奇邪靖曰凡兵以前向爲正後却
爲奇且右軍不却則老生安致之來哉法曰利而誘之
亂而取之老生恃勇急進不意斷後見擒于陛下此所
謂以竒爲正也太宗曰凡兵却皆謂之奇乎靖曰夫兵
却旗參差不齊鼓大小不應令喧囂不一此眞敗者也
非奇也若旗齊鼓應號令如一紛紛紜紜雖退走非敗
也必有奇也法曰佯北勿追又曰能而示之不能皆竒
[211-21a]
之謂也 唐書蕭銑據江陵詔李靖安輯靖大閱兵夔
州時秋潦濤瀨漲惡銑以靖未能下不設備諸將亦請
江平乃進靖曰兵機事以速爲神今士始集銑不及知
若乘水傅壘是震霆不及塞耳有能倉卒召兵無以禦
我此必擒也 又田悅有魏博以兵二萬壁洹水馬燧
與夾洹而軍恱不出燧潛師趨魏州悅率李納等兵譟
而前燧縱兵擊之恱敗李芃問曰糧少而深入何也燧
曰糧少戰利速兵善於致人今恱與淄靑恒三軍爲首
[211-21b]
尾欲不戰以老我師若分擊左右未可必破恱且來助
是腹背支敵也法有攻其必救故趨魏以破之皆曰善
 武備志李愬執吳元濟檻送京師諸將請曰始公敗
於朗山而不憂勝於吳房而不取冒大風甚雪而不止
孤軍深入而不怯然卒以成功皆衆人所不論也愬曰
朗山不利則賊輕我不爲備矣取吳房則其衆奔蔡併
力固守故存之以分其兵風雪陰晦則烽火不接不知
吾至孤軍深入則人皆致死戰自倍矣夫視逺者不顧
[211-22a]
近慮大者不計細若矜小務恤小敗先自撓矣何暇立
功乎衆皆服 宋史趙范曰今寳應之逼山陽天長之
逼盱眙須各増戍兵萬人遣良將統之敵來則堅壁以
挫其鋒不來則耀武以壓其境而又觀釁伺隙時遣偏
師掩其不備以示敢戰使雖欲深入而畏吾之擣其虛
此遏㓂之兵也
  論兵三
原先王之務 司馬之職尉繚子地所以養民也城所/以守地也戰所以守城也故
[211-22b]
務耕者民不飢務守者地不危務戰者城/不圍三者先王之本務也 下詳兵法一 國之大事
 神之大節周禮凡國之大事致民鄭注云大事謂戎/事也國有大事當徵召㑹聚百姓則小司
徒召聚之也社左傳王使劉康公成肅公㑹晉侯伐秦/成子受脤于 不敬劉子曰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
執膰戎有受脤神之大節也今成子惰棄/其命矣其不反乎五月成肅公卒於瑕 五材並用
 五帝弗偃上詳論兵一炎淮南子兵之所由來者逺/矣黃帝嘗與 帝戰矣顓頊嘗與共工爭
矣故黃帝戰于涿鹿之野堯戰于丹水之浦舜伐/有苖啓攻有扈自五帝而弗能偃也况衰世乎 受
之以師 校之以計易序卦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 下詳論兵一
崇禮重祿 誅暴振苦上詳論兵一無吕氏春秋古聖/王有義兵而 偃兵兵誠義以
[211-23a]
誅暴君而/振苦民也 少長有禮 奇正迭用左傳晉師次於城/濮晉侯登于有華
之墟以觀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遂伐其木以益其/兵 傅元古今畫賛孫武論兵實妙竒正迭用變化無
形/ 亂者取之 亡者侮之書仲虺之誥取亂侮/亡蔡氏注侮傷也 武
不違敵 兵不徒歸左傳晉陽處父侵蔡楚子上救之/與晉師夾泜水而軍陽子患之使
謂子上曰吾聞之文不犯順武不違敵子若欲戰則吾/退舍子濟而陳遲速惟命不然紓我老師費財無益也
虚尉繚子衆已聚不/ 散兵已出不徒歸 臨敵制變 不戰屈人陳思王/曰兵者
不可預圗臨敵制/變 下詳攻戰一 善陣不鬭 善戰不死周書七制/一曰征二
曰攻三曰侵四曰伐五曰陣六曰戰七曰鬭善征不攻/善攻不侵善侵不伐善伐不陣善陣不戰善戰不鬭善
[211-23b]
鬭不敗無榖梁傳善戰者不死注曰投兵/勝地故 死者江熈曰避實擊虛則不死 攻難守易
 擊一得二戰國策平原君謂馮忌曰吾欲北伐上黨/出兵攻燕對曰不可趙以亡敗之餘衆收
破軍之敝守而秦罷於邯鄲之下趙守而不可㧞然攻/者難而守者易也今七敗之禍未復而欲以罷趙攻強
燕故臣未見燕之可攻也所東觀漢記耿弇曰/吾攻西安臨淄不能救也 謂擊一而得二也 不居
死土 當飲生水太公兵法兵當居生土之上毋居死/土之下所謂土獨髙而上生草有隄
防若䧟甲者死土也不又當飲生水無食死水所謂生/水長流者冬夏有水 涸也死水不流夏有冬竭也
 頓兵九地 折衝千里太公兵法武王曰休息士衆/皆有處乎太公曰休兵頓息
如從九天之上向九地之下通于天下藏于九野獨往/獨來有莫見者也 淮南子修政廟堂之上折衝千里
[211-24a]
之外拱揖指揮而天下/響應此用兵之上也 莫見其形 必察敵情新序/君子
善用兵也不見其形而攻已成野人之用兵鼓聲則似/雷號呼則動地死者已量于澤矣而國之存亡主之死
生猶未可知也其離仁義亦逺矣食三畧軍䜟用兵之/要必先察敵情視其倉庫度其糧 卜其強弱察其天
地伺其/空隙也 量敵而進 相時而動蜀志掄才用衆未可/輕易量敵而進兵家
所愼伐下/詳征 二 奪其所愛 攻其無備孫子或問敵衆整/而將來待之若何
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注曰奪其所恃之利則我所欲/必得也 又兵者詭道也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
用近而示之逺逺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
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因其勞倦 擊其衰怠淮/南
[211-24b]
子兵有二勢因其勞倦乘其飢渴此之謂因勢光晉中/興書劉曜進兵圍洛陽百餘日不克石勒謂徐 曰曜
以疲卒十萬圍堅城今以我初銳擊其衰怠其勢必舉/十二月勒兵四出六日行千里至洛陽與曜大戰遂執
曜/ 凶器 良藥並詳論/兵一 依水草 乘山谷孫子若/交於斥
澤之中必依水草而背衆樹此處斥澤之軍也也/ 抱朴子軍之所以欲乘山依谷者視生處髙 熊
穴啓 鳬徯見山海經熊山有穴夏啓而冬閉冬啓乃/必有兵 又鹿壹之山有鳥焉其狀如
雄雞而人面名鳬徯其鳴自叫見則有兵小次之/山有獸焉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朱厭見則大兵 屈
兵非戰 拔城非攻孫子兵法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
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于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義合乃動 見
[211-25a]
可乃取越記聖人/行兵云云 校變通之道 知盛衰之術上詳/論兵
二軍抱朴子淮南王所著兵書皆魁岡之陣風氣之占/及 中之變象徵祥觸物之候知敵盛衰候時而動之
術去就無以知行止不可/測使進則百勝退則萬全 七殃不可處 五色不可
太公兵法張軍處將必避七殃武王曰何謂七殃太/公曰張軍勿居天社勿居地舍勿居器虛勿居宿死
勿居吞害勿居蜚鋒勿居潮泉可越記軍上有五/色相連於天相和此有應兵不 攻攻之無後也 長
勝短曲勝直 以詐立以利動周書長勝短輕勝重曲/勝直强勝弱飽勝飢肅
勝恕先勝徐武之經也爲孫子夫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 變者也 求敵若求亡子
 擊敵若救溺人尉繚/子 無邀正正之旗 無擊堂堂
[211-25b]
之陣 全伍爲上破伍次之 全國爲上破國次之孫/子
 投散地 驅市人王弼周易畧例投戈散地則六親/不能相保 吕氏春秋世有言曰
驅市人而戰之可以勝人之厚祿敎卒老弱疲兵可以/勝人之精士練材離散俘系可以勝人之行陣整齊鋤
耰白挺可以勝人之長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論又愼子云市人可驅而戰之也 以亂易整
 以長擊短左傳秦晉圍鄭秦與鄭盟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
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此桓範集古之用/兵者以長擊短然吳舍舟渉陸 謂棄長即短也 各
結朋黨 内相謗訕諸葛兵要軍誡枝葉強大比居同/勢各結朋黨競進憸人有此不去
是謂敗徵相兵書言行不同竪私枉公外/相連誣内 謗訕有此不去是謂敗亂 輕而無親
[211-26a]
 貪而無禮上詳論兵二敗左傳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 不相救獲必務進後有不
繼則無/救矣 百克無後 六敗非天左傳欒武子曰楚自/克庸以來其君在軍
無日不討軍實而申儆之于勝之不可保紂之百克而/卒無後 孫子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
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將之過也 用兵無已 極武而亡六韜/昔煩
厚氏用兵無已誅戰不休至于涿鹿之野諸侯叛之煩/厚氏因以亡也 新序秦窮兵極武而亡項羽尚暴而
滅堂以上/北 書鈔 増天道 人情上詳論兵一人陸䞇奏議/兵法者無他 情而已通
其變則得失可辨成敗可知古之人所以坐/籌樽爼之間制勝千里之外者得此道也 似水
法月並詳論/兵一 生人 利物吕覽懐寵篇今有人于此/能生死一人則天下必爭
[211-26b]
事之矣義兵之生人亦多矣人孰不說故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若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行地滋逺
得民滋衆兵不接刃而民服其化救桓範世要論聖人/用兵將以利物不以害物也將以 亡非以危存也故
不得已而/用之也 七禁 三和武侯兵法軍有七禁一曰輕/二曰慢三曰盗四曰欺五曰
背六曰亂七曰誤此治軍/之禁也 下詳論兵一 徳之末 仁爲本莊子三/軍五兵
之運徳之末也須精神之運心術之/動然後從之者也 下詳論兵一 有四機 分三
吳子兵有四機三軍之衆百萬之師張設輕重在于/一人是謂氣機路狹道險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
不過是謂地機善行間諜輕兵往來分散其衆使其君/臣相怨上下相咎是謂事機車堅管轄舟利櫓楫士習
戰陣馬閑馳逐是謂力機知此四者乃可爲將分李衛/公問對下太宗曰兵法孰爲最深者靖曰臣嘗 三等
[211-27a]
使學者當漸而至焉一曰道二曰天地三曰將法太宗/曰然吾謂不戰而屈人之兵者上也百戰百勝者中也
深溝髙壘以自守者下也以是/校量孫武著書三等皆具焉 多其方 疑其事李/筌
太白陰經夫善用兵者攻其愛敵必從擣其虛敵必隨/多其方敵必分疑其事敵必備從隨不得城守分備不
得并兵則我佚而/敵勞敵寡而我衆 有嚴有翼 旣敬旣戒上詳論兵/一 詩整
我六師以修我戎旣/敬旣戒惠此南國 以治待亂 以鎰稱銖孫子三/軍可奪
氣將軍可奪心是故朝氣銳晝氣惰暮氣歸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
此治心者也度又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 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
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 獨往獨來 勿遏勿追上詳論兵一/ 孫子用兵
[211-27b]
之法髙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缺窮冦勿追絶地無留 先
聲後實 前冥後明史記李左車對韓信曰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方今爲
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遣辨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于燕燕必不敢不聼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
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爲齊計矣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 淮南子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
之以剛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強爲之以斂而應之以張/將欲西而示之以東先忤而後合前冥而後明故所鄉
非所之也所見非所謀/也舉措動靜莫能識也 以主制客 變客爲主武備/志曹
仁以歩騎數萬向濡須朱桓兵纔五千人諸將皆懼桓/曰勝負在將不在衆寡兵法稱客倍而主人半者謂俱
在平原而士卒勇怯等耳今仁非智勇士卒甚怯千里/歩涉人馬罷困桓與諸君共據髙城臨江背山以佚待
[211-28a]
勞以主制客此百戰百勝之勢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况仁等邪 下詳論兵二 以敗擊勝
 以少爲多上詳料敵兵歐陽修上書臣聞攻人以謀/不以力用 鬭智不鬭多前代用兵之人
多者常敗少者常勝善用兵者以少/爲多不善用兵者雖多而愈少也 舉如飛鳥 擎
如盤水管仲兵數篇收天下之豪傑有天下之駿雄故/舉之如飛鳥動之如雷電發之如風雨 唐書
魏元忠上封事齊段孝先有言持大/兵如擎盤水一致蹉跌求止可得哉 堅其堅者 瑕
其瑕者管仲制分篇凡用兵者攻堅則軔乘瑕則神攻/堅則瑕者堅乘瑕則堅者瑕故堅其堅者瑕其
瑕/者 舉得於外 福生於内見漢書趙/充國奏 使賊南守
引軍北渡武備志諸將問曰初賊守潼關渭北道缺不/從河東擊馮翊而反守潼關積日而後北渡
[211-28b]
何也曹操曰若吾入河東賊必積諸津則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關使賊悉衆南守而西河之備虛故二
將得西河然後引軍北渡賊不與我爭連車樹柵爲甬/道而南旣爲不可勝且以示弱渡渭且堅壘虜至不出
所以驕之也故賊不爲營壘而求割地吾順言許之使/不爲備因蓄士卒之力一旦擊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兵之變化固/非一道也 先服其心 次屈其力蘇軾曰善/兵者云云 兵
勝于朝廷 形成于廊廟尉繚子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無故開之大不
窕小不恢明乎禁舍開塞民流者親之地不任者任之/夫土廣而任則國富民衆而制則國治富治者民不發
軔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勝于朝廷實杜牧注/孫子序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爲夫子之徒 仲由冉
有之事也自古主兵者必聖賢才能多聞博識之士/乃能有功議於廊廟之上兵形已成然後付之于將
[211-29a]
如處女脫兔 若櫛髮耨苖孫子始如處女敵人開戸/後如脫兔敵不及拒 下
詳論/兵一 若勁風振槁 如小兒毁齒杜恕論曰德義足/以懷天下之民事
業足以當天下之怠選舉足以得賢才之用則兵之所/加若勁風振槁此兵之體也見太平御覽 蘇軾史評
善用兵者破敵國當如小兒毁齒以漸摇撼而後取之/雖小痛而能堪也若不以漸一拔而得齒則取齒適足
以殺兒王翦以六十萬人取荆此一拔取/齒之道也秦亦憊矣二世而敗坐此也夫 兵强則不
勝 兵衆則易老老子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堅
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則不勝木强則/共强大處下柔弱處上 性理程子曰古者以少擊衆
而取勝者多蓋兵多亦不足恃昔者王莽百萬之衆而/光武昆陽之衆八千仍有在城中者然則只是數千人
[211-29b]
取之苻堅下淮百萬而謝幼度纔二萬人一麾而亂以/此觀之兵衆則易老適足以資敵人一敗不支則自相
蹂踐至如聞風聲鶴唳皆以/爲晉軍之至則是自相蹂也 奇爲正正爲奇 合能
分分能合李衞公問對上靖曰臣愚謂大衆所合爲正/將所自出爲奇太宗曰吾之正使敵視以爲
奇吾之奇使敵視以爲正斯所謂形人者歟以奇爲正/以正爲奇變化莫測斯所謂無形者歟 又問對下太
宗曰兵有分有聚各貴適宜孰爲善此者靖曰苻堅總/百萬之衆敗於淝水此兵能合而不能分也吳漢討公
孫述與副將劉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來攻漢尚出合/擊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也太公曰分不分爲糜軍聚
不聚爲/孤旅
  論兵四
[211-30a]
原蚩尤作兵吕氏春秋蚩尤作兵蚩尤非作兵也利其/械矣未有蚩尤之時民固剥林木以戰爭
鬬之所自來者久矣不可禁不可/止故古之賢王有義兵而無偃兵 以石爲兵越絶書/神農之
時以石爲兵禹/之時以銅爲兵 仁義之兵荀子兩帝四王皆以/仁義之兵行于天下 覆
昬暴尚書殖有/禮覆昬暴 大勝之徴六韜三軍無故旌旗前指/金鐸之聲揚以清鼙鼓之
聲宛以鳴此得神明/之助則大勝之徴也 大勝之符又武王問太公曰欲/勝引兵深入諸侯之
地三軍卒有緩急或利或害吾將以近通逺從中應外/以給三軍之用爲之奈何太公曰主與將有陰符凡八
等有大勝克敵/之符長一尺 不獲二毛禮記古之侵伐/者不獲二毛 以順爲
詳將/帥二 民殘財蠧左傳宋向戌欲弭諸侯之兵以爲/名先以告趙孟韓宣子曰兵民之
[211-30b]
殘也財用之蠧也小國之大灾也將或弭之雖曰不可/必將許之弗許楚必許之以召諸侯則我失爲盟主矣
文子從之于是晉楚合/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武庫之兵春秋元命苞奎十/二星十六度注云
武庫/之兵 増因天地之常國語越子伐吳至于五湖吳人/出挑戰一日五反越子欲許之
范蠡曰古之善用兵者因天地之常與之俱行彼來從/我固守勿與若將與之必因天地之灾又觀其民間飢
飽勞佚以參之盡其陽節盈我陰節而奪之宜爲人客/剛强而力疾陽節不盡輕而不可取宜爲人主安徐而
重固陰節不盡柔而不可迫今其來也剛强而力疾/王姑待之越子曰諾弗與戰居軍三年吳師自潰
輕敵䘮吾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仍無敵
執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䘮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原兵聞拙速未聞巧
[211-31a]
孫子兵聞拙速未聞巧久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五行無常勝孫子兵/形象水
水之形避髙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
而取勝者謂之神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生死 先勝而後戰又勝/兵先
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増修道而保法又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爲勝
敗之/政 攜手若使一人又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
若使一人不得已也注云使三/軍之衆如提攜一人之手也 四輕二重一信吳子/武侯
問曰用兵之道何先起對曰先明四輕二重一信明知/險易則地輕馬芻秣以時則馬輕車膏鐧有餘則車輕
人鋒銳堅甲則人輕戰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審能達此勝之主也 原如決積水
[211-31b]
淮南子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于千仞之隄若轉圎石/於萬仞之谿天下見吾兵之必用也則孰敢與我戰者
故百人之必死也賢于萬人之必北也/况以三軍之衆赴水火而不還踵乎 晁錯論備邊
之要漢文帝時晁錯上書論備邊之要其畧曰丈五之/溝漸車之水陵阜崎嶇積石相接此歩兵之地車
騎五不當一平原廣澤漫行相屬此車騎之地歩兵十/不當一堠視相及川谷分限此弓弩之地刀楯三不當
一草木䝉蘢枝葉蔚茂此矛鋋之地長㦸二不當一/穹崇險隘阻阨相視此刀楯之地弓弩二不當一
制敵以智蜀志夫兵以奇/勝制敵以智也 若響應聲桓範集善行奇/者因敵爲質故
兵法從敵之意如示其形如開其路潛設神策使/若響之應聲此爲江中之魚將銜腐索必可擒也 遷
移倚伏蔣子萬機論夫兵者變化之物而遷移倚伏之/事也或守法而得用故知兵者性知者也用兵
[211-32a]
者性能/用之也 増天子五兵晉書天文志五車五星五帝車/舍也五帝坐也主天子五兵
 可與語孫吳唐書李靖字藥師其舅韓擒虎每與論/兵輙歎曰可與語孫吳者非斯人尚誰
哉/ 致人不致于人李衞公問對中靖曰奇正者所以/致敵之虚實也敵實則我必以正
敵虚則我必以奇太宗曰以奇爲正者敵意其奇則吾/正擊之以正爲奇者敵意其正則吾奇擊之使敵勢常
虚我勢常實靖曰千章萬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 多方以誤之又問對/下太宗
曰朕觀千章萬句不出/乎多方以誤之而已 氣聚勢合唐書陸䞇曰兵以/氣若勢爲用者也
氣聚則盛散則消/勢合則威析則弱 折奪姦宄元史兵志兵者先王所/以威天下折奪姦宄戡
定禍/亂
[211-32b]
  論兵五
増賦唐獨孤授師貞丈人賦威逺方以慕化訓萬民以
勤徳使强弱不相陵乃勝殘而可克力牧佐之而不疑
軒后居之而不惑此帝者之師也伐叛則刑立柔逺而
徳成上乃奉君之職下乃守臣之貞湯武用之而定業
伊周法之而作程此王者之師也審官以統衆求賢以
自輔必觀釁而後動豈窮兵以極武不害閭閻不敗工
賈管仲因之以相齊晉文由是而稱盟主此霸者之師
[211-33a]
也暴而不戢安忍無親徒侈其欲輕用其人處勞則先
加於衆居後則樂止其身猶囬邪而自保迷大路而不
遵州吁處之以國滅子反效之以禍臻此黷武之師也
嘗試言曰王心無逸師出以律不假築京觀兮定武功
逞淫刑兮數軍實言乎師貞在人其來自久行稱文武
之畧居成社稷之守師律順正動而何咎
増箴唐梁肅兵箴皇道無名帝始有征故効天殺作爲
五兵曰王及霸功濟天下威實助徳伐乃除禍逐鹿於
[211-33b]
原戰龍在野大寳臲卼非兵孰可動如決河靜踰滅火
蒼蒼萬姓懸命在我所行者師所統者徳功本乎義不
本乎利順之曰聖逆之曰賊成敗存亡鮮不是則衆不
足恃勝不足保武王一戎奄有九有紂之百克其卒無
後故長民者無曰我强莫予敢亢尋邑百萬覆乎昆陽
無曰我大莫予敢制陳吳攘袂嬴氏大潰武不可玩玩
則必窮兵不可廢廢則終凶故曰天下雖平忘戰則危
不敎民戰是謂棄之齊桓矜衆九國以離徐偃仁義本
[211-34a]
邦以隳傳美止戈易稱以律古之睿智神武不殺治亂
之機繫於杪忽壯直且順孰云我遏旅臣斯箴敢告執

増論宋蘇軾管仲論王者之兵出於不得已而非以求
勝敵也故其爲法要以不可敗而已至于桓文非決勝
無以定霸故其法在必勝繁而曲者所以爲不可敗也
簡而直者所以爲必勝也周之制萬二千五百人而爲
軍其數奇而不齊是以知其所以爲繁且曲也若夫管
[211-34b]
仲之制其兵可謂截然而易曉矣三分其國以爲三軍
公將其一髙子國子將其二三軍三萬人如貫繩如畫
碁局踈暢洞達雖有智者無所施其巧故其法令簡一
而民有餘力以致其死蓋管仲欲以歳月服天下故變
古司馬法而爲是簡畧速勝之兵也由此觀之三代什
伍之數與管子所以治齊之兵者雖不可盡用而其近
于繁而曲者以之固守近於簡而直者以之決戰則庶
乎其不可敗而有所必勝矣 秦觀論兵法古之論兵
[211-35a]
 者一曰權謀二曰形勢三曰陰陽四曰技巧然以道用
 之則爲四勝不以道用之則爲四敗昔孫臏伏萬弩於
 馬陵之下魏軍至而龎涓死焉王恢伏車騎材官三十
 萬於馬邑之旁匈奴覺之而去恢以自殺此則用權謀
 之異也馬服君救閼與旣遣秦間卷甲而趨之一日一
 夜遂破秦軍曹操追先主一日一夜行三百里敗於烏
 林此用形勢之異也西伯將獵卜之曰獲霸王之輔果
 得太公望而克啇漢武卜諸將貳師最吉因以爲將卒
[211-35b]
 降匈奴此則用陰陽之異也申公巫臣敎吳以車戰吳
 是以始通上國房琯用車以抗祿山賊投芻而火之王
 師奔潰此則用技巧之異也豈非以道用之則爲四勝
 不以道用之則爲四敗乎所謂道者何也治心養氣而
 已矣蓋心不摇於生死之變氣不奪于寵辱利害之交
 則四者勝敗自然洞見如形影入於水鏡之中是兵法
 之大要也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