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20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一
  文學部十儒術/勸學 儒教/善誘 理學併載/
   儒術一
 原周禮曰太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四曰儒以道
 得民鄭注儒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 禮儒行曰哀公問於孔子曰
 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
 宋冠章甫之冠丘聞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不知儒
[206-1b]
 服哀公曰敢問儒行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
 强學以待問懐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
 此者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
 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貎
 有如此者儒有居處齊難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
 正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
 者儒有不寶金玉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
 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其近人有如
[206-2a]
此者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
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一
畝之宮環堵之室蓽門圭窬蓬戸甕牖易衣而出并日
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謟其仕有如此
者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
弗逢世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
憂思有如此者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
不淫上通而不困慕賢而容衆毁方而瓦合其寛裕有
[206-2b]
如此者儒有内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
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儒有澡身
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
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髙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
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儒有慎
静而尚寛强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礪㢘隅
其規為有如此者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
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
[206-3a]
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儒有不隕穫扵貧賤不
充詘扵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
衆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哀公聞此言也不敢
以儒為戲 増春秋公羊傳序疏曰能通一經曰儒生
博覽羣書號曰洪儒又曰教授扵世謂之儒 史記儒
林傳序曰天下並爭扵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
學者獨不廢也 原漢書藝文志曰儒家者流盖出扵
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游文扵六經之中留
[206-3b]
意扵仁義之際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扵道最為髙也
又儒林傳序曰古之儒者博學乎六藝之文六學者王
教之典籍先聖所以明天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也
 増後漢書儒林傳論曰光武中年以後專事經學其
服儒衣稱先王遊庠序聚横塾者盖布之扵邦域矣若
乃經生所處不遠萬里之路精廬暫建贏糧動有千百
其耆名髙義開門受徒者編牒不下萬人皆專相傳祖
至有分爭主庭穿求崖穴以合一家之説然所談者仁
[206-4a]
義所傳者聖法也故人識君臣父子之綱家知違邪歸
正之路 晉書儒林傳序曰漢武崇尚文儒創甲乙之
科擢賢良之舉莫不紆青拖紫服冕乗軒或徒步而取
公卿或累旬以膺台鼎洎當塗草創深務兵權而主好
斯文朝多君子鴻儒碩學無乏扵時 梁書儒林傳序
曰砥身礪行由乎經術 周書儒林傳序曰秦承累世
之基任刑法而殄滅漢無尺土之業崇經術而長久雕
蟲是貴魏道所以陵夷元風既興晉綱扵焉大壊考九
[206-4b]
流之殿最校四代之興衰正君臣明貴賤美教化移風
俗莫尚扵儒故皇王以之致刑措而反淳朴賢逹以之
鏤金石而雕竹素儒之時義大矣哉 隋書儒林傳序
曰儒之為教大矣其利物博矣以篤父子以正君臣尚
忠節重仁義貴㢘譲賤貪鄙開政化之本原鑿生靈之
耳目百王損益一以貫之雖世或汙隆而斯文不墜涉
其流者無祿而富懐其道者無位而尊 又經籍志曰
聖人之教非家至戸説故有儒者宣而明之大抵本於
[206-5a]
仁義及五常之道黄帝堯舜禹湯文武咸由此其後陵
夷衰亂儒道廢闕仲尼祖述前代修正六經子思孟軻
之流宗而師之各有著述發明其指所謂中庸之教百
王不易者也俗儒不顧其本茍欲譁衆多設問難故曰
博而寡要 唐書儒學傳序曰舉天下一之於仁義莫
若儒儒待其人乃能光明厥功宰相大臣是已 宋史
道學傳序曰宋儒之學度越諸子上接孟氏其於世代
之汙隆氣化之榮悴所關甚大道學盛扵宋宋弗䆒其
[206-5b]
用後之欲復天德王道之治必來此取法矣 又道學
傳陳淳語學者曰須明三代法度通之於當今而無不
宜然後為全儒可語王佐事業 金史文藝傳序曰世
宗章宗之世儒風丕變庠序日盛士由科第位至宰輔
者接踵 名山藏儒林記曰明興髙帝因文見道使天
下之士一尊朱氏為功令士之防閑於道域優游扵德
圃者非朱氏之言不尊故當時有質行之士無同異之
説有共學之方無顓門之教 莊子曰莊子見魯哀公
[206-6a]
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可謂少乎莊子曰儒
者冠圜冠者知天時履方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
而斷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何不號於國中曰無
此道而為此服者其罪死哀公號之五日無敢儒服者
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公門公即召而問以國事千轉
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可謂多乎
荀子儒效篇曰儒者法先王隆禮義謹乎臣子而致貴
其上者也無置錐之地而明扵持社稷之大計嗚呼而
[206-6b]
莫之能應然而通於財萬物養百姓之經紀勢在人上
則王公之材也在人下則社稷之臣國君之寶也 又
曰彼大儒者雖隠於窮閻陋屋而王公不能與之爭名
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國不能與之爭勝笞捶暴國齊
一天下而莫能傾也是大儒之徵也其言有𩔖其行有
禮其舉事無悔其持險應變曲當與時遷徙與世偃仰
千舉萬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稽考也/考成也通則一天
下窮則獨立貴名 又曰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
[206-7a]
者有大儒者法先王綂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
今以一持萬茍仁義之𩔖也雖在鳥獸之中若别白黒
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用俗儒則
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乗之國安用大儒則百里之
地久 又曰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
而好問然後能才公修而才可謂小儒矣志安公行安
修知通統𩔖如是則可謂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之三公
也小儒者諸侯之大夫也 揚子曰天之道不在仲尼
[206-7b]
乎仲尼駕説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復駕其所説則莫
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注金口木舌鐸也後世如将復/駕仲尼之説則莫如使諸儒比
木鐸而宣/揚之也 又曰通天地人曰儒 韓愈進學解曰觝
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𦕈尋墜緒之茫茫
獨旁搜而遠紹障百川而東之廻狂瀾扵既倒先生之
於儒可謂勞矣先生曰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天下
卒死於行荀卿守正大論是𢎞逃讒於楚廢死蘭陵是
二儒者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絶𩔖離倫優入聖域其遇
[206-8a]
扵世何如也 劉軻與馬植書曰言泉百氏腹笥九經
以是為駕説之儒曷若為行道之儒耶貯之扵心有經
實施之於事有古道猶不愈於堆案滿架矻矻於筆硯
間耶 性理大全朱子曰吾儒萬理皆實釋氏萬理皆
空 又西銘注曰儒者之道必至扵參天地贊化育然
後為功用之全而非有所强於外也 又真西山曰我
宋大儒繼出以主張斯文為己任
  儒術二儒教/ 理學併載/
[206-8b]
増揚子曰或問魯用儒而削何也曰昔在姬公用於周
四海皇皇奠枕扵京孔子用於魯齊人章章歸其侵疆
魯不用真儒故也如用真儒無敵於天下安得削 陶
潛羣輔録曰八儒夫子殁後散於天下設於中國成百
氏之源為綱紀之儒居環堵之室蓽門圭竇甕牖繩樞
併日而食以道自居者有道之儒子思氏之所行也衣
冠中動作順大讓如慢小讓如偽者子張氏之所行也
顔氏傳詩為道為諷諫之儒孟氏傳書為道為踈通致
[206-9a]
遠之儒漆雕氏傳禮為道為恭儉莊敬之儒仲梁氏傳
樂為道以和陰陽為移風易俗之儒樂正氏傳春秋為
道為屬辭比事之儒公孫氏傳易為道為潔淨精微之
儒 春秋榖梁傳序疏曰左丘明與聖同恥恐諸弟子
各安其意為經作傳公羊子名髙受經於子夏孝經説
云春秋屬商是也為經作傳榖梁子名赤受經扵子夏
為經作傳鄭康成六藝論云左氏善於禮公羊善於讖
榖梁善於經是先儒同遵之義也 原史記曰伏生故
[206-9b]
為秦博士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聞伏生能治時年
九十餘使掌故鼂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漢
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扵齊
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 増又曰諸學者多言
禮而魯髙堂生最本禮固自孔子時而其經不具及至
秦焚書書㪚亡益多於今獨有士禮髙堂生能言之
又曰孔氏有古文尚書孔安國以今文讀之因以起其
家逸書得十餘篇盖尚書滋多扵是矣 漢書曰毛公
[206-10a]
趙人也治詩為河間獻王博士 又曰董仲舒少治春
秋孝景時為博士仲舒遭漢承秦滅學之後六經離析
下帷發憤潛心大業令後學者有所統一為羣儒首
先儒像贊曰漢杜子春通周官教授鄉里時鄭衆賈逵
往受其業為發明其説著周禮解後馬融作周官傳以
授鄭康成康成作周官注皆祖子春焉查道贊曰學窮
周制譽藹儒宗 原漢書曰后蒼説禮數萬言號曰后
氏曲臺記注在曲臺考書/著記因以為名 増杜淹撰文中子世家曰
[206-10b]
子續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讚易道門人自遠而至咸稱
師北面受王佐之道隋季文中子之教興於河汾雍雍
如也 唐書唐承五代剖分文蔽質窮討究儒術以興
典憲貞元元和間韓愈遂以六經之文為諸儒倡又曰
自晉汔隋佛老顯行聖道不斷如帯諸儒倚天下正議
助為怪神愈獨喟然引聖爭四海之惑雖蒙訕笑跲而
復奮始若未之信卒大顯扵時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
 宋史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歐陽修振起之挽百川
[206-11a]
之頽波息千古之邪説使斯文之正氣可以羽翼大道
扶持人心 又胡瑗以經術教授吳中景祐初以保寧
節度推官教授湖州科條纖悉備具慶厯中興太學下
湖州取其法著為令 張南軒曰自孟子没聖學失傳
厯世久遠其間儒者非不知講習六經不越扵詁訓文
義之間而止惟周茂叔出乎千載之後而有得於太極
之妙今其圖與書具存道學有傳實在乎此 宋史曰
程顥殁弟頤序之曰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
[206-11b]
無真儒先生得不傳之學扵遺經以興起斯文為己任
孟子後一人而已又曰先生幼聞周茂叔論道未知其
要泛濫扵諸家出入扵老釋者㡬十年反求諸六經而
後得之辨異端似是之非開百代未明之惑 司馬光
曰呂公著嘗言扵朝曰程頤道德純備學問淵博有經
天緯地之才制禮作樂之具實天民之先覺聖代之真
儒 蔡西山曰邵康節之學雖作用不同實伏羲所畫
之卦也故其書以元㑹運世嵗月日辰盡天地之終始
[206-12a]
以皇帝王覇易書詩春秋盡聖賢之事業自秦漢以來
一人而已 宋史張載尊禮貴德樂天安命以易為宗
以中庸為體以孔孟為法為關中士人宗師著正蒙西
銘 又司馬光自少至老語未嘗妄平生所為未嘗有
不可對人言者扵物澹然無所好於學無所不通惟不
喜釋老曰其微言不能出吾書其誕吾不信也 又曰
楊時幼穎異潛心經史聞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絶學扵
熙豐之際以師禮見顥於潁昌其歸也顥目送之曰吾
[206-12b]
道南矣東南學者推時為程氏正宗 朱子曰胡安國
傳道伊洛志在春秋著書立言格君垂後所以明天理
正人心扶三綱敘九法者深切著明體用該貫 宋史
朱熹嘗謂經㫖不明道始晦扵是研窮經訓著易本義
詩集傳大學中庸章句論語孟子集注熹殁朝廷以其
大學語孟中庸訓説立扵學官黄榦曰道之正綂待人
而傳由孔子而後曽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
孟子而後周程張子繼其絶至熹而始著 又呂祖謙
[206-13a]
學以關洛為宗而旁稽載籍不見涯涘朱子贊曰以一
身備四氣之和以一心涵千古之祕推其有足以尊主
而庇民出其餘足以範俗而垂世 又張栻以古聖賢
自期作希顔録朱子贊曰擴仁義之端至扵可以彌六
合謹義利之辨至於可以析秋毫 又蔡元定子沉少
從朱熹㳺熹晚欲著書傳未及為遂以屬沉洪範之數
學者久失其傳元定獨心得之未及論著曰成吾書者
沉也沉受父師之托沉潛反復者數十年然後成書發
[206-13b]
明先儒之所未及 虞集曰真德秀大學衍義之書本
諸聖賢之學以明帝王之治君臣之軌範盖莫備扵斯
焉 又曰南北未一許文正公衡先得朱子之書伏讀
而深信之持其説以事世祖儒者之道不廢許公實啟
之 吾學編曰薛瑄粹學飭躬進無所求退無所累實
君子之儒 名山藏曰胡居仁學以主忠信為本求放
心為要以聖學成始成終在敬因以敬名齋陸瑞家曰
本朝理學之臣居仁完璧也
[206-14a]
  儒術三儒教/ 理學附/
原治六經 綜六藝莊子孔子謂老耼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久矣以奸者七十
二君論先王之道明周召之迹一君無所鉤用甚矣夫/人之難説也道之難明耶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
之君也夫六經先王之陳迹也豈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猶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豈履哉 王粲七釋
綴詁訓之紀綜六藝之/綱下理九土上步三光 强學待問 依經守義上詳/儒術
一事謝承後漢書鄭興數言/政 依經守義文辭温雅 精究七經 博通五經
華陽國志楊充字盛國少好學求師受古學於扶風馬/季長南陽朱明叔潁川白仲職精究七經 後漢書姜
肱博通五經/兼明星緯 齊魯之説 賈馬之學漢書藝文志漢/興論語有齊魯
[206-14b]
之説傳齊論者昌邑中尉王吉少府宋畸御史大夫貢/禹等傳魯論者常山都尉龔奮長信少府夏侯勝丞相
韋賢安昌侯張禹等皆名家張氏最後而行於世書魏/志王肅善賈馬之學而不好鄭氏采㑹同異為尚 詩
論語二禮/左氏解 命世雄儒 當世名儒劉梁七舉曰仲尼/亢意素道信而不
疑命世之雄儒也當後漢書伏/湛字惠公父理為 世名儒 天下名儒 海内名
孟軻傳軻字子輿鄒人勤學不息私淑孔子遂稱天/下名儒 後漢書左雄傳雄奏徴海内名儒為博士
於是負笈來學/者雲集京師 東州大儒 上邑俊儒魏志樂安孫/叔然授學鄭
康成之門人稱東州大儒徴為祕書監不就王肅集聖/證論以譏短康成叔然駮而釋之 崔駰七依乃有上
邑俊儒儼/然而造 明經至丞相 明經舉孝廉漢書韋賢字/長孺魯國鄒
[206-15a]
人也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鄒魯大儒/以昭帝師為丞相少子少翁復以明經厯位至丞相故
鄒魯諺曰遺子黄金滿籯不如一經東後漢/書劉寵少受父業以明經舉孝廉除 平令 解經不
窮戴侍中 問事不休賈長頭後漢書戴憑以明經位/至侍中京師語云云
又賈逵弱冠能誦左氏傳及五經本文以大夏侯尚書/教授雖為古學兼通五家榖梁之説自為兒童常在太
學不通人間事身長八尺二寸諸人為之語曰問事不/休賈長頭注曰五家謂尹更始劉向周慶丁姓王彦皆
為榖梁見/前漢書 五經紛綸井大春 五經縱横周宣光三/輔
決録井丹字大春少通五經善談論故京師為之語云/云 周舉字宣光短陋而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京師
語曰五經縱/横周宣光 五經復興魯叔陵 五經無雙許叔重
[206-15b]
東觀漢記魯平字叔陵性沉深好學孳孳不倦兼通五/經以魯詩尚書教授為當世大儒拜趙相門生就學者
百餘人關東號之云云推後漢許慎字叔重性淳/篤少博學經籍馬融常 敬之時人為之語云云 説
經鏗鏗楊子行 道德彬彬馮仲文後漢書楊政字子/行少好學從代郡
范升受梁丘易善説經書京師為之語云云為又馮豹/字仲文長好儒學以詩春秋教麗山下鄉里 之語云
云/ 道髙 學博並漢書詳/儒術一 明天道 翫經文上詳/儒術
一文古之學者耕且養三年而通一藝者存其大體翫/經 而已是故用日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經立也
 秦皇坑 漢王憎始皇坑儒王漢王入彭城叔孫通/儒服降漢 憎之乃變服服短衣
楚/制 不能易 不敢戲儒者六藝傳以千萬數世不能/通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理故曰
[206-16a]
博而寡要勞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序雖百家不能易也 下詳儒術一 擁
書抱籍 是古非今蔡邕楊復碑文學之徒擁書抱籍/自逺而至禀采豐華斟酌洪流者
雍雍焉誾誾焉不宣帝曰俗儒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扵名實 知所守注言厯覽不專 僻儒
醇儒漢藝文志惑者既失精微僻者又隨時抑揚違離/道本苟以譁衆取寵後進循之是以五經乖析此
僻儒之患雜賈山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醇不 也涉獵厯覽不專精也 腐儒 䜿儒酈/食
其勸漢王立六國後張良言不/可王罵曰䜿儒㡬敗乃公事 鴻儒 英儒 儒風
 儒流 雲屯文士 草偃儒風 四科崇儒 九流
考藝 清風載揚 素業不墮 木鐸之教 象環之
[206-16b]
義 經國之大端 立身之要道 逢唐虞之日 𢎞
洙泗之風 王者設教勸學為先 君子立身宗儒為
以上/白帖 増笙簧五典 甲胄六經王勃益州夫子廟/堂碑筐篚六經笙
簧五典甲宋濂送陳教授序/六經汝 胄四子汝箭鏃 正定五經 疏滌百氏
後漢儒林傳序靈帝詔諸儒正定五經刋於石碑為古/文篆隷三體書法以相參檢樹之學門使天下咸取則
焉張性理揭傒斯曰吳草廬磨研六經疏滌百氏綱明/目 如禹之治水雖不獲任君之政而著書立言師表
百/世 握素懷鉛 釋經訂史周書儒林傳序握素懐鉛/重席解頤之士間出扵朝
廷圓冠方領執經負笈之生著録扵京邑又唐儒學傳/四方挾筴負素 宋史程迥卒官朱熹以書告其子絢
[206-17a]
曰敬惟先德博文至行追配古人釋經訂史開悟/後學當世之務又所通該非獨章句之儒而已 含
經味道 内聖外王文𨕖仕昉王文憲集序齒危髪秃/之老含經味道之生莫不北面人
宗著宋史劭雍字堯夫學益老德益邵衍伏羲先天之/㫖 書十餘萬言程顥初侍其父識雍論議終日退而
歎曰堯夫内聖/外王之學也 三世國師 十八學士南史王承梁/武帝時為祕
書郎時以文學相尚罕以經術為業惟承獨好儒業俄/轉國子祭酒承祖儉父暕皆為此職三世為國師 唐
書儒學傳序太宗鋭情經術即王府開文/學館召名儒十八人為學士與議天下事 是謂人師
 可語王佐荀子儒效篇其為人上也志意定乎内禮/節修乎朝法則度量正乎官忠信愛利形
乎下則天下應之如讙夫是/之謂人師 下詳儒術一 委它太學 充積蘭臺
[206-17b]
後漢書儒林傳序建武中修起太學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隋書經籍志光武中興篤好文雅明章
繼軌尤重經術鴻生鉅儒負袠自遠而/至者不可勝算石室蘭臺彌以充積 論石渠閣
㑹白虎觀並五經諸儒/詳講論二 為江都相 封都鄉侯漢書/董仲
舒為江都相以禮義匡正有曰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再相膠西王膠西王尤縱恣聞
仲舒大儒善待之諸吳書闞澤孫權時拜太子太傅澤/以經傳文多斟酌 家刋約禮文及諸注説以授二宮
每朝廷大議經典所疑輙咨/訪之以儒學勤勞封都鄉侯 以古持今 居今行古
上詳儒術一時後漢書任安字定祖少逰太學受孟氏/易兼通數經 人稱曰居今行古任定祖還家教授諸
生自逺/而至 言有壇宇 行有坊表見荀子/儒效篇 布帛之文
[206-18a]
 菽粟之味知德者希孰識其貴/朱子贊伊川像云云 從容禮法 沉潛
仁義性理朱子自題畫像曰從容乎/禮法之塲沉潛乎仁義之府 道高言醇 德
成行尊性理程子曰横渠道儘髙言儘醇自孟子後儒/者都無他見識 又勉齋謂朱子學修而道立
德成而/行尊 學行可師 名教可樂唐書賀德仁與從兄/德基師事周𢎞正以
文辭稱人為語曰學行可師賀徳基/文質彬彬賀德仁 下詳勸學二 子政積思 公
權博貫漢書劉向字子政夲名更生時宣帝招𨕖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逹屬文辭進為中壘校
尉㢘靜樂道不交接世俗專積思於經術周孔帖唐柳/公權博貫經術扵詩書左傳春秋國語莊 書尤邃每
解一義必/數十百言 朝惟賈生 世號樊侯漢書劉歆責讓博/士書孝惠之世乃
[206-18b]
除挾書之律至孝文天下衆書往往頗出皆諸子傳説/猶廣立於學官為置博士在朝之儒惟賈生而已 後
漢書樊鯈刪定公羊嚴氏春秋章句世/號樊侯學教授門徒前後三千餘人 唱道東南
馳聲天地性理朱子曰龜山先生唱道東南士之逰其/門者甚衆然語其潛思力行任重詣極如羅
豫章盖一人而已六文𨕖劉孝標辨命論有沛國劉瓛/則關西夫子通渉 經服膺儒行毓德於衡門馳聲於
天/地 關西夫子 儒林丈人後漢書楊震字伯起受歐/陽尚書於桓郁明經博覽
無不窮䆒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夫子楊伯起數晉書王/沉少好學善屬文髙貴鄉公亦好學有文才 引沉及
裴秀扵東堂講讌屬文號沉/為文籍先生秀為儒林丈人 朱氏尸祝 孔氏家法
元史張□有經説吳澄序其書以為議論正援据博貫/穿縱横儼然新安朱氏之尸祝也 李氏續藏書王艮
[206-19a]
學以悟性為宗以反已/為要以孔氏為家法 非同曲儒 不為世儒性理/司馬
光呂公著言於朝曰程頤洞明經術通古今治亂之要/實有經世濟物之才非同拘士曲儒徒有偏長使在朝
廷必為國器誠又楊龜山曰游定夫讀書心專目到不/為世儒之習 扵中形扵外望之知為成德君子也
 總五經妙論 著九經要義漢書谷永疏曰關内侯/鄭寛中有顔子之美質
包商偃之文學儼然總五經之妙論立師傅之顯位負/宋史魏了翁䧏官至靖州湖湘江浙之士不遠千里
書從學乃著九經要義百/卷訂定精密先儒所未有 白衣為三公 匹夫師百
史記儒林傳序武安侯田蚡為丞相絀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學儒者數百人而公孫𢎞以春秋白衣
為天子三公封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向風矣天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 下
[206-19b]
法/ 振百代之迷 抗萬鈞之勢性理朱子曰明道伊/川先生之學以大學
論語孟子中庸為標指而逹扵六經其道坦而明其説/簡而易其行端而實盖有以振百代之沉迷而納之聖
賢之域子又歐陽圭齋曰許魯齋淳篤似司馬君實剛/果似張 厚光霽似周茂叔英邁似邵堯夫窮理致知
擇善固執似程叔子朱元晦抗萬鈞之/勢而道不危擅四方之名而行無毁 處龍鳯之署
 隆師友之臣文𨕖韋曜博奕論方今儒雅之徒則處/龍鳯之署誠千載之嘉㑹也 名山藏
賀欽𢎞治初薦授陜西參議以母老懇辭且陳四/事其一請經筵勸講訪求真儒以隆師友之臣 光
風霽月 冬日夏雲性理黄庭堅曰周茂叔人品甚髙/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 又陳恬
程子賛本以正身惟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雲 潤色夫子之業 修行先
[206-20a]
王之道史記儒林傳序威宣之際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業而潤色之以學顯於當世 漢書嚴
彭祖為宣帝博士或説曰經誼雖髙不至宰相願少自/勉强彭祖曰凡通經術固當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
從容茍求/富貴乎 不絶絃歌 能成廉潔史記儒林傳序髙/皇帝誅項籍舉兵
圍魯魯中諸儒尚講誦習禮樂絃歌之音不絶豈非聖/人之遺化好禮樂之國哉 漢書歐陽生事伏生傳尚
書授倪寛寛授歐陽生子世世相傳至曽孫髙髙孫地/餘以中庶子授太子元帝即位地餘侍中貴幸至少府
戒其子曰汝九卿儒者子孫以㢘潔著可以自成及地/餘死少府官屬共送數百萬其子不受天子聞而嘉之
 守儒 業儒揚子淵騫篇守儒轅固申公業邵子皇/極經世書無名公傳曰家素 儒口未
嘗不道儒言身/未嘗不行儒行 碩儒 耆儒榖梁傳序瓌望碩儒疏/云碩儒者大德之稱
[206-20b]
唐書儒學傳耆儒沈/重講太學詳講論二 樸儒 文儒文𨕖陸機長安有/狹邪行鳴玉豈樸
儒憑軾皆俊民修又王元長䇿/秀才文農戰不 文儒是競 陋儒 散儒荀子學/之經莫
速乎好其人隆禮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禮特/學雜識志順詩書而已耳則末世窮年不免為陋儒而
已黍又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以指測河也以戈/舂 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禮雖未明法士也不隆禮
雖察辨/散儒也 儒教原西唐 北海後漢書髙鳯南陽人專/精誦讀為名儒教授西
唐山中起又鄭康成北海人逰學十餘年乃歸/及黨事 杜門不出弟子自遠方至者數千人 居家
 避地史記申公魯人呂太后時逰學長安與劉郢同/師郢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學疾
申公及立為王胥靡申公申公恥之退居家教授終身/不出門 後漢書李育沈思專精博覽書傳州郡請召
[206-21a]
育輙云病常避地/教授門徒數百人 六教 四學荀子逹師之教使弟/子安焉樂焉往焉遊
焉肅焉藏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僻之道塞矣使宋書/元嘉十五年徴雷次宗至京師開館聚徒授教 丹陽
尹何約之立元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凡四學並建之 四教
三德論語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二周禮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教本 曰敏德以為行本三
曰孝德以/知逆惡 授侯 訓帝後漢書張酺字孟侯永平中/顯宗為四姓小侯開學扵南
宮置五經師酺以尚書教授學晉書王祥字休徴琅邪/臨沂人髙貴鄉公即位幸太 命祥為三老祥南面几
杖以師道自居天子北面乞言祥/陳明王聖帝政化之要以訓之 疑聖 對賢束晢/答汲
冢竹書難釋書曰子夏仲尼之徒傳業西河人疑其聖/ 魚豢典略齊景公問子貢曰子師誰對曰師仲尼公
[206-21b]
曰賢乎對/曰賢也増 來學 待教曲禮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淮南子夫馬之為草駒
之時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擾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連/以轡銜則雖厯險超壍弗敢辭故其形之為馬馬不可
化其可駕御教之所為也馬聾蟲也/而可以通氣志猶待教而成况人乎 顓門 闔門漢/書
嚴彭祖與顔安樂俱事眭孟質問疑義各持所見孟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樂各顓門教授由是
公羊春秋有嚴顔之學往郭泰别傳泰以有道君/子徴同邑宋子俊勸使 泰遂辭以疾闔門教授 授
五業 教三氏魏書樂詳黄初中徴拜博士於時太學/初立博士詳五業並授其或難教質而
不解詳無愠色以杖畫地牽譬引𩔖至忘寢食靡元史/張&KR1220自六經語孟傳注以及周程張氏之微言 不究
極根柢大臣薦諸朝特/命為孔顔孟三氏教授 傳道圖 希賢録元史趙復/原羲農堯
[206-22a]
舜所以繼天立極孔子顔孟所以垂世立教周程張朱/所以發明紹續者作傳道圖而以書目條列於後又取
伊尹顔淵言行作希賢録使學者知所慕嚮然後求端/用力之方備矣許衡郝經劉因皆得其書而尊信之北
方知有程朱/之學自復始 若嚴君 如泰山潛確𩔖書魏常爽置/館温水右教授門徒
七百餘人立勸罰之科若嚴君焉髙允曰文翁柔克先/生剛克立教雖殊成人一也號儒林先生 性理陳協
曰羅豫章居鄉授徙守道尤篤同郡李侗傳其學厥後/朱子又得李公之傳其道遂彰明於世學者仰之如泰
山北斗者其端/皆自公發之 首開儒教 並尚經學文粹常仲孺/孔子廟碑夫
子彰皇繋帝敘王尊周首於儒而開大教也有天下者/遵其易簡遡其元命可以致於清淨遵其廣大可以致
扵雍熙遵其禮讓可以致扵和平經南史宋孝武帝好/文章天下悉以文采相尚莫以專 為業王儉弱年留
[206-22b]
意三禮尤善春秋發言吐論造次必扵儒/教由是衣冠翕然並尚經學儒教大興 先察義利
 先識門庭性理朱子曰張南軒教人必使先察乎義/利之間而後明理居敬以造其極 又李
果齋曰朱子集小學使學者先正其操履集近/思録使學者先識其門庭羽翼四子以相左右 為下
學本 自小學始性理朱子曰自昔聖賢教人之法莫/不使之以孝悌忠信莊敬持養為下
學之本踐元史蕭㪺制行甚髙/真履實 教人必自小學始 德教以傳 鴻教不
劉向建本論今夫辟地植榖以養生送死鋭金石雜/草藥以攻疾搆宮室以避暑雨累臺榭以避潤濕入
知親其親出知尊其君内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際/此聖人之德教儒者受之傳之以教誨扵後世 文心
雕龍三極彛訓其書曰經經也/者恒乆之至道不刋之鴻教也 原楊仁以韓詩 劉
[206-23a]
昆以施易後漢書楊仁詣京師學韓詩數年歸家靜居/教授 後漢劉昆字桓公受施氏易教授弟
子常五百人王莽時教授不輟每春秋饗射/備典儀以素木瓠葉為爼豆桑弧蒿矢以射 順春秋
冬夏 以禮樂詩書王制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
冬夏教以詩書身史記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盖三千焉 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増口授
 舌耕拾遺記賈逵門徒來學不遠萬里舍扵門側皆/口授經文贈獻者積粟盈倉或云逵非力耕所
得誦經口倦/所謂舌耕也 理學増主靜 主敬性理周子大極圖/説聖人定之以中
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敬李果齋曰朱子之道之至/原其所以臻此閾者曰主 以立其本窮理以致其知
反躬以踐其實而敬者又貫通乎/三者之間所以成始而成終也 主一 主虛吾學/編陳
[206-23b]
真晟專心儒業讀大學或問見朱子博来主敬諸説始/知敬者大學之基本也求其所以為敬見程子以主一
釋敬以無適釋主一乃曰大學誠意為鐡門關難過主/一二字乃其玉鑰匙也 名山藏蔡清謂宋儒之道至
朱子始集大成與其徒著四書蒙引易蒙引諸書皆推/原朱子之意其學初主扵靜後主於虚以天下之理以
虚而入亦以虚為/應因以虚名齋
  儒術四
原周孔之遺風儒家之子/見白帖 後世以為楷詳儒/術一 為君
子儒論/語 洙泗之遺教國家/見白帖 増為王者師史記儒林/傳序孔子
卒後七十子之徒散逰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隠而不見如田子方段干木呉起禽滑釐
[206-24a]
之屬皆受業於子/夏之倫為王者師 原世之顯學韓非子世之顯學儒/也儒之所至孔丘也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子思之儒顔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孫氏之儒樂正氏之儒
 儒分為八又孔墨之後儒分為八墨離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
將誰使定後/世之學乎 被服漢書河間獻王被服儒術造次必/扵儒者被服言常居處其中造次
所適/皆行 傅經術言得失又平當以明經為博士公卿薦/當論議通明每有災異當輙傅
經術言/得失 増霍光不知文粹鄭亞㑹昌一品序周勃/霍光雖有勲伐而不知儒術
身為儒宗漢書蕭望之身為儒宗有/輔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原匡衡説詩詳/詩
 張禹為論語章句漢書張禹初為師以上難數對已/問經為論語章句獻之始魯扶卿
[206-24b]
及夏侯勝王陽蕭望之韋少翁皆説論語篇第或異禹/先事王陽後從庸生采獲所安最後出而尊貴諸儒為
之語曰欲為論念張文由是/學者多從張氏餘家寖微 増典儒林又劉歆典儒/林史卜之官
 通一經者復又儒林傳序元帝好/儒能通一經者皆復 原所在為駕又/平
帝紀徵天下通知逸經古紀天文厯算鐘律小學方術/本草及以五經論語孝經爾雅教授者所在為駕一封
軺傳遣詣京師至者數百人/注云以一馬駕軺車而乗傳 増未下車而先訪後漢/儒林
傳序光武中興愛好經術未及下車/而先訪儒雅採求闕文補綴漏逸 扶進微學又章/帝紀
詔曰三代導人教學為本漢承暴秦襃顯儒術建/立五經為置博士所以扶進微學尊廣道藝也 原
儒藝有六周禮鄭注/詳儒術一 桓君大小學桓榮桓郁/詳校書 増妙
[206-25a]
簡其𨕖後漢儒林傳序樊準徐防言儒職多非其人扵/是制詔公卿妙簡其𨕖三署郎能通經術者皆
得察/舉 儒家文林又崔駰傳賛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淪典籍儒家文林 原不
如縫掖後漢書王符安定臨涇人也度遼将軍皇甫規/解官歸安定郷人有以貨得雁門太守者書刺
謁規規卧不迎有頃又白王符在門規素聞符名乃驚/遽而起衣不及帯屣履出迎時人為之語曰徒見二千
石不如一縫掖言書/生道義之為貴也 顯名太學又任延年十二為諸/生學於長安明詩易
春秋顯名太學/中號為任聖童 世宗其道又伏氏自東西京相襲為/名儒中興以來桓榮夏侯
始昌輩世/宗其道 關東説詩陳君期又陳囂字君期明/緯詩京師號云云 甄
宇治嚴氏春秋東觀漢記甄宇治嚴氏春秋持/學精微以白衣教授常數百人 學為
[206-25b]
儒宗後漢儒林傳大司徒/歐陽歙學為儒宗 増顯宗數訪又張興習梁/丘易拜太子
少傳顯宗數訪問經術聲稱著聞弟子/自逺至者著録且萬人為梁丘家宗 過魯命講又/元
和初帝東廵狩還過魯幸闕里大㑹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命儒者講論拜孔僖郎中詔從還京師使校書
 經明行修又魏應經明行修弟子/自遠方至著録數千人 德行恂恂召伯
又召馴字伯春少習韓詩博通/書傳以志義聞鄉里號之云云 原景鸞理詩易又/景
鸞少隨師學經涉七州之地能理齊/詩施氏易兼受河洛圖緯詳著作 通儒又董鈞習/慶氏禮博
通古今永平初為博士時草創五郊祭祀及宗廟禮/樂威儀章服輙令鈞参議多見從用當世稱為通儒
何休得公羊本意又何休以春秋駮漢事六/百餘條妙得公羊本意 増&KR1060
[206-26a]
卧鼓宜得名儒又謝該善明春秋左氏為世名儒託疾/去官孔融上書曰櫜弓卧鼓之次宜得
名儒典/綜禮紀 原金聲玊色劉楨魯都賦彼齊魯諸儒/皆金聲玊色温故知新 増
意在儒雅吳書陸績孫權綂事加偏将軍績意在儒雅/非其志也雖有軍事著述不廢作渾天圖注
易釋元皆/傳於世 儒宗登保傅晉儒林傳序荀覬以制度賛/惟新鄭冲以儒宗登保傅茂
先以博物參朝政子/真以好禮居秩宗 潛心儒典晉書庾峻少好學舉/博士時重荘老而輕
經史峻懼雅道陵遲乃潛心儒典屬髙貴郷/公幸太學問尚書義峻發明經㫖申暢疑滯 伏膺又/陸
機少有異才文章冠世/伏膺儒術非禮不動 朝諮疑滯又賀循元帝建武/初為中書令加散
騎常侍循以老疾固辭改拜太常朝廷疑滯皆諮之扵/循循輙依經禮而對為當世儒宗其後帝以循清貧下
[206-26b]
令曰循冰清玊/潔行為俗表 原靜棲翰林左太冲七諷世有純儒/靜棲翰林𢎞道髙致幽
義冲/深 増奕世儒素晉儒林傳汜毓奕世儒素敦睦九/族 又孝武招延儒學之士徐邈
東州儒素謝安舉以應𨕖/撰正五經音訓學者宗之 儒術甄明又崔㳺少好學/儒術甄明恬静
謙退自少及長口未嘗語及財利學又范/𢎞之雅正好學以儒術該明為太 博士 儒林祭酒
又元帝為丞相教曰今大義頽替禮典無宗朝廷滯義/莫能攸正宜特立儒林祭酒以𢎞其事處士杜夷才學
精博道行優備/其以夷為祭酒 立不與易又庾爰之問范宣曰君博/學通綜何以太儒宣曰漢
興貴經術至於石渠之論以儒為弊正始以來世尚老/莊逮晉之初競以祼䄇為髙僕誠太儒然立不與易
 周流儒肆北史孫惠蔚周流儒肆有名於兾方與祕/書令李彪以儒學相知及彪位至尚書惠
[206-27a]
蔚仍太廟令孝文曰道固既登龍門而孫/蔚猶沈涓澮無孜孜之望儒者以是尚焉 以儒學顯
唐書顔師古父/思魯以儒學顯 五經指南又王元感撰書紏謬春秋/振滯禮繩愆等凡數十百
篇魏知古見其書歎曰五經指南也/徐堅等薦之下詔襃美以為儒宗 腐爛之儒栁宗/元上
崔大卿啟曰若宗元者學不能探奥義窮章句為腐爛/之儒雖或寘力於文學勤勤懇懇於嵗時然未能極聖
人之規矩恢作者之聞見勞費翰墨徒/爾拖縫掖曵大帯游於朋齒且有愧色 䆳儒術孔帖/曹確
䆳儒術器識方/重動循法度 服膺儒業宋史聶崇義少舉三禮因/取三禮圖再加考正建隆
初上之太祖詔曰崇義典事/國庠服膺儒業有足嘉者 儒者髙蹈又司馬光等/疏曰處士程
頤立學好古安貧守節真/儒者之髙蹈聖世之逸民 集諸儒之大成性理陳北/溪曰河洛
[206-27b]
之間斯文洋洋與洙泗並聞而知者有朱文公上以逹/羣聖之心下以統百家而㑹扵一盖所謂集諸儒之大
成而嗣周程之嫡統粹乎/洙泗濂洛之淵源者也 士之冠冕宋史趙鼎曰朱/震學術深博廉
正守道士/之冠冕 雅儒參佐又劉清之通判衡州作朱陵道/院雅儒吉士日相周旋其間而
參佐謀論/多在焉 躬備四時性理歐陽圭齋曰許魯齋晚年/義精仁熟躬備四時道出萬物
之/表 儒林四傑元史柳貫浦陽人與同郡黄溍及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
傑/ 正學世宗名山藏孝宗九年以楊亷言賜/薛瑄郷祠廟額曰正學世宗 儒林
清節又正統中何自言上言曰儒士吳與弼守素尚義/好古通經上無所傳聞道甚早真儒林之清節聖
代之/逸民
[206-28a]
  儒術五
増碑唐賈至旌儒廟碑曰觀象考厯本乎元辨方正位
稽乎極體元御極莫先扵教教之大者莫大於儒旌儒
者祠我新典也昔秦滅羲軒之制廢唐虞之則大搜學
徒竭索儒黨懷書捧檄者鱗集麏至然後罪九流之異
論尤百氏之殊術無辜殺身有道併命寃骸積於坑谷
流血淬於泉壤開元末天子在驪山之宮登集雲之臺
考圖驗地周覽原隰見郷名坑儒頽壍猶在慨然感亡
[206-28b]
秦之敗德哀先儒之道喪乃詔有司作是新廟牲幣有
數以時饗祀因祀命鄉號曰旌儒人神和悦怨氣銷散
於戲勘亂以武守成以文文以正崇武以權勝秦皇知
權之可以取不知正之可以守向使天下既定守正崇
儒遵六經之謨訓用三代之文質則黄軒盛美湯武鴻
業不若也秦之所滅我之所興鯫臣不敏敢獻頌曰於
維先生設教崇儒乃作經籍為代典謨降及夫子三千
其徒載揚清風文在兹乎天喪斯文道有通塞實生暴
[206-29a]
秦反道敗德焚書坑儒萬古悽惻驪山之北坎□猶存
草樹無聲愁雲晝昏帝在華清登髙訪古下哀羣哲饗
祠無主爰降嘉詔聿修清祠饋之牲牢奠酬以時鬼無
妖災人不癘疵俾爾蒼生富夀無期
増評唐陸龜蒙大儒評曰世以孟軻氏荀卿氏為大儒
觀其書不悖孔氏之道然李斯嘗學扵荀卿位至丞相
是行其道得其志者也反焚滅詩書坑殺儒士為不仁
也甚矣不知不仁孰謂况賢知而傳之以道是昧觀聽
[206-29b]
也雖斯具五刑而况得稱大儒乎吾以為不如孟軻
増論宋蘇軾儒者可與守成論曰禹治洪水使溝壑之
地疏為桑麻魚鼈之民化為衣冠契為司徒而五教行
棄為后稷而蒸民粒世濟其徳至扵湯武拯塗炭之民
而置之扵仁夀之域故天下相率而朝之扵是益修其
政明其教因其民不易其俗以是得之以是守之豈有
二道哉周室既衰諸侯並起德既無以相過智勝而已
矣智既無以相傾力奪而已矣至秦之亂無復知有仁
[206-30a]
義矣漢高帝雖稍輔以仁義然所用之人常先於智勇
所行之䇿常主扵權謀故陸賈譏之曰陛下以馬上得
之豈可以馬上治之叔孫通亦曰儒者難以進取可與
守成扵是酌古今之宜與禮樂之中簡而易知近而易
行者以為朝覲㑹同冠昏喪祭之法然終不若三代取
守一道源深而流長也夫武夫謀臣譬之藥石可以伐
病不可以養生儒者譬之五榖可以養生不可以伐病
宋襄公爭諸侯不擒二毛不鼓不成列以敗於泓此以
[206-30b]
五榖伐病者也秦始皇焚詩書殺豪傑東城臨洮北築
遼水民不得休息二世蕪滅此以藥石養生者也善夫
賈生之論曰仁義不施攻守之勢異也夫世俗不察直
以攻守為二道故具論三代以來所以取守之術使知
禹湯文武之威德亦儒者之極功而陸賈叔孫通之流
盖儒術之粗也
増辨明宋濂七儒辨曰儒者非一也威以制之術以凌
之才以駕之强以勝之和以誘之信以結之是謂游俠
[206-31a]
之儒載籍之繁浩如煙海莫不擷其元精嚅其芳腴搜
其闕逸約其枝蔓引觚吐辭頃刻萬言而不之止是謂
文史之儒三才以之混也萬物以之齊也名理以之假
也塗轍以之寓也雖有智者莫測其所存是謂曠逹之
儒沉鷙寡言逆料事機千變萬化不可窺度是謂智數
之儒以言求句以句求章以章求意無高而弗窮無遠
而弗即無微而弗探無滯而弗宣是為章句之儒謀事
則鄉方畧馭師則審勞逸使民則謹畜積治國則嚴政
[206-31b]
令服衆則信刑賞務使澤被當時烈垂萬世是謂事功
之儒備陰陽之和而不知其純焉涵鬼神之祕而不知
其深焉逹萬物之理而不知其遠焉言足以為世法行
足以為世則而人莫得而名焉是為道德之儒游俠之
儒田仲王猛是也文史之儒司馬遷班固是也曠逹之
儒莊周列禦寇是也智數之儒張良陳平是也章句之
儒毛萇鄭康成是也事功之儒管仲晏嬰是也道德之
儒孔子是也千萬世之所宗也其道則仁義禮智信也
[206-32a]
其倫則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也其事易知且易行
也能行之則身可修也家可齊也國可治也天下可平
也嗚呼上戴天下履地中函人一也天不足為高地不
足為厚人不足為小此儒者之道所以與天地並立而
為三也司馬遷以儒為五家並列荀卿謂儒有大小揚
雄謂通天地人曰儒者要皆不足以知儒也必學至孔
子然後無愧扵儒之名也然則儒亦有異乎曰有之三
皇儒而皇五帝儒而帝三王儒而王臯䕫伊傅周召儒
[206-32b]
而臣孔子儒而師其道未嘗不同也雖然未有盛扵孔
子者也
  勸學一
増易文言曰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辨之 書説命曰人
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 原禮學記曰君
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
不知道又曰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㫖也雖有至道弗
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然後能自
[206-33a]
反也又曰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
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
學矣古之學者比物醜𩔖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
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
弗得不治 増論語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
思無益不如學也 又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
子學以致其道 又曰仕而優則學 家語孔子謂伯
魚曰吾聞可以與人終日不倦者其惟學焉其容體不
[206-33b]
足觀也其勇力不足憚也其先祖不足稱也其族姓不
足道也終而有大名以顯聞四方流聲後裔者豈非學
者之效也 又子路初見孔子子曰人君無諫臣則失
政士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䇿操弓不反檠木受
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君子不可不
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扵犀革何
學之有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益深乎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文子曰上
[206-34a]
學以神聽中學以心聽下學以耳聽耳聽者學在皮膚
心聽者學在肌肉神聽者學在骨髓 荀子勸學篇曰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
不如登髙之博見也登髙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假舟檝者非能水也而絶江河君子生非異
也善假扵物也又曰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
誦經終乎讀禮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
[206-34b]
久則入學至乎没而後止也故學數術/也有終若其義則
不可須臾舍也為之人也舍之禽獸也又曰君子之學
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静端而言蝡而動一
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入乎耳出乎口君子之學以美
其身小人之學以為禽犢饋獻之/物也又曰百發一失不足
為善射千里跬一作/蹞步不至不足為善御倫𩔖不通仁
義不一不足為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
焉塗巷之人也 又儒效篇曰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
[206-35a]
而富可乎曰其惟學乎彼學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
子也知之聖人也上為聖人下為士君子孰禁我哉故
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
榮獨居而樂豈不至尊至富至重至嚴之情舉積此哉
 尸子曰未有不因學而鑒道不假學而光身者也又
曰今人皆知砥礪其劒而弗知砥礪其身夫學身之砥
礪也 呂覽勸學篇曰先王之教莫榮於孝莫顯於忠
忠孝人君人親之所甚欲也顯榮人子人臣之所甚願
[206-35b]
也然而君親不得其所欲子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
知理義不知理義生扵不學學者師逹而有材吾未知
其不為聖人聖人生扵疾學疾學在扵尊師 賈誼書
曰湯曰學聖王之道譬其如日静居而獨思譬其若火
夫舍聖王之道静居而獨思譬其去日之明於廷而就
火之光於室也 淮南子修務訓曰純鈎魚腸之始下
或作/盧撃則不能斷刺則不能入及加之砥礪摩其鋒
㓵則水斷龍舟陸剸犀甲明鏡之始下型矇然未見形
[206-36a]
容及其粉以元錫摩以白旃鬢睂微毫可得而察夫學
亦人之砥礪也又曰生木之長莫見其益有時而修砥
礪䃺礛莫見其損有時而薄藜藿之生蝡蝡然日加數
寸不可以為櫨棟楩楠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後知故可
以為棺舟夫事有易成者名小難成者功大君子修美
雖未有利福将在後至詩云日就月将學有緝熙扵光
明此之謂也 劉向説苑曰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砥
[206-36b]
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辟立非我也而可以
厲心 又曰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干将雖利
非人力不能自斷焉烏號之弓雖良不得排檠不能自
任人材雖髙不務學問不能致聖水積成川則蛟龍生
焉土積成山則豫樟生焉學積成聖則富貴尊顯至焉
 又曰子思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 揚子
學行篇或曰學無益也如質何曰夫有刀者礲諸有玉
者錯諸不礲不錯焉攸用礲而錯之質在其中矣或曰
[206-37a]
耕不穫獵不饗耕獵乎曰耕道而得道獵德而得德是
穫饗也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而不至於山是
故惡夫畫也 徐幹治學篇曰學也者所以疏神逹思
怡情理性聖人之上務也民之初載其矇未知譬如寶
在乎元室有所求而不見白日昭焉則羣物斯辨矣學
者心之白日也又曰馬雖有逸足而不閑輿則不為良
駿人雖有美質而不習道則不為君子故學者求習道
也若有似乎畫采元黄之色既著而純皓之體斯亡敝
[206-37b]
而不渝孰知其素歟又曰獨思則滯而不通獨為則困
而不就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如火得風而炎熾如
水赴下而流速斯大聖之學乎神明而發乎物𩔖也
傅子曰人之學者猶渴而飲河海也大飲則大盈小飲
則小盈 抱朴子曰人知藥理病不知學理身 文中
子曰居近識遠處今知古惟學矣乎 周子通書曰聖
希天賢希聖士希賢又曰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
學過則聖及則賢不及則亦不失於令名 又曰聖可
[206-38a]
學乎曰可曰有要乎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静
虚動直 朱子曰君子莫進於學莫止於畫莫病於自
足莫罪於自棄進而不止湯武所以返之而聖
  勸學二
増漢書曰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䇿勸
以官祿訖於元始百有餘年傳業者寖盛支葉蕃滋一
經説至百餘萬言大師衆至千餘人盖祿利之路然也
 原又曰文翁為蜀郡守見蜀地僻陋欲誘進之乃𨕖
[206-38b]
郡縣小吏開敏有才者遣詣京師受業博士數嵗皆成
就還歸文翁以為右職用次察舉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學官於成都市中招下縣子弟以為學官弟子
為除更繇髙者以補郡縣吏次為孝弟力田每出行縣
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吏民見而榮之
爭欲為學官弟子繇是大化 後漢書曰明帝為功臣
子弟四姓末屬别立校舍搜𨕖髙能以受其業自期門
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經章句匈奴亦遣子入學濟濟洋
[206-39a]
洋盛於永平矣 又曰左雄奏徴海内名儒為博士使
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祿 増唐書曰常
衮為福建觀察使始閩人未知學衮至為設鄉校使作
為文章親加講導與為客主均禮觀遊燕饗與焉由是
俗一變嵗貢士與内州等 宋史曰張載少喜談兵以
書謁范仲淹仲淹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於
兵因勸讀中庸
  勸學三
[206-39b]
原勸學 廣學衛文公敬教勸學以漢元設博/士弟子無致員數 廣學也 琢玊
成器 食肴知㫖詳勸/學一 増木之枝葉 地有山川國/語
范獻子戒其所知曰人之有學猶木之有枝葉木有枝/葉猶庇廕人况君子之學乎 趙子聲書詣鄭康成學
曰夫學之於人猶土地之/有山川也珍寳於是乎出 太平之原 大教之本史/記
公孫𢎞等曰今陛下勸學修禮崇化厲賢以風四方太/平之原也 太平御覽物生而蒙事屯而養造昧利有
攸適猶金之銷罏水之從器也是以聖人實之/於文鑄之於學文學者人倫之首大教之本也 近而
愈明 窮而不困上詳勸學一志荀子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 不困憂而意不衰也
 總羣道 積衆善徐幹治學篇大樂之成非取乎一/音嘉膳之和非取乎一味聖人之
[206-40a]
德非取乎一道故曰學者所以總羣道也縣晉書虞溥/除鄱陽内史大修庠序廣招學徒移告屬 曰學所以
定情理性而/積衆善者也 修講舍 増學廬唐書陽嶠遷國子司/業謹飭好學喜誘勸
後生修講舍人以為善職諸又李栖筠為常州刺史大/起學校堂上畫孝友傳示 生為鄉飲酒禮登歌䧏飲
人人知勸厯浙西觀察使又増學廬表宿儒禇冲等超/拜學官為之師身執經問義遠邇趨慕至徒數百人
 朂呂蒙 警張載上詳儒學将/下詳勸學二 開集雅館 擢授
經郎文𨕖陸佐公石闕銘序置博士之職而著録之生/若雲開集雅之館而欵關之學如市興建庠序啟
設郊丘一介之才必記無文之典咸秩於是天下學士/靡然向風人識㢘隅家知禮讓教臻侍子化洽期門
元史揭傒斯天厯初開奎章閣首/擢為授經郎以教勲戚大臣子孫 招納後進 勸誨
[206-40b]
諸生梁書天監四年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廣開館宇招/納後進館有數百生給其餼廪射䇿通明者即除
為吏數月間懐經負笈者雲㑹京師雖宋史何涉所至/多建學館勸誨諸生從之游者甚衆 在軍中亦嘗為
諸将講左氏春秋狄/青之徒横經以聽 郡吏受書 飛騎受經北史蘇/瓊齊文
襄時為南清河太守每年春總集大儒衞覬隆田元鳯/篤講於郡學郡吏文案之暇悉令受書時人指吏曹為
學生屋者唐書自元武屯營飛騎皆給博士受經能/通一經 聽入貢限四方秀艾挾䇿負素坌集京師
夫感妻言 父好子學後漢樂羊子尋師學一年而歸/妻跪問其故樂羊子曰久行懷
思妻乃引刀趨機而言曰此織生自蠶繭成扵機杼一/絲而累至扵丈匹若斷斯機也則無成功夫子積學中
道而歸何異斷斯織乎羊子感其言七嵗不反端名山/藏曹端父好善信佛見端居常言道時召問之 作夜
[206-41a]
行燭書呈父其言佛氏以空為性非天命之性人受之/中也老子以虚為道非率性之道人由之路也辯析甚
精父好之/卒向於學
  勸學四
原劉渠起舍劉渠除新鄭長告縣曰昔文/翁化蜀大造學舍聚生徒也 董遇三餘
魏畧董遇有從學者苦無日遇言當以三餘/冬者嵗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増賜市
書絹唐書隴西恭王博乂驕侈其弟奉慈亦荒縱帝曰/墳典不聞學何以為善哉各賜市書絹二百匹以
愧切/之 延經術士又張鎰為濠州刺史政條清簡延經/術士講教生徒比去州升明經者四
十/人 勸讀論語宋史李衡宣和間入辟雍同舍有趙孝/孫者其父實師程頤家學有源勸讀論
[206-41b]
語曰學非記誦辭章之謂所以學聖賢也不可有絲/毫偽處衡心佩其訓雖博通羣書以論語為根本
賓禮賢士又程迥知上饒縣暇則賓禮賢士從容盡歡/進其子弟之秀者與之均禮為之陳説詩書
質疑問難者/不問早暮 五味在和元史李謙受業金履祥之門/履祥語之曰士之為學若五
味之在和醯醤既/加則酸鹹頓異 風動鄰郡李氏續藏書鄒守益判/廣德州建復初書院延
同門王艮暨諸賢講/學興禮風動鄰郡
  勸學五
増詩宋張詠勸學篇曰大化不自言委之在英才元門
非有閉苦學當自開世上百代名莫遣寒如灰胸中一
[206-42a]
片地無使容纖埃 又孫復諭學詩曰冥觀天地何云
為茫茫萬物爭蕃滋茍非道義充其腹何異鳥獸安鬚
睂人生在學勤始至不勤求至無由期擊暗毆聾明大
道身與姬孔為藩籬
増賦唐張㤗學植賦曰學者人之本也故假農以為諭
将克已而攸箴筆力載耕既研精而不倦情田以耨将
覃思而惟深懿兹善諭豐兹是務種德潛潤比土膏之
勃興修業大成方雲稼之森布惰以自安則耒耜之用
[206-42b]
廢習而不輟則藨蓘之道存且學者在清其本末農者
在立其根柢庶存心而有補期竭力而無替顧三冬之
足用且俟經時異四體之不勤而能望嵗其道既敷其
志不渝自微至著生有於無厥修乃來𩔖京坻之可積
不思則罔同水旱之是虞稽其存扵日省就此月将勞
而無怠奚必乎四之日祿在其中可期乎萬斯箱
増啟唐劉憲上東宮勸學啟曰常人讀書擬於爵祿事
須精熟乃堪試練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絶世之才豈假
[206-43a]
尋章摘句哉用功甚少為利極多伏願克成美志無棄
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寮之望
増誥晉虞溥訓諸生誥曰學之染人甚於丹青丹青吾
見其久而渝矣未見久學而渝者也夫工人之染先修
其質後事其色質修色積而染工畢矣學亦有質孝弟
忠信是也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餘力則以學
文文質彬彬然後為德夫學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
立故曰希驥之馬亦驥之乗希顔之徒亦顔之倫也今
[206-43b]
諸生口誦聖人之典體閑庠序之訓朋友欽而樂之朝
士敬而歎之州府交命擇官而仕不亦美乎若乃含章
舒藻揮翰流離使楊班韜筆仲舒結舌亦惟才所居固
無常人也然積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塵以崇峻極匪志
匪勤理無由濟也
増雜文漢賈誼勸學篇曰昔南榮跦醜聖道之忘乎已
故歩涉山川蚠冒楚棘彌道千餘百舍重關而不敢久
息既遇老耼噩若慈父雁行避景䕫立弛進而後敢問
[206-44a]
見教一髙言若饑十日而得太牢焉今夫子之道佚乎
老耼諸子之材不逮榮跦而無千里之遠親與巨賢連
席而坐從容談語無問不應是天降大命以逹吾德也
吾聞之曰時難得而易失也學者勉之乎天命不重
宋晁无咎題段謹修紙曰傳曰大道以多岐亡羊學者
以多方喪生裹糧就學者成羣半塗而廢者皆是則多
岐與多方之迷也適越無北轅求前無却行則道逺乎
哉世之言曰學似賈賈必據通都大邑交易往來之路
[206-44b]
通故貨蕃學必之衣冠相聚見聞切磋之徒廣故學富
是不然蜀寡婦清守丹穴以雄其都諸葛孔明耕南陽
出為霸王師然則端夫雖窮鄉處家茍志於學不出戸
而知天下可也 朱子勸學文曰勿謂今日不學而有
來日勿謂今年不學而有來年日月逝矣嵗不我延嗚
呼老矣是誰之愆 林宅田勸學文曰父母養其子而
不教是不愛其子也雖教而不嚴是亦不愛其子也父
母教而不學是子不愛其身也雖學而不勤是亦不愛
[206-45a]
其身也是故養子必教教則必嚴嚴則必勤勤則必成
學則庶民之子為公卿不學則公卿之子為庶民
  善誘一
原存心 繼志學記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注云使之/悱悱憤憤然後啟發 又善教者使人
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逹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博文 約禮論語夫子/循循然善
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舉一隅 知四失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
隅反則不復也或學記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 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
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待問 能博喻
[206-45b]
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大者大鳴叩之以小者/小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 又能博喻然後能為師
 人能𢎞道 師貴受方 牖民孔易 誨人不倦
師能善道 人欲發矇 傳先儒之訓 為後學之宗
 師過而商不及俱未得中 求退而由兼人各宜救
以上/白帖 増如時雨 猶化工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
資性理真西山曰孔子答門人問仁孝皆隨其/ 質而成就之聖人之教人猶化工之生物 匪怒
伊教 不屑亦誨魯頌載色載笑匪怒伊教教孟子曰/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 誨之而
已/矣 道而弗牽 引而不發學記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則和强而弗抑則易
[206-46a]
開而弗逹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彀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 率君子引而
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施不陵節 進不躐等學記大學/之法禁於
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性理李果齋曰
朱子教人規模廣大而科級甚嚴/循循有序不容躐等陵節而進 視徒如已 自本
而支呂覽誣徒篇善教者視徒如已反已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然可行扵已若此則師徒同
體而性理劉雲荘曰蔡季通教人以性與天道為先自/本 支自源而流聞者莫不興起嘗言下學上逹固是
常序然邪説交作學者/未知本原未必不惑 始由小學 後及諸經性理/姚牧
庵曰許魯齋之學一以朱子之言為師其教也始惟由/小學而四書講貫之精而後進於易書詩春秋 又勉
[206-46b]
齋謂朱子教人以大學語孟中/庸謂入道之序而後及諸經 學近其人 言中其
荀子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傲非也/噆非也君子如響矣學莫便乎近其人 宋史陸九
淵教人不用學規有小過言中其情或至流汗有懐扵/中而不能自曉者為之條悉其故悉如其心亦有相去
千里聞其大槩/而得其為人 乘間而施 非道則避張子正蒙洪/鐘未嘗有聲
由扣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有知有如時雨之/化者當其可乗其間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為而後教
之也有荀子問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問也説梏者勿/聽也 爭氣者勿與辯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後接之非
其道則避之故禮恭而後可與言道之方辭順而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而後可與言道之致注楛麄也
或引或拒 告之戒之性理程子曰君子之教人或引/之或拒之各因其所虧者成之
[206-47a]
而已未又勉齋謂朱子從㳺之士迭誦所習以質其疑/意有 喻則委曲告之而未嘗倦問有未切則反覆戒
之而未嘗𨼆務學篤則喜見/於言進道難則憂形於色 博而有要 約而不孤
性理朱子曰聖賢教人下學上逹循循有序故從/事其間者博而有要約而不孤無妄意凌躐之弊 惰
者作之 鋭者抑之元史許謙教人惰者作之鋭者抑/之拘者開之放者約之及門之士
著録者千餘人隨其材分咸有所得然獨不/以科舉之文授人曰此義利之所由分也 盡掃雜
慮 頓解蓄疑性理朱子曰賢輩有營營逐物之心故/識慮皆昏觀書察理皆草草不精莫且
收斂身心盡掃雜慮令其光明洞逹方能作得主宰方/能見理 李氏續藏書王艮有蓄疑不解者旁及他事
使本疑頓解機應響疾諸聲應氣/求者望庭為歸莫不虚往實還 先有據守 不事
[206-47b]
檟楚性理程子曰子厚以禮教學者最善使學者先有/所據守 名山藏薛瑄正綂中提學山東不事檟
楚親為講授教人務盡其才或觀行步或聽講誦或試/詩賦數無一有者使儒冠拜於其祖然後遣而退之
 薫陶成性 變化氣質宋史程頤擢崇政殿説書上/疏言今人善教其子弟者必
延名德之士使與之處以薫陶成性從元史梁益教人/以變化氣質為先務學徒不遠千里 之淛以西稱學
術醇正為/世師表 片辭可紀 一善延譽宋史楊億仕真宗/為翰林學士喜誨
誘後進以成名者甚衆人有片辭可紀必為諷誦為元/史韓性四方學者受業其門凡經其口授指畫不 甚
髙論而義理自勝士有一善必為之延譽/不已及辯析是非則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不强以不
可 不語所未至性理尹和靖曰昔人教人必因其才/之所可而教之不以其所不可而强
[206-48a]
之如陳圖南之教錢若水是也但又朱子曰敬夫為人/明快每與學者一切傾倒説出 學者見未到此便不
復致思某盖不欲與/學者語未至之理耳 得寸則守寸 為言所欲言性/理
朱子曰聖人教人不過返而求之至近至小之中使之/得寸則守其寸得尺則守其尺久之然後道之全體有
所鄉望而漸可識有所循習而漸可能矣人元史許謙/教人至誠諄悉内外殫盡嘗曰已有知使 亦知之豈
不快哉或有所問難而詞不能自逹/則為之言其所欲言而解其所惑 無貴賤接以誠
 無大小待以誠性理張氏曰堯夫清而不激和而不/流遇人無貴賤賢不肖一接以誠長
者事之少者友之善者與之不善者矜之故洛人久而/益尊信之四方之學者與大夫之過洛者莫不慕其風
而造其廬待吾學編薛瑄學貴踐履不務論説接人無/大小衆寡 之以誠其言平易簡切不為穿鑿竒僻之
[206-48b]
説/ 成德不外始學 稚子待如成人性理張南軒曰/入德有門户得
其門而入然後有進也夫子教人循循善誘始學者聞/之即有用力之地至於成德亦不外是 元史許衡為
國子祭酒世祖親為擇蒙古弟子俾教之時所𨕖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嚴若君臣
其為教因覺以明善因明以開蔽相其動息以為張弛/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少者即令習拜跪揖讓進
退應對或射或投壺負者罰讀書若干遍久之人人自/得尊師敬業下至童子亦知三綱五常為生人之道
  善誘二
増面命耳提大雅匪手攜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盡其材學記今/之教者
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
[206-49a]
 𨼆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 區别子夏曰君子/之道孰先傳
 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别矣 孔子鑄顔淵揚子或問世言鑄金/金可鑄歟曰吾聞覿
 君子者問鑄人不問鑄金或曰人可鑄歟曰孔/子鑄顔淵矣或人踧爾曰㫖哉問鑄金得鑄人 問同
 答異正蒙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今始/學之人未必能繼妄以大道教之是誣也知至學
 之難易知德也知其美惡知人也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問同而答異以此 原不絶惡人
 後漢左原為郡學生犯法見斥郭林宗遇於路乃設酒/肴以慰之人譏林宗不絶惡人林宗曰人而不仁疾之
 已甚亂也原後結客報諸生值林宗在/學愧負前言遂罷去人乃服其知識 増朂以丹霄
 之價文𨕖任昉王文憲集序雖單門後進必/加善誘朂以丹霄之價𢎞以青冥之期 羣飲於
[206-49b]
 河各充其量程伊川敘明道行實曰其言平易易知賢/愚皆獲其益如羣飲扵河各充其量其教
 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誠意至於平天下灑掃應對至於/窮理盡性循循有序其接物辨而不間感而能通教人
 而人易從怒/人而人不怨 答問窮晝夜性理朱子曰李延平其接/後學答問窮晝夜不倦隨
 人淺深誘之各不同而要以返/身自得而可以入於聖賢之域 片紙書懿行又曰籍/溪教諸
 生於功課餘暇以片紙書古人懿行或詩文/銘賛之有補於人者粘置壁間俾往來誦之 端坐澄
 心名山藏陳獻章四方來學者但教之端坐澄心使其/渣滓潛融境界内朗曰為學之功當從靜中養出端
 倪然後有得定又李氏續藏書丁璣教人正/容端坐澄心 氣使躁釋慮消方與開講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二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