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6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六十一
  設官部一職官總載/設官沿革
   職官總載一
 原杜氏通典曰伏羲氏太/昊以龍紀故為龍師名官師長/也龍
 化其官長故為龍師春官為青龍夏官為赤龍秋官為/白龍冬官為黑龍中官為黄龍張晏曰庖犧氏將興神
 龍負圖而至因/以名師與官也 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水名共工/氏以
 諸侯霸有九州者以/受水瑞故水名官 神農氏以火紀故為火師火名
[066-1b]
 火徳也故為炎帝春官為大火夏官為鶉火秋官為西/火冬官為北火中官為中火也神農有火星之瑞因以
 名師與/官也 黄帝雲師雲名黄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
 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黄雲/也黄帝有景雲之應因以名師與官也 少昊摯之立
 也鳳鳥適至故鳥紀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厯正也鳳/鳥
 知天時故以/為歴正之官𤣥鳥氏司分也𤣥鳥燕也以春/分來秋分去伯趙氏司
 至也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至冬至止青鳥氏司啓也青鳥鶬鷃也以/立春鳴立夏止
 鷃音/晏丹鳥氏司閉也丹鳥鷩雉也以立秋來立冬去入/大水為蜃以上四烏皆厯正之屬
 祝鳩氏司徒也祝鳩䳡鳩也䳡鳩孝/故為司徒主敎民瞗鳩氏司馬也瞗/鳩
[066-2a]
王瞗也摯而有别/故為司馬主法制鳲鳩氏司空也鳲鳩鴶鵴也鳲鳩平/均故為司空平水土
鴶音秸/鵴音匊爽鳩氏司寇也爽鳩鷹也摯故/為司寇主賊盜鶻鳩氏司事也
鶻鳩鶻鵰也春來冬去故為司事鶻音/骨鵰音陟交切似山鵲而小至春多聲五鳩鳩民者也
鳩聚也治民尚/聚故以鳩為名五雉為工正雉有五種西方曰鷷雉東/方曰鶅雉南方曰翟雉北
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翬雉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夷平/也九扈為
九農正扈止也止人使不淫放也扈有九種春扈鳻鶞/夏扈竊元秋扈竊藍冬扈竊黄棘扈竊丹行扈
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竊脂老扈鴳鴳以九扈為九農之/號各隨其宜以敎其事者也鶞音敕倫反唶音子夜反
嘖音莊/革反 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逺乃紀於近為民師而
[066-2b]
命以民事徳不能致逺瑞始以民事命官此郯子對魯/昭公之辭仲尼聞之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
在四夷乃見于/郯子而學之又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社稷五祀是
尊是奉五官之君長能修其業者死配/食於五行之神為王者所尊奉春官木正曰句
正官長也兩木生句曲/而有芒角其祀重也夏官火正曰祝融祝融明貌/也其祀黎
也/秋官金正曰蓐收秋物摧蓐而可/收也其祀該也冬官水正曰𤣥冥
水隂而幽冥其/祀修及熙焉中官土正曰后土土為羣物主故稱后/也其祀句龍焉在家
則祀中霤在/野則祀社 唐堯之代命羲和欽若昊天厯象日月
星辰敬授人時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故堯命之使敬順吴天昊天言元氣
[066-3a]
廣大星四方中星辰日月所會厯象其分節/敬記天時以授人也此舉其目下别序之分命羲仲
宅嵎夷曰暘谷宅居也東表之地稱嵎夷暘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稱暘谷嵎夷一也羲
仲居治東/方之官寅賓出日平秩東作寅敬賓導秩序也歳起/于東而始就耕謂之東
作東方之官敬導出日平均/次序東作之事以務農也申命羲叔宅南交申重也/南交言
夏與春交舉一隅以見/之此居治南方之官平秩南訛敬致訛化也掌夏之/官平序南方化
育之事敬行其敎以致其/功四時同之亦舉一隅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昧冥/也日
入于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昧谷曰西則嵎/夷東可知此居治西方之官掌秋天之政寅餞納日
平秩西成餞送也日出言導日入言送因事之宜/秋西方萬物成平序其政助成物也申命
[066-3b]
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此稱朔亦稱方言一方/則三方見矣北稱幽南
稱明從可知也都謂所聚也易謂歳改易于北方平均/在察其政以順天常上總言義和敬順昊天此分别仲
叔各有/所掌允釐百工庶績咸熙允信釐治工官績功咸皆/熙廣也言定四時成歳厯
以告時授事則能信治/百官衆功皆廣歎其美内有百揆四岳四岳分主四方/諸侯者也 周
禮正義曰四岳四時之官主四岳之事始羲和之時主/四岳者謂之四伯至其死分岳事置八伯皆王官其八
伯唯驩兜共工放齊鯀四人而已餘四人無文可知故/書傳云惟元祀廵狩四岳八伯堯始以羲和為六卿春
夏秋冬者并掌方岳之事是為四岳出則為伯其後稍/死分置八伯以九州而言八伯者據畿外八州也畿内
不置伯以鄉遂之吏主之四岳之外更有百揆之官者/但堯初天官為稷至堯試舜天官之任謂之百揆舜又
[066-4a]
命禹為百揆/皆天官也外有州牧侯伯外置州牧十二/及五國之長 虞舜有
天下以伯禹作司空使宅百揆禹代鯀為崇伯入為天/子司空治洪水有成功
言可/用之棄后稷播百穀契作司徒敷五敎布五常/之敎臯繇作
士正五刑士理/獄官垂作共工利器用垂臣名共謂供/其百工職事伯益
作虞育草木鳥獸虞掌山/澤之官伯夷秩宗典三禮秩序宗尊/也三禮天
地人之禮伯/夷臣名姜姓夔典樂敎胄子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
之敎長國子中/和祗庸孝友和神人命夔使/勉之龍作納言出納帝命納/言
㗋舌之官聽下言納於上/受上言宣於下必以信蓋亦為六官以主天地四時
[066-4b]
崔靈恩曰自顓頊以來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故重黎之後世掌天地官號曰羲和唐堯受之方置
天地四時之官命羲和之後使復舊職而掌天地之事/又分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使主四時為六卿之任及
其末年舜攝百揆改地官為司徒秋官為士冬官為司/空春官為秩宗故尚書曰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分命和
仲和叔等使主四時之事又云百姓不親五品不遜契/為司徒敬敷五敎地官之事也臯繇作士五刑有服秋
官之任也禹作司空以平水土冬官之職也伯夷為秩/宗典朕三禮此春官之所司也又周禮正義曰稷為天
官羲和為夏官/共為六官也 夏后之制亦置六卿甘誓曰乃召/六卿是也
官名次猶承虞制 殷制天子建天官先六太曰太宰
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典法也周制太宰/為天官太宗曰宗
[066-5a]
伯宗伯為春官太史以/下屬焉太士以神仕者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
司士司寇典司五衆衆謂羣臣也周制司士屬司馬太/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六
官/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
六職府主藏六物之稅者周制皆屬司徒司土土均也/司木山虞也司水川衡也司草稻人也司器角人
也司貨丱人也/丱音革猛反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
工草工典制六材周制皆屬司空土工陶旊也金工築/冶鳬㮚鍛桃也石工玉人磬人也木
工輪輿弓廬匠車梓也獸工函鮑䩵韋裘也唯草工/職亡蓋謂作萑葦之器䩵音吁援反旊音方往反
官致貢曰享貢功也享獻也致其歳終之功于王謂之/獻也太宰歳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
[066-5b]
其㑹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也五官之長曰伯謂為三公也周/禮九命作伯千里之
内為王畿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
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
為州州有伯屬連卒州皆聚也伯帥正亦長也凡長皆/因賢侯為之殷之州長曰伯虞夏及周皆
曰/牧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
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
二伯老謂/上公 周成王旣黜殷命參考殷官制為周禮以
作天地四時之名謂之六卿改太宰為天官冢宰太宗/為春官宗伯司徒為地官
[066-6a]
司馬為夏官司寇為/秋官司空為冬官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
邦敎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
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六官之職皆總屬於冢宰故論/語曰君薨百官總已以聽於冢
宰爾雅曰冢大也冢宰則/大宰於百官無所不主各有徒屬周於百事崔靈恩/曰夫百
王不同各置官禮為禪讓相傳者亦不得不改但所以/改者少非禪讓之世者變易必多以革人視聽所以禪
讓不改多者以禪讓道同人未為弊故不改者多非禪/讓之世須變人情故必多改故王者之興必有改官之
禮此周禮所/興之意也歳終天子齋戒受諫諫當有/所改為六卿以百官
之成質於天子質猶平也/平其計要百官齋戒受質受平/報也然後休
[066-6b]
老勞農饗食/之也成歳事斷計/要也制國用自周衰官失而百職
亂戰國並爭各有變易 曁秦兼天下建皇帝之號五/帝
自以德不及三皇故自去其皇號三王又以德不/及五帝自損稱王秦自以德兼二代故兼稱之立百
官之職不師古始罷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總百揆
又置御史大夫以貳於相 漢初因循而不革隨時宜
也其後頗有所改孟康注漢書曰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
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 王莽篡立慕從古官而吏民弗安亦多
虐政遂以亂亡當更始之時官爵皆/羣小賈豎語詳𩔖聚 光武中興務從
[066-7a]
節約并官省職費減億計後漢建武六年詔曰百姓遭/難户口耗少而官吏尚繁于
是司隷州牧條奏并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廢丞相與御史大夫而以
三司綜理衆務洎于叔世事歸臺閣論道之官僃員而
已 魏與吳蜀多依漢制晉氏繼及大抵略同山公啓/事曰晉
制諸坐公事者皆三年方得敘用其中多有好人令逍/遥無事臣以為略依左遷法隨資才減之亦足懲戒而
官不失其用詔善之職又𫝊𤣥奏曰諸官有病/滿百日不差宜令去 優其禮秩既差而復用泰元六
年改制減費損吏士職員凡七百人時議省州郡縣半/吏以赴農功荀勗
議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此清心也漢文垂拱幾致刑措
[066-7b]
此省事也光武并合吏員縣官四邑纔置十一此省官/也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減天下吏員正始中亦并合
郡縣此省吏也今必欲求之於本則宜以省事為先設/官分職委事責成量能授任思不出位若欲省官竊謂
九寺可并于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半東晉桓溫又表/曰愚謂門下三省祕書著作通可減 古以九卿綜事
不專尚書今事歸内臺則九卿為虛設皆宜省/并若郊廟籍田之屬則臨時權兼事訖省矣爰及宋
齊亦無改作宋時制新長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錮三年/山隂令沈叔任父疾去職御史中丞鄭鮮
之上議曰所以為其制者涖官不久則奔競互生故杜/其欲速之請以申考績之實耳今父母之疾而加以罪
名損義疾理莫此為大詔從之於是自二品以上父母/及為祖父母後者墳墓崩毁及疾病方屬輒去並不禁
錮相又劉祗為中書郎江夏王義恭領中書監服親不/得 臨表解職也孝武詔曰昔二王兩謝俱至崇禮自
[066-8a]
今三臺五省悉同此例食又詔曰方鎭所假禮/白版郡縣年限依臺除 祿三分之一不給送官司有
三臺五省之號三臺蓋兩漢舊名五省謂尚/書中書門下祕書集書省也郡縣有三
歳為滿之期宋州郡縣居職/以三周為小滿 梁武受終多遵齊舊然
而定諸卿之位分配四時說在列/卿中置戎秩之官百有餘
武帝時置百二十五/號將軍為二十四班 陳遵梁制不失舊物陳依梁/制年未
滿三十者不得入仕唯經學生策試得第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經為挽郎得仕其諸郡唯正王任丹陽尹
經迎得出身庶姓尹不得必有竒才異行殊勲别降恩/旨敘用者不在常例其相知表啓通舉者亦常有之亦
因年考校黜陟之旣不為此式所以勤惰無辨凡選官/無定期闕即補多更年互遷官未必即進班秩其官唯
[066-8b]
論清濁從濁得微清即勝於轉若有遷授或由别敕任/移轉一人為官則即諸官多須改動 陳書曰舊式拜
官皆在午後唯拜蔡景𤣥為度支尚書日駕/幸元武觀帝恐景𤣥不得預宴特令早拜 後魏昭
武之即王位初置官司分掌衆職以燕鳳為右長史/許議為即中令
而其制草創名稱乖疏皇始元年道武平并州始建臺
省置百官封公侯將軍刺史太守尚書郎等官悉用文
人天興中太史言天文錯亂當改王易政故官號數革
初道武制官皆擬逺古雲鳥之義諸曹走使謂之鳬鴨/取飛之迅疾也以伺察候宮禁謂之白鷺取其延頸逺
視他皆/𩔖此至孝文太和中王肅來奔為制官品百司位號
[066-9a]
皆準南朝改次職令以為永制凡守令以六年為/滿後經六年乃敘又作
考格以之黜陟太和十八年詔曰古者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朕今三載一考考便黜陟各令當
司考其優劣為三等六品以下尚書重問五品以上朕/與公卿親論善惡上上者遷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
本/位文宣武帝行考陟之法任事上中者三年升一階散
官上第者四載登一級孝明以後授受多濫自明帝孝/昌以後天
下多難刺史太守皆為當部督雖無兵事並立佐寮所/以頗為煩擾及東魏靜帝時齊神武作相髙隆之表請
自非實在邊要見有兵馬者悉皆斷之又時諸朝貴多/假常侍以取貂蟬之飾隆之自表解侍中并陳諸假侍
服者請亦罷之又自軍國多事冐竊官者不可勝數隆/之奏請檢括得五萬餘人而羣小喧嚻隆之懼而止
[066-9b]
 北齊創業亦遵後魏臺省位號多𩔖江東以門下省/掌獻納諌
正中書省管司王言祕書省典司經籍集書省掌從/容諷議中常侍省掌出入門閣御史臺察糾彈劾
主臨御爵禄犬馬御馬及犬廼有儀同郡公之號籍以/旃罽食物十餘種其宮婢閹人商人
胡人雜户歌舞人見鬼人濫富貴者萬數至末年太宰/三師大司馬大將軍三公等官並増員而授之或兩或
三不可/稱數 後周之初據關中猶依魏制及平江陵之後
别立憲章酌周禮之文建六官之職其他官亦兼用秦
他官謂將軍都督/刺史太守之𩔖 隋文帝踐極百度伊始復廢周
官還依漢魏其於庶寮頗有損益凡官以四考而代又/制
[066-10a]
凡官以理去/職聽並執笏至煬帝初存稽古多復舊章百官不得計/考増級如有
德行功能灼/然顯著者擢大業三年始行新令有三臺五省五監十
二衞十六府殿内尚書門下内史祕書五省也謁者司/隷御史三臺也少府長秋國子將作都水
五監也左右翊左右驍左右武左右屯左右禦左右候/十二衞也左右僃身左右監門等凡十六府也或是舊
名或是新置諸省及左右衞武候/領軍監門府為内官其餘為外官于時天下繁富四方
無虞衣冠文物為盛矣既而漸為不道百度方亂號令
日改官名月易圖籍散逸不能詳僃 唐職員多因隋
制雖小有變革而大較不異髙祖制文官遭父/母喪者聽去職貞觀六
[066-10b]
年大省内官凡文武定員六百四十有三而已顯慶元/年初制
拜三師三公親王尚書令雍州牧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將軍左右僕射並臨軒冊授太子二少侍中中書令
諸曹尚書諸衞大將軍特進鎭軍輔國大將軍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太常卿都督及上州刺史在京者朝堂受
冊又制文武官五品以上者及/病不因罪解者並聽同致仕例龍朔二年又改京司及
百官之名改尚書省為中臺門下省為東臺/中書省為西臺其餘百司悉改之咸亨元年
復舊至于武后再易庶官或從宜創號改尚書省為文/昌臺門下省為
鸞臺中書省為鳳閣御史臺為肅政/臺及諸寺衞等名又置控鶴府官員或參用古典改六/尚書
為天地四/時之官天授二年凡舉人無賢不肖咸皆擢拜大置
[066-11a]
試官以處之試官蓋起此也試者未為正命凡正官皆/稱行守其階髙而官卑者
稱行階卑而官髙者稱守官階同者並無行守字太后/務收物情其年二月十道使舉人并州石艾縣令王山
耀等六十一人並授拾遺補闕懷州録事參軍崔獻可/等二十四人並授侍御史并州録事參軍徐昕等二十
四人並授著作郎魏州内黄縣尉崔宣道等二十二人/並授衞佐校書御史等故當時諺曰補闕連車載拾遺
平斗量欋搥侍御史椀脫/校書郎試官自此始也于時擢人非次刑網方密雖
驟歴榮貴而敗輪繼軌神功元年制曰其有從勲官品/子流外國官參佐視品等出身
者自今不得任京清顯要等官若累階應至三品者不/得進階每一階酬勲兩轉如先有上柱國者聽廻授朞
以上親必有異行竒材/别立殊效者不拘此例神龍初官復舊號凡武后所/改之官
[066-11b]
年三月又置員外官二千餘人國初舊有員外官至此/大増加兼超授諸閹官
為員外官者亦千餘人中書令李嶠初自地官尚書貶/通州刺史至是詔拜吏部侍郎嶠志欲曲行私惠求名
恱衆冀得重居相位乃奏請大置員外官多引用勢家/親識至是嶠又自覺銓衡失序官員倍多府庫由是減
耗/於是遂有員外員外官其初但云員外至永徽六年/以蔣孝璋為尚樂奉御員外特置仍
同正員自是員外官復有同員外者其加同正員者唯/不給職田耳其禄俸賜會與正官同單言員外者則俸
禄減正/官之半檢校試攝判知之官攝者言敕攝非州府版署/之命檢校者云撿校某官
判官者云判某官事知者云知/某官事皆是詔除而非正命逮乎景龍官紀大紊復
有斜封無坐處之頌興焉景龍中有太平安樂長寧宜/城等諸公主及皇后陸氏妹
[066-12a]
郕國夫人李氏妹崇國夫人并昭容上官氏與其母沛/國夫人鄭氏尚書柴氏賀婁氏女巫隴西夫人趙氏皆
敘用親識亦多猥濫或出自臧獲或由于屠販多因賂/貨累居榮秩咸能别于側門降墨敕斜封以授焉故時
人號為斜封官時旣政出多門遷除甚衆自宰相至于/内外員外官及左右臺御史多者則數踰十倍皆無㕔
事可以處之故時人謂之三無/坐處謂宰相御史及員外官也先天以來始懲其弊𤣥/宗
御極宰相姚元崇宋璟兼吏部尚書大革姦濫十去其/九時有殿中侍御史崔涖太子中允薛昭諷帝曰先朝
所授斜封官恩命已布而姚元崇宋璟等沮先帝之明/歸怨陛下道路謗讟天下稱冤奈何與萬人為仇敵恐
有非常之變上以為然乃下詔曰諸縁斜封别敕授官/先令停任宜並量材敘用監察御史柳澤又上疏極言
不可其斜封官得免罪戾已沐恩私旬月之内頻煩降/旨前敕令至冬處分後敕又令替人却停將何以止姦
[066-12b]
邪將何以/懲風俗至開元二十五年刋定職次著為格令此式/皆武
德貞觀之舊制永徽初已詳定之至開元二十五年再/刪定焉至二十八年又省文武六品以下官三百餘員
及諸流外/番官等蓋尚書省以統會衆務舉持繩目門下省以
侍從獻替規駮非宜中書省以獻納制册敷揚宣勞祕
書省以監録圖書殿中省以供修膳服内侍省以承旨
奉引尚書門下中書秘書/殿中内侍凡六省御史臺以肅清寮庶九寺太/常
光禄衞尉宗正太僕大理/鴻臚司農太府為九寺五監少府將作國子軍/器都水為五監以分
理羣司六軍左右羽林左右龍虎/左右神武為六軍十六衞左右衞左右/驍衞左右武
[066-13a]
左右威左右領軍左右金吾左/右監門左右千牛為十六衞以嚴其禁禦一詹事府
二春坊有左右春坊又有/内坊掌閣内諸事三寺家令寺率更/寺太僕寺十率左右/衞左
右司禦左右清道左右監/門左右内侍凡十率府俾乂儲宮牧守督護分臨畿
京府置牧餘府州/置都督都護太守設官以經之置使以緯之按察采/訪等使
以理州縣節度團練等使以督府軍事租庸轉運鹽鐡/青苗營田等使以毓財貨其餘細務因事置使者不可
勝數其轉運以下諸使無適所/治廢置不常故不便列于篇自六品以下率由選曹
居官者以五歳為限於是百司具舉庶績咸理亦一代
之制焉一歳為一考四考有替則為滿若無替則五考/而罷六品以下吏部注擬謂之旨授五品以上
[066-13b]
則皆敕除自至德之後天下多難甄才録効制敕特拜/繁于吏部于是兼試員外郎倍多正員至廣德以來乃
立制限州縣員外兼試等官各有定額並云額内溢於/限者不得視職其有身帶京官冗職資名清美兼州縣
職者云占闕焉即如正員之例官以三考/而代無替四考而罷由是官有常序焉 増文獻通
考曰唐自太宗時已有員外置其後又有特置同正員
至于檢校兼守判知之𩔖皆非本制又有置使之名或
因事而置事已則罷或遂置而不廢其名𩔖繁多莫能
徧舉肅代以後盜起兵興府庫無蓄積朝廷耑以官爵
賞功諸將出征皆給空名告身自開府特進列卿大將
[066-14a]
軍下至中郎將聽臨事注名其後又聽以信牒授人官
爵有至異姓王者諸軍但以職任相統攝不復計官資
髙下及清渠之敗復以官爵收散卒由是官爵輕而貨
重大將軍告身一道纔易一醉凡應募入軍者一切衣
金紫至有朝士僮僕衣金紫稱大官而執賤役者名器
之濫至是而極張廵在雍丘纔領一縣千兵而大將六/人官皆開府特進德宗避難于奉天渾
瑊之童奴曰黄苓力戰即封渤海郡王至于僖昭之世/遂有捉船郭使君看馬李僕射之號德宗幸梁州在道
民有獻瓜果者上欲試以散官陸贄言軍興以來財賦/不足以供賜而職官之賞興焉方今之病在于爵輕設
[066-14b]
法貴之猶恐不重若又自棄何以勸人夫誘人之方惟/名與利名近虚而于敎為重利近實而于德為輕耑實
利而不濟之以虚則耗匱而物力不給專虚名而不副/之以實則誕慢而人情不趨夫突銛鋒排患難者則以
是賞之竭筋力盡勤効者又以是酬之若獻瓜果者受/試官彼人將曰吾以忘軀命獲官而彼以獻瓜果得官
是國家以吾之軀/命同之瓜果矣 宋朝設官之制名號品秩一切襲
用唐舊然三師三公不常置宰相不耑用三省長官中
書門下並列於外又别置中書於禁中是謂政事堂與
樞密院對掌大政天下財賦内庭諸司中外筦庫悉隷
三司中書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帳門下省主乗輿八寶
[066-15a]
朝會位版流外考校諸司附奏挾名而已臺省寺監官
無定員無專職悉皆出入涖庶務故三省六曹二十四
司互以他官典領雖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
所寄十亡二三故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不與朝政侍郎
給事不領省職左右諫議無言責而起居郎起居舎人
不執記事之筆中書常闕舎人門下罕除常侍補闕拾
遺改為司諫正言而非特旨供職亦不任諫諍至於僕
射尚書丞郎郎中員外居其官不知其職者十常七八
[066-15b]
祕書殿中二省名存實廢惟内侍所掌猶髣髴故事九
寺五監尤為空官六統軍十六衞每遇大禮但遣官攝
事以僃儀範天聖中始以環衞官補宗室子東宮官不
常置公主無邑司節度使不食本鎭租賦藩府除授雖
帶都督之名而實不行都督之事京府以及四方大鎮
皆有牧尹而𩔖非親王不除諸路無觀察采訪而觀察
防禦團練刺史特以為右列敘遷之寵雖有正任遥領
大率不親本州之務諸司使副有東班西班又有横班
[066-16a]
横班之有職事者獨閣門客省四方館略有典掌其他
悉無所領此其大槩也至於官人授受之别則有官有
職有差遣官以寓禄秩敘位著職以待文學之選而差
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階有勲有爵故士人以登
臺閣陞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以差遣
劇要為貴途而不以階勲爵邑有無為輕重時人為之
語曰寧登瀛不為卿寧抱槧不為監虚名不足砥礪天
下也如此外官則懲五代藩鎭專恣頗用文臣知州復
[066-16b]
設通判以貳之階官未行之先州縣守令多帶中朝職
事官外補階官既行之後或帶或否視是為優劣大凡
一品以下謂之文武官未常參者謂之京官樞密宣徽
三司使副學士諸司而下謂之内職殿前都校以下謂
之軍職外官則有親民釐務二等而監軍廵警亦比親
民此其槩也故自真宗仁宗以來議者多以正名為請
咸平中楊億首言文昌㑹府有名無實宜復其舊旣而
言者相繼乞復二十四司之制至和中吳育亦言尚書
[066-17a]
省天下之大有司而廢為閒所當漸復之然未遑釐正
神宗即位慨然欲更其制熙寧末始命館閣校唐六典
元豐三年以摹本賜羣臣乃置局中書命翰林學士張
璪等詳定八月下詔肇新官制臺省寺監領空名者一
切罷去而易之以階九月詳定所上寄禄格會明堂禮
成近臣遷秩即用新制而省臺寺監之官各還所職矣
五年省臺寺監法成六年尚書新省成帝親臨幸召六
曹長貳以下詢以職事因誡敕焉初新階尚少而轉行
[066-17b]
者易以及元祐初於朝議大夫六階以上始分左右既
又以流品無别乃詔寄禄官悉分左右詞人為左餘人
為右紹聖中罷之崇寧初以議者有請自承直至將仕
郎凡換選人七階大觀初又増宣奉至奉直大夫四階
政和末自從政至迪功郎又改選人三階於是文階始
僃而武階亦詔易以新名正使為大夫副使為郎而横
班十二階使副亦然故有郎居大夫之上者繼以新名
未具増置宣正履正大夫郎凡十階通為横班而文武
[066-18a]
官制益加詳矣大抵自元祐以後漸更元豐之制二府
不分班奏事樞密加置簽書户部則不令右曹專典常
平而總於其長起居郎舎人則通記起居而不分言動
館職則増置校勘黄本凡此皆與元豐稍異也後蔡京
當國率意自用然動以繼志為言首更開封守臣為尹
牧由是府分六曹縣分六案又内侍省職悉倣機延之
號已而脩六尚局建三衙郎又更兩省之長為左輔右
弼易端揆之稱為太宰少宰是時員既溢冗名且紊雜
[066-18b]
甚者走馬承受升擁使華黄冠道流亦濫朝品元豐之
制至此大壞及宣和末王黼用事方且追咎元祐紛更
乃請設局以脩官制格目為正名而邊事起矣建炎中
興參酌潤色因呂頤浩之請左右僕射並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兩省侍郎改為參知政事三省之政合乎一乾
道八年又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刪去三省長官虚
稱道揆之名遂定然維時多艱政尚權宜御營置使國
用置使脩政局置提舉軍馬置都督並以宰相兼之總
[066-19a]
制司理財同都督督視理兵並以執政兼之因事創名
殊非經久惟樞宻本兵與中書對掌機務號東西二府
命宰相兼知院事建炎四年實用慶厯故典其後兵興
則兼樞宻使兵罷則免至開禧初始以宰臣兼樞宻為
永制當多事時諸部或長貳不並置或并郎曹使相兼
之惟吏部户部不省不并兵休稍稍増置其後詔非曽
任監司守臣不除郎官著為令又増館閣員廣環衞官
然紹興務行元祐故事以左右二字分别流品其後以
[066-19b]
人言省去寧清濁相涵無絕人遷善之路横班以郎居
大夫之上既釐而正之矣而介胄之士與搢紳同稱寧
名號未正毋示人以好武之機陳傅良欲定史官遷次
之序衆論韙之而未及行洪邁欲改三衙軍官稱謂當
時嘉之卒未暇講蓋自元祐以逮政和己未嘗拘乎元
豐之舊中興若稽成憲二者並行而不悖故凡大而分
政任事之臣微而筦庫監司之官沿襲不革者皆先後
之所同便也或始創而終罷或欲革而猶因則有各當
[066-20a]
其可者焉 續文獻通考曰遼國事簡職專官制樸實
太祖神册六年詔正頒爵至太宗兼制中國乃分南北
面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稅賦
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初太祖分徳哷勒額爾竒木
為南北二大王謂之南北院宰相樞宻宣徽林牙下至
郎君護衞皆分南北其實所治皆北面之事北樞宻視
兵部南樞宻視吏部南北二王視户部額爾竒木視刑部
宣徽視工部多囉倫穆騰視禮部以南北府宰相總之特哩
[066-20b]
衮治宗室林牙脩文告裕恱坐而議論以象三公朝廷
之上事簡職專此遼之制也 金自景祖始建官屬統
諸部以專征伐嶷然自為一國其官長皆稱曰貝勒故
太祖以都貝勒嗣位太宗以安班貝勒居守安班尊大
之稱也其次曰固倫烏赫哩貝勒固倫言貴烏赫哩言
總帥也又有固倫貝勒或左右置所謂國相也其次諸
貝勒之上則有固倫伊實烏赫哩伊拉齊愛滿阿實克
之號為升拜宗室功臣之序其部長曰貝勒統數部
[066-21a]
者曰烏赫哩凡此至熙宗定官制皆廢其後惟鎭撫邊民
之官曰圖哷烏爾古之下有詳衮圖依達詳衮之下有穆
呼實訥琨此則具於官志而不廢皆踵遼官名也漢官
之制自平州人不樂為明安穆琨之官始置長史以下
天輔七年以左企弓行樞密院于廣寧尚踵遼南院之
制天㑹四年建尚書省遂有三省之制至熙宗頒新官
制乃換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勲封食邑入銜而後其
制定然大率皆循宋遼之舊海陵正隆元年罷中書門
[066-21b]
下省止置尚書省自省而下官司之别曰院曰臺曰府
曰司曰寺曰監曰局曰署曰所各統其屬以脩其職終
金之世守而不變焉 元太祖起自朔土統有其衆部
落野處非有域郭之制國俗淳厚非有庶事之繁惟以
萬户統軍旅以斷事官治刑政任用者不過一二新貴
重臣耳及取中原太宗始立十路宣課司選儒臣用之
世祖即位大新制作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
内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柄者曰樞密院
[066-22a]
司黜陟者曰御史臺其次在内者則有寺有監有衞有
府在外者則有行省有行臺有宣慰司有廉訪司其牧
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其長
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貳焉於是一代之制始僃
大德後僥倖之門開方正之途閉官冗于上吏肆于下
言者屢疏論列而朝廷訖莫能正勢固使之然也 明
太祖初下建康設官頗仍元舊洪武元年設六尚書而
皆𨽻中書省十三年以胡惟庸謀逆遂廢丞相垂訓後
[066-22b]
世分其職於六部惟選簡才望以僃顧問成祖踐阼始
建内閣仁宗登極始以東宮舊臣入閣辦事陞楊士竒
為禮侍尋陞少保兼華蓋殿大學士楊榮為太常卿進
太子少傅兼謹身殿大學士楊溥擢翰林院學士陞太
常卿兼學士内閣辦事由是閣權漸重無異宰相而六
部之權漸輕凡事皆稟受内閣風㫖而後行矣又改樞
密院為都督府又分大都督五而攝其樞要於兵部五/府
者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使知院從一品為左右都/督陞正一品副使同知院正二品為都督同知從一品
[066-23a]
僉院從二品判事從三品/今為僉事亦係正二品改前代御史大夫中丞為都
御史臺為察院以監察御史分設十三道并革古侍御
史殿中侍諸名銜而糾劾廵按照刷問擬之任一切責
之監察御史自前世重矣無如監察之重者又設給事
中分為六科各設給事中凡八十一人每科増都給事
一人至景泰中命左右都給事中坐御史上六科掌侍
從規諫補闕拾遺分察六部之事而糾其弊誤權為最
重外官初用布按二司統攝郡縣至永樂間始設廵撫
[066-23b]
然亦止設於要害之地洪熙宣德初年添設漸多用都
御史侍郎通政卿丞景泰以後悉用都御史矣國初金
陵官制已具後雖定鼎北平而南省之官不廢惟事權
不及職事髙簡朝廷以是為儲才臣子因之而養望又
以龍興之地名為兩都終明之世故不敢廢此亦一代
之制也
  職官總載二
増書曰俊乂在官俊德治農之/士皆在官百僚師師百工惟時撫
[066-24a]
于五辰庶績其凝 又曰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又曰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
 又曰官不及私昵惟其能不加私昵/惟能是官 又曰爵罔及
惡德惟其賢 原又曰德懋懋官 又曰成王既黜殷
命滅淮夷歸于宗周董正治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尚書大傳曰古者天
子三公每一公三卿佐之每一卿三大夫佐之每一大
夫三元士佐之 禮記曰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
[066-24b]
殷二百周三百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
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 大
戴禮曰古之御政以治天下者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
之官以成德宗伯之官以成仁司馬之官以成聖司宼
之官以成義司空之官以成禮 東觀漢記曰更始所
置官多羣小長安謂之曰竈下養中郎將爛羊胃騎都
尉爛羊頭關内侯 漢舊儀曰古法聖猶試故今丞相
設四科之辟以博異德第一科曰德行髙妙志節清白
[066-25a]
二科曰學道脩行經中博士三科曰明曉法令足以決
疑能案章覆問文中御史四科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
明足以照姦勇足以決斷才任三輔劇令皆試以其能
然後官之第一科補西曹南閣祭酒二科補議曹三科
補四辭八奏四科補決 莊子曰智效一官藝文/𩔖聚 賈
誼新書曰王者官人六等一曰師二曰友三曰大臣四
曰左右五曰侍御六曰厮役智足以為源泉行足以為
表儀謂之師智足以為礲礪行足以為輔助謂之友智
[066-25b]
足以謀國事行足以為民率謂之大臣脩身正行不愆
於鄉曲左右也事君不敢有二心侍御者也惟言之聽
以事君者厮役也 說苑曰應侯與賈子坐聞有鼓琴
之聲應侯曰今之琴一何悲也賈子曰夫張急調下故
使之悲耳張急者良才也調下者官卑也取夫良才而
卑官之安能無悲乎應侯曰善 増唐沈既濟選舉議
曰選舉之法三科曰德也才也勞也然安行徐言非德
也麗藻芳翰非才也累資積考非勞也今但以此求天
[066-26a]
下之士固未盡也臣謂五品以上及羣司長官宜令宰
臣進叙吏部兵部得參議焉其六品以下或僚佐之屬
許州府辟用其或選舉非公則吏部兵部察而舉之加
以黜陟則衆才咸得矣 司馬光奏曰為政得人則治
然人之才或長於此而短於彼雖皐夔稷契各守一官
中人安可求僃臣僃位宰相職當選官若專引知識則
嫌於私止循資序未必皆才乞設行義純古可為師表
節操方正可僃獻納智勇過人可僃將帥公正聰明可
[066-26b]
僃監司經術精通可僃講讀學問該博可僃顧問文章
典麗可僃著述善聽獄訟盡公得實善治財賦公私俱
便練習法令能斷請讞凡十科取士應侍從以上每歲
十科舉三人中書置籍記之有事須材執政案籍視其
所科舉隨事試之有勞又著之籍内外官闕取嘗試有
效者隨科授職詔從之 元趙天麟上策曰臣聞設紀
張綱莫如清簡建官置吏切戒煩多夫爵者官之尊也
階者官之次也品者官之序也職者官之掌也位者官
[066-27a]
之居也禄者官之給也吏者官之佐也雖則事非位立
而不辦亦有事因位多而益生此聖王所以貴寡而不
貴多欲靜而不欲躁也漢光廢四百縣而下民業定隋
文廢五百郡而天下政行皆以官不用多而在乎得賢
政不在煩而貴乎省事也冗官之大弊有三一曰選法
之弊二曰政事之弊三曰軍民之弊夫文武官吏員數
旣多當考滿之時近春秋之選資格之簿擾攘紛紜保
薦之文交錯旁午有司行文猶且未暇奚暇顧孰果有
[066-27b]
才孰果有德而考較之哉旣不遑考校則取準於籍文
薦書之所陳布者矣如此而欲雜流之人不進貨賂之
門不開豈可得乎雜流行賄者得志則人皆可以仕矣
以致員多缺少無如之何經營者早得遷除養髙者坐
淹歲月此選法之弊也夫文武官吏員數既多有當決
之事而不決有當行之政而不行問其職則曰我非此
職問其施為則曰僚屬非一豈我之所能獨主混齊竽
而難辨受王命而自安及朝廷聞之遂立稽違期限之
[066-28a]
罰不亦晚與此政事之弊也夫文武官吏員數既多國
家用人路廣浮濫亦升遂使臨涖在下豈能敷政化哉
政敎不敷而刻剥之苦役使之煩為害良多此軍民之
弊也三弊不絕而立法以防之立法者不能旁照員益
増而弊益多矣故須三弊盡絕而後法乃可立也 明
鄭曉百官述曰聖祖稽古定制始復有虞之典官皆三
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中有善政著聞者即行旌
異之典其秩滿者則又加秩加官仍其舊任是以官安
[066-28b]
其職民安其生任者無奔走道路之勞居者無送舊迎
新之費百年以來率循是道近自選法淹滯以來乃行
一切茍且之政數易變更甚非祖宗立法之初意矣
胡端敏奏議曰藩臬守令皆久任而責成功宏治以前
皆然也今則遷徙不常矣是故春為知府或僉事於南
秋陞副使或參議於北來春則又陞參政或憲使於東
西矣甚者初陞右布政使憚逺不行在家稍候三二月
即改左而近之矣到任未及三二月即望轉而京堂矣
[066-29a]
由是一歲之間徃來道路如織月日過半其能在任幾
何至於進士為知縣者亦惟僅及三年即擢中間朝覲
科塲差委參謁奔走曠廢歲月居半事在承上而不在
恤下也故今藩臬守令皆過客也其視地方之凋弊若
見驛舎之所損壞誰為之脩也視生民之困苦若見驛
馬之疲瘠誰為之恤也善乎近日有為策議者曰子産
為政累年而後化成伯禽治魯三年而後報政今之人
未必皆聖賢聰明得于簡册之陳言志力奪於舉業之
[066-29b]
舊習而旁視同輩超遷内拜者屢矣於是而速進之念
生速進之念生則為民之意短而求上之意急謀身之
術勝而取民之計多百姓何利于是哉愚案天順以前
官多久任而致績効如周忱之巡撫蘇松自侍郎而至
尚書凡二十二年王翺之提督遼東自僉都歷陞副都
左右都凡十一年于謙之兼鎮河南山西一十八年此
撫臣久任見於名臣録者可稽也如東莞知縣盧秉安
任至一十九年而清操不易臨行惟受士民之詩陳璉
[066-30a]
知滁州垂十年而異政著聞當時亟來褒擢之典此守
令久任見于郡邑志者可考也明詔天下自今斷行久
任如巡撫守令皆以九載為滿以六期為限非踰六載
不得遷轉其貪殘不職者歲案黜如今法其政事卓異
者璽書旌獎増秩賜金超遷大拜如漢世庶得收用人
之效乎
  職官總載三
増奮庸熙載 亮采惠疇 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庶
[066-30b]
政惟和 萬國咸寧 以倡九牧阜成兆民 撫于五
辰庶績其凝俱尚/書 臣而不臣伊尹對湯曰君之所不/名臣者四諸父臣而不
名諸兄臣而不名先王之臣臣而不/名盛德之士臣而不名是謂大順也參而有參湯問伊/尹曰古
者所以立三公九卿大夫列士者何也伊尹對曰三公/者所以參五事也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大夫者所以
參九卿也列士者所以參大夫也參而/有參是謂事宗事宗不失外内若一 原稽古建官
尚書周官篇云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亦克用/乂孔安國云稽考也堯舜考古以建百官也乂治克能
也禹湯建官二/百亦能用治也設官分職周禮天官職云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野設官分職
以為/民極 建官惟賢書武成篇建官惟賢孔/安國傳云官以賢才也立官必方呂/氏
[066-31a]
春秋云先王之立髙官也必使之/方方則分定分定則下不相隱 授事以尊賢禮記/文王
世子篇云以人/授事以官尊賢賢才以級進仲長子云公卿大夫雖有/賢才皆級次進官之有級
猶階之/有等也 増疑則勿用 用則勿疑 接見羣臣 總
攬豪傑 推赤心以待臣 展四體以報下謝泌/奏云 明
黜陟 抑僥倖 精貢舉 擇長官經濟𩔖編范仲淹/除參知政事帝方
銳意太平數問世事仲淹語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後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賜手詔又為之開天
章閣召輔臣條對仲淹/退上數事悉采用之 有知必試 使人以器 量
能受爵 立賢無方 設官以理務則務寡而官省
[066-31b]
省官以治國則職顯而人清桓温集/略表云 為官擇人則官
雖簡而常若有餘 為人擇官則官雖煩而常若不足
宋許應/龍奏云 以慎名器之法擇人而用之 以考幽明之
法順理而考之 典選者易見其人易程其效而選法
清 臨政者事有所歸職有所主而政績成 在下者
省于煩役免于苛刻而民業足元趙天/麟策云 莫貴于德
莫急于才 才德兼全者大丈/夫也 德勝才者君子/也 有
德無才者淳士/也 有才無德者小人/也 才德兼無者愚/人
[066-32a]
也/ 正直之科 剛德之科 柔德之科 贊化之才
 銓選之才 風憲之才 戎事之才 政事之才
監守之才 錢榖之才 方術之才趙天麟/策云 原論才
大司馬辨才/然後官之執秩晉文公作執秩以正/其官執秩主作秩者 承事百官/承事
各設官/使居方 委質策名/委質守官守道不/如守官 官人國之/急也命秩
 有位于/朝當官而/行 筮仕筮始/也將仕 屬官 聮事
爛羊頭詳𩔖/聚續狗尾晉趙王倫篡位取皆屠沽人人爭/功官皆濫授珥貂蟬者二百餘人
時人語曰貂/不足狗尾續 由官邪國家之敗/由官邪也縻王爵 熙帝載
[066-32b]
亮天工 人之師表景訪曰吏者人之/師表也車服宜稱身之所庇謂大/官大
邑/也 入財為官馮翊以王霸入財/為官不署右職干禄及門仕進/之門 允
釐百工 無曠庶官 頒官分務 陳力就列 人代
天工 賢為國寶 慎簡乃寮 各揚其職揚舉/也 寘
彼周行 委之常秩 官執人柄 官無滯事 官不
易方方業/也官庀其司 物有其官 官脩其方 列貴
賤存乎位 為大政酌於人 卑髙以陳貴賤位矣
授方任能政有經矣
[066-33a]
  職官總載四
増詔元至元二十三年七月清冗職詔曰惟我祖宗肇
造區夏雖中書已嘗建立而官制未暇舉行迨予圖大
以宅中思欲繼志而述事集儒臣之公議法前代之彞
章爰立省部院臺以正朝廷綱紀自疆土極照臨之逺
而省臺有内外之分日益月増官冗人濫嘗敕有司而
澄汰意能舊制之遵承比聞近侍之言謂益曩時之弊
彼不勝重任有壅上聞茍尚蹈匪彞時惟予咎其清冗
[066-33b]
職用復前規於戲官不必僃惟其人朕恪守已成之憲
爾尚克勤于乃事尚永肩圖報之心
増䇿王融代策秀才問曰惟王建國惟典命官上協星
象下符川嶽必待天爵具修人紀咸事然後沿才授職
揆務分司是以五正置於朱宣下民不忒九工開於黄
序庶績其凝周官三百漢位兼倍歷兹以降游惰寔繁
若閒冗畢棄則横議無已冕笏不澄則坐談彌積
原詩魏應璩雜詩曰散騎常師友朝夕進規獻侍中主
[066-34a]
㗋舌萬機無不亂尚書統庶事官人乗法憲彤管弭納
言貂璫表武弁出入承明廬車服一何煥三寺齊榮秩
百寮所瞻願
原頌晉陸機漢髙祖功臣頌曰茫茫宇宙上墋下黷波
振四海塵飛五岳九服徘徊三靈改卜赫矣髙祖肇載
天禄彤雲晝聚素靈夜哭萬邦宅心駿民效足堂堂蕭
公王迹是因綢繆叡后無競惟人外濟六師内撫三秦
㧞竒夷難邁德振民名蓋羣后是謂宗臣平陽樂道在
[066-34b]
變則通爰淵爰黙有此武功長驅河朔電擊壤東協策
淮隂亞迹蕭公文成作師通幽洞㝠永言配命因心則
靈窮神觀化望景揣情鬼無隱謀物無遁形運籌固陵
定策東襲三王從風五侯允集霸楚實喪皇漢凱入曲
逆宏達好謀能深遊精杳漠神迹是尋竒謀六奮嘉慮
四囘規主以足離項于懷韓王窘執胡馬洞開灼灼淮
隂靈武冠世策出無方思入神契陵險必夷推剛則脆
肇謀漢濱還定渭表濟河夷魏登山滅趙威掠火烈勢
[066-35a]
踰風埽拾代如遺偃齊猶草彭越觀世韜迹隱光威凌
楚域質委漢王靖難河濟即宮舊梁烈烈黥布眈眈其
眄名冠强楚鋒猶駭電肇彼梟風飜為我扇天命方集
王在東夏矯矯三雄至於垓下元凶既夷寵禄來假張
耳之賢有聲梁魏俯思舊恩仰察五緯脫迹違難披榛
來洎改策西秦報辱北冀王信韓孽宅土開疆我圖爾
才越遷晉陽盧綰自微婉孌我皇跨功踰德祚爾輝章
呉芮之王祚由梅鋗功微勢弱世載忠賢肅肅荆王董
[066-35b]
我三軍圖掌四方殷薦其勲庸親祚勞舊楚是分安國
違親悠悠我思依依哲母既明且慈引身伏劒永言固
之主亡與亡末命是期絳侯質木多略寡言曽是忠勇
惟帝攸歎雲騖靈邱景逸上蘭平代擒豨奄有燕韓寧
亂以武斃呂以權實惟太尉劉宗以安舞陽道迎延帝
幽藪宣力王室匪惟厥武總干鴻門披闥帝宇聳顏誚
項掩淚寤主百王之極舊章靡存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穆穆帝典煥其盈門風晞三代憲流後昆紀信誑項軺
[066-36a]
軒是乗身與煙銷名與風興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形可
以暴志不可凌 晉張子並楊四公頌曰峩峩西岳峻
極太清降神挺賢實有景靈靈何為四四楊是丁佐我
大侯俾我韓貞明明在上不顯其身帝時疇咨本道求
貞僉曰於公温故知新宜保宜傅克贊典墳昔在阿衡
左右商王有周文武股肱旦望我漢楊氏代作棟梁蹇
蹇匪躬惟國之綱綱弛復整政無亂荒功假皇穹率土
以康心盡于朝終然允臧伊德之輔是乃毛羽匪哲匪
[066-36b]
賢孰云敢舉楊氏蹈之為軌為武軌武伊何盡啓基緒
穆穆天子以為心膂於萬斯年克昌厥後
原贊後漢班固公孫𢎞傳贊曰公孫𢎞卜式兒寛皆以
鴻漸之翼困於燕爵逺迹羊豕之間非遇其時焉能致
此位乎是時漢興六十餘載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
及始以蒲輪迎枚生見主父而歎息羣士慕向異人並
出卜式㧞于芻牧𢎞羊擢于賈豎衞青奮于奴僕日磾
出于降虜斯亦曩時版築飯牛之朋也漢之得人於兹
[066-37a]
為盛儒雅則公孫宏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
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
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皐應對則嚴
助朱買臣&KR0851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
桑𢎞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帥則衞青霍去病受遺則
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制度遺文
後世莫及孝宣承統纂脩洪業亦講論六藝招選茂異
而蕭望之梁邱賀夏侯勝韋𤣥成嚴彭祖尹更始以儒
[066-37b]
術進劉向王褒以文章顯將相則張安世趙充國魏相
邴吉于定國杜延年治民則黄霸王成龔遂鄭宏邵信
臣韓延壽尹翁歸趙廣漢嚴延年張敞之屬皆有功績
見述後世參其名臣亦其次也 晉袁宏三國名臣贊
曰赫赫三雄並廽乾軸競收把梓爭采松竹鳳不及棲
龍不暇伏英英文若靈鑒洞照應變知㣲探賾賞要日
月在躬隱之彌曜公達潛朗思同蓍蔡運用無方動攝
羣㑹邈哉崔生體正心直天骨踈朗牆宇髙嶷忠存軌
[066-38a]
迹義形風色思樹芳蘭剪除荆棘景山恢誕韻與道合
形器不存方寸海納和而不同通而不雜遇醉亡辭在
醒貽荅長文通雅義格終始思戴元首擬伊同恥嘉謀
肆庭讜言盈耳淵哉泰初宇量髙雅器範自然標準無
假全身由直迹汙必偽處死匪難理存則易六合徒廣
容身靡寄堂堂孔明基宇宏邈器同生人獨禀先覺標
牓風流逺朋管樂士元宏長雅性内融崇善愛物觀始
知終喪亂僃矣勝塗未隆先生標之振起清風公琰植
[066-38b]
根不忘中正豈曰模擬實在雅性推賢恭已久而可敬
公瑾英達朗心獨見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
託霸迹志掩衡霍恃戰忘敵卓卓若人曜竒赤壁三光
參分宇宙暫隔子布擅名遭世方擾撫翼桑梓息肩江
表王略威夷呉魏同寶遂贊宏謨匡此霸道昂昂子敬
拔迹草萊荷擔吐竒乃構雲臺子瑜都長體性純懿諌
而不犯正而不毅將命闕庭退忘私位伯言謇謇以道
佐世出能勤功入亦獻替謀翊社稷解紛挫銳元歎穆
[066-39a]
逺神和形檢如彼白珪質無塵玷清不増潔濁不加染
仲翔髙亮性不和物好是不羣折而不屈屢摧逆鱗直
道受黜歎過孫陽放同賈屈
  設官沿革一
原黄帝六相堯有十/六相 為之輔相不必名官 少昊司
前漢嘗加大/後漢又加大 司馬項羽加大漢以後/曰大後周又加大 司空前漢/加大
改御史大夫為/之後周又加大 司寇後周有内司/寇卿又加大 唐羲和 羲仲
 羲叔 和仲 和叔 州牧 虞太師 太保 納
[066-39b]
隋及唐嘗改/侍中為之 后稷 秩宗 士 共工 虞 夏
九卿 商太宰晉宋齊梁陳/改太師為之 太宗 太史 太祝
太士 太卜 司士 司土 司木 司水 司草
司器 司貨 太子太師 太子太保 太子太傅
太子少傅 方伯 周太傅 少師 少保 冢宰後/周
加/大 宗伯後周/加大 内史秦置内史治京師如諸郡守後/周有内史中丞大夫隋改中書
為内史監令唐亦/嘗以中書為内史 太僕正至漢為太僕梁為卿唐嘗/謂司馭卿又嘗為司僕卿
 大將軍自戰國/時楚置 前後左右將軍周末/置 秦太尉
[066-40a]
左右丞相 丞相後周末/加大 相國 侍中本丞相史隋/改為納言又
改為侍内至唐嘗為納言/或為左相或為黄門監 黄門侍郎後周納言大夫/唐改為鸞臺侍
郎又改為/門下侍郎 散騎常侍魏加侍郎又加員外又/加通直唐分為左右 少府
吏在殿中主發書謂之尚書四人漢置五人其一人為/僕射四人分曹後漢
為五曹至/晉有六曹 尚書令 僕射漢置左右至唐嘗改為左/右匡政或為左右丞相武
太后嘗為文/昌左右相 尚書丞西漢置四人後漢減二人為/左右丞唐嘗改為左右肅機
御史大夫初唐嘗為大司憲武太后又/嘗改為肅政又分為左右 奉常漢改曰/太常後
改曰奉常又改為太常後漢又為奉常自後為太/常梁謂之卿至唐嘗為奉常卿又嘗為司禮卿 郎
[066-40b]
中令漢為光禄勲後漢嘗為郎中令魏為光禄勲梁除/勲字謂之卿至唐嘗為司宰卿又嘗為司膳卿又
為光/禄卿 衞尉漢嘗為中大夫令至魏謂之/衞尉卿至唐嘗為司衞卿 宗正漢嘗/改為
宗伯至唐嘗為司宗/卿又嘗為司屬卿 治粟内史漢改曰大農令又改/曰大司農後漢末為
大農魏為司農至梁謂之卿後/魏又加大唐嘗改為司稼卿 主爵中尉漢以右扶/風代之
 廷尉二漢梁北齊為大理梁謂之卿齊代曰/廷尉唐嘗改為詳刑卿又為大理卿 典客
漢改為大鴻臚又嘗曰大行至梁除大字謂之/卿唐改為同文卿又嘗為司賓卿又為鴻臚卿 典屬
國少府至梁謂之卿唐嘗改為内府監/亦嘗為尚方監又為少府監 將作少府漢/改
為大匠梁為大匠卿隋為將作大監又改為大匠將唐/亦嘗為大匠又嘗為繕工監又嘗為營繕監又為 作
[066-41a]
監/丞 中尉漢武更名/執金吾 中書謁者令僕射至漢嘗以宦/者為之魏為
中書監令專掌機務隋為内史監令尋改為内史又改/為内書又為内史令至唐復為中書令嘗為内相又為
内史又為/紫薇令 詹事唐嘗改為端尹又嘗改為/宮尹少詹事並為少尹 中庶子
少子晉改庶子為左右隋罷中/字唐嘗改為左右中䕶 太子家令唐嘗改為/宮府大夫
 率更令唐嘗改為/司更大夫 僕唐嘗改為/御僕大夫 率内史理京師/漢為左
右又置京兆尹/左馮翊代之 郡守漢時為太守後魏每部置三太/守隋置通守謂之二守隋之通
守並/佐貳 大中二大夫唐並為/文散 漢領尚書事至後漢為/録尚書事
 三公曹尚書常侍曹尚書主客公卿事後漢改為吏/曹主選舉又
[066-41b]
為選部魏為吏部宋嘗置兩員至唐/嘗改為司列太常伯又嘗為天官 中書侍郎東晉/嘗為
通事郎隋為内史侍郎又為内師侍郎唐復/為内史侍郎又為中書侍郎又為紫薇侍郎 御史中
後漢曰中尉至唐改治書侍/御史為之嘗為司憲大夫 光禄大夫優寵者則/加銀章青
綬至魏晉則又加金章紫綬/齊嘗置左右至隋為散官 中散大夫王莽置至/唐為文散
太皇太后卿長信少府太后以下卿以至/于陳自後魏無 皇太后卿
長信少府皇后卿大長秋隋有令至唐/改為内侍 中常侍唐改/為内
常/侍 都水使者至宋嘗為水衡令梁曰大舟卿隋嘗為/都水監唐嘗改為司津監又嘗為水衡
都/尉 驃騎後漢加大將/軍為武散 游擊唐為/武散 衞 車騎 驍
[066-42a]
梁置/左右 伏波 上騎 材官 輕車 樓船䕶軍唐/為
勲/官 度遼 貳師 蒲𩔖 强弩 戈船 奮威 建
威 積射 二十一將軍 奉車騎駙馬三都尉駙馬/魏晉
後尚主/者為之 司隷校尉督察三輔隋有司隷大夫/唐京畿採訪使亦其職 刺史
刺舉郡縣/至隋治人 都䕶 京兆尹 左馮翊 右扶風 特
唐為/文散 諸加官左右曹諸吏散騎/中常侍郎中為之 後漢賊曹尚書
尚書侍郎三十六人初稱尚書郎中滿歲稱尚書郎三/載稱侍郎五歲稱大縣尹魏有尚
書郎晉有郎中隋初置三十六侍郎後置員外郎一人/後又六曹各置侍郎每曹有郎有員外郎唐又改曹郎
[066-42b]
為郎/中 祕書監後又置令唐甞為蘭臺太史/少監為侍郎又嘗為麟臺 武衞至/隋
置左右唐為/左右鷹揚衞 輔國晉加大宋改為/輔師唐為武散 四征 四鎮
四安 虎牙 征虜 横野 鷹揚 討逆 討虜
破虜等將軍 四中郎將 捕虜 都督至晉時/加大 河
南尹 留守班同三司前文帝以宋昌為衞將/軍亞三司未為官也 儀同
三司魏有開府儀同三司晉有開府儀同三司後魏有/儀同三司齊有開府儀同三司又有儀同三司後
周有開府儀同又有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至隋為散官又諸衞各置開府一人 八座 魏五
兵尚書至後魏有五兵尚書隋曰兵部唐嘗為司/戎太常伯或為夏官或為五部又為兵部 度
[066-43a]
支尚書吴有户部晉以後改為度支至隋/為民部唐嘗為度支又為户部 祠部曹尚
至後魏有儀曹尚書後周有禮部隋置禮部尚/書唐嘗為司禮太常伯或為春官又為禮部 殿
中監秩甚卑隋曰殿内監/唐嘗為中御府太監 中衞晉分為左右衞將軍/隋改為左右翊衞唐
復為左/右衞 中領軍尋又改國領軍隋改為左右屯衞唐/嘗為左右衞又嘗為左右玉鈴衞又
為左右/領軍 鎮軍大冠軍 游騎唐並為/武散 四平 鎮北
 虎威 撫軍 凌江 寧朔等將軍 行臺 晉三
公尚書掌刑獄 起部尚書有事即置/事畢即省 國子祭酒唯/宋
曰總明觀祭酒唐嘗為/大司成又為成均祭酒 中軍龍驤 寧逺唐為/武散 宋
[066-43b]
殿中將軍 齊都官尚書至隋改為刑部唐嘗為司刑/太常伯又嘗為秋官又嘗為
憲部又/為刑部 梁太府卿唐甞為外府卿/又甞為司府卿 雲麾 中武
壯武 明威 定逺唐並為/武散 宇宙等大將軍始以太
常卿等分為四時凡十二卿 後魏柱國至唐為/勲官 天
柱二大將軍 諸少卿 後周軍器 隋左右武候府
大將軍唐為金/吾衞 左右監門府將軍唐改府/為衞 大總管
通守佐太/守 折衝府 正議 通議 朝議 朝請
朝散等大夫 左右驍衞府唐除/府字 唐太子賓客漢之/四皓
[066-44a]
非/官 左右千牛衞 左右屯營後改為/羽林 左右威衞嘗/改
左右豹/韜衞 左右龍武將軍 平章事 知政事 知機
務 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軍國重事 節度使 采
訪使 宣威武/散 懷化 歸德等將軍並武散以授/歸義蕃官
増樞密使樞密之名始於唐代宗寵任宦者故置内樞/密使使之掌機密文書如漢之中書謁者令
是也若内中處分則令内樞密使宣付中書門下施/行則其權任已侔宰相矣五代置樞密使宋因之
觀察 承宣 防禦 團練 宣徽院宋遼/因之 使相
檢校熙寧三年曽公亮除守司空檢校太師兼侍中以/兩朝定策之功辭相位也宋朝檢校官共一十九
[066-44b]
人/ 大學士 參知政事參知政事掌副宰相毗大政/參庶務其除授不宣制不押
班不知印不預奏事不升政事堂殿廷别/設專位于宰相及敕尾署銜降宰相一等 都副承㫖
五代時有承㫖副承㫖以諸衞將軍充宋太平興國中/以楊守一充都承㫖都承㫖自守一始也是時都承㫖
副承㫖多用士人真宗後稍稍遂用吏人歐陽修建言/請復舊制不克行熙寧二年始以東上閣門使李評為
樞密都承㫖李綬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評始也 檢詳檢詳之職古無/之宋熙寧四年
詔以編修經武要略官四人王存陳伺陳奉世蘇/液檢詳樞密院諸房文字禮遇視中書檢正官 編
修官編修官古無之慶厯四年史館王洙承/㫖單士寧編修例册編修之名自此始 崇政殿
說書古無此官宋朝仁宗景祐元年正月命賈昌朝趙/希言王宗道楊安國並為崇政殿說書日輪二員
[066-45a]
祗候初侍講學士孫奭年老乞外因/薦昌朝等至是特置此職以命之 都副鈐轄宋初/以朝
官及諸司使以上充或一州或一路或兩路三路亦有/無都字者嘉祐詔内臣為鈐轄都監者逐路止置一員
祖宗時不常置成都大府帥臣第帶兵/馬鈐轄而兩武臣之為鈐轄者與鈞禮 兵馬都監宋/兵
馬都監有路分掌本路禁旅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以/肅清所部建炎三年以要郡守臣帶本路兵馬都監武
臣一員充副都監紹興三年罷守臣兼兵職而副都監/如故州都監則以大小使充掌本城屯駐兵甲訓練差
使之事兼在城廵檢資淺者為監/押或雜用文臣其後止用武臣 遼大裕恱 南北
院 總知軍國事 知國事 門下省遼南面設門下/省金初亦設正
隆時廢/元不設 中書舍人遼南面中書省設中書舍人院有/中書舍人金元不設明洪武丙辰
[066-45b]
始定中書舍人凡二十員正七品先是屬中書省後革/七年改直省舍人從八品九年始定為中書舍人正七
品隷承敕監監/省革改從七品 符寶郎遼南面符寶司屬門下省其/官有符寶郎金設符寶郎四
員掌御寶及金銀等牌屬殿前都㸃檢司元世祖至元/初立符寶局後改典瑞監明尚寶司即符璽郎也正七
品後置尚寶/司正五品 大林牙院遼北面有大林牙院掌文翰/之事南面有翰林院掌天子
文翰之事金元明/俱止有翰林院 大詳衮遼有大詳衮司與大將軍/幷官曰大詳衮曰都監曰
將軍曰小將軍/曰軍校曰隊師 護軍司徒 衞軍司徒皆大詳/衮所屬特哩
衮司掌皇太子宮帳之事/官曰皇太子特哩衮 登聞鼓院遼南面有登聞/鼓院官曰登聞
鼓使屬門下省景宗保寧二年始置金元因之明洪/武元年置登聞于午門外日令監察御史一人監之
[066-46a]
審計院掌錢穀出/入之政 轉運司遼設金元/明因之 金鎮撫彈壓
宣宗貞祐元年九月設京/城鎮撫彈壓官置招賢所 鹽鐵 度支 勸農章/宗
明昌八年十二月初設三司/使掌判鹽鐵度支勸農事 益政院哀宗正大元年/詔設益政院于
内廷置說/書官二人 機察官天興二年設蔡/州四隅機察官 集賢院金貞祐/五年設
知集賢院從四品/元從之係從五品 行中書省宣宗貞祐二年署行省/于陜西元從之制行中
書省凡十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裏 文思署隷于少/府監官 綾
錦院置于真定平陽太原河間懷州元織造/織染等事皆屬于工部而文思院不設 元中政
供奉中宮之/事古無此官 都護元世祖至正十七年置鎮北庭徹爾/都護府于輝和爾境以托克托
[066-46b]
等領其事秩從二品遼金皆無此官明亦不/設惟世祖幸承天以郭勲為都護大將軍 提刑按
察司元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曰山東山西道曰/山北東西道曰河東陜西道曰河北河南道 經
略使遼金不設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初六日命經略/使問民疾苦明不專設有兵事則暫敕行事
制國用使元世祖至元三年立遼金無明亦不/設諸國用經制悉統于户兵工三部 長信
古無此官元成宗大德五年置長信寺/秩正三品領大鄂爾多齊哩克昆諸事 長秋寺古/無
此官元文宗皇慶元年立長秋寺秩正三/品掌武宗五鄂爾多户口錢糧營繕諸事 承徽寺古/無
此官元英宗至治二年置承徽寺秩正三品/掌達爾瑪實哩皇后位下錢糧營繕等事 長寧寺
古無此官元英宗至治三年立長寧寺秩正三/品掌蘓克巴喇皇后位下户口錢糧營繕等事 寧徽
[066-47a]
古無此官元文宗天&KR0851二年立寧徽/寺秩正三品隷必巴實皇后位下 長慶寺古無/此官
元泰定帝元年立長慶寺秩正三品掌成宗鄂爾多/及常歲管辦和實房子行幸集賽台人等衣糧之事
徽政院古無此官元順帝元統元年依太皇后故事為/皇太后置設立官屬三百六十有六人掌謁司
秩正/三品 都總裁元順帝至正三年詔修遼金宋三史以達/右丞相托克托為都總裁平章特穆爾
實右丞賀惟一中丞張起巖翰林學士歐陽𤣥侍/御史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 大
撫軍院元至元二十七年命皇太子總/天下軍馬置大撫軍院從一品 大都督分府
至正十/八年立 明中書省太祖初下建康立十三年惟庸族/廣洋賜死即罷中書省散其職于
六部置/四輔官 六部尚書 六部侍郎 都察院左右都御
[066-47b]
史 左右副都御史 左右僉都御史 監察御史
十三道御史 總督 提督倉場 巡撫 操江 巡
按 巡江 巡視京營 提學 巡倉 巡庫 巡視
光禄 巡青 恤軍 監課 清軍 刷卷 巡鹽
巡河 巡關 巡茶 印馬 屯田 捕盗皆御/史差 府
尹 府丞應天順/天兩府 少詹 苑馬寺正卿 少卿 行
太僕正卿 少卿 布政司明置承宣布政使司國初/為行中書省或分中書省
六部尚書往往出為參/知政事參政入為尚書 左右參政 左右參議 按
[066-48a]
 察司副使 僉事 鹽運同知 知府 同知 通判
  推官 知州 知縣 五軍都督府 留守司 宣
 慰司 宣撫司 安撫司 挂印將軍 總兵 副總
 兵 參將 遊擊 守僃
 
 
 
 
[066-48b]
 
 
 
 
 
 
 
御定淵鑑𩔖函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