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96-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九十一
  設官部三十一太史令夷太祝令正太樂令/提督四 舘 宗 卿
   少卿附屬/宗正官
   太史令一
 原杜氏通典曰太史局令昔少皥以鳥名官其鳯鳥氏
 為厯正至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
 之際羲氏和氏紹重黎之後代序天地夏有太史終古
[096-1b]
 者當桀之暴知其將亡乃執其圖法而泣之奔於殷殷
 太史髙勢見紂之亂載其圖法出奔於周周官太史掌
 建邦之六典正歳年以序事頒告朔於邦國魯昭公二/年晉韓宣
 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見易象/與魯春秋曰周禮盡在魯矣又有馮音憑/下同相氏視天
 文之次序保章氏掌天文之變當周宣王時太史官失
 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恵襄之間司馬氏
 適晉周恵王襄王有子頽叔/帶之難故司馬氏奔晉晉中軍隨㑹奔秦而司馬
 氏入梁秦為太史令胡母敬之為太史/令作博學章句漢武置太史公
[096-2a]
以司馬談為之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
丞相談卒其子遷嗣之遷死後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
史公文書而已瓉曰百官表無太史公茂陵中書司馬/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也張壽王亦為
太史/令後漢太史令掌天時星厯凡歳將終奏新年厯凡
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國有瑞應災
異則掌記之獻帝時太史令王立曰前太白守天關與/熒惑會金火交㑹革命之象漢祚終矣晉
魏必有興者後數言於帝曰天命有去就五行不常盛/伏火者土承漢者魏能安天下者曹姓唯委任曹氏而
已曹公聞之使人語立曰知公/忠於朝廷天道深逺幸勿多言秦漢以來太史之任蓋
[096-2b]
幷周之太史馮相保章三職自漢晉宋齊並屬太常銅
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梁陳亦同後魏北齊皆如
晉宋隋曰太史曹置令丞各二人而屬秘書省煬帝又
改曹為監有令唐初改監為局置令龍朔二年改太史
局為祕書閣改令為郎中丞為祕/書閣郎咸亨初復舊初屬祕
書省久視元年改為渾天監不隸麟臺改令為監置一
人其年又改為渾儀監長安二年復為太史局又隸麟
臺其監復為太史局令置二人景龍二年復改局為監
[096-3a]
而令名不易不隸祕書開元二年復改令為監改一員
為少監十四年復為太史局置令二人復隸祕書後又
改局為監乾元元年又改其局為司天臺掌天文厯數/風雲氣色有異則密封以奏其次小吏有司
厯保章正靈臺郎挈/壺正等官各有差 増文獻通考曰宋有司天監天
文院鐘鼓院元豐正官制以太史局隸祕書省掌測驗
天文考定歴法凡日月星辰風雲氣候祥眚之事日具
所占以聞歳頒厯於天下則預造進呈祭祀冠婚及典
禮則𨕖所用日其官有令有正有春官夏官中官秋官
[096-3b]
冬官正有丞有直長有靈臺郎有保章正其判局及同
判則𨕖五官正以上業優考深者充保章正五年直長
至令十年一𨕖為靈臺郎試中乃遷而挈壺正無遷法
其别有天文院測驗渾儀刻漏所掌渾儀臺晝夜測驗
辰象鐘鼓院掌文德殿鐘鼓樓刻漏進牌之事印厯所
掌雕印厯書 續文獻通考曰遼南面司天監有太史
令其下曰司厯曰靈臺郎曰挈壺正曰五官正曰五官
丞曰五官主簿曰五官靈臺郎曰保章正曰司厯監候
[096-4a]
曰司晨刻漏博士曰典鐘曰典鼓金司天臺隸祕書監
掌天文厯數風雲氣色宻以奏聞少監判官教授司天
管勾長行人五十人天文科女直漢人各六人算律科
八人三式科四人測驗科八人漏刻科二十五人銅儀/法物
舊在法物庫貞元/二年始付本臺元初因金人舊制立司天臺設官屬
至元八年以上都承應闕官増置行司天監十五年别
置太史院掌天文厯/數之事與臺並立頒厯之政歸院學校之
設隸臺後改臺為監置司天監三人掌凡厯象之事少
[096-4b]
監五人丞四人知事一人通事兼知印一人官屬有提
舉二人教授二人學正二人天文科算厯科三式科測
驗科漏刻科管勾各二人隂陽管勾一人押宿官二人
司辰官八人天文生七十五人回回司天監初元世祖
在潛邸有㫖徵回回為星學官以其藝進未有官署至
元十二年春用王恂薦以許衡領太史院事初承用金/大明歴歳
久寢疎欲釐正之乃命王恂及楊恭懿郭守敬測驗改/正而以張文謙張易董之恂言厯家知厯數不知厯理
宜得許衡總之遂/命衡領太史院事十六年二月太史令王恂請建司天
[096-5a]
臺於大都儀象圭表皆銅為之増銅表至四十尺測影
長而真又請上都洛陽等五處分置儀表各𨕖監候官
從之同勅郭守敬由上都抵南海測影具訪通天文厯
數者明初置欽天監正五品初名太史令通判僉判校
事郎五官正劉基為太史令兼太子率更令後改為院
設院使同知院判五官正典簿雨暘司時序郎紀候郎
基又為院使洪武九年改為司天監設監令少監監丞
主簿主事五官正副監候司晨漏刻博士吾學編曰楊/源𢎞治間任
[096-5b]
五官監候正德元年七月源上疏言占候得大角及心/中星動摇天璇天璣天權星不明乞安居深宫絶逺游
獵疏下禮部部言源占候之言深切時弊源復疏言十/月二十六日占候得連日霾霧交作為衆邪之氣隂冒
於陽臣欺於君小人擅權為下畔上引譬甚力劉瑾怒/矯旨杖三十源又疏言一向占候得火星入太微垣帝
座前或東或西徃來不一乞思患預防瑾又大怒罵源/爾何官亦學為忠臣乎矯旨又杖三十謫戍肅州行至
懐慶/卒又置回回司天監設監令少監監丞三年始改欽
天監四年改監令為正儀大夫少監分朔大夫五官正
司元大夫監丞靈臺郎五官保章正平秩郎五官靈臺
郎司正郎挈壺正挈壺郎諸散官十四年再定品員散
[096-6a]
官給授如文官二十二年改監令監丞為監正監副三
十一年革回回監回回厯法隸於欽天監監置監正一
人監副二人其屬主簿一人春夏中秋冬官正各一人
五官靈臺郎四人五官保章正二人五官挈壺正一人
五官監候二人五官司厯二人五官司辰二人漏刻博
士二人吏四人監正掌察天文定厯數監副為之貳凡
日月星辰風雲氣色之變異率其屬而占候焉宻疏上
凡元象圖書非其職不得預凡習業者分為四科曰天
[096-6b]
文曰漏刻曰回回曰厯自五官正下至天文生隂陽人
各專科肄焉凡觀象登臺臺四面面四人凡歳大統厯
御覽月令厯七政躔度厯六壬遁甲厯並先期奏行下
凡厯註上厯三十事民厯三十二事壬遁厯六十七事
凡歳祭日先一歳㑹𨕖奏上凡營建師旅冠婚陵寢𨕖
地擇日凡立春先期候氣於東郊凡大朝賀設定時鼓
於文樓報時鷄唱擊鼓各共其事凡四季天象占驗厯
御覧天象録以時奏上凡疇人世業立師而教之乏人
[096-7a]
移禮部訪取試用之五官正專理厯法造厯司厯監候
佐之靈臺郎辨日月星辰之躔次分野以占候天文之
變凡瑞星妖星瑞氣妖氣考諸雜占保章正專志天文
之變辨其吉凶之占挈壺正知漏刻孔壺為漏浮箭為
刻以考中星昏明之占漏刻博士定時更時報更警晨
昬皆鐘鼓司佐之 原杜氏通典曰丞二人司馬彪續
漢志曰太史有丞一人魏以下厯代皆同隋置二人煬
帝減一人唐初不置丞久視初改為渾儀監始置丞二
[096-7b]
人長安二年又省景龍二年復置初儀鳯四年五月太
常博士檢校太史姚元辨奏於陽城測影臺依古法立
八尺表夏至日中測影有尺五寸正與古法同調露元
年十一月於陽城周天測影得長二尺七寸開元十二
年四月命太史監南宫說及太史官太相元太等馳傳
往安南朗蔡尉等州測候日影廻日奏聞數年伺候及
還京僧一行一時校之安南北極髙二十一度六分冬
至日影七尺九寸四分春秋二分影二尺九寸三分夏
[096-8a]
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測影使者太相元太云交州望/極纔出地三十餘度以八月自
海中南望老人星殊髙老人星下衆星粲然其明大者/衆甚圖所不載莫辯其名大率去南極二十度以上其
星皆見乃自古渾天家以為/常沒地中伏而不見之所也蔚州横野軍北極髙四十
度冬至影丈五尺八寸九分春秋二分影六尺六寸二
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此二所為中土南北
之極其朗襄蔡許河南府汴滑太原等州各有使往並
差不同一行以南北日影校量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約
南北極相去纔八萬餘里其諸州測影尺寸如左林邑
[096-8b]
國北極髙十七度冬至影在表北六寸九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六寸五分夏至影在
表南五/寸七分安南都護府北極髙二十一度六分冬至影在/表北七尺
九寸四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二尺/九寸三分夏至影在表南三寸三分朗州武陵北極髙
二十九度五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五寸三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四尺四寸七分夏至影在表
北七寸/七分襄州恒春分影在表/北四尺四寸蔡州武津館北極髙三十
三度八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二尺三寸八分春秋分影/表北五尺二寸八分夏至影在表北一尺三
寸六/分許州扶溝北極髙三十四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二尺五寸三
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三寸/七分夏至影在表北尺四寸四分河南府告成北極髙
[096-9a]
三十四度七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三尺七寸一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四寸五分夏至影
在表北尺/四寸九分汴州浚儀太嶽臺北極髙三十四度八分冬/至
影在表北丈二尺八寸五分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丈尺五寸夏至影在表北尺五寸三分滑州白馬
北極髙三十五度三分冬至影在表北丈三尺定春秋/分影在表北五尺五寸六分夏
至影在表北/尺五寸七分太原府恒春分影在/表北六尺 増續㑹要曰宋司
天監有丞元豐官制行置太史局丞 遼金元眀並有
詳/前
  太史令二
[096-9b]
原底日 司天日官居卿以厎日禮也注位如卿而不/在六卿之數故曰居卿厎致也平致也
正髙陽命南/ 重司天 増日觀 天工建康志曰宋有日觀即/司天臺也 下見後
 齊七政 叙三辰書曰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下詳後 頒正朔
作渾儀周禮曰太史頒正朔於郡國國山堂肆考曰漢/張衡作渾天儀又宋太平興 四年司天監生
張思訓本唐李淳風梁令瓉之法創式以獻製於禁中/日月行度成於自然不假人運命置文明殿東南鼓樓
擢思訓為/渾儀丞 分八節 探五行漢書律厯志炎帝分八/節以治農功軒帝紀三
綱而闡書契乃使義和占日常儀占月㬰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吕大撓造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斯六術考
定象述而著焉謂之調厯之又曰探五行之精占斗魁/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 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
[096-10a]
支干相配/以成六旬 和人道 考天時漢書律厯志曰治厯明/時所以和人道也 晉
書律厯志曰後秦姚興曰治厯之法必審日月之行然/後可以上考天時下察地化一失其本則四時變移
 候星辰 増甲子山堂肆考曰東漢太史下别有靈/臺丞掌候日月星辰 又曰宋至
道二年司天冬官正楊文謐上言請於新厯甲子外更/増六十年事下有司判司天臺苖守信等議以為原無
所依據不可行上曰支干旺相雖止於六十年儻兩周/甲子共成上壽之數使期頤之人得見所生之歳不亦
善乎因詔有司新厯以/一百二十甲子為限 原掌日之官 書雲之史
掌邦六典 授歳四時 二十四氣 三百六旬 人
代天功 史分日月 行夏之時 從周之典以上俱/白帖
[096-10b]
 増司分簡日 授厯知天海録碎事璿宋廣平集曰/王律調元 璣授厯思舉
日觀之職用/知天道之元 編考厯書 奏進儀表元列傳曰王恂/世祖時與許衡
及楊恭懿等編考厯四十餘家盡夜測驗創立新法參/以古制推算極為精密授太史令厯成賜名授時厯頒
行天下儀又曰郭守敬言厯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 表今司天渾儀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與此
處天度相符表石年深亦復敧側乃盡考其失而移置/之時改局為太史院以守敬同知太史院事守敬奏進
儀表式當帝前指陳理/致至於日昃帝不為倦 能知象緯 精于占候吾學/編曰
明初太史院使劉基上戊申大統厯上初在滁陽問李/善長漢有三傑佐平天下今徐達可方韓信公可兼張
良蕭何乎對曰良智計絶人臣何敢望若轉給兵食或/可勉效何耳上因問今世之士孰可擬良者對曰臣聞
[096-11a]
浙東宋濓能知象緯上曰以吾所聞不如青田劉基上/定括蒼孫炎以上命聘基詣金陵時時占乾象佐行軍
輙效以為太史令尋改太史院使得又曰洪武時重天/官之學稍通厯象占歩風角者咸 衣食於官劉伯完
精於占候又諳回回厯法/起疇人厯官欽天監副 原單颺占黄龍 蔡衡辯
大鳥後漢單颺遷太史令初熹平末黄龍見譙橋元問/颺此何祥也颺曰其國當有王者興不及五十年
龍當復見此其應也魏郡人殷登宻記之至建安二十/五年春黄龍復見譙其冬魏受禪 三輔决録云辛繕
降大鳥太史蔡衡曰/五色多青者鸞也 齊七政於銅渾 視四時於玉
律 日月星辰乾象不忒 分至啟閉嵗功有成 當
同文之朝思稟正朔 奉太史之職宜察天時白/帖 増
[096-11b]
丞陵宫之職 局事之貳胡文恭行馬知良制一合璧/事𩔖曰宋太史令總 局之
事而丞/為之貳
  太史令三
原日官𫝊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太史也 察時變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協時月書曰協時/月正日 宿離不忒月令曰孟春命太史司/天厯候日月星辰宿離
不忒無失經紀以初為常注厯推策也候占候也宿二/十八宿也離猶厯也七曜為經二十八宿為紀初謂孟
春歳/首也 邦國之治周禮曰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以逆邦/國之治掌法以逆官府之治掌則以
逆都鄙/之治 班告朔周禮春官職曰班告朔於邦國鄭元/注曰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
[096-12a]
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 右史朔望以聞周書曰維正月王在/成周昧爽召三公右
史戎夫曰今夕朕寤遂事驚予乃取/遂事之要戒俾戎夫言之朔望以聞 太常屬官太史
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太/常屬官有太史令一人 冠一梁冠秩六百石漢官/儀曰
太史令秩六百石冠/一梁丞二人三百石 青史記事漢書藝文志曰青史/子五十七篇注曰古
史官記/事也 太史之任賈誼新書曰不知先王之諱與國/之忌不知風雨雷霆之眚此太史
之任/也 胡毋作博學章漢書藝文志曰博學七章/者太史令胡毋敬所作也 璇
璣之正白帖曰張衡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以漏水轉之於室内與天相應若符合 鳳凰
之正鳯凰知天時故/以名歴政之官 掌天時後漢書百官志曰太史/令掌天時星厯周禮太
[096-12b]
史職云正歳年以序事頒之於官府及都鄙鄭注云中/數曰歳朔數曰年中數大小不齊正之以䦌若今時作
歴日矣定四時以/次序授民時之事 作渾天儀後漢書張衡𫝊曰衡遷/為太史令乃研覈隂陽
妙盡璇璣之正作渾天儀鑄銅/為之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造地動儀又曰衡復/造候風地
動儀如有地動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 張衡留意天文文士傳曰/張衡有功
藝事特留意天文/由是遷太史令也 張壽非漢厯蔡邕集議曰太史令/張壽王挾甲寅元非
漢厯/也 許芝陳天命諸葛亮集曰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
欲使舉國稱/藩亮遂不報 惟知占候史通曰自古太史之職惟以/著述為宗而兼掌厯象日月
隂陽氣數司馬遷既沒續史記者禇先生馮商揚雄之/徒並以别職知史務於是太史之署非復記言之司故
[096-13a]
張衡髙堂隆等其當官/見稱者惟知占候而已 逺不度古近不儀今魏志髙/堂隆為
侍中猶領太史令隆集上事曰太史許芝逺不度於古/近不儀於今每祭與吏爭肉自取百觔猶恨其少也
 後代所宗晉書曰髙陽命南正帝嚳亦式序三辰唐/虞則羲和夏則昆吾殷則巫咸周則史佚
魯梓慎宋子韋齊甘徳鄭禆竈魏/石申其巫咸甘石之説後代所宗 増冠應五緯唐志/曰五
官正冠加一珠星以應五緯衣從其方色元日/冬至朔望朝會及大禮各奏方事而服以朝見 職配
五方續通典曰唐乾元二年知司天臺韓/頴奏創置五官職配五方上稽五緯 太史據法
韓詩外傳曰據法守職/而人不敢非者太史也 專報時候續文獻通考曰明/欽天監事例凡推
算日月交食本監先期備開分秒時刻并起復方位具/奏禮部通行内外諸司臨時救䕶至救䕶時本監官專
[096-13b]
報時候不/隨班行禮 白本占奏明欽天監事例凡天文如日月/星辰風雲霾霧本監各委官生
晝夜占候或有變異/舊例自具白本占奏 永逺不遷又曰洪武六年令本/監人員永逺不許遷
動子孫只習學天文厯算不許習/他業其不習學者發海南充軍 晷影堂又曰凡本/監觀星有
盤洪武十七年造又渾天璇璣玉衡簡儀俱正統四年/造十一年奏準簡儀修刻黄道等度圭表壺漏俱如南
京舊制又造晷影/堂以便窺測調品 通象緯及風雲氣候吾學編曰胡/儼字若思南
昌人永樂即位擇翰林官吏部薦儼帝曰儼曉天文宜/令欽天監試送翰林供事欽天監言儼果通象緯及風
雲氣/候 簡儀銅壺續文獻通考曰景㤗/六年又造簡儀銅壺 厯附増太初
漢書曰漢武帝太初元年大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言厯紀壊廢宜改正朔傀寛議宜用夏
[096-14a]
正乃詔造漢太初/歴以正月為歳首 四分厯又曰漢武帝太初元年作/太初厯施行百餘年考其
行度日有退無進月有進無退光武建武八年朱浮言/厯不正宜更改至章帝元和元年上命官綜校四分厯
施行/之 三統厯又曰漢孝成之世劉向總六厯/作五紀論子歆作三統厯及譜 景初
晋志曰魏明帝景初元年楊偉作景初厯帝遂改正/朔以建丑為正蓋其年三月為立夏孟仲季雖與夏
正不同至於郊祀蒐狩班宣時令皆以建/寅為正至晉武帝㤗始元年改名泰始厯 乾象厯晉/律
厯志漢靈帝時劉洪考史書自古迄今厯法始悟四分/厯於天疎濶斗分太多更以五百八十九為紀法百四
十五為斗分作乾象法冬至日/日在斗二十五度名曰乾象厯 黄初厯晉志曰魏文/帝黄初中髙
堂隆詳議厯數當有改革韓翊以為乾象厯減斗分太/過其後陳羣以為翊所建猶恐未審乃以乾象厯互相
[096-14b]
錯校更撰厯/曰黄初厯 皇極厯隋志開皇二年袁充奏日長影/短髙祖以厯付皇太子遣更精
詳日長之候太子召厯算咸集劉焯/以太子新立增修其書名曰皇極厯 麟德厯唐書曰/唐髙宗
麟徳中李淳風以戊寅厯推歩浸疎乃/增損劉焯皇極厯更撰麟徳厯行之 大衍厯又曰/唐元
宗開元九年詔僧一行作新厯名開元大衍厯自太初/至麟徳厯有二十三家與天雖不逺而未密至一行密
矣其倚數立法固無易也後/世雖有改作者皆依倣而已 至德厯又曰唐肅宗時/山人韓穎上言
大衍厯或誤帝以穎直司天臺又損益其術更名至德/厯寳應元年六月日蝕三之一代宗以至徳厯不與天
合詔復用/麟徳厯 五紀厯又曰唐代宗廣徳二/年五月初行五紀厯 宣明厯又/曰
唐憲宗即位司天徐昻上新厯名/曰觀象至穆宗改撰名曰宣明厯 千歳厯又曰唐王/勃精於推
[096-15a]
歩厯算常/作千歳厯 崇元厯又曰唐昭宗時宣明厯數漸差詔/邉岡胡秀林等改作新厯賜名崇
元/ 授時厯元王恂作/詳令二 大統厯續通考鈔曰明欽天/監事例凡歳造大統
厯先期二月初一日進呈來嵗厯様然後刋造一十/五本送禮部差人齎至南京并各布政司照様刋印
  太史令四
増詩唐李山甫司天臺詩曰拂雲朱檻捧昭回靜對銅
渾水鏡開太史只知頻奏瑞蒼生無計可防災景公進
德星曽退漢帝推誠日為廻何事曠官全不語好天良
月鎖雲臺
[096-15b]
増論宋唐庚辯陳壽蜀不置史官論曰春秋之時卜田
宅者占雲日者皆稱太史則太史殆隂陽家者流然書
趙盾書崔杼者亦稱太史則太史又似掌記注者蓋方
是時學者多知天文而卜興廢者亦不純用蓍龜太史
伯以祝融之功而推楚國之必興太史趙以虞舜之德
而占陳氏之未亡其議論證據有絶人者故陰陽注記
得兼掌之漢司馬談父子為太史令以論著為己任而
又掌天官則兼掌之效於兹可見魏晉之際始置著作
[096-16a]
郎自是太史分而為二孔明之時尚未分也然觀後主
景耀元年史官奏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而曰蜀不置
史官妄矣
  太祝令一
原杜氏通典曰太祝殷官與太宰等官為六太周官太
祝下大夫三人上士四人掌六祝之辭以祈福祥秦漢
有太祝令丞後漢亦曰太祝令丞晉宋齊梁陳後魏北
齊皆因之後周依周官至隋置太祝署太祝令丞煬帝
[096-16b]
罷署太祝八人唐初有七人後増為九人開元二十三
年減置三人掌讀祝文出納神主 増文獻通考曰宋
太祝奉禮郎掌奏祭祀闕則承奏廕京官十六歳以上
未掌事者充郊社掌坐齋郎無員數冨鄭公之父貧甚/客呂文穆門下一
日白公曰某兒子十許歳欲令入書院事廷評太祝李/文靖公為相治第陋甚或以為言公曰居第當傳子孫
此為宰相㕔事誠陋為太祝廕禮㕔事已/寛矣蓋三官皆宰相子弟初 之官也 續文獻通
考曰遼太常寺主簿下有太祝金太祝掌奉祀神主元
太祝十員明太祝職專祭祀之事
[096-17a]
  太祝令二
原太常屬官有諸廟令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太常屬官/有諸廟令有諸陵太乙令樂令
 景帝改為祠祀令又曰太祝令景帝更名為/祠祀令武帝更曰廟祀令 明帝
改曰太序令續漢書百官志曰明帝永平十三年曹褒/奏尚書璇璣鈐曰有帝漢出德洽作樂名
太序帝善之下詔曰今且改/太樂官曰太序丞以應圖讖 掌陵園又曰太廟令一/人秩六百石守
廟掌陵園案/行埽除無丞 掌祝辭周禮曰太祝掌六祝以事鬼神/祈福祥求永貞一曰順祝二曰
年祝三曰吉祝四曰化祝五曰瑞祝六曰䇿祝鄭注曰/永長也貞正也求多福厯年得正命也鄭司農云順祀
順豐年也年祝求永貞也吉祝祈福祥也化祝/弭兵也瑞祀逆時兩寧風旱也䇿祝逺罪戾也 掌讀
[096-17b]
續漢書百官志曰太祝令一人秩/六百石掌祭祀讀祝及迎送神 増好學温良事/文
𩔖聚曰陰猛好學温良稱/於儒林以郎遷太祝令
  大樂令一
原杜氏通典曰大樂署周官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亦
謂之樂尹以樂舞教國子左傳曰楚鍾建為/樂尹即大司樂也秦漢奉常
屬官有大樂令及丞又少府屬官并有樂府令丞後漢
永平三年改大樂為太子樂令掌伎樂人凡國祭享掌
諸奏樂盧植禮注云大樂令如古大胥漢大樂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
[096-18a]
及闗内侯到五大夫子取適子髙五尺以上年十/二到三十顔色和順身體循禮者以為舞人也魏復
曰大樂令丞晉亦有之晉起居注曰成帝咸和中詔大/樂令戴綬教習伎樂勤勞賜米
百斛布/三十疋齊銅印墨綬進賢一梁冠絳朝服齊大樂及諸/陵令永明末
置用二品三品勲置/主簿户曹六品保舉梁陳因之後魏置大樂博士北齊
曰大樂令丞後周有大司樂掌成均之法後改為樂部
有上士中士隋有大樂令丞各一人唐因之掌習音樂
樂人簿籍 増文獻通考曰宋制大樂局令一人丞一
人樂正二人副使正二人掌車駕郊祀及御殿御樓大
[096-18b]
祠登歌徽宗時置大晟府以大司樂為長典樂為貳次
曰大樂令主簿協律郎又有按協聲律製撰文字韻譜
等官以京朝官𨕖人或白衣士人通音律者為之宣和
二年詔以大晟府近歲添置冗濫徼幸並罷 續文獻
通考曰遼大樂署有令丞金大樂署兼鼓吹署樂工百
人令丞掌調和律品教習音聲并施用之法樂工部籍
直長一員大樂正掌祠祀及行禮陳設樂縣大樂副正
從九品元大樂署中統五年始置令一員丞一員掌管
[096-19a]
禮生樂工四百七十九户明初太常有司樂職專祭祀
之事洪武十二年置神樂觀詳卿/一
  大樂令二
原序神人 典倡優揚雄大樂令箴曰笙磬既同鐘鼓/羽籥周序神人協於萬國 桓譚
新論曰昔孝成帝時余為樂府/令凡所典倡優伎樂蓋且千人 増應圗䜟 正雅樂
上見太祝令二時事文𩔖聚曰魏黄初中以杜䕫為大/樂令使正雅樂 散騎侍郎鄧静善詠雅樂歌樂師尹
相能習宗祀之典舞師馮肅曉知/前代諸舞䕫與創定遷協律都尉
  大樂令三
[096-19b]
増徐筠周官考大樂令注曰按周官大司樂中大夫二
人而屬於禮官之宗伯古者取士必由乎學其教之也
必先乎樂大司樂學官也掌成均之學政樂非但鐘鼓
而教亦必非佔畢之謂而已自漢已後射䇿決科之學
勝博士弟子員徒以區區之文為黜陟之令雖同領屬
於禮官之太常而大司樂不復與聞學政專治樂事所
謂樂德樂語非復先王之舊矣
  提督四夷館
[096-20a]
増續文獻通考曰明設翰林院提督四夷館内有各國
通事少卿一員主之燕都遊覧志曰四夷館永樂五年/始設命禮部𨕖監生蔣禮等三十
八人隸翰林/院習譯書
  宗正卿一
原杜氏通典曰周官少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其親疎
秦置宗正掌親屬漢因之更以叙九族平帝元始四年
更名宗伯五年又於郡國置宗師以糺皇室親族世氏
致教訓焉𨕖有徳義者為之有冤失職者宗師得因郵
[096-20b]
亭上書宗伯請以聞為書付郵亭/令送至宗伯常以正月賜宗伯帛
十匹王莽并宗伯於秩宗後漢曰宗正卿一人掌序録
王國嫡庶之次及諸皇室親屬逺近郡國歳因計上皇
族名籍若有犯法當髠以上先上諸宗正宗正以聞乃
報決胡廣曰宗正又歳一理諸王/世譜差叙秩第髠口昆切兩漢皆以皇族為之
不以他族魏亦然晉兼以庶姓山公啟事曰羊祜忠篤/寛厚然不長理劇宗正
卿缺不審/可轉作否咸寕三年又置宗師以扶風王亮為之使皇
室戚屬奉率德義所有施行必令誥之梁王彤亦/為宗師東晉
[096-21a]
省之屬太常桓温/奏省宋齊不置宗正梁天監七年復置之
視列曹尚書主皇室外戚之籍以皇族為之陳因之後
魏有宗正卿少卿北齊亦然後周有宗師中大夫掌皇/族定
世系辨昭穆/訓以孝悌屬大冡宰隋如北齊之制唐龍朔二年改
為司宗咸亨元年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屬神龍初復
舊卿一人少卿二人初少卿一人太/極元年加一人掌皇族外戚簿籍
及邑司名帳領崇元署及諸陵太廟開元二十五年制
宗正等寺官屬皆以皇族為之 初學記曰案宗正卿
[096-21b]
周官也宋百官春秋云周受命封建宗盟封兄弟之國
一十有五同姓之國三十有五始𨕖其宗中之長而董
正之謂之宗正成王時彤伯入為宗正掌王親屬是也
秦漢因之晉曰大宗正漢魏皆同姓為之晉/以後雜用庶姓為之五代史百
官志曰至梁加卿字除大字曰宗正卿北齊又加大字
隋又除之唐初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宗正寺判寺
事二人以宗姓兩制以上充闕則以宗姓朝官以上知
丞事掌奉宗廟諸陵薦享之事司皇族之籍大宗正同
[096-22a]
知司事二人以皇親團練觀察使以上充掌敦睦皇族
教導宗子受其陳請辨訟之事及糾過失而逹之朝廷
景祐三年始置司以皇兄寜江軍節度使濮王知大宗/正事皇姪彰化軍節度觀察留後守節同知大宗正事
修玉牒官無定員掌修皇帝玉牒序宗派紀族屬歳撰
宗子名以進舊隸宗正寺景祐中言者以玉/牒與國史相通後以史官兼又有睦親
廣親宅都大管勾三人以内侍充元豐六年詔宗正寺
長貳不專用國姓蓋自有大宗正司以統皇族也中興
後卿一人不常置少卿一人以太常兼嘉定九年詔以
[096-22b]
宗學改隸宗正寺自此寺官又預考校之事大宗正司/中興後以
位髙屬尊者為判大宗正寺又置知大宗正丞一員掌/糾合宗室而檢防之訓飭之凡宗室磨勘遷轉襲封請
給核其當否嫁娶房奩分析財産酌厚薄多寡而訂其/議凡宗室除合該賜名外皆大宗正定名而後報宗正
寺其餘遷授官資支給錢米考核以詔予奪其/不率教者以法拘之歳乆知悔則除其過名玉牒所
淳化六年始設局置官倣唐制也朱勝非秀水閒居録/宋朝國書嚴奉寳藏
未有如玉牒者用金花紅羅標黄金軸至神廟以軸大/難於披閱詔為黄金梵夾又以黄金為匣鎖鑰皆金也
進呈畢安奉於/宗正寺玉牒殿 續文獻通考曰遼北面大特哩衮司太
祖神䇿二年置掌皇族之政教官名曰特哩衮又名徳/爾吉
[096-23a]
知特哩衮司事曰特哩衮都監興宗重熙二十二年耶律義先/拜特哩衮戒族人曰國家三
父房最為貴族天下風化所自出不孝不義雖小不可/為其妻晉國長公主之女每見中表必具禮服義以身
率先國/族化之南面宗正寺職在大特哩衮司金大宗正府避睿
宗諱改為大睦親府判大宗正事一員以皇族中屬親
者充掌敦睦糾率宗屬欽奉王命焉同判大宗正事一
員同簽大宗正事一員大宗正丞二員知事一員元大
宗正府初未有官制首置斷事官㑹决庶務至元二年
置十員止理蒙古公事皇慶元年以漢人刑名歸刑部
[096-23b]
按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哈喇哈遜由掌宿衛拜大宗正/用法平允時欲以江南獄隸宗正哈喇哈遜曰江南新
附教令未孚且相去數千里欲/遥制其刑獄得無冤乎事遂止明太祖改大宗正院為
宗人府遂定官制府設令一人正一/品左右宗正左右宗
人俱各一人從一/品其屬經厯一人是年秦王為宗人令
晉王燕王為左右宗正周王楚王為左右宗人故至今
署府者不由中門後以勲戚大臣攝府事不備官㑹典
云本府所領宗室重事故品秩特序文職之首按孫清/宗人府
題名記云太祖建宗人府以主睦宗親族之事制以親/王之長領府事其次則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宗人皆
[096-24a]
正一品以勲舊大臣佐之玉牒派演金枝廣疎立嫡請/名章奏文移必闗厯而後行焉故宗人府列諸司之首
載在祖訓及大/明官制甚詳正統三年始建府治以駙馬都尉西/寧侯宋璞掌之
為定制宗人令掌皇九族六親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
書宗室子女適庶名封生卒婚嫁諡葬凡宗室陳請為
之上達及定其才能罪過以聞左右宗正宗人為之貳
經厯典出納文移
  宗正卿二
増冊府元龜曰漢劉辟疆楚元王之孫休侯富之子清
[096-24b]
淨少欲常以書自娛不肯仕昭帝即位霍光擇宗室子
可用者辟疆子德待詔丞相府年二十餘欲用之或言
父見在亦先帝之所寵也遂拜光禄大夫守長樂衛尉
時年已八十徙為宗正 天中記曰劉般字伯興建初
初遷宗正在位數言政事其收恤九族行義尤著時人
稱之 冊府元龜曰劉虞為尚書令光禄勲以公族有
禮更為宗正 又曰劉孟桓帝時為宗正直道不容自
免歸家 又曰晉扶風王亮為衛將軍武帝詔曰宗室
[096-25a]
戚屬國之枝葉欲令奉率德義為天下式然處冨貴而
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糾合兄弟而賦棠棣之詩此姬氏
所以本支百世也亮為宗師所當施行皆咨之於師時
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乃以亮為宗師使訓道規察有不
遵禮法小者正以義方大者隨事聞奏 又曰陳南康
愍王曇朗子方慶少清警渉獵書傳及長有幹略天嘉
中權兼宗正卿 又曰封琳為司宗下大夫有長者之
稱 山堂肆考曰後魏世祖謂崔浩曰天下諸杜何處
[096-25b]
為最欲取一人以為宗正浩曰中書博士杜銓今為諸
杜之最即命召之及見器貌瓌雅世祖謂浩曰此真吾
所欲也拜為宗正 冊府元龜曰唐髙祖武德元年詔
安康郡公襲譽我之同姓派别支分惟厥祖考世敦恭
睦特聽合譜宗正恩禮之義同諸服屬 又曰髙宗永
徽二年召宗正卿李博文問曰比問諸親何以得有除
屬者對曰以屬疎降盡故除總三百餘人帝曰朕追逺
之感實切於懐諸親服屬雖疎理不可降並宜依舊編
[096-26a]
入屬籍 又曰唐宗室司訓棄官中宗即位以耆舊擢
為宗正卿 又曰睿宗景雲二年以秘書監薛王隆業
為宗正卿 又曰𤣥宗二十年七月七日詔宗正寺官
員以宗子為之 又曰濮陽郡王徽為宗正卿頗承恩
奏請宗正奉陵廟 天中記曰宗室李璆天寳初拜宗
正卿性友悌聰敏宗子有一善無不薦延 冊府元龜
曰代宗永泰二年宗正卿吳王祗奏上皇室永嘉新譜
二十卷太常博士栁房撰也房精於譜學按宗正譜牒
[096-26b]
自武德以來宗支昭穆相承撰皇室譜二十卷 又曰
穆宗長慶元年宗正寺奏準貞元二十一年勅宗子陪
位放五百七十人出身今年勅放三百人伏縁人數至
多不霑恩澤白身之輩將老村閭乞降特恩更放二百
人出身許之 又曰林贊有氏族學開成中勅贊同修
七聖玉牒從宗正寺之請也 又曰梁開平五年宗正
卿朱遜圖譜官朱損之進所撰天潢源派二軸各賜帛
 又曰晉石光贊少為儒飽於游宦晉髙祖即位自滑
[096-27a]
州節度判官擢為宗正卿少時常有占者云子晚歳當
因姓氏為美官果如其言 又曰李郁字文緯唐之宗
屬也少厯宗寺官天成長興中累遷為宗正卿性平允
所厯無愛憎毁譽 又曰虞潭為宗正卿以疾告歸㑹
王含沈充等攻逼京都潭遂於本縣招合宗人及都中
大姓共起義軍衆以萬數自假明威將軍進赴國難
山堂肆考曰宋趙安仁兼宗正卿真宗以安仁舊徳大
僚特令知寺事自是多所規制重修玉牒屬籍 合璧
[096-27b]
事𩔖曰宋元豐七年以宗景知大宗正事先是宗景父
允弼司宗久故神宗復𨕖而用之使諭其母先正久司
宗正德及皇族今命而子繼之 又曰趙仲忽入判大
宗正事徽宗賜之甲第及建賢懋功之閣以示寵仲忽
鯁亮端毅動循禮法立宗司法式 又曰淳熈初宗正
官缺趙温叔言崇不息之賢自江西轉運判官召為右
監門衞大將軍忠州防禦使知大宗正事不息在宗司
數言天下事上甚重之 元史列傳曰元多爾濟巴勒遷
[096-28a]
大宗正聽訟之際引諭律令曲當事情有同僚年老者
歎曰吾居是官四十年見公論事殆神人也 續文獻
通考曰明永樂初太宗建都北京宗人府為行在命駙
馬都尉永春侯王寧署府事 又曰洪熙宣德間皇親
武定侯郭玹專署事
  宗正卿三
原司宗 掌親上見揚雄箴/ 下詳卿一 仁孝 忠直東觀漢記/曰劉平字
公予以仁孝著聞永平三年為宗正數薦達名士承宫/郇恁等 漢書曰劉向字子政元帝時蕭望之周堪薦
[096-28b]
向宗室忠直明/經有行為宗正 増清秩 冷卿曲阜集行王柄制宗/正地嚴秩清儒者之
職也詩鄭氏譚綺宗正曰秩宗又杜甫别/李乂 文人領宗卿蘇軾詩宗正為冷卿 九族 四
見揚雄箴星職林曰石氏星/經宗正四 在帝座東南 考實 糾正續㑹要/曰政和
二年知西外宗正事士暕奏廢兩京睦宗院宗子有文/藝行實衆所共知者許宗正考實以聞 慶元制爰俾
訓齊徃/分糾正 畏盛滿 竭忠節漢書曰劉徳字路叔修黄/老術有智略少時數言時
事召見甘泉宫武帝謂之千里駒昭帝初為宗正丞後/為宗正卿妻死大將軍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娶畏盛滿
也建東觀漢記曰劉般字伯興代名忠孝在朝竭忠盡/節 初元年拜為宗正憂勤國事夙夜不怠數納嘉謀
 屬籍堂 積慶圖宋㑹要大中祥符八年九月賜宗/正寺殿曰玉牒殿臺曰屬籍堂
[096-29a]
宋四朝志曰修纂牒譜圖籍其别有五曰玉牒曰/屬籍曰宗藩慶系録曰仙源𩔖譜曰仙源積慶圖 原
子政之忠 路叔之慎劉向字子政以至忠為宗/室也 下詳竭忠節注 恭
惟天族 掌以月卿白/帖 増忠懿清和 孝友恭恪山/堂
肆考曰後魏職令宗正卿請用忠懿淸和職参教典先/取皇宗無則用百姓 晉書王覽字元通孝友恭恪名
亞於祥咸寜元年大中大夫詔曰覽少篤至行/服仁履義貞素之操掌而彌固其以覽為宗正 各擇
一人 不隸六曹山堂肆考曰宋仁宗景祐三年時宗/室子孫衆多聚居大第故於祖宗後
各擇一人令敦睦之違失則糾正焉練又曰元豐官制/行詔大宗正司不隸六曹以宗室團 使以上有德望
者為/之 以睦周親 實司屬籍唐陳子昻為李卿官表/曰載司宗伯以睦周親
[096-29b]
設續通典曰宗正/ 官實司屬籍 九宗之委 六親之屬唐孫逖制/以副九宗
之委親唐百官志曰宗正卿掌九/族六 之屬籍以别昭穆之叙 動循禮法 曲當
事情並詳/卿二 原當敦睦之代 居糾繩之司 崇象河
之秩 糾磐石之宗並白/帖 増瓊編瑶牒儼帝子之冠
簮 衮衣繡裳本公家之衣鉢翰苑/新書
  宗正卿四少卿/
増同姓詩曰豈無他人不如同姓後/魏注曰宗正卿多取同宗 宗臣宗/枝 宗子
詩曰宗/子維城 庶子禮曰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悌/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古者
[096-30a]
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衆向方矣 原宗正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宗正
秦官掌親屬元始四年屬官有都司空令丞内官長丞/又諸公主家令門尉皆屬焉初内官屬少府中屬主爵
後屬/宗正 宗正世掌後漢書曰劉軫字君文梁孝王/之允為宗正卒官遂世掌焉 迭
為宗正楚元王子郢客孫辟疆/曽孫德等迭為宗正 始置宗正魏志曰建/安二十一
年始置宗/正之官 増擇親賢唐大詔令曰宗族設位邦族/是司必擇親賢以光名器
受寄本枝又曰宜受寄於本/枝更遷榮於列棘 委宗正唐元稹李栻授/宗正制曰明皇
而下其屬未逺諸王在閣朕得其寒温睿宗而上五十/餘族長幼秩序盡委之於大宗正茍非能賢不敢輕授
 第其賢能元稹行李從易制曰昔劉氏子孫在屬籍/者十餘萬唐有天下二百年伯仲叔季幼
[096-30b]
子童孫可勝道哉第其賢能以/次序昭穆皆吾宗寺之職也 以才行聞元稹行李/途制曰憲
宗法堯睦族深維本支乃詔執事曰伯父叔/季幼子童孫在屬籍者必命卿長以才行聞 整訓屬
唐杜牧行李文舉制曰取自逺藩擢為宗正大則/提舉羣吏灑埽守奉次則整訓屬族次第昭穆
詳定規式山堂肆考曰宋治平元年判大宗事趙允弼/詳定皇親讀書賞罰規式詔依所定次第施
行/ 二外宗正合璧事𩔖曰宋崇寕元年蔡京申請宗/室既許分居兩京輔郡乞於兩京置外
宗正司中興南渡後南外/置司泉州西外置司福州 置敦宗院又曰崇寧元年/蔡京請宗室非
袒免親以下兩世欲分於西京南京近輔或沿流便郡/居止每處置敦宗院差文武臣各一員管幹南渡後光
宗即位改/為睦宗院 年一商議中興會要曰紹興二十六年知/西外宗正事士術言西南兩外
[096-31a]
宗司相去不逺鈐束訓導事體一同有未便者理有/啇議望許兩司宗官每年一次徃來啇議職事從之
少卿通古學唐史曰李漢為少卿/通古學屬辭雄蔚 典兵衛淮南王/神道碑
叙文昭列晏殊𩔖要常集隆少卿制曰制以九族乃/立貳卿宜叙文昭之列用魁輔德之任
  宗正卿五
増詔宋英宗𨕖宗惠同知大宗事詔曰夫明德以親九
族正家而刑萬邦古先哲王罔不由此朕嗣守丕業率
循舊章惟皇屬之敦和命宗臣而董正念其性本於仁
厚宜廣學以勤修顧其日益於衆多必増員而統理庶
[096-31b]
乎協賛其職並修厥官式孚於休以副予意
増制唐李嶠行髙平郡王重規司屬卿制曰百工惟時
必在推擇九族既睦仍資敦叙髙平郡王重規宗室儀
表衣冠領袖有姬旦之藝兼劉蒼之善出居連帥功名
著於兩河入奉鉤陳誠欵申於八校本枝望重河海職
隆宜輟掌於魚鈐俾專司於鱗族 孫逖行襃信郡王
璆宗正卿制曰雅志惟㳟虚懐敏達近屬蕃翰中朝羽
儀無競維人不矜於貴分克勤於位忠毎効於公敦叙
[096-32a]
是司疇咨所屬宜居六尚之職以副九委之勤
原箴漢揚雄宗正卿箴曰巍巍帝堯欽親九族經哲宗
伯禮有攸訓屬有攸籍各有胄子代以不錯昔在夏時
太康不恭有仍二女五子家降晉獻悖統宋宣亂序齊
桓不𦙍而忘其宗緒周譏戎女魯喜子同
増書魏彭城王勰獻文之子孝文為家人書於勰曰教
風密微禮政嚴嚴若不深心日勸何以敬諸每欲立宗
師肅我元族汝親則宸極位乃中監風標才器實足師
[096-32b]
範屢有口勅仍執沖遜難違清挹荏苒至今宗制之重
舍汝誰寄便委以宗儀責成汝躬有不遵教典隨事以
聞吾肅治之若宗室有僭隠而不舉鍾罰汝躬綱維相
厲庶有觀政吾朝聞夕逝不為恨也
増奏元趙天麟上言曰國家既立宗正府又立國子監
蓋欲申邦憲以公滅私崇德化以文飾質然其宗室罕
篤於學或月誦而年閑或春集而秋散以馳馬試劒為
至樂以援弓射鴻為常事迹其生於深宫之中長於婦
[096-33a]
人之手太倉精粒為之食御局綾錦為之衣頤指氣使
而左右趨風叱咤撝辭而鬼神驚懼視公候之爵輕若
纎塵俯望重之賢皆出已下處貴而不自知其貴宣驕
而不自知其驕中人以下鮮有弗移其性者伏望陛下
導宗室以學問激宗室以榮名嚴宗室之師重宗室之
友庶使貴人之志各懐希聖之明心毋令博士之流謾
作在公之虚號
  宗正卿官屬丞/ 主簿/ 崇元署/ 諸陵署/
[096-33b]
原杜氏通典曰宗正丞漢亦用皇族後漢一人後漢劉/茂字子
衛為宗/正丞厯代皆有之至隋有二人唐因之 増文獻通
考曰宋元豐五年正名初除趙君錫明年以楊畏為宗
正寺丞詔宗正寺除長貳外自今後更不專差國姓建
炎三年罷紹興五年復置 續文獻通考曰金亦有之
明有經厯一人 原杜氏通典曰主簿梁置陳北齊隋
皆有唐因之置一人 増文獻通考曰宋天禧時以衛
尉丞兼元豐正名初除楊完建炎三年罷紹興十年復
[096-34a]
置 原杜氏通典曰崇元署令一人初後魏天興二年
置仙人博士掌煮鍊百藥北齊置昭元等寺掌諸佛教
有大統一人都維那三人兼置功曹主簿等員以管諸
州縣沙門之法後周置司寂上士中士掌法門之政又
置司元中士下士掌道門之政隋初置崇元署令丞至
煬帝改郡縣佛寺為道塲置道塲監一人改觀為元壇
監一人唐復置崇元署初又每寺觀各置監一人屬鴻
臚貞觀中省開元中以崇元署隸宗正寺掌觀及道士
[096-34b]
女冠簿籍齋醮之事 増文獻通考曰宋自真宗興崇
道教置玉清昭應宫景靈宫㑹靈觀使以宰相為之副
使判官都監及集禧觀醴泉觀東西太乙宫提舉則以
兩省兩制丞郎及防禦諸司使副為之掌奉齋醮之事
又有譯經潤文使亦以宰相為之熙寧以後増制祠禄
之官以逸老優賢而時相欲以宫觀之祿處不奉行新
法之人遂無限員亦無職事而釋老之事則如厯代領
之祠部郎官又屬鴻臚寺至徽宗時以道教改隸祕書
[096-35a]
省置道階自六字先生至額外鍳義品秩比視中大夫
至將仕郎凡二十六等又置道學升貢及三歳大比法
同科舉應天下神霄玉清萬壽宫天慶觀知及副知將
來有聞並以學校登科人充其餘宫觀亦依此令禮部
置名籍差注如吏部法以蔡攸通行提舉道録院中興
後道釋敎門事仍歸祠部按崇元署一官唐創之以司/道教而必屬之宗正司者蓋
唐以老氏為始祖則崇其教者亦以為尊祖宗之事也/杜氏通典所載凡唐所創之官而前代所無者則必叙
其所掌之事以通之於前代如崇元一官前代無之然/興崇二教而為之建立官司則非始於唐也故必叙後
[096-35b]
魏所置仙人博士北齊所置昭元寺之𩔖以先之宋雖/無其官然亦常興崇道教為之置立官司故以真徽兩
廟所置王清景靈宫使副及/都提舉道録院等事附鬼焉 續文獻通考曰金北太
乙宫管勾一員掌守宫繕修之事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立都功德使司掌奏帝師所統僧人二十一年立衍福
司二十六年立崇福司仁宗延祐二年改為院七年復
為司置司使二人同知二人副使一人司丞二人經厯
知事照磨各一人宣政院古無之元立掌釋教僧徒及
吐蕃之境而隸治之行宣政院順帝元統二年革罷廣
[096-36a]
教總管府十六處置行宣政院大禧宗禋院古無元置
掌神御殿歳時朔望諱忌日辰禋饗禮典明初不設崇
元宣政等院但置僧録司道祿司官洪武四年改僧録
為司僧凡三等曰禪曰講曰教設左右善世左右闡敎
左右講經左右覺義各一人司置於天界寺道凡二等
曰全真曰正一設左右正一左右演法左右至靈左右
言義司置於朝天宫又天下府置僧綱司都綱道紀司
都紀州置僧正司僧正道正司道正縣置僧會司僧㑹
[096-36b]
道㑹司道㑹並朝除不給俸 原杜氏通典曰諸陵署
漢有諸陵園寢官屬太常長陵令秩二千石為/髙祖陵也故尊其秩元帝永
光元年分諸陵邑屬三輔史記曰司馬相/如為孝文園令後漢毎陵園
令各一人掌按行埽除丞及校長各一人校長主/戒盜賊晉宋
皆曰令而梁初為監後亦改為令梁以下皆有之唐每
陵令丞各一人初屬太常開元二十五年並屬宗正寺
 増文獻通考曰宋以宗正寺知丞事掌奉宗廟諸陵
薦享之事 續文獻通考曰金諸陵署有令丞直長屬
[096-37a]
太常寺又有園陵署令宛平縣丞兼貞祐以/園陵遷大興縣境以大興縣令丞兼 事文𩔖
聚曰元置諸陵署隸大常有令丞直長等官又置提㸃
山陵使及副使 續文獻通考曰眀有諸陵祠祭署屬
太常 原杜氏通典曰太廟令漢有諸廟寢園令長丞
宋志曰漢西京/曰長東京曰令晉有太廟令宋太廟令領齋郎二十四
人齊梁以下皆有後魏有太常齋郎漢書/曰田千秋為髙廟寢郎舊屬太常唐
開元二十五年二月勅宗廟所奉尊敬之極因以名署
情所未安宜令禮官詳擇所宜奏聞至五月太常少卿
[096-37b]
韋縚奏曰謹詳經典兼尋令式宗廟享薦皆主奉常别
置署司事非稽古其太廟署請廢省本司專奉其事許
之二十五年勅宗正設官署司屬籍而陵寢崇敬宗廟
惟嚴割隸太常殊乖本系奉先之㫖深所未安自今已
後諸廟署並隸宗正 増文獻通考曰宋以宗正寺知
丞事掌奉宗廟諸陵薦享之事室長齋郎無常數廟直
官一人太廟后廟宫闈令三人以入内内侍充元豐之
後太廟令屬宗正寺 續文獻通考曰金皇統八年太
[096-38a]
廟成設署置令丞元屬太常掌宗廟行禮兼廪犧署事
至元三年始置令二員丞一員
  宗正丞一
増瑤籍 玉牒慶元制晉丞瑶籍乞九朝通略曰王鞏/字定圉為宗正丞 别立法修玉牒三
年一/進
  宗正丞二
増參領四朝志曰宗正卿掌宗派紀屬籍以别/昭穆而定親疎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 上治
仁宗實録曰趙師民字周翰遷宗正丞屬陜西用/兵上治道十五事改天章閣待制同知宗正寺事
[096-38b]
不能屈言行録曰田畫字承君人物雄偉議論慷慨俱/有前軰之風入為大宗正丞宰相曾布欲收置
門下不/能屈 無所詘中興繫年録曰曽恬為大宗正丞秦/檜専政士求媚以取要官恬自守無
所/詘 條上五事又曰知大宗正丞謝伋條上宗室五事/曰舉賢才以強夲支更法制以除煩苛
擇官師以專訓導繼封爵以謹傳襲修圖/牒以辨親踈詔内外從官各舉宗室一人 議襲封食
又曰謝伋始立法嚴學官久闕襲封之典遂廢/宗正有寺無官故伋言之時用伋議惟襲封食 修纂
屬籍仁宗實録曰紹興五年詔復置宗正寺丞一員仍/除偉以偉收得宗枝事跡諳曉編𩔖修纂屬籍次
第/ 編纂圖書宋㑹要曰元祐元年宗正寺言既許主/簿通管寺事合依太常寺國子監例正
通管雜務其編纂圖書/乞依舊例丞専修從之 贊治公姓曲阜集制賛治/公姓人無間言
[096-39a]
 
 
 
 
 
 
 
 
[096-39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