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74-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六十九
  禮儀部十六宗廟/
   宗廟一
 原唐虞立五廟 考工記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 増
 商書七世之廟可以觀徳 周制小宗伯建國之神位
 右社稷左宗廟 考工記周人明堂 小宗伯辨廟祧
 之昭穆 原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
[174-1b]
 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
 一穆與太祖廟而三士一庶人祭于寝 増天子諸侯
 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天子犆礿祫
 禘祫嘗祫烝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
 不礿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嘗祫烝祫大夫士宗廟有
 田則祭無田則薦 祭法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
 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
 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
[174-2a]
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逺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
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
諸侯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皆月
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去祖為壇去壇為墠壇
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為鬼大夫三廟二壇曰
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顯考祖考無廟有
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適士二廟一壇曰考廟曰王
考廟享嘗乃止皇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
[174-2b]
官師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而祭之去王考為鬼庶士
庶人無廟死曰鬼 文獻通考髙祖時令諸侯王都皆
立太上皇廟至惠帝尊髙帝廟為太祖廟景帝尊孝文
廟為太宗廟行所嘗幸郡國各立太祖太宗廟至宣帝
本始二年復尊孝武廟為世宗廟行所廵狩亦立焉而
京師自髙祖至宣帝與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陵旁立
廟又園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廟時祭于便
殿寝日四上食廟嵗二十五祠便殿嵗四祠又月一游
[174-3a]
衣冠元帝時貢禹奏言古者天子七廟今孝惠孝景廟
皆親盡宜毁及郡國廟不應古禮宜正定天子是其議
未及施行而禹卒永光四年乃下詔先議罷郡國廟丞
相韋元成等皆曰春秋之義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
祭于臣僕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諸侯臣愚以為宗廟在
郡國宜無脩奏可後月餘復下詔議立親廟元成等以
為周之所以七廟者以后稷始封文武受命而王是以
三廟不毁與親廟四而七臣以為髙帝受命定天下宜
[174-3b]
為太祖之廟世世不毁承後屬盡者宜毁今宗廟異處
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廟而序昭穆如禮太上皇孝惠
孝文孝景廟皆親盡宜毁皇考廟親未盡如故大司馬
許嘉等以孝文宜為太宗之廟廷尉忠以孝武宜為世
宗之廟諫大夫尹更始等以皇考廟上序于昭穆非正
禮宜毁于是上重其事依違者一年乃下詔正禮儀元
成等奏曰今髙皇帝為太祖孝文皇帝為太宗孝景皇
帝為昭孝武皇帝為穆孝昭皇帝與孝宣皇帝俱為昭
[174-4a]
皇考廟親未盡太上孝惠廟皆親盡宜毁太上廟主宜
瘞園孝惠皇帝為穆主遷于太祖廟寝園皆無復脩奏
可後上疾連年遂盡復諸所罷寢廟園皆脩祀如故初
上定迭毁禮獨尊孝文廟為太宗而孝武廟親未盡故
未毁上于是復申明之曰孝宣皇帝尊孝武廟曰世宗
損益之禮不敢有與焉他皆如舊制惟郡國廟遂廢云
元帝崩匡衡奏言前以上體不平故復諸所罷祠卒不
蒙福案孝惠孝景廟親盡宜毁及太上皇祠請悉罷奏
[174-4b]
可成帝時以無繼嗣河平元年復太上皇寝廟園世世
奉祀哀帝即位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言太祖太宗
世宗迭毁之次當以時定請與羣臣雜議奏可于是光
禄勲彭宣等皆以為孝武皇帝雖有功烈親盡宜毁太
僕王舜中壘校尉劉歆議曰禮記王制及春秋榖梁傅
喪事尊卑之序與廟數相應其文曰天子三昭三穆與
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故七
者其正法數可常數者也宗不在此數中宗變也茍有
[174-5a]
功徳則宗之不可預為設數今以七廟言之孝武皇帝
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則不可謂無功徳臣愚以為世宗
之廟宜建之萬世不宜毁上覽其議而從之 光武帝
建武二年正月立髙廟于雒陽四時祫祀髙祖為太祖
文帝為太宗武帝為世宗如舊三年立親廟雒陽祀父
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至十九年五官中郎将張純
與太僕朱浮奏言禮為人後者則為之子今禘祫髙廟
陳序昭穆而舂陵四世君臣並列不合禮意詔下公卿
[174-5b]
大司徒戴涉等議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四世代今親
廟宣元皇帝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
别為南頓君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侯羣臣奉祠
上從之明帝即位為光武起廟明帝臨終遺詔無起寝
廟藏主于世祖廟更衣别室章帝從之後主率以為常
至積多無别獻帝初平中蔡邕等議光武皇帝受命中
興廟稱世祖孝明皇帝政參文宣廟稱顯宗孝章皇帝
至孝烝烝仁恩博大廟稱肅宗至和帝以下功徳無殊
[174-6a]
而有過差不應為宗及餘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
四時所祭髙廟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廟 晉武帝
受禪追尊皇祖宣王為宣皇帝伯考景王為景皇帝考
文王為文皇帝太始三年有司奏置七廟帝重其役詔
宜權立一廟羣臣議舜承尭禪受終文祖則虞氏不改
唐廟可依有虞故事即用魏廟奏可于是追祭征西将
軍豫章府君潁川府君京兆府君與宣帝景帝文帝為
三昭三穆而太祖虛位武帝崩遷征西惠帝崩遷豫章
[174-6b]
元帝即位以登懐帝之主又遷潁川位雖七室其實五
世蓋從刁協以兄弟為世數故也簡文帝即位上繼元
皇于是潁川京兆二主復還昭穆之位至簡文崩潁川
又遷 唐髙祖武徳元年追尊髙祖曰宣簡公曽祖曰
懿王祖曰景皇帝考曰元皇帝立四廟于長安唐太宗
貞觀九年髙祖崩増修太廟中書侍郎岑文本議祖鄭
𤣥者則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
而莫辨是非紛而不定春秋榖梁傳及禮記王制祭法
[174-7a]
禮器孔子家語並云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
一廟尚書咸有一徳曰七世之廟可以觀徳至于孫卿
孔安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昆虞憙干寳之徒商較今古
咸以為然是以晉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臣等請
依晉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之制式遵舊典從之
中宗神龍元年以景皇帝為太祖廟崇六室 時太常
博士張齊賢建議曰奉敕既立七廟湏尊崇始祖伏尋
禮經始祖即太祖太祖之外更無始祖後周太祖之外
[174-7b]
以周文王為始祖不合禮經今議者或有欲立凉武昭
王為始祖者殊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卨始封故以
為太祖即皇家之景帝是也凉武昭王勲業未廣後主
失守國土不傳景帝始封實本明命今乃捨封唐之盛
烈崇西凉之逺搆求之前古實乖典禮 開元十年制
創立太廟九室獻祖懿祖太祖世祖髙祖太宗中宗睿
宗先時以孝敬皇帝為義宗祔于廟由是為七室而京
太廟亦七室中宗崩中書令姚元之吏部尚書宋璟以
[174-8a]
謂義宗追尊之帝不宜列昭穆而其塟在洛州請立别
廟于東都而有司時享其京廟神主藏于夾室由是祔
中宗而光皇帝不遷遂為七室睿宗崩博士陳貞節蘇
獻等議曰古者兄弟不相為後荀卿曰有天下者事七
世謂從禰以上也若旁容兄弟上毁祖考則天子有不
得事七世者矣孝和皇帝有中興之功而無後宜出為
别廟祔睿宗以繼髙宗于是立中宗廟于太廟之西開
元十年詔宣皇帝復祔于正室謚為獻祖并謚光皇帝
[174-8b]
為懿祖又以中宗還祔太廟于是太廟為九室 文宗
開成五年時武宗/已即位禮儀使奏天子七廟祖功宗徳不在
其中國朝制度景皇帝受封于唐髙祖太宗創業受命
百代不遷今文宗皇帝升祔有時代宗皇帝是親盡之
祖禮合祧遷毎至禘祫合食如常敕㫖敬依典禮 自
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世祔廟睿𤣥肅代以次遷至武
宗崩徳宗以次當遷而于世次為髙祖禮官始覺其非
以謂兄弟不相為後不得為昭穆乃議復祔代宗而議
[174-9a]
者言已祧之主不得復入禮官曰昔晉元明之世已遷
豫章潁川後皆復祔此故事也議者又言廟室有定數
而無後之主當置别廟禮官曰晉武帝時景文同廟廟
雖六代其實七主至元帝明帝廟皆十室故賀循曰廟
以容主為限而無常數也于是復祔代宗而以敬宗文
宗武宗同為一代初𤣥宗之復祔獻祖非本于禮也而
後之為説者乃遷就其事以謂三昭三穆與太祖祖功
宗徳三廟不遷為九廟者周制也及敬文武三宗為一
[174-9b]
代故終唐之世常為九代十一室焉 宋太祖建隆元
年有司請立宗廟詔下其議兵部尚書張昭等請追尊
四代號謚崇建廟室奏可 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禮
院李宗訥等言伏見僖祖稱曽髙祖太祖稱伯文懿惠
文簡穆昭憲皇后並稱祖妣孝明孝憲孝章皇后並稱
伯妣案爾雅有考妣王父母曽祖王父母髙祖王父母
及世父之别以此觀之惟父母得稱考妣今請僖祖止
稱廟號順祖而下即依爾雅之文事下尚書省即集官
[174-10a]
議定户部尚書張齊賢等上言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
穆并太祖之廟而七前代或有兄弟繼及亦移昭穆之
列是以漢書為人後者為之子所以尊本祖而重正統
也又禮天子絶期喪安得宗廟中有伯氏之稱乎其唐
朝及五代有稱者蓋禮官之失非正典也請自今有事
于太廟則太祖并諸祖室稱孝孫孝曽孫嗣皇帝太宗
室稱孝子嗣皇帝詔禮官别加詳定禮官言尚書盤庚
有商及王史記云陽甲至小乙兄弟四人相承故不稱
[174-10b]
嗣子而曰及王明不繼兄之統也唐中宗睿宗皆處昭
位恭宗文宗武宗昭穆同為一世伏請太祖室曰皇伯
考妣太宗室曰皇考妣毎大祭太祖太宗同位祝文並
稱孝子詔都省復集兩制承郎參議以聞既而都省上
議古者祖有功宗有徳今太祖受命開基太宗纘承大
寶必若同為一代則是太宗不得自為世數也不得自
為世數則何以得為宗乎今若序為六世以一昭一穆
言之則上無毁廟之嫌下有善繼之美于禮為大順于
[174-11a]
時為合宜何嫌而謂不可乎翰林學士宋湜等又言都
省所議皇帝于太祖廟室稱孝孫臣竊疑焉望下有司
詳定詔令禮官再討典故禮官言議者引漢書為人後
者為之子殊不知弟不為兄後子不為父孫春秋之深
㫖也父謂之昭子謂之穆禮記之明文也又按太宗饗
祀太祖二十有二年稱曰孝弟此不易之制又安可追
改乎唐𤣥宗謂中宗為皇伯考徳宗謂中宗為髙伯祖
則伯氏之稱復何不可臣等參議自今太祖太宗同位
[174-11b]
異坐太祖仍稱孝子奏可 熙寧五年中書門下言本
朝自僖祖以上世次不得而知則僖祖有廟與商周稷
契疑無以異請以所奏付之兩制詳議而擇取其當者
時王安石為相不主祧遷之義故復有此請乃復奉僖
祖于太廟遷順祖神主藏于夾室 翰林學士元絳等
上言自古受命之王既以功徳享有天下皆推本統以
尊事其祖故商周以契稷為始祖者皆以承其本統而
非以有功與封國為重輕也倘謂僖祖不當比契稷為
[174-12a]
始祖是使天下之人不復知尊祖而子孫得以有功加
其祖考也傳曰毁廟之主陳于太祖未毁廟之主皆陞
合食于太祖今遷僖祖之主而藏于太祖之室則是僖
祖順祖翼祖宣祖祫祭之日皆降而合食也情文不順
無甚于此請以僖祖之廟為太祖翰林學士韓維議昔
先王既有天下迹其基業之所由起奉以為太祖所以
推功業重本始也後世有天下者特起無所因故遂為
一代太祖太祖皇帝功徳卓然為宋太祖無可議者僖
[174-12b]
祖雖于太祖為髙祖然仰迹功業未見其有所因上尋
世系又不知其所以始若以所事契稷奉之竊恐于古
無考而于今亦有所未安今之廟室與古殊制古者毎
廟異宫今祖宗同處一堂而西夾室在順祖之右考之
尊卑之次似亦無嫌天章閣待制孫固請特為僖祖立
室由太祖而上親盡迭毁之主皆藏之當禘祫之時以
僖祖權居東向之位太祖順昭穆之列而從之取毁廟
之主而合食則僖祖之尊自有所申秘閣校理王介請
[174-13a]
依周官守祧之制創祧廟以奉僖祖庶不下祔子孫夾
室以替逺祖之尊議既上帝頗以韓維之説為是而王
安石以維言夾室在右為尊與固言禘祫僖祖居東向
之説為非禮帝亦然之又問前代郊配與宗祀明堂之
禮安石以尊僖祖為始祖則郊祀當以配天若宗祀明
堂則太祖太宗當迭配帝又疑明堂以英宗配天與僖
祖為始祖之説遂下禮官詳定同判太常寺兼禮儀事
張師顔等議曰昔者商周之興本于契稷故奉之為太
[174-13b]
祖後世受命之君功業特起不因前代則親廟迭毁身
自為祖今國家以僖祖親盡而祧之奉太祖皇帝為帝
者之祖是合于禮矣國初張昭任澈之徒因縁近比請
建四廟遂使天子之禮下同諸侯若使廟數備六則更
當上推兩世而僖祖次在第二亦未可謂之始祖也請
略倣周官守祧之制築别廟以藏僖祖神主大祭之嵗
祀於其室太廟則一依舊制虛東向之位郊配之禮則
仍其舊安石力主元絳等初議遂從之 元豐元年詳
[174-14a]
定郊廟禮文所言古者父子異宫祖禰異廟今之廟制
與古不侔遂圖上八廟異宫之制以始祖居中分昭穆
為左右自北而南僖祖為始祖翼祖太祖太宗仁宗為
穆在右宣祖真宗為昭在左皆南向北上詔詳定本朝
可行典禮陸佃張璪所議昭穆之位各不同詔俟廟制
成日取㫖 元符三年時徽宗已即位詔曰蓋聞有天
下者事七世則迭毁之制有常祖有功而宗有徳則不
遷之廟非一恭惟仁宗皇帝躬天地之度以仁為治在
[174-14b]
位四十二年利澤施于四海神宗皇帝以聖神不世出
之資慨然大有為于天下宜令禮官考定仁祖神考廟
制以聞權太常盛仲次等言仁宗神考請如聖詔永祀
不祧與天無極 崇寧三年詔増太廟為十室復翼祖
宣祖廟 紹熙五年閏十月時寧宗/已即位詔别建四祖殿于
太廟大殿之西奉祧主僖順翼宣四祖神主嵗令禮官
薦獻 宋朝自太祖追王僖順翼宣四祖以來毎遇禘
祫祖宗以昭穆相對而虛東鄉之位王安石用事以為
[174-15a]
僖祖以上世次不可知則僖祖之有廟與后稷疑無以
異當時諸儒韓維軰辨之不從時程頤為布衣為人言
亦以安石之言為是熙寧八年夏禘于太廟以僖祖東
嚮自是無敢議者紹興後董弅王普尤袤俱請正太祖
東嚮之位未克行先是英宗祔廟已祧順祖至欽宗祔
廟又祧翼祖及髙宗升祔遂為九世十二室至是孝宗
將升祔趙汝愚當國欲併祧僖宣二祖事下侍從臺諫
禮官議于是吏部尚書鄭僑等請祧二祖而正太祖東
[174-15b]
嚮之位諸儒如樓鑰陳傅良軰皆以為可詔從之僑等
尋奏請立僖祖别廟以順懿宣三祖祔藏時朱熹在講
筵獨入議狀條其不可者四大略云準尚書吏部牒集
議四祖祧主宜有所歸者今詳羣議雖多而皆有可疑
若曰藏之夾室則是以祖宗之主下藏于子孫之夾室
至于祫祭設幄于夾室之前則亦不得謂之祫欲别立
一廟則喪事即逺有毁無立欲藏之天興殿則宗廟原
廟不可相雜以太祖當日追尊帝號之令而黙推之則
[174-16a]
知今日太祖在天之靈必有所不忍而不敢當矣當以
僖祖為始祖如周之后稷太祖如周之文王太宗如周
之武王與仁祖之廟皆不祧仁宗為昭英宗為穆與真
宗主並藏西夾室神宗為昭哲宗為穆徽宗為昭欽宗
為穆髙宗為昭孝宗為穆而髙宗之廟亦不祧議既上
則聞已毁四祖廟而遷之矣時太廟殿已為十二室故
孝宗既祔而東室尚虛及光宗祔廟遂為九世十二室
蓋自昌陵祔廟踰二百年而後正太祖之位是年冬始
[174-16b]
别建一殿以奉祧主于大殿之西隅嵗命禮官薦獻焉
今謂四祖殿者是也 金史大定十二年議建閔宗别
廟禮官援晉惠懐唐中宗後唐荘宗升祔故事若依此
典武靈皇帝無嗣亦合升祔然中宗之祔始則為虛室
終則増至九室惠懐之祔乃遷豫章潁川二廟荘宗之
祔乃祧懿祖一室今太廟之制除祧廟外為七世十一
室如當升祔武靈即湏别祧一廟伏覩宗廟世次自睿
宗上至始祖凡七世别無可祧之廟晉史云廟以容主
[174-17a]
為限無拘常數東晉與唐皆用此制遂増至十一室康
帝承統以兄弟為一室故不遷逺廟而祔成帝唐以敬
文武三宗同為一代于太廟東間増置兩室定為九代
十一室今太廟已滿此數如用不拘常數之説増至十
二室可也然廟制已定復議増展其事甚重又與睿宗
皇帝祏室昭穆亦恐更改春秋之義不以親親害尊尊
漢志云父子不並坐而孫可從王父若武靈升祔太廟
増作十二室依春秋尊尊之典武靈當在十一室禘祫
[174-17b]
合食依孫從王父之典當在太宗之下而居昭位又當
稱宗然前升祔睿宗已在第十一室累遇祫享睿宗在
穆位與太宗昭位相對若更改祏室及昭穆序非有司
所敢輕議十九年四月禘祔閔宗遂増展太廟為十二
室二十九年世宗將祔廟有司言太廟十二室自始祖
至熙宗雖係八世然世宗與熙宗為兄弟不相為後用
晉成帝故事止係七世若特升世宗顯宗即係九世于
是五月遂祧獻祖昭祖升祔世宗顯宗于廟十一年尚
[174-18a]
書省奏禘祫之儀曰禮緯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唐開元
中太常議禘祫之禮皆為殷祭祫為合食祖廟禘謂禘
序尊卑自異常享王者法諸天道以制祀典烝嘗象時
禘祫象閏五嵗再閏天道大成宗廟法之再為殷祭自
周以後並用此禮自大定九年已行祫禮若議禘祭當
于祫後十八月行禮詔以三年冬祫至五年夏禘為常
禮 元史世祖十五年五月太常卿議廟制一曰都宫
别殿七廟九廟之制祭法曰天子立七廟三昭三穆與
[174-18b]
太祖之廟而七諸侯大夫士降級以兩晉博士孫毓以
謂外為都宫内各有寢廟别有門垣太祖在北左昭右
穆以次南面是也前廟後寢者以象人君之居前有朝
而後有寢也廟以藏主以四時祭寢有衣冠几杖象生
之具以薦新物天子太祖百世不遷宗亦百世不遷髙
祖以上親盡則遞遷昭常為昭穆常為穆同為都宫則
昭常在左穆常在右而外有以不失其序一世自為一
廟則昭不見穆穆不見昭而内有以各全其尊必祫享
[174-19a]
而㑹于太祖之廟然後序其尊卑之次蓋父子異宫祖
禰異廟所以盡事亡如事存之義然漢儒論七廟九廟
之數其説有二韋元成等以為周之所以七廟者以后
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是以三廟不毁與親廟四
而七也如劉歆之説則周自武王克商以后稷為太祖
即増立髙圉亞圉二廟于公叔太王王季文王二昭二
穆之上已為七廟矣至懿王時始立文世室于三穆之
上至孝王時始立武世室于三昭之上是為九廟矣然
[174-19b]
先儒多是劉歆之説二曰同堂異室之制後漢明帝遵
儉自抑遺詔無起寢廟但藏其主于光武廟中更衣别
室其後章帝又復如之後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廟皆
用同堂異室之制先儒朱熹以謂至使太祖之位下同
孫子而更僻處于一隅無以見為七廟之尊羣廟之神
則又上厭祖考不得自為一廟之主以人情論之生居
九重窮極壯麗而設祭一室不過尋丈甚或無地以容
鼎爼而隂損其數子孫之心于此宜亦有所不安矣且
[174-20a]
如命士以上其父子婦姑猶且異處謹尊卑之序不相
䙝瀆况天子貴為一人富有四海而祖宗神位數世同
處一堂有失人子事亡如事存之意矣 至治元年正
月始命于太廟垣西北建太次殿以四孟月時享親祀
太室禮成謂羣臣曰朕纘承祖宗丕緒夙夜祗慄無以
報稱自今以始嵗必親祀以終朕身五月中書省臣言
以廟制事集御史臺翰林院臣議謹按前代廟室多寡
不同晉則兄弟同為一室正室増為十四間東西各一
[174-20b]
間唐九廟後増為十一室宋増室至十八東西夾室各
一間以藏祧主今太廟雖分八室然兄弟為世止六世
而已世祖所建前廟後寢往嵗寢殿災請以今殿為寢
别作前廟十五間中三間通為一室以奉太祖神主餘
以次為室庶幾情文得宜謹上太常廟制制曰善 泰
定二年中書省臣言世祖皇帝始建太廟太祖皇帝居
中南向睿宗世祖裕宗神主以次祔西室順宗成宗武
宗仁宗以次祔東室邇者集賢翰林太常諸臣言古制
[174-21a]
尚左今尊者居右為少屈非所以示後世太祖皇帝居
中南向宜奉睿宗皇帝祔左一室世祖祔右一室裕宗
祔睿宗室之左顯宗順宗成宗兄弟也以次祔世祖室
之右武宗仁宗亦兄弟也以祔裕宗室之左英宗祔成
宗室之右從之 明紀事本末嘉靖十年春正月特享
太廟正太祖南向位初太祖立四親廟徳懿熙仁同宫
異廟各南向孟春特享于羣廟三時各祭于徳祖廟序
用昭穆後改建太廟同堂異室亦各南向四孟及嵗除
[174-21b]
俱各祭于中室仍序昭穆如初罷特享禮至英宗升祔
九室悉備憲宗將祔用禮官議祧懿祖孝宗祔祧熙祖
武宗祔祧仁祖獨徳祖不祧時享則太祖太宗以下俱
東西向至是諭張孚敬曰朕欲自今春享奉太祖居中
太宗而下各居一室行特享禮三時仍聚羣廟于太祖
之室昭穆相向行時祫禮季冬中旬並饗太廟親王功
臣配食兩廡以存太祖當代之制嵗暮節祭行於奉先
殿世廟止行四時之享嵗暮祭于崇先殿庶祭義明而
[174-22a]
萬世可行乃命祠官于廟中設㡩如九廟狀奉太祖南
向羣宗遞遷就室各南向特享之始退徳祖于祧殿不
復預時享十四年二月初建九廟先是夏言請定七廟
額謂陛下復古廟制正太祖南向位則太廟之名實符
周典太宗功徳隆赫特建百世不遷之廟宜曰文祖世
室在三昭上仁宗宣宗各為昭穆第一廟英宗憲宗為
昭穆第二廟孝宗武宗為昭穆第三廟十二月九廟成
詔定五年一禘祀皇初祖于太廟以太祖配每立春特
[174-22b]
享祖宗于羣廟三時合享于太廟季冬大祫于太廟皇
考獻皇帝止舉時祀
  宗廟二
原尚書大傳廟者貌也其以貌言之也 釋名宗尊也
廟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 曲禮凡祭宗廟之禮牛曰
一元大武豕曰剛鬛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
曰羮獻雉曰疏趾兎曰明視脯曰尹祭稾魚曰商祭鮮
一作/鱻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粱曰薌
[174-23a]
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玉
幣曰量幣 王制宗廟之牛角握 曽子問當七廟五
廟無虛主惟祫祭于祖為無主爾 明堂位季夏六月
以禘禮祀周公于太廟鬱尊用黄目灌用玉瓚薦用玉
豆雕篹爵用玉琖 増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
武世室也 原説文宗廟之木主名曰祏 周易王假
有廟 詩天保吉蠲為饎是用孝享毛傳吉善蠲絜也
饎酒食也鄭箋謂將祭祀也 賓筵籥舞笙鼓樂既和
[174-23b]
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禮百禮既至有壬有林錫爾純嘏
子孫其湛鄭𤣥注純大也嘏謂尸與主人以福也 毛
詩序清廟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
王焉鄭𤣥注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徳者之宫也謂祭文
王也天徳清明文王象之故祭之而歌此詩也於穆清
廟肅雝顯相毛傳肅敬雝和相助也鄭箋顯光也見也
於乎美哉周公之祭清廟也其禮儀敬且和又諸侯有
光明著見之徳者來助祭 載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寧
[174-24a]
毛傳椒猶飶也胡夀也考成也鄭箋寧安也以芬香之
酒醴祭于祖妣則多得其福祜也 増閟宫新廟奕奕
奚斯所作 原周禮凡灌玉濯之陳之以贊祼事注灌
玉圭瓚璋瓚 増爾雅室有東西廂曰廟無東西廂有
室曰寢廟中路謂之唐堂途謂之陳閍謂之門 孝經
為之宗廟以鬼享之 家語孔子曰吾于甘棠見宗廟
之敬也甚矣思其人猶愛其𣗳尊其人必敬其道也
原白虎通祭有主言神無所依據孝子以主繼心焉
[174-24b]
五經要義木主之狀四方穿中央以達四方天子長尺
二寸諸侯長尺皆刻謚于其背 諸侯㑹天子則以方
明為主覲禮云明木也其形四面方六上𤣥下黄東青
南赤西白北黒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摯虞
決疑注凡廟之主藏于戸外北牖下有石函故名宗祏
 漢書廟所以藏主列昭穆 漢舊儀皇帝㑹諸侯酎
金以上計設九賓陪位也 楚國先賢傳古者先王日
祭月享時𩔖嵗祀諸侯舍曰卿大夫舍月士庶人舍時
[174-25a]
 増漢舊儀宗廟三嵗一大祫祭子孫諸帝以昭穆坐
于髙廟諸隳廟神皆合食設左右坐 原廟一嵗十二
祠有閏加皆用太牢 三輔故事光武至長安宫闕燒
盡徙都洛陽取十二陵合為髙廟作十二室太常卿一
人别治長安主知祭事謂之髙廟 漢晉陽秋武帝改
營太廟南致荆山之木石採華山之石鑄銅柱十二塗
以黄金鏤以百物填以丹青綴以珠玉 陳氏禮書商
之三宗周之文武漢之孝文孝武唐之仁尭文皇其廟
[174-25b]
皆在三昭三穆之外歴世不毁此所謂不遷之廟非謂
祧也鄭康成之徒以喪服小記言王者立四廟則謂周
制七廟文武為二祧親廟四而已則文武不遷之廟在
七廟内是臆説也王肅聖證論禮自上而下降殺以兩
使天子諸侯皆親廟四則是君臣同等尊卑不别也又
王祭殤五而下及無親之孫上不及無親之祖不亦詭
哉王舜劉歆論之于漢韓愈論之于唐皆與肅同蓋理
之所在者無異致也 父昭子穆而有常數者禮也祖
[174-26a]
功宗徳而無定法者義也故周于三昭三穆之外而有
文武之廟魯于二昭二穆之外而有魯公之世室
  宗廟三
原時𩔖 月祀上詳𩔖聚祀國語甸服者/祀日祭月 先王之訓 冬薦 秋
毛詩潛季冬薦魚孟春獻鮪也猗歟漆沮潛有多魚/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爾雅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
祭曰嘗冬/祭曰烝 薌合 嘉疏 瑶爵 玉豆並詳宗/廟二 閟
宫 清廟上詳后妃廟/下詳宗廟二 春祠 夏禴見/上 酎金 灌
史記注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酎酎言純也武帝時/八月嘗酎會諸侯廟中出金助祭所謂助金 下詳
[174-26b]
宗廟/二 祀武 告文毛詩執競祀武王也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 維
天之命太平告文王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 五廟 七室並詳宗/廟二 介福
 純嘏毛詩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先祖是皇神保是享/孝孫有慶報以介福萬夀無疆 下詳宗廟二
 觀徳 尚敬上詳宗廟一羣毛詩肅肅在廟注肅肅/敬也箋云言 臣助文王祭廟則尚敬
言得禮/之宜也 本仁 觀敬禮記祖廟所以本仁也焉祭統/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 生則
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肅
雍 清浄上詳宗廟二浄漢書議者以清廟之詩交神/之禮無不清 今衣冠出遊有車騎之衆風
雨之氣非所/謂清浄也 繹繹 翼翼詩寢廟繹繹注相連/屬也 詩作廟翼翼 茅
[174-27a]
屋 欹器左傳清廟茅屋亂晉書周廟欹器東漢時猶/在御座漢末喪 失之形制遂絶杜元凱創
意造成奏上/帝嘉歎之 増守藏 㸃寶周禮天府掌祖廟之守/藏凡國之玉鎮大寶器
藏焉禮朝野雜記太祖創冊寶殿凡帝后寶冊洎郊廟/金玉 器皆藏焉慶元以後月以察官禮官中官各一
員檢視謂/之㸃寶 告幣 賜帛文獻通考諸侯祭宗廟曰敢/以嘉幣告于皇考 王隠晉
書太康十年太廟/告成賜作廟者帛 書勞 舍爵左傳襄十三年公至/自晉孟獻子書勞于
廟禮也爵左傳定公八年子/言辨舍 于季氏之廟而出 押樂 捧俎文獻通考/曰太廟時
享儀注有押樂太常卿光禄卿押樂太常/丞光禄丞 又曰時享儀注有捧俎官 宫架 神
又曰協律郎位二一于太廟殿上一于宫架西北入/唐六典太常卿凡有事于宗廟少卿率太祝齋即
[174-27b]
薦香燭整/拂神幄 石室 香街天中記周禮有郊廟石室一/曰大夫以石為主 三輔黄
圖太上皇廟在/長安香街南 五寢 九室周禮𨽻僕掌五寢之埽/除糞洒之事箋五寢五
廟之寢也天子七廟惟祧無寢是唐杜甫朝享太廟/賦壬辰既格于道祖乗輿即以 日致齋于九室
甘棠 福草上詳家語福紀纂淵海王者事宗/廟主敬則 草生于宗廟之中 殷祭
 間祀文獻通考冬十月五榖成骨肉合飲食于祖廟/謂之殷祭 又曰四時正祭外有五日嘗麥三
伏立秋嘗粢盛酎十/月嘗稻等謂之間祀 原象生居 藏遺服白虎通聖/王所以制
宗廟何生死殊路故敬鬼神而逺之所以有屋何所以/象生之居 周禮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廟祧其遺衣
服藏/焉 若事存 以尊祖白虎通王者立宗廟何縁生/以事死敬亡若事存欲立宗
[174-28a]
廟而祭之此孝子之心所以追養孝/也 孝經援神契宗廟所以尊祖也 正室守 君子
文王世子正室守太廟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矣疏/適子是宗室之正太廟是祖之正用適子守太廟是
尊於宗及廟之室故也之/毛詩奕奕寢廟君子作 左雉門 南甬道周禮小/宗伯之
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鄭注庫門内雉門外/之左右 晉起居注武帝太安中詔往者仍魏氏舊廟
處立廟既壅翳不顯又材木短小至今中間有缺撓之/患今當脩立不宜在故處太僕寺南臨甬道地形顯敞
更于此營之主/依典禮施行 則隂陽 反古始孫敏表規矩天地/擬則隂陽 設為
宗祧敎人/反古復始 増舂陵園 青溪宅東觀漢記建武三年/上幸舂陵祠園廟大
置酒于舂陵父老故人為樂求齊書禮志世祖夢太祖/云宋氏諸帝嘗在太廟從我 食可别為吾祠上乃敕
[174-28b]
豫章王妃庾氏于清溪宫舊/宅奉祠二帝二后用家人禮 殷三宗 漢七祖劉歆/毁廟
議殷太甲為太宗武丁曰髙宗太戊曰中/宗 朱子奢立廟議劉子駿議開七祖 五行舞
七徳歌文獻通考漢宣帝尊漢孝武為世宗廟奏盛徳/文始五行之舞 白居易樂府七徳舞七徳歌
傳自武徳/至元和 香燈官 宫闈令文獻通考太廟時享儀/注有薦香燈官 又曰
宫闈令開/室拂神幄 入錢榖 設罘罳漢書王莽時博徴天下/工匠諸圖畫及吏民以
義入錢榖助作以起太廟設續文獻通考金海/陵天徳元年六月太廟初 四神及四隅罘罳 擇吉
區 致良工嘉靖十四年起新廟十五年廟成詔曰朕/創昭穆羣廟以祀祖宗彰太祖為専尊之
廟復作太宗廟于羣廟之外表功徳不遷享百世祀更/創獻皇帝廟别擇吉區以避渠道止脩時祭以避豐禰
[174-29a]
之嫌之文獻通考初造/太廟 時官致良工 原稱廟稱宫 用栗用桑公/羊
傳世室屋壊世室者何魯公之廟也周公稱太廟魯公/稱世室羣公稱宫此魯公之廟也曷為謂之世室世世
不毁也用又曰作僖公主者何為僖公作主也主者曷/用虞主 桑綀主用栗用栗者藏主也注喪主于虞吉
主于/練 貴室下室 蒼楹黈楹文王世子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
道達堊榖梁丹桓宫楹禮天子諸/侯黝 大夫蒼士黈丹楹非禮也 親割親舂 為酒
為醴榖梁太室屋壊者譏不修也太室猶世室也周公/曰太廟伯禽曰太室羣公曰宫禮宗廟之事君親
割夫人親舂敬之至也為社稷之主而先君之廟壊極/稱之志不敬也 毛詩為酒為醴烝畀祖妣鄭箋烝進
也畀予也言豐年所獲之税釀酒為/醴進于先祖先妣以㑹百衆之禮也 因時而祭 有
[174-29b]
閏加祠春秋繁露古者嵗四祭四祭者因四時所生之/物熟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漢舊儀原廟一嵗
十二祠有閏加/一祠皆用太牢 雁集殿前 光明殿上漢郊祀志以/立世宗廟告
祠孝昭寢有雁五色集殿前有廣川國世宗/廟殿上有鐘音門户大開夜 光殿上盡明 光興如
燭 札變為金西河築世宗廟神光興于殿旁有鳥如/白鶴前赤後青神光又興于房中如燭
狀白漢武故事宣帝立孝武廟于河東告祠日見一人/騎 馬持尺一札賜將作匠曰賜汝金一斤忽不見札
乃變為金/秤有一斤 太卜涖釁 司巫匰主太卜涖釁主軍器/注器鼓鐸主遷主
主周禮司巫祭祀則共匰/ 注匰器名主謂木主也 采椽貴儉 桑主不文漢/書
茅屋采椽貴儉也皆士虞/禮桑主不文吉主 刻 増歌兒吹樂 京尹侍祠
[174-30a]
文獻通考漢惠五年思髙祖之常樂沛以沛宫為髙祖/廟髙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後有闕輒補
之帝又曰漢光武建武十九年大司徒戴涉等議宣元/二 尊為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下有司行事于是洛
陽髙廟四時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廟成哀平三/帝主四時祭于故髙廟東廟京兆尹侍祠冠衣車服如
太常祠于/陵廟之禮 遷饌幕殿 安延聖寺元史至元八年八/月太廟柱朽從張
易言告于列室而後修奉遷栗主金脾位與舊神主于/饌幕殿工畢安奉自是修廟皆如之 續文獻通考金
海陵天徳四年次中京使使奉遷太廟神主時有司言/燕京興建太廟復立原廟原廟始于漢惠帝不聞薦享
之禮今兩都告享宜止於燕京取建原廟行事于是名/其宫曰衍慶殿曰聖武門曰崇聖貞元三年權奉安太
廟神主于/延聖寺 原天子造乎禰 王者禘其祖王制鄭注/造祭名也
[174-30b]
大禮大傳鄭注禘大祭也/ 祭其先祖所由生也
  宗廟四
原必告文王世子五廟之孫祖廟未毁/雖為庶人冠娶妻必告死必赴 為先曲禮將/營宫室
宗廟/為先 廟名帝王世紀漢景帝廟名徳陽宣帝廟名長/夀武帝廟名龍淵文帝廟名顧成昭帝廟
名徘/徊 廟飾明堂位山節藻梲復廟重檐刮楹違鄉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廟飾也
 増正祭 告祭文獻通考古者宗廟之祭有正/祭有告祭皆人主親行其禮 私
又曰憲宗元和十年太子少傅判太常/卿鄭餘慶請立私廟將祔四代神主 家廟又曰/宋仁
宗慶歴元年詔中外文/武官並許創立家廟 極廟史記秦始王更命信/宫為極廟象天柱
[174-31a]
親廟孔帖唐髙祖崩將祔主于廟帝詔有司詳議尚書/共奏自春秋以來言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
二惟親親尊尊為不可易之法請建親廟/六詔可乃祔𢎞農府君髙祖神主為六室 原展孝思
孝經春秋祭祀以時思之鄭注寒暑變/移益用増感以時祭祀展其孝思也 重先祖白虎/通王
者祭宗廟親自取禽者/尊重先祖必欲自致也 稱孝孫郊特牲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注謂
事祖/禰 稱曽孫郊特牲稱曽孫某為國家也注謂諸侯/事五廟也于曽祖以上稱曽孫而已
 成則釁雜記成廟則釁之饔人舉羊升屋自中刲羊/血流于前乃降釁于屋下路寢成則考之而
不釁釁屋者交/神明之道也 仁不毁左傳昭十八年鄭子産為火/故乃簡兵大蒐將為蒐除子
大叔之廟在道南其寢在道北使除徒陳于道南廟北/曰子産過汝而命速除乃毁于而鄉子産朝過而怒之
[174-31b]
除者南毁子産使從者止之曰毁/于北方注言子産仁不毁人廟 無虛主曽子問當/七廟五廟
無虛主惟天子崩諸侯薨則祝/取羣廟之主而藏諸祖廟禮也 有二主齊桓公亟舉/兵作偽主以
行其反薦諸祖廟廟/有二主自桓公始也 増享徳廟 崇尊廟唐書禮樂/志則天皇
后僣號稱周立周七廟于東都以祀武氏改西京唐太/宗廟為享徳廟中宗復位遷武氏七廟于西京為崇尊
廟/ 原昭孝通神漢書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 露濡霜降禮記/祭義
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
惕之心如/將見之 上下之際 神明之道禮記祭統祭有舁/□胞翟閽者惠下
之道也此四者吏之至賤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味而不忘至賤是故明君在上則無凍餒者也此之
[174-32a]
謂上下之際又云鋪筵設同几為依神也/詔祝于室而出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敬不忘親
孝經宗廟致/敬不忘親也 主亦盡敬北堂書鈔宗廟之主以木為/之長尺二寸孝子入宗廟之
中雖見木主/亦當盡敬 見位聞聲祭義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出户而聼愾然必
有聞乎其/歎息之聲 獻禽享礿周禮大司馬之職遂以苖田如/蒐之法車幣獻禽以享礿注礿
宗廟之夏祭也冬夏田主于祭/宗廟者隂陽始起象神之在内 享祀不忒毛詩春秋/匪懈享祀
不忒鄭箋/忒變也 祀事孔明毛詩苾苾芬芬祀事孔明鄭箋/既有牲物而進獻之苾苾芬芬
然香祀禮于/是則甚明也 二王助祭毛詩序振鷺二王之後來助/祭也振鷺于飛于彼西雍我
客戾止亦有斯容鄭箋白鳥集于西雍之澤言所集得/其處也喻杞宋之君有潔白之徳來助祭于周之廟得
[174-32b]
禮之/宜也 諸侯助祭漢書元始五年春祫祭明堂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子九
百餘人徴助祭禮畢皆益户賜/爵及金帛增秩補吏各有差 駿奔在廟毛詩駿奔/走在廟不
顯不承無/射于人斯 咸來助祭續漢書明帝永平二年正月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
時羣僚藩輔宗室子孫衆郡奏計/百蠻貢職烏桓濊貊咸來助祭 白虎銜肉漢武故/事宣帝
立孝武廟于東宫告祠日見白虎銜肉/置殿前白虎夜見神光滿殿如秋月 白鶴集庭漢/書
郊祀志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統興故立三年尊孝武廟/為世宗行所廵狩郡國皆立廟告祠世宗廟日有白鶴
集後/庭 太常嚴譴晉元康四年大風後廟闕屋瓦數傾/落免太常荀㝢以嚴詔所譴不敢言
皆謂事輕/責重也 有司修除周禮廟則有/司修除之 祧則黝堊又祧/則有
[174-33a]
司黝/堊之 釁供雞牲祭祀面禳/釁供雞牲 奏築複道漢書文帝東/朝太后長樂
宫數蹕煩人作複道武庫南叔孫通奏曰陛下何自築/複道髙帝寢衣冠月出遊髙廟子孫奈何乗宗廟道上
行哉帝懼曰急壊之通曰人主無過舉願為原廟渭/北衣冠出遊之益廣宗廟大孝之本帝乃立原廟
奏鑿廟壖晁錯為内史府居太上廟堧中東出不便錯/乃穿門向南出鑿廟堧垣中申屠嘉奏錯鑿
廟垣為門上曰/非廟垣乃壖中 主出必蹕主出廟入/廟必蹕 師行遷主曽/子
問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孔子曰天子廵狩以遷廟/主行載于齊車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廟主以行則失
之/矣 増二十五祀文獻通考漢制/廟嵗二十五祀 二十四㦸明初建/四親廟
于闕左東西有夾室有廡三門門設/二十四㦸繚以周垣略如都宫之制 共殿異室許敬/宗議
[174-33b]
唐家宗廟共殿異室以右為首若奉遷主納右夾/室而得尊處祈之禱之未絶也有詔如敬宗議 先
臣後君陳貞節傳開元五年太廟壊伊闕男子孫平子/上書曰陛下未祭孝和先祭太上皇先臣後君
先弟後兄且武后簒國孝和中興有功今内/主别祠不得列乎世不可臣請遷孝和還廟 在右為
宋史翰林學士元絳等請以僖祖之廟為太祖而韓/維等請以藝祖為太祖帝以維之説近是而安石以
維言夾室在右為尊/為非禮帝亦然之 非宗不毁後漢書明帝即位以/光武撥亂中興更為
起廟號曰世祖廟元帝于光武為/穆故雖非宗不毁也後遂為常 太祖以功建 昭
穆以親崇唐書禮樂志中宗時博/士劉成慶尹知章議 原九命辨儀 牲
牢異數 孝因順立 禮以備成 宗廟本仁 祭祀
[174-34a]
首義 追逺誠謂孝思 違禮則乖敬饗 在首義而
或愆 於時思而何有 諸侯不得祔于天子喪服小/記諸侯
卑故不得祔/于天子也 天子諸侯可祔于士鄭注人莫敢/卑其祖也 孝
自中出祭宜無怠 禮由外作物必有常 孝感于時
雖云罔極 祭不以禮豈曰無違 雨露既濡必有若
思之貎 春秋匪懈乃䖍如在之心
  宗廟五
増賦唐杜甫朝享太廟賦曰太尉驂乗司僕扈蹕望重
[174-34b]
闉以肅恭順法駕之徐疾公卿淳古士卒精一黕宗廟
之愈深抵職司之所宻宿翠華于外戸曙黄屋于通術
氣凄凄于前旒光靡靡而嘉栗階有賓阼帳有甲乙升
降之際見玉柱生芝擊拊之初覺鈞天合律簨簴仡以
碣磍干戚宛而婆娑鞉鼓塤箎為之主鐘磬竽瑟以之
和雲門咸池取之至空桑孤竹貴之多八音循通既比
乎旭日升而氛埃滅萬舞陵亂又似乎春風壯而江海
波鳥不敢飛而元甲&KR1895嵺以岳峙象不敢去而鳴珮剡
[174-35a]
爚以星羅已而上乾豆以登謌美休成之既享璧玉儲
精以稠疊門䦨洞豁而森爽黒帝歸寒而激昂蒼靈戒
曉而來徃熙事莽而充塞羣心麌以振蕩桐花未吐孫
枝之鸞鳯相鮮雲氣何多宫井之蛟龍亂上蓋我后常
用惟時克貞膋以蕭合酌以茅明嘏以慈告祝以孝成
故天意張皇不敢殄其瑞神姦妥帖不敢秘其精而撫
絶軌享鴻名者矣于以奏永安于以奏王夏福穰穰于
絳闕芳菲菲于玉犖沛枯骨而破聾盲施殀胎而逮鰥
[174-35b]
寡園林動色躍在藻之泉魚弓劒皆鳴汗鑄金之風馬
霜露堪吸禎祥可把曽宫欷歔隂事儼雅薄清輝于鼎
湖之上靜餘饗于蒼梧之野窅然漢漠惕然兢兢紛益
所慕若不自勝瞰牙旗而獨立吟翠駮而未乗五老侍
祠而精駭千官逖聼而思凝
原詩宋孔欣祠太廟詩曰束帶從王事結纓奉清祀肅
肅禁闈内翳然絶塵軌峩峩髙堂上層構鬱雲起明發
修薦享矜悚不遑止磬折階廊間悽悽常靡已 梁張
[174-36a]
率太廟齋夜詩曰潔齋謝紛華寂寥清廟靜肅襟視牲
盛端服侍嚴省 増明髙啓夜宿太廟詩曰烏散廟堧
空清香肅閟宫太常齋禁宻列祖享儀崇井叩銅瓶月
墀鳴玉珮風聼鐘候車駕庭燎已燑燑
原歌宋顔峻七廟迎神歌曰敬恭明祀孝道感通合樂
維和展禮有容六舞肅列九變成終神之來思享兹潔
衷靈之徃矣綏我家邦 増謝荘宋世祖廟歌二首帝
錫二祖長世多祜於穆睿考翼聖承矩元極弛馭乾紐
[174-36b]
墜緒闢我皇維締我宗宇刷定四海肇搆神京澤牣九
有化孚八瀛慶雲承掖甘露飛甍肅肅清廟徽徽閟宫
舞蹈象徳笙磬陳風黍稷非盛明徳惟崇神其歆止降
福無窮 稟祥月輝毓徳軒光嗣徽媯汭思媚周姜母
臨萬㝢訓藹紫房朱干玉籥式載瓊芳 齊王儉齊太
廟樂歌悠悠草昧穆穆經綸動戡危亂靜比斯民誕&KR0574
休命奄有八夤握機肇運光啓禹服義滿天淵禮昭地
軸偃風裁化暅日敷祥信星含曜秬草流芳七廟觀徳
[174-37a]
六樂宣章惟先惟敬是享是將 太姒嬪周塗山儷禹
我后嗣徽重規疊矩肅肅閟宫翔翔雲舞有享徳馨無
絶終古 多難固業殷憂啓聖帝宗纘武維時執競起
栁獻祥百堵興詠義雖祀夏功符受命逺無不懐邇無
不肅其儀濟濟其容穆穆赫矣君臨昭哉嗣服允王惟
后膺此多福禮以昭事樂以感靈八簋陳設六舞充庭
觀徳在廟象徳是形四海來祭萬國咸寧 梁沈約梁
宗廟登歌曰殷兆玉筐周始邠王於赫文祖基我大梁
[174-37b]
肇土七十奄有四方帝軒百祀人思未忘永言聖烈祚
我無疆 猗歟至徳光被黔首鑄鎔蒼昊甄陶區有恪
恭三獻對揚萬夀比屋可封含生無咎匪徒七百天長
地乆 祀典昭潔我禮莫違八簋充室六龍解騑神宫
肅肅靈寢微微嘉薦既享景福攸歸至徳光被洪祚載
輝 原北周庾信太廟晨祼歌曰永惟神武潛慶靈長
龍圖革命鳯歴歸昌功移上墋徳耀中陽清廟肅肅猛
虡趪趪曲臺大厦聲和盛唐牲牷蕩滌蕭合馨香和鸞
[174-38a]
戾立振鷺來翔永敷萬國是則四方 増隋牛𢎞隋太
廟樂歌曰惟皇肅肅有來雍雍雕梁霞複繡橑雲重觀
徳自感奉璋伊恭彞斚盡飾羽綴有容升歌發藻景福
來從 祭本用初祀由功舉駿奔咸㑹供神有序明酌
盈尊豐犧實俎幽金既薦繢錯維旅享由明徳香非稷
黍載流嘉慶克固鴻緒 締基發祥肇源興慶廼仁廼
哲克明克令庸宣國圖善流人詠開我皇業七百同盛
 皇條駿茂帝系靈長豐功疊軌厚利重光福由善積
[174-38b]
代以徳彰嚴恭盡禮永錫無疆 盛才必達丕基増舊
涉渭同符遷邠等構𢎞風邁徳義髙道富神鍳孔昭王
猷克懋 神道正直祀事有融肅雍備禮莊敬在躬羞
燔已具奠酹將終降祥惟永受福無窮 饗禮具利事
成佇旒冕肅簮纓金奏終玉俎徹盡孝敬窮嚴潔人祗
分哀樂半降景福憑幽贊 原唐陳叔達太廟祼地歌
曰清廟既祼鬱鬯惟禮大哉孝思嚴恭祖禰龍衮以祭
鸞刀思啓發徳朱弦升歌丹陛筵享粢盛堂斟沈齊降
[174-39a]
福穰穰來儀濟濟 禇亮宗廟九徳之歌曰皇祖誕慶
於昭于天積徳斯逺茂緒攸先繼天應歴神武𢎞宣肇
迹媯水成功坂泉道光覆載聲穆乾元式備犧象用潔
牲牷禮終九獻樂展四懸神貺景福遐哉永年 増唐
太宗享太廟樂章曰濬哲維唐長發其祥帝命斯祐王
業克昌配天載徳就日重光本支百代申錫無疆 五
紀更運三正遞升勛華既沒禹湯勃興神武命代靈睠
是膺望雲彰徳察緯告徴上紐天維下安地軸徴師涿
[174-39b]
野萬國咸服偃仰靈臺九宫允穆殊域委贄懐生介福
 髙宗享太廟樂章曰五運改卜千齡啓聖彤雲曉聚
黄星夜映葉闡珠囊基開玉鏡下臨萬㝢上齊七政霧
開三象塵清九服海潤星暉逺安邇肅天地交泰華彞
輯睦翔泳歸仁中外禔福 承天撫籙纂聖登皇遐清
萬㝢仰協三光功成日月道濟時康璇圖載永寶歴斯
昌日月揚輝煙雲爛色河嶽修貢神祗效職舜風攸偃
尭曦先就睿感通寰孝思浹宙奉揚先徳䖍尊曩狩展
[174-40a]
義天扃飛英雲岫化逸王表神凝帝先乗雲厭俗馭日
登元 唐享太廟舊樂章曰七廟觀徳百靈攸仰俗荷
財成物資含養道光執契化籠提象肅肅雍雍神其來
享 五聲備奏三獻終祠車移鳯輦斾轉虹旗禮周籩
豆誠效䖍祗皇靈徙蹕簮紳拜辭 中宗享太廟樂章
曰炎馭失王綱土徳承天命英猷被寰宇懿躅隆邦政
七徳已綏邊九夷咸底定景化覃遐邇深仁洽翔泳
祠容既畢仙座爰興停停鳯舉藹藹雲昇長隆寶運永
[174-40b]
錫休徴福覃貽厥恩被黎烝 明皇享太廟樂章曰聖
謩九徳真言五千慶集昌胄符開帝先髙文杖鉞克配
彼天三宗握鏡六合渙然帝其承祀率禮罔愆圖書霧
出日月清懸舞形徳𩔖詠諗功傳黄龍蜿蟺彩雲蹁蹮
五行氣順八佾風宣介此百禄於皇萬年 六鐘翕協
六變成八佾徜徉八風生樂九韶兮神人感美七徳兮
天地清 總總干戚填填鼓鐘奮揚増氣坐作為容離
若鷙鳥合如戰龍萬方觀徳肅肅雍雍 宋建隆享太
[174-41a]
廟樂章曰元鐘九千生于仲吕崇臺九層起于累土赫
日之升明夷為主孝孫作帝式由祖武 明明我祖積
徳攸宜肇繼𤓰瓞將隆本支爰資慶緒式昭帝基於穆
清廟永洽重熙 艱難積行綿長鍾慶同人之時得主
乃定既序宗祧乃修舞詠經武開先永昭丕命 猗歟
太祖命受于天化行區宇功溢簡編武威震耀文徳昭
宣開基垂統億萬斯年 赫赫皇運明明太宗四隩咸
暨一變時雍睿文炳煥聖徳温恭千齡萬祀永播笙鏞
[174-41b]
 嘉栗㫖酒博腯牲牷神鍳孔昭享兹吉蠲夙夜毖祀
孝以奉先永錫純嘏功格于天 已象文治乃觀武成
進退可度威儀克明 元宗廟樂章曰天垂靈顧地獻
中方帝力所拓神武莫當陽谿昧谷咸服要荒昭孝明
禋神祖皇皇 雄武軍威滋多歴年深謀逺略協贊惟
専流沙西域餞日東邊百國畏服英聲赫然 三朝承
休恭已優游欽繩祖武其徳聿修帝憖錫夀徳澤期周
蠲饎惟薌祈饗于幽 龍躍潛居風雲㑹通知民病苦
[174-42a]
軫念宸衷䕫門之旅繼志圖功俎豆敬祭華儀孔隆
増議漢師丹為共王立廟議曰聖王制禮取法于天地
故尊卑之禮明則人倫之序正人倫之序正則乾坤得
其位而隂陽順其節人主與萬民俱蒙祐福尊卑者所
以正天地之位不可亂也孝成皇帝聖恩深逺故為共
王立後奉承祭祀今共皇長一國太祖萬世不毁恩義
已備陛下既繼體先帝持重大宗承宗廟天地社稷之
祀義不得復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廟今欲立廟于京師
[174-42b]
而使臣下祭之是無主也又親盡當毁空去一國太祖
不墮之祀而就無主當毁不正之禮非所以尊厚共皇
也 唐權徳輿遷廟議曰今年夏四月禘饗于太廟令
百僚議太祖景皇帝東嚮之位并遷廟之位議曰臣聞
太祖始封之重當殷祭東嚮之尊百代不遷下統昭穆
此孝饗嚴禋之極制也周自后稷十六代至武王毁廟
遷主皆太祖之後故序列昭穆合食無嫌漢之太上皇
主痤于園寢尋置别廟是為屬尊故周漢皆太祖之位
[174-43a]
正自魏至隋則虚其位以待太祖後以短祚其禮不申
武徳中立親廟四自宣簡公而下貞觀中立七廟六室
自𢎞農府君而下開元中始制九廟追尊獻祖懿祖故
自武徳至于開元太祖在四廟七廟九廟之數廣徳二
年將及殷祭有司以二祖親盡當遷太祖九室既備其
年冬祫于是正太祖于東向藏二主于夾室凡十八年
矣建中二年冬祫有司議以獻祖居東向懿祖為昭太
祖為穆此誠乖疑倒置之大者也議者或引春秋禹不
[174-43b]
先鯀湯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以為證且湯與文武皆
太祖之後理無所疑至于禹不先鯀安知説者非啓與
太康之代而左丘明因而記之耶向者有司以二主藏
夾室非宜則可闕殷祭非敬則可處東向之位則不可
是以貞元八年百僚集議前後異同有七家之説臣等
審細討論惟制别廟及祔于徳明興聖二説最為可據
徳明興聖之廟猶别廟也等于剙立此又易行伏以徳
明皇帝于舜禹之際與稷契同功契後為殷向五百年
[174-44a]
稷後為周逾八百年徳明流光無窮啓皇運于後景福
靈長與天地準又獻懿二祖于興聖皇帝為曽為𤣥猶
周人祔于先公之祧也此亦亡于禮者也明尊祖之道
正大祭之義禮文典祀莫重于是 朱子奢立廟議曰
臣謹按漢丞相韋元成奏立五廟諸侯同五劉歆議開
七祖邦君降二鄭司農踵元成之轍王子雍揚國師之
波分塗並馳各相師祖遂令歴代祧祀多少參差愚以
為諸侯立髙祖以下并太祖五廟一國之貴也天子立
[174-44b]
髙祖以上并太祖七廟四海之尊也降殺以兩禮之正
焉伏惟聖祖在天山陵有日祔祖嚴配大事在斯宜依
七廟用崇大禮若親盡之外有王業者如殷之𤣥王周
之后稷尊為始祖儻無其例請三昭三穆各置神主太
祖一室考而虚位將待七百之祚遞遷方處庶上依晉
宋傍愜人情 顔師古寢廟議曰伏奉詔㫖欲太原立
髙祖寢廟博達卿士詳悉以議聞伏惟聖情思廣烝嘗
事深追逺但究觀祭典宗廟皆在京師不欲下土别置
[174-45a]
至若周之豐鎬並為遷都乃是因事更營非云一時俱
立其郡國造廟爰起漢初率意而行大違典制是以貢
禹韋元成匡衡等招聚儒學博謀廷議據此陳奏遂從
廢毁自斯以後輟而弗為今若増立寢廟别安主祏有
乖先古靡率舊章埀裕後昆理謂不可固宜勉割深衷
俯從大禮 宋宋祁祖宗配侑議曰臣等聞王者建廟
祏之嚴合昭穆之綴祖一而已始受命也宗無豫數待
有徳也由宗而下等胄之疏戚以為迭毁之制昔成湯
[174-45b]
為商之祖太甲大戊武丁實號三宗后稷為周之祖文
王武王庸建二祧髙帝為漢之祖孝文孝武特崇兩廟
皆子孫世世奉承不輟我皇伯祖經綸草昧遂有天下
功宜為帝者之祖皇祖勤勞制作皇考財成治定徳宜
為帝者之宗三廟並萬世不遷宣布天下以示後世
朱熹論古今廟制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
廟而七諸侯大夫士降殺以兩而祭法又有適士二廟
官師一廟之文大抵士無太祖而皆及其祖考也其制
[174-46a]
皆在中門之左外為都宫内各有寢廟别為門垣太祖
在北左昭右穆以次而南天子太祖百世不遷一昭一
穆為宗亦百世不遷二昭二穆為四親廟髙祖以上親
盡則毁而遞遷昭常為昭穆常為穆諸侯則無二宗大
夫又無二廟其遷毁之次則與天子同漢承秦敝不能
深考古制諸帝之廟各在一處不容合為都宫以序昭
穆貢禹韋元成匡衡之徒雖欲正之而終不能盡古今
之制旋亦罷廢後漢明帝又欲遵儉自抑遺詔毋起寢
[174-46b]
廟但藏其主于光武廟中更衣别室其後章帝亦復如
之後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廟皆為同堂異室之制自
是以來更歴魏晉下及隋唐其間非無奉先思孝之君
据經守禮之臣而皆不能有所裁正其弊至使太祖之
位下同子孫而更僻處于一隅既無以見其為七廟之
尊羣廟之神則又上厭祖考而不得自為一廟之主以
人情而論之孝子順孫之心于此宜亦有所不安矣肆
我神祖始獨慨然深詔儒臣討論舊典蓋將以逺迹三
[174-47a]
代之隆一正千古之謬甚盛舉也不幸未及營表世莫
得聞秉筆之士又復不能特書以詔萬世今獨具見于
陸氏之文然其所論昭穆之説亦未有定論獨原廟之
制外為都宫而各為寢門垣乃為近古但其禮本不經
儀亦非古故儒者得以議之然不知其所以致此則由
于宗廟不立而人心有所不安也不議復此而徒欲廢
彼亦安得為至當之論哉今公私之廟皆為同堂異室
以西為上之制而無左昭右穆之次一有遞遷則羣室
[174-47b]
皆遷而新死者當入于其禰之故室矣此乃禮之大節
與古不同而為禮者猶執祔于祖父之文似無意義然
欲遂變而祔于禰廟則又非愛禮存羊之意竊意與其
依違牽制而均不免為失禮曷若獻議于朝盡復公私
之廟皆為左昭右穆之制而一洗其繆之為快乎韋元
成劉歆廟數不同班固以歆説為是今亦未能決其是
非姑兩存之至于遷毁之序則昭常為昭穆常為穆蓋
祔昭則羣昭皆動而穆不移祔穆則羣穆皆移而昭不
[174-48a]
動陸佃非之曰昭穆者父子之號昭以明下為義穆以
恭上為義方其為父則稱昭取其昭以明下也方其為
子則稱穆取其穆以恭上也豈可謬哉壇立于右墠立
于左以周制言之則太王親盡去右壇而為墠王季親
盡去左祧而為壇左右遷徙無嫌蓋昭穆本以廟之居
東居西主之向南向北而得名初不為父子之號也又
況昭穆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廟之時便有定次後雖百
世不復移易而其尊卑則不以是而可紊也故成王之
[174-48b]
世文王當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為昭而不害其卑
于文非謂之昭即為王考謂之穆即為考廟也佃又言
假令甲于上世之次為穆今同堂合食實屬父行乙于
上世之次為昭今同堂合食實屬子行則甲宜為昭乙
宜為穆豈可逺引千嵗以來世次覆令甲為右穆乙為
左昭以紊父子之序乎此亦不曉前説之過也蓋昭穆
之次既定則其子孫亦以為序禮所謂昭與昭齒穆與
穆齒傳所謂太王之昭王季之穆文之昭武之穆者是
[174-49a]
 也如必以父為昭而子為穆則泰伯虞仲乃太王之父
 而文王反為管蔡魯衛之子矣而可乎
 原頌後漢王粲太廟頌曰思皇烈祖時邁其徳肇啓洪
 源貽燕我則我休厥成聿先厥道丕明丕欽允時祖考
  於穆清廟翼嚴休徴祁祁髦士厥徳允升懐想成位
 咸奔在宫無思不若永觀厥崇 綏庶邦和四宇九功
 備彞樂序建崇牙設璧羽六拊奏八音舉昭大孝衎妣
 祖念武功收醇祜 後魏王肅宗廟頌曰明徳惟馨昊
[174-49b]
 天子之眷祐我魏薄言起之起之伊何黎元時雍子之
 伊何歴數在躬於乎盛哉神明是通 湛湛甘露濟濟
 醴泉或涌于地或降于天天地交泰品𩔖蕃蕪祥瑞嘉
 應其集如雨屢獲豐年榖我士女祖考既饗於懽樂胥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