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33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類函卷三百三十四
  州郡部一州郡總載兖冀州豫揚州雍荆州益青州/ 徐 州 州 州 州
   幽州郡幷州城交州㑹河南郡/京兆 宣 郡 稽郡
   州郡總載一
 原說文曰州疇也疇其土而生之也 春秋說題辭曰
 州之言殊也合同類異其界也 風俗通曰周禮五黨
 為州州疇也州有長使之相周足也 増釋名曰州注
[339-1b]
 也郡國所仰注也又曰郡羣也人所羣聚也 原尚書
 大傳曰古之處師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
 里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有十二師
 焉 増鄭元尚書大傳注曰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
 蓋唐虞之數也 原史記曰鄒衍著書云中國於天下
 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赤縣赤縣内自有九州
 禹之敘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州者有
 九乃謂九州也有禆海環之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
[339-2a]
是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天地之際焉 案敘河圖
括地象曰天有九道地有九州天有九部八紀地有九
州八柱崑崙之墟下洞含右赤縣之州是為中則東南
曰神州正南曰迎州一曰/次州西南曰戎州正西曰拾州中
央曰冀州西北曰柱州一曰/梧州正北曰𤣥州亦曰宫州/又曰齊州
北曰咸州一作/薄州正東曰陽州天下九州内效中域以盡
地化 又曰崑崙東南地方五千里名神州中有五山
帝王居之 河圖曰九州殊題水泉剛柔各異青徐角
[339-2b]
羽集寛舒遲人聲緩其泉酸以鹹荆揚角徵㑹氣漂輕
人聲急其泉酸以苦梁州商徵接剛勇漂人聲騫其泉
苦以辛兖豫宮徵合平靜有慮人聲端其泉甘以苦雍
冀合商羽端駃烈人聲捷其泉辛以酸 張衡靈憲圖
曰崑崙東南有赤縣之州風雨有時寒暑有節茍非此
土南則多暑北則多寒東則多陽西則多陰故聖王不
處焉 増周書曰郊田方六百里因四土為方千里分
以百縣縣有四郡郡有鄙鄙不過百室以便野事 詩
[339-3a]
曰奄有九有 周禮曰大司徒以天下之圖周知九州
之地域廣輪之數 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
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
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
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天子之縣内方百里之
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
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肦其餘以禄士以為閒田凡
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 呂氏春秋曰天有九野地有
[339-3b]
九州河漢之閒為豫周也兩河之間為冀晉也河濟之
間兖衞也東方為青齊也泗上為徐魯也東南為揚越
也南方為荆楚也西方為雍秦也北方為幽燕也 淮
南子曰天地之間九州八極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
九藪 漢班固西都賦曰華實之毛則九州之上腴焉
 漢孔安國尚書序曰九州之志謂之九丘 春秋文
耀鉤曰北斗七星主九州 摘輔象曰兖豫屬上台九/州
繫於/三台荆揚屬下級上之下等一/台名有上下梁雍屬中土中台/之上冀州
[339-4a]
屬錯中台之下/下台之上青州屬下土下台/之上徐州屬下下下台/之下
五經異義曰地有九州足以承天 詩含神霧曰弼鄘
衞王鄭此五國者千里之城處州之中名曰地軸 廣
輿記曰統論天下之大勢如人之有一身京師元首也
玉門遼陽上谷雲朔肩背也河渠咽喉也伊洛襄漢河
淮之間腹心也齊魯秦晉左右手也吳蜀腋也閩廣滇
粤足也肩背厚咽喉通腹心實左右手腋強足無&KR0979
以奉元首而營衞灌注焉斯形充體暢外邪不奸矣
[339-4b]
  州郡總載二
増廣輿記曰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勢度為九州謂之
九有於是州有九土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澤有九藪水
有六品東南神州曰農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南弇州曰幷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
北括州曰肥土正北濟州曰成土東北薄州曰隱土正/東陽州曰申土是謂九土㑹稽泰山王屋首山太華岐
山太行羊腸孟門是謂九山太汾澠阨荆沅方城殽阪/井陘令疵句注居庸是謂九塞具區雲夢揚紆大陸圃
田孟諸海隅鉅鹿昭餘祈是謂九藪河/水赤水遼水黑水江水淮水是謂六水 周禮職方疏
曰自神農已上有大九州柱州迎州神州之等至黄帝
[339-5a]
以來徳不及逺惟於神州之内分為九州 文獻通考
曰顓帝所建帝嚳受之創制九州統領萬國雍荆豫梁/冀青徐兖
揚/北至於幽陵幽/州南至於交趾交/州西至於流沙在張掖/居延縣
東至於蟠水東海中/山也日月所照莫不砥屬砥平也四逺/皆平而來服
屬/ 廣輿記曰唐堯命禹平水土分天下為九州冀兖/青徐
揚荆豫/梁雍 爾雅曰兩河間曰冀州河南曰豫州河西曰
雍州漢南曰荆州江南曰揚州濟河間曰兖州濟東曰
徐州燕曰幽州齊曰營州 隋經籍志曰禹别九州定
[339-5b]
其山川分其坼界條其物產辨其貢賦 淮南子曰禹
使大章歩自東極至于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
十五歩又使豎亥步自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千
五百里七十五步 漢郊祀志曰禹收九牧之金鑄九
鼎象九州 晉志曰大禹觀於濁河而受緑字寰瀛之
内可得而言也天有七星地有七表天有四維地有四
瀆八紘之外名為八極 原說文曰堯遭洪水民居水
中髙土故名曰州 尚書曰禹别九州九州攸同 初
[339-6a]
學記曰堯禪天下至舜即位分冀州為幽州幷州為青
州為營州始置十二州禹受命復為九州 又曰殷湯
受命因夏九州也 増廣輿記曰周立職方掌天下之
東南曰揚州正南曰荆州河南曰豫州正東曰青州/河東曰兖州正西曰雍州東北曰幽州河内曰冀州
正北曰/幷州又分天下為九畿王畿即禹之甸服侯畿甸畿/即禹之侯服男畿采畿即禹
之綏服衞畿蠻畿即禹之要服鎭畿藩畿即禹之荒服/ 釋文曰禹貢有青徐梁而無幷幽爾雅有徐幽營而
無青梁幷職方有青幽幷而/無徐梁營三代不同故也 原輿地志曰至周成王
時周公作輔定官分職改禹九州以徐梁合之於青雍
[339-6b]
分冀州之域為幽幷二州大司徒之法五黨為州職方
氏掌天下之地辨九州之國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辨
九州之地所封之國皆有分星以視吉凶 史記曰周
制天子方千里分為縣縣有四郡故左氏傳曰上大夫
受縣下大夫受郡至秦始皇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按/大
事記曰春秋時郡屬於縣趙簡子所謂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戰國時縣屬於郡所謂上郡十五縣者
是/也 輿地志曰秦始皇幷天下分置三十六郡三十六/者三川
河東南陽南郡九江鄣郡㑹稽潁川碭郡泗水薛郡東/郡琅琊齊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代郡鉅鹿邯
[339-7a]
鄲上黨太原雲中九原雁門上郡隴西北地漢中巴/郡蜀郡黔中長沙凡三十五與内史為三十六郡
各領縣縣萬户以上為令減萬户為長平百越又置四
閩中南海/桂林象郡合四十郡郡置一守一丞兩尉以典之監
侍御史掌監諸郡 苗恭十四州記曰秦兼天下始皇
二十六年廢五等之爵立郡縣之官以公國為大郡侯
伯為小郡大郡曰守小郡曰尉郡之言君也今之郡字
君在其左邑在其右君為元首邑以載民故取名於君
而謂之郡也應劭漢官儀曰秦用李斯議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凡郡或以列國陳魯齊呉是也或
[339-7b]
以舊名長沙丹陽是也或以山陵泰山山陽是也或以/川源西河河東是也或以所出金城城下有金酒泉泉
味如酒豫章樟樹生庭中雁門雁之所育是也/或以號令禹合諸侯大計東冶之山㑹稽是也 輿地
志曰漢有天下王侯郡國並置焉迄於平帝户口繁息
凡新置郡國六十七與秦三十六合一百三改周雍州
曰凉州復置夏之徐梁二州而改梁曰益北置朔方南
有交趾别置二刺史凡十三部凉益荆揚青豫兖徐幽/幷冀十一州交趾朔方
二刺史合十三部刺史十三人各掌一州物理論曰九/州變易交錯不同禹貢有梁州無幷州周官有幷州無
梁州爾雅有營州無青州漢興武帝開拓/三方立十三州通幷梁之數而増交益焉 増合璧事
[339-8a]
類曰漢興革秦之弊分内史為三部曰京兆馮翊扶風
更置桂陽江夏豫章河内魏郡東海楚國平原梁國定
襄泰山汝南淮陽千乗東萊燕國清河信都常山中山
渤海廣漢涿合二十三文帝増廣中城陽淄川濟南膠
西膠東河間廬江衡山凡九景帝加濟北濟陰山陽北
海凡四武帝増𢎞農臨淮西河朔方酒泉陳留安定天
水元莵樂浪廣陵敦煌武威張掖凡十四郡又開置南
海蒼梧鬱林合浦交阯九眞日南朱崖儋耳九郡平西
[339-8b]
南夷置牂牁越嶲沈黎汶山犍為益州六郡西置武都
郡又分立零陵郡合十七郡昭帝増金城平帝合新舊
郡國一百十一改雍曰凉梁曰益置徐州幷荆揚青豫
幽幷冀暨交阯朔方凡十三部分隸焉 原續漢書郡
國志曰光武中興命幷省郡國明章和至於順帝凡郡
國一百五仍為十三部河南尹河東𢎞農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司隸校尉所部也潁
川汝南梁國沛國陳國魯國豫州刺史所部也魏郡鉅/鹿常山國中山國安平國河間國清河國趙國渤海冀
州刺史所部也留陽東郡東平國任城國太山齊北國/山陽濟陽兖州刺史所部也東海國琅琊國彭城國廣
[339-9a]
陵下邳國徐州刺史所部也濟陽南平開原樂北國北/海國東萊濟國青州刺史所部也南陽南郡江夏零陵
桂杜陽武陵長沙荆州刺史所部也九江丹陽廬江㑹/稽呉郡豫章揚州刺史所部也漢中巴郡廣漢蜀郡犍
為牂牁越嶲益州永昌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益州刺史所部也隴西漢陽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
張掖酒泉燉煌張掖屬國居延屬國凉州刺史所部也/上黨太原上部西河五原雲中定襄鴈門朔方幷州刺
史所部也涿郡廣陽代郡上谷漁陽北平遼西遼東元/莵樂浪遼東屬國幽州刺史所部也南海蒼梧鬱林合
浦交阯九眞日南交州刺史所部也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一户六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一口四千
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至桓帝又置三郡髙陽髙/凉博陵是也靈帝又置三郡南安鄱陽廬陵是也
増後漢書曰獻帝建安十八年復禹貢九州獻帝春秋/曰時省幽
[339-9b]
幷州以其郡國倂於冀州省司隸校尉及凉州郡國以/併於雍州省交州荆益州於是有兖豫青州荆梁揚冀
益雍九數雖同禹貢無益州/有梁州然梁益亦一地也 合璧事類曰先主建安
間置郡九後主増雲南興占併舊郡共二十有二 呉
大皇帝初置六郡少帝置四郡景帝置四郡歸命侯置
十有一併得漢郡共四十有四 原括地志曰魏武輔
正呉蜀三方鼎跱疆埸不定漢建安中置郡十二新興/樂平
西平新平洛陽陰平帶方譙郡樂陵章武南陽襄陵是/也又省上郡朔方五原雲中定襄漁陽廬江等七郡
文帝受禪又置七郡朝歌陽平弋陽魏興/新城義陽安豐是也明帝置六郡
[339-10a]
平公孫度得遼西遼東帶方/元莵樂浪又置上庸一郡少帝又置平陽一郡幷得
漢舊郡國五十四平蜀得二十郡昭烈初置九郡巴東/巴西梓潼江陽文山
漢嘉朱提雲南涪陵并得漢舊巴郡廣漢犍/為牂牁越嶲益州漢中永昌南安武都是也晉太康平
呉之後天下一統平吳得州四交廣荆揚也郡四十三/孫權置臨賀武昌朱崖新安廬陵五
郡孫亮又置臨川臨海衡陽湘東四郡孫休置天門建/平建安合浦四郡孫皓置始安始興邵陵安成新昌武
平九徳呉興東陽桂林滎陽等十一郡因/立宜陽一郡并漢十八郡合四十三郡凡州十六太/康
地記曰司冀兖豫荆揚徐青/幽幷雍凉梁益交廣是也晉自蕩陰敗後羌羯交侵
至乎劉曜陷洛陽於是司冀雍凉青幷兖豫幽平秦營
[339-10b]
十二州並淪沒矣 増廣輿記曰晉版圖歸一分天下
為十九州共郡國一百七十有三司州治洛陽兖州治/廩丘豫州治項冀州治房子并州治晉陽青
州治臨淄徐州治彭城荆州初治襄陽後江陵揚州治/建業凉州治武威分三輔為雍州治京兆分隴山之西
為秦州治上邽益州治成都分巴漢為梁州治南鄭分/雲南為寜州治雲南幽州治涿分遼東為平州治昌黎
交州治龍編分合浦/之北為廣州治番禺 合璧事類曰劉宋都建康凡郡
二百三十有八縣千一百七十九南齊都建康淮北之
地所有絶少州凡二十有二郡三百九十有五縣千四
百七十四 文獻通考曰梁氏州郡多沿舊制天監中
[339-11a]
州二十有三郡三百五十縣千二十有五其後更有析
置大同中州百有七郡縣亦稱於此自侯景逆亂建康
傾陷墳籍散逸不可得而詳焉 又曰陳氏土宇彌蹙
於梁北失淮淝以長江為境有州四十有二地轉狹而
州益多郡百有九縣四百三十有八 原括地志曰後
魏孝文帝都洛陽開拓土宇明帝熙平年凡州四十六
鎭十二郡國二百八十九矣天平年凡州六十八至武
定年凡州一百一十一郡五百一十九周明帝受魏禪
[339-11b]
至大象二年凡州二百一十一 増合璧事類曰後周
宇文氏都關中郡五百有八縣千二十四 原括地志
曰隋文帝受周禪至開皇三年罷天下郡其縣但隸州
而已九年平陳以後四海一家大業三年罷州為郡四
年大簿凡郡國一百八十三合璧事類曰隋文帝開皇/三年遷都長安以官冗人
弊遂廢五百餘郡而以州治人名則因循職事同於郡/守無復刺舉之任煬帝大業初移洛陽城以平林邑更
置一二既而併省諸州三年改州為郡乃置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五年平定吐番軍更置四部大凡郡百九十
縣千二百/五十五 唐貞觀十三年大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
[339-12a]
雍華同宜岐隴幽涇寜鄜州都督府坊延原都督府靈/州都督府丹夏都督府銀孟勝州都督府綏慶家蒲虞
汾絳秦晉隰慈呂石潞州都督府沁韓□岱州都督府/忻朔蔚雲并州都督府其嵐懐相州都督府衞黎魏洺
邢霸博冀徳觀㴱瀛滄定恒幷幽易媯檀平明營州都/督府遼師昌崇愼威虢陜穀唐兖陳潁徐州都督府滑
泗譙豫亳密青濟濮萊濟州都督府滔宋鄆許冀曹海/沂洛州都督府鄭汴汝襄䕫州都督府萬開隋硤蓬鳯
忠渠通集興利温復合鄧歸荆州都督府梁州都督府/均靜金巴商洋淪房壁閬始梓資嘉陵果遂州都督府
益州都督府綿大榮眉雅普翼茂州都督府簡向塗戎/都督府瀘州都督府嶲州都督府冉笮維繳穹即協曲
褒靡㣲姚髣州匡宗君曽州樂鈎昆陽光蘄申壽昌豪/盧沔荆揚州都督府除楚和安州都督府黄秦州都督
府成武渭蘭州都督府河鄯廓儒岷洮宕臺橋梁州都/督府肅甘𤓰沙尹芳文松州都督府扶居巖奉雅叢逺
[339-12b]
其生諸眞都闊出老懿河湊般鍾匐厥器調流邇率序/淳軌州都督府漳津潼王彭祐峩疊州都督府龍㑹潭
州都督府費江涪鄂郢潤施即岳黔州都督府睦括常/撫彬台饒䖍衡永郡連婺道吉越州都督府洪州都督
府袁杭宣湖蘇歙辰至南夷應琰莊祥充播年恩髙州/都督府循建振昭韶廣州都督府羅崖州都督府繡辨
端新春涾竇邑潮賀封梧蒙即龍桂州都督府廉賔藥/泉欽横貴藤象交州都督府儋靁峰融容愛龔州都督
府澄鷰演白景林義智驩州都督府儋崖州是也凡縣/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西克髙昌又置西州都護
府及庭州幷六縣通/前凡三百六十州依敘之為十道也 増廣輿記曰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開元二十一年増置五道分山南/為東西
二道分江南為東西二道/増黔中道京畿道部畿道 文獻通考曰梁初天下别
[339-13a]
為十一南有呉浙荆湖閩漢西有岐蜀北有燕晉而朱
氏所有七十八州以為梁荘宗初起幷代取幽滄有州
三十五其後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
滅梁岐王稱臣又得其州七同光破蜀已而復失惟得
秦鳯階成四州而營平二州陷於契丹其増置之州一
合一百二十三州以為唐石氏入立獻十有六州於契
丹而得蜀金州又増置之州一合百九州以為晉劉氏
之初秦鳯階成復入於蜀隱帝時増置之州一合一百
[339-13b]
六州以為漢郭氏代漢十州入於劉旻世宗取秦鳯階
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増置之州五而廢者三合一
百一十八州以為周至於周末閩已先亡而在者七國/自江以南二十一州為南唐自劒
以南及山南西道四十六州為蜀自湖南北十州為楚/自浙東西十三州為呉越自嶺南北四十七州為南漢
自太原以北十州為東漢而荆峽三州為南/平合中國所有二百六十八州而軍不在焉宋太祖皇
帝受周禪凡州府軍監一百三十九縣六百六十一建
隆四年荆南髙繼沖來朝得州府三江陵府/歸峽縣一十七
是年平湖南得州一十五監一潭衡邵郴道永全岳濃/朗溥辰錦溪敘桂陽監
[339-14a]
縣六十六乾徳三年平蜀得州府四十六益彭郿嘉邛/蜀綿漢資簡
梓遂黎雅陵戎瀘雒茂昌榮果閬渠合龍普利興/文巴劒蓬壁䕫忠萬集開渝涪黔施逹洋興元府縣二
百四十開寶四年平廣南得州六十廣韶潮循封端英/逹雄恭惠康恩春
寵勤新髙潘雷羅辨桂賀昭梧蒙龔象冨融宜桞嚴思/唐邕澄貴蠻横賓欽尋容牢白廉黨繡鬰林滕竇義禺
順瓊崖儋/萬安振縣二百一十四八年平江南得州一十九軍
昇宣歙池洪潤常鄂筠饒信䖍吉/袁撫江汀建劒江陰雄逺建昌軍縣一百八太宗太
平興國三年陳洪進獻其地得州二漳/泉縣十四是年錢
俶亦獻其所管得州一十三軍一杭蘇越湖衢婺台明/温秀處睦福衣錦軍
[339-14b]
縣八十六四年平太原得州十軍一幷汾嵐憲忻代遼/沁隆石州寶興軍
縣四十一是年李繼捧來朝得州四縣八夏銀綏宥時/天下上閏年
圖州府軍幾於四百上令以/絹百匹合而畫之為天下圖至道三年分天下為十五
路其後又増三路天下凡十八路州府軍監三百二十
凡京府三次府八州二百五/十二軍四十六監一十三縣一千二百六十二
廣輿記曰宋初分天下為十五路天聖中析為十八元
豐中析為二十大觀中析為二十四宣和中析為二十
六共計京府四府十州二百五十四監六十三縣一千
[339-15a]
二百三十四京東西京西南北河北東西永興秦鳯河/東淮南東西兩浙江南東西荆湖南北成
都梓利䕫福建廣南/東西黔南燕山雲中 遼史地理志曰太祖以德勒部
之衆代約尼氏起臨潢建皇都東倂渤海得城邑之居
百有三太宗立晉於是割古幽幷營之境而跨有之以
皇都為上京陞幽州為南京改南京為東京聖宗城中
京興宗陞雲州為西京於是五京備焉總京五上京南/京東京
西京/中京府六州軍城百五十有六縣二百有九部族五十
有二屬國六十東至於海西至金山暨於流沙北至臚
[339-15b]
朐河南至白溝幅員萬里 金史地理志曰金襲遼制
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為十九路上京路咸平路東京/路北京路西京路中
都路南京路河北東路京兆府路河北西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大名府路河東北路河東南路鳯翔路鄜延
路慶原路/臨洮路其間散府九節鎭三十六防禦郡二十二刺
史郡七十三軍十有六縣六百三十二後或陞軍為州
陞城堡寨鎭為縣凡京府州百七十九縣加於舊五十
一城寨堡關百二十二鎭四百八十八 元地理志曰
元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東南所
[339-16a]
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世祖平宋全有版圖立中
書省一統山東西/河北之地行中書省十有一曰嶺北曰遼陽曰/河南曰陜西曰四
川曰甘肅曰雲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廣曰征東分鎭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
三十三州三百五十九軍四安撫司十五縣一千一百
二十七 廣輿記曰明分天下為兩京十三省永樂平/安南設
交阯省未/幾罷之北直隸南直隸畿内郡縣統領/於六部故曰隸山西山東河
南陜西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
 國朝定天下為兩京十四省直隸即京/師盛京即遼/東
[339-16b]
江南分二布政司一轄江寜蘇松常鎭淮揚七府徐/州一州一轄安慶徽寧池太廬鳯七府滁和廣徳三
州/山東山西河南陜西陜西分二布政司一轄西安延/鳯漢四府興安一州一轄鞏昌
平慶臨/四府浙江江西湖廣湖廣分二布政司一轄湖北之/武昌漢陽黄州荆襄鄖安徳八
府一轄湖南長沙衡永辰/常岳寶七府郴靖二州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

  州郡總載三
原九圍 百郡毛詩曰帝命式於九圍三/ 漢書曰凡郡國一百 八輔 九
張衡靈憲曰中州含靈外制/八輔 尚書曰禹别九州 九有 十都尚書曰/以有九
[339-17a]
有之師爰革夏正注云九/有九州也 下詳總載一 神州 禆縣並詳總/載一 三
輔 六郡漢書曰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為三輔/金城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都為六郡 六
輔 三河漢書韋昭謂河東河南河/内為三河兼三輔為六輔 殊題 合類並/詳
總載/一 凉邠 徐魯漢書改雍州為凉州尚書曰海岱/及淮惟徐州漢官解詰曰凉邠黒
水徐魯/惟沂 増四極 八紘爾雅曰東至於泰逺西至於/邠國南至於濮鉛北至於祝
粟謂之四極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下詳總載二 三形 九道靈憲曰/天有九
位地有九域天有三辰地有三形有象可效有形可度/聖始紀綱而經緯之 左傳虞人箴茫茫禹跡畫為九
州經啟/九道 兩戒 八鎭唐天文志曰李淳風譔法象志/因漢書十二次度數而一行以
[339-17b]
為天下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三危積石負終南/地絡之陰東及太華逾河並雷首厎柱王屋太行北抵
常山之右乃東循塞垣至濊貊朝鮮是謂北紀南戒自/岷山嶓冢負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連商山熊耳外方桐
柏自上洛南逾江漢攜武當荆山至於衡陽乃東循嶺/徼達東甌閩中是謂南紀 揚雄校獵賦戲八鎭而開
關應劭注曰四/方四隅為八鎭 九牧 萬區左傳曰貢金九牧舟漢/地里志曰黄帝作 車
濟不通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疆得百里之國萬區 分地里 配天象文獻/通考
曰周初尚有千八百國而分天下為九畿至成王時亦/曰九州其後諸侯相幷有千二百國及平王東遷迄獲
麟之末二百四十二年間諸侯征伐更相吞滅不可勝/數而見於春秋經傳者百有七十國焉百三十九國知
土地所在三十一國不知其處也逮乎下分地里上/配天象所定躔次總標十二及周之末惟有七國
[339-18a]
分三條 守五要史記曰道九山岍及岐至於荆山索/隱曰岍壺口厎柱太行西傾熊耳嶓
冢内方岐是九山也古分為三條故地里志有南北條/之荆山馬融以岍為北條西傾為中條嶓冢為南條鄭
康成又分四列岍為陰列西傾次陰列嶓冢為次陽列/岷山正陽列 廣輿記曰臨清南北之咽喉也武定燕
冀之門庭也曹濮魯衞之藩蔽也沂州徐淮之鎖/鑰也登萊海東之保障也五要守而天下皆安矣 起
顓帝 始禹貢通典曰九州之區在昔顓帝及於陶唐/分而為九其制最大周之本制起於顓
帝辨其疆界/始於禹貢 星辨地 石刻圖上見總載二石述異/記曰魯班刻 為禹
九州圖今在格城/石室山東北巖中 析物土 制疆域後魏地形志曰/夏書禹貢周氏
職方中畫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蓋王者之規模也 罷侯置守 改州
[339-18b]
為郡隋地理志曰秦始皇懲周氏之微弱恃狙詐以為/強蔑棄禮典罷侯置守 文獻通考曰唐天寶初
又改州為郡刺史為太守大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縣千五百七十有三羈縻州郡不在數中 依山
川之勢 過日月之表通鑑外紀曰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勢度為九州謂之九囿各
居其一而為之長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輔駕六羽乗雲/車使風雨 玉海曰神農之地過日月之表泊於髙陽
北至幽陵南暨交趾西蹈流沙東/極蟠木是以制九州而建萬國 州郡有時而更
山川千古不易鄭樵曰州縣之設有時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貢分明必以山川定
經界使兖州可移而濟河之兖州不能移使梁州可遷/而華陽黒水之梁州不能遷是為禹貢為萬世不易之
書後之為史者主於州縣故/州縣移易而其書遂廢矣
[339-19a]
  州郡總載四
増以名字典郡漢朱浮與彭寵書曰伯通/以名字典郡有佐命之功 跨州兼城
魏曹冏六代論曰髙祖封建地過古/制大者跨州兼城小者連城數十 三刀為州晉王/濬傳
曰濬夢懸三刀於梁上須㬰又益一刀李毅曰三/刀為州又益者明府其領益州乎果遷益州刺史 一
說定五州齊王融䇿問曰片言而/求三輔一說而定五州 牧州典郡梁沈約/齊安陸
昭王碑文曰公攬轡升車牧/州典郡感達民祇非待期月 先請典州唐韋嗣立傳/曰朝廷重内
輕外毎除牧守不行嗣/立先請典州以示羣臣
  州郡總載五
[339-19b]
原讚梁蕭子顯郡國讚曰郡國既建因州而部離過十
三合不渝九分城列邑名號即阜遷移區倂代王代有
  冀州一
原釋名曰冀州取地以為名也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
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彊荒則冀豐也 爾雅曰兩河間
曰冀州 周官曰河内曰冀州其山鎭曰霍山其澤藪
曰揚紆其川漳其浸汾潞其利松柏 春秋元命苞曰
昴畢間為天街散為冀州分為趙國立為常山 淮南
[339-20a]
子曰往古之時四極廢九象裂於是女媧殺黒龍以祭
冀州 漢書天文志曰昴畢為冀州分野
  冀州二
原賦漢班彪冀州賦曰夫何事於冀州聊託公以遊居
歴九州而觀風亦哲人之所娛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嶽
而髙遊建封壇於岱宗瘞元玉於此丘徧五嶽與四瀆
觀滄海以周流
原箴漢揚雄冀州箴曰洋洋冀州鴻原大陸嶽陽是都
[339-20b]
島夷被服潺湲河流表一作/夾以碣石三后攸降列為侯
伯隆周之末趙魏是宅冀土麋沸炫□如湯更盛更衰
載從載横陪臣擅命天王是替趙魏相反秦拾其敝北
築長城恢夏之場漢興定制改列一作/封藩王仰覽前世
厥力合作/歴孔多初安如山後崩如崖故治不忘亂安不
忘危周宗自怙云焉有予隳六國奮矯果絶其維牧臣
司冀敢告在階
原論魏盧毓冀州論曰冀州天下之上國也尚書何平
[339-21a]
叔鄧元茂謂其土產無珍人生質朴上古以來無應仁
賢之例冀徐雍豫諸州也盧釋曰除黄帝以前未可備
聞略言唐虞巳來冀州乃聖賢之淵藪帝王之寶地東
河以上西河以東南河以北易水以南膏壤千里天地
之所㑹陰陽之所交所謂神州也
  揚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淮海惟揚州厥貢瑶混篠簜厥包橘柚
 周官曰東南曰揚州其山鎭曰會稽其澤藪曰具區
[339-21b]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其利金錫竹箭 春秋元命苞曰
牽牛流為揚州分為越國立為揚山 漢書天文志曰
牽牛婺女為揚州分野 續漢書曰張禹拜揚州刺史
當濟江行部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難於濟渉禹厲
聲云子胥若其有靈知吾志在理察枉訟豈危我哉令
鼓楫而過歴行部邑吏民希見者人懷喜悅 益部耆
舊傳云嚴遵為揚州刺史行部聞道旁女子哭聲不哀
問所哭者誰對云夫遭燒死遵敕吏舁尸到與語訖語
[339-22a]
吏云死人自道不燒死攝女令人守尸云當有枉吏白
有蠅聚頭所遵令披視得鐵錐貫頂考問淫殺夫
  揚州二
原箴漢揚雄揚州箴曰矯矯揚州江漢之滸彭蠡既瀦
陽鳥攸處橘柚羽貝瑶琨篠簜閩越北垠沅湘攸往獷
矣淮夷蠢蠢荆蠻翩彼昭王南征不旋人咸躓於垤莫
躓於山咸跌於汚莫跌於川明哲不云我昭童蒙不云
我昏湯武聖而師伊呂桀紂悖而誅逢干蓋邇不可不
[339-22b]
察逺不可不親靡有孝而逆父罔有義而忘君太伯遜
位基呉紹類夫差一誤太伯無祚周室不匡句踐入霸
當周之隆越裳重譯春秋之末侯甸叛逆元首不可不
思股肱不可不孳堯崇一作/勤屢省舜盛欽謀牧臣司揚
敢告執籌
  荆州一
原釋名曰荆州取名於荆山也荆警也警南蠻數為宼
逆其民有道後服無道先強常警備之也 尚書禹貢
[339-23a]
曰荆及衡陽惟荆州厥貢羽毛齒革惟金三品杶幹栝
柏礪砥砮丹惟箘簬楛包匭菁茅厥篚𤣥纁璣組九江
納錫大龜 周官曰正南曰荆州其山鎭曰衡山其澤
藪曰雲夢其川江漢其浸潁湛其利丹銀齒角 春秋
元命苞曰軫星散為荆州分為楚國荆之為言強也陽
盛物堅其氣急悍也 漢書天文志曰翼軫為荆州分
野 太康地記曰荆州於古蠻服之地也秦滅楚置郡
縣漢武分為交州至魏晉而荆州所部郡國二十 沈
[339-23b]
約宋書曰朱修之為荆州刺史百城士民贈貺一毫無
所受去鎭之日秋毫無犯計在州以來内外然油及私
牛馬食費以私錢六十萬裨之
  荆州二
原歌梁宋史荆州樂歌曰章華遊獵去絶郢從禽歸溶
溶紫煙合鬱鬱紅塵飛 又歌曰朝發江津路暮宿靈
谿道平衢廣且直長楊鬱裊裊
原箴漢揚雄荆州箴曰杳杳一作/幽幽巫山在荆之陽江漢
[339-24a]
朝宗其流湯湯夏后遭洚一作/鴻荆衡是調雲夢塗泥包
匭菁茅金玉砥礪象齒元龜貢篚百物世世以饒戰戰
慄慄至桀荒溢曰在帝位若天有日不順庶國孰敢余
奪亦有成湯果秉其鉞放之南巢號之以桀南巢茫茫
包楚與荆風飄以悍氣銳以剛有道後服無道先強世
雖安平無敢逸豫牧臣司荆敢告執御
  青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海岱惟青州厥貢鹽絺海物惟錯岱畎
[339-24b]
絲枲鉛松怪石 周官曰正東曰青州其山鎭曰沂山
其澤藪曰望諸其川淮泗其浸沂沭其利蒲魚 春秋
元命苞曰虚危之精流為青州分為齊國立為萊山
漢書天文志曰虚危者青州之分野 王隱晉書曰茍
晞為青州刺史役煩賦重民不堪命日斬千人流血成
川號曰屠伯 太康地記曰青州東方少陽其色青其
氣清歲之首事之始也故以為名周之建國表齊東海
居於青州故呉季札觀樂於魯聞齊之詩云泱泱乎大
[339-25a]
國之風也其表東海者乎
  青州二
原箴漢揚雄青州箴曰茫茫青州海岱是極鹽鐵之地
鉛松怪石羣水攸歸萊夷作牧貢篚以時莫怠莫違昔
在文武封呂於齊厥土塗泥在丘之營五侯九伯是討
是征馬殆其銜御失其度周室荒亂小白以霸諸侯僉
服復尊京師小白既沒周卒陵遲嗟兹天王附命下土
失其法度喪其文武牧臣司青敢告執矩
[339-25b]
  徐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海岱及淮惟徐州厥貢惟土五色嶧陽
孤桐泗濵浮磬淮夷蠙珠暨魚厥篚元纖縞 春秋元
命苞曰天弓星主司弓弩流為徐州别為魯國徐之為
言舒也言陰牧内安詳也 漢書天文志曰奎婁胃為
徐州之分野
  徐州二
原箴漢揚雄徐州箴曰海岱伊淮東海是渚徐州之土
[339-26a]
邑於蕃宇大野既瀦有羽有蒙孤桐蠙珠泗沂攸同實
列蕃蔽侯衞東方民好農蠶大野以康帝癸及辛不祇
不恪沈湎於酒而忘其東作天命湯武勦絶其緒祚降
周任姜鎭於琅琊姜氏絶苖田氏攸都事由細微不慮
不圖禍如丘山本在萌牙牧臣司徐敢告僕夫
  兖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濟河惟兖州厥貢漆絲厥篚織文浮於
濟漯達於河 周官曰河東曰兖州其山鎭曰岱山其
[339-26b]
澤藪曰大野其川河泲其浸盧維其利蒲魚 春秋元
命苞曰五星流為兖州兖之言端也言隄精端故其氣
纖殺分為鄭國 漢書天文志曰角亢氐為兖州之分

  兖州二
原箴漢揚雄兖州箴曰悠悠濟河兖州之㝢九河既導
雷夏攸處草繇木條漆絲絺紵濟漯既通降丘宅土成
湯五徙卒都於亳盤庚北渡牧野是宅丁感雊雉祖已
[339-27a]
伊忠爰正厥事遂緒髙宗厥後陵遲顚覆厥緒西伯戡
黎祖伊奔走致天威命不恐不震婦言是用牝雞是晨
三仁既知武果戎殷牧野之禽豈復能耽甲子之朝豈
能復笑有國雖久必畏天咎有民雖長必懼人殃箕子
歔欷厥居為墟牧臣司兖敢告執書
  豫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荆河惟豫州厥貢漆枲絺紵厥篚纖纊
錫貢磬錯浮於洛達於河 周官曰河南曰豫州其山
[339-27b]
鎭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其川滎洛其浸波溠其利林
漆絲枲 春秋元命苞曰鉤鈐星别為豫州豫之為言
序也言陰陽分布各得處也 漢書天文志曰房心為
豫之分野
  豫州二
原箴漢揚雄豫州箴曰郁郁荆河伊洛是經滎播枲漆
惟用攸成田田相拏廬廬相距夏殷不都成周攸處豫
野所居爰在鶉墟四隩咸宅㝢内莫如陪臣執命不慮
[339-28a]
不圖王室陵遲喪其爪牙靡哲靡聖捐失其正方伯不
維韓卒擅命文武孔純至厲作昏成康孔寜至幽作傾
故有天下者毋曰我大莫或余敗毋曰我強靡克余亡
夏宅九州至於季世放於南巢成康太平降及周微帶
蔽屛營屛營不起施於孫子王赧為極實絶周祀牧臣
司豫敢告柱史
  雍州一
原尚書禹貢曰黒水西河惟雍州厥貢惟球琳琅玕浮
[339-28b]
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 周官曰正西曰雍州其山鎭
曰岳山其澤藪曰弦蒲其川涇汭其浸洛渭其利玉石
春秋元命苞曰東井鬼星散為雍州分為秦國東距殽
阪西有漢中南含髙山北阻居庸得東井動深之萌其
氣險也 春秋文耀鉤曰華岐以北龍門積石南至三
危之野雍州屬魁星 河圖曰秦地方千里 漢書曰
秦得百二蘇林曰言秦地險固以二/萬人足當得諸侯百萬人 天文志曰東井
輿鬼為雍州分野 太康地記曰雍州兼得梁州之地
[339-29a]
西北之位陽所不及陰氣雍閼故取名焉
  雍州二
原詩晉摯虞雍州詩曰於皇先王經啟九有有州惟雍
居京之右土載奥區山包神藪嘉生惟繁庶類伊阜悠
悠州域有華有戎外接皮服内含岐豐周餘既沒夷徳
未終莫不慕義易俗移風
原箴漢揚雄雍州箴曰黒水西河横截崑崙邪指閶闔
畫為雍垠上侵積石下礙龍門自彼氐羌莫敢不來庭
[339-29b]
莫敢不來匡每在季王常失厥緒侯紀不貢荒侵其㝢
陵遲衰微秦據以戾興兵山東六國顚沛上帝不寧命
漢作京隴山以徂列為西荒南排勁越北啓彊胡幷連
屬國一護攸都蓋安不忘危盛不諱衰牧臣司雍敢告
綴衣
  益州一
原春秋元命苞曰觜參流為益州益之言隘也謂物類
並決其氣急切決列也 漢書天文志曰觜蠵參為益
[339-30a]
州分野 揚雄蜀本紀曰蜀始王曰蠶叢次曰伯雍次
曰魚鳬 又曰武都人有女蜀王納以為妃疾卒葬於
成都作石鏡一枚以表其墓 十州志曰蜀王杜宇自
號望帝 左思蜀都賦曰外負銅梁宕渠内函要害膏

  益州二
原箴漢揚雄益州箴曰巖巖岷山古曰梁州華陽西極
黒水南流茫茫洪波鯀堙降陸于時八都厥民不隩禹
[339-30b]
導江沱岷嶓啓乾逺近厎貢磬錯砮丹絲麻條暢有稉
有稻自京徂畛民攸温飽帝有桀紂湎沈頗僻遏絶苗
民滅夏殷績爰周受命復古之常幽厲夷業破絶為荒
秦作無道三方潰叛義兵征暴遂國于漢拓開疆宇恢
梁之野列為十二光羡虞夏牧臣司梁是職是圖經營
盛衰敢告士夫
  幽州一
原釋名曰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 周官曰東北曰幽
[339-31a]
州其山鎭曰醫無閭其澤藪曰貕飬其川河沛其浸菑
時其利魚鹽 春秋元命苞曰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
國幽之為言窈也言風出入窈𠖇敏勁易曉故其氣躁
急 漢天文志曰箕尾為幽州分野
  幽州二
原箴漢揚雄幽州箴曰蕩蕩平川惟冀之别北阨幽都
戎夏交偪伊昔唐虞實為平陸周末薦臻迫於獯鬻晉
失其陪周使不阻六國擅權燕趙本都東限濊貊羨及
[339-31b]
東胡強秦北排蒙公城壃大漢初定介狄之荒元戎屢
征如風之騰義兵涉漠偃我邊萌既定且康復古虞唐
盛不可不圖衰不可或忘隄潰蟻穴器漏鍼芒牧臣司
幽敢告侍旁
  并州一
原周官曰正北曰并州其山鎭曰恒山其澤藪曰昭餘
祁其川虖沲嘔夷其浸淶易其利布帛 春秋元命苞
曰營室流為并州分為衞國之鎭立為明山并之為言
[339-32a]
誠也精舍交并其氣勇抗誠信也 漢書天文志曰營
室東璧為并州分野 太康地記曰并州不以衞水為
號又不以恒山為名而云并者蓋以其在兩谷之間乎
韓魏趙謂之三晉即并冀二州是其地也
  并州二
原箴漢揚雄并州箴曰雍别朔方河水悠悠北辟獯鬻
南界經流畫兹朔土正直幽方自昔何為莫敢不來貢
莫敢不來王周穆遐征犬戎不享爰貊伊徳侵玩上國
[339-32b]
宣王命将攘之涇北宗周罔職日用爽蹉既不俎豆又
不干戈犬戎作難斃於驪阿太上曜徳其次曜兵徳兵
俱顚靡不悴荒牧臣司并敢告執綱
  交州一
原苗恭交廣記曰漢武帝元鼎中開拓土境北開朔方
南置交阯刺史建安二年南陽張津為刺史交阯太守
士燮表言伏見十二州皆稱曰州而交獨為交阯刺史
何天恩不平乎若普天之下可為十二州者獨不可為
[339-33a]
十三州詔報聽許拜津交州牧加以九錫彤弓彤矢禮
樂征伐威震南夏與中州方伯齊同自津始也 太康
地記曰交州本屬揚州取交阯以為名虞之南極也周
有天下越裳氏慕聖人之德重九譯貢白雉秦滅六國
南開百越置桂林象郡以趙佗為龍川令因秦之末自
擅南裔漢髙革命加以王爵始變椎髻襲冠冕焉
  交州二
原箴漢揚雄交州箴曰交州荒裔水與天際越裳是南
[339-33b]
荒國之外爰自開闢不羈不絆周公攝祚白雉是獻昭
王陵遲周室是亂越裳絶貢荆楚逆叛四國内侵蠶食
宗周臻於季赧遂入滅亡大漢受命中國兼該南海之
宇聖武是恢稍稍受羈遂臻黄支杭海三萬來牽其犀
盛不可不憂强不可不懼顧瞻陵遲而忘其規摹亡國
多逸豫而存國多難泉竭中虚池竭瀨乾牧臣司交敢
告執憲
  河南郡一案河南京兆二郡所/載事與京尹當相通
[339-34a]
原應劭漢官儀曰河南尹所治周地秦兼天下置三川
守河雒伊也漢更名河南詳京/尹 謝承後漢書曰華崧
為河南尹優賢養民興教崇化至其翦治強宗威烈不
虧遂見譖毀 又曰羊陟遷河南尹下車計日受俸嘗
食乾飯茹菜禁斷豪右囑託書疏不與交通斷理寃徒
進用善士節操者旌表異行 魏志曰司馬芝為河南
尹抑強撫弱私請不行芝為教與羣下曰蓋君能設教
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聞也
[339-34b]
夫設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聞吏之禍也君劣於上
吏禍於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 傅子
曰傅嘏為河南尹治以德教為本然持法有恒簡而不
可犯見理識情獄訟不任檟楚而得其實不為小惠詳/京
尹/ 又曰樂廣為河南尹郡中前㕔多怪病後人皆於
廊下督郵傳中治事無敢在㕔事者惟廣處之白日户
自閉二子凱横等懾怖廣使掘墻孔得狸乃絶
  河南郡二
[339-35a]
原箴後漢崔駰河南尹箴曰茫茫天區畫冀為京商邑
翼翼四方是營唐虞商周河洛是居成王郟鄏以處鶉
墟諸夏勁強是從是横徹我墻屋而師尹不匡霸奪其
權宗器以分圖籍遷齊九鼎入秦
  京兆郡一
原漢書曰趙廣漢為京兆尹以和顔接士事善推功歸
之下曰某掾屬所為非二千石所及吏皆書寫心腹無
所隱匿 又曰張敞守京兆尹尹自趙廣漢誅後皆不
[339-35b]
稱職市師寢廢長安市偷盗尤多百賈苦之敞既視事
求問長安偷盜首長數人居皆温厚出從僮僕閭里以
為長者敞皆召既見責問因貸其罪乃署吏令致諸偷
以自贖為置酒小偷皆來賀之飲醉偷長陰以赭汙其
衣裾吏坐門閱赭汙者輒收之一日捕得數百人由是
枹鼓希鳴市無偷盜 又曰王駿為京兆尹成帝欲大
用之故試以政事先是京兆有趙廣漢張敞王遵王章
王駿皆有名京師稱曰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339-36a]
  京兆郡二
原碑後漢蔡邕京兆尹樊陵碑曰於顯哲尹誕德孔彰
膺帝休命謂篤不忘爰納忠式規悟聖皇欽崇園邑大
孝允光九命車服昭示采章軒軺四牡承祀蒸嘗多士
時貢繇役永息進路孔夷民清險棘同體諸舊兆萌蒙
福惠垂無疆守以罔極
  宣城郡一
原陶氏家傳云陶汪晉咸康中為宣城内史君從父猷
[339-36b]
先為之君到郡乃招隱逸廣開學舍以此教民民有向
方者則辟為掾吏百姓歌之曰人當勤學得主簿誰使
為之陶明府 晉中興書曰桓彞少孤家貧而性度髙
豁不以簞瓢屑意年在弱冠便有知人之鑒為宣城太
守百姓懐之 沈約宋書曰羊元保為黄門郎善弈棋
棋品第三太祖亦好弈數蒙引見嘉其温謹與太祖賭
郡戲勝以補宣城太守
  宣城郡二
[339-37a]
原詩宋袁淑登宣城郡詩曰悵焉訊舊老兹前乃楚居
十代闕州記百祀絶方書 齊謝脁始之宣城郡詩曰
簪髮逢嘉惠教義承君子心跡若未并憂歡将十祀幸
霑雲雨慶方轡參多士振鷺徒追飛羣龍難隸齒烹鮮
止貪競共理屬廉恥伊余昧損益何用祇千里解劒北
宮朝息駕南川涘寧希廣平詠聊慕華陰市 又宣城
郡内登望詩曰借問下車日匪直望舒圓寒城一以眺
平楚正蒼然山積陵陽阻溪流春縠泉威紆距遥甸巉
[339-37b]
巖帶逺天切切陰風暮桑柘起寒煙悵望心已極惝怳
魂屢遷結髮倦為侶平生早事邊誰規鼎食盛寧要狐
白鮮方棄汝南詔言稅遼東田
  㑹稽郡一
原司馬彪續漢書曰任延拜㑹稽南部都尉時年十九
迎吏見其少皆驚㑹稽多名士延到官皆聘請髙行俊
乂敬待師友之禮及掾吏貧乏輒分俸禄以賑給之
晉中興書曰諸葛恢為㑹稽太守臨行上為置酒謂之
[339-38a]
 曰㑹稽晉之關中足食足兵在於太守以君有莅任之
 方是以相屈四方分崩當匡振否運治之所先君為言
 之恢陳謝因對曰今天下喪亂之餘風俗陵遲宜尊五
 美屏四惡進忠實之士退浮華之黨中宗深納之 又
 曰王彪之為鎭軍將軍㑹稽内史加散騎常侍居郡八
 年豪強斂跡亡户出者三萬餘口 又曰王述作㑹稽
 太守外白請諱答曰惟祖惟考四海所知過此無所復
 諱
[339-38b]
   㑹稽郡二
 原啟齊謝朓為王敬則謝㑹稽太守啓曰臣本布衣不
 謀逺大折衝之勤不舉燮理之義何階常恐覆餗是貽
 咎徵斯應陛下繼厯勝統日月重光得以桓珪衮服拜
 奉歲時視濯獻牲鞠躬郊廟而鴻恩妄假復授龜符玉
 節邁於䨇璜表東侔之四履臨邊三事既謝張温潁川
 再撫亦慙黄霸
御定淵鑑類函卷三百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