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5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五十三
  帝王部十四帝治/記注 制作/興造 増實録敎増寳訓逺増/遷都 化 來
   帝治一
 原春秋緯曰天皇地皇人皇兄弟九人分九州長天下
 也 莊子曰昔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軒轅氏尊盧氏
 伏羲氏當是時也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
 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058-1b]
 若此時則至治也 易曰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
 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
 取諸身逺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徳以𩔖
 萬物之情 莊子曰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
 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吕氏春秋曰神農敎曰
 士有當年不耕者則天下或受其饑矣女有當年不績
 者則天下或受其寒矣故夫親耕妻親績 易曰黄帝
 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列子曰黄帝喜
[058-2a]
天下之戴己也養正命娛耳目乃喟然歎曰養一已治
萬物其患如此於是放萬機舍宫寢退而閒居大庭之
館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晝寢而夢遊於華胥華胥
氏國不知距齊國幾千里齊中/國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
神遊而已其國入水不溺入火不熱乗空如履實寢虛
若處牀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又二十八年天下大治幾
若華胥國矣 帝王世紀曰帝嚳以人事紀官故以勾
芒為木正祝融為火正蓐收為金正𤣥㝠為水正后土
[058-2b]
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職而治諸侯於是化被天下
又曰帝堯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時
方嶽之職故名曰四嶽也天下大和百姓無事有五十
老人擊壤於道觀者歎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
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何力於我哉
 又曰堯老命舜代已攝政尊任伯禹稷契臯繇伯益
時有苖氏負固不服禹請征之舜曰我徳不厚而行武
非道也吾前敎由未也乃修教三年執干戚而舞之有
[058-3a]
苖請服立誹謗之木申命九官十二牧三載一考績三
考黜陟幽明 莊子曰舜問於堯曰夫王之用心何如
堯曰不敖無告不廢窮民苦死者嘉孺子而哀婦人此
吾所用心也 論語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
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春秋元命苞曰禹之時民大
樂其駢三聖相繼故夏者大也 鬻子曰禹之治天下
也以五聲聽門懸鐘鼓鐸磬而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為
銘於簨簴曰語寡人以獄訟者揮鞀 賈誼新書曰周
[058-3b]
成王問鬻子曰寡人聞聖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壽若夫
富則可為也若夫夀則在天乎鬻子對曰夫聖王在上
位天下無軍兵之事故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鬬
也則民得盡一生矣聖王在上則君積於徳化而民積
於用力故婦人為其所衣丈夫為其所食則民無凍餓
已得二生矣聖人在上則君積於仁吏積於愛民積於
順則刑罰廢而無夭遏之誅則民得三生矣聖王在上
則使人有時而用之有節則民無厲疾民得四生矣
[058-4a]
帝王世紀曰文帝先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
邊備守不得發兵深入恐煩苦百姓群臣如袁盎等稱
説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受賂遺金錢覺上常
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専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内
殷富興於禮義 又曰文帝斷獄四百幾致刑措 漢
書曰孔子稱斯民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信哉周秦
之弊網宻文峻而姦宄不勝漢興掃除煩苛與民休息
至孝文加之以恭儉孝景遵業五六十載之間至於移
[058-4b]
風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漢言文景美矣 後漢書
曰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達外内無
倖曲之私在上無矜大之色斷獄得情號居前世之上
故後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然而鍾離意宋
均之徒常以察慧為言夫豈𢎞仁之度未優乎 帝王
世紀曰孝和之嗣世正身履道以奉大業賔禮耆艾動
式舊典宫無嬪嬙鄭衛之燕囿無般樂遊畋之豫躬履
至徳虛静自損是以屢獲豐年逺近風承 増唐書曰
[058-5a]
太宗貞觀初户不及三百萬絹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
米斗三四錢外戶不閉者數月馬牛被野人行數千里
不齎糧民物蕃息逺方降附者百二十萬人是嵗天下
斷獄死罪者二十九人號稱太平此髙祖太宗致治之
大畧及其成効如此 又曰髙宗即位之初海内乂安
長孫無忌等輔政未見失徳數引刺史入閣問民疾苦
増户十五萬 又曰開元時海内富實斗米之價錢十
三絹一匹錢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驛
[058-5b]
驢行千里不持尺兵 又曰穆宗嘗問崔植貞觀開元
中治道最盛何致而然植曰太宗資上聖興民間知百
姓疾苦故勵精思治又以房𤣥齡杜如晦魏徴王珪為
之佐君明臣忠聖賢相維治致升平固其宜矣明皇在
天后時身踐憂患既即位得姚崇宋璟此二人早夜孜
孜納君於道璟嘗手寫尚書無逸為圖以獻勸帝出入
觀省以自戒 又曰元和之治百度修舉稱朝無幸人
 通鑑曰晉王歸晉陽休兵行賞舉賢才黜貪殘寘租
[058-6a]
稅撫孤窮伸寃濫禁姦盜境内大治 又曰宋太祖如
西京都民垂白者相謂曰我輩少生亂離不圖今日復
觀太平天子儀衛宋史太宗贊曰有五兵不試禾稼
薦登之效是以青齊耆耋之叟願率子弟治道請封禪
者接踵而至 又曰真宗景徳四年諸路豐稔淮蔡間
麥斗十錢粳米斛二百 又曰自景徳以來四方無事
百姓康樂户口蕃庶田野日闢 又曰大中祥符間河
南府獄空有鵲巢其户 又曰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君
[058-6b]
臣上下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餘年之
基 又曰英宗立詔富弼入覲訪以治道弼知帝果於
有為對曰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又問邊事對曰陛
下臨御未久當布徳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金史
世宗諭宰臣曰人皆以奉道崇佛設齋讀經為福朕使
百姓無寃天下安樂不勝於彼乎 又曰世宗時羣臣
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嵗斷死罪或十七
人或二十人 元史曰仁宗御便殿李孟進曰陛下御
[058-7a]
極物價頓減方知聖人神化之速帝曰卿等能盡力贊
襄使兆民乂安庶幾天心克享至於秋成尚未敢必今
朕踐祚曽未踰月寜有物價頓減之理孟愧謝 又曰
仁宗時逺夷自古未通中國者皆朝貢請吏 通紀曰
蹇義夏原吉對明仁宗曰民無科歛之擾徭役之繁可
謂治世 通紀曰宣宗謂楊士竒曰憶五年五月共爾
宿齊宫論寛恤事且兩閲嵗民事不又有可恤乎士竒
退與胡濙條上十數事即命行之
[058-7b]
  帝治二思治/ 識治附/
原人皇虛無六/韜 伏羲立卦易/ 清淨無為說/苑 儼然
𤣥黙淮南/子 允恭𤣥黙東/觀 至治洞和陳思/王 天為公
禮/記 無為而天下化莊/子 垂拱天下治淮南/子 不為刑
春/秋 不言而信易/ 不化而行列/子 不為而善韓康/伯
 不降席而天下治子思/子 不罷而治說/苑 不設法度
淮/南 未使民化未嘗民勸六/韜 不知喜怒六/韜 其輸而
不偽 不勞而成並淮/南子 功不賞賢不使 人雖有智
[058-8a]
無所用之並莊/子 食鳥獸肉衣其羽皮 汙樽抔飲
蕢桴土皷並禮/記 不識不知詩/ 鶉居鷇飲莊/子 浮游
不知所來罔兩不知所往淮南/子 天下和平孝/經 天下
咸悦 天下和樂帝王/世紀 天下化成易/ 天下懐安史/記
 天下殷富杜篤/論 四海㑹同書/ 海内勸慕王/褒 四
海為家史/記 四方無虞書/ 海外有截毛/詩 海内乂安
薛/瑩 光天之下至於海隅 至於海表罔有弗服並/書
澤及四海 守在四夷春/秋 經營四方毛/詩 皇化四逺
[058-8b]
曹/植 光被四表 撫於五辰庶績其凝並/書 光被六幽
班/固 上暢九垓司馬/相如 洋溢八區揚/雄 宻靜天下東/觀
徳合上天化感無外張景/陽 鎮撫方外淮南/子 協和萬
書/ 洽和萬國典/略 萬方底定陸/機 萬國咸寜易/
萬邦咸寜 萬國咸休並/書 九州影從何/晏 九有有截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毛/詩 六合殷昌張/衡 員首順風
抱朴/子 㢠廻首面内封禪/書 前番禺後椒塗揚/雄 左湯谷
右虞泉 東漸於海西被流沙書/ 東包月窟西暨日
[058-9a]
宿繆/襲 經靜兆民薛/瑩 靜濟天民傅/毅 宜民宜人毛/詩
民宜其夀賈誼/新書 保樂洽夀東/觀 國靜民康曹/植 充實
殷富桓/子 克内外無患春/秋 民用和睦孝/經 人樂其性
文/子 民樂其業春/秋 四方樂業東/觀 黎民樂業續漢/書
吏無百里之徑民無出門之役東/觀 耕者讓畔史/記 田
不侵畔市不務賈淮南/子 家給人足樂/稽 道不拾遺淮/南
子/ 單車露宿東/觀 外門不閉史/記 民不反亂春/秋 民
無癘疫 民無反禍賈/誼 國無鰥民 刑措不用囹圄
[058-9b]
空虛淮南/子 臏者墨者宫者履菲前漢刑法志曰墨黥/之屬菲履赭衣而不
純師古曰/菲草履也 善為國者不師春/秋 無兵車之事賈/誼 寢
天下兵鶡/冠 偃武脩文書/ 藏兵偃武 五刃不砥三
革不累尸/子 銷兵刃史/記 兵無血刃漢/書 焚甲兵淮南/子
 收兵為鐘史/記 鑄戈為耨潘/左 倒載干戈包以虎皮
禮/記 載戢干戈載櫜弓矢毛/詩 日辟國百里 馬駕鼓
車劒賜騎士東/觀 虎賁脫劒禮/記 去劒搢笏 偃伯靈
司馬/相如 城復于隍易/ 丹塞收烽元徼釋駕張/協 歸
[058-10a]
馬華山之陽放牛桃林之野書/ 春無淒風秋無苦雨
冬無愆陽夏無伏隂春/秋 風不鳴條雨不破塊鹽鐵/論
甘雨以時淮南/子 旬而一雨鹽鐵/論 有渰淒淒興雨祁
毛/詩 聖人在上無雹春/秋 庶草蕃廡書/ 庶𩔖蕃殖
 百物阜安周/禮 百榖用成書/ 松柏斯兊 梧桐生
矣 我黍與與我稷翼翼 曽孫之稼如茨如梁 我
倉既盈我庾惟億 亦有髙廩萬億及秭並毛/詩 太倉
之粟露積於外史/記 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魚麗于罶
[058-10b]
 魚躍于淵 王在靈沼於牣魚躍並毛/詩 昆蟲闓澤
司馬/相如 無墮鷇 地平天成書/ 泰階夷清曹/植 行同
禮/記 人倫既正 朝廷既治 無偏無黨王道蕩蕩
無黨無偏王道平平書/ 立我蒸民莫匪爾極毛/詩 山
川鬼神亦莫不寧書/ 功成作樂治定制禮禮/記 農夫
詠於田曹/植 頌聲作於下閔/鴻 𤣥鬢巷歌黄髮擊壤張/景
陽/ 老人擊壤逸士/𫝊 小兒撫塵應/璩 増黄金與土同
齊世祖曰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黄金與土同價 閭閻絃誦相聞宋文/帝
[058-11a]
除隋之亂比隆湯武 致治之美庶幾成康唐太/宗 務
農興學慎罰薄斂宋太/祖 加惠兵民輕徭薄賦元仁/宗
三十年間四境晏安户口蕃息宋文/帝 華夏富庶旅不
齎糧時稱治平元太/宗 朝廷清明天下安靜宋哲宗/元祐
百官任職天下無事宋仁/宗 天下晏然國富民足元仁/宗
 朝無闕政生民皆安明仁/宗 春風暄和萬物暢茂四
方無事宋太/宗諭 百榖豐登雨暘時若此為上瑞明文/皇詔
勤於為治賞罰嚴明後魏/顯祖 仁厚恭儉勤於為政宋文/帝
[058-11b]
 勤政憂民帝王常事宋太/宗語 詔書勅㫖無非仁政明/仁
宗/ 吏治若媮惰而任事蔑殘刻之人 刑法似縱弛
而決獄多平允之士 國未嘗無嬖倖而不足以累治
世之體 朝未嘗無小人而不足以勝善𩔖之氣宋史/仁宗
贊/ 無一物之失所 見萬國之咸寜趙普/言 以天下
之樂為樂 樂在時平民安並宋太/宗語 不以繁華為樂
蓋以民安為樂宋太宗/語李昉 與世休息迄於丕平宋太/祖
但求順理以致太平劉大夏/對孝宗 制禮作樂有太平之風
[058-12a]
元魏/顯祖 承百王之末粗致承平宋太宗/詔趙普 永徽之政有
貞觀風唐髙/宗 有貞觀永徽之風通鑑唐/睿宗 言政治者
稱元嘉焉宋文/帝 真宗之世號為盛治 仁宗之世天
下承平 元祐之政庶幾仁宗宋/史 世祖之世家給人
元世/祖 時稱小元祐宋理/宗 時號小堯舜金世/宗 一
民不得其所朕之責也明文/皇詔 御得其道則昆蟲草木
無札瘥夭閼之患通鑑胡/致堂論 雲物之祥徵於治世明洪/武
 恩威逺加山川效靈明永/樂 天下無事靈貺並至張/知
[058-12b]
白上/真宗 所宜端拱穆清嗇神和志 自可逺繼三皇俯
觀五帝趙普上/太宗 原思治憂天下之不治列/子 在心天
說/苑 憂勞百姓淮南/子 殫心萬幾晉/書 削心約志六/韜
 心愁憂苦帝王/世紀 念兹在兹書/ 夙夜基命毛/詩 昧
旦丕顯春/秋 雞鳴而起孟/子 夙寤晨興漢/書 坐以待旦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並/書 日晏坐朝後/漢 晝
不暇食夜不暇寢賈/誼 不貴尺璧而重寸陰淮南/子 髙
居逺望深視審聽六/韜  不能得治本唐文宗謂李石/曰朕即位十年
[058-13a]
不能得/治本 致太平之難又問鄭畋曰奈/何致太平之難 責治太早李/石
對文/宗 求治太急蘇軾對/神宗 求治不宜太急明宣宗嘗/問劉大夏
天下何時太平朕何如古/帝對曰求治不宜太急 欲庶幾二祖之道徳風烈
唐憲宗嘗稱太宗明皇之盛/欲庶幾二祖之道徳風烈 原識治識其政事書/
内脩政事詩/注 治常清静風俗/通 其治嚴静春/秋 養性
愛民莊/子 畏天而愛人大/戴 務徳而安民 分徳利民
春/秋 以樂樂民黄石/公 守在約孫卿/子 富其民文/子 綜
核名實漢/書 循名責實鄧/析 總攝紀綱桓/譚 専正人道
[058-13b]
白虎/通 總覽威柄華/嶠 朝無權臣 朝無寵幸東/觀 勤
恤務本 䘏民務本漢/書 事天任人尸子/云 損上益下
易/ 内無疵政漢/書 朝無疵政晉/書 臨下以簡御衆以
書/ 借耳分聽抱朴/子 假目以覽抱朴/子 平平左右
亦是率從毛/詩 増聖哲之治其應如響 朞月而可蓋
不甚難魏徵對/太宗 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同/上 平亂
責武臣守文責文臣唐髙/宗語 勸我行仁義既效矣唐太/宗
 堯舜之化慈儉而已趙宗儒對/唐太宗 大亂易治譬饑人
[058-14a]
易食魏/徵 喪亂之民思治猶饑渴之望飲食明太/祖諭 用
徳則逸 用法則勞明桂彦良/對太祖 善政在於養民 養
民在於寛賦 寛而有制不以廢弛為寛 簡而有節
不以慢易為簡明太/祖諭
  帝治三
原神教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 神化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甄冶董仲/舒曰
以貪狠為俗法出奸生如以湯止沸以薪救火上之化/下猶泥之在鈞唯甄之所為金之在鎔惟冶之所化
 斧斤賈誼曰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權勢法制人主之斧斤 校事魏太祖置/盧洪趙逵
[058-14b]
為校事使察群下髙柔曰非居上信下之㫖又逵等以/愛憎作威福太祖不聽後逵等以奸利殺之乃謝柔
 治身列子楚聘詹何問治國之要對以治身之/術王曰治國何如曰未聞身治而國亂也 熙
庶績允釐百工/庶績咸熙 張四維賈誼曰禮義亷耻是謂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辨物居方 厲精更始宣帝詔令/自新也 遺九年食三年耕/則餘一
年之食三載考績餘三年食進業曰登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二十七年遺九年食然後王徳流洽禮樂成
 為天下師蕭曹以寛厚清/淨為天下師 必世後仁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
 所至咸服三代至盛際天接地/人跡所至咸賔服 無宿憂天下無宿/憂宿久也
 無兵事賈誼/書 不拘禁忌明帝時反支日不受章奏/帝驚曰民廢農桑逺來詣
[058-15a]
闕拘以禁忌/豈為政之意 不知所之莊/子 百姓休和百姓休和/兆民頼之
三代至盛 守成尚文 遭遇右武 日用而不知百/姓
 制理於未亂 増羙利唐文宗言不能/以羙利及百姓 休息明楊/士竒
對仁宗曰更得二三年/休息庶幾人皆得所 寛恤明宣宗春和/行寛恤之令 昇平唐/李
石謂文宗曰誠務脩將來之政/視太宗昇平之期猶不為晚 治定功成宋太/祖 旋
乾轉坤宋游似侍經筵帝問唐太宗貞觀治效何速/如是對曰人主一念之烈足以旋乾轉坤
功徳兼隆唐太宗贊自古功徳兼/隆由漢以來未之有也 恭勤所致宋李昉/謂太宗
四海清晏民物阜/康皆恭勤所致 坐隆大業宋趙普謂太宗登/極十年坐隆大業 務
[058-15b]
行故事宋王旦對真宗曰祖宗之法/具在務行故事慎所變改 勵精政治宋孝/宗
 勵精致治唐憲宗新剪蜀/亂勵精致治 自視何如即位時唐李/石謂
文宗曰陛下春秋少非起人間也而知人/情偽今日視何如即位時帝曰有間矣 今日承平
亦希矣唐穆宗嘗自謂臨天下十四年雖/未致治然視今日承平亦希矣 慶厯聖徳
宋石/介作 太平聖徳詩明楊士竒作太平聖徳詩/十章以獻儒臣亦皆有作
  制作一
原尚書序曰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
代結繩之政 帝王世紀曰庖犧氏都陳作瑟三十六
[058-16a]
絃 又曰庖犧氏制嫁娶之禮 吕氏春秋曰昔古朱
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風而陽氣畜積萬物散解果實不
成故士達作為五絃琴以來隂氣以定群生 帝王世
紀曰女媧氏作笙簧 又曰神農氏作五絃之琴 龍
魚河圖曰蚩尤沒後天下復擾亂黄帝遂畫蚩尤形像
以威天下天下咸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伏
帝王世紀曰顓頊命飛龍效八風之音作樂五英以祭
上帝吕氏春秋曰帝顓頊令飛龍作/樂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雲 又曰帝嚳化被
[058-16b]
天下遂作樂六莖以康帝位 又曰堯以尹夀許由為
師夔放山川谿谷之音作樂大章吕氏春秋曰帝嚳命/咸黒作為聲歌九招
六列六英帝堯立乃命質為樂/質乃效山林谿谷之音以歌 又曰舜作大韶之樂
簫韶九成鳯凰來儀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故孔子稱韶
盡美矣又盡善也 禮記曰昔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
風 春秋元命苞曰湯之時其民大樂其救之於患害
故樂名大濩濩者救也 樂叶圖曰四時之節動静各
有分職不得相越當以度行謂調露之樂注曰調露和
[058-17a]
致於甘露 増通鑑曰周公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
大服樂曰勺 事文𩔖聚曰漢髙祖時叔孫通因秦樂
人制宗廟樂又有房中祠樂唐山夫人所作也孝惠二
年使樂府令夏侯寛備其器數更名曰安世樂 漢書
曰武帝既滅南越下公卿議曰民間祠有鼔舞樂今郊
祀而無樂豈稱乎或曰泰帝使素女鼓五十絃瑟悲帝
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絃於是塞南越禱祠泰一
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絃及箜篌瑟自此
[058-17b]
起 唐書曰唐製七徳舞本名秦王破陣樂太宗為秦
王破劉武周軍中相與作秦王破陣樂及即位宴㑹必
奏之謂侍臣曰雖發揚蹈厲異乎文容然功業由之被
於樂章示不忘本也 又曰九功舞者本名功成慶善
樂太宗生於慶善宫貞觀六年臨幸宴從臣賞賜閭里
同漢沛宛帝歡甚賦詩起居郎吕才被之管絃名功成
慶善樂 五代史曰周世宗天厯六年詔王朴考正雅
樂朴以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京房為律准以
[058-18a]
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長短寸分設柱用七聲為均樂成
而和其所作樂至今用之不可廢 宋史曰宋初竇儼
改周樂文舞崇徳之舞為文徳之舞武舞象成之舞為
武功之舞改樂章十二順為十二安 又曰始太祖以
雅樂聲髙不合中和乃詔和峴以王朴律凖洛陽銅望
臬石尺為新度以定律吕故建隆以來有和峴樂以後
至崇寜凡六改作 又曰仁宗皇祐二年出親製明堂
樂八曲又以自製黄鐘五音五曲並肄於太常三年禮
[058-18b]
官上大樂名曰太安 又曰徽宗時蔡京主魏漢津之
説破先儒累黍之非用夏禹以身為度之文以帝指為
律度鑄帝鼎景鐘樂成賜名大晟謂之雅樂 金史曰
大定間命禮部學士院太常寺更撰樂名取大樂與天
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又曰後改文舞曰保大定
功之舞武舞曰萬國來同之舞 元史曰世祖名樂曰
大成文舞曰武定文綏之舞武舞曰内平外成之舞
續文獻通考曰太祖洪武中上親製大祀天地樂章八
[058-19a]
年正月上親大祀遂用焉 通紀曰太祖命禮部尚書
陶安等作宴享九奏樂章上善之悉屏俗樂 唐書曰
開元九年麟徳厯署日蝕不驗詔僧一行作新厯推大
衍數立術以應之十五年草成名開元大衍厯其倚數
立法固無以易後世有改作者皆依倣而已 五代史
曰周世宗即位端明殿學士王朴通於厯數乃詔朴撰
定嵗餘朴進欽天厯世宗嘉之詔司天監用之史論曰/前代造
厯其法不同而多差至唐一行始以天地之中數作大/衍厯最為精宻後世善治厯者皆用其法朴亦能自為
[058-19b]
一家然不能宏深簡易而徑急是/取至其所長雖聖人不能廢也 宋史曰太平興國
間巴中人張思訓創作渾儀以獻太宗召工造於禁中
踰年而成按舊法日月晝夜行度皆人所運行新製成
於自然尤為精妙 元史曰元初用金大明厯世祖十
三年平宋遂詔許衡王恂郭守敬改治新厯成名授時
厯自古及今其推驗之精蓋未有出於此者 又曰守
敬首言厯之本在於測驗而測驗之器莫先儀表今司
天渾儀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與此處天度相符比量
[058-20a]
南北二極約差四度表石年深亦復欹側乃盡考其失
創作簡儀又作候極儀作渾天象象雖形似莫適所用
作玲瓏儀作仰儀皆臻於精妙卓見絶識有古人所未
及者 續文獻通考曰明太祖以劉基精於天文時占
乾象佐行軍輙效擢為太史監太史令率其屬髙翼等
上大統厯皆依郭守敬法故/積分猶授時之數 又曰西域當崑崙之陽
為得風氣之正故西域獨有厯元之季世其厯始東厯
家以為最宻太祖造大統厯得西人之精乎厯者以其
[058-20b]
厯與中國厯相参推歩而後成之 元史曰世祖即位
命國師帕克斯巴製蒙古新字字成上之其字僅千餘其
母凡四十有一其相關紐而成字者則有韻關之法其
以二合三合四合而成字者則有語關之法而大要以
諧聲為主至元六年詔頒行於天下 明紀事本末曰
太祖嘗問宋濓孔克仁漢治何不及三代也克仁曰王霸
之道雜太祖曰咎將誰始曰在髙祖太祖曰然髙祖創
業未遑禮樂孝文時當制作復三代之舊乃逡廵未遑
[058-21a]
使漢家終於如是三代有其時而能為之漢文有其時
而不為周世宗則無其時而為之者也
  制作二
原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繫/辭
制度數議徳行易/ 象天地以立制傅元/天體 變天下之
禮含/文嘉 改正朔易服色禮/記 制禮作樂史/記 作樂以
應天制禮以配地禮/記 天地變化聖人效之河出圗洛
出書聖人則之 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 聖人
[058-21b]
作易幽贊神明並/易 庖犧作易𢎞開大道古史/考 伏羲
作易綿絡天地揚/雄 厯象日月敬授人時書/ 聖人作
厯黄帝造厯續漢/書 立四時之制尸/子 著九六之文帝/王
世/紀 推三光立八節春/秋 治五氣設五量大戴/禮 合五
春/秋 正六宗拾遺/記 吹律定姓紀鐘甄聲帝王/世紀 省
風作樂春/秋 作樂崇徳易/ 作樂防滿樂/稽 黄帝作樂
曰咸池樂/緯 少昊作樂曰九淵帝王/世紀 禹作夏 武王
作武並鄭/注禮 命咸黒為歌吕氏/春秋 命伊尹歌晨露韓/詩
[058-22a]
庖犧氏作瑟文王益其少宫南聽鳳以定律 神農作
帝王/世紀 朱襄作琴吕氏/春秋 黄帝庖犧作瑟世/紀 作簫
以象鳳風俗/通 禹作夏籥吕氏春秋曰禹立命臯陶/作為夏籥九成以昭其功
使伶倫作律吕氏/春秋 命咎陶作刑紀/年 黄帝作&KR0950世/本
 治其絲麻以為布帛禮/記 上棟下宇以待風雨易/
構其木樔以避羣害韓/子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 結繩
為罟以佃以漁並/易 作網罟用禽鳥典/畧 鑽燧取火以
化腥臊韓/子 烹榖為粥燔肉為炙 取犧牲以充庖厨
[058-22b]
帝王/世紀 作釡甑成火食之道古史/考 後聖有作范金合
禮/記 耒耨之利以敎天下易/ 神農作耒耜古/史 弦
木為弧剡木為矢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 斷木為杵
掘地為臼 服牛乗馬引重致逺以利天下 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貨 易之以棺槨易之以書契並/易 以
新書石從事魏/書 以典論刻石魏/志 黄帝作弩古/史 以
銅為兵越/絶 黄帝蹴踘劉/向 武王作翣世/本 使馬鈞作
司南車魏/畧 採銅鑄鼎史/記 鑄鼎象物春/秋 増變律令
[058-23a]
革官名 功極作樂 治終制禮唐傅奕/上髙祖 考制度脩
通禮 定正樂議刑統周世/宗 左圓右方 先偏後伍
 交錯屈伸以象魚麗鵝鸛 執㦸而舞以象擊刺往
唐太宗七徳舞/即秦王破陣樂 進蹈安徐以象文徳太宗九/功舞 更
製歌辭太宗命魏徵褚亮虞世南李/百藥等更製破陣樂歌辭 作上元舞唐髙/宗作
舞者百八十人衣畫雲五色以象元氣/上元二年詔惟圓丘方澤及太廟用之 化育詒庇孰
非厥功髙宗時奏破陣樂舞入帝常立以視樂闋乃坐/裴守真言二舞誠祖宗盛德然古無天子立觀
者化育詒庇孰非厥功不/應歌舞别申嚴奉奏可 追思王業勤勞若此髙宗/觀樂
[058-23b]
舞而/歎 六變以象功業宋淳化中和㠓言二舞有六/變之象每變以象太祖功業
推讓宜先文舞和峴言陛下以推讓/受禪宜先奏文舞 上親製樂大中/祥符
間上親製樂獻王清/昭應宫及景靈宫 御製樂章真宗又御製/配享樂章 作樂
崇徳天人之極致唐元徳/秀言 制作簡繆聞者皆悲憤自/唐
末之亂禮樂制度亡失已久石晉詔太常詳定二舞冬/至㑹朝崇元殿廷設宫縣二舞在北登歌在上然禮樂
廢久制作簡繆又繼以龜兹部霓裳法曲参亂雅音其/樂工舞郎多敎坊伶人百工商賈州縣避役之人登歌
發聲悲離煩慝舞者行/列不應節聞者皆悲憤 太宗増十部樂燕樂唐髙祖/平隋仍其制
設九部樂太宗平/髙昌増為十部 作九絃琴 作五絃阮宋太宗嘗/謂舜作五
[058-24a]
絃之琴以歌南風後王因之復加以文武二絃朕今増/之為九其名曰君臣文武禮樂正民心則九奏克諧而
不亂矣阮四絃増之為五其名曰水/火金木土則五材並用而不悖矣 宫中製渾天儀
宋五儀志歸於金中興更謀制作袁正功獻渾儀様髙/宗先自為一儀寘諸宫中以測天象其後卲諤所鑄蓋
祖是/焉 禁中作觀星臺續通考明仁宗洪熙初作觀星/臺於禁中上時時登臺觀象初
太祖精於天文每以指訓/故成祖仁宗皆知天象 欽定厯註明厯式有二曰/王厯曰民厯洪
武二十九年/欽定厯註 改銅魚符唐髙祖罷隋竹使符頒/銀兔符其後改銅魚符 秬
黍之制或差毫釐 錘鈎為姦害及黎庶宋太祖淳化/三年詔曰國
家萬邦咸乂九賦是均顧出納於有司繫權衡之定式/如聞秬黍之制或差毫釐錘鈎為姦害及黎庶宜令詳
[058-24b]
定著為/通規 安得不新其耳目唐傅/奕言 制作可施於後世
五代史論周世宗制/作皆可施於後世 銳意制作以文太平宋徽/宗
  實録一
増通鑑曰晉秘書監孫盛作晉春秋直書桓温枋頭之
敗温怒盛諸子私改之 又曰後魏崔浩與髙允等共
譔國記曰務從實録浩刋所譔於石以彰直筆有譖其
暴揚國惡浩竟誅死 唐書曰髙祖太宗實録初敬播
所譔信而詳及許敬宗身為國史竄改専出己私 又
[058-25a]
曰吳兢初與劉子𤣥撰定武后實録叙張昌宗誘張説
誣證魏元忠事頗言說已然可頼宋璟等激勵苦切故
轉禍為忠不然皇嗣且殆後說為相讀之心不善知兢
所為即從容謬謂曰劉生書魏齊公事不少假借奈何
兢曰子𤣥已亡不可受詘地下兢實書之其草故在聞
者歎其直說屢以情蘄改辭曰狥公之情何名實録卒
不改世謂今董狐云 又曰肅宗時經大亂後史籍燔
闕于休烈奏國史開元實録起居注及餘書三千八百
[058-25b]
餘篇藏興慶宫兵興焚煬皆盡請下御史覈史館所由
購府縣有得者許上送官一書進官一資一篇絹十匹
凡數月止獲一二篇唯韋述以其家藏國史百三十篇
上獻 又曰初韓愈撰順宗實録書禁中事為切直宦
豎不喜訾其非實文宗詔路隋刋正隋言改脩非是史
冊者褒勸所在匹夫羙惡尚不可誣况人君乎臣宗閔
臣僧孺謂史臣李漢蔣係皆愈之壻不可参撰俾臣得
下筆臣謂不然且愈所書非自己出元和以來相循逮
[058-26a]
今雖漢等以嫌無害公義請條示甚謬誤者付史官刪
定有詔擿貞元永貞間數事為失實餘不復改漢等亦
不罷 又曰文宗每言順宗事不詳實史臣韓愈豈當
時屈人耶昔司馬遷與任安書辭多怨懟故武帝本紀
多失實鄭覃曰武帝中年大發兵事邊生人耗瘁府庫
殚竭遷所述非過言李石曰覃所陳因武帝以諫欲陛
下終究盛徳帝曰誠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又曰武
宗時周墀言故宰相李德裕重定元和實録竄寄他事
[058-26b]
凡人君尚不改史取必信也遂削新書 五代史曰漢
隠帝詔賈緯與王伸竇儼等同修晉髙祖出帝實録廣
順元年實録成緯求遷官不得由是怨望是時宰相王
峻監脩國史緯書日厯多言當時大臣過失峻見之怒
曰賈給事子弟仕宦亦要門閥奈何厯詆當朝之士使
其子孫何以仕進言之太祖貶斥之 又曰周太祖既
黜宰相王峻以峻監脩國史意其所書不實因召史官
取日厯讀之史官以禁中事非外所知懼以漏落得罪
[058-27a]
及李榖監脩因請命近臣録禁中事付史館乃命樞宻
直學士就樞宻院録送史館自此始 宋史曰太平興
國中李昉扈蒙撰太祖實録咸平初王禹偁與脩太祖
實録直書其事 又曰錢若水引柴成務宗度吳淑楊
億同脩太宗實録八十卷真宗覽書流涕錫賚有差八/十
卷内楊億獨草五十六卷/真宗稱其才長於史學 又曰治平中召宋敏求為
仁宗實録檢討官同脩起居注及英宗在殯有言宗室
服踈者許嫁娶敏求以為大行未發引不可踰年又有
[058-27b]
言者敏求言宗室義服服降而練可嫁娶矣坐前後議
異貶知絳州王珪范鎮乞留之使成實録神宗曰敏求
議初不誤即召還 又曰紹聖元年蔡卞請重脩神宗
實録曽布請以王安石日録載之 又曰初安石且死
悔其所作日録命從子防焚之防詭以他書代紹聖間
蔡卞為中書舍人即防家取以上因刪落事實文飾姦
偽盡改所脩實録正史於是吕大防范祖禹趙彦若黄
庭堅皆獲深譴 又曰徽宗立徐勣言神宗正史今更
[058-28a]
五閏矣未能成書蓋由元祐紹聖史臣好惡不同范祖
禹等専主司馬光家藏記事蔡京兄弟純用王安石日
録各為之説故議論紛然當時輔相之家家藏記録何
得無之臣謂宜盡取用参討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
又曰髙宗時朱勝非為相上諭之曰神宗哲宗兩朝史
事多失實非所以𫝊信後世宜召范冲刋定勝非言神
宗史多増王安石日録哲宗史經京卞之手議論多不
正命官刪脩誠足以彰二帝盛美會勝非去位趙鼎以
[058-28b]
宰相監脩二史是非得其正 又曰髙宗命范冲重脩
神哲兩朝實録冲父祖禹元祐中嘗脩神宗實録盡書
王安石之過以明神宗之聖其後安石壻蔡卞惡之祖
禹坐謫死嶺表至是復以命冲上謂之曰兩朝大典皆
為姦臣所壊故以屬卿 又曰髙宗以常同脩撰哲宗
實録且諭之曰是除以卿家世𫝊聞多得事實故也一
日奏事上愀然曰向昭慈嘗言宣仁保佑大功哲宗自
能言之正為宫中有不得志於宣仁者因生誣謗欲辨
[058-29a]
白其事湏重脩實録具以保立勞效昭示來世此朕選
卿意也同乞以所得聖語宣付史館仍記於實録卷末
他日上諭/勾濤同此 金史曰熙宗皇統間史臣進先朝實録三
卷上焚香立受之 元史曰世祖至元間司徒色埒黙
等進讀祖宗實録帝曰太宗事則然睿宗少有可易者
定宗固日不暇給憲宗汝獨不能憶之耶猶當詢諸知
者 又曰王鶚言國家以神武定四方皆出太祖廟謨
雄斷所致若不乗時紀録竊恐久而遺忘宜置局纂就
[058-29b]
實録附脩遼金二史從之 又曰文宗時以嘗命脩遼
金宋三史未成以累朝故事有未備者史官請以翰林
國史院脩祖宗實録時有司所具事蹟参訂翰林院言
於帝曰實録法不得𫝊於外則事蹟亦不當示人遂已
 弇山堂别集曰明制脩實録例以内閣大臣總裁而
元勛上公一人監脩獨太祖實録以曹國公李景隆監
脩户部尚書夏原吉副之至嘉靖中脩睿宗實録用禮
部尚書席書吏部尚書廖紀蓋特典也 又曰重脩太
[058-30a]
祖實録以布衣陳濟與學士解縉為總裁官而禮部尚
書李至剛及講讀以下僅為纂脩官 又曰明實録故
事有不諱始命内閣翰林臣纂脩實録六科取故奏部
院咨陳牘而已其於左右史記言動闕如也是故無所
考而不得書國忸衮闕則有所避而不敢書而其甚者
當筆之士或有私好惡焉則有所考無所避而不欲書
  實録二
増唐厯柳芳上元中坐事謫黔中時髙力士亦貶巫州/因從力士質開元天寳及禁中事具識本末而
[058-30b]
所撰國史已送官不可追刋乃倣編年法為/唐歴四十篇頗有異聞然不立褒貶義例 唐年補
唐自武宗已後無實録史官之職廢賈緯采次𫝊聞/為唐年補録當唐之末王室微弱諸侯强盛征伐肆
出天下多事緯論次多所闕誤/而事迹粗存亦有補於史氏 紀年録後唐明宗時/以武王莊宗
實録未脩何瓚等上言張昭有史材嘗私撰同光實録/十二卷又聞其欲撰三祖志并藏昭宗朝賜武王制詔
誥九十餘篇請以昭所撰上史館拜昭為史館脩撰委/之撰録昭以懿祖獻祖太祖並不踐帝位仍補為紀年
錄二十卷又撰莊宗實録/三十卷上之優詔褒美 尊堯集陳瓘嘗著尊堯集/謂紹聖史官専據
王安石日録改神宗史變亂是非不可傳信深明誣妄/以正君臣之義張商英為相取其書既上而商英罷後
陳執中當國起遷人石械知台州就瓘家脇取尊堯集/瓘受禍最酷幾不免至髙宗時讀其書嘉其忠特賜諡
[058-31a]
以表/之 朱墨史范冲重脩神宗實録為考異一書明示/去取舊文以墨書刪去者以黄書新脩
者以朱書世/號朱墨史 辨誣録冲脩哲宗實録别/為一書名辨誣録 六世實録
宋敏求補唐武宗以下/六世實録百四十八卷 三朝實録周廣順中竇儼與/賈緯王紳同脩晉
髙祖少帝漢/祖三朝實録 三朝帝紀孝宗時魏把撰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帝紀 四朝
㑹要孝宗時陳俊卿虞允文等上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四朝㑹要 世稱良筆蔣乂/撰徳
宗憲宗實録偕又撰文宗實録/蔣氏三世踵脩國史世稱良筆 陳夀之流敬播撰髙/祖實録興
創業盡貞觀十四年至是又撰太宗實録/訖二十三年房𤣥齡嘗稱播陳夀之流 竄無完篇
韓愈為順宗實録議者閧/然不息卒竄定無完篇 萬世公論元仁宗諭省臣/曰翰林集賢儒
[058-31b]
臣朕自選用汝等毋輙擬送人言御史臺任重朕謂國/史院尤重御史臺是一時公論國史院是萬世公論
 佞史謗書陸佃以脩撰神宗實録徙禮部數與史官/范祖禹黄庭堅争辨大要多是安石為之
晦隐庭堅曰如公言蓋佞史也/佃曰盡用君意豈非謗書乎 稱故事以折之初太/宗有
畜犬甚馴常在乗輿左右及崩鳴號不食因送永熙陵/寢李至嘗詠其事欲錢若水書之若水不從吕端雖為
監脩以不蒞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為専美/若水稱詔㫖及唐朝故事以折之時議不能奪 援詔
令以廷諍錢若水又重脩太宗實録参以王禹偁李宗/諤梁顥趙安仁未周嵗畢安仁時為宗正卿
上言䕫王於太宗屬當為兄實録所紀/繆誤若水援國初詔令廷諍數四乃定 召脩實録太/宗
以太祖朝典䇿未備乃召范杲于濠州杲聞命喜甚以/為將加優擢晨夜趨進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錢熙杲問
[058-32a]
以朝議將任僕何官熙/言重脩太平實録耳 乞脩實録仁宗初太后臨朝/夏竦在外急於進
取乞與脩真/宗實録不報 徵山林遺逸之士洪武間上謂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
朝實録史所以勸懲不可廢乃詔李善長宋濓為/總裁徴山林遺逸之士汪克寛等十六人同纂脩
  寳訓
増皇祖有訓 聖謨洋洋嘉言孔彰 聰聽祖考之彞
訓 率乃祖文王之彞訓 赤刀大訓𢎞璧琬琰在西
序 用答揚文武之光訓並/書 訏謨定命逺猷辰告詩/
 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易/ 帝範十二篇唐/太
[058-32b]
宗作以/賜太子 三朝寳訓宋仁宗時/吕夷簡上 法寳新録吕夷簡上/景祐法寳
新/録 𫝊法寳録神宗時蔡確/参定編脩 祖宗家法哲宗御邇英/閣召宰執講
讀官讀寳訓至漢武帝籍南山為上林苑仁宗曰山澤/之利當與衆共之何用此也丁度曰臣事陛下二十年
每奉徳音未始不及于/憂勤此蓋祖宗家法爾 事親之法吕大防因推廣祖/宗家法以進曰自
三代以後惟本朝所立家法最善臣請言其畧自古人/主事母后朝見有時如漢武帝五日一朝長樂宫祖宗
以來母后皆朝夕/見此事親之法也 事長之法前代大長公主用臣妾/之禮本朝必先致恭仁
宗以姪事姑之禮見獻穆/大長公主此事親之法也 治内之法前代宫闈多不/肅宫人或與廷
臣相見唐入閤圗有昭容位本朝宫/禁嚴宻内外整肅此治内之法也 待外戚之法前/代
[058-33a]
外戚多預政事常致敗亂本朝母后/之族皆不預政此待外戚之法也 尚儉之法前代/宫室
多尚華侈本朝宫殿止/用赤白此尚儉之法也 勤身之法前代人君雖在宫/禁出輿入輦祖宗
皆歩自内廷出御後殿豈乏人力哉亦/欲渉歴廣庭稍冐寒暑此勤身之法也 尚禮之法前/代
人君在禁中冠服尚簡祖宗以來燕居必以禮竊聞/陛下昨郊禮畢具禮謝太皇太后此尚禮之法也
寛仁之法前代多深於用刑大者誅戮小者逺竄惟本/朝用法最輕臣下有罪止于罷黜此寛仁之
法也至於虛己納諫不好畋獵不尚翫好不用玉器不/貴異味此皆祖宗家法足以致太平者陛下不湏逺法
前代但盡行家法足以/為天下哲宗甚然之 節費王巖叟嘗侍邇英進讀/寳訓至節費巖叟曰凡
言節用非偶節一事便能有濟當每事/以節儉為意則積久累日國用自饒 知人又讀仁/宗知人
[058-33b]
事巖叟曰人主嘗欲虛心平意無所偏係觀/事以理則事之是非人之邪正自然可見 多識典
髙宗朝曽幾承平時為館職去三十八年而復至多/識前輩言行臺閣典章詔脩神宗寳訓書成帝稱善
 講求謨訓光宗立余端禮言夀皇睿謨聖訓仁政善/敎所當施於天下者願與二三大臣朝夕
講求而/力行之 仁厚發為英明鄭清之進讀仁皇訓典謂仁/宗之仁厚發為英明故能脩
明紀綱而無寛/弛不振之患 英明本於仁厚又言孝宗之英明本/於仁厚故能涵養士
氣而無矯厲/峭刻之習 戒子篇太/宗 字民訓理/宗 寛恤詔令孝/宗
 寳訓要言王洙讀寳訓要/言於邇英閣 三朝聖訓金章宗時右/補闕請𩔖集
太祖太宗世宗三朝/聖訓以備觀覽從之 皇圖大訓元泰定帝時司天監/紐澤許師敬編𩔖帝
[058-34a]
訓成請經筵進講仍俾皇太/子觀覽後更名曰皇圗大訓 陳說明訓元文宗詔虞/集等曰自惟
早嵗䟦渉艱阻視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豈能周知故/立奎章閣置學士員日以祖宗明訓古昔治亂得失陳
説於前使朕樂於聽聞卿/等其推所學以稱朕意 金匱寳訓元英宗㑹諸王/於大明殿詔拜
珠進讀太祖金匱寳訓威儀整/暇語音明暢莫不注目竦聽 昭鑒録明太祖訓戒/太子嘗命采
經𫝊格言為書名曰儲君昭鑒録至成祖命稍充廣/之益以太祖聖謨大訓以為子孫萬世帝王之法
祖訓録共目十有三上自為/序仍命宋濓序之 皇明寳訓太祖又擇言/行之大者為
皇明寳/訓五卷 文華大訓明憲宗製文華大訓成命詹事/彭華等進講東宫每起立拱聽
  記注一
[058-34b]
増唐書曰褚遂良兼知起居注太宗曰卿記起居大抵
人君得觀之否對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惡必記
戒人主不為非法未聞天子自觀史也帝曰朕有不善
卿必記邪對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載筆君舉必書劉
洎曰使遂良不記天下之人亦記之矣 又曰太宗曰
朕行有三一監前代成敗以為元龜二進善人共成政
道三斥逺群小不受讒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
能書吾惡也 又曰杜正倫知起居注帝嘗曰朕坐朝
[058-35a]
不敢多言必待有利於民乃出諸口正倫曰臣職左史
陛下一言失非止損百姓且筆之於書千載累徳帝說
 通鑑曰太宗謂監脩國史房𤣥齡曰朕之為心異於
前世帝王欲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𤣥齡
乃與許敬宗等刪髙祖今上實録上之上見書六月四
日事語多微隠謂曰昔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
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𩔖是矣史官何諱焉今可削去
浮辭直書其事 唐書曰永徽後左右史惟對仗承㫖
[058-35b]
仗下謀議不得聞姚璹以帝王謨訓不可闕紀請仗下
所言軍國政要宰相自撰號時政記以授史官從之時
政有記自璹始 通鑑曰貞觀之制中書門下及三品
官入奏事必使諫官随之有失則匡正美惡必紀之及
許敬宗李義府用事奏事多俟仗下於御座前屏左右
宻奏監察御史及侍制官逺立以俟其退諌官史官皆
随仗出仗下後事不復預聞及宋璟為相欲復貞觀之
政令史官随宰相入侍羣臣事非秘宻者皆令對仗奏
[058-36a]
聞史官自依故事 唐書曰文宗與宰相議政適見鄭
朗執筆螭頭下謂曰向所論事亦記之乎朕將觀之朗
曰臣執筆所書者史也故事天子不觀史昔太宗欲觀
之朱子奢曰史不隠善不諱惡自中主而下或飾非䕶
失見之則史官無以自免且不敢直筆褚遂良亦稱史
記天子言動雖非法必書庶㡬自飭帝恱謂宰相曰朗
援故事不畀朕見起居注可謂善守職者然人君之為
善惡必記朕恐平日言之不協治體為將來羞庶一見
[058-36b]
得以自改朗遂上之 又曰帝索起居注魏謩奏古置
左右史書得失以存鑒戒陛下所為善無畏不書不善
天下之人亦有以記之帝曰不然我既嘗觀之謩曰向
者取觀史氏為失職陛下一見則後來所書必有諱屈
善惡不實不可以為史且後代何信哉乃止 又曰大
中時裴休奏言宰相論政上前知印考次為時政記所
論非一詳已辭略他議事有所闕史氏莫能詳請宰相
人自為記合付史官詔可 宋史曰太祖七年知制誥
[058-37a]
扈蒙上言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論事必命起居郎起居
舍人執筆立於殿側以紀時政故文宗實録稍為詳備
至後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學士及樞宻直學士輪脩日
厯送史官近來此事都廢每季雖有内殿日厯樞宻院
録送史館然所記者不過臣下對見辭謝而已帝王言
動莫得而書緣宰相以漏泄為虞昩於宣播史官疏逺
何得與聞自今凡有裁制之官優䘏之令發自聖衷可
書簡䇿者並委宰臣及參知政事每日輪知抄録以備
[058-37b]
史官撰集從之 又曰程琳脩真宗實録而大中祥符
以來起居注闕琳追述上之遂脩起居注 又曰韓維
同脩起居注侍邇英講英宗初免喪簡黙不言維疏言
邇英閣者陛下燕閒之所也侍於側者皆獻納論思之
臣可以博咨訪之義窮仁義之道究成敗之原今禮制
終畢臣下傾耳以聽玉音臣請執筆以俟 又曰神宗
元豐時王存為編脩官脩起居注時起居注雖日侍而
奏事必禀中書俟㫖存乞復唐貞觀左右史執筆随宰
[058-38a]
相入殿故事神宗韙其言聽直前奏事自存始也 又
曰徽宗時以天暑令記注官卯漏正即勿奏事仍具為
令周常言本朝記注𩔖多兼諫員故凡言動得以所聞
見論可否神宗時脩注官雖不兼諫職亦許以史事於
崇政殿延和殿直前陳述陛下於炎曦可畏之候暫停
進對亦人情之常若著為令則必記於日録𫝊之史筆
使後人觀之將以為倦於聽納而忘先王之美事矣事
遂寢 又曰隆興時胡銓擢起居郎論史官失職者四
[058-38b]
一謂記注不必進呈庶人主有不觀史之美二謂唐制
二史立螭頭之下今在殿東南隅言動未嘗得聞三謂
二史立後殿而前殿不立乞於前後殿皆分日侍立四
謂史官欲其直前而閤門以未嘗預牒以無班次為辭
乞自今直前言事不必預牒閤門以有無班次為拘詔
從之 又曰孝宗踐阼先是左右史久不除並記注壅
積周必大請言動必書兼脩月進乃命必大兼編𩔖聖
政所詳定官 遼史曰遼聖宗詔脩日厯官毋書細事
[058-39a]
 金史曰世宗謂宰臣曰海陵時脩起居注不任直臣
故所書多不實可訪求得實詳而録之參政孟浩進曰
良史直筆君舉必書自古帝王不自觀史意正在此
又曰一日世宗屏侍臣與宰臣議事記注官亦退上曰
史官記人君善惡朕之言動及與卿等所議皆當與知
其於記録無或有隠可以朕意諭之 元史曰英宗時
御史李端言朝廷雖設起居注所録皆臣下聞奏事目
上之言動宜悉書之以付史館從之 通紀曰洪武七
[058-39b]
年命詹同宋濓等纂脩日厯成凡一百卷 又曰詞林
記曰太祖初建國首設起居注以魏觀宋濓為之日侍
左右記言動洪武十四年定起居注秩從七品單仲祐
詹同嘗任焉其後竟廢令翰林院史官兼之每朝則立
班記事入館則載筆以從書動以為日厯書言以為寳
訓永樂洪熙間王直在翰林猶從事於記注宣徳後寖
以廢矣成化𢎞治中臣僚累建言欲復起居注之舊或
欲即命史官記時政於其中如宋朝政房之制皆未舉
[058-40a]

  記注二
増天子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 國有簡冊
君舉必記言動之微可不慎歟唐魏知/古言 史官惟詢采
二史不注起居唐劉知/㡬言 記言動不敢侵官唐文宗嘗/敕魏謩曰
事有不當母嫌論奏謩曰臣頃為誎臣/故得有所陳今則記言動不敢侵官 立侍宋初記/注官與
講讀諸儒皆得侍坐邇英閤石揚休奏/脩起居注官記言動當立以侍從之 召侍經筵宋/仁
宗初視事退御邇英閤召侍臣講讀而脩起居注官獨/先出賈黯言召臣下訪對動關政體而史臣不得預聞
[058-40b]
請并召侍經/筵詔許之 分立殿上宋王介寧宗末除起居舍人/言本朝循唐入閤之制左右
史不立前殿若御後殿則立朶殿下何所聞見而脩/起居注乎乞依歐陽脩王存胡銓所請分立殿上
留身奏事宋舊制脩注官經筵官許留身奏事而/近例無有髙宗時洪遵請復舊制從之 操
筆赤墀下唐鄭覃曰記注操筆赤/墀下所書為後世法 執筆螭頭下見記/注一
唐文/宗 老儒恬退宋仁宗時初脩起居注缺中書舍人/彭乗在選中帝指乗曰此老儒也雅
有恬退名/無以易之 謹厚長者金世宗嘗顧脩起居注王崇璧/曰斯人謹厚長者故置諸左右
欲諸臣效/其為人也 解其記注宋仁宗言馮京亦何罪/但解其記注旋復之 記注
與制誥為隣宋英宗在藩邸時聞蘇軾名及即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誥宰相韓琦曰軾
[058-41a]
之才逺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之/今驟用之則天下之士未必以為然英宗曰且與脩注
如何琦曰記注與制誥為隣未可遽授不若/於舘閣中近上帖職與之乃召試入史館 書之起
居注宋余靖言嘗有吕覺以治獄賜對祈易章綬陛下/諭之曰朕不欲因鞫囚與人恩澤覺退以告臣臣
書之起/居注 書之時政記宋御史蕭之敏劾虞允文允文/上章待罪孝宗過徳夀宫太上
曰采石之功之敏在何許上為出之敏允文言之敏端/方請召歸以闢言路上謂其言寛厚命曽懐書之時政
記/ 邇英延義記注宋景祐中置崇政殿説書賈昌朝/誦說明白帝多所質問昌朝請記
録以進賜名邇英/延義記注後罷 邇英記注宋髙宗時洪遵直學士/院帝曰卿再登三館常
典書命今以脩注處卿遂拜起居舍人以經筵官除罷/及封章進對宴㑹錫予講讀問答等事萃為一書名之
[058-41b]
曰邇英/記注 祥曦記注乾道二年洪邁為起居舍人言起/居註皆据諸處關報始加脩纂雖
有日歴時政記亦莫得書景祐故事有邇英延義二閣/記注今廢不續陛下言動皆罔聞知恐非命侍本意乞
今講讀官自今各以日得聖語關送修注官令講筵/所牒報使謹録之因今所御殿名曰祥曦記注制可
聖政日厯宋孝宗上太皇聖/政日厯於徳夀宮 夀皇日厯光宗上夀皇/日厯於重華
宫/
  興造
原匠人建國辨方正位 體國經野並周/禮 始建城市
而營宮室 水地以縣周禮注曰於四角立植而縣以/水望其髙下髙下既定乃為位
[058-42a]
而平/地 置𣙗以縣眡以景周禮注曰𣙗古文臬假借字/於所平之地中央樹八尺之
臬以縣正之眡之以/其景將以正四方也 識日出之景周禮曰為規識日/出之景與日入之
景/ 晝参日景夜考極星周/禮 揆之以日毛/詩 規天矩
張/衡 審曲面勢 右社稷而左宗廟禮/記 九經九緯
經涂九軌周禮注曰經緯謂涂也經緯之涂皆容方九/軌疏曰九經九緯者南北之道為經東西之
道為/緯 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周禮注曰王宮所居也宗/祖廟面猶鄉也王宮當中
經之/涂也 室度以几堂度以筵堂脩七/尋三尺 宮中度以尋野
度以歩涂度以軌 内有九室九嬪居之外有九室九
[058-42b]
卿朝焉並周/禮 宮隅七雉城隅九雉周禮注曰宫隅城/隅謂四角浮思也
雉長三丈/髙一丈 環涂七軌野涂五軌周禮疏曰環涂謂遶/城道如環然謂之環
也野涂國/外謂之野 經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始勿亟
庶民子來 築室百堵 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
陾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
勝 廼立臯門臯門有伉廼立應門應門將將 俾立
室家 廼立冡土並/詩 疏龍首以抗殿張/衡 既新作於
迎風増露寒與儲胥張/衡 増土階茅茨唐堯以昌 始
[058-43a]
皇興阿房而秦禍烈 文帝惜露臺而漢祚永唐薛/收言
規構鴻侈隋楊素營仁夀/宫規構鴻侈 營繕相繼唐太宗時翠微/玊華營繕相繼
 軍營馬監靡不恢崇 佛寺道宮悉皆輪奐宋太宗/時田錫
言/ 趨末棄本唐景雲初作金仙等觀韋凑以為方農/月興土雖貲出公主然髙直售庸則農
人捨耕取顧趨末棄本/恐天下有受其飢者 以夜繼晝宋丁謂營玊清昭/應宫令以夜繼晝
每繪一壁/給二燭 登洛北絶岸延眺良久唐髙宗營東都乃/登洛北絶岸延眺
良久詔即其/地營上陽宫 卜鍾山之陽定作新宫明太祖命劉基/卜地定作新宫
於鍾山之陽増築新城/延亘周圍凡五十餘里 止從儉素金天眷元年命少/府監盧彦倫營建
[058-43b]
宫室止/從儉素 朴素不飾明太祖新内三殿成曰奉天華蓋/謹身左右樓曰文武殿後為宮前
曰乾清後曰坤寜六宫以/次序列皆朴素不為飾 陂池臺榭皆深宮複禁唐/狄
仁傑曰古天子陂池臺榭皆/深宫複禁不欲百姓見之 武功舊第纔蔽風雨唐/蔣
世長侍宴披香殿謂太宗曰/陛下武功舊第纔蔽風雨耳 閱實工徒隋崔善為督/工徒五百營
仁夀宫總監楊素索簿閱實/善為執板暗唱無一差繆 匿匠樓下宋張商英為/相勸徽宗息
土木嘗葺升平樓戒主者張丞相/導騎至必匿匠樓下過則如初 書尚書無逸於二
宋仁宗置邇英延義二/閣寫尚書無逸篇於屏 書大學衍義於兩廡明太/祖命
侍臣書大學衍義於兩廡壁間曰前代宫室多/施繪畫今用此朝夕觀覽豈不愈於丹青乎
[058-44a]
  遷都一
原帝王世紀曰帝顓頊始都窮桑後徙商丘 又曰武
王代殷以木承水自酆徙都鎬 史記曰成王少周公
攝行政管叔蔡叔羣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周公奉成
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啟代殷後國於宋
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長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羣臣之
位成王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卒營築居
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 吳志曰黄
[058-44b]
初二年孫權自公安郡都鄂改名武昌 又曰黄初元
年四月祭南郊即皇帝位遷都建業  通鑑曰後魏
主以平城地寒將遷都洛陽恐群臣不從乃大舉伐齊
行至洛陽戎服乗馬而出諭群臣曰朕世居幽朔欲南
遷中土茍不南伐當遷都於此舊人雖不欲内徙而憚
於南伐遂定遷都之計 金史曰海陵貞祐二年詔遷
都燕京有司圖上燕城宫室制度營建陰陽五姓所宜
海陵曰國家吉凶在徳不在地使桀紂居之雖卜善地
[058-45a]
何益使堯舜居之何用卜為 又曰貞元元年以遷都
詔中外改燕京為中都府曰大興 又曰金宣宗决意
南遷五月遂發中都七月車駕至南京髙琪請脩南京
裏城 又曰左司諫僕散毅夫乞更開封府號賜美名
以尉氏縣為刺郡雎州為防禦使與鄭延二州左右前
後輔京師上曰山陵在中都朕豈樂久居此乎 元史
曰世祖在潛邸嘗從容語巴圖魯曰今天下稍定我欲
勸主上駐蹕回鶻以休兵息民何如對曰幽燕之地龍
[058-45b]
蟠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且天子必居中
以受四方朝覲大王果欲經營天下駐蹕之所非燕不
可世祖憮然曰非卿言我幾失之後世祖至開平即位
遂定都於燕嘗曰朕居此以臨天下巴圖魯力也 又
曰世祖初命劉秉忠相地於桓州東灤水北建城郭於
龍岡三年而畢名曰開平繼升為上都而以燕為中都
四年又命秉忠築中都城始建宗廟宫室八年建國號
曰大元而以中都為大都 通紀曰永樂十四年將建
[058-46a]
北京宫殿命羣臣㑹議於是文武羣臣䟽言北京為上
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南南俯中原沃
野千里山川形勝宜興工營建以為子孫萬世帝王之
業從之 明紀事本末曰永樂十八年九月北京宫殿
垂成詔以明年正月朔御新殿乃命召太子太孫於京

  遷都二
原少昊徙曲阜帝王/世紀 盤庚遷於殷不常厥邑於今五
[058-46b]
邦古我先王將多前功書/ 匪亟其欲遹追來孝 作
邑于豐宅是鎬京並/詩 召公相宅周公成周 維龜正
之武王成之 卜云其吉終焉允臧並/詩 非敢違卜用
宏兹賁並/書 度其夕陽 度其鮮原 廼陟南岡 廼
覯于京並毛/詩 廼正厥位 奠厥攸居 建城市營宫
室 太史抱法周/禮 永命新邑 安定厥邦 永建乃
家 四方和㑹並/書 四方入貢史/記 民利用遷書/ 増
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宋靖康金兵薄城下唐/恪議留太子居守而西
[058-47a]
幸洛帝將從之何/[桌-日+ㄇ@人/人]言不可乃止 永嘉不幸暫都江左 方當蕩平
區宇旋軫舊京晉王述/折桓温 宣宗南渡棄厥本根 宣宗
南播疆宇日蹙金/史 欲據山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
故事以安天下宋太祖如西京欲留都洛陽羣臣與晉/王光義切諫上曰吾將西遷者欲據山
河之勝而去冗兵循周漢故事以安天下也晉王又曰/在徳不在險帝曰晉王之言固善不出百年天下民力
殫矣/遂還 與大臣宻議數月而行明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四月奉天謹身華蓋
三殿灾主事蕭儀言遷都非便上震怒誅之既而科道/上言朝廷不當輕去金陵建都於燕故有此變上曰方
遷都時朕與大臣宻議數月而行非輕舉也言者因劾/部院大臣上命言官與大臣午門對辨尚書夏原吉奏
[058-47b]
曰言官職當言路應詔陳言皆當臣等備員大/臣不能協贊大議臣等合當有罪上乃兩釋之
  敎化
原聖人以神道設敎詳帝/治 先王觀民設敎易/風以動
之 敎以化之 垂世立敎孔安國/詩序 垂裕後昆書/
宓犧神農敎而不誅 黄帝堯舜誅而不怒周/書 三皇
設言民不違 五帝畫像世順機何休/公羊 開物成務易/
 克綏厥猷書/ 成天之道禮/記 取地之財大戴/禮 式
和民則 式化厥訓 歛時五福 敷佑四方並/書 天
[058-48a]
之牖民詩/ 因民為制周/制 肇脩人紀書/ 長育人材
詩/序 則山髙以居賢依巽風以善俗 範圍天地之化
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 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
之謂之通 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並/易
繫/ 章善癉惡樹之風聲書/ 並建聖哲樹之風聲左/氏
 著之話言左/𫝊 敎之道藝周/禮 章善癉惡以示民厚
禮/記 四方風動惟乃之休書/ 天地尊化風俗/通 敎思
無窮易/ 有卷者阿飄風自南詩/ 敎之防利告之訓
[058-48b]
左/氏 風以詩書 以禮敎親則民不怨周/禮 以樂敎
和則民不乖 以儀辨等則民不越 以俗敎民則民
不偷 以刑敎中則民不虣 以誓敎䘏則民不怠
以度敎節則民知足 以世事敎能則民不失職 以
賢制爵則民慎徳 以勲制禄則民興功並周/禮 每嵗
孟春以木鐸徇于路書/ 正月朔日布王治於天下周/禮
 敎民播種淮/南 敎民耕農古史/考 敎民食糓賈誼/新書
神農作敎管/子 燧人敎漁尸/子 虙犧敎獵尸/子 敎民漁
[058-49a]
越/絶 敎民巢居顔峻始/學篇 節水火大戴/禮 化腥臊韓/子
 養才以任地履時以象天大戴/禮 敎化若神淮南/子
化如神明劉邵/七萃 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孝/經 休風偃物
淳化元通王粲/七釋 行于江漢詩/ 聲暨海外七/釋 刑于
寡妻至于兄弟 詒厥孫謀以燕翼子並/詩 有典有則
詒厥子孫書/ 聖有謨訓明徵定保書/ 徳音孔昭視
民不恌 追琢其章金玊其相詩/ 増王者以敎化為
大務董仲/舒䇿 民至愚而神元王恂言/於世祖 吾不之疑則反
[058-49b]
覆化為忠厚同/上 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敎 經亂
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 五帝三王不易民而化 湯
武承大亂之後身致太平唐魏徵言/於太宗 民力息則生養
遂 生養遂則敎化行而風俗美元大徳時/吳元珪言 治國之
要敎化為先 敎化之道學校為本明太/祖諭 致治在於
善俗善俗本於敎化 敎化行雖閭閻可使為君子敎
化廢雖中材或墜於小人同/上 方今承平之際正宜講
究此事金章宗時户部/尚書鄧儼等言 不明敎化不知禮義明太祖/諭劉基
[058-50a]
 列聖所循皆尚徳敎唐權徳輿/對憲宗 宜以祖考躬行之
敎為法宋張綱/對徽宗 躬履節儉以示四方宋孝宗時周淙/知臨安府上言
 風化必自近始同/上 敎化之行當自貴近始金世宗/諭廷臣
 人皆以敎化為餘事金章宗時宰臣言今之察舉官/吏者多責近效以幹辦為上其
有秉心寛厚欲行敎化者輙謂之迂濶故人皆以敎化/為餘事此孝弟所以廢也若諭所司官吏有能務行徳
化者擢而用之則敎/化可行孝弟可興矣 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風俗唐/明
宗/言 敦朴素 革浮偽 過行者被嗤於鄉 不眤者
蒙擯於親唐太宗時/髙馮言 禁喪𦵏作樂宋太宗太平/興國六年 戒
[058-50b]
飭風俗禁民奢侈宋光/宗詔 定制度辨上下 服用居室
各有差等 抑昏喪過度之禮 禁追逐無名之費金/章
宗時宰/臣集議 脩學校崇經術旌節孝使士不趨於文華
重農桑寛賦稅省徭役禁游惰則民力紓不趨於浮偽
元世祖時/姚樞言 月朔讀法明洪武二年命郡縣/長吏月朔㑹民讀法 分敎郡
明太祖以北方喪亂之後/命選國子生往各郡分敎 社學師儒各詔天下閭/里皆立社學
延師儒/敎子弟 大誥三篇訓化民俗明太祖倣成周大誥之/製以訓化民俗取當世
事之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著為條目既而又續為一/篇以申其意使民觀感知所勸懲自是民之作非者鮮
[058-51a]
從化者多故又作三/篇其意益切至矣 家識慈孝人知亷恥唐太宗時/髙馮言
 士敦操尚鄉恥輕薄宋文帝元/嘉之政 識朕此懐務相安
養 海内之人皆為兄弟唐太宗詔勞/刺史陳君賔 江左風俗於
斯為美宋文/帝 孝友儉讓近於淳古宋太宗時陳旭/十三世同居
民間風俗聞稍淳儉金世/宗言 刲股割肝咸見慶賞 數
世同居輙復其家 孝義所感醴泉甘露芝草異木之
瑞史不絶書宋史/論 本朝之化感人心之深也唐憲宗/時權徳
輿/言 宋之敎化有足觀者矣宋史/論
[058-51b]
  來逺
原懐逺以徳尚/書 誕敷文徳尚書/大禹 舞干羽而有苖格
書/ 弗寳逺物則逺人格 無怠無荒四夷來王 明
王慎徳四夷來賓 柔逺能邇安勸庶邦並/書 柔逺能
邇以定我王詩/ 惟徳動天無逺不屇 華夏蠻貊罔
不率俾 海隅出日罔不率俾並/書 自西自東自南自
北無思不服詩/ 方外百蠻無思不服漢/書 蠻夷率服
書/ 蠻夷懐服大戴/禮 逺夷稽顙續漢/書 蠻夷皆服吕/氏
[058-52a]
春/秋 夷狄思慕司馬相如/喻蜀書 隣國襁負歸徳尚書/中候 四
方襁負而至 駿奔稽顙委質重譯張景陽/七命 諸侯同
日貢者五百國帝王/世紀 桀無道囚湯後釋之諸侯八譯
來者六國尚書/大𫝊 逺方來譯至者十六國帝王世紀/桑榖合生
四方來附詩/ 一時歸湯帝王世紀一時歸/湯者三十六國 通道百
國語武/克殷 肅清萬里晉陽秋髙/祖伐公孫 庶邦丕享書/ 不
遐有佐詩/ 近者恱逺者來論/語 幽邦肆險逺國亡遐
應瑒華/林園詩 延頸舉踵向風慕義司馬相如/喻巴蜀檄 心歌腹詠
[058-52b]
樂在歸附胡綜為吳/質作降文 日月所照莫不砥屬詳帝/功 風
雨所至莫不從助史記五/帝本紀 宻須歸文王吕氏/春秋 夙沙
歸炎帝帝王世紀/神農氏 匈奴來朝漢書/宣紀 鮮卑送璽晉中/興書
元帝/大典 竒肱車至括地/圗 肅慎來貢書/ 僬僥貢沒羽
帝王/世紀 濊貉貢良弓典/論 西戎獻劒列子周穆王征西/戎西戎獻昆吾之
劒/ 西戎獻桮十洲記云周穆王征西/戎獻桮是百玉之精 西旅獻獒書/
 越裳貢雉史記周本紀/越裳貢白雉 倭王獻錦魏志景初中倭/奴王國獻文錦
 獻吉光毛裘武帝天漢三年西/域國王獻吉光裘 火浣以示百寮魏/志
[058-53a]
齊王芳即位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臨試以示百寮 楛矢陳於玉階王/沈
賀肅慎/貢獻表 増徳禮形則逺者來格唐魏/徵言 脩政事則逺
人來歸宋吕蒙/正言 民既安利則人斂袵而至 以徳懐
逺以惠利民則逺人之歸可立而待宋張齊/賢言 殊方異
俗相率向化宋趙/普言 懐荒振逺諭以賞格宋太宗時楊/億議棄靈州
 逺人來歸宜有旌異明成/祖諭 與民休息遣使往來宋/太
祖/ 聲敎逺被自當來賔 脩文徳以來逺 無鈍兵
而挫銳宋太祖時/田錫言 示綏懐萬國之心 用駕馭四夷
[058-53b]
之䇿同/上 垂天覆之仁 假來王之便宋真宗時/朱允符言 不
使北面則逺方何所瞻仰唐髙祖時髙麗貢方物帝欲/讓而不臣温彦博曰遼東本
箕子國漢元菟郡不使/北面則逺方何所瞻仰 二嵗一進此非所以來逺人
宋神宗時令洮河諸國限二嵗一進/游師雄曰如此非所以來逺人也 王㑹圗唐太宗/時逺方
朝貢甚衆服裝詭異命顔/師古作王㑹圗以示後 西州程宋太宗太平興國/間髙昌國遣使朝
貢太宗以逺人輸誠遣王延徳使焉/雍熙二年使還撰西州程記以獻 仙晨帝所隋煬/帝在
東都以外國朝貢踵至悉召天下竒倡怪伎大陳端門/前曵錦穀珥金琲者十餘萬百官都人列繪褸幔閣夾
道被服光麗廛邸皆供帳池酒林胾在所/令邀飲食蠻夷嗟咨謂中國為仙晨帝所 玊帛風雲
[058-54a]
 明永樂時上幸東苑觀擊毬射柳聽文武羣臣外國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觀上顧皇太孫曰可謂萬方玉帛風
 雲㑹/矣 漢文帝却千里馬 晉武帝焚雉頭裘唐魏/徵語
 葱嶺以東皆奉貢贄唐髙/祖 西域諸國來朝獻地隋煬/帝
  諸蕃畢集洛陽同/上 四國扈從東封唐明皇封泰山/新羅百濟儋羅
 倭四國/畢赴 不受康國内附唐太宗時康國求内附上謂/招來絶域靡費百姓謝不受
  交趾獻前貢物元世祖將征交趾丞相博果宻曰不/如遣一介之使諭以禍福彼能悔過
 自新則不煩兵而下矣帝從之於是交趾感懼/遣其王等詣闕謝罪盡獻前六嵗所當貢物 大小
 逺邇悉奉琛幣 東逾遼水重譯來附 西南極逺之
[058-54b]
 國俱來朝受封爵明成/祖
 
 
 
 
 
 
御定淵鑑𩔖函卷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