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82-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選淵鑑𩔖函卷一百七十七
  禮儀部二十四太子納妃廢冊公主/ 嗣立 嫡立庶 冊拜諸侯王/為人後
   異姓為後/
   太子納妃一
 原漢制皇太子納妃奉常迎時叔孫通定禮以天子無/親迎之義皇太子以奉常
 迎/也 晉太康中有司奏太子婚納徴用元纁束帛加璧
 羊馬三駟 東晉太子婚納徴禮用玉璧一虎皮二王/彪
[182-1b]
 之上書曰或者虎取威猛有斑彩蔚玉象徳而有潤澤/珪璋亦玉之美者豹皮彩蔚以譬君子王肅納徴辭云
 元纁束帛/儷皮鴈羊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四月皇太子納妃六
 禮文與納后不異百官上禮其月壬戍於太極殿西堂
 叙宴二宫隊主副司徒侍郎以上諸二千石在都邑者
 並在會又詔令小會可停伎樂時有臨川/曹大妃喪明帝太始五
 年有司奏按晉江左以來太子婚納徴用璧一獸皮二
 未詳所准今法章徽儀方將大備宜憲範經籍今皇太
 子婚納徴禮合用璋豹皮及熊羆皮與不下禮官詳議
[182-2a]
依經史記更正若應用者為各用一為用兩博士裴昭
明按周禮納徴元纁束帛儷皮鄭元曰束帛以致命/兩皮庭實皮鹿皮
納妃以獸皮二獸豹雖文禮所不用羆吉祥婚典不及
珪璋美為用各異今儲后聘納宜准經誥兼太常丞孫
詵議以為聘幣之典損益惟我今儲后崇聘禮光訓逺
皮玉之美宜盡輝備禮稱束帛儷皮則珪璋數同璧熊
羆文豹各應用二博士虞龢議按儀禮直云元纁束帛
儷皮禮記郊特牲云虎豹皮與玉璧非虛作也虎豹皮
[182-2b]
居然用兩璋宜仍舊各一叅議詵龢二議不異今加珪
璋各一豹熊羆皮各二龢議為允詔可 齊武帝永明
年中以婚禮奢費勅諸王納妃上御及六宫依禮止棗
栗腵脩加以香澤花粉其餘衣物皆停唯公主降嬪則
止遺舅姑 北齊皇太子納妃禮皇帝遣使納采有司
備禮物會畢使者受詔而行主人迎於大門外禮畢㑹
於㕔事其次問名納吉並如納采納徴則使司徒及尚
書令為使備禮物而行請期則以太常宗正卿為使如
[182-3a]
納采親迎則太尉為使三日妃朝皇帝於朝陽殿又朝
皇后於宣光殿擇日羣臣上禮他日妃還又他日皇太
子拜閤皇太子及王聘禮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皆
用羔羊一口鴈一隻酒黍稷米麫各一斛納徴用元三
匹纁二匹束帛十匹大璋一虎皮二錦綵六十匹絹二
百匹羔羊一口羊四口犢二頭酒黍稷稻米麫各十斛
從車百乘 隋皇太子納妃禮皇帝臨軒使者受詔而
行主人俟於廟使者執鴈主人迎拜於大門之東使者
[182-3b]
入升自西階立於楹間南面納采訖乃行問名儀事畢
主人請致禮於從者禮有幣馬其次擇日納吉如納采
又擇日以玉帛乗馬納徴又擇日告期又擇日命有司
以特牲告廟冊妃皇太子將親迎皇帝臨軒醮而誡曰
徃迎爾相承我宗事朂帥以敬對曰謹奉詔既受命羽
儀而行主人几筵於廟妃服褕翟立於東房主人迎於
門外西面拜皇太子荅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主人升
立於阼階西面皇太子升進當房户前北面跪奠鴈俛
[182-4a]
伏興拜降出妃父少進西面戒之母於西階上施衿結
帨及門内施鞶申之出門妃升輅乘以几姆加幜皇太
子乃御輪三周御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門乗輅羽儀還
宫妃三日雞鳴夙興以朝奠笲音/煩於皇帝皇帝撫之又
奠笲於皇后皇后撫之席於户牖間妃立於席西祭奠
而出 唐皇太子納妃禮臨軒命使行納采問名納吉
納徴請期告廟臨軒醮戒親迎同牢朝見並如開元禮
 增唐開元禮皇太子納妃其冊妃前一日主人設使
[182-4b]
者次使副朝服乗輅持節鼔吹備而不作至妃氏大門
外次掌嚴奉褕翟衣及首飾内廏尉進厭翟車/名於大門
之外諸衛帥其屬布儀仗奉冊寳按者進授使副冊寳
内侍西面受之東面授典内典内持入跪置於閤外之
桉傅姆贊妃出立於庭中北面掌書跪取冊寳南向司
則前贊妃再拜北面受冊寳於掌書南面授妃妃以授
司閨司則又贊再拜臨軒醮戒前一日有司設御坐於
太極殿阼階上西向皇太子進當御坐前東面立皇帝
[182-5a]
命之太子既受命遂適妃第至妃氏大門外次主人設
几筵醴女如别儀妃服褕翟花鈿立於東房主婦衣禮
服鈿釵立於房户外主人公服出立於大門之内皇太
子出次立於門西儐者進受命主人迎於門外西面再
拜太子荅拜皇太子入當房户前北面跪奠鴈再拜降
出主人不降送内廏尉進厭翟於内門外傅姆導妃司
則前引出於母左父母戒畢妃出皇太子授綏御輪三
周如常儀 妃廟見日質明陳布儀仗妃服褕翟加首
[182-5b]
飾以出至寝門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皇后褘衣首飾
即御座妃奉笲棗栗司饌又執笲腵脩以從皆再拜進
奠司設設妃席於户牖之間醴之如儀 皇帝會羣臣
於太極殿如正至之儀惟上夀辭云皇太子嘉聘禮成
克崇景福臣等不勝慶忭謹上千秋萬歳夀文獻/通考 明
永樂二年定冊立儀前一日内官設節冊案於東宫内
殿設香案於其南設儀仗如常儀設内贊引禮女官各
二人至日正副使持節捧冊至左順門以授内官入行
[182-6a]
禮皇太子妃具禮服宫人執扇從衛出迎於宫門外禮
畢妃具服詣奉先殿行謁告禮女官導詣宫門俟上具
皮弁服皇后燕居冠服陞座就内殿行禮會/典
  太子納妃二
原詩唐髙宗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詩曰龍樓光曙
景魯館啓朝扉豔日濃妝影低星降婺暉玉庭浮瑞色
銀牓藻祥徽雲轉花縈蓋霞飄葉綴旗雕軒回翠陌星
駕歸丹殿鳴珠珮繞衣鏤璧輪開扇華冠列綺筵蘭醑
[182-6b]
申芳宴環階鳳樂陳瑇席珍羞薦舞蜨袖香新歌分落
素塵歡迎歡懿戚慶叶慶初姻暑䦨炎氣息涼早吹華
辰方期六合㤗共賞萬年春 郭正一奉和太子納妃
公主出降詩曰桂宫初服冕蘭掖早升笄禮盛親迎晉
聲芬出降齊金龜開瑞鈕寳翟上仙梯轉扇承宵月揚
旌照夕蜺 劉禕之奉和太子納妃公主出降詩曰夢
梓光青陛穠桃藹紫宫徳優宸念逺禮備國姻崇萬户
聲明發三條葆吹通香輪送重景綵斾引仙虹 元萬
[182-7a]
頃奉和太子納妃公主出降詩曰離光應春夕帝子降
秋期鳴瑜合薦響比玉麗穠姿和聲躋鳳掖交影步鸞
墀 任知古奉和太子納妃公主出降詩曰帝子升青
陛王姬降紫宸星光移雜珮月彩薦重輪龍旌翻地杪
鳳管颺天濵槐隂浮淺瀨葆吹翼輕塵 胡元範奉和
太子納妃詩曰帝子威儀絶儲妃禮度一作/慶優疊鼓陪
仙觀凝笳翼畫輈鬱鬱神香滿奕奕彩雲浮排空列錦
罽騰觀溢皇州金閨未息火玉樹鍾天愛月路飾還裝
[182-7b]
星津動歸珮紫極流宸渥清規佇慈誨恩波洽九流光
輝軼千載列席詔親賢式宴坐神仙聖文飛聖筆天樂
奏鈞天曲池涵瑞影文宇孕祥煙小臣同百獸率舞恱
堯年 裴守真奉和太子納妃詩曰瑜珮升青殿穠華
降紫㣲還如桃李發更似鳳凰飛金屋貞離象瑶臺起
婺徽綵纓紛碧座繢羽泛褕衣雲路移彤輦天津轉明
鏡仙珠照乘歸寶月重輪映望園嘉宴洽主第歡娱盛
絲竹揚帝薰簪裾奉宸慶藂雲藹曉光湛露晞朝陽天
[182-8a]
文天景麗睿藻睿詞芳玉庭散秋色銀宮生夕涼太平
超邃古萬夀樂無疆
增詔唐太宗冊太子妃詔曰配徳元良必俟邦媛作儷
儲貳允歸冠族祕書丞蘇亶長女門襲軒冕家傳義方
柔順表質幽閑成性訓彰圗史譽流邦國正位儲闈實
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增冊文唐太宗冊太子妃文曰惟爾祕書丞蘇亶長女
族茂冠冕慶成禮訓貞順自然言容有則作合春宫實
[182-8b]
協三善曰嬪守器式昌萬乗備兹令典仰惟國章是用
命爾為皇太子妃惟欽哉其光膺命可不慎歟
  冊公主一
増詩序王姬下嫁于諸侯車服不係其夫下王后一等
下王后一等謂車乘厭翟服則褕翟疏曰王后五輅重/翟為上厭翟次之六服褘衣爲上褕翟次之天子尊無
二上故其女可下王后一等若/諸侯之女下嫁則從其夫之爵 漢制公主儀服同列
侯其尊崇者加號長公主儀服同藩王諸王女皆封鄉
亭翁主儀服同鄉亭侯師古曰天子不親主婚故曰公/主諸侯即自主婚故其女號翁
[182-9a]
主翁者/父也以列侯尚公主諸公主家令門尉皆屬宗正又
有主傅東方朔傳昭平君醉殺/主傅師古曰傅姆也中府東方朔傳館陶公/主中府師古曰中
府掌金/帛之蔵 後漢制同前漢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
襲母封爲列侯皆傳國於後鄉亭之封則不傳襲 唐
制公主皆封國視正一品太子女為郡主封郡視從一
品親王女為縣主正二品神龍二年勅公主府設官屬
鎮國太平公主儀比親王長寧安樂惟不置長史餘並
同親王景龍四年停公主府依舊邑司慶隆元年六月
[182-9b]
勅公主置府近有勅總停其鎮國太平公主府依舊永/淳
前公主食實户不過二百而太平公主獨加五十聖歴/時進及三千戸預誅二張功増號鎮國與相王均封五
千薛武二家皆食實封主與相王衛王成王長寧安樂/二公主給衛士環第十步一區持兵呵衛僭肖宫省神
龍時與長寧安樂宜城新都定安金城凡七公主皆開/府置官屬視親王安樂戸至三千長寧二千五百府不
置長史宜城定安非/韋后所生戸止二千凡公主封有以國名者鄎國代國
霍國是也有以郡名者平陽宣陽東陽是也有以美名
者太平安樂長寧是也惟明皇之女皆以美名名之
開元禮冊公主設御幄於太極殿展宫懸鈒㦸近仗入
[182-10a]
陳於殿庭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即御座冊使等初入
門舒和之樂作侍中宣制曰冊某公主命公等持節展
禮中書令取公主冊授冊使前一日尚舎守宫設使者
及冊案便次於光範門及長樂門外司贊設公主位於
長樂門外内殿前又設内命婦陪位内謁者監先取冊
案置於長樂門外近限公主花釵翟衣司言引就受冊
位冊使副使等進就次尚儀率女史詣門舁冊案入司
言贊公主再拜尚儀執冊跪讀公主受冊以授司言又
[182-10b]
再拜在位皆拜内謁者監傳報冊使等詣太極殿前復
以上文/獻通考 會要代宗嘉豐普寧二公主同降有司具
冊禮於光順門貞元元年嘉誠出降徳宗幸望春亭臨
餞厭翟敝不可乘以金根代之乗金根車/自主始 四年二月
七日太常卿董晉奏八日正衙冊新都長公主開元禮
皇帝御正衙命使行冊禮陳樂懸貞元元年冊嘉誠二
年冊長林帝不御正殿不設樂遂爲故事新都以十日
下降宜前一日於光順門行五禮勅其日於光順門即
[182-11a]
行冊禮按傳新都貞元十二年下嫁/具禮光順門五禮由是廢 二十一年四月
七日禮儀使奏舊制正衙命使使出含元殿西廊側門
外登輅車從光範門入詣光順門進冊今請冊使出宣
政門自興禮門出赴延英光順門進冊 岐陽下嫁杜
悰帝為御正殿臨遣由西朝堂出復御延喜門止主車
大賜賓從金錢開第昌化里疏龍首池為沼后家上尚
父大通里亭為主别館 會要元和九年公主出降神
策兵三百於光範門翼道京兆尹裴武為禮會使以上/玉海
[182-11b]
 會昌五年中書門下奏伏見公主上表稱妾李伏以
臣妾之義取其賤稱家人之禮宜即區别公主上表請
如長公主之例並云某邑公主第幾女上表郡縣主亦
望依此例從之 宋公主冊禮嘉祐二年自文徳殿奉
冊印至内東門外禮直官引冊使副俱立東向位躬稱
冊使王堯臣副使田況奉制授公主冊印内給事入詣
公主前言訖出受冊印以授内謁者及主當内臣持冊
印入内東門公主受訖升位引内命婦賀内給事引公
[182-12a]
主謝皇帝皇后 嘉祐二年禮官言禮閣新儀公主出
降前一日行五禮古者結婚始用行人告以夫家采擇
之意謂之納采問女之名歸卜夫家廟吉以告女家謂
之問名納吉今選尚一出朝廷不待納采又公主封爵
已行誕告不得問名而卜之若納徴則既有進財請期
則有司擇日宜稍依五禮之名存其物數俾知古者婚
姻之事重而夫婦之際嚴如此亦不忘古禮之意也時
兖國公主下嫁李璋詔俟出降日令夫家主婚者具合
[182-12b]
用鴈帛玉馬等物陳於内東門外以授内謁者進入内
中付掌事者受之其馬不入 宋公主沿襲漢唐或以
美名或以國姊妺曰長公主諸姑曰大長公主至祖姑
則或加兩國政和三年蔡京為相建議以為不典始改
為帝姬以二字易國名四字易兩國名至中興時復故
 政和五年五月嘉徳帝姬下嫁曹夤詔用新儀行盥
饋之禮皇后宫闈送至第外命婦免從重和五年十一
月蔡京請免茂徳帝姬下降見舅姑行盥饋之禮詔不
[182-13a]
允又詔神考治平間親灑宸翰以王姬下降躬行舅姑
禮革去歴代沿習之弊以成婦道以風天下於是崇寧
大觀以来詔有司講求典禮繼頒五禮新儀著為永法
近聞徒有奉行之名而舅姑既不端坐返有下拜之禮
甚失本意可自今恪遵新儀新儀見舅姑帝姬再拜奉/棗栗腵脩次醴婦盥饋饗
婦一如家人儀/以上文獻通考 明冊公主洪武九年於乾清宫設儀
仗陳女樂上皮弁服中宫翟衣升御座女官充捧冊使
者就殿上拜位傳制曰今冊長女爲某公主命尚宫正
[182-13b]
某行禮舉冊官以冊授使者使者受冊以詣華盖殿公
主服九翬四鳳冠翟衣立於殿西冊使至公主詣拜位
冊使稱制宣冊官取冊立宣訖以授公主引禮就導引
公主詣上前中宫前謝恩俱贊八拜公主授以金冊會/典
  冊公主二
增制唐蘇頲封常芳公主等制曰諸女皆封先王之制
第二女等慶聨霄漢體自穠華常閱禮於后庭必聞詩
於師氏朕撫臨億兆憲章古昔俾裂河山之賦用酬湯
[182-14a]
沐之恩 孫逖封髙都公主等制曰肅雍之範以成女
徳湯沐之賜爰著國章第十一女等生於公宫訓以師
氏温惠之性頗有天姿圗史之學仍聞日就初笄甫及
外館将歸宜因待禮之期式備疏封之典 又改封永
昌公主制曰普寧公主天泉浴徳崇蘭發彩纂組之華
毎工於經目保阿之訓深得於稚年禮必叶中言無出
閫從容珩璜之韻婉娩柔嘉之儀而疏封舊邦禮宜改
避是擇美邑再申異恩可改封永昌公主
[182-14b]
増冊文唐開元二十五年冊信成公主文曰於戲易著
于歸詩稱下嫁所以正風化厚人倫也咨爾信成公主
淑慎由衷聰明形外訓以師氏頗詳環珮之儀修其婦
功更習紘綖之藝日徴先近年及有行宜錫徽章俾膺
茂典今遣使某副使某持節禮冊爾其光昭閫徳𢎞長
國風無怠厥心永綏介福可不慎歟 又冊昌樂公主
文曰於戲好合之禮以正人倫肅雝之徳用成婦道咨
爾昌樂公主生知法度性與柔和亟聞彤史之言頗識
[182-15a]
采蘋之事既閑内則式遵下嫁宜膺冊書之命以備車
服之庸今遣使某副使某持節禮冊爾其欽崇四教承
順六姻式是大邦受兹明命可不慎歟 又冊髙都公
主文曰於戲古之聖人垂訓作則必正内外之位以明
婚姻之禮咨爾髙都公主生於宫闕自禀幽閑之性教
以師氏更彰柔順之則能循法度克慎言容魯館于歸
沁園将啟宜膺冊命俾叶典章今遣使某副使某持節
禮冊爾其自下於心增修厥徳式瞻清懿永固恩榮可
[182-15b]
不慎歟 開元二十六年冊永寧公主文曰人倫式叙
以正國風女子有行將成婦道咨爾永寧公主自幼及
長終溫且恵引圖史為鏡鑑用和柔為粉澤許嫁而笄
既遵於彜典備物之冊宜承於寵命今遣使某持節禮
冊爾其謙恭自下淑慎為先無忝公宫之教永貽邦媛
之則 又冊臨晉公主文曰古之帝女下嫁諸侯以正
婚姻之大綱昭肅雝之令徳咨爾臨晉公主蹈和成性
體順為心頗協生知之敏更承師氏之訓柔明益著淑
[182-16a]
慎攸彰兼四教而不違勤六行而無斁近日云吉嘉禮
有期宜穆彝章載光冊命今遣使某持節禮冊爾其克
遵法度用廣徽猷發明閫徳垂範於後可不慎歟 貞
元元年冊嘉誠公主文陸贄/撰曰王者以義睦宗親以禮
敦風化義之深實先於友愛禮之重莫大於婚姻故春
秋書築館之儀易象著歸妺之吉予是用祗考令典率
由舊章咨爾嘉誠公主孝友柔謙外和内睦公宫禀訓
四徳備修今遣使某持節冊命爾往欽哉下嫁諸侯諒
[182-16b]
爲古制肅雝之徳見美詩人和可以克家敬可以行己
奉若兹道永孚于休懋敦王風勿墜先訓文苑/英華
  冊拜諸侯王一拜三公附/
増洛誥王命周公後作冊逸誥 畢命序康王命作冊
畢 周語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興賜晉文公命上
卿逆於境晉侯郊勞館諸宗廟饋九牢設庭燎及期命
於武宫晉侯端委以入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贊之
三命而後即冕服既畢賓饗贈餞如公命侯伯之禮加
[182-17a]
以宴好 祭統曰古者明君爵有徳而祿有功必賜爵
祿於太廟示不敢專也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阼階之
南南鄉所命北面史由君右執策命之再拜稽首受書
以歸而舍奠於其廟疏云王命羣臣則不因常祭之日
特假於廟 春秋疏天子賜諸侯之命書傳無正禮惟
文元年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僖十一年傳王賜晉惠
公命周語王賜晉文公命皆是即位而賜之又賜之以
圭擬朝而合瑞諸侯即位禮必朝王即賜之命春秋之
[182-17b]
時賜命禮廢惟文公即位而賜成公八年乃賜桓公追
以上/玉海 原後溪制拜諸侯三公之儀百官會位定謁
者引光禄勲前丁孚漢儀云太常住蓋/下東向讀文以此異也謁者引當拜者
前當座伏殿下光祿勲前一拜舉手曰制詔其以某爲
按丁孚儀安帝策夏勤文曰維元初六年三月甲子/制詔以大鴻臚勤為司徒曰朕承天序維稽古建爾
於位為漢輔往率舊職敬敷五教在乎寛允左右朕躬/宣力四表保又皇家於戲秉國之鈞方祗厥序時亮天
工可不慎歟勤其/戒之此其例也讀策書畢拜者稱臣再拜尚書郎以
璽印綬付侍御史前面立受璽印綬當受策者再拜頓
[182-18a]
首三贊謁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除謝中謁者
報謹謝贊者立曰皇帝爲公興重坐受策者拜謝起就
位禮畢 晉武帝咸寧三年始平濮陽諸王新拜有司
奏依故事聽京城近臣諸王公主應朝賀者復上禮博
士張放議臨軒遣使應作樂放按太始中皇太子冠太
子進而樂作位定樂止王者諸侯雖殊尊卑至於禮秩
或有同者冠之與拜俱爲嘉禮是以准昔儀注謂宜作
樂今符云至尊受太子拜時無鐘磬之樂又按太始三
[182-18b]
年有司奏皇太子明膺休命光啓嘉祚宜依漢魏故事
太常王師等言拜三公應有樂宿設懸於殿庭今門下
云非祭享則無樂按冠禮有樂公侯大臣御座爲起在
輿爲下傳曰國卿君之貳也是以命使之日御親臨軒
百寮陪位此即敬事之意也古者天子饗下國之使命
將帥遣使臣皆有樂故詩序曰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
又曰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枤杜以勤歸皆作樂
而歌之今命大使拜輔相比於下國之臣輕重殊矣輕
[182-19a]
誠有之重亦宜然博士考古以事義相准故謂臨軒遣
使宜有金石之樂詔曰三公鼎司皇帝有興之禮何以
不設樂又正位南面何以不服冕尚書顧和言臨軒拜
三公不應有樂和云禮無其文按衛宏撰漢儀拜丞相
亦無樂古之燕饗有樂者以暢賓主之歡耳今拜三公
事畢於庭階禮成於拜立歡宴未交無事於樂又按六
冕之服主於祭祀唯婚特用之他事未見服冕者故拜
三公不應服冕 増南史褚淵爲錄尚書事有司疑立
[182-19b]
優策尚書令王儉議中朝以来三公王侯則優策並設
官品第二策而不優優者褒美策者兼明委寄尚書職
居天官政化之本故尚書令品雖第三拜必有策錄尚
書事與本官同拜故不别有策即事緣情不宜均之凡
僚宜有策書用申隆寄既異王侯不假優文從之玉/海
原北齊策諸王以臨軒日上水一刻吏部令史乘馬賫
召板詣王第王乘髙車鹵簿至東掖門止乘軺車既入
至席尚書讀策以授王又授章綬事畢出軺車入鹵簿
[182-20a]
乗髙車詣閶闔伏闕表謝報訖拜廟還第即拜鴻臚卿
持節吏部尚書授䇿侍御史授節使者受而出乘軺持
節詣王第入就西階東面王入立於東階西面使者讀
策博士讀板王俛伏三稽首還本位謝如上儀在州鎮
則使者受節策乘車至州如王第諸王三公儀同尚書
令五等開國太妃公主恭拜冊軸一枚長二尺以白練
衣之用竹簡十二枚六枚與軸等六枚長尺二寸文出
集書書皆篆字哀冊贈冊亦同諸王五等開國及鄉男
[182-20b]
恭拜以其封國所在取社稷壇方面土包以白茅内青
箱中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爲社 隋臨朝冊
命三師諸王三公並陳車輅餘則不百司定列内史令
讀冊訖受冊者拜受出又引次受冊者如上儀若冊開
國郊社令奉茅土立於仗南西面每授冊訖授茅土焉
 増唐開元禮臨軒冊命諸王大臣設御幄於太極殿
北壁羣官次於朝堂大樂令展宫懸於殿庭諸衛列仗
受冊者服朝服從第備鹵簿集朝堂次皇帝即御座受
[182-21a]
冊者立於東北西面中書侍郎引冊按中書令稱有制
受冊者再拜中書令讀冊訖受冊者進受持案者以案
退冊三師三公親王皇帝服衮冕之服鼓吹令設十二
案乗黄令陳車輅尚輦陳輿輦諸衛設黄麾半仗受冊
者初入門舒和之樂作 會要貞觀八年勅拜三師三
公尚書令雍州牧開府儀同三司驃騎大将軍左右僕
射並臨軒冊授太子三少侍中中書令六尚書諸衛大
将軍特進鎮國大将軍光祿大夫太子詹事九卿都督
[182-21b]
及上州刺史在京者朝堂受冊光宅二年並停 大厯
十四年五月臨軒冊尚父子儀於宣政殿自神龍以来
冊禮久廢惟天寶末冊楊國忠爲司空至是復行貞元
三年四月李晟拜太尉中書令帝坐宣政殿引見備冊
禮受冊訖備羽儀乗輅謁太廟視事尚書省故事臨軒
冊拜三公中書令讀冊侍中奏禮畢宰相攝之時宰相
張延賞欲輕其禮令兵部尚書攝中書令左散騎常侍
攝侍中臨軒冊命宰臣不親行事自此始 長慶二年
[182-22a]
三月景辰守司徒裴度正衙受冊 太和四年裴度進
司徒表辭冊禮 宋朝親王大臣例辭冊禮以上/玉海 明
㑹典凡冊立親王洪武初皇帝預告太廟及期臨軒拜
冊年幼者則遣官保抱以從事洪武三年冊封諸王時/齊潭趙魯四王年幼皆
遣官齎冊/寶授之成化末年更定即日告内殿廷遣節使就各
王府冊立之罷預告臨軒之禮
  冊拜諸侯王二
原冊文唐太宗冊梁州都督漢王元昌曰夫易陳利建
[182-22b]
道貫三才傳稱夾輔業昌百代是以周之魯衞式固維
城漢之梁趙克崇磐石惟爾幼聞教義器識聰敏早開
土宇禮數優崇逷矣南鄭襟帯西蜀按部之重茂親是
用錫以茅土賦兹典冊爰誓山河永作藩屏朕聞曰事
君盡禮資於孝敬為政以德始於仁厚故士無貴賤由
之者揚名時無古今背之者汙行爾往欽哉去奢從儉
逺佞尊賢克勤匪懈垂憲乃後可不慎歟 又冊荆州
都督荆王元景曰夫建官之道實資明徳列爵之義必
[182-23a]
俟茂親故晉鄭佐周功宣於寅亮間平輔漢業崇於藩
屏惟爾業尚忠肅器懐恭懿幼禀庭訓早膺朝寵仁恕
聞於封畿亷平著於方策荆衡作鎮江漢爲紀包括巴
漢之域跨躡吴越之郊褰帷永詣分珪僉屬是用備兹
令典錫以休命奄有椘甸代爲唐甫車可不慎歟 増唐
咸通三年冊魏王文曰夫翦珪分器事炳周經裂地疏
封道光漢冊莫不克隆磐石作固本枝並建親賢以崇
藩翰咨爾長男佾通輝日月禀慶霄漢䕃若木之凝華
[182-23b]
派璿源之積潤早彰樂善之規夙有辨牘之智卓爾器
度藹然徽猷宜荷寵章以開土宇今遣某官持節冊爾
爲魏王於戲河外名都漳滏奧宅爾其竭奉上之孝敬
慎臨下之儀刑守道宜鑒於逺名尊賢無忘於置醴用
新魯衞之政以昭間平之徳服我休命可不慎歟 又
冊蜀王文曰夫堯序九族周列五等事髙維翰道在睦
親況居帝子之尊宜荷封王之典用彰慶羡以固洪基
咨爾第三男佶騰英日域儲秀星樞已多秤象之能纔
[182-24a]
是勝衣之嵗靜不好弄言必成文曾無紈綺之心每服
詩書之訓嘉其幼智錫以大封今遣某官持節冊爾爲
蜀王爾其宅於坤維建諸赤社疏以江漢鎮以岷嶓列
爲侯王邇我宫禁以謹恭而接下秉忠孝以律身服是
寵光終於戒慎 光化元年冊雅王文曰周王之嗣分
茅土者十五國漢景之代書簡冊者十三王朕以寡昧
之資奉神靈之統每顧諸子實惟天休期訓導之将成
諒封建之可享咨爾第十一男祺方當稚齒復在深宫
[182-24b]
有知憂知懼之心見聞詩聞禮之志今遣某官持節冊
爾為雅王於戲受冊之命重屬汝躬列聖在天百辟在
位在天必聴在位必觀㒺怠交修用承多祐以上文/苑英華
増制唐元和元年封鄧王等制曰昔周室制法備建宗
盟漢室垂統畢封子弟其盛也二南教化首在國風其
詳也九國土疆載在侯表朕嗣守丕業惟懐逺圗永言
磐石之固宜秉价人之重男平原郡王寧等孝友忠敬
温文恵和禀其樂善之姿强於好古之學君親之教㒺
[182-25a]
敢失墜保傅之言亦惟佩服由是寡悔至於通方庶可
膺兹典章列是藩屏疏爵以冠於侯伯分茅以賜於山
川用明至公且協前訓宜令有司擇日備禮冊命 乾
寧元年封棣王等制曰我國家奄宅中區光啟祖業析
圭胙土唯親與賢故本根茂而枝葉榮王室尊而屏藩
壮肆予眇末叨獲纂承賴至道之元慈鍾列聖之餘慶
顧兹𦙍嗣實謂蕃昌爰稽典謨用建邦土第三男栩等
皆生知孝敬志樂文儒問安靡曠於晨昏禀訓每由於
[182-25b]
詩禮智有刻舟之妙辨多對日之竒是宜分以白茅錫
其朱邸叶犬牙於漢制光麟趾於周詩於戲器以琢成
道由學顯勉禀君親之教敬承友傅之規勿追平樂之
歡無好任城之勇懋建厥徳永孚於休
原奏陳尚書八座奏封鄱陽王伯山曰臣聞本枝惟茂
宗周之業以𢎞磐石既建皇漢之圗斯逺故能協宣五
運規範百王式固靈根克昌丕緖第三皇子伯山發睿
徳於齠年表竒姿於此日光昭丹掖輝映青闈而玉珪
[182-26a]
未執金錫靡駕豈所以敦序維翰建樹蕃戚臣等參議
宜封鄱陽王
增表宋王拱辰賀皇長子封公表曰建親授社屏翰於
王家封子維城安疆於國幹誕揚休命敷告羣倫均海
㝢之歡心洽朝廷之大慶竊以宗藩錫瑞賢戚分疆周
列侯邦半諸姬而啟土漢有天下非劉氏則不王皆所
以滋大本枝維持京室綿鼎數於穹壤固廟祏於山河
屬我熙朝益隆茂典
[182-26b]
  嗣立卜嗣/ 立長/ 立賢俱併入/
原承祧冢嫡承/祧繼體 纂服禮纂乃祖服又/曰纂乃考服 繼體繼體而/立先職
前修/後嗣 嗣徳書/ 慶襲 賞延賞延/於世 統承統承/先王 世
禮大人/世及 濟美左傳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象賢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
堂構書若考作室其子乃弗肯/堂矧肯構注言不能嗣父 弓冶禮良冶之子必/學爲裘良弓之
子必學/爲箕 踐脩書爾惟踐脩厥/猷舊有令聞 負荷左傳古人有言/其父析薪其子
不克負荷/言不嗣也 勸善楚王曰子文無後何以勸/善乃立其孫箴尹克黄 復始左/傳
公侯子孫/必復其始 建徳左傳天子建德又曰/選建明德以藩屏周 置善置善/則固
[182-27a]
尚年左傳五叔無/官豈尚年哉 序齒 嗣宗職左傳使/嗣宗職 守前烈
嗣守前/人成烈 纘祖考詩纘戎/祖考 世爵祿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又禮大夫不
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注謂天子/大夫也不世爵而世禄進賢也 長則順左傳立/長則順 外
而安魏劉表字景升二子琦琮表愛琮而琦不自寧引/諸葛亮上樓去梯曰可以言未亮曰君不見申生
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悟遂謀出守 龜有知石祁子兆衛人以龜/爲有知也詳佩玉注
 筮何疑衛孔成子筮立公子元遇屯史朝曰元亨又/何疑焉屯象曰利建侯故成子立靈公元衛
靈公/名 桓母貴公羊曰隱長又賢故大夫扳而立之何/以不宜立立嗣以嫡不以賢立子以貴
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 瑶心狠國語智桓子将以瑶爲後智果/曰不如宵桓子曰宵也狠曰宵
[182-27b]
之狠在面瑶之狠在心心狠敗國面狠不/害若立瑶智宗必滅竟立瑶果滅智氏 智測藏符
史趙簡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先得者賞諸子馳至無/所得無䘏曰已得矣常山臨代代可取也簡子乃廢伯
魯而立無䘏/是爲襄子 哀辭佩玉禮記衞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爲後者曰
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䘮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人
以龜爲/有知也 壓紐之祥楚共王有寵子五人無適立焉以/璧見羣望曰當璧而拜者神所立
也乃埋璧於太室之庭康王跨之靈王肘加焉子干子/晳逺之平王幼抱而入再拜皆壓紐平王即公子棄疾
 増規墨之兆國語晉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故名之曰黑臀
原無忌之弟好仁左傳晉韓獻子告老公族穆子有廢/疾將立之辭曰無忌不才讓其可乎
[182-28a]
請立起也與田蘇游而曰好仁注無忌穆/子名起無忌弟宣子也田蘇晉賢人也 周子之兄
無慧左傳晉欒書中行偃弑厲公逆周子於京師而/立之周子有兄而無慧不能辨菽麥故不可立
増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五利 集菀晉驪姬/欲立奚
齊使優施飲里克酒爲暇豫之歌曰人皆集于菀已獨/集于枯里克笑曰何謂菀何謂枯優施曰其母爲夫人
其子爲君可不謂菀乎其母旣/死其子又有謗可不謂枯乎 居奇史記子楚爲秦/質子於趙呂不
韋賈邯鄲見之曰此奇貨可居乃以千金西/游事安國君及華陽夫人立子楚爲適嗣 原恭承
國命 克紹家聲 榮分茅土 慶襲弓裘 食其舊
徳 纂乃前修 禄以勸賢 爵惟及嗣 臣能匡國
[182-28b]
必酬世禄之勲 子合成家宜荷賞延之寵
  廢嫡立庶庶孽條併入/
原嬖子賤而有/寵曰嬖 孽子何休注公羊曰孽子賤/子也非嫡正之子曰孽 奪宗
 匹嫡左傳嬖子配/嫡言如嫡也 増宣王立戲魯武公以括與戲/見王王立戲仲山
甫諫曰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是教逆/也王卒立之魯人殺懿公而立伯御 臧孫立紇季/武
子無適子訪於臧孫曰彌與紇吾皆愛之欲擇才焉而/立之臧孫曰飲吾酒吾爲子立之季氏飲大夫酒臧孫
命北面重席新樽絜之召悼子降逆之及旅/而召公鉏使與之齒注公彌公鉏悼子紇也 原仲子
舍孫檀弓公儀仲子之䘮檀弓免焉趨而就子服伯子/於門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
[182-29a]
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惠子廢嫡司寇惠子之䘮子游爲之麻衰牡麻絰文/子退扶適子南面而立曰虎也敢不復位
子游趨而/就客位 楚舉恆少左傳楚國之/舉恆在少者 單劉贊私子朝/言單
劉贊私立少蓋/反詞以誣之 無䘏母翟婢史姑布子卿見無䘏曰/真將軍也趙簡子曰其
母賤翟婢也奚道貴哉子/卿曰天所授也雖賤必貴 田文母賤妾史田嬰有子/四十餘人其
賤妾有子名文名聲聞於諸侯諸侯皆/使人請嬰以文爲太子是爲孟嘗君
  廢嫡立庶二
増辨陳祥道禮書辨嫡上篇曰春秋左氏傳曰太子有
[182-29b]
母弟則立之無則立長年鈞擇賢義鈞則卜又曰王后
無嫡則擇立長年鈞以徳徳鈞以卜以謂太子死而無
後則立嫡子之母弟以其猶出於嫡室也無母弟則立
庶長以其不得已而立妾子之長也立妾子之長則無
間於貴賤公羊曰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
桓何以貴母貴也何休曰禮嫡夫人無子立右媵子右
媵無子立左媵子左媵無子立嫡姪娣子嫡姪娣無子
立右媵姪娣子右媵姪娣無子立左媵姪娣子不識何
[182-30a]
據云然耶夫嫡室所以配君子奉祭祀者也媵與姪娣
所以從嫡室廣繼嗣者也故内則以冢子母弟爲嫡子
書以母弟與王父同其重則太子死而無後立太子之
母弟可也均妾庶也而立其母之貴者可乎左氏曰非
嫡嗣何必娣之子又曰王不立愛公卿無私蓋言此也
 下篇曰木之正出爲本旁出爲枝子之正出爲嫡旁
出爲庶故伐枝不足以傷木伐其本則木斃矣廢庶不
足以傷宗廢其嫡則宗絶矣本固而枝必茂嫡立而庶
[182-30b]
必寧此天地自然之理也先王知其然於是貴嫡而賤
庶使名分正而不亂爭奪息而不作故子生則冢子接
以太牢庶子少牢冢子未食而見庶子已食而見冠則
嫡子於阼階庶子於房外死則嫡子斬庶子期其禮之
重輕隆殺如此豈有他哉以其傳重與不傳重故也禮
曰庶子不祭祖明其宗也又曰庶子不祭禰明其宗也
史曰父不祭於支庶之宅君不祭於臣僕之家此嫡庶
之分不可不辨也昔公儀仲子舍孫立子而檀弓弔以
[182-31a]
免司冦惠子舍嫡立庶而子游弔以麻衰皆重其服以
譏之欲其辨嫡庶之分而已春秋之時宋宣公舍子與
夷立弟穆公穆公又舍子馮立與夷而與夷卒於見殺
莒紀公黜太子僕愛季佗而卒於召禍晉獻公殺世子
申生立奚齊而卒以亂晉齊靈公廢太子光立公子牙
而卒以亂齊蓋嫡一而已立之足以尊正統而一人之
情庶則衆矣立之則亂正統而啓覬覦之心宋莒齊晉
之君不察乎此每每趨禍良可悼也
[182-31b]
  爲人後一
増漢宣帝即位詔議故皇太子諡號置園邑有司奏禮
爲人後者爲之子也故降其父母不得祭尊祖之義也
陛下以孝昭帝後承祖宗之祀親諡宜曰悼母曰悼后
比諸侯王園置奉邑三百家故皇太子諡曰戾置奉邑
二百家史良娣曰戾夫人置守冢三十家後八歲有司
復言禮父爲士子爲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曰
皇考立廟因園爲寢以時薦享尊戾夫人曰戾后益置
[182-32a]
奉園戸文獻/通考 成帝綏和元年議立嗣皆以爲禮曰昆
弟之子猶子也爲其後者爲之子也定陶王宜爲嗣孔
光獨以爲立嗣以親兄終弟及尚書盤庚殷之及王也
中山王帝親弟宜爲嗣上以中山王不材又禮兄弟不
得相入廟不從光議立定陶王欣爲皇太子上以太子
旣奉大宗後不得顧私親立楚孝王孫景爲定陶王以
奉共王後通/鑑 哀帝立郎中令冷褒黄門郎段猶等奏
言宜爲共皇立廟京師大司空師丹以爲不可曰禮爲
[182-32b]
人後者爲之子故爲所後服斬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
明尊本祖而重正統也陛下旣繼體先帝特重大宗承
宗廟天地社稷之祀義不可復奉定陶共皇祭入其廟
 平帝元始中王莽奏本始元年丞相義等議蔡義/也
孝宣皇帝親曰悼園置邑三百家至元康元年丞相相
等奏魏相/也父爲士子爲天子祭以天子悼園宜稱尊號
曰皇考立廟益奉園民滿千六百家以爲奉明縣臣愚
以爲皇考廟本不當立累世奉之非是謹與大司徒晏
[182-33a]
平晏/也百四十七人議皆曰孝宣皇帝以兄孫繼統爲
孝昭皇帝後案義奏親諡曰悼裁置奉邑皆應經義相
奏悼園稱皇考立廟益民爲縣違離祖統乖謬本義父
爲士子爲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謂若虞舜夏禹殷湯周
武漢之髙祖受命而王者也非謂繼祖統爲後者也請
皇髙祖考廟奉明園毁不修奏可 光武帝建武三年
立親廟雒陽祀父南頓君以上至舂陵節侯十九年五
月中郎将張純與太僕朱浮奏言禮爲人後者則爲之
[182-33b]
子旣事大宗則降其私親今禘祫髙廟陳敘昭穆而舂
陵四世君臣並列以卑厠尊不合禮意昔髙祖以自受
命不由太上宣帝以孫後祖不敢私親故爲父立廟獨
羣臣侍祠臣愚謂宜除今親廟以則二帝舊典詔下公
卿大司徒戴涉大司空竇融議宜以宣元成哀平五帝
四世代今親廟宣元皇帝尊爲祖父可親奉祠成帝以
下有司行事别爲南頓君立皇考廟其祭上至舂陵節
侯羣臣奉祠詔可 魏明帝太和三年詔曰禮王后無
[182-34a]
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復
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後加悼考以皇號哀帝以外藩
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誤朝議遂尊恭皇立廟京
師又寵藩妾使比長信僭差無禮人神弗祐罪師丹忠
正之諫致丁傳焚如之禍自是之後相踵行之其令公
卿有司深以前世爲戒後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
則當明爲人後之義敢為邪佞導䛕君上妄建非正之
號謂考爲皇稱妣為后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其書之
[182-34b]
金策藏之宗廟是後髙貴常道援立皆不外尊及晉愍
帝建興四年司徒梁芬議追援之禮帝旣不從而右僕
射索琳等亦稱引魏制以爲不可故追贈吴王爲太保
而已 宋英宗治平初宰臣韓琦等奏請下有司議濮
安懿王典禮詔翰林學士王珪等集議相顧不敢先知
諫院司馬光獨奮筆立議濮王宜稱皇伯而不名王珪
敕吏以光手藁爲案議上歐陽修以爲自古無以所生
父改稱伯者珪等言非是中書奏孝宣光武皆稱父爲
[182-35a]
皇考太后聞之手詔詰責輔臣以不當議稱皇考上詔
宜權罷議令有司博求典故務合禮經判太常寺范鎭
率禮官上言陛下旣考仁宗又考濮王其議未當具列
儀禮及漢儒議論魏明帝詔爲五篇奏之於是臺官自
中丞賈黯以下各有奏皆留中不報司馬光又上言曰
向詔羣臣議濮安懿王典禮王珪等二十餘人皆以爲
宜准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凡兩次會議無一人異
辭而政府之意獨欲尊濮王爲皇考巧詞飾說惑誤聖
[182-35b]
徳政府言儀禮本文五服年月敕皆云爲人後者爲其
父母之服者不謂之父母不知如何立文此乃政府欺
罔天下之人謂其皆不識文理也又言漢宣帝光武皆
稱其父爲皇考臣案宣帝承昭帝之後以孫繼祖故尊
其父爲皇考而不敢尊其祖爲皇祖者以與昭帝同昭
穆也光武起布衣誅王莽冒矢石以得天下名爲中興
其實創業雖自立七廟猶非太過况但稱皇考其謙損
甚矣今陛下親爲仁宗之子以承大業傳曰國無二君
[182-36a]
家無二尊若復尊濮王爲皇考則置仁宗於何地乎三
年乃詔立濮王園廟以宗樸爲濮國公奉濮王祀先是
太后手書濮安懿王譙國太夫人王氏襄國太夫人韓
氏仙遊縣君任氏可令皇帝稱親尊王爲濮安懿皇譙
國襄國仙遊並稱后上手詔謹遵稱親而不敢當追崇
之典侍講呂公著復上言稱親之說乃漢史皇孫故事
宣帝爲昭帝後是以兄孫遥嗣祖統無兩考之嫌故且
稱親其後旣立諡只稱悼園今陛下以旁支繼大統建
[182-36b]
立園廟以王子承祀於濮王無絶父之議於仁宗無兩
考之嫌可謂兼得其親字旣稱謂難立且義理不安乞
寢罷不報 明世宗初即位命禮官集議興獻王典禮
尚書毛澄等議漢成帝立定陶王爲嗣而以楚王孫後
定陶師丹以爲得禮今上入繼大統宜以孝宗爲考興
獻及妃爲皇叔父母祭告上箋稱姪署名而令益王子
崇仁王後興國上曰父母可移易乎命再議大學士楊
廷和等復言程顥濮議最得義禮之正皇上采而行之
[182-37a]
可爲萬世法不聴時進士張璁上疏言漢哀宋英皆預
立爲皇嗣養之宫中是明爲人後者故師丹司馬光之
論施於彼時猶可今武宗遺詔直曰興獻王長子倫序
當立初未嘗明著爲孝宗後故皇上爲繼統武宗而得
尊崇其親則可謂繼嗣孝宗以自絶其親則不可復與
桂萼疏言考孝宗非是以伯孝宗而考興獻爲正三年
九月遂改稱孝宗爲皇伯考昭聖皇太后爲皇伯母獻
皇帝主别立禰廟十七年因同知豐坊言奉獻皇帝爲
[182-37b]
睿宗九月大享上帝奉睿宗祀
  爲人後二
原置後無子則爲/之置後 卜後禮卜所以/爲後者 求喬為後蜀諸/葛喬
字伯松瑾第三子本字仲慎亮未有子求喬爲後瑾啟/吴王而遣之以爲嫡故改其字喬子攀亮後自有子攀
還復爲/瑾後 以恭爲嗣後漢伏恭字叔齊湛之兄子湛弟/黯字稚文治齊詩位至光禄勲無
子以恭/爲嗣 少繼從父宋書謝𢎞微本名宻年/十歲出繼從叔父峻 長還本
晉皇甫謚字士安漢太尉嵩之曽孫也出繼叔父從/居新安謐年四十叔父有子謐䘮本生遂還其父
 兄弟承襲封爵令王公以下無子孫以兄弟爲後生/經侍養者聴承襲若死王事雖不經侍養
[182-38a]
亦聽/承襲 養子襲爵後漢順帝聴中官以/養子爲後代封襲爵 不與射孔子/射於
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 不别
晉殷仲堪臨荆州有子孫繼親族無後/者惟令主蒸嘗不聴别籍以避役也 増姪孫爲
事文𩔖聚唐白樂天無/子以姪孫阿新爲之後 兄子爲後宋司馬光以/兄子康爲嗣
  爲人後三
増議宋司馬光濮安懿王典禮議曰謹按儀禮䘮服爲
人後者傳曰何以三年也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爲所
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若子
[182-38b]
者皆如親子也又爲人後者爲其父母傳曰何以期也
曰不貳斬也特重於大宗降其小宗也又爲人後者爲
之子不敢復顧私親聖人制禮尊無二上若恭愛之心
分施於彼則不得專一於此故也是以秦漢以来帝王
有自旁支入承大統者或推尊父母以為帝后皆見非
當時取譏後世臣等不敢引以爲聖朝例況前代入繼
者多宫車晏駕之後援立之策或出母后或出臣下非
如仁宗皇帝年齡未衰深維宗廟之重祇承天地之意
[182-39a]
於宗室衆多之中簡拔聖明授以大業親爲先帝之子
然後繼體承祧永有天下濮安懿王雖於陛下有天性
之親顧復之恩然陛下所以負扆端冕富有四海子子
孫孫萬世相承者皆先帝之徳也臣等切以為今日所
以崇奉濮安懿王典禮一準先朝封贈期親尊屬故事
考之古今實爲宜稱 劉敞為兄後議曰禮天子之廟
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諸侯二昭二穆與太祖而五所
謂昭者父道也所謂穆者子道也天子諸侯未必皆身
[182-39b]
有子故或取於兄弟之子以為嗣親同則取其賢者賢
同則取其長者長同則卜其吉者非兄弟之子則弗取
故不以諸父爲嗣兄亦尊也不以諸弟爲嗣弟已之倫
也此古者七廟五廟之序所以昭穆不相越迭毁不相
害也至於後世國家多事或傳之諸兄或傳之諸弟蓋
有不得已者焉則禮散久矣然旣已受國家天下則所
傳者雖非子亦猶子道也傳之者雖非父亦猶父之道
也以天下國家爲重矣春秋僖公實閔公之兄閔公遭
[182-40a]
弑僖不書即位明臣子一體也公孫嬰齊卒春秋謂之
仲嬰齊以謂爲人後者爲之子當下從子例不得復顧
兄弟之親稱公孫也春秋之義有常有變夫取後者不
得取兄弟此常也既已不可及取兄弟矣則正其禮使
從子例此變也故僖公以兄繼弟春秋謂之子嬰齊以
弟繼兄春秋亦謂之子所謂常用於常變用於變者也
旣正其子名則僖公不得不以閔公為昭歸父不得不
以嬰齊爲穆既正其昭穆則迭毁之次不得不以一代
[182-40b]
一也而儒者或疑禮無後兄弟之文遂以春秋書仲嬰
齊為不與子為父孫非也子為父孫誠非禮之正有不
得已者春秋正其爲臣子一體而已故實公孫嬰齊而
謂之仲嬰齊若春秋本不聽其為後者則當書曰公孫
嬰齊卒學者問之曰此仲嬰齊曷爲謂之公孫嬰齊不
與為兄後也乃可矣夫春秋家猶重之況國乎國爾猶
重之況天下乎故凡繼其君雖兄弟必使子之繼其大
宗雖兄弟必使子之如繼其君繼其大宗而不使子是
[182-41a]
教不子而輕其所托也此文仲所以受逆祀之貶也然
春秋固爲衰世法非太平正禮也太平之世未嘗有也
 致堂胡氏曰禮曰爲人後者爲其父母降不敢貳尊
也既名其所後爲父母則不得名其所生曰父母矣而
禮有爲其父母降是猶以父母名之何也此所謂不以
辭害意也立言者顧不可曰爲其伯父伯母叔父叔母
降故假曰父母以明當降之義降則不可名之曰父母
矣宣帝初有司奏請戾太子及悼后之諡首言爲人後
[182-41b]
者云云皆是也而中有稱親之言則非也夫親深言之
則非父不可當若曰文王之爲世子有父之親是也泛
言之則所厚者皆可稱若曰親者無失其爲親是也有
司之言果何從歟若避曰考故以親言是疏之也知其
不可稱考而姑曰親以包舉之是不正名亦疎之也以
其不得於言知其不契於理既爲伯叔父母之後而父
母之則當降所生父母而伯叔父母之昭昭然矣馬氏/曰胡
氏之說辨則辨矣而施之宣帝之世則不可敢問宣帝/而欲稱其所生之父母也將爲伯父乎為叔父乎於所
[182-42a]
後父為兄則伯父也於所後父為弟則叔父也而宣帝/則有所後祖無所後父者也不得其所後之父而父之
則何以稱其所生之父乎先是昌邑王以兄子入繼則/考昭帝可也昌邑廢矣宣帝姑以兄孫入繼當時惟言
嗣孝昭皇帝後而已則未知其爲子乎為孫乎必也升/一等而考昭帝則又將降一等而兄史皇孫矣可不可
乎有司未有所處姑緣其所父直稱之曰皇考而/已故曰胡氏辨則辨矣施之宣帝之世則不可 胡
氏又曰西漢自孝成而後三世無嗣王莽簒時漢祚既
絶光武平禍亂奮然崛起雖祖髙祖而帝四親非與哀
朝尊崇藩統同事於義未有大不可者然一聞張純等
議斷然從之曽無留難章陵四祠蔑有異等寡恩之譖
[182-42b]
既不聞於當年失禮之議又不生於後代以是較之宣
哀過舉益明而禮所載爲人後者爲其父母降而不得
祭豈可違而不守哉以上文/獻通考
増解辨明薛蕙為人後解曰禮之所以立後曰重大宗
也小宗無子以爲可以絶者也故不為之立後大宗無
子不可以絶故立後以繼之小宗不可擬大宗故曰重
大宗也曷爲後大宗不後小宗重本也大宗者祖之正
體也本也小宗者祖之旁體也支也本存而支亡亡而
[182-43a]
猶存也尊者存焉耳本亡而支存存而猶亡也存者微
矣是故小宗無後祖不絶大宗無後祖絶矣禮之後大
宗不後小宗重絶祖也雖然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古
者公子爲卿大夫及始仕而為大夫者謂之别子繼别
子者謂之大宗故曰大宗者卿大夫之禮也此卿大夫
也而不可絶益知天子之不可絶矣大宗者繼别云爾
曰尊之統也收同族云爾曰收族者也天子之統受之
始祖始祖受之天不啻尊之統也内治同姓外治異姓
[182-43b]
不啻收族者也甚大宗矣是故不可絶也故天子無嗣
建支子以後天子禮也支子後天子適子不爲後乎禮
之正者支子為後禮之變者適子亦為後矣何言乎禮
之變者適子亦爲後適子不為後者非他也傳小宗之
統焉耳明小宗之統為重也益知天子之統爲尤重矣
故適子可以後大宗可以後大宗斯可以後天子矣天
子者始祖之體大統之所在尊則無上親則本始也諸
侯雖有尊焉不敢信其尊矣雖有親焉不敢專其親矣
[182-44a]
信其尊嫌於貳君專其親嫌於貳祖故諸侯嫡子後天
子者不敢遂其尊親也尊親者人之至重也然而不敢
遂焉示猶有至重者也繼大統者因斯舉也而知其所
由來則可以事天可以保宗廟可以有天下是故明於
爲人後之義者措諸天下無難矣 又爲人後辨曰陛
下繼祖體而承適統合於為人後之義坦然明白廼有
二三臣者詭經畔禮以惑聖聽其曰陛下為獻帝不可
奪之嫡嗣按漢石渠議曰大宗無後族無庶子止有一
[182-44b]
適子當絶父祀以後大宗否戴聖曰大宗不可絶禮言
適子不為後者不得先庶子耳族無庶子則當絶父以
後大宗晉范汪曰廢小宗昭穆不亂廢大宗昭穆亂矣
豈得不廢小宗以繼大宗乎此二說者其亦得禮意矣
夫謂得禮意者以其别祖禰之統權大宗小宗之輕重
而達於立後之義也蓋人子雖有適庶其親親之心一
也而禮適子不爲後庶子得為後者此非親其父母有
厚薄也直繫於傳重收族不同耳今之言者不推本祖
[182-45a]
禰惟及其父母而止此弗忍薄其親而忍遺其祖也其
曰爲人後者為之子乃漢儒邪說此踵歐陽脩之謬也
夫爲人後爲之子其言出於公羊固漢儒所傳者然於
儀禮實相表裏古今以為折衷未有異論者也藉若脩
之說其悖禮甚矣禮為人後者斬衰三年此子於父母
之䘮也以父母之䘮服之不曰爲之子而何其言之悖
禮一也傳言爲所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弟昆
弟之子若子其若子者由為之子故爾傳明言若子今
[182-45b]
顧曰不爲之子其言之悖禮二也爲人後者不爲之子
然則稱謂之間將不曰父而仍曰伯父叔父乎其言之
悖禮三也又立後而不爲之子則古立後者皆未嘗實
子之而姑偽立是人也是聖人偽教人以立後而實則
無後焉耳其言之悖禮四也夫無後者重絶祖考之祀
故立後以奉之今所後既不得而子則祖考亦不得而
孫矣豈可以入其廟而奉其祀乎其言之悖禮五也由
此觀之名漢儒以邪說無乃其自名也抑二三臣者亦
[182-46a]
自度其說之必窮也於是又爲遁詞曰夫統與嗣不同
陛下之繼二宗當繼統而不繼嗣此一言者將欲以盡
廢先王爲人後之義歟則尤悖禮之甚者也夫禮爲大
宗立後者重其統也重其統不可絶廼爲之立後至於
小宗不為立後者統可以絶則嗣可以不繼也是則以
繼統故繼嗣繼嗣所以繼統也故禮為人後言繼嗣也
後大宗言繼統也統與嗣非有二也其何不同之有自
古帝王入繼者必明為人後之義而後可以繼統蓋不
[182-46b]
爲後則不成子也若不成子夫安所得統而繼之故為
後也者成子也成子而後繼統又將以絶同宗覬覦之
心焉聖人之制禮也不亦善乎抑成子而後繼統非獨
爲人後者爾也禮無生而貴者雖天子諸侯之子茍不
受命於君父亦不敢自成尊也春秋重授受之義以為
爲子受之父為臣受之君故穀梁子曰臣子必受君父
之命斯義也非直尊君父也亦所以自尊焉耳今說者
謂倫序當立斯立已是惡知禮與春秋之意哉若夫前
[182-47a]
代之君間有弟終而兄繼姪終而伯叔父繼者此遭變
不正者也然多先君之嗣先君於己則考也已於先君
則子也故不可考後君而亦無兩統二父之嫌若晉之
哀帝唐之宣宗是已其或諸侯之嗣則未有仍考諸侯
而不考天子者也陛下天倫不先於武宗正統不自於
獻帝是非予奪至為易辨而二三臣者猥欲比於遭變
不正之舉故曰悖禮之尤者也
  異姓爲後一
[182-47b]
原衛繼白帖兄弟五人為縣功曹縣長張君無子/乞繼父許之時禁異姓為後故復衛氏 陳
晉書陳騫父矯魏司徒本廣陵劉氏爲外祖陳氏所/養因而改焉及其薨劉氏弟子疑所服以問王肅答
曰昔陳司徒䘮母諸儒陳其子無服甚失理矣爲外祖/父母小功此以異姓而有服者豈可以母之所生反重
於父之所生不亦左乎爲人後者其婦為舅姑大功婦/他人也猶爲夫故父母降一等祖至親也而可以無服
乎推婦降一等則子孫/宜依本生而降一等 莒人滅鄫穀梁注莒是鄫甥/立以為後非其族
𩔖神不歆其/祀故言滅 冦子繼劉蜀劉封本羅侯冦氏之子先/主至荆州未有繼嗣養封為
子/ 姊子爲嗣吴朱然本姓施氏朱治姊子初治未有/子然年十三啓孫策乞為嗣然爲治行
服訖乞依本姓不許/然子復為施氏也 外孫奉後晉書賈充妻郭槐性/妬忌子黎民年三嵗
[182-48a]
見充入喜充就而拊之槐謂充私乳母鞭殺之黎民念/戀死充遂無嗣及薨槐以外孫韓謐為黎民子奉充後
表陳是充遺意詔曰外孫骨肉至近推恩計情合/於人心其以謐為嗣自非功如太宰不得以為比 庇
身他族 忘情本根 家立異姓為後則曰亡 國立
異姓爲後則曰滅非其祖以蒞祭/祀滅亡之道也
  異姓爲後二
原議後漢吴商異姓為後議曰或問以異姓爲後然當
還服本親及其子當又從其父而服耶将以異姓而不
服也答曰神不歆非族明非異姓所應祭也頃世人無
[182-48b]
後並取異姓以自繼然本親之服骨血之恩無絶道也
異姓之義可同於女子出適還服本親皆降一等至於
其子應從服者亦當同於女子之子從於母而服其外
親今出為異姓作後其子亦當從於父母服之也父為
所生父母周子宜如外祖父母之加也其昆弟之子父
雖服之大功於子尤無尊可加及其姊妹為父小功則
子皆宜從於異姓之服不得過緦麻也范寗與謝安書
曰稱無子而養人子者自謂同族之親豈施於異姓今
[182-49a]
世行之甚衆是謂逆人倫昭穆之序違經典紹繼之義
也 魏時或爲四孤論曰遇兵饑饉有賣子者有棄溝
壑者有生而父母亡無緦親其死必者有俗人以五月
生子妨忌之不舉者有家無兒收養教訓成人或語汝
非此家兒禮異姓不為後於是便欲還本姓為可然否
博士田瓊議曰雖異姓不相爲後禮也家語曰絶嗣而
後他人於理為非今此四孤非故廢其家祀既是必死
之人他人收養以活且襃姒長養於襃便稱曰襃姓無
[182-49b]
常也其家若絶嗣可四時祀之於門戸外有子可以爲
後所謂神不歆非𩔖也大理王朗議曰收捐拾棄不避
寒暑且救垂絶之氣而肉必死之骨可謂仁過天地恩
踰父母者也吾以為田議是矣徐幹曰祭所生父母於/門外不如左右邊特爲
立宫室/别祭也王修議曰當須分别此兒有識未有識耳有識
以往自知所生雖創更生之命受養育之慈枯骨復肉
亡魂更存當以生活之恩報公嫗不得出所生而背恩
情報生以死報施以力古之道也軍謀史于達叔議曰
[182-50a]
此四孤者非其父母不生非遇公嫗不濟既生既育由
於二家棄本背恩實未之可子者父母之遺體乳哺成
人公嫗之厚恩也棄絶天性之道而戴他族不為逆乎
鄭伯惡姜氏誓而絶之君子以為不孝及其復爲母子
傳以為善今宜謂子竭其筋力報於公嫗育養之澤若
終為報父在為母之服别立宫宇而祭之畢已之年也
詩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今四子服報如母不亦宜乎
愛敬哀戚報惠備矣按崔凱䘮制駁曰以為宜服/齊縗周方之繼父之同居者 宋
[182-50b]
庾蔚之議曰四孤之父母是事硋五愛/反不得存養其子
豈不欲子之活推父母之情豈不欲與人為後而茍使
其子不存耶如此則與父命後人亦何異既為人後何
不戴其姓神不歆非𩔖蓋捨己族而取他族爲後若己
族無所取後而養他子者生得養己之老死得奉其先
祀神有靈化豈不嘉其功乎唯所養之父自有後而本
絶嗣者便當應還本其宗祀服所養父母依繼父齊縗
周若二家俱無後則宜停所養家依為人後服其本親
[182-51a]
例降一等有子以後其父未有後之間别立室以祭祀
是也 増宋北溪陳氏曰神不歆非𩔖民不祀非族古
人繼嗣大宗無子則以族人之子續之取其氣脈相爲
感通可以嗣續無間此亦至正大公之舉而聖人所不
諱也後世理義不明人家以無嗣為諱不肯顯立同宗
之子多是潛養異姓之兒陽若有繼而隂已絶矣葢自
春秋鄫子取莒公子為後故聖人書曰莒人滅鄫非莒
人滅之也以異姓主祭祀滅亡之道也秦以吕政絶晉
[182-51b]
以牛睿絶亦皆一𩔖然在今世論之立同宗又不可泛
蓋姓出於上世聖人之所造正所以别生分𩔖自後有
賜姓匿姓者又皆混雜故立宗者又不可恃同姓爲憑
須擇近親有來歴分明者立之則一氣所感父祖不至
失祀今世多有以女子之子為後以姓雖異而有氣𩔖
相近似勝於姓同而屬疎者然賈充以外孫韓謐為後
當時太常博士秦秀已議其昏亂紀度是則氣𩔖雖近
而姓氏實異此說亦斷不可行性理/大全
[182-52a]
 
 
 
 
 
 
 
 
[182-52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