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99-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四
  文學部三書籍/校書 袠書/求 誦讀負寫書/載書 書 藏書/賜書
   借書/
   書籍一
 増白虎通曰三王百世計神元書五帝之受録圗世史
 記從政録帝魁已來除禮樂之書三千二百四十篇也
  隋經籍志曰大道方行俯龜文而設卦後聖有作仰
[199-1b]
 鳥迹以成文書契已傳繩木棄而不用史官旣立經籍
 於是興焉 宋史田錫太平御覽序曰聖人之道布在
 方冊六經則言髙旨逺非講求討論不可測其淵源諸
 史則跡異事殊非參㑹異同豈能記其繁雜子書則異
 端之說勝文集則宗經之辭寡 墨子曰吾嘗見百國
 春秋 文心雕龍史傳篇曰開闢草昧嵗紀緜邈居今
 識古其載籍乎 又諸子篇曰逮及七國力政俊乂蠭
 起孟軻膺儒以罄折莊周述道以翺翔墨翟執儉确之
[199-2a]
教尹文課名實之符野老治國於地利騶子飬政於天
人申商刀鋸以制理鬼谷鼓脣以策勲尸佼兼總於雜
術青史曲綴以街談 書史百家問曰卦分河洛圗演
天文文籍於是濫觴書契以之抽緒皇墳帝典述紀言
以聮鑣五傳六經貯禮樂而齊騖斯並懸諸日月煥乎
文章至如諸子相騰小說奔競有慙屑玊之化無異雜
鉊之寶
  書籍二
[199-2b]
増拾遺記曰帝堯在位至徳光洽河洛之濱得玉版方
尺圗天地之形又獲合璧之瑞文字炳列記天地造化
之始 呉越春秋曰禹傷父功不成愁然沈思乃案黄
帝中經厯蓋聖人所記曰在于九山東南天柱號曰宛
委其書金簡青玉為字編以白銀皆瑑其文禹乃東巡
登衡嶽血白馬以祭不獲所求乃登山仰天而嘯因夢
見赤繡衣男子自稱元夷蒼水使者東顧謂禹曰欲得
我山神書齋於黄帝巖嶽之下三月庚子登山發石金
[199-3a]
簡之書存矣禹退文齋三月庚子登宛委山發金簡之
書案金簡玊字得通水之理 大戴禮曰武王踐阼三
日召諸大夫而問焉曰烏有藏之約行之博萬世可以
為子孫常者乎師尚曰在丹書書之言曰敬勝怠者吉
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云云 穆天子
傳曰仲秋甲戌天子東遊次於雀梁□蠹書於羽林
抱朴子曰呉王伐石以治宫室於合石之中得紫文金
簡之書不能讀使使者持以問仲尼而欺仲尼曰呉王
[199-3b]
閑居有赤雀銜書以置殿上不知其義故逺諮呈仲尼
視之曰此乃靈寶之方長生之法禹之所服藏在水邦
年齊天地朝於紫庭者也禹將仙化封之名山石函之
中乃今赤雀銜之殆天授也 荆州記曰小酉山石室
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於此而學因留故梁湘東云訪
酉陽之祕典是也 拾遺記曰晉泰始元年有頻斯國
人來朝言其國有大楓木成林髙六七十里𣗳東有大
石室緝石為牀牀上有竹簡長尺二寸書大篆之文皆
[199-4a]
言開闢以來事人莫能識或言是伏羲畫卦之時有此
書或言蒼頡造書之處 神仙傳曰王烈字長休入河
東抱犢山中見一石室中有石梁梁上有素書兩卷烈
取讀莫識其文不敢取暗書數十字以示嵇康康盡識
之烈喜乃與康共往讀之至其道徑了了分明比及又
失其石室所在 晉書荀勗傳曰得汲郡冢中古文竹
書詔勗撰次之以為中經列在袐書 南史傳曰江淹
字文通襄陽人開古冢得玉鏡及竹簡古書字不可識
[199-4b]
淹以科斗字推之則周宣王之簡也簡殆如新 玉海
元祐七年五月十九日祕書言髙麗獻書多奇本館閣
所無詔校正二本别寫藏太清樓天章閣
  書籍三
増充箱 連屋文心雕龍諸子篇曰逮至魏晉作者間/出讕言兼行璅語必録𩔖聚而求亦充
箱照軫矣牀杜甫何將軍/山林詩曰 上書連屋 鳯銜 麟吐竹書紀年曰/孟春六旬五
緯聚房後有鳯皇銜書遊文王之都往捜神記曰孔子/夜夢豐沛邦有赤煙氣起顔回子貢 觀之到楚西北
范氏之廟見芻兒捶麟傷其前左足束薪而覆之孔子/曰兒來汝姓為誰兒曰吾姓赤松字時僑名受紀孔子
[199-5a]
發薪下視麟蒙其耳吐/書三卷孔子受而讀之 觀太史 授老人上詳春秋/二 史記
傳曰張良遊下邳橋上有一老人墮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納履曰孺子可
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期此後五日夜半往有頃父/方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曰讀是則為帝王師
積丘山 汗牛馬風俗通曰武帝開獻書之路訖於元/始百有餘年書積如丘山 柳宗元
陸文通先生墓表曰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充幣帛 暎簪笏崔羣/送符
載歸蜀省覲序曰將聖賢典籍充人子幣帛笏明/石瑶送武朝信守寧波詩曰牀頭書卷暎簪 啓
龍圖 披鳳篆唐太宗帝京篇曰玉匣啓龍圖金繩/披鳳篆韋編斷方續縹帙舒還卷
青汗簡 白雲篇韻府羣玉云以火炙簡令汗取汗為/書 杜甫贈田舍人澄詩曰晴窓檢
[199-5b]
㸃白/雲篇 樂於千石 何假百城文心雕龍王充翫揚子/雲之篇樂於居千石之
官挾桓君山之書富於積猗頓之財學魏書傳曰李謐/字永和屢辭徵辟結宇依巖鑿室耽 每曰丈夫擁書
萬卷何假/南面百城 九流異軫 百氏齊鑣許南容書史/百家對云云 組
織仁義 琢磨道徳李令琛書史/百家對云云 純粹入矩 踳駮
出規文心雕龍諸子篇曰其純/粹者入矩踳駮者出規 觚裂大道 疣贅聖
隋書經籍志曰雖其間觚裂大道疣贅聖謨幽怪恍/惚𤨏碎支離有所未免然而瑕瑜相形雅鄭相間譬
之萬派歸海四瀆可分繁星麗天/五緯可識求約於博則有要存焉 西山典籍 東壁
圖書李嶠神龍厯序曰臨西山典籍之府總東壁圖書/之事九流百家之說盡入胸中六家三統之書咸
[199-6a]
歸掌/握 墨潤冰文 香消蠹字常衮集賢即事寄徐薛/二侍郎詩曰縹囊披錦
繡翠軸卷瓊琚墨潤/冰文繭香消蠹字魚 原五經為府藏 雜藝為庖廚
髙彪/集 増漢裒七略之名 唐分四部之目俱玉海/云云
京房惟善於七分 張霸心明於百兩許南容書史/百家對云云
  書籍四
原古人糟粕莊子外篇云齊桓公讀書堂上輪扁斲輪/堂下釋椎鑿而問曰何書公曰聖人之言
曰君之所讀聖人之糟粕耳以臣之事觀之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之於心
臣不能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然則君之所讀古人之糟粕已矣 聖人糟粕何/劭
[199-6b]
荀粲傳云粲嘗以六籍/雖存乃聖人之糟粕 老莊道徳之淵藪拾遺記云/夫老莊者
道徳之淵藪/仁義之壇場 古書學者之山淵枹朴子云古書雖多/未必盡美要當以為
學者之山淵使屬筆/者得采伐漁獵其中 韓任術以作柄墨率儉以篤俗
杜預七/規云云 桓譚煩而無要傅子云桓譚書煩而無要辭/雜而無指歸吾不知其博也
 賈逵精而不博范蔚宗後漢書云馬融常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衆注乃曰賈君精
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旣精旣/博吾何加焉以上北堂書鈔 閱洛陽市王充貧無/書遊洛陽
市閱所賣書遂/通百家詳好學 寫魯端門春秋孔演圖曰趣作法聖/没周姬亡彗東出秦政起
胡破術書記散孔不絶此魯端門血書十三年有星孛/東方說題曰麟得之月天當有血書端門子夏至期往
[199-7a]
觀逢一郎言門有血書往寫之血蜚/鳥化為帛鳥消書出署曰孔演圖 盤盂書漢田蚡/封武安
侯學盤盂書注云孔甲盤盂二/十六篇書盤盂中所以為戒 雜家書儒墨名/法也 五
莊子曰惠施/其書五車 三十車張華字茂先雅愛書籍身死/日無餘財惟文史溢几篋嘗
徙居載書三十車祕書監摯虞撰/定官書皆資華本取正上俱白帖 増安用此鬼名南/史
傳曰柳津字元舉或勸之聚書津曰吾/常請道士上章驅鬼安用此鬼名耶 室中若有積
水經注云積石河北有層山懸巖中多石室焉室中/若有積卷矣而世士罕有津逮之者因謂之積書巖
 内有自然經書輿地志曰少室有上中下三定思自/中定思而出至崖頭下有石室中有
水多白石英内有自/然經書自然飲食 枝條五經文心雕龍諸子篇曰/述道言治枝條五經
[199-7b]
 莫壽於竹帛王回故蹟遺文序曰傳古者莫壽於/竹帛而世以金石為之最壽者妄也
簡殆如新見書/籍二 壽遺經於胸臆張起巖伏生祠堂碑/曰暴秦焚滅經籍而
有伏生獨能壽/遺經於胸臆
  書籍五
増詩宋蘇舜欽檢書詩曰煩心思所持屏事入小閣踾
撲下塵梁侈哆張敗笈雨爛百數番蟲食三四帙魚子
或破碎蠶兒尚狎蛤快心何長文跋尾清臣榻幼辭反
知進故句時自愜墜亡多愛翫存聚必劵帖回頭厭襞
[199-8a]
積舉體覺疲薾束閣聊欠伸夢斷風一颯 明楊循吉
題書廚上詩曰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自我始為士
家無一簡編辛勤一十載購求心力專小者雖未僃大
者亦略全經史及子集無非前古傳一一經紙裝辛苦
手自穿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持此用為命縱横堆
滿前
増序後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曰三墳五典之說九
流百代之言並理在人區而義在天外 唐楊炯登祕
[199-8b]
書省閣詩序曰若夫麒麟鳳皇之署三臺四部之經周
王羣玉之山漢帝蓬萊之室司先王之載籍掌制書之
典謨 髙士廉文思博要序曰大矣哉文籍之盛也範
圍天地幽贊神明用之邦國則百官以乂用之鄉人則
萬姓以察非松喬而對振古墐户牖而覿幽遐故先王
以之建極聖人以之設敎師範百代彌綸四海是以刊
之金石與天壤而不敝書之竹素與日月而俱懸者莫
尚於此
[199-9a]
増銘唐陸龜蒙書銘曰太古之時何嘗有欺逮於結繩
民始相疑國載文字厥初弗知惟簡惟牘斷竹折木累
必充庭負必折軸韋絙一絕錯亂名目寖務輕省擣枲
剥榖膠綴番番恣其所便蟲篆更𨽻形模易宣上下今
古卷舒蟬聯熏曝蠹鬱疵乎不堅又取珉石琢磨雕鐫
由簡牘下其存四遷璽印章號殷勤識焉其巧益甚其
訛益繁盟契要質朝成夕反誥誓制令尾違首言牋檄
奏報離方就圓録注傳記醜讎美憐銘誄碑表虚功望
[199-9b]
賢歌詠賦頌多思諂權在簡牘者埋沒爛壞無遺一編
詞以枲榖其留最延錯謬顚倒蘢蒙弗刪在珉石者固
寵納賂惟辭是妍鑱鑿旣畢名聲泯然堯舜之道以人
而傳宜去詐偽結繩之前
増對唐李令琛書史百家對曰自龍馬出河爰分八卦
靈龜薦洛乃見九疇文字以興典謨斯起即有姬公秀
出制禮樂以匡周尼父挺生刪詩書而反魯莫不憲章
文武祖述唐虞開兆庶之心靈啓羣生之耳目洎乎尼
[199-10a]
山落構梁父興歌大義云亡諸子爰起於是墨承諸廟
孟繫司徒文子開敎於五神范蠡逞能於千𣗳孫武絢
其韜略蒙叟混其鵬鯤葛洪述内外之篇劉安論黄白
之祕揚託思於全性鄒銳想於談天商君旣擅於刑書
尹文亦諒於名實吕韋博識載摛懸市之文鬼谷多才
爰踵飛籀之作自兹以往其流甚繁雖有異於微言亦
可觀於小道或激揚仁義或囊括政刑或富國成家或
懲惡勸善進旣資於助國退亦取於理身實翰墨之泉
[199-10b]
源信文章之林藪故馬遷脩史列之九流班固叙書著
之七略
  袠一
原線袠有要方華佗别傳曰佗以線為/書袠袠中有祕要之方 綈袠有祕記
後漢書楊厚傳云厚祖父春卿善圖讖學為公孫述將/漢兵平蜀春卿自殺戒子統曰吾綈袠中有先祖所傳
祕記為漢家用爾其脩之統感父遺言服闋辭家從犍/為周循學習先法又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
推歩/之術 縑袠晉中興書曰傅元盛書/有青縑袠布袠絹袠 絹袠見上以上/北堂書鈔
 増散袠唐詩品彚閻防百丈谿新理茅屋/詩曰開卦推盈虚散帙攻節目 計帙山/堂
[199-11a]
肆考曰後漢乾祐中禮部郎司徒調請開獻書之路凡/儒士衣冠舊族有以三館亡書來上者計其卷帙賜之
金帛數多/者授秩 部帙唐文粹李嶠鳳閣王侍郎傳贊曰祖/徳家聲前言往行追述編紀動成部
帙/ 編帙宋文鑑孫甫唐史諸斷序曰逮嘉祐元年成/七十五卷是年冬卧病久兼神思日耗不克
成就且就其編/帙粗成一家 縹帙唐詩品彚凌敬遊清都觀/尋道士詩曰縹帙桐君詠 錦
玉海謝賜御書表曰/錦帙金牋霞明日照 題袠宋文鑑李淑邯鄲圖書/十志序曰離十志五十
七𩔖几槴題袠參準昔模/緗素枕藉㸃兼古語云云 楮袠元文𩔖虞集書經筵/奏議槀後曰欲方冊
便覽命西域工人擣楮為袠刻皮鏤金以/護之凡七枚專屬燕赤繕録前後所進書 排青玉明/詩
𨕖皇甫汸夜過張子不值詩曰書/帙亂排青玉案尚餘螢火照窗紗 護紅霞又陸粲昫/岡行曰竹
[199-11b]
户留詩苔蘚封石/牀散帙紅霞護
  袠二
原詩梁昭明太子詠書帙詩曰擢影兔園池抽莖淇水
側幸雜緗囊用聊因班女織 唐王績采藥詩曰行披
葛仙經坐檢神農帙
原銘宋謝靈運書帙銘曰懷幽卷賾戢妙抱密用舎以
造舒卷不失亮惟勤玩無或暇逸
  誦讀一
[199-12a]
増易曰君子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徳 說命曰學于
古訓乃有獲 學記曰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儒行篇
曰夙夜強學以待問 韓愈進學解曰口不絶吟於六
藝之文 黄庭堅曰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
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
  誦讀二
原墨子曰周公朝讀百篇夕見七十士詳好/學 莊子曰
臧與榖相與牧羊俱亡其羊問臧奚事挾策讀書問榖
[199-12b]
奚事博塞以遊 増史記傳曰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
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不觀於園舍 原漢書
曰劉向專精經術晝誦書傳夜觀星宿 又曰班游以
𨕖受詔進讀羣書 又曰匡衡鑿壁引鄰家火光孔中
讀書詳好/學 後漢書曰孫敬字文寳好學閉户讀書不
堪其睡乃以綱懸之屋梁人曰閉户先生 又曰荀恱
字仲豫家貧無書每閒行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 東
觀漢記曰章帝詔黄香詣閣東觀讀所未見書謂諸生
[199-13a]
曰此日下無雙江夏黄童也 又曰曹褒寢則懷鉛筆
行則誦詩書 又曰髙鳳讀書晝夜不絶聲妻之田曝
麥以竿授鳳令護雞天暴雨而意不在不覺流麥 謝
承後漢書曰王充字仲任家貧無書至京師市讀書一
見輒誦憶 又曰應奉字世叔少聰明自為童及長凡
所經履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俱下終成名儒 又曰包
咸字子良為赤睂賊所得遂見拘執十餘日咸日夜誦
經自若賊聞異而遣之 魏略曰侍中董遇好學避難
[199-13b]
採薪負販常挾經書投間習誦人從學者遇不肯敎之
云先讀百徧而義自見 吳志曰闞澤字徳潤好學居
貧無資常從人傭書以供紙筆所寫旣畢誦讀亦徧
晉書曰王歡字君厚專精讀書不營産業家無升斗妻
患或毁其書後為通儒 宋書曰車武子少勤學家貧
無燈夏月乃聚螢照讀冬曽聚雪仕至司徒 上黨記
曰太行山有菁巖有射熊於巖間見諸生讀書往覓不
知處傳以為仙人 増隋書傳曰許善心字務本幼聰
[199-14a]
明所聞輒能誦記家有舊書萬餘卷皆徧通渉 唐書
傳曰褚無量字𢎞度幼受經於沈子正曹福刻意墳典
家濱臨平湖有龍出人皆走觀無量讀書若不聞衆異
之 又曰馬懷素貧無資晝樵夜輒然以讀書遂博通
經史 又曰蔣乂性銳敏七歲時見庾信哀江南賦再
讀輒誦 又曰狄仁傑字懷英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
就詰衆爭辨對仁傑誦書不置吏讓之荅曰黄卷中方
與聖賢相對何暇與俗吏語耶 又曰陽城字亢宗好
[199-14b]
學貧不能得書求為吏𨽻集賢院竊院書讀之晝夜不
出户六年無所不通 又曰歐陽詢字信本江總敎以
書記每讀輒數行俱盡遂博通經史 李華蕭穎士文
集序曰穎士七歲能誦數經背碑覆局 宋史傳曰張
知白嘗過陜州與通判孫何讀道旁碑凡數千言略無
所遺 又曰賈黄中字媧民幼聰悟方五歲其父玭每
正旦令正立展書卷比之謂之等身書課其誦讀 又
曰楊繪字元素少而竒警讀書五行俱下名聞西州
[199-15a]
又曰張載字子厚屏居南山下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
編俯而讀仰而思 又曰邵雍字堯夫於書無所不讀
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 又曰張方平字安
道家貧無書借人三史旬日即還之曰吾已得其詳矣
凡書皆一閱不再讀宋綬蔡齊以為天下竒才 又曰
黄庭堅字魯直幼警悟讀書數過輒成誦舅李常過其
家取架上書問之無不通常驚以為一日千里 又曰
劉恕字道源少穎悟讀書過目成誦年十三欲應制科
[199-15b]
從人假漢書閱日即還之 又曰杜鎬字文周年踰五
十猶日治經史數十卷或寓直館中四鼔則起誦春秋
 又曰江休復字鄰幾為桂陽監藍山尉騎驢之官據
鞍讀書至迷失道 又曰眞德秀字希元四歲受書過
目成誦 又曰魏了翁字華父少長穎悟絕出日誦千
餘言過目不再覽鄉里稱為神童 又曰朱昂字舉之
同學朱遵度好讀書人號之為朱萬卷目昂為小萬卷
 遼史傳曰耶律儼經籍一覽成誦 金史傳曰石瑶
[199-16a]
字邦彦七歲讀書過目即成誦旣長博通經史工辭章
 又曰梁肅字正憲自幼勤學夏夜讀書往往達旦母
葛氏常滅燭止之 又曰劉煥字徳文少長就學天寒
擁糞火讀書不怠 又曰雷淵字季黙發憤入太學衣
敝履穿自以跣露恒兀坐讀書 元史傳曰許衡字平
仲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
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 又曰王恂字敬甫三歲
家人示以書帙輒識風丁二字母劉氏授以千字文再
[199-16b]
過目即成誦 又曰張養浩字希孟年十歲讀書不輟
父母憂其過勤止之養浩晝則黙誦夜則閉户張燈竊
讀 又曰許謙字益文甫能言母陶氏口授孝經論語
入耳輒不忘稍長肆力於古取四部書分晝夜讀之雖
病不廢 又曰許有壬字可用幼穎悟讀書一目五行
嘗閱衡州淨居寺碑文近千言一覽輒背誦無遺 又
云虞集字伯生三歲即知讀書歲乙亥挈家嶺外母楊
氏口授論語孟子左氏傳歐蘇文聞輒成誦比還就外
[199-17a]
傅始得刻本則已盡讀諸經通其大義矣 又曰吳澄
字幼清五歲日受千餘言夜讀書至旦母憂其過勤為
節膏火澄候母寢乃然火更讀 明黄伯生誠意伯劉
公行狀曰公在燕京時間閱書肆有天文書一帙覽之
翊日即背誦如流其人乃大驚欲以書授公公曰已在
腹中矣 鄭楷翰林學士承旨宋公行狀曰公諱濂字
景濂六歲入小學授以李瀚蒙求一日而盡年十五六
里人張繼之聞其善記誦邀至别墅問四書經傳若干
[199-17b]
日可通背以一月荅繼之初不信抽架上雜書俾誦五
百言乃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輒背一字不遺 吾學
編傳曰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幼穎敏絕倫日讀書
積寸為文雄邁醇深鄉人呼為小韓子 明文奇賞解
縉解子尚傳曰幼時大父莊公山藏書萬卷竊讀殆徧
尤深於易 明紀景清本姓耿洪武二十七年進士嘗
假同舍生祕書約一夕還故爽約其人遽訟之國師清
詭曰某私稾耳誦之不遺一字其人反無記大慙恨旣
[199-18a]
出清特還之曰以公祕惜甚聊相戲耳 明文衡楊士
奇解公墓碣曰公諱縉字大紳五歲大父敎之書應口
成誦十歲日誦數千言終身不忘十三盡讀諸經貫穿
該綜老長不能難也 宋濂王冕傳曰冕字元章七八
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讀聽己輒黙
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田父怒撻之已而復如
初母曰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去依僧寺以居夜
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書琅琅達旦安陽韓
[199-18b]
性聞而異之録為弟子遂為通儒 王直聶大年墓志
曰公比長讀書日記數千言通詩書二經於諸子史無
不讀 明詩紀事楊基字孟載嘉州人幼穎悟絕人九
歲能誦六經著書十餘萬言名曰鑿論 楊循吉字君
謙吳縣人居家好畜書聞有異本必購寫結廬支硎山
下課讀子史以松枝為籌不精熟不止多至千卷 桑
恱字民懌常熟人讀書一過輒焚棄之 吾學編傳曰
于謙字廷益少讀書手不釋卷過目輒成誦 又曰薛
[199-19a]
瑄字徳溫手録性理大全晨夜翫讀潛思有得秉燭疾
書或通宵不寐 又曰鄒智字汝愚合州人少貧居龍
泉菴埽𣗳葉然之讀書逹旦 又曰吳與弼字子傳年
十九見伊洛淵源録日夜翫讀遂去舉業謝人事足不
下樓者二年 又曰魯鐸字振之厯司業祭酒日焚香
讀五經四書不言人短長及時政得失 又曰李時勉
名懋以字行安福人七歲小學四書皆成誦長益肆力
問學冬寒以衾裹足納桶中刻苦盡讀諸經史 又曰
[199-19b]
劉崧字子髙泰和人居官十歲不以妻子自隨為北平
按察副使攜一童往至則遣還每夜孤燈一榻讀書不

  誦讀三
増警枕 懸屏范祖禹司馬溫公布衾銘曰公一室蕭/然圖書盈几案竟日静坐泊如也又以
圓木為警枕少睡則枕轉而覺乃起讀書牀明詩紀事/應宗祥字尚履少好學讀書達旦懸髮屏 以自警
 七過 三復王氏𩔖苑御史臺記曰開元中常敬忠/十五歲上書言能一過誦千言張燕公
問曰能十過誦萬言乎曰能以萬言試之七過已通/熟 韓愈書張中丞傳後有曰張巡讀書不過三復
[199-20a]
然薪 映月唐書傳曰畢諴早夜然薪讀書母恤其疲/奪火使寐不肯息遂博通經史 宋史傳
曰陸佃字農師居貧/夜無燈映月讀書 削柳簡 埽樹葉元史傳曰秦/起宗字文卿
生長兵間學書無從得紙父順削柳為/簡書以授之成誦即更削去 下見上 曼倩上書
岐叔署户漢書傳曰東方朔字曼倩上書曰十二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劒十六學詩書誦
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呉兵法亦誦二十二萬言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隋書傳曰崔儦字岐叔少與
范陽盧思道隴西辛徳源同志友善每以詩書為務/負恃才地大署其户曰不讀五千卷書無得入此室
原千徧乃得 五行具下華陽國志云徐誦少讀書日/不過五十字讀千徧乃得
下詳/前二 増初如蛇入筩 漸𩔖雞脫鷇宋濂贈劉俊民/先輩詩曰持節
[199-20b]
去讀書攻苦分/句逗初如云云
  誦讀四
原束晳隱几讀書束晳讀書賦云垂帷帳/以隱几披䊵素而讀書 元帝後宮
讀書王褒集序云褒字子淵蜀郡人有俊才元帝為太/子喜褒所為甘泉及洞簫頌令後宫貴人左右皆
誦讀/之 鄭𤣥奴婢讀書世說云鄭𤣥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
說𤣥怒使人曵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荅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杏壇弟
子讀書莊子云孔子遊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 㸐柴讀
謝承後漢書云侯瑾字子瑜傭作為/資暮㸐柴讀書獨處一室如對尊賔 牧羊讀書魏/志
[199-21a]
楊俊傳云俊避地幷州本郡王象少孤特為人僕隷年/十七八見使牧羊而私讀書因被箠楚俊嘉其才質即
贖象著家聘娶/立屋然後與别 止輒讀之魏略云隗禧字子牙擔負/經書每以采梠餘日則讀
誦/之 不解其義俗說云傅迪為左丞/讀書而不解其義 一見便誦華陽/國志
云趙閑讀書一見便誦/聞人讀書自識章句 一見輒誦孔融薦禰衡疏云/處士平原禰衡年
二十四歲淑質貞亮英才卓躒幼渉藝文升堂覩奥目/所一見輒誦於口耳所暫聞不忘於心性與道合思若
有/神 一冬誦論語邴原别傳云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
童子何悲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則羡其不孤二則羡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
涕零也師哀之為之泣曰欲書可耳荅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茍有志我徒相敎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
[199-21b]
間誦孝/經論語 百日習一經晉書云魏舒年四十餘郡上計/掾察孝廉宗黨以舒無學業勸
令不就可以為髙耳舒曰若試而不中其負在我安可/虚竊不就之髙以為己榮乎於是自課百日習一經因
而對策/升第 婦女讀誦桓子新論云劉子政子駿伯玉三/人尤珍重左氏敎子孫下至婦女
無不/讀誦 侍婢誦賦蜀志云劉琰為車騎將軍然不豫國/政但領兵千餘隨丞相諸葛亮諷議
而已車服飲食號為侈靡侍婢數十皆/能為聲學又悉敎誦讀魯靈光殿賦 李則讀左氏
舉一反三蔡邕别傳云邕與李則遊學時在弱冠/始共讀左氏傳性通敏兼人舉一反三 王
恭讀左氏輟卷而歎劉謙晉紀云王恭每讀左氏傳/至於奉王命討不庭輟卷而歎
布衣徒行講誦孜孜東觀漢記劉𢎞字叔紀年/十五治歐陽尚書云云 素作
[199-22a]
牛衣手繩口誦王隱晉書/劉實云云 未葬讀喪禮復常讀樂章
曲禮云居喪未葬讀喪禮旣葬讀祭/禮喪復常讀樂章 以上北堂書鈔 増騎牛讀書明/詩
紀事王冕字元章或騎黄牛/持漢書以讀人咸以為狂生 蒙草衣讀書元史傳曰/蕭㪺字維
斗讀書南山下三十年製一草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翫誦不少置於是博極羣書侯均謂元有天下
百年惟蕭維/斗為識字人 必至千徧元史傳曰韓擇積學四十年/多讀書必熟誦乃己嘗言人
讀書不至千/徧終於無益 春誦冬讀文王世子曰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
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 晝誦夜讀見/上 朝耕夜讀韓愈董生行/曰朝出耕夜
歸讀古人書/盡不得息 晝樵暮讀元史傳曰郝經家貧/晝則負薪暮則讀書 一氣
[199-22b]
五千字仙人彭宗能一/氣誦五千字 一日二十卷顔氏家訓曰梁/元帝嘗為吾說
昔在㑹稽年始十一便已好學時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閉齋張幃避蠅獨坐自讀史書一日二十卷
 然松讀書南史傳曰顧歡字景怡一字元平鄉人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倚聽無遺忘
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織簾讀書又曰沈麟士字雲禎居/貧織簾讀書手口不息
學者稱為/織簾先生 以鐘為限南史傳曰丘仲孚字公信少好/學讀書常以中宵鐘鳴為限叔
靈鞠常稱為/千里駒也 以瓜鎭心又曰鄭灼字茂昭性精勤尤/明三禮家貧鈔義疏以日繼
夜筆毫盡每削用之嘗蔬食講授多苦心/熱若𤓰時輒偃臥以瓜鎮心起便讀書 經目輒誦
唐書傳曰褚亮少警敏博/覽國史一經目輒誦於心 誦說略徧又曰韋述家有/書二千卷誦說
[199-23a]
略/徧 樓居讀書吾學編傳曰黄孔昭初名曜以字行浙/江太平人樓居讀書刻苦特甚至忘寢
食/ 韜燈讀書又曰陳茂烈字時用莆田人髫年喪父/繼戎役晝入公署夜歸讀書祖母憐其
孱弱亟止之乃/韜燈黙誦不輟 焚香讀書又曰耿九疇字禹範盧氏/人平生無他嗜好公事退
焚香讀/書而已 不終歲誦五經宋史傳曰戚同文字同文始/聞邑人楊慤敎授生徒日過
其學舍授禮記隨即成誦日諷一卷慤異/而留之不終歲畢五經慤即妻以女弟 才一月誦
二經元史傳曰黄溍字晉卿成/童授以詩書一月即成誦 讀書破萬卷杜甫贈/韋左丞
詩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誦書歘萬言劉基旅興詩曰誦書/歘萬言落筆飛煙雲
  誦讀五
[199-23b]
原詩晉陶潛讀山海經詩曰旣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汎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俛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宋謝惠連讀書詩曰賁園奚足慕下帷故宜遵山成由
一簣崇積始微塵虞軒雖眇莽顔隰亦何人 増宋謝
靈運齋中讀書詩曰昔余遊京華未嘗廢丘壑矧乃歸
山川心跡雙寂寞虚館絕諍訟空庭來鳥雀臥疾豐暇
豫翰墨時間作懷抱觀古今寢食展戲謔 唐柳宗元
讀書詩曰幽沈謝世事俛黙窺唐虞上下觀古今起伏
[199-24a]
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緗帙各舒散前後互
相逾 李嘉祐送王正宗山寺讀書詩曰欲究先儒術
還過支遁居山階閒聽法竹徑獨看書向日荷新卷迎
秋柳半疎風流有佳句不似帶經鉏 錢起和劉七讀
書詩曰夜雨深館靜苦心黄卷前雲隂留墨沼螢影傍
華編夢鳥富青藻通經仍妙年何愁丹穴鳳不飲玉池
泉 唐韓愈題宇文裔山寺讀書院詩曰讀書林下寺
不出動經年草閣連僧舍山廚共石泉雪庭無履跡龕
[199-24b]
壁有燈煙年少頭今白刪詩到幾篇 宋歐陽修讀書
詩曰吾生本寒儒老尚把詩卷眼力雖已疲心志殊未
倦正經首唐虞偽說起秦漢篇章巳句讀解詁及箋傳
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斷 傅堯俞讀書詩曰吾屋雖
喧卑頗不甚蕪穢置席屋中間坐卧羣書内横風吹急
雨入屋灑我背展卷殊未知心與古人會 蘇軾遷居
之夕聞鄰舍兒誦書欣然而作詩曰幽居亂蛙黽生理
半人禽跫然已足喜况聞弦誦音兒聲自圓美誰家兩
[199-25a]
青衿且欣習齊咻未敢笑越吟 明皇甫汸張仲讀書
呉山詩曰風叩支關開月鑒董帷薄披帙就長明靜夜
靈花落羊亡屏意筌猿定啓心籥幽谷聞鳥鳴澄湖眺
魚樂
原賦晉束晳讀書賦曰耽道先生澹泊閒居澡練精神
呼吸清虚抗志雲表戢形陋廬垂帷帳以隱几被紈素
而讀書抑揚嘈囋或疾或徐優游蘊藉亦卷亦舒頌卷
耳則忠臣喜詠蓼莪則孝子悲稱碩鼠則貪民去唱白
[199-25b]
駒而賢士歸是故重華詠詩以終已仲尼讀易以終身
原憲潛吟而忘賤顔回精勤以輕貧倪寛口誦而芸耨
買臣行吟而負薪賢聖其猶孳孳况中才與小人
原贊周庾信髙鳳讀書不知流麥贊曰髙鳳好學專心
不廻留連經笥對翫書臺石門雲度銅梁雨來麥流雖
逺書卷猶開
原銘後漢李尤讀書枕銘曰聽政理事怠則覽書傾倚
偃息隨體興居寤心起意猶愈宴娯
[199-26a]
原書後漢馮衍說鄧禹書曰衍聞昔者先王學大道以
觀於政夫為君而不明於道上無以承天下無以化民
為臣而不明於道進無以尊君退無以脩身聖朝天然
之質將軍純茂之德誠少游神乎經書之林馳情乎元
妙之中明照於日月而智溢乎四海聖朝享堯舜之榮
將軍荷稷契之烈自然理也 後漢孔融與宗弟書曰
知晩節豫學旣美大弟因而能寤又合先君加我之義
豈惟仁弟實專承之凡我宗族猶或頼焉 宋王僧虔
[199-26b]
誡子書曰或有身經三公蔑爾無聞布衣寒素輕相屈
體或父子貴賤殊兄弟聲名異何也以讀數百卷書耳
吾今悔無所及欲以前車誡爾後乘也汝年入立境方
應從官兼有室累何處復得下帷如王郎時耶
  寫書一
増竹書紀年曰帝堯陶唐氏七十年二月辛丑榮光出
河休氣四塞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緑色縁壇而上吐甲
圖而去其圖以白玉為檢赤土為泥約以青繩檢文白
[199-27a]
闓色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 又曰周成王十八年周
公旦乃與成王觀於河洛元龜青龍蒼光止於壇背甲
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隨
甲而去 孝經援神契曰後年麟至口吐圖文北落朗
服書魯端門隱形不見子夏往觀寫得十七字餘字滅
文消 拾遺記曰張儀蘇秦二人同志遞翦髪以相活
或傭力寫書行遇聖人之文無題記則以墨書於掌内
及股裏夜還更折竹寫之 漢書藝文志曰迄孝武世
[199-27b]
書缺簡脫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 拾遺記曰
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逺嶮阻削荆為筆剋
樹汁為墨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河洛祕奥非正典
所載皆注記於柱壁及園林𣗳木慕好學者來輒寫之
 桓譚新論曰余同時佐郎官有梁子初楊子林好學
所寫萬卷至於白首 論衡曰郊天鼔必麒麟之皮寫
孝經亦必曽氏之策乎 三國典略曰郎基字世業泛
渉墳籍清慎無所營求惟頗令人寫書 抱朴子自序
[199-28a]
曰葛洪字稚川累遭火典籍蕩盡伐薪賣之夜以寫書
家貧乏紙所寫皆反覆有字人少能讀者 南史傳曰
衡陽王蕭鈞字宣禮髙帝第十一子嘗手寫五經部為
一卷置巾箱中以僃遺忘侍讀賀玠問曰殿下家自有
墳索何須蠅頭細書荅曰巾箱中有五經檢閱旣便且
更手寫永不忘諸王聞而爭效之巾箱五經自此始
又曰王僧孺家貧傭書養母寫畢諷誦亦了 顔氏家
訓曰臧逢世年二十餘欲讀班固漢書苦假借不久乃
[199-28b]
就姊夫劉緩乞匄客刺書翰紙末手寫一本軍府髙其
志卒以漢書聞 金樓子曰有細書周易尚書周官儀
禮禮記春秋各一部又寫前漢史記三國志晉春秋莊
子老子肘後方離騷等合六百三十四卷悉在一巾箱
中書極精細 後周書曰裴漢借人異書必自録疾彌
年亦未嘗釋卷 唐書藝文志曰貞觀中魏徵虞世南
顔師古請購天下書𨕖五品以上子孫工書者繕寫
又曰𤣥宗又借民間異本傳録太府月給蜀郡麻紙五
[199-29a]
千番季給上谷墨三百三十六丸河間景城清河博平
四郡兔千五百皮為筆材 又傳曰張文琮好自寫書
筆不釋手子弟諫止曰吾好此不為倦 又曰李襲譽
字茂實厚於宗親廩禄隨多少散之以餘資寫書罷揚
州書遂數車載 又曰汪紹宗少貧俠好學工草𨽻客
居僧舍寫書以自給 又曰韋述好譜學見柳沖所撰
姓族系録每私寫懷之還舍則又繕録故於百氏源流
為詳 又曰柳仲郢嘗手鈔六經司馬遷班固范蔚宗
[199-29b]
史皆一鈔魏晉及南北朝史再鈔又𩔖所鈔書凡三十
篇號柳氏自僃皆小楷 五代史曰楊邠知史傳有用
乃課吏傳寫 劉禹錫國學新脩五經壁記曰初大厯
中名儒張參為國子司業始詳定五經書於講堂東西
廂之壁祭酒皡博士公肅申命國子生能書法者分章
揆日懸其業而繕寫焉 宋史藝文志曰真宗時命三
館寫四部書一本 柳開補亡先生傳曰先生乃手書
九經悉以細字寫之其卷大者不過滿幅之紙古謂巾
[199-30a]
箱者不過矣 宋史傳曰勾中正精於字學嘗以大小
篆八分三體書孝經摹石咸平三年表上之上問所書
幾何時對曰十五年上嘉歎良久賜金紫 又曰毋守
素性好藏書在成都令門人勾中正孫逢書文𨕖初學
記白氏六帖鏤版守素齎至中朝行於世 又曰髙頔
力學強記手寫書千餘卷 又曰李建中嘗手寫郭忠
恕汗簡集以獻皆科斗文字有詔嘉奬 又曰姚鉉藏
書至多頗有異本兩浙課吏寫書亦薛映所摭之一事
[199-30b]
雖被竄斥猶傭夫擔荷以自隨 又曰劉鳳儀俸入半
以儲書凡萬餘卷國史録無遺者 又曰劉恕求書不
逺數百里身就之讀且鈔殆忘寢食 又曰宋璹解褐
青城主簿好寫書秩滿載數千卷以歸 宋祁張忠定
公行狀曰詠也家貧無以本業往往手䟽墳史每有屬
綴輒據庭樹槀枝而瞑不終篇未嘗就舍 馬端臨曰
先公云張新叟言洛陽有資治通鑑草稾兩屋黄魯直
閱數百卷訖無一字草書 朱熹曰今人讀書茍簡者
[199-31a]
縁書皆有印本多耳東坡作李氏山房藏書記彼時書
猶自難得鼂以道嘗欲得公穀傳徧求之後得其本乃
寫焉 金史章宗紀曰明昌五年三月置𢎞文院書寫
經籍 尹夢龍母喪負土為墳結廬居其側手書孝經
千餘卷散鄉人讀 又曰暢師文幼警悟家貧無書手
録口誦過目輒不忘 又曰許衡稍長嗜書如渴遭世
亂且貧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請寓宿手鈔以歸 又
曰姚樞棄官攜家來輝州讀書鳴琴若將終身時許衡
[199-31b]
在魏至輝就録程朱所注書以歸
  寫書二
原截蒲 編柳漢書云路溫舒字長君父使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 楚國
先賢傳云孫敬嘗編柳/以寫經本晨夜誦習 増書掌 題裳上詳寫書一/ 下詳經總
三/ 西邸 北堂南史傳曰竟陵王子良字雲英武帝/之第二子也移居雞籠山西邸集學
士鈔五經百家依皇覽例為四部約略千卷以鼂氏曰/虞世南初仕隋為祕書郎鈔經史百家之言 僃用凡
一百七十三卷北堂者省/之後堂世南鈔書之所也 滿箱 盈篋蕭子顯齊書/曰隱士沈麟
士火燒書數千卷麟士年過八十耳目猶聰明乃手寫/細書復成二三千卷滿數十箱 宋史傳曰楊克讓少
[199-32a]
好學手寫經/籍盛於篋笥 露鈔 雪纂俱見/上一
  寫書三
原然薪寫書晉書云范汪少孤貧六嵗過江依外家新/野庾氏及長好學外氏家貧無以資給汪
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寫/畢誦讀亦徧遂博學明通善談名理 為官傭書東觀/漢記
云班超孝謹家貧常為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常輟業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
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賃書以養謝承後漢書云陳常字/君淵晝則躬耕夜則賃
書以/養母 公孫寫書自給又云公孫春光傳曰春光/到太學受尚書寫書自給 李
郃賃書自給李郃别傳云郃游學京師常/賃書自給 以上北堂書鈔 増寫唐韻
[199-32b]
傳竒録曰呉彩鸞隨文簫歸/鍾陵日寫唐韻一部以給用 寫楚辭李賀詩曰研取/青光寫楚辭
 所得萬餘後魏書曰穆子容少好學無所不覽/於天下書逢即寫録所得萬餘卷 寫
書自課梁書傳曰袁峻字孝髙早孤䔍志好學家貧無/書從人假借必皆鈔寫自課日五十紙數不登
則不/止 手寫九經𩔖書云張參年老常手寫/九經以為讀書不如寫書 手寫三
元好問故物著曰貞祐丙子兵後予奉先人南渡河/先人手寫春秋三史莊子文𨕖等及他雜書畫百軸
載二鹿/車自隨 手寫通鑑宋史傳曰洪邁兄弟皆以文章取/盛名孝宗謂其文僃衆體手寫資
治通鑑/有三 手寫漢書明文奇賞解縉曰周以立父/厚素奇愛之手寫漢書以授 書
多親寫宋史傳曰錢著明好/學喜聚書書多親寫 多自繕寫又曰呉淑父/文正仕呉至
[199-33a]
太子中允好/學多自繕寫 越州數百卷唐書傳曰李大亮在越州/寫書數百卷及去留都督
署/ 細鈔髙士傳楊基樟樹舟中詩曰/几上細鈔髙士傳 即家書孝經
元史傳曰趙孟頫字子昂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其家俾書孝經 聚書自寫宋史傳曰/孫光憲博
通經史尤勤學聚書數千卷或/自鈔寫孜孜讐校老而不廢 得書必鈔鄧文原鄭/榮祖墓表
曰時南北兵阻售書視珍貝君得/書必手鈔讐校無毫忽舛異廼已
  寫書四
原詩齊王融鈔衆書應司徒敎詩曰說禮固多才敦詩
信為善巖笥發仙華金縢開碧篆 増明楊循吉鈔書
[199-33b]
詩曰手緑畏辛勤數紙還投棄貿人供所好恒輟衣食
費往來繞案行㸃畫勞指示成編亦艱難把翫自珍貴
 朱夢炎寫韻軒詩曰掌籍江河誤泄機幾年謫降學
書癡晴窗滴露花摇席午夜揮毫月滿帷綰得春風留
鳯帶畫殘秋水照蛾睂從今了却人間事一曲鸞簫跨
虎吹
  藏書一
増玉海曰周有藏史典簡冊魯有御書在象魏 又集
[199-34a]
賢記注曰前漢有金馬石渠後漢有蘭臺東觀 文獻
通考曰魏祕書郎鄭黙始制中經祕書監荀勗又因中
經更著新簿合為四部一曰甲部二曰乙部三曰丙部
四曰丁部合二萬九千九百四十五卷盛以縹囊書用
緗素 又宋元嘉八年祕書監謝靈運造四部書目凡
六萬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元徽元年祕書丞王儉又造
目録凡萬五千七百四卷儉又别撰七志 又齊永明
中祕書丞王亮謝朏又造四部書目凡一萬八千一十
[199-34b]
卷 又梁初祕書監任昉部集凡二萬三千一百六卷
普通中處士阮孝緒采宋齊已來王公之家凡有書記
參校官簿更為七録 又隋平陳經籍漸僃初西京嘉
則殿有書三十七萬卷帝命祕書監柳顧言等詮次除
其複重猥雜得正御本三萬七千餘卷納於東都脩文
殿又寫五十副本上品紅琉璃軸中品紺琉璃軸下品
漆軸於東都觀文殿東西廂搆屋以貯之東屋藏甲乙
西屋藏丙丁 唐書藝文志曰唐分書為四𩔖曰經史
[199-35a]
子集而藏書之盛莫盛於開元其著録者五萬三千九
百一十五卷其本有正有副軸帶帙籤皆異色以别之
 宋史藝文志曰宋初有書萬餘卷其後削平諸國收
其圖籍稍復増益太宗建崇文院及祕閣親臨幸觀書
賜從臣宴又命近臣縱觀羣書真宗置龍圖閣太清樓
玉宸殿四門殿各有書萬餘卷仁宗旣新作崇文院命
翰林學士張觀等編四庫書倣開元四部録為崇文總
目凡三萬六百六十九卷徽宗更為祕書總目計汴都
[199-35b]
所有為卷七萬三千八百七十有七焉 明紀丙午太
祖命有司訪求古今書籍藏之祕府以資覽閱謂侍臣
詹同等曰三皇五帝之書不盡傳於世故後世鮮知其
行事漢武帝購求遺書而六經始出唐虞三代之治可
得而見武帝雄才大略後世罕及至表章六經又有功
於後世
  藏書二
増莊子曰孔子西藏書於周室子路謀曰由聞周之徵
[199-36a]
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孔
子曰善 梁元帝平侯景收文德之書及公私經典歸
於江陵凡七萬餘卷 玉海集賢記注曰宋有總明陳
有徳教 南史曰張纘字伯緒兄緬有書萬餘卷晝夜
披讀殆不釋手 又曰沈約字休文好墳籍聚書至二
萬卷都下無比 又曰任昉字彦升家雖貧聚書至萬
餘卷率多異本後武帝使學士賀縱及沈約勘其書目
官無者就其家取之 又曰王僧孺字僧孺好墳籍聚
[199-36b]
書至萬餘卷率多異本與沈約任昉家埒 隋書傳曰
許善心字務本家有舊書萬卷皆徧通浹 唐書曰蔣
乂家藏書至萬五千卷 又曰韋述蓄書二萬卷皆手
校定黄墨精謹内祕書不如也 又曰李磎字景望家
有書至萬卷號李書樓 又曰韋處厚字徳載家書讐
正至萬卷 又曰蘇弁聚書至二萬卷手自讐定當時
稱與祕府侔 又曰田𢎞正字安道起樓聚書萬餘卷
 韓愈詩曰鄴侯家多書插架三萬軸詳下事/對注 鴻書
[199-37a]
呉兢西齋一萬三千四百餘卷 五代史傳曰羅紹威
好學工書頗知屬文聚書數萬卷開館以延四方之士
 又曰楊彦詢少事青州王師範師範好學聚書萬卷
使彥詢掌之 又曰髙宗捜訪遺聞屢優獻書之賞館
閣編録日益以富當時𩔖次書目得四萬四千四百八
十六卷至寧宗時續書目又得一萬四千九百四十三
卷視崇文總目有加矣 司馬光獨樂園記曰其中為
堂聚書五千卷命之曰讀書堂 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199-37b]
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録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
 韓維曽子固神道碑曰公平生無所嗜惟藏書至二
萬卷皆手讐定 宋史傳曰沈立初在蜀悉以公粟售
書積卷數萬神宗問所藏立上其目 又曰孫抃六世
祖長孺喜藏書號書樓孫氏 又曰宋敏求家藏書三
萬卷皆成誦熟習 又曰鄭樵字漁仲聚書數千卷皆
自校讐謂子孫曰吾為汝曹獲良産矣 葉氏過庭録
曰公卿名藏書家如宋宣憲李邯鄲四方士民如亳州
[199-38a]
祁氏饒州呉氏荆州田氏等多至四萬許卷惟宋宣憲
家擇之甚精 王氏揮麈録曰士大夫家如南都戚氏
厯陽沈氏廬山李氏鄱陽呉氏俱有藏書之名 又曰
南渡後惟葉少藴收書逾十萬卷置之霅川弁山山居
建樓以貯之 鴻書曰宋末惟直齋陳氏書最多至五
萬一千八百餘卷且倣讀書志作解題極為精核 遼
史曰義宗名倍市書至萬卷藏於醫巫閭絕頂之望海
臺 元史傳曰周恕家無儋石之儲而聚書數萬卷扁
[199-38b]
所居曰榘菴 又曰申屠致逺聚書萬卷名曰墨莊
皇甫汸皇史宬詩序曰皇史宬者歲乙未上命考金匱
石室之制以藏書重祖訓也 鴻書曰聞浦陽鄭氏家
有藏書樓若干楹其額是建文君所題擘窠大書御書
樓三字所藏至八萬餘卷 宋濂禮部侍郎曽公神道
碑曰公諱魯字得之所藏子史動數百家各攬其精而
掇其華聞有僻書隱牒不憚道里之逺必購得之 貝
瓊鐵崖先生傳曰先生楊姓名維禎少穎悟好學日記
[199-39a]
數千言父宏為築萬卷樓使讀書其上 梁寅梁氏書
莊記曰是諸書者或刻之以傳或繕寫以藏曁凡所得
書皆聚之一室故號書莊焉 明詩紀事曰倪瓚字元
鎮無錫人所居有閣名清閟閣藏書數千卷手自勘定
 又何良俊字元朗華亭人官南翰林孔目每喟然歎
曰吾有清森閣在東海上藏書四萬卷棄此不居而僕
僕牛馬不亦愚而可笑乎 吾學編傳曰呉廷舉字獻
臣嘉魚人累官工部尚書居湫隘無郭外田顧有書至
[199-39b]
萬卷 明詩紀事曰曹學佺字能始嘗謂二氏有藏吾
儒無藏欲脩儒藏與之鼎立將擷四庫之書十有餘年
而未能卒業也 又海内藏書之富近代推江都葛氏
章丘李氏 又南園俞氏笠澤虞氏廬山陳氏書籍金
石之富甲於海内呉岫方山非通人也聚書至萬卷錢
穀叔寶畫史也與其子允治手鈔書至數千卷
  藏書三
増墨莊 書穴上詳書籍一/下詳求書 二酉 三洞上見書籍/二酉陽袐
[199-40a]
書注古明詩紀事王履曰聞王刁三洞在山外西崖上/中藏 書甚多然無由至又詩曰幽經祕籙弱水外何
以得到此山中倘逢叔夜/能相許㑹傍長休學御風 良田 益友上見一軒杜/本懷友 記
云詹君景仁世家武彝有田數十區有書數百卷因題/其軒曰懷友重惟聖人載道之經與夫百家子史所録
至於崖鐫野刻塔寺宮廟彝鼎柱石井臼墟墓詭異/之辭悉次於此庶開卷有得亦可謂益者之友效矣
牙籖錦帕 綈袠縹囊西京雜記曰祕閣圖書皆表以/牙籖覆以錦帕又李泌積書經
用紅牙籖史用緑牙籖子用青牙籖集用/白牙籖 玉海云丹函翠蘊綈袠縹囊 劉略班藝
 王志阮録任昉詩曰劉略班藝虞志荀録王李淑圖/書十志序曰儒籍肇劉略荀簿 志阮録
汔元母/廼僃 藏發廣内 祕訪名山林希謝祕閣/校勘云云 深為
[199-40b]
子孫之藏 密有緘縢之固王維京兆尹張公徳政碑/頌曰其丞祕書也遺文闕
簡多在大家深為子孫之藏密有緘縢之固/公不憚槯貴或抵或誘盡歸天闕官書僃焉 閱上帝
之冊府目眩星辰 登道家之蓬萊足踐雲氣夏竦謝/集賢院
表云/云
  藏書四
原藏策之府穆天子傳云天子北征東還乃循黑水至/於羣玉之山阿平無險四徹中繩先王之
所謂策府注曰中繩言皆平直策府言往古帝/王以為藏書冊之府所謂藏之於名山者也 博士
之藏劉歆七略云武帝廣開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有延閣廣
[199-41a]
内祕室/之府 壁藏尚書漢書云秦燔書禁學濟南伏生獨/壁藏尚書齊魯之間學者由此頗
能言/尚書 壁藏家書孔安國尚書序云秦始皇滅七代典/籍焚書坑儒學士逃難解散我先人
用藏其家書於屋壁漢室龍興/開設學校旁求儒雅以闡大猷 積聚篇卷蜀志云向/朗字巨達
少時雖渉獵文學然不治素檢以吏能見稱自去長史/優游無事垂三十年乃更潛心典籍孜孜不倦年逾八
十猶手自校書刊定謬/誤積聚篇卷於時最多 積石為倉拾遺記云曹曽慮/先文湮沒乃積石
為倉以藏書故/號曹氏書倉 太史祕府道家所貴張衡云太史祕/府道家所貴衡
再得之竊/為幸也 老氏藏室道家蓬萊華嶠後漢書云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
道家蓬萊山謹案史記老子周守藏室之史也索隱曰/藏室史乃周藏書室之史也又張湯傳老子為柱下史
[199-41b]
即藏室之柱下/因以為官名 連山藏於蘭臺歸藏藏於大卜桓子/新論
 伯喈有書近萬卷博物志曰蔡邕有書近萬卷漢末/年載數車與王粲粲亡相國掾魏
諷謀反粲子預焉旣被誅邕所與粲書悉入粲族案魏/志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賓客盈坐
聞粲在門倒屣迎之粲至年旣幼弱容状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
盡當/與之 林宗有書五千卷郭泰别傳云泰字林/宗家有書五千卷 王修
有書數百卷魏志王修傳云太祖破鄴籍沒審配等家/財物以萬數及破南皮閱修家榖不滿十
斛有書數百卷太祖/歎曰士不妄有名 張華有書三十乗見上書籍四/又見下載書
負書/一 増舒被覆書南史傳曰虞龢少好學居貧屋漏/恐濕書籍乃舒被覆書書獲全而
[199-42a]
被大濕時人/以比髙鳯 藏史南山唐書傳曰安禄山亂韋述獨/抱國史藏南山賊平盡送入
官有詔贈/散騎常侍 留書白石宋史傳曰李公擇少讀書廬山/白石僧舍旣擢第留所鈔書九
千卷名舍曰/白石山房 侔於麟閣柳宗元東明張先生墓志曰/先生居東明觀聚經籍圖史
侔於/麟閣 侔於石渠元文𩔖祭裘學士文曰/家藏多書侔昔石渠 不減祕府
唐書傳曰王懋家聚書多/不減祕府圖書皆異本 藏書廟學元史傳曰哲伯/幼嗜書習翰墨
至元十四年監東平多善政嘗出家書/二千餘卷置東平廟學使學徒肄習之 得俸購書宋/史
傳曰朱昂前後所得俸賜以/三之一購竒書以諷誦為樂 得錢買書又曰郭永博/通古今得錢
即買書家/藏書萬卷 築室藏書元富珠哩翀許字劉侯民愛銘/曰侯名天孚葺廟學築室藏書
[199-42b]
 割田置書元史傳曰段直為澤州長官大/修孔子廟割田千畞置書萬卷 張尹書
呉澂題張尹書巢詩曰食息不離書令/尹非蠹魚騰身出巢外編簡不如吾 滋溪藏書
宋本滋溪書堂記曰蘇伯修家多藏書習知遼與金故/實且謂予昔吾髙王父玉城當國初自汴還真定置别
墅縣之新市作屋三楹買書數千卷歲久堂壞先人葺/之且漸市書益之又嘗因公事至江之南獲書萬卷以
歸/ 藍溪藏書鄒緝藍溪書屋記曰新淦章俊民居於/藍溪之上讀書為學入貢於太學乃藏
書於家而命之/曰藍溪書屋 厯山藏書元史傳曰和尚子遷努退/居濮上築先聖宴居祠堂
於厯山之下/聚書萬卷 蜀山藏書髙啓蜀山書舍記曰蜀山書/舍者友人徐君肄學之所也
幼文嘗自呉興以書抵予曰吾山在城東若干里吾屋/在山若干楹吾書在屋若干卷山雖小而甚美屋雖樸
[199-43a]
而麄完書雖不多而足以僃閱凡事物之理/與夫羣聖賢修己治人之要實皆不出乎書 家藏必
三本唐書傳曰柳仲郢家有書萬卷所藏必三/本上者貯庫其副常所閱下者幼學焉 舊書
有萬卷杜牧上知己文書曰/上都有第惟書萬卷 城南萬餘卷宋史傳曰/郭延緝致
仕居濠州城南有小閣以自娯其詠牡/丹詩千餘首聚圖書萬餘卷手自刊校 别墅萬餘卷
又曰胡仲堯構學舍於華林山别墅聚/書數萬卷設廚廩以延四方游學之士 禄賜購書又/曰
趙安仁嗜讀書所得禄賜多以購書三館舊闕虞世南/北堂書鈔唯安仁家有本真宗命内侍取之嘉其好古
手詔/褒美 餘俸買書虞集張琰墓志曰琰篤於/敎子餘俸輒買書遺之 獨取數
宋子貞耶律楚材神道碑曰靈武下/諸將爭掠子女玉帛公獨取書數部 惟遺數匱李/謙
[199-43b]
中書左丞張公神道碑曰公諱文謙身後家無餘貲/曰吾家素尚清白有書數匱傳之子孫萬金不博也
奎章閣藏書虞集奎章閣銘序曰天厯二年三月吉日/天子作奎章之閣萬幾之暇觀書怡神則
恒御焉臣等奉敕刻銘曰維皇穆清中正無為翼翼其/欽聖性日熙廼建延閣左圖右史匪資燕娯稽古之理
經緯有文如日行天/爰刻貞玉垂美萬年 大本堂藏書詹同大本堂詩曰/玉署儲書紫禁東
宛然麟鳳穆清風雲開奎壁/天光合日射蓬萊御氣通 張氏三萬七千餘卷元/史
傳曰張思明穎悟絕人讀書日/記千言收書三萬七千餘卷 周氏四萬二千餘卷
鴻書曰周公謹家三世積書几有四萬二千/餘卷及三代以來金石刻一千五百餘種 鐵崖積
書數萬卷明鐵笛道人自傳曰會稽有鐵崖山其髙百/丈上有緑萼梅數百樹層樓出梅花外積書
[199-44a]
數萬/卷 石鏡藏書數千卷方希古石鏡精舍記曰乃即/石鏡之陽為精舍聚六經羣
書數百千卷俾/子孫講習其中
  藏書五
増詩宋楊億觀書應制詩曰羣玉中天開策府神龜溫
海薦圖書 明皇甫汸皇史宬詩曰皇史宬函帝籍金
為匱石為室籤累綈緗部甲乙邇文華充武庫簡鴻編
讐承誤於萬斯年守之固
増銘元袁桷蘇氏藏書室銘曰六學鴻烈代天昭明精
[199-44b]
思纂微辭以立誠匪事於言不言奚宣析理日繁直至
衍傳謂黙足以通紀其知聞敬焉孰持道焉孰存趙郡
蘇氏崇其書楹剖決雲章經緯有程靈根湛虚服習粹
精廣以觀萬約以守一迎之莫尋倚兮不躓仰之元聖
學海彌溢
増表宋晏殊太清樓觀書表曰受羲姒之珍録舉雲亭
之吉儀絳殿紫扄鴻鸞景從刻懿律於龜趺絢英辭於
芸閣山經海志多郭璞之靡詳縹帙松籤盡黄香之未
[199-45a]
見 又謝觀書表曰丹函翠藴藏先聖之寶章綈袠縹
囊集九流之閟籍
増記宋蘇軾李氏山房藏書記曰象犀珠玉怪珍之物
有恱於人之耳目而不適於用金石草木絲麻五穀六
材有適於用而用之則敝取之則竭恱於人之耳目而
適於用用之而不敝取之而不竭賢不肖之所得各因
其才仁智之所見各隨其分才分不同而求無不獲者
惟書乎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觀書當是時惟周之
[199-45b]
柱下史聃為多書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魯春秋
季札聘於上國然後得聞詩之風雅頌而楚獨有左史
倚相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於是時得見六
經者蓋無幾其學可謂難矣而皆習於禮樂深於道德
非後世君子所及自秦漢以來作者益衆紙與字畫日
趨於簡便而書益多世莫不有然學者益以茍簡何哉
余猶及見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時欲求史記漢書而不
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書日夜讀誦惟恐不及近歲市
[199-46a]
人轉相摹刻諸子百家之書日傳萬紙學者之於書多
且易致如此其文詞學術當倍蓰於昔人而後生科舉
之士皆束書不觀遊談無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擇少
時讀書於廬山五老峰下白石菴之僧舍公擇旣去而
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為李氏山房藏書凡九千餘
卷公擇旣以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華實而咀嚼其膏
味以為己有發於文詞見於行事以聞名於當世矣而
書固自如也未嘗少損將以遺來者供其無窮之求而
[199-46b]
各足其才分之所當得是以不藏於家而藏於故所居
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明梁寅梁氏書莊記曰所謂
莊者田舍之稱也秔稻菽粟之所藏也吾無田以獲秔
稻菽粟而所藏惟書子孫守焉無租稅無科需而學之
成也又足以應上之求贊時之治是吾之不念子孫立
產業乃所以深念夫子孫者嗟夫山之為石者有銀之
礦而緑生焉有鐡之礦而朱生焉然則家之有書而後
嗣之能學亦理之然也若夫有書而或怠於學者人也
[199-47a]
學之成而禄不及者天也為子孫者又當盡乎人而聽
之天可也
  校書一
増漢書藝文志曰成帝時詔光禄大夫劉向校經傳諸
子詩賦歩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術數侍
醫李柱國校方技 後漢書文苑傳曰劉珍字秋孫一
名寶永初中為謁者僕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騊駼
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藝術 拾遺記曰曹
[199-47b]
曽魯人也天下名書上古以來文篆訛脫曽皆刋正垂
萬餘卷 蜀志曰向朗字巨逹年八歲手自校書刋定
謬誤 晉書傳曰鄭黙字思元起家祕書郎考覆舊文
刪省浮誤中書令虞松謂曰而今而後朱紫别矣 又
曰齊王攸就人借書必手刋其謬然後還之 顔氏家
訓曰漢書田肯賀上江南本皆作宵字沛國劉顯博覽
經籍偏精班漢梁代謂之漢聖顯子臻不墜家業讀班
史呼為田肯梁元帝嘗問之荅曰此無義可求但在家
[199-48a]
舊本以雌黄改宵字為肯吾至江北見本為肯 南史
傳曰劉之遴鄱陽王範得班固漢書真本獻東宫令之
遴與張纘到漑陸襄等參校異同之遴録其異狀數十
事 後周書曰元偉世宗初拜師氏中大夫受詔於麟
趾殿刋校經籍 又曰明帝幼好學博覽羣書及即位
𨕖公卿以下有文學者八十餘人於麟趾殿刋經史
唐書儒學傳序曰太宗讐正五經繆闕頒天下示學者
 又傳曰顔師古名籀少博覽精訓詁太宗嘗歎經籍
[199-48b]
去聖久逺傳習易訛詔師古於祕書省考定五經多所
釐正 又曰馬懷素有詔勾校祕書是時文籍盈漫皆
炱朽蟫斷籤幐紛舛懷素建白願下紫微黄門召宿學
巨儒就校繆闕 又曰褚無量初内府舊書自髙宗時
藏宮中甲乙叢倒無量建議請繕録補第以廣祕籍天
子詔於東都乾元殿東廂部彙整比無量為之使 又
曰尹知章馬懷素校定祕書奏知章是正文字 又曰
鄭覃始以經籍刓繆博士陋淺不能正建言願得巨儒
[199-49a]
鴻生共力讐刋準漢舊事鏤石太學詔可覃乃表周墀
崔琳張次宗孔溫業是正其文刻於石 又曰陸龜蒙
得書熟讀乃録讐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
皆可傳借人書篇帙壞舛必為輯褫刋正 宋史藝文
志曰神宗改官制以崇文院為祕書省編輯校定正其
脫誤則主於校書郎 又曰徽宗以三館書多逸遺命
建局以補全校正為名 又傳曰李至上言五經書疏
已版行惟二傳二禮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未僃今直
[199-49b]
講崔頤正孫奭崔偓佺皆勵精勤學博通經義望令重
加讐校僃梓從之後又引呉淑舒雅杜鎬檢正譌謬
又曰李覺舉九經太宗以孔穎達五經正義鐫版詔孔
維與覺等校定 又曰石中立直集賢院與李宗諤楊
億劉筠陳越相厚善校讐書凡更中立者人皆傳之
又曰田敏詔與馬鎬等同校九經敏雖篤於經學亦好
為穿鑿如改尚書盤庚若網在綱為若綱在綱重言綱
字又爾雅椵木槿注曰日及改為白及如此之𩔖甚衆
[199-50a]
世頗非之 又曰宋綬家藏書萬卷親自校讐 又曰
余靖遷祕書丞建言班固漢書舛謬命與王洙幷校馬
范二史書奏擢集賢校理 元史傳曰何中少穎㧞以
古學自任家有藏書萬卷手自讐校 又曰謝讓仁宗
命中書纂集典章以讓精律學使為校正官 明紀成
化九年敕儒臣校訂宋儒朱熹通鑑綱目鏤版以行朱
石通鑑綱目考證序曰上虞徐昭文考朱子通鑑綱目
凡例以證刋本脫誤及補朱子之未僃凡若干卷名曰
[199-50b]
考證有以淑後之人其功不細矣 明詩紀事曰桑恱
字民懌為博士弟子謁部使者書刺曰江南才子使者
大駭延之校書豫刋落以試恱校至不屬即索筆取書
足之使者乃敬禮焉 又陸容字文量太倉人少與張
泰陸釴齊名時稱婁東三鳯居恒手不釋卷家藏書萬
餘卷皆手自讐校
  校書二
増校亥豕 辨雌霓上詳卜商注/下見校書四 刪金篆 薦玉編
[199-51a]
盧綸和常舍人集賢即事詩/曰麟筆刪金篆龍韜薦玉編 塡虯篆 啓銀璫王逢/寄偰
正字詩曰芸窗塡/虯篆蓬觀啓銀璫 太乙精 釣鼇客拾遺記曰劉向/校書天禄夜有
老人植青藜杖吹杖端然火見向說開闢已前請姓名/云我太乙之精帝聞卯金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 秦
觀謝館職啓曰東海釣/鼇客建封任以校書 檢白雲 勘青編上見書籍/三 孫僅
勘書詩曰儒家無/外事招客勘青編 無一舛 得三誤宋史傳曰張㼂/閉戸讀書四十
年手校數萬卷無一字舛蘇姚燧國統離合表序曰走/未壯時讀通鑑綱目書於 門山嘗病國統散於逐年
事首不能一覽而得其離合之槩因年經而國緯之如/史記諸表祕藏諸簏校官劉君徳㳟方刋讀史管見於
宣庠聞之請因是工可斷手於旬浹/遂取徽建二本重校勘之得三誤焉 未有所傷 更
[199-51b]
是一適劉跂趙氏金石録序曰昔人欲刋定經典及醫/方或謂經典同異未有所傷非若醫方能致壽
夭陶𢎞景亟稱之以為名言彼哉卑陋亦至於此且又/曰或譏邢邵不善讐書邢曰誤書思之更是一適 别
本是正猶未敢曰可而欲/以思得之其謬有如此者 以枝為杖 將朿作宋顔/氏
家訓太山羊績亦稱問學讀潘岳賦周文弱枝之棗以/枝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厯以厯為碓磨之磨談說
製文援引古今必須眼學勿信耳受簡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書曰嘗痛孔壁遺文汲冡舊 年代寖逺謬誤
滋多以豐同豊將束作/宋魯魚一惑涇渭同流 得善書二萬卷 擇校官十
五人唐書傳曰蔣乂值兵興圖籍殽舛又署集賢小職/科次踰年各以部分得善書二萬卷 玉海曰咸
平五年十二月以太清樓書尚有舛誤而未讐對者猶/二萬卷令流内銓擇官詳校試十五人詩論於銀臺得
[199-52a]
劉均聶震等七人/於崇文院校勘 不得妄下雌黄 豈可臆為㸃竄
顔氏家訓曰校定書籍亦何容易自劉向揚雄乃稱此/職耳觀天下書未徧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為非此以
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安晏/殊荅范給事書曰太平興國中詔館閣讐校漢書 德
裕取西域傳山川名號字之古者改附近古集語錢熙/謂曰余於此書特經師授皆有訓說豈可胸臆塗竄以
合辭/章 討析申熟必暢本源 問義質疑有所依據唐/書
傳曰顔師古拜袐書少監專事古文奇字世所惑者討/析申熟必暢本源 宋史傳曰崔頤正雍熙中李至上
言本監先校定諸經音疏其間文字訛謬尚多蓋所遣/官多專經之士或通春秋者未習禮記或習周易者不
通尚書至於旁引經史皆非素所傳習以是之故未得/周詳伏見國子博士杜鎬直講崔頤正孫奭皆苦心強
[199-52b]
學貫通九經問義質疑有所/依據望令重加刋校從之
  校書三
原以陶為陰劉歆七略云古文或誤以典/為與以陶為陰如此𩔖多 以魚為魯
抱朴子云書三寫以/魚為魯以帝為乕 孔子反魯漢書禮樂志云周道/始缺怨刺之詩起王
澤旣竭而詩不作王官失業雅頌相錯孔子論而/定之故曰吾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卜
商返衛家語云卜商字子夏嘗返衞見讀史志者云晉/師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已亥耳讀史志
者問諸晉史果曰已/亥於是衞人以為聖 校書麟閣漢書云楊雄校/書麟閣之上 校
書天禄揚雄集序云王莽篡位時雄/為中散大夫常校書天禄閣 覆校錯誤荀勗/讓樂
[199-53a]
事表云臣掌著作又知祕書今覆校錯誤十萬餘卷書/不可倉卒復兼他職必有廢頓案晉書勗進位光禄大
夫命掌樂事脩/律呂故有是表 刪除繁重晉中興書云李充為大著/作郎時典籍混亂充刪除
繁重以𩔖相從分/作四部甚有條貫 崇七經刪百氏劉楨魯都賦云若/乃考王道之去就
覽萬代之興衰廢龍圖於金縢啓洛典/於石扉崇七經之旨義刪百氏之乖違 芟煩亂截浮
孔安國尚書序云芟夷煩亂翦截浮辭謹案芟除/也截絶也煩言亂句則除之浮偽虚詞則絕之
張霸春秋減為二十萬言東觀漢記云張霸字伯饒少/以樊鯈刪嚴氏公羊春秋猶
多繁詞乃減為二十/萬言更名張氏之學 桓郁尚書省成十三萬言范蔚/宗後
漢書云桓榮以尚書入授顯宗為二十三萬言子郁復/刪省定成十三萬言由是有桓君大小之學 以上北
[199-53b]
堂書/鈔 増校典墳許渾送韋校書詩曰職/已為書記官猶校典墳 校蟲魚李/東
陽漫興詩曰老眼昏花懶/看書猶將朱墨校蟲魚 一持一讀劉向别傳曰讐/校者一人持本
一人讀折若怨家/相對故曰讐也 一埽一生筆談曰宋宣獻博學喜/藏異書皆手自讐校嘗
謂校書如埽塵一面埽一/面生每三四校猶有脫誤 誤書閏月太平御覽正謬/語曰左傳曰晉
師閏月濟於隂阪杜預注云長厯推之此年/無閏月數為門五日五字上與門字合也 誤作别
文心雕龍練字篇曰簡蠹帛裂三寫易字或以音訛/或以文變子思弟子於穆不祀者音訛之異也晉之
史記三豕渡河文變之謬也尚書大傳有别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滛雨别列淮滛字似潛移滛列義當而
不奇淮别理乖而新異傅毅制誄已用/淮雨若信義棄奇則可與正文字矣 誤讀蹲鴟顔/氏
[199-54a]
家訓曰江南有一權貴誤讀蜀都賦注解蹲鴟芋也乃/為羊也人饋羊肉荅云損惠蹲鴟舉驚駭不解事義久
後尋迹乃/知如此 不知尸雞又曰太史公記曰寧為雞口毋/為牛後此是刪戰國䇿耳按延
篤戰國䇿音義曰尸雞之主從牛子/則口當為尸後當為從俗寫誤也 討論五經顔師/古見
上/ 詳定九經宋史傳曰張昭周世宗顯德二年詔令/詳定九經文字幷議三禮圖祭玉鼎釜
等昭援引經據/時稱其精博 校麗正書唐書傳曰元行沖知麗正/院又奏陸紹伯馬利徹等
入校麗/正書 校集賢書石中立/見上 校書蓬萊李頎送綦毋/三潛謁房給
事詩曰惜哉湖海/上曽校蓬萊書 校書芸閣宋登春髙齋小集/詩曰校書升芸閣 一
字不倫注見/上 一字未正明皇雜録曰劉晏以神童為/祕書省正字上問晏曰汝為
[199-54b]
正字正得㡬字對曰餘/字皆正惟朋字未正耳
  校書四
増詩宋孫僅勘書詩曰儒家無外事招客勘青編筆墨
東西置丹黄次第研頻憂傷㸃竄細恐誤流傳目因繁
處倦心向注中專端坐窮今古披襟見聖賢疲勞時舉
白遊息或談𤣥得興忘昏曉題名記歲年棲毫思確論
廢卷恨亡篇
増啓宋強致謝除校勘啟曰竊以國家右文寖昌聚書
[199-55a]
増廣經始靈蘭之祕發揮河洛之文表章著明淵源深
厚然惟道術分裂時師異言下逮九家猶瘉於野彼雖
小道亦有可觀故稗官以芻蕘而弗遺辭賦比博奕而
猶幸采獲非一多愛益新名山之藏為空廣内之策加
倍而後實事是求聚精㑹神芟夷複重筆削譌謬是以
圖書之府貴比列星之居校讐之官寵甚治民之最自
非精力過絕篤志淵微言古而能驗今聞一足以知十
則何以辨雌霓之為字信魯魚之失眞 又林希謝校
[199-55b]
勘啓曰僃員書局已忝下陳假職儒林尤非素望始甚
疑而終信外彌懼而中慙撫已何堪靦顔無措惟本朝
右文之盛列聖嚮儒之勤悉聚前世之書逺侔治古之
烈雖禁中所覽别貯於太清而祕閣所藏頗多於三館
並𨕖髦俊俾資校讐悉發廣内之藏兼訪名山之副於
是有出於閭閻而應募寫於郡國而送官其來不窮所
得益廣互鈔以補殘缺相校而除複重一新黄卷之風
盡消白簡之蠹
[199-56a]
  求書一
増靈寶記曰呉王闔閭出遊包山見一人自言姓山名
隱居闔閭叩之乃入洞庭取素書一卷其義不可識令
人齎問孔子孔子曰某聞童謡曰呉王出遊觀震湖靈
威丈人山隱居北上包山入靈墟乃入洞庭竊禹書天
帝大文不可舒此文長傳百六初 漢時李氏得周官
上於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獻王購以千金不得遂
取考工記以補其處 前漢書曰成帝河平三年遣謁
[199-56b]
者陳農求遺書於天下 伏滔北征記曰皇天場古陶
穴晉時有人逐狐入穴行十里得書二千餘卷 後魏
書曰道武嘗問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善可以益人
神智對曰莫若書籍乃命郡縣大收書籍悉送平城
隋書傳曰牛𢎞字里仁開皇初授祕書監以典籍遺逸
表請開獻書之路曰爻畫肇於庖犧文字始於蒼頡孔
子憲章祖述制禮刋詩正五始而修春秋閱十翼而𢎞
易道及秦始下焚書之令先王墳籍埽地皆盡此則書
[199-57a]
之一厄也漢興敦尚儒術建藏書之筴置校書之官屋
壁山巖往往間出外有太常太史之藏内有延閣祕書
之府及王莽之末宣室圖書並從焚燼此則書之二厄
也光武尤重經術未及下車先求文雅肅宗親臨講肄
和帝數幸書林其蘭臺石室鴻都東觀祕牒塡委更倍
於前及獻帝移都圖書縑帛皆取為帷囊所收而西者
才七十餘乘屬西京大亂一時燔蕩此則書之三厄也
魏文代興更集經典晉氏承之文籍尤廣屬劉石憑陵
[199-57b]
從而失墜此則書之四厄也晉宋之際學藝為多齊梁
之間經史彌盛蕭繹據有江陵破平侯景收文徳之書
及公私典籍重本七萬餘卷及周師入郢繹悉焚之於
外城此則書之五厄也今御書單本合一萬五千餘卷
比梁之舊目止有其半至於隂陽河洛之篇醫方圖譜
之說彌復為少於是下詔獻書一卷賚縑一匹一二年
間篇籍稍僃 唐書元載為相奏以千錢購書一卷又
命拾遺苖發等使江淮括訪 又曰文宗時鄭覃侍講
[199-58a]
進言經籍未僃因詔祕閣捜采於是四庫之書復完
又曰昭宗命監察御史韋昌範等諸道求購 文獻通
考曰後唐莊宗同光中募民獻書及三百卷授以試銜
其𨕖調之官每百卷減一𨕖天成中遣都官郎中庾傳
美訪圖書於蜀得九朝實録及雜書千餘卷而已 又
後漢乾祐中禮部郎司徒調請開獻書之路凡儒學之
士衣冠舊族有以三館七書上者計卷帙賜金帛多者
授以官秩 又周世宗銳意求訪凡獻書者悉皆優賜
[199-58b]
 又宋建隆四年下詔購亡書三禮渉弼三傳彭幹學
究朱載等皆詣闕獻書弼等並賜以科名 宋史太宗
紀曰太宗性嗜書宣祖總兵淮南財物悉無所取第求
書以貽之 又曰雍熙二年購逸書 又仁宗紀曰景
祐二年購求館閣逸書 文獻通考曰嘉祐六年詔購
館閣闕書卷支絹一匹五百卷與文資官 又宣和四
年詔令郡縣訪求藏書有足觀采即命以官 又髙宗
渡江獻書有賞或以官故家藏者或命就録鬻者悉市
[199-59a]
之 遼史道宗紀曰清寧十年十一月詔求乾文閣所
闕圖籍 金史章宗紀曰泰和元年十月敕有司購遺
書宜優其值以廣捜訪不願送官者寫訖還之仍量給
其值之半 元史仁宗紀曰武帝即位六月癸巳詔立
帝為皇太子遣使四方旁求經籍識以玉章命近侍掌
之 明紀洪武二十三年十二月購遺書福建布政司
進南唐書金史蘇轍古史 又永樂四年上問文淵閣
經史子集皆僃乎解縉對曰經書粗僃子集多闕上曰
[199-59b]
古人家稍有餘資皆欲購書況朝廷而可闕乎令擇通
知典籍者四出購求
  求書二
増金帛招來 江淮括訪山堂考索河間獻王以金帛/招來四方美書多與漢室等
見下/ 上 枕中鴻寶 帳中祕書博物志曰劉德治淮南/獄得枕中鴻寶祕書
袁山松書曰王充所作論衡中土未有傳者蔡邕入呉/始得之恒祕以為談助抱朴子曰時人嫌蔡邕得異書
或捜求其帳中隱處果得論衡抱數卷持/去邕丁寜之曰惟我與爾共之勿廣也 置吏稱録
 計州繙緝唐書傳曰令狐德棻武徳初為起居舍人/時大亂後祕書湮缺徳棻始請帝重購天
[199-60a]
下遺書置吏稱録不數年國典略僃繙又魏王泰傳曰/泰奏撰括地志欲速成乃分遣計州 緝疏録五十篇
厯四朞成詔藏/祕閣所賜萬段 求諸海外 訪於郡國羅鄂州東觀/漢記序曰隋
經籍志稱劉珍所撰漢記百四十三卷新舊唐書皆百/二十七卷呉兢所藏與官書同劉知幾所有才百十四
篇本朝歐陽公嘗欲求諸海外後復散亡今所存才十/卷耳 宋濂剡源集序曰㑹有詔脩元史命濂總裁其
事事有闕遺者遣使訪於郡國竊謂先生著作關於勝/國宜多屬使者入鄞徧求之果以剡源集二十八卷來
上濂始獲/而盡覽焉 獲東夏經史 收荆南圖書隋書牛𢎞請/開獻書之路
表曰及東夏初平獲其經史四部重雜三萬餘卷館文/獻通考曰乾德元年平荆南盡收其圖書以實三
 出閭閻而應募 寫郡國而送官林希謝館閣校勘/啓曰悉發廣内之
[199-60b]
藏兼訪名山之副於是出於閭/閻而應募寫於郡國而送宫 祕藏不作山中計
重購何供海外求邵寶張提學寄先師/文正公新集詩云云
  求書三
原開獻書路漢武帝/詳藏書 詔求亡失論衡佚文篇曰孝明/世好文人並徵蘭臺
之官文雄會聚今上即令詔求亡失購募以金安得不/有好文之聲唐虞旣逺所在書散殷周頗近諸子存焉
漢興以來傳文未逺以所聞見伍唐/虞而什殷周炳炳郁郁莫盛於斯 汲縣得竹書王/隱
晉書云太康元年汲縣民/盗發魏王冢得竹書漆字 河西得漆書漢杜林/詳尚書 集
天下遺書漢武故事云淮南王安好學/集天下遺書招四方之術士 求天下遺書
[199-61a]
見上求/書一 壞孔子宅得古文經傳魯恭王/詳尚書 開魏王冢
得穆天子傳汲郡民開魏襄王/冢得穆天子傳 采逸禮於殘竹聽遺
詩於逵路劉楨魯都賦云采逸禮於殘竹聽遺詩於逵/路覽國俗之盛衰求羣士之徳素以上俱北
堂書/鈔 増棄產置書見書籍何/假百城注 翦髮易書元史傳曰/陳祐少好
學家貧母張氏翦髮易/書使讀之遂博通經史 收咸陽圖書史記曰髙祖入/咸陽蕭何先收
秦圖/書 收丹陽圖籍北史曰隋裴矩伐陳之役領元帥/府記室破丹陽晉王廣令與髙熲
收陳/圖籍 籍江南圖書宋開寶八年冬平江南明年春遣/太子洗馬呂龜祥就金陵籍其圖
書得二萬卷/悉送史館 收雲南圖籍元史世祖紀曰世祖旣入/大理命姚樞等捜討圖籍
[199-61b]
 訪三州圖籍後唐史記曰都官郎中庾/傳美充三州延訪圖書使 收兩浙書
文獻通考云兩浙錢/俶歸朝又收其書籍 十金易一字唐書鍾傳傳曰/彭玕通左氏春
秋嘗募求西京石經厚賜以金揚州至相語曰十金/易一字百金購一篇况得士乎故士人多往依之
一書進一資又于休烈傳曰于時經大盜後史籍燔缺/休烈奏國史開元實録起居注及餘書三
千八百餘藏興慶宮兵興焚煬皆盡請下御史覈史館/所由購府縣有得者許上送官一書進官一資一篇絹
十匹凡數月止獲三篇惟韋述/以其家藏國史百三十篇上獻 求遼史事蹟金史傳/曰党懷
英充遼史刋脩官凡民間遼時碑銘墓志/及諸家文集或記憶遼時舊事悉上送官 求三史遺
元史傳曰袁桷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 訪兩都缺遺呉訥書宋丘公/岳家傳曰元累
[199-62a]
朝欲脩三史以統紀弗定弗果順帝至正元年因授經/郎危素請始詔脩之命危素乘傳至宋兩都訪摭缺遺
 訪故都圖籍徐一䕫與王待制書曰獨順帝一朝三/十六年之事以無實録可據今遣使者
捜訪故都圖籍列郡文移有關於三/十六年之政體俱收並録以僃采擇
  求書四
増詩明胡翰送呂君采史北平詩曰又見陳農去遥臨
析木墟山川遊幸後文獻亂離餘僃極傳聞異歸從直
筆書百年殷監在盡獻玉階除 又呉伯宗送呂君采
史北平詩曰八月烏啼海子橋南來使客下青霄雲埋
[199-62b]
石室丹書在日落延秋翠岫遥麟史未全歸聖代龜文
猶得認前朝詞臣載筆需文獻莫遣回車久寂寥
  載書負書一
增拾遺記曰黄帝遣風后負書常伯荷劒旦遊洹流夕
歸陰浦行萬里而一息 戰國策曰蒙穀負雞次之典
蒙穀獻典五官得法 墨子曰墨子南使衞載書甚多
強唐子逢而怪之對曰昔周公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
士相天下猶如此吾安敢廢此也 後漢書曰光武未
[199-63a]
及下車先訪儒雅先是四方學士多懷挾圖書遁逃林
藪自是莫不抱負墳索雲會京師 又曰光武遷洛陽
其經牒祕書載之二千餘兩 又曰左雄字伯豪再遷
尚書令奏徵海内名儒使為博士於是負書來學雲集
京師 續漢書曰李固為公子躬歩以驢負書從師
拾遺記曰曹曽聚天下名書上古以來文篆訛落者曽
皆刋正垂萬餘卷及收天下遺書於曽家連車繼軌輸
於王府 晉書曰張華無餘財惟文史溢几案徙居載
[199-63b]
書三十車也 南史傳曰劉勰字彥和撰文心雕龍五
十篇未為時流所稱欲取定於沈約無由自逹乃負書
候約於車前若貨書者約取讀大重之 唐韋述傳曰
父景駿為肥鄉令述從到官元行沖景駿姑子也為時
儒宗載書數車自隨述入其室觀書不知寢食 宋史
傳曰馬伸在廣陵行篋一擔圖書半之 司馬光進資
治通鑑表曰前後六任皆聽以書局自隨 遼史曰義
宗名倍起書樓於西宮作樂田園詩唐明宗聞之遣人
[199-64a]
跨海持書招倍倍因畋海上載書浮海而去 金史傳
曰完顔勗宗翰宗望定汴州受宋帝降太宗使勗即軍
中勞之宗翰等問其所欲曰惟好書耳載數車而還
又曰范承吉天眷五年宗翰克宋所得金珠承吉司其
出入無秋毫私及還犢牛載書史而已 元史傳曰廉
希憲自江陵召還囊橐蕭然琴書自隨而已 又曰和
尚子遷努至元十五年奉使江西撫慰新附之民使還
惟載書籍數車獻之皇太子 又曰楊奐金元帥以汴
[199-64b]
京降奐微服北渡冠氏帥趙壽之延致待以師友之禮
門人有自京師載書來者因得盡讀之 明詩紀事曰
陶宗儀字九成遭亂播遷必以書帙自隨 又孫作字
大雅江陰人至正兵亂挈家三呉間惟載先世藏書兩
簏 宋濂王冕傳曰結茅廬三間自題為梅花屋常倣
周禮著書一卷坐臥自隨
  載書負書二
増持書數囊 載卷兩簏馬祖常上都分院記曰惟詞/臣獨無他為從容載筆給軺
[199-65a]
傳道路續食持書數囊吏空牘/旬日不一署文書 孫作見上 家具一車 行李千
楊基送句容楊少府回揚州詩曰家具一車輕囊/書與短檠 陸深秋懷詩曰年來行李書千卷
兒載而往 駝負以行梁寅贈徐大章序曰乃命兒子/岷買舟載書籍由京口而往留
錢塘踰一月暇姚燧參知政事賈公神道碑曰公名/守謙視政之 未嘗廢書從戎亦橐駝負書以行
呉越扁舟 圖書一束徐賁宿王判簿宅送徐孟岳詩/曰來往遊呉越扁舟只載書
孫蕡送髙文賢遊杭州詩曰今晨/約我武陵行一束圖書畫舸輕 舟歸潁水 載入
京師歐陽修讀書詩曰買書載舟歸築室潁水岸庫元/史曰初巴延平江南嘗命張瑄朱清等以宋 藏
圖籍自崇明州由/海道載入京師 揚州數車 廣陵一擔上見寫書/二 下詳
[199-65b]
一/ 原抱符子而趨 負周官不捨符子云朗家楚朗/棄千金之劒抱符
子而趨曰夫千金利劒剖割之所存焉符子之書大道/之所居焉 車𦙍秦書曰太常居家雖流移苦寒常自
負周官終不敢捨/ 以上北堂書鈔
  載書負書三
原墨子載書見上負/書一 王壽負書韓子云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於周塗馮
曰事者為也為生於時知者無常事書者言也言生於/知知者不藏書今子何獨負之而行於是王壽因焚其
書而舞之故知者不以言/談敎而惠者不以藏書篋 書載數車蔡邕事/詳藏書 負書
擔橐史記曰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去/秦而歸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靣目黧黑 増帶
[199-66a]
經而鉏見尚/書二 帶經就舂劉岐玉友傳曰少時帶經就/舂方士中黄生白水真人一
見定交杵/臼之間 鹿車載書金史元好問故物/著見前寫書一 荷擔自隨
姚鉉見/寫書 縹囊自隨見/上 游宦以書自隨胡三省新注/資治通鑑序
曰寶祐丙辰始得大肆其力於是書遊宦逺/外率攜以自隨遇異書異人必就而正焉 坐臥以
書自隨王冕/見上
  賜書一
増後漢書傳曰東平王蒼來朝賜以祕書列仙圖道術
祕方 又曰竇融與五郡太守共砥厲兵馬上疏請師
[199-66b]
期帝深嘉美之乃賜融以外屬圖及太史公五宗外
戚世家魏其侯傳 玉海曰宋賜西河王蒙遜周易及
子集諸書 南史傳曰晉安王子懋武帝第七子也啓
求所好書武帝曰知汝常以讀書為心也賜以杜預所
寫左傳及古今善言 齊春秋曰蕭晉字元卿家有賜
書志學不倦 陳書曰江總字總持家傳賜書數十卷
總尋讀未嘗釋手 唐書曰垂拱三年新羅王金政明
遣使請禮記一部幷新文章令所司寫吉凶要禮幷於
[199-67a]
文館詞林採其詞渉規諷者勒成五十篇賜之 又曰
開元十九年命有司寫毛詩禮記左傳文𨕖各一部以
賜金城公主從其請也 李珏丞相牛公神道碑曰有
隋室賜書五千卷 劉禹錫贈司空奚公神道碑曰家
有賜書 玉海曰太平興國賜武臣軍誡 又雍熙賜
六韜 又淳化三年二月詔以新印儒行篇賜中書樞
密兩制三館 又三月己酉賜新第孫何等儒行篇各
一軸 又祥符六年十一月復以儒行篇賜親民釐務
[199-67b]
諸文臣 又咸平元年七月賜諸王輔臣新印三史
又四年六月詔郡縣學校聚徒講誦之所各賜九經一
部 又五年四月直祕閣黄夷簡上新三國志分賜親
王諸臣 又景德二年六月賜殿前都指揮使髙瓊九
經書疏諸史各一部從其請也 又四年七月賜交趾
九經 又至道三年九月殿中丞方演言曲阜文宣王
廟有書樓而無典籍請賜九經從之 又七年正月國
子監上新印孟子及音義賜輔臣 又天聖五年四月
[199-68a]
賜新第王堯臣已下中庸八年四月賜王拱辰巳下大
學後登第者與儒行偕賜以為常 又嘉祐五年六月
詔鏤新唐書賜二府下逮脩書官 又治平四年六月
賜司馬光潁邸舊書二千四百卷資脩通鑑也 又元
祐七年七月賜諸路安撫鈐轄司幷東京南京通鑑各
一部 又紹興五年十月賜新第汪應辰等御書儒行
篇 又淳熙三年十一月詔取袁樞資治通鑑紀事賜
皇太子 元史傳曰廉希憲至元二十年以疾請入覲
[199-68b]
進資治通鑑帝即以賜東宮經筵講讀 蔡文淵農桑
輯要序曰仁宗在東宫欲念民事以舊版弗稱詔江浙
省端楷大書鋟版仍印千五百帙賜朝臣及諸宗室
元史文宗紀曰至順三年四月命奎章院學士院譯貞
觀政要鏤版摹印以賜百官 又順帝紀曰元統元年
五月安南乞諸佛經以九經賜之 又曰二年三月以
阿里海牙家書賜伯顔 明紀曰洪武十年二月宋濂
辭歸賜楮幣文綺及御製文集 又十三年以名臣戒
[199-69a]
録賜羣臣 又十四年頒賜五經四書於北方學校
又永樂七年五月賜皇太子聖學心法書 又宣德八
年賜朝鮮國王李裪五經四書大全諸書
  賜書二
原家有賜書後漢書曰班彪字叔皮幼與從兄嗣伯共/遊太學家有賜書内足於才好古之士自
逺方/至焉 賜祕閣書續晉陽秋曰太元三年詔/賜會稽王祕閣書八千卷 賜黄香
孟子東觀漢記云章帝賜黄/香淮南孟子各一通 賜太子韓子晉中興書/云中宗任
刑法以韓/子賜太子 詔與千卷義熙起居注云何無忌在祕/閣求賜祕書詔與一千卷
[199-69b]
送與一車晉書云皇甫謐自表就帝借書帝送/一車書與之謐雖羸疾而披閱不怠 賜祕
書之副漢書班游以𨕖受詔進讀羣/書上器其能賜以祕書之副 賜四千許卷蔡/琰
别傳曹操問琰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
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 以上北堂書鈔 増賜山海經後漢書曰王景永/平二年議脩汴渠
乃引見問以理水形景陳其利害應對敏/㨗帝善之乃賜景山海河渠書禹貢圖 賜周禮疏
玉海云景徳元年七月賜諸/王宗室近臣新印周禮疏 賜三國志見上賜/書一 賜
新唐書又嘉祐五/年見上 賜杜預左傳見/上 賜荀恱漢紀唐/書
傳曰李大亮賜荀恱漢紀曰恱論議/深博極得為政之體公宜繹味之 賜諸王三史玉/海
[199-70a]
咸平元/年見上 賜二府七史又嘉祐三年五月詔以七/史賜二府下逮編校官 賜
九經三史又祥符六年十一月賜御/史臺九經三史三國志 賜大學中庸又/天
聖五年四月八/年四月見上 賜冊府元龜又景祐四年二月賜御/史臺冊府元龜天下圖
經各/一部 賜文苑英華宋史髙麗傳曰哲宗立王遣使金/上錡奉慰林曁致賀請市刑法之
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苑英華一部 賜新印孟子玉海至道/七年正月
見/上 賜御書孝經又紹興十四年七月詔諸州以御書/孝經刋石賜見任官及係籍學生
 賜黎氏九經宋真宗紀曰景德/中賜黎廷龍九經 賜交趾九經玉海/景德
四年七/月見上 賜貞觀政要元史傳曰察罕帝問狄仁傑對/曰當唐室中衰能卒保社稷亦
[199-70b]
賢臣因誦范仲淹所撰碑甚熟帝歎息良久曰察罕博/學如此耶嘗譯貞觀政要以獻帝大恱詔寫徧賜左右
 賜大學衍義又仁宗紀曰武宗即位六月癸巳詔立/為皇太子時有進大學衍義者命詹事
王約節而譯之帝曰治天下此一書足矣/因命與圖象孝經列女傳並刋行賜臣下 賜祕府經
又傳曰奕赫抵雅爾宫仁宗知其好學出/祕府經籍及聖賢圖籍以賜時人榮之 賜海牙
家書見/上 賜大家訓諭王禕送鄭仲宗序曰上之三年/夏詔徴江南諸大家悉赴闕而
親訓諭之几天地陰陽性命仁義古今治亂盛衰紀綱/法度賦稅供給風俗政治得失之故諄諄焉凡數千百
言又恐其忽遺忘也則/𩔖為書以摹本分賜之 賜御製文集鄭楷翰林承㫖/宋公行狀見上
 賜歐陽全集鄒緝書六一居士外集後曰余再自北/京從還京師入見皇太子獲賜歐陽公
[199-71a]
全集一百五十七卷装繕/齊整蓋尤為至寶之物 賜太子以聖學心法見/上
賜諸子以大學衍義吾學編云仁宗雅志儒術務學問/諸經皆通於書尤熟嘗録太祖金
陵碑文授諸子又刋真/德秀大學衍義賜諸子 賜張耆以冊府元龜宋史傳/曰真宗
在東宫嘗命授以論語左氏春秋後又/賜以宸戒二十條及聖政記冊府元龜 賜韓世忠以
郭子儀傳玉海云建炎四年八月韓世忠遷檢校少師/翼日上諭大臣曰世忠不親文墨朕方寫郭
子儀傳欲付卿等/呼諸將讀示之 賜青州學以九經玉海云天聖九/年二月賜青州
州學/九經 賜白鹿洞以九經王禕遊白鹿洞記宋太平興/國二年嘗賜白鹿洞九經
 班彪家有賜書 蕭晉家有賜書俱見/上 牛僧儒有
[199-71b]
隋室賜書見/上 柳宗元有舊宅賜書唐書傳曰柳宗元/貽京兆尹許孟容
書曰家有賜書三千卷尚在善和里舊宅今三/易主書存亡不可知然付受所重猶繫心胸
  賜書三
増表宋歐陽修謝賜漢書表曰竊以右文興化乃致治
之所先著録藏書須太平而大僃惟漢室上繼三代之
統而班史自成一家之書文或舛訛蓋其傳之已久詔
加刋定俾後學以無疑一新方冊之文増煥祕書之府
而奏篇之始方經衡石之程賜本之榮惟及鈞樞之近
[199-72a]
敢期孤外特與恩頒曲軫睿慈俯矜舊物謂其嘗忝臣
鄰之列不忍遽遺謂其自喜文字之間俾之娯老然臣
兩目昏眊雖嗟執卷之已艱什襲珍藏但誓家傳之永
寶 宋張舜民謝賜資治通鑑表曰臨政願治乃明主
之用心爰詔脩書皆儒臣之能事成而進御寵以匪頒
何彼下臣遽霑優賜恭惟英宗皇帝生知典學性好觀
書豈惟求之多聞實欲輔之自得然萬幾叢委載籍紛
繁自學者不能徧窺況人主何暇周覽思有所述頗難
[199-72b]
其人疇若人哉莫如光者給尚方之筆札萃三館之圖
書許自辟官用資檢討量加常俸不責課程上下馳騁
於數千載出入將隨於十九年其間明君良臣箴規議
論切磨之精語名將循吏方略條敎魁梧之偉功休咎
庶徵之原天人相與之際抉擿姦宄褒崇善良網羅羣
言囊括舊史如海之藏珍怪魚龍之無數如山之包草
木鳥獸之難名披分畎澮之末流蔽暎雕蟲之小技旅
遊東國常屢歎於斯文留滯周南遂克終於先業雖古
[199-73a]
者興亡事迹固已燦然而光之筋力精神於此盡矣尚
苦言官之督責熟諳俚俗之謗嗤卒成一代之書仰副
兩朝之志揭為通鑑時則弗迷資彼治原舍兹安出神
宗皇帝詔講筵而進讀揮宸翰以賜名製序而冠其篇
端鏤版而布之天下仰君臣之際會已極丹青何父子
之淪亡忽悲風露豈謂門牆之舊物退收鉛槧之微功
開卷涕流拜嘉汗浹
  借書一
[199-73b]
増西京雜記曰匡衡勤學邑人大姓不識字家富多書
乃與客作不求其價主人怪而問之衡曰願得主人書
徧讀焉主人感歎給以書後成大儒 先賢行狀曰延
篤從唐溪李度受左氏欲寫無紙乃借本讀之及辭歸
李度曰卿言寫本何故辭歸荅曰已誦之矣 蜀志曰
李權從秦宓借戰國策 王隱晉書曰齊王攸好學借
人書皆治護時以還之 又曰柳世隆字彥緒性愛渉
獵啓髙帝借祕閣書給二千卷 又曰崔慰祖好學聚
[199-74a]
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十袠慰祖
親自取與不以為煩 又曰袁峻字孝髙家貧無書每
從人假借必皆鈔寫 又曰任孝恭字孝恭精力勤學
家貧無書常崎嶇從人假借每讀一過諷誦略無所遺
 後魏書曰崔亮家貧傭書自業時隴西李沖當朝用
事亮從兄往依之謂亮曰安能久事筆研也彼家饒書
因可得學亮曰弟妹飢寒豈可獨飽自可觀書於市安
能看人睂睫乎 北齊書曰劉晝少負笈從師服膺無
[199-74b]
倦恨下里少墳典便策杖入都知太府少卿宗世良家
多書乃造焉世良納之晝夜披覽不倦 隋書傳曰劉
焯字士元少與河間劉炫結盟為友武強交津劉智海
家多墳索焯與炫就之讀向經十載雖衣食不繼晏如
也 又曰盧思道字子行聰爽俊辨就魏收借異書數
年之間才學兼著 又曰中書令李敬元博覽羣書特
善三禮初上在東官馬周啓薦之召入崇賢館兼預侍
讀仍借御書使讀之 宋史傳曰郎簡幼孤貧借書讀
[199-75a]
之多至成誦 又曰田錫奏曰舊有御覽但記分門事
𩔖臣請略鈔四部别為御覽三百六十卷萬幾之暇日
覽一卷經歲而畢真宗善其言詔史館以書借之 又
曰任希力學家貧常從人借書以讀 又曰鄭樵好著
書自負不下劉向揚雄居夾漈山謝絕人事久之乃游
名山大川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 又
曰汪應辰從人借書一經目不忘 呂祖謙奉㫖詮次
文鑑劄子曰本朝諸文集及士大夫家宛轉假借 元
[199-75b]
史傳曰齊履謙篤志苦學家貧無書及為星厯生在太
史局會祕書監輦宋故書留置本院因晝夜諷誦深究
自得 明詩紀事曰呉有閻起秀卿者家惟一僮日走
人家手鈔口吟日夜不輟
  借書二
原從民借書漢河間獻王從民約借善書必為好寫之/留其真本加金帛賜以招之由是四方不
逺千里或有先祖/舊書必奉以獻之 從帝借書詳賜/書二 桓生與班嗣借
班游受詔進讀羣書游生穉穉生彪彪與從兄嗣共/游學家有賜書桓生借其書嗣報曰吾子已貫仁義
[199-76a]
之羈絆何用大道昔有學歩邯鄲者失其故歩匍匐/而歸恐似此故不進之嗣貴老莊故云云桓生譚也
許慈與胡替爭書蜀志曰許慈與胡替為博士更相克/伐分爭書籍有無皆不相通借也
以上俱/白帖 増給二千卷柳世隆/見上 借起居注梁書傳曰/呉均欲撰
齊書求借起居注及/羣臣行狀武帝不許 借春秋家崇文總目云春秋集/傳十五卷王㳂患學
者自私其家學乃集三傳之說刪為一書又見祕書目/有先儒春秋之學頗多因啓求之得董仲舒等十餘家
 假中祕書李敬元/見上 假祕閣書唐書傳曰李邕願一/見祕書李嶠曰祕書
萬卷豈時日能習耶邕固請乃假直祕書/未幾辭去嶠驚問奥義隱袠了辨如響 借書三館
司馬光進資治通鑑表曰於崇文院置/局許借龍圖天章閣三館祕閣書籍 借書兩淮郝/經
[199-76b]
續後漢書序曰借書於兩淮制置/應雷得兩漢三國晉書遂作正史 題户借三墳毛漸/三墳
序曰元豐七年余奉使西京巡按屬邑厯唐州之比陽/寓食民舍有題於户三墳書某人借去亟呼主人而問
之曰古之三墳也其家實有是書取而閱/之三墳各有傳墳乃古文而傳乃𨽻書 從人借二
樓昉東漢詔令自序曰愚未冠/無書可觀雖二史亦從人借 借書旬日即歸見/上
讀誦/二 借書旬日皆盡宋史傳曰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劉恕枉道借覽次道日具饌
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事悉去之獨/閉閣晝夜口誦手鈔留旬日盡其書而去兩目為之盲
 待借君侯出異書潘大臨荅王立之惠書詩曰明年/生計應堪說待借君侯出異書
 猶向君王乞祕書邊貢贈長垣宗侯詩曰瑶室青編/萬卷餘宫中誰道日閒居家臣昨
[199-77a]
夜長安去猶向/君王乞祕書
  借書三
増書唐王績與陳叔達重借隋紀書曰久承所撰隋紀
繕寫咸畢前舍弟及家人往並有書借咸不見付豈連
城之珍俟楚文而乃進泰山之操待鍾期而後發應以
左貂右蟬榮冠東省掌壺負璽望重南宫朝夕丹墀揖
讓増價往來青𤨏歩頓生光豐屋華榱顧蓬蒿而徙眷
鳴鐘列鼎想藜藿而移交不與驕期遂忘曩時之好耳
[199-77b]
僕遭逢明聖棲遲丘壑幸恱堯舜之風得全箕潁之操
雖心期所託吾道遥存而出處離異儀形難接所以願
憑鱗羽宛若承顏望觀述作欣然得意足下裁成國典
褒貶人倫欲使明鏡一時覆車千祀故當貽諸好事豈
擬惟傳子孫方復固其緘縢嚴其扄鐍天下之望豈如
是乎僕亡兄芮城嘗典著局大業之末欲撰隋書俄逢
喪亂未及終畢僕竊不自揆思卒餘功收撮漂零尚存
數帙兆自開皇之始迄於大業之初成亡兄㸃竄之遺
[199-78a]
 迹也大業之後言事闕然僕雖欲繼成無可憑采以此
 尤思見足下之所作也 又陳叔達荅王績書曰賢弟
 千牛及家人典琴至頻辱芳翰索下官所撰隋紀雖承
 厚眷懣然自失誠恐持郄克之質入邯鄲之墟奏曹鄶
 之音厯莖英之肆所以遲廻簡牘伏念旬時輒揆短懷
 仰違前命今奉來札誨責逾深旣以驕鄙相訶又以緘
 縢致誚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正當要使必致爾
 
[199-78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