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95-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
  樂部七簫/竽 笙/箎 簧/壎 笛/籥 管/笳
   簫一
 原釋名曰簫肅也其聲肅肅而清也 古之善吹簫有
 秦女弄玉僊人蕭史見列/仙傳漢元帝能洞簫/見漢書靈帝見謝承/後漢書
  爾雅曰大簫謂之言小者謂之筊 詩曰既備乃奏
 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雝和鳴 尚書曰簫韶九成鳳
[195-1b]
 凰來儀 禮記曰仲夏之月命樂師均管簫參差之音
  又曰從以簫管 増周禮春官小笙師曰小笙師掌
 吹簫 易說曰夏至之樂補以簫簫長尺四寸 春秋
 說曰夏至作樂間簫笙 原三禮圗曰雅簫長尺四寸
 二十四彄頌簫長尺二寸十六彄 又曰無底者謂之
 洞簫 博雅曰簫大者二十四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
 底 五經通義曰編竹為之長尺有五寸 蔡邕月令
 章句曰簫長則濁短則清以蠟蜜實其底而増減之則
[195-2a]
和管而成音定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增漢志孔
光奏曰簫工貟一人不可罷 隋志曰簫竹之屬十六
管長二尺 原莊子曰南郭子綦謂顔成子游曰汝聞
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郭象注曰/籟簫也
白虎通曰簫者中吕之氣也 增秦子曰一人吹簫長
短皆應 原丹陽記曰江寧縣南四十里慈母山積石
臨江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圎緻異
於衆處自伶倫採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厯代常
[195-2b]
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尋陽記曰廬山西南有康
王谷又北頒城每天欲雨輙聞鼓角簫笳之聲 增文
獻通考曰唐樂圗所傳之簫凡十八管取五聲四清倍
音通林鐘黄鐘二均聲而梁部用之 又曰景祐樂記
教坊所用之簫凡十七管一觱篥十字記其聲然清樂
所用十七管其聲法不同故竝存之宋樂有唱簫各二
人和簫十人亦一時制也 陳氏樂書曰荀卿云鳳凰
于飛其翼若干其聲若簫蓋簫之為器編竹而成者也
[195-3a]
長則聲濁短則聲清其状鳳翼其音鳳聲中吕之氣夏
至之音也 玉海曰皇祐二年教習音律所言奉詔依
樂書造洞簫成詔令與底簫竝用 續文獻通考曰金
太廟登歌簫二宫縣樂簫十有司攝祭宫縣簫八 又
曰元簫制如笛五孔排簫編竹為之十六管闊尺有五
分黒搶金鑾鳳為飾鍮石釘鉸以黄絨紃維於人項左
右復紅絨絛結 又曰明製簫式以竹為之長一尺九
寸五分管圍三寸管上開竅名曰山口吹竅前五孔後
[195-3b]
一孔南雍志音樂考云吹法氣麤則聲大而滯氣緩則
聲啞而散吹嘘勻則聲雅而澹空下一孔則為四為大
按後一孔則為工為哉按上二孔則為尺為宣空下三
孔則為上為聖餘倣此
  簫二
增通禮義纂曰伏羲作簫十六管 事始曰女媧造簫
 吕氏春秋曰黄帝命伶倫為律伶倫制十二簫聽鳳
鳥之鳴以别十二律以比黄鐘之宫故黄鐘宫律之夲
[195-4a]
髙誘曰六律六吕各/有管故曰十二簫 原風俗通曰按舜作簫其形
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三尺 傳子曰馬先生能使木人
吹簫比妙般輸墨翟曰不劣古矣 列仙傳曰蕭史者
秦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穆公女弄玉好之
公妻焉乃教弄玉作鳳臺一旦夫妻同隨鳳飛去故秦
人作鳳女祠于雍宫世有簫聲云 吕覽曰客有以吹
籟見越王者上下宫商和而越王不喜也或為之野音
而王反悦之亦有如此者要在聽之而已 史記曰周
[195-4b]
勃常為人吹簫給䘮事 漢書曰元帝多材藝吹洞簫
自度曲被歌聲 又曰元帝為太子體不安善忘不樂
詔使王褒等之太子宫讀誦奇文字太子善褒洞簫賦
令後宫讀頌之 段龜龍涼州記曰吕纂咸寧三年人
發張駿冡得玉簫 增江表傳曰孫權攻合肥不下而
還休兵皆上道權與吕蒙等在後魏將張遼奄至鼓吹
驚怖不能復鳴簫唱甘寧拔刀欲破之于是始作之
文獻通考曰唐明皇天寳中安禄山自范陽入覲獻白
[195-5a]
玉簫管數百陳于梨園 又曰唐李沖所傳之簫凡二
十三管雖制作不同亦一時之制也 續文獻通考曰
元憲宗二年八月樂工李明昌許政等五十人見於行
宫明昌等各執簫笛等于帝前奏之曲終復令奏之凡
三終
  簫三
原七數 九成易通卦驗夏至之樂以簫鄭元注曰簫/亦管也形似鳳翼鳳火禽也火數七夏
時□大用事/ 下詳前一 帶牙 編竹上見王褒洞簫/賦 下詳前一 象鳳
[195-5b]
致鶴竝詳/前二 魚瞰 鳳飛上見王褒洞簫/賦 下詳前二 薊宅 張
葛洪神仙傳薊子訓少嘗仕郡人莫知其道三百餘/年容色不老及死殯之宿昔棺輷然作電雷音光照
宅宇見棺蓋飛在庭中棺内無復人但餘履耳/須臾聞陌上有人馬及簫鼓聲 下詳前二 越宫
 吳市上詳前二乞史記伍子胥/鼔腹吹簫 食吳市中 君子聽 玉女吹
見上樂總一吹樂/府詩玉女坐 簫 折楊栁 采竹簳短簫有折楊栁/之曲 慈母山
詳前/一 武若雷霆 仁若凱風竝詳王褒/洞簫賦 增鳳管
鶴乘洞冥記帝嘗夕東望有青雲焉俄見雙鵠集于臺/上有頃化為神女舞于臺下握鳳管之簫 天中
記唐武后謂張昌宗為王子晉後身使/被羽衣吹簫乗鶴徘徊庭中如仙去狀 善應 交鳴
[195-6a]
陳氏樂書簫尺四寸者二十四管無㡳而善應故謂之/䇾尺二寸者十二管有㡳而交鳴故謂之筊蓋應十二
律正倍/之聲也 細器 餘音孔帖書注云見細器/之備 下詳前二 通五均
 凡三種文獻通考讌樂之簫凡二十一管具正均七/聲左清倍右濁倍通五均焉世俗之樂也
又曰景祐樂記十三管之/簫凡三種鼓吹部用之 絨縧結 綬帶垂元排簫/詳前一
之續文獻通考元雲和部有簫管四斷竹為/ 長尺有四寸七孔亦號長笛有綬帶下垂 聲所由
生 管置不用文獻通考舜作十管簫長尺二寸所以/應古之數聲之所由生也 又曰郭璞
大簫二十三管小簫十六管蓋二十四管備律吕清濁/之聲先王之制也十六管兼十二律四清而為之豈古
制哉今教坊所用長五六寸十六管有/底而四管不用非古人制作之意也 比竹而成
[195-6b]
單吹之樂又曰郭璞謂簫一名籟廣雅亦曰籟謂之簫/蓋簫籟比竹而成聲猶夫天地之籟籟風竅
而怒號也管又曰短簫鐃歌單吹鼓吹之樂也廣樂記/有二十一 簫羽葆鐃吹横吹部用之豈短簫歟其曲
有悲思翁艾如張上之囘戰城南元雲朱鷺之𩔖是也/何承天謂黄帝使岐伯作之以揚徳蓋有所受歟崔豹
古今注漢樂有黄門鼓吹天子所以燕樂羣/臣短簫鐃歌鼓吹之樂亦以賜有功諸侯也 五聲四
清 七音三倍上詳前一而文獻通考二十一管/簫取七音 三倍之龜兹部所用
  簫四
原詩梁劉孝儀詠簫詩曰危聲合鼓吹絶弄混笙箎管
饒知氣促釵動覺脣移仙史安為貴能令秦女隨 增
[195-7a]
梁張嵊短簫詩曰促柱絃始繁短簫吹初亮舞袖拂長
席鐘音由簴颺已落簷瓦間復繞梁塵上時屬清夏隂
恩暉亦非望 唐李嶠詠簫詩曰虞舜調清管王褒賦
雅音參差横鳳翼搜索動人心 宋梅堯臣聽文都知
吹簫詩曰虞舜已去蒼梧野秦女驂鸞無復下簫管人
間不解傳帝樂部中能亦寡欲買小鬟試教之教坊供
奉誰知者晏識文公始致來勸接賤生宜強且乃呼側
坐吹一曲驚顧頓嘶堂下馬吾妻閨中聞不聞稚女扳
[195-7b]
簾笑嬌奼未敢多聽便遣還贈飲單盃向身瀉 元郭
鈺無題詩曰㳺絲風煖颭飛花窈窕簫聲隔彩霞畢竟
神仙難換骨自分丹火煮胡麻
原賦漢王褒洞簫賦曰原夫簫簳之所生出於江南之
丘墟洞條暢以罕節標敷紛以扶疎徒觀其傍山側則
嶇嶔巋崎倚巇迤㠧誠可悲乎其不安也彌望儻莽連
延曠蕩又足樂乎其敞閒也託身軀於后土經萬世而
不遷翔風蕭蕭經其末迴江流川漑其山朝露清泠而
[195-8a]
隕其側玉液浸潤而承其根孤雌寡鵠娛優乎其下春
禽羣嬉翺翔乎其巔秋蜩不食抱璞而長吟元猨悲嘯
搜索乎其間惟詳察其素體兮宜清靜而弗喧幸得諡
為洞簫兮蒙聖主之渥恩可謂恵而不費兮因天性之
自然於是般匠施巧䕫襄準法帶以象牙掍其㑹合若
乃徐聽其曲度兮廉察其賦歌啾咇㘉而將吟兮行鍖
銋以和囉風洪洞而不絶兮優嬈嬈以婆娑翩綿連以
牢落兮漂乍棄而為它要復遮其蹊徑兮與謳謡乎相
[195-8b]
和故聽其巨音則周流汎濫并包吐含若慈母之畜子
也其妙聲則清靜厭應於計/反順叙卑□若孝子之事父
也科條譬𩔖誠應義理澎濞慷慨一何壯士優柔温潤
又似君子故其武聲則若雷霆輘鞫佚豫以沸渭其仁
聲則若凱風紛披容與而施恵或雜遝以聚歛兮或拔
摋以奮棄悲愴怳以惻惐兮時恬淡以綏肆被淋灑以
靡靡兮時横潰以陽遂哀悁悁之可懐兮良醰醰而有
味故饕餮者聽之而廉隅狼戾者聞之而不懟剛毅強
[195-9a]
&KR1373反仁恩兮嘽唌逸豫戒其失鍾期牙曠悵然而愕立
杞梁之妻不能為其氣師襄嚴春不敢竄其巧兮浸滛
叔子逺其𩔖嚚頑朱均惕復慧兮桀跖鬻博儡以頓悴
吹參差而入道徳兮故永御而可貴或留而不行或行
而不留愺恅瀾漫亡耦失疇故知音者樂而悲之不知
音者怪而偉之故其為悲聲則莫不愴然累欷撇涕抆
淚其奏懽娛則莫不憚漫衎凱阿那㾯痿者已是以蟋
蟀尺蠖跂行喘息魚瞰雞睨垂喙宛轉瞪瞢忘食況感
[195-9b]
隂陽之和而化風俗之倫哉 增唐人洞簫賦曰南國
之紀兮江水深中嶻櫱兮天姥岑試一望兮見簫筦參
差碧雲飄其正色白日出其重隂每含和以自守雖嵗
寒其莫侵于是乃使夫匠人陵皛淼明幽窅攀重蘿閲
豐篠或截枝之龍質擬銜花之鳳鳥作為洞簫其聲窈
窕矇瞽之士純精所至尤澹澹兮無營浩紛紛兮縱肆
纎指敏手隨抑揚之虛滿曲折等分任吹噓而懿[泳-永+旱]爾
其為樂也則龢羅稽詣而逸其為苦也則瀏漂洌清而
[195-10a]
悴或&KR2162㟋以相從復淋漓而逺被有若層山抱古而晴
獨巨海涵虚而夕涖是以君子聽之載其平粹及乎弄
玉既好蕭史亦出登翠檻之巍峩結紅羅之婉蔚楊葉
鮮吹荷花浴日對吟空濶之情復感神仙之術若翔若
止心中定矣若反若墜不遺其類趣從容以向空乍猗
那以内閟信大雅之紆直繹兹聲之開塞匪天地兮同
和孰能與夫偕極
  笙一
[195-10b]
原釋名曰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以匏為之故曰匏竽
亦是也其中空以受簧也 說文曰笙正月之音物生
故謂之笙十三簧象鳳之聲 古之善吹笙者有王子
見列仙傳周/靈王太子董雙成見漢武内傳/西王母侍者漢桓帝見東觀/漢記
杜䕫見魏/志 増唐太和中有尉遲章尤妙宣宗已降有
范漢恭恭子名寳師盡𫝊父藝今在陜州 毛詩曰我
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又賓筵曰籥
舞笙鼓 尚書曰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周官曰笙師
[195-11a]
掌教吹笙 禮記曰絃匏笙簧㑹守拊鼓 又曰竹聲
濫濫以立㑹㑹以聚衆君子聽笙竽之聲則思畜聚之
臣 爾雅曰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鄉飲酒曰笙
入奏南陔白華 儀禮曰下管新宫笙入三成謂三/終也
原穆天子傳曰西王母吟曰吹笙鼓簧中心翔翔 增
隋志雅樂器二十匏之屬二一曰笙 唐志宫懸登歌
樂器七曰匏為笙為竽為巢大笙也為和小笙也 原
白虎通曰笙之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太簇之器
[195-11b]
 又曰笙有七政之節焉有六合之和焉天下樂之故
謂之笙 尸子曰商容觀舞墨子吹笙墨子非樂而于
樂有是也 增劉子隨時曰墨子儉嗇而非樂者徃見
荆王衣錦吹笙非茍違性隨時好也 又専學曰奕秋
通國之善奕也當奕之時有吹笙過者乍而聽之則奕
敗矣非奕道暴深情有暫闇笙猾之也 文獻通考曰
唐九部樂有胡蘆笙宋至道初西南蕃諸蠻入貢吹瓢
笙豈胡蘆笙耶 陳氏樂書曰古者造笙以曲沃之匏
[195-12a]
汝陽之篠列管匏中而施簧管端則美在其中鐘而為
宫蓋所以道達沖氣律中太簇立春之音也 續文獻
通考曰遼大樂器有大笙小笙 又曰金太廟登歌樂
器巢笙二和笙二宫縣樂器巢笙竽笙各十有司攝祭
宫縣巢笙竽笙各八 又曰元巢笙和笙皆十九簧以
斑竹為之登歌用巢笙四宫縣用巢笙十和笙宫縣不
用惟登歌則用四 又曰明笙式以紫竹為之簧用響
銅薄片鵲舌尖頭
[195-12b]
  笙二
原世夲曰隨作笙 禮記曰女媧之笙簧 說文曰舜
祠之下得笙白玉為管 列仙傳曰王子喬者周靈王
太子也好吹笙作鳳鳴遊伊雒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
嵩髙山 魏志曰杜䕫字公良為協律都尉文帝令䕫
于賓客中吹笙鼓琴䕫有難色遂黜免 增武夷山誌
曰武夷君命宋小娥運居巢即大笙也 續仙傳曰謝
元卿遇神仙吹叢霄之笙 陳氏樂書曰宋李照作巢
[195-13a]
笙合二十四聲以應律吕正倍之聲作和笙應笙竽合
清濁之聲又自制大笙上之太樂今太常笙濁聲十二
中聲十二清聲十二俗呼為鳳笙孟蜀王所進樂工不
能吹雖存而不用 玉海曰景徳二年修樂器舊制巢
笙和笙每變宫之際必換義管然難于遽易樂工單仲
辛遂改為一定之制不復旋易與諸宫調皆協 續文
獻通考曰遼太宗天顯三年唐遣使進紅牙笙 又曰
元中統間回回國進興隆笙以竹為簧有聲無律玉宸
[195-13b]
樂院判官鄭秀乃考音律分定清濁
  笙三
原珠垂 玉振潘岳笙賦明珠在咮若銜若/垂 王廙賦金清而玉振 離鴻
别鶴潘岳笙賦悽唳辛酸嚶嚶關關若離鴻之鳴子也/ 王廙賦親眺逺遊登山送離發千里之長思詠
别鶴于/路岐 通氣 和神蔡邕月令章句季秋之月上丁/入學習吹所以通氣也管簫笙
竽塤箎皆以吹鳴/者也 下詳前二 達隂陽 移風俗邯鄲綽五經析/疑夫笙者法萬
物始生導達隂陽之氣故有長短黄鍾之始象法鳯皇/ 王廙笙賦直而不倨曲而不悱疏音簡節樂不乃妙
足可以易俗移風興洽至教𢎞/義著于典謨兮厯萬代而彌劭 間鏞 同磬尚書堯/典笙鏞
[195-14a]
以間同詩/笙磬 音 雅簧 名器三禮圗笙有雅簧十三上六/下七 王歆之與謝安書知
君嘗得小笙是名器今見者/皆不以為佳恐是不能識也 增鳳巢 鵝管宋陳氏/樂書笙
為樂器其形鳯翼其聲鳳鳴簧謂之巢以衆管在/匏有鳳巢之象也 唐李賀詩王子吹笙鵝管長 紅
牙 紫竹上遼事詳二一下/明笙式詳前 七星 九曜續文獻通/考金太廟
登歌樂器有七星匏一九曜匏一閏餘匏一元七量匏/一七簧閏餘匏一三簧九曜匏一九簧俱以斑竹為之
 義管 閏餘文獻通考宋朝大樂所傳之笙並十七/簧舊外設二管不定置謂之義管每變
均易調則更用之/下詳九曜七星注 母匏 合竹宋陳氏樂書匏之為/物其性輕而浮其中
虚而通笙則以匏為母象植物之生焉濁又曰國語/云匏竹利制蓋匏竹相合而成聲得清 之適故也
[195-14b]
曲沃匏 汝陽篠並詳/一
  笙四
原吐鳳音張衡逍遥賦王/子喬吐鳯音 作鳳鳴列仙傳/事詳二 錦衣吹
見上/笙一 赤衣吹淮南子孟夏之月居/南宫衣赤采吹笙 桓帝善笙見上/笙一
 鳳凰吹曹植樂賦烏鳥/起舞鳯凰吹笙 丹蛟吹傅元西都賦列仙/逸唱熊虎聽音丹
蛟吹笙文/豹鼔琴 赤松吹笙王廙洛/都賦 增飄飄伊洛南史謝/恂傳謝
孺子宴少與族兄莊齊名多藝能尤善聲律王彧孺子/姑之子也嘗與孺子登桐臺孺子吹笙彧起舞既而歎
曰今日真使人飄/飄有伊洛間意 十五愛吹唐李白詩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崑丘彩鳳鳴
[195-15a]
 十二月笙文獻通考後周鄭譯獻新樂十二月各一/笙每笙十六管總一百九十二管斛斯證
曰既無相生之理又無還宫之義深恐/鄭聲亂雅未合古制竊謂不可帝納之 十七管笙又/曰
唐樂圗所傳十七管之笙/通黄鍾二均聲清樂用之 十二管又曰唐樂圗所傳/十二管之笙讌樂
用/之
  笙五
原詩梁陸罩詠笙詩曰管清羅袖拂響合絳唇吹人情
應節轉逸態逐聲移所美周王子㺯羽一參差 沈約
詠笙詩曰彼美實枯枝孤篠定參差鵾雞已嘲□棗下
[195-15b]
復林離本期王子宴寧待洛濱吹 唐楊師道詠笙詩
曰短長插鳳翼洪細摹鸞音能令楚妃歎復使荆王吟
切切孤竹管來應雲和琴 增唐李嶠詠笙詩曰懸匏
曲沃上孤篠汶陽隈形寫歌鸞翼聲隨舞鳳哀歡娛分
北里純孝即南陔今日虞音奏蹌蹌鳥獸來 劉希夷
嵩岳聞笙詩曰月出嵩山東月明山益空山人愛清景
散髪卧秋風風止夜何清獨夜草蟲鳴仙人不可見乘
月近吹笙絳唇吸靈氣玉指調真聲真聲是何曲三山
[195-16a]
鸞鶴情昔去落塵俗願言聞此曲今來卧嵩岑何幸承
幽音神仙樂吾事笙歌銘夙心 劉禹錫秋夜安國觀
聞笙詩曰織女分明銀漢秋桂枝梧葉共颼颼月露滿
庭人寂寂霓裳一曲在髙樓 郎士元聽隣家吹笙詩
曰鳯吹聲如隔綵霞不知牆外是誰家重門深鎻無尋
處疑有碧桃千萬花 鍾輅緱山月夜聞王子晋吹笙
詩曰月滿緱山夜風傳子晋笙初聞盈谷逺漸聽入雲
清杳異人間曲遥分鶴上情孤鸞驚欲舞萬籟寂無聲
[195-16b]
此夕留煙駕何時返玉京唯愁音響絶曉色出都城
李商隱銀河吹笙詩曰悵望銀河吹玉笙樓寒院冷接
平明重衾幽夢他年斷别樹羈雌昨夜驚月榭故香因
雨發風簾殘燭隔霜清不須浪作緱山意湘瑟秦簫自
有情
原賦晉潘岳笙賦曰河汾之寳有曲沃之懸匏焉鄒魯
之珍有汶陽之孤篠焉若乃綿蔓紛敷之麗浸潤靈液
之滋固衆作者之所詳余可得而略之徒觀其制器也
[195-17a]
則審洪纎面短長&KR1479生簳裁熟簧設宫分羽經徴列商
基黄鍾以舉韻望儀鳳以擢形寫皇翼以插羽摹鸞音
以厲聲於是乃有始泰終約前榮後悴激憤於今賤永
懐乎故貴衆滿堂而飲酒獨向隅而掩淚援鳴笙而將
吹先嗢噦以理氣或案衍夷靡或竦勇剽急或既徃不
返或已出復入徘徊布濩渙衍茸襲舞既蹈而中輟節
將撫而弗及輟張女之哀彈流廣陵之名散詠園桃之
夭夭歌棗下之纂纂歌曰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
[195-17b]
矣化為枯枝人生不能行樂何以虛諡為爾乃引飛龍
鳴鵾雞雙鴻翔白鶴飛子喬輕舉明君懐歸荆王喟其
長吟楚妃歎而增悲新聲變曲奇韻横逸縈纒歌鼓網
羅鐘律爛熠爚以放豔鬱蓬勃以氣出秋風詠於燕路
天光重乎朝日大不踰宫細不過羽唱發章夏導揚韶
武協和陳宋混一齊楚邇不逼而逺無攜聲成文而節
有叙 王廙笙賦曰其制器也則取不周之竹曾城之
匏生懸崖之絶嶺邈崫崒以崇髙延脩頸以亢首厭瑶
[195-18a]
口之陸離舞靈蛟之素鱗銜明珠於帶垂弱舌紙薄鉛
錘内藏合松蠟以宻際糅彤丹以發光 夏侯惇笙賦
曰嗟萬物之殊觀莫比美乎音聲總衆異以合體匪求
一以取成雖琴瑟之既麗猶靡尚於清笙爾乃採桐竹
剪朱宻摘長松之流肥咸崑崙之所出抑揚噓吸或□
或吹擪拈挹按同覆互移初進飛龍重繼鵾雞振引合
和如潰如離若夫纒綿約殺足使放達者循察通豫平
曠足使廉規者棄節沖靈冷淡足使貪榮者退世開明
[195-18b]
爽亮足使慢惰者進竭豈衆樂之能倫邈奇特而殊絶
 陳顧野王笙賦曰聲流洛渚器重汾陽協歌鐘於宿
夕詠月扇於遶梁同離鴻於流徵㑹别鶴於清商 増
唐李百藥笙賦曰婉婉鴻驚喈喈鳳鳴或萬殊而競響
乍孤囀而飛聲清則混之而不濁濁則澄之而不清實
當無而應有因虛受而徐盈舄奕多緒紛綸難狀抑之
則徘徊綿宻申之則散朗寥亮始掩歛以夷靡終優游
以怊悵隨流涕而煦愉應徴羽而悽愴挫玉簫之清管
[195-19a]
息瓊篁之虛唱落遺囀於梁間墜纎腰於掌上既而重
門半掩髙宴將終飄餘音於霄漢遏□韻於房櫳逺而
聽之若遊鴛翔鶴嘹唳飛空近而察之譬瓊枝玉𣗳響
亮從風信絶俗之神解何變態之無窮
増頌元王禕興龍笙頌并序曰惟世祖皇帝統一函夏
功成治定乃肇置大樂以用諸朝廷其器有曰興龍笙
者實上所自作或曰西域之所獻而天子加損益焉者
也其制為管九十列為十五行每行縱列六管其管下
[195-19b]
植于匱中而匱後鼓之以韝自匱足至管端約髙五尺
仍鏤板鳳形繪以金采以圍管之三面約廣三尺加文
飾焉凡大朝㑹則列諸軒陛之間與衆樂並奏每用樂
工二人一以按管一以鼓韝以達氣出聲以叶衆音而
樂之奏成矣其制之宏鉅厯古所無誠足以章顯功徳
垂諸永世而學士大夫顧未嘗摛藻掞辭以形容盛美
非闕典歟臣愚不揣微賤輒為之頌雖不敢儗諸時邁
執競桓賚之列蓋庶㡬漢世樂府之遺意焉其詞曰巍
[195-20a]
巍聖元龍興朔土於皇世皇誕統區宇南諧北爕東賔
西旅聿昭聖文丕布神武寳厯是膺玉燭爰撫徳龎功
隆超軼今古乃章功徳乃立樂府乃作雅笙厥制維鉅
嶰谷掄材后䕫審矩列管九十如簫斯䜿管以匱植匱
由韝鼔韝動氣應手按聲吐挹抐擫□牽連絡組髙五
尺餘廣三尺許黄鐘本宫蕤賔叶吕清不過商細不逾
羽鸞聲振厲鳳韻紆紓妙音之達蕭寥容與有如臣子
仰事君父巨聲之暢雄渾包溥有如圎穹覆冒海㝢抑
[195-20b]
揚合調開闔諧譜唱和章夏導揚韶濩大音斯完神人
樂胥王㑹之辰穆穆帝所天臨黼座雲映華籞仙仗既
班大樂爰舉朱干玉戚崇牙龍虞鐘鏞瑟琴亦有柷敔
於維兹笙獨貫樂部鈞天普奏九成咸序四靈畢來百
獸率舞陋哉斯制哇俚滛蠱箜篌篳篥於律何取侯今
之制孰盛敢伍微臣作頌適配有瞽於萬斯年仰憲皇

  簧一
[195-21a]
増說文曰簧笙中簧也女媧作管中金鍱 詩曰吹笙
鼓簧 三禮圖曰雅簧上下各六 文獻通考曰唐樂
圗簧以線為首尾直一線一手貫其紐一手鼓其線横
如口中呼吸成音直野人之樂耳 又曰民間有鐵葉
簧削鋭其首塞以蠟蜜横之於口呼吸成音豈簧之變
體歟
  簧二
原女媧作 飛瓊鼓世本宋均注云女媧黄帝/臣也 下見上樂總一 君子
[195-21b]
執 樂師調詩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笙簧
 作鍱 裁銅上說文詳一以潘安仁笙賦/裁熟簧注云 熟銅為之 巧言
竝坐詩巧言如簧簧/又曰竝坐鼔 在口 發唇蔡邕賦舌在口而/為簧 陸雲詩鳴
簧發丹唇朱/絃繞素腕 舒夏 得友楚詞願假簧以舒夏者夢/書簧為結約夢得簧 得
賢友/也 増為節 振幽文獻通考急就章云菰荻起居/課後先言菰簧及荻為作休之
節在韻書以振幽簧/簧 笙内故曰振幽 澀銀 隔水宋黄庭堅詩吹笙/無伴澀銀簧 杜
甫詩疎松隔/水奏笙簧 鐵葉 蠟口並詳/前一
  簧三
[195-22a]
原十三禮記注云/笙十三簧 十九爾雅大者/十九簧 瑶池鼓簧見上/笙一
穆天/子傳 石室鼓簧神仙傳王遥入石室發篋有五舌簧/三枚遥自取一枚以二枚與室中人
對共/鼓之 増宫管在中宋陳氏樂書月令中央土律中黄/鍾之宫則樂之有簧有宫管在中
也/ 有笙中簧非笙中簧又曰莫非簧也有笙中之簧/有非笙中之簧鹿鳴吹笙鼔
簧莊子言簧鼔笙中之簧也君子陽陽左/執簧巧言曰巧言如簧非笙中之簧也
  笛一
増釋名笛滌滌然也 說文曰七孔筩也羌笛三孔
原廣雅曰籥謂之笛有七孔 笛之所出有雲夢之竹
[195-22b]
見魏文與/吳質書衡陽之幹見宋玉/笛賦柯亭之竹見伏滔長/笛賦序古之
善吹笛者有馬融見融/自序遊楚見魏/志宋禕見世/說子野及奴
見語/林曲名有折楊栁梅花落等 増唐開元中有李
謨獨步於當時大中以來有王六六王師簡亦妙手也
見樂府離録/及文獻通考 後世有長笛有短笛有義觜笛義觜笛
如横笛而加觜西涼樂也見考/索 原晉書云按周禮金
石有一定之音故諸音皆受鐘磬之均至於饗宴殿堂
之上不懸鐘磬則以笛有一定之調故諸絃歌皆從為
[195-23a]
正也 増隋志雅樂器竹之屬三曰笛 唐志宫懸登
歌樂器八曰竹為笛 原風俗通曰笛武帝時丘仲所
作也按宋玉有笛賦玉在漢前恐此説非也/又馬融長笛賦云近代雙笛從羌起笛滌也所
以滌邪穢納之雅正也長尺四寸七孔 増樂纂曰司
馬法軍中之樂鼓笛為上使聞之者壯勇絲竹不可用
也慮悲感人士率思歸之故也 甘澤謡曰唐樂工許
雲封工笛自云學於外祖李牟貞元初韋應物為和州
牧語之曰我有乳母子名千金天寳中受笛李供奉藝
[195-23b]
成身死舊吹之笛李君所賜也遂囊出舊笛雲封跪捧
悲切撫而觀之曰信是佳笛但非外祖所吹者乃謂韋
公曰竹生雲夢之南鑒在柯亭之下以今年七月望前
生明年七月望前伐過期不伐則其音實未期而伐則
其音泛泛者外澤中乾乾者受氣不全則其竹夭凡發
揚一聲出入九息古之至音者一疊十二節一節十二
㪣今之名樂也至如落梅流韻感金谷之㳺人折栁傳
情悲玉關之戍客誠有清響異音非至音無以降神而
[195-24a]
祈福也其已夭之竹遇至音必破所以知非外祖所吹
者韋公曰欲信汝鑒笛破無傷雲封乃捧笛吹六州變
一疊未盡劃然中裂韋公驚嘆久之遂禮雲封於曲部
 續文獻通考曰遼大樂器有長笛尺八笛短笛 又
曰遼散樂以三音該三才之義四聲調四時之氣應十
二管之數截竹為四竅之笛以叶聲音而被之絃歌三
音天音揚地音抑人音中皆有聲無文四時春聲曰平
夏聲曰上秋聲曰去冬聲曰入 又曰金太廟登歌樂
[195-24b]
器笛二宫懸樂笛十有司攝祭宫懸笛八 又曰元羌
笛制如笛而長三孔龍笛制如笛七孔横吹之管首制
龍頭銜同心結帶
  笛二
増史記曰黄帝使伶倫伐竹於崑谿斬而作笛吹之作
鳳鳴 原伏滔蔡邕長笛賦序曰余同僚桓子野故有
長笛賦傳之耆艾云蔡邕之所作也初邕避難江南宿
於柯亭柯亭之館以竹為椽仰而盼之曰良竹也取以
[195-25a]
為笛奇聲獨絶厯代傳之 魏略曰游楚好音樂畜笛
每持以自隨 續搜神記曰合肥口有一大白船覆在
水中云是曹公舶船嘗有漁人夜宿以船繫之聞箏笛
絃節之音漁人夢人驅遣云勿近官妓此人驚即移去
相傳云曹公載妓船覆於此猶存焉 晉中興書曰帝
舅王愷嘗置酒王導王敦俱徃女伎吹笛小失聲愷怒
便令黄門毆殺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 傅子曰列
和善吹笛吳姬之聲無以加也 世說曰王子猷聞桓
[195-25b]
子野善笛而不識遇桓于岸上過船中客有識之者云
此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問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
奏桓爾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迴下車踞胡牀為作
三調弄畢便去客主竟不交言 俗說曰宋禕是石崇
伎緑珠弟子有國色善吹笛後在晉明帝宫帝疾患危
篤羣臣進諫請出宋禕時朝賢悉見帝曰卿諸人誰欲
得者衆人無言阮遥集時為吏部尚書對曰願以賜臣
即與之 又曰謝仁祖妾阿妃有國色善吹笛謝死阿
[195-26a]
妃誓不嫁郗曇時為北中郎設權計遂得阿妃為妾阿
妃終身不與曇言 幽明録曰永嘉中太山民巢氏先
為相縣令居在晉陵家婢採薪忽有一人追隨婢還家
不使人見與婢宴飲輒吹笛而歌歌云閒夜寂已清長
笛亮且鳴若欲知我者姓郭字長生 増文獻通考曰
天寳中明皇命紅桃歌貴妃梁州曲親御玉笛為之倚
曲 唐志曰寧王善吹横笛 唐書曰文宗時朝霞以
善吹笛進上為新聲雅樂朝霞能承意變聲頗符上㫖
[195-26b]
由是有寵 唐國史補曰李舟好事嘗得村舎煙竹截
以為笛堅如鐵石以遺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
江與舟吹之寥亮逸發俄有客立于㟁呼船請載既至
請笛而吹其聲清壯山石可裂及入破呼吸盤辟應指
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記疑其蛟龍 又曰李牟秋
夜吹笛于瓜洲舟檝甚隘初發調群動皆息及數奏微
風䬃然而至俄頃舟人賈客有怨嗟悲泣之聲 青瑣
髙議曰范敏下第徃鄆州訪故人暑月夜行至一田舎
[195-27a]
遇一婦人自稱唐莊宗内樂部笛首為敏吹笛敏問其
曲云名清秋月莊宗自製者也帝最愛月夜自横笛吹
數曲故為曲名明視之則一孤塚也 宋遯齋閒覽曰
余靖知桂州時每至月盈之夕輒有笛聲發于林中甚
清逺土人云聞之已數十年遣視乃自大柏木中出也
伐取為枕笛聲如期而發公甚寳惜後數年季弟欲窮
其怪命工解視其木紋理正如人月下吹笛象雖善畫
者莫及重以膠合之則不復有聲 靈怪録曰太原姚
[195-27b]
康成奉使汧隴假邢某舊宅就寢後見三人賦詩其一
長細而黄面多窗孔詠曰當時得意氣填心一曲君前
直萬金今日不如亭下竹風來猶得學龍吟候曉視之
乃見破笛一管
  笛三
原奇寳 良幹宋玉笛賦芳林皓幹有奇寳兮博人通/明樂斯道兮 李尤笛銘剡削長幹三
孔脩長流離浩/蕩壯士抑揚 昭華琯 柯亭竹西京雜記髙祖初/入咸陽宫周行府
庫金玉珍寳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笛長二/尺三寸六孔銘曰昭華之琯 下詳前二 攄憤
[195-28a]
滌邪蔡邕鼓師賦夫何䝉昧之瞽兮心窮忽以鬱伊目/冥冥而無瞭兮嗟懐煩以愁悲撫長笛以攄憤兮
氣轟鍠而横飛/ 下詳前一 諭意 暢神馬融長笛賦可以通靈/感物寫神諭意致誠效
志率作興事可伏滔長笛賦雲禽為之婉翼泉鱏/為之躍鱗逺 以通靈逹微近可以寫情暢神 激
朗 清哀馬融長笛賦彷徨縱肆曠瀁敞㒺老莊之槩/也温直優毅孔孟之術也激朗清厲隨光之
介也階陶潛閑情賦起攝帶以伺晨繁霜粲/于素 雞歛翅而未鳴逺笛出聲而清哀 雜引
奇曲沈約宋書晉太始十年中書監荀勗中書令張華/令郝玉鼔筝宋同吹笛以為雜引相和 宋玉笛
賦招伯奇于涼隂追申子于晉城夫奇曲/雜樂所以禁滛也錦繡黼黻所以禦暴也 寫神 怡
上詳諭意注身伏淊長笛賦達足以協徳宣猷窮/足以怡志保 兼四徳而稱雋故名流而器珍
[195-28b]
水龍鳴 雲禽婉上見馬融長笛賦/ 下詳暢神注 納雅正 雪垢
上詳前一汚馬融長笛賦/可以漑滌 穢澡雪垢滓 離南楚 出西涼宋玉/長笛
賦八音和調咸禀受兮善善不衰為時保兮絶鄭之遺/離南楚兮美風洋洋而暢茂兮 李尤笛銘出自西涼
流離/浩蕩 三孔 一弄上說文詳一/ 下詳筝三 長短 濁清古歌/詞長
笛續短笛願陛下保壽無/極 下詳後列和合律注 合律吕 吟清商荀勗奏/云笛由
鐘聲宜必合于律吕/ 下見宋玉笛賦 詠新詩 吐清氣蔡邕瞽師賦/詠新詩之悲
歌舒滯積而宣鬱笛魏文帝/詩悲筝擊新聲長 吐清氣 向秀聞 馬援和向秀/思舊
賦隣人有吹笛者發音嘹喨追想疇昔遊宴之好笛古/今注武谿深馬援南征所作援門生袁寄生善吹 援
[195-29a]
作歌以/和之 和洛客 歌壯士上見馬融長笛賦序徃宋/玉笛賦歌壯士之必 悲
猛勇乎/飄疾 合妙意 奮玉手又曰乃使王爾公輸之徒/合妙意角較手遂以為笛
頸又曰延長/ 奮玉手 京房識律 列和合調京房字君明識/音律舊本四孔
其一君明所加清晉荀勗問列和曰若不知律吕之義/作樂者均髙下 濁之調當以何名之和曰每合樂時
隨歌者清濁聲假聲濁者用三尺二笛因名曰此三尺/二調聲清者用二尺九笛因名曰此二尺九調漢魏相
傳施行/皆然也 伐雲夢竹 取髙遷椽陳思王與吳季重書/願伐雲夢之竹以為
笛斬泗濵之梓以為筝東文士傳蔡邕告呉人曰吾昔/嘗經㑹稽髙遷亭見屋 間第十六竹椽可為笛取用
果有/異聲 増霜筠 煙竹樂書剪雲夢之霜筠法龍吟/之異韻 下李舟事詳前二
[195-29b]
四竅 七星上遼散樂詳前一部樂書六孔為笛羌人/吹之七孔下調漢 用也今之七星古之
長笛一定為調合鐘磬之均各有長/短應律吕之度雅樂部内咸用之也 猿臂 鶴骨唐/叚
成式酉陽雜俎有人以猿臂骨為笛吹之聲清絶勝/竹 元薩都拉巧題百首有鶴骨笛詩詩詳後五
一聲 數曲唐趙嘏詩長笛一聲人倚樓人謂之趙倚/樓 唐元稹連昌宫詞李謩擪笛傍宫牆
偷得新翻/數般曲 霜逐 風飄古詩横玉叫雲清似水滿空/霜逐一聲飛 杜甫詩風飄
律吕相和切月/傍關山㡬處明 變態 異聲樂纂唐元宗時樂人孫/處秀善吹笛好作犯聲
當時皆以為新異其聲變態日増因有犯/調即今之所尚也 下詳取髙遷椽注 龍頭 義
文獻通考横吹自北國梁横吹曲曰下馬吹笛是也/今教坊用横八孔鼔吹世俗號為龍頸笛笛首為龍
[195-30a]
頭綬帶下垂/ 下詳前一 尺八 合拱宋洪容齊隨筆逸史云開/元末一狂僧住洛南囘向
寺一老僧令于房内取尺八來乃笛也謂曰汝主在寺/以愛吹尺八謫在人間此常吹者也汝當囘可將此付
汝主僧進于元宗持以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吕才傳貞/觀初祖孝孫増損樂律太宗詔侍臣舉善音者王珪魏
徴盛稱才製尺八凡十一枚長短不同與律諧契太宗/召才參論樂事尺八之所出乃見于此無由曉其形製
也爾雅釋樂亦不載酒博異志賈客吕筠卿嘗于中春/夜泊舟于君山側命 吹笛數曲忽見一老父拏舟而
來遂于懐袖間出笛三管其一大如合拱其次如常人/所蓄其一絶小如細筆管筠卿請老父一吹老人曰其
大者諸天之樂不可發其次者對洞府諸仙合樂而吹/其小者是老身與朋儕可樂者試為子吹之不知可終
一曲否言畢抽笛吹三聲湖上風動波濤沆瀁魚龍跳/噴五聲六聲君山上鳥獸叫噪月色昬昧舟人大恐老
[195-30b]
父遂/止 鏡湖月 洞庭波樂府雜録開元中李謨工笛/後流落江東越州刺史皇甫
政月夜泛鐃湖命謨吹笛謨為之盡妙倐有一老父泛/小舟來聽風骨冷秀政異之進而問焉老父曰某少善
此今聞至音輒來聽耳政即以謨笛授之老父始奏一/聲鏡湖波浪摇動數疊之後笛遂中裂即探懐中一笛
以畢其曲政視舟下見二龍翼舟而聽老父曲終以笛/付謨謨吹之竟不能聲即拜謝以求其法頃刻老父入
小舟遂失所在/ 下詳合拱注 西涼樂 東海龍上考索詳一長朝/鮮志有玉笛 尺
有九寸其聲清亮/云海東龍所獻 折楊栁 落梅花文獻通考大横/吹小横吹以竹
為之笛之𩔖也魏晉以後有折楊栁等十/四曲 樂府雜録笛羌樂也有落梅花曲 合五聲
叶六律文獻通考後世雅笛之制非五竅而合五聲必/竅而為六以叶六律傅緯有六孔之説豈雅笛
[195-31a]
歟古者論笛之良不過衡陽之簳也故師曠得其雄宋/意得其雌焉蓋無異于伶倫斷嶰谷雌雄之竹以為律
吕/也 軍中樂 路傍愁上司馬法詳前一快樂纂横笛/小箎也梁朝歌云 馬不須鞭
抝折楊栁枝下馬吹/横笛愁殺路傍兒 聽鷓鴣 吹阿濫唐許渾聽吹/鷓鴣詩金谷
歌傳第一流鷓鴣清怨碧雲愁夜來省得曽聞處萬里/月明湘水流鷓鴣笛曲名 賀方回長短句待月上潮
平波艷塞管/孤吹新阿濫 隴頭鳴 孤城起文選羌笛隴頭鳴愁/ 杜詩孤城笛起
 占盡江月 飛盡庭梅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曰/商聲五聲隨指發水中龍應
行雲絶曾將黄鶴樓上吹一聲占盡秋江月聽唐戎昱/聞笛詩日夜思歸切笛聲寒更哀愁人不願 自到枕
前來風起塞雲斷夜深明月/開平明獨惆悵飛盡一庭梅 師曠得雄 宋意得雌
[195-31b]
竝詳合/五聲注
  笛四
原似龍鳴見馬援/長笛賦 𩔖鵾鳴蔡邕瞽師賦何此聲之悲/痛愴然淚以隠惻𩔖離鵾
之孤鳴起嫠/婦之哀泣 應律馬融笛賦惟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應律 依
荀勗問協律列和曰作笛惟可依十二律十二笛令/一孔依一律否和曰樂廂長笛尾長四尺三寸今若
取其下徵之聲于法濁者笛當長計其尺寸乃五分有/餘和昔日依之不可吹也又笛諸孔亦恐不能得一孔
應律/也 増偷吹玉笛楊妃外傳明王置五王帳長枕大/被與兄弟共處其間妃子無何竊
寧王紫玉笛吹故張祐詩云梨花/小苑無人見偷把寧王玉笛吹 鐵笛文獻通考鐵/笛之制未知
[195-32a]
所起今民間/徃徃有之 玳瑁笛天中記宋嘉祐中王疇欲定大/樂嘗就成都房庶取玳瑁古笛
以校/金石 傘柄元耶律楚材西域河中十詠/詩傘柄學鑚笛宫門自斵琴
  笛五
原詩陳周𢎞讓賦得長笛吐清氣詩曰商聲傳後出龍
吟鬱前吐情斷山陽舎氣咽平陽塢邊騎爭北歸偏知
别郷苦羈旅情易傷零淚如交雨 賀徹賦得長笛吐
清氣詩曰胡關氛霧侵羌笛吐清音韻切山陽曲聲悲
隴上吟栁折城邊樹梅舒嶺外林方知出塞苦不憚武
[195-32b]
溪深 隋姚察賦得笛詩曰作曲是佳人製名由巧匠
鵾絃時莫竝鳳管還相向隨歌響更發逐舞聲彌亮宛
轉度雲窗逶迤出黼帳長隨畫堂裏承恩無所讓 劉
孝孫詠笛詩曰涼秋夜笛鳴流風韻九成調髙時慷慨
曲變或淒清征客懐離緒鄰人思舊情幸以知音顧千
載有奇聲 増唐李嶠詠笛詩曰羌笛寫餘聲長吟入
夜清關山孤月下來向隴頭鳴逐吹梅花落含春栁色
驚行觀向子賦坐憶舊鄰情 李白金陵聽韓侍御吹
[195-33a]
笛詩曰韓公吹玉笛倜儻留英音風吹繞鍾山萬壑皆
龍吟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瑶琴餘韻渡江去天涯安可
㝷 又清溪半夜聞笛詩曰羌笛梅花引吳溪隴水清
寒山秋浦月腸斷玉關聲 又清夜洛陽聞笛詩曰誰
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栁何
人不起故園情 丁仙芝剡溪館聞笛詩曰夜久聞羌
笛寥寥虛客堂山空響不散溪靜曲宜長草木生邊氣
城池泛夕涼虛然異風出彷彿宿平陽 岑參秋夜聞
[195-33b]
笛詩曰天門街西聞擣帛一夜愁殺湘南客長安城中
百萬家不知何人夜吹笛 于鵠舟中月明夜聞笛詩
曰浦裏移舟候信風蘆花漠漠夜江空更深何處人吹
笛疑是龍吟寒水中 孟郊楚竹吟酧盧䖍端公/見和湘弦怨曰握
中有新聲楚竹人未聞識音者謂誰清夜吹贈君昔為
瀟湘引曽動瀟湘雲一驚鳳改聽再驚鶴失羣江花匪
秋落山日當晝曛衆濁響雜沓孤清思氛氲欲知怨有
形願向明月分一掬靈均淚千年湘水文 杜牧寄珉
[195-34a]
笛與宇文舎人詩曰調髙銀字聲還側物比柯亭韻校
奇寄與玉人天上去桓將軍見不教吹 又寄澧州張
舎人笛詩曰髪勻肉好生春嶺截玉鑚星寄使君檀的
染時痕半月落梅飄處響穿雲樓中威鳳傾冠聽沙上
驚鴻掠水分遥想紫泥封詔罷夜深應隔禁牆聞 劉
滄江樓月夜聞笛詩曰南浦蒹葭疎雨後寂寥横笛怨
江樓思飄明月浪花白聲入碧雲楓葉秋河漢夜䦨孤
㕍度瀟湘水闊二妃愁髪寒衣濕曲初罷露色河光生
[195-34b]
釣舟 元薩都拉江上聞笛詩曰江上何人吹竹笛水
淺沙寒龍夜泣鮫人水底織冰綃灑淚成珠露華濕銀
河耿耿波茫茫㕍奴打更沙溆旁更深繡被夜寒重明
月梅花滿地霜
原賦楚宋玉笛賦曰余嘗觀於衡山之陽見奇篠異幹
罕節簡枝之叢生也其處磅磄千仭絶谿陵阜隆崛萬
丈磐石雙起丹水涌其左醴泉流其右師曠將為陽春
北鄙白雪之曲取其雄焉宋意將送荆卿於易水之上
[195-35a]
得其雌焉於是天旋少隂白日西靡命嚴春使午子延
長頸奮玉指摛朱脣曜皓齒頳顔臻玉貌起吟清商追
流徴歌伐檀號孤子 後漢馬融長笛賦曰融既博覽
典雅精核術數又性好音律能鼔琴吹笛為督郵無留
事獨卧郿縣平陽塢中有雒客舎逆旅吹笛相和融去
京師踰年暫聞甚悲而樂之作長笛賦其辭曰惟籦籠
之奇生兮于終南之隂崖託九成之孤岑臨萬仞之石
溪是以間介無蹊人跡罕到猨蜼晝吟鼯鼠夜叫於是
[195-35b]
放臣逐子棄妾離友攅乎下風收精注耳䕫襄比律子
野協吕十二畢具黄鍾為主詳觀夫曲𦙍之繁㑹叢雜
何其富也紛葩爛漫誠可喜也波散廣衍實可異也律
吕既和哀聲五降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繁手累發宻櫛
疊重上擬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渌水下采制
於延露巴人於時也綿駒吞聲伯牙毁弦瓠巴聑下挾/反
柱磬襄弛縣近世雙笛從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龍鳴
水中不見已截竹吹之聲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
[195-36a]
當簻使易持京房君明識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
所加孔後出是謂商聲五音畢 陳傅縡笛賦曰貞雲
翠節冒霜停雪江潭薦竿巴人所截五音是備六孔斯
設殊響抑揚似出平陽曲凝髙殿聲幽洞房既逐舞而
迴袖亦將歌而繞梁忽從弄而危短乍調吹而柔長於
是時也趙瑟輟謳齊竽息唱見象筵之悦耳聽清笛之
寥亮 増唐人失/名笛賦曰南隣退食兮北里朝迴門列
長㦸兮庭張吹臺珠簾半掩兮錦筵四開蛾眉戾止兮
[195-36b]
寳笛爰來狎主人與愛客侑珍羞及玉桮柔指斜據丹
脣上列引氣内填流音外泄更微迭盛將聨復絶及乎
和暢平施百志熙熙拂怨爰作萬夫矍矍協宫商以節
宣隨應變以牢落俾簫不獨舞鳳瑟不獨躍鱗嘯無以
振木歌無以驚塵諒飛動之咸運豈金石之足倫 唐
梁洽吹竹學鳳鳴賦曰鳳惟應聖竹乃無情何截彼嶰
谷之節而吹象昭陽之聲音韻既生訝嗈嗈而成響宫
商間起若鏗鏘以和鳴昔黄帝揆日伶倫制律將分天
[195-37a]
地之氣以正隂陽之術選碧鮮西域而非妙得厚均崑
山而無匹既剪既伐玉潤之姿是分以嘘以吹金咮之
聲斯出貫時之容未改作瑞之思孔將呼吸兮斷而復
續疾徐兮抑而更揚散漫于叢篠之間疑郊藪已集飄
流于芳林之際謂庭梧來翔此音既舉彼徳可序聞軫
宫而引商若命儔而嘯侣遂使審音之士睨孤管而生
疑考祥之人向髙岡而延佇 又笛聲似龍吟賦曰笛
為樂兮人所吹嘘龍為神兮天泉是居何音聲之酷似
[195-37b]
而性質之本疎乍從容而寥亮究律吕以精粹伊滿堂
之咸驚疑在田之忽至淒清韻起方將樂以忘憂想像
雲生實曰物從其𩔖徒察其含嚼奔于激濁揚清如泉
水之或躍疑御日以飛聲象乎鼉有蓬蓬之鼓疑乎鳳
有嚖嚖之聲髙下自乎氣洪衰應乎手曲引如變于雲
霄霧雨若集其前後劉累聽之而欲豢葉公聞之而反
走非影響以因依實混合于妙有
  管一
[195-38a]
原說文曰管如箎六孔十二月之音物開地而牙故謂
之管從竹官聲琯者古者有五管焉 増毛詩曰嘒嘒
管聲 禮文王世子曰登歌清廟下管象武 仲尼燕
居曰升歌清廟示徳也下而管象示事也 原爾雅曰
大管謂之簫其中謂之篞少者謂之篎郭璞注曰管長/尺圍寸併漆之
有底賈氏為之如箎六孔犍為舎人曰大管者聲髙大/故曰簫簫者髙也中者聲相宻故曰篞篞者宻也小者
聲音清/妙也 周禮春官少師曰少師掌教簫管鄭司農曰/管如箎六
孔𤣥謂管如篴而/小併兩而吹之 又曰孤竹之管于圎丘奏之孫竹
[195-38b]
之管於方丘奏之隂竹之管於宗廟奏之鄭𤣥云孤竹/竹特生者也
孫竹竹枝根未生/者也隂竹生山北 樂法圗曰吹主冬律冬律主黄鍾
聖人承天樂用管宋均注曰管黄/鍾九寸管也吹管者以知律管音
調則律厯正 蔡邕章句曰管者形長一尺圍寸有孔
無底其器今亡 廣雅曰管象箎長尺圍寸有六孔無
底 風俗通曰管漆竹長一尺六孔十二月之音象物
貫地而牙故謂之管 増唐志宫懸登歌樂器八曰竹
為管 文獻通考曰唐之七星管其狀如箎而長其數
[195-39a]
盈尋而七竅横以吹之旁一竅幎以竹膜而為助聲
宋陳氏樂書曰樂以木為末竹為本古者以候氣律管
截而吹之濁倍其聲為堂下之樂頭管所以和衆樂之
聲以其探本故也 續文獻通考曰元頭管以竹為管
卷蘆葉為首竅七又安和部有羌管二其制未詳 又
曰明迎膳等樂器各有頭管
  管二
増文獻通考曰昔女媧氏命娀陵氏制都良之管以一
[195-39b]
天下之音又命聖氏為班管合日月星辰名曰充樂至
于帝嚳令咸黒吹笭展管亦因是也 原大戴禮曰舜
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班固曰黄帝作律以玉為管長
尺六孔為十二月音至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管漢章十
二年零陵營道縣舜祠下得笙一白玉管則古者又以
玉為管矣 増文獻通考曰昔管寧華歆友善曽共鋤
園得金管一寧以鋤揮之與瓦礫無異 又曰唐宣宗
善吹蘆管自製楊栁枝新傾盃二曲 又曰唐劉係作
[195-40a]
七星管 桂苑叢談曰咸通中丞相李蔚自大梁移鎮
淮海嘗搆池亭目曰賞心有小校薛陽陶因獻朱崕李
相陸暢元白所撰蘆管歌篇一軸次出其管兹亭奏之
其管絶微每于一觱篥管中嘗容三管 文獻通考曰
宋乾徳中太常和峴論樂器中有裁手笛其制雅笛而
小其長九寸與黄鍾之管相埒其竅有六與雅聲相應
然四竅在左兩竅在右笛工兩手交乂而拱之如拱揖
之狀因更名曰拱辰管而鼔吹登歌用焉 元史太史
[195-40b]
院使齊履謙得黒石古律管蓋古所謂玉律者是也詳/律
  管三
増示事 賜勲上仲尼燕居詳前一之祭義昔周公有/勲勞于天下成王賜 升歌清廟下而
管/象 嘒嘒 將將上詩商頌詳前一將/ 又周頌磬筦將 七星 雙鳳
上唐劉係作詳二兩文獻通考雙鳳管合兩管以定十/二律之音管端施 簧刻鳳以為首左右各四竅左具
黄鍾至仲吕之聲右具蕤賔至應鍾之聲古者截候氣/律管併而吹之以達六隂六陽之聲其制不過如此升
之雅樂/可也 跋膝 昭華又曰跋膝管其形如篴而短唐/清樂部用之七竅具黄鍾一均
詳下/ 笛 象牙 羊骨文獻通考哀笳以羊骨為管而無/孔惟恤禮用之今鼓吹備而不用
[195-41a]
以觱篥代之鹵簿與熊羆十二案工貟尚存馬宋朝更/以紅象牙管竅而吹之其聲與律隔八相吹仍存羊骨
舊制/馬 合日月 道隂陽上女媧事詳前二所宋陳氏/樂書先王之制管 以道達
隂陽/之聲 形似駱駝 頭如觱篥文獻通考駱駝管以曲/竹為之形如駱駝因以
立名唐樂圗有之非古制也頭又曰太平管形如跋膝/而九竅是黄鍾一均所異者 如觱篥耳唐天寳中史
盛所作也然九竅則陽數之窮/失古人所以道中聲之意也
  管四
増詩唐沈佺期春曉太平公主小樓聞雙管詩曰主家
天上鳯樓人傳得仙音到客新未省落梅和折栁風吹
[195-41b]
散作萬家春 又韋應物樓中聞清管詩曰山陽遺韻
在林端横吹驚響迥憑髙閣曲怨遶秋城淅瀝危葉振
蕭瑟凉風生始遇兹管賞已懐故園情 又李益夜上
受降城聞管詩曰回樂峰前沙似雪受䧏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郷 又嚴維相里使
君宅聽惠澄上人吹小管詩曰秦僧吹竹閉秋城早在
梨園稱主情今夕襄陽山太守坐中流淚聽商聲 又
鄭谷江宿聞蘆管商船小/童善吹詩曰塞曲淒清楚水濵聲聲
[195-42a]
吹出落梅春須知風月千檣下亦有胡蘆河畔人
増疏後周王朴疏曰夫樂作於人心成聲於物聲氣既
和及感於人心所假之物大小有數九者成數也是以
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鍾之聲為樂之端半之清聲也
倍之緩聲也三分其聲以損益之清濁之聲也十二變
而復黄鍾聲之總數也乃命之曰十二律旋迭為均均
有七調合八十四調播之於八音著之於歌頌宗周而
上率由斯道
[195-42b]
  竽一
増説文曰竽管三十六簧長四尺二寸 周禮春官笙
師職云笙師掌教吹竽 禮記曰竽笙備而不和明器
也 史記曰臨淄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漢書
禮樂志曰孔光奏竽工貟三人一人不可罷注竽三十/六簧笙𩔖
 隋志曰雅樂器二十匏之屬二二曰竽 唐樂志曰
大者曰竽小者曰和竽緩也立春之氣暖生萬物也竽
管三十六宫在左和十三管宫居中 老子曰服文采
[195-43a]
帶利劔厭飲食而資貨有餘此之謂盜竽注曰竽五聲/之長也竽倡
則衆樂和大奸倡則/小盜和故曰盜竽 楚詞曰代奏鄭衛鳴竽張伏獻
駕辨勞楚商 文獻通考曰竽亦笙也今之笙竽以木
代匏而漆殊愈於匏荆梁之南尚仍古制 樂府雜録
曰埒竽形𩔖小鐘以手埒之則鳴矣非古制也如簧而/無觜
 續文獻通考曰元竽制竹為之與巢笙皆十九簧惟
指法各異
  竽二
[195-43b]
増陳氏樂書曰昔女媧氏使隨裁匏竹以為竽其形參
差以象鳥翼火𩔖也火數二其成數則七焉冬至吹黄
鍾之律而間音以竽冬則水王而竽以之則水器也水
數一其成數以六焉因六而六之則三十六者竽之簧
數也因七而六之則四十二寸者竽之長數也 唐樂
志文宗好雅樂詔太常卿馮定製雲韶樂有竽一 陳
氏樂書曰宋朝宋祁曽于樂府得古竽有管而無簧列
管參差及曲頸皆為鳳飾樂工皆以為無用之器惟葉
[195-44a]
防請更造使具清正倍三均之聲是不知去二變四清
以合乎聲律之正也
  竽三
原笙師掌 丘仲作上周禮詳一作通禮義纂漢/武帝時丘仲 竽三十六管 間
音 狂㑹春秋感精符冬至之日人主使八能之士吹/黄鍾之律間補音以竽 楚辭竽瑟狂㑹搷
鳴鼓宫庭震驚發激楚吳歈蔡/謳奏大吕注狂猶竝也搷擊也 南郭 北里韓子齊/宣王使
人吹竽必三百人齊吹南郭先生不善竽而濫於三百/之中食禄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先生乃逃 左
思詩北里/吹笙竽 知法度 思蓄聚樂叶圗吹竽有以知法/度竽音調則度數得見
[195-44b]
樂下見/ 總一 盲人吹 八能補新序楚王使謁者徐光迎/方與盲人吹竽 下詳間
音/注 行歌挈 請客鳴晏子景公飲酒夜移於梁丘據/之家梁丘據左操瑟右挈竽行
歌而出律應璩新詩漢末桓帝時有一馬子侯自/謂善音 請客鳴笙竽為作陌上桑乃言鳳將雛 増
具二 倍三陳氏樂書說文謂竽管三十六簧象笙以/竽宫管在中故也後世所存多二十三管
具二均聲焉前下/宋葉防事詳 二 火𩔖 水器陳氏樂書/竝詳前二 千曲
二均桓子新論成少伯工吹竽見安昌侯張千夏鼔琴/謂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為知音 下詳前
具二/注 倡諸樂 和衆音上老子詳一為陳氏樂書樂/記謂聖人作 鼗鼔椌楬塤
箎然後為之鐘磬竽瑟以和之是樂之倡始者在鼗/鼓椌楬塤箎其所謂鐘磬竽瑟也特其和終者而已
[195-45a]
長五聲 併一器韓非子竽者五聲之長竽先則鐘瑟/皆隨竽倡則諸音皆和 文獻通考
宋朝大樂諸工以竽巢和併為一器率取十七管/笙為之所異者特以宫管移之左右而不在中爾
  竽四
原備而不和禮詳/前一 簧三禮圗雅竽/簧上下各六 管博雅竽象笙/三十六管
 商丘好吹列仙傳商丘于胥者髙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不娶婦而不老邑人多奇之從
受道問其要言但食木/菖蒲根飲水不飢不老 民無不吹史記/詳一 少伯工吹
桓子新論音家成少/伯工吹竽和音樂也 増七曰匏為笙竽唐志宫懸登/歌樂器七曰
匏為笙為竽/為巢為和 髙門有唐韓愈詩髙/門有笙竽 四清二變 十
[195-45b]
二律七音文獻通考宋朝竽或二十三管或十九管二/十三管則兼乎四清二變十九管則兼乎十
二律/七音
  箎一
増釋名曰箎啼也聲從孔出如嬰兒啼聲也 毛詩曰
仲氏吹箎 爾雅曰大箎謂之沂音/銀 漢書禮樂志曰
孔光奏主調箎貟二人注箎/七孔 隋志曰雅樂二十器竹
之屬三二曰箎長尺四寸八/孔蘇公作 唐志曰宫縣登歌樂器
八曰竹為箎 宋陳氏樂書曰箎有底之笛也横吹之
[195-46a]
或容覆或潛伏箎為不齊者也宋朝箎六孔太常箎無
尺寸第依編架黄鍾為合聲然兼七竅而用之未純乎
雅樂也
  箎二
原鼓腹 柷手見上簫三呉市注吹曹植/九歌詠云柷手兮 箎 帝御 羌
東觀漢記眀帝幸南陽舊宅召校官子弟作雅樂奏/鹿鳴上自御塤箎和之以娯佳賔 洛陽伽藍記後
魏河間王琛有婢朝雲善吹箎能為團扇歌隴上聲琛/為秦州刺史羌叛屢討不勝琛令朝雲假為貧女吹箎
而乞羌聞之皆流涕相謂曰何故捨郷井在山谷為冦/耶即相尋而降秦民語曰快馬健兒不如老嫗吹箎
[195-46b]
 唱來雲曲 為團扇歌洞冥記建元二年帝幸騰光/臺以望四逺于臺上撞玉鐘
擊懸黎之磬吹霜條之箎唱來/雲依日之曲 下詳羌降注 鐘鼓俱震 調節相
曹植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琴瑟交輝左箎右笙/鐘鼔俱震簫管齊鳴 齊書世祖于南康郡作樂有
絲無管空中聞有/箎聲調節相應 増𩔖笙 為管陳氏樂書禮言吹/箎掌之笙師詩言
吹箎主之仲氏則箎亦笙𩔖而仲氏以況中聲焉先王/之雅樂也 又曰舊志以箎為管是不知箎春分之音
而管十二/月之音也 出三分 有六孔文獻通考箎以竹為之/長尺四寸圍三寸一孔
上出寸三分名曰翹横吹之小者尺二寸頭廣雅/箎以竹為之長尺四寸有六孔前一後四 一 禮
掌笙師 詩言仲氏竝詳𩔖/笙注 音主春分 調于夏仲
[195-47a]
上詳為管注蓋文獻通考月令仲/夏之月調箎 調之使和故也
  箎三
原蘇成公造世本蘇成公造箎吹孔有觜/如酸棗蘇成公平王時諸侯 暴新公造
古史考暴新公所造雖不知暴新公何代人而非舜前/人眀矣案舜時西王母獻管則是已有此器新公安得
造/箎 以竹為五經要義箎以竹/為之六孔有底 如兒啼釋名/詳一 増六
孔有距蔡邕月令章句箎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 與龠不齊文獻通考箎/或作䶵與龠
不齊/故也 其聲清辨陳氏樂書爾雅大塤謂之嘂大箎謂/之沂嘂則六孔交鳴而喧譁沂則一
孔而其/聲清辨
[195-47b]
  箎四
増詩梁沈約詠箎詩曰江南簫管地妙響發孫枝殷勤
寄玉指含情舉復垂雕梁再三繞輕塵四五移曲中有
深意丹誠君詎知
増賦唐許堯佐塤箎相和賦曰疾徐共節長短同㫖感
肅雍兮一貫伺戞擊兮雙起為合雅而相諧故殊形而
共理然則大箎諧奏美矣徳音之音鳴箎獨聞同乎以
水濟水且塤資土以辨形箎假竹而成器土容質可以
[195-48a]
符素心竹聲清可以滌煩志是則相從以和律相因以
成事茍洋洋而在聽諒醇醇而自致
  壎一
増釋名曰塤之為言喧也謂聲濁喧喧然 毛詩曰伯
氏吹壎仲氏吹箎 爾雅云大壎謂之嘂 隋志曰雅
樂二十器土之屬一曰壎 唐志曰宫懸登歌樂器三
曰土為塤為嘂嘂大壎也 風俗通曰壎燒土為之也
圍五寸半長三寸半凡六孔大如雞子 宋陳氏樂書
[195-48b]
曰周官之于塤教於小師播於瞽矇吹於笙師以塤為
徳音見於禮如塤如箎見於詩則塤之為器立秋之音

  壎二
原新公造 伯氏吹世本塤暴新公所造周畿内有暴/國豈其時人也夲作壎宋均注云
暴新公周平王時諸/侯 下毛詩詳一 帝自御 箎相諧上東觀漢記/詳箎 爾雅
大塤謂之嘂注云銳上平底形象鐘大者如鵞子聲合/黄鍾大吕也小者如雞子聲合太簇夾鍾也皆六孔與
箎聲相諧故/曰塤箎相應 増水數 火形陳氏樂書塤平底六孔/水之數也中虚上鋭如
[195-49a]
稱錘然火之形也塤以水火相合而後成器亦以水火/相合而後成聲故大者聲合黄鍾大吕小者聲合太簇
夾鍾要在中/聲之和而已 應七音 為八孔文獻通考古塤六孔/用其方色所以應六
律出中聲也今太樂舊塤七孔皆圎而髹之以應七音/而已非先王雅樂之制也 宋景祐馮元樂記今太樂
塤八孔上一前五/後二髹飾其上
  壎三
原燒土為之風俗通/詳前一 雅樂用之説文壎樂器壎謂聲/濁而喧喧然今雅樂
部用/之 増灼土拾遺記春皇庖犧氏灼/土為塤禮樂于是興矣 雅壎如㕍頌
壎如雞文獻通考古雅壎如㕍子頌壎如/雞子其聲髙濁合乎雅頌故也 對而吹之
[195-49b]
又曰宋太常舊器無頌壎至皇祐中聖制頌壎調習聲/韻竝合鍾律前下一穴為太簇上二穴右為姑洗啟下
一穴為仲吕左雙啟為林鐘後二穴一啟為南吕雙啟/為應鍾合聲為黄鍾頌壎雅壎對而吹之尤協律清和
可謂善矣誠去二變而/合六律庶乎先王樂也 金方土圎水平火鋭陳氏樂/書塤作
壎者金方而土圎水平而火鋭一從熏火也其徹為黒/則水而已從圓則土之形圎故也或謂壎青之氣陽氣
始起萬物暄動據水土而萌始于十一月成于立春象/萬物萌出于土中是主土王四季所言非主正位六月
而言亦/一説也
  壎四
増賦唐鄭希稷壎賦曰至哉塤之自然以雅不僭居中
[195-50a]
不偏故質厚之徳聖人貴焉于是徴甄人之事業暴公
之作在均成性其由槖籥隨時自得於規矩任素靡勞
於丹雘乃知瓦合成亦天縱既敷有以通無遂因無以
有用廣纔連寸長匪盈把虛中而厚外圎上而銳下器
是自周聲無傍假為形也則小取𩔖也則大感和平之
氣積滿於中見理化之音激揚於外邇而不逼逺而不
背觀其正五聲調六律剛柔必中清濁靡失將金石以
同功豈竽笙而為匹及夫和樂既翕燕婉相親命矇瞍
[195-50b]
鳩樂人應仲氏之箎自諧琴瑟雜伊耆之鼓無相奪倫
化人成俗何莫由此知音必有孚以盈之是以不徒忘
味而已
  籥一
増劉熙釋名曰籥躍也氣躍而出也 毛詩曰左手執
籥右手秉翟 爾雅曰籥如笛三孔而短小 周禮曰
笙師掌教吹籥籥師掌教國子舞羽吹籥 唐裴寛傳
曰廟卑忌尊則去籥 五代史崔梲傳曰文舞郎左執
[195-51a]
籥 風俗通曰籥樂器竹管三孔所以和衆聲也 宋
陳氏樂書曰易云震為萑葦為蒼筤竹爾雅云葦醜䒒
郭璞注其𩔖皆有䒒秀葭蘆葦也則葦籥竹籥皆震音
也蓋太極元氣函三為一行於十二辰而律吕具矣始
動於子參之於丑得三而籥之為器夲於黄鍾之龠竅
而三之所以通中聲而上下之律吕所由生也古之人
始作樂器而葦籥居其先焉震為六子之首籥為衆樂
之先其斯以為稱始乎
[195-51b]
  籥二
原和衆 昭功上風俗通詳前一成吕氏春秋/臯陶作為夏樂九 以昭其功 伊耆
樂 國子吹禮記蕢桴土鼓葦籥伊耆氏之/樂也 下周禮笙師詳前一 大産小
箹 右執左秉爾雅大籥謂之産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見上舞三 増衆樂
之始 中聲所通陳氏樂書詳一所又曰詩者中聲所/止也籥者中聲 通也土者中聲所
夲也周官籥章掌土鼓豳籥者以其迎寒送暑必以中/聲之詩奏之中聲之鼔龡中聲之籥則所道者中徳所
詠者中聲所順者中氣/無徃不為中和之紀矣 得三 名仲上詳前一葯下/詳大産小 注
 震音 卯竹上陳氏樂書詳一春文獻通考古者取/卯地之竹以為籥 分之音萬物震躍
[195-52a]
而出/也
  籥三
原以籥不僭詩僣/音侵 以籥為樂豳人吹籥/以為樂 為五聲周/禮
籥章職凡國祈年于田祖籥豳雅擊土鼔以樂田畯鄭/注云祈年祈豊年也田祖始耕田者謂神農也豳雅七
月也七月有于耜舉趾饁彼南畞之事是/亦歌其𩔖謂之雅者以其言男女之正也 秋冬學羽
王制春夏學干/戚秋冬學羽籥 商容執羽籥韓詩外傳商客嘗執/羽籥馮于馬徒欲以
伐紂而不能遂去伏於太行及武王克殷立為天子欲/以為三公商容辭曰吾嘗馮于馬徒欲以伐紂而不能
愚也不爭而隐無勇也愚/且無勇不足以備乎三公 有異聲見前/笛一 増紅頰吹
[195-52b]
唐韓愈詩紅/頰吹鳴籥 李照造玉海宋景祜中/李照造葦籥 律吕咸備又/曰
宣和元年十九日樂工張從寳上古籥一/管自陳世習其藝按之以聲悉協音律 通中聲備
二變文獻通考三漏之籥所以通中聲先王之樂也七/漏之樂所以備二變世俗之樂也聶崇義禮圗所
傳併今太常所用者三孔/而已豈亦得先王之制歟
  笳一
増晉先蠶儀注曰車駕住吹小箛發吹大箛箛即笳也
 唐儀衛注曰大駕鹵簿前後部皆以笳次之 文獻
通考曰漢有吹鞭之號笳之𩔖也其狀大𩔖鞭馬者今
[195-53a]
牧童多卷蘆葉吹之 續文獻通考曰遼前後鼓吹部
笳二十四横吹樂同金鼓吹分為四部笳數皆仍遼制
 又曰元笳制如火不思詳琵/琶三卷頸龍首二絃用弓捩
之弓之絃以馬尾
  笳二
増天中記曰胡笳者漢張博望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
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其曲更造新聲二十八
解以為武樂有出塞入塞楊栁等十曲 原蔡琰别傳
[195-53b]
曰琰字文姬先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於家漢
末大亂為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
笳之音作詩言志曰胡笳動兮邊馬鳴孤㕍歸兮聲嚶
嚶 曹嘉之晉書曰劉疇字正喬曽避亂塢壁賈胡百
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為出塞之聲動其遊
客之思於是群胡皆倚泣而去 世說曰劉越石為胡
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劉始夕乘月登樓清嘯胡
賊聞之皆悽然長嘆中夜吹奏胡笳賊皆流涕人有懐
[195-54a]
土之切向曉又吹賊并起圍奔走或云是劉道真 増
文獻通考曰沈遼集大胡笳十八拍世號為沈家聲小
胡笳十九拍末拍為契聲世號為祝家聲唐陳懐古劉
充渚嘗勘停歇句度無謬可謂備矣
  笳三
原傳西京 出戎俗張博望詳前二戎杜摯笳賦序昔/伯陽避亂入戎 越之思有懐土
風遂建斯樂美其出于/戎貉之俗有大韶夏音 運氣 合音笳賦潛氣内運/浮響外盈 杜
摯笳賦合/簫管之音 互動 是崇李陵書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羣邊聲四起 杜摯
[195-54b]
䈔賦序昔伯陽避亂入/戎遂為斯樂邉笳是崇 啟路 向風魏文帝與吳質/書從者鳴笳以
啟路文學托乘于後車而孫楚笳賦頃還北館遇華髪/人于潤水之濵向春風 吹長笳音聲寥亮有感余情
 播曲 感情蔡琰播為琴曲/ 下詳向風注 捲蘆葉 折楊栁笳/者
胡人卷蘆葉吹之以作樂也/故曰胡笳 李延年詳前二 揚清矑隱皓齒 吹東
角動南徴笳賦爾乃調脣吻整容止揚/清矑隱皓齒 見杜摰笳賦 増契聲 楚
調沈遼集詳前二琴文獻通考楚調有大胡笳/鳴小胡笳鳴竝 筝笙得之亦其遺聲歟 吹鞭
 嘯葉詳前一善文獻通考嘯葉銜葉而嘯其聲清震/橘柚尤 或云卷蘆葉而為之形如笳者也
 大鳴小鳴 沈家祝家上詳楚調注/ 下詳前二 叩角動商
[195-55a]
鳴羽發徴陳氏樂書古之人激南楚吹胡笳叩角動商/鳴羽發徵風雲為之揺動星辰為之變度況
人/乎 捩弓 吹葉元笳制詳前一有續文獻/通考遼大樂器 吹葉
  笳四
増詩唐温庭筠碧笳曲曰朔管迎秋動雕隂㕍來早上
郡隱黄雲天山吹白草嘶馬悲寒磧朝陽照霜堡江南
戍客心門外芙蓉老
原賦魏杜摰笳賦曰唯葭蘆之為物諒㓗勁之自然託
妙體於阿澤厯百代而不遷於是秋節既至百物具成
[195-55b]
嚴霜告殺草木殞零賔鳥鼓翼蟋蟀悲鳴羇旅之士感
時用情乃命狄人操笳揚清吹東角動南徴清羽發濁
商起剛柔待用五音迭進倏爾却轉忽焉前引或緼緼
以和懌或悽悽以噍殺或漂滛以輕浮或遲重以沉滯
 晉孫楚笳賦曰銜長葭以泛吹噭啾啾之哀聲奏胡
馬之悲思詠北狄之遐征順谷風以撫節飄逸響乎天
庭徐疾從宜音引代起叩角動商鳴羽發徴若夫廣陵
散吟三節白紵太行長曲哀及梁父似鴻㕍之將雛乃
[195-56a]
 羣翔於河渚 又夏侯湛夜聽笳賦曰越鳥戀乎南枝
 胡馬懐夫朔風惟人情之有思乃否滯而發中南閭兮
 拊掌北間兮鳴笳鳴笳兮協節分唱兮相和相和兮諧
 慘激暢兮清哀奏烽燧之初驚展從繇之歎乖伸棄兮
 更纏遷調兮故顔披涼州之妙操𢮓飛龍之奇引垂幽
 蘭之游響來楚妃之絶歎放鵾雞之弄音散白雲之清
 變
 
[195-56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