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198-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三
  文學部二毛詩史春秋/禮
   毛詩一
 増論語曰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
 逺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詩譜序曰詩之興
 也諒不於上皇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髙辛其時有亡載
 籍亦蔑云焉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
[198-1b]
 則詩之道昉於此乎 原毛詩卜商詩序曰詩者志之
 所之也 毛詩正義曰昔孔子刪詩上取商下取魯凡
 三百一十一篇至秦滅學亡六篇今在者三百五篇初
 孔子以詩授卜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曽申曽申授魏
 人李克李克授魯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
 授趙人荀卿荀卿授漢人魯國毛亨作詁訓傳以授趙
 國毛萇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以二公所傳
 故名其詩曰毛詩東漢鄭𤣥取毛詩詁訓所不盡及異/同者續之為注解謂之箋箋薦也言
[198-2a]
薦成/毛意 増鄭𤣥六藝論曰唐虞始肇其端至周公為六
詩 禮器曰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 樂記曰
寛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達而信者宜歌
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亷而謙者宜
歌風肆直而慈愛者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
前漢書藝文志曰詩以正言義之用也 隋經籍志曰
詩者所以道達心靈歌咏情志者也 説苑奉使篇曰
詩無通故 新論適才篇曰闗睢興於鳥而為風之首
[198-2b]
鹿鳴興於獸而為雅之端 中説述史篇曰詩有天下
之作焉有一國之作焉有神明之作焉 又曰孰謂季
子知樂小雅烏乎哀其周之盛乎豳烏乎樂其勤而不
怨乎 邵雍觀物内篇曰詩為収民之府 朱子論柏
舟詩序曰其為説必使詩無一篇不為美刺時君國政
而作其或書傳所載當此一時偶無賢君美諡則雖有
辭之美者亦例以為陳古而刺今尤有害於溫柔敦厚
之教 王粲荆州文學官志曰詩主言志訓誥周書摛
[198-3a]
風裁典藻辭譎喻溫柔在誦最附衰典 文心雕龍明
詩篇曰詩者持也持人性情 又物色篇曰詩人感物
聮𩔖不窮故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
為日出之容瀌瀌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黄鳥之聲喓喓
學草蟲之韻皎日嘒星一言窮理參差沃若兩字連形
 白居易與元九書曰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上自
賢聖下至愚騃微而豚魚幽及鬼神未有聲入而不應
情交而不感者聖人知其然經之以六藝緣其聲緯之
[198-3b]
以五音 宋文鑑柳開補亡先生傳曰詩之立言不一
其體㡬與易象同奥 文獻通考歐陽修曰刪去者非
止全篇或篇刪其章或章刪其句或句刪其字如唐棣
本小雅之詩夫子謂其以室為逺害于兄弟之義故篇
刪其章也衣錦尚絅弼鄘風君子偕老之詩也夫子惡
其盡飾之過恐其流而不返故章刪其句也誰能秉國
成不自為政此大雅節南山之詩也夫子以能字為意
之害故句刪其字也 吳澂四經序錄曰風雅凡三百
[198-4a]
十一篇皆古樂章 明文竒賞劉基項伯髙詩序曰言
生於心而發於聲詩則其聲之成章者也 明文衡胡
翰古樂府𩔖編序曰詩之為用猶史也史言一代之事
直而無隠詩繫一代之政婉而成章
  毛詩二
增孔叢子記義篇曰孔子讀詩及小雅喟然而歎曰吾
於周南召南見周道之所以盛也于柏舟見匹婦執志
之不可易也于淇澳見學之可以為君子也于考槃見
[198-4b]
遁世之士而不悶也于木𤓰見包且之禮行也於緇衣
見好賢之心至也於雞鳴見古之君子不忘其敬也於
伐檀見賢者之先事後食也於蟋蟀見陶唐儉徳之大
也於七月見豳公之所以造周也于東山見周公之先
公而後私也於狼跋見周公之逺志所以為聖也于鹿
鳴見君臣之有禮也于彤弓見有功之必報也於羔羊
見善政之有應也於節南山見忠臣之憂世也於蓼莪
見孝子之思養也於四月見孝子之思祭也於裳裳者
[198-5a]
華見古之賢者世保其祿也於采菽見古之聖王所以
敬諸侯也 左傳襄公十六年晋侯與諸侯宴于溫使
諸大夫舞曰歌詩必𩔖齊髙厚之詩不𩔖 又二十七
年鄭伯享趙孟於垂隴子展伯有子西子産子太叔二
子石從趙孟曰請皆賦以卒君貺武亦以觀七子之志
子展賦草蟲趙孟曰善哉民之主也抑武也不足以當
之伯有賦鶉之奔奔趙孟曰牀第之言不踰閾况在野
乎非使人之所得聞也子西賦黍苖之四章趙孟曰寡
[198-5b]
君在武何能焉子産賦隰桑趙孟曰武請受其卒章子
太叔賦野有蔓草趙武曰吾子之惠也印段賦蟋蟀趙
孟曰善哉保家之主也吾有望矣公孫段賦桑扈趙孟
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若保是言也欲辭福祿得乎
韓詩外傳曰子夏讀詩已畢夫子問曰爾亦可言于詩
矣子夏對曰詩之於事也昭昭乎若日月之光明燎燎
乎如星辰之錯行上有堯舜之道下有三王之義弟子
不敢忘雖居蓬户之中彈琴以咏先王之風有人亦樂
[198-6a]
之無人亦樂之亦可發憤忘食矣 羣輔錄八儒篇曰
顔氏傳詩為道為諷誦之儒 前漢書傳曰轅固齊人
也以治詩為博士竇太后好老子書召問固固曰此家
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 後漢書傳曰
杜撫字叔和少有髙才受業于薛漢定韓詩章句所作
詩題詞約義通學者傳之曰杜君注 又曰衛宏字敬
仲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宏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
得風雅之旨今傳於世 又曰周磐字堅伯居貧養母
[198-6b]
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
就孝亷之舉 天祿閣外史琴論篇曰徴君燕居中夜
鼓琴而歌豳風秦王使左右伺之館人覺私告于從者
曰子之師所歌者何詩也對曰豳風曰奚取豳風也曰
豳風王化之紀也夫子思周室之隆治而咏歌焉 晋
書曰王裒字偉元性好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三
復流涕門人受業者皆廢蓼莪之篇 南史傳曰顧歡
字景怡早孤讀詩至哀哀父母輙執書慟泣學者廢蓼
[198-7a]
莪篇不復講焉 唐書傳曰許叔牙字延基于詩禮尤
邃獻詩纂義十篇太子寫付司經御史大夫髙智周見
之曰欲明詩者宜先讀此 唐文粹李行修曰劉迅説
詩三千言言詩者尚之 謝氏曰明道先生善言詩未
嘗章解句釋但優㳺涵泳而自得之 宋史傳曰周堯
卿字子俞善毛詩及左氏春秋其學詩以孔子所謂一
言以蔽孟子所謂以意逆志考經指歸以見毛鄭之得
失 又曰沈銖字子平講詩南山有臺至萬夀無期以
[198-7b]
為此太平之基立而可久之應哲宗屢首肯之 王應
麟詩考自序曰朱文公集傳閎意𦕈旨卓然千載之上
言闗雎則取匡衡柏舟婦人之詩則取劉向笙詩有聲
無辭則取儀禮上天甚神則取戰國䇿凡此𩔖一洗末
師專已守殘之陋 宋史傳曰劉鑰字晦伯權工部尚
書兼太子右庶子進讀詩之説詹事戴溪為之吐舌
吾學編傳曰朱善字備萬豐城人元末兵亂隠山中著
毛詩解頥 明紀宣徳七年七月上閲内庫書畫得趙
[198-8a]
孟頫豳風圗因賦詩一章召詞臣示之曰豳詩周公陳
后稷公劉王業所由興民情早晩之宜以告成王使知
稼穡艱難萬世人君皆當鑒此朕愛斯圗為賦長句將
揭于便殿之壁有所箴儆爾其書於圗之右 明文衡
劉夏尊聞齋記曰予始至金陵郭士中要予共讀詩其
法先經後傳日可十許篇少少就熟翼翼焉如鷙鳥乘
涼風如巨魚縱廣淵合三百篇天秩有序如親姻族姓
三百人同堂列坐昭穆相從
[198-8b]
  毛詩三
原五際 六情詩推度災曰建四始五際而節通卯酉/之際為革政午亥之際為革命神在天
門出入候聽六春秋孔演圗曰詩含五際六情宋均/注曰六情即 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溫淳 敦厚淮南子曰溫惠淳良/詩教也 下詳經典 民風 義府命太/師陳
詩以觀民風陳詩謂採詩/以觀之 詩書義之府 春誦 夏絃上月將章以/詩播樂
 四分 五際藝文志仲尼沒而微言絶七十弟子䘮/而大義乖故詩分為四注云謂毛齊韓
魯也婦翼奉曰詩有五際君臣父子兄/弟夫 朋友又詩内傳曰卯酉午戍亥 解頥 牆面
詳見上詩二其子謂伯魚曰人而不/為周南召南 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頌寢 雅廢文/選
[198-9a]
成康沒而頌聲寝王澤竭而詩不作/ 小雅盡廢則四夷交侵中國微矣 増教先 學美
大戴禮曰衛將軍文子問于子貢曰吾聞夫子之/教也先以詩 淮南子曰詩春秋學之美者也 藻
辭 雅致上見一聰太平御覽晋書曰王凝之妻謝氏/字道韞 識有才辨叔父安嘗問毛詩何句
最佳荅曰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懐以慰其心安謂其雅人深致 彪炳 穆清文/心
雕龍明詩篇曰自商暨周雅頌圎備四始彪炳六義/環深 唐文粹李仲儒文宣王廟碑曰雅頌穆清
言皆雅 思無邪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下詳書鈔 何莫學 可與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 已矣 不能安 各得所不學/博依
不能安詩博廣博興喻也得夫子自/衛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 其所 動天地 感鬼
[198-9b]
詩序曰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者莫近于詩 歌商頌 取豳風新序節/士篇曰
原憲居環堵之室蓬户甕牖匡坐而絃歌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原憲仰而應之曰憲聞之無財之謂貧學而
不能行之謂病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廵而去/原憲行歌商頌聲滿天地如出金石 下見上 朱解
頥 劉吐舌上詳見上詩/二 下見上 聞國政 正皇風上見周/易天心
注詩明詩選茅大方禮樓進/講 曰詩歌二雅正皇風 正而葩 深且大上見/總載
純宋濓樗言序云所以酌其音節之羣玩其文理之/ 養其性情之正詩之為用其深且大者盖如此
講太液 論延英上見尚書二延唐書傳曰鄭覃經術/該深文宗坐 英論詩工否覃曰孔
子所刪三百篇是已其非/雅正者烏足為天子道哉 同開闢 炳日星朱子詩/序曰詩
[198-10a]
理之先同夫開闢戒詩傳大全朱子曰聖人/之意使人法其善 其惡此則炳日星耳 貫三極
 首六經于邵華陽屬和序曰六義聖人之藴雅貫三/極而正存景外 下見總載三人文之首注
 人事浹 天道備朱子詩傳序曰此詩之為經所為/人事浹于下天道備于上而無一
理之不/具也 集微揆著 連𩔖含章詩含神霧曰集微揆/著上統元皇下序四
始羅列五際宋均注曰集微揆著者綿綿爪瓞人之初/生揆其始是必將至著王有天下也 顔延之庭誥曰
咏歌之詩取其連𩔖含章比物集/句詩之為祖也以上俱初學記 採周之舊 反魯
而刪白/帖 自檜無譏 惟陳最後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呉公子札來聘觀於
周樂自檜以下無譏焉猶歐陽修詩圗/序曰陳最後至頃王時 有靈公之詩 包藴六義
[198-10b]
斧藻羣言文心雕龍比興篇曰詩文𢎞奥包藴六義詩/又原道篇曰重以公旦多才振其徽烈剬
緝頌斧/藻羣言 導達性靈 涵暢理道隋書藝文志曰詩者/所以導達性靈歌咏
情志者也所明文衡王直詩辨曰詩夲三千聖人刪之/十去其九 存者必合聖人之度皆吟咏性情涵暢理
道者/也 同乎易象原於賡歌上見一曰性理大全龜/山楊氏 詩之學尚矣
原于賡歌委于風雅/之變壅而溢焉者也 寫氣圗貌 屬采附聲文心雕/龍物色
篇曰詩人感物連𩔖不窮寫氣圗貌既/隨物以婉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 唐虞之代教
在修文 殷周之時學難廢業 若過庭之子不學風
雅之言 則入國之人焉知敦厚之教以上俱/白帖
[198-11a]
  毛詩四
原六義詩序曰詩有六義案釋名云詩之也志之所之/也比物而作謂之興敷布其義謂之賦事𩔖相
似謂之比言王政事謂之雅稱頌成功謂/之頌盖隨作者之志而别名以取義也 六詩周禮/太師
職教六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詩言志尚書舜典云詩/言志歌永言
 詩正言漢書藝文志云六藝之文樂以和神詩以正/言禮以明體鄭𤣥注曰詩以正言義之用也
 一言以蔽論語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六徳為本周禮太/師教六
詩以六徳為之本鄭注云所教詩必有/智仁聖義中和之道然後可教以樂歌 詩者天地之
春秋説題辭云詩者天地之/精星辰之度人心之操也 詩者諷諭之聲鄭□/六藝
[198-11b]
論云詩絃歌/諷諭之聲也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序 在事為詩思
慮為志春秋説題辭云在事為詩未發為謀恬/淡為心思慮為志故詩之為言志也 繫一
人之本謂之風詩序云一國之事繫一人之本謂之風/謹案諸侯之詩名曰風一人天子也謂
諸侯為化無自專之道必統繫于天/子名比為風風者優柔動物之謂也 形四方之風謂
之雅又云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謹案天子/之詩曰雅雅者整齊歸一之名天子之詩儀刑四
方之詩儀刑四方資于/萬國而用以為治也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
論語孔安國注云興引物連𩔖也觀觀風俗/知盛衰也羣羣居相切磋也怨怨刺上政也 成孝
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詩序云先王以/是經夫婦云云 由我化物
[198-12a]
則謂之風物由我正則謂之雅周續之解詩云夫風雅/者體同而由我化物則
謂之風物由我正則謂之/雅考之禮教其歸不殊也 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
詩序云云謹按上謂君王下謂臣民俱得用詩若上為/化事在心從故云上風化下下之風上理即難允若獻
替進可必須協諸宮商托以歌咏依/違譬喻感動君心故云下風刺上也 言之不足故嗟
歎之又云此言詩人情感精深言不暢意故咨/嗟慨歎用申其情也以上俱北堂書鈔 興於
修身當先/學詩也 教以詩冬夏教以詩書書屬禮禮陰也/故以屬冬詩屬樂樂陽也故以
屬/夏 雖多奚為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學
而肄三肄習也三謂小雅三章/鹿鳴四牡皇皇者華 刪以繁文孔/子 詳其
[198-12b]
大義毛/萇 觀風俗知得失漢書曰誦其言謂之詩咏其/聲謂之歌古者采詩之官王
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増合韶武史記曰古詩三千餘篇/孔子刪取三百篇皆絃
歌之以合/韶武之音 合典謨髙仲武大唐中興間氣集序曰詩/人之所作本于心心有所感而形
於言言合典謨/則列於風雅 補逸詩王隠晋書傳曰束晳字廣微/為著作郎覽周成王詩有義
而無辭惜其不/備作辭以補之 補鄭譜歐陽修詩譜序曰世傳鄭氏/詩譜最詳求之不得慶厯四
年奉使河東於絳州偶得之然首尾殘闕初予未見鄭/譜嘗畧考史記本紀世家年表而合于毛鄭之説為詩
圗十四篇今因以/補鄭譜之亡者 子石不暇説苑反質篇曰子貢問/子石子不學詩乎子石
曰吾暇乎哉父母求吾孝兄弟/求吾悌朋友求吾信吾暇乎哉 子輿尤長見周易四/踐履是易
[198-13a]
注/ 持人性情見/上 盪人耳目柳宗元進平淮西雅篇/曰伏見周宣王時稱中
興然徴于詩大小雅其選徒出狩則車攻吉日南征北/伐則六月采芭平淮徐則江漢常武鏗鍧炳耀盪人耳
目/ 最先刪詩陸徳明經典釋文曰孔/子最先刪詩以授子夏 刪後無詩見/周
易四畫/前有注 祥符三章玉海祥符七年九/月作毛詩詩三章 宣徳一章見/上
 讀詩至汝墳見/上 讀詩至河廣金史傳曰辛愿讀詩/至河廣有省欲罷不
能/ 嘉鹿鳴蟋蟀唐書傳曰郭山惲與中宗内宴詔徧/為伎山惲奏無所習惟知誦詩乃誦
鹿鳴蟋蟀帝嘉/其直賜服一稱 賜鴻雁車攻玉海髙宗書車攻詩賜/宰臣趙鼎等曰朕觀鴻
雁車攻乃宣王中興之/詩當與卿等夙夜勉勵 齊韓毛鄭詩之末中説天地/篇曰齊韓
[198-13b]
毛鄭詩/之末也 文武周召詩之體皇極經世書曰文武/周召者詩之體也 起
善心懲逸志詩傳大全曰咏其事之得可起人/善心咏其事之失可創人逸志 美王
政陳國風韓休蘇頲文集序曰詩有六義有小雅/焉有大雅焉所以陳國風而美王政也 本
人情該物理詩傳大全慶源輔氏/曰詩夲人情該物理 善風化正綱常又/安
成劉氏曰序者言先王以/詩為教正綱常而善風化 小人貢其俗君子見其志
中説曰孔子始刪取著以為經小人歌之以貢/其俗君子賦之以見其志聖人採之以觀其變 天道
備人事浹朱熹詩傳序曰此詩之為經所為人事浹/於下天道備于上而無一理之不具也
主文譎諫而不汙溫柔敦厚而不愚李行修請置/詩博士云云 歡
[198-14a]
欣和恱以盡情恭儉齋莊以發教朱子曰正小雅燕饗/之樂也正大雅朝㑹
之樂也或歡欣和恱以盡羣下之/情或恭儉齋莊以發先王之教 小雅之材七十四
人大雅之材三十一人上林賦揜羣雅注張揖/云詩小雅之材云云 諸侯
十餘國風取十五西周十二王雅取其六邵雍伊川擊/壤集序云云
 因治亂而感哀樂因哀樂而為咏歌因咏歌而成比
柳冕論房杜/二相書云云 得風之多者為風得雅之多者為雅
得頌之多者為頌詩傳大全/呂氏云云 君臣義修兄弟愛篤朋
友交親夫婦經正又廣平㳺氏曰觀天保之詩則君臣/之義修矣觀唐棣之詩則兄弟之愛
[198-14b]
篤矣觀伐木之詩則朋友之交親/矣觀鵲巢之詩則夫婦之經正矣 喜不至瀆怒不至
絶怨不至亂諫不至訐又安成劉氏云通三百篇/而讀其大義則其云云
  毛詩五
原詩晋傅咸毛詩詩曰無將大車惟塵冥冥濟濟多士
文王以寧一作/明允矣君子大猷是經聿修厥徳令終有
俶勉爾遯思我言惟服盜言孔甘其何能淑䜛人㒺極
有靦面目 増宋張載題解詩後詩曰置心平易可通
詩逆志從容自解頥文害可嗟髙子固十年聊用勉經
[198-15a]

増序唐孔穎達詩正義序曰夫詩者論功頌徳之歌止
僻防淫之訓若政遇醇和則歡娯被於朝野時當慘黷
亦怨刺形于詠歌唐虞乃見其初羲軒莫測其始于後
時經五代篇有三千先君尼父釐正遺文上從周始下
暨魯僖四百年間六詩備矣卜商傳其業雅頌與金石
俱和秦政燔其書簡牘與烟塵俱盡漢氏之初詩分為
四申公騰芳於鄢郢毛氏光價于河間貫長卿傳之於
[198-15b]
前鄭康成箋之於後晋宋二蕭之世其道大行齊魏兩
河之間兹風不墜其近代為義疏者有全緩何𦙍舒瑗
劉軌思劉醜劉焯劉炫等於其所作疏内特為殊絶故
據以為本 宋朱子詩傳序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
于物而動情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
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于咨
嗟咏歌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節而不能已此詩之所
為作也
[198-16a]
  春秋一
原春秋杜預序曰春秋魯史記之名也晋之乘楚之檮
杌魯之春秋其實一也 釋名曰言春秋冬夏終以成
歳舉春秋則冬夏可知也 増廣雅曰春秋冬夏終而
歳成春秋書人事卒歳而究備春秋溫涼中和之象也
故舉以為名也 左傳曰春秋之稱微而顯婉而辨上
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勸焉淫人懼焉是以君子貴之
榖梁疏曰鄭衆賈逵之徒以為仲尼修春秋約之以周
[198-16b]
禮 春秋握誠圗曰孔子作春秋陳天人之際記異考
符 孝經序曰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經 孔穎達正義
序曰夫春秋者紀人君動作之務是左史所職之書
史記自序曰春秋文成數萬其指數千萬物之聚散在
春秋 前漢書藝文志曰春秋以斷事信之符也 宋
史李侗曰春秋一事發明一例如觀山水徙歩而易形
不可泥以一法 新語道基篇曰春秋以仁義貶絶
春秋繁露十指篇曰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文天下之
[198-17a]
大事變之博無不有也雖然大畧要有十指焉十指者
事之繫也王化之由得流也舉事變見有重焉一指也/見事變之所至者一指也
因其所以至者而治之一指也强幹弱枝大本小末一/指也别嫌疑辨同異一指也諭賢才之義别所長之能
一指也親近來逺同民所欲一指也承周文而反之質/一指也木生火火為夏天之端一指也切刺譏之所罰
考變異之所/加一指也 又曰春秋之道奉天而法古 說苑君
道篇孔子曰文王似元年武王似春王周公似正月
天禄閣外史見幾篇曰仲尼之道至作春秋而尊也
中論修本篇曰孔子之制春秋詳内而畧外急已而寛
[198-17b]
人故於魯小惡必書於衆國大惡始筆 中説天地篇
曰春秋之失自歆向始也棄經而任傳 又曰三傳作
而春秋散 通書孔子章曰春秋正王道明大法也孔
子為後世王者而作亂臣賊子誅死者於前所以懼生
者于後也 邵雍觀物内篇曰春秋為蔵民之府 又
曰春秋孔氏之刑書也 程頥曰五經之有春秋猶法
律之有斷例也 朱熹曰古史之體可見者書春秋而
已 薛宣讀書録曰春秋辭雖謹嚴而意實忠厚 王
[198-18a]
粲荆州文學官志曰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鷁以
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婉章志晦原已邃矣
 劉軻三傳指要序曰詩有變風易有變體春秋有變
例 鄭獬禮法論曰春秋常事不書變事則書 劉敞
曰正萬事之本者莫近乎春秋 洪興祖春秋本旨序
曰春秋本無例學者因行事之迹以為例猶天無度厯
家即周天之數以為度 方孝儒曰春秋聖人用刑之
書也而一本於禮
[198-18b]
  春秋二
増公羊疏曰公羊以為哀公十四年獲麟之後孔子得
端門之命乃作春秋 閔因序曰昔孔子受端門之命
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
寶書九月經成感精符考異郵説題辭具有其文 春
秋孔演圗曰孔子作春秋九月而成卜之得陽豫之卦
 原前漢書藝文志曰昔孔子約魯史以修春秋書有
褒貶不可以書見口授弟子左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
[198-19a]
以失其真故論夫子所言而作傳今左氏/傳是也 初孔子授
春秋于卜商又授之公羊髙穀梁赤又各為之傳則今
公羊穀梁二傳是也見春秋正義注左氏傳有賈逵訓/詁服䖍杜預 公羊傳有何休解
詁榖梁傳有/范寗集解 増越絶書叙外傳記曰道獲麟周盡證
也故作春秋以繼周也此時天地暴清日月一明弟子
欣然相與太平 搜神記曰孔子修春秋告備于天赤
虹自上而下化為黄玉上有刻文孔子拜而受之 羣
輔録八儒篇曰樂正氏傳春秋為道為屬辭比事之儒
[198-19b]
 前漢書傳曰董仲舒廣川人也治春秋孝景時為博
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 又
曰嚴彭祖字公子與顔安樂俱事睦孟孟弟子百餘人
惟彭祖安樂為明質問疑義各持所見孟曰春秋之意
在二子矣 後漢書傳曰鍾興字次文少從少府丁恭
受嚴氏春秋恭薦興學行髙明光武召見問以經義應
對甚明帝善之詔令定春秋章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
諸侯從興受章句封闗内侯興自以無功不敢受爵帝
[198-20a]
曰生教訓太子及諸侯王非大功耶興曰臣師丁恭於
是復封恭而興遂固辭不受爵 又曰賈逵字景伯尤
明左氏傳國語為之解詁永平中上疏獻之顯宗重其
書寫蔵秘閣肅宗立特好左氏傳使發出左氏大義長
于二傳者 拾遺記曰何休作左氏膏肓公羊廢疾榖
梁墨守謂之三闗求學者不逺千里謂康成為經神何
休為學海 太平御覽鄭康成别傳曰何休作公羊墨
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康成乃為發墨守鍼膏肓起廢
[198-20b]
疾休見而歎曰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又江
表傳曰闗侯好左氏畧諷皆上口 王隠晋書曰杜預
著春秋長厯至老乃成摯虞賞之曰左氏本為春秋作
傳而傳遂自孤行釋例本為傳設而所發明何但左傳
故亦孤行也 唐書傳曰李素立少穎悟能治尚書左
氏春秋未見杜預釋例而作編記大趣畧同 又曰張
嗣宗太宗令羣臣以春秋讐難帝曰朕受大誼於君今
尚記之嗣宗頓首曰陛下乃生知臣叨天功為己力罪
[198-21a]
也帝大恱 又曰葢文達博識前載尤明春秋三家刺
史寶抗集諸生講論劉焯劉炫劉軌思孔穎達並以耆
儒開門受業是日悉至而文達依經辨義皆諸儒意所
未叩一坐厭歎 又曰徐曠字文逺髙宗幸國學文逺
發春秋題辨難鋒生莫能屈帝異之 又曰劉知幾年
十二父藏器為授古文尚書業不進父怒督之及聞為
諸兒講左氏春秋冒往聽退輙辨析所疑歎曰書如是
兒何怠父竒其意許授左氏踰年遂通羣史 又曰啖
[198-21b]
助字叔佐善為春秋考三家短長縫綻漏闕號集傳凡
十九年乃成以為孔子作春秋意謂夏尚忠忠之敝野
商人承之以質質之敝鬼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僿救
僿莫若忠故春秋以權輔用以誠斷禮而以忠道原情
云 柳宗元陸質文通墓表曰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
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後之學者黨枯竹䕶朽骨以
至于父子相夷君臣詆悖吾郡陸先生與其師友天水
啖助洎趙匡能知聖人之旨為春秋集注十篇辨疑七
[198-22a]
篇微旨二篇明章大中發露公器 五代史傳曰史匡
翰好讀書尤喜春秋三傳與學者講論不倦 玉海祥
符七年八月庚午作春秋詩三章 文獻通考周茂振
䟦孫莘老春秋經解曰先君傳春秋于先生嘗言荆公
初欲傳春秋而莘老之書已出忌之遂詆聖經曰此斷
爛朝報也不列于學官 宋史傳曰孫復字明復著尊
王發微十二篇 又曰程頥字正叔著春秋傳 又曰
司馬光字君實七歳聞讀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
[198-22b]
即了其義 又曰劉敞字原父長于春秋為書四十卷
行于世 又曰家愿父勤國與蘇軾兄弟為同門友王
安石久廢春秋勤國憤之著春秋新義 又曰何渉雖
在軍中亦嘗為諸將講左氏春秋狄靑之徒皆横經以
聽 又曰聶冠卿每進講左氏春秋必引尊王黜覇之
義以諷 文獻通考陳氏曰蕭楚字子荆紹聖中貢禮
部不第蔡京用事誓不復仕胡邦衡師事之以春秋登
甲科歸拜牀下楚曰身可殺學不可辱母禍吾春秋
[198-23a]
宋史傳曰胡安國字康侯髙宗以左氏傳屬安國㸃正
奏春秋經世大典見諸行事非空言比方今思濟艱難
左氏繁碎不宜虚費光陰潛心二十餘年著春秋傳成
髙宗謂深得聖人之旨 元史傳曰虞槃幼時嘗讀柳
子厚非國語謂國語誠可非而柳子之説亦非也著非
非國語詩書春秋皆有論著而春秋乃其家學尤善
又曰元明善字復初諸經皆有師法尤深于春秋 明
文衡黄伯生誠意伯劉基行狀曰公年十四從師受春
[198-23b]
秋雖未見其執經誦讀而黙識無遺 吾學編傳曰宋
濓字景濓庚子徴至金陵授太子經壬寅召講春秋左
氏傳公曰春秋褒善貶惡之書遵而行之賞罰適中天
下可定也 明詩紀事趙昉字子常於春秋發明師説
本經㑹傳度越漢宋諸儒 又張以寧字志逺以春秋
登第作胡傳辨疑最為辨博 明文衡楊士竒文靖金
公墓志曰公諱善字幼孜以字行從前進士聶絃先受
春秋得其微旨仁宗在東宮公專説春秋敷析簡明睿
[198-24a]
旨稱善遂命纂十二公行事作春秋要旨十二卷以進
  春秋三
原考符見春/秋一 稽象春秋孔演圗曰作法五經運之天/地稽之四象質于三王施之四海
 周法 孔經杜預春秋序曰其發凡以言例皆經國/之常制周公之垂法 春秋孔演圗曰
公羊全五經宋均注曰公/羊公羊髙也經指謂春秋 四象 兩家漢書曰春秋/所貶損當世
君臣有威權者其事實皆形于傳是以𨼆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説行故有公羊榖梁鄒郟之
傳四家之中公羊榖梁立于學官無劉歆七畧曰春/秋兩家文或具四時或不於古文 事不必具四時
隠書 晦義上詳四傳注晦顔延之庭誥曰褒貶之/書取其正言 義輔制衰王春秋為上
[198-24b]
掌志 立法周禮小史掌邦國之志即序所謂/諸侯國各有史 立一王之法 分五
 通三漢藝文志云仲尼沒而春秋分為五注謂左氏/公羊榖梁鄒氏郟氏 晋劉兆以春秋一經而
三家殊塗乃思三家之異合而通之以周禮有和怨調/人之官遂作春秋調人七萬餘言論其首尾使大義無
相乖有不可合者/攀長短以通名也 明志 記事傳序云蓋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左丘
明受經于仲尼志經者夫子之文章傳/者丘明之善志 記也春秋善記事也 増失敷 長
淮南子曰春秋之失敷長繁露玉/杯篇曰春秋明是非故 于治 十例 五情上/見
上曰杜預春秋左傳曰發傳之體有三為例之情有五/一 微而顯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盡而不
汙五曰懲/惡而勸善 五始 三科玉海王褒傳曰春秋發五始/之要在審已正統顔師古注
[198-25a]
曰元者氣之始春者四時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即位者一國之始 公羊疏徐彦撰以何氏
三科九旨為宗總而言之謂之三科析而言之謂之九/旨新周故宋以春秋當新王此一科三旨也所見異辭
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此二科六㫖也内其國/而外諸夏内諸夏而外四裔此三科九旨也 決獄
 斷事應邵曰仲舒居家朝廷每有政議遣廷尉張湯/問得失于是作春秋決獄二百三十二事 晁
氏曰王㳂好春秋/所至以春秋斷事 淵邃 婉約劉牧志曰五傳淵邃/大義洋洋 文心雕
龍史傳篇曰夫子修春秋褒見一字貴如軒冕貶在片/言誅深斧鉞然睿旨存乎幽隠經文婉約丘明同時實
得微言創為傳體實聖文/之羽翮記籍之冠冕也 浚井 觀山唐書傳曰施/士匄撰春秋
傳未甚傳後文宗喜經術宰相李石因言士匄春秋可/讀帝曰朕見之矣穿鑿之學徒為異同學者如浚井得
[198-25b]
美水而已何必勞苦旁求/然後為得耶 下見上一 日星 山嶽程頥春秋傳/曰春秋大義
數十其義雖大炳如日星乃易見也而大全/臨川呉氏曰春秋山嶽也山嶽徙歩 易形 録實
正名皇極經世書曰春秋錄實事而善惡在其中矣/ 胡安國傳曰春秋以義正名而樂與人為善
正大 簡嚴黄幹曰朱子於春秋則疑聖心之正大異/於傳注之穿鑿 胡安國傳曰春秋立義
至精辭極簡/嚴而不贅也 國鑑 經祖說苑建本篇曰春秋國之/鑑也 玉海紹興二年上
曰孔子作經之祖/左氏作傳之祖也 原備三聖 掌四方春秋説題辭/曰春秋備三
聖之度之周禮曰外史職掌四方之志鄭𤣥注曰/謂若魯 春秋晋之乘楚之檮杌以上初學記 鍼
膏肓 發墨守詳/上 脩舊史 立博士傳序史書之舊/章仲尼修之以
[198-26a]
成一經子劉歆上疏請立左氏博士范叔超議曰左氏/不祖孔 師徒相傳又無其文無因得立 後漢陳元
疏云陛下知丘明親受孔子而公羊榖梁傳于後學故/立左氏博士論者沈溺所習玩守舊聞左氏孤學少與
遂為諸/家所排 増變周文 駁漢事玉海何休曰夫子之作/春秋将以變周之文從
先代之質漢後漢書何休/以春秋駁 事六百餘條 著異同 編本末玉海續/㑹要曰
元和四年四月給事中馮伉著春秋異同三卷明洪/武十年五月命東宮文學傅藻等編春秋本末 紀
疑夏五 辨周正胡安國傳曰夏五者傳疑也臯明文/衡周洪謨周正辨曰或問南 子曰
周人以建子為歳首果以子月為正月乎曰歳首云者/言改元始于此月是以此月為正朔非以此月為正月
也曰正朔正月有以異乎曰正之為言端也端之為言/始也正朔者十二月之首史官紀年之所始也正月者
[198-26b]
十二月之首厯官紀年之所始也前乎商之建丑書曰/惟元祀十有二月是商朔以十二月為歳首而非以十
二月為正月也後乎秦之建亥史謂秦氏既并天下之/始改年朝賀皆自十月朔故曰元年冬十月是秦之正
朔以十月為歳首而/非以十月為正月也 精義理 得事實朱子語錄曰/公羊考事甚
疎義理却精當文獻通考陳氏曰左氏釋經/義𩔖雖未盡 而具得當時事實非二家比 原掌之
小史 講以學官俱白/帖 増觀書太史 受命端門嚴/氏
春秋引觀周篇曰孔子將修春秋與左丘明乘如周觀/書于太史氏歸而修春秋之經丘明為傳 下見上
 麟獲西郊 虹垂北斗上見上獲麟之/史注 下見上 黜夏存周
 申服難杜春秋繁露三代改制篇曰春秋曰杞伯來/朝王者之後稱公杞何以稱伯春秋上黜
[198-27a]
夏下存周解梁書曰崔靈恩天監十三年歸梁靈恩先/習左傳服 不為江東所行乃改説杜義每文句常申
服以難杜遂著春秋條例以明之時助教虞僧誕/乂精杜學因作申杜難服以答靈恩世並傳之 意
在二子 助有二人上見上秋明文衡趙昉與宋景濓/書曰春 屬辭所望於鄉先生校
正之助者有二人汪徳輔嘗著胡傳纂疏出入五十餘/家老于春秋者也朱允升素留意經學且嘗見黄先生
得其著書大意亦嘗/集諸家説為春秋傳 素臣之功 興王之法劉牧志/曰格之
前憲左氏素臣之功王侯之載籍也祥胡安國桓有年/傳曰此一事也在不修春秋則為慶 君子修之則為
變異是聖人因魯史舊/文立興王之新法也 五經儀表 萬世準繩宋史/傳曰
李之才令共城時邵雍再拜願受業于是授之以陸淳/春秋意以春秋表儀五經大旨則授易而終焉 胡安
[198-27b]
國傳序曰百王之法萬/世之準繩皆在此書 獻論嘉賞 進講合意宋史/傳曰
劉熈古十九通春秋後唐長興中和凝掌貢舉熈古獻/春秋極論二篇演論三篇凝甚嘉賞 又曰髙宗喜讀
春秋左氏傳王綸進/講往往與上意合 斷自聖心 裁以天理夏五傳/云其義
則斷自聖心人大全朱子曰春秋皆/亂世之事聖 一切裁之以天理 貴王賤霸 尊
君抑臣胡安國城緣陵傳曰詳著城邢之師深沒楚丘/之迹貴王賤霸羞稱桓文 又滅項傳曰此聖
人尊君抑臣不為/朋黨比周之意也 輕重權衡 曲直繩墨河曲傳云/秦曲甚矣
故不以晋為主惟動大衆從秦師不奉詞令以止之也/故貶而稱人此輕重之權衡也 又袁婁傳曰晋大夫
又不以徳命國子不可逮于袁婁而與之盟/故反以晋人及之若此𩔖見曲直之繩墨矣 諸侯羣
[198-28a]
誅 大夫衆貶 以九月而成 繼四代而作上見二/ 陳亮
春秋比事自序曰春/秋繼四代而作者也 春秋無義戰 定哀多微辭上/孟
子語有胡安國隠總傳曰/春秋 變例定哀多微辭 功過不相掩 美惡無嫌
上見上其又棐林伐鄭傳曰前者地而後伐以為/疑辭此 地則以著其美者一美一惡無嫌於同
原游夏不能措辭 元凱尤其成癖史記仲尼筆削春/秋游夏不能措一
辭春杜預/有 秋癖 増善禮善䜟善經 失誣失短失俗鄭𤣥/六經
論曰左氏善于禮公羊善于䜟榖梁善于經其范寗榖/梁集解曰左氏艶而富其失誣榖梁淸而婉 失短公
羊辨而裁/其失俗
[198-28b]
  春秋四
原振王道徐邈榖梁序云夫子感隠桓之事明將讓之/幽微振王道于無王故始自隠公所感而興
 俟後聖公羊傳云制春秋之義以俟後聖曰君子惟/有以樂乎此也何休注曰待後之王者以為
法其言與百王而不滅名/與日月並行而不息也 微而顯志而晦詳上春秋/三五情注
 明善惡察廢興蘇子云明善惡察/廢興莫過乎春秋 章往考來杜預/春秋
序云若夫制作之文所以章往考來情見乎辭/言髙則㫖逺辭約則義微此經之常非隠之也 言髙
則旨逺辭約則義微見上謹按春秋仲尼改舊史起褒/貶大義言辭髙大則旨深逺若依
史䇿舊文則言辭約/少而義意微昧者也 錄政治得失桓子新論云諸儒/睹春秋之文錄政
[198-29a]
治之得失以為聖人復起當復作春秋也余謂之否何/則前聖後聖未必相襲夫聖賢所陳皆同取道徳仁義
以為竒論異文而/俱善可觀者也 名儒是非之議王𨼆晋書曰劉兆/字延世以春秋一
經而三家殊途命世名儒/是非之議紛然互為讐敵 道聽塗説之書袁淮正論/云公羊髙
道聼塗説之書欲以鄉曲之/辨論聖人之經非其任也 左氏為太官厨公羊為
賣餅家魏畧云嚴漢字公仲善于春秋公羊傳時司隸/鍾繇不好而尤以左氏為太官厨公羊為賣餅
家/ 詭辨之言王隠晋書杜預云公羊榖梁/詭辨之言又非先儒所説也 相斫之
魏畧云魚豢嘗從隗禧問左氏傳禧荅曰欲知幽微/莫若易人倫之紀莫若禮多識山川草木之名莫若
詩左傳相斫書/耳不足精意 善善惡惡公羊傳云夏滅項齊滅之/曷為不言齊為桓公也春
[198-29b]
秋為賢者諱滅人之國何賢君子之惡惡也疾始/善善也樂終桓公嘗有繼絶存亡之功故諱之 傳
信傳疑榖梁傳云甲戌己丑陳侯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陳侯以甲戌
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其死日故舉二日以包之 囊括古今表裏人事盧植/奏事
云丘/明傳 文采若雲月髙深若山海賀子云左氏傳以/上俱北堂書鈔
褒貶以一字/為褒貶 筆削孔子筆則/筆削則削 長短嚴漢善公羊鍾/繇好左氏與漢
㑹辨析長短漢訥口時屈無以應繇曰公羊髙竟服/左丘明矣漢曰宜故吏為丘明公服耳公羊未肯也
知罪子曰後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 撥亂反正莫近於/春秋 記
事繫日記事者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所以記逺近别同異也 獲麟之
[198-30a]
春秋感麟而作故/絶筆于獲麟之句 經世之典春秋經世之典/帝王之凖式 増
名紏玉海紹興三年二月徐俯進春秋解義上以宰渠/伯書名為貶宰臣請編之記注永為大訓從之
 伐杞又乾道二年十一月王儼進講春/秋莒人伐杞上曰春秋無義戰 無達辭董/仲
舒曰春秋/無達辭 無通義説苑傳曰春/秋無通義 禮之大宗史記自/序曰春
秋者禮之/大宗也 經世大典胡安國傳曰以為經世之典/百王不易之大法豈不信乎
請去春秋唐書傳曰于休烈機鑑融敏吐蕃請文籍四/種詔秘書寫賜休烈上疏曰若不得已請去
春/秋 乞復春秋文獻通考陳氏曰紹聖中罷春秋不以/取士崔彦直三上書乞復之不報遂不
應進/士舉 名分之書皇極經世書曰春秋為君弱/臣强而作故謂之名分之書 傾否
[198-30b]
之書大全謝氏曰春秋/聖人傾否之書 左氏不知經公榖不知史玉/海
左氏傳事不傳義是以詳於史而事未必實以不知經/故也公穀傳義不傳事是以詳於經而義未必當以不
知史/故也 載事則左氏詳於公穀釋經則公穀精於左氏
呉澂四經/序錄云云 先經始事後經終義依經辨理錯經合異
前漢書藝文志曰左氏傳或先經以起後經之事或/後經以終前經之事或依經以辨理或錯經以合異
以事繫日以日繫月以月繫時以時繫年見上記事/繫日注
  春秋五
原詩晋傅咸左傳詩曰事君之禮敢不盡情敬奉徳義
[198-31a]
樹之風聲昭徳塞違不殞其名死而利國以為己榮兹
心不爽忠而能力不為利諂古之遺直威黜不端勿使
能植 増宋歐陽修獲麟贈姚闢先輩詩曰世已無孔
子獲麟意誰知我嘗為之説聞者未免非而子獨曰然
有如塤應篪惟麟不為瑞其意乃可推春秋二百年文
約義甚夷崢嶸衆家說平地生嶮巇焯哉聖人經照曜
萬世疑常患無氣力掃除浮雲披還其自然光萬物皆
見之子昔已好古此經手常持超然出衆見不為俗牽
[198-31b]
卑 元趙子昂古風曰詩亡春秋作仲尼葢苦心空言
恐難托實事著以深大義炳如日萬古仰照臨鳯鳥久
不至楚狂乃知音愁來不得語起坐彈古琴
増序唐孔穎達春秋正義序曰夫春秋者紀人君動作
之務是左史所記之書周室東遷下凌上替夫子欲重
之以法則無位正之以武則無兵賞之以財則無財説
之以道則不用既不救于已往冀垂訓于後昆因魯史
之有得失據周經以正褒貶一字所嘉有同華衮之贈
[198-32a]
一言所黜無異蕭斧之誅 宋胡安國春秋傳序曰春
秋乃史外傳心之要典公好惡則發乎詩之情酌古今
則貫乎書之事興常典則體乎禮之經本忠恕則導乎
樂之和著權制則盡乎易之變百王之法度萬世之準
繩皆在此書
原啓齊謝朓謝隨王賜左傳啓曰昭晰殺靑近發中汗
恩勸挾冊慈最下帷未覩山笥早懵河籍業謝專門説
非章句庶得既困而學括羽瑩其蒙心家蔵賜書籝金
[198-32b]
遜其貽厥披覽神勝吟諷知厚
  禮記一
原劉熈釋名曰禮者體也言得事之體也 鄭氏曰周
禮致太平之書 三禮正義曰周禮儀禮並周公所作
記所謂禮經三百威儀三千禮經則周禮也威儀則儀
禮也周禮遭秦滅學蔵于山巖屋壁以故不亡漢武帝/時有季氏獲之以上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購
之千金不得乃以考工記補之遂奏入于袐府時儒以/為非是不行至劉歆獨識其書知周公致太平之跡始
奏立學官後鄭𤣥為之注儀禮周衰當戰國之世其書/並亡至漢髙堂生所傳十七篇惟士禮存焉後世推士
[198-33a]
禮以致天子之禮而行之至/馬融鄭𤣥王肅並為之注解 禮記正義曰禮記本孔
子門徒共撰所聞也後通儒各有損益子思乃作中庸
公孫尼子作緇衣漢文帝時博士作王制其餘衆篇皆
如此例漢宣帝世東海后蒼善説禮於曲臺殿撰禮一
百八十篇曰后氏曲臺記后蒼傳於梁國戴徳及徳從
子聖乃刪后氏記為八十五篇名大戴禮聖又刪大戴
禮為四十六篇名小戴禮其後諸儒又加月令明堂位
樂記三篇凡四十九篇則今之禮記也記有馬融鄭𤣥/二家注馬注今
[198-33b]
亡惟鄭注/行于世 増禮運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治
人之情 又曰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
小人以薄 禮器曰禮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樂記曰天髙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左傳劉
子曰吾聞之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是以有動
作禮義威儀之則以定命也 又叔向曰禮敬之輿也
 大戴禮曰禮之象五行也其義四時也 又曰凡禮
始於脫成於文終於隆故至備情文俱盡其次情文佚
[198-34a]
興其下復情以歸太乙 韓詩外傳曰首天地之體因
人之情而為之節文者也 又曰禮者治辨之極也强
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
天下也 白虎通曰樂言作禮言制何樂者陽也陽倡
始故言作禮者陰也陰制度于陽故言制樂象陽禮法
陰也 正義疏序曰周禮為末儀禮為本本難明末易
見 史記商君傳曰三代不同禮而王 又自序曰禮
綱紀人倫故長于行 前漢書元朔六年詔曰朕聞五
[198-34b]
帝不相復禮 管子曰禮者因人之情縁義之理而為
之節文 荀子曰禮者人道之極 素書曰禮者人之
所履 淮南子齊俗訓曰禮者實之文也 春秋繁露
曰禮制節故長於文 中説子曰禮其皇極之門乎其
得中道乎故能辨上下定民志 又曰大戴小戴禮之
衰也 程子曰禮記雜出於漢儒然其間傳聖門緒餘
及格言為多 王粲荆州文學官志曰禮以立體據事
章條纎曲執而後顯採掇片言莫非寶也
[198-35a]
  禮記二
増鄭氏曰周禮周公復辟以此授成王使居洛治天下
 左傳仲孫湫曰魯猶秉周禮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
子問禮于老子 南史傳曰沈峻字士嵩博通五經尤
長三禮為國子助教時吏部郎陸倕與僕射徐勉書薦
峻曰周禮一書羣經源本此學不傳多歴年世惟助教
沈峻特精此書勉奏峻兼五經博士 唐書傳曰魏徴
常以小戴禮綜彚不倫更作𩔖禮二十篇上之帝美其
[198-35b]
書錄置秘府 又曰王懋字方慶尤精三禮學者有所
咨質酬復淵詣故門人次為雜禮答問 禮樂志曰開
元十四年通事舎人王嵓請刪去禮記舊文益以今事
張說以為禮記不刋之書去聖人久逺不可改易 韓
愈讀儀禮曰余嘗苦儀禮難讀且又行於今者蓋寡然
文王周公之法制具在於是乃掇其大要竒辭奥旨著
於篇 又唐書傳曰殷盈孫僖宗至蜀聞其有禮學擢
太常博士 宋史傳曰孔維字惟則九經及第太平興
[198-36a]
國七年使髙麗王治問禮於維維對以君臣父子之道
升降等威之序治悦稱之曰乃今見中國之夫子也
又選舉志曰淳化元年詔刻禮記儒行篇賜進士 又
傳曰宋庠父杞嘗為九江掾與其妻鍾禱於廬阜鍾夢
道士授以書曰以遺爾子視之小戴記也已而庠生
又曰劉摯字莘老少好禮其究三禮視諸經尤粹 又
曰歐陽守道字公權轉運副使呉子良聘為嶽麓書院
山長宗人新先寓居長沙往訪之語契請于子良禮新
[198-36b]
為書院講書講禮記天降時雨山川出雲守道起曰長
沙自有仲齊吾何為至此仲齊新之字也 玉海淳祐
六年十月講禮記畢錫宴秘書省御製七言律一章首
云天髙地下禮居中 又朱文公熹以儀禮為經取禮
記及經史諸書所載附本經下具列注疏諸儒之説為
經傳通解 金史傳曰張晞厯太常禮部二十餘年最
明古今禮學 元史傳曰熊朋來字與可初以禮記首
鄉薦而元制周官不與設科治戴記者又鮮朋來屢以
[198-37a]
為言朋來之學三禮尤深當世言禮樂者咸推宗之
趙昉潛溪後集序曰景濓父生呂公之鄉而遊于黄公
之門其學以經為師尤長于禮 吾學編傳曰解縉字
大紳上封事論時政剴切萬餘言其畧曰禮記出於漢
儒蕪雜尤甚宜及時刪改 又曰劉有年廬陵人徙沅
州洪武中明經起家為監察御史尋辭職養母忤旨謫
傅舟通州讀書不懈得儀禮十八篇於州故家上之詔
藏秘閣 明紀萬厯十八年御經筵畢覽貞觀政要曰
[198-37b]
唐太宗多有慙徳魏徴大節有虧命以後講禮記停貞
觀政要
  禮記三
原修外 制中漢書曰樂以治内而為同禮以修外而/為異同則和親異則畏敬也 禮記曰
夫禮所/以制中 承天 事地史記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治人之情 禮記曰禮記上事
天下事地尊先/祖而崇君師 不法 無體晏子春秋曰晏子使魯/退見仲尼曰夫禮堂上
不趨授立不跪夫子反此禮乎晏子曰君行一臣行二/君之所來速吾是以趨以反位也君授卑故跪以下之
晏子出仲尼送之反命門人曰不法之禮惟晏子能為/之 禮記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䘮此之謂三
[198-38a]
無/ 粉澤 橘柚太公六韜對文王曰禮者天理之粉/澤 莊子曰三王五帝之禮義法度
其猶楂梨橘柚雖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也 増居洛 在魯上見二三下/見周易 宣
子見/注 曲臺 芸閣上見二程文獻通考晁氏曰呂大/臨師事 正叔禮學甚精有芸閣
禮解十/六卷 節情 養性羅處約先黄老後六經論曰禮/以節民之情而趨于性也 玉
海禮者其夲在于養/人之欲節人之性 首籍 冠篇歐陽詹張博士講/禮記曰禮也者御
人之大經故首于羣籍而講之而大全朱子曰曲禮首/章言君子修身其要在比三者 其效足以安民故以
冠/篇 體嚴 志敬論語集注曰禮之為體雖嚴然皆出/于自然之理 胡安國壽納幣傳曰
志敬而節具/與之知禮 大典 格言司馬光河間獻王賛曰周/禮者周公之大典 下見
[198-38b]
上/ 酌秦法 言夏禮後漢書曹褒論曰漢初朝制無/文叔孫通頗採禮經參酌秦法
雖適物觀時有救崩弊先王之宏典盖多闕矣學論/語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徴也 以上俱初 記
出淹中 得河間前漢書藝文志曰古禮經/者出魯淹中 下見上一 隔絳紗
 賜紫綬太平御覽晋書曰韋逞母宋氏家世傳學其/父授以周官音義曰周公所制經紀典誥百
官品物備于此矣吾無男汝可受之勿令絶苻堅詣太/學盧壺奏曰比年撰綴惟周禮注未有其師竊見太常
韋逞母宋氏傳其父業今年八十視聼無闕非此母無/以傳授後生于是就其家起講堂隔絳紗而傳授以宋
氏為宣文君集文獻通考晁氏曰聶崇義三禮圗周世/宗時被㫖纂 以康成阮諶等六家圗刋定建隆二年
奏之賜紫/綬犀帶 頒正義 刻儒行玉海咸平六年八月雕/印周禮正義頒行 下
[198-39a]
見/上 升月令 補冬官三朝國史藝文志曰初禮記月/令篇第六明皇改黜舊文附益
新事號御刪月令升為首篇中元丘葵周禮序曰夫冬/官未嘗缺也雜出于五官之 漢儒考古不深以冬官
補之至宋淳熙間臨川俞廷椿始復古篇新安朱氏一/見以為冬官不亡嘉熈間永嘉王次㸃又作周官補遺
自是周禮六官/始得為完書 經邦國 植綱常孔穎達正義序曰/洎乎姬旦負扆臨
朝述曲禮以節威儀制周禮而經邦國為元史禮樂志/曰古之禮樂一太于人君之身心故其 用足以植綱
常而厚/風俗 體正五經 源開三本文心雕龍曰書標七/觀詩列四始體正五
經地潘徽江都集禮序曰禮之為用至矣大而/天 同節明而日月齊照源開三本體合四端 闇記
義宗 多識容典上見總載二學王氏𩔖苑/歸崇敬治禮 多識容典 就質疑
[198-39b]
晦 淹識古今山堂肆考王琳善禮學每就徐堅質疑/晦堅為申釋得聞所未聞 又王彦威
淹識古今典禮作曲/臺新説周官補遺 猶酒有蘖 若璽印泥上見一/ 潘徽
揚州集禮序曰道徳仁義非此莫成進退瞻仰舍此安/適若璽印泥如防止水豈直譬彼耕耨同斯粉澤而已
哉/ 分年而試 按月而觀上見總載三分年注令宋/史傳曰張虙以為月 之
文雖出于呂不韋然人主後天而奉天時此書不/為無助乃因己講者為十二卷乞按月而觀之 尊
主庇民 垂世立教隋書傳曰柳昂字千里見天下無/事可以勸學行禮因上表髙祖覽
而善之因下詔曰建國重道莫先于禮尊主庇民莫先/于禮 陳澔禮記集注序曰聖王繼天立極之道莫大
于禮後聖垂世立教/之書亦莫先于禮 竹之有筠 木之有榦上見一/ 左傳
[198-40a]
孟僖子曰禮人之幹也林注人之有禮如木之/有榦人無禮無以立其身木無幹無以立其形 發冢
得考工 探袠得世子玉海齊書曰文惠太子鎮雍州/有盜發楚王冢獲竹簡書青絲
編簡廣數分長二尺有得十餘簡以示王僧䖍曰是科/斗書考工記周禮所闕文也 文獻通考雍熙四年八
月諸王府侍讀邢昺進分門禮選二十卷太宗探得文/王世子甚說問衛欽緒曰昺為諸王講書曽及此乎曰
諸王嘗訪昺經誼每發明/君臣父子之道上益喜 視諸經尤粹 惟别錄為
上見二卑又曰劉氏别錄所傳儀禮十七篇次第各/不同尊 吉凶先後倫序惟别錄為優故鄭氏用之
今行/於世
  禮記四
[198-40b]
原禮本於太一禮運云夫禮必本于太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
其降/曰命 禮必本於天鄭注云聖人則天之明因/地之利取法于鬼神者也 禮者
人君之大柄禮運云云鄭注云/柄所操以治亊也 禮者人之大端禮/運
理萬物禮器云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 苞陰陽
春秋説/題辭 禮以明體漢書藝文志云六藝之文禮以/明體書以廣聼春秋以斷事也
禮以道行詳總/載 天之經地之義左傳云吉也聞諸先/大夫子産曰夫禮天
之經也地之義也杜預注云/經者道之常義者利之宜也 經國家定社稷左傳云/夫禮所
以經國家定社稷叙/民人利後嗣者也 别同異明是非曲禮云夫禮者/所以别同異明
[198-41a]
是非/者也 定親疎決嫌疑又云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者也 恭儉揖
讓禮之為也淮南/子 萬物調四時和春秋説題辭云禮/得則天下咸得厥
宜陰陽滋液萬物調四時和/動靜常用不可須臾離也 禮從宜使從俗曲禮云/云鄭注
云晋士匄帥師侵齊齊侯卒乃還春秋善之又/云牲幣之屬當從俗所出皆謂亊不可常也 曲為
之防事為之制漢書曰帝王質文世/有損益至周云云 班朝治軍非禮
不行曲禮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 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又云/教訓
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鈔/非禮不决 以上北堂書 増詆狥曲前漢書傳曰王/式字翁思詔除
下為博士既至㑹諸大夫博士共持酒肉勞式博士江/翁心嫉之謂歌吹諸生曰歌驪駒式曰聞之于師客歌
[198-41b]
驪駒主人歌客毋庸歸今日諸君為主人日尚早未可/也江翁曰經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禮江翁曰何狥曲也
 致龍鳯賈公彦周禮廢興序曰斯道也文武所以綱/紀周國君臨天下周公定致隆平之迹龍鳯
之/瑞 后䕫不達哀公問子曰夫䕫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于此名也 孟僖不
左傳昭公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茍能禮者從之 制之凡文
之目禮器曰經禮制之凡/也曲禮文之目也 制之備文之竒晁氏儀禮/疏序曰周
公之經何制之備也子夏之傳何/文之竒也康成之疏何學之博也 宅天𠂻奠民極玉/海
禮者將以宅天衷奠/民極豈形器云乎哉 養君徳正朝綱陳傅良曰周禮/之綱領三養君
徳正朝綱/均國勢也 綱紀萬事彫琢六情正義序曰三百三十/於斯為盛綱紀萬事
[198-42a]
彫琢/六情 兩曜爭朗百川注瀆歐陽詹題叔孫通傳後曰/三王迭作五帝更制夏殷
文武遞述其禮昭昭然若兩/曜之爭朗百川之注瀆者矣 經邦之軌則莊敬之楷
太平御覽唐書曰𤣥宗時國子司業李元瓘上言三/禮三傳及毛詩尚書周易等兹聖賢微言生人教業
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咸以禮記文少人皆競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之楷模公羊榖梁厯代崇習今
兩監及州縣以獨學無友四/經殆絶望四海均習從之 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
而寡要元史傳曰黄澤于禮學則謂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而寡要作禮經正言 慶則舉
大畧小悊則舉小畧大賈公彦儀禮疏序曰其為注疏/則有二家信都黄慶者齊之盛
徳李孟悊者隋曰碩儒慶則舉大畧小經注疎漏猶登/山逺望而近不知悊則舉小畧大經注稍周似入室近
[198-42b]
觀而逺/不察
  禮記五
原詩晋傅咸周官詩曰惟王建國設官分職進賢興功
取諸易直除其不蠲無敢反側以徳詔爵允臻其極其/
辨其可任以告於正掌其戒禁治其政令各修乃職以
聽王命其/二 唐李百藥賦禮記詩曰玉帛資王㑹郊丘
叶聖情重廣開環堵至聖軼金籝盤薄依厚地遥裔騰
太清方恱升中禮足以慰餘生
[198-43a]
増序唐孔穎達禮記正義曰夫禮者經天緯地本之則
太一之初原始要終體之乃人情之欲夫人上資六氣
下乘四序賦淸濁以醇醨感陰陽而遷變是以聖王保
之以正直納之於徳義猶襄陵之浸修隄防以制之□
駕之馬設銜策以驅之故乃上法圎象下參方載燔黍
則大享之濫觴土鼓乃雲門之拳石冠冕飾于軒初玉
帛朝于虞始夏商革命損益可知文武重光典章斯備
  史一
[198-43b]
原案敘世本注曰黄帝之世始立史官蒼頡沮誦居其
職矣至於夏商乃分置左右言則左史書之動則右史
書之故曰左史記言右史記動言經尙書事經春秋者
漢書曰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以慎言行昭法戒也 周官有太史小史
内史外史御史凡五官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八法八則
以逆邦國之治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若有
事則詔王之忌諱内史掌王八柄之法書王命而貳之
外史掌書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書掌達書
[198-44a]
名於四方御史掌邦國都鄙萬民之治令以賛冢宰掌
賛書 曲禮曰史載筆士載言夏有太史終殷有太史
摯周有太史佚太史儋太史叔服史籀史蘇史趙六韜/禹有
史疇史大戴/禮虞 伯夷 増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也 子夏詩
序曰國史明乎是非之迹 呉志右國史華覈上疏曰
五帝三王皆立史官敘錄功美垂之無窮 隋書李徳
林傳曰史者編也故魯號紀年 宋三朝藝文志曰古
者左史記言右史記動厥後有起居注葢記動也時政
[198-44b]
紀葢記言也又有日厯兼言動而成之 管子曰春秋
之記注周公凡例諸侯國史也 孔叢子答問篇曰古
者人君外朝則有國史内朝則有女史舉則左史書之
言則右史書之以無諱示後世 中説天地篇曰史之
失自遷固始也記繁而志寡 又曰陳夀有志于史依
大義而削異端 中説謂薛収曰聖人述史三焉書也
詩也春秋也三者同出于史而不可雜也故聖人分焉
 袁山松曰史之為難有五煩而不整一也俗而不典
[198-45a]
二也書不實錄三也賞罰不中四也文不勝質五也
江淹曰修史之難無過于志 文心雕龍史傳篇曰史
之為言使也執筆左右使之記也 又曰歳逺則同異
難宻事積則起訖易踈斯固總㑹之為難也 又曰或
有同歸一事數人分功兩記則失于複重偏舉則病於
不周此又銓配之未易也 貞觀二十年閏三月詔曰
十有八家雖存記注才非良史書虧實錄榮緒煩而寡
要行思勞而少功叔寧味同畫餅子雲學湮涸流處叔
[198-45b]
不預於中興法盛莫通于創業洎乎干陸曹鄧畧記帝
王鸞盛廣松纔編載祀其文既野其事罕有 來鵠聖
政紀頌序曰史臣者當國之鑑千億代之睂目也 皮
日休請孟子為學科書曰經之降者莫過乎史 皇甫
湜曰合聖人之經以心不以迹得良史之體在適不在
同 唐書禮部尚書蕭至忠嘗問劉知幾曰自古以來
文士多而史才少何也對曰史才須有三長才也學也
識也夫有學而無才猶良田百頃黄金滿籝而使愚者
[198-46a]
營生終不能致於貨殖者矣有才而無學亦猶思兼匠
石巧若公輸而家無楩柟斧斤終不果成其宮室者矣
尤須好是正直善惡必書此則為虎傅翼所向無敵者
矣 歐陽修論日厯疏曰史者國之典法也 曽鞏南
齊書目錄曰古之所謂良史者其明必足以周事物之
情其道必足以通天下之用其智必足以通難知之意
其文必足以發難顯之情 玉海昔四史昉于黄帝五
史建于蒼籀右言左動官宿其業言為尚書紀謨訓而
[198-46b]
舉其綱事為春秋繫日月而詳其目紀傳猶未分也邦
國之志掌於小史百十二國寶書藏於周室私史猶未
作也自鄭書晋乘魯史秦記而國各有史如南董左氏
之流史猶出於一家也 又晁氏曰論一時之事紀傳
不如編年論一人之事編年不如紀傳 又真氏曰善
學者本之以經參之以史所以明理而達諸用也 又
方孝孺絳侯論曰天子之賞罰信于當世史氏之賞罰
信于萬世天子之賞罰可以貴賤一世之人而史氏之
[198-47a]
賞罰可以懲勸于無窮榮辱于既死
  史二
原孔子曰周任古之良史也老子為周守藏室史又為
柱下史則其職也 春秋傳曰晋趙穿弑靈公太史董
狐書曰趙盾弑其君孔子聞之曰董狐古之良史 齊
崔杼弑莊公太史書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殺之南史聞
太史盡死執簡以往俱詳太/史令 楚王與右尹子革語左
史倚相趨而過王曰良史也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198-47b]
 史記曰秦澠池之㑹其君相為鼔瑟扣缶皆命御史
書之是則周之列國亦各有史官書事記言以裁討典
不虚美不隠惡善以勸世惡以示後所以暴露成敗昭
彰是非者也遭秦滅學官失其守至漢武帝始置太史
令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副上丞相故司馬談父子世居
此職得撰史記自序傳云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黄
帝始原始察終考之行事著十二本紀三十世家十表
八書七十列傳成一家言是也 漢書司馬遷傳賛曰
[198-48a]
書契之作而有史官後漢書云班彪續司馬遷後傳數
十篇未成而卒明帝命其子固續之固以史遷所記乃
以漢氏繼百王之末非其義也大漢當可獨立一史故
上自髙祖下終王莽為紀表傳九十九篇逮上之十志
未畢扶風馬續乃其妺曹大家所成今漢書是也其後
又有東觀漢記 後漢書云詔劉珍陶伏無忌等述於
東觀謂之東觀漢記列傳載記凡百二十篇是也世以
史記班固漢書及東觀漢記為三史矣後三國分方魏
[198-48b]
呉各有史蜀無其職晋初陳夀採集其事謂之三國志
凡六十五篇自兹厥後世有史書雖不及遷固所修亦
其次也以上俱/初學記 増晋書習鑿齒傳曰桓溫覬覦非望
鑿齒著漢晋春秋以裁正之始以蜀為正其識過陳夀
逺矣㑹要曰貞觀二十年閏三月詔修晋書房𤣥齡褚
遂良等主其事以臧榮緒晋書為本宣武二帝及陸機
王羲之四論則太宗所著故名為御撰南北朝諸史半
出唐臣南宋書沈約齊書蕭子顯梁陳則唐姚思亷所/修也北魏書魏收北齊書則唐李百藥周書則
[198-49a]
唐令狐/徳棻也而魏徴隋書總梁陳齊周之事故俗號五代志
李延夀則又合南北之成焉唐書傳曰延夀父大師多
識前世舊事常以宋齊梁陳魏周隋天下參隔其史詳
本國畧他國訾美失傳思擬春秋編年刋究南北事未
成而沒延夀乃追修先志本魏登國元年盡隋義寧二
年謂之北史本宋永初元年盡陳禎明三年謂之南史
其書頗有條理刪落釀辭過本書逺甚舊唐書劉昫所
撰也宋歐陽修之為新書晁氏曰嘉祐中曽公亮等被
[198-49b]
詔刪定歐陽修撰紀志宋祁撰列傳舊書約一百九十
卷新書約一百七十四卷表所謂事増于前文省於舊
是也梁唐晋漢周五代史則歐所自著國史謂其可繼
班固劉向焉其時司馬光又著資治綱鑑宋史傳曰光
思厯代史繁人主不能徧覽為通志八卷以獻英宗覽
之命置局秘閣續其書神宗時上之賜今名其進表曰
上起戰國下終五代凡一千二百三十五年臣之精力
盡于此書後此朱熹又因之為綱目序例曰表歳以首
[198-50a]
年因年以著統大書以提要分注以備言歳周於上而
天道明統正於下而人道定誠史外之要典而六經之
羽翼也宋遼金三史成于元托克托歐陽𤣥元史成於明
之宋學士濓前以史記前後漢三國志晋書宋齊梁陳
魏北齊周隋延夀南史北史新唐書五代史稱十七史
益以宋遼金元稱二十一史為正史云性理大全司馬
光曰李延夀之書亦近世之佳史也雖於禨祥詼嘲小
事無所不載然敘事簡徑比于南北正史無繁冗蕪穢
[198-50b]
之辭竊謂陳夀之後惟延夀可以亞之但恨不作志使
數代制度沿革皆沒不見耳又蘇轍古史曰司馬遷淺
陋而不學疎畧而輕信又朱熹曰太史公疎爽班固書
宻塞又曰新唐書叙事務簡畧故多鬱而不明又呂祖
謙曰史臣者萬世是非之權衡也禹不能崇鯀管蔡不
能貶周趙盾不能改董狐之筆崔杼不能奪南史之簡
公是公非舉天下莫之能移焉
  史三
[198-51a]
原方志 直文上詳敘事書漢書司馬遷贊曰劉向揚/雄博極羣 皆稱遷有良史之才辨而
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司籍 掌書左傳曰荀躒如周籍談/為介王謂籍談曰昔而
髙祖孫伯黶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 下詳敘事 記善 書過禮記曰/凡養老
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後乞言亦微其禮皆
有惇史秉韓詩外傳曰周舍對趙簡子/曰操牘 筆從君之後伺君過而書之 帝書 王籍
上詳敘事事陸士衡晉書限㫁議曰三祖實終為臣故/書為臣之 不可如傳此實錄之謂也而名同帝王故
自帝王之籍不可以/不稱紀則追王之義 新載 舊章張衡表求合正三/史曰臣伏見陛下
思光先緒以典籍為本而史書枝别條異不同一貫建/武以來新載未就 杜預春秋序曰其發凡以言例皆
[198-51b]
史書之/舊章 嗣書 續紀見上史二齊崔杼事除東觀漢/記曰班固徴詣校書 蘭臺令
史遷為郎典校秘書令/史卒前所續史記也 微文 隠切班固典引曰永/平十七年詔曰
司馬遷著書成一家言揚名後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諷刺貶損當代非誼士也 魏志曰明帝問王肅
司馬遷以受刑之故内懷隠語/著史記非貶孝武則令人切齒 述漢 遵周東觀漢/記曰時
人有上言班固私改舊史詔下京兆收繫固弟超詣闕/上書具陳固不敢妄作但續父所紀述漢事 杜預春
秋序仲尼因魯史䇿書成文考其真偽而志其/典禮上以遵周公之遺制下以明將來之禮法 書名
循禮左傳曰鄭為㳺楚故罕虎公孫僑公孫段印段㳺吉/駟帶私盟于閨門之外公孫黑强與于盟使太史書
其名且曰七子陽何法盛晉中興書曰仲尼/遂因魯史而書 秋皆循理而動着為實錄 方冊
[198-52a]
直書家語曰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冊 杜預春秋序曰四曰盡而不汙直書其事
具文見意丹楹刻桷天王/求車齊侯獻捷之𩔖是也 八書 十志上詳敘事曰/東觀漢記
蔡邕徙朔方上書/求還續成十志 書言 掌命上見史一/下詳敘事 増謗書
 穢史容齋隨筆司馬遷作封禪書中述武帝神仙鬼/竈之事甚備故王允謂之謗書 北史傳曰魏
收修魏書夙有怨者多沒其善每言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當使入地于是衆口諠然
號為/穢史 三途 五體史通曰史之為途有三彰善貶惡/不避强禦若晋之董狐齊之南史
上也編次勒成蔚為不朽若魯之丘明漢之子長次也/髙材博學名重一時若周之戎夫楚之倚相下也 夾
漈鄭氏曰司馬氏父子世司典籍工于制作勒成一書/為五體本紀記事世家傳代表以正厯書以𩔖事傳以
[198-52b]
著人使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 身鑑 國章唐書曰房𤣥齡魏徵/姚思亷等修五代史
成太宗勞之曰覽前王之得失為在身之龜鑑卿等副/朕深懐極可嘉尚 來鵠聖政記曰表裏可見者莫過
乎史國之大/章如何可畧 冠冕 睂目玉海緬稽唐朝簡冊尤備/惟紀傳表志為一代鉅典
冠冕史錄其以/是歟 下見上 體三 因四晁氏曰後世述史者其/體有三編年紀傳實錄
時又王氏揮麈錄曰凡史官記事所因者有四一曰/ 政記二曰日厯三曰起居注四曰臣僚墓碑行狀
原掌邦國 建侯王杜預春秋序曰周禮有史官掌邦/國四方之事 漢書曰漢書敘帝
皇列官司建侯王張晏注曰十/二紀百官表及諸侯王表也 别異同 明得失見/上
春秋繫日注倫子夏詩序曰國史明乎得/失之迹傷人 之廢 以上俱初學記 増亞六經
[198-53a]
 冠諸史𩔖苑唐書曰史之為書褒善懲惡亞于六經/ 宋史傳曰張衡患學者不知古今纂厯代
帝紀名曰編年通載神宗/覽而善之謂可冠冕諸史 發潛徳 揚盛心韓愈荅/崔立之
書曰求國家之遺事考賢人哲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垂之于無窮誅姦諛于既死發潛徳之幽光 元史𩔖
郝經續後漢書序曰中統元年詔經持節使宋館留儀/真乃破藁發凡起漢終晋以更夀書以昭烈為正統以
魏呉為僭偽奮昭烈之幽光揚孔明之盛心袪操/丕之鬼蜮破懿昭之城府千載之弊一旦豁然 亞
陳夀 似馬遷上見上贄蘇軾曰歐公論/事似陸 記事似司馬遷 嚴義例
訂愚賢宋濓送纂修元史梁琬詩曰衮鉞嚴義/例 祝允明詩曰㑹将靑史訂愚賢 吹霜
噴露 入地上天文心雕龍史傳篇曰至于編紀同時/時同多詭雖定哀辭微而世情利害
[198-53b]
勲業之家雖庸夫而盡飾迍敗之士雖令徳而常嗤理/欲吹霜噴露寒暑筆端此又同時之枉可為歎息者也
穢下見上/ 史注 權重宰相 任軋臺貟唐書傳曰裴敬則/兼修國史乃請髙
選史官韋安石常閲其史藁歎曰董狐何以加世人不/知史官權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能制生死
史元史曰仁宗嘗諭省臣曰人言御史臺任重朕謂國/ 院尤重御史臺是一時公論國史院是萬世公議
 不欺地下 寧負鄉人唐書傳曰呉兢初與劉知幾/撰定武后實錄敘張昌宗誘
張説誣魏元忠一事言說已然可頼宋璟激勵苦切故/轉禍為福説知兢所為從容謬謂曰劉生書魏公事不
少假借奈何兢曰知幾已亡不可受誣地下兢實為之/其革故在說屢以情靳改辭曰狥公之情何名實錄卒
不改世謂今之董狐里宋史傳曰袁樞字機仲分修國/史傳章惇家以其同 轉請文飾其傳樞曰子厚為相
[198-54a]
負國欺君吾為史官書法不隠寧/負鄉人不可負天下後世公議 頭白可期 丹靑
難畫上見下粹王安石讀史詩曰糟粕/所傳非 美丹靑難畫是精神 秘寶藏山
豐編照物劉昭曰司馬遷作史記爰建八書班固因曰/十志天人經緯帝政綱維創蔵山之秘寶肇
刋石之遐貫典來鵠聖政頌曰豐編照/物借籍於堯 史臣者國之鑑云云 英莖咸韶
桑麻穀粟容齋隨筆曰班固著漢書制作之工如英莖/咸韶 朱子論史曰温公之文如桑麻榖粟
如稽古錄/極可觀 法嚴記約 文直事詳取春秋注臣宋史/傳曰李淸 召為
兩朝國史編修官撰河渠律厯選/舉志文直事詳人以為不減史漢 缺陳橋事 補建
文編玉海淳化五年四月命張洎李至等同修國史上/因言太祖受命之際非謀慮所及史冊所缺宜令
[198-54b]
至等重加綴輯可吾學編傳曰楊守陳字維新鄞人嘗/言國可滅史不 滅靖難後不記建文君事遂使當時
朝政及方黄死事諸臣皆闕落無傳及今搜採猶可補/輯景帝已正位號英宗實錄標目猶書郕戾王附宜改
正/ 詞宗丘明 直歸南董 綜覈班范  發揮蒼
玉海/云云
  史四
原不虚美謂實錄魏志曰王肅對明帝曰司馬遷事不/虚美不隠惡劉向揚雄服其善敘事
有良史之才/謂之實錄 増信史公羊傳曰春/秋之信史也 良史見/上 靑史
玉海風俗通義/引靑史子書 彤史又宮中/彤管 三不如晋書傳曰張/輔嘗著論班
[198-55a]
固司馬遷之著述詞約而事舉叙三千年惟五十萬言/班敘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不如遷一也良史述事善
足以勸惡足以戒中流小事亦無取焉而班皆書/之不如二也毁貶晁錯傷忠厚之道不如三也 五
不可見/下 取春秋宋史傳曰歐陽修奉詔修唐書又自/撰五代史法嚴詞約多取春秋遺旨
 倣左氏玉海朱子撰綱目綱倣春秋而參取羣/史之長目倣左氏而稽合諸儒之粹 經
緯治亂宋史傳曰張昭未冠讀九經盡通其義後至賛/皇遇程生者專史學以為專究經旨不通古今
率多拘滯若極談王霸/經緯治亂非史不可 權衡是非東萊呂氏曰史官/者萬世是非之權
衡/也 各用所長晁氏曰編年紀傳雖未易以優劣論然/編年所載于一國治亂之事為詳紀傳
所載于一人善惡之迹為詳由/此言之編年似優其來最古 各因所長元文𩔖胡/三省新注
[198-55b]
資治通鑑序曰溫公修書分屬漢則劉攽三國訖于南/北朝則劉恕唐則范祖禹各因所長屬之皆天下選也
 域中大權蘇轍史官助賞罰論曰域中有三權曰天/曰君曰史聖人以此三權者制天下之是
非而使/之相助 天下大信遼史傳曰耶律孟簡太康中詣闕/上書曰本朝之興幾二百年宜有
國史以垂後世上命置局纂修孟簡謂餘官/曰史筆天下之大信一言當否百世從之 心術為
元史傳曰揭徯斯字曼碩詔修遼金宋三史留為總/裁官丞相問修史以何為本曰用人為本有學問文
章而不知史事不可與有學問文章知史事而心術不/正者不可與用人之道又當以心術為正且欲求作史
之法須求作史之意古人作史雖小/善必錄小惡必記不然何以示懲勸 口舌非爭又曰/歐陽
元字原功為三史總裁發凡舉例俾論撰有據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論議不公者不以口舌爭藁上援筆竄定
[198-56a]
之統系/白正 兩晋不可行宋史傳曰呂端字易直為翰林/學士詔選校勘三國志晋唐書
或有言兩晋事多鄙惡不可流行者真宗以訪宰相士/安曰惡以戒世善以勸後善惡之事春秋備載真宗然
之遂命/刋刻 五代不足法玉海陳瓘上重修五代史上謂/輔臣曰五代史不足法王曽曰
安危之迹/亦可鑒也 穎士尤罪子長李華三賢論曰蕭穎士以/史書為煩尤罪子長不編
年而為/紀傳 東萊不取班固朱子曰呂東萊/甚不取班固 家家自以
為遷固劉軻與馬植書曰執史/筆者家家自稱為遷固 人人自以為荀袁見/下
 明鏡一時覆車千祀王績與陳叔達重修隋紀書曰/裁成國典褒貶人倫欲使明鏡
一時覆/車千祀
[198-56b]
  史五
原詩魏阮瑀詩曰誤哉秦穆公身沒從三良忠臣不達
命隨軀就死亡低頭闚壙户仰視日月光謂誰此可處
恩義不可忘路人為流涕黄鳥啄髙桑 晋左思詠史
詩曰被褐出閶闔髙歩追許由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
流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吾慕魯仲連談笑却秦軍
當世貴不覊遭難能解紛功成恥受賞髙節卓不羣
又袁宏詩曰周昌梗槩臣辭達不為訥汲黯社稷器棟
[198-57a]
梁天表骨陸賈厭解紛時與酒檮杌婉轉將相門一言
和平勃趨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沒 又詩曰無名困螻
蟻有名世所疑中庸難為體狂狷不及時楊惲非忌貴
知及有餘辭躬畊南山下蕪穢不遑治趙瑟奏哀音秦
聲歌新詩吐音非凡唱負此欲何之 又左思咏史詩
曰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苖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髙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金
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又
[198-57b]
咏史詩曰主父宦不達骨肉還相薄買臣困樵採伉儷
不安宅陳平無産業歸來翳負郭長卿還成都壁立何
寥廓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當其未遇時憂在塡溝
壑英雄有屯邅由來自古昔何世無竒才遺之在草澤
 又張協詠史詩曰昔在西京時朝野多歡娯藹藹東
都門羣公祖二疏朱軒曜金城供帳臨長衢達人知止
足遺榮忽如無抽簪解朝衣散髮歸海隅 又潘岳於
賈謐坐讀漢書詩曰理道在儒𢎞儒由人光矣魯侯文
[198-58a]
質彬彬筆下摛藻席上敷珍前疑既辨舊史惟新将分
爾史既辨爾疑延我良友講此微辭 宋鮑昭咏史詩
曰五都矜才雄三川養聲利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髙位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仕子彯華纓遊客竦輕轡明
星晨未晞軒蓋已雲至賔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寒暑
在一時繁華及春媚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陳阮
卓賦咏得魯仲連詩曰魯連有髙趣意氣本相求笑罷
春軍却書成燕將愁聊棄南金賞方從滄海遊寄言人
[198-58b]
世客非君能見留 又張正見賦得韓信詩曰淮陰總
漢兵燕齊擅逺聲沈沙擁急水拔幟上危城野有千金
報朝稱三傑名所悲雲夢澤空傷狡兔情 又祖孫登
賦得司馬相如詩曰雍容文雅深王吉共追尋當壚應
沽酒託意且彈琴上林能作賦長楊得賜金惟當有漢
主知懐封禪心 隋王由禮賦得馬援詩曰二帝已馳
聲五谿還總兵受詔金鞍動論功銅馬成惟稱聚米勢
無慚薏苡情雖謝雲臺影猶傳千載名 唐太宗司馬
[198-59a]
彪續漢志詩曰二儀初搆象三才乃分位非惟樹司牧
固亦垂文字綿代更膺期芳圗無輟記炎漢承君道英
謨纂神器潛龍既可躍術兔奚難致前史殫妙詞後昆
沈雅思書言揚盛跡補闕興鴻志川谷猶舊途郡國開
新意梅山未覺朽穀水誰云異車服隨名表文物因時
置鳯㦸翼康衢鸞衡總柔轡清濁必能澄洪纎幸無棄
觀儀不失序遵禮方由事政宣竹律知時平玉條備文
囿雕竒彩藝門蘊深致雲飛星共流風揚月兼至禋𩔖
[198-59b]
遵令典壇壝資良地五勝竟無違百司誠有庇我皇承
暇景談叢引衆秘討論窮義府看覈披經笥大辨良難
仰小學終先匱聞道諒知榮含毫孰忘愧 増唐李華
詠史詩曰巢許在箕潁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
安能親綿邈數千祀丘中誰隠淪朝遊公卿府夕是山
林人蒲帛揚側陋薜蘿為縉紳九重念入夢三事思降
神且設庭中燎寧窺泉下鱗 又盧照鄰咏史詩曰季
生昔未達身辱功不成髠鉗為臺隷灌園變姓名幸逢
[198-60a]
滕將軍兼遇曹丘生漢祖廣招納一朝拜公卿百金孰
云重一諾良匪輕廷議斬樊噲羣公寂無聲處身孤且
直遭時坦而平丈夫當如此唯唯何足榮 又張謂讀
後漢逸民傳詩曰子陵沒已久讀史思其賢誰謂潁陽
人千秋如比肩嘗聞漢光武曽是曠周旋名位茍無心
對君猶可眠東過富春渚樂此佳山川夜卧松下月朝
看江上煙釣時應有待釣罷已忘筌生事在林壑悠悠
經暮年於今七里灘遺跡尚依然髙臺竟寂寞流水空
[198-60b]
潺湲 又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懐贈崔少府叔封昆
季詩曰漢道昔云季羣雄方戰爭霸圖各未立割據資
豪英赤伏起頽運卧龍得孔明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
畊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武侯立岷蜀壯志吞咸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余亦草間人頗懐拯物情晚
途值子玉華髪同衰榮託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無令
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白居易讀史詩曰漢日大將軍
少為乞食子秦時故列侯老作鋤𤓰士春華何暐暐園
[198-61a]
中發桃李秋風忽蕭條堂上生荆杞深谷變為岸桑田
成海水勢去未須悲時來何足喜寄言榮枯者反復殊
未已 宋王安石咏史詩曰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蒼旻
光明所照耀萬古成冬春揚子出其後仰攀忘賤貧衣
冠𣺌塵土文字爛星辰歳晩天禄閣强顔為劇秦趨舍
跡少忤行藏意終鄰攘攘外逐物紛紛輕用身往者或
可返吾將遇斯人 明劉基咏史詩曰凱風扇朱夏草
木生清涼卧疾澹幽曠白日悠且長散帙觀古人喟然
[198-61b]
想虞唐陽春能幾何隂氣多繁霜天道諒悠悠人理亦
茫茫咏歌寄深情歌罷増慨慷
原志後漢班固述五行志曰河圖命宓洛書錫禹八卦
成列九疇逌敘三代寔寶光演文武春秋之占各徴是
舉 又藝文志述曰伏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
篹其業篹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繫大易因史立法六學
既登遭時㒺𢎞羣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
缺劉向司籍九流區别
[198-62a]
原銘宋顔延之家傳銘曰曠彼琅邪實維海宇誰其來
遷特聞逺祖靑州挺秀爰始奠居内辭鼎府外秉邦閭
建節中平分竹黃初刑淸齊右政簡營區葛嶧明懿平
陽總理咸薦公庭或登宰士列美霸朝變風千里華萼
之茂於昭不已
增賛梁劉勰史傳篇賛曰史肇軒黃體備周孔世厯斯
編善惡偕總騰褒裁貶萬古魂動辭宗丘明直歸南董
増書唐劉知幾論史上蕭至忠書曰古之國史皆出一
[198-62b]
家未嘗藉於衆功方云絶筆惟後漢東觀大集羣儒而
著述無主條章靡立由是伯度訝其不實公理以為可
焚今史司取士有倍東京人自以為荀袁家自稱為政
駿每欲記一事載一言皆閣筆相視含毫不斷故頭白
可期而汗靑無日其不可一也前漢郡國計書先上太
史副上丞相後漢公卿所撰始集公府乃上蘭臺由是
史官所修載筆為傳爰自近古此道不存史官編錄惟
自詢採而左右二史闕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狀求
[198-63a]
風俗於州郡視聽匪詳討沿革於臺閣簿籍難見雖使
尼父復出猶且成於管窺况僕限於中才安能遂其博
物其不可二也昔董狐之書法也以示於朝南史之書
弑也執簡以往而近代史局皆通籍禁門盖由杜彼顔
面防諸請謁故也今館中作者多士如林皆願長喙無
聞䶦舌儻有五始初成一言加貶言未絶口而朝野且
知筆未濡毫而縉紳咸見夫孫盛實錄取嫉權門王韶
直書見讐貴族人之情也能無畏乎其不可三也古者
[198-63b]
刋定一史纂成一家體統各殊指歸咸别頃史官注記
多取稟監修楊令公法春秋則云必須直辭宗尚書則
曰宜多隠惡十羊九牧其意難行一國三公適從焉在
其不可四也竊以史置監修雖為古式尋其名號可得
而言夫言監者盖總統之義耳如創紀編年則年有限
斷革傳敘事則事有豐約斯宜明立科條審定區域儻
人思自勉則書可立成今監之者既不指授修之者又
無遵奉坐變炎涼徒延歳月其不可五也
[198-64a]
増序隋許善心續修梁史序曰革命創制竹素之道稍
彰紀事記言筆墨之官漸著炎農以往存其名而漏其
迹軒黃以來晦其文而顯其用登丘納麓具訓誥及典
謨貫昴入房傳夏正與殷祀辨方正位論時訓功南北
左右兼四名之别檮杌乘車擅一家之稱先君昔在前
代早懐述作凡撰齊書為五十卷梁書紀傳隨事勒成
及闕而未就者目録注為一百八卷梁室交䘮墳籍銷
盡冢壁皆殘不韋無所盜帷囊同毁陳農何以求所撰
[198-64b]
之書一時亡散有陳初建詔為史官補闕拾遺心識口
誦依舊目錄更加修撰上秘閣訖善心早嬰荼蓼弗荷
薪構太建之末頻抗表聞至徳之初蒙授史任方願油
素採訪門庭記録俯勵弱才仰承先志假班嗣之書徒
聞其語給王隠之筆未見其人加以庸瑣涼能孤陋末
學忝職郎署兼撰陳史致此書延時未即成續禎明二
年以臺郎入聘屬本邑淪覆他鄉播遷行人失時將命
不復望都亭而長慟遷别舘而懸壺家史舊書在後蕩
[198-65a]
盡自入京邑以來隨見補葺畧成七十卷
原表梁簡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别傳等表曰臣聞無懐
有巢之前書契未作尊盧赫胥之代墳典不聞昭明太
子稟仁聖之姿縱生知之量孝敬兼極溫恭在躬明月
西流幼有文章之敏羽籥東序長備元良之徳蘊兹三
善𢎞此四聰地尊虢嗣外陽之術無徴位比周儲緱山
之駕不返無以揄揚盛軌宣記徳音請備之延閣藏之
廣内永彰茂實式表洪徽 又沈約上宋書表曰若不
[198-65b]
觀風唐世無以見帝媯之美自非睹亂秦餘何由知漢
祖之業是以掌言未記爰動天情曲詔史官追述大典
若夫英主啓基名臣建績拯世夷難之功配天光宅之
運亦足以勒銘鐘鼎昭被方冊臣逺愧南董近慙遷固
以閭閻小才成一代盛典 増宋曽肇謝史成授朝奉
郎表曰裁成二帝之書仰資聖訓褒錄諸儒之效俯逮
孤生簡策之傳固多帝王之書為重文章之用非一述
作之事為難在昔有邦若時稽古自周而上具載百篇
[198-66a]
之書由漢以還各成一代之史典謨之辭畧而雅春秋
之法謹而嚴子長雖謬於是非見稱事核孟堅頗推于
詳贍或患文繁降及後人益艱是任或紀事支離而失
實或設辭骫骳而不工或疎畧牴牾之相形或取舍抑
揚之未當厯觀前載兹謂才難矧兩朝功徳之崇髙而
五世聲名之富有以至俊傑瑰竒之士檮杌嵬瑣之姦
載在信書傳之後裔宜得貫穿馳騁之學溫純深潤之
辭追二帝之光華垂百王之軌範如臣之鄙揣分無堪
[198-66b]
原論宋范蔚宗宦者論曰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
將以其體非全氣意志專良通闗中人易以役養乎漢
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然引用士人以參其選皆銀璫
左貂給事殿省中興之初宦者悉用閹人不復雜調他
士和帝即阼幼弱而竇憲兄弟專總威權内外臣僚莫
由親接所與居者惟閹宦而已故鄭衆得專謀禁中終
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公侯之位于是中官始盛
焉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鄧后以女主臨政而
[198-67a]
萬機殷逺帷幄制令不出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刑人
寄之國命其後孫程定立順之功曹騰參建桓之策迹
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雖時有公忠
而競見排斥舉動廻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
寵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漢之紀綱大亂矣 増
唐太宗陸機傳論曰古人云惟楚有才晋實用之觀夫
陸機陸雲實荆衡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實馳英華於蚤
年髙辭迥映如朗月之懸光疉意廻舒若重巖之積秀
[198-67b]
千條析理則電拆霜開一緒連文則珠流璧合其辭深
而雅其義博而顯故足逺超枚馬髙躡王劉百代文宗
一人而已然其祖考重光羽楫吳運文武奕葉將相連
華而機以廊廟藴才瑚璉標器宜其承俊乂之慶奉佐
時之業申能展用保譽流功屬呉祚傾基金陵畢氣矯
翮南辭翻棲火樹飛鱗北逝卒委湯池遂使穴碎雙龍
巢傾兩鳯激浪之心未騁遽骨修鱗凌雲之翼未騰先
灰勁翮望其翔躍焉可得哉 原梁沈約王僧達顔峻
[198-68a]
 傳論曰世祖弱歳臨蕃遊道未廣披襟解帶義止賔僚
 及運終頽波身危慮切摧膽抽肝猶患言未盡已也至
 于憑玉負扆威行萬物有欲必從事無暫反既而憂歡
 異日甘苦變心主挾今情臣追昔款宋昌之報上賞已
 行同舟之慮下望愈結嫌怨既明誅責自起峻之取釁
 於世祖由此乎為人臣者若能事主而損其私立功而
 忘其報雖求顚陷不可得也
 
[198-68b]
 
 
 
 
 
 
 
御定淵鑑𩔖函卷一百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