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3k0055 御定淵鑑類函-清-張英 (master)


[097-1a]
 欽定四庫全書
御定淵鑑𩔖函卷九十二
  設官部三十二大理卿/大理正 少卿平大理官屬/廷尉 廷尉監
   衞尉卿/光禄卿 少卿附載衛尉官屬屬公車令令/少卿并 光禄官 太官
   大理卿一
 原杜氏通典曰今大理者亦舜攝帝位皐繇作士正五
 刑周秋官之任秦為廷尉漢因之掌刑辟凢獄必質之
 朝廷與衆共之之義也兵獄同制故曰廷尉此應劭注/也顔師古
[097-1b]
 曰廷平也理獄/貴平故以為號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大理武帝建元四
 年復為廷尉哀帝元壽二年復為大理後漢廷尉卿凢
 郡國讞疑讞質/也皆處當以報楊賜為廷尉乃歎曰昔三/后成功惟殷於民而皐繇
 不與焉蓋吝之也遂/以世非法家固辭魏以世家為之而郭氏尤盛建安
 中復為大理鍾繇以大/理為相國黃初元年改為廷尉鍾毓字雉/叔為廷尉
 聽君父亡沒臣子得為理謗及士/為侯其妻不復改嫁毓所制也歴代皆為廷尉梁國
 初建曰大理天監元年復改為廷尉舊用黃門後視祕
 書監有正監平三人元㑹廷尉三官與建康三官皆法
[097-2a]
冠元衣朝服以監東西中華門手執方木長三尺一寸
謂之執方天監元年詔建康獄依廷尉三官置正監平/革選士流視給事中以尚書郎出為之冠服
與廷尉/三官同陳因之後魏亦曰廷尉北齊曰大理寺置卿少
卿各一人後周有刑部中大夫掌五刑之法附萬人之
罪屬大司冦亦其任也今刑部侍/郎之任隋初與北齊同文帝/時議
置六卿將除大理盧思道奏曰省有駕部寺留大/僕省有刑部寺除大理是則重蓄産而賤刑名也至煬
帝加置少卿二人趙綽為大理少卿時有侍郎辛亶嘗/衣緋裩俗云利官文帝以為厭蠱將
斬之綽曰據法不當死臣不敢奉詔上怒甚令斬綽綽/解衣當斬上使人問綽曰竟如何綽曰執法一心不敢
[097-2b]
惜死上良久釋之他日又令斬二人綽曰此人當坐杖/殺之非法上曰不闗卿事綽曰陛下置臣法司欲誤殺
人豈得不闗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動者當退綽曰臣冀/撼天心何論撼木上乃止時薛胄為大理卿胄斷獄以
情而綽守法/俱為稱職唐龍朔二年改大理為詳刑咸亨元年復
舊光宅元年改為司刑神龍元年復舊卿一人咸亨三/年十月
張文瓘兼大理卿旬日決疑獄事四百餘莫不允當皆/無怨言文瓘常有疾繫囚相與齋禱願其視事上元二
年病卒大理諸囚一時慟哭皆開元二十一年七月大/理卿袁仁敬暴卒繫囚聞之 慟哭歌曰天不恤寃人
兮何奪我慈親兮有理/無申兮痛哉安許陳兮掌鞫獄定刑名決諸疑讞少卿
二人永徽六年初置少卿一/人神龍元年又加一員正二人丞六人主簿二人
[097-3a]
司直六人評事十二人 初學記曰案齊職儀云大理
古官也唐虞以皐陶作士士大理官也春秋元命苞曰/堯為天子夢馬
啄子得皐陶/聘為大理初秦置廷尉應劭曰古官兵獄官多以尉/稱尉者罻也言以兵獄羅罻
奸非/也漢因之王莽改曰作士東漢又曰廷尉晉宋齊並
為廷尉五代史百官志云梁加卿字曰廷尉卿後並因
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大理寺以朝官一員或二員判
寺事一員兼少卿事建隆二年以工部尚書竇儀判寺
故事臺省長官兼判公事得言判某官事如晉朝尚/書左丞崔祝兼判太常卿事是也若言止寺事則其
[097-3b]
屬丞正並可行之竇儀兼判太常/寺又兼判大理寺事皆新例也凡獄訟之事隨官司
決劾不復聽信但掌斷天下奏獄送審刑院詳訖同書
以上於朝熙寧九年神宗謂國初廢大理獄非是以問
孫洙洙對合旨於是下詔以京師官寺凡有獄皆繫開
封府司録司及左右軍巡三院囚逮猥多難於隔訊又
暑多瘐死因縁留滯動渉歳時稽參故事宜屬理官可
復置大理獄天下奏案刑部審刑院詳斷置卿一少卿
二丞四始詔崔台符知卿事蹇周輔楊汲為少卿各舉
[097-4a]
丞及檢法官凡官屬依御史臺例謁有禁官制行左斷
刑右治獄各五案左㕔斷刑曰詳刑詳讞宣黃分簿奏/表右㕔治獄曰左推右推寺案知雜
檢/治元祐間因鮮于侁所請廢大理獄後復卿掌折獄詳
刑鞫獄之事凡職務分左右天下奏劾命官將校及大
辟囚以下以疑請讞者隸左斷刑則司直評事詳斷丞
議之正審之若在京百司事當推治或特旨委勘及係
官之物應追究者隸右治獄則丞專推鞫蓋少卿分領
其事而卿總焉建炎三年並省寺監而大理如故省卿
[097-4b]
而斷刑治獄少卿各一員 續文獻通考曰遼南面大
理寺官曰大理寺卿曰大理寺少卿曰丞曰主簿外有
提㸃大理寺有大理正金大理寺天德二年置自少卿
至評事漢人通設六員女直契丹各四員卿少卿大理
正丞掌審斷天下奏案詳讞疑獄司直四員掌參議疑
獄披詳法狀評事三員掌同司直知法十一員女直司/五員漢
人司/六員掌檢斷刑名事明法二員元世祖至正二十二年
陞大理寺為都護府至大四年置經正監掌營盤巴納
[097-5a]
及標撥投下草地有詞訟則治之本卿太監少監監丞
經歴知事卿太監少監並努圖克齊為之監丞流官為之
明太祖呉元年初置大理寺正三品衙門設卿少卿丞
評事洪武元年革三年置磨勘司有令左右丞十四年
復置大理寺設左右寺正左右寺副左右評事時翰林
待制呉沉言刑冤濫請増審獄官於是又設審刑司屬
寺凡刑部十三道五軍斷事官按囚覆問移審刑司評
駮是非十七年改建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審刑司五軍
[097-5b]
斷事官署於太平門外名其所曰貫城十九年罷審刑
司二十三年復陞正卿三品與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並
永樂中定設大理寺卿一人左右少卿各一人左右寺
丞各一人其屬司務二人左右二寺各寺正一人寺副
一人評事四人監生三十二人吏三十五人卿掌審讞
允反刑獄之政令少卿寺丞為之貳司務典出納文移
左右寺分理京畿十三省刑名之事丘文莊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主執
法又謂之三法司大理之設則自兩法司所聽斷日抱/成案引囚徒詣寺詳讞冤者疑者情輕重者皆得一一
[097-6a]
據律參駮必求之當然後月報歳聞/於上請施行之其職亦重且要哉
  大理卿二
原韋昭辨釋名曰廷尉縣尉皆古官也尉以尉民心也
 尚書曰帝曰皐陶蠻夷猾夏冦賊姦宄汝作士 増
又曰帝曰皐陶維兹臣庻罔或干予正明于五刑以弼
五教期于予治刑期於無刑民協于中時乃功懋哉
又曰皐陶曰宥過無大刑故無小罪疑惟輕功疑惟重
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好生之德洽於民心兹用不犯
[097-6b]
于有司 文子曰皐陶喑而為大理天下無虐刑有貴
乎言者也 禮記曰凡聽五刑之訟成獄辭史以獄成
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於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
木之下正周卿/司之屬 原家語曰季羔為衞士師刖人之足
俄衞有亂季羔逃刖者守門謂羔曰彼有缺羔曰君子
不隧又曰此有室季羔入焉旣罷羔問曰吾親刖子之
足而子逃我何也刖者曰曩者君理臣以法令先人後
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臨當論刑君愀然不樂見於顔
[097-7a]
色臣又知之君豈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固然此臣之
所以脫君也孔子聞之曰善哉為吏者用法一思仁恕
則樹德如嚴暴則樹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 韓詩外
傳曰晉文公使李離為大理過聽殺人自拘廷尉請死
於君君曰官有貴賤罰有輕重下吏有罪非子罪也李
離曰法失則刑刑失則死遂伏劒死君子曰忠與仁
新序曰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公正而好義王使為理於
是廷尉有殺人者石奢追之則其父也及於廷尉曰以
[097-7b]
父成政不孝也不行君法不忠也弛罪法而伏其辜僕
之所守也君曰庸有罪乎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
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臣不敢失法下之行也遂
不離斧鑕刎頸而死 漢書曰廷尉秦官掌刑辟有正
左右監 又曰下邳翟公為廷尉賔客填門及罷門外
可設雀羅後復為廷尉乃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
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一貧一富乃知交態 又曰張
釋之字季為廷尉文帝出中渭橋有一人從橋下走乗
[097-8a]
輿馬驚於是使騎捕之屬廷尉釋之奏此人犯蹕當罰
金上怒釋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令一傾天下用法皆
為之輕重民安得措其手足上良久曰廷尉當是也
又曰文帝遷釋之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罰大省
有刑措之風 漢書曰文帝初立河間守呉公治天下
第一故與李斯同邑乃徴呉公為廷尉 増册府元龜
曰路温舒守廷尉史宣帝即位上書言宜尚德緩刑帝
善其言 原漢書曰朱博遷廷尉恐為官屬所誣召見
[097-8b]
正監典法掾吏謂曰廷尉本起於武吏不通法律幸有
衆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且二十年亦獨耳
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試與正監共撰前
代決事吏議難知者數十事持以問廷尉將為諸君覆
之正監以為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博皆召掾吏
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官屬咸服博漢官儀曰光武
時有疑獄見廷尉曹史張禹所問輒對處當詳理於是
策免廷尉以禹代之雖越次而受亦足以厲其臣節
[097-9a]
華嶠後漢書曰河間呉雄字季高以明法律桓帝時自
廷尉致位司徒雄少時家貧母死葬人所不封之地喪
事趣辦不卜時日巫皆言其族滅而雄子訢孫恭三世
為廷尉以法為名家 又曰郭躬字仲孫為廷尉正遷
廷尉家世掌法律鎭自廷尉左監為廷尉凡郭氏為廷
尉者七人 原東觀漢記曰陳寵為廷尉有疑獄輒手
筆作議所活者甚多 魏志曰髙柔字文恵明帝時為
廷尉時法甚峻而宜陽典農劉龜竊於禁内射兔收龜
[097-9b]
付獄文恵表請告者曰廷尉天下平也安得以至尊喜
怒而毁法乎 㑹稽典録曰盛吉字君逹拜廷尉吉性
多仁恩務在哀矜毎至冬月罪囚當斷其妻執燭吉手
丹筆夫妻相向垂泣 摯虞新禮議曰故事祀臯陶於
廷尉寺新禮移祀於律寺以同祭先聖於太學也又故
事祀以社日新禮改以孟秋之月以應秋政臣虞謹按
臯陶作士惟明克允國重其功人思其當是以獄官祀
其神繫者致其祭律非正署廢興無常宜如舊禮 増
[097-10a]
晉書曰孔坦字君平遷廷尉多所平正當法合人情而
時勢要自以愛憎為斷坦竟不行 原晉中興書曰王
彪之遷廷尉時楊州刺史殷浩劾永嘉太守謝毅付廷
尉彪之執法不受發詔彪之又上疏執據時人云張釋
之以來復見斯事 増册府元龜曰晉鄭黙為廷尉時
鬲令袁毅坐交通貨賂大興刑獄在朝多見引逮唯黙
兄弟以㓗慎不染其流 又曰呉隱之守廷尉雖居清
顯禄賜皆班親族冬月無被常澣衣乃披絮勤苦同於
[097-10b]
貧庶 後魏書曰崔光韶遷廷尉卿時祕書監祖營以
贓罪被劾光韶欲致之重法太尉城陽王徽尚書令臨
淮王彧吏部尚書李雋侍中李彧並勢望當時皆為營
求寛光韶正色曰朝賢執事於舜之功未聞有一如何
反為罪人言乎其執意不回如此 原北齊書曰宋世
軌為廷尉少卿時大理正蘇珍之亦以平幹知名寺中
為之語曰決定嫌疑蘇珍之視表見裏宋世軌時人以
為寺中二絶卒官廷尉御史諸囚皆哭曰宋廷尉死我
[097-11a]
等豈有生路 増隋書曰楊注字元度守大理卿注視
事二日帝將親省囚徒其時繫囚二百餘人注通宵究
審詰朝而奏曲盡事情一無遺誤帝甚嘉之 册府元
龜曰隋梁毗為大理卿時見左僕射楊素貴寵擅權百
僚震慴恐為國患因上封事發言謇謇有誠亮之節
唐書官品志曰郎楚之武德初為大理卿與太子少保
李綱侍中陳叔逹撰定律令 分紀曰劉德威為大理
卿太宗嘗問德威曰近來刑綱稍宻其過安在德威奏
[097-11b]
言誠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寛則寛好急則急律云
失入減三等失出減五等今則反是失入則無辜失出
獲大罪所以吏各自愛競執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
之所致耳太宗深然之 唐列傳曰貞觀八年上謂大
理卿竇誕曰法官卿為之長朕以至公臨天下法之所
行無舍親眤卿當保所長棄所短無阿朕意以虧憲典
 唐新語曰唐臨為大理卿初莅職斷一死囚先時坐
死者十餘人皆他官所斷㑹太宗幸寺親録囚徒他官
[097-12a]
所斷囚皆稱冤不已臨所斷者嘿而無言太宗怪之問
其故囚對曰唐卿斷臣必不枉濫所以絶意太宗歎息
久之曰為獄固當若是囚遂見原 唐史曰臨累遷大
理卿髙宗常録囚臨占對無不盡帝喜曰為國之要在
用法刻則人殘寛則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稱朕意 册
府元龜曰唐蔣沅建中初為大理卿時德宗幸奉天沅
奔赴行在為賊候騎所拘欲以偽職誘之因絶食稱病
潛竄閭里間京師平首蒙旌擢 天中記曰王正雅字
[097-12b]
光謙穆宗時為大理卿㑹宋申錫事起獄自内出卒無
證驗是時王守澄之威權鄭注之寵勢雖宰相重臣無
敢顯言其事者唯正雅與京兆尹崔綰上疏請出造事
者付外考驗其事别具狀聞由是申錫止於貶官中外
翕然推重之 又曰張仁愿為大理卿隰州刺史王澈
犯贓朝廷以功臣子欲宥之仁愿執奏竟遣伏法議者
賞之 宋實録曰竇儀判大理寺奉詔重定刑統援引
律疏勅格參酌重輕增為三十卷尤為詳備太祖嘉之
[097-13a]
 分紀曰宋至道中張泌判大理寺㑹鞫陳廷山謀叛
獄具李潤之為大理正斷廷山謀叛當絞時中書刑房
吏李文方用事潤之附㑹之泌掌廷尉不預議法又不
見案牘乃上疏言其事上召宰相呂蒙正責讓蒙正以
文方所定為允泌因言曰臣祗能盡心於陛下不能茍
容於文方以曲筆爾 吾學編曰明夏時正慈溪人成
化初進南京大理卿七年歲大祲廵視江西斥貪墨吏
革冗徭理庾賦放無名之稅勸民出粟七十萬石賑饑
[097-13b]
長河洞人叛單車撫定疏時弊二十事當路人不恱遂
致仕歸
  大理卿三
原皐呂 于張潘岳楊荆州誄曰惟此大理國之憲章/君涖其任視民如傷庶獄明愼刑辟端
詳聽參臯呂稱侔于張臯臯陶也虞書帝曰臯陶汝作/士明於五刑呂呂侯也為周王司寇周書曰穆王訓夏
贖刑作呂刑事于于定國也/張張釋之也 詳下無冤注 流涕 垂念謝承後漢/書曰傅賢
字仲舒遷廷尉賢清廉平直自掌法官無私間嘗垂念/刑法務從輕比毎冬至斷獄遲廻流涕 又曰盛吉拜
廷尉自掌憲平法/常懇惻垂念之 有恩 無冤虞預㑹稽典録曰盛/吉為廷尉性多哀憐
[097-14a]
其妻謂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不可使一人濫罪殃及子/孫其囚無後嗣者令其妻妾得入使有遺𩔖視事十二
年天下稱有恩平漢書曰于定國為廷尉為人卑恭尤/重經術其決獄 法務在哀蠲罪疑從輕加審慎之心
朝廷稱之曰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民于定國為廷尉民自以不寃 耳剽 面決上/詳
卿二到鍾離岫㑹稽後賢記曰孔坦遷廷尉卿獄多囚/繫坦 官躬執辭狀口辨曲直大小以情不加楚撻每
臺司隸獄無所顧問/皆面決當時之事 繫韤 署門漢書曰王先生者/善黄老處士也張
釋之召居廷中王生年老與釋之及公卿㑹廷中立王/生韤解顧謂釋之為我繫韤釋之前跪而繫之旣退或
讓王生曰何辱張廷尉乎王生曰廷尉方為天下名臣/吾聊使繫韤欲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廷尉 下
詳卿/二 棘署 竹刑禮聽獄於棘木之/下又竹刑三尺 增九則 二
[097-14b]
崔德政箴/下詳卿二 雲司 星法陳子昂集為司刑袁卿讓/官表云榮加天寵職察雲
司必能利用文明哀矜庶獄星天文録曰平星主平天/下之獄事若今廷尉之象故 讃云平星執法正乎綱
紀/ 原議絶妻 決分子漢書曰孔光為廷尉時定陵/淳于長坐大逆誅長小妻乃
始等六人皆以長事未發覺時棄去或更嫁及長事發/丞相翟方進等議乃始等於法無以解論光以為夫婦
之道有義則合絶義則離乃始或嫁義已絶而欲以為/妻論殺之名不正不當坐有詔以光議是 謝承後漢
書曰范延壽宣帝時為廷尉時燕趙之間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長各求離别爭財分子至聞於縣縣不能
決斷讞之於廷尉於是延壽決之以為悖逆人倫比之/禽獸生子屬其母以子並付母尸三男於市奏免郡太
守令長等無率化之/道天子遂可其言 務寛條 附輕典東漢列傳郭/躬為廷尉家
[097-15a]
世掌法務在寛平乃條諸重文可從輕者四十一事奏/之多所生全 又曰陳寵代躬為廷尉每附輕典務從
寛恕濟活者衆讃曰/陳郭主刑人頼其平 呉家三世 郭氏七人並詳/卿二
獄官之長 天下之平漢書百官公卿表應劭注曰廷/尉古官尚書咎繇作士士獄官
之長二下/詳卿 官尊九寺 任重三章白/帖 務在寛恕
兼明法理魏志王朗為大理務在寛恕法晉武帝詔曰/黄門郎劉頌貞平居正兼明 理可議郎守
廷尉頌案頌守廷尉時尚書令史扈寅非罪下獄詔使/考竟 執據無罪寅遂得免時人以頌比張釋之在職
六年號/為詳平 五聽三慮 庶獄羣司六典以五聽察其情/氣色視聲詞以三慮
盡其理明謹以讞疑獄哀矜以去冤獄公平以鞫庶獄/ 牋表𩔖矧古士官為今理寺典於庶獄糾是羣司
[097-15b]
 増心如鐵石 言若湧泉天中記曰唐臨為大理卿/太宗親為之考詞曰形若
死灰心如鐵石意彚苑戴胄為大理卿犯/顔據正參處法 隨𩔖指&KR0933言若湧泉 結王生韤
 遺何子衣上見前藉孔帖曰唐張道原拜大理卿何/稠得罪 其家屬賜羣臣道原曰禍福無
常安可因己之泰利人之否取其子女以為僕妾/豈仁者之心皆舍之一無所取更資以衣食遣之 常
在深文 不肯曲筆山堂肆考曰漢張湯為廷尉為人/多詐舞文巧詆汲黯常與議論湯
辯常在深文小苛黯忿罵曰天下謂刀筆吏不可為公/卿果然必湯也 又曰齊遊肇為廷尉卿持法以平齊
宣武帝常勅肇有所降恕肇堅執不/從曰陛下自能恕之豈可令臣曲筆 原漢用平允任
先張釋 魏推明察𨕖在鍾繇 舜命臯陶刑惟明允
[097-16a]
 漢尊定國道在寛仁俱白/帖
  大理卿四
原廷尉掌刑辟漢百官公卿表曰/廷尉秦官掌刑辟 理疑獄漢官解詁/曰廷尉當
理疑/獄 廷尉平刑罰續漢書百官志曰廷/尉掌平獄奏當所應 釋令尹之
說苑曰楚令尹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聞/其令尹之族也而釋之子文召廷理而責之 詰責
廷尉漢書曰張釋之為廷尉時有人盗髙廟坐前玉環/得之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廟服御物者為奏
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我所以共承宗廟意也釋之
免冠頓首謝曰/法如是足也 讞疑事又曰張湯為廷尉奏讞疑事/必先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
[097-16b]
受而著讞法廷尉挈令揚主之明師古曰著謂明書/之也挈獄訟之要也書於讞法挈令以為後式也
奏讞掾後漢書兒寛以儒為不習事㑹有疑奏寛為言/其意掾吏因使寛為奏讀之皆服以白廷尉張
湯大驚以寛為奏讞/掾以古法誼決疑獄 髙門于公理獄積隂德修宅令/髙其門以待曰我子孫必
有昌者至定/國為廷尉 定國北面執經漢書曰于定國為廷尉/乃迎師學春秋身執經
北面備/弟子禮 無私賔客謝承後漢書曰傅賢遷/廷尉掌法無私門賔客 傅賢廉
又曰賢遷廷尉素廉直公卿讌/飲不徃以家貧無以報其施 増卜福執謙東觀/漢記
曰卜福為廷尉執謙求/退上以為大中大夫 寛恕見稱魏志曰王殷為大/理務在寛恕與鍾
繇以治/獄見稱 持法清正㑹稽典略曰黃昆字文/通遷廷尉持法清正 不發私
[097-17a]
又曰黃昆遷廷尉/閉門不發私書 清正有識晉書臧榮緒𫝊咸寧/詔劉頌貞固清正有
識鑒其以頌/守廷尉卿 奉法持正唐職林曰鄭善果為卿奉/法持正風績顯於公卿
不樂法家白帖曰元澹遷大理卿/不樂法家因謝所居官 得賢之盛白集撰/李同制
曰國朝以來有劉德威張文瓘唐臨/為大理得賢之盛人到於今稱之 守法之司續通/典曰
太和四年大理卿崔杞奏大理寺即陛下守法之司一/定之制不可摇動若朝示而暮改同罪而異刑則人何
所措其/手足哉 持法明審又曰范說為/卿持法明審 廷尉四十年分紀/曰劇
可久大理卿性沉毅方正在廷/尉四十年用法平允以仁術稱 贓錢不受宋史曰向/敏中判大
理寺時以没入祖吉贓錢分賜法/吏敏中引鍾離意委珠事獨不受 表賀不奏言行録/宋李浩
[097-17b]
大理寺奏結獄上顧輔臣曰棘寺當得剛正如李浩者/為之已而大理卿闕上曰無易李浩遂除大理卿故事
寺獄空上表/賀浩獨不奏 言岳飛無罪山堂肆考曰宋秦檜矯詔/下岳飛於大理獄大理卿
薛仁輔寺丞李若樸/何彦猷皆言其無罪 晉卿鞫獄無觀望職畧曰韓晉/卿字伯修為
卿元豐大理兼鞫獄事多上所付晉卿/獨持平覈實無所觀望人不以為冤 獨持明允名/臣
記曰明王槩廬陵人天順七年遷大理卿出入十年凡/兩法司及畿藩讞奏參錯情法多所平反時吏諳律比
者𩔖多深刻槩獨/持明允濟以長厚
  大理卿五
増詩唐杜牧送大理卿出鎮江西詩曰一室何勞埽三
[097-18a]
章自不冤精明如定國孤峻似陳蕃
増制梁沈約行蔡法度廷尉制曰民命所懸繫乎三尺
止殺除殘實由乎此是以臯陶作士五刑惟明于張莅
官世無冤獄且漢代律書出乎小杜呉雄以三世法家
係為理職郭躬以律學通明仍業司士爰及晉氏此風
未泯叔則元凱並各名家自兹厥後斯尚漸薄迄至於
今損棄頓盡衣冠士子恥復用心州郡奸吏恣其取舍
舞文弄法非止一塗朕膺天受命為兆民主每一念此
[097-18b]
忘寢與食左曹郎中蔡法度少好律書明曉法令世之
所廢篤志不怠至於章句蹐滯名程乖礙莫不斟酌厥
衷允得其門方欲寄以國刑開示後學宜加襃擢弗繫
常階 唐蘇頲行陸餘慶大理卿制曰法者天下所共
廷尉天下之平𨕖衆甄才惟明克允宗正卿陸餘慶早
回翔於近宻久踐歴於中外雍容文雅自然素徵清商
蕭散風華莫不瑶林瓊樹必當和而不撓貞則有恒正
罰金於後人戒刻木於前吏念兹欽恤深可哀矜宜修
[097-19a]
白雲之典㑭靜黃沙之職
原箴漢揚雄廷尉箴曰天降五刑惟夏之績亂兹平人
不回不僻昔在蚩尤爰作淫刑延於苖民夏氏不寧穆
王耄荒甫侯伊謀厥後陵遲上帝不觚周輕其制秦繁
其辜五刑紛紛靡遏靡止冦賊滿山刑者半市昔在唐
虞象刑天民是全紂作炮烙墜人於淵故有國者無云
何謂是刖是劓無云何害是剥是割惟虐惟殺人莫予
奈殷以刑顚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後漢崔
[097-19b]
德正大理箴曰邈矣皐陶翊唐作士設為犴狴九州允
理如石之平如淵之清三槐九棘以賢以德罪人斯殛
凶族斯迸熙乂帝載旁施作明昔在仲尼哀矜聖人子
罕禮刑衞人釋艱釋之其忠勲亮孝文于公哀寡定國
廣門夐哉邈矣舊訓不遵主慢臣驕虐用其民賞以崇
欲刑以歸忿紂作炮烙周人滅殷桀用淫刑湯誓其軍
衞鞅酷烈卒殞於秦不疑知害禍不及身嗟兹大理慎
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䖍或有忠能被害或有
[097-20a]
孝而見殘呉沈子胥殷剖比干莫遂爾情是截是刑無
遂爾志以速以亟天鑒在顯無細不録福善禍惡其效
甚速理臣司律敢告執獄 増明宣宗大理寺箴曰有
虞用士弼教明刑秦漢相繼廷尉是稱命曰大理由景
之世曁於今兹一以輔治列之九卿有翼有承鑑空衡
平視獄之成簡於五辟以正刑罰維過斯宥維義之合
刑不可贖死不可生惟爾是憑不可不矜易簡明慎書
戒欽恤祗率勿違乃德之吉惟官惟反惟貨惟來終迷
[097-20b]
不復乃禍之階粤昔蘇公式敬由獄以長王國永命攸
屬嗚呼若人悠悠我思爾儀爾規服此戒辭
増賦唐韓鎡烏巢大理寺獄户賦曰皇帝恩霑庶𩔖道
格元功化覃於萬國之間苛慝不作烏巢於圜扉之内
囹圄知空足驗時清可知刑措蒼鷹莫鷙寧懷獄吏之
憂疎網無加豈有虞人之懼定國徒羙於詳明何施善
政冶長不罹於縲紲豈見衘冤
  大理少卿一
[097-21a]
増後魏職令曰廷尉少卿第四品上第二請用思理平
斷明刑職法者 隋書曰源師煬帝即位拜大理少卿
帝在顯仁宫勅衞士不得輒離所守有一主帥私令衞
士出外帝付大理繩之師據律奏徒帝令斬之師奏曰
此人罪誠難恕若陛下初便殺之自可不關文墨旣付
有司義歸恒典脫宿衞近侍更有此犯將何以加之帝
乃止 唐書曰韓瑗武德初為大理少卿受詔掌定律
令瑗言於高祖曰官吏至公自當奉法苟若狥已豈顧
[097-21b]
刑名請從寛簡以允惟新之望髙祖然之於是採定開
皇律 唐新語曰太宗謂侍臣曰大理之職人命所懸
當妙𨕖正人用心存法無過戴胄者乃以為大理少卿
 又唐書曰戴胄遷大理少卿時吏部尚書長孫無忌
不解佩刀入東上閣門封德彛議以監門校尉不覺罪
當死無忌罰銅二百斤胄駮曰若論其誤則為情一也
而生死頓殊敢以固請上嘉之竟免校尉死 唐孫伏
伽傳曰伏伽轉大理少卿太宗數出馳射上書諫曰千
[097-22a]
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立不倚衡以此言之天下
之主不可履險乗危明矣 天中記曰唐徐有功轉司
刑少卿常謂所親曰身為大理人命所懸必不順旨詭
辭以求茍免故前後為獄官以諫奏枉誅者三經斷死
而執志不渝酷吏由是少衰時人比漢之于張焉 又
曰鹿城主簿潘好禮慕有功為人論之曰昔稱張釋之
為廷尉天下無冤人然釋之當漢文帝時中外無事守
法而已有功居革命之際周興來俊臣等掩義隠賊崇
[097-22b]
飾惡言以誣盛德有功守死明道身濵殆者數矣此其
賢於釋之明甚或稱有功仁恕過漢于張起居舍人盧
若虚曰徐公當雷霆之震而能全仁恕雖千載未見其
比 又曰桓彦範為司刑少卿凡所奏議若逢人主詰
責則辭色無懼爭之愈厲 長編曰宋元豐間大理承
内降公事上下皆曰是詔獄也意必𫝊置少卿韓晉卿
獨持平劾實無所觀望上知其才凡獄難明及事繋權
貴悉以委之 言行録曰呂頤浩為相上謂宰執曰昨
[097-23a]
日大理少卿元衮面奏朕戒以持法明恕頤浩曰惟明
克允乃用刑所先也乃詔今後臣僚所請若祖宗法意
并新書有所增損令刑部參酌申省 吾學編曰胡閏
鄱陽人建文中進犬理少卿靖難兵起數與齊黃議軍
國事壬午七月不屈死之籍其家子傳道論死傳慶戍
邊一女得釋歸貧甚無依鄉人競遺錢穀曰此忠臣女
也 又曰薛瑄字德温河津人正統元年王振問楊士
竒等吾鄉誰可為大臣者皆薦瑄召為大理右少卿士
[097-23b]
竒等以用瑄出振意欲瑄一見振瑄正色曰安有授官
公朝而拜恩私門邪 明詩小傳又曰瑄歴大理少卿
時人呼為薛夫子後忤王振下獄振老奴伏竈下抱薪
而泣人問之曰聞欲殺薛夫子故泣耳振心動乃免
  大理少卿二
増崔昪守正 有功平反唐書曰崔昪兄元暐為宰相/先是酷吏誣籍數百家元暐
開陳其枉及宋璟劾張昌宗不軌元暐頗助璟後有司/正昌宗罪而昪為司刑少卿執論大辟兄弟守正如此
冠又曰徐有功為少卿時周興來俊臣等羅織天下衣/ 近族者數千百家有功司刑平反者不可勝紀時人
[097-24a]
方之于/定國 號為長者 妙𨕖正人柳子厚先友記鄭利/用餘慶從父兄也眞
長者由大理少卿為御史中丞後/由中丞為大理卿 下詳少卿一 晉卿持平 王表
近厚上詳少卿一曰言行録曰大理少卿王表多稱長/者上謂宰執 表以淳朴治獄既順人情又不惨
刻張守曰表雖法/科議刑頗近厚
  大理少卿三
増冒牒山堂肆考曰唐戴胄為大理少卿時有託資䕃/冒牒取調者詔許自首不首罪當死俄有詐得
者獄具胄以法當流帝曰朕詔不首者死而今當流是/示天下不以信卿賣獄耶胄曰法者布大信於民言乃
一時喜怒所發陛下以一朝之忿將殺之既知/不可而準於法此忍小忿存大信也帝大感悟 守公
[097-24b]
白帖曰徐有功轉司刑少卿皇甫文備誣有功縱逆黨/久之文備坐事下獄有功出之或曰彼嘗䧟公於死今
生之何也對曰爾所言者私忿/我所守者公法不可以私害公 何異登仙唐書曰倪/若水字子
泉開元初班景倩自揚州採訪使入為大理少卿過州/若水餞於郊顧左右曰班生此行何異登仙吾恨不得
為騶未幾/入為户部 號為明習長編曰宋仁宗時陳大素權大/理少卿又判大理寺號為明習
法/令
  大理少卿四
增詩唐羅隱寄大理寺詩曰佐棘竟誰同因思證聖中
事雖亡顯報理合有隂功官序詵枝老生涯范甑空幾
[097-25a]
時潘好禮重與話清風
增讚司刑少卿徐有功讚曰猗歟徐公獬廌之精世皆
紛濁不改吾清
增制唐蘇頲行陸景初大理少卿制曰識悟清真虚心
得妙言符正直獨行鄰幾故能儒元黙知文史明逹翔
集仙署翻飛禁省而臯陶為理釋之不寃精求上才欽
恤中典宜愼刑法俾聞哀矜 常衮行景延之大理少
卿制曰業擅文儒行資忠信推令望於公器著能名於
[097-25b]
吏途久踐周行夙彰聲實祥刑之地稱職其難任在簡
孚𨕖兼勲舊宜參河海之亞俾副朝廷之舉
  大理卿官屬丞丞主簿直/獄 司
原杜氏通典曰丞自晉武咸寧中曹志上表請廷尉置
丞宋齊梁並因之後魏亦然北齊曰大理丞一人隋初
二人至煬帝改為勾檢官增為十六人分判獄事唐又
曰丞置六人杜景儉徐有功並為司刑丞與來俊臣侯/思正同制獄人稱之曰遇徐杜必生遇來
侯必/死 増續會要曰宋置丞四員命卿少舉官元豐五
[097-26a]
年命莫君陳等九人為大理寺丞始自朝廷差官也
續文獻通考曰遼金皆有丞元置監丞二員以流官為
之明大理寺左右寺丞各一人正五品 原杜氏通典
曰主簿自魏晉宋齊梁陳皆有唐置二人 増宋中興
會要曰元豐正名初除二員建炎三年省後復 續文
獻通考曰遼有主簿金置知法十一員元置經歴知事
各一員明置司務二人 原杜氏通典曰獄丞晉有左
右丞各一人宋齊因之梁陳置二人後魏北齊亦然隋
[097-26b]
有獄掾八人唐曰丞有四人 増宋續會要曰神宗復
置大理獄丞四員 自遼至明無考 原杜氏通典曰
司直後魏永安二年置司直十人御史中尉髙/穆所奏置視五品
隸廷尉位在正監上不署曹事唯覆理御史檢劾事漢/武
已置丞相府屬/司直非此司直北齊隋因之隋初置十人煬帝置十六
人唐置六人掌承制出使推覆若寺有疑獄則參議之
 増宋續會要曰熙寧中置大理獄至元豐五年始命
程嗣先四人為司直 中興㑹要曰建炎三年詔斷刑
[097-27a]
司直兼治獄司直其治獄司直罷 續文獻通考曰金
司直四員掌參議疑獄披詳法狀元明無聞事文𩔖聚/曰元仍唐
宋舊置大/理司直
  大理丞一
増必生 無死上詳通典卿唐御史臺記胡元禮自大/理丞遷少 嘗出一死囚元禮判殺之
曰元禮不離刑曹此人無活法李日知報曰日知/不離刑曹此人無死法竟以兩狀申日知果直 藴
古上箴 延年陳策山堂肆考曰唐張藴古上大寳箴/太宗嘉之賜以束帛除大理丞
又曰宋天聖中大理寺丞石延年上書陳十䇿乞𨕖練/兵級言西夏必叛朝廷不以為然及元昊反上思其言
[097-27b]
召見乞奉使河東籍兵囘/稱㫖上曰知卿才久矣 治讞之丞 司刑之典胡/文
恭行尹立制丞又行毛維藩制/擢任藩卿之 參司刑讞之典 用除棘路 徃治竹
胡文恭行王尹制用除棘路之丞徃治竹刑之讞/ 又行程簡制司進丞於棘路徃治讞於竹刑
  大理丞二
増斷獄無冤唐舊史曰狄仁傑為大理丞周歲斷獄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時武衛大將軍權善
才坐誤斫昭陵栢樹仁傑奏罪當免職髙宗令誅之仁/傑曰陛下必用變法請從今日為始臣不敢奉制殺善
才䧟陛下於不道帝/意解善才因而免罪 寛平無濫唐書曰李日知遷司/刑丞時用法嚴急日
知獨寛平/無冤濫者 宜用士合璧事𩔖宋紹興二十六年上曰/理寺宜參用士於是何涇楊邦弼
[097-28a]
除理/丞 廉勤律己吾學編曰彭與明萬安人建文元年/陞大理丞廉勤律己剛毅敢言敏逹
能斷四年擇中朝官知兵有風裁者出江北督察諸將/與明為衆所推遂出淮西至靈璧㑹何福戰敗為北兵
所執文皇遣歸與明慚/憤裂冠裳棄官變姓名
  大理丞三
增詩唐韓愈江陵道中呈李孫三學士詩曰棲棲法曹
掾何以自卑陬生平企仁義所學皆孔周早知大理官
不列三台儔何况親犴獄敲榜發奸偷懸知失事勢恐
自罹罝罘
[097-28b]
  大理主簿
増原情引經樓攻媿集曰宋陳希㸃為太學博士遷大/理寺簿人為之憤希㸃忻然就職素不讀
律而原情引經法/家自以為不及 持節勞來吕東萊集曰薛季宣為/大理寺簿是歲江湖大
饑流民徃徃北渡江邊吏復奏淮民多欵塞者遣季宣/行淮西收以實邊季宣持節勞來髦稚滿車下季宣使
事有緒遂進官/二等除大理正 多少年韓愈南内朝賀歸呈同官詩/法吏多少年磨淬出角圭將
舉汝愆尤以/為己階梯
  大理司直一
増馳傳決獄唐書曰王祚為司直/馳傳決獄所至仁平 連署斷獄又曰大/理司直
[097-29a]
凡大理斷/獄皆連署 先請魚書白帖曰司直凡承制/而出先請魚書以徃 進列理
初寮除鍾邦彦/大理司直制
  大理司直二
增詩唐杜甫送髙司直尋封閬州詩曰驊騮事天子辛
苦在道路司直非冗官荒山甚無趣 李嘉祐送韋司
直西行詩曰不恥青袍故尤宜白髪新 宋蘇軾和許
朝奉詩曰清絶聞詩語疏通豈法流傳家有衣鉢斷獄
盡春秋
[097-29b]
  大理正一
原杜氏通典曰大理正秦置廷尉正漢因之後漢一人
魏晉謂正監平為廷尉三官晉廷尉三官通視南臺持/書舊尚書郎下遷梁制服
獬廌冠介幘皁/衣銅印墨綬其後皆有隋開皇三年增為四員煬帝
增為六員唐二人通判寺事龍朔二年改為詳刑大夫
咸亨初復舊 増文獻通考曰宋神宗復置大理獄後
置寺正元豐五年刑部乞分評事司直與正為斷司丞
與長貳為議司凡斷案先上正看詳當否論難改正然
[097-30a]
後過議司覆議建炎并省斷治獄寺正各一員 續文
獻通考曰遼有大理正金元皆有明置左右寺正各一
人左右寺副各一人明徐禎卿傳曰舉𢎞治乙丑進士/除大理寺左寺副乞從南就養會
失囚謪官/卒於京
  大理正二
原活千數 決一朝後漢書曰何敞六世祖比干學尚/書於晁錯武帝時為廷尉正與張
湯同時湯持法深而比干務仁恕數與湯争雖不能盡/得然所濟活者以千數 魏志曰司馬芝子司馬岐從
河南丞轉廷尉正梁郡有繫囚多所連及數歲不決詔/書徙獄於岐及囚至詰之皆莫敢匿詐一朝決竟遂超
[097-30b]
為廷/尉 増蘇瓊雪冤 司馬宥疑北史曰蘇瓊為廷尉/正時畢義雲為御史
中丞以暴猛任職理官忌之莫敢有違瓊推察務在得/情雪其冤者甚衆 魏志曰司馬芝遷大理正有盗官
絹置都厠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獄芝曰刑罪之失失/在苛暴今贓物先得而後訊其辭若不勝掠必致誣服
誣服之情不可折獄且簡而易從大人之化也今請宥/所疑以隆易從之義不亦可乎太祖從其議遂釋女工
 比干仁恕 顧協清嚴上詳前注冬南史曰顧協初/為廷尉正 服單薄寺卿蔡
法度欲將襦與之憚/其清嚴不敢啟口 明習律令 決定嫌疑山堂肆/考曰魏
喬元奏陳琳明習律令召拜廷尉正詳蘇珍之/為正寺中語曰决定嫌疑蘇珍之事 卿二 詳正
科條 議典刑獄六典曰大理正掌參議刑辟詳正科/條之事凡六丞斷罪有不當者以法
[097-31a]
正之議職林曰初寮除葉/預制 刑典獄惟明克允 次公決疑獄 伯眞明法
漢書曰黄霸字次公宣帝聞霸持法平召以為廷尉/正數決疑獄廷中稱平守丞相長史坐公卿大議廷
中如長信少府夏侯勝非議詔書大不敬霸阿從不舉/劾皆下廷尉繋獄當死霸因從勝受尚書獄中再踰冬
積三歲乃出琳謝承後漢書曰宗琳字/伯眞喬元表 明法律徴拜廷尉正
  大理正三
増決獄稱平評正/二 顧榮太子舍人轉廷尉正晉書曰/顧榮入
洛以南士秀望累遷/太子舍人轉廷尉正 作二刑議晉書曰江統字元應/為廷尉正作二刑議
 上論見志山堂肆考曰唐王愔為大理正奏言法令/者人之隄防隄防不立則人無所禁竊見
[097-31b]
大理官員多不奉法以縱罪為寛恕/以守文為苛刻遂上應正論以見志 參聽棘言晏殊/𩔖要
許公集除制鵊鳩作/士參聮聽棘之言 徃正寺事職林初寮制爾其明/習刑書徃正寺事
 持法平允宋太宗實録曰范旻質之子/也判大理正事持法平允 治獄大理/正任
章詩曰古風眞徃哲雅道濫朝/聞治獄威豪右時時頼典墳 垂印范成送大理正/攝御史詩曰垂
銀棘庭印持/斧柏臺綱
  廷尉平一
原杜氏通典曰廷尉評事漢宣帝地節三年初於廷尉
置左右平員四人宣帝詔曰今遣廷吏與郡鞫獄任輕/禄薄其為置正平員四人其務平之
[097-32a]
涿郡太守鄭昌上言曰聖主立法明刑者非以為理救/衰亂之起也今明主躬垂明聽不置廷平獄將自正若
開後嗣不若刪定律令律令一定愚民知所避就姦吏/無所弄法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代衰聽怠
則廷平將招權而為亂首也宣帝始置左右平而/三輔決録注云何比干漢武帝為廷尉右平謬矣後漢
光武省右平唯有左平一人掌平決詔獄冠法冠魏晉
以來無左右而直謂之廷尉評後魏北齊及隋廷尉評
各一人開皇三年罷至煬帝乃置評事四十八人掌與
司直同其後官廢唐貞觀二十二年禇遂良議重法官
復奏置評事十員掌出使推覆後加二人為十二員
[097-32b]
増文獻通考曰宋熙寧置大理獄至元豐始命張仲穎
等十二人為評事隆興二年詔大理評事以八員為額
 續文獻通考曰金評事三員掌同司直事文𩔖聚曰/元仍唐宋舊
置評/事明左右評事四人止七品
  廷尉平二
増馬宫髙潔 杜暹公清漢書曰馬官行能髙潔遷廷/尉平 山堂肆考曰唐杜暹
授鄭縣尉以清節見知華州司馬楊孚公直士也深賞/重之孚遷大理正暹坐公事下法司爭謂人曰若此人
得罪則公清之士何以勸矣/特薦之執政擢大理評事 以行能遷 上便宜除
[097-33a]
上詳前注事晉史曰何攀/上便宜十 除廷尉平 號三緊官 居九寺首上/詳
拾遺不山堂肆考曰唐姚正操曰自余以評事入臺後/相繼 絶韓琬以為不然自則天好法刑曹望居九寺
之首以此評事多入臺迄今/為雅例非正操所能升降也 佐法之評 參議之讞
胡文恭行張希甫制佐法/卿之評 初寮行王怡制
  廷尉平三
原秩六百石平決詔獄續漢書百官志曰廷尉平一/人秩六百石掌平決詔獄
比干無冤民三輔決録曰何比干字少卿漢武帝時丞/相公孫宏舉為廷尉右平獄無冤民號曰
案何/公 顧榮明刑理晉中興書曰呉郡顧榮遷廷尉平/時趙王倫誅淮南王允收允官屬
[097-33b]
下廷尉議罪榮具明刑理不宜/廣濫倫意解頼榮濟者甚衆 増驚郡將廣記王敬/由為評事
奉使河南叱咤風生到廣陵訪裴諶諶/曰平公使車留此一宿得無驚郡將乎 改授殿直山/堂
肆考曰陳舜封者舉進士為大理評事因奏事上前上/見其言語㨗給舉止𩔖倡優詰之自言其父承業善筝
為都知上謂宰相曰此雜𩔖安得任清望官蓋/執政不為國家區别品流所致即改授殿直 詿誤
悉免唐新語敬昭道為評事時沂州反者詿誤坐者四/百餘人昭道反覆詰對執政無以奪詿誤者悉免
 評獄唐陳子昂為陳舍人讓/官表預參評於詔獄 羅織唐書曰則天時/御史中丞來俊
臣司刑評事康曄衞遂忠等同惡相濟招集/無頼數百人令其告事共為羅織千里響應 青雲姿
岑參送顔評事詩佇聞/明主用豈負青雲姿 近要杜甫送王評事/詩廷評近要津 初銜
[097-34a]
劉長卿西庭夜宴喜評事兄拜/命詩棘寺初衘命梅仙已誤身
  廷尉監一
原杜氏通典曰廷尉監秦置廷尉監漢有左右監邴吉/字少
卿為廷/尉監光武省右監唯有左監一人魏晉以來無左右
而直云廷尉監隋開皇三年罷大理監
  廷尉監二
原常從輕比謝承後漢書曰陳咸為/廷尉監議人常從輕比 多所全活又曰/陳咸
字子成為廷尉監論報多/恩多所全活皆稱恩也 陸鸞圗像晉起居注曰廷/尉監陸鸞求增
[097-34b]
築評堂圖/畫先賢像 陳咸稱恩詳/上
  衞尉卿一少卿并載/
原杜氏通典曰衞尉秦官掌門衞屯兵有丞漢因之漢/舊
儀曰衛尉寺在宫内胡廣云主宫闕之内/衞寺於周垣下為區廬者若今之伏宿屋景帝初更名
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衞尉又有長樂建立早甘泉衞尉
皆掌其官其職略同而不常置顔師古曰各隨所/掌之宫以為官名後漢
有衞尉卿一人職與漢同晉銀章青綬五時朝服武冠
佩水蒼玉掌冶鑄領冶金凡領五千三百五十冶在江/北而江南唯有梅根及冶塘
[097-35a]
二冶皆屬揚/州不屬衞尉晉江左不置衞尉宋孝武復置南齊掌宫
城管鑰南齊宮城諸却敵樓上本施鼓持夜者以/應更唱髙帝以鼓多警眠遂改以鐵磬梁衞
尉卿位視侍中職與漢同卿毎月丞毎旬行宫徼紏察
不法陳因之後魏亦有之北齊為衞尉寺有卿及少卿
各一人隋文帝開皇三年廢衞尉寺入太常及尚書省
十三年復置掌軍器儀仗帳幕之事而以監門衞掌宫
門屯兵唐因之龍朔二年改衞尉為司尉咸亨初復舊
光宅元年又改為司衞神龍初復舊卿一人少卿二人
[097-35b]
初少卿一人太/極元年加一人領武庫武器守宫三署署各有令 初
學記曰案齊職儀云衞尉秦官也蓋周禮宗伯官正之/職尉者罻也言以羅
罻令主/奸非漢因之自王莽及後漢初並省至獻帝復置魏
晉宋齊因之五代史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衞尉卿
後代並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衞尉寺判寺事一人
以即官以上充凡武庫武器並歸内庫及軍器庫以他
官及内侍典領守宫歸儀鸞司本寺無所掌卿少卿丞
皆為寄禄官元豐官制行置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卿
[097-36a]
掌儀衞兵械甲胄之政令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凡内
外作坊輸納兵器則辨其名數驗其良窳以歸於武庫
不如式者罰之時其曝凉而封籍其數若進御及頒給
則按籍而出之毎季委官檢視歲終上計帳於兵部掌
凡幄帟之事大禮設帷宫張大次小次陳鹵簿儀仗長
貳晝夜廵徼察其不如儀者押仗官則前期禀差凡仗
衞供羽儀節鉞金鼓棨㦸朝會亦如之宴饗賔客供幕
帟茵席視其敝者移少府軍器監修焉所隸官司十有
[097-36b]
三中興後廢衞尉并入工部 續文獻通考曰遼之先
世未有城郭溝池宫室止因氊車為營硬寨為官御帳
之官不得不謹出於貴戚為侍衞著帳為近侍北南部
族為護衞武臣為宿衞親軍為禁衞百官番宿為宿直
奉宸以司供御三班以肅朝會而硬寨則以嚴晨夜焉
金衞尉司大安元年擬隆/慶官人數定之中衞尉掌總中宫事務副尉
左常侍掌周護道從儀仗之事右常侍常侍官護衞三
十人奉引八十人執旗二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立衞
[097-37a]
尉院改軍器監為武備監隸衞尉院二十四年罷院立
大僕寺遂不置明凡供奉儀仗導從諸務俱屬錦衣衞
不設此官
  衞尉卿二
原漢官解詁曰衞尉主宫闕之内衞士於周垣下為廬
各有員部凡居宫中者皆施籍於掖門案其姓名若有
醫巫僦人當入者本官長吏為之封啟傳審其印信然
後内之人未定又有籍皆復有符符用木長二寸以當
[097-37b]
所屬官兩字為鐵印亦太卿炙符當出入者案籍畢復
齒符識其物色乃引内之也其有官位得出入者令執
御之官傳呼前後以相通從昬至晨分部行夜夜有行
者輒前曰誰誰若此不解終歲更始所以重慎宿衞也
 東觀漢記曰光武二十三年太尉鮑昱兼衞尉永元
二年司徒丁鴻兼衞尉 魏志曰辛毗為衞尉潘平與
徐邈胡質皆憂國忘私不營産業賜穀二千斛錢三十
萬布告天下 又曰田豫為并州刺史徴為衞尉屢乞
[097-38a]
遜位司馬宣王以豫克壯書喻未聽豫書荅曰年過七
十而以居位譬猶鐘鳴漏盡夜行不休是罪人也遂引
疾拜大中大夫 晉書曰石崇拜衞尉與潘岳諂事賈
謐與之親善號二十四友廣成君毎出崇降車路左望
塵而拜其卑佞如此 沈約宋書曰南郡王義宣子恢
為侍中領衞尉晉氏過江不置衞尉世祖欲重城禁故
復置衞尉自恢始 増册府元龜曰梁蕭範為衞尉夜
中行城常因風使鞭箠宿衞欲令帝知其勤及姪修在
[097-38b]
職夜必再廵而不欲人知或問其故曰夜中警逴實有
其勞主上慈愛聞之容或賜止違詔則不可奉詔則廢
事且胡質之清尚畏人知此職司之常何足自顯聞者
歎服 又曰唐殷侑文宗初為衞尉卿㑹滄鎮不定兵
久未解詔令五品已上都省集議時宰臣方務翦除賊
冦莫敢異議獨侑抗疏其略云伏願以宗社安危為大
計以善師攻心為神武以含垢安人為逹圖以漏網吞
舟為至德帝雖不納深所嘉歎
[097-39a]
  衞尉卿三
原千列 八屯班固西都賦曰周廬千列徼道綺錯徼/張衡西京賦曰衞尉八屯警夜廵晝
道外周千/廬内附 周廬 夾道漢官解詁曰衞尉掌宫闕周/廬殿屯陳夾道當兵交㦸胡
廣注曰宫闕之内周廬殿各陳屯交/兵士以示威武交㦸以遮妄出入者 周衞 廵警漢/武
帝栢梁詩衞尉曰周衞交/㦸禁不時 下見八屯注 交㦸 屯兵並詳周/廬注 嚴
衞 列卿 増廢職 棄官上見後揚䧺箴中山堂肆/考唐中宗神龍 以楊元
琰為衞尉卿先是元琰知武三思寖用請棄官為僧上/不許敬暉聞而笑之元琰曰功成名遂不退將危此由
衷之請非徒然也及/暉等得罪元琰獨免 原禄賜親戚 身無愛惜呉志/曰嚴
[097-39b]
畯常為孫權立呉及稱尊號畯為衞尉禄賜皆散之親/戚知故家常不充 續漢書曰隂興為衞尉每將逺征
身行勞問/無所愛惜 官尊九寺 職重八屯西京/賦 増石崇卑
佞 銚期諫諍上詳卿二期後漢書曰銚期潁川人也/拜衞尉卿 重於忠義憂國憂主其有
不得於心必/犯顔諫諍 原入清近之地 居警廵之司白/帖
  衞尉卿四
原衞尉屬官漢書百官公卿表曰衞尉屬官有公車司/馬衞士旅賁三令丞衞士三丞又諸屯衞
候司馬二十/二官皆屬焉 衞尉所掌又曰衞尉掌官門衞士屯兵/公車令北宫衞士左右都候
宫掖門司/馬皆屬焉 典宿衞東觀漢記曰趙熹為衛尉性周宻/盡心事上内典宿衞夙夜匪懈恩
[097-40a]
寵甚厚母殁乞/身行服帝不許 奉宿衞又曰竇固字孟孫為衞尉奉/兩宫宿衞而見重當世恭謹
下士賑施宗/族甚有名稱 趙孝篤行欲寵異之華嶠漢書曰趙孝/字長平拜長樂衞
尉復徴弟禮為御史中丞禮亦恭謙行已𩔖於孝帝嘉/其兄弟篤行欲寵異之詔禮十日一就衞尉府大官送
供具令共相對盡歡數年禮終帝/令孝從官屬送喪歸葬天下榮之 馬光周宻特親愛
 後漢書曰馬光為衞尉小心周/宻喪母過哀帝以是特親愛之 増金敞雖帝亦難
冊府元龜曰漢金敞為衞尉為人正/直敢犯顔色左右憚之雖帝亦難焉 馮石為帝所寵
又曰後漢馮石為衞尉能/取悅當世為安帝所寵 原辛毗以清平聞詳卿/二
裴楷以才行轉晉起居注河南尹裴楷/才行清茂轉衞尉也
[097-40b]
  衞尉卿五
原箴漢揚雄衞尉箴曰茫茫上天崇髙其居設置山險
畫為防禦重垠累垓以難不律闕為城衞以待暴卒國
以有固人以有内各保其守永攸不敗維昔庶僚官得
其人荷戈而歌中外以堅齊桓怵惕宿衞不勅門非其
人戸廢其職曹子剽劍遂成其詐軻挾匕首而衞人不
寤二世妄宿敗於望夷閻樂矯詔㦸者不推尉臣司衞
敢告執維
[097-41a]
原碑漢孔融衞尉張儉碑銘曰其先張仲實以孝友左
右周室晉主夏盟而張老延君譽於四方君稟乾綱之
正性蹈髙世之殊軌氷潔淵清介然特立雖史魚之勵
操叔向之正色未足比焉中常侍同郡侯覽專權王命
豺虎肆虐威震天下君以西都督郵上覽禍亂凶國之
罪鞫沒贓姦以巨萬計俄而制書按驗部黨君為覽所
䧟亦章名捕逐當世英雄授命殞身以籍濟君厄者蓋
數千人故克免斯艱旋宅舊宇衆庶懷其德王公慕其
[097-41b]
聲州宰爭命辟大將軍幕府公車特就家拜少府皆不
就也復以衞尉徴明詔嚴切勅州郡乃不得已而就之
銘曰桓桓我君應天淑靈皓素其質允廸忠貞肆志直
道進不為榮赴㦸驕臣發如震霆凌剛摧堅視危如寧
  衞尉卿官屬丞官主簿左武庫署/守 署 右都候 武器署/
原杜氏通典曰衞尉丞秦漢多以博士議郎為之後漢
一人魏晉並同宋孝武增置一人梁亦有之後魏北齊
並有隋因之唐置二人 増文獻通考曰宋一人 原
[097-42a]
杜氏通典曰主簿一人漢衞尉駕四馬主簿前車以乗
晉有衞尉主簿二人宋齊梁陳因之北齊隋亦有二人
唐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主簿一人 原杜氏通典
曰武庫署令丞於周官司甲司弓矢等下大夫司戈盾
等中士下士蓋其任也兩漢曰武庫令屬執金吾後漢
又有考工令丞屬太僕主造兵器成付武庫令晉魏因
之晉後屬衞尉宋齊武庫令丞屬尚書庫部梁陳屬衞
尉卿北齊亦有後周如周官隋如北齊唐因之各一人
[097-42b]
天寳六載四月勅改儀制令廟社門宫門每門各二十
㦸東宫每門各十八㦸一品門十六㦸嗣王郡王若上
柱國帶職事二品散官光禄大夫以上鎭國大將軍以
上各同職事品及京兆河南太原府大都督大都護門
十四㦸上柱國帶職事三品上護軍帶職事二品若中
都督上都護門十二㦸國公及上護軍帶職事三品若
下都督諸州門各十㦸並官給貞元五年十二月中書
門下奏應請列㦸官準儀制令正一品開府儀同三司
[097-43a]
嗣王郡王並勲官上柱國柱國等帶職事三品以上並
許列㦸準天寳六載四月勅文加散官光禄大夫鎭國
大將軍以上各同職事品近日散試官便帶高階者衆
恐須商量者伏請準舊制令本文取帶三品以上正員
職事為定勅旨依 原杜氏通典曰武器署令丞隋行
臺尚書省有武器監令唐永徽中始置各一人掌祭祀
及朝會巡幸及公卿婚葬鹵簿之事 増文獻通考曰
宋武庫武器並歸内庫及軍器庫以他官及内侍典領
[097-43b]
軍器凡四庫勾當官並二人衣甲弓槍弩劔三庫悉以
諸司使副及内侍充什物庫以三班使臣充掌禁兵器
鎧甲供軍什器儲㣥之物辨其出納 原杜氏通典曰
守宫署漢有守宫令丞掌御紙筆墨及諸財用并封泥
之事屬少府晉及北齊屬光禄勲北齊守宫令掌張設
之事梁陳屬大匠卿隋屬衞尉寺唐置令一人掌諸鋪
設帳幕氊褥牀薦几席之事廣德二年二月勅文京兆/府諸司諸使幕士丁匠總
八萬四千五百人數内宜月支二千九百四十四人仍/令河東關内諸州府據戸口分配不得偏出京兆府餘
[097-44a]
八萬一千一百/一十四人並停 増文獻通考曰宋守宫署歸儀鸞司
儀鸞司勾當官四人以諸司使副及内侍充掌奉乗輿
親祀郊廟朝會廵幸宴饗及内庭供帳之事凡三庫一
曰金銀器皿帟幕什物二曰香燭三曰氊油牀椅鐵器
雜物監門二人以三班使臣充 原杜氏通典曰左右
都候周禮司寤氏有夜士干寳注曰今都候之屬後漢
各一人主劔㦸士徼循宫及天子有所收考宫中諸有/奏劾罪左
都候執㦸戲車縳送付詔獄在宫大小各付所/屬見尚書令僕射尚書皆執板拜見即對楫屬衞尉
[097-44b]
後無
  公車令一
原杜氏通典曰公車司馬令周官秦屬衞尉漢因之掌
殿司馬門夜徼宫中天下上章四方貢獻及闕下凡所
徴召公車者皆總領之後漢有丞一人丞𨕖曉諱掌知
非法尉主闕門兵禁戒非常晉江左以來直曰公車令
宋以後屬侍中隋有公車署置令丞唐無
  公車令二
[097-45a]
原衞尉屬官有公車令漢書百官公卿表曰衞尉屬/官有公車司馬令丞各一人
銅印墨綬冠集賢冠晉百官表注曰公車司馬令一人/周官也銅印墨綬絳服冠集賢一
梁冠官品第七/月俸二十七斛 領徴召詳通/典 掌闕門續漢書百官/志曰公車司
馬令一人秩六百石/掌宫南闕門之事 釋之劾奏不敬漢書曰張釋之/為公車令頃之
太子與梁孝王共車入朝不下司馬門於是釋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門遂劾不下公門不敬奏之薄太后
聞之文帝免冠謝曰敎兒子不謹薄太后使使承詔赦/太子梁王然後得入文帝由是竒釋之拜為中大夫
 周乗不畏强禦周乗字子車召為公車令不畏强/禦以見惡幸臣拜交州刺史也
  光禄卿一少卿并載/
[097-45b]
原杜氏通典曰秦有郎中令主郎内諸官/故曰郎中令掌宫殿掖門
戸有丞漢因之至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勲王莽改/光禄勲
為司/中後漢曰光禄勲所掌同典三署郎更直執㦸宿衞
考其德行而進退之漢東京三署即有德應四科者歲/舉茂才二人德行二人及三署即
罷省光禄勲猶依舊舉/四行衣冠子弟以充之郊祀之事掌三獻光祿勲居禁
如宋之殿/中御史有獄在殿門外謂之光禄外部兩漢自光
禄大中中散諫議等大夫及謁者僕射羽林郎郎中侍
即五官武賁左右等中即將奉車駙馬二都尉車户騎
[097-46a]
三將如淳曰主車曰車/即主户衞曰户即並屬光禄勲建安末復改光禄
勲為郎中令魏黃初元年復為光禄勲東晉哀帝興寧
二年省光禄勲并司徒孝武寧康元年復置自魏晉以
後無復三署郎而光禄不復居禁中唯外官朝㑹則以
名到焉二臺奏劾則符光禄加禁止解禁止亦如之禁/入
殿省光禄主/殿門故也其宫殿門戸至宋文猶屬焉梁除勲字謂
之光禄卿卿舊視列曹尚書天監中視中庶子職與漢
同後魏又置少卿北齊曰光禄寺置卿少卿兼掌諸膳
[097-46b]
食帳幕隋文帝開皇三年廢光禄寺入司農十二年復
置初有卿及少卿各一人煬帝加置二少卿雖取漢代/舊名而其
職則/别唐龍朔二年改光禄寺為司宰寺咸亨初復舊光
宅元年為司膳卿神龍初復舊卿一人掌終獻行事少
卿二人領太官珍羞良醖掌醢等四署署各有令丞
初學記曰案光禄卿漢官也齊職儀云初秦置郎中令
掌宫殿掖門戸及主諸郎之在殿中侍衞故曰郎中令
漢官儀曰郎中令屬官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曰/三署署中各有中郎議郎侍郎郎中皆無屬外多至千
[097-47a]
人主執㦸衞宫陛及諸虎賁郎羽林郎皆屬/焉謂之郎中令者言領諸郎而為之令長漢因之至
武帝更名光禄勲應劭曰光明也禄爵也勲功也言光/禄典郎謁者虎賁羽林舉不失德賞
不失勞故曰光禄勲應劭鄭𤣥並曰/勲猶閽也今光禄勲則古閽之職後漢獻帝又為郎
中令魏文又為光禄勲後世因之五代史百官志云至
梁加卿字曰光禄卿除勲字後代因之北齊兼掌餚膳
隋則全掌餚膳不復掌宫殿門唐初因之 増文獻通
考曰宋光禄寺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古者其屬
有太官珍羞良醖掌醢四局今分隸御㕑法酒庫古者
[097-47b]
祭祀則省牲鑊濯漑三公攝祭為終獻今並以他官攝
本寺但掌供祠祭酒醴果實醢醯菹薪炭及㸃饌進胙
之事卿少卿丞為寄禄官元豐官制行置卿少卿丞主
簿各一人元祐三年詔長貳互置政和六年監察御史
王桓等言祭祀牲牢之具掌於光禄而寺官未嘗臨視
請大祠以長貳朔祭及中祠以丞簿監視宰割禮畢頒
胙有故及小祠聽以其屬攝從之中興後廢光禄并入
禮部 續文獻通考曰遼南面初設光禄寺後以太宗
[097-48a]
諱改崇禄寺其官曰卿少卿丞主簿金燕饗御膳之事
皆掌於宣徽院而光禄寺不設元光禄寺隸宣徽院掌
起運米麴諸事領尚飲尚醖局沿路酒坊各路布種事
延祐七年定置卿四員少卿二員丞二員主事二員明
置光禄寺卿一人少卿二人寺正二人其屬典簿二人
録事一人大官珍羞良醖掌醢四署各置正二人署丞
四人監事四人司牲局司牧局各大使一人吏二十五
人卿掌祭享宴勞酒醴膳羞之事辨其名數會其出入
[097-48b]
量其豐約以聽於禮部少卿寺丞為之貳凡祭祀請省
牲進飲福酒胙凡薦新移太常寺凡喪𦵏供其祭物凡
牲果菜雜物取之上林苑不給市諸民視時估十加一
凡市直季支天財庫錢鈔凡貢獻果鮮㕑料省受之凡
器皿移工部及幕工兼作之歲省其成敗凡筵宴酒飯
番夷貢使降人茶飯物料下程差其等而供之凡㕑役
久得為王典膳移吏部凡傳奉宣索籍記覆奏之監以
科道官各一人察其出入而糾禁其奸弊
[097-49a]
  光禄卿二
原首九列 總三署庾氷集用樂謨詔草曰光禄九卿/列首且職典吏署 續漢書曰杜
林字伯山為光禄卿内奉宿衞/外總三署周密敬愼𨕖舉稱平 歎至德 薦名士孟/宗
别傳曰宗為光禄勲大會宗先少酒偶有强者飲一杯/便吐傳詔司察宗吐黍飯察者以聞上乃歎息曰至德
清純如此平續漢書曰杜/林𨕖舉稱 數薦名士 入卧内 緫從官漢書曰/周仁景
帝時為郎中令為人隂重不洩常衣弊補衣溺袴期為/不清潔以是得幸出入卧内於後宫祕戲仁常在旁終
無所言上時問人仁曰上自察之亦無所/毁 柏梁詩光禄勲曰總領從官栢梁臺 辯棄甲
問投蜺魏志曰王肅字子雍為光禄勲時有一魚長尺/集武庫之屋有司以為吉祥肅辯之曰魚生於
[097-49b]
泉而見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其後果有東關之敗 謝承後漢書曰楊賜宇伯
欽拜光禄勲位特進又嘉德殿前有青赤氣詔特進遣/中使問賜祥異禍福吉凶所在以賜博學碩儒故宻諮
問宜極陳其意賜上疏陳請案春秋䜟天投/蜺海内亂今妾嬖閹尹共專國朝之所致也 宣王拜
林 景帝問袤魏志曰常林徙光禄勲太常晉宣王以/林鄉邑耆德每為之拜或謂林曰司馬
公貴重君宜且止之林曰司馬公自欲敦長幼之序以/為後生之法貴非我之所畏也言者慙恧蹜踖而退
又曰鄭袤為光禄勲毋邱儉作亂景帝自征之百官祖/送時袤疾不在會上謂王肅唯不見鄭光禄為恨袤聞
自輿追上上笑曰固知生必來也/遂與同載問以計謀帝甚重之 安世撻奴 曜卿
賜穀漢書曰張安世字孺子為光禄勲即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覆漿水邪郎
[097-50a]
有滛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以恚怒誣汚衣冠告署/撻奴其隱人過皆此𩔖也 魏志曰袁渙字曜卿為即
中令時言劉備死君臣皆賀渙以嘗為備吏獨不賀卒/於官太祖為之流涕賜榖二千石太倉穀千斛賜郎中
令家垣下穀千斛與曜卿/家上言官法下言親故 増異政被徴 忠言見采
山堂肆考曰東漢劉昆初為江陵令縣有火災昆向叩/頭多降雨止風後為𢎞農太守虎皆負子渡河光武聞
之異之徴為光禄勲帝問昆曰前在江陵反風滅火後/守𢎞農虎北渡河行何德政而致是乎昆對曰偶然耳
帝歎曰此長者之言也顧命書諸策言束漢桓帝時封/賞踰制内寵猥盛光禄勲陳蕃上疏 之帝采其言出
宫女五百餘人封/侯者降為鄉侯 輕財好義 修已守道又曰漢楊/惲為光禄
勲惲輕財好義殿中稱其公平然伐其能好發人隂伏/由是多怨卒免為庻人 晉成帝時顔含為光禄勲郭
[097-50b]
璞常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在人修已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自有性命無勞蓍龜
石建恣言 陳蕃上疏史記曰漢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學獲罪皇太后以為儒
者文多質少以石建為郎中令事有可言屏人恣言極/切至廷見如不能言者是以上乃親尊禮之 下詳前
 原宿衞宫省 居守京師東觀漢記曰馬防字公平/為光禄勲宿衞宫省上數
幸防府賞賜飲食令續漢書曰李通字次元為光禄勲/帝每征討四方常 通居守京師鎭撫百姓修宮室起
學/官 増延之儉約 孟宗清純册府元龜曰晉顔延之/為光禄勲居身儉約不
營財利布衣蔬食獨酌&KR1122/野旁若無人 下詳前注 子橫觥觥 伯春恂恂後/漢
書曰郭憲字子橫為光禄勲時匈奴數犯塞帝患之乃/召百僚廷議憲以為天下疲敝不宜動衆諫諍不合乃
[097-51a]
伏地稱眩瞀不復言帝令兩郎扶下殿憲亦不拜帝曰/常聞關東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憲遂以病辭退卒於
家恂鄉里諺曰鄉/里 恂邵伯春 石建奏事謹愼 魯恭𨕖舉清平
漢書石奮傳曰石建為郎中令奏事下建讀之驚恐曰/書馬者與尾為五今乃四不足一獲譴死矣其為謹愼
他皆如是平續漢書曰魯恭遷光禄/勲𨕖舉清 京師貴戚莫能枉其正
  光禄卿三
原張湛正諫續漢書曰張湛字子孝拜光禄勲光武臨/朝或有惰容湛輒諫其失常乗白馬帝每
見湛輒言白馬/生且復見矣 誘進好學又曰杜林為光禄勲郎有/好學者輒見誘進朝夕滿
堂士以是髙/而慕附之 時亮天工傅元太常趙喜咨進贊/曰時亮天工四門順軌 陳
[097-51b]
蕃切諫東觀漢記曰陳蕃為光禄勲上疏切諫曰鄙諺/云盗不過五女門以女能貧家也今後宮之女
數千食肉衣/綺豈不貧乎 増袁彭清潔冊府元龜曰袁彭為光禄/勲行至清為吏粗袍糲食
終於議即尚書胡廣等追表其有清潔之羙比/前朝貢禹第五倫求蒙顯贈當時皆嗟歎之 以清
廉稱東觀漢記曰孫湛為光禄勲/以清廉見稱與周澤相𩔖 周澤清廉册府元/龜曰後
漢周澤為光禄勲/清廉果於從政 原以明經拜後漢劉昆以明經/徴拜為光禄勲
三日拜司空後漢書曰茍爽為光祿/勲視事三日進拜司空 増顔含不識降
册府元龜曰晉顔含為光禄於時論者以王導帝之/師傅名位隆重百僚宜為降禮太常馮懷以問於含
含曰王公雖重禮無偏敬降之言或是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識時務旣而告人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向馮
[097-52a]
祖思問佞於我/我有邪徳乎 𨕖置惟允庾氷集晉樂謨詔曰光禄/典吏署𨕖置惟允其以前
散騎常侍謨/為光禄勲也 文辭粲然臧榮緒晉書曰應詹字思逺/遷光禄卿諷議於時優㳺文
籍愛人好士/文辭粲然 應詹無所明晉書中興南頓應録曰王/敦徙應詹為光禄詹以敦
專制自樹故優游諷/詠一無所標明也 即日為護軍王隱晉書應詹傳/曰詹遷光禄勲王
敦作逆帝問如何答曰陛下宜奮赫斯之威臣等負戈/前驅願不俟命以討逆社稷之計也即日以詹為䕶軍
 鄭黙不矜物王隱晉書曰鄭黙字思𤣥轉光祿勲寛/中博愛謙虚温謹不以才地矜物事上
以禮遇下以和雖僮豎/厮養之人皆遇之以恩 曜卿不得擅竒南史曰王惠/字令明宋國
初建當置郎中令武帝難其人謂傅亮曰今用郎中令/不可減袁曜卿也旣而曰吾得其人矣曜卿不得獨擅
[097-52b]
其竒乃以/惠居之 屏風屈曲册府元龜曰宋王逺為光禄勲/世為之語曰王逺如屏風屈曲
從俗能/蔽風露 紫禁滄洲明農丈人集曰張元易於光禄署/中種竹甚蕃黎惟敬祕書題曰紫
禁滄/洲 有功藝苑明詩小傳曰馮惟訥嘉靖中歴官藩/伯以病請老特進光禄寺卿予致仕
惟訥仕宦三十年圗書詩卷外無長物撰漢魏六朝/詩紀自上古以迄陳隋網羅放失殊有功於藝苑
  光禄卿四
増詩唐蘇頲送光禄姚卿還都詩曰漢室有英台荀家
多寵才九卿朝已入三子暮同來不授綸為草還司鼎
用梅兩京王者宅駟馬日應廻 羅隱送光禄崔卿赴
[097-53a]
闕詩曰十年目斷望西轅此日殷懃聖主恩上國已留
虞寄命中朝應聽范汪言官從府幕歸卿寺路向干戈
見禁門鵷侶寂寥曹署冷更堪嗚咽問田園
増制唐蘇頲行房光義光禄卿制曰上卿之貴爰因德
𨕖終獻之禮必由才致上柱國房光義門承胄緒地聨
姻戚雅容端操惟玉有温擇行踐言復圭無玷頃祗班
序尤稱望實蘭猗趨職以仗於誰何柏梁賦詩俾聞於
總領
[097-53b]
原箴漢揚雄光禄勲箴曰經兆宫室畫為中外廊殿門
闥限以禁界國有周衞民有藩籬各有攸保守以不岐
昔在夏殷桀紂淫湎特牛之飲門户荒亂即雖執㦸謁
者參差殿中成市或室内鼓鼙忘其廊廟而聚夫逋逃
四方多罪載號載呶内不可不省外不可不清德人立
朝義士充庭禄臣司光敢告執經 増明宣宗光禄寺
箴曰周官善庖實肇光禄漢列九卿唐總四屬國朝建
置率循勿易享祀賔燕咸其所職先王之禮豐儉有宜
[097-54a]
惟敬惟誠儀式行之粢盛必備犧牲必潔執事有恪儼
乎對越羣賢在朝四裔㑹同廩之餼之必精必豐朝夕
膳羞必謹恒度毋儉公費而縱私軀毋騁奢侈毋肆暴
殄毋作愆過以蹈常典正已率下咸敬愼之用永終譽
光我訓辭
  光禄卿官屬丞醖主簿/良 署 珍羞署/掌醢署
原杜氏通典曰光禄丞漢二人多以博士議郎為之後
漢一人魏晉因之銅印黃綬梁陳視員外郎其員外說/在通直散
[097-54b]
騎常侍/郎中後魏北齊並有之隋有三人唐置二人 増文
獻通考曰宋元豐官制行置丞一人 續文獻通考曰
元丞二員明寺正二人從六品隆慶四年正月吏部覆/户科楊鎔奏請以舉人
出身知縣敎官亷能素著者入補光禄寺署正而間以/例貢參之優其超擢或徑於聽𨕖舉人中除補從之
 原杜氏通典曰主簿漢置晉宋齊梁陳並有之北齊
曰功曹五官主簿隋二人唐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
置一人 續文獻通考曰遼亦有元主事二員明置典
籍二人 原杜氏通典曰珍羞署令丞於周官有籩人
[097-55a]
掌四籩之實盖其任也後漢少府屬官有甘丞主膳具
晉太官令有餳官果官吏各二人自後無聞北齊餚藏
令屬光禄寺後周有餚藏中士下士隋如北齊唐因之
長安中改為珍羞神龍初復舊開元初又改之有令丞
各一人 増文獻通考曰宋珍羞署隸御㕑有供備庫
太平興國二年/改為内物料庫有使及副使掌供尚食及内外膳羞米
麫飴蜜棗豆百品之料監官二人以三班及内侍充監
門一人以三班充外物料庫掌給皇城外諸宫院油鹽
[097-55b]
米麫之品監官二人以三班内侍充 續文獻通考曰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始立尚珍署後罷入有司二十五
年復置掌收濟寧等處田土子粒以供酒材設逹嚕噶
齊一員令一員丞一員吏目一人明珍羞署署正二人
丞四人供宫膳茶飯之事 原杜氏通典曰良醖署令
丞於周官酒正中士下士掌酒之政令後漢湯官丞主
酒屬少府晉有酒丞一人齊食官局有酒吏梁曰酒庫
丞北齊有清漳令丞主酒後周如古周之制隋曰良醖
[097-56a]
署令丞各一人唐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良醖署屬
御㕑有内酒坊使掌造法糯酒常料之三等酒以供邦
國之用監官三人監門二人以三班内侍充都麯院掌
造麴以給内酒坊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監官二人以
京朝官及諸司使副内侍充法酒庫掌造供御及祠祭
周太祖平河中得酒工王思/善造法麴因立法酒庫置之凡祭祀共五齊三酒以實
樽罍監官二人以朝臣及三班使臣内侍充 續文獻
通考曰元良醖署中統四年立御酒庫設金符宣差至
[097-56b]
元十一年始設提㸃十六年改尚醖局掌醖造諸王百
官酒醴提㸃一人大使一人副使二人直長一人有大
都上都二局上都少副使一人品秩同珍羞尚飲醴源/良醖舊本光禄
所屬元與光/禄並隸宣徽明良醖署署正二人丞四人供獻殿宫膳
均給内外官人夷匠之事 原杜氏通典曰掌醢署令
丞於周官有醢人掌四豆之實自後無聞至齊諸公府
有釀食典軍二人後周有掌醢中士下士隋曰掌醢署
令丞各一人唐因之 増文獻通考曰宋屬御㕑有油
[097-57a]
醋庫監官一人以京朝官充掌造油醯胾以供邦國膳
羞内外之用 續文獻通考曰明掌醢署署正二人丞
四人供祭祀茶飯齋禱之事
  太官令一
原杜氏通典曰太官署令丞於周官為膳夫庖人外饔
中士下士盖其任也秦為太官令丞屬少府兩漢因之
桓帝延熙元年使太官令得補二千石魏亦屬少府晉
屬光禄勲宋齊屬侍中梁門下省領太官陳因之後魏
[097-57b]
分太官為尚食中尚食知御膳隸門下省而太官掌百
官之饌屬光禄卿北齊因之後周有典庖中士内膳中
士隋如北齊唐因之各一人 増文獻通考曰宋隸御
㕑勾當官五人以朝官并諸司使副内侍都知押班充
掌供御之膳羞及内外饔餼割烹煎和素膳之事元祐
初罷太官令二年復置崇寧二年置尚食局太官令惟
掌祠事 續文獻通考曰明太官署署正二人丞四人
供祭祀宫膳節筵給夷濟貧之事
[097-58a]
  太官令二
原司王饔 掌御膳揚雄太官箴曰時惟膳夫實主王/饔 續漢書百官志曰太官令一
人掌御/飲食 掌六清之飲 正百品之羞應劭漢書百官/公卿表注太官
令職在典邦王饔掌六清之飲陳八珍之饌愼口實之/御防有敗之奸 又曰太官令職在正百品之羞納四
棐之/貢
  太官令三
原少府屬官有太官令漢書百官公卿表曰少府屬官/有太官令主膳食導官令太官
之别/主酒 秩六百石漢官儀曰太官令一人/秩六百石掌鼎俎饌具 著兩梁冠
[097-58b]
又曰尚書陳忠奏太/官宜著兩梁冠也 謁者皆緗幘單衣又曰太官謁/者皆緗幘大
冠白絹/單衣 奴婢皆緹&KR0008蔽膝漢舊儀曰太官湯官奴婢/各三千人置酒皆緹&KR0008
膝上食用/黃金口器 職在鼎俎不陳階位應劭注漢官儀百/官表曰太官云云
職役斯碎非文雅使蔡邕書曰太官令職/役斯碎非文雅所使 爐炭赤紅
而髮不絶韓非子曰晋文公之時宰臣上炙而髪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之宰人曰有死罪三援礪
砥刀利猶干將也切肉肉斷而髮不斷臣之罪一也援/木而貫臠而不見髮臣之罪二也奉熾爐炭火盡赤紅
而炙熟而髪不燒臣之罪三也堂下得無微有疾/臣者乎公曰善乃召其堂下而譙之果然乃誅之 增
治吐炎而髮不銷謝承後漢書曰魯國陳正叔為太官/令時黃門郎宿與正叔有隙因進食
[097-59a]
 以髮貫炙中光武見髪勅斬正叔正叔曰臣有當死罪/三熾以爐炭増治吐炎燋爐爛肉而髪不銷臣罪一也
 㧞出佩刀砥礪五石虧肥截骨不能斷髪臣罪二也臣/與丞及庖人六目而視不如黃門兩目臣罪三也詔赦
 之收/黃門 時苖壽春令為太官魏略曰時苖為壽春令遷/官太官令領中都中正定
 九品之/正也 張登在職勤為太官魏志王朗集曰朗薦張/登詔曰登忠義彰著在
 職功勤名位雖卑直亮宜顯饔膳/近任當得此吏今以登為太官令 増供膳食之事六/典
 曰太官令供膳食之事丞為之貳凡祭之日則白卿詣/㕑省牲取明水於隂鑑取明火於陽燧帥宰人以鑾刀
 割牲取其毛血實之於豆遂烹牲焉又/有帥進饌者實簠簋設於饌幕之内 賜爵南郡公
 後魏書曰毛循之能為南人飲食手自煎調多所適意/世祖親待之進太官尚書賜爵南郡公加冠將軍常在
[097-59b]
 太官主/進御膳
 
 
 
 
 
 
御定淵鑑𩔖函卷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