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8 明史-清-張廷玉 (master)


[265-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史卷一百九十一


  大學士張廷玉等奉 敕修


  列傳第七十九


  毛 澄      汪 俊弟 偉


  吳一鵬      朱希周


  何孟春      豐 熈子 坊


  徐文華      薛 蕙胡 侍 侯廷訓王 祿


[265-1b]
  毛澄字憲清崑山人舉𢎞治六年進士第一授修撰預
脩㑹典成進右諭徳直講東宫武宗為太子以澄進講
明晰稱之帝帝大喜方秋夜置宴即徹以賜武宗立進
左庶子直經筵以母憂歸正徳四年劉瑾摘㑹典小疵
貶諸纂脩者秩以澄為侍讀服闋還朝進侍讀學士再
進學士掌院事歴禮部侍即十二年五月拜尚書其年
八月朔帝㣲行澄率侍即王瓚顧清等疏請還宫既又
出居庸幸宣府乆留不返澄等頻疏諫悉不報明年正
[265-2a]
月駕旋命百官戎服郊迎澄等請用常服不許七月帝
自稱威武大將軍朱夀統六師廵邊遂幸宣府抵大同
歴山西至榆林澄等屢疏馳諌至十二月復偕廷臣上
疏曰去嵗正月以來鑾輿數駕不遑寕居今茲之行又
已半嵗宗廟社稷享祀之禮並係攝行萬夀正旦冬至
朝賀之儀悉從簡略臘朔省牲闕而不行遂二年矣嵗
律將周郊禋已卜皇祖之訓曰凡祀天地精誠則感格
怠慢則禍生今六龍遐騁旋軫無日萬一氷雪阻違道
[265-2b]
途梗塞元正上日不及躬執玉帛於上帝前陛下何以
自安且邊地荒寒隆冬尤甚臣等處重城食厚祿仰思
聖體勞頓根本空虗遥望清塵憂心如醉伏祈趣駕速
還躬親祼享宗社臣民幸甚不報十四年二月駕甫還
京即諭禮部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太師鎮國
公朱夀遣往兩畿瞻東嶽奉安聖像祈福安民澄等駭
愕復偕廷臣上言陞下以天地之子承祖宗之業九州
四海但知陛下有皇帝之號今曰總督軍務威武大將
[265-3a]
軍太師鎮國公者臣等莫知所指夫出此㫖者陛下也
加此號者陛下也不知受此號者何人如以皇儲未建
欲遍告名山大川用祈黙相則遣使走幣足將敬矣何
必躬奉神像獻寳香如佛老所為哉因歴陳五不可亦
不報宸濠反江西帝南征示威武駐蹕留都者踰嵗澄
屢請回鑾及駕返通州用江彬言將即賜宸濠死澄據
漢庶人故事請還京告郊廟獻俘行戮不從中官王堂
鎮浙江請建生祠西番闡化王使者乞額外賜茶九萬
[265-3b]
斤澄皆力争不聼王瓊欲陥彭澤澄獨白其無罪武宗
崩廷議立世宗澄偕大學士梁儲夀寜侯張鶴齡駙馬
崔元等往迎於安陸既至將謁見有議用天子禮者澄
曰今即如此後何以加豈勸進辭譲之禮當遂廢乎世
宗踐阼甫六日有㫖議興獻王主祀及尊稱五月七日
戊午澄大㑹文武羣臣上議曰考漢成帝立定陶王為
皇太子立楚孝王孫景為定陶王奉共王祀共王者皇
太子夲生父也時大司空師丹以為恩義偹至今陛下
[265-4a]
入承大統宜如定陶王故事以益王第二子崇仁王厚
炫繼興王後襲興王主祀事又考宋濮安懿王之子入
繼仁宗後是為英宗司馬光謂濮王宜尊以髙官大爵
稱王伯而不名范鎮亦言陛下既考仁宗若復以濮王
為考於義未當乃立濮王園廟以宗樸為濮國公奉濮
王祀程頤之言曰為人後者謂所後為父母而謂所生
為伯叔父母此生人之大倫也然所生之義至尊至大
宜别立殊稱曰皇伯叔父某國大王則正統既明而所
[265-4b]
生亦尊崇極矣今興獻王於孝宗為弟於陛下為本生
父與濮安懿王事正相等陛下宜稱孝宗為皇考改稱
興獻王為皇叔父興獻大王妃為皇叔母興獻王妃凡
祭告興獻王及上箋於妃俱自稱姪皇帝某則正統私
親恩禮兼盡可以為萬世法議上帝怒曰父母可更易
若是耶命再議其月二十四日乙亥澄復㑹廷臣上議
曰禮為人後者為之子自天子至庶人一也興獻王子
惟陛下一人既入繼大統奉祀宗廟是以臣等前議欲
[265-5a]
令崇仁王厚炫主興獻王祀至於稱號陛下宜稱為皇
叔父興獻大王自稱姪皇帝名以宋程頤之説為可據
也本朝之制皇帝於宗藩尊行止稱伯父叔父自稱皇
帝而不名今稱興獻王為皇叔父大王又自稱名尊崇
之典已至臣等不敢復有所議因錄程頤代彭思永議
濮王禮疏進覧帝不從命博考前代典禮再議以聞澄
乃復㑹廷臣上議曰臣等㑹議者再請改稱興獻王為
叔父者明大統之尊無二也然加皇字於叔父之上則
[265-5b]
凡為陛下伯叔諸父皆莫能與之齊矣加大字於王之
上則天下諸王皆莫得而並之矣興獻王稱號既定則
王妃稱號亦随之天下王妃亦無以同其尊矣况陛下
飬以天下所以樂其心不違其志豈一家一國之飬可
同日語哉此孔子所謂事之以禮者其他推尊之説稱
親之議似為非禮推尊之非莫詳於魏明帝之詔稱親
之非莫詳於宋程頤之議至當之禮要不出於此并錄
上魏明帝詔書當是時帝鋭意欲推崇所生而進士張
[265-6a]
璁復抗疏極言禮官之謬帝心動持澄等疏乆不下至
八月庚辰朔再命集議澄等乃復上議曰先王制禮本
乎人情武宗既無子嗣又鮮兄弟援立陛下於憲廟諸
孫之中是武宗以陛下為同堂之弟考孝宗母慈夀無
可疑矣可復顧私親哉疏入帝不懌復留中㑹給事中
邢寰請議憲廟皇妃邵氏徽號澄上言王妃誕生獻王
實陛下所自出但既承大統則宜考孝宗而母慈夀太
后矣孝宗於憲廟皇妃宜稱皇太妃則在陛下宜稱太
[265-6b]
皇太妃如此則彛倫既正恩義亦篤疏入報聞其月帝
以母妃將至下禮官議其儀澄等請由崇文門入東安
門帝不可乃議由正陽左門入大明東門帝又不可澄
等執議如初帝乃自定其儀悉由中門入時尊崇禮猶
未定張璁復進大禮或問帝益嚮之至九月末乃下澄
等前疏更令博採輿論以聞澄等知勢不可已謀於内
閣加稱興王為帝妃為后而以皇太后懿㫖行之乃疏
言臣等一得之愚已盡於前議兹欲仰慰聖心使宜於
[265-7a]
今而不戾乎情合乎古而無悖乎義則有宻勿股肱在
臣等有司未敢擅任帝遂於十月二日庚辰以慈夀皇
太后㫖加興獻王號曰興獻帝妃曰興國太后皇妃邵
氏亦尊為皇太后宣示中外顧帝雖勉從廷議意猶慊
之十二月十一日己丑復傳諭加稱皇帝内閣楊廷和
等封還御批澄抗疏力争又偕九卿喬宇等合諫帝皆
不允明年嘉靖改元正月清寜宫後三小宫灾澄復以
為言㑹朝臣亦多諌者事獲止澄端亮有學行論事侃
[265-7b]
侃不撓帝欲推尊所生嘗遣中官諭意至長跪稽首澄
駭愕急扶之起其人曰上意也上言人孰無父母奈何
使我不獲伸必祈公易議因出嚢金畀澄澄奮然曰老
臣悖耄不能隳典禮獨有一去不與議已耳抗疏引疾
至五六上帝輒慰留不允二年二月疾甚復力請乃許
之舟至興濟而卒先是論定䇿功加澄太子太傅廕錦
衣世指揮同知力辭不受帝雅敬憚澄雖數忤㫖而恩
禮不衰既得疾遣醫診視藥物之賜時至其卒也深悼
[265-8a]
惜之贈少傅諡文簡


  汪俊字抑之弋陽人父鳯進士貴州叅政俊舉𢎞治六
年㑹試第一授庶吉士進編修正徳中與修孝宗實錄
以不附劉瑾焦芳調南京工部員外即瑾芳敗召復原
官累遷侍讀學士擢禮部右侍即嘉靖元年轉吏部右
侍即時議興獻王尊號與尚書喬字毛澄輩力爭澄引
疾去代者羅欽順不至乃以俊為禮部尚書是時獻王
已加帝號矣主事桂萼復請稱皇考章下廷議三年正
[265-8b]
月俊集廷臣七十有三人上議曰祖訓兄終弟及指同
産言今陛下為武宗親弟自宜考孝宗明矣孰謂與人
為後而滅武宗之統也儀禮傳曰為人後者孰後後大
宗也漢宣起民間猶嗣孝昭光武中興猶考孝元魏明
帝詔皇后無子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孰謂入繼之主與
為人後者異也宋范純仁謂英宗親受詔為子與入繼
不同蓋言恩義尤篤尤當不顧私親非以生前為子者
乃為人後身後入繼者不為人後也萼言孝宗既有武
[265-9a]
宗為之子安得復為立後臣等謂陛下自後武宗而上
考孝宗非為孝宗立後也又言武宗全神器授陛下何
忍不繼其統臣等謂陛下既稱武宗皇兄矣豈必改孝
宗稱伯乃為繼其統乎又言禮官執者不過前宋濮議
臣等愚昧所執實不出此蓋宋程頤之議曰雖當専意
於正統豈得盡絶於私恩故所繼主於大義所生存乎
至情至於名稱統緒所繋若其無别斯亂大倫殆為今
日發也謹集諸章奏惟進士張璁主事霍韜給事中熊
[265-9b]
浹與萼議同其他八十餘疏二百五十餘人皆如臣等
議議上留中而特㫖召桂萼張璁席書於南京越旬有
五日乃下諭曰朕奉承宗廟正統大義豈敢有違第本
生至情亦當兼盡其再集議以聞俊不得已乃集羣臣
請加皇字以全徽稱議上復留十餘日至三月朔乃詔
禮官加稱興獻帝為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興國太后
為本生母章聖皇太后擇日祭告郊廟頒詔天下而别
諭建室奉先殿側恭祀獻皇俊等復争曰陛下入奉大
[265-10a]
宗不得祭小宗亦猶小宗之不得祭大宗也昔興獻帝
奉藩安陸則不得祭憲宗今陛下入繼大統亦不得祭
興獻帝是皆以禮抑情者也然興獻帝不得迎飬夀安
皇太后於藩邸陛下得迎興國太后於大内受天下之
飬而尊祀興獻帝以天子之禮樂則人子之情獲自盡
矣乃今聖心無窮臣等敢不將順但於正統無嫌乃為
合禮帝曰朕但欲奉先殿側别建一室以伸追慕之情
耳迎飬藩邸祖宗朝無此例何容餙以為詞其令陳狀
[265-10b]
俊具疏引罪乃嚴㫖切責而趣立廟益急俊等乃上議
曰立廟大内有干正統臣實愚昧不敢奉詔帝不納而
令集廷臣大議俊等復上議曰謹按先朝奉慈别殿蓋
孝宗皇帝為孝穆皇太后祔葬初畢神主無薦享之所
而設也當時議者皆據周制特祀姜嫄而言至為本生
立廟大内則從古未聞惟漢哀帝為定陶恭王立廟京
師師丹以為不可哀帝不聼卒遺後世之譏陛下有可
以為堯舜之資臣等不敢𨗳以衰世之事請於安陸特
[265-11a]
建獻帝百世不遷之廟俟他日襲封興王子孫世世献
饗陛下嵗時遣官持節奉祀亦足伸陛下無窮至情矣
帝仍命遵前㫖再議俊遂抗疏乞休再請益力帝怒責
以肆慢允其去召席書未至令呉一鵬署事明倫大典
成落俊職卒於家隆慶初贈少保諡文莊俊行誼修潔
立朝光明端介學宗洛閩與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説
學者稱石潭先生弟偉字器之由庶吉士授檢討與俊
皆忤劉瑾調南京禮部主事瑾誅復故官屢遷南京國
[265-11b]
子祭酒武宗以廵幸至率諸生請幸學不從江彬矯㫖
取玉硯偉曰有秀才時故硯可特去俊罷官之嵗偉亦
至吏部右侍郎偕廷臣數争大禮又伏闕力争及席書
張璁等議行猶持前説不變轉官左侍即為陳洸劾罷
卒於家


  吳一鵬字南夫長洲人𢎞年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
修户部尚書周經以讒去上疏乞留之正徳初進侍講
充經筵講官劉瑾出諸翰林為部曹一鵬得南亰刑部
[265-12a]
員外即遷禮部即中瑾誅復為侍講進侍講學士歴國
子祭酒太常卿並在南京母䘮除起故官世宗踐阼召
拜禮部右侍即尋轉左數與尚書毛澄汪俊力争大禮
俊去國一鵬署部事而帝趣建獻帝廟甚亟一鵬集廷
臣上議曰前世入繼之君間有為本生立廟園陵及京
師者第嵗時遣官致祀尋亦奏罷然猶見非當時取議
後代若立廟大内而親享之從古以來未有也臣等寜
得罪陛下不欲陛下失禮於天下後世今張璁桂萼之
[265-12b]
言曰繼統公立後私又曰統為重嗣為輕竊惟正統所
傳之為宗故立宗所以繼統立嗣所以承宗統之與宗
初無輕重况當我朝傳子之世而欲倣堯舜傳賢之例
擬非其倫又謂孝不在皇不皇惟在考不考遂欲改稱
孝宗為皇伯考臣等歴稽前古未有神主稱皇伯考者
惟天子稱諸王曰伯叔父則有之非可加於宗廟也前
此稱本生皇考實裁自聖心乃謂臣等留一皇字以覘
陛下又謂百皇字不足當父子之名何肆言無忌至此
[265-13a]
乞速罷建室之議立廟安陸下璁萼等法司按治帝報
曰朕起親藩奉宗祀豈敢違越但本生皇考寝園逺在
安陸於卿等安乎命下再四爾等欺朕冲嵗黨同執違
敗父子之情傷君臣之義往且勿問其奉先殿西室亟
修葺盡朕嵗時追逺之情時嘉靖三年四月也頃之一
鵬極陳四方灾異言自去年六月迄今二月其間天鳴
者三地震者三十八秋冬雷電雨雹十八暴風白氣地
裂山崩産妖各一民饑相食二非常之變倍於往時願
[265-13b]
陛下率先羣工救疾苦罷營繕信大臣納忠諫用回天
意帝優詔報之踰月手敕名奉先殿西室為觀徳殿遂
命一鵬偕中官頼義京山侯崔元迎獻帝神主於安陸
一鵬等復上言歴考前史並無自寢迎園主入大内者
此天下後世觀瞻所係非細故也且安陸為恭穆啓封
之疆神靈所戀又陛下龍興之地王氣所鍾故我太祖
重中都太宗重留都皆以王業所基永修世祀伏乞陛
下俯納羣言改題神主奉安故宫為百世不遷其觀徳
[265-14a]
殿中别設神位香几以慰孝思則本生之情既隆正統
之義亦盡奏入不納一鵬乃行慮使者為道途患疏請
禁約帝善其言而戒飭之比還朝則廷臣已伏闕哭争
朝事大變而給事中陳洸譸張尤甚一鵬抗疏曰大禮
之議㫁自聖心正統本生昭然不紊而洸妄謂陛下誕
生於孝宗沒後三年嗣位於武宗沒後二月無從授受
其説尤為不經謹按春秋以受命為正始故魯隐公上
無所承内無所受則不書即位今陛下承武宗之遺詔
[265-14b]
奉昭聖之懿㫖正合春秋之義而洸謂孰從授受是以
陛下為不得正始也洸本小人不痛加懲艾無以杜效
尤之漸不聼其年九月一鵬以本官入内閣専典誥敕
兼掌詹事府事武宗實録成進尚書領職如故尋以省
墓歸還朝仍典誥敕未幾出理部事前此典内閣誥敕
者皆需次柄政而張璁桂萼新用事素銜一鵬異已乃
出為南京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居二年南京官刻諸
大臣王瓊等不職一鵬與焉遂乞致仕給廩如故事卒
[265-15a]
贈太子太保諡文端子子孝湖廣叅政


  朱希周字懋忠崑山人徙吳縣髙祖吉户部給事中父
文雲南按察副使希周舉𢎞治九年進士孝宗喜其姓名
擢為第一授修撰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劉瑾摘修會典
小疵降修撰孝宗實錄成復官乆之進侍讀學士擢南
京吏部右侍即閲五年召為禮部右侍即時方議大禮
數偕其長争執㑹左侍即吳一鵬奉使安陸尚書席書
未至希周獨理部事而帝方營觀徳殿令恊律即崔元
[265-15b]
初習學舞生於大内太常卿汪舉劾之帝遂令太常官
一人同入内教習希周上言太常樂舞有定數不當更
設帝不從舉復争帝責其妄議而是時張璁桂萼已召
至益交章請去本生之號帝悦從之趣禮官具上冊儀
希周率即中余才汪必東等疏諌曰陛下考孝宗母昭
聖三年矣而更定之論忽從中出則明詔為虗文不足
信天下祭告為瀆禮何以感神祗且本生非貶詞也不
妨正統而親之義寓焉何嫌於此而必欲去之以滋天
[265-16a]
下之議時羣臣諌者甚衆疏皆留中遂相率詣左順門
跪伏希周走告諸閣臣曰羣臣伏闕公等能坐視乎亦
偕羣臣跪伏以請帝聞大怒命希周與何孟春等俱待
罪而盡繫庶僚於詔獄明日上章聖皇太后冊文希周
及尚書秦金金獻民趙鑑趙璜侍郎何孟春都御史王
時中大理少卿張縉徐文華俱不赴帝怒責陳狀希周
等伏罪復嚴㫖譙責乃已而是時庶僚繫獄者猶未釋
希周上言諸臣狂率固不可宥但今獻皇帝神主將至
[265-16b]
必百官齋迎乃克成禮乞早寛縲絏用襄大典不納大
禮遂自此定矣其明年由左侍郎遷南京吏部尚書嘉
靖六年大計京官南六科無黜者桂萼素以議禮嗛
希周且惡兩京言官嘗劾已因言希周畏勢曲庇希
周言南京六科止七人實無可去者臣以言路私之
固不可如避言路嫌誅責之尤不可且使舉曹皆賢
必去一二人示公設舉曹皆不肖但去一二人塞責
乎因力稱疾乞休温㫖許之仍敕有司嵗給夫廩
[265-17a]
林居三十年中外論薦者三十餘疏竟不復起性恭
謹不妄取予卒年八十有四贈太子少保瀕殁屬諸
子曰他日儻䝉易名典勿犯我家諱乃避文諡恭靖
何孟春字子元郴州人祖俊雲南按察司僉事父說刑
部郎中孟春少遊李東陽之門學問該博第𢎞治六年
進士授兵部主事言官龎泮等下獄疏救之詔修萬嵗
山毓秀亭乾清宫西室役軍九千人計費百餘萬抗疏
極諌清寧宫灾陳八事疏萬餘言進員外郎郎中出理
[265-17b]
陜西馬政條目畢張還上釐弊五事並劾撫臣不職正
徳初請釐正孔廟祀典不果行出為河南叅政㢘公有
威擢太僕少卿進為卿駕幸宣府馳疏諌等以右副都
御史廵撫雲南討平十八寨叛蠻阿勿阿寺等奏設永
昌府増五長官司五守禦所録功廕一子辭不受世宗
即位遷南京兵部右侍郎半道召為吏部右侍郎㑹蘓
松諸府旱潦相繼而江淮北河水大溢漂沒田廬人畜
無算孟春倣漢魏相條奏八事帝嘉納焉尋進左侍郎
[265-18a]
尚書喬宇罷代署部事先是大禮議起孟春在雲南聞
之上疏言臣閲邸報見進士屈儒奏中請尊聖父為皇
叔考興獻大王聖母為皇叔母興獻大王妃得㫖下部
知猶未奉俞命也臣惟前世帝王自旁支入奉大統推
尊本生得失之迹具載史冊宣帝不敢加號於史皇孫
光武不敢加號於南頓君晉元帝不敢加號於恭王抑
情守禮宋司馬光所謂當時歸羙後世頌聖者也哀安
桓靈乃追尊其父祖犯義侵禮司馬光所謂取譏當時
[265-18b]
見非後世者也儀禮䘮服為人後者傳曰何以三年也
受重者必以尊服服之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傳曰何
以期也不二斬也重大宗者降其小宗也夫父母天下
莫隆焉至繼大宗則殺其服而移於所後之親蓋名之
不可以二也為人後者為之子不敢復顧私親聖人制
禮尊無二上若恭敬之心分於彼則不得専於此故也
今者廷臣詳議事猶未决豈非皇叔考之稱有未當者
乎抑臣愚亦不能無疑禮生曰父母死曰考妣有世父
[265-19a]
母叔父母之文而無世叔考世叔妣之説今欲稱興獻
王為皇叔考古典何據宋英宗時有請加濮王皇伯考
者宋敏求力斥其謬然則皇叔考之稱豈可加於興獻
王乎即稱皇叔父於義亦未安也經書稱伯父叔父皆
生時相呼及其既歿從無通親属冠於爵位之上者然
則皇叔父之稱其可復加先朝已諡之親王乎臣伏覩
前詔陛下稱先皇帝為皇兄誠於獻王稱皇叔如宋王
珪司馬光所云亦已愜矣而議者或不然何也天下者
[265-19b]
太祖之天下也自太祖傳至孝宗孝宗傳之先皇帝特
簡陛下授之大業獻王雖陛下天性至親然而所以光
臨九重富有四海子子孫孫萬世南靣者皆先皇帝之
徳孝宗之所貽也臣故願以漢宣光武晉元三帝為法
若非古之名不正之號非臣所願於陛下也及孟春官
吏部則已尊本生父母為興獻帝興國太后繼又改稱
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本生聖母章聖皇太后孟春三
上疏乞從初詔皆不省於是帝益入張璁桂萼等言復
[265-20a]
欲去本生二字璁方盛氣列上禮官欺妄十三事且斥
為朋黨孟春偕九卿秦金等具疏略曰伊尹謂有言逆
於心必求諸道有言孫於志必求諸非道邇者大禮之
議邪正不同若諸臣匡拂累千萬言此所謂逆於心之
言也陛下亦嘗求諸道否乎一二小人敢托將順之説
招徠罷閒不學無恥之徒熒惑聖聴此所謂孫於志之
言也陛下亦嘗求諸非道否乎何彼言之易行而此言
之難入也遂發十三難以辨折璁疏入留中其時詹事
[265-20b]
翰林給事御史及六部諸司大理行人諸臣各具疏争
並留中不下羣情益&KR0837&KR0837㑹朝方罷孟春倡言於衆曰
憲宗朝百官哭文華門争慈懿皇太后𦵏禮憲宗從之
此國朝故事也修撰楊慎曰國家飬士百五十年仗節
死義正在今日編修王元正給事中張翀等遂遮留羣
臣於金水橋南謂今日有不力争者必共撃之孟春金
献民徐文華復相號召於是九卿則尚書献民及秦金
趙鑑趙璜俞琳侍即孟春及朱希周劉玉都御史王時
[265-21a]
中張潤寺卿汪舉潘希曽張九叙呉祺通政張瓚陳霑
少卿徐文華及張縉蘇民金瓚府丞張仲賢通政叅議
葛禬寺丞袁宗儒凡二十有三人翰林則掌詹事府侍
即賈詠學士豐熙侍講張璧修撰舒芬楊維聰姚淶張
衍慶編修許成名劉棟張潮崔桐葉桂章王三錫余承
勲陸釴王相應良王思檢討金臯林時及慎元正凡二
十有二人給事中則張翀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謝蕡
毛玉曹懷張嵩王瑄張&KR0008鄭一鵬黄重李錫趙漢陳時
[265-21b]
明鄭自璧裴紹宗韓楷黄臣胡納凡二十有一人御史
則王時柯余翺葉竒鄭本公楊樞劉潁祁杲杜民表楊
瑞張英劉謙亨許中陳克宅譚纘劉翀張錄郭希愈蕭
一中張恂倪宗嶽王璜沈敎鍾卿宻胡瓊張濓何鰲張
曰韜藍田張鵬翰林有孚凡三十人諸司即官吏部則
即中余寛党承志劉天民員外即馬理徐一鳴劉勲主
事應大猷李舜臣馬冕彭澤張鵾司務洪伊凡十有二
人户部則即中黄待顯唐昇賈繼之楊易楊淮胡宗明
[265-22a]
栗登党以平何巖馬朝卿員外即申良鄭漳顧可乆婁
志徳主事徐嵩張庠髙奎安壐王尚志朱藻黄一道陳
儒陳騰鸞髙登程旦尹嗣忠郭日休李錄周詔戴亢繆
宗周邱其仁爼琚張希尹司務金中夫檢校丁律凡三
十有六人禮部則即中余才汪必東張&KR1606張懷員外即
&KR0777李文中張澯主事張鏜豐坊仵瑜丁汝䕫臧應奎
凡十有二人兵部則即中陶滋賀縉姚汝臯劉淑相萬
潮員外即劉漳楊儀王徳明主事汪溱黄嘉賓李春芳
[265-22b]
盧襄華鑰鄭曉劉一正郭持平余禎陳賞司務李可登
劉從學凡二十人刑部則即中相世芳張峩詹潮胡璉
范錄陳力張大輸葉應驄白轍許路員外即戴欽張儉
劉士竒主事祁敕趙廷松熊宇何鰲楊濓劉仕蕭樟顧
鐸王國光汪嘉㑹殷承叙陸銓錢鐸方一蘭凡二十有
七人工部則即中趙儒葉寛張子衷汪登劉璣江珊員
外金即廷瑞范鏓龎淳主事伍餘福張鳯來張羽車純
蔣珙鄭騮凡十有五人大理之屬則寺正母徳純蔣同
[265-23a]
仁寺副王暐劉道評事陳大綱鍾雲瑞王光濟張徽王
天民鄭重杜鸞凡十有一人俱跪伏左順門帝命司禮
中官諭退衆皆曰必得俞㫖乃敢退自辰至午凡再傳
諭猶跪伏不起帝大怒遣錦衣先執為首者於是豐熙
張翀余翺余寛黄待顯陶滋相世芳母徳純八人竝繋
詔獄楊慎王元正乃撼門大哭衆皆哭聲震闕廷帝益
怒命收繋四品以下官若干人而令孟春等待罪翼日
編修王相等十八人俱杖死熙等及慎元正俱謪戌始
[265-23b]
下孟春等前疏責曰朕嗣承大統祗奉宗廟尊崇大禮
自出朕心孟春等毁君害政變亂是非且張璁等所上
十三條尚留中未發安得先知其以實對於是孟春等
具疏伏罪言璁等所條者於未進之日先以私稾示人
且有副本存通政司故臣等知之臣等忝從大臣後得
與議禮之末竊以璁等欺罔故昌言論辨以瀆天聴罪
應萬死惟望聖明加察辨其孰正孰邪則臣等雖死亦
幸帝怒不已責孟春倡衆逞忿非大臣事君之道法宜
[265-24a]
重治姑從輕奪俸一月旋出為南京工部左侍即故事
南部止侍即一人時已有右侍即張琮復以孟春為左
蓋賸員也孟春屢疏引疾至六年春始得請及明倫大
典成削其籍乆之卒於家隆慶初贈禮部尚書諡文簡
孟春所居有泉用燕去來時盈涸得名遂稱燕泉先生


  豐熙字原學鄞人布政司慶孫也幼有異禀嘗大書壁
間曰立志當以聖人為的遜第一等事於人非夫也年
[265-24b]
十六䘮母水奬不入口數日居倚廬三年𢎞治十二年
舉殿試第二孝宗竒其䇿賜第一人袍帶寵之授編修
進侍講遷右諭徳以不附劉瑾出掌南京翰林院事父
䘮闋起故官世宗即位進翰林學士興獻王大禮議起
熙偕禮官數力争及召張璁桂萼為學士方献夫為侍
讀學士熙昌言於朝曰此冷褒叚猶流也吾輩可與竝
列耶抗疏請歸不允既而尊稱禮定卜日上恭穆獻皇
帝諡册熙等疏諌曰大禮之議頒天下三年矣乃以一
[265-25a]
二人妄言欲去本生之稱専隆鞠育之報臣等聞命驚
惶罔知攸措竊惟陛下為宗廟神人之主必宗廟之禮
加隆斯繼統之義不失若乖先王之禮貽後世之譏豈
不重累聖徳哉不得命相率伏哭左順門遂下詔獄掠
治復杖之闕廷遣戍熙得福建鎮海衛既璁等得志乃
相率請釋謪戍諸臣罪皆首及熙帝不聼最後謹身殿
灾熙年且七十給事中田濡復請矜宥卒不聼居十有
三年竟卒於戍所隆慶初贈官賜䘏子坊字存禮舉卿
[265-25b]
試第一嘉靖二年成進士出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尋
謫通州同知免歸坊博學工文兼通書法而性狂誕熙
既卒家居貧乏思效張璁夏言片言取通顯十七年詣
闕上書言建明堂事又言宜加獻皇帝廟號稱宗以配
上帝世宗大悦未幾進號睿宗配饗元極殿其議蓋自
坊始人咸惡坊畔父云明年復進卿雲雅詩一章詔付
史館待命乆之竟無所進擢歸家悒悒以卒晚嵗改名
道生别為十三經訓詁類多穿鑿語或謂世所傳子貢
[265-26a]
詩傳亦坊偽纂也


  徐文華字用光嘉定州人正徳三年進士授大理評事
擢監察御史廵按貴州乖西苗阿雜等倡亂偕巡撫魏
英討之破寨六百三十壐書奬勞江西副使胡世寕坐
論寕王宸濠繫詔獄文華抗疏救曰世寕上為聖朝下
為宗室竭誠發憤言甫脱口而禍患随之亦可哀也寕
王威𦦨日以張隐患日以甚失今不戢容有紀極顧又
置世寕重法杜天下之口奪忠鯁之氣弱朝廷之勢啓
[265-26b]
宗藩之心招意外之變皆自今日始矣不納帝遣中官
劉允迎佛烏斯藏文華力諌不報馬昂納妊身女弟於
帝又疏諫曰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婦陛下萬乗至尊
乃有此舉返之於心則不安宣之於口則不順傳之天
下後世則可醜誰為陛下進此者罪可族也萬一防閑
闊略不幸有李園吕不韋之徒乗間投隙豈細故哉今
昂兄弟子姪出入禁闥陛下降絀等威與之亂服雜坐
或同卧起壞祖宗法莫此為甚馬姬専寵於内昂等㺯
[265-27a]
權於外禍機竊發有不可勝言者乞早誅以絶禍源亦
不報文華既數進直言帝及諸近倖皆銜之㑹文華條
上宗廟禮儀祧廟禘祫特享出主祔食凡五事考證經
義悉可施行帝怒責其出位妄言章下所司禮官闇於
經術又阿帝意遂奏文華言非是命下詔獄黜為民時
正徳十一年十月也世宗即位起故官歴河南按察副
使嘉靖二年舉治行卓異入為大理右少卿尋轉左時
方議興獻帝大禮文華數偕諸大臣力争明年七月復
[265-27b]
倡廷臣伏闕哭諌坐停俸四月已席書張璁桂萼方献
夫㑹廷臣大議文華與汪偉鄭岳猶力争武定侯郭勛
遽曰祖訓如是古禮如是璁等言當書曰大臣事君當
將順其美議乃定及改題廟主文華諌曰孝宗有祖道
焉不可以伯考稱武宗有父道焉不可以兄稱不若直
稱曰孝宗敬皇帝武宗毅皇帝猶两全無害也疏入命
再奪俸六年秋李福達獄起主獄者璁萼献夫以議禮
故憾文華等乃盡反獄詞下文華與諸法官獄獄具責
[265-28a]
文華阿附御史殺人遣戍遼陽遇赦卒於道隆慶初贈
左僉都御史自大學士毛紀侍即何孟春去位諸大臣
前争大禮者或依違順㫖文華顧堅守前議不變其被
譴不以罪士論深惜之


  薛蕙字君采毫州人年十二能詩舉正徳九年進士授
刑部主事諌武宗南巡受杖奪俸旋引疾歸起故官改
吏部歴考功即中嘉靖二年廷臣數争大禮與張璁桂
萼等相持不下蕙撰為人後觧為人後辨及辨璁萼所
[265-28b]
論七事合數萬言上於朝觧有上下二篇推明大宗義
其辨曰陛下繼祖體而承嫡統合於為人後之義坦然
無疑乃有二三臣者詭經畔禮上惑聖聰夫經傳纖悉
之指彼未能覩其十一遽欲恃小慧騁夸詞可謂不知
而作者也其曰陛下為獻帝不可奪之適嗣按漢石渠
議曰大宗無後族無庶子已有一適子當絶父嗣以後
大宗否戴聖云大宗不可絶禮言適子不為後者不得
先庶子耳族無庶子則當絶父以後大宗晉范汪曰廢
[265-29a]
小宗昭穆不亂廢大宗昭穆亂矣先王所以重大宗也
豈得不廢小宗以繼大宗乎夫人子雖有適庶其親親
之心一也而禮適子不為後庶子得為後者此非親其
父母有厚薄也直繋於傳重収族不同耳今之言者不
知推本祖禰惟及其父母而止此弗忍薄其親忍遺其
祖也其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乃漢儒邪説按此踵歐陽
計之謬也夫為人後者為之子其言出於公羊固漢儒
所傳者然於儀禮實相表裏古今以為折衷未有異論
[265-29b]
者也藉若修之説其悖禮甚矣禮為人後者斬衰三年
此子於父母之䘮也以其父母之䘮服之非為之子而
何其言之悖禮一也傳言為所後者之祖父母妻妻之
父母昆弟昆弟之子若子其若子者由為之子故耳傳
明言若子今顧曰不為之子其言之悖禮二也且為人
後者不為之子然則稱謂之間將不曰父而仍曰伯父
叔父乎其言之悖禮三也又立後而不為之子則古立
後者皆未嘗實子之而姑偽立是人也是聖人偽教人
[265-30a]
以立後而實則無後焉耳其言之悖禮四也夫無後者
重絶祖考之祀故立後以奉之今所後既不得而子則
祖考亦不得而孫矣豈可以入其廟而奉其祀乎其言
之悖禮五也由此觀之名漢臣以邪説無乃其自名耶
抑二三臣者亦自度其説之必竆也於是又為遁辭以
倡之曰夫統與嗣不同陛下之繼二宗當繼統而不繼
嗣此一言者將欲以廢先王為人後之義與則尤悖禮
之甚者也然其牽合附㑹眩於名實茍不辨而絶之殆
[265-30b]
將為後世禍矣夫禮為大宗立後者重其統也重其統
不可絶乃為之立後至於小宗不為之後者統可以絶
則嗣可以不繼也是則以繼統故繼嗣繼嗣所以繼統
也故禮為人後言繼嗣也後大宗言繼統也統與嗣非
有二也其何不同之有自古帝王入繼者必明為人後
之義而後可以繼統蓋不為後則不成子也若不成子
夫安所得統而繼之故為後也者成子也成子而後繼
統又將以絶同宗覬覦之心焉聖人之制禮也不亦善
[265-31a]
乎抑成子而後繼統非獨為人後者爾也禮無生而貴
者雖天子諸侯之子茍不受命於君父亦不敢自成尊
也春秋重授受之義以為為子受之父為臣受之君故
榖梁子曰臣子必受君父之命斯義也非直尊君父也
亦所以自尊焉耳蓋尊其君父亦將使人之尊己也如
此則義禮明而禍亂亡今説者謂倫序當立斯立已是
惡知禮與春秋之意哉若夫前代之君間有兄終而弟
繼姪終而伯叔父繼者此遭變不正者也然多先君之
[265-31b]
嗣先君於己則考也己於先君則子也故不可考後君
而亦無兩統二父之嫌若晉之哀帝唐之宣宗是也其
或諸王入嗣則未有仍考諸王而不考天子者也陛下
天倫不先於武宗正統不自於獻帝是非予奪至為易
辨而二三臣者猥欲比於遭變不正之舉故曰悖禮之
尤者也其他所辨七事亦率倣此書奏天子大怒下鎮
撫司考訊已貰出之奪俸三月㑹給事中陳洸外轉疑
事由文選即夏良勝及蕙良勝已被訐見斥而蕙故在
[265-32a]
時亳州知州顔木方坐罪乃誣蕙與木同年相闗通疑
有奸利章下所司蕙亦奏辨帝不聴令觧任聴勘蕙遂
南歸既而事白吏部數移文促蕙起蕙見璁萼等用事
堅卧不肯起十八年詔選官僚擬蕙春坊司直兼翰林
檢討帝猶以前憾故報罷而蕙亦卒矣蕙貌臞氣清持
己峻潔於書無所不讀學者重其學行稱為西原先王
當是時廷臣力持大禮而璁萼建異議舉朝非之其不
獲與廷議而以璁萼得罪者又有胡侍王祿侯廷訓云
[265-32b]
胡侍寕夏人舉進士歴官鴻臚少卿張璁桂蕚既擢學
士侍劾二人越禮背經因據所奏反覆論辨凡千餘言
帝怒命逮治言官論救謫潞州同知瀋府宗室勛注以
事憾之奏侍試諸生題譏刺且謗大禮逮至京訊斥為
民王祿新城人舉於鄉為福建平和知縣嘉靖九年疏
請建獻帝廟於安陸封崇仁王以主其祀不當考獻帝
伯孝宗渉二本之嫌宗藩子有幼而岐嶷者當飬之宫
中偹儲貳選疏奏即棄官歸命按臣逮治亦斥為民侯
[265-33a]
廷訓樂清人與張璁同郡同舉進士而持論不合初釋
褐即上疏請考孝宗且言不當私藩邸舊臣語最切直
除南京禮部主事嘉靖三年冬大禮定廷訓心非之私
刊所著議禮書潛寄京師下詔獄拷訊子一元年十三
伏闕訟寃得釋後起官至漳南僉事以貪虐被劾為民
一元舉進士官至江西布政使


  贊曰大禮之議楊廷和為之倡舉朝翕然同聲大抵本
宋司馬光程頤濮園議然英宗長育宫中名稱素定而
[265-33b]
世宗奉詔嗣位承武宗後事勢各殊諸臣徒見先賢大
儒成説可據求無得罪天下後世而未暇為世宗熟計
審處凖酌情理以求至當争之愈力失之愈深惜夫





  明史卷一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