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8 明史-清-張廷玉 (master)


[417-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史卷二百六十七


  大學士張廷玉等奉 敕修


  列傳第一百五十五


  馬從聘耿䕃樓   張伯鯨


  宋 玫族叔應亨 陳顯際趙士驥等范淑泰


  高名衡王 漢   徐 汧楊廷樞


  鹿善繼薛一鶚


[417-1b]
  馬從聘字起莘靈壽人萬厯十七年進士授青州推官
擢御史勛衛李宗城冊封平秀吉逃歸從聘言其父言
恭不當復督戎政不從出理兩淮鹽課言近日泰山崩
離坼者里餘由開礦斷地脉所致當速罷不報奸人田
應璧請掣賣没官餘鹽助大工帝遣中官魯保督之從
聘極陳欺罔狀不從還朝改按浙江又按蘇松請免增
蘇松常鎮税課亦不報以久次擢太僕少卿拜右僉都
御史巡撫延綏失事奪俸既而有擣巢功未叙引疾歸
[417-2a]
加兵部右侍郎家居凡二十餘年終熹宗世不出崇禎
十一年冬


  大清兵破靈壽從聘年八十有二矣謂其三子曰吾得
死所矣又曰吾大臣義不可生汝曹生無害也三子不從
從聘縊三子皆縊贈兵部尚書諡介敏官其一子耿䕃
樓從聘同邑人也字旋極天啓中任臨淄知縣久旱囚
服暴烈日中哭於壇雨立澍攝壽光禱雨如臨淄崇禎
中入為兵部主事調吏部歴員外郎乞假歸城破偕子
[417-2b]
參並死之贈光禄少卿


  張伯鯨字繩海江都人萬厯四十四年進士歴知㑹稽
歸安鄞三縣天啓中大計調補盧氏崇禎二年稍遷户
部主事出督延寧二鎮軍儲自黄甫川西抵寧夏千二
百里不産五穀芻粟資内地賀蘭山沿黄河漢唐二渠
東抵花馬池素沃野亦荒蕪甚伯鯨疏陳其狀為通商
恵工轉菽麥又倣邊商中鹽意立官市法以招之軍民
稱便大盜起延綏擢伯鯨兵備僉事轄榆林中路撃破
[417-3a]
賀思賢斬一座城金翅鵬敗套寇於長樂堡巡撫陳竒
瑜上其功詔進三階為右參政仍視兵備事七年春奇
瑜遷總督遂擢伯鯨右僉都御史代之督總兵王承恩
等分道擊破察罕部長及套寇於雙山魚河二堡斬首
三百明年以拾遺論罷尋論延綏功詔起用廕子錦衣
千戸十年秋楊嗣昌議大舉討賊遣戶部一侍郎駐池
州専理兵食帝命傅淑訓明年淑訓憂去即家起伯鯨
代之如淑訓官又明年熊文燦撫事敗嗣昌自出督師
[417-3b]
移伯鯨襄陽文燦之被逮也言𠞰餉不至者六十餘萬
伯鯨坐貶秩十五年召為兵部左侍郎明年尚書馮元
飇在告伯鯨攝部事召對萬歳山疾作中官扶出遂乞
休又明年京城陷微服遁還福王立於南京伯鯨家居
不出久之揚州被圍與當事分城守城破自經死
宋玫字文玉萊陽人父繼登萬厯三十二年進士歴官
陜西右參議天啓五年大計謫官玫即以是年偕族叔
應亨同舉進士玫授虞城知縣應亨得清豐崇禎元年
[417-4a]
玫兄琮亦舉進士知祥符而玫以才調繁把縣三人壤
地相接並有治聲應亨遷禮部主事玫亦擢吏科給事
中嘗疏論用人謂陛下求治之心愈急則浮薄喜事之
人皆飾詭而釣竒陛下破格之意愈殷則巧言孔壬之
徒皆乘機而鬭捷衆韙其言時應亨已改吏部累遷稽
勲郎中落職歸玫方除母䘮起故官歴刑科都給事中
請熱審槩行於天下又言獄囚稽滯瘐死與刑死㡬相
半宜有矜釋帝採納之遷太常少卿歴大理卿工部右
[417-4b]
侍郎玫父繼登已久廢至是為浙江右參政大學士周
延儒客盛順者為浙江巡撫熊奮渭營内召果擢南京
戶部侍郎繼登父子信之十五年夏廷推閣臣順為玫
營推甚力㑹詔令再推玫與焉帝已中流言疑諸臣有
私比入對玫冀得帝意侃侃敷奏帝發怒叱退之與吏
部尚書李日宣等並下獄日宣等遣戍玫除名順乃驚
竄閏十一月臨清破應亨與知縣陳顯際謀城守應亨
以城北庳薄出千金建甕城浹旬而畢玫及邑人趙士
[417-5a]
驥亦出貲治守具無何


  大清兵薄城城上火礟矢石並發圍乃解明年二月復
至城遂破玫應亨顯際士驥並死之顯際真定人士驥
官中書舍人並起家進士玫應亨有文名沈迅亦萊陽
人也崇禎四年舉進士厯知新城蠡二縣與膠州張若
騏同年友善十一年行取入都帝以吏部考選行私親
䇿諸臣迅若麒並得刑部主事兩人大恚恨結楊嗣昌
得改兵部其年冬畿輔被兵迅請於廣平河間定州蠡
[417-5b]
縣各設兵備一人又請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編入里甲
三丁抽一可得兵數十萬他條奏甚多章下兵部嗣昌
盛稱迅言可用乃命為兵科給事中迅欲自結於帝數
言事皆中㫖當是時軍興方棘廷臣言兵者即以為知
兵大者推督撫小者兵備一當事任罪累立至於是上
下諱言兵章奏無敢及者迅極言其弊乞敕廷臣五日
内陳方畧帝即從其言迅考選時為掌河南道御史王
萬象所抑因事劾罷萬象勢益張與若騏盡把持山東
[417-6a]
事㑹順天府丞戴澳誣劾平逺知縣王凝命嘉興推官
文德翼貪迅上疏頌二人亷能澳下吏削籍迅累遷禮
科都給事中陳新甲主款迅面斥其非廷辨良久又言
楊嗣昌死有餘戮借久案以邀功陳新甲負罪不遑移
邊勞而錄廕非論功議罪法帝是其言迅本由嗣昌進
隨衆詆毁時論訾薄之尋以保舉高斗光為鳳陽總督
不當謫國子博士乞假歸及新甲誅命追論兵科不糾
發罪吏部上迅名帝曰迅御前駁議朕猶識之可復故
[417-6b]
官未赴而京師陷迅家居與弟迓設砦自衛迓短小精
悍馬上舞百斤鐵椎兄弟率里中壯士捕𠞰土寇畧盡
大清兵至破砦迅闔門死之若騏劾黄道周以媚嗣昌
厯職方郎中新甲遣赴寜錦督戰覆洪承疇等十餘萬
軍獨渡海逃還論死繋獄李自成陷都城出降


  范淑泰字通也滋陽人崇禎元年進士授行人五年冬
擢工科給事中上疏陳刑獄繁多乞敕刑官疏理帝褒
納之流賊犯河南追論先任巡撫樊尚璟罪劾總兵鄧
[417-7a]
玘淫掠狀時中官張彞憲言天下逋賦至一千七百餘
萬請遣科道官督徵帝大怒責撫按囘奏淑泰言民貧
盜起逋賦難以督追不從給事中莊鼇獻章正宸建言
下吏抗疏救之吏部張捷薦逆黨吕純如淑泰極論其
謬并論大學士王應熊朋比行私劾捷徇應熊意用其
私人王維章撫蜀言維章官西寧坐加徵激變落職閒
住捷朦朧啓事明肆奸欺帝責捷自陳捷詆淑泰黨同
伐異帝不問時皇陵被毁巡撫楊一鵬得罪應熊以座
[417-7b]
主故力庇之淑泰發其停匿章奏狀帝亦不究淑泰乃
摭應熊納賄數事上之應熊捐貲助陵工淑泰又劾其
召寇庇奸帝責以挾私求勝終不納十一年冬上疏言
今以借餉故至搜括借助即行之而得再有兵事能復
行乎治不規其可久徒倉皇於補救之術非所以為忠
也陛下方以清節風天下而乃條叙百官金錢於多寡
之間是教之貪也至借貸之説尤不可行京師根本重
地邇者物力困竭富商大賈大半旋歸内不安何以攘
[417-8a]
外乞立寢其説又言强兵莫如行法今之兵索餉則强
赴敵則弱殺良冒功則强除暴救民則弱請明示法令
諸將能用命殺賊者立擢為大將否則死無赦毋以降
級戴罪徒為不切身之痛癢帝是其言十五年遷吏科
典浙江鄉試事竣還家十二月


  大清兵圍兗州淑泰竭力固守城破死之詔贈太僕少
卿官一子


  高名衡字仲平沂州人崇禎四年進士除如臯知縣以
[417-8b]
才調興化徵授御史十二年出按河南明年期滿留再
巡一年十四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陽乘勝遂圍開封巡
撫李仙風時在河北名衡集衆守周王恭枵發庫金百
萬兩募死士殺賊烝米屑麥執爨以餉軍凡七晝夜仙
風馳還開封副將陳永福背城而戰斬首二千游擊髙
謙夾擊斬首七百賊解去仙風既還與名衡互訐奏帝
以陷福藩罪詔逮仙風以襄陽兵備副使張克儉代克
儉已前死難即擢名衡右僉都御史代之以永福充總
[417-9a]
兵官都督僉事鎮守河南當是時賊連陷南陽鄧汝十
餘州縣唐徽二王遇害名衡不能救開封周邸圖書文
物之盛甲他藩士大夫垔富蓄積充牣自成攻之不能
克然欲得而甘心焉嵗暮賊再圍開封永福射自成中
其左目礮殪上天龍等自成怒急攻之開封故宋汴都
金帝南遷所重築也厚數丈内堅緻而疏外十五年正
月賊用火藥放迸火發即外擊㽃瓳飛鳴賊騎皆糜爛
自成大驚㑹楊文岳援兵亦至乃觧圍去西華郾襄雎
[417-9b]
陳太康商邱寧陵考城俱陷四月復至開封圍而不攻
欲坐困之六月詔釋故尚書侯恂於獄命督保定山東
河北湖北軍務並轄平賊等鎮援𠞰官兵拔知縣蘇京
王漢王燮為御史詔蘇京監延寧甘固軍趣孫傳庭出
關王漢監平賊鎮標楚蜀軍同侯恂等急擊王燮監陽
懷東晉軍刻期渡河總兵許定國以晉軍次沁水一夕
潰去寧武兵亦潰於懷慶詔逮定國七月河上之兵潰
督師丁啟睿保督楊文岳合左良玉虎大威楊徳政方
[417-10a]
國安諸軍次於朱仙鎮良玉走還襄陽諸軍皆潰啓睿
文岳奔汝寧詔山東總兵官劉澤清援開封城中食盡
名衡永福偕監司梁炳蘇壯吳士講同知蘇茂灼通判
彭士竒推官黄澍等守益堅澤清以兵來援諸軍並集
河北朱家寨不敢進澤清曰朱家寨去開封八里我以
兵五千南渡依河而營引水環之以次結八營直達大
堤築甬道輸河北之粟以餉城中賊兵已老可一戰走
也諸軍皆曰善乃以兵三千人先渡立營賊攻之戰三
[417-10b]
晝夜諸軍無繼者甬道不就澤清拔營歸日夜望𫝊庭
出關不至賊圖開封者三士馬損傷多積憤誓必拔之
圍半年師老糧匱欲決黄河灌之以城中子女貨寳猶
豫不決聞秦師已東恐諸鎮兵夾擊欲變計㑹有獻計
於巡按御史嚴雲京者請決河以灌賊雲京語名衡澍
名衡澍以為然周王恭枵募民築羊馬墻堅厚如高岸
賊營直傅大堤河決賊可盡城中無虞我方鑿朱家寨
口賊知移營高阜艨艟巨筏以待而驅掠民夫數萬反
[417-11a]
決馬家口以灌城九月癸未望夜半二口並決天大雨
連旬黄流驟漲聲聞百里丁夫荷鍤者隨堤漂没十數
萬賊亦沉萬人河入自北門貫東南門以出流入於渦
水名衡永福乘小舟至城頭周王率其宫眷及寧鄉諸
郡王避水棲城樓坐雨絶食者七日王燮以舟迎王王
從城上泛舟出名衡等皆出茂灼士奇久餓不能起並
溺死賊浮艦入城遺民俱盡拔營而西城初圍時百萬
戶後飢疫死者十二三汴梁佳麗甲中州羣盜心豔之
[417-11b]
至是盡没於水帝聞痛悼猶念諸臣拒守勞命叙功加
名衡兵部右侍郎名衡辭以疾即擢王漢右僉都御史
代名衡巡撫河南名衡歸未幾


  大清兵破沂州名衡夫婦殉難王漢字子房掖縣人崇
禎十年進士除高平知縣調河内禽巨寇天壇山劉二
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賊楊六郎李自成
圍開封漢然火金龍口桞林為疑兵遣死士入賊中聲
言諸鎮兵來援各數十萬至矣賊聞則驚走漢為人負
[417-12a]
氣愛士人有一長嗟歎之不容口僚屬紳士陳民疾苦
或言已過則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樂為之死
好用間賊中虚實莫不知攻天壇山賊山陡絶登者輓
以布漢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時賊氛日熾帝每臨朝而
歎漢前後破賊功降㫖優叙十五年春以減俸行取入
都與蘇京王燮同召對稱㫖命三臣皆以試御史監軍
漢監平賊鎮標楚蜀軍與督臣侯恂南援汴時兵部奏
援𠞰兵十萬十之四以屬京燮屬漢以其六漢所監凡
[417-12b]
五萬九千然大半已潰散兵部空名使之漢乃請自立
標營兵千人騎二百報可乃簡保營兵百餘人募邯鄲
鉅鹿壯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練義兵及修武濟
源素從征𠞰者五百人及親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
半襲賊范家灘斬一紅甲賊目檄諸將合𠞰自走襄陽
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關有詔漢巡按河南時賊灌開
封漢聞趣諸將自栁園夜半渡河伏兵西岸檄卜從善
等夾攻之斬首九十餘級遂入汴大張旗鼓為疑兵追
[417-13a]
賊至朱仙鎮連戰皆捷巡撫高名衡謝病即擢漢右僉
都御史代之漢乃廣間諜收土豪議屯田謀所以圖賊
無何劉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為貴州總兵坐罪
免上疏言兵計陳新甲用為河南總兵以私怨殺其鄉
官御史魏景𤦺一家三十餘人懼罪遂據城反漢上疏
請討語洩超得為備明年正月漢入永城聲言招撫為
賊所殺參將陳治邦遊擊連光耀父子皆戰死遊擊馬
魁負漢屍以出面如生詔贈兵部尚書廕錦衣世百戶
[417-13b]
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誅傳首九邊


  徐汧字九一長洲人生未期而孤稍長砥行有時名與
同里楊廷樞相友善廷樞復社諸生所稱維斗先生者
也天啟五年魏大中被逮過蘇州汧貸金資其行周順
昌被逮緹騎横索錢汧與廷樞歛財經理之當是時汧
廷樞名聞天下崇禎元年汧成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
三年廷樞舉應天鄉試第一中允黄道周以救錢龍錫
貶官倪元璐道周同年生請以己代謫帝不允汧上疏
[417-14a]
頌道周元璐賢且自請罷黜帝詰責汧汧曰推賢讓能
藎臣所務難進易退儒者之風間者陛下委任之意希
注外廷防察之權輒逮閽寺黙窺聖意疑貳漸萌萬一
士風日賤宸嚮日移明盛之時為憂方大帝不聽汧尋
乞假歸還朝遷右庶子充日講官十四年奉使益王府
便道還家當是時復社諸生氣甚盛汧與廷樞顧杲華
允誠等往復尤契居久之京師陷福王召汧為少詹事
汧以國破君亡臣子不當叨位且痛宗社之䘮亡由朋
[417-14b]
黨相傾移書當事勸以力破異同之見既就職陳時政
七事惓惓以化恩讐去偏黨為言而安逺侯栁祚昌疏
攻汧謂朝服謁潞王於京口自恃東林巨魁與復社楊
廷樞顧杲諸奸狼狽相倚陛下定鼎金陵彼為討金陵
檄所云中原逐鹿南國指馬是何語乞置汧於理除廷
樞杲名其餘徒黨容臣次第糾彈時國事方棘事亦竟
寢汧移疾歸明年南京失守蘇常相繼下汧慨然太息
作書戒二子投虎邱新塘橋下死郡人赴哭者數千人
[417-15a]
時又有一人儒冠藍衫而來躍虎邱劍池中土人憐而
葬之卒不知何人也於是廷樞聞變走避之鄧尉山中
久之四方弄兵者羣起廷樞負重名咸指目廷樞當事
者執廷樞好言慰之廷樞嫚罵不已殺之蘆墟泗洲寺
門人迮紹原購其屍葬焉汧子枋字昭法舉十五年
鄉試枋依隠有高行云


  鹿善繼字伯順定興人祖久徵萬厯中進士授息縣知
縣時詔天下度田各署上中下壤息獨以下田報曰度
[417-15b]
田以紓民乃病民乎調襄垣擢御史以言事謫澤州判
官遷滎澤知縣未任而卒父正苦節自礪縣令某欲見
之方糞田投鍤而往急人之難傾其家不惜逺近稱鹿
太公善繼端方謹慤由萬厯四十一年進士授戶部主
事内艱除起故官遼左餉中絶廷臣數請發帑不報㑹
廣東進金花銀善繼稽舊制金花貯庫備各邊應用乃
奏記尚書李汝華曰與其請不發之帑何如留未進之
金汝華然之帝怒奪善繼俸一年趣補進善繼持不可
[417-16a]
以死爭乃奪汝華俸二月降善繼一級調外汝華懼卒
補銀進泰昌改元復原官典新餉連疏請帑百萬不報
天啟元年遼陽陷以才改兵部職方主事大學士孫承
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閲視關門以善繼從出督師
復表為贊畫布衣羸馬出入亭障間延見將卒相勞苦
拓地四百里收復城堡數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關
四年累進員外郎郎中承宗謝事善繼亦告歸先是楊
左之獄起魏大中子學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後投鹿太
[417-16b]
公家太公客之與所善義士容城舉人孫竒逢謀持書
走關門告其難於承宗承宗善繼謀借巡視薊門請入
覲奄黨大譁謂閣部將提兵清君側嚴㫖阻之獄益急
五日一追贓搒掠甚酷太公急募得數百金輸之而兩
人者則皆已斃矣至是善繼歸而周順昌之獄又起順
昌善繼同年生善繼又為募得數百金金入而順昌又
斃奄黨居近善繼家難家子弟僕從相望於道太公曰
吾不懼也崇禎元年逆璫既誅善繼起尚寳卿遷太常
[417-17a]
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請歸九年七月


  大清兵攻定興善繼家在江村白太公請入扞城太公
許之與里居知州薛一鶚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繼
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兒素以身許國今果
死夫復何憾事聞贈善繼大理卿諡忠節敕有司建祠
子化麟舉天啟元年鄉試第一伏闕訟父忠踰年亦卒
薛一鶚字百當由貢生為黄州通判荆王姬誣他姬酖
世子一鶚白其誣奄人傳太妃命欲竟其獄卒直之遷
[417-17b]
蘭州知州州北有田沒於番吏派其賦於他户後田復
歸為衛卒所據而民出賦三十年一鶚核除其害至是
佐善繼城守遂同死


  贊曰士大夫致政里居無封疆民社之責可遜迹自全
非以必死為勇也然而慷慨捐軀冒白刃而不悔湛宗
覆族君子哀之豈非名義所在有重於生者乎氣節凛然
要於自遂其志其英風義烈固不可泯没於宇宙間矣


  明史卷二百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