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a0038 明史-清-張廷玉 (master)


[071-1a]
  欽定四庫全書


  明史卷七十一


  大學士張廷玉等奉 勅修


  志第四十七


  選舉三


  太祖下金陵辟儒士范祖幹葉儀克婺州召儒士許元
胡翰等日講經史治道克處州徴耆儒宋濓劉基章溢
葉琛至建康創禮賢館處之以濓為江南等處儒學提
[071-1b]
舉溢琛為營田僉事基留帷幄預謀議甲辰三月敕中
書省曰今土宇日廣文武並用卓犖竒偉之才世豈無
之或隠於山林或藏於士伍非在上者開導引拔之無
以自見自今有能上書陳言敷宣治道武略出衆者參
軍及都督府具以名聞或不能文章而識見可取許詣
闕靣陳其事郡縣官年五十以上者雖練達政事而精
力既衰宜令有司選民間俊秀年二十五以上資性明
敏有學識才幹者辟赴中書與年老者參用之十年以
[071-2a]
後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於事如此則人才不乏而官
使得人其下有司宣布此意於是州縣嵗舉賢才及武
勇謀略通曉天文之士間及兼通書律者既而嚴選舉
之禁有濫舉者逮治之吴元年遣起居注吴林魏觀等
以幣帛求遺賢於四方洪武元年徴天下賢才至京授
以守令其年冬又遣文元吉詹同魏觀吴輔趙夀等分
行天下訪求賢才各賜白金而遣之三年諭廷臣曰六
部總領天下之務非學問博洽才徳兼美之士不足以
[071-2b]
居之慮有隠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
訪六年復下詔曰賢才國之寶也古聖王勞於求賢若
高宗之於傅説文王之於吕尚彼二君者豈其智不足
哉顧皇皇於版築鼔刀之徒者蓋賢才不備不足以為
治鴻鵠之能逺舉者為其有羽翼也蛟龍之能騰躍者
為其有鱗鬛也人君之能致治者為其有賢人而為之
輔也山林之士徳行文藝可稱者有司采舉備禮遣送
至京朕將任用之以圖至治是年遂罷科舉别令有司
[071-3a]
察舉賢才以徳行為本而文藝次之其目曰聰明正直
曰賢良方正曰孝弟力田曰儒士曰孝亷曰秀才曰人
才曰耆民皆禮送京師不次擢用而各省貢生亦由太
學以進於是罷科舉者十年至十七年始復行科舉而
薦舉之法並行不廢時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舉下至
倉庫司局諸雜流亦令舉文學才幹之士其被薦而至
者又令轉薦以故山林巖穴草茅窮居無不獲自達於
上由布衣而登大僚者不可勝數耆儒鮑恂余詮全思
[071-3b]
誠張長年輩年九十餘徴至京即命為文華殿大學士
儒士王本杜斆趙民望吴源特置為四輔官兼太子賓
客賢良郭有道秀才范敏曾泰税戸人才鄭沂儒士趙
翥起家為尚書儒士張子源張宗徳為侍郎耆儒劉堉
闗賢為副都御史明經張文通阮仲志為僉都御史人
材赫從道為大理少卿孝亷李徳為府尹儒士吴顒為
祭酒賢良欒世英徐景昇李延中儒士張璲王亷為布
政使孝弟李好誠聶士舉賢良蔣安素薛正言張端文
[071-4a]
學宋亮為叅政儒士鄭孔麟王徳常黄桐生賢良余應
舉馬衛許安范孟宗何徳忠孫仲賢王福王清聰明張
大亨金思存為叅議凡其顯擢者如此其以漸而躋貴
仕者又無算也嘗諭禮部經明行修練達時務之士徴
至京師年六十以上七十以下者置翰林以備顧問四
十以上六十以下者於六部及布按兩司用之蓋是時
仕進無他途故往往多驟貴者而吏部奏薦舉當除官
者多至三千七百餘人其少者亦至一千九百餘人又
[071-4b]
俾富户耆民皆得進見奏對稱㫖輙予美官而㑹稽僧
郭傳由宋濓薦擢為翰林應奉此皆可得而考者也洎
科舉復設兩途並用亦未嘗畸重輕建文永樂間薦舉
起家猶有内授翰林外授藩司者而楊士竒以處士陳
濟以布衣遽命為太祖實録總裁官其不拘資格又如
此自後科舉日重薦舉日益輕能文之士率由場屋進
以為榮有司雖數奉求賢之詔而人才既衰苐應故事
而已宣宗嘗出御製猗蘭操及招隠詩賜諸大臣以示
[071-5a]
風勵實應者寡人情亦共厭薄正綂元年行在吏部言
宣徳間嘗詔天下布按二司及府州縣官舉賢良方正
各一人迄今尚舉未已宜止之帝以朝廷求賢不可止
自今來者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堂上官考試中者録用
不中者黜之薦舉者益稀矣天順元年詔處士中有學
貫天人才堪經濟高蹈不求間達者所司具實奏聞御
史陳迹奏崇仁儒士吴與弼學行命江西巡撫韓雍禮
聘赴京至則召見命為左諭徳與弼辭疾不受帝又命
[071-5b]
李賢引見文華殿從容顧問曰重卿學行特授宫僚煩
輔太子與弼固辭賜宴文華殿命賢侍宴降敕裦賚遣
行人送歸蓋殊典也至成化十九年廣東舉人陳獻章
被薦授翰林院檢討而聴其歸典禮大減矣其後𢎞治
中浙江儒士潘辰嘉靖中南直隸生員文徴明永嘉儒
士葉幼學皆以薦授翰林院侍詔萬厯中湖廣舉人瞿
九思亦授待詔江西舉人劉元卿授國子監博士江西
處士章潢僅遙授順天府訓導而直隸處士陳繼儒四
[071-6a]
川舉人楊思心等雖皆被薦下之禮部而已崇禎九年
吏部復議舉孝亷言祖宗朝皆偶一行之未有定制今
宜通行直省加意物色果有孝亷懐才抱徳經明行修
之士由司道以達巡按覆核疏聞驗試録用於時薦舉
紛紛遍天下然皆授以殘破郡縣卒無大效至十七年
令豫楚被陷州縣員缺悉聴撫按官辟選更置不拘科
目雜流生員人等此則皇遽求賢非承平時舉士之典
至若正徳四年浙江大吏薦餘姚周禮徐子元許龍上
[071-6b]
虞徐文彪劉瑾以四人皆謝遷同鄉而草詔出於劉健
矯㫖下禮等鎮撫司謫戍邊衛勒布政司林符邵寶李
賛及參政參議府縣官十九人罰米二百石并削健遷
官且著令餘姚人不得遷京官此則因薦舉而得禍者
又其變也


  任官之事文歸吏部武歸兵部而吏部職掌尤重吏部
凡四司而文選掌銓選考功掌考察其職尤要選人自
進士舉人貢生外有官生恩生功生監生儒士又有吏
[071-7a]
員承差知印書算篆書譯字通事諸雜流進士為一途
舉貢等為一途吏員等為一途所謂三途並用也京官
六部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外官知州推官知縣由
進士選外官推官知縣及學官由舉人貢生選京官五
府六部首領官通政司太常光禄寺詹事府屬官由官
廕生選州縣佐貳都布按三司首領官由監生選外府
外衛鹽運司首領官中外雜職入流未入流官由吏員
承差等選此其大凡也其參差互異者可推而知也初
[071-7b]
授者曰聴選陞任者曰陞遷選人之法每年吏部六考
六選凡引選六類選六逺方選二聴選及考定陞降者
雙月大選其序定於單月改授改降丁憂候補者單月
急選其㨂選三嵗舉行舉人乞恩歳貢就教無定期凡
陞選必滿考若員缺應補不待滿者曰推陞内閣大學
士吏部尚書由廷推或奉特㫖侍郎以下及祭酒吏部
㑹同三品以上廷推太常卿以下部推通叅以下吏部
於𢎞政門㑹選詹事由内閣各衙門由各掌印在外官
[071-8a]
惟督撫廷推九卿共之吏部主之布按員缺三品以上
官㑹舉監司則序遷其防邊兵備等率由選擇保舉付
以敕書邊府及佐貳亦付敕薊遼之昌平薊州等山西
之大同河曲代州等陜西之固原静寧等六十有一處
俱為邊缺尤慎選除有功者越次擢悮封疆者罪無赦
内地監司率序遷其後亦多超遷不拘次有一嵗中四
五遷由僉事至叅政者監司多額外添設守巡之外往
往别立數銜不能畫一也在外府州縣正佐在内大小
[071-8b]
九卿之屬員皆常選官選授遷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
拈鬮法至萬厯間變為掣籖二十九年文選員外郎倪
斯蕙條上銓政十八事其一曰議掣籖尚書李戴擬行
報可孫丕揚踵而行之後雖有譏其失者終明世不復
更也洪武間定南北更調之制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其
後官制漸定自學官外不得官本省亦不限南北也初
太祖嘗御奉天門選官且諭毋拘資格選人有即授侍
郎者而監司最多進士監生及薦舉者叅錯互用給事
[071-9a]
御史亦初授陞遷各半永宣以後漸循資格而臺省尚
多初授至𢎞正後資格始拘舉貢雖與進士並稱正途
而軒輊低昻不啻霄壤隆慶中大學士高拱言國初舉
人躋八座為名臣者甚衆後乃進士偏重而舉人甚輕
至於今極矣請自授官以後惟考政績不問其出身然
勢已積重不能復返崇禎間言者數申三途並用之説
間推一二舉人如陳新甲孫元化者置之要地卒以傾
覆用武舉陳啟新為給事亦聲名潰裂於是朝端又以
[071-9b]
為不若循資格而甲榜之悮國者亦正不少也給事中
御史謂之科道科五十員道百二十員明初至天順成
化間進士舉貢監生皆得選補其遷擢者推官知縣而
外或由學官其後監生及新科進士皆不得與或庶吉
士改授或取内外科目出身三年考滿者考選内則兩
京五部主事中行評博國子監博士助教等外則推官
知縣自推知入者謂之行取其有特薦則俸雖未滿亦
得與焉考選視科道缺若干多寡無定額其授職吏部
[071-10a]
都察院協同注擬給事皆實補御史必試職一年始實
授惟庶吉士否嘉靖萬厯間常令部曹不許改科道後
亦間行之舉貢推知例得與進士同考選大抵僅四之
一嘉靖間嘗令監生與選已罷不行萬厯中百度廢弛
二十五年臺省新舊人數不足當額設之半三十六年
科止數人道止二人南科以一人攝九篆者二嵗南道
亦止一人内臺既空外差亦缺淮揚蘇松江西陜西廣
東西宣大甘肅遼東巡按及陜西之茶馬河東之鹽課
[071-10b]
缺差至數年給事中陳治則請急考選不報三十九年
考選疏上復留中不下推知擬擢臺省候命闕下去留
不得自如四十六年掌河南道御史王象恒復言十三
道御史在班行者止八人六科給事中止五人而冊封
典試諸差及内外巡方報滿告病求代者踵至當亟議
變通之法大學士方從哲亦言考選諸臣守候六載艱
苦備嘗吏部議咨禮部都察院按次題差蓋權宜之術
不若特允部推令諸臣受命供職足存政體卒皆不報
[071-11a]
至光宗初前後考選之疏俱下而臺省一旦森列矣考
選之例優者授給事中次者御史又次者以部曹用雖
臨時考試而先期有訪單出於九卿臺省諸臣之手往
往據以為高下崇禎三年吏部考選畢奏應擢給事御
史若干人而以中書二人訪單可否互異具疏題請帝
責其推諉令更確議而不責訪單之非體也京官非進
士不得考選推知則舉貢皆行取然天下守令進士十
三舉貢十七推知行取則進士十九舉貢纔十一舉貢
[071-11b]
所得又大率有臺無省多南少北御史王道純以為言
帝謂用人當論才本不合拘資格下所司酌行之初制
急缺風憲不時行取神宗時定為三年至是每年一舉
帝從吏部尚書閔洪學請仍以三年為期此選擇言路
之大凡也保舉者所以佐銓法之不及而分吏部之權
自洪武十七年命天下朝覲官舉亷能屬吏始永樂元
年命京官文職七品以上外官至縣令各舉所知一人
量才擢用後以貪汚聞者舉主連坐蓋亦嘗間行其法
[071-12a]
然洪永時選官並由部請至仁宗初一新庶政洪熙元
年特申保舉之令京官五品以上及給事御史外官
按兩司正佐及府州縣正官各舉所知惟見任府州縣
正佐官及曽犯贓罪者不許薦舉其他官及屈在下僚
或軍民中有亷潔公正才堪撫字者悉以名聞是時京
官勢未重臺省考滿由吏部奏陞方面郡守既而定制
凡布按二司知府有缺令三品以上京官保舉宣徳三
年况鍾趙豫等以薦擢守蘇松諸府賜敕行事十年用
[071-12b]
郭濟姚文等為知府亦如之其所奏保者郎中員外御
史及司務行人寺副皆與不依常調也後多有政績部
曹及御史由堂上官薦引類能其官而長吏部者蹇義
郭璡亦屢奉敕諭帝又慮諸臣畏連坐而不舉則語大
學士楊溥以全才之難謂一言之薦豈能保其終身欲
得賢才尤當厚教養之法故其時吏治蒸蒸稱極盛焉
沿及英宗一遵厥舊然行之既久不能無弊所舉或鄉
里親舊僚屬門下素相私比者方面大吏方正謝莊等
[071-13a]
由保舉而得罪而無官保舉者在内御史在外知府往
往九年不遷正統七年罷薦舉縣令之制十一年御史
黄裳言給事御史國初奏遷方面郡守近年方面郡守
率由廷臣保陞給事御史以紏參為職豈能無忤於一
人乞敕吏部仍按例奏請除授帝是其言命部議行明
年給事中余忭復指正莊等事敗謂宜坐舉主且言方
面郡守有缺吏部當奏請上裁尚書王直英國公張輔
等言方面郡守保舉陞用稱職者多未可擅更易英宗
[071-13b]
仍從輔直言而採忭疏許言官指刻十三年御史涂謙
復陳舉薦得方面郡守輙改前操之弊請仍遵洪武舊
制於内外九年考滿官内㨂擇陞授或親擇朝臣才望
者任之詔可大臣舉官之例遂罷景泰中復行保舉給
事中林聰陳推舉驟遷之弊言今缺參政等官三十餘
員請暫令三品以上官保舉自後惟布按兩司三品以
上官連名共舉其餘悉付吏部詔並從之成化五年科
道官復請保舉方面吏部因并及郡守帝從言官請而
[071-14a]
命知府員缺仍聴吏部推舉踰年以㑹舉多未當并方
面官第令吏部推兩員以聞罷保舉之令既而都御史
李賓請令在京五品以上管事官及給事御史各舉所
知以任州縣從之𢎞治十二年復詔部院大臣各舉方
面郡守吏部因請依往年御史馬文升遷按察使屠滽
遷僉都御史之例超擢一二以示激勸而未經大臣薦
舉者亦兼采之並從其議當是時孝宗鋭意求治命吏
兵二部每季開兩京府部堂上及文武方面官履厯具
[071-14b]
揭帖奏覽第兼保舉法行之不專恃以為治也正徳以
後具帖之制漸廢嘉靖八年給事中夏言復請循𢎞治
故事且及舉劾賢否略節每季孟月部臣送科以達御
前命著為令而保舉方面郡守之法終明世不復行矣
至若坐事斥免因急才而薦擢者謂之起廢家居被召
因需缺而預補者謂之添註此又銓法之所未詳而中
葉以後間嘗一行者也考滿考察二者相輔而行考滿
論一身所厯之俸其目有三曰稱職曰平常曰不稱職
[071-15a]
為上中下三等考察通天下内外官計之其目有八曰
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罷曰不謹考滿之
法三年給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職掌
事例考覈陞降諸部寺所屬初止署職必考滿始實授
外官率逓考以待覈雜考或一二年或三年九年郡縣
之繁簡或不相當則互換其官謂之調繁調簡洪武十
一年命吏部課朝覲官殿最稱職而無過者為上賜坐
而宴有過而稱職者為中宴而不坐有過而不稱職者
[071-15b]
為下不預宴序立於門宴者出然後退此朝覲考覈之
始也十四年其法稍定在京六部五品以下聴本衙門
正官察其行能驗其勤怠其四品以上及一切近侍官
與御史為耳目風紀之司及太醫院欽天監王府官不
在常選者任滿黜陟取自上裁直隸有司首領官及屬
官從本司正官考覈任滿從監察御史覆考各布政使
司首領官俱從按察司考覈其茶馬鹽馬鹽運鹽課提
舉司軍職首領官俱從布政司考覈仍送按察司覆考
[071-16a]
其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鹽運司五品以上任滿黜
陟取自上裁内外入流并雜職官九年任滿給由赴吏
部考覈依例黜陟果有殊勲異能超邁等倫者取自上
裁又以事之繁簡與厯官之殿最相參互覈為等第之
陞降其繁簡之例在外府以田糧十五萬石以上州以
七萬石以上縣以三萬石以上或親臨王府都布政按
察三司并有軍馬守禦路當驛道邊方衝要供給處俱
為事繁府糧不及十五萬石州不及七萬石縣不及三
[071-16b]
萬石及僻靜處俱為事簡在京諸司俱從繁例十六年
京官考覈之制稍有裁酌俱由其長開具送部覈考十
八年吏部言天下布按府州縣朝覲官凡四千一百一
十七人稱職者十之一平常者十之七不稱職者十之
一而貪汚闒茸者亦共得十之一帝令稱職者陞平常
者復職不稱職者降貪汚者付法司罪之闒茸者免為
民永宣間中外官舊未有例者稍増入之又從部議初
考稱職次考未經考覈今考稱職者若初考平常次考
[071-17a]
未經考覈今考稱職者俱依稱職例陞用自時厥後大
率遵舊制行之中間利弊不可枚舉而其法無大變更
也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己亥之嵗四品以上自陳以
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别致仕降調閒住為民者有差具
冊奏請謂之京察自𢎞治時定外官三年一朝覲以辰
戌丑未嵗察典隨之謂之外察州縣以月計上之府府
上下其考以嵗計上之布政司至三嵗撫按通核其屬
事狀造冊具報麗以八法而處分察例有四與京官同
[071-17b]
明初行之相沿不廢謂之大計計處者不復叙用定為
永制洪武四年命工部尚書朱守仁亷察山東萊州諸
郡官吏六年令御史臺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舉有司
官有無過犯奏報黜陟此考察之始也洪熙時命御史
考察在外官以奉命者不能無私諭吏部尚書蹇義嚴
加戒飭務矢至公景泰二年吏部都察院考察當黜退
者七百三十餘人帝慮其未當仍集諸大臣更考存留
者三之一成化五年南京吏部右侍郎章綸都察院右
[071-18a]
僉都御史高明考察庶官帝以各衙門掌印官不同僉
名疑有未當令侍郎葉盛都給事中毛𢎞從公體勘亦
有所更定𢎞治六年考察當罷者共一千四百員又雜
職一千一百三十五員帝諭方面知府必指實跡毋虚
文泛言以致枉人府州以下任未三年者亦通核具奏
尚書王恕等具陳以請而以府州縣官貪鄙殃民者雖
年淺不可不黜帝終謂人才難得降諭諄諄多所原宥
當黜而留者九十餘員給事御史又交章請黜遺漏及
[071-18b]
宜退而留者復命吏部指實跡恕疏各官考語及本部
訪察者以聞帝終以考語為未實諭令復核恕以言不
用且疑有中傷者遂力求去至十四年南京吏部尚書
林瀚言在外司府以下官俱三年一次考察兩京及在
外武職官亦五年一考選惟兩京五品以下官十年始
一考察法大濶略㫖下吏部覆請如瀚言而京官六年
一察之例定矣京察之嵗大臣自陳去留既定而居官
有遺行者給事御史紏劾謂之拾遺拾遺所攻擊無獲
[071-19a]
免者𢎞正嘉隆間士大夫亷恥自重以掛察典為終身
之玷至萬厯時閣臣有所狥庇間留一二以撓察典而
羣臣水火之爭莫甚於辛亥丁巳事具各傳中黨局既
成互相報復至國亡乃已


  兵部凡四司而武選掌除授職方掌軍政其職尤要凡
武職内則五府留守司外則各都司各衞所及三宣六
慰流官八等都督及同知僉事都指揮使同知僉事正
副留守世官九等指揮使及同知僉事衛所鎮撫正副
[071-19b]
千戸百戸試百戸直省都指揮使二十一留守司二衞
九十一守禦屯田羣牧千戸所二百十有一此外則苗
蠻土司皆聴部選自永樂初増立三大營各設管操官
各哨有分營坐營官坐司官景泰中設團營十已復増
二各有坐營官俱特命親信大臣提督之非兵部所銓
擇也凡大選曰色目曰狀貌曰才行曰封贈曰襲廕其
途有四曰世職曰武舉曰行伍曰納級初武職率以勲
舊太祖慮其不率以武士訓戒録大誥武臣録頒之後
[071-20a]
乃參用將材三嵗武舉六嵗㑹舉每嵗薦舉皆隸部除
授久之法紀隳壊選用紛雜正徳間冒功陞授者三千
有竒嘉靖中詹事霍韜言成化中増太祖時軍職四倍
今又増幾倍矣錦衣初額官二百五員今至千七百員
殆増八倍洪武初軍功襲職子弟年二十者比試初試
不中襲職署事食半俸二年再試中者食全俸仍不中
者充軍其法至嚴故職不宂而俸易給自永樂後新官
免試舊官即比試賄賂無不中此軍職所以日濫也永
[071-20b]
樂平交阯賞而不陞邇者不但獲馘者陞而奏帶及緝
妖言捕盜者亦無不陞此軍職所以益宂也宜命大臣
循清黄例内外武職一切差次功勞考其祖宗相承叔
姪兄弟繼及或洪永年間功或宣徳以後功或内監弟
姪恩廕或勲戚駙馬子孫或武舉取中各分數等黙寓
汱省之法或許世襲或許終身或許繼或不許繼各具
冊籍昭示明白以為激勸於是命給事中夏言等查覈
冒濫言等指陳其弊言鎮守官奏帶舊止五名今至三
[071-21a]
四百名蓋一人而奏帶數處者有之一時而數處獲功
者有之他復巧立名色紀驗不加審覈銓選又無駁勘
其改正重陞倂功加授之類弊端百出宜盡革以昭神
㫁部核如議恩倖冗濫者裁汰以數千計宿蠧為清萬
厯十五年復詔嚴加察核且嘗命提鎮科道㑹同兵部
品年資課技藝序薦剡分為三等名曰公選然徒飾虚
名終鮮實效也武官爵止六品其職死者襲老疾者替
世久而絶以旁支繼年六十者子替明初定例嫡子襲
[071-21b]
替長㓜次及之絶者嫡子庶子孫次及之又絶者以弟
繼永樂後取官舍旗軍餘丁曽厯戰功者令原帶俸及
管事襲替悉因之其降級子孫仍替見降職事𢎞治時
令旁支減級承襲正徳中令旁支入總旗嘉靖間旁支
無功者不得保送凡陞職官舍如父職其陣亡保襲者
流官一等凡襲替官舍以騎射試之大抵世職難覈故
例特詳而長弊叢奸亦復不少官之大者必㑹推五軍
都督府掌印缺於見任公侯伯取一人僉書缺於帶俸
[071-22a]
公侯伯及在京都指揮在外正副總兵官推二人錦衣
衞堂上官及前衞掌印缺視五府例推二人都指揮留
守以下上一人正徳十六年令五府及錦衣衞必由都
指揮屢著勲猷者陞授諸衞官不世獨錦衣以世武之
軍政猶文之考察也成化二年令五年一行以見任掌
印帶俸差操及初襲官一體考核十三年令兩京通考
以為常五府大臣及錦衣衞堂上官自陳侯㫖直省總
兵官如之在内五府所屬并直省衞所官悉由巡視官
[071-22b]
及部官註送在外都司衞所官由撫按造冊繳部副參
以下千戸以上由都布按三司察註送撫咨部考舉題
奏錦衣衞管戎務者倍加嚴考南北鎮撫次之各衛所
及地方守禦并各都司隸巡撫者例同惟管漕運者不
與考



  明史卷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