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110-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説卷一百十    宋 衛湜 撰
祭義第二十四
 孔氏曰案鄭目録云名曰祭義者以其記祭祀齋戒
 薦羞之義也此於别録屬祭祀
 嚴陵方氏曰陳乎外者祭之法存乎中者祭之義君
 子之於祭豈徒拘法之末為哉亦以其有義存焉爾
 郊特牲曰禮之所尊尊其義也非謂是歟此篇言祭
[110-1b]
 則以義為主故以是名之若冠昬射燕聘與鄉飲酒
 皆言義者亦此意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
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
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
而嘗無樂
 鄭氏曰忘與不敬違禮莫大焉合於天道因四時之
[110-2a]
 變化孝子感時念親則以此祭之也春禘夏殷禮也
 周以禘為殷祭更名春祭曰祠非其寒之謂謂悽愴
 及怵惕皆為感時念親也霜露既降脱秋字迎來而
 樂樂親之將來也送去而哀哀其享否不可知也小
 言之則為一祭之閒孝子不知鬼神之期推而廣之
 放其去來於隂陽
 孔氏曰此篇總論祭事其事既雜義相附者結為一
 節此節明孝子感時念親四時設祭之意禘陽之盛
[110-2b]
 也嘗隂之盛也隂陽氣盛孝子感而思念其親故君
 子制禮合於天道案王制云春礿夏禘周禮大宗伯
 春祠夏礿今云春禘故鄭曰夏殷禮然王制春曰礿
 此云春禘禘當為礿於郊特牲已註故此不言也孝
 子不知鬼神來去期節故祭初似若來故樂祭末似
 去故哀推此一祭而廣論一年故神之去來似於隂
 陽二氣陽主生長春夏陽似神之來故祭有樂秋冬
 隂似神之去故無樂然周禮四時祭皆有樂殷則烝
[110-3a]
 嘗之祭亦有樂故那詩云庸鼓有斁萬舞有奕下云
 顧予烝嘗則殷秋冬亦有樂義具郊特牲疏
 延平周氏曰數與疏皆非中也唯中為可以合之於
 天道故禘於春嘗於秋疏數之中也一嵗之内天時
 有四而宗廟之祭亦有四故舉春以見夏舉秋以見
 冬殷人有大禘則小禘為春祭之名周人一禘而已
 則祠為春祭之名履霜露而有悽愴之心此秋所以
 有嘗而履雨露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此春所以有
[110-3b]
 禘
 嚴陵方氏曰數疏言其時煩怠言其事不敬與忘言
 其心君子之於祭自外入者因時以舉事因事以生
 心由中出者因心以行事因事以從時凡以順中外
 之理合天人之道一歸宿於大中而已由是合諸天
 道春禘而秋嘗也夫天道之大在隂陽春為陽中我
 則禘於春秋為隂中我則嘗於秋故能時不失乎數
 疏事不失乎煩怠心不失乎敬與忘也祭有四時凡
[110-4a]
 以此爾以時對月則時不為近以時對嵗則時不為
 逺然朔月有告者以於禮為小而不嫌於數也三年
 有祫者以於禮為大而不嫌於疏也止言禘則以怵
 惕之心感於陽之中而適當之故也止言嘗則以悽
 愴之心感於隂之中而適當之故也禘非不送往而
 哀也然順陽出之義故以陽來為主而有樂嘗非不
 迎來而樂也然順隂入之義故以送往為主而無樂
 然則四時之祭一祭之閒神未嘗不來也亦未嘗不
[110-4b]
 往也人未嘗不樂也亦未嘗不哀也經之所言特各
 有所主爾亦見郊特牲解
 馬氏曰先王制祭祀要之不黷不忘而已及其失中
 則黷之害於誠反有甚於忘故先言數而後言疏傅
 説之告髙宗止以黷于祭祀為戒蓋因時之弊而言
 之也夫君子之言有為一人而言者有為天下而言
 者有為當年而言者有為來世而言者其為天下來
 世而言者則與夫為一人當年而言者為詳矣禘者
[110-5a]
 陽之盛嘗者隂之盛春者陽之中秋者隂之中禮以
 盛為備氣以中為和故於時舉春秋而於祭舉禘嘗
 石林葉氏曰思其親而祭之者人情也祭以時而疏
 數者天道也本諸人情則秋而霜露降其情傷也故
 嘗祭春而雨露濡其情思也故礿祭合天道則秋嘗
 者順乎隂也故無聲春礿者順乎陽也故有樂
 毗陵慕容氏曰祭之義敬愛而已敬則慎其獨而不
 欺愛則存諸中而不忘不敬不愛雖備物盡理誣於
[110-5b]
 祭也數而煩為無敬也怠而忘為無愛也愛敬忘於
 中動而偽為無所不至矣先王以敬愛出於誠心非
 可以偽為也故因天道之自然而行禘嘗之禮通疏
 數之宜非出於人為故能盡祭之義雖天子之孝所
 以刑於四海者不過此也霜露既降雨露既濡時至
 氣化悽愴怵惕生於中不知其所以然而然非有所
 期而為之也情之感敬愛之深矣凡天地之閒莫不
 麗乎隂陽雖鬼神之幽亦順隂陽以往來聖人明隂
[110-6a]
 陽之理故能知鬼神之情状可得而饗也夫與陽偕
 來與隂偕往非特寒暑萬物然也鬼神亦從之禘者
 陽之盛然其祭主飲以求諸陽故以迎來為主嘗者
 隂之盛然其祭主食以求諸隂故以送往為主為其
 迎來而樂也故有樂為其送往而哀也故無樂此禮
 以飾情也聖人因春秋以深探隂陽之情而為二端
 之報也郊特牲曰春饗孤子秋食耆老而曰其義一
 也蓋人生自幼而壯為來自老而死為往亦有迎送
[110-6b]
 之義焉故饗與禘同有樂食與嘗同無樂也
 延平黄氏曰雨露既濡則萬物感陽以生霜露既降
 則萬物感隂以死萬物以生之時君子不忍致死於
 其親且謂其與物而來矣故樂以迎之萬物已死之
 時君子不敢致生於其親且謂其與物而往矣故哀
 以送之孝子之祭有送往之哀而不及樂是謂弗仁
 有迎來之樂而不及哀是謂弗智
 長樂陳氏曰先王之於祖宗迎來則樂作情在於樂
[110-7a]
 也送往則樂闋情在於哀也舜之作樂祖考來格周
 之作樂先祖是聽樂以迎來如此則送往可知矣蓋
 一隂一陽天之道也一哀一樂人之情也君子合諸
 天道豈他求哉反吾情而已矣此主祭祀而言故禘
 有樂而嘗無樂郊特牲兼饗食而言故饗禘有樂而
 食嘗無樂樂書/
 新安朱氏曰春陽氣發來人之魂魄亦動故禘有樂
 以迎來如楚辭大招中亦有魂來之語秋陽氣退去
[110-7b]
 乃鬼之屈故嘗不用樂以送往
 慶源輔氏曰敬則自簡然所謂簡非略也適得其宜
 耳至於煩則不敬者之所為也矯其數而失於疏則
 又將流於怠而至於忘矣不數不疏自有中道唯敬
 而無失者得之天一嵗有四時人一嵗有四祭此則
 不數不疏天理人情之至也君子之於親也終身弗
 之忘故氣序遷改目有所見則心有所感自然而然
 不知其所以然豈曰寒將至而後思之哉秋隂中萬
[110-8a]
 物衰憊故君子履霜露而其心悽愴以悲哀春陽中
 萬物發生故君子履雨露而其心怵惕如將見其親
 也以一祭言之則始為來而終為往以一嵗言之則
 陽為來而隂為往
致齊於内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
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
 鄭氏曰致齊思此五者也散齊七日不御不樂不弔
 耳見所為齊者思之熟也所嗜素所欲飲食也春秋
[110-8b]
 傳曰屈到嗜芰
 孔氏曰此一節明祭前齊日之事五事先思其麤漸
 思其精故居處在前樂嗜居後思念其親精意純熟
 目想之若見其所為齊之親也楚語云屈到嗜芰有
 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
 河南程氏曰凡祭必致齊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
 語此孝子平日思親之心非齊也齊不容有思齊者
 湛然純一方能與鬼神接然能事鬼神已是上一等
[110-9a]
 人
 横渠張氏曰齊須是屏絶思慮至祭之日便可與神
 明交若如此思之却惹起無窮哀戚如何接神所謂
 思其居處笑語唯當忌日宜如此
 延平周氏曰致齊於内散齊於外者以廟之内外言
 之也齊所以致一唯致一為可以有見於祖宗
 嚴陵方氏曰齊於内所以慎其心齊於外所以防其
 物散齊若所謂不飲酒不茹葷之類齊三日則致齊
[110-9b]
 而已必致齊然後見其所為齊者思之至故也
 毗陵慕容氏曰心之官曰思思有所至則無所不達
 夫不以欲惡哀樂貳其心而致一於其所祭故無形
 之中視有所見無聲之中聽有所聞皆其思之所能
 達親之居處笑語志意樂嗜往而不反非有實也夫
 豈形體之所能交哉思之所至足以通之矣齊之三
 日乃見其所為齊者言思之至雖親之不可見者如
 見其存微之顯誠之不可揜也如此見與見其參於
[110-10a]
 前見其倚於衡之見同
 建安真氏曰自此至終身非辱也一章於人子之事
 親可謂盡形容之妙矣非誠孝之極安能至此而程
 氏乃謂思其笑語此孝子平日思親之心非齊也齊
 不容有思有思非齊也蓋齊與戒異當七日之戒凜
 然祗懼容有思焉及齊三日則湛然純一無所思矣
 此齊與戒之分也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者蓋愛慕之
 極儼乎其若存誠慤之極昭乎其有見此鬼神之常
[110-10b]
 理也其可不敬乎敬則有不敬則無矣故親在而養
 必以敬親沒而享亦以敬親之存沒有異而孝子之
 敬則同夫如是則終身非辱其親矣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戸肅然必有
聞乎其容聲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
 鄭氏曰周還出户謂薦設時也無尸者闔户若食閒
 則有出戸而聽之
 孔氏曰此經明祭之日孝子想念其親也入室謂祭
[110-11a]
 之日朝初入廟室隂厭時也僾僾髣髴見也如見親
 之在神位也出户謂特牲少牢主婦設豆及佐食設
 俎之屬是也孝子薦俎酌獻行歩周旋或出户當此
 時必有悚息肅肅然如聞舉動容止之聲設薦已畢
 孝子出户而靜聽愾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也
 案士虞禮云無尸則禮及薦饌皆如初主人哭出復
 位祝闔牖户如食閒註云如尸一食九飯之頃彼謂
 虞祭無孫行為尸者則吉祭亦當然也
[110-11b]
 毗陵慕容氏曰前言致其深思於未祭之始故此又
 言祭之日也僾然者以愛之至則存不忘乎心故必
 有以見乎其位肅然言思之靜則其肅然於無聲之
 中而有所聞故曰必有聞乎其容聲周旋出户者以
 親之在此不忍遽退故必周旋而後出户必曰容聲
 者思至於佩玉之時也出户而聽愾然者已祭出户
 猶疑而聽焉悵親之將往而不得見也心絶志悲而
 已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者既愾然矣又有聞焉則
[110-12a]
 思不能忘也歎息之聲逺而微矣此其所以為至也
 孔子曰祭如在雖孔子之聖不過如此蓋誠之至則
 無餘事矣
 横渠張氏曰僾然見乎其位愾然聞乎其歎息齊之
 至則祭之日自然如此
 馬氏曰入廟而升於堂則僾然見乎其位薦腥而出
 戸則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已薦出户而聽則愾然
 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此祭之序也僾然言其貌肅
[110-12b]
 然言其容愾然言其氣
 慶源輔氏曰僾疑其與曖義近不分明貌肅謂靜而
 后有聞也既曰必有又曰僾然肅然愾然蓋誠之不
 可揜也所謂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可度思矧可
 射思者也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絶乎耳心志嗜欲
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
不敬乎
[110-13a]
 鄭氏曰存著則謂其思念也
 孔氏曰此經覆説孝子祭時念親之事孝子致極愛
 親之心則若親之存以嗜欲不忘於親故也致其端
 慤敬親之心則若親之顯著以色不忘於目聲不忘
 於耳故也如親有在當想見之何得不敬乎
 嚴陵方氏曰色不忘乎目常若承顔之際也聲不絶
 乎耳常若聽命之際也愛言追念之思慤言想見之
 誠致其愛矣親雖亡而猶存致其慤矣神雖微而猶
[110-13b]
 著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非謂是歟果如在則
 怠慢之心無自而入安得不敬乎孔子荅子游之問
 孝言不敬何以别於犬馬故此首言先王之孝而終
 之以敬焉
 延平周氏曰致愛言其仁致慤言其誠存者亡之對
 著者微之對言致仁則能存其亡致誠則能著其微
 著與存不忘乎心則先王之所以敬也
 馬氏曰内焉心志嗜欲不忘乎心故曰致愛則存存
[110-14a]
 者有在乎内也外焉聲色不絶乎耳目故曰致慤則
 著著則有見乎外也
 山隂陸氏曰食則見堯於羮坐則見堯於牆是之謂
 著
 石林葉氏曰愛存以仁慤著以信主於内而已矣夫
 安得不敬乎
 廬陵胡氏曰存著皆本於誠孟子曰其為人也多欲
 雖有存焉者寡矣中庸云誠則形形則著
[110-14b]
 毗陵慕容氏曰先王之孝終其身而不忘非特施於
 祭祀而已一舉足一出言不敢忘父母則耳目之所
 接心之所存常若親之在其側夫身也者父母之遺
 體也以己之耳目合乎父母之聲色以己之心合乎
 父母之心志嗜欲則無斯須而不在敬矣愛者惻隱
 而未見者是也慤者全實而未毁者是也皆根於至
 性而不可偽為故致愛則雖亡也而存致慤則雖幽
 也而著以著存常不忘乎心則莫之能貳其為慎獨
[110-15a]
 也至矣
 慶源輔氏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乃
 人之心也先王能存其心故父母之容色自不忘於
 目父母之聲音自不絶於耳父母之心志嗜欲自不
 忘於心此固非勉强矯拂之所能然也亦致吾心之
 愛與敬而已故曰致愛則存致慤則著愛則心也故
 曰存慤則誠也故曰著存雖若存於内著雖若著於
 外然誠不可以内外言故終之以著存不忘於心著
[110-15b]
 存不忘乎心則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不可
 度思矧可射思安得不敬乎
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君子有終身
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
至而不敢盡其私也
 鄭氏曰享猶祭也饗也忌日親亡之日忌日者不用
 舉他事如有時日之禁也祥善也志有所至至於親
 以此日亡其哀心如喪時
[110-16a]
 孔氏曰此一節明孝子終身念親不忘之事非謂忌
 日不善别有禁忌不舉事也以孝子志意有所至極
 思念親不敢盡其私情而營他事也
 横渠張氏曰或問忌日有薦可乎曰古則無之今有
 於人情自亦不害古之祭祀一事最是管攝人情如
 萃聚也渙散也皆言王假有廟當其物之渙散之時
 欲其萃聚則非祭祀何以能之祭之義追逺反本此
 理之大者也不如是則幾於禽獸
[110-16b]
 嚴陵方氏曰生事之以禮所謂敬養也死祭之以禮
 所謂敬享也然猶未也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
 母惡名可謂能終矣故曰思終身弗辱也然則終身
 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且養也享也或先或後
 各有時焉失其時則為辱矣或隆或殺各有度焉失
 其度則為辱矣故敬養於生敬享於死凡以思終身
 弗辱而已練祥則止於又朞而已忌日則比年有焉
 故曰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以於是日志於
[110-17a]
 親而有所至故不敢盡情於他事
 延平周氏曰君子無施而不敬者思終身弗辱也
 石林葉氏曰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故養也
 享也弗辱身也止稱君子
 講義曰不以生養死享異其心而其敬則同此所以
 為君子之孝喪不過三年而君子有終身之喪者蓋
 三年者天下之通制而終身者孝子之誠心彼其思
 親終身不忘故至忌日志之所至獨在於親而不及
[110-17b]
 於己之私事
 慶源輔氏曰一息不敬則絶於理絶於理則辱其親
 矣故敬養敬享是乃思終身弗辱也況又行險僥倖
 自投於罟擭陷穽之中乎由此觀之則忌日當以喪
 禮處之也志有所至謂思念於親必極其至
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饗者鄉也鄉之然後
能饗焉是故孝子臨尸而不怍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
尸夫人薦豆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
[110-18a]
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諸其欲其饗之也
 鄭氏曰能饗帝能饗親謂祭之能使之饗也帝天也
 中心鄉之乃能使其祭見饗也色不和曰怍奠盎設
 盎齊之奠也此時君牽牲将薦毛血君獻尸而夫人薦
 豆謂繹日也儐尸主人獻尸主婦自東房薦韭菹醢
 勿勿猶勉勉慤愛之貌
 孔氏曰此一節明孝子祭祀欲親歆饗之意饗帝為
 難故聖人能之饗親不易故孝子能之此本為饗親
[110-18b]
 而發欲與饗帝同也孝子歸鄉然後能使神靈歆饗
 曲禮云容無怍怍謂顔色變即不和之意繹祭故先
 獻後薦鄭引儐尸至菹醢是有司徹文上大夫儐尸
 即天子諸侯之繹也齊齊整齊之貌愉愉和悦之貌
 忠謂忠心也其皆語助
 横渠張氏曰祭祀之饗以此心合天意乃是交神明
 之道也
 延平周氏曰書曰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蓋鄉之以
[110-19a]
 至誠然後能饗之也君牽牲而夫人奠斝角之盎齊
 君獻尸而夫人薦朝事之豆一隂一陽之義也卿大
 夫相君命婦相夫人者事死如事生也
 嚴陵方氏曰自下享上之謂享以幽饗明之謂饗唯
 其人自下而享上故神則自幽而饗明焉饗與享一
 也此篇有曰先王有曰君子有曰聖人有曰孝子何
 也曰先王者以言行之自古也曰君子者以言行之
 以徳也曰聖人者以言有事天之道也曰孝子者以
[110-19b]
 言有事親之行也其實亦互相備而已怍者俯首怍
 於人故生於人而作於色也孝子之饗親鄉之以心
 而人道盡矣故臨尸而不怍焉自君牽牲而下皆言
 鄉之以心如此故終言欲其饗之也牲必君牽之者
 以君能生是物故也尸必君獻之者以君能主是事
 故也必能生之然後可殺必為之主然後用獻君牽
 牲而夫人奠盎君獻尸而夫人薦豆者婦人唯酒食
 是議故也盎則名其物而酌之者也故曰奠尸則象
[110-20a]
 其徳而事之者也故曰獻豆則制其器而饋之者也
 故曰薦别而言之固如此合而言之若夫人薦盎若
 薦諸皇尸若周獻豆亦可互言也卿大夫相君命婦
 相夫人者所以備外内之官也推而上之則公之相
 天子夫人之相后可知矣然禮器言卿大夫從君命
 婦從夫人明堂位言卿大夫賛君命婦賛夫人曰相
 則知有為之主者曰從則知有為之先者曰賛則知
 有為之正者其實一也凡此則祭統所謂夫婦親之
[110-20b]
 是矣齊齊乎其敬者言敬足以有所飾而無慢心愉
 愉乎其忠者言忠足以有所順而無違志勿勿諸其
 欲其饗之者言制其怠惰而有所勉冀其神之饗吾
 誠也
 馬氏曰饗帝饗親致其誠而已聖人體其道之盡也
 蓋徳不足以與之對則亦非饗之之盡也聖人盡天
 道者也孝子盡人道者也
 山隂陸氏曰唯聖人為能饗帝格于皇天唯伊尹為
[110-21a]
 能與此若伊陟臣扈則於此庶幾焉爾孝子臨尸而
 而不怍以尊臨卑以老事幼自非真以為親則宜有
 怍容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尸夫人薦豆此當朝踐
 之節鄭氏謂繹祭誤也凡祭主人獻尸主婦薦豆豈
 特繹祭而已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目相如此主
 從如彼亦言之法齊宗廟之事愉朝廷之事
 石林葉氏曰聖人具天道其徳同乎帝故饗帝帝必
 有天也孝子具人道其仁篤於親故饗親親必有祖
[110-21b]
 也推其祖以配天推其親以配上帝亦孝子之事離
 而言之則異故曰聖人之徳無以加於孝乎志之所
 鄉然後能饗故聖人推其尊尊之義以向乎天孝子
 推其親親之仁以向乎親
 毗陵慕容氏曰聖盡人道也孝盡子道也唯盡人道
 為能同於天唯盡子道為能順於親所謂饗者非道
 與之俱莫能盡其至也天人一道也聖人曲盡心知
 至於知天故能與天為一凡所為凡所行莫不通於
[110-22a]
 天則天其有不饗者乎父子天性也孝至矣則反其
 性之所本凡所為凡所行莫不合於親非特生安之
 死亦饗之理無二致也是二者豈竭力從事盡禮備
 物之所能致惟中心所鄉出於至性則無所不通也
 書曰面稽天若面天所若而不背所謂鄉也孟子曰
 大孝終身慕父母則其心之所鄉可知也蓋凡與之
 同者必鄉鄉之斯饗矣異則違焉莫之饗也
 江陵項氏曰以人而交於神非惻怛純至與之俱化
[110-22b]
 者不能達也故曰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
 仁人之心與天地為一體孝子之心與父母為一人
 也
 講義曰饗帝為難而聖人能之以其誠也饗親亦難
 而孝子能之亦以其誠也聖人之於天非饗之日然
 後敬天也其誠心素鄉之矣舉聖人饗帝以見孝子
 之饗親當如此也勿勿盡心竭力之貌雖然此獨言
 國君而已何也蓋舉國君則上而天子下而卿大夫
[110-23a]
 士庶人亦莫不然此固天下之通道也
 慶源輔氏曰徳與天同然後能饗帝心與親一然後
 能饗親鬼神之徳其誠矣我以誠鄉則彼以誠饗矣
 祭祀之物牲酒為上故君牽牲敬以致其力也夫人
 奠盎敬以致其職也君獻尸祭以獻為主也夫人薦
 豆以副君也君牽之而夫人薦之夫人奠之而君獻
 之以見夫婦相須以共成其事也卿大夫相君命婦
 相夫人以見在上者盡其道則在下者各致其事以
[110-23b]
 相助也内直之謂敬盡己之謂忠内直則外自濟盡
 己則事無不順愉者順也勿勿者戒止之辭戒止其
 他而專心一志以鄉乎親而冀其饗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
哀稱諱如見親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
文王與詩云明發不寐有懐二人文王之詩也祭之明
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
饗之必樂已至必哀
[110-24a]
 鄭氏曰如不欲生思親之深也如欲色然以時人於
 色厚假以喻之明發不寐謂夜而至旦也祭之明日
 謂繹日也言繹之夜不寐也二人謂父母容尸侑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文王祭思親忠敬之甚文王思念
 死者意欲隨之而死似不復欲生也廟中上不諱下
 於祖廟稱親之諱如似見親也此文王祭祀之盡忠
 誠也故思念親之平生嗜欲如真見親所愛在於目
 前又思念親之所愛之甚如凡人貪欲女色然也唯
[110-24b]
 文王能如此與與是不執定之辭詩乃幽王小雅小
 宛之篇而云文王詩者記者斷章取義詩人陳文王
 之徳以刺幽王亦得為文王詩也饗而致之又從而
 思之者既設繹祭之饗而致於神其夜又從而思之
 也饗之必樂已至必哀者孝子想神之歆饗故必樂
 又想及饗已至之後必分離故必哀也案宣八年六
 月辛巳有事于大廟壬午繹是祭之明日為繹也案
 有司徹上大夫儐尸别立一人為侑以助尸似鄉飲
[110-25a]
 酒禮介之副賔也繹祭與儐尸同故知二人容尸與
 侑也案王氏曰欲色如欲見父母之顔色
 嚴陵方氏曰事死如事生所謂祭如在也思死如不
 欲生所謂至痛極也忌日必哀所謂有終身之喪也
 稱諱如見親所謂聞名心瞿也明發者發夕至明也
 祭之明日猶且如此而況祭之正日乎於将祭而齊
 焉則逆思其所以去故曰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
 之日樂與哀半者以其饗之必樂已至必哀故也饗
[110-25b]
 之必樂則樂致其來已至必哀則哀思其去前經言
 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正謂是矣
 毗陵慕容氏曰此言惟文王然後能盡饗親之義自
 事死如事生以下皆言至誠之盡非文王孰能之君
 子所性不加不損死生同之生者人之所欲也以思
 死者至於不欲生則其至性可知矣忌日必哀稱諱
 如見親者心有所屬也凡此皆本於心非由外作故
 曰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言非特見其
[110-26a]
 身而已又如見其心之所愛如欲承順其顔色則言
 思之深益至其精微也如見親之所愛如生事之先
 意承志也如欲色然如生事之色難也沒而思之猶
 如此非文王其孰能之夫人夜寐而晝覺為不亂其
 形思不亂其官則與隂俱矣今也不寐至於明發則
 以思有所至故也明發不寐言未祭也饗而致之言
 方祭也又從而思之言既祭也自未祭至於既祭思
 親之誠續而不絶無須臾忘焉其愛敬之心至也歟
[110-26b]
 祭之日樂與哀半孝子之饗親也喜怒哀樂不能自
 定既愉愉而樂矣復變而悽愴焉情不能自止也其
 饗也如見親之在焉故必樂已至矣則念其将往也
 故必哀饗之必樂申前文饗而致之之義已至必哀
 申前文又從而思之之義夫時十二而成日月十二
 而成嵗隂陽相推一日之間猶一嵗也而鬼神亦如
 之故朝與陽俱來夕與隂俱往因其往來而哀樂從
 之朝踐主享饋孰主食亦禘嘗之義也一日而隂陽
[110-27a]
 分焉故樂與哀半
 慶源輔氏曰事死者如事生不以死生之異而貳其
 誠也思死者如不欲生心與親一而不知夫生為可
 羡也忌日必哀痛割如斷也稱諱如見親敬親之名
 也此古人所以制為諱之禮也凡此者無所不用其
 至也盡己之謂忠而祭所以自盡也盡己之誠則其
 神著矣故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如見親之所愛
 言如見親之有愛於己如欲色然言已如欲得父母
[110-27b]
 之顔色其義精矣非文王孰能與之明日不必言是
 繹祭也既祭之日既已饗而致其親之神靈矣祭畢
 而神去則又從而思慕之故至於祭之明日而明發
 猶不寐也由是言之則祭之日樂與哀半誠於饗則
 必來故必樂已至則必去故必哀
 山隂陸氏曰言非獨如見親也雖親之所愛者亦如
 見焉如欲色然大學所謂如好好色誠之謂也初言
 祭此言祀初言稱諱如見親此言如見親之所愛言
[110-28a]
 文王之忠誠有加無己
 講義曰蓋欲色人情之真也其思如此非出於中心
 之誠者其能之乎古之人無非孝也何獨取於文王
 百聖一心舉文王則他聖人可知也饗之則樂已至
 則宜亦樂而哀之何也蓋已至則必去安得而不哀
 樂以親哀以親然則孝子之於親果何時而忘邪
 長樂陳氏曰君子之於親生事之以禮故事之之日
 喜與懼半所謂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則以喜一則
[110-28b]
 以懼是也死祭之以禮故祭之之日樂與哀半所謂
 饗之必樂已至必哀是也己至必哀原其始也哀以
 送往要其終也
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慤其行也趨趨以數已祭子
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
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逺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
逺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
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致
[110-29a]
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
有所當也
 鄭氏曰嘗秋祭也親謂身親執事時也慤與趨趨言
 少威儀也趨讀如促數之言速也漆漆讀如朋友切
 切自反猶言自修整也及交及與也容以逺言非所
 以接親親也容以自反言非孝子所以事親也此皆
 非與神明交之道也天子諸侯之祭或從血腥始至
 反饋是進孰也薦俎豆與俎也慌惚思念益深之時
[110-29b]
 也豈一端言不可以一槩也禮各有所當行祭宗廟
 者賔客濟濟漆漆主人慤而趨趨
 孔氏曰此一節記仲尼嘗祭之儀濟濟是容貌自疏
 逺漆漆謂容貌自反覆而修整也容以逺若容以自
 反此賔客之事何得神明之與交更覆結云孝子何
 得濟濟漆漆之有言不得有也初祭尸入於室後出
 在堂門尸更反入而設饋故云反饋卿士大夫從饋
 孰始故鄭云天子諸侯或從血腥始言或者不盡然
[110-30a]
 故三獻爓一獻孰是不從血腥始也樂成謂設饌進
 孰合樂成畢薦俎謂薦其饋食之豆并牲體之俎也
 進饋之前與神明交貴其誠敬進饋之後人事之盛
 故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謂助祭之人於此時致
 其濟濟漆漆賔客之事若孝子自濟濟漆漆賔客之
 亊何得慌惚思念之有乎案王氏曰容也逺也容當
 為客
 嚴陵方氏曰特言嘗則與月令言嘗犧牲祭法言享
[110-30b]
 嘗乃止同義奉薦而進謂子奉所薦之時物而進之
 於其親也慤言奉之之容完實而無文趨趨以數言
 行之之節收攝而不疏濟濟者威儀之齊而逺則優
 游而不迫漆漆者威儀之飾自反則反覆而不茍濟
 濟者之逺則異乎趨數者矣漆漆之自反則異乎慤
 者矣濟濟之容所以為逺故曰濟濟者容也逺也漆
 漆之容以自反故曰漆漆者容也自反也蓋容以逺
 若容以自反則致其飾而於神明之道不及以交故
[110-31a]
 曰夫何神明之及交反饋者既往薦腥而反饋熟也
 反饋而後樂成則以周人先求諸隂故也序其禮樂
 則先後得以不失其倫備其百官則小大得以各共
 其事故君子於是致其濟濟漆漆也致其濟濟漆漆
 則非以慌惚與神明交矣故曰夫何慌惚之有乎慌
 焉若無惚焉若有神人之道幽明之際以誠心交之
 其状如此
 馬氏曰威儀飾而後可以濟濟故濟濟者威儀既飾
[110-31b]
 之稱漆可用以飾物故漆漆者飾其威儀之謂飾其
 威儀所以自修也故曰漆漆者容也反也威儀既飾
 所以逺於物故曰漆漆者容也逺也
 延平周氏曰濟濟之容逺也而漆漆之容自反也逺
 而自反非主祭者之容特其助祭者之容耳故孔子
 之言祭則濟濟漆漆而親奉祭則慤而趨趨者蓋言
 之各有所當也
 石林葉氏曰交神明者非同於所安故奉薦之時不
[110-32a]
 可以修容也故其進也慤其行也趨數及奉薦既事
 而禮樂有序百官既備可以修容矣故濟濟者自逺
 也非進而慤也漆漆者自反也非行而趨數也
 慶源輔氏曰慤謂誠實篤於誠者略於儀易曰有孚
 盈缶趨數唯恐不及不暇為容也漆漆濟濟皆容儀
 然濟濟有自辨之意漆漆有自固之義故有逺與自
 反之别未反饋樂未成主人自盡其誠敬與神明交
 故其意慤其行趨趨以數此易所謂盥而不薦荀子
[110-32b]
 所謂大廟未入尸之次也至反饋樂成則禮數繁縟
 各致其儀故助祭之人濟濟漆漆然也此段與子游
 誤認速朽速貧之義同然子贛能質於聖人不徒執
 其言此所以為善學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虚
中以治之宫室既修牆屋既設百物既備夫婦齊戒沐
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
其孝敬之心至也與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
[110-33a]
承而進之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慌惚以與神明交庶或
饗之庶或饗之孝子之志也
 鄭氏曰此時猶先時也虚中言不兼念餘事也既修
 既設謂掃除及黝堊百官助主人進之也諭其志意
 謂使祝祝饗及侑尸也或猶有也言想其彷彿來
 孔氏曰自此至成人之道廣明孝子祭祀之義虚中
 以治之言心中唯思此祭而已案廣雅洞洞屬屬敬
 也恭敬心甚如舉物之弗勝心所奉持如似將失於
[110-33b]
 物此孝子心敬之至極也則薦其俎於是使祝官啓
 告鬼神曉諭鬼神以志意其思念情深慌惚似神明
 交接庶望神明或來歆饗是孝子之志意也
 嚴陵方氏曰若前期十日帥執事而十日遂戒此慮
 事之所以豫也若天之所生地之所産茍可薦者莫
 不咸在此具物之所以備也豫則無不及之時備則
 無不足之用此事與物之辨也具之然後備也比時
 與學記言比年同義齊者心不茍慮必依於道凡以
[110-34a]
 致其虚而已中其可以不虚乎修則所以葺其舊設
 則所以飾其新曰修曰設互相備百物既備則凡祭
 所用之物無所不備矣致齊三日之謂齊散齊七日
 之謂戒沐浴則澡雪其髮膚焉盛服吉服也洞洞則
 禮器所謂洞洞乎其敬也屬屬則禮器所謂屬屬乎
 其忠也如弗勝如弗勝是祭事也如將失之如將失
 其親而弗獲見凡此非孝敬之至者疇克如是故曰
 其孝敬之心至也與祝以孝告而諭人之志意於神
[110-34b]
 嘏以慈告而諭神之志意於人神人之際既相諭矣
 故放其慌惚有無之間人可以與神交於幽神可以
 與人交於明也如是而祭庶幾乎神或饗之也然則
 孝子之志豈他求哉如斯而已故曰庶或饗之孝子
 之志也庶者幸而不必之辭或者疑而不定之辭郊
 特牲言豈知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正謂
 是也
 毗陵慕容氏曰祭事不一周官所謂牲事玉幣爵之
[110-35a]
 事祼將之事宰夫凡禮事莫非事也其事衆則其節
 煩非先有所慮蚤正而素定之則散亂顛倒踰節失
 序非所以嚴祭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況祭者
 孝子所自盡也比時具物者蓋物以時而生成非其
 時物不可以具或當先祭期而具焉若養犧牲共蕭
 茅庀財用水草之實陸産之品隂陽之物莫不因時
 而具所謂比時具物也事既先慮矣物既先備矣又
 當虚其中以治之不以外物貳其心焉所謂虚中也
[110-35b]
 然事不先備則亦莫能以虚其中矣蓋實則礙虚則
 通實則蔽虚則明非至於此則不能以交神明也先
 王所與事其鬼神者非特使之駿奔走奉職執事而
 已各欲盡其中心慌惚之誠以交於亡形荒絶之中
 如是而後為至古者能事神然後為祝神降之然後
 為巫巫祝尚欲與神明交況與祭者哉清廟之詩曰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言助祭者率成王於穆之徳而
 行之莫不肅雍而又至於顯相其祀事則其能交神
[110-36a]
 明可知矣然謂之孝子之志者蓋非其所躬行以所
 望於助祭者其志如此也
 慶源輔氏曰事不可以不豫慮物不可以不先備及
 祭則虚中以治之耳一有不豫一有不備則有以動
 吾之心虧吾之誠非與神明交之道也洞洞屬屬其
 虚中之象乎宫室既修以下皆所謂豫也洞洞乎言
 其内之直而無蔽也屬屬乎言其誠之弗息也誠敬
 如此故自然如弗勝其祭事如將失其親意也孝敬
[110-36b]
 之心至則誠矣慌惚謂若有若無無方無體所謂如
 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之時也此其精誠之極故可以
 與神明交重言庶或饗之者蓋言孝子之心志切至
 如此也前言孝敬之心至耳薦其薦俎而下此又言
 孝子之志也志謂其所欲也故曰以其慌惚以與神
 明交庶或饗之庶或饗之也
 延平周氏曰洞洞言其幽深屬屬言其聮續備其百
 官者言助祭之百官也
[110-37a]
孝子之祭也盡其慤而慤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
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
之也
 鄭氏曰言當盡己而已如居父母前将受命而使之
 孔氏曰盡慤謂心盡其慤也而慤焉謂外亦慤焉其
 信與敬皆處内内有其心外著於貌禮包衆事非一
 可極云不過失則是禮也孝子祭時進之與退必恒
 恭敬如似親聽父母之命而父母或使之也
[110-37b]
 嚴陵方氏曰盡其慤所謂慤善不違身也盡其信所
 謂致其誠信也盡其敬所謂與其忠敬也盡其禮謂
 祭之以禮也不過則當其辜不失則得其道
 石林葉氏曰慤者信之始信者慤之著敬者禮之質
 禮者敬之文四者於祭祀無不盡而獨於禮不敢過
 失者明其誠謹與物為稱也
 毗陵慕容氏曰孝子之祭心至而貌亦至焉夫内有
 其心而未充其貌外飾其貌而未既其心皆非所以
[110-38a]
 為至焉故必盡其心而著於貌然後可以通於神明
 慤者性之至真全實而未毁者是也信所謂有諸己
 而不欺者是也敬者所以直内是也慤然後信信然
 後敬言所以奉祭者由本而漸達焉故也三者皆本
 於心而形於貌至於禮則見於薦獻動容之閒者皆
 是也
 講義曰欲親之饗不在乎他唯在乎盡吾中心之誠
 耳盡吾心之慤則凡見於事者無不慤也盡吾心之
[110-38b]
 信則凡見於事者無不信也盡吾心之敬則凡見於
 事者無不敬也盡吾心之禮則凡見於事者舉無過
 失也慤信敬禮雖若不同一於誠而已
 慶源輔氏曰孝子之祭所以自盡其誠敬也慤與前
 所謂仲尼親也慤之慤同慤與信皆誠也慤以其固
 言之信以其實言之禮見於進退容止器用牲幣之
 閒貴在於中節故以不過失言之孝子自盡如此則
 其進退必敬如親聽命豈勉强頃刻之閒哉其必有
[110-39a]
 由也故曰則或使之也
 
 
 
 
 
 
 
[110-39b]
 
 
 
 
 
 
 
 禮記集説卷一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