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07-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説卷七      宋 衛湜 撰
進劒者左首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進矛㦸者前其鐓
進几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
禽者左首飾羔鴈者以繢受珠玊者以掬受弓劒者以
袂飲玉爵者弗揮凡以弓劒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
命如使之容
 鄭氏曰左首尊也銳底曰鐏平底曰鐓几杖尊者所
[007-1b]
 馮依拂去塵敬也效猶呈見用右手便也犬齛齧人
 右手當禁備之執禽左首亦尊也繢畫也諸侯大夫
 以布天子大夫以畫受珠玊以掬慎也掬手中也受
 弓劒以袂敬也弗揮為其寳而脆也問猶遺也苞苴
 裹魚肉或以葦或以茅簞笥盛飯食者圓曰簞方曰
 笥如使之容謂使者
 孔氏曰此進劒謂進授與人時也首劒拊環也少儀
 云刀郤刃授穎穎鐶也春秋傳魯定公十年叔孫之
[007-2a]
 圉人欲殺公若偽不解禮而授劒末杜註以劒鋒末
 授之以鋒為末則鐶是首也少儀又云澤劒首鄭註
 澤弄也劒刃不容弄正是劒鐶也客在右主人在左
 劒以首為尊以尊處與主人也戈鉤孑㦸也如㦸而
 横安刃但頭不向上為鉤也直刃長八寸横刃長六
 寸刃下接柄處長四寸並廣二寸用以鉤害人也刃
 當頭而利故不持向人鐏在尾而鈍向人為敬矛如
 鋌而三廉也㦸今之㦸也古作㦸兩邊皆安横刃長
[007-2b]
 六寸中刃長七寸半横刃下接柄處又長四寸半並
 廣寸半鐓矛㦸柄尾也以平向人敬也亦應並授不
 云左右而云前後者互文也若相對則前後也若並
 授則左右也前云獻杖執末此云拂之亦互文也或
 云進几者以彎外授人亦順也馬羊多力人右手亦
 有力故用右手牽掣之少儀云獻犬則右牽之彼是
 田犬畜犬不齧人此是充食之犬故左牽之而右手
 防禦也狗犬通名分言之則大者為犬小者為狗爾
[007-3a]
 雅云未成豪曰狗禽鳥也左陽也首亦陽也左首謂
 横捧之並授則主人在左以鳥首授之飾覆也畫布
 為雲氣以覆羔鴈為飾以相見也士相見禮云飾之
 以布不言繢鄭謂彼是諸侯之卿大夫卑但用布此
 天子之卿大夫尊故畫之也珠玉若受之置在手中
 不用袂承之恐墜落也受弓劒者不露手取之用衣
 袂承接之以為敬也玉爵玉杯也揮振去餘也左傳
 奉匜沃盥既而揮之是矣凡謂凡此數事皆同然苞
[007-3b]
 者以草包裹詩云白茅包之既夕禮云葦苞長三尺
 是也苴者以草藉器而貯物簞笥俱是竹器亦以葦
 為之問人者謂因問有物以遺之或自有事問人或
 聞彼有事而問之悉有物以表其意使者操持此上
 諸物以進受尊者之命如臣為君聘使受君命先習
 其威儀進退令如其至所使之國時之儀容故云如
 使之容
 藍田吕氏曰進者以物共尊者之用非獻也效者致
[007-4a]
 之尊者之前使之見非進也劒也戈也矛㦸也三者
 皆兵也進兵者後其刃敬也少儀曰凡有刺刃者以
 授人則辟刃是也拂之者去塵以進之敬也少牢饋
 食主人左手縮之以右袂進拂几三二手横執几進
 授尸於筵前此進几之儀羊馬豢畜之獸馴而易制
 故右牽之便也少儀牛則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犬
 雖豢畜然吠非其主或有噬人之患故左牽而以右
 手制之如臣虜之比也少儀云犬則執緤執禽者左
[007-4b]
 首謂贄也禽贄若卿執羔大夫執鴈士執雉庶人執
 鶩工商執雞是也士相見禮云贄冬用雉夏用腒左
 頭奉之飾羔鴈以繢者以繢飾其布也弓劒藉之以
 袂文也弓劒比於珠玉不慮其失墜故得盡其文也
 玉器宜謹故弗揮聘禮曰小聘曰問問者久不相見
 使人問安否以講好也義如諸侯之相聘禮則殺之
 也詩云之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如弓劒苞苴簞笥
 皆可以問人者也弓劒玩好也苞苴魚肉果實也書
[007-5a]
 曰厥包橘柚易曰包有魚詩曰野有死麕白茅包之
 是也簞論語一簞食是也笥以盛衣服書曰惟衣裳
 在笥是也所以使問者操是物以受命於尊者如使
 臣受命於君之容所以敬命也
 山隂陸氏曰馬羊火畜也禮之屬也故右牽之濟以
 義也犬金畜也義之屬也故左牽之以仁濟焉義也
 示以仁禮也示以義禽若羔鴈之類左首向人焉案
 士相見禮下大夫以鴈飾之以布言飾則繢可知鄭
[007-5b]
 氏謂諸侯大夫以布天子大夫以畫此讀士相見禮
 之誤也
 馬氏曰禮曰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欲民之
 毋相䙝也相見以贄為此也卿執羔大夫執鴈而飾
 之以繢者君子交接之禮以文為貴蓋位彌尊而禮
 彌文也苞苴簞笥物之微者也操而遺人必習其威
 儀進退如使者之容以禮將之也故聘義使者聘而
 誤主君弗親饗古之人相厲以禮如此
[007-6a]
 金華應氏曰自獻魚鼈至於效犬執禽皆細别其獻
 物之宜而一物必有一儀也自飾羔鴈至於飲玉爵
 又略叙其飾物之文而重其物必重其禮也終則緫
 之曰凡以弓劒苞苴簞笥問人者舉其凡以該上文
 所列之目也蓋曰獻曰遺曰進曰效雖不同而皆所
 以為問也當其受命主人之時物雖未至於所遺之
 家而其操執有儀已若與之相為揖遜周旋而無愧
 乎使者之容矣
[007-6b]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則主人出
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于門外若使人於君所
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
 鄭氏曰急君使也言謂有故所問也聘禮曰君有言
 則以束帛如饗禮君言至以下謂敬君命也此謂國
 君問事於其臣若使人以下此臣有所告請於其君
 孔氏曰此一節論相聘問及君臣使人相告之事受
 命謂受得君命為聘使君言謂受君言宜急去不得
[007-7a]
 停留宿於家聘禮既受命遂行舍於郊是也君之所
 言謂有事故或問其臣或問他人鄭註聘禮記有故
 謂災患及時事相告如春秋告糴乞師言田之類是
 也有言必有物將之故鄭引聘禮束帛證之君使初
 至則主人出門拜迎君命辱者言屈辱尊者之命來
 也君之使去又出拜送門外去既送出門則知初至
 迎亦出門也若臣有故而遣使告君必朝服命使也
 命使言朝服則君言至亦朝服可互見矣使者從君
[007-7b]
 處還則必下堂拜受君命去不下送反而下迎者尊
 君命也不出門者已使卑於君使也不言拜從上可
 知也
 藍田吕氏曰人臣之義莫大乎敬君敬君莫大乎敬
 命受君命不宿於家不敢留也君言至則出拜使者
 反下堂而受命不敢不聽也二者皆敬之至也
 嚴陵方氏曰不宿於家以見銜君之命而不遑啓處
 也周公言予不敢宿則禋于文王武王與此同義上
[007-8a]
 曰命蓋主於所使之人下曰言蓋主於所問之事
 長樂陳氏曰為人臣者無以有已故將軍受命之日
 則忘其家臨軍誓衆則忘其親援桴而鼔則忘其身
 然則為君使者豈異是哉此聘禮所以言釋幣遂行
 此所以言不宿於家也大夫見於國君國君拜其辱
 況君言至乎孔子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況使人
 於君所乎言朝服而命之則知拜辱拜送亦朝服也
 言拜辱拜送則知朝服而命之亦拜之也拜送於門
[007-8b]
 外則拜辱亦門外也
 吳郡范氏曰人君所以為國者恃其命令足以鼓舞
 臣下而已命令重則其政舉命令輕則其事隳人臣
 敬君之命如雷霆之不敢侮蓋以吾君之所以為國
 者在焉故曲禮敘尊敬君命之説為尤詳朝受君言
 夕舍於郊非必使事如此其急也不敢慢君之命也
 使者以君言至出而拜迎出而拜送非拜使者也拜
 君之命也使人請命于君其往則朝服而遣之其反
[007-9a]
 則下堂而受之非嚴使人也嚴君之命也人君深居
 九重之中而動化萬里之外命令所至奔走奉承其
 震動如此是以聖主兢兢業業不敢忽於出令審之
 而勿輕發守之而勿輕變使天下致敬而取則觀聽
 不惑而後治功可成也
 馬氏曰孔子問人於他邦必再拜而送之況於君所
 乎朝服而命下堂而受非敬使也敬君之義也
博聞强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
[007-9b]
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鄭氏曰敦厚也歡謂飲食忠謂衣服之物
 孔氏曰此明君子所行之事也明與人交者不宜事
 事悉受若使彼罄盡則交結之道不全若不竭盡交
 乃全也
 長樂劉氏曰多識前言往行者聞之博也窮理盡性
 以至於命者識之强也博聞矣强識矣而猶未敢以
 為能也於是自卑而尊人抑己以崇徳日新力行而
[007-10a]
 無厭怠斯其所以為君子歟是以人人仰其學行竭
 乎恭敬以親之所以致其歡也而益加恐懼不敢盡
 人之歡焉人人慕其徳義竭乎忱誠以奉之所以致
 其忠也而愈謙晦不敢竭人之忠焉此君子所以行
 日礪而徳日新使往來者日增敬慕終而始之弗敢
 懈也是故全交之道日新徳行以為之本
 長樂陳氏曰博聞强識知之者也知常患於不遜篤
 善行則行之者也行常患於怠知矣而能遜行矣而
[007-10b]
 不怠然後謂之君子蓋聞識自外入善行由中出自
 外入者易實故處之以虛由中出者易倦故濟之以
 勤顔子好學而不伐善所謂博聞强識而遜者也三
 月不違仁所謂篤善行而不怠者也君子責己重以
 周責人輕以約故盡歡以交人而不盡人之歡竭忠
 以交人而不竭人之忠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禮
 人不荅反其敬夫愛人至於不親禮人至於不荅猶
 且自反而不責人則於其交也庸可責其歡忠之盡
[007-11a]
 乎詩曰寜適不來微我有咎此之謂也
 嚴陵方氏曰夫人幼而學之壯而欲行之則學之然
 後行也故其序如此歡所以交於外忠所以交於内
 盡人之歡則人之所以施我之禮厚矣我或無以報
 之則人將有責於我而交之迹得無虧於外乎竭人
 之忠則人之所以感我之誠至矣我或無以應之則
 人將有怨於我而交之情得無虧於内乎故君子不
 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所以全交也全則終始一焉
[007-11b]
 若耳餘之有初竇灌之凶終則虧矣
 廣安游氏曰多能者常失於傲而自與為善者常失
 於苟有得焉而止今也博聞强識而居之以讓敦善
 行而加之以不怠謂之君子冝矣盡歡竭忠註䟽説
 亦通古之制禮者於衣服飲食辭讓之際固有取於
 此然不止於此也其人於己所求歡以承命則其求
 宜有所止求而不止則歡有時而窮故其人之歡不
 可求之以盡也其人於己所望盡忠竭誠然所望當
[007-12a]
 有所止苟望之而不止則忠有時而窮故其人之忠
 不可使至於竭也盡人之歡如虞公求玉於虞叔叔
 既獻之而又求其寳劒故虞叔遂伐虞公此盡人之
 歡也楚共王歸知罃而問何以報我知罃不應而楚
 子責以必報不榖是竭人之忠也如古注之説則不
 盡人之歡若陳敬仲之樂飲而不繼以燭是矣不竭
 人之忠若孔子出行不假雨具於子夏是矣君子之
 與人交所以貴辭貴讓貴有節貴不迫于人貴不干
[007-12b]
 掩人之私皆所以不盡歡不竭忠之意也詩曰攜無
 曰益牖民孔易言其求於民者當有所止而不可益
 求而無已記曰不大望于民傳曰舜不窮其民言其
 望于民者可小而不可大可使有餘而不可使至於
 窮古人之道㮣如此不獨於禮為然也
 永嘉戴氏曰曲禮所載大率皆威儀文物也獨首章
 言敬中間論君子之為人蓋敬者行禮之本也非謙
 卑者不能以行禮故博聞强識必繼之以遜非强有
[007-13a]
 力者不足以行禮故篤善行必繼之以不怠此其所
 以為隆禮之君子也
 臨川王氏曰盡人之歡竭人之忠則求人已深能全
 交者鮮矣盡歡以交人而不盡人之歡竭忠以交人
 而不竭人之忠此所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也
 藍田吕氏曰歡謂好於我也忠謂盡心於我也好於
 我者望之不深則不至於倦而難繼也酬酒不舉三
 爵油油而退是也盡心於我者不要其必致則不至
[007-13b]
 於不能勉而難繼也詩曰每有良朋烝也無戎是也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
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
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乗必以几齊者不樂不弔
 鄭氏曰孫為王父尸以孫與祖昭穆同也下下車也
 所以尊尸國君時或幼小不能盡識羣臣有以告者
 乃下之尸必式禮之也乗以几尊者慎也齊者哀樂
 則失正散其思也
[007-14a]
 孔氏曰此一節論立尸用人相尊敬之法凡稱禮曰
 者皆舊禮語也祭祀必有尸尸必以孫今子孫行並
 幼弱則必抱孫為尸不得抱子為尸也作記者又自
 解云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也曽
 子問云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謂
 無服内之孫則取服外同姓也天子至士皆有尸天
 子必取孫列之為卿大夫者謂諸侯入為卿大夫者
 故云公尸諸侯亦然天子祭天地社稷山川四方百
[007-14b]
 物及七祀諸侯祭社稷竟内山川及大夫有采地祭
 五祀皆有尸也外神之屬不問異姓同姓但卜吉則
 可為尸祭殤無尸若新喪虞祭男女各立尸故士虞
 禮云男男尸女女尸至祔祭後止用男之一尸祭統
 云設同几是也若祭勝國之社稷則士師為尸異義
 公羊説祭天無尸左氏説晉祀夏郊以董伯為尸虞
 夏傳云舜入唐郊以丹朱為尸則祭天亦有尸也為
 君尸謂臣謂君作尸者已被卜吉君許用者也古者
[007-15a]
 致齊各於其家散齊亦猶出在路及祭日之旦俱來
 入廟故羣臣得於路見君之尸皆下車而敬之君若
 於散齊之時在路見尸亦自下車敬之尸在廟門之
 外其尊未伸不敢亢禮不可下車故式為敬以荅君
 也式謂俯下頭也古者車箱長四尺四寸而三分之
 前一後二横一木下去車牀三尺三寸謂之式於式
 上二尺二寸横一木謂之較較去車牀五尺五寸於
 時立乗平常則馮較詩倚重較兮是也若應為敬則
[007-15b]
 落手隠下式而頭得俯俛式視馬尾是也尸至廟中
 禮伸則亢故荅拜几案在式之上尊者有所敬事以
 手據之几上有幂君以羔皮以虎縁之也
 横渠張氏曰抱孫不抱子父於子主於尊嚴故不抱
 孫自有其父故在祖則可抱非謂為尸而抱也祭所
 以有尸者蓋以示敬若接鬼神則室中之事足矣至
 於事尸分明是孫行反以子道事之則事親之道可
 以喻矣 又曰節服氏言郊祀送逆尸從車則祀天
[007-16a]
 有尸也天地山川之類非人鬼者皆難有尸節服氏
 言郊祀有尸不害后稷配天而有尸也
 臨川王氏曰於祭之有尸見君子所以事鬼神之盡
 也鄭註國君幼小有告者乃下之君必有告者不必
 幼也
 新安朱氏曰神主之位東向尸在神主之北古人用
 尸本與死者一氣又以生人精神去交感他那精神
 是㑹附著歆享 又曰古者不用尸則有隂厭書儀
[007-16b]
 中所謂闔明垂簾是也欲使神靈厭飫之也 又曰
 古者立尸必隔一位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
 父尸以昭穆不可亂故也 又曰古者男女各有尸
 自周以來不見説有女尸想是漸次廢了杜佑説上
 古時中國與夷狄一般後世聖人有改之未盡者尸
 其一也今蠻峒中猶有此但擇美丈夫為之不問族
 類事見杜佑所作理道要訣末篇
 藍田吕氏曰求神必以其類升其堂也入其室也其
[007-17a]
 形不可見也其聲不可聞也亨孰羶薌而薦之莫知
 其來享也此孝子之心所以必立尸也主人之事尸
 以子事父也然獻酢拜跪禮無不荅猶賔之也父母
 而賔客之自殯于西階始此事人事鬼之所以異也
 尸必筮之求於神而不敢専也特牲禮前期三日筮
 尸少牢禮前宿一日筮尸也几者尊者之所馮以養
 安也故尸之乗車用之古之有敬事者必齊齊者専
 致其精明之徳恍惚以與神明交者也樂則散哀則
[007-17b]
 動皆有害於齊也故不樂不弔全其所以齊之志也
 長樂劉氏曰孝子之祭於其親也散齊七日致齊三
 日精明之至必見其所以齊者是故敬其親之至也
 則欲見其形容愛其親之至也則欲饗之飲食形容
 不可得而見也飲食不可知其饗也是以取其昭穆
 之類者為尸焉然後想其形容之肖似也知其飲食
 之必饗也孝子得以致其誠而盡其心矣
 嚴陵方氏曰君子則指所祭之主也凡為尸者不必
[007-18a]
 皆幼必曰抱以見禮之所在不以幼而廢也且尸於
 所祭之主固為孫行然於主祭之人則子行也父北
 面而事之又所以明子事父之道焉祭統言見父子
 之倫者意在乎此下謂在車則下之也必曰為君尸
 者則知非為君尸者有所不下矣君知所以為尸者
 則自下之者學記所謂當其為尸則弗臣是也馮式
 謂之式猶執杖謂之杖也致齊將以致祭也故不以
 哀樂二其心至於祭則曰樂以迎來哀以送往何也
[007-18b]
 齊之所謂哀樂者以防外物為主祭之所謂哀樂者
 以盡内志為主惟能防外物之樂故能盡内志而樂
 神之來惟能防外物之哀故能盡内志而哀神之往
 齊之不哀不樂乃所以致祭之哀樂而已
 山陰陸氏曰其所以為尸者則有義矣
 新安王氏曰特牲禮註大夫士以孫之倫為尸言倫
 明非己孫崔靈恩謂大夫用己孫為尸非也特牲禮
 有尸士禮也少牢禮有尸大夫禮也祭統言君執圭
[007-19a]
 瓉裸尸諸侯禮也守祧言以其服授尸天子禮也
居喪之禮毁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
當門隧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
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此於不慈不孝五十不致
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内
 鄭氏曰形謂骨見皆為其廢喪事升降出入常若親
 存隧道也勝任也不致毁以下皆所以養老人五十
 始衰也
[007-19b]
 孔氏曰此一節明孝子居喪之法毁瘠羸瘦也許羸
 瘦不許骨露見也阼階主人之階也孝子在喪思慕
 不忍從父阼階上下也若祔祭則同於吉得升阼階
 也不勝喪謂疾不食酒肉創瘍不沐浴毁而滅性者
 也不留身繼世是不慈也滅性是違親生時之意是
 不孝也然本心實非為不孝故言比也致極也五十
 居喪許有毁而不得極羸瘦六十衰甚都不許毁也
 魯襄公三十一年經書子野卒傳云毁也是也
[007-20a]
 藍田吕氏曰記曰毁不危身為無後也又曰言而後
 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者面垢而已君子執親之
 喪其哀慕之至如不欲生齊䟽之服饘粥之食居倚
 廬寢苫枕塊所以致毁者僅至於不死而已然先王
 制禮毁不滅性敎民無以死傷生毁瘠形視聽衰幾
 於滅性矣非特然也送死之大事且將廢而莫之行
 則罪莫大焉此君子所以不敢過也君子之居喪三
 年無改於父之道若父存焉而升降不由阼階出入
[007-20b]
 不當門隧執人子之禮而不忍廢也士喪禮既啓柩
 遷于祖主人從升自西階既𦵏反哭入升自西階此
 不由阼階之節也雖天子諸侯在喪稱子亦此義也
 居喪之禮非虞祔練祥無沐浴然頭有創身有瘍必
 為之沐浴者有疾不可以致毁也父母之喪既殯食
 粥朝一溢米暮一溢米齊衰之喪䟽食水飲不食菜
 果大功之喪不飲醯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然有疾
 則飲酒食肉者毁不可滅性也二者皆以權制者也
[007-21a]
 身者親枝也體親之愛則不可以過毁不勝喪而死
 雖志在慕親而至於滅性而絶後徇輕而忘重謂之
 不孝可也汎言居喪而不獨父母此所以兼言不慈
 也老者居喪與有疾者同蓋亦以權制者也蓋養老
 之政自五十始血氣既衰養道所以不可闕居喪有
 不能任故為之節也致毁之食饘粥也不毁之食䟽
 食水飲也衣服居處哭泣之節稱之不致毁則食食
 而不食粥矣不毁則食不䟽而有醯醬矣七十之制
[007-21b]
 所變者衰麻之服餘無變也
 嚴陵方氏曰毁瘠不形慮或至於滅性故也居喪之
 禮雖哭泣無時然不可以過哀而喪其明焉雖聞樂
 不樂然不可以過哀而聵其聦焉視聽衰則不足以
 當大事也雜記言視不明聽不聦君子病之者以此
 前言為人子者居不主奥行不中道及其居喪則升
 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者事死如事生也七十
 則自衰麻之外與平居無以異飲酒食肉則不必有
[007-22a]
 疾處於内則不居門外之倚廬也
 山隂陸氏曰五十不致毁四十雖不能毁猶當勉也
 廣安游氏曰聖人之意以為天下學者不能以徑至
 於善又從而敎之使其喜怒哀樂皆中於節而於過
 不及者聖人交責焉今夫有憂者笑不可以至於矧
 怒不可以至於詈有喪者毁瘠不可至於形視聽不
 可至於衰齊者不可以樂不可以弔若此者皆所以
 敎人喜怒哀樂之節也先王盛時道學修於中禮制
[007-22b]
 行於外中和備於天地之間而無有過與不及之患
 嗚乎盛矣
 慈湖楊氏曰小戴記首篇曲禮檀弓多言喪禮頗合
 孔子云所重民食喪祭之意喪祭感動人之善性也
 易喪祭者天性之發於文為而先聖王因之而為節
 制者也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鄭氏曰與猶數也生數來日謂成服杖以死明日數
[007-23a]
 也死數往日謂殯歛以死日數也此士禮貶於大夫
 者大夫以上皆以來日數士喪禮曰死日而襲厥明
 而小歛又厥明大歛而殯則死三日而更言三日成
 服杖似異日矣喪大記曰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之
 朝主人杖二者相推其然明矣與或為予
 孔氏曰此士禮謂生者成服杖數來日為三日死者
 殯歛數死日為三日士卑屈故降不如大夫然惟屈
 殯日不屈成服杖日者成服必在殯後故也大夫以
[007-23b]
 上尊則成服及殯皆不數死日也鄭引士喪禮以其
 未審故云似異日又引喪大記二者相推較是異日
 無所復疑也
 藍田吕氏曰如三日成服杖生者之事也其三日也
 自死之明日數之故曰生與來日如三日而殯死者
 之事也其三日也自死之日數之故曰死與往日喪
 大記云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既殯主人主婦室老皆
 杖則生死皆以死之明日數之與士異矣士位卑禄
[007-24a]
 寡不若大夫死事畢而後治生事故成服杖後於殯
 一日然以來日往日數之皆可以名三日也
 山隂陸氏曰無貴賤一也鄭氏謂士禮貶於大夫非
 是然則喪大記云士之喪二日而殯左氏曰士踰月
 外姻至何也曰士卑故主生者之月日言之不嫌也
 若大夫以上言來日嫌於己蹙此言之法故君之喪
 曰五日既殯大夫之喪言三日之朝既殯言既殯非
 殯之日也亦若言五日而殯不言朝言朝嫌於己蹙
[007-24b]
 永嘉戴氏曰死者日逺生者日忘聖人念之故三日
 而殯死者事也以往日數三日而食生者事也以來
 日數其情哀矣聖人察於人情之故而致意於一日
 二日之間以此敎民而猶有朝祥暮歌者可不悲夫
 金華應氏曰喪家之時日一也在生者則為來順數
 其未至之日也在死者則為往逆計其已過之日也
 生者三日成服而啜粥三月卒哭而䟽食朞祥而練
 冠則食菜果大祥而縞冠則食醬醴是月禫徙月樂
[007-25a]
 既免喪不致則出身以從仕而無適不可焉蓋復生
 有節初不以毁滅性也死者三日而殯三月而𦵏𦵏
 而虞祔朞而祥祭再朞而大祥又為之忌以哀慕之
 蓋謹終追逺愈久而愈不忘也生者未艾雖孝思罔
 極而毁瘠不形視聽不衰無有一朝之患與之以來
 日者所以扶持保䕶而勉其為無窮之計也故曰立
 身揚名以顯父母孝之終也死者已往雖去之日逺
 而想像儀刑感念疇昔常有終身之憂與之以往日
[007-25b]
 者所以痛悼追惜而傷其不可復反也故曰往而亡
 焉又曰亡則弗之忘矣一曰與許也猶期也生之日
 方來而未已故生則祝其來者為未艾若曰萬有千
 嵗眉夀無有害是也死之日已往而難追故死則計
 其往之期者為不可及若曰日月不居奄終祥練是
 也
知生者弔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弔而不傷知死而
不知生傷而不弔
[007-26a]
 鄭氏曰人恩各施於所知也弔傷皆謂致命辭也雜
 記曰諸侯使人弔辭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
 何不淑此施於生者傷辭未聞也説者有弔辭云皇
 天降災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此施於死者蓋本傷辭
 辭畢退皆哭
 孔氏曰自此至其所欲一節論弔傷之法若存之與
 亡並識則遣設弔辭傷辭兼行若但識生而不識亡
 則惟遣設弔辭而無傷辭若但識亡惟施傷辭而無
[007-26b]
 弔辭也此皆不自往而遣使致已之命生弔死傷其
 文自可悉但記者丁寜言之故其文詳也然弔辭乃
 使口致命若傷辭當書之於板使者讀之而奠致殯
 前也雜記行弔之後致含襚賵畢乃臨若不致含襚
 賵則弔訖乃臨故鄭云弔傷辭畢皆哭
 嚴陵方氏曰不知死而傷之則其傷也近於偽不知
 生而弔之則其弔也近於謟
 馬氏曰子張死曾子齊衰而往哭之或曰齊衰不以
[007-27a]
 弔曾子曰我弔也與哉然則傷弔之禮所施固異也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
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
其所欲
 鄭氏曰皆謂傷恩也見人見行人也館舍也與人不
 問其所欲己物或時非其所欲將不與也
 横渠張氏曰賜人者不曰來取亦是辭有枝葉也
 臨川王氏曰不問其所費不問其所欲不問其所舍
[007-27b]
 辭口惠而實不至也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
 其所欲為人養廉也
 藍田吕氏曰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所問不由於
 誠不如勿問之矣賜人者使之來取人之所難取也
 與人者問所欲人之所難言也賜之而難取問之而
 難言非所以惠人之道也
 廣安游氏曰君子忠信以為本禮義以文之無忠信
 之實而徒以辭色相與苟欺於人以賈其一時之恱
[007-28a]
 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夫不輕求於人不輕以許人
 此一介不以取人不以與人蓋伊尹之徒苟以辭色
 與人者穿窬之盜一辭色之間君子小人之判如此
 學者所不可忽
 嚴陵方氏曰表記言有客不能館不問其所舍則知
 人謂行人耳儒行言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者以此
 山隂陸氏曰舍客也館主人之事也
適墓不登壟助𦵏必執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
[007-28b]
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歎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
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徑送𦵏不辟塗潦
臨喪有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胄則有不可
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鄭氏曰壟冡也墓塋域登壟為其不敬𦵏喪之大事
 紼引車索也臨喪宜有哀色故不笑禮以變為敬故
 揖必違位望柩入臨哀傷之無容樂也食或以樂非
 歎所也相謂送杵聲不相不巷歌所以助哀也墓非
[007-29a]
 樂所哭日哀未忘故皆不歌送喪不由徑送𦵏不辟
 塗潦所哀在此也臨喪執紼臨樂及介胄諸事其貎
 皆宜與事相配介甲也失色謂色厲内荏貎恭心很
 非情者也
 孔氏曰自此至君側一節雜記吉凶舉動威儀之事
 繩屬棺曰紼屬車曰引引紼亦通名助𦵏本非為客
 正助事耳故宜執紼也必違其位位謂己之位也於
 位見人則當離己位而向彼遥揖也燕禮君降階爾
[007-29b]
 卿大夫爾近也揖而移近之明雖君臣皆須違位而
 揖也入臨人之喪不得趨翔為容哭日謂弔人日也
 論語孔子於是日哭則不歌介胄則戎容暨暨使形
 勢髙岸有不可犯之色以稱其服也是故君子戒慎
 不失色於人此句并結前義故者承上起下之辭君
 子接人凡所施用並使心色如一不得色違於心
 藍田吕氏曰壟非所登也助𦵏執紼必有事也弔於
 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諸侯之禮曰寡君
[007-30a]
 有宗廟之事使一介老某相執紼則助𦵏者雖諸侯
 亦執紼也臨喪非笑所也望柩不歌如臨喪不笑也
 無服之喪至誠惻怛當與天下同之況鄰里乎相者
 舂人歌以助舂也適墓不歌如望柩不歌也送喪不
 由徑不欲速也不辟塗潦不擇地也哀在乎此則忘
 乎彼也執紼不笑猶臨喪不笑也當食不歎猶臨樂
 不歎也臨喪則必有哀色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色
 必稱其服情必稱其色内外相顧所謂不失色於人
[007-30b]
 也
 講義曰臨喪不笑與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歎
 皆所以言哀樂喜愠之情不相雜也此言揖人必違
 其位孟子言不歴位而相與言不踰階而相揖彼所
 言者朝廷之禮此所言者燕居之禮朝廷尚嚴燕居
 尚和言之不同所主之禮異也送喪不由徑者不取
 苟且之便也送𦵏不辟塗潦者不憚徒渉之勞也送
 喪則知生者送𦵏則知死者故所以送之必不能無
[007-31a]
 輕重難易之異焉 又曰君子之顔色無所苟而已
 矣惟無所苟故臨喪而哀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胄
 不可犯其為色不同而莫不中禮莫不中禮斯不失
 色於人矣宜君子於此戒慎而不敢忽也
 嚴陵方氏曰除喪而後祥故未祥之前通謂之有喪
 啓殯而後葬故未葬之前通謂之有殯於鄰言有喪
 舂不相則有殯可知於里言有殯不巷歌則有喪可
 知舂猶不相則不巷歌可知不巷歌則容或相舂矣
[007-31b]
 五家為鄰五鄰為里鄰近而里逺鄰寡而里衆近而
 寡者其情昵逺而衆者其情踈故哀不能無輕重淺
 深之别焉戒者謹之事謹者戒之心然而色之得失
 在己乃曰不失色於人何也蓋色則已與人相通故
 必以人為言焉
 廬陵胡氏曰鄭云相送杵聲案孫卿書多言成相漢
 藝文志詩賦類有成相雜詞十一篇豈亦送杵聲乎
 又樂記云治亂以相鄭云相即拊也亦以節樂拊者
[007-32a]
 以韋為表裝之以糠糠亦名相因以名焉則又非送
 杵聲矣蘇氏云謳謡名
 山隂陸氏曰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至是惟孔子乃能
 如此故曰禮儀三千待其人而後行送喪有服者也
 送𦵏不必有服
 馬氏曰喪以執事為禮故送喪不由徑送𦵏不辟塗
 潦傳曰所樂而憂猶有憂而樂君子之憂樂各有所
 當故臨樂不歎兵革以威克愛也以威克愛則服必
[007-32b]
 稱情容必稱服故戎容暨暨介胄有不可犯之色者
 以此也禮曰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
 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徳徳稱容容稱
 服則民望其容貎瞻其顔色而心喻其徳矣故君子
 戒慎不失色於人
 慈湖楊氏曰送喪為生者送𦵏為死者禮送喪不由
 徑則辟塗潦送𦵏不辟塗潦則不由徑可知不由徑
 謂從喪而送不由徑道而㑹也不辟塗潦謂柩車渉
[007-33a]
 塗潦送死者哀情重不憚塗潦而從之無所避也
 長樂陳氏曰情者色之實色者情之文情之得失存
 乎内則色之得失見於外故臨喪必有哀色則哀之
 情可知執紼不笑則憂之情可知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
 鄭氏曰撫猶據也據式小俛崇敬也
 孔氏曰謂君臣俱行君式宗廟則臣宜下車若士為
 大夫之臣亦如大夫於君也
[007-33b]
 藍田吕氏曰下之敬重於式所敬皆降一等也
 講義曰周官輿人言為式為較説者謂髙三尺三寸
 為式髙五尺五寸為較馮較則言其常撫式則致其
 敬國君大夫士其名位不同則禮亦有差等矣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鄭氏曰禮不下庶人者為遽於事且不能備物刑不
 上大夫者不與賢者以犯法其犯法則在八議輕重
 不在刑書刑人為怨恨為害也春秋傳曰近刑人則
[007-34a]
 輕死之道
 孔氏曰庶人貧無物為禮又分地是務不暇燕飲故
 此禮不下與庶人行也白虎通云禮為有知制刑為
 無知設五刑三千之科條不設大夫犯罪之目以大
 夫必用有徳若逆設其刑則是君不知賢也鄭謂不
 與賢者犯法與猶許也若許之則非進賢之道然周
 禮有犯罪致殺放者古周禮説士尸肆諸市大夫尸
 肆諸朝是大夫亦有刑但大夫罪未定之前則皆在
[007-34b]
 八議鄭註是也被刑殘者不得令近君鄭引春秋公
 羊傳謂閽弑吳子餘祭證刑人在君側之失也
 張氏曰庶人非是都不行禮也但以其遽務不能備
 之故不著於經禮三百威儀三千耳其有事則假士
 禮行之
 黄氏曰周禮小司徒之職民之器物比閭共置豈庶
 人之禮不備哉王者制民之産仰足以養父母俯足
 以畜妻子雖夭窮廢疾無告者自有閭黨使之相救
[007-35a]
 相賙豈是民窮而皆無禮哉今詳之蓋上文言君臣
 同行各在車上展禮之節謂若國君下宗廟式齊牛
 儻國君遇齊牛而撫式則臣下下之其猶人君式黄
 髪之類若老者為致仕之人則大夫士下之可知矣
 若國君見黄髪庶人而撫式則大夫士所乗皆天子
 命車不必下之皆式之而已謂乗車之禮不為庶人
 而下故曰禮不下庶人者也其文連續上文為乗車
 之節則厥義明矣先儒誤認禮不下庶人與刑不上
[007-35b]
 大夫辭句相對而廣為敷引義無所歸餘義/
 藍田吕氏曰庶人愚且賤者也不可以待君子之事
 責之大夫賢且貴者也不可以待小人之法辱之故
 古之制禮皆自士始庶人則略而已大夫有罪非不
 刑也八議所不赦則刑于隠者周官掌囚所謂凡有
 爵者與王之同族奉而適甸師氏以待刑殺是也古
 者刑人皆逺之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刖者使守
 囿髠者使守積刑人而在君側輕身之道也
[007-36a]
 嚴陵方氏曰周官司㓂有議貴之辟宗伯不以象示
 民亦此意也然周官以禮俗馭其民則禮非不下庶
 人也要之以治貴者為主有甸師氏則刑非不上大
 夫也要之以治賤者為之主在大夫之下庶人之上
 者則士而已王制言禮樂造士則禮及乎士矣舜典
 言扑作敎刑則刑加乎士矣
 李氏曰庶人其財不足以備禮先王之政亦使之無
 廢而已故比使之共吉凶二服閭共祭器族共喪器
[007-36b]
 黨共射器州共賔器鄉共吉凶禮樂之器其財非出
 於一而易具故民得相資而亦無廢禮大夫之罪其
 在五刑之域者造乎闕而自請罪君不使有司執縛
 牽掣而加之也以刑不上大夫而大夫亦不失訟罪
 徳教使然也故周官云命夫命婦不躬坐獄訟不躬
 坐獄訟者恩也刑必及之者義也先王以致其恩故
 待之常略是以邦國之獄訟則以邦法斷之卿大夫
 之獄訟則以邦成弊之而已以致其義故馭之常詳
[007-37a]
 是以於罪之重者或服法之輕故廢以馭其罪於罪
 之輕者或服法之重故誅以馭其過雖然成徳而後
 為大夫豈有至於此亦與中人為制而已故先王之
 制刑至於百官而後見刑之備制禮至於萬民而後
 見禮之成故書曰伯夷降典折民惟刑士制百姓於
 刑之中於民言禮於百官言刑所以舉其法之備也
 講義曰大夫之貴當厲其節不當待之以刑也然庶
 人豈不可行禮哉不以禮責之耳大夫豈不可加以
[007-37b]
 刑哉不宜待刑而後治耳
 廣安游氏曰禮不下庶人古注詳矣如庶人不廟祭
 則宗廟之禮所不及也庶人徒行則車乗之禮所不
 及也庶人無燕禮則酬酢之禮所不及也庶人見君
 子不為容進退趨走則朝廷之禮所不及也不下者
 謂其不下及也然非庶人舉無禮也特自士以上之
 禮所不及耳刑不上大夫者言不上及於大夫非大
 夫舉無刑也特不以庶人之刑加之耳且古者之制
[007-38a]
 貴賤異於後世古者貴有常尊賤有常卑故禮刑所
 及皆有常所後世貴賤無常為庶人者朝為匹夫暮
 為卿相者有之為卿相者一終其身則其子孫降在
 皂𨽻者有之所謂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不可得
 而行矣假以宗廟言之世為諸侯者常為五廟常居
 諸侯之宫世為大夫者常為三廟常居大夫之宫及
 至後世父為卿相而子孫為匹夫則其宗廟宫室不
 可再傳三傳也朝為匹夫而暮為卿相則其禮前無
[007-38b]
 所承而所謂宗廟宫室者其來無所自特以身祭而
 身居之不可常也天下之禮惟其常也則人知習之
 惟其習之也則其為禮也有序其施行有漸故人安
 於其常而易於為治若貴賤驟易則犯法施行其來
 無漸此後世貴人不能為禮而子孫多至於犯刑者
 為此故也
 金華邵氏曰世俗之説曰禮不下庶人則庶人不足
 以行禮刑不上大夫則大夫有罪不可以加刑如此
[007-39a]
 則棄衆人於禮法之外為大夫者可以率意妄行而
 無忌憚矣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與夫成湯之官刑周
 官之八議果何用也夫不下庶人猶曰不以庶人為
 下而使之廢禮不上大夫猶曰大夫不以刑為上而
 當待以禮義廉恥云耳經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賈
 誼曰上設禮義廉恥以勵其臣是也人君當與正人
 居則庶乎薫陶浸漬以成其徳刑人過惡暴白容可
 近乎
[007-39b]
 長樂陳氏曰刑人不在君側禮也公家不畜刑人非
 禮也周禮掌戮墨劓宫刖等非不畜也不近之而已
 畜之者仁也不近之者智也世衰禮廢而防患之道
 不謹此吳子餘祭所以見弑於閽齊莊公所以見閒
 於賈舉也雍渠與載孔子適陳趙談參乗爰絲極諫
 者以此
 
 禮記集説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