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99-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九十九    宋 衞湜 撰
賔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
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衆也咏歎之淫液之何也
對曰恐不逮事也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
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聲淫及商何也
對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
其𫝊也若非有司失其𫝊則武王之志荒矣子曰唯丘
[099-1b]
之聞諸萇𢎞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鄭氏曰武謂周舞也備戒擊鼔警衆也病猶憂也以
 不得衆心為憂憂其難也咏歎淫液歌遲之也恐不
 逮事逮及也事戎事也及時事時至武事當施也致
 右憲左致謂膝至地也憲讀為軒聲之誤非武坐言
 武之事無坐也非武音言武歌在正其軍非貪商時
 人或說其義為貪商也有司典樂者也𫝊猶說也荒
 老耄也言典樂者失其說而時人妄說也書曰王耄
[099-2a]
 荒萇𢎞周大夫
 孔氏曰自此至不亦宜乎别録是賔牟賈問章賔牟
 姓賈名初論他事次及於樂問是孔子對是賔牟賈
 五問五荅但三荅是二荅非夫發語之端孔子問作
 武樂之前先擊鼓備戒其衆備戒之後久始作舞何
 也賈荅武樂令舞者久不即出是象武王伐紂憂不
 得衆心此荅是也孔子又問欲舞之前其歌聲吟咏
 之長嘆之其音連延而流液不絶吟思遲遲是貪羡
[099-2b]
 之貌何也賈荅象武王伐紂恐諸侯不至不及戰事
 此荅是也孔子又問初舞之時手足即發揚蹈地而
 猛厲故云已蚤賈以為象武王及時伐紂戰事此荅
 非下云發揚蹈厲太公之志故知非也孔子又問武
 人何忽有時而坐以右膝致地左足軒起何也坐跪
 也致至也軒起也賈荅此非是武人之坐舞法無坐
 也此荅亦非下云武亂皆坐周召之治故知非也孔
 子又以時人之意問賈云奏樂何意有貪商之聲淫
[099-3a]
 貪也孔子大聖應知其非此是知非而故問也賈以
 武王應天從人不得已而伐之何容有貪商之聲故
 言非武音也此荅是孔子因問貪商之歌何音也賈
 荅典樂者失其𫝊若非失其𫝊是武王荒耄遂有貪
 商諸於也吾子相親之辭
 長樂陳氏曰古之善論兵者以威文之節制不可敵
 武王之仁義仁則愛人而惡人之害之也義則循理
 而惡人之亂之也未有下不得人和上不得天時者
[099-3b]
 矣夫豈以衆之不得為病事之不逮為恐時之不及
 為慮哉其所以備戒如此者出而與民同患人之所
 畏不可不畏爾觀其誓師之辭曰肆予小子誕以爾
 衆士殄殱乃讎爾衆士其尚廸果毅以登乃辟功多
 有厚賞不廸有顯戮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時哉弗
 可失其意亦可見矣樂書/
 嚴陵方氏曰武之樂舞形容當時伐紂之事備者備
 其物而有所防戒者戒其事而有所飭若夫果得衆
[099-4a]
 則無所事乎備戒矣惟其病不得衆所以然也咏者
 永其言歎者難其事淫則浸漬而不已液則流通而
 不絶凡若此者皆不逮事也發揚言手容之發揮蹈
 厲言足容之奮厲荒言淫甚以至於荒也
 馬氏曰夫武王之伐商雖出於天人之應順而有必
 克之理然未嘗無戒也𫝊曰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
 衆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又曰聖人猶難之故終無
 難此病不得衆恐不逮事之意也若恐民之未信則
[099-4b]
 曰爾無不信朕不食言恐民之未畏則曰汝不從誓
 言子則孥戮汝病不得衆恐不逮事之一端也發揚
 蹈厲之已蚤所以示其有勇敢之勢而武之始如此
 也發揚蹈厲之已蚤非樂其蚤也葢當其可之謂時
 而君子舉事欲及時而已矣
 延平周氏曰武王之伐紂豈得己哉順乎人應乎天
 而已矣順乎人應乎天猶且病其不得衆恐其不逮
 事則此所以終能及時事也
[099-5a]
 山隂陸氏曰泰誓曰受克子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
 子無良病不得衆若此之謂也夫以周伐殷其克之
 必矣八百諸侯不期而㑹然武王之志猶如此恐諸
 侯不逮其事葢慎之至也故曰子之所慎齊戰疾及
 時事也此正言太公之志如此詩曰維師尚父時維
 鷹揚憲讀如字憲左謂縣左膝不致地武坐左亦致
 也據武亂皆坐紂作靡靡之樂所謂及商者此歟對
 曰有司失其𫝊後商之遺聲也五字在此當承對曰
[099-5b]
 脱亂在後去聖益逺其𫝊之失者有矣而君子知其
 不然以在我者揆之而已若世𫝊伊尹以割烹要湯
 百里奚以五羊之皮干秦穆公孟子皆斷而非之是
 也此言聞諸萇𢎞若曾子問曰吾聞諸老耼則先儒
 所謂問樂於萇𢎞問禮於老耼是也
 慶源輔氏曰賈五荅皆是當從陸氏說見後賔牟賈
 意當時為知樂故孔子與之言及樂而又問之此亦
 與人為善之一端也病不得衆恐不逮事所謂臨事
[099-6a]
 而懼也不以在己之已至者而貳之此所謂聖人之
 心也詩曰上帝臨女無貳爾心是恐不逮事也若非
 武音則何音也此夫子所以深叩之賈之言如是則
 其中誠有所見而不可奪者非口授耳𫝊之徒而已
 也唯受辭也當作去聲
 葉氏曰武之備戒已久武之始也久立於綴武之終
 也於用武之始而曰病不得其衆者諸侯之既至也
 用武之終而曰待諸侯之至者諸侯之未至也遲之
[099-6b]
 遲者動容也又久者久立於綴也
賔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
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女夫樂者象
成者也緫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太公之志
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
 鄭氏曰遲之遲謂久立於綴居猶安坐也成謂已成
 之事也緫干持盾也山立猶正立也象武王持盾正
 立待諸侯也發揚蹈厲所以象威武時也武舞象戰
[099-7a]
 鬭也亂謂失行列也失行列則皆坐象周公召公以
 文止武也
 孔氏曰賔牟賈前所荅孔子之問雖為孔子所許賈
 猶有不曉者故反請問於孔子也免席避席也既聞
 命謂既為孔子所許也問備戒已久立於綴亦是遲
 而又久何意如此孔子為賔牟賈說其將舞之事言
 作樂所以倣象其成功舞人緫持干盾以正立似山
 而不動摇也舞人發揚蹈厲象太公威武鷹揚之志
[099-7b]
 横渠張氏曰緫干而山立是舞中有一人而象武王
 之治者然以就舞位而樂尸飬老必天子有時而親
 為也發揚蹈厲之已蚤此則是太公之志及時事而
 動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此象武功成周召以文治
 也坐者無事於武也 又曰樂器有相周召之治與
 其有雅太公之志乎雅者正也直已而行正也故訊
 疾蹈厲者太公之事邪詩亦有雅亦正言而直歌之
 無隠諷誦諫之巧也
[099-8a]
 嚴陵方氏曰免席而徒立所以致敬更端而問故以
 請言之上遲音穉葢待也所謂待諸侯之至也下遲
 宜如字蓋遲未至於久遲而又久則遲之至也如下
 文所言至武之遲久皆其事也居吾語汝者以免席
 而請故命之居席將以告之樂象成者以其成功形
 見於樂也緫干與祭統所言同曰緫固足以該戚且
 干所以自防戚所以致誅於此又見武王之用武無
 事於致誅姑自為之防耳發揚蹈厲見乎手足之鼔
[099-8b]
 舞手足之鼔舞存乎心之所之故曰太公之志亂謂
 治其行列之亂太公之志即武王之志也以武莫若
 太公故繫之以太公而已周召之治即武王之治也
 以文莫若周召故繫之以周召而已
 馬氏曰遲之遲而又乆言其久立於綴久立於綴者
 所以待諸侯之至也夫武之遲久非特以待諸侯之
 至而已故孔子自樂之象成以至於周道四達禮樂
 交通而反復以告之也緫干而山立所以見其靜也
[099-9a]
 發揚蹈厲所以見其動也靜者動之主動者靜之役
 主則宜逸故緫干而山立臣則致勞故發揚蹈厲𫝊
 曰上無為也下亦無為也則下與上同徳下與上同
 徳則不臣下有為也而上亦有為也是上與下同道
 上與下同道則不主此其意也
 山隂陸氏曰緫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言君之事如
 此發揚蹈厲太公之志也言將之事如此武亂皆坐
 凡譁亂使坐則定
[099-9b]
 慶源輔氏曰賔牟賈蓋當時之知樂者也故孔子以
 武樂問之賈五荅而夫子唯之以一言初未嘗有所
 辨明也而賈乃起敬免席而請者蓋其温良恭儉讓
 之徳容有以感動之也故曰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
 所以成物也賈禮恭辭遜可與之言故夫子使之居
 而語之由是觀之賈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也故孔子
 因而發之三句說盡武樂之義與武王伐紂之事又
 見當時各盡其道此蓋孔子之所自得者若其得於
[099-10a]
 萇𢎞者與賈之所言合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
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夾
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早濟也久立
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
 鄭氏曰成猶奏也毎奏武曲一終為一成始奏象觀
 兵孟津時也再奏象克殷時也三奏象克殷有餘力
 而反也四奏象南方荆蠻之國侵畔者服也五奏象
[099-10b]
 周公召公分職而治也六奏象兵還振旅也復綴反
 位止也崇充也凡六奏以充武樂也夾振之者王與
 大將夾舞者振鐸以為節也駟當為四聲之誤也武
 舞戰象也毎奏四伐一擊一刺為一伐牧誓曰今日
 之事不過四伐五伐分夾而進者分猶部曲也事猶
 為也濟成也舞者各有部曲之列又夾振之者象用
 兵務於早成也久立於綴象武王伐紂待諸侯也
 孔氏曰此一經孔子為賔牟賈說武樂六成之意成
[099-11a]
 謂曲之終成毎一曲終成而更奏故云成猶奏也武
 始而北出者謂初舞位最在於南頭從第一位而北
 出次及第二位稍北出者復綴以崇者謂最在南第
 一位初舞之時從此位入北至六成還反復此位六
 奏其曲武樂充備是功成太平周徳充滿於天下也
 經云天子夾振明是尊者故鄭知王與大將也武樂
 在庭天子尊極所以得親夾舞人為振鐸者作武樂
 時毎一奏中而四度擊刺象武王之伐紂四伐也盛
[099-11b]
 威於中國者象武王之徳盛大威武於中國也振鐸
 夾舞者而前進象為事之蚤成也未舞前舞者久立
 於鄼綴象武王待諸侯之至也案熊氏曰前云三歩
 以見方此是一成也作樂一成而舞象武王北出而
 觀兵也作樂再成舞者從第二位至第三位象武王
 滅商則與前文再始以著往為一也三成謂舞者從
 第三位至第四位極北而南反象武王克紂而南還
 也四成謂武曲四成舞者從北頭第一位郤至第二
[099-12a]
 位象武王伐紂之後南方之國於是疆理也五成謂
 從第二位至第三位分為左右象周公居左召公居
 右也六成復綴以崇者綴謂南頭初位舞者從第三
 位南至本位謂六奏充其武樂象武王之徳充滿天
 下此執鐸為祭天時也案祭統云君執干戚就舞位
 冕而緫干率其羣臣以樂皇尸又下云食三老五更
 於太學冕而緫干尚得親舞何以不得親執鐸乎
 皇氏曰武王伐紂之時王與大將親自執鐸以夾軍
[099-12b]
 衆今作武樂之時令二人振鐸夾舞者象武王與大
 將伐紂之時矣王氏曰天子上屬謂作樂六成尊
 崇天子之徳矣此家語文也
 横渠張氏曰綴兆綴以表行列兆者場域之限也舞
 以八佾佾以八人為列則六十四人也六成者六奏
 曲終也大凡舞者必於其中以見其象周始有雍州
 之地及滅商所得者又有冀青猶有六州之地既得
 天下必須鎭撫其諸侯故三成而南鎭撫南方諸侯
[099-13a]
 也四成則見南方之國皆疆理而治也五成而分舞
 列皆分兩行以象周召分而治也六成復綴以崇此
 時必改易衣冠服飾使之充盛象治定致文也天子
 夾振而駟伐以舞列分為左右則緫干者在中央振
 鐸而舞列夾而進也駟伐者必是舞列四出象兵四
 出也南國是疆之後亦有不服者如淮夷是也其時
 須當用兵故言盛威於中國大中國之威也分夾而
 進夾緫干者也久立於綴亦是緫干者立於綴也以
[099-13b]
 待諸侯之至舞中亦必有此象是舞人四出後改易
 衣冠以待其至也如言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必有變
 服為諸侯而出
 延平周氏曰樂以一變為一成紂都在北故武始而
 北出以象其觀政商郊再成以象克紂三成以象克
 紂而反四成以象有南國之土五成以象周召之分
 治六成以象武功之成韶文樂也文為陽故九成武
 武樂也武為隂故六成夾振之而駟伐所以象武王
[099-14a]
 之躬伐伐以車為主兵事不可緩也而貴於速故曰
 事蚤濟也紂之亡非獨得罪於武王天下之君皆欲
 亡之此諸侯之所以至凡此皆所以象成也詩曰矢
 於牧野維予侯興
 長樂陳氏曰先儒謂立四表於郊丘廟庭舞人自南
 表向二表為一成自二表至三表為二成自三表至
 北表為三成乃轉而南向自一表至二為四成自二
 表至三為五成自三表至南表為六成則天神皆降
[099-14b]
 若八變則又自南而北為七成自二表至三為八成
 則地祗皆出若九變又自三表至北表為九成人鬼
 可得而禮焉葢周都商之西南商都周之東北故武
 始而北出則至二表矣此三歩以見方者也再成而
 滅商則至三表矣此再始以著往者也三成而南則
 至四表矣家語曰三/成而南反四成而南國是疆則又自北而
 南至二表矣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則至三表矣
 此復亂以飭歸者也六成復綴以崇天子家語曰以/崇其天子
[099-15a]
 則復初表矣此樂終而徳尊也蓋武始而北出則出
 表之東北以商居東北故也故三成而南則入表之
 西南以周居西南故也疆南國然後可得而分治分
 治然後可得而復綴分治繫於臣故散而為二復綴
 統於君故合而為一樂記言復綴以崇天子繼以夾
 振之而駟伐者又本其始也何則武舞四表所以象
 司馬之四表也夾振之而駟伐所以象司馬振鐸師
 徒皆作也夾振之而駟伐詩所謂駟騵彭彭是也復
[099-15b]
 亂以飭歸國語所謂布憲施舎謂之贏亂以優柔容
 民是也司馬之四表三表百歩一表五十歩始則行
 而不驟趨中則趨而不馳走及四表則馳走之時也
 故五十歩而已舞之四表蓋不必然禮書/ 又曰孔
 子語魯太師之樂以翕如為作以繹如為成是樂以
 始作以變成武王之樂六成則六變而已始而北出
 為治兵所以尚威武也終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
 國則入為振旅所以反尊卑也蓋大武之舞以鼔進
[099-16a]
 以金止以鼔進則分左右夾而進之所以欲事功之
 蚤濟也以金止則久立於綴兆之位而遲之所以待
 諸侯之至也其所以如此者匪棘其欲也致天討除
 人害以對於天下而已樂書/
 嚴陵方氏曰六成復綴以崇天子者復綴則以象功
 成而還歸焉也舉武事者既出於天子則成武功者
 可不歸諸天子乎歸功所以崇之也故曰以崇天子
 夫成之數有多寡以象事序耳夾振之者八佾相夾
[099-16b]
 而振鐸八佾相夾則合而為四矣故繼言駟伐伐謂
 以戈伐地也下又言分夾則知此言夾者為合矣振
 之以鐸所以盛其威之聲伐之以戈所以盛其威之
 容故曰盛威於中國也夾而聚者所以一其心分而
 進之所以作其氣作其氣則欲其事之速成耳故曰
 事早濟也然樂舞之數有曰成有曰變有曰終有曰
 闋有曰奏何也曰成者言樂至是而成也曰變者言
 樂至是而變也曰終者言樂至是而終也曰闋者言
[099-17a]
 樂以是為止也曰奏者言樂以是為進也雖成可復
 生變可復常終可復始闋可復成奏可有加而無已
 故數有至於再至於三有至於六有至於九者然武
 之樂止於六成韶之樂至於九成者蓋二四為六一
 三五為九則隂數窮於六陽數窮於九武樂隂也故
 六成韶樂陽也故九成乾爻用九坤爻用六亦以是
 耳
 山隂陸氏曰南言化自北而南則商滅在後今言再
[099-17b]
 成而商滅在此著商之滅早矣詩曰實始翦商四成
 而南國是疆若文王之化行乎汝濆之國猶未也至
 是而後疆焉則南國盡是也詩曰于疆于理至於南
 海如是二公分陜而治可也又如是而已矣不可以
 有加矣所謂六成復綴以崇天子是也王制曰天子
 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考禮正刑一徳以尊於天子
 黍離閔周失是矣春秋尊王豈得己哉大武言成不
 言變愧於雲門等樂六成復綴鄭氏謂毎奏一終為
[099-18a]
 一成然則舞雖坐作進退不同其樂一也以崇天子
 如是而天子崇矣分夾而進事蚤濟也久立於綴以
 待諸侯之至也此一節應在上今在此言如上所謂
 而後能如此且天下定矣王命周召分陜以主諸侯
 又命太公主征不庭此周之所以治也春秋𫝊曰自
 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又曰昔召康
 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
 室是也
[099-18b]
 馬氏曰先儒謂樂六成以尊崇天子之徳凡樂之作
 皆所以昭天子之徳豈特六成之末始崇天子乎
 金華應氏曰武樂之始終大槩不過乎蚤與久之兩
 節而已蹈厲之已早大將之鼔勇也分夾而蚤濟三
 軍之養勇也戒備之已久不敢輕大敵而易進久立
 以有待不敢廹諸侯而速進敏以趨天時而以蚤為
 貴則動如飄風之不可禦緩以聼人心而以乆為貴
 則靜如磐石之不可摇一急一緩俱不可偏然六成
[099-19a]
 之舞其久之意常勝於蚤者聖人無貪利之心廹而
 後應不得已而後動也 又曰待諸侯之至此武之
 始事孔子言之於終者以其問至於遲久故以是言
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
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
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
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庶民弛政
庶士倍禄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
[099-19b]
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
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
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
 鄭氏曰反當為及字之誤也及商謂至紂都也牧誓
 曰至于商郊牧野封謂故無土地者也投舉徙之辭
 也時武王封紂子武庚於殷墟所徙者微子也後周
 公更封而大之積土為封封比干墓崇賢也行猶視
 也使箕子視商禮樂之官賢者所處皆令反其居也
[099-20a]
 弛政去其紂時苛政也倍禄復其紂時薄者也散猶
 放也桃林在華山旁甲鎧也衅釁字也包干戈以虎
 皮明能以武服兵也建讀為鍵字之誤也兵甲之衣
 曰櫜鍵櫜言閉藏兵甲也詩曰載櫜弓矢春秋𫝊曰
 垂櫜而入周禮曰櫜之欲其約也薊或為續祝或為
 鑄
 孔氏曰孔子將欲為賔牟賈論牧野之事畢周道四
 逹之意故云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以下文云濟河
[099-20b]
 而西故鄭知此反商是及至商也未及下車言封之
 速也二王之後其禮大故待下車而封之投殷之後
 於宋者武王初封武庚於殷墟微子復其故位左𫝊
 云武王親釋其縛使復其所是也即徙而居宋故鄭
 註云所徙者微子也及武庚作亂於周公居攝時周
 公因即微子所封而大之故書序云成王既黜殷命
 命微子啟是也周本紀云封神農之後於焦此不云
 者舉三恪二代也商容容謂禮樂之官漢書儒林𫝊
[099-21a]
 徐生善為容是善禮樂謂之容也然武城篇云式商
 容閭則商容是人姓名鄭不見古文故為禮樂也弛
 政謂庶民被紂虐政者去之倍禄庻士禄薄者倍益
 之車甲不復更用故衅而藏之以血塗物為釁也倒
 載干戈而還鎬京凡載兵之法皆刅向外今倒載者
 刃向國不與常同也虎皮武猛之物也用此虎皮包
 裹兵器示武王威猛能包制服天下兵戈或以虎皮
 有文欲以見文止武也封將帥之士為諸侯者以報
[099-21b]
 其勞賞其功也鍵籥牡也櫜兵鎧之櫜也言鎧及兵
 戈悉櫜韜之置於府庫而鍵閉之故云名之曰建櫜
 也鄭引周禮考工記文
 張氏曰今衞州所理汲縣即牧野之地薊幽州縣也
 陳陳州宛丘縣故陳城杞汴州雍丘縣濟河而西武
 王伐紂事畢從懐州河陽縣南度黃河至洛州從洛
 城而西歸鎬京也桃林在華山旁
 石林葉氏曰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此商字下脫
[099-22a]
 政字蓋武成文也鄭氏不見古文遂謂反當為及此
 與下誤言行商容同
 横渠張氏曰牧野之語古樂於旅也語說此樂之義
 也牧野之語語武也語中之事必是皆有此象不𫝊
 者恐失其𫝊或其繁多難以語言盡也
 延平周氏曰必封先代之後如此者示其無意於天
 下雖曰得之亦與先代之後共之也書曰釋箕子囚
 蓋釋箕子而後使之為臣又曰式商容閭蓋式之而
[099-22b]
 後復其位也漢之將帥亦嘗使為諸侯然卒不若周
 之無虞者漢之所謂將帥非周之所謂將帥也
 長樂陳氏曰孔子定書正禮皆斷自唐虞此封先代
 之後必及黄帝者豈二帝三王之君皆出於黄帝故
 邪與商周禘嚳同意商王賊虐諫輔而比干以諫死
 囚奴正士而箕子以智奴剥喪元良而商容以仁隱
 皇天震怒命武王誅之夫豈使之利廣土衆民為哉
 蘄於繼絶世獲仁人而已死者不可復作封其墓以
[099-23a]
 旌異之生者猶可因任囚者釋之而使以徳隱者起
 之而復其位急親賢也武城以歸馬華山放牛桃林
 為先釋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閭為後與此異何
 邪曰昔者廏焚孔子問以傷人為先而馬次之先人
 後物古之君子皆然夫豈武王偃兵獨先物後賢邪
 是知武城簡編錯誤而記之所載為不失其序封二
 王之後所以戒後世之為君者封比干之墓所以勸
 後世之為臣者式商容之閭言其始行商容而復其
[099-23b]
 位言其終釋者以商容為商之禮樂失之逺矣樂書/
 嚴陵方氏曰牧野蓋武功所成之地而武樂所由作
 也故謂之牧野之語殷者湯之所遷故後世以為有
 天下之號若曰殷邦殷命是也商者契之所封故後
 世以為所都之號若曰商邑商郊是也然湯止稱曰
 商王書止曰商書頌止曰商頌特不忘本耳又有言
 湯居亳紂都朝歌者殷乃亳之地名書言將治亳殷
 是也朝歌之城特紂所名耳克殷則克殷之師而勝
[099-24a]
 之反商則反商之政而復之於所克言殷以見紂師
 之衆於所反言商以見政之由舊焉下文所言皆反
 商政之事也封帝王之後則書所謂崇徳象賢修其
 禮物是也於黄帝堯舜則封於未下車之前夏商則
 封於既下車之後者蓋以道成於三故存二代之後
 以明應時損益之迹則修其禮物者止於二代而已
 二代而上崇徳象賢其事為畧故於下車之前封之
 以示其不可緩也修其禮物其事為詳故於下車之
[099-24b]
 後封之以示其無敢遽焉崔氏謂黄帝堯舜之後為
 三恪謂夏商周為三王杜氏釋左傳三恪以為舜與
 二王後誤矣言黄帝而不及少昊髙陽髙辛者猶周
 官之序六樂易之序十三卦皆言黄帝而遽及堯舜
 也投有棄意實封之而名曰投豈非戒後世而然歟
 崇先代仁也戒後世義也舜封象於有庳曰放亦此
 意商容書言式閭則所以禮之此言復位則所以用
 之互相備焉耳馬則人乘之以致逺故言弗復乘牛
[099-25a]
 則人服之以引重故言弗復服華山桃林各以其所
 冝之地而散之也孔氏謂欲使自生自死疑或不然
 濟河而西則據當時所用事之地也倒載干戈者反
 其本末而載之於車以示其不復用也然大司馬若
 師有功則右秉鉞以示不忘戰則此倒載干戈以示
 不復用者蓋武之道以止為志以戈為事志者天子
 之所守示不復用宜矣事者司馬之所行示不忘戰
 宜矣
[099-25b]
 山隂陸氏曰投殷之後微子也言投因致其義焉封
 之者恩也投之者義也易曰箕子之明夷利貞蓋比
 干諫而死貞而不利微子去之利而不貞臣道以正
 為事故武王訪箕子而投微子且投之為言以紂故
 也亦以微子故也以紂故以戒天下之為君者以微
 子故以戒天下之為臣者雖曰投之其實封也封之
 者以殷故也亦以微子故也以殷故以勸天下之為
 君者以微子故以勸天下之為臣者故曰道並行而
[099-26a]
 不悖釋箕子之囚使之句使之言用之也言箕子為
 之使則武王可謂盛徳矣行猶視也行商容而復其
 位則非特式其閭而已經曰虎豹之皮示服猛也倒
 載干戈包之以虎皮言威武足以服猛示不復用矣
 茍或不然雖包制干戈能弗用乎名曰偃兵實造兵
 之始也
 廬陵胡氏曰薊即涿郡薊縣燕國之郡也孔安國司
 馬遷及鄭皆云燕國郡召公與周同姓陸徳明云黄
[099-26b]
 帝姓姬君奭其後也然則豈黄帝之後封薊者滅絶
 而更封燕郡乎而皇甫謐以召公為文王庶子記𫝊
 無見又左𫝊富辰之言亦無燕也當考耳左氏云武
 王親釋微子縛使復其所此云投於宋者非也案書
 及周本紀武王封紂子武庚於商墟使其弟管蔡相
 之至周公居攝時作亂被滅成王命微子啓為宋公
 代商後則封微子於宋者成王非武王也將帥為諸
 侯即牧誓千夫長也建櫜藏兵甲也春秋𫝊垂櫜示
[099-27a]
 無弓則建櫜非垂矣
 慶源輔氏曰先封其逺者以示近者之必封也物有
 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弛其政所以慰
 民倍其禄所以勸士武王之得天下所以慰民而勸
 士如斯而已莫非義也豈若後世之大赦天下不問
 義理以媚於民哉成而衅之幸其成也衅而藏之幸
 其不復用也武王之所以息天下之兵者固自有道
 凡若此者知其有不復用之理也豈若後世之人率
[099-27b]
 情而為之偃兵為造兵之本者哉將帥為諸侯師之
 上六是也建而櫜之其為固也甚矣武王之示不復
 用以其道而知之也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以其
 迹而知之也
 金華應氏曰武始而北出三成而南皆以河為南北
 大勢之限也又曰濟河而西者又以河為東西大勢
 之限也蓋以雍𡵨而視濮衞則周為西南而商為西
 北也
[099-28a]
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
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劒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
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
下之大教也
 鄭氏曰郊射為射宫於郊也左東學也右西學也貍
 首騶虞所以歌為節也貫革射穿甲革也裨冕衣裨
 衣而冠冕也裨衣衮之屬也搢猶插也賁憤怒也文
 王之廟為明堂制耕藉藉田也
[099-28b]
 孔氏曰此一經論克商之後修文教也散軍而郊射
 者還鎬京止武而習文也天子於郊學而射所以擇
 士簡徳也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者東學亦在東郊貍
 首諸侯之所射詩也周立虞庠於西郊故知使諸侯
 習射於東學歌貍首詩也鄭註大射云貍首逸詩貍
 之言不來也其詩有射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
 篇西學在西郊騶虞天子於西學中習射所歌之詩
 也王制云殷禮小學在公宫南之左大學在郊武王
[099-29a]
 伐紂之後猶用殷制故小學射貍首大學射騶虞也
 鄭言為射宫於郊者據大學也貫革所謂軍射也革
 甲鎧也取甲鎧而張之射穿多重為善春秋𫝊養由
 基射穿七札是也旣習禮射於學故貫革之射止息
 也禆冕者覲禮云侯氏裨冕鄭云禆之言埤也天子
 六服大裘為上其餘為埤故鄭註云禆衣衮之屬謂
 從衮冕之衣以下皆是也虎賁言奔走有力如虎祀
 乎明堂者是文王之廟也周公攝政六年始朝諸侯
[099-29b]
 於明堂當武王伐紂未有明堂故知是文王之廟制
 非正明堂也六服更朝故諸侯知為臣之道王耕藉
 田以供粢盛故諸侯知敬亦還國而耕也
 長樂陳氏曰武王克商行郊射之禮猶即商學而已
 何則周人之學有東西無左右商人之學有左右無
 東西地道尊右而卑左故諸侯郊射於左學天子郊
 射於右學然射有揖遜之取有勇力之取不主皮之
 射揖遜之取也貫革之射勇力之取也散軍郊射而
[099-30a]
 貫革之射息則尚揖遜不尚勇力矣今夫貍之為物
 其性善搏其行則止而擬度焉射者必持弓矢審固
 奠而後發亦擬度之意騶虞見於周南而貍首無所
 經見逸詩有之曽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
 庻士小大莫處御於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豈貍
 首之詩耶檀弓曰貍首之班然執女手之卷然豈貍
 首之歌邪周官司服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
 服卿大夫之服自𤣥冕而下如孤之服由是觀之子
[099-30b]
 男之君視公侯伯為卑而孤卿大夫又視子男為卑
 此子男之君所以與孤卿大夫同服禆冕也勝商之
 後天子郊射以騶虞為節諸侯郊射以貍首為節而
 貫革之射息孤卿大夫服禆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
 劒則偃武修文之意可見矣鄭康成謂裨衣衮之屬
 也孔穎逹因謂天子六服以大裘為上其餘為禆不
 亦誤乎孝經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則嚴父之
 孝莫大於此天子以孝致明堂之祀而四海之民莫
[099-31a]
 不觀化而知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故也大宗伯以
 賔禮親邦國而朝覲居其一朝春以圖天下之事覲
 秋以比邦國之功然後諸侯不敢不一於制節抑又
 知謹度以修臣道焉公田謂之藉借民力治之故也
 王所親耕謂之藉借民力終之故也四海之内各以
 其職來助祭而王必躬耕以共粢盛者以為祭不自
 致則如不祭以此率諸侯事其先君夫孰不知所以
 敬哉祭義言與此詳畧不同何也曰繼治者其道同
[099-31b]
 繼亂者其道變祭義論先王治世之常法故以食老
 更祀先賢次於祀明堂以耕藉先於朝覲樂記論武
 王牧野一時之權宜故以偃武為先修文為後使民
 知孝為先諸侯知敬為後明堂之制周法然也武王
 牧野之事未必有是記者言之豈追成周之制言之
 歟樂書/
 嚴陵方氏曰軍之出也聚於行伍其入也散於阡陌
 散軍則軍旣入而天下無事矣然又郊射焉慮忘戰
[099-32a]
 之危故也以樂為節則異乎貫革之射矣故曰貫革
 之射息也裨冕搢笏示其將有事於文也說則脱而
 觧之也裨冕見玉藻觧虎賁周官以之名氏焉取其
 奔赴如虎也故春秋外𫝊曰天子有虎賁習武訓也
 貍首騶虞者修樂之文以偃武也裨冕搢笏者修禮
 之文以偃武也夫教亦多術矣此五者特其大者爾
 故曰大教示民之孝止云明堂之配帝而不云郊祀
 之配天者以天下初定禮之大者有所未暇故也其
[099-32b]
 序先散軍郊射與禆冕搢笏以修禮樂之文為急而
 又以樂之文為首者以樂入人易故也與内則十三
 學樂二十學禮同意人之行莫大於孝故繼之以祀
 明堂孝所以事内臣所以事外故繼之以朝覲君臣
 之間主敬而已故繼之以耕藉
 慶源輔氏曰此武王所以偃兵之梗槩也貫革之射
 虎賁之劒非強以息之說之也示之以郊射禮服而
 彼自不能不息不說也民知乎孝則無犯上作亂之
[099-33a]
 心諸侯知所以為臣知所以敬天則有尊天子畏上
 帝之誠此兵之所以不復用也所以者為自敬天之
 理也知其所以然然後能不違也孝獨不言所以孝
 無所以也子之孝於親夫孰知所以然哉惟有以感
 發之而已
 金華應氏曰射於郊飬老於大學非有異學也大學
 即在郊之學貍首騶虞之節雖有天子諸侯之異竊
 意因學而分左右非分學而射也若分之而天子諸
[099-33b]
 侯各射一處則非所以辨尊卑矣騶虞仁而不殺天
 子包容徧覆之象貍首義而善搏諸侯奔走赴功之
 象故射各以其詩為節
食三老五更於太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
酳冕而緫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
 鄭氏曰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徳五事
 者也冕而緫干親在舞位也周名大學曰東膠
 孔氏曰鄭注三徳謂正直剛柔五事謂貌言視聽思
[099-34a]
 文王世子註云象三辰五星者義相包矣天子食三
 老五更之時親袒衣而割牲親執醬而饋之食訖親
 執爵而酳口親自著冕手持干盾而舞也此冕當鷩
 冕享先公以饗射飬老之類天子親自飬老則諸侯
 亦然不言教以孝者與上互文
 横渠張氏曰古者飬老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執干羽
 以就舞位天子身親如此用恱老者所以教天下之
 孝弟聖人之教人也是故灑埽應對為道之基本也
[099-34b]
 五更三老更疑為叟三老三人五更五人
 長樂陳氏曰禮運云三公在朝三老在學三賔之於
 鄉三卿之於國三公之於朝皆非一人為之則三老
 五更之於學豈皆以一人名之邪後世以尉元為三
 老游明根為五更之類皆以一人為之非古意也三
 老有成人之徳近於父者也先王以父道事之五更
 更事之久近於兄者也先王以兄道事之然君者所
 事也非事人者也其所以事人不過親袒割牲執醬
[099-35a]
 而饋執爵而酳以禮之冕而緫干以樂之而已文王
 世子言天子視學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羣老
 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言親袒
 割牲則適饌可知言執醬而饋則珍具可知言執爵
 而酳則省醴可知言冕而緫干則發咏可知樂書/
 嚴陵方氏曰老取其成徳更取其能歴事以其成徳
 故數必以三三者數之成也以能歴事故數必以五
 五者數之備也三老不必三人五更不必五人亦猶
[099-35b]
 三公四輔之義耳徳成而上事成而後此隆殺之别
 也袒而割牲所以服其勞執醬而饋所以養其隂執
 爵而酳所以養其陽冕而緫干所以侑其食也若是
 固足以教諸侯之孝矣止曰弟者以未若嚴父配帝
 之為大故也饋食固不止於醬以食物故執之獻孰
 食者操醬齊是己以酒潄口曰酳養老止於如此亦
 微其禮故也緫干武舞也祭統曰舞莫重於武宿夜
 此周道也
[099-36a]
若此則周道四逹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鄭氏曰言武遲久為重禮樂
 孔氏曰周徳如此之後則是周之道徳四方通逹禮
 樂交通無所不備也凡功小者易就其時速也功大
 者難成其時久也周之禮樂功大故作大武之樂遲
 停而久不亦宜乎
 延平周氏曰樂者徳之聲舞者徳之形容周之始以
 兵戈克紂而至於祀明堂耕藉田養老更於大學然
[099-36b]
 後其教大備其道四逹則樂舞之遲遲豈過也哉
 嚴陵方氏曰四逹者東西南北無所不逹也交通者
 上下内外無所不通也惟其道四逹故禮樂得以交
 通焉周之成功若是之遲歴時若是之久也則樂之
 象成亦宜夫遲久矣故曰不亦宜乎
 金華應氏曰帝者之徳尊而其世已逺意其淪墜之
 已久故封之尤急王者之徳降而其世猶近未至於
 圯散而無所歸故封之為次商容閒廢於家武王固
[099-37a]
 已親式其閭以致敬而未敢輕起之而遽任以事也
 故使箕子同類之賢者先行而訪之道達殷勤而後
 復其位所以尊賢也牛馬縱而遂其性則物之勞者
 逸車甲衅而息其神則噐之動者靜干戈倒而包以
 虎皮則昔為武而今為文將帥俾為諸侯則昔治軍
 而今治民貫革之射則息之虎賁之劒則脱之所以
 潛消其暴戾鷙悍之習貍首騶虞以為節禆冕執笏
 以為容明堂朝覲耕藉養老所以開導其孝弟敬順
[099-37b]
 之心凡此皆所以反前日之所為而一新天下之觀
 聽也其氣象甚雍容其節目甚詳密此豈一日之所
 能為宜乎武舞象之而舒徐遲久也然則戒之久立
 之久固無急於富天下之心遲之遲而又久又必緩
 以待天下之化大武雖武舞也實止戈之武也實修
 文之武也故武之詩曰勝殷遏劉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
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
[099-38a]
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
治心者也
 鄭氏曰致猶深審也子讀如不子之子油然新生好
 貌也善心生則寡於利欲寡於利欲則樂矣志明行
 成不言而見信如天也不怒而見畏如神也樂由中
 出故治心
 孔氏曰自此至盛矣名為樂化言樂能化人始至於
 善此經明樂以治心記者引君子之言云禮樂是治
[099-38b]
 身之具故不可斯須去離於身也致謂深致詳審易
 謂和易直謂正直子謂子愛諒謂誠信言能深逺詳
 審此樂以治正其心則和易正直子愛誠信之心油
 油然而生矣油潤澤之貌言樂能感人使善心生也
 四善之心生則令人和樂利欲之發由貪鄙而來心
 思利欲則神勞形苦善心既生則利欲寡少性情和
 樂安而不躁久則人信之如天畏之如神天有四時
 不失故云信神是人所畏敬故云威其實一也
[099-39a]
 横渠張氏曰天不言而信神不怒而威誠故信無私故威
 長樂陳氏曰自生則樂至不怒而威此由粗以至精
 自有而入無也蓋易直子諒之心生可欲者也樂者
 有諸已者也樂則安者充實者也安則久者有光輝
 者也久則天者大而化者也天則神化而不可知者
 也孟子之言主於學故言善言信言美言大言聖此
 主於樂故言易直子諒言樂言安言久言天然功則
 歸之於一故皆終之以神也天則不言而信者孔子
[099-39b]
 所謂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者也神則不怒
 而威者易所謂神武而不殺者也 又樂書曰陂則
 險平則易邪則曲正則直易則易知性之所以為智
 也直則内敬性之所以為禮也子者天性之愛所以
 為仁也諒者天性之誠所以為信也致樂以治心而
 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於性之所受者能樂於性之所
 受者能樂則於事之所遇者能安於事之所遇者能
 安則不失其所而其徳可久矣易曰可久則賢人之
[099-40a]
 徳孟子曰聖人之於天道則久者賢人之地道也天
 者聖人之天道也神則聖而不可知雖隂陽且不能
 測况於人乎
 嚴陵方氏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君子須臾不離道
 跬歩不忘孝造次不違仁夙夜以强學皆以是也斯
 者辨於此須者待於彼辨則離待則合斯須則一離
 一合之頃也禮樂之不可去身如此故言致樂以治
 心致禮以治躬也易直子諒之心皆以和為體故致
[099-40b]
 樂以治之則油然生矣且易直者天之道以樂之始
 由乎天也子諒者人之道以樂之終感乎人也樂言
 心之無憂安言身之無危心樂乎内然後身安乎外
 故樂則安安而無危則固可久故安則久久而不易
 則其道自然故久則天自然則其用不測故天則神
 自然者天之道也不測者神之用也自然則莫之或
 疑矣故不言而信不測則莫之敢犯矣故不怒而威
 馬氏曰易以言其平直以言其正子以言其愛諒以
[099-41a]
 言其信皆人之常性也人之性出於天而成之者樂
 也樂者樂得其常性也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
 身而誠樂莫大焉安則外物所不能傾而執徳宏信
 道篤在此無斁在彼無惡險夷一節故安則久久者
 幾於化而天者以言其化也至於化則廣大有以致
 而髙明有以極矣故久則天至於化而不可知則為
 神故天則神盖天有四時春夏秋冬不言而人信之
 神則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使天下之人齊明盛
[099-41b]
 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以其
 不可知也凡此者皆樂之所致也故卒之言樂以治
 心然則始之治心終至於神何也盖樂生於心則其
 所循者天所循者天則其體也莊故由易直子諒之
 心而積之終至於神此與孟子所謂善信美大聖神
 之說類矣
 東萊吕氏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凡有序而和則為
 禮樂夫其所以然者何與不仁則禮樂息矣
[099-42a]
 新安朱氏曰韓詩外𫝊子諒作慈良近是天謂體性
 自然神謂神妙不測
 建安真氏曰古之君子以禮樂為治身心之本故斯
 須不可去之致者極其至之謂也樂之音和平中正
 故致此以治心則易直子諒油然而生生則樂善端
 之萌自然悅豫也樂則安樂之然後安也安則久安
 之然後能久也久則天渾然天成無所作為也天則
 神變化無方不可度思也天雖無言人自信之以其
[099-42b]
 不忒也神雖不怒人自畏之以其不測也生樂久安
 猶孟子所謂善性美大也至於天且神則大而化之
 矣禮以恭儉退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故致此
 以治身則自然嚴威夫禮樂一也然以禮治身至於
 嚴威而止不若樂之治心至於天且神者何也蓋天
 者自然之謂治身而至於嚴威則亦自然矣其效未
 嘗不同也但樂之於人能變化其氣質消融其渣滓
 故禮以順之於外而樂以和之於中此表裏交飬之
[099-43a]
 功而養於中者實為之主故聖門之教立之以禮而
 成則以樂記禮者推明其效亦若是其至也於是又
 言身心無主則邪慝易乘中心斯須而不和樂則鄙
 詐入之外貌斯須而不莊敬則慢易入之善惡之相
 為消長如水火然此盛則彼衰也鄙詐易慢皆非本
 有而謂之心者和樂不存則鄙詐入而為之主莊敬
 不立則慢易入而為之主夫既為主於内非心而何
 猶汙泥非水也撓而濁之是亦水矣此禮樂之所以
[099-43b]
 不可斯須去身也
 慶源輔氏曰致禮致樂與君子學以致其道之致同
 致謂我有以致之而彼自至也禮樂雖我之所固有
 然不有以致之則無以得其用故曰茍非其人道不
 虚行我欲仁斯仁至矣禮樂不可斯須去身是所謂
 禮樂固非玉帛鐘鼓之謂也致樂以治心謂常存和
 樂以養其心也和樂常存於内則善心油然而生矣
 易者天之道也直者地之道也子諒人之道也一心
[099-44a]
 具三才之妙孟子曰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
 已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故曰生樂則安矣安
 如自得之則居之安仁者安仁之安則越宇宙以同
 時通今古於一息故悠久悠久不息則天也天則不
 可測識矣故曰天則神神則天之不可知者也非天
 之外别有所謂神也因其不言而信則謂之天因其
 不怒而威則謂之神
 
[099-44b]
 
 
 
 
 
 
 
 禮記集説卷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