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13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一百三十一  宋 衛湜 撰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
臣也體羣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逺人也懷諸侯
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
大臣則不眩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
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逺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
畏之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逺色賤貨
[131-1b]
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惡所以勸
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勸士
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旣廩稱事所以
勸百工也送徃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逺人也繼
絶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徃而薄來所以懷
諸侯也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
 鄭氏曰體猶接納也子猶愛也逺人蕃國之諸侯也
 不惑所謀良也不眩所任明也同其好惡不特有所
[131-2a]
 好惡於同姓雖恩不同義必同也尊重其禄位所以
 貴之不必授以官守天官不可私也官盛任使大臣
 皆有屬官所任使不親小事也忠信重禄有忠信者
 重其禄也時使使之以時日省月試考校其成功也
 旣讀為餼餼廩稍食也槀人職曰乗其事考其弓弩
 以下上其食一謂當豫也
 孔氏曰此孔子為哀公說治天下國家有九重及覆
 說九經功用并行九經之法齊謂整齊明謂嚴明盛
[131-2b]
 服謂正其衣冠尊其位謂授以大位重其禄謂多其
 禄崇重而已不任以職事好謂慶賞惡謂誅罰同姓
 有親䟽恩親雖不同義必須等故不特有所好惡是
 勸親親也日省言每日省視百工功程月試每月試
 其所作之事也旣廩稱事功多則廩厚功少則廩薄
 周禮月終均其稍食是也註引槀人證旣廩稱事乘
 謂計筭其所為之事考其弓弩善惡多少以下上其
 食下謂貶退上謂增益也治亂持危有亂則治討之
[131-3a]
 危弱則扶持之厚徃謂諸侯還國王者以其財賄厚
 重徃報之薄來謂諸侯貢獻使輕薄而來如此則諸
 侯歸服
 河南程氏曰尊賢也親親也蓋先尊賢然後能親親
 夫親親固所當先然不先尊賢則不能知親親之道
 伊川/ 又曰體羣臣者體察也心誠求之則無不察
 矣忠厚之至也故曰忠信重禄所以勸士言盡其忠
 信而厚禄食此所以勸士也
[131-3b]
 藍田吕氏曰經者百世所不變也九經之用皆本於
 德懐無一物不在所撫而刑有不與焉修身九經之
 本必親師友然後修身之道進故次之以尊賢道之
 所進莫先於家故次之以親親由親親以及朝廷故
 敬大臣體羣臣由朝廷以及其國故子庶民來百工
 由其國以及天下故柔逺人懐諸侯此九經之序視
 羣臣猶吾四體視庶民猶吾子此視臣視民之别自
 天子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我之於道也知
[131-4a]
 崇則無不知知有諸己矣禮卑則無不敬能有諸己
 矣故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顛沛造次一於
 禮而不違則富貴所不能淫貧賤所不能移威武所
 不能屈所謂强立而不反者也故曰修身則道立又
 曰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禮義由賢者出
 知賢為可尊則學日進而知益明然讒色貨之害皆
 足以奪夫正唯知之審信之篤迎之致敬以有禮則
 患賢者不至未之有也故曰尊賢則不惑又曰去讒
[131-4b]
 逺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之欲其貴愛之欲
 其富所好則與同其樂所惡則與同其憂此諸父昆
 弟所以相勸而親故曰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又曰
 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大臣不可
 不敬是民之表也非其人黜之可也任之則信之信
 之則敬之故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旣任之矣又使
 小臣間之諫必不行言必不聽而怨乎不以内適足
 以自眩外不足以圖治矣託之以大任則小事有所
[131-5a]
 不必親必使愼簡乃僚惟所任使則大臣勸於事君
 矣故曰敬大臣則不眩又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
 也君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所報可知矣待
 之以忠信養之以重禄此士所以願立乎其朝矣故
 曰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又曰忠信重禄所以勸士
 也愛之如子則凡可以安之者無不為也使之所以
 佚之取之所以治之雖勞而不怨此農所以願耕於
 其野矣故曰子庶民則百姓勸又曰時使薄斂所以
[131-5b]
 勸百姓也不通功易事以羨補不足則男不得專事
 於農女不得專事於桑且將為陶冶為梓匠為釜甑
 以食為宫室以居為耒耜錢鎛以耕耨欲其穀不可
 勝食材木不可勝用得乎故曰百工之事國家之所
 不可無也雖曰末技所以佐其本業者得以盡力此
 財用所以足也所以來之者亦能辨其楉良而制其
 食則工知勸矣如槀人春獻素秋獻成書其等以饗
 工乗其事試其弓弩以下上其食而誅賞此所謂日
[131-6a]
 省月試既廩稱事者也然則來百工而不來商賈者
 蓋百工之所須皆商賈之所致也百工來則商賈自
 通有不必道也逺人惟可以柔道御之逺者不柔則
 邇者不可能故聖人貴乎柔逺送徃迎來嘉善而矜
 不能皆以柔逺也柔逺能邇此四方所以歸也繼絶
 世者無後者為之立後也舉廢國者已滅者復之也
 治亂者以道正之也持危者以力助之也朝聘以時
 所以繼好也厚徃而薄來燕賜多而納貢薄也凡此
[131-6b]
 皆所以懐諸侯也懐其德則畏其力矣九經雖曰治
 天下之常道無誠以行之則道為虚矣雖終日從事
 而功不立也人不信也此不誠所以無物也故曰凡
 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一即誠也
 建安游氏曰經者其道有常而不可易其序有條而
 不可紊取人以身故修身然後知賢之可尊齊明所
 以一其志盛服所以修其容非禮勿動則内無逸德
 外無過行内外進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故修
[131-7a]
 身則道立去讒則任之專逺色則好之篤賤貨則義
 利分故尊賢則不惑尊其位所以貴之重其禄所以
 富之同其好以致其利同其惡以去其害則禮備而
 情親諸父兄弟所以望乎我者足矣故親親則不怨
  又曰不惑在理故於尊賢言之不眩在事故於敬
 大臣言之 又曰人情莫不欲逸也時使之而使有
 餘力莫不欲富也薄歛之而使有餘財則子庶民之
 道也故百姓勸日省月試以程其能既廩稱事以償
[131-7b]
 其勞則惰者勉而勤者說矣此來百工之道也故財
 用足送徃迎來以厚其禮嘉善而矜不能以致吾仁
 待之者甚周責之者甚約此柔逺人之道也故四方
 歸之繼絶世則賢者之類無不說舉廢國則功臣之
 後無不勸亂者懼焉危者怙焉其來也節以時其徃
 也遣以禮則懐諸侯之道也夫如是則德之所施者
 博而威之所制者廣矣故天下畏之經雖有九而所
 以行之者一誠而已不誠則九經為虚文是無物也
[131-8a]
 延平楊氏曰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者君臣一體也
 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矣子庶民則百
 姓勸者赤子之無知雖陷阱在前莫之知辟也使之
 就利而違害在保者而已其子之也如是百姓寧有
 不勸乎 又曰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收放心而閑之
 也去讒逺色賤貨者人君信讒邪邇聲色殖貨利則
 尊德樂義之心不至而賢者不獲自盡矣雖有尊賢
 之心而賢者不可得而勸也尊其位親之欲其貴也
[131-8b]
 重其禄愛之欲其富也官盛任使不累以職則以道
 事其君者得以自盡矣故曰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
 也遇之不以忠信養之不以重禄則士不得志有窶
 貧之憂尚何勸之有故曰忠信重禄所以勸士也時
 使之不盡其力薄斂之不傷其財則農者願耕於其
 野商賈願藏於其市行旅願出於其塗而養生送死
 無憾矣此所以勸百姓之道也 又曰天下國家之
 大不誠未有能動者也雖法度彰明無誠心以行之
[131-9a]
 皆虚器也又曰自修身推而至於平天下莫不有道
 焉而皆以誠意為主苟無誠意雖有其道不能行也
 故中庸論為天下國家有九經而卒曰所以行之者
 一一者何誠而已蓋天下國家之大未有不誠而能
 動者然而非格物致知烏足以知其道哉大學所論
 誠意正心修身治天下國家之道其原乃在乎物格
 推之而已若謂意誠便足以平天下則先王之典章
 文物皆虚器也故明道先生嘗謂有闗雎麟趾之意
[131-9b]
 然後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正謂此耳
 新安朱氏曰此第二十章第三節經常也體謂設以
 身處其地而察其心也子如父母之愛其子也柔逺
 人所謂無忘賔旅者也此列九經之目也修身則道
 立以下言九經之效也道立謂道成於己而可為民
 表所謂建其有極是也不惑謂不疑於理不眩謂不
 迷於事敬大臣則信任專而小臣不得以間之故臨
 事而不眩也來百工則通工易事農末相資故財用
[131-10a]
 足柔逺人則天下之旅皆恱而願出於其塗故四方
 歸懐諸侯則德之所施者博而威之所制者廣矣故
 曰天下畏之齊明盛服以下言九經之事也官盛任
 使謂官屬衆盛足任使令也蓋大臣不當親細事故
 所以優之者如此忠信重禄謂待之誠而養之厚蓋
 以身體之而知其所賴乎上者如此也徃則為之授
 節以送之來則豐其委積以迎之朝謂諸侯見於天
 子聘謂諸侯使大夫来獻王制比年一小聘三年一
[131-10b]
 大聘五年一朝厚徃薄來謂燕賜厚而納貢薄一者
 誠也一有不誠則是九者皆為虚文矣此九經之實
 也 曰九經之說奈何曰不一其内則無以制其外
 不齊其外則無以養其中静而不存則無以立其本
 動而不察則無以勝其私故齊明盛服非禮勿動則
 内外交養而動静不違所以為修身之要也信讒邪
 則任賢不專狥貨色則好賢不篤賈捐之所謂後宫
 盛色則賢者隱㣲佞人用事則諍臣杜口蓋持衡之
[131-11a]
 勢此重則彼輕理固然矣故去讒逺色賤貨而一於
 貴德所以為勸賢之道也親之欲其貴愛之欲其富
 兄弟昬姻欲其無相逺故尊位重禄同其好惡所以
 為勸親親之道也大臣不親細事則以道事君者得
 以自盡故官屬衆盛足任使令所以為勸大臣之道
 也盡其誠而恤其私則士無仰事俯育之累而樂趨
 事功故忠信重禄所以為勸士之道也人情莫不欲
 逸亦莫不欲富故時使薄歛所以為勸百姓之道也
[131-11b]
 日省月試以程其能既廩稱事以償其勞則不信度
 作淫巧者無所容惰者勉而能者勸矣為之授節以
 送其徃待以委積以迎其來因能授任以嘉其善不
 强其所不欲以矜其不能則天下之旅皆說而願出
 於其塗矣無後者續之已滅者封之治其亂使上下
 相安持其危使大小相恤朝聘有節而不勞其力貢
 賜有度而不匱其財則天下諸侯皆竭其忠力以蕃
 衛王室而無倍畔之心矣凡此九經其事不同然緫
[131-12a]
 其實不出乎修身尊賢親親三者而已敬大臣體羣
 臣則自尊賢之等而推之也子庶民來百工柔逺人
 懐諸侯則自親親之殺而推之也至於所以尊賢而
 親親則又豈無所自而推之哉亦曰修身之至然後
 有以各當其理而無所悖耳曰親親而不言任之以
 事者何也曰此親親尊賢並行不悖之道也苟以親
 親之故不問賢否而輕屬任之不幸而或不勝焉治
 之則傷恩不治則廢法是以富之貴之親之厚之而
[131-12b]
 不曰任之以事是乃所以親愛而保全之也若親而
 賢則自當置之大臣之位而尊之敬之矣豈但富貴
 之而已哉觀於管蔡監殷而周公不免於有過及其
 致辟之後則唯康叔聃季相與夾輔王室而五叔者
 有土而無官焉則聖人之意亦可見矣曰子謂信任
 大臣而無以間之故臨事而不眩使大臣而賢也則
 可其或不幸而有趙髙朱异虞世基李林甫之徒焉
 則鄒陽所謂偏聽生姦獨任成亂范睢所謂妬賢嫉
[131-13a]
 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而主不覺悟者亦安得而不
 慮耶曰不然也彼其所以至此正坐不知九經之義
 而然耳使其明於此義而能以修身為本則固視明
 聽聦而不可欺以賢否矣能以尊賢為先則其所置
 以為大臣者必不雜以如是之人矣不幸而或失之
 則亦亟求其人以易之而已豈有知其必能為姦以
 敗國顧猶置之大臣之位使之姑以奉行文書為職
 業而又恃小臣之察以防之哉夫勞於求賢而逸於
[131-13b]
 得人任則不疑而疑則不任此古之聖君賢相所以
 誠意交孚兩盡其道而有以共成正大光明之業也
 如其不然吾恐上之所以猜防畏備者愈密而其為
 眩愈甚下之所以欺㒺蒙蔽者愈巧而其為害愈深
 不幸而臣之姦遂則其禍固有不可勝言者幸而主
 之威勝則夫所謂偏聽獨任御上蔽下之姦將不在
 於大臣而移於左右其為國家之禍尤有不可勝言
 者矣嗚呼危哉曰子何以言柔逺人之為無忘賔旅
[131-14a]
 也曰以其列於懐諸侯之上也舊說以為蕃國之諸
 侯則以逺先近而非其序書言柔逺能邇而又言蠻
 夷率服則所謂柔逺亦不止謂服四夷也况愚所據
 授節委積者此長遺人懐方氏之官掌之於經有明
 文耶 又曰楊氏之說有虚器之云者二而其指意
 所出若有不同者焉何也曰固也是其前段主於誠
 意故以為有法度而無誠意則法度為虚器正言以
 發之也其後段主於格物故以為若但知誠意而不
[131-14b]
 知天下國家之道則是直以先王之典章文物為虚
 器而不之講反語以詰之也此其不同審矣但其下
 文所引明道先生之言則又若主於誠意而與前段
 相應其於本段上文之意則雖亦可以婉轉而說合
 之然終不免於迂回而難通也豈記者之誤邪然楊
 氏他書首尾衡決亦多有類此者殊不可曉也
 嚴陵方氏曰九經所以為天下國家而已孟子曰天
 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則身者天下
[131-15a]
 國家之本也故以修身為先道無廢立也自體之於
 身言之修之則立不修則廢而已尊賢則能逺佞人
 而不為所惑故尊賢則不惑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
 九固不止於諸父昆弟止言諸父昆弟不怨者蓋諸
 父不怨以其能孝故也昆弟不怨以其能弟故也親
 親之道孝弟而已謂之賢則宜有大臣之位謂之大
 臣則宜有賢之德自其修身言之故以德為主而曰
 賢自其治國言之故以位為主而曰大臣也以徳為
[131-15b]
 主故於賢曰尊以位為主故於大臣曰敬言羣臣則
 上有以别於大臣言士則下有以别於庶民士亦臣
 也而羣臣不止於士於體言羣臣以見君之於臣無
 所不體也於報言士以見卑之於尊皆知所報焉為
 民父母者君也故於庶民曰子百姓舉其政之成庶
 民言其類之衆百姓貴而少庶民賤而多以庶民之
 賤猶且子之則百姓之貴可知以百姓之貴猶且知
 勸則庶民之賤可知百姓庶民亦互言之爾來百工
[131-16a]
 者使無他之之謂來工則居官府者也所以生財者
 在乎農所以運財者在乎商農非器則財不能以自
 生商非器則財不能以自運由是言之財所以足於
 用者莫如器器所以足於用者莫如工故曰來百工
 則財用足農之器則耒耜之類是也商之器則舟車
 之類是也逺人各在東西南北之方故以四方言之
 諸侯則溥天之下所與共守也故以天下言之心不
 為欲惡所貳德不為情偽所蔽此之謂齊明讒足以
[131-16b]
 亂人之聦色足以蔽人之明去讒逺色則所聽者賢
 言所見者賢行賢所以資禄德所以制爵賤貨則所
 以養賢之禄厚矣貴德則所以命賢之爵優矣若是
 則足以尊賢而勸之也去則去之而不留逺則逺之
 而不近尊之欲其貴故尊其位愛之欲其富故重其
 禄則親無賤貧者矣與其親之富貴而去其親之貧
 賤則同其所好惡矣若是則凡所親之親其有不勸
 者乎凡有治者皆曰官若所謂天官地官是也盛任
[131-17a]
 使則若天地四時之官其屬皆六十是也蓋大臣所
 以任道而逸小臣所以任事而勞官盛任使則所以
 代大臣之勞者至矣故足以敬大臣而勸之也忠信
 重禄則非忠信者其禄輕矣體羣臣之道於是乎在
 蓋體者待之大小各有體故也時使若嵗不過三日
 是矣薄歛若法不多乎什一是矣使之時則民力不
 竭斂之薄則民財不匱愛養之至則父母之於子亦
 不過若是而已故百姓所以勸百姓勸則庶民無不
[131-17b]
 勸矣日省者視其勤惰以防其冗食月試者考其功
 治以要其實效視其勤惰宜數而詳考其功治宜䟽
 而簡若季春之月所謂百工咸理監工日號者日省
 之謂也若孟冬之月所謂物勒工名以考其成者月
 試之謂也省試盡矣苟無以養之則不可故繼之以
 旣廩稱事旣其所廩之食則上之禄不嗇出稱其所
 作之功則下之力不虚役若是則百工其有不勸財
 用其有不足者乎送徃迎來嘉善而矜不能者於其
[131-18a]
 徃不足追也送以出之而已於其來不必拒也迎以
 入之而已善者不足舉也嘉之而已不能者不足教
 也恤之而已凢以其俗慢易風化之所難易其地荒
 辟政令之所難及故也若是則逺人其有不柔四方
 其有不歸者乎世者人之統緒國者地之封域世以
 人而絶國以地而廢絶世則繼之使續廢國則舉之
 使興亂者治之使理危者持之使安或春夏或秋冬
 所謂朝以時也或比年或三年所謂聘以時也燕與
[131-18b]
 時賜無數所以厚其徃已聘而還圭璋所以薄其來
 厚徃則我於彼無虚拘薄來則彼於我無煩費若是
 則諸侯其有不懐天下其有不畏者乎九經之别如
 此所以行之一歸乎中而已
 延平周氏曰先庶民而後百工抑末也言工不言商
 者為工者尚且來之則其通有無於道路者可知矣
 逺人先於諸侯者其猶序六月之詩以蓼蕭先於湛
 露蓋示其柔逺能邇之意羣臣者兼士言之也果上
[131-19a]
 之人有以體察之則其所謂見危授命見得思義者
 出焉故曰報禮重詩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言四方
 以對四國則四方為四國之外言天下以對四方則
 天下為四方之内 又曰齊明以致一盛服以盡恭
 非禮不動以克己所以修身也尊其位所以貴之重
 其禄所以富之君子之於親也豈特富貴之而已又
 將端吾之好惡而與之同也日省月試所謂稽其功
 緒者也旣廩稱事所謂均其稍食者也送徃迎來禮
[131-19b]
 也嘉善而矜不能仁也先王待中國固異於逺人厚
 徃而薄來所以待中國也送徃迎來所以待逺人也
 繼絶世舉廢國仁也亂者治之危者持之義也朝聘
 以時厚徃而薄來禮也然是數者皆言勸唯修身與
 柔逺人懐諸侯不言之者蓋修身無意於勸而勸自
 存故曰大人正己而物正逺人責之略則勸莫得以
 言諸侯責之詳則勸不足以言行之者一致一也
 馬氏曰治天下國家之道必有以致其要亦必有以
[131-20a]
 致其詳故修身者所以致其要也而九經者所以致
 其詳也夫身者政之大本身立則政立故先修身而
 賢者修身之輔也故繼以尊賢修身則内有所守尊
 賢則外有所正内外之德成然後可以有為於天下
 以其為治之序則先親而後䟽故言親親而繼之以
 敬大臣體羣臣自貴及賤故繼之以子庶民來百工
 自近及逺故繼之以柔逺人懐諸侯此其序也齊明
 所以内潔盛服所以外莊非禮勿動則所謂心不苟
[131-20b]
 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苟慮必依於禮賢者任之能者
 使之此官盛任使也
 山隂陸氏曰所以行之者一也一謂誠也在易有之
 乾是也故曰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貞不
 眩見道者也非直不惑而已蓋道不可以聲音貌象
 求焉以目求之則眩矣以耳聽之則眩矣齊明盛服
 若顔子是己故曰不逺復以修身也外能去讒内能
 逺色所寶惟賢此賢者所以勸也變云勸者言尊賢
[131-21a]
 而賢不勸非所以尊賢也他言勸皆倣此同其好惡
 異之私恩也同之公義也旣讀如字說文曰小食也
 送徃迎來主道也非君道也嘉善而矜不能母道也
 非父道也
 海陵胡氏曰修身則道立以下明九經之效敬大臣
 則不眩者大臣盡忠竭節以事其上賢不肖乃分辨
 故上之瞻視無所眩惑體羣臣者君之視臣如手足
 則臣視君如腹心來百工則財用足者制度修舉器
[131-21b]
 用充給故財用足齊明盛服者既齊潔嚴明以治性
 於内又盛飾其服以整飭於外去讒逺色者讒人不
 退則賢人不進色惑人則性昏性昬則善惡不能别
 賤貨而貴德者國寶於賢不寶於貨重其禄不言與
 之政者親族之間有賢則任之不賢者但尊其禄位
 而已同其好惡者富貴人之所共欲也貧賤人之所
 共惡也官盛任使者大臣之居朝廷緫綱領而已繁
 細皆委之有司然後大臣得安逸而正其綱領忠信
[131-22a]
 重禄者既推忠信以待人又副之以重禄行之者一
 也至誠也
 廣安游氏曰孔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
 孔子之學聖人之學而其道則君天下之道也中庸
 所言親者親之大臣敬之羣臣體之庶民子之百工
 來之逺人柔之諸侯懐之是孔子三言之推也言天
 下國家之人親䟽逺近賢否大小之不齊無不得其
 所也古之為天下者内之有家外之有王畿之國又
[131-22b]
 外之有天下親親者家之事也尊賢也敬大臣也體
 羣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則國之事也柔逺人也
 懐諸侯也自天下而言也聖人之治天下内治其家
 外治其國又外治其天下而其原本於知所以治人
 治人之原本於修身經者言所以經紀天下者也
 又曰三綱五常之道本出於修身修身則道立道立
 則八者沛然順治矣賢者不尊愚不肖者不卑則賢
 愚不辨賢愚不辨則民惑而不知卿方矣大臣而不
[131-23a]
 敬亷陛下廹則貴賤大小之分不明貴賤大小之分
 不明則出政於此人將眩惑而不知所從矣 又曰
 中庸之學本以修身而修身亦列於九經者聖人之
 身出居明堂以臨天下其動容貌正顔色興居進退
 之際即是治天下國家第一事齊言其齊一明言其
 如日月之明盛服言其弁冕端委以臨其下興居之
 際非禮不動此皆修身之體聖人坐廟堂象貌也體
 者不可以驟為也中和積於中而誠正之體見於外
[131-23b]
 聖人只消修身到這里才出坐朝廷治象固己見矣
 自此以下八者皆是政事惟去讒遠色賤貨貴徳以
 勸賢此一事亦是聖人身上事以下七者皆徳之發
 於政者有司之事也尊賢則不惑者書曰任賢勿貳
 尊賢而有貳心則人惑矣其惑者何也其意若曰吾
 君之用是人也用之不力意者蔽於讒邪蔽於色邪
 蔽於貨邪不知德之為可貴邪不然何用賢之不力
 也何用賢而以小人參之也君蔽於讒則人相勸於
[131-24a]
 讒矣君蔽於色則人相勸而好色矣君蔽於貨則人
 相勸而貨殖矣君不以德為貴則人不知德為賢矣
 如此則人惑而不知郷方矣
 晏氏曰箕子陳洪範則有九疇子思作中庸則有九
 經事雖不同其取於九數則一而已洪範九疇一曰
 五行者本於天道故曰惟天隂隲下民也中庸九經
 一曰修身者本於人道故曰凡為天下國家也逺人
 在外諸侯在内先内後外乃其序爾今則先逺人而
[131-24b]
 後諸侯何哉蓋逺人不柔則四夷交侵而吾征伐四
 出救患有所不給何暇懐諸侯乎是先柔逺而後懐
 諸侯者乃急緩之序不得不然爾旅獒言明王慎德
 四夷咸賔無有逺邇畢獻方物然後昭德之致於異
 姓之邦分寶玉於伯叔之國皆先柔逺人而後懐諸
 侯正與此合不然柔逺能邇書何以屢言之也語曰
 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此先親親而後
 敬大臣之序也此與夫骨肉咸怨侮慢自賢者異矣
[131-25a]
 財用者商賈之事也當言來商賈則財用足今乃言
 來百工何哉蓋備物制器者百工也財用之所由出
 也故攻玉之工至則寶玉之用足焉攻金之工至則
 金幣之用足焉耒耜之器成而糓人足於晝蠶桑之
 器成而絲人足於夜然則百工來矣財用胡為而不
 足邪
 温陵陳氏曰古之為天下者賴諸侯以治之比之建
 萬國親諸侯是其意也然有畿内之諸侯畿内屬乎
[131-25b]
 天子自畿之外環視天下皆諸侯也故諸侯能懐之
 則天下畏之舜於類帝之後即行廵狩之禮人以為
 舜之警動諸侯而不知舜之廵狩所以慰安之也武
 王時邁之詩亦此意也然必繼絶舉廢者蓋諸侯世
 有其國而不至於廢絶者也殷能革夏之天下而不
 能革夏之諸侯周能革殷之天下而不能革殷之諸
 侯故其廢絶者亦從而繼之舉之
 涑水司馬氏曰體者元首股肱義猶一體柔逺人者
[131-26a]
 馭以寛仁不强致也敬大臣者苟其人不足任大臣
 之重則勿寘諸其位既寘諸位而復疑之舎大臣而
 與小臣謀則讒慝並興大臣解體矣嘉善謂撫其懐
 服矜其不能謂不責其驕慢
 江陵項氏曰道立則為之基址也不惑然後講之明
 矣不惑者我不惑也不眩者人不眩也齊明盛服内
 外交修也讒也色也貨也三者害德之具三者不去
 有德者不可得而貴也聽公伯寮受女樂用田賦則
[131-26b]
 夫子之道廢矣賢也親也大臣也士也民也工也皆
 言勸者皆同舟共濟之人必有以興起其勸心而後
 可孝經孝治章言治天下治國治家皆欲得人之歡
 心即此意
 晉陵錢氏曰修身尊賢親親一家之經敬大臣體羣
 臣子庶民一國之經來百工柔逺人懐諸侯天下之
 經道立謂取人以身不惑謂人知所尚不眩謂人知
 所同敬百工庶官也謂之工者以其才能足稱其職
[131-27a]
 也書曰允釐百工庶績咸熙來者取諸他國廣求之
 也財當為材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言官之盛又任
 使之後世乃有尊為三公而不任以事者矜不能不
 責其來繼其絶舉其廢治其亂持其危皆保全之以
 時不煩也厚徃薄來重恩而輕利也
 建安眞氏曰九經之說朱熹盡之矣或謂大學先言
 誠意正心而後修身中庸九經之序乃自修身始何
 邪曰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此所謂敬也敬則意誠心
[131-27b]
 正在其中矣諸儒以一為誠何也曰天下之理一則
 純二則雜純則誠雜則妄修身不一善惡雜矣尊賢
 不一邪正雜矣不二不雜非誠而何故舜曰惟一伊
 尹曰克一中庸曰行之者一
 長樂陳氏曰此即文武之政也其要惟一其别有九
 而其序則堯典所謂欽明文思至於黎民於變時雍
 夫子所謂修己以敬至於安百姓也
 永康陳氏曰九經為政以德為本也堯舜至治之所
[131-28a]
 由出也此一定不易之理欲知其要即是以心達心
 欲知其道只是居敬行簡故九經必自吾身而出修
 身則道立有本也尊賢則不惑本固也親親則諸父
 昆弟不怨愛始達也敬大臣則不眩則民具爾瞻也
 體羣臣則士之報禮重上下交孚也子庶民則百姓
 勸相勉於善也來百工則財用足經制有餘也柔遠
 人則四方歸之視猶父母也懐諸侯則天下畏之如
 臨師保也
[131-28b]
 錢塘于氏曰以尊賢為勸賢親親為勸親親敬大臣
 為勸大臣體羣臣為勸士來百工為勸百工皆加以
 勸之一字者豈無意哉古之聖君所以為天下國家
 用經而不用權用勸而不用懲苟有一毫用懲之意
 而無貶損謙抑之誠則非所以為經矣勸道既行始
 可以言尊賢言親親言敬大臣言來百工也如曰柔
 逺人懐諸侯此亦用勸之意不復贅言也翫經者盍
 深味之
[131-29a]
 嚴陵喻氏曰吾夫子既列九者之經終之曰凡為天
 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蓋經雖有九所以
 行乎九經者未嘗九也亦本乎一心而已自古聖相
 傳之要曰惟精惟一曰咸有一德曰無貳爾心無非
 存養至一之本也此心惟一則九者各得其序經有
 九心亦從而九焉則顛倒錯亂而失其所以為常道
 矣散於九而歸於一其示人君以心法之要豈不深
 切矣哉
[131-29b]
 嵩山晁氏曰讒色貨能惑我而不惑則尊賢之功也
 有百官之當任使各盡其材大臣凜然在上天下名
 實不眩則敬大臣之功也不眩猶不惑也
 霅川倪氏曰經者常也即所謂庸也大學自誠意正
 心修身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中庸論九經亦自修
 身始而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以是知中庸大學
 一理也齊明者齊潔其心則明矣服外飭也修身而
 曰盛服何哉蓋服其服者必有君子之容未有服黻
[131-30a]
 冕而心不敬者所謂外内交相養也前言修身以道
 言其修之者必以道未言其所以修也此曰齊明盛
 服非禮不動言所以修其道者自此而始也
 金華邵氏曰九經之目其先後固自有序然尊賢先
 於親親柔逺人先於懐諸侯者蓋禮義由賢者出不
 知尊賢則不能盡親親之道外寜則無内憂逺人未
 柔則諸侯不可懐此九經之序也
 宣城奚氏曰一者何誠而已姑以修身言之齊明盛
[131-30b]
 服儼然而端莊非禮不動肅然而敬畏非誠乎誠於
 尊賢自然讒色之逺誠於親親自然好惡之同誠於
 敬大臣自然任使之專誠於體羣臣自然忠信之篤
 以至來百工而勸百姓柔逺人而懐諸侯一皆以誠
 行之焉有無實效者哉
 新定顧氏曰此夫子平日之議論而子思子記録於
 此為猶治也以一身而膺天下國家之寄為之儀表
 可不修乎身誠修則人有所觀感有所效法不勞經
[131-31a]
 理而天下自治所謂修其身而天下平者也故曰修
 身則道立然非尊賢則講明之功開導之力規正之
 益其將誰賴苟無所賴則將茫然昧所適從故惟尊
 賢然後不惑古者立三公與之坐而論道此其故也
 漢儒有言人之情恩深者其養謹愛至者其求詳夫
 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此常棣角弓之詩所謂也是
 故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君猶元首也臣猶股肱也
 分任天下之治者惟大臣可不敬乎敬之則言焉而
[131-31b]
 聽諫焉而行無面從無後言天下事理無所欺隱一
 舉一措可無所疑故曰敬大臣則不眩眩亦惑也人
 君之於羣臣勢分稍相逺貴賤稍相絶則其休戚勞
 逸易於不相知不相知則不相恤此所以貴於體之
 體云者休戚勞逸視均一體之謂也然則又焉有不
 盡忠竭節以報其上者乎故曰體羣臣則士之報禮
 重人君之於庶民勢分相遼逺貴賤相殊絶則其利
 害得失尤不相知抑不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
[131-32a]
 之君其可不視民如子乎人之愛其子者何所不至
 以愛子之心而愛民民不被其澤者寡矣民被其澤
 則感發興起亦惟恐其不至耳尊君親上不待論也
 故曰子庶民則百姓勸人之生也必資財用曰農則
 所以致地利者也曰工則所以作器用者也曰商則
 所以通珍異者也是三者財用之所出非人君勸率
 招徠之則怠惰廢弛財用不足將至於民力困窮而
 禮義消亡矣此來百工以足財用所以不可已也不
[131-32b]
 言農若商者舉工而言農商不待論也天下之勢有
 遠近人君之治無彼此治道立矣治功著矣逺人聞
 風而來固當柔之撫以恩禮之謂柔若是則來者愈
 衆所謂四方歸之也治道立矣治功著矣不恃其所
 能致而有輕侮諸侯之心則固當懐之念之不忘之
 謂懐若是則諸侯恊心佐助於我勢莫大焉威莫盛
 焉天下其有不畏之者乎雖然就九經而論之言之
 先後誠有大旨然非必曰次第始終斷斷不易使人
[131-33a]
 循序而行之也得其大旨於講明之初而遇事接物
 兼舉並行各得其當則庶幾無負聖人之訓矣 帝
 舜有庳之封尊其位重其禄之謂也同其好惡均其
 休戚之謂也遇其所喜則有慶賀遇其所憂則有弔
 恤之類是也
 新定錢氏曰上言達德所以行者一而先之曰知天
 此言九經所以行者一而繼之曰明善明善即知天
 也所謂一也不知不明安知一之為何物哉
[131-33b]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
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鄭氏曰跲躓也疚病也人不能病之
 孔氏曰此一節明九經之法唯在豫前謀之將欲發
 言能豫前思定然後出口則言得流行不有躓蹶困
 乏也欲為事時豫先思定則臨事不困行而豫思定
 則不病道而豫謀定則道無窮
 橫渠張氏曰事豫則立必有敎以先之盡敎之善必
[131-34a]
 精義以研之精義入神然後立斯立動斯和矣 又
 曰博學於文者只要得習坎心亨蓋人經歴險阻艱
 難然後其心亨通博文者皆是小德應物不學則無
 由致之故中庸之欲前定將以應物也
 藍田吕氏曰豫素定也素定者先事而勞事至而佚
 既佚則且無所事其憂不素定者先事而佚事至而
 憂而亦無所及於事寇將至則為干櫓水將至則為
 隄防其為不亡者幸也故素定者事皆有成言有成
[131-34b]
 說事有成業行有成德道有成理用而不括動而有
 功所謂精義入神以致用則精義者豫之謂也能定
 然後能應能定者豫之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
 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則擬議者豫之謂也致用也能
 應也成變化也此所以無跲困疚窮之患也言有成
 說則使於四方不憂乎不能專對也事有成業則千
 乗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不
 憂乎不能治也行有成德則富貴不憂乎能淫貧賤
[131-35a]
 不憂乎能移威武不憂乎能屈也道有成理則徴諸
 庶民考諸三王質諸鬼神百世以俟聖人不憂其不
 合也
 建安游氏曰豫者前定之謂也唯至誠為能定唯能
 定為能應故以言則必行以事則必成以行則無侮
 以道則無方誠定之效如此故繼九經言之
 新安朱氏曰此第二十章第四節凡事指達道達德
 九經之屬豫素定也此承上文言凡事皆欲先立乎
[131-35b]
 誠如下文所推是也所謂前定何也曰先立乎誠也
 先立乎誠則言有物而不躓矣事有實而不困矣行
 有常而不疚矣道有本而不窮矣諸說惟游氏誠定
 之云得其要張子以精義入神為言是則所謂明善
 者也
 涑水司馬氏曰言前定謂擬之而後言也行前定謂
 行無越思也道前定謂止於至善也
 海陵胡氏曰所行之事必豫定乃能立若豫思之豫
[131-36a]
 為之豫修之豫防之則事無不立不然則必有廢敗
 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髙能
 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說至於䘮紀能誄祭祀能語是
 能豫定則臨事而言無有顛躓困者臨事不通之辭
 凡事或施之一身或施之一家或施之一國或施之
 天下皆當豫定則無有不通所行之事如欲事君必
 豫思其事君之道莫非以忠若事其父必豫思其事
 父之道莫非以孝至於朋友以信事兄以弟皆當豫
[131-36b]
 思之則心無疚病也道者五常之緫名道能前定則
 施諸一身施諸天下施諸萬世無有窮匱也
 長樂陳氏曰此繼上而言誠也凡九經必有言有行
 有事有道而不行之以誠則忽焉忘焉烏能前定而
 豫不能前定而豫則不誠無物而言行事道皆廢矣
 跲困疚窮必至之患也然前定而豫豈先時而起㢤
 能定能應亦理之當然爾孟子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
 施氏曰豫者不為其事而為其所以事不察其然而
[131-37a]
 察其所以然之謂也時過而後為則不足以當務烏
 能不廢乎事至而後慮則不足以應卒烏能不困乎
 范陽張氏曰誠者豈一日遽然安坐定氣閉目正容
 便以為誠哉當平居暇日戒謹恐懼積久以養之可
 也此所以有豫有前定之說也豫前定以言養之有
 素也養誠於未有事時所以言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又言前定則不跲而可行事前定則不困而常通行
 前定則不疚而常全道前定則不窮而常久此蓋深
[131-37b]
 明豫與前定之不可不留意而欲學者養誠於平居
 暇日也
 江陵項氏曰言誠而必曰豫者敎人素學之也知之
 素明行之素熟而後出之則不窮矣自事豫以上言
 政自事豫以下言學
 吳興沈氏曰豫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易坤下震
 上為豫其象曰雷出地奮豫是元氣有事之初也夫
 子於六二斷之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即吾性
[131-38a]
 情有事之始喜怒哀樂未發之際也其幾間不容髪
 君子於是知其所處則事無有不立矣否則鮮有不
 敗故曰不豫則廢凡言也事也行也莫不欲豫前定
 即豫也前定則不跲不困不疚然道之前定將如何
 邪天命之性至虚極静其體本無窮也惟其本體無
 窮故其用亦無窮也故終之曰道前定則不窮然則
 前定之義果何如也孟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
 勿忘勿助長也學者宜思之
[131-38b]
 髙要譚氏曰凡事云者緫謂吾心之所汎應者也豫
 即前定也前定謂胷中先有規模也一心至微萬事
 至衆泛應之際儻規模不先定於胷中幾何不為事
 之所變亂哉言也事也行也道也四者皆要前定而
 四者之前定又皆相因以為本故言之前定本乎事
 之有實無是事則言亦無實矣安得不跲乎事之前
 定本乎行之有實無是行則事亦無實矣安得不困
 乎行之前定本乎道之有實無是道則行亦無實矣
[131-39a]
 安得不疚乎此三者皆歸本乎道道者至理之所在
 也欲是道之前定當於喜怒哀樂未發之時求吾本
 心求之既得從而誠之使有諸己涵養純熟至於充
 實則道斯立矣此所謂規模也出而應事動有準則
 靡不曲當又何窮之有哉不跲則言立不困則事達
 不疚則行全不窮則道久故道前定則行前定矣行
 前定則事前定矣事前定則言前定矣四者雖殊而
 皆相因以為本此皆前軰之所未講使人思而得之
[131-39b]
 也
 錢塘于氏曰言先於事事舉行隨而道亦存矣此四
 者之序也
 嚴陵俞氏曰言之前定非擇言之謂也易其心而後
 語也故不跲事之前定非逆計之謂也能定而後能
 應也故不困行之前定非詳慮之謂也安其身而後
 動何疚之有道之前定非預期之謂也本立而道生
 何窮之有欲其知一則告之以豫欲其知豫又告之
[131-40a]
 以定聖人敎人拳拳之意如此
 錢塘于氏曰凡言行與事固貴前定而易有太極在
 天地先道固未嘗不前定也生生之謂易道豈有窮
 也哉窮則變變則通是道無窮也此乃以道前定則
 不窮為言何與蓋此所謂道因人而言也楊墨之於
 仁義惟其不前定故其窮至於無父無君楊墨不足
 言也伯夷柳下惠其於道也非無定見而定於前者
 與夫子或異要其終卒至於隘與不恭亦未免於有
[131-40b]
 窮焉不至如楊墨之害道耳孔子曰我則異於是無
 可無不可此孔子所謂道前定也孟子曰乃所願則
 學孔子也此孟子之所謂道前定也豫之彖曰豫之
 時義大矣哉於斯可見矣
 柯山周氏曰自此以上言用自此以下言體中庸之
 道言其用見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語其體則本
 之於誠中庸所謂明善誠身即大學所謂致知格物
 正心誠意大學之書由體起用故先言致知格物正
[131-41a]
 心誠意而後及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庸之書
 即用明體故先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後本於
 誠身明善先後雖殊相為表裏所謂一以貫之也將
 言誠之道必先言所謂豫者蓋非一朝一夕之積如
 雷在地中為復至四陽大壯然後奮發而出天地之
 間温温乎其和可知是乃所謂豫聖人致中和至於
 天地位萬物育亦豈一朝一夕之積哉其道蓋前定
 矣凡事蓋緫言之言能前定則不跲事能前定則不
[131-41b]
 困行能前定則不疚況天下國家其道可不前定乎
 道而不能前定則用之有時而窮矣非所謂豫也故
 下文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反本造約卒
 歸於誠身明善由明善以誠身由誠身以順親信友由
 信友以獲乎上素位而行得志澤加於民非豫之至
 能若是乎不然如溝澮之水乍盈乍涸其廢也可立
 而待鳥在其為不窮邪孟子之學得於子思故其論
 誠亦云
[131-42a]
 四明袁氏曰是非不两立邪正不两大聽讒者必不
 聽忠好色者必不好德重利者必不重義故必去讒
 必逺色必賤貨則純於天理而邪不干正矣凡為天/下國家
 有九經/章内
 
 
 
 
[131-42b]
 
 
 
 
 
 
 
 禮記集說卷一百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