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14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一百四十二  宋 衛湜 撰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寜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
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
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大毋以
逺言近毋以内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逺臣不
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
莊后母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142-1b]
 鄭氏曰邇近也言近以見逺言大以見小互言之比
 私相親也民之道言民循從也圖亦謀也言凡謀之
 當各於其黨於其黨知其過審也邇臣不疾疾猶非
 也葉公楚縣公葉公子髙也臨死遺書曰顧命小謀
 小臣之謀也大作大臣之所為也嬖御人愛妾也疾
 亦非也莊后適夫人齊莊得禮者嬖御士愛臣也莊
 士亦謂士之齊莊得禮者今為大夫卿士
 孔氏曰此一節明臣無大小皆須恭敬謹慎人君無
[142-2a]
 以小臣而謀大事也大臣離貳不與上親政教煩苛
 百姓不寜是臣不忠於君君不敬於臣所以致然由
 君與臣富貴已過極也大臣不肯為君理治職事由
 邇臣與上相親比也君無與小臣而謀大臣之事無
 以逺臣共言近臣之事無以内臣共謀外臣之事所
 以然者小大之臣意殊逺近之臣不同恐各為朋黨
 彼此交争轉相陷害故不圖謀若能如此則内外情
 通小大意合大臣不怨恨於君也近臣不為人所非
[142-2b]
 毁逺臣不被障蔽也
 藍田吕氏曰此章言大臣不信而小臣之比國之大
 患也傳曰不使大臣怨乎不以以大臣之任國之休
 戚繫焉用之斯信之矣不信之斯黜之矣未有居其
 位而不信之者也大臣不親民疑於所任百姓所以
 不寜蓋由臣之忠不足於君則君之敬不足於臣徒
 富貴之而無信任之意猶犬馬畜之而弗敬也事至
 於此必有邇臣嬖寵奪大臣之柄而不得治其事故
[142-3a]
 曰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表者民所望也道者民所
 從也大臣尊嚴國之政令存焉民之所望以為表不
 敬則國命輕矣邇臣寵昵君之好惡繫焉民之所從
 以為道不慎則風俗壊矣使小臣謀大臣則大臣怨
 乎不以使逺臣閒近臣則近臣疾其君使内之寵臣
 圖四方宣力之士則逺臣之賢蔽而不聞三者任君
 之大害也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
 御人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荘士大夫卿士引此言
[142-3b]
 以證此三事也荘士大夫卿士謂荘士之為大夫卿
 士者也
 陸氏曰經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人疾莊士蓋
 務大者不拘於小累謀小者不達於大猷嬖者或行
 異於莊莊者或性殊於嬖理勢相激宜其不同進善
 援能諒君子之事遏惡揚善非小人所能君子以愛
 才為心小人以傷善為利愛而引之則近黨傷而沮
 之則似公近黨則不辨而遽疑似公則不察而輕信
[142-4a]
 是以大道毎墮於横議良才常困於中傷失士啓讒
 多由於此唐陸/贄
 長樂陳氏曰大臣者王者股肱心膂之任相與圖維
 天下而百姓賴之以寜也是大臣者職宜親於王今
 則不親將誰與治民哉故百姓不寜大臣所以正邇
 臣者也大臣不治其事而邇臣將以便僻側媚之行
 比於君矣大臣則道之隆德之峻王所尊而隆之也
 故言敬中庸言敬大臣則不眩是矣邇臣則居王之
[142-4b]
 左右前後者欲擇正人而已故言謹書言謹簡乃僚
 是矣敬大臣者為其有司尊之實下之人所視而效
 也故謂之民之表詩言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是矣謹
 邇臣者謂其正朝廷以正萬民而下之人所從而由
 也故謂之民之道書言侍御僕從罔匪正人以至乎
 下民祗若萬邦咸休者是矣若大臣則權重也權重
 常見謀於小臣矣小臣之謀得行則大臣退故大臣
 怨君毋以小謀大則大臣不怨矣近臣則所親而任
[142-5a]
 親而任則常見言於逺臣矣逺臣之言或聽則近臣
 踈故邇臣疾君毋以逺言近則邇臣不疾矣外臣則
 逺於王也逺於王則易為内臣之所圖矣内臣之圖
 得用則外臣之功業不上達於王故逺臣蔽君毋以
 内圖外則逺臣不蔽矣謀者名實未審從而謀之圖
 如圖土地之圖合内外逺近而周圖之小臣之於大
 臣勢不足以圖之也其所以擠陷之者謀而已若内
 臣之於外臣則謀非不足用也勢足以圖之而已故
[142-5b]
 於小大言謀内外言圖怨生乎心疾作於外疾不如
 怨之深也故於大臣言怨邇臣言疾葉公之顧命曰
 毋以小臣之謀敗大臣之作所謂毋以小謀大也毋
 以嬖御之人而疾端莊之后毋以嬖御之士而疾端
 莊之士與夫大夫卿士所謂毋以内圖外也
 嚴陵方氏曰大臣不親於上故百姓不寜居於下其
 所由者忠敬不足富貴已過也不親事則事弊而不
 治大臣不治而邇臣亦相帥而為阿黨之比矣夫大
[142-6a]
 臣者君之所尊故待之不可不敬邇臣者君之所親
 故擇之不可不慎毋以小謀大則大臣得以盡道而
 不怨毋以逺言近則邇臣得以盡法而不疾毋以内
 圖外則逺臣得以盡才而不蔽
 馬氏曰大者對小之辭而大臣者處於逺邇之間邇
 者對逺之辭而邇臣者處於小大之閒民之表者以
 言人之所資以為正也民之道者以言民之所由而
 有以致其親也大臣不可不敬邇臣不可不慎而御
[142-6b]
 之者不可無其法毋以小謀大以下皆御臣之法也
 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蓋侫說之言易以聽
 忠直之言難以入故也
 石林葉氏曰大臣則牧伯也其與之計議未定亦不
 可以小謀敗之近臣則四輔三公也其與之論道而
 有為亦不可以逺言間之外臣則諸侯也其與之同
 守天下以經理邦國亦不可以内寵圖之蓋任賢不
 貳則賢者得以盡其效故大臣不敗謀則無怨於心
[142-7a]
 近臣之言無閒則不敢非其上外臣之議得以自通
 則不蔽於下與智者謀之而不與智者議之是以小
 謀敗大作也寵嬖妾而疾惡有禮之后是以嬖御之
 臣疾莊后也眤侫臣而惡用莊謹之卿士是以嬖御
 士疾莊士大夫卿士也蓋小謀敗大作則不足以尊
 賢嬖御人疾后則不足以治家嬖御士疾大夫卿士
 則不足以治國此葉公所遺於後世也
 山陰陸氏曰此顧命大夫卿士之辭也故其卒篇稱
[142-7b]
 大夫卿士云變夫人言后其流蓋及上也顧命如此
 忠敎之至也蓋是時徐楚亦僭稱后
子曰大臣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敎
是以煩詩云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君陳曰未見聖若已弗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
 鄭氏曰親失失其所當親也敎煩由信賤也賤者無
 壹德也詩言君始求我如恐不得我既得我持我仇
 仇然不堅固亦不力用我是不親信我也克能也由
[142-8a]
 用也
 孔氏曰此節明君不信用人也在上不親任其所賢
 有德之人而信用其所賤無德者則民效於上失其
 所當親唯親羣小政敎所以煩亂也所引詩小雅正
 月刺幽王之篇君陳尚書篇引之者證不親其所賢
 也
 藍田吕氏曰王公之用人將與共天位治天職也師
 其不及而友其所等夷有不如已然後使之故位尊
[142-8b]
 而德優德優而身佚賢者既踈不肖又不足親此所
 以親失所貴者而疑所賤者又不足任也此敎所以
 煩蓋知賢而不親知可賤而信之德所以不進治所
 以不成也孟子曰今之諸侯好臣其所敎而不好臣
 其所受敎故地醜德齊莫能相尚也詩君陳皆言得
 賢而不能親之信之也
 嚴陵方氏曰上失其所親信而民之化之亦然雖敎
 之亦有所不勝祗所以為煩而已
[142-9a]
 馬氏曰大人者以位言之也夫有天下國家者未嘗
 不欲親其所賢而賢未必親未嘗不欲踈其所賤而
 賤未必不信葉公之戒毋以嬖御人疾莊后毋以嬖
 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者凡以此也言賢則知賤者
 為不肖之行也言賤則知賢者有可貴之德也上失
 其所親則下亦失其親雖區區於敎令之煩民未必
 從之蓋其令反其所好則民未有從之者也詩云彼
 求我則如不我得者言始求我之法則如不我得焉
[142-9b]
 其好之心可謂篤疾及其執我仇仇亦不我力旣已
 得我而反不我用至於君陳所言其理亦猶此也
 長樂陳氏曰賢所以輔治宜親不宜踈賤所以執役
 宜逺不宜信大臣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則小人
 獲進矣夫賢者非特上之所親而亦下之所親也大
 人不親所賢則民將失其所親也故民是以親失敎
 有常典順之則簡而治拂之則繁而亂用賤者以為
 敎則逆其常矣故敎是以煩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
[142-10a]
 我仇仇亦不我力者幽王惑於小人其求君子則如
 恐失之及其得之也則執我仇仇如死偶然且不任
 其力也豈非不親所賢而信其所賤之意乎君陳亦
 此意也
 山陰陸氏曰孟子曰堯舜之知而不徧物急先務也
 堯舜之仁不徧愛人急親賢也今如此雖欲不煩得
 乎然則信其所賤務徧知物也此詩蓋以伐柯自喻
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
[142-10b]
褻也夫水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
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
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
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徃省括于厥度則釋兊
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
躬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
尹躬天見于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鄭氏曰皆在其所褻也言人不溺於所敬者溺謂覆
[142-11a]
 没不能自理出也水近人故或泳之游之褻慢而無
 戒心以取溺焉德易狎言人初時學其近者則狎之
 至於先王大道則遂扞格不入迷惑如溺矣費猶惠
 也言口多空言煩數也過言一出駟馬不能及不可
 悔也口舌所覆亦如溺矣民不通於人道而心鄙詐
 卒難告喻人君敬慎以臨之則可若陵虐而慢之分
 崩怨叛君無所尊亦如溺矣故君子不可不慎者慎
 所可褻乃不溺矣越之為言蹷也覆敗也言無自顛
[142-11b]
 蹷女之政敎以自毁敗虞主田獵之地者也機弩牙
 也度謂所擬射也虞人之射禽弩已張從機閒視括
 與所射參相得乃後釋弦發矢為政亦當以己心參
 於羣臣及萬民可乃後施也兊命兊當為說傳說作
 書以命髙宗亦尚書篇名也羞猶辱也惟口起辱當
 慎言語也惟甲胄起兵當慎軍旅之事違猶辟也逭
 逃也尹吉亦尹誥也天當為先忠信為周相助也謂
 臣也伊尹言見夏之先君臣皆忠信以自終伊尹始
[142-12a]
 仕於夏此時就湯矣夏之邑在亳西
 孔氏曰此一節戒慎言之事也口費而煩謂口惠不
 難失在煩數必為物所憾所以有禍也惟衣裳在笥
 當服以為禮不可妄以與人惟干戈當自省已身不
 可妄以害人
 藍田吕氏曰小人謂民也君子謂士大夫也大人謂
 王公也凡人所以覆没於患禍不能以自出者皆在
 其易而褻之也水至柔之物民狎而玩之則雖巨川
[142-12b]
 深淵而不戒此取溺之道也徳易狎而難親者謂水
 之德也先儒乃以是德為人之德謂有德者亦如水
 然易狎難親豈德之謂邪方論溺水溺口溺民三者
 之别無庸以有德厠其閒也與人交際不能無言古
 之君子辭達而已不廢而煩於己則廢於人則煩不
 能無過過言之甚至於害德喪身以覆邦家易出而
 不可悔非口之溺人乎民至愚至賤乃知賤者貴者
 之所易也惟愚也故閉於心而不可以理喻唯賤也
[142-13a]
 故有鄙心多怨而無恥為王公者慢而不敬則輕身
 輕上無所不至此民之所以溺人也三者之端不可
 不慎也引太甲言為政者如虞人射禽張機省括奠
 而後發有是心也安有溺於民之患哉兊命言庶政
 不可不慎也太甲言禍患之溺莫非自取也尹吉言
 君以忠信有終皆君所自致也此經引書為證與書
 文小不同義無所害
 嚴陵方氏曰小人以分言則在下故以溺於水為戒
[142-13b]
 君子以德言則在身故以溺於口為戒大人以位言
 則在上故以溺於民為戒言易出而難悔亦猶水之
 就下莫之能禦也民之為俗可敬不可慢亦猶水之
 攻堅莫之能先也民可近不可下若水之易以溺人
 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然兼言大人小人此統言君
 子者蓋君子則上下之通稱
 馬氏曰水者小人資之以為利故小人溺於水口者
 君子資之以為辯故君子溺於口民者大人資之以
[142-14a]
 為治故大人溺於民此皆在其所褻也蓋禍故多藏
 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蔽於所褻而不知加慎以
 為慮此其所以至於没溺而不知悟也水近於人而
 溺人所謂水性懦人狎而翫之以至於死焉德易狎
 而難親此釋水近於人而溺人之意也水之為性則
 有剛柔之德外陰而能柔故易以狎内陽而能剛故
 難以親蔽於易狎以為常不知難以親之為慮此小
 人所以至於溺也費者言其無實煩者言其無節言
[142-14b]
 之非艱故易以出斯言之玷不可磨故難以悔蔽於
 易出以為常而不知難悔以為慮此君子所以至於
 溺也民之厚貌深情而機詐之心藏於内故曰閉於
 人而有鄙心雖然亦在上之人御之而已故可敬不
 可慢敬者御之之道也書曰予臨兆民若朽索之馭
 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不能莊以涖之而乃慢易
 以犯之此大人所以至於溺也終之以書之辭者有
 以見其戒慎之至也衣服者所以命有德不可以命
[142-15a]
 非其人故惟衣裳在笥笥者言藏之而不輕於與人
 也干戈所以討有罪不可以伐非其罪故惟干戈省
 厥躬者言當恕之以已然後可以責諸人也甲冑所
 以自衛干戈所以敵物天作孽則有可違之理蓋修
 德則可以消天變禍自已求無所逃於天地之間也
 山陰陸氏曰閉則不能受人鄙故係吝怨毒難解天
 作孽可違也不言猶決辭也凡記引經以字易字或
 增或損不無意也
[142-15b]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
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
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我有先正其言明且
清國家以寜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
正卒勞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祈寒
小民亦惟曰怨
 鄭氏曰先正先君長也誰能秉國成傷今無此人也
 成邦之八成也誰能秉行之不自以所為者正盡勞
[142-16a]
 來百姓憂念之者與疾時大臣專功爭美雅書作牙
 假借字也君牙周穆王司徒作尚書篇名也資當為
 至齊魯之語也祈之言是也齊西偏之語也夏日暑
 雨小民怨天至冬是寒小民又怨天言民恒多怨為
 其君難
 孔氏曰此一節論君民相須養人之道不可不慎也
 詩人稱昔吾之有先君正長其教令之言分明且清
 潔國家所以安也都邑所以成也庶人所以生也此
[142-16b]
 逸詩也
 藍田吕氏曰天生人物流形雖異同一氣耳人者合
 一氣以為體本無物我之别故孺子將入井人皆有
 怵惕惻隱之心非自外鑠也天下無一物非我故天
 下無一物不愛我體或傷心則㦧怛理之自然非人
 私智所能為也人而不仁非無是心喪是心爾故大
 人自任以天下之重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若
 已推而納之溝中豈勉強之所能為也為人君止於
[142-17a]
 仁則君人者之於是也舍仁曷以哉心體之說姑以
 為譬若求之實理則非譬也體完則心說猶有民則
 有君也體傷則心㦧猶民病則君憂也所以安危存
 亡者亦然可不慎乎所引詩與節南山之詩有異蓋
 逸詩也此言君不正百姓所以勞也引君雅言天之
 寒暑小民且怨況君之政敎乎
 嚴陵方氏曰民以君為心者言好惡從於君也君以
 民為體者言休戚同於民也體雖致用於外然由乎
[142-17b]
 心之所使故曰心安之身必安之心雖為主於内然
 資乎體之所保故曰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前經言上
 好是物下必有甚者君好之民必欲之之謂也荀子
 曰君舟也庶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以民存
 亦以民亡之謂也
 長樂陳氏曰體從心者也民從君者也故上臨之以
 莊則下亦舒矣上臨之以肅則下亦敬矣心以體率
 心不在焉則視而弗見聽而弗聞豈非心好之身必
[142-18a]
 安之之謂乎君所以率民者也君好仁則下莫不仁
 君好義則下莫不義茍君不為之則民無從焉體衞
 心者也體全則心與之全體傷則心與之傷故曰心
 以體全亦以體傷民從君者也民歸之然後可以君
 天下民去之則亦不能以獨君矣故曰君以民存亦
 以民亡觀此則治民者可不謹其所以懷來之道乎
 昔吾有先正則居人上者其言明且清則人可得而
 法也為人上謂之先正以其正身而後正天下故也
[142-18b]
 唯能正身以率之故國家以寜都邑以成庶民以生
 幽王不然權移於下故詩人傷之則曰誰能秉國成
 不能秉國成則政出多門而不自為政矣政多門則
 多事多事則百姓所以勞此幽王不明所以懷來之
 道也天之於民厚矣而寒暑之過正雨暘之失中民
 猶怨咨則為上者可不敬乎
 馬氏曰民非后罔事故民以君為心后非民罔使故
 君以民為體心者體之主而體則從心者也故心莊
[142-19a]
 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也君者民之
 心而民則從君者也故君好之民必欲之體雖以心
 為主而心亦有待乎體故心以體全亦以體傷民雖
 以君為主而君亦有待於民故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其言明且清者言敎令之善也古之處於人之上者
 必先正於己然後敎令可以善於天下而其效至於
 國家以寜都邑以成庶民以生其盛至於如此也及
 其後世處人上者反此力小而任重知小而謀大不
[142-19b]
 能秉國之成法不知以得為在民失為在己而富國
 有求於百姓則怨之者多故曰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此不知以民為體之意也
 石林葉氏曰天下之勢猶身故以君民喻心體言休
 戚同也四肢逸則心休百姓逸則君寜未有肢體傷
 而心猶全者故漢武詔曰君者心也民猶肢體肢體
 傷則心㦧怛
 山陰陸氏曰此引節南山之詩也其上句蓋逸詩併
[142-20a]
 引之爾猶下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貞婦
 人吉夫子凶併引二爻蓋古人之引經取足於義不
 問其辭之彼我有如此者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
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
可奪名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
而行之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詩云淑人君子
其儀一也
[142-20b]
 鄭氏曰類謂比式物謂事驗也格舊法也質猶少也
 多志謂博交汎愛人也精知孰慮於衆言自由也師
 庶皆衆也虞度也言出内政敎當由女衆之所謀度
 衆言同乃行之政敎當由一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下之事上當守其一言必須有徵
 驗行必須有法式言行不妄守死善道名志俱善欲
 奪不可也質而守之親之略而行之皆謂聞見雖多
 執守簡要也引君陳成王戒君陳之言引詩曹風鳴
[142-21a]
 鳩之篇言善人君子威儀齊一證為政須齊一也
 藍田吕氏曰自此以下言下事上之義身正言信所
 謂欲修其身先正其心欲正其心先誠其意義壹行
 類所謂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故孟子曰君子亦
 仁而已矣何必同言有物行有格此謂法度存焉有
 物則無失實之信有格則無踰矩之行如是者人歸
 於一而不可變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故志也名也
 不可得而奪也義重於生舍生而取義則不義之名
[142-21b]
 君子所不受也多聞所聞欲博也多志多見而識之
 者質正也不敢信已質衆人之所同然後用之者也
 守之者服膺而勿失者也親之者問學不厭者也由
 多聞多知而得之又當精思以求其至約而行之故
 曰精知略而行之略約也此皆義壹行類之道也君
 子之學必致一不致一則二三二三則異端之言交
 入而無間卒不能以自立也一者何理義而已何由
 知其理義以吾之所同然合人之所同然而已出入
[142-22a]
 自爾師虞庶言同此言當謀之於衆取其同然也淑
 人君子其儀一也此言君子之行卒歸於一也
 長樂陳氏曰下之事上以身為本而信以成之也身
 正然後無好異之行是以行有類言信然後有不可
 移之義是以義主於壹身不正則動皆反常矣其形
 於可見之行者斯無類言不信則德二三矣則見於
 事君之義斯不一行無類則非所謂行有格也志者
 言行之所由出名者言行之所自成言有物行有格
[142-22b]
 則志之所守者堅而名之所成者著是以死則不可
 奪名也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者成王
 戒君陳以政之廢興而安危治亂之所係故出入之
 際當以衆智而虞度之庶言雖同又當繹其是非也
 言此者所以明行之有格也
 嚴陵方氏曰身不正故義不壹言不信故行無類不
 壹謂不能專於其身也無類謂無以副於其言也有
 物則有其實有格則有所至
[142-23a]
 山陰陸氏曰不壹無以統之無類無應之者格至也
 非先王之法言無物非先王之德行無至若東晉崇
 尚𤣥虚學士大夫議論髙於踐履此志之所以喪而
 名敗也多聞質而守之所謂守之以約是也多志或
 失之踈故質而親之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子曰再
 斯可矣所謂略而行之是也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
 庶言同不言則繹不嫌不繹也據上多聞質而守之
 多志質而親之精知而行之
[142-23b]
 廬陵胡氏曰言有物猶仁人不過乎物之物格至道
 也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志者終身所尚故生不
 奪志名欲立於後世故死不奪名言名志俱善
 馬氏曰聞之詳不若志之詳志之猶言紀也聞之志
 之則言有所擇而言無所妄此言有物也知之則可
 以行知之己精而又略而行之則行有所擇而行無
 所妄此行有格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
[142-24a]
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逺者不疑也詩云君子
好仇
 鄭氏曰正當為匹匹謂知識朋友鄉方喻輩類也小
 人徼利其友無常也邇近也仇匹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其朋匹之事以下云君子好仇故
 知正為匹也君子所親朋友及所惡之人皆有輩類
 故善者與之交不以榮枯為異不善者則憎惡之言
 有常也好惡有定可望貌而知故近不惑而逺不疑
[142-24b]
 也引周南闗睢之篇詩云窈窕淑女此斷章云以好
 人為匹也
 藍田吕氏曰鄉人皆好之未可也鄉人皆惡之未可
 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蓋善者好
 之由君子所好者善也不善者惡之由君子所惡者
 不善也君子之好不可以非其人故曰朋友有鄉所
 惡不可以及善人故曰其惡有方蓋君子所好者皆
 正小人所惡亦皆正故曰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
[142-25a]
 正好惡旣明亦歸於一此逺邇所以不疑惑也詩云
 君子好仇仇匹也其匹者皆好也先儒以好其正毒
 其正皆當為匹恐只作正字亦可
 長樂陳氏曰君子周而不比其取友也必端故言能
 好其正小人比而不周其交也皆其類而已故毒其
 正蓋君子小人道相異也故君子好之而小人毒之
 鄉也方也皆言其所聚善惡各以類而善不同於惡
 惡不同於善故能成其信是以朋友之邇於我者信
[142-25b]
 我之深而不惑其逺於我者亦信之而不疑矣邇者
 不惑儒行所謂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也逺者不疑儒
 行所謂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也
 嚴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於正人又能好
 而與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於正人又且毒而害
 之此君子小人好惡之辨也朋友有鄉其惡有方者
 以言取舍之有常也
 馬氏曰君子之朋友有鄉所謂直也諒也多聞也其
[142-26a]
 惡有方所謂便辟也善柔也便侫也朋友有鄉君子
 所以致其好也其惡有方君子所以致其惡也
 山陰陸氏曰正正已者也讀如字朋友亦是矣邇者
 不惑而逺者不疑言其好惡有常逺近信之
 廬陵胡氏曰君子正直是與故好之小人惡直醜正
 故毒之故曰君子居必擇鄉遊必擇士所以防邪辟
 而近中正也
子曰輕絶貧賤而重絶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著
[142-26b]
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鄭氏曰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言此近徼利也攸所也
 言朋友以禮儀相攝正不以貧富貴賤之利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交友之道唯善是仇以威儀相攝
 佐也以賢而貧賤則輕絶之是好賢不堅惡而富貴
 則重絶之是惡惡不著也如此者是貪利之人所引
 詩大雅既醉美文王之篇太平之詩於時朋友羣臣
 所以禮義相攝佐之時以威儀也言不以富貴貧賤
[142-27a]
 而求利者
 藍田吕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章好惡不可不明也以
 為可賢而重絶以為不足賢而輕絶則不當有富貴
 貧賤之異矣均可絶也富貴未絶貧賤者先絶則惡
 惡不著均未可絶也貧賤者先絶富貴者未絶則好
 賢不堅推是心也謂之不利於富貴則不可信也詩
 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言朋友以禮義相正豈以貧
 賤富貴易其心哉
[142-27b]
 長樂陳氏曰貧賤者人之所易絶於其所易絶者而
 不絶然後為好賢之堅富貴者人之所難絶於其所
 難絶而絶之然後為惡惡之著也凡以有其實者無
 不顕后妃恭儉節用服女功而無厭怠故能化天下
 以婦道所謂有實而顕之意也
 嚴陵方氏曰可友者以其賢可絶者以其惡然賢者
 不必富貴惡者不必貧賤苟輕絶貧賤而重絶富貴
 則勢利之交而已
[142-28a]
 馬氏曰貧賤富貴皆出於天而君子之交蓋不論此
 賢者宜富貴而富貴者未必賢惡者宜貧賤而貧賤
 者未必皆惡於貧賤輕有以絶之於富貴重有以絶
 之則志在於利而不在於道
 山陰陸氏曰相好仁也相攝義也相好主内君子好
 仇是也相攝主外攝以威儀是也夫唯相攝主義是
 故不重絶富貴不輕絶貧賤
 廬陵胡氏曰富貴不能滛貧賤不能移乃不能輕絶
[142-28b]
 貧賤不重絶富貴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
周行
 鄭氏曰私惠謂不以公禮相慶賀時以小物相問遺
 也言其物不可以為德則君子不以身留此人也相
 惠以褻瀆邪辟之物是為不歸於德行道也言示我
 以忠信之道
 孔氏曰此一節明君子唯德是與不自留不用留意
[142-29a]
 於此等之人也所引詩小雅鹿鳴之篇
 藍田吕氏曰此章言君子所好既不容私亦不欲人
 之私好於我也私惠於民我不足以歸德知其不足
 以歸徳君子亦不受也故曰君子不自留焉引詩言
 受人之好以示我至公而不比故也孔子曰君子周
 而不比周則徧徧則公比則有所附有所附則私
 馬氏曰有忠信之德然後將之以惠禮也茍無忠信
 之德而行之故君子不自留焉
[142-29b]
子曰茍有車必見其軾茍有衣必見其敝人茍或言之
必聞其聲茍或行之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
 鄭氏曰言凡人舉事必有後驗也見其軾謂載也敝
 敗衣也衣或在内新時不見射厭也言采葛為衣服
 之無厭言不虚也
 孔氏曰此明人言行必慎其所終也所引詩周南葛
 覃之篇
 藍田吕氏曰此章言有是物必有是事有是事乃無
[142-30a]
 是物不可虚也故君子之學自本及末無非其實亦
 由致一而不二故可久而無窮也登車而有所禮則
 式式憑式有式則有車無車則何所憑而式之乎衣
 之久必敝有衣然後可敝無衣則何敝之有言必有
 聲行必有成亦猶是也蓋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
 服之無射言實有是服乃可久服而無厭也
 馬氏曰言有實於此有以徵於彼而君子不可以無
 其實也
[142-30b]
 山陰陸氏曰軾言前敝計後
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
可飾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
而小其惡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
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在昔上帝周田
觀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鄭氏曰從猶隨也寡當為顧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
 謂以行為驗虚言無益於善也玷缺也言圭之缺尚
[142-31a]
 可磨而平之言之缺無如之何允信也展誠也奭召
 公名尚書篇名古文周田觀文王為割申勸寜王今
 博士讀為厥亂勸寜王古文似近之割之言蓋也言
 文王有誠信之德天蓋申勸之集大命於其身謂命
 之使王天下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重言行之事言在於先而後隨以
 行之則言須實行在於前言隨於後則行須實言行
 皆不可虚飾也君子言行相副則人於美惡大小不
[142-31b]
 得増減皆驗於行也引詩大雅抑之篇刺厲王詩也
 小雅車攻之篇美宣王之詩也引周公告君奭之辭
 皆證言當信也
 藍田吕氏曰此章又申言前義言行皆不可無實也
 飾言而言者所言非信故不可行飾行而行者所行
 必偽故不可行莊生之言非不善也卒不可以治天
 下國家此言之飾也五霸假仁義而行非不美也而
 後世無傳焉此行之飾也故君子言顧行行顧言而
[142-32a]
 已不可失吾信使民之稱美惡不敢有所大小而失
 其實也言之不信所謂玷也允也君子展也大成言
 君子非信則不成也君奭言文王有誠信之德為天
 所命況於人乎
 嚴陵方氏曰前經曰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
 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亦此之意論語曰古者言
 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蓋寡言以成其信之謂要譽
 飾非皆言之所為也唯君子寡言以化之故民不得
[142-32b]
 如此
 馬氏曰不飾者不可以文飾之言從而行之則言不
 危行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危言言行之不相違故君
 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言易以出故寡言行難以成
 故敏行蓋未之能行唯恐有聞君子寡言而行以成
 其信則有其實也在上有其實則在下者亦以其實
 應美者人之所欲美之小則有所不敢大惡者人之
 所不欲惡之大則有所不敢小此不敢誣其善惡之
[142-33a]
 名也
 長樂陳氏曰言之多則易失於不信君子尚乎實行
 故寡言而行則以成其信有實而不誣也實之所在
 故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白圭之玷尚可磨而至
 於斯言之玷則不可磨者所謂不可飾也宣王能内
 脩政事外攘夷狄允所謂有君子之道展所謂有大
 成之業夫宣王之能復古者為其有道業之實故也
 山陰陸氏曰寡謂如字言之必踐之是以寡民雖欲
[142-33b]
 虚美隱惡不得也所謂周田虞芮質厥成是也先儒
 謂虞芮質厥成諸侯並附以為受命之年故曰其集
 大命于厥躬然則周田釋書所謂割割棄也以其所
 爭田為閒田而退是之謂割或作厥亂勸寜王德厥
 亂虞芮是也且經以結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於
 是為至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
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
[142-34a]
告猶兊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
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
其德偵婦人吉夫子凶
 鄭氏曰恒常也不可為卜筮言卦兆不能見其情定
 其吉凶也告猶猶道也言褻而用之龜厭之不告以
 吉凶之道也惡德無恒之德純猶皆也言君祭祀賜
 諸臣爵無與惡德之人也民將立以為正言放傚之
 疾事皆如是而以祭祀是不敬鬼神也惡德之人使
[142-34b]
 事鬼神又難以得福純或為煩羞猶辱也偵問也問
 正於人為偵婦人從人者也以問正為常德則吉男
 子當專行幹事而以問正為常德是亦無恒之人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為人須有恒也南人殷掌卜之官
 龜筮猶不能得知無恒之人而況於凡人乎引詩小
 雅小旻之篇刺幽王數誣卜筮引兊命尚書傅說告
 髙宗之辭言惡德之人主掌祭祀其事則煩事煩則
 致亂也又引恒卦九三六五爻辭皆證無恒德也
[142-35a]
 藍田吕氏曰德歸於一則有恒二三則無恒人之趨
 嚮不知其所安雖鬼神龜筮之靈醫工色脈之妙猶
 不可測況人情之近其可測之乎論語記孔子之言
 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易曰不恒其德或
 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而此云不可以為卜筮其文少
 異蓋巫醫卜筮其事類也為作皆謂求而問之也巫
 之禱卜筮之占皆求諸鬼神鬼神之理至虚而善應
 齊戒絜誠虚心以求之猶有不應將以二三不定之
[142-35b]
 私意瀆而求之其可得乎醫之治疾必察其好惡原
 其哀樂喜怒則知疾之所由生茍用心而無恒又安
 得而求之我龜既厭不我告猶所謂瀆則不告此篇
 所引說命之文與書殊不同疑此篇誤當以書為正
 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禮煩則亂事神則難言煩黷非
 事神之道也或承之羞言無恒之人動則取羞辱況
 卜筮乎此篇又引六五爻辭與此篇義不類恐亦衍
 文鄭氏又解恒其德貞為恒其德偵云問正為偵在
[142-36a]
 婦人為恒德男子亦為無恒義必不然
 馬氏曰語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巫醫言巫醫不能
 治無恒之人記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言卜筮
 不可占無恒之人以龜筮之靈猶不能知則其於人
 也亦末如之何也己或曰巫醫卜筮職之賤者也職
 之賤而其德亦不可以無其恒然以文考之則曰龜
 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又曰不占而已則知卜
 筮者不能占無恒之人巫醫者不能治無恒之人而
[142-36b]
 或者之言難於必取兊命曰爵罔及惡德惟其賢以
 文考之則不合婦人德不可以無恒所謂無攸遂在
 中饋吉夫子以知率人其德不可以無變所謂婦人
 之德從一而終夫子制義從婦而凶與此合也
 山陰陸氏曰民立而正正讀如政民立而正事純即
 書所謂惟厥攸居政事惟醇而祭祀是為不敬即書
 所謂黷于祭祀時謂弗欽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
 純所謂善矣然祭祀為不敬則事煩不能不亂事神
[142-37a]
 難矣事煩讀如事神之事雖然恒其德矣不知化而
 趨變是亦凶而已矣故經合二以為一昧者以今書
 易疑而難之是按圖以求馬也善相馬者若九方臯
 可也
 
 
 
 
[142-37b]
 
 
 
 
 
 
 
 禮記集說卷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