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119-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一百十九   宋 衛湜 撰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氏曰案鄭目録云名曰仲尼燕居善其不倦燕居
 言及於禮著其言事可法也退朝而處曰燕居此於
 别録屬通論
 長樂陳氏曰燕居言仲尼閒居言孔子蓋自其弟子
 所稱則曰孔子自其記者所述則曰仲尼燕居之言
[119-1b]
 禮始之以恭勇之中禮以言其處已者也次之以郊
 社禘嘗之禮以言其事神者也又次之以饋奠射鄉
 食饗之禮以言其待人者也夫能處己於其内而事
 神待人於其外則自居處以至於政事凡衆之動咸
 得其冝矣若夫無禮而反於此則凡衆之動咸失其
 冝矣言得其冝者所以盡教言失其冝者所以盡戒
 敎戒旣備而又語之以禮猶有九焉蓋猶者亦可以
 己之之辭以子張子貢言游之才語之以賢人之禮
[119-2a]
 則固可以已矣然猶語以聖人之禮者蓋縱言其妙
 而不絶人之進也凡此皆禮而已未至於樂故言禮
 而又繼之以樂脩身至於樂脩身之至也治民至於
 樂治之至也又言禮之所興廢而終之以辨貴賤長
 幼逺近内外莫敢相踰所以導中庸而已
 山隂陸氏曰退朝曰燕退燕曰閒言禮燕居之事也
 言詩閒居之事也燕居稱仲尼閒居稱孔子以此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言游侍縱言至於禮子曰居女三
[119-2b]
人者吾語女禮使女以禮周流無不徧也
 鄭氏曰言游言偃子游也縱言汎說事居女三人者
 三人且坐也凡與尊者言更端則起
 孔氏曰此一節論問更端三子陪侍夫子欲語以禮
 之大綱周流謂周旋流轉無不徧於天下也
 嚴陵方氏曰縱言與縱心之縱同心雖縱而不踰矩
 言雖縱而至於禮周言其不虧於一方流言其不滯
 於一曲周流則其用無所不徧
[119-3a]
 馬氏曰燕居者君子所以休息縱言至於禮所以示
 其血氣不墯而須臾不離於禮之意也君子之所謂
 禮者非特能其事而已將有以明其義也明其禮之
 義則横六合而不逆而設之無不當故曰使女以禮
 周流無不徧
 山隂陸氏曰縱口之言言孔子也周流六虚夫其特
 易而已達於禮者蓋亦如此
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
[119-3b]
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

 鄭氏曰對應也奪猶亂也巧言足恭之人似慈仁實
 鮮仁特言仁者感子貢也子貢辨近於給
 孔氏曰子貢問禮不譲夫子因感諭之言不中禮則
 於事為失野謂鄙野恭謂便僻足恭給謂捷給逆謂
 逆亂捷給之人貌為恭敬慈仁奪亂真慈仁也
 嚴陵方氏曰敬言其心恭言其貌心敬而不中禮則
[119-4a]
 文辭寡故謂之野貌恭而不中禮則文辭多故謂之
 給勇而不中禮則以力而不以德故謂之逆給則論
 語所謂口給也辟席而對則與辭譲而對同義越席
 而對則與率爾而對同義三人侍坐之序子張為首
 子貢為次言游為末子張未對而子貢對焉此所以
 為越席也至於子張之問政以其序居首固不為越
 席矣言游之問禮待子貢退而又進又不為越席矣
 此所以特言之於子貢
[119-4b]
 慶源輔氏曰越席而對已違於禮矣故以敬恭勇不
 中禮曉之敬而不中禮不及也恭而不中禮過也勇
 而不中禮失之逺矣敬恭勇皆德也然不中禮則皆
 陷於惡則人固不可不以禮周流無不徧也子貢之
 違禮則給使之也故復以給奪慈仁敎之徇外者忘
 内故曰禦人以口給屢憎於人不知其仁
 馬氏曰恭而不中禮謂之給蓋能足恭未有不能巧
 言者也勇而不中禮謂之逆逆者逆於道而不順於
[119-5a]
 倫給奪慈仁言色取仁而行違者也
 山隂陸氏曰餘未有言也賜也輒當此語是故謂之
 給
 講義曰孔子嘗言巧言令色足恭鮮矣仁又以剛毅
 木訥為近仁信乎給之能奪慈仁也慈仁人性所有
 是誠實之道也以言之捷給不謹故實則無有是慈
 仁為給所奪矣
子曰師爾過而商也不及子産猶衆人之母也能食之
[119-5b]
不能敎也
 鄭氏曰過與不及言敏鈍不同俱違禮也衆人之母
 言子産慈仁多不矜莊又與子張相反子産嘗以其
 乘車濟冬涉者而輿梁不成是慈仁亦違禮
 孔氏曰此經因明不中禮之人父義母慈父能敎而
 不能愛母則能愛而不能敎鄭註子産約孟子
 河南程氏曰大抵儒者潜心正道不容有差其始甚
 㣲其終則不可救如師也過商也不及於聖人中道
[119-6a]
 師只是過於厚些商只是不及些然而厚則漸至於
 兼愛不及則便至於為我其過不及同出於儒者其
 末遂至楊墨至如楊墨亦未至於無父無君孟子推
 之便至於此蓋其差必至於是也
 延平周氏曰子張之於中道則過而子夏則不及子
 産之惠猶衆人之母則亦過也而又不能敎則亦不
 及也方其言子張子夏之不得乎中道則必以子産
 參之者意乎子産之於中道猶不免有類乎二子則
[119-6b]
 中道之所以為難也然子張旣不得乎中道而又當
 時門人未嘗列之於四科孟子反以謂得聖人之一
 體何也夫具體而微者若仲弓之差於三子猶以為
 不足而不得與於其間得聖人之一體者若冉有季
 路猶以為有餘唯游夏在四科之末始為得之子張
 者又列之於游夏之後則其為人固不足議也然必
 以游夏與子張同為止得其一體者何也蓋抑其文
 學所以進德行而賤其過與不及所以貴中道也然
[119-7a]
 子産之過與不及旣類於二子則荀況以謂不如管
 仲不亦可乎夫子産之不得中道則然而為管仲者
 其能不失乎中道者哉孔子於子産則曰惠人又曰
 有君子之道四焉於管仲則曰人也又曰如其仁如
 其仁是二子皆有取焉然子産為人則不如管仲管
 仲為己則不如子産
 嚴陵方氏曰子産惠而不知為政恵而已是能食之
 也然不知為政是不能敎也故曰猶衆人之母
[119-7b]
 石林葉氏曰過與不及皆非中道而孔子不得中道
 而與之則琴張之狂狷或進之也食而不敎亦非善
 政而孔子不得君子而與之則子産之惠亦可也
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
禮夫禮所以制中也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
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
 鄭氏曰禮乎禮唯有禮也領猶治也好善也
 孔氏曰自此至相示而已明夫子為說禮之事凡有
[119-8a]
 三節子游問禮之為體治去惡事而留全善事者與
 與是語辭然猶如是
 延平周氏曰惡而不以禮非仁也好而不以禮非仁
 也唯仁者為能惡而為能好而禮者乃仁人之所以
 領惡而全好者也
 馬氏曰中出於人之性而所以節性者在乎禮而已
 故曰夫禮所以制中惡者人之同惡好者人所同好
 禮因人之情在好則全之在惡則領之上言商師子
[119-8b]
 産皆領惡之事下言郊社食饗賓客皆全好之事
 山隂陸氏曰率爾而對勇使之也越席而對知使之
 也子游見所以語師與賜如上所謂故曰禮也者領
 惡而全好者與
 廬陵胡氏曰制猶裁也子曰小子狂簡不知所以裁
 之領猶理也樂記云禮領父子君臣之節
 慶源輔氏曰禮所以制中亦所以風子貢之給也子
 貢所問者用其意夫子所荅者據其極子游蓋因夫
[119-9a]
 子之言而有得於禮之用也然則好問者不如黙觀
 者之易𤼵也審矣
 金華應氏曰領謂緫攬收拾之也好惡對立一長一
 消惡者收斂而無餘則好者渾全而無虧矣夫禮之
 制中非屑屑然與惡為敵而去之也養其良心啓其
 善端而不善者自消矣仁者善之道也下言祭祀聘
 享周旋委曲焉者凡以全此而已
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所
[119-9b]
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
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
 鄭氏曰仁猶存也凡存此者所以全善之道也郊社
 嘗禘饋奠存死之善者也射鄉食饗存生之善者也
 郊有后稷社有句龍
 孔氏曰仁謂仁恩相存念也註稱后稷句龍解經郊
 社仁鬼神之義鬼神謂人之鬼神饋奠謂人之初死
 設此饋食之奠射謂鄉射鄉謂鄉飲酒
[119-10a]
 嚴陵方氏曰子游固知領惡全好在乎禮矣然未知
 所以謂之禮者果安在哉故問鬼為隂神為陽天地
 主乎隂陽故郊社言仁鬼神自禘而下皆言禮而特
 於郊社言義者蓋義者禮之所尊故特於郊社言之
 死喪死言其事喪言其禮也射以賔賢能鄉以序長
 幼鄉以大言之黨以小言之也食以養隂氣饗以養
 陽氣賔以君言之客以臣言之也先郊社後嘗禘尊
 親之序也先嘗禘後饋奠吉凶之序也先饋奠後射
[119-10b]
 郷重輕之序也先射郷後食饗衆寡之序也
 馬氏曰郊社禘嘗饋奠之禮所以全好於其幽者也
 射郷食饗之禮所以全好於其明者也仁者有推恩
 而及之之意郊社外之祭也所以仁鬼神嘗禘内之
 祭也所以仁昭穆嘗禘可以言鬼神而郊社不可以
 言昭穆事天地主於敬故於郊社言鬼神事宗廟主
 於敬故於禘嘗言昭穆饋奠之禮始死者之奠也始
 死而致祭之則不仁此饋奠所以仁死喪也習射尚
[119-11a]
 功所以使之爭習郷尚齒所以使之譲有所爭則壯
 者有以勵有所譲則頒白不負戴而車徒避老者此
 郷射之禮所以待郷黨者盡矣故曰射郷所以仁郷
 黨食以示其愛饗以示其敬食饗所以待賔客者盡
 矣然禮始於冠本於昬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射
 郷此不及冠昏者蓋冠昬在我之事在我則不可推
 恩及之是以不言
 金華應氏曰仁心𤼵於中而後禮文見於外及禮之
[119-11b]
 舉而是心達焉則幽明之間咸順其序驩欣浹洽皆
 在吾仁中是仁之周旋暢達也
 延平周氏曰君子之所以事天地者尊之也以其尊
 之故主乎義而其所以事宗廟者親之也以其親之
 故主乎仁焉雖然莫非仁也施之於神則仁於幽施
 之於人則仁於明
 山隂陸氏曰夫如是可謂全矣若老莊所謂雖好而
 不全也蓋自相徃來觀之射郷之禮仁矣自不相謁
[119-12a]
 請觀之食饗之禮仁矣
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
乎是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内有
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
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是故宫
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式
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辨説得其黨官得其體政事
得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衆之動得其冝
[119-12b]
 鄭氏曰治國指諸掌言易知也郊社嘗禘尊卑之事
 有治國之象焉辨別也三族父子孫也凡言得者得
 法於禮也量豆區斗斛也味酸苦之屬也四時有所
 多及獻所冝也式謂載也所載有尊卑辨禮之說謂
 禮樂之官敎學者黨類也體尊卑異而合同
 孔氏曰前經明郊社等禮各有所因故此經廣明郊
 社嘗禘明而用之則有功又廣明諸禮所用有功諸
 事各得其所郊社祭天地嘗禘祭宗廟皆是事之難
[119-13a]
 者能明其理則治國甚易了也三族族屬也鄭註昬
 禮三族謂父昆弟已昆弟子昆弟與此不同者彼謂
 請期恐有期喪廢昬故不同也宫室得其度謂制度
 髙下大小得禮之度數量鼎得其象象謂法象言斛
 斗之量三牲之鼎各得其禮之法象故易繫辭云以
 制器者尚其象案春秋左氏昭三年𫝊云齊舊四量
 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釡註云四豆為區四區
 為釡又律厯志云十升為斗十斗為斛味得其時周
[119-13b]
 禮食醫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又獸人冬
 獻狼夏獻麋是也樂得其節謂樂曲之節車得其式
 言所乘之車各得其所載之尊卑鬼神得其饗謂天
 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喪紀謂五服親疏各得其哀
 情也辨說謂分辨論說詩書禮樂之等各得其黨類
 不乖事之義理官得其體謂設官分職各得其尊卑
 之體猶若長官與屬官亦尊卑異而共掌一事政事
 言布政治事各得所施之處加於身而錯於前凡衆
[119-14a]
 之動得其冝合結用禮之功也錯置也衆謂萬事也
 以禮加身而錯之於前萬事動用皆得其所冝也
 横渠張氏曰知禘嘗之禮郊社之義治國如置諸掌
 經不正則於此必致疑不知所以為大若虚器然茍
 能體經自然皆知是實學若觀於郷必親行之乃知
 王道之易以為實
 嚴陵方氏曰郊社嘗禘莫非道也茍明乎道矣則治
 國之理灼然可見如指諸掌豈為過哉居言其常居
[119-14b]
 處言其暫處田以所取之利言之獵以所獲之物言
 之室有奥阼席有上下所謂居處有禮也故長幼辨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所謂閨門有禮也故
 三族和設官分職列爵分土所謂朝廷有禮也故官
 爵序春蒐夏苗秋獮冬狩所謂田獵有禮也故戎事
 閑進退有度左右有局所謂軍旅有禮也故武功成
 或曰戎事或曰武功何也以器言則曰戎以道言則
 曰武器之所用者小而道之所致者大故於事則曰
[119-15a]
 戎於功則曰武戎事閑然後武功成固其序也然月
 令言兵戎不起者對兵言之則為事對武言之亦器
 而已戎事閑於無事之時故於田獵言之武功成於
 尚功之日故於軍旅言之此小大之别也所謂閑者
 習也所謂三族者以易家人言之故知其為父子兄
 弟夫婦父子合尊卑而為族兄弟合長幼而為族夫
 婦合内外而為族合是三者皆有相與禦侮之道故
 也鄭氏釋經與小宗伯皆以為父子孫釋士昬禮又
[119-15b]
 以為三者之昆弟釋莊子者又以為父母妻子族皆
 失之矣宫室若魯莊公之丹楹刻桷臧文仲之山節
 藻梲蓋失其度故也量左為升以象陽之所升右為
 合以象隂之所合仰者為斛以象顯而有所承覆者
 為斗以象隠而有所庇外圜其形動以天也外方其
 行靜以地也鼎口在上以象有所受乎上足在下以
 象有所立乎下大者為鼐揜者為鼒足竒其數㕘乎
 天也耳偶其數兩乎地也易曰以制器者尚其象蓋
[119-16a]
 謂是矣然其器疏以達者所以象春其器高以粗者
 所以象夏㢘以深之象秋閎以奄之象冬器固無適
 而非象也止以量鼎為言者蓋量為器之大者鼎為
 器之重者大者重者得其象則小者輕者從可知陽
 而不散隂而不宻剛氣不怒柔氣不懾所謂樂得其
 節也車得其式者作之乗之皆得其式也有六等之
 數此作車之得其式也辨五路之用此乗車之得其
 式也式者用節之謂也鬼神得其饗者若天神皆降
[119-16b]
 地示皆出可得而禮是矣喪紀得其哀者或𤼵於容
 體或𤼵於聲音或𤼵於言語飲食或𤼵於居處衣服
 而各得其哀也辨說得其黨若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在庫言庫在朝言朝之類是矣官得其體者若天官
 掌邦治地官掌邦敎春官掌邦禮夏官掌邦政之類
 各得其體是矣政事得其施者若施典于邦國施則
 于都鄙施法于官府之類各有所施是矣自宫室得
 其度而下皆以本於禮故能各有所得焉加於身則
[119-17a]
 以禮加於身也錯於前則以禮錯於前也無所不用
 禮故動皆得其冝也所謂凡衆者衆則不一凡則總
 而一之之詞也
 馬氏曰郊社所以事天地而義藏於其中嘗禘所以
 事宗廟而禮陳於其外因義以設禮因禮以考義神
 而明之存乎人則治國其如示諸掌乎推而通之以
 至於加於身而錯於前凡衆之動無不得其冝也
 石林葉氏曰人莫不有所居凡所遇之地與所安之
[119-17b]
 地皆居處也其禮義於閨門故尚齒則言長幼尚親
 則言三族見於戰伐攻取所謂軍旅也其禮義於田
 獵故習其坐作進退則言戎事獻俘執馘則曰武功
 至於朝廷則序爵下賢之地止於官爵序而已矣宫
 室者居其身也有所居而不可無所養故量鼎與味
 養其身也有其養不可無所安故樂安其心車安其
 行也自宫室而車安其行則奉身者已備故幽而事
 鬼神饗則受福明而治喪紀哀不滅性出而從辨說
[119-18a]
 則不失人以至居官則不失為政之體政事則不失
 先後之施舉而措之衆動無不當於理亦禮之達者
 歟
 長樂陳氏曰禮樂之於天下未嘗不相為終始故禮
 得樂然後和樂得禮然後節故孔子曰樂也者節也
 樂得其節則政事得其施樂失其節則政事失其施
 是聲音之道未嘗不與政通也故審聲以知音審音
 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舎君子何以哉
[119-18b]
 山隂陸氏曰車得其式若式商容之閭之類辨說得
 其黨茍非真質雖有妙斵無所施焉官得其體若宰
 相不親小事之類政事得其施若上先下後之類
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
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
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
目無所加進退揖譲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
别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
[119-19a]
䇿軍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
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
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衆
之動失其冝如此則無以祖洽於衆也
 鄭氏曰凡言失者無禮故也策謀也祖始也洽合也
 言失禮無以為衆倡始無以合和衆
 孔氏曰前經明諸事得禮則有其功此經明諸事失
 禮則其事有害夫子更自設問云禮者何也即事之
[119-19b]
 治言萬物之治皆由禮瞽謂無目相謂扶相言治國
 無禮譬猶瞽者無人扶相倀倀乎何所之適以之居
 處以下皆謂無禮有失飜前經得禮之事別即辨也
 前云閑戎事失其謀則不能閑暇也武功前云成由
 不成故失其制也失施若春行夏令之屬每事如此
 則為君上失德不可為衆人倡始而使和合者也
 嚴陵方氏曰即者取之以為己之謂也取是事而治
 之以是禮故曰即事之治以譬瞽之相幽室之燭焉
[119-20a]
 相者相步也倀倀者無所如之貌也手足在下故以
 錯言之耳目在上故以加言之進退揖譲不可過故
 以制言之祖言有所繼洽言有所和經曰禮為可繼
 也易曰嘉㑹足以合禮
 山陰陸氏曰耳目無所加不知所以給視聽也祖洽
 於衆祖謂如祖迎之祖無以祖洽猶言無以合離於
 衆
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
[119-20b]
焉茍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
譲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譲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
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
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采齊客出以雍
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
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
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鄭氏曰猶有九焉吾所欲語女餘有九也但大饗有
[119-21a]
 四大饗謂饗諸侯来朝者也四者謂金再作升歌清
 廟下管象也事之謂立置於位也聖人已者是聖人
 也縣興金作也金再作者獻主君又作也下謂堂下
 也象武武舞也夏籥文舞也序更也堂下吹管舞文
 武之樂更起也知仁焉知禮樂所存也采齊雍振羽
 皆樂章也振羽振鷺及雍金作示情也賔主人各以
 情相示也金性内明象人情也示德相示以德也清
 廟頌文王之德示事相示以事也武象武王之大事
[119-21b]
 也
 孔氏曰前經子游問禮孔子特為説之自此以下孔
 子總為三人說禮之大意但於禮之内大饗為重故
 此經特明之言上經所説禮外猶有九事九事之中
 兩君相見大饗有四四者謂賔初入門而縣興揖譲
 而升堂主人獻賔賔飲訖而樂闋一也賔酢主人金
 奏再作主人飲畢而樂闋二也至工入升歌清廟三
 也歌畢堂下管象武四也誠能知此四事其身雖在
[119-22a]
 畎畝之中衆人奉而事之立置於位戴以為君則是
 聖人也縣興謂鐘磬興而動作謂金奏作也下管象
 武之上少升歌清廟一句下文旣詳故略之夏籥序
 興謂初時管中吹象武之曲已後與夏籥文舞次序
 更逓而興故鄭云舞文武之樂更起也於是陳列薦
 俎次序禮樂備其百官此重賛揚在上之事君子見
 上大饗四焉知禮樂所存在也行中規至徹以振羽
 五事通前四事為九也前四事義廣意深故特明於
[119-22b]
 上五事周旋揖譲其理淺露故別於下行中規謂曲
 行配前為五還中矩謂方行通前為六和鸞中采齊
 采齊樂章名謂出門迎賔和鸞之聲中采齊之曲通
 前為七客出以雍雍詩篇名言客出時歌雍以送之
 通前為八徹以振羽振羽樂章名言禮畢徹器歌振
 鷺通前為九無物不在禮言萬事皆在於禮也入門
 而金作覆上縣興之文主人獻賔而作金是主人示
 賓以恩情賔酢主人而作金是賔示主人以敬情是
[119-23a]
 示情也升歌清廟亦覆說上文上文不載頌文王之
 德故云示德也下而管象覆釋前文下管象武也象
 謂武王伐紂之樂示王業之大事也古之君子相朝
 㑹不必親自以事相與丁寧而言但以禮樂㣲相示
 語依違而已案盧氏曰大饗有九者揖譲入門一也
 入門縣興二也揖譲升堂三也升堂樂闋四也下管
 象武五也夏籥序興六也陳其薦俎七也序其禮樂
 八也備其百官九也王氏曰大饗九者揖譲入門
[119-23b]
 至升堂一也升堂樂闋二也下管象武夏籥序興三
 也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四也下五事與鄭
 同
 嚴陵方氏曰九禮大饗之所兼有然此止言有四何
 也蓋四者之禮饗之大者然後有之苟知此矣雖在
 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者蓋知此則知禮樂之情者
 也知禮樂之情者能作作者之謂聖故雖在畎畝之
 中人之所事必以聖人事之也兩君相見其禮所以
[119-24a]
 為大者若以饗禮養老之饗與春饗孤子之饗則其
 禮為小故也亦見大饗不問卜解揖譲而入門者接
 之以禮也入門而縣興者接之以樂也縣謂軒縣也
 揖譲而升堂升堂而樂闋者即郊特牲所謂卒爵而
 樂闋是也蓋升堂所以受爵也卒爵則升堂可知其
 言亦互相備也象即詩所謂象舞也武即詩所謂大
 武也並見明堂位解夏即明堂位所謂大夏也以文
 舞必執羽籥故謂之夏籥此止言籥者主律言之故
[119-24b]
 也後言升歌清廟而此不言者以升堂見之故也此
 言夏籥序興而後不言者以管象見之故也蓋升堂
 則升歌可知管象以示事夏籥亦以示事而已且象
 武者文武之樂夏籥者夏禹之樂先時王之樂而後
 及於先王之樂則自近以及遠不失其序故特曰序
 興也俎以薦牲體於上故謂之薦序其禮樂備其百
 官以見其有加而無已有隆而無殺也如此而後君
 子知仁者孔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
[119-25a]
 何非謂是歟行中規者謂趨前而行也還中矩者謂
 轉後而還也趨前則疾疾或失於不曲故欲中規中
 規則圜而曲矣轉後則緩緩或失於不直故欲中矩
 中矩則方而直矣與玉藻言周旋中規折還中矩文
 雖同而意則異焉且行有動意圜者同故中規還有
 止意方者止故中矩也和鸞中采齊言聲之所中如
 此並見玉藻解主人肅客客出以雍則客之出也猶
 歌以雍焉且見客之能雍非特於來時而已振鷺詩
[119-25b]
 曰在彼無惡在此無斁徹以振羽則於器之徹也猶
 歌以振羽焉且見主之無斁非特於在此之時而已
 且雝禘大祖之詩也其用為大故歌之以送客焉振
 鷺助祭之詩也其用為小故歌之以徹器而已此重
 輕之别也二詩本以禘大祖與助祭而又用之於此
 者猶之鹿鳴本以燕羣臣而又用之於郷飲酒也然
 論語言以雍徹其用與此不同又何也蓋彼所言者
 天子饗神之事此所言者諸侯饗賔之事故諸侯所
[119-26a]
 用之大者天子止用之於小焉此所以不同入門而
 金作示情也與禮器言金次之見情同義升歌清廟
 下而管象與明堂位所言同義示情者欲賔主以情
 相接也示德者欲賔主以德相譲也示事者欲賔主
 以事相成也夫始相見彼此之情慮難以通故金作
 於入門之時以示之示其情矣又不可不將之以德
 故升歌清廟以示之示其德矣又不可不輔之以事
 故下而管象以示之若是則目擊而道存聲不容而
[119-26b]
 黙喻矣故曰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
 示而已所謂九禮者揖譲而入門入門而縣興一也
 揖譲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二也餘同王肅
 延平周氏曰揖譲而入門則復揖譲而升堂入門而
 縣興則升堂而樂闋何也禮本人之所強故以進為
 文而樂本人之所樂故以反為文也樂旣闋矣則堂
 下奏象與武象與武旣奏矣則執夏執籥而舞者皆
 以序興簡兮之詩先言方將萬舞次言左手執籥右
[119-27a]
 手秉翟其序與此同意如此而后君子知仁者孔子
 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孟子曰仁之
 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
 樂之實樂斯二者是禮樂之所以為禮樂者以其仁
 也今兩君相見以禮樂為主則又將㳂禮樂以知仁
 也金主義而兩君相見其情亦主乎義故入門而金
 作示禮也升歌清廟示其德之能秉於天子也故詩
 謂秉文之德下而管象示其事之可致於禎祥也故
[119-27b]
 詩謂維周之楨古之君子所以不必親相與言而其
 意自傳者以禮樂相示而已
 山隂陸氏曰一清廟二象三雍四振羽五肆夏六采
 齊七武八夏九籥此無肆夏而知其然者以言行中
 規還中矩而玉藻行以肆夏知之也熊氏云勺籥也
 則籥蓋舞勺武武也籥文也夏文武之中也大饗有
 四者一清廟二象三雍四振羽蓋唯魯與二王之後
 大饗而後有之故其言如此據文王世子天子視學
[119-28a]
 登歌清廟下管象舞大武祭統大嘗禘升歌清廟下
 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
 樂也然則燕禮升歌鹿鳴避清廟下管新宫避象苟
 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言聖人逺乎哉
 在乎鐘鼔管絃動容之間而己入門而縣興升堂而
 樂闋者春秋傳曰金奏肆夏之三工歌文王之三縣
 興是也升歌下管當此節今言管不可歌略二雅也
 據象武頌也以雍以振羽頌也升歌清廟頌也下管
[119-28b]
 象武夏籥序興者言下而象武興夏籥序興知然者
 以下而管象知之也此兩君相見之樂也據此諸侯
 蓋下管象舞大武大夏而已燕禮曰下管新宫若舞
 則勺此大夫下管新宫舞勺而已傳曰萬入去籥若
 魯用王禮則以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八佾以舞大
 夏故曰朱干設錫冕而舞大武諸侯之僭禮也唯天
 子以六樂六舞大合樂耳客出以雍徹以振羽者客
 出以雍徹亦或以振羽詩曰振鷺于飛于彼西雍則
[119-29a]
 振羽固振鷺也下而管象示事者象維清之詩也其
 詩曰維清緝熈文王之典文王聖之清者也清廟神
 靈在焉維清其緒餘也一則升歌一則下管以此
 石林葉氏曰古之所謂聖人者非有閒於畎畝之中
 要其德大而能化則雖在下亦元聖素王之事也金
 石之為物叩之則應非有隠情也故入門則先鳴鐘
 磬旣升堂聞鐘磬情已見矣故升歌清廟文王之詩
 始受命者也則在堂上大武武王之樂終受命者也
[119-29b]
 則在堂下武舞而用干戚則武而已不可以無文故
 夏籥文舞則興於堂序禮備而樂舉矣然後牢牲饔
 餼以薦諸俎擯介詔相以備百官歡然有恩以相接
 也故君子知仁焉蓋仁以禮立禮行於燕則旣醉以
 酒旣飽以德禮行於饗則酒清而不敢飲肉乾而不
 敢食醉酒飽德者示慈惠也不敢飲食者訓恭儉也
 恭儉慈惠皆為之别而百官以備饗禮以終故行則
 圜而中規方而中矩不失容也升車而出則和鸞中
[119-30a]
 采齊者不失節也旣出而歌雍詩以送之者不失儀
 也已事而後歌振鷺以徹之者言其以禮終也蓋雍
 禘大祖振鷺二王之後來助祭皆大饗先王之時之
 詩也以饗先王之詩而歌於饗諸侯之際則其訓恭
 儉者可知己
 慈湖楊氏曰孔子曰入門而金作示情也然則懸興
 而金作鏗然而鳴即吾之情也可以言為也又曰升
 歌清廟示德也然則人聲由中而𤼵文德由中而暢
[119-30b]
 即吾之德也何以言為也又曰下而管象示事也然
 則堂下管籥武舞文舞次序而興又即吾之事也何
 必身親之也渾然天地萬物皆吾之體也純然宫商
 節奏皆吾之用也薦俎非外百官非彼行非行夫孰
 知其所以行而自中規還非還夫孰知其所以還而
 自中矩和鸞車之和鸞也而即吾之中采齊也客出
 以雍其徹也以振羽莊敬和樂之妙又何其始始終
 終而不可致詰也畎畝之中無兩君相見之禮也而
[119-31a]
 即兩君相見之禮也無金聲之樂也而即金聲之樂
 也無管象夏籥也而管象夏籥之音舞未嘗不日奏
 于前而昧者不見不聞也耒耜之器耕藝之勤良禾
 之欣榮耘耔之仁兩目散日月之明四體運天地之
 神步中鸞和之節聲諧韶濩之音此豈說合而强同
 之哉黙而識之當自知自信也
 長樂陳氏曰晉饗穆叔歌文王之詩穆叔以文王為
 兩君相見之樂則諸侯相見歌文王而不可清廟也
[119-31b]
 孔子謂諸侯相見歌清廟者蓋二王後諸侯之長禮
 然也禮書/ 又樂書曰大饗之禮兩國之君相見不
 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揖遜而入門禮也
 入門而縣興樂也揖遜而升堂禮也升堂而樂闋樂
 也下管象武夏籥序興樂也陳其薦俎備其百官禮
 也禮見於揖遜而為仁之容樂見於興闋而為仁之
 聲大饗所以仁賔客者也接以禮者必樂之以樂樂
 以樂者必節之以禮苟明乎此而後君子知仁焉至
[119-32a]
 於行中規還中矩則饗禮之末儀也和鸞中采齊客
 出以雍徹以振羽則饗樂之末節也然則諸侯相見
 之禮得用王者清廟象武之樂何耶曰諸侯具王者
 之體而微者也斯須之饗用王事之樂傳曰禮盛可
 以進取者此也書曰羽畎夏翟詩曰左手執籥右手
 秉翟周官有羽籥之舞言籥則知夏之為翟矣翟雉
 五色備為夏言夏籥序興則羽籥之舞以序而興所
 謂興羽籥是也以夏籥為羽籥之文舞則武為干戚
[119-32b]
 之武舞矣先武舞後文舞者周家以武勝敵以文守
 成之序也
 金華應氏曰聖人與學者閒燕之時從容講論俾以
 禮周流固欲期於有用也顧出處難必於我用世亦
 誠未易姑處畎畝之中聽其用舎然苟知此禮而從
 事焉則亦可進於聖人之域矣此篇言仁者凡三語
 子貢曰給奪慈仁以其辨給而或傷於仁也告言游
 曰郊社之禮者所以為仁以其習於威儀而未深體
[119-33a]
 夫仁也告子張曰如此而後君子知仁以其堂堂而
 難與並為仁也各因其病而藥之使於禮而知其仁
 則其悟入益深而不專以虚文為禮矣
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
作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虚
 鄭氏曰繆誤也素猶質也歌詩所以通禮意也作樂
 所以同成禮文也崇德所以實禮行也王制曰樂正
 崇四術立四敎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敎以
[119-33b]
 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太子王子羣后之大子卿大
 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則古之人皆知諸
 侯之禮樂
 孔氏曰以前經大饗有禮樂之事故此申明禮樂之
 義禮者使萬事合於道理樂者使萬事得其節制詩
 能通達情意則行禮審正若不能習詩則情意隔絶
 於禮錯繆樂有音聲綴兆文飾於禮若不能習樂則
 於禮樸素内心厚於德則外充實若内德淺薄則外
[119-34a]
 禮空虚此經雖禮樂並陳德是百行之本樂是禮中
 之别故明禮須詩樂及德乃為善也註引王制明上
 從天子下至俊選皆湏禮樂而成證君子無理不動
 無節不作也以前經是諸侯禮樂之事故鄭註知此
 是申說前經也
 長樂陳氏曰禮繁則亂非所以為理也樂勝則流非
 所以為節也故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循
 理而動無動而非中也應節而作無節而非和也故
[119-34b]
 曰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一動一作而禮樂存焉
 豈小人所能與哉蓋詩出於人情禮縁人情而為之
 節文則興於詩者未有不及於禮故不能詩於禮必
 失之無序能無繆乎樂不徒作必有禮焉則知樂者
 未有不幾於禮故不能樂於禮必失之無文能無素
 乎人而無德焉以為禮則道以德者未有不齊以禮
 故薄於德於禮必失之無實能無虚乎人之於詩樂
 有能有不能其於德則足乎已無待於外非有能有
[119-35a]
 不能也特所得有厚薄而已
 金華應氏曰禮非樂以𤼵越則如采色之素而無飾
 樂非禮為之質幹則如支體之偏而不全
 嚴陵方氏曰唯君子能樂循理故無理不動唯君子
 能不踰節故無節不作理以道言也故曰動節以事
 言也故曰作
 馬氏曰詩禮有相通之理不能詩則不知禮之意故
 於禮繆樂者禮之華禮者樂之實不能樂則不能成
[119-35b]
 禮之文故於禮素樂者得於中所謂文也得於中者
 薄則其𤼵於外者有時而涸矣故於禮虚
 山隂陸氏曰詩與禮不同禮嚴而詩寛若禮好色則
 禁怨瀆則禁詩不禁好色而禁人之淫不禁怨瀆而
 禁人之亂司馬遷曰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瀆而
 不亂是也故孟子以詩濟禮而後不繆詩曰逺送于
 野逺送過禮也而詩不禁方是時苟以為非禮可謂
 繆矣據禮婦人送逆不出門薄於德於禮虚王文公
[119-36a]
 曰肉以骨為體禮以德為體
 慶源輔氏曰動則為禮作則為樂禮縁人情故通於
 詩有其序故成於樂𤼵於心故根於德
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
 鄭氏曰文為文章所為
 孔氏曰此經明行禮在人
 嚴陵方氏曰中庸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
 後行其言正與此合
[119-36b]
 馬氏曰制度者文為之體文為者制度之用簠簋俎
 豆所謂制度也升降上下所謂文為也制度文為皆
 禮之法也徒法不能自行故行之在人
 山隂陸氏曰制度在禮凡以為節不豐不殺是也文
 為在禮凡以為文不華不俚是也易曰神而明之存
 乎其人
 長樂陳氏曰樂之於天下稽之度數莫不有制度求
 之情文莫不有文為制度文為雖同出於樂要其所
[119-37a]
 以制度文為實在禮焉推而行之其不在人乎由是
 觀之凡禮樂之道未嘗不相為表裏一人而兼禮樂
 者其古有德之成人歟樂書/
 延平周氏曰文言也為行也
 慶源輔氏曰行禮雖在人而所謂人者必興於詩成
 於樂厚於德然後可不然非所謂其人也
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䕫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古之
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
[119-37b]
謂之偏夫䕫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
之人也
 鄭氏曰䕫其窮與見其不達於禮素與偏俱不備耳
 孔氏曰前經孔子稱唯人能行禮子貢唯聞䕫善樂
 不聞䕫達禮故越席而問䕫於禮其亦窮與孔子言
 今人解樂為全不知禮䕫是古之人與禮非全不知
 也素謂樸素偏謂不備具皆不得為窮䕫禮樂兼有
 但特通達於樂不甚通達於禮是以賢名流傳後世
[119-38a]
 若全不解禮何以𫝊於此名更重美䕫云是古之人
 與今之人别也虞書舜命伯夷典朕三禮伯夷譲䕫
 是䕫知禮也
 長樂陳氏曰素與偏者知其數而不知其義之謂也
 若周之大司徒以郷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則其六
 鄉之民莫非達乎禮樂之義者也而況虞舜之庭而
 有不達乎其義者哉故曰古之人也言四代之臣無
 素於偏者適以其官傳名後世而不達乎其職外之
[119-38b]
 所能其可謂之窮乎
 嚴陵方氏曰有所屈之謂窮無所蔽之謂達前經所
 謂不能樂於禮素者不達樂也樂記所謂禮粗則偏
 者不達禮也傳此名者傳樂名也若倉頡之於書后
 稷之於稼
 馬氏曰古之人與疑之之辭也古之人也審之之辭
 也樂以禮為實禮以樂為華素者質而無文之辭也
 禮者體也一體不備謂之不成人偏者有所未備之
[119-39a]
 辭也傳於此名以言其聞望施於後世也䕫謂之偏
 可也謂之窮不可也言傳於此名者而卒之以古之
 人者亦以其世之逺而疑其傳之者妄也
 山隂陸氏曰古之人不朽者也言䕫特以樂傳爾荀
 子曰好樂者衆矣而䕫獨傳者一也
 石林葉氏曰禮以致中樂以致和中則無所偏倚和
 則不執一也素止於一色故達禮而不達樂則為素
 偏而不中故達樂而不達禮則為偏舜之命䕫典樂
[119-39b]
 非謂其不達禮命伯夷典禮非謂其不達樂蓋人之
 於道術各致其一而精者則有矣故舜之命官因其
 精而任之也謂䕫不達於禮而為窮則伯夷亦不達
 於樂矣為舜之臣止於九官必皆達於此而窮於彼
 亦何以勝任乎傳曰知樂則幾於禮禮樂之情其相
 通如此而謂達於此而窮於彼固非也
 長樂陳氏曰禮樂之道未嘗不相為表裏一人而兼
 禮樂者其古有德之成人歟語曰文之以禮樂亦可
[119-40a]
 以為成人矣蓋達於禮不達於樂是直有質而無文
 以飾之也君子謂之素達於樂不達於禮是失之沈
 湎而無禮以正之也君子謂之偏䕫雖達於樂而不
 達於禮非不知制度文為也謂之偏可矣謂之窮可
 歟觀䕫敎胄子以直寛剛簡之德達之以温柔戒之
 以無虚無傲則以禮樂敎和亦不過如此子貢以為
 窮惡可哉
 慶源輔氏曰達如君子上達之達謂窮盡其義而無
[119-40b]
 不至也
子張問政子曰師乎前吾語女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
錯之而已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鋪几筵升降酌
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興羽籥作鐘
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
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萬
物服體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禮之所興衆之所治也
禮之所廢衆之所亂也目巧之室則有奥阼席則有上
[119-41a]
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室而無
奥阼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上也車而
無左右則亂於車也行而無隨則亂於塗也立而無序
則亂於位也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逺近男女
外内莫敢相踰越皆由此塗出也三子者旣得聞此言
也於夫子昭然若𤼵矇矣
 鄭氏曰錯猶施行也言禮樂足以為政也衆之所治
 衆之所以治也衆之所亂衆之所以亂也目巧謂但
[119-41b]
 用巧目善意作室不由法度猶有奥阼賔主之處也
 自目巧以下古今常事不可廢改昭然若𤼵矇乃曉
 禮樂不可廢改之意也
 孔氏曰力謂勉力萬物服體服謂屈服體謂形體言
 飛走動植來為瑞應也目巧言但用目準視巧思也
 古之義也者自古以来禮樂之意也由此塗出者言
 能使貴賤長幼男女殊别外内莫敢踰越者皆由此
 禮樂之道而出也爾雅云西南隅謂之奥奥之外有
[119-42a]
 賔位東階謂之阼故鄭云賔主之處
 嚴陵方氏曰舉錯與樂記所言同義蓋明於禮樂之
 道然後能舉而錯之於政也夫禮足以正人之身於
 外樂足以正人之心於内政者正也子張問政孔子
 以是荅之論語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
 鍾鼓云乎哉故此以不必鋪几筵之類然後為禮行
 綴兆之類然後為樂也言而履之所謂踐言是也行
 而樂之所謂安行是也力此二者謂力行此禮樂而
[119-42b]
 施於有政也欲施於有政非明於禮樂而又有其位
 焉固有所不可故曰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
 也萬物者萬事也服體者各服其體而不相侵也諸
 侯朝萬物服體百官莫不承事則太平之效也夫禮
 者衆之紀紀散而衆亂則衆之治亂係乎禮之興廢
 而已作室者工而工有巧巧之運存乎目故曰目巧
 之室紂之臣左强誇而目巧者以此隅有奥則尊者
 所處而別於卑階有阼則主人所歴而别於賔所謂
[119-43a]
 室有奥阼也席或以南方為上或以西方為上所謂
 席有上下也乗車之法君在左勇士在右所謂車有
 左右也父之齒隨行五年以長則肩隨之所謂行有
 隨也天子南郷而立自公侯而下各有位焉所謂立
 有序也然則古人之禮至於如是者豈徒從事於文
 為哉亦各有義存焉爾故曰古之義也踰越皆過也
 𤼵矇者若目不明為人所𤼵而有所見也
 石林葉氏曰莫非政也舉禮樂以錯諸彼為政之大
[119-43b]
 者也然事有緩急而所施有先後故門人問政者衆
 矣皆不及於禮樂荅子張以及此豈因其為色莊者
 乎禮之數可陳也其義則言而履之也樂之文可設
 也其實則行而樂之也子張能莊而不能同言行未
 必與禮樂稱也孔子所以及此若夫履其禮而達所
 履於天下行其樂而達所樂於天下則功成治定之
 時也故南面立而天下太平萬物之在天下凡具倫
 理者莫不有禮唯其廢興主乎人則衆所由而治亂
[119-44a]
 也故一室一席一車一行一立而幽明上下皆有所
 辨況貴賤長幼逺近之序天理所具有哉
 延平周氏曰易曰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
 志又曰履德之基蓋言禮則以其所履者為主孟子
 曰樂者樂斯二者樂則惡可已蓋言樂則以其所樂
 者為主室之奥席之上車之左行之前立之東陽也
 室有阼席有下車有右行有後立有西隂也隂陽之
 辨者古之禮也以為義者禮從冝而起於義者也
[119-44b]
 臨卭宋氏曰語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
 鐘鼔云乎哉與此經相為表裏蓋莫難於言而履之
 行而樂之謂其取成於我也莫易於鍾鼔玉帛謂其
 取成於物也取成於物若可觀矣而非以致太平之
 道必欲致大平非取成於我不能也
 
 
 禮記集說卷一百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