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11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説卷一百十一   宋 衛湜 撰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
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徹而退敬齊之
色不絶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䟽
也薦而不欲不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
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
 鄭氏曰詘充詘形容喜貌也進之謂進血腥也愉顔
[111-1b]
 色和貌也薦之謂進孰也欲婉順貌齊謂齊莊固猶
 質陋也而忘本而衍字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孝子之祭觀其貌而知其心孝子
 之祭可知也以下諸事是也其立之也言孝子尸前
 而立也已徹謂祭畢已徹饌食
 黄氏曰敬以欲者欲其親之歆饗之也欲兾見其親
 之容顔也故下文云薦而不欲不愛也乃為人子孝
 恭追慕之心見於形貌之謂也
[111-2a]
 嚴陵方氏曰孝子之祭可知者言觀其祭可以知其
 心也其立之者言方待事而立也其進之者言既從
 事而進也其薦之者言奉其物而薦也退而立者言
 其進而後退也已徹而退者言既薦而後徹也葢退
 而立則少退而已已徹而退則於是乎退焉詘則身
 之屈也愉則色之愉也欲則心之欲也退而立如将
 受命則順聽而無所忽焉已徹而退敬齊之色不絶
 於面則慎終如始矣
[111-2b]
 毗陵慕容氏曰君子以所性為本故能達而為容貌
 猶之木也本固而末茂敬齊之色不絶於面有本者
 如是今無焉是忘其本也心勿忘則有本本存則有
 其容矣此表裏之符也凡此者雖皆祭祀之容無非
 本於徳徳者得於身也覩其容如此則知非有得於
 身也故曰如是而祭失之矣由前而祭則可知以循
 其本故也由後而祭則失之以喪其本故也君子務
 本所謂本者孝而已故其言必本於孝子
[111-3a]
 馬氏曰以其莫為者先定於内則或使於外者當可
 知矣自孝子之祭可知也至不絶於面此所謂進退
 必敬也進也薦也退立也徹也皆進退之節也敬以
 詘敬以愉敬以欲其徹有敬齊之色皆敬之出乎信
 慤者也
 慶源輔氏曰可知也猶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
 之意必如是然後盡孝子之心合祭祀之禮此即所
 謂進退必敬如親聽命也立以身言故曰詘進以貌
[111-3b]
 言故曰愉薦以心言故曰欲退而立如将受命誠敬
 屬屬乎進退之間也已徹而退有敬齊之色誠敬屬
 屬乎終始之際也色非可以偽為也
 講義曰祭以敬為主由敬心𤼵於中故見於顔色者
 自然如此也彊悲者雖哭不哀彊歡者雖笑不和非
 敬心之𤼵雖勉彊不能也故立則不詘進則不愉薦
 則不欲退立而不如受命已徹而退則無敬齊之色
 其失如此由其心之不敬也以敬則如彼一不敬則
[111-4a]
 如此孰謂見於顔色者可以勉强為哉
 山隂陸氏曰立而不詘以其恃親是故謂之固進而
 不愉以其憚親是故謂之䟽薦而不欲若不得已而
 後薦也不愛莫大於是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始立
 如此是固也非敖也凡祭以齊為本方祭嫌於不愉
 祭已嫌於不齊已徹而忘之是之謂忘本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
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
[111-4b]
勝如将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
 鄭氏曰和氣謂立而詘成人既冠者然則孝子不失
 其孺子之心也
 孔氏曰言孝子對神容貌敬慎如執持玉之大寳如
 奉盈滿之物嚴威謂嚴肅威重四者非事親之貌事
 親當和順卑柔也
 嚴陵方氏曰愛者心也心動則氣随之氣形則色隨
 之色見則容隨之故言之序如此和也愉也婉也皆
[111-5a]
 生於愛之深者也嚴則貌有所儼威則外為可畏恪
 則内為有辨如弗勝如将失之則事親之道也嚴威
 儼恪則成人之道也夫為人子者髮必髧髦衣必青
 純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財不私
 有也言不稱老也貴為世子而齒譲必行於學尊為
 大夫而車馬不敢受於朝凡以成人之道非所以事
 親而已
 東萊吕氏曰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愉色婉容從容不
[111-5b]
 迫而誠意篤至
 毗陵慕容氏曰此言孝子之事親根於至性由中而
 漸達於外也君子所性本於仁仁人心也首善莫如
 仁則仁者心之端善之首則孝子之所本本於深愛
 而已深愛則仁之心和則仁之氣愉則仁之色婉則
 仁之容故曰仁人之事親
 山隂陸氏曰和氣愉色婉容皆愛根於心其𤼵見於
 外如此如執玉奉盈如弗勝言敬故曰愛敬盡於事
[111-6a]
 親
 延平周氏曰如執玉言其恭如奉盈言其慎與夫如
 弗勝之類者非特孝子事親而已葢成人之道所當
 然也
 講義曰愛親之心深動於其心則𤼵於氣也必和氣
 和而色愉色愉而容婉表裏之符不期而然曰必有
 者以其自然而非勉强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徳貴貴貴老敬長慈幼
[111-6b]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貴有徳何為也為其近
於道也貴貴謂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
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
 鄭氏曰言治國有家道
 孔氏曰自此至國家也一節論貴徳及孝弟之事
 石林葉氏曰道無不在而徳者道之所形故貴有徳
 以其近道君為天下貴而爵所自出故貴貴以其近
 君老非己親而事親欲其夀老故貴老為其近親長
[111-7a]
 非己兄而推其所尊則無犯上故敬長為其近兄幼
 非己子而推其愛以及其所不愛故慈幼為其近子
 自老而上皆曰貴者以其達尊也故孟子曰爵一齒
 一徳一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徳
 推其尊於鄉黨故敬長同於貴老推其尊於長民故
 慈幼同於貴徳
 毗陵慕容氏曰先王所以治天下者在順乎民所以
 順民者在因其性不能因其性民不可得而順也不
[111-7b]
 能順乎民天下不可得而定也五者民性之所有人
 道之所先自上世以来未有能外此者也天下莫不
 貴者道也尊無二上繼天而為之子位莫貴焉者君
 也道者所由而行君者所恃而治孰有大於斯五者
 凡有徳者能得道者也凡有爵而貴者佐君而理者
 也有徳者有天爵貴者有人爵天爵謂之良貴人爵
 謂之達尊二者皆可貴也故曰貴有徳貴貴為其近
 而貴焉則所貴者廣矣親生我者也兄先我者也子
[111-8a]
 承我者也人之所以為人盡於此三者於親致其孝
 於兄竭其敬於子盡其慈人道備矣貴老則凡在已
 上者欲其同於親所以廣孝也敬長則凡在已右者
 欲其同於兄所以廣敬也慈幼則凡在已下者欲其
 同於子所以廣愛也先王推其所為至於如此則天
 下之大莫能外焉冝其可以運諸掌孔子師文王敬
 周公則貴有徳者也畏大人事公卿則貴貴者也老
 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懐之於斯五者可謂盡其道
[111-8b]
 焉使其不窮於末世其於定天下何有
 嚴陵方氏曰先王治天下豈特五者而已哉然不過
 五者而已先言治天下後言定天下者治之然後定
 故也徳未足以盡道也近於道而已凡列於爵者皆
 謂之貴貴不必皆君也貴在外者也先徳而後貴以
 内外為之序也貴必在上者也老有在下者也先貴
 而後老以上下為之序也先老而後長先長而後幼
 則以尊卑小大為之序也貴有位而已老有年而已
[111-9a]
 不必皆有徳則長也幼也又可知矣故於徳特言有
 焉於長曰敬於幼曰慈者葢敬存乎禮慈存乎仁而
 已至於貴則不止於是也
 延平周氏曰道出而為徳由徳以入道道則聖也徳
 則賢也故曰貴有徳為其近於道也貴有徳之與貴
 貴二者不可偏廢也然貴有時而屈於徳故貴有徳
 所以先之也
 延平黄氏曰人性之善充之足以保四海不充之不
[111-9b]
 足以事父母先王引而充之慮其不充而害其本也
 故貴貴為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為
 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
 慶源輔氏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所謂定
 天下也君臣父子兄弟人倫之大者而道又人倫之
 緫也故先曰貴有徳先王之治天下舉斯心加諸彼
 而已刑名法數有不與焉然其所謂道者亦豈清虚
 寂滅之謂乎
[111-10a]
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雖天子必
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
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鄭氏曰天子有所父事諸侯有所兄事謂若三老五
 更也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
 孔氏曰以聖人之徳無以加於孝故雖天子之尊必
 有事之如父者謂養三老也敎民禮順莫善於弟故
 雖諸侯之貴必有事之如兄者謂養五更也因人心
[111-10b]
 之孝弟即以孝弟敎人是因而不改案天子諸侯俱
 有養老之禮皆事三老五更故文王世子註云三老
 如賔五更如介但天子尊故父事屬之諸侯卑故兄
 事屬之
 嚴陵方氏曰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以徳行仁者王
 則霸非無仁也特未若王之仁為至爾夫孝仁也弟
 亦仁也孝足以盡事親之道故近乎王弟止於從兄
 而已故近乎霸孝經言雖天子必有先也言有兄也
[111-11a]
 則天子未嘗無兄矣又以保其社稷和其民人為諸
 侯之孝則諸侯未嘗無父矣此止於天子言父於諸
 侯言兄者以弟不足以盡天子之徳而諸侯未足以
 盡孝之道故也先王之教因而弗改者因其良知良
 能而教之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故先王因而
 弗改則教之以孝焉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先王
 因而弗改則教之以弟焉先王有孝弟之教如此則
 上足以承父兄下足以令臣庶而刑于四海矣故曰
[111-11b]
 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石林葉氏曰孝以事親父則親之也親之斯愛之矣
 故至孝近乎王以王道主乎仁也弟以從兄兄則尊
 之也尊之斯畏之矣故至弟近乎霸以霸假乎義也
 王有天下因言其孝則曰天子必有父霸有一國因
 言其弟則曰諸侯必有兄近王霸者至孝弟者也通
 神明者孝弟之至者也先王領天下國家有所因者
 本於此而已矣
[111-12a]
 毗陵慕容氏曰孟子曰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
 兄是也又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則孝所以為仁弟
 所以為義王者之事以仁為心霸者之事以義為行
 仁主愛愛則親親則不敢視為外故曰必有父義主
 敬敬主遜遜則不敢處其先故曰必有兄推是心也
 而推於其所為其於王霸也何有夫立人之道曰仁
 與義孝弟本仁義而始之也王霸拒仁義而行之也
 至孝可以王而王者之道不止於親親故曰近乎王
[111-12b]
 至弟可以霸而霸者之事不止於敬長故曰近乎霸
 王與霸本仁義而為之仁與義本乎孝弟而達之先
 王之教所因有本故曰因而弗改
 講義曰自昔有天下國家者未嘗不以孝弟之道為
 先堯舜者不過此爾况王與霸乎以天子諸侯而有
 尊有先則天下之有父兄者冝如何哉葢二者非勉
 彊難行之事特人性之自然者爾先王之教非有他
 術因人性之自然而無所改易所以領天下國家而
[111-13a]
 人從之用此道爾以至孝為近乎王至弟為近乎霸
 天子必有父諸侯必有兄非以其有優劣也互見云
 爾
 慶源輔氏曰孝弟順徳也别而言之則孝生於仁弟
 生於義仁可以包義義未足以盡仁故有近王近霸
 之説焉至孝近乎王故雖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
 故雖諸侯必有兄此又推言其隆殺之義耳非謂天
 子之無兄諸侯之無父也先王之教因其可貴而貴
[111-13b]
 焉因其可敬而敬焉因其可慈而慈焉使天下之人
 觀感以自遂其良知良能焉則天下國家雖大可得
 而領之矣領猶衣之領提其領則衣無不順也敎非
 彊其所無因其有以導之耳言天下國家關乎天子
 諸侯也
 江陵項氏曰禮記之文多若此類雖似可疑然皆士
 之遺言先儒口以相授其中多古之義訓不可忽也
 此章亦當以古訓解之古人謂事親為仁敬長為義
[111-14a]
 王者以仁覆天下故至孝者近之君之道主於仁也
 霸者以義尊王室故至弟者近之臣之道主於敬也
 不曰君臣而曰王霸者極其至者而言之也王者君
 位之極霸者臣位之極也古之所謂霸者即伯字也
 諸侯之長也自孟子荀子推明王霸之辨而後學者
 以霸為羞故此章遂不可通殊不知孟荀所闢謂春
 秋時五霸耳由桓文以前堯舜之四岳夏殷之二伯
 文武時周召為二伯成王時大公為侯伯康王時召
[111-14b]
 公畢公為二伯是亦可羞乎學者考古不精多據後
 説以破前言不可不謹也
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教
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孝以事親
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鄭氏曰親長父兄也睦和厚也尊長出教令者
 孔氏曰此一節明愛敬之道自此以下皆展轉相因
 廣明其事葢記者雜録以事類相接為次非本相因
[111-15a]
 之辭也人君欲立愛於天下從親為始言先愛親也
 已愛親則人亦愛親是教民睦也欲立敬於天下從
 長為始言先自敬長已能敬長民亦敬長是教民順
 也睦則恩慈故云慈睦民既慈睦則貴所有之親民
 心和順不有悖逆故貴用在上之教命
 延平周氏曰仁始於愛親而愛其親以及人之親故
 曰自親始義始於敬長而敬其長以及人之長故曰
 自長始教以慈睦則知教以敬順教以敬長則知教
[111-15b]
 以慈幼
 馬氏曰與伊訓所謂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
 終於四海孝經所謂愛敬盡於事親徳教加於百姓
 刑於四海固皆天子之事也愛所以為仁敬所以為
 義事親者仁之實故立愛自親始從兄者義之實故
 立敬自長始
 石林葉氏曰君子無不愛也自親而推之則有殺故
 以愛親為始君子無不敬也自長而推之則有等故
[111-16a]
 以敬長為始始乎親而達其教於天下凡有親者莫
 不敦愛而相顧也故曰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始乎
 親長而達其教於天下凡有上者莫不用命而相尊
 也故曰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親親長長君子所自
 立而效至於天下平故曰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嚴陵方氏曰愛敬之性存乎天愛敬之教存乎人存
 乎天者人皆有之然或至於忘其愛敬非天之降材
 爾殊也亦由戕賊其美質顛仆其善本而已則存乎
[111-16b]
 人者其可廢乎故每以立言之也相親之謂睦不悖
 之謂順堯典曰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則睦固出於愛
 親矣孝經曰以敬事長則順則順固出於敬長矣能
 慈睦則相親而不離能敬順則從命而無逆孝以事
 親則知所謂順以聽命者敬以事親也順以聽命則
 知所謂孝以事親者睦以相親也其言互相備而已
 錯諸天下無所不行者則以人心所同故也孟子曰
 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其言正與此
[111-17a]
 合
 毗陵慕容氏曰愛敬之道非可家至户曉所因者本
 則從之也輕聽且速矣親親仁也敬長義也不學之
 良能不慮之良知人皆有之所謂本也聖人能自我
 達之天下使四海之内合敬同愛所謂立也
 慶源輔氏曰貴猶崇尚也錯與推而放之四海而準
 之意同
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
[111-17b]
 鄭氏曰祭者吉禮不欲聞見凶人
 孔氏曰此一節論郊祀之禮以是吉禮大事故喪與
 凶服皆辟之
 嚴陵方氏曰古禮莫重於祭祭禮莫大於郊故不敢
 以凶事干吉禮焉然非敬之至又安能如是
 山隂陸氏曰天神言辟之以為敬人鬼言親之以為
 敬亦相備也
 慶源輔氏曰人君郊天而人之有喪者不敢哭凶服
[111-18a]
 者不敢入國門祭廟而卿大夫序從執事進退必䖍
 非人君誠敬之至安能如是哉然則在我者雖敬而
 在人者弗肅猶非敬之至也
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于碑
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
腥而退敬之至也
 鄭氏曰祭謂祭宗廟也穆子姓也答對也序以次第
 從也序或為豫麗猶繫也毛牛尚耳以耳毛為上也
[111-18b]
 膟膋血與腸間脂也爓祭祭腥祭爓肉腥肉也湯肉
 曰爓
 孔氏曰此一節明祭廟牽牲致敬君牽牲時子姓對
 君共牽牲卿大夫佐幣士奉芻依次從君也牲以紖
 繫著中庭碑将殺牲卿大夫袒取毛牛薦之耳主聽
 故以耳毛欲使神聽之用鸞刀刲割牲體又取血及
 腸間脂血以供薦而膋以供炙肝及爇蕭也乃退謂
 殺牲竟而取卿大夫所刲血毛膟膋薦之竟而退也
[111-19a]
 祭有三節此一節竟故退薦膟膋之後以俎載爓肉
 腥肉而以祭祭卒而退是恭敬之至極也知穆是子
 姓者父昭子穆姓生也子孫是昭穆所生直言穆者
 文不備案説文云膟血祭膋是牛腸間脂也此腥肉
 即禮運腥其俎也爓肉即禮運孰其殽也此先云爓
 便文耳非先後之次云湯肉為爓者以鬼神異於生
 雖曰孰殽但湯肉而已若其他小祀則煑肉令孰故
 郊特牲云一獻孰是爓與孰又别也
[111-19b]
 延平周氏曰以君之尊而牽牲以子姓之親而答君
 可謂敬之至也
 嚴陵方氏曰祭之日謂祭宗廟之日也父為昭子為
 穆故曰穆必以穆言之者以有事於宗廟故也答君
 者對君而牽牲也答君必以穆者以示父子合敬而
 致其力也卿大夫從君而在穆後故曰序從言不失
 先後之序也袒則示其用力之勞也毛牛則告全故
 也尚耳則欲神之聽之雜記周官謂之衈者正此之
[111-20a]
 意郊特牲言肉袒親割此則言卿大夫者葢卿大夫
 相君故也鸞刀以刲者取聲和而後斷也取膟膋将
 以染蕭而焫之也爓則向乎孰矣腥則全乎生而已
 夫祭之日内之父子外之君臣周旋反覆從事至於
 如此故曰敬之至也
 山隂陸氏曰凡在子列皆穆也春秋𫝊曰此非子也
 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假令閔公牽牲僖公在列即
 穆矣言鸞刀以刲取膟膋蒙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
[111-20b]
 則鸞刀以刲卿大夫也君牽牲卿大夫序從葢從早
 矣至鸞刀以刲取膟膋爓祭祭腥然後退所謂敬之
 至也郊特牲曰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與此取膟
 膋不同彼羊也此牛也知然者以羊人云祭祀割牲
 登其首知之也祭義曰燔燎羶薌見以蕭光正言羶
 葢以此鄭氏謂割牲進其孰體然則刲言牲割言孰
 刲臣之事割君之事爓祭祭腥而退不言祭爓爓不
 足言也祭腥在下亦以此故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
[111-21a]
 至者也自饋孰而後雖敬非其至也易曰觀盥而不
 薦則誠不在灌獻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
 觀之矣則誠不在朝踐夫言豈一端也顧所主意如
 何爾
 石林葉氏曰牽牲而入廟門麗于碑所謂納牲詔于
 庭也毛牛尚耳者所謂升首於室也刲取膟膋以合
 羶薌所謂臭陽達于牆屋也祭爓腥而退所謂至敬
 而不享味也
[111-21b]
 賈氏曰宫必有碑案士昏禮聘禮云三揖鄭註皆云
 入門将曲揖既北面揖當碑揖則大夫士廟内皆有
 碑鄉飲酒鄉射言三揖則庠序之内亦有碑據祭義
 則諸侯廟内有碑明矣但生人寢内不見有碑兩君
 相朝燕在寢豈不三揖乎明亦當有碑矣碑所以識
 日景觀碑景邪正以知日之早晚也宫廟之碑用石
 為之葬碑取縣繩繂暫時之間往来運載當用木而
 已儀禮䟽/
[111-22a]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
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鄭氏曰主日者以其光明天之神可見者莫著焉闇
 昏時也陽讀為曰雨曰暘之暘謂日中時也朝日出
 時也夏后氏大事以昏殷人大事以日中周人大事
 以日出亦謂此郊祭也以朝及闇謂終日有事
 孔氏曰自此至天下之和論郊祭及日月之義此經
 止明郊祭之禮郊之祭者謂夏正郊天於此郊時大
[111-22b]
 報天之衆神天無形體懸象著明不過於日月故以
 日為百神之主配之以月自日以下皆祭特言月者
 但月為重以對日耳蓋天地獨為壇其日月及天神
 等共為一壇故日得為衆神之主也檀弓云大事非
 止是喪亦兼諸祭周人尚文祭百神禮多故以朝及
 闇彼季氏大夫之家禮儀應少亦以朝及闇故夫子
 譏之
 長樂劉氏曰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者天之為徳至
[111-23a]
 廣至大不可得而見之也其可見者日與月爾故尊
 之以次于天以為三辰之主而以月配焉
 嚴陵方氏曰郊雖以報天然天則尊而無為可祀之
 以其道不可主之以其事故止以日為之主焉猶之
 王燕飲則主之以大夫王嫁女則主之以諸侯而已
 有其祀必有其配故主以日而又配以月也猶之祭
 社則配以句龍祭稷則配以周棄焉春秋𫝊曰自外
 至者無主不止蓋謂是矣闇者日既沒而黒夏后氏
[111-23b]
 尚黒故祭其闇陽者日方中而白殷人尚白故祭其
 陽朝者日初出而赤周人尚赤故祭以朝及闇焉言
 闇則知陽之為明言陽則知闇之為隂言朝則知闇
 之為夕以朝及闇則有隂有陽隂陽雜而成文又以
 見其尚文歟祭日謂祭之日也必於周言日者以一
 日之間以朝及闇故也先儒謂終日有事是矣
 清江劉氏曰周人祭日以朝及闇此言周人尚赤大
 事用日出先日欲出之初猶逮及闇則可行祭事矣
[111-24a]
 稍後則晝晝則與殷人日中相亂故季氏祭仲由為
 宰晏朝而退仲尼謂之知禮也若曰周人之祭自朝
 及暮則孔子無為多仲由仲由為不知禮
 馬氏曰周官掌次職云祀五帝則張大次小次註云
 大次始往所止居小次既接祭退佚之所是與諸臣
 代有事也唯其與諸臣代有事故雖以朝及闇而不
 繼之以倦也
 山隂陸氏曰以朝及闇終此一日正言祭日以此且
[111-24b]
 言及闇則非不得已也著無有司跛倚之事
 延平周氏曰以朝及闇者猶言以朝與闇蓋或以朝
 或以闇
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於東祭
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隂陽
長短終始相廵以致天下之和
 鄭氏曰幽明者謂日照晝月照夜端正也廵讀如沿
 漢之沿謂更相從道
[111-25a]
 孔氏曰此經皆據春分朝日秋分夕月祭日於壇謂
 春分也祭月於坎謂秋分也月為幽日為明日在壇
 月在坎是殊别幽明制定上下也日為陽在外月為
 隂在内今祭日於東用朔旦之時是為外祭月於西
 用鄉夕之時是為内是以别外内以正其位也隂謂
 夜陽謂晝夏則陽長而隂短冬則陽短而隂長是隂
 陽長短也月之與日同行黄道其晦朔之日月與日
 同處自朔之後月與日先後而行至月終日還與月
[111-25b]
 同處是終始相廵也隂陽和㑹是致天下之和也
 横渠張氏曰朝日夕月皆朝夕天非朝夕日月天體
 至大難以出入而求日出於東月生於西如君之出
 視朝夕故天子於此時朝夕所以訓民之事君
 長樂劉氏曰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别幽明以制上
 下者此謂春分朝日于東郊秋分夕月於西郊也春
 朝而後日向長夜向短則晝夜差而幽明别矣秋夕
 而後陽消而下隂長而上則寒暑分而上下制矣祭
[111-26a]
 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於東月
 生於西隂陽長短終始相廵以致天下之和者此謂
 冬至大報天於圜丘而主日也位日於壇東以象其
 所出位月於壇西以象其所生東為主故曰内西為
 賔故曰外日南至矣由此而行北陸陽從之以長隂
 從之以消矣晝由之以修夜由之以短矣長則進於
 地上消則入於地中二氣之進退乃繫乎日月之行
 也則其位不得不端焉雖然天運左旋日月右轉天
[111-26b]
 運之周二十有八轉而強日乃一周于天月十有二
 周于天而日乃一周于天其行同軌而與月㑹于其
 次則謂之合朔十有二朔而嵗功成焉故朔也者月
 周天之終而日合月之始也日月以叙㑹合于上則
 隂陽以叙消長于下而四時由之和焉萬物由之生
 焉蓋凡陽氣則主于日隂氣則主于月天為積陽之
 長此則郊而主日以致天下之和
 嚴陵方氏曰壇之形則圜而無所虧以象日之無所
[111-27a]
 虧而盈也坎之形則虚而有所受以象月之有所受
 而明也且封土為壇其形髙而顯鑿土為坎其形深
 而隱一顯一隱所以别隂陽之幽明一髙一深所以
 制隂陽之上下東動而出西静而入出則在外入則
 反内故東西所以别隂陽之外内東為陽中西為隂
 中中則得位故東西所以端隂陽之位别幽明之道
 然後能制上下之分别内外之所然後能端隂陽之
 位言之序所以如此且壇坎者人為之形東西者天
[111-27b]
 然之方以出于人為也故言制上下以出于天然也
 故言以端其位而已日出于東言其象出于天地之
 東也月生于西言其明生于輪郭之西也此又覆明
 祭日月于東西之意也日言出於東則知為入於西
 堯典於東曰寅賔出日於西曰寅餞納日者以此月
 言生于西則知為死于東楊雄言月未望則載魄于
 西既望則終魄于東者以此日之出入也歴朝夕晝
 夜而成一日月之死生也歴晦朔弦望而成一月日
[111-28a]
 往則月来月往則日来而隂陽之義配焉陽道常饒
 隂道常乏故運而為氣賦而為形凡屬乎陽者皆長
 屬乎隂者皆短一長一短終則有始相廵而未嘗相
 絶故以是致天下之和者隂陽相濟之效也獨隂而
 無陽獨陽而無隂是同而已又何以致乎
 馬氏曰日為明月為幽陽極上隂極下幽明者隂陽
 之道上下者隂陽之性故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别
 之陽則流故日出於東而之乎西隂則逆故月生於
[111-28b]
 西而之乎東隂陽長短終始相廵與揚雄所謂明晦
 相推日月逾邁嵗嵗相盪而天地彌陶之謂神明不
 窮類已
 山隂陸氏曰以制上下所謂君臣有等日外也月内
 也言外在上以此故曰日食則天子素服修六官之
 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后素服修六宫之職蕩天
 下之隂事夫如是内外有别而隂陽之位端矣日言
 出月言生月死而後生於此廵讀如字致自致也若
[111-29a]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之也其相廵也以相濟也譬
 諸君臣有可否焉是以政平而不干
 石林葉氏曰日月既以並祭不可不别其方日陽也
 陽主乎闢闢則壇髙而在上以别乎明月隂也隂主乎
 闔闔則坎險而在下以别乎幽此上下所以有制也
 日沒於西而其出在東則一而已非有遡於月月未
 望則載魄于西月既望則終魄于東則二也故有遡
 於日是月於西則常位於東則不常也東方主生而
[111-29b]
 其用為出西方主成而其用為入出為外入為内此
 内外所以正也日出而陽為精月生而隂為魄相代
 晝夜以成長短晝終則夜始夜始則晝終迭相沿而
 不乖異此天下所以和也
 毗陵慕容氏曰前言日月合祭兼獨言祭日故此又
 明分祭之禮所謂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是也日昱乎
 晝月昱乎夜則日月以晝夜而分幽明日以陽為尊
 上道也月以隂為卑下道也則日月以隂陽而定上
[111-30a]
 下壇出乎上而明坎出乎下而幽祭以類而求焉故
 可得而禮矣凡有形有氣類同則相應自然之理也
 鑑燧用而水火可取氣之所感也壇坎用而日月可
 祭形之所召也聖人以此知幽明之故而通乎隂陽
 之道也幽明以理見故先幽而後明上下以位言故
 上先而下後由小大言之必先日而後月也凡出者
 為外入者為内陽以生出為功為主乎外隂以入藏
 為事為主乎内東者陽之所也萬物於是出焉勾者
[111-30b]
 畢出萌者盡達是為外也西者隂之所也萬物於是
 入焉榮者返本歛者就實是為内也帝出乎震震東
 方也説言乎兌兌西方也則出而動為外入而息為
 内東謂之暘谷西謂之昧谷則暘者為外昧者為内
 北雖為陽生之方然隂居其半則出而未離乎内南
 雖為隂生之方然陽居其半則入而未離乎外故惟
 東西然後可以别内外也東南為陽而東陽中也於
 陽為純西北為隂而西隂中也於隂為純至於南北
[111-31a]
 則隂陽雜矣隂陽雜則非所以正其位也故惟東西
 然後謂之端其位也 又曰日以陽而位乎東東者
 陽之所也故曰日出乎東月以隂而遡於日載魄於
 西而生焉故曰月生乎西日無待而明故謂之出出
 言無所因而特出也月有待而後明故謂之生生言
 無所因則不能生也生有漸而進之義書曰哉生魄
 哉生明與此同
 長樂陳氏曰古者之祀日月其禮有六祭義曰郊之
[111-31b]
 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一也玉藻曰朝日於東門
 之外祭義曰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二也大宗伯四類
 於四郊兆日於東郊兆月於西郊三也大司樂樂六
 變而致天神月令孟春祈来年于天宗天宗者日月
 之類四也覲禮拜日於東門之外凡祀方明禮日於
 南門之外禮月於北門之外五也雪霜風雨之不時
 於是乎禜之六也夫因郊蜡而祀之非正祀也類禜
 而祀之與覲諸侯而禮之非常祀也春分朝之於東
[111-32a]
 門之外秋分夕之於西門之外此祀之正與常者也
 日言朝則於日出之朝朝之也月言夕則於月出之
 夕夕之也日壇謂之王宫以其有君道故也月壇謂
 之夜明以其昱於夜故也其次則大次小次設重帟
 重案其牲體則實柴其服則𤣥冕𤣥端其圭之繅藉
 則大采少采禮之之玉則大圭邸璧祀之之樂則奏
 黄鍾歌大吕舞雲門玉藻十有二旒龍衮以祭𤣥端
 以朝日於東門之外則龍衮𤣥端皆言其衣也衣𤣥
[111-32b]
 端之衣則用𤣥冕矣鄭氏改𤣥端為𤣥冕不必然也
 虞氏釋國語謂朝日以𤣥冕然祀上帝以衮冕而朝
 日以圭璧與張次設帟一切殺於上帝則其不用衮
 冕可知矣周禮於掌次之次帟案於典瑞之大圭鎮
 圭繅藉言朝日而已則夕月之禮又殺乎此也禮書/
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譲
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
民紀也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致譲以去争也合此五
[111-33a]
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竒邪而不治者則㣲矣
 鄭氏曰因祭之義汎説禮也致之言至也使人勤行
 至於此也致於反始謂報天之屬也至於鬼神謂祭
 宗廟之屬也至於和用謂治民之事以足用也物用
 物猶事也變和言物互文也微猶少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禮之大用凡五事若能行之得理
 則天下治矣和謂百姓和諧用謂財用豐足義謂斷
 制得宜譲謂逓相推譲反始報天是厚重其本祭祀
[111-33b]
 鬼神是尊嚴其上民豐物用則知榮辱禮節故可立
 人紀義能除凶去暴故上下不悖逆合此五者以治
 理天下之禮雖有竒異邪惡異行不從治者亦當少
 也事必須和和能立事故云互也
 長樂劉氏曰聖人正徳以事天敬祭以迎氣是以大
 報天而主日其致者五焉一曰致反始者萬物成性
 必始於天聖人受命亦始於天将篤其末必厚其本
 此郊祭所以敎天下反始之敬也二曰致鬼神者天
[111-34a]
 地有神以司其化育也宗廟有鬼以基其治平也然
 而無形可得以瞻也無聲可得而聽也唯聖人為能
 尊祖配天必致其饗致天下敬於鬼神也三曰致和
 用者郊祭天地所以致隂陽之和而民人康矣所以
 致萬物之豐而邦用足矣四曰致義者天地者萬物
 由之以生也父母者子孫由之以生也聖人郊祀所
 以父母乎天地也兄姊乎日月也致人倫之義於天
 下而知所以勉乎孝弟矣五曰致譲者平治天下者
[111-34b]
 聖人為之也敎化天下者聖人為之也衣食天下者
 聖人為之也革其悖亂之心而納之中和之域者聖
 人為之也弭其六極而錫之五福者聖人為之也聖
 人具是五徳天下莫與比其隆者也而弗敢有其功
 焉乃嚴郊祀譲徳於天歸功于帝遂俾天下力行其
 善而弗敢有其善焉必致譲乎其所本者郊使之然
 也合此五善以為禮之本則天下之禮不失其本矣
 在其微末不足道也
[111-35a]
 嚴陵方氏曰致反始則奉郊社之謂致物用則足衣
 食之謂致義則制事冝之謂所謂民紀者蓋民之所
 以能相治以有紀故也經曰紀散而衆亂是矣前言
 和用後言物用致和用所以致物用故也用之豐殺
 得其冝此物之所以和歟夫用志不至不能有致用
 力不至不能有致非有志則不足以立祀非有力則
 不足以行禮故每以致言之致反始致鬼神所以盡
 天道致物用致義譲所以盡人道禮雖經為三百曲
[111-35b]
 為三千要之不過盡天人之道而已故禮運言先王
 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也天人之道可合而不可
 離必合此五者然後足以治天下之禮且禮之在天
 下未嘗或息乃有至於壞亂而不修者豈禮之罪也
 哉人無以治之而已此所以必以治為言竒言其無
 常邪言其不正
 慶源輔氏曰致與事君能致其身之致同天下之所
 謂禮致此五者以治天下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111-36a]
 人窮則呼天疾痛則呼父母則其反始厚本葢人之
 真情也致物以為民用所以統紀斯民之聚者也易
 曰何以聚人曰財記曰財散則民聚
 山隂陸氏曰謂之天下者非一國之禮致和用所謂
 備物致用以為天下利是也致義以行之致譲以守
 之致鬼神以尊上不言其尊無二上變和用言物用
 者所謂物天地之委和也合此五者以治先儒讀屬
 下文誤矣
[111-36b]
 毗陵慕容氏曰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報天尊祖所
 以致反始也齋明盛服致誠愼獨必用其極所以致
 鬼神也百物利用所以養人者不侈於有餘不屈於
 不足懋遷歛散各適其平所謂致和用也物各有用
 用得其節所謂和用禮以節度民知止足於分界則
 有紀而不亂所謂維民者悉矣辨下上明尊卑定名
 分别嫌疑所謂致義也義明而不可犯則民志定故
 無悖逆之事
[111-37a]
 馬氏曰貴賤有冝則上不悖下不逆夫先王順性命
 以為禮則使民誠意不欺而敬鬼神者敎之本也故
 周官十二教亦始於祀禮也禮之至則至於不争而
 已故曰禮至則不争微者寡而未能無之稱然則有
 刑以教之中矣
 延平周氏曰言和用而復言物用者和用言其理物
 用言其事
 
[111-37b]
 
 
 
 
 
 
 
 禮記集説卷一百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