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1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十二     宋 衛湜 撰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
 鄭氏曰妻八十一御妻周禮謂之女御以其御序於
 王之燕寢妾賤者
 孔氏曰自此至曰享緫論立男官女官之事天子立
 官先從后妃始以為治之法刑于寡妻始于家邦終
 于四海故刪詩以后妃為首后後也言其後於天子
[012-1b]
 亦以廣後𦙍也夫扶也言扶持於王也婦服也言其
 進以服事君子也以其猶貴故加以世言之亦廣世
 𦙍也嬪婦人之美稱可賔敬也妻之言齊也進御於
 王之時暫有齊同之義鄭註内則言齊者彼是判合
 齊體也妾之言接也以得接見於君子也周禮則嬪
 在世婦上又無妾之文今此所陳與周禮雜而不次
 者或記者雜夏殷而言之鄭註御序於王之燕寢者
 案周禮王有六寢一是正寢餘五寢在後東西南北
[012-2a]
 中央各一順四時居之六月居中央通名燕寢后妃
 以下次序而上御王於五寢之中也餘見周禮九嬪
 註
 藍田吕氏曰后以配天子夫人視三公其名與諸侯
 之妃同世婦視大夫其名與大夫妻同九嬪於昏義
 視九卿位在世婦上此在世婦下者異代之制也妻
 即昏義所謂御妻視元士名與士之妻同妾則昏義
 所無蓋其賤者以視庶人
[012-2b]
 嚴陵方氏曰后以承繼為義以其聽内治有君道故
 也
 馬氏曰昏義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嬪二
 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内治此曰天子
 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蓋昏義言後宫
 之治故兼天子后言之而備六宫之數而妾不預焉
 曲禮言後宫之位故止言天子而備六宫之名則雖
 后之尊亦曰有后而妾之賤亦預焉
[012-3a]
 廬陵胡氏曰隋唐以後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徳妃
 賢妃則夫人也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
 充容充媛則九嬪也媫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
 是代世婦寳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是代御妻六尚
 分典乗輿服御則妾也大抵踵周官之制
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
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宼典
司五衆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
[012-3b]
典司六職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
工典制六材五官致貢曰享
 鄭氏曰典法也此蓋殷時制也周則大宰為天官大
 宗曰宗伯宗伯為春官大史以下屬焉大士以神仕
 者衆謂羣臣也五官於周則司士屬司馬大宰司徒
 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為六官六府主藏六物之稅者
 周則皆屬司徒六工於周皆屬司空土工陶旊也金
 工築冶鳬㮚段桃也石工玉人磬人也木工輪輿弓
[012-4a]
 廬匠車梓也獸工函鮑韗韋裘也唯草工職亡蓋謂
 作萑葦之器也貢功也享獻也致其歳終之功於王
 謂之獻也周禮大宰歳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
 其㑹聽其致事而詔王廢置
 孔氏曰殷家六卿大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是
 也大宰一卿以象天時司徒以下五卿法於地事但
 大宰既尊故先列之并顯大宰之下所𨽻屬之官大
 宰既法於天故同受大名云六大也上典是守典之
[012-4b]
 典下典是典法之典立此六官以守主六事之法又
 置五官以象地之五行不云建從天官也又天官尊
 陽故一卿以攝衆地官卑隂故五卿俱陳也不云地
 者與前互也天尊故没其數地卑故明言其五典司
 五衆者言用此五官使守其所掌之羣衆也然此五
 官亦各有所領羣衆如大宰領大宗以下也而不條
 出其人者略也天言六典地言五衆者互言也殷既
 法天地立官又為萬物立府司土於周為土均主均
[012-5a]
 平地稅之政令司木於周為山虞虞度也主量度山
 之大小所生之物司水於周為川衡衡平也掌廵行
 川澤平其禁令司草於周為稻人掌稼種下地及除
 草萊司器於周為角人掌以時徴齒角於山澤之農
 供為器用司貨於周為卝人掌金玉錫石之地為之
 守禁以時取之以共器物金玉曰貨故稱貨人立此
 六官使各主其所掌職也既有六府之物冝立六工
 以作為器物工能也言能作器物者也考工記陶人
[012-5b]
 為甗旊人為簋即土工也築氏掌為削削謂書刀冶
 謂煎金石冶氏掌戈㦸故因呼煎金為冶鳬氏世能
 為鍾以供樂器㮚氏世能為量器謂豆區鬴鍾之屬
 段氏主作錢鎛田器桃氏為刄刀劒之屬此即金工
 也玉人作圭璧磬人作磬玉及磬出於石此即石工
 也輪謂車輪輿謂車牀車難不能一人獨成各有所
 善故輪輿不同弓能作弓者廬能作戈㦸柲者匠能
 作宫室之屬者車謂能作大車及羊車梓謂杯勺笱
[012-6a]
 虡之屬此七物並用木皆木工也函謂能作甲鎧鮑
 謂能治皮作甲韗謂考工記韗人為臯陶鼓謂能以
 皮冐鼓者韋熟皮為衣及韎韐者裘謂帶毛狐裘之
 屬者考工記韋裘二職存此物並用獸皮即獸工也
 草工謂以萑葦作盛食之器及葦席之屬也立此六
 工使典制六府之財物也五官致貢謂上天子五官
 司徒以下故下云五官之長曰伯大宰緫攝羣職緫
 受五官之貢故不入其數
[012-6b]
 藍田吕氏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大
 宗以下皆事鬼神奉天時之官故緫謂之天官太宰
 者佐王代天工以治者也大宗掌事鬼神者也大史
 掌正歳年及頒朔則奉天時者也大祝所以接神者
 也士者即周司巫巫所以降神者也大卜主問龜所
 以求神者也六者皆天事也人事也人事可變天事
 不可變者也周官司士則夏官之屬此别出司士為
 一官者司士掌羣臣之版及卿大夫士庶子之數則
[012-7a]
 所統有衆與司馬司徒司空司寇略等矣所以並立
 為五官也司徒之衆則六鄉六遂是也司馬之衆六
 軍是也司空之衆百工是也司寇之衆士師司𨽻之
 屬是也故曰典司五衆六府者主藏之官斂藏六者
 之入以待國用者也農以耕事貢九榖則司土受之
 山虞以山事貢木材則司木受之澤虞以澤事貢水
 物則司水受之圃以樹事貢薪芻䟽材則司草受之
 工以飭材事貢器物則司器受之商以市事貢貨賄
[012-7b]
 則司貨受之周官司土則廪人倉人之職司木則山
 虞林衡之職司水則澤虞川衡之職司草則委人之
 職司器司貨則玉府内府之職所入者乃農圃虞衡
 工商之民所貢故曰典司六職六工者飭材為器以
 待國用者也草工以萑葦莞蒲菅蒯之類為器用者六
 工所治之材各有不同故曰典制六材歳終則司徒
 以下五官各致其功以獻於王故謂之享王得以行
 其誅賞大宰不貢者周官大宰詔王廢置則殷制亦
[012-8a]
 然也
 長樂劉氏曰此殷之官制也雖與周官不同然自唐
 虞以來建官之義莫不稽古而法天地四時以分其
 職雖則名稱有所變更而法象未始有異是故羲氏
 和氏天地之官也四岳四時之官也夏因有虞之制
 甘誓曰大戰于甘乃召六卿是也殷之大宰大宗司
 徒司馬司空司寇乃周之六官也而記者參以其屬
 義雖大小不貫而天地四時以成變化之職理自有
[012-8b]
 倫矣而䟽謂立六大以法天之六氣置五官以法地
 之五行者非也隂陽之本一氣也判而為陽所以作
 天為隂所以作地二氣互有升降乗其分至以為四
 時四時以言其氣也五行以言其形也六典者象乾
 所以始萬物之法也故天官掌之五衆者象坤所以
 成萬物之法也故地官掌之而承之以六府六工則
 變化養吾民者莫不備矣書不云乎德惟善政政在
 養民水火金木土榖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
[012-9a]
 惟敘九敘惟歌夏承虞官所致如此舎天地四時其
 能爾乎
 山隂陸氏曰司徒敎官也司馬政官也故五官一曰
 司徒次二曰司馬有敎有政而後事可立故次司空
 事立矣則以禮文之可也故次司士禮之所去刑之
 所取也故次司宼以司士代宗伯者以司士所掌與
 禮相通也六典書也五衆則其人焉五衆謂若大司
 徒大司馬典司小司徒小司馬之類不言大宰大宰
[012-9b]
 典司六卿五衆有位者六職則其職而已考工記曰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設色之工
 五刮摩之工五摶埴之工二土工蓋摶埴之工金工
 蓋攻金之工石工蓋刮摩之工木工蓋攻木之工獸
 工蓋攻皮之工草工蓋設色之工若以藍為青以䓞
 為紫以蒨為紅以菉為黄之類是也或曰草讀如字
 今俗作皂非正也殷人尚質故設色之工謂之草工
 石林葉氏曰自夫人以下至草工其分列之先後與
[012-10a]
 名號之異同亂於周官之序冝康成以為殷禮也葢
 治天下必自内始夫人嬪妾莫不有所司而不言司
 者以其主於内而已内治則家道正可以推而及國
 大宰王者所頼以治國也故建官特先之其屬則大
 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皆有書故言六典六典所以
 奉天道也天道主之以天官而地道不可以無職故
 次之以司徒司徒所奉者地道所掌者邦敎也有敎
 不可以無政故次之以司馬司馬所掌者邦政有政
[012-10b]
 不可以無事故次之以司空有政事則財用足人輕
 於從善而恥於犯法也故次之以司士正羣臣之版
 以詔爵禄終之以司寇詰邦國之禁以刑暴亂五官
 各率其屬而治故言五衆所以奉地道也天官先大
 宰以奉天道地官先司徒以奉地道人君於是可以
 輔相裁成之時也然而萬物生於天長於地人所頼
 以相養不可不急於先務故六府典司六職六工典
 制六材亦先王之智急於成物以養天下也是以土
[012-11a]
 也木也水也草也器也貨也聚之於人則曰六府分
 之於所治則曰六職金也土也石也木也獸也草也
 造之於人則曰六工見之於用則曰六材府以聚其
 物而後命官以分治故後言六職材必待人而有成
 非人則不能成其材故先言六工治天下至於萬物
 各得其成材此先王所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
 之冝以左右民而治也雖然功罪不進於上則下之
 情不通黜陟不行於下則上之權不立故五官各致
[012-11b]
 其貢以通於王六職所分者内事則獻事六大所職
 者邦治則攷治五官所職者衆則獻功六府所職者
 物則獻業王於是攷其貢而加之黜陟此所以道揆
 於上法守於下為治之所以成終成始也故曰五官
 致貢曰享貢言其造於下而有所進享言其通於上
 而有所舎也
 廣安游氏曰古之治紀於逺後世之治紀於近紀於
 逺者其事本於天紀於近者純乎人事而以法天參
[012-12a]
 焉堯典之書首以命羲和為事舜典之書首以齊七
 政為事洪範之書以五行為首凡此皆紀於逺而本
 於天者也及其弊也神人雜亂而詭怪妖異之患興
 乃命重黎絶地天通罔有降格則堯時已然矣後世
 寖失其故則為治者皆紀於近純乎人事不復知天
 矣董仲舒對䇿専談天人猶此意也然得於漢儒災
 異之説失之詭僻不經君子無取焉由於不知上世
 之故是以若此紛紛也今此建天官先六大與堯命
[012-12b]
 羲和舜齊七政洪範首五行之意無異也
 吳氏華/曰以郯子所言官名攷之其言少昊氏之官
 名則曰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
 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
 官之名實與曲禮鄭註周制同
 長樂陳氏曰大宰理天道者也大宗大史大士大卜
 大祝知天道者也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理人道
 者也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職地物者也土
[012-13a]
 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飭地財者也以六大為
 天官則五官人官也以六大為先則天官不特六者
 而已昔少昊天官也五鳩人官也五雉九扈地官也以
 物致獻曰貢以儀飾貢曰享禹貢貢金玉蠙珠之類
 是也貢言其物洛誥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是享
 言其儀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卿大夫上士中士
 下士凡五等曲禮以夫人至於妾亦五等自六大以
 至六工亦五等此皆謂之五官也然五官致貢與五
[012-13b]
 官之長所謂五官者則諸侯而已蓋以其有所候則
 曰侯以其有所主則曰官以物供上曰貢以儀致貢
 曰享禹於九州之物言貢是貢言其物也洛誥享多
 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是享言其儀也攷之周禮凡官
 府所供謂之獻邦國所供謂之貢則致貢曰享為諸
 侯之事明矣
 王氏曰宰者治之密也以治事神之事宗者理之㑹
 也以治事神之禮史尚其文也以治事神之辭祝將
[012-14a]
 其命也以致事神之言士察也以察祲祥之變卜占
 也以觀龜筴之告此事鬼神之官故曰六大祀國之
 大事故也司徒以治萬民司馬以掌邦政司空以掌
 邦事司士以掌邦刑司寇以除盜賊此治萬民之官
 也故曰五官官者有所主也司土至司貨主地事之
 官也故曰六府府者物之所聚也土工至草工治其
 物而已故曰六工此商制也周則以為天無所不統
 猶治之於國故掌治曰天官地能作成萬物之材猶
[012-14b]
 敎之於人故掌敎曰地官春則四時之氣為和而萬
 物得之以交際猶禮之通神人和上下故掌禮曰春
 官夏則使萬物莫不正猶政之於天下故掌政曰夏
 官秋則隂用事猶肅殺成萬物故掌刑曰秋官冬則
 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猶事之終則有始故掌事曰
 冬官商尚質故正其名周尚文故象其意先王建官
 以代天工也其因其革亦以天而已
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
[012-15a]
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自稱於諸侯曰天子
之老於外曰公於其國曰君
 鄭氏曰五官之長謂為三公者周禮九命作伯職主
 也二伯分主東西者春秋傳曰自陜以東周公主之
 自陜以西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是或為氏曰天子
 之吏擯者辭也春秋傳曰王命委之三吏謂三公也
 孔氏曰自此至曰孤緫論二伯及州牧諸侯稱謂畿
 外之大莫大於二伯故此先言之五官即司徒以下
[012-15b]
 五官也云長者三公無職故不在五官之中即三命
 加一命出為分陜二伯者也伯長也言此二伯為内
 外官之長是職方者言二伯於是職主當方之事也
 擯謂天子接賓之人若擯者傳辭於天子則稱此二
 伯為天子之吏亦當言名記者略之擯呼在朝三公
 為天子之吏然玉藻伯曰天子之力臣者謂介傳命
 稱天子力臣擯者受辭傳於天子則曰天子之吏鄭
 引春秋三吏證呼三公並為吏之意也若三公與王
[012-16a]
 同姓者王呼為伯父伯者長大之名父乃同姓重親
 之稱也伯舅異族重親之名也異族無父稱故呼為
 伯舅案晉文公為二伯左傳僖二十八年王曰叔父
 不稱伯者以州牧之禮命之也昭九年云伯父惠公
 又云我在伯父猶衣服之有冠冕以晉為州牧又為
 二伯也周公分陜為二伯詩稱王曰叔父者成王以
 本親命之也晉文侯仇為伯而尚書云父義和不云
 伯者親親之也二伯若與九州及四夷之諸侯言則
[012-16b]
 自謂天子之老係於天子威逺國也外者其私土采
 地之外也而猶在王畿之内如周公食邑於周嚮國
 外之人其自稱曰公也其國采地内也與采地内臣
 民言則自稱曰君既主分陜又在王朝嫌不正為采
 地君故明之也
 藍田吕氏曰唐虞建府内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蓋治天下有二道緫治於内者有百官府分治於外
 者有諸侯故聽百官府之治者謂之百揆考諸侯之
[012-17a]
 治者謂之四岳四岳雖主治諸侯而亦處於内天子
 廵守諸侯各朝於方岳大明黜陟非廵守之歳則四
 岳考事而已王制所謂八州八伯即唐虞之州牧也
 雖周亦謂之牧大宰所謂建其牧周官所謂六卿分
 職以倡九牧是也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
 人分天下以為左右謂之二伯二伯即唐虞之四岳
 也王制者雜夏殷周之禮故與唐虞及周小異也此
 云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者乃殷人之制即四岳二
[012-17b]
 伯之任也周以三公為二伯公羊傳曰自陜以東周
 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内樂記云五
 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此所謂五官之長亦三公也
 五官即六卿也周官立三公三孤于六卿之上即五
 官之長也伯仲叔季伯為之長則凡稱伯者皆長也
 二伯者天下諸侯之長也職方者如周公左召公右
 各主治其方也九州之長即八伯兼王畿而言故謂
 之九也玉藻云伯自稱曰力臣蓋自卑之稱也擯者
[012-18a]
 傳命曰天子之吏吏治事之稱各有所當也父者同
 姓之尊稱故父之昆弟皆謂之父舅者異姓之尊稱
 故母之昆弟與男子謂妻之父女子謂夫之父皆謂
 之舅天子謂二伯之同姓者為伯父異姓者為伯舅
 天子之三公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諸侯之卿自
 稱於異邦曰寡君之老大夫士家臣之貴者亦曰老
 老亦長也
 嚴陵方氏曰五官之長曰伯者即王制言三公分天
[012-18b]
 下以為左右曰二伯是矣蓋其爵則公其號則伯故
 也是職方者以其分職於左右而主四方之諸侯故
 也然與周官所謂職方氏者名義雖同而大小異焉
 擯則於賓執事之人也以二伯之尊於天子有賓道
 故傳辭於天子而其人謂之擯也天子有同姓有異
 姓有庶姓同姓則伯叔之國是也異姓則昏姻之國
 是也庶姓則既非伯叔之國又非昏姻之國矣謂之
 異以於同姓為别故也謂之庶以於同姓為衆故也
[012-19a]
 司儀曰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此其辨天子
 之老者老為年長之稱言雖為五官之長非以其德
 也特以其年而已故謙辭如此
 長樂劉氏曰昔三代聖人行己之法必稽於古首出
 庶物而不敢自尊也德配二儀而不敢自大也莫尊
 乎父而謂同姓三公為伯父莫親乎母而謂異姓三
 公為伯舅非徒自示寡昧卑己以尊賢也蓋以億兆
 之命舒慘繫於一人政教之源治亂根於一德非屈
[012-19b]
 己以下賢崇道以率衆未易化也是以於九州之伯
 同姓者謂之叔父異姓者謂之叔舅焉
 長樂陳氏曰公加命為伯伯之為任上則與王同體
 無為而論道下則與王異用有為而分職故在鄉則
 分鄉在天下則分方其分鄉也周禮所謂二鄉公一
 人是也其分方也禮記所謂二伯分天下為左右是
 也蓋二伯之於天下無所不緫故無事而無非事無
 職而無非職此所以坐論作行皆所豫也古者之維
[012-20a]
 邦國也不特二伯而已其下又有牧伯焉成王謂太
 公曰五侯九伯汝實征之詩曰邭伯勞之詩序曰衛
 侯不能修方伯連帥之職則周之牧亦謂之伯矣蓋
 長人謂之伯養人謂之牧則伯以其體仁而言也牧
 以其施仁而言也先王所以維邦國者無他本之仁
 而已矣
 廣安游氏曰此以下具言諸侯牧伯以及於夷狄之
 長庶方小侯之名稱古者封建有官有職有同姓異
[012-20b]
 姓之親曰牧曰伯官也曰公曰子爵也曰伯父伯舅
 叔父叔舅親也天子之三公及二王之後稱公餘則
 以國大小列為侯伯子男在四夷有子男而無侯伯
 此其為爵之法九州各建其牧九牧之職各治其州
 之諸侯二伯之職分治九州之牧書曰以倡九牧是
 也九州之牧各擇其賢侯為之而二伯則三公為之
 此其分職之法也方三代封建之始也其所封也非
 王之父兄子弟則其昏姻也非昏姻則謂之庶姓庶
[012-21a]
 者卑之也其言庶方小侯猶言庶姓也國大而爵尊
 則以伯稱之而為二伯者必國大而爵尊者也國差
 小而爵差卑則以侯稱之而為九州之牧者必國差
 小而爵差卑者也國大而爵尊於外曰公公固其本
 爵也國差小而爵差卑於外曰侯侯固本爵也因其
 國與爵與為伯叔之稱所以皆稱父者假以成王言
 之當時諸侯所謂文之昭也則其諸父也齊王舅也
 於周世為昏姻稱父云者皆本其始封而言稱舅云
[012-21b]
 者本其昏姻而言此其親親之等也古者君臣之際
 有親親之道焉有賓主之道焉有君臣之道焉三者
 並行所謂至文也後世君臣之際尊卑相臨親親之
 道䘮而君臣之恩乖賓主之道䘮而君臣之禮廢恩
 禮交亡所恃者薄而専從事於法矣
 山隂陸氏曰老以德齒自稱吏猶言力臣也牧亦應
 如此而於此見之崇方伯也
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
[012-22a]
謂之叔舅於外曰侯於其國曰君
 鄭氏曰每一州之中天子選諸侯之賢者以為之牧
 也周禮曰乃施典於邦國而建其牧尊於大國之君
 而謂之叔父辟二伯也亦以此為尊禮或損之而益
 謂此類也二王之後不為牧
 孔氏曰殷曰伯周曰牧此云牧據周禮也天子於每
 州之中選取賢侯一人加一命使主一州為牧若入
 天子之國則自稱曰牧牧養也言其養一州之人周
[012-22b]
 禮八命作牧是也伯不言入天子之國者伯不出故
 不言入耳此不云擯於天子者記者略之也牧劣於
 二伯故天子謂之叔叔小也若呼為伯則亂於分陜
 若猶呼本稱則不見其異故呼為叔亦異常也外謂
 其所封外九州内也自稱曰侯侯是本爵不云自稱
 承前可知若與國内臣民言猶自稱為君也
 藍田吕氏曰牧者九州諸侯之長也各有所封之國
 所謂其國者所封之國也於外者非所封之國而在
[012-23a]
 其州之内也曰公曰侯者以爵稱臣民之辭也曰君
 者以事稱父與舅以姓同異而别也伯與叔以位尊
 卑而别也必謂之父與舅尊之親之之辭也覲禮曰
 同姓大國則曰伯父其異姓則曰伯舅同姓小邦則
 曰叔父其異姓則曰叔舅則天子所以待天下諸侯
 大國之禮視三公小邦之禮視九牧也
 石林葉氏曰伯則其道足以長人雖五官莫尊於大
 宰而亦無以先之故内不以稱者以其長人之道足
[012-23b]
 也牧則其道足以制人而已雖為長於九州而入天
 子之國則止稱牧者以其長人之道未足也惟其未
 足故擯於天子自稱於諸侯則無異辭惟其足也故
 擯則屈而言吏言天子之所使也自稱則伸而曰老
 言天子之所親也至於在外曰侯在國皆曰君者以
 其受爵雖異而南面以臨臣民者非異也
 嚴陵方氏曰五官之長與九州之長皆長也五官之
 長則曰伯九州之長則曰牧者長五官者統謂之長
[012-24a]
 也長九州者各為之長而已此大小之别歟五官之
 長曰伯則天下之通稱也九州之長曰牧則獨施於
 天子之國而已施之天下則與諸侯同其稱可知五
 官之長自稱於諸侯則曰天子之老而九州之長不
 言自稱者亦與諸侯同其稱可知入天子之國曰牧
 亦擯者之辭矣而不曰擯者於天子有賓道唯伯之
 尊足以當之故也
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於内自稱曰不榖
[012-24b]
於外自稱曰王老
 鄭氏曰謂九州之外長也天子亦選其諸侯之賢者
 以為之子子猶牧也入天子之國曰子天子亦謂之
 子雖有侯伯之地本爵亦無過子是以同名曰子不
 榖與民言之謙稱榖善也稱王老威逺國也外亦其
 戎狄之中
 孔氏曰此不知幾國立一人卑不得名為牧又不得
 謂為父舅其本爵不過子男若本爵是男亦謂為子
[012-25a]
 舉其髙者言之也或有多功益土雖加侯伯之地而
 爵不得進終守子男以卑逺故也
 藍田吕氏曰九州之外即四夷也選諸侯而統之如
 九牧之比謂之子所以别於中國也不榖猶言不肖
 也不稱寡人辟中國諸侯也於外者非其國而在所
 統四夷之中自稱曰王老猶言天子之老也嫌其逺
 於王化故以王明之猶言四夷來王荒服者王也
 嚴陵方氏曰其在夷狄戎蠻以其在九州之外既卑
[012-25b]
 且逺不得與中國同其名位故雖疆域之大爵不過
 子也則與曰伯曰牧者異矣九州之内爵號既尊又
 難為二而詳九州之外爵號既卑又合為一而略蓋
 華夏蠻夷之辨也稱王老則與五官之長稱天子之
 老同義
 長樂陳氏曰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故先王之於
 中國則疆以周索尊其官師以強其榦於夷狄則疆
 以戎索卑其官師以弱其枝此所以治六卿以天子
[012-26a]
 六卿治九州以諸侯九牧九州之外疆域雖大爵不
 過子也大者不過曰小侯入天子國止曰某人者又
 所以略之也子若春秋書楚子吳子邾子把子是也
 某人若春秋書邾人葛人來朝是也把邾之類非夷
 也以其用夷禮猶且大者稱子小者稱人則先王之
 所以卑夷狄可知也伯稱天子之老夷狄之長稱王
 老者先王德以柔中國威以制夷狄則稱天子老者
 以柔御之也稱王老者以大臨之也老子曰王侯自
[012-26b]
 謂孤寡不榖蓋孤甚於寡寡甚於不榖夷狄之大者
 稱不榖小者稱孤乃其稱也玉藻諸侯於敵以下曰
 寡人臧文仲曰列國有凶稱孤禮也故春秋之時宋
 公以大水曰孤實不敬鄭伯以楚兵之加曰孤不天
 是諸侯之稱寡人者禮之常也稱孤則特變而已若
 夫小國之君與夷狄之小侯則以稱孤為常故玉藻
 言小國之君曰孤
 長樂劉氏曰九州之外四夷之君其國雖大天子必
[012-27a]
 選其賢者命之為子春秋所書楚子吳子皆天子命
 之為蠻夷衆國之牧伯者乃得自稱曰子也故其於
 封竟之内自稱不榖於外鄰國自稱王老榮於中國
 之命以鎮乎四夷也
 石林葉氏曰四海之外先王所主者略故曰外薄四
 海咸建五長使之自長其類而已夷蠻戎狄能自養
 其類則皆通曰子子言其道足以養人此呉楚雖大
 亦稱子也至其朝則在九門之外故不言入天子之
[012-27b]
 國於内曰不榖示不足以養人也其反而歸國出於
 四夷之外則曰王老示有所歸徃而親也内稱不榖
 屈四夷之德於中國外稱王老大中國之德於四夷
 也
 山隂陸氏曰公羊傳曰名不若字字不若子不言入
 天子之國亦卑逺之
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於外曰子自稱曰孤
 鄭氏曰謂戎狄子男君也男者於外亦曰子舉尊言
[012-28a]
 之
 孔氏曰庶衆也小侯四夷之君非為牧者也以其賤
 故曰衆方也若入王國自稱曰某人若牟人介人也
 六服之内但舉伯之與牧不顯其餘諸侯九州之外
 既舉大國之子又舉其餘小國者以六服諸侯下文
 别更具顯故於此略之外曰子者此君在其本國外
 四夷之中自稱依其本爵或子或男今言子是舉其
 尊稱若男亦稱子也若自與臣民言則曰孤孤者特
[012-28b]
 立無德能也
 嚴陵方氏曰庶方小侯亦九州之外也以其非長故
 曰庶方以其非大故曰小雖大不過子而小乃謂之
 侯者蓋五等之爵通謂之諸侯入天子之國則曰某
 人則不以其爵稱且賤而略之也於外曰子則稱之
 以爵矣以入内則屈出外則伸故也小侯亦有男特
 舉子以槩之耳於外曰子而不言自稱則人稱之故
 也自稱曰孤而不曰内外則通内外可知
[012-29a]
 石林葉氏曰庶方小侯乃所謂附庸之君也其地處
 乎中國而其朝異乎四夷故得入天子之國以其道
 止足以自為故曰某人能自為矣亦可推而養人故
 於外亦得稱子不足以養民則民將去而無輔矣故
 自稱曰孤孤則甚於不榖也先王正名號如此而後
 世稱謂猶失其真又況謙德以自遜也
 長樂陳氏説見前
 藍田吕氏曰自稱曰孤又下於王老也春秋楚子稱
[012-29b]
 不榖從其稱也齊桓公對楚屈完稱不榖以自卑之
 辭荅楚也魯弔宋災宋閔公稱孤傳云列國有凶稱
 孤禮也亦自貶之稱也
 金華邵氏曰五官致貢曰享以下至此皆因其人而
 定其所稱之名蓋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聖人所
 以汲汲於此者非較輕重於一言一字之間也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而
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012-30a]
 鄭氏曰諸侯春見曰朝受摰於朝受享於廟生氣文
 也秋見曰覲一受之於廟殺氣質也朝者位於内朝
 而序進覲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王南面立於依宁
 而受焉夏宗依春冬遇依秋春秋時齊侯唁魯昭公
 以遇禮相見取易略也覲禮今存朝宗遇禮今亡
 孔氏曰此一節論諸侯四時朝覲宗遇之法依狀如
 屛風以絳為質髙八尺東西當戶牖之間繡為斧文
 也亦曰斧依故覲禮云天子設斧依于戶牖之間鄭
[012-30b]
 註如今綈素屏風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爾雅云戶
 牖之間謂之依天子設依於廟堂戶牖之間見諸侯
 則依而立負之而南面以對諸侯也其禮諸侯來朝
 至於近郊王使大行人皮弁用璧以迎勞之諸侯亦
 皮弁從使者以入天子賜舎諸侯受舎聽天子之命
 其朝日未出之前諸侯上介受舎于廟門外同姓西
 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至朝日質明諸侯裨冕先釋
 幣於其齊車之行主天子衮冕在廟當依前南面而
[012-31a]
 立不迎賓諸侯自廟門外位天子使上擯進諸侯諸
 侯入廟門右坐奠圭玉而再拜所以奠圭玉者卑見
 於尊奠贄不授也擯者命升西階親授諸侯於是坐
 取圭玉升堂王受玉是當依而立之時也王既受玉
 諸侯降階並北面再拜稽首擯者延之使升成拜是
 北面曰覲所以同北面者覲遇秋冬隂殺之時其氣
 質斂故并於一處受之不布散也當宁而立此為春
 夏受朝時也宁者爾雅云門屏之間謂之宁郭註云
[012-31b]
 人君視朝所宁立處李廵云正門内兩塾間曰宁謂
 天子受朝於路門外之朝於門外而宁立以待諸侯
 之至故云當宁而立也然路門外有屏者即樹塞門
 是也爾雅云正門謂之應門屏謂之樹李廵云垣當
 門自蔽名曰樹郭云小墻當門中今案李郭二註以
 推驗禮文諸侯内屏在路門之内而近應門矣王既
 立宁諸侯次第而進諸公在西諸侯在東而朝王此
 是春朝之禮陽生之時其氣文舒而布散故分於兩
[012-32a]
 處受也地道尊右故諸公在西也鄭謂朝者位於内
 朝而序進者此内朝即路門外朝也對臯門内三槐
 九棘之外朝故稱内也若對路寢又為外故文王世
 子云朝于外朝則以官是也諸侯入廟門更服朝服
 執贄入應門而行禮故王當宁以待諸侯次第而進
 故曰序進覲位于廟門外而序入者其宿受位次在
 廟門外至上擯進之乃於位次第而入故云序入也
 當依當宁王皆南面夏宗依春冬遇依秋者隂陽同
[012-32b]
 各相依也鄭註周官宗伯云朝猶朝也欲其來之蚤
 宗尊也欲其尊王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遇猶
 偶也欲其若不期而俱至通而言之悉曰朝從初受
 名
 藍田吕氏曰自此至曰盟言朝覲㑹同聘問盟誓之
 所以名也古者謂相見曰朝相問曰聘臣見於君子
 見於親賤見於貴皆謂之朝以朝暮别之則朝見曰
 朝暮見曰夕以春秋别之則春見曰朝秋見曰覲然
[012-33a]
 考之舜典二月東廵守肆覲東后則春亦曰覲蓋朝
 覲互名至周始以春秋别之又有夏宗冬遇以備四
 時之朝又曰春朝以圖天下之事秋覲以比邦國之
 功夏宗以陳天下之謨冬遇以協諸侯之慮則四者
 非獨時異事亦異矣此章天子之立有當依當宁之
 别其朝位有諸侯北面及諸公東面諸侯西面之别
 則朝覲之禮非獨事異儀亦異矣
 長樂陳氏曰依即扆也宁即著也周禮司几筵凡大
[012-33b]
 朝覲王位設黼依依前南郷覲禮天子衮冕負斧依
 明堂位天子負斧依南郷而立則天子於朝覲未嘗
 有當宁之禮司士正朝儀之位王南郷三公北面孤
 東面卿大夫西面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
 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
 位焉明堂位三公北面諸侯西面諸伯東面諸子東
 北面諸男西北面特射人掌羣臣見王之位諸侯北
 面焉則諸侯之於朝覲未嘗有北面之禮記之所言
[012-34a]
 非周制也古者冠禮冠于廟聘禮享于廟禘而發爵
 服嘗而出田邑發秋政出而治兵入而䇿勲莫不一
 於廟凡以尊重事不敢輕之已矣豈獨覲禮然哉
 又曰古者門皆有屏天子設之於外諸侯設之於内
 禮䑓門而旅樹旅道也當道而設屏此外門之屏也
 治朝在路門之外天子當宁而立宁在門屏之間此
 路門之屏也國語曰呉王背手而立夫人向屏此寢
 門内之屏也魯廟䟽屏天子之廟飾此廟門之屏也
[012-34b]
 月令天子田獵整設于屏外此田防之屏也䟽屏䟽
 通之也禮書/
 嚴陵方氏曰以其一於北面故通謂之諸侯以其分
 於東西故有公侯之異稱也東面則位於右西面則
 位於左
 虙氏曰禮之所言蓋夏殷之制也然夏殷之制覲禮
 必當依而立者秋主揫斂故入而當依春主發散故
 出而當宁順天氣也諸公東面諸侯西面者諸公位
[012-35a]
 尊故立於西以賔禮待之也諸侯位卑故立於東臣
 統於君也凡此皆在治朝之儀而已鄭康成以謂朝
 者位於内朝而序進覲者位於廟門外而序入且言
 朝則受贄於朝受享於廟覲則一受之於廟此乃泥
 於覲禮之文事畢又肉袒於廟門之東故強立此說
 夫以記禮所言皆非周制而強以儀禮釋之不亦膠
 乎
 廣安游氏曰夫禮不可一端盡也不有君臣相臨之
[012-35b]
 禮則無以見大君之尊不有賔主相與之禮則無以
 見同姓異姓親親之恩夫諸侯之中有伯父焉有叔
 父焉有伯舅焉有叔舅焉有兄弟焉有昏姻焉三王
 家天下所恃以為天下者不獨恃其利勢也天子以
 親親之恩而臨諸侯諸侯亦以親親之恩而報天子
 上下相睦同奬一姓所以數百年長久安寧而無患
 由此之故且尊卑之分不統於一聖人固以為不可
 天子之尊諸侯之卑其自然之分固也然諸父兄弟
[012-36a]
 舅甥昏姻相去之逺而乆不相見於其來朝忘親親
 之恩専以分臨之聖人之心無乃有所不安於此此
 親親之恩賔主之禮所以行於春朝而異於覲禮之
 受於廟而臣皆北面也此三代之至文聖人待諸侯
 之禮備矣
 江陵項氏曰朝以行禮覲以獻功行禮則異等威辨
 儀物盛朝㑹之禮以示衆庶故君於外而立臣分班
 而見也獻功則南面而聽治北面而致之故受之於
[012-36b]
 内而一其向也朝者正禮之名覲主於見而已或以
 明堂位天子當依而諸侯分班遂疑曲禮為夏殷之
 制此漢儒遯辭也明堂位之辭不可盡信但亦當存
 之以備參考耳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㑹諸侯使大夫
問於諸侯曰聘約信曰誓涖牲曰盟
 鄭氏曰及至也郤閒也涖臨也坎用牲臨而讀其盟
 書聘禮今存遇㑹誓盟禮亡誓之辭尚書見有六篇
[012-37a]
 孔氏曰若未至前所期之日及非所期之地而忽相
 見則並用遇禮相接故曰遇以遇禮簡易也㑹謂及
 期之禮卻閒也既及期又至所期之地則其禮閒暇
 也遣大夫徃相存問則曰聘聘問也約信者以其不
 能自和好故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為信知此則用誓
 涖牲者盟所用也涖臨也盟者殺牲㰱血誓於神也
 若約束而臨牲則用盟禮皆諸侯事也盟之為法先
 鑿地為方坎殺牲於坎上割牲左耳盛以珠槃又取
[012-37b]
 血盛以玉敦用血為盟書成乃㰱血讀書知坎血加
 書者見僖二十五年左傳又襄二十六年㰱用牲加
 書是也知用耳者戎右云賛牛耳馘用左耳故知用
 左也知珠槃玉敦者戎右以玉敦辟盟又玉府共珠
 槃玉敦是也知口㰱血者襄九年左傳云新與楚盟
 口血未乾是也盟牲所用據韓詩云天子諸侯以牛
 豕大夫以犬庶人以雞又毛詩說君以豕臣以犬民
 以雞又左傳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
[012-38a]
 叔者又云衛伯姬盟孔悝以豭而戎右云賛牛耳又
 左傳云諸侯盟誰執牛耳然則人君盟當以牛也
 藍田吕氏曰㑹遇聘問誓盟皆諸侯之禮也古者諸
 侯無事則相朝不相朝則相㑹不相㑹則聘有大事
 則天子方伯誓之皆所以講信修睦以交四鄰者也
 盟詛之事其起於衰世乎先王之治諸侯命方伯連
 帥以統制之同志協慮以勤王事有不帥者則奉王
 命以討之雖有盟詛且將安用及王政不行大不字
[012-38b]
 小小不事大天下解弛不相維持伯者於是假仁義
 之事帥諸侯以事天子約不深則情不齊於是盟詛
 焉政雖不自天子出猶有至公同好之情故葵丘之
 盟足以合天下諸侯猶無異心五伯既衰則結私黨
 執私仇心不同而要之於神雖盟不信此大亂之道
 也周官雖有司盟之官疑非治世之事也諸侯惡其
 害己而去其籍非特去也附益者有焉此詩所以非
 屢盟春秋之書盟所以多譏也時有緩遽則儀有詳
[012-39a]
 略故㑹禮詳而遇禮略也問有大小則文有隆殺故
 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小聘曰問也誓有輕重
 則約有淺深故誓約之淺盟約之深也期而相見曰
 㑹日有期地有所也卻地者竟上之地也其時緩則
 禮冝詳也不期而相見曰遇如邂逅適相遇然日無
 期地無所其時遽則禮冝略也公羊傳齊景公之唁
 魯昭公以人為菑以幦為席以鞍為几以遇禮相見
 遇禮非皆然也其略有如此者乆無事曰聘聘大禮
[012-39b]
 也小聘曰問禮有殺也約信曰誓古者舉大事以齊
 衆皆有誓舜征有苖禹誓于師啓伐有扈以誓于師
 湯誓泰誓費誓秦誓皆有書周官則祭祀師役莫不
 誓也
 長樂陳氏曰盟㑹或衆遇不必衆春秋公及宋公遇
 于清宋公衛侯遇于垂是遇不該於衆也周禮有盟
 邦國有盟萬民春秋有諸侯㑹有大夫㑹有兵車㑹
 是盟㑹有大小而該於衆也先王之時結民以忠信
[012-40a]
 誠慤之心維邦國以比小事大之禮然而㑹遇盟誓
 之禮未嘗弛於天下將使夫人明則知好惡幽則知
 信畏然後天下為一家而無異俗中國為一人而無
 殊心則㑹遇盟誓之輔於敎也豈不懿哉若夫㑹而
 民畔誓而民疑則非㑹誓之過也作㑹誓之罪也今
 夫聦明出於性好惡出於心作聦明亂舊章則好惡
 不足以遵王之道路又況作誓㑹者哉荀卿不知乎
 此以為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誤矣 又曰
[012-40b]
 周禮有盟有詛則盟詛固有大小矣玉府若合諸侯
 則共珠槃玉敦戎右以玉敦辟盟賛牛耳桃茢封人
 凡賔客軍旅大盟飾牛牲其未殺也飾以文繡其殺
 也寘之於坎加書其上槃以盛耳敦以盛血尸之者
 執耳大者先㰱小者亞之有玉帛以禮明神有桃茢
 以袚不祥既盟則以盟書登於天府大史内史司㑹
 及六官皆受其貳而蔵之然則司盟共祈酒脯則既
 殺以盟於前又用酒脯以祈於後也王廵守之盟其
[012-41a]
 神主日諸侯之盟其神主山川王官之伯㑹諸侯其
 神主月周禮左傳天子諸侯之盟皆執牛耳而衛太
 子蒯瞶與伯姬輿豭以盟蓋下人君之禮也然盟詛
 皆坎牲加書以告明神其異者盟有執耳㰱血既盟
 有祈而詛無是也春秋之盟有適一時之急而不用
 牲者若孟任割臂以盟莊公華元登楚子反之牀子
 反懼而與之盟此皆假行其禮而不用牲也春秋之
 盟或尋或同或乞或要或逃或渝或盟君以大夫或
[012-41b]
 辱人以城下日以長亂莫之或熄皆先王之罪人也
 禮書/
 嚴陵方氏曰遇者見而非約故未及期相見曰遇而
 與周官冬見之遇異矣㑹者衆之所聚故相見於卻
 地曰㑹而與周官時見之㑹異矣聘言有所與故使
 大夫問曰聘而與王制比年之聘異矣蓋冬見之遇
 時見之㑹比年之聘諸侯之所以事天子也未及期
 之遇與卻地之㑹使大夫之聘諸侯之所以交鄰國
[012-42a]
 也此其所以為異
 廣安游氏曰古者諸侯朝聘㑹盟之禮不可以闕一
 也傳曰歳聘以志業間朝以講禮再朝而㑹以示威
 再㑹而盟以顯昭明志業於好講禮於等示威於衆
 昭明於神有事而無業事則不經有業而無禮經則
 不序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有威而不昭共則不明
 不明棄共百事不終所由傾覆也蓋朝聘㑹盟所以
 經其事序其經共其序明其共者也故歳聘以志業
[012-42b]
 聘禮苟廢是謂有事而無業事則不經閒朝以講禮
 朝禮苟廢是謂有業而無禮經則不序再朝而㑹以
 示威㑹禮苟廢是謂有禮而無威序則不共再㑹而
 盟以顯昭明盟禮苟廢是謂有威而不昭明共則不
 明不明則棄其共不共則棄其序不序則棄其經不
 經則棄其事所以百事不終所由傾覆者為此言朝
 聘㑹盟之不可闕一也三代之時天子之臨諸侯有
 朝焉有㑹焉有聘焉朝者諸侯朝於天子也聘者諸
[012-43a]
 侯使大夫聘於天子也㑹者天子㑹諸侯於所期之
 地有盟焉有誓焉此天子諸侯朝聘㑹盟之禮也此
 經則諸侯朝㑹誓盟之法也此經於天子言朝覲而
 不言聘㑹誓盟於諸侯言聘㑹誓盟而不言朝互相
 備也諸侯之事天子以尊卑言之其禮主於朝有時
 不朝則有聘諸侯之相與以其等言之其禮主於聘
 以聘為未足則有朝此經以禮之所主言也先王盛
 時朝聘㑹盟之禮上不絶於天子之所下不絶於諸
[012-43b]
 侯之國小大相維逺近相師考禮正刑一德以尊於
 天子此所以長乆安寧而無後患也榖梁謂誥誓不
 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其實三王有盟矣惟其當時
 太平上下和睦諸侯軌道故盟府之禮虚而不用兵
 車之㑹禮有之也然不以兵車齊桓有焉盟府之書
 禮有之也然盟詛之所不及則三王有焉榖梁所謂
 盟詛不及三王而此經有盟者其說蓋如此也相見
 於卻地謂㑹於閒卻之地不以病夫主國之人也齊
[012-44a]
 桓公之伐楚也師出於陳鄭之間其人以為甚病假
 如晉楚㑹諸侯于宋于虢以義推之則虢宋兩國受
 其供億之病故㑹於卻地為此也
 
 
 
 
 
[012-44b]
 
 
 
 
 
 
 
 禮記集説卷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