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61-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說卷六十一    宋 衛湜 撰
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
不備也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
益顯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經禮三百曲禮三千
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鄭氏曰禮若人身體致之言至也一謂誠也經禮謂
 周禮也周禮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曲猶事也事禮
[061-1b]
 謂今禮也禮篇多亡本數未聞其中事儀三千也入
 室必由户猶三百三千皆由誠也
 孔氏曰自此至殷因一節因上禮之有稱故此以下
 廣明三代之禮皆由誠信乃合也禮若人身體也髪
 膚骨肉筋脉備足乃為成人也體雖備設之不當則
 不成人設禮不當亦不成禮也禮有大者謂有大及
 多為貴也有小者謂有小及少為貴也有顯者謂有
 髙及文為貴也有微者謂有素及下為貴也大小顯
[061-2a]
 微各隨其體而設禮不得不當也行禮皆須至誠故
 云一也室猶禮也户猶誠也
 嚴陵方氏曰體有上下有左右各有所用不可易也
 易則無用故曰設之不當猶不備也以多之為美故
 大者不可損以為小以少之為貴故小者不可益以
 為大以外之為樂故顯者不可揜以為微以内之為
 尊故微者不可大以為顯經則簡曲則煩及歸於道
 之極則一而已中庸又言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者蓋
[061-2b]
 禮之大經其義則於三百禮之威儀威儀有至於三
 千其言互相備也
 馬氏曰百骸九竅具然後足以為人大小精粗備然
 後足以為禮古之言禮者内之為本外之為文多之
 為美少之為貴凡此者皆慮其禮之不備也小大微
 顯設之皆當禮之所以備也經禮者曲禮之緫曲禮
 者經禮之别經禮則體經以盡其常曲禮則致曲以
 盡其變經禮至於三百之多曲禮至於三千之多者
[061-3a]
 皆慮其禮之不備也雖其多至於如此之不同而其
 趨於誠則一也三百三千者蓋言數之多而已
 延平周氏曰户譬則禮也
 廬陵胡氏曰春秋傳曰嘉事不體何以能乆
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
文而誠若
 鄭氏曰若順也竭情盡慎謂以少小下素為貴也美
 而文謂以多大髙文為貴也
[061-3b]
 孔氏曰求竭已情盡其戒慎致其㳟敬而内行誠順
 故須少小下素求諸内也威儀之美文章顯著而外
 行誠順則以多大髙文章之外也
 嚴陵方氏曰禮雖不同至於致其誠則一而已竭情
 盡慎致其敬則誠之存乎内者美而文則誠之發乎
 外者或内或外皆不離乎誠故每以誠言之
 山隂陸氏曰誠之所在常自若也不為質文加損
 四明沈氏曰若不是順表裏相稱内外相似之謂若
[061-4a]
 即誠意𤼵為禮文故謂之若今人禮文多溢於誠意
 則為偽矣
君子之於禮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殺也有經而等也
有順而討也有摲而播也有推而進也有放而文也有
放而不致也有順而摭也
 鄭氏曰直而行若始死哭踊無節也曲而殺若父在
 為母期也經而等若天子下至士庶人為父母三年
 順而討若天子以十二公以九侯伯以七子男以五
[061-4b]
 為節討猶去也摲而播謂芟殺有所與也摲之言芟
 也若祭者貴賤皆有所得不使虗也推而進若王者
 之後得用天子之禮放而文若天子之服象日月以
 至黼黻放而不致若諸侯自山龍以下順而摭若君
 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
 孔氏曰此經廣明禮意不同直謂任己天性而行也
 經常也常而等謂自天子以下雖尊卑有異而服其
 父母則同等也順猶順序自天子以下轉相降差是
[061-5a]
 順序而稍去之也播布也謂君祭而臣助祭下至胞
 翟悉有所得是芟上貴之分以布徧於下也放法也
 法天以為文也致極也諸侯以下亦有放法而不得
 極也摭猶拾取也君沐粱士卑不嫌是拾君之禮而
 用之
 嚴陵方氏曰直而行者謂行吾誠於内而無所屈若
 凶事不詔至敬無文是矣曲而殺者謂為所隆者厭
 而不得伸若父在為母期君燕不以卿為賔長是矣
[061-5b]
 經而等謂順禮之常無貴賤一也三年之喪男有昬
 女有嫁是矣順而討者謂順人之情而有法以治也
 若順君臣之義以治朝廷順父子之情以治閨門是
 矣摲而播者謂摲此以播於彼若旅酬之逮賤餕餘
 之逮下是矣推而進若兄弟子猶己子是矣放而文
 謂觀象放法以致其飾若天子之服衮冕其旗大常
 是矣放而不致若諸侯之服自鷩冕而下其旗自龍
 而下是矣順而摭者謂順人情而有所取若孔子純
[061-6a]
 儉以從衆拜下以從禮是矣
 江陵項氏曰有經而等經謂不變等謂同也禮以變
 為文以不同為節同而不變則若父母之喪自天子
 逹於庶人皆一等事也此章凡九條皆以反對為文
 獨經而等無反對者則外八條皆變而不同即此一
 條之反對也先儒以順而討為對非也順而討自與
 順而摭為對脱簡誤在章末耳討去也摭取也順而
 去謂自下而上每等減去以去為順此以多為貴者
[061-6b]
 也順而取謂自上而下每等取加以加為順此以少
 為貴者也取猶君取一臣取二之取
 廬陵胡氏曰討求也若郊特性殷人先求陽周人先
 求隂順也
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鄭氏曰一也者俱趨誠也由用也素尚白青尚黒者
 也言所尚雖異禮則相因耳孔子曰殷因於夏禮所
 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變白黒言
[061-7a]
 素青者秦二世時趙髙欲作亂或以青為黒黒為黄
 民言從之至今語猶存也
 孔氏曰此一節廣明三代損益不同三代所行之禮
 雖各别一皆趨於至誠民亦共用誠如一也尚白殷
 禮也尚黒夏禮也夏以十三月為正於時草之萌牙
 變白而青也夏正尚黒故知青為黒夏先殷後今先
 云或素者記是周時今欲見周因於殷殷因於夏禮
 也以青為黒以黒為黄即指鹿為馬之類鄭去胡亥
[061-7b]
 既近相傳知之
 嚴陵方氏曰三代之禮所異者迹所同者道故曰一
 也道者君之所獨得其民由之而不知故曰民共由
 之或素或青者言質文之相變也言素則知青之為
 文言青則知素之為質蓋天地之文始於春天地之
 質始於秋故也夏造殷因者言夏造之於前殷因之
 於後也以迹之相變雖或有異道之相因未始不同
 故其言如此言殷之因夏則周之因殷從可知矣
[061-8a]
 廬陵胡氏曰一謂上九事三代同也
周坐尸詔侑武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
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曽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鄭氏曰武當為無聲之誤也方猶常也告尸行節勸
 尸飲食無常若孝子就養無方此亦周所因於殷也
 夏禮尸有事乃坐殷無事猶坐周旅酬使之相酌也
 后稷之尸𤼵爵不受旅合錢飲酒為醵旅酬相酌似
 之也王居明堂禮仲秋乃命國醵
[061-8b]
 孔氏曰此一節論三代尸禮不同殷人坐尸周因坐
 之詔告也侑勸也子事父母就養無方故在宗廟之
 中禮主於孝凡預助祭皆得告尸威儀勸尸飲食無
 常人也案特牲延尸及詔侑相尸之禮皆是祝官則
 是有常而云無常者謂但是祝官皆得為之不常用
 一祝也其禮亦然者謂周禮坐尸及詔侑無方之禮
 皆因於殷禮故云亦然其用至誠之道一也夏禮質
 言尸是人人不可乆坐神坐故唯飲食時暫坐非飲
[061-9a]
 食則尸倚立以至祭竟也殷因夏禮而損其不坐之
 禮益為常坐之法是殷轉文也周又因殷而益之旅
 酬六尸謂祫祭時聚羣廟之主於大祖后稷廟中后
 稷在室西壁東嚮為𤼵爵之主尊不與子孫為酬酢
 餘自文武二尸就親廟尸凡六在后稷之東南北對
 為昭穆更相次序以酬也殷但坐尸未有旅酬而周
 益之然大祫多主唯云六尸者毁廟無尸但有主也
 曽子引世事證周禮旅酬凡斂錢飲酒必令平徧與
[061-9b]
 周禮次序旅酬相似
 吳郡張氏曰自秦時祭祀無闕/之齊而立尸之義不
 見也
 嚴陵方氏曰夏立尸而殷坐尸殷雖坐尸而詔侑未
 必無方周則文又備不唯坐尸而且詔侑無方為此
 特文備之事爾而於禮莫不然也故曰其禮亦然以
 其道未始不相因故曰其道一也
 山隂陸氏曰案周九廟而旅酬六尸則旅酬蓋言成
[061-10a]
 康之世而文武親未盡猶在七廟之數蓋以時祭何
 必大祫
君子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饗腥三獻
爓一獻孰
 鄭氏曰近人情者褻而逺之者敬郊祭天也大饗祫
 祭先王也三獻祭社稷五祀一獻祭羣小祀也爓沈
 肉於湯也血腥爓孰逺近備古今也尊者先逺差降
 而下至小祀孰而已
[061-10b]
 孔氏曰此一節論禮以尊逺為敬近人情為褻近人
 情者若一獻孰飲食既孰是人情所欲食最近人情
 也既近人情非是敬之至極也犢血於人最逺故郊
 薦血以為極敬也鄭知大饗祫祭先王者案宗伯以
 肆獻祼饗先王以下宗廟之祭凡有六饗此云大饗
 饗中最大故為祫也此大饗之文在郊血之下故知
 非大饗帝也腥生肉也去人情稍近也知三獻祭社
 稷五祀一獻祭羣小祀者以祭服差之司服祀四望
[061-11a]
 山川則毳冕毳冕子男之服子男五獻以下差之也
 祭社稷五祀則希冕冝三獻也祭羣小祀則𤣥冕冝
 一獻也血為逺腥次之爓稍近孰最近逺者為古近
 者為今一祭之中兼有此事故云備古今也案宗伯
 祭廟以祼鬯為始祭社稷五祀以血為始此云郊血
 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者謂祭祀初始降神之外於
 正祭之時有此郊血大饗腥之屬也凡郊與大饗三
 獻之屬正祭之時皆有血有腥有爓有孰此云郊血
[061-11b]
 是郊有血也郊特牲云血毛告幽全是宗廟有血也
 宗伯云以血祭祭社稷五祀是三獻有血也楚語云
 禘郊則有全烝是祭天有孰也有孰則有腥可知也
 宗伯云以肆獻祼饗先王是大饗有腥有孰也此云
 三獻爓宗伯云以血祭社稷五祀既有血有爓明有
 腥有孰可知也 皇氏曰郊天與大饗三獻並有血
 腥爓孰今所以各言者此據設之先後郊則先設血
 後設腥與爓孰雖以郊為主其祭天皆然也大饗之
[061-12a]
 時血與腥同時俱薦當朝事迎尸於户外薦血腥也
 雖以大饗為主其宗廟之祭皆然也其三獻之祭血
 腥與爓一時同薦凡薦爓之時皆在薦腥之後但社
 稷五祀初祭降神之時已埋血宗伯之文是也至正
 祭薦爓之時又薦血此文是也若羣小祀之屬唯有
 薦孰無血腥爓也以其神卑故耳先薦者設之在前
 後進者設之居後
 沈氏括/曰祭禮有腥爓孰三獻舊說謂腥爓備大古
[061-12b]
 中古之禮予以為不然先王之於死者以為無知則
 不仁以為有知則不智薦可食之孰所以為仁不可
 食之腥爓所以為智又一說謂腥爓以鬼道接之饋
 食以人道接之致疑也一或謂鬼神嗜腥爓此雖出
 於異說聖人知鬼神之情狀也或有此理未可致詰
 延平周氏曰獻以血非近人情者也而反以事天獻
 以孰乃近人情者也而反以事羣小祀蓋禮之近人
 情者非禮之至也爓與孰以牲言質與文以禮言
[061-13a]
 嚴陵方氏曰全乎天者莫如血故用之於郊近乎人
 者莫如孰故用之於獻故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
 者也且由爓而上則尚氣而已至於孰則又尚味焉
 故郊特牲曰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
 延平黄氏曰人情天道相為逺近者也禮之近天道
 者人情逺焉非禮之宜也鬼神之卑而親者不可以
 此事之禮之近人情者天道逺焉非禮之至也鬼神
 之尊而逺者不可以此事之君子事其尊而逺者以
[061-13b]
 意為主事其卑而近者以物為主故以禋祀祀昊天
 上帝則以我之意達之物之形氣不足與焉以實柴
 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
 祭社稷五祀五嶽則以物之氣達之以貍沈祭山林
 川澤以疈辜祭四方百物則以物之形達之一牲之
 微投之於淵瘞之於土疈而磔之將為四方百物之
 報豈足致之哉形氣之中先王誠意之所寓故足以
 致焉日月星辰飌師雨師有象者也山林川澤四方
[061-14a]
 百物有形者也有象者以物之氣臭祀之有形者以
 物之形體祭之是則可矣上帝則如之何致之哉無
 形也不可薦之以味無象也不可達之以氣郊之血
 祫之腥三獻之爓一獻之孰自孰至血其去人情逺
 矣祀帝足乎先王以為末也泰壇之禋羔羊之求未
 孕之牲陶匏之器無文也無情也無味也用血而已
 豈禮之至哉五者未離乎物非其所恃以格帝者也
 以寄其敬而已先王之於天神也以誠意動之以精
[061-14b]
 意接之定之以七日之戒齊之以三日之宿不御色
 不聴樂不飲酒不茹葷眡滌濯蒞玊鬯省牲鑊奉玊
 齍賛幣爵告時告備告純告潔以誠其意而已心齋
 以致其精意祭祀之齋以致其誠意先王所以使人
 誠其意誠者將以致精焉人之意粗則交於物精則
 交於神蓋其理也有無之間帝之神固在焉古之聖
 王精神與帝感通夢帝賚予良弼蓋精神之接於帝
 也
[061-15a]
 馬氏曰薦以血人情之所逺也而反以事天獻以孰
 人情之所近也而反以祭小祀至於大饗之用腥三
 獻之用爓則先王重本賤常之道蓋可見矣然非特
 此而已籩豆之薦可食而不可嗜衮冕路車可陳而
 不可好宗廟之器可用而不可便其利此先王交神
 明者非以同安樂之義也尊用𤣥酒而不以醴醆冪
 用䟽布而不以文繡席用稾鞂而不以莞簟至於俎
 用腥魚豆先常豆大圭之質素車之樸蓋先王之道
[061-15b]
 不可同於安樂之甚由是觀之禮行於祭祀之閒散
 於形氣之末凡所以不近人情者其意至矣詩之辭
 曰鳧鷖在涇公尸来燕来寧爾酒既清爾殽既馨並
 神祇祖考之所以安者安於禮而已来燕來寧則以
 君子之道禮之也酒貴清而不貴多周尚臭故曰爾
 酒既清爾殽既馨先王之道豈求異於人情邪亦以
 禮之既至而物有不足用也
是故君子之於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
[061-16a]
故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慤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
已蹙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宫晉人將
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
有事於配林三月繫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禮有
擯詔樂有相歩温之至也
 鄭氏曰作起也敬非已情也已猶甚也慤蹙愿貎大
 愿則辭不見情無由至也上帝周所郊祀之帝謂蒼
 帝靈威仰也魯以周公之故得郊祀上帝與周同先
[061-16b]
 有事於頖宫告后稷也告之者將以配天先仁也頖
 宫郊之學也詩所謂頖宫也字或為郊宫惡當為呼
 聲之誤也呼池漚夷并州川也配林林名繫繫牲於
 牢也戒散齋也宿致齋也將有祭祀之事必先敬慎
 如此不敢切也擯詔告道賔主者也相歩扶工也皆
 為温藉重禮也詔或為紹
 孔氏曰此一節論君子行禮當有積漸君子行禮非
 是徒起而致己之情皆有所由以為始也周禮上公
[061-17a]
 九介侯伯七介子男五介七介舉中言之司儀賔至
 大門陳擯介交擯三辭畢君迎賔拜辱至大門三讓
 三讓入大門主君每門讓賔一辭是三辭三讓若不
 為此則太急蹙情無由逹也周人出自靈威仰則后
 稷配靈威仰也魯人無后稷之廟今將祭天先於頖
 宫告后稷以將配天是先告卑後祭尊也惡池小川
 配林是泰山之從祀者先告惡池配林然後祭河及
 泰山此皆積漸從小至大之義也充人云祀五帝則
[061-17b]
 繫于牢芻之三月是三月繫也祭前十日於七日之
 中散齋前三日則嚴宿以致齊積漸敬慎不敢偪切
 也賔主相見有擯相詔告作樂之人無目有扶相行
 歩温藉之至極也案皇氏曰温謂承藉凡玊以物緼
 裹承藉君子亦以威儀擯相以自承藉也
 嚴陵方氏曰禮之情常直而略禮之文常曲而詳情
 文相須不可以偏廢此禮之所以行也然則禮之作
 也豈徒直情而徑行哉亦必有所由始以曲為之文
[061-18a]
 而已由始焉有所先也以其有所先而不遽作故能
 委曲以成其文焉自七介相見而下至温之至皆其
 事也相見必以介者所以達其情辭讓而後至者所
 以舒其行初曰禮辭再曰固辭三曰終辭則讓亦猶
 是也鄉飲酒曰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是以
 禮有三讓此辭讓之數必以三也有事謂祭也將有
 事於大必先有事於小焉所謂有由始也林則木之
 所積以其從祀於泰山故曰配林七日戒即祭統言
[061-18b]
 散齊七日以定之是也三日宿即祭統言致齊三日
 以齊之是也此皆先事而備焉故曰慎之至擯於賔
 執事以奉主者也詔於主傳命以告賔者也相歩則
 相瞽之歩者賔主相接而後禮行瞽相相資而後樂
 作則緩而不廹和而無乖故曰温之至也
 馬氏曰君子之於禮情在此將有以致其情於彼所
 以致其情者非任性直前蓋有以先之也大者小之
 所積由小而至大莫不有漸故魯人将有事於上帝
[061-19a]
 必有事於頖宫者凡以此也不如是則情失於慤且
 蹙矣與夫直情徑行者無以異也然則天子祭天地
 諸侯祭社稷魯人有事於上帝蓋非禮也天子祭名
 山大川諸侯祭山川之在其地者齊人有事於泰山
 亦非禮也然而記者取之而不非者取其有小大先
 後之序也
 山隂陸氏曰禮出於自然非作之也夫禮一於本而
 已則或失之愿是故以介相見辭讓而後至自道觀
[061-19b]
 之去本逺非其至也自禮觀之去用逺亦非其至也
 故此篇反覆言之如此荀子曰至備情文俱盡其次
 情文代勝其下復情以歸文一也魯人告后稷於頖
 宫以配上帝晉人告惡池以配河齊人告配林以配
 泰山雖曰告之實以肄習其禮即事有漸也
 延平周氏曰惡池與河皆沈祭之屬配林於泰山皆
 血祭之屬而頖宫獨非禋祀之屬者諸侯之有郊禮
 之變也唯其為禮之變故事之所先者亦異也攝心
[061-20a]
 為戒果設心則已故不宿不宿故特為齊之散者耳
 既攝心矣而又宿故為齊之極至也
 長樂陳氏曰孟子曰禮之於賔主有擯以輔賔而詔
 之以其義則賔主之通情矣故曰禮有擯詔周官眡
 瞭凡樂事相瞽有相以道瞽而使之歩亦歩則周旋
 之節得矣故曰樂有相歩蓋禮以和為用而有擯以
 詔之則凡此外作者罔不和矣樂以和為體而有相
 以道之則凡有中出者罔不和矣外和而内或否焉
[061-20b]
 内和而外或否焉皆非所以為温之至也然則所謂
 温之至者得非内外俱進於和歟然禮有擯詔亦有
 所謂不詔者凶事不詔是也
 廬陵胡氏曰非自我作古直任己情春秋傳禮與天
 地並言已乆
禮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
樂醴酒之用𤣥酒之尚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莞簟之安
而稾鞂之設是故先王之制禮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
[061-21a]
多學也
 鄭氏曰哭泣由中非由人也朝廷養賢以樂樂之也
 二者反本也穗去實曰鞂禹貢三百里納鞂服醴酒
 以下三者脩古也有主謂本與古也可述而多學以
 本與古求之而已
 孔氏曰此一節論禮之所設反本脩古故可述而多
 學也由其反本脩古故不忘其初本謂心也孝子親
 喪痛由心發故啼號哭泣不待外告而哀自至朝事
[061-21b]
 謂朝廷之事以樂奏音樂也醴酒五齊第二酒也𤣥
 酒水也尚上也割刀今刀也鸞刀古刀也今刀便利
 古刀遲緩莞簟今之席也詩下莞上簟乃安斯寢言
 其精細可以安人稾鞂除穗粒取稈稾為席四時祭
 祀陳尊𤣥酒在醴酒之上宗廟不用今刀而用古刀
 郊祭不用莞簟之安而設稾鞂之粗席是皆脩古也
 長樂劉氏曰反本者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皆能使
 人制其邪情復於正性致中和以遜五品故曰反本
[061-22a]
 也脩古者謂聖人雖縁人情制為五禮然皆稽考前
 古事循厥始不敢創作也或損或益乘時之宜然亦
 弗敢忘乎其初也
 嚴陵方氏曰物有本末時有古今然逐末之流而不
 知其所反從今之便而不能有所脩則先王之禮意
 亡矣本者末之初古者今之初反之脩之則不忘之
 故也本末一物欲追還之而已故於本曰反古今異
 時必有損益焉故於古曰脩此其别也言凶事則知
[061-22b]
 朝事之為吉禮言朝事則知凶事之為喪禮凶事不
 詔則朝事必詔可知朝事以樂則凶事無樂可知朝
 事之籩豆以象朝事其親所進則朝事固祭之始也
 祭義曰樂以迎來正謂是矣有擯詔所以示相接之
 文也凶事則用情而已故不詔樂以侑食所以盡事
 生之禮也祭則如在焉故亦以樂夫於凶事則用情
 朝事則如在豈非反本者乎簟竹也鞂正作秸稾秸
 也主猶賔主之主以其衆之所從故也蓋本者末之
[061-23a]
 主故先王之制禮也必反之古者今之主故先王之
 制禮也必脩之此之謂有主夫少則得多則惑以其
 有主則雖多不惑故可述而多學也
 馬氏曰禮不獨有以成於文蓋將以反本也不獨有
 以備於今蓋將以脩古也皆不忘其初者也不忘其
 初仁之至也然今之禮便於用古之禮不便於用古
 𤣥酒可尚而不可用鸞刀可貴而不可尚稾鞂可設
 而不可安凡此皆禮從宜之意知禮樂之情者能作
[061-23b]
 識禮樂之文者能述先王之制禮必有主者知其情
 也則制其文使夫述之者因其文而探其情故可述
 而多學者非有以知其情也推先王之制禮必知其
 情而有所主此聖與明之辨也
 闕/氏曰聖人之用禮必欲其情文具舉本末並行然
 後為禮之至醴醆雖陳不忘在室之𤣥酒割刀雖用
 不忘聲和之鸞刀腥孰薦矣不忘於血毛巾黼幂矣
 不忘於䟽布和羮之味必貴於大羮之淡莞簟之安
[061-24a]
 必貴於稾鞂之設是皆欲其本末情文之具舉也
君子曰無節於内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
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禮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禮弗之
信矣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
 鄭氏曰致之言至也極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作事云為非禮不可内猶心也物
 萬物也察分辨也外欲觀察萬物而心不由禮則察
 物不能得也無禮既不為民物敬信故禮為萬物之
[061-24b]
 至極也
 馬氏曰觀物在目必有主於心欲觀其物而心不盡
 在焉莫能觀也觀物本於心心不可以無節無節於
 内則觀弗之察矣所以節之者禮而已禮有以節於
 内則不以物亂觀不以觀亂心則物之自外至者皆
 可得而察也故欲觀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禮運曰
 人藏其心不可測度欲一以窮之舎禮何以哉與此
 同義
[061-25a]
 延平周氏曰道常無名惟命之理猶為物而已嗜慾
 多者天機淺故無節於内觀物弗之察矣禮者所以
 節於内者也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禮者性命
 之理而已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性命之理必寓度
 數故曰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
 嚴陵方氏曰節者即物自然而為之制者也用是以
 觀物則萬物之情可見矣凡所以能度彼者以吾有
 度故也所以能量彼者以吾有量故也茍無節於内
[061-25b]
 則所存乎已者未定何恃而觀彼哉故曰無節於内
 者觀物弗之察矣禮者體物以致節者也故欲察物
 而不由禮弗之得矣蓋由禮乃能得物之情故也事
 無禮則不能無妄作故弗之敬矣言無禮則不能無
 妄出故弗之信矣
 長樂劉氏曰能率其性則動為禮節能得其情則動
 中禮節用之以觀察天下之事物罔有弗得其情者
 也故欲察物而弗由禮弗之得矣作事不以禮弗之
[061-26a]
 敬矣出言不以禮弗之信矣皆謂至誠於禮以復其
 性以時其中然後用之應物必得其宜用之作事孰
 敢不敬用之為教孰敢不從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
 致謂極至也萬物由之各遂其性各正其命之謂也
是故昔先王之制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爾故作
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於日月為髙必因丘陵為
下必因川澤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鄭氏曰大事祭祀也春秋傳曰啓蟄而郊龍見而雩
[061-26b]
 始殺而嘗閉蟄而烝丘陵謂冬至祭天於圜丘之上
 川澤謂夏至祭地於方澤之中達猶皆也亹亹勉勉
 也君子愛物見天雨澤皆勉勉勸樂
 孔氏曰此一節論必因其財物之性而致其義大莫
 過於天故順天時而起自作大事以下皆因財物之
 事為朝謂天子春分之旦朝日於東門之外為夕謂
 天子秋分之夕祀月於西門之外日是陽故朝旦用
 事月是隂故夕晚用事日旦出自東方故於東方而
[061-27a]
 朝之月初生出自西方故於西方而祀之亦順天時
 也天地感祭而降雨澤人君愛物生而勉勉勸樂所
 以與天地合徳也左傳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鄭
 知大事謂祭祀也
 永嘉周氏曰禮始於無所有而成於事為度數之間
 有其器而亡其物則不足以明禮有其物而亡其義
 則不足以為禮故曰君子之於禮也因其財物而致
 其義焉爼豆簠簋所以致隂陽之義也圜丘方澤所
[061-27b]
 以致天地之義也圭璧琮璋豈徒為美觀所以致其
 所執之義也黼黻衮冕豈徒為美飾所以致其所服
 之義也凡所以寓於酬酢應接之閒至纎至悉未有
 不本於義而虚為之者故君子於此觀先王制作之
 意焉本之禮而備其物謂之有物用其物而達其義
 謂之有禮過乎此溺於無所有君子以為虚拘不及
 乎此則滯於形名度數之末君子以為不達禮豈不
 有其物有其義然後謂之禮歟雖然義者本也物者
[061-28a]
 末也由其上而言之物可亡而義不可亡故君子為
 禮有時乎以義由其下而言之物亡而義𨼆故小人
 無義不足以知禮晚周之弊世之君子溺於文而亡
 其義故孔子嘗欲從先進之為而深嘆林放之問以
 救其失子貢知足以致其義而不明夫聖人所以為
 禮之備者遂欲去告朔之餼羊以為無益於禮則又
 過矣故孔子曰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嗚呼禮亡而其
 物存則猶可與也既亡其禮又亡其物則聖人所以
[061-28b]
 為天下也幾乎息矣然則禮之義非聖人有所不能
 盡而所以行之天下傳之後世賢者所以俯就不肖
 所以跂及者舎夫物而論其義吾又不知其為禮也
 若夫區區形名度數之末而不明夫聖人所以為禮
 之意是又祝史之事而已故曰因其財物而致其義
 焉然後為君子
 嚴陵方氏曰因其財物於外以致其義於内蓋先王
 制禮之意也下文所云皆其事矣大事若春有祠夏
[061-29a]
 有礿秋有嘗冬有烝凡此則因其財物以致大事之
 義以日之出於朝也則朝日於王宫之壇以月之見
 於夕也則夕月於夜明之坎凡此則因其財物以致
 朝夕之義也因山之髙而為事髙之禮因川澤之下
 而為事下之禮凡此則因其財物以致髙下之義也
 然此皆財物之大者爾若悉而論之凡天之所生茍
 可以為禮者莫非財物也故終之以天時雨澤君子
 達亹亹焉財物固皆天之所生天之所以生之者存
[061-29b]
 乎時雨之澤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者為其足以致
 其義故也亹亹言勸勉於禮達言君子之人皆如是
 也若詩稱亹亹文王則言其勸也稱亹亹申伯則言
 其勉也易兩稱成天下之亹亹則兼勸勉而言之也
 馬氏曰輕財而重禮先王之意也先王之制禮必因
 其財物者葢將之以行也荀子曰禮以貨財為用記
 曰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故先王之制禮因其
 財物以致其義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春蒐夏苗
[061-30a]
 秋獮冬狩是順天時也至於祭祀亦天時也天時雨
 澤君子所以勉勉樂之而不倦非特以財物為可樂
 也樂其生財有道得以行其禮也
 長樂劉氏曰作大事必順天時者謂天有時以資萬
 物之始地有時以資萬物之生必有歴象授民始生
 之候然後致力於農桑則國之大事成矣為朝夕必
 放於日月者謂天子春分之旦朝日於東郊六服諸
 侯因朝而助祭遂圖天下之事秋分之暮夕月於西
[061-30b]
 郊六服諸侯因覲而助祭遂考此邦之功為髙者必
 因丘陵因其髙以祀天也為下者必因川澤因其下
 以祭地也三者聖人盡敬以行之祈隂陽之和致風
 雨之順所以育萬物而正其性命也故天時雨澤君
 子達亹亹焉天時謂陽燠風寒雨澤各一時若君子
 賴之以達其勸勉農人之意於天下也
 延平周氏曰作大事必順天時後天者也君臣相見
 於朝謂之朝相見於夕謂之夕為朝必放於日陽之
[061-31a]
 義也為夕必放於月隂之義也為髙必因丘陵為下
 必因川澤貴自然也順隂陽天地自然之理故天人
 莫不助之所謂天時雨澤天助之也而君子皆勉勉
 焉
 山隂陸氏曰孟子曰為髙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
 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則所謂為髙為下義
 不在冬至祀天夏至祭地也髙為髙而已下為下而
 已則不交也故又告之以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061-31b]
 蓋陽降而下隂升而上和而後為雨此尾閭之事也
 君子於此有覺焉
 講義曰達亹亹焉達者言無時而不然也外而因於
 財物内而盡其亹亹其於禮亦云備矣然而所資以
 行禮者不可以非人也故下文言有徳者尚之有道
 者尊之能者任之賢者舉之既已得人矣猶慮其不
 䖍也於是聚衆而誓之若戒百官於庫門之内是也
 嗚呼禮之難行也如此奈何理之不明而可以輕議哉
[061-32a]
 金華應氏曰大事不止於祀若動大衆興大役必順
 寒暑之時而為之節為朝夕若日出而作日夕而息
 必因其有晝夜之經而為之限為髙若築臺觀為下
 若蓄陂池必因其有髙下之勢而始用其力天時雨
 澤蓋陽和融液仁徳流行出於天運之自然而不容
 止也君子感之仁孝愛敬之心𤼵於中而達於外者
 亦勉勉而不容己焉感之而敬天則雷出地奮必達
 其殷薦之誠感之而思親則雨露既濡必逹其怵惕
[061-32b]
 之心以至經綸於雲雷之屯宴樂於雲天之需裁成
 輔相於天地交泰之時赦過宥罪於雷雨作觧之日
 皆所以達其亹亹也
是故昔先王尚有徳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聚衆
而誓之
 鄭氏曰古者將有大事必選賢誓衆重事也
 孔氏曰自此至大治一節因上經論作大事必順天
 時故此經明舉賢任能敬事天地遂致龜龍降集寒
[061-33a]
 暑順時先王貴尚有徳之人尊崇有道之士任使有
 能之衆至將祭之時選舉賢能置之祭位則射以擇
 士是也又聚集其衆而誓戒之其有不恭則服大刑
 是也
 馬氏曰夫禮有五經莫重於祭而聖人於祭不能自
 任其事則任之以人故有尚徳尊道任能舉賢誓衆
 之事自尚有徳至舉賢而置之則小大之官莫不具
 其職聚衆而誓之則小大之官莫不謹其職故於廟
[061-33b]
 足以饗親於郊足以饗帝
 嚴陵方氏曰射義曰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
 所以擇士也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
 此舉賢而置之也郊特牲曰獻命庫門之内戒百官
 也大廟之命戒百姓也此聚衆而誓之也
 金華應氏曰祭祀之所感惟有道徳者易通乎神明
 故卜洛之毖祀屬之周召也
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
[061-34a]
饗帝于郊升中于天而鳯皇降龜龍假饗帝于郊而風
雨節寒暑時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鄭氏曰天髙因髙者以事地下因下者以事也名山
 名猶大也升上也中猶成也謂廵守至於方嶽燔柴
 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吉土王者所卜而居之土
 也饗帝于郊以四時所兆祭于四郊者也升中于天
 而鳯皇降龜龍假謂功成而太平隂陽氣和而致象
 物也饗帝于郊而風雨節寒暑時謂五帝主五行五
[061-34b]
 行之氣和而庶徴得其序也五行木為雨金為暘火
 為燠水為寒土為風南面立者視朝
 孔氏曰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則上文為髙必因丘陵
 為下必因川澤是也但事天非在一所此謂封禪之
 時也饗帝則因其所卜吉土以為都饗祭五方之帝
 於都之四郊謂木帝於東郊火帝於南郊金帝於西
 郊水帝於北郊土帝亦於南郊又王者各祭感生之
 帝於南郊是也聖人尚徳尊賢奉天事地隂陽既合
[061-35a]
 嘉瑞並来以是之故聖人但南面而立朝夕視朝而
 天下大治
 嚴陵方氏曰名山與王制所言同義告天謂之升中
 與周官登中于天府同義中謂事實也事之名在外
 其實在中故謂之中天府謂之治中亦此意因名山
 而升中則因髙以告天也吉土卜土之吉者以為之
 兆也因吉土以饗帝於郊即小宗伯言兆五帝於四
 郊是矣帝有五而郊止有四者以土繼火用事故亦
[061-35b]
 兆於南郊也饗亦祭也以祭之而見饗故謂之饗曰
 祭則以人而言其事曰饗則以神而言其禮也鳯雌
 曰凰以羽族故言降也龜龍鱗介之族故曰假四靈
 獨不言麟者以麟土畜土分王於四時言三者則麟
 在其中矣四靈之物至則無獝狘之患矣五行之氣
 和則無愆伏之災矣聖人夫何為哉故南面而立而
 天下大治也
 馬氏曰天者髙之極者也故為髙必因丘陵因髙而
[061-36a]
 事之所謂因天事天也地者下之極者也故為下必
 因川澤因下而事之所謂因地事地也因名山以升
 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因天之事也升中于天
 而鳯凰降龜龍假饗帝于郊而風雨節寒暑時事天
 之效也升中于天謂升中心之誠於天
 延平周氏曰髙下者天地之位也方圎者天地之體
 也故因天者髙而圎因地者方以下廵守升中於四
 嶽則鳯凰未必降龜龍未必假迎氣饗帝於四郊則
[061-36b]
 未必風雨節寒暑時蓋先王之時凡所謂和同天人
 之際者無不修舉然後升中饗帝為可以致此
 山隂陸氏曰因天事天因地事地燔柴瘞埋於此蓋
 有奥㫖存焉而昧者不知也吉土若周公卜洛是也
天道至教聖人至徳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廟
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
於東月生於西此隂陽之分夫婦之位也君西酌犧象
夫人東酌罍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061-37a]
 鄭氏曰至教至徳目下事也犧尊縣鼓俱在西禮樂
 之器尊西也小鼓謂之應犧周禮作獻君在阼人君
 尊東也天子諸侯有左右房大明日也西酌犧象象
 日出東方而西行也東酌罍尊象月出西方而東行
 也周禮曰春祠夏禴祼用雞彞鳥彞皆有舟其朝踐
 用兩獻尊其再獻用兩象尊皆有罍諸臣之所酢和
 之至言禮樂交乃和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天道用教以示人聖人則放之以
[061-37b]
 為徳故君立於阼以象日夫人在西房以象月天垂
 日月示人以至極而為之教聖人法天之至極而為
 徳罍尊在阼夫人所酌也犧尊在西君所酌也縣鼓
 謂大鼓也在西方而縣之應鼓謂小鼓也在東方而
 縣之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者案上云罍尊在
 阼當阼階堂上而設之則犧尊在西當西階堂上而
 陳之故君於阼階西嚮酌犧尊夫人於西房之前東
 嚮酌罍尊禮交動乎上者謂君與夫人酌獻之禮交
[061-38a]
 相動於堂上也樂交應乎下者謂縣鼓應鼓相應在
 於堂下堂之上下禮樂交相應㑹和諧之至極也鄭
 註天子諸侯有左右房者以卿大夫以下唯有東房
 故鄉飲酒郷射尊於房户間賔主夾之無西房也知
 天子諸侯有左右房者以士喪禮主婦髽于室在主
 人西喪大記君之喪婦人髽帶麻于房中亦當在男
 子之西故彼註亦云則西房也又顧命云天子有左
 右房此云夫人在房又云夫人東酌罍尊是西房也
[061-38b]
 故云有左右房
 横渠張氏曰天道四時行百物生無非至教聖人之
 動無非至徳夫何言哉
 長樂劉氏曰天道無言而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是至
 教也聖人無為而五品克遜萬邦以孚是至徳也廟
 堂之上以下言禮法盛行人倫已厚聖人無為也唯
 以神道設教夫婦酌行禮樂於上俾民觀而化之不
 曰徳之至乎
[061-39a]
 馬氏曰天垂象以示人故為教之至聖人體天之所
 示以成徳故為徳之至天道至教非無徳也聖人至
 徳非無教也所謂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至教之一
 端耳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至徳之一端耳記
 曰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記者言
 之及此取其近於人而言之也君在阼東也則知夫
 人在西房也夫人在房内也則知君在阼外也
 闕/氏曰天所以立道者在隂陽聖人所以飾治者在
[061-39b]
 禮樂隂陽立道教之所自出也故天道至教禮樂飾
 治徳之所自形也故聖人至徳隂陽之精其象著為
 日月故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隂陽所以定位禮樂
 之别其用見於夫婦故君在阼夫人在房夫婦所以
 定分分位定而天人不交不可以致和故廟堂之上
 罍尊象其動而在東者陽也夫人位則在房而東酌
 罍尊以隂而上交乎陽也犧象象其静而在西者隂
 也君位則在阼而西酌犧象以陽而下交乎隂也此
[061-40a]
 禮所以交動乎上也廟堂之下大鼓以倡始而倡始
 陽道也其位則在西是以陽下交乎隂也應鼓以和
 終而和終隂道也其位則在東是以隂上交乎陽也
 此樂所以應乎下也隂陽交通天人和同故曰和之
 至也
 延平周氏曰天道無非教凡有象者皆至教也聖人
 無非徳凡在於動作之間者皆至徳也自罍在阼而
 下皆所謂至教至徳者也雷陽也牛隂也故罍尊在
[061-40b]
 左而犧尊在右者隂陽之位也以縣鼓而對應鼓則
 應鼓非縣乃提之者也以應鼓而對縣鼓則縣鼓非
 應乃倡之者也倡者為陽和者為隂故縣鼓在右而
 應鼓在左者隂陽之配也君在東阼所以祖日之生
 於東夫人在西房所以祖月之生於西此隂陽之位
 也君在東階而西酌犧象所以祖日之西行夫人在
 西房而東酌罍尊所以祖月之東行此隂陽之配也
 君陽也夫人隂也君與夫人之禮交舉於上此隂陽
[061-41a]
 之體見於禮者也六律陽聲也六吕隂聲也律吕之
 聲交應於下此隂陽之聲𤼵於樂者也一陽一隂謂
 之道而道者徳教之所自出也
 講義曰禮有文有情情文兩至然後能通天地之大
 降於上下之神故上文升中於天則萬物得其理饗
 帝于郊則五行得其序禮治之作各由其類固有不
 召而自應者故聖人南面垂拱而天下底於大治蓋
 天運乎上其所以示人者有不言之教聖人法天其
[061-41b]
 所以與天合徳者有無為之治故繼之曰天道至教
 聖人至徳鄭註以為目下事誤矣廟堂之上其禮交
 動廟堂之下其樂交應先後倡和不失其節則隂陽
 也夫婦也其理感通而未嘗或乖故曰和之至也
 嚴陵方氏曰廟堂者宗廟之堂也亦見月令觧然廟
 堂之名人君所居亦得稱之若傳所謂人君不下廟
 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是矣罍尊即明堂位所謂山
 罍也以畫雲氣於其上故於文從靁犧尊畫犧牛以
[061-42a]
 為飾阼東階也言阼則知西之為階言西則知阼之
 為東矣日月皆有明日本明月受日而明本明則大
 受而明則小大明生於東經所謂日出於東是也月
 生於西揚雄所謂載魄於西是也此隂陽所以分也
 故曰隂陽之分君在阼夫人在房夫婦各位故曰夫
 婦之位犧象謂犧尊象尊也前言尊而不言象後言
 象而不言尊互相備也
 慈湖楊氏曰犧尊有沙牛之象嘗官楚東知彼俗以
[061-42b]
 牛之大者為沙牛之為物重遲而順者也人之所以
 去道逺者以其輕肆放逸故多違也覩犧之象必不
 萌輕肆之心心不輕肆則道固未嘗不在我而陸徳
 明輙更之曰沙尊蓋曰毛詩傳犧尊有沙飾孔䟽不
 知牛之為沙謂為羽飾改讀沙為娑陸承其誤又并
 改犧為沙差之又差妄謂本之毛鄭受毛鄭誤甚矣
 大和中魯郡於地中得齊大夫子尾送女器有犧尊
 為牛形厥驗明著禮經之曰犧尊者不勝其多何得
[061-43a]
 每更曰娑殊滋後人之惑周禮司尊彞朝踐用兩獻
 尊鄭司農又讀獻為犧明堂位曰犧尊周尊也為一
 代之所尚獻必首用之故亦曰獻尊何以改讀為象
 尊為象形象之為獸其重厚為至其入水毅然悠然
 險莫能阻人之道心似之古列聖於禮器有不說之
 至教焉自道心已明者觀之足以黙證聖心之精微也
 沈氏括/曰禮書言罍畫雲雷之象然莫知雷作何狀
 今祭器中畫雷有作鬼神伐鼓之象此甚不經予嘗
[061-43b]
 得一古銅罍環其腹皆有畫正如屋梁所畫曲水細
 觀之乃是雲雷相間為飾如□者古雲字也象雲氣
 之形如回者雷字也古文□為雷雷象回旋之聲其
 銅罍之飾皆一□一□相間乃所謂雲雷之象也今
 漢書罍字□蓋古人以此飾罍後世自失傳爾
 山隂陸氏曰廟堂之上南面故罍尊在阼犠尊在西
 廟堂之下北面故縣鼓在西應鼓在東鄭氏謂禮樂
 之器尊西誤矣
[061-44a]
 長樂陳氏曰道之在天為隂陽在人為禮樂故隂陽
 之辨象為日月分為夫婦位為上下方為東西居為
 阼房器為鼓尊然禮之所以交動乎上樂之所以交
 應乎下或以隂而上交乎陽或以陽而下交乎隂蓋
 禮由隂作而極下有以交乎上樂由陽來而極上有
 以交乎下天地交通成和之道盡於此矣有不為和
 之至邪周官大宰之禮典宗伯之大司樂皆曰以和
 邦國以諧萬民是禮樂之情同明王以相沿也均謂
[061-44b]
 和之至不亦可乎禮器之論禮樂有言温之至有言
 和之至何也曰四時之運春則陽中而暄氣以為温
 夏居中央而沖氣以為和語曰色斯温莊子曰心莫
 若和是温在外而為和之始和在内而為温之成上
 言禮樂之末節故言温此言禮樂之妙用故言和
 
 
 禮記集說卷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