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04-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説卷四      宋 衛湜 撰
幼子常視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
 鄭氏曰視今之示字小未有所知常示以正物以正
 敎之無誑欺裘太温消隂氣使不堪苦不衣裘裳便
 易立必正方不傾聽習其自端正
 孔氏曰自此至而對一節明父母敎子及衣裘裳之
 法古者觀視於物及以物視人則皆作示傍著見小
[004-1b]
 兒恒習效長者長者不宜示以欺誑故曾子兒啼妻
 云兒莫啼吾當與汝殺豕兒聞輒止妻後向曽子説
 之曽子曰勿敎兒欺即殺豕食兒是不誑也童子未
 成人之名也衣猶著也童子體熱不宜著裘又應給
 役著裳則不便故童子並緇布襦袴也二十則可衣
 裘裳故内則云二十可以衣裘帛詩云乃生男子載
 衣之裳是初生暫行此禮爾立必正嚮一方不得傾
 頭屬聽左右也
[004-2a]
 黄氏曰正義引喻疑未當曽子將死尚懼牀笫之僭
 敝衣而耕終辭魯邑乃守節知禮之賢人也禮云士
 無故不殺犬豕豈為示幼子小信而干先王大禮哉
 必無斯義稱其以他事無誑則可耳
 龜山楊氏曰人之生也直是以君子無所往而不用
 其直直則心得其正矣古人於幼子常示無誑所以
 養其直也
 李氏曰常視所以養其目毋誑所以養其耳因其固
[004-2b]
 有之善性而正其耳目之官則其為善也孰禦哉
 河南程氏曰自幼子常視毋誑而下皆是敎以聖人
 言動裘裳成人之服也不衣者不能衣也不帛襦袴
 不帛則是用布也襦今之襖不衣裘裳則常所衣者
 襦袴而已
 東萊吕氏曰孟子少時見東鄰殺猪問母何為母曰
 將以啖汝母悔其誑也買肉以啖之人多謂孟母能
 示子以信不知買肉以實其言所以為誑也母當直
[004-3a]
 以前言為誑而語之乃買肉以成其誑本是一誑郤
 成兩誑大抵所以陷於小人者多因要實前言蓋實
 前言三字最是入小人之徑路
 藍田吕氏曰書曰兹乃不義習與性成則不義非性
 矣然以不義成性則習有以移之故習不可不慎也
 古之敎子者其始生也擇諸母之慈良恭敬慎而寡
 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敎之之慎
 如此況可示之誑乎裘裳與冠皆成人之服未成人
[004-3b]
 者服亦有所未備也立必正所向之方或東向西向
 或南向北向不使之偏有所向也士相見禮云凡燕
 見於君必辨君之南面若不得正方疑君疑君者謂
 斜嚮之不正方也不傾聽者頭容直
 長樂陳氏曰書曰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幼子常示
 毋誑之謂也幼而示之以無誑所以正其心成童敎
 之以立必正方掩口而對所以正其容
 長樂劉氏曰幼子之性純明自天未有外物生其好
[004-4a]
 惡者無所學而不可成也如金之在鎔惟人所範如
 泥之在鈞惟人所模故視之以誠信則誠信篤於其
 心矣視之以詐偽則詐偽篤於其志矣模範之初貴
 得其正則五事之用靡不出於誠而適於道也故曰
 幼子常視無誑
 廣安游氏曰古之人比屋可封者謂匹夫匹婦皆有
 孝弟之行也所謂匹夫匹婦皆有孝弟之行非皆生
 而知之亦由父兄長者敎之使有方也欲其長毋誑
[004-4b]
 欺也則自其幼而常視毋誑矣欲其長而知事長洒
 埽應對進退之節也則自其幼而使之堪忍勞苦給
 役便易矣欲其長而視聽之正也則自其幼而敎之
 正方不傾聽矣欲其長而扶持供養也則自其幼而
 敎之提攜奉手之禮矣欲其長而解事向尊者屏氣
 也則自其幼而敎之對長者掩口之禮矣凡此不獨
 自其幼而敎之也父兄長者又以己身而先之焉常
 示毋誑則先以己之毋誑示之也辟咡詔之則先以
[004-5a]
 已之辟咡敎之也古之敎人者苟欲敎人先正其身
 至於敎子則尤其所當謹者也
 嚴陵方氏曰忠信者禮之本也將使之學禮可不知
 其本乎示之以誑欺則所見者常誑欺而已始生而
 蒙氣猶未達庸可消其隂乎方長而穉人猶未成庸
 可備其禮乎故不衣裘裳必施於童子焉立必正則
 立不至於跛矣聽不傾則聽不至於淫矣後又言毋
 側聽何也凡物側然後傾則側未至於傾矣此敎童
[004-5b]
 子故責之略後敎成人故責之詳蓋不傾則容或側
 毋側則不傾可知
 永嘉戴氏曰常示毋誑所以養其心也不衣裘裳所
 以養其體也蓋不開其情偽之端以育其正性不傷
 其隂陽之和以長其夀命此古之成人所以多有徳
 也夫内外交相養也防其外所以養其中也立必正
 方不傾聽則敬以直内無傾邪之患矣
 金華邵氏曰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貫如自然若幼
[004-6a]
 少之時不有以敎之一旦欲責其盡善於成人之日
 不亦難哉是以古人於幼子常視毋誑欲其異時不
 為欺也不衣裘裳欲其異時知服勞也立必正方則
 既長當立如齊不傾聽則既長當不聽惡聲矣至於
 掩口對長者之詔敎則異時知敬長而尊上矣幼之
 所敎如此則習與智長化與心成何患其長而不為
 賢人君子為孝弟忠信
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劒辟咡詔之則
[004-6b]
掩口而對
 鄭氏曰習其扶持尊者提攜謂牽將行負謂置之于
 背劒謂挾之于旁辟咡詔之謂傾頭與語口旁曰咡
 掩口而對習其鄉尊者屏氣也
 孔氏曰非惟敎之聽立至於行歩亦宜敎之奉長者
 之手為長大當扶持長者故先學之辟傾也不正向
 之令氣不觸兒亦令見長者所為而復習之也兒在
 懐中亦稱負謂兒負之故内則云始負子童子雖未
[004-7a]
 能掩口而對長者亦敎其為之以為後法
 黄氏曰上文云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
 皆敎幼童能行之時非懐抱之幼也且嬰兒可置於
 脇下如帶劒者豈能敎之對長者禮乎其負劒辟咡
 詔之疑非負挾幼童乃是長者之身或負劒者將詔
 告幼童不便於屈身俯臨而語之辟咡者偏就近耳
 而詔之也幼童必掩口而對避其口氣為童子之禮
 則義或通焉
[004-7b]
 横渠張氏曰古之小兒便能敬事長者與之提攜則
 兩手奉長者之手問之掩口而對蓋稍不敬事便不
 忠信故敎小兒且先安詳恭敬
 藍田吕氏曰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以
 長者之意不可以不承也負劒辟咡詔之則掩口而
 對以氣之逼人人或惡之也古之佩劒者挾之於旁
 負劒即佩劒也童子之幼者長者或旁挾之如負劒
 然故謂之負劒也
[004-8a]
 馬氏曰就而攜之則奉其手近而詔之則掩口而對
 者皆事長之禮也古之成人有徳小人有造者豈一
 朝一夕之習哉蓋自幼稚而已知禮讓矣少而習之
 壯而行之老而安之古人年彌髙而徳彌劭者蓋出
 於此也
 廬陵胡氏曰歐陽子阡表云劒汝立於旁管子書弟
 子職云食已循咡
 嚴陵方氏曰少儀言有問焉則辟咡而對者彼言幼
[004-8b]
 者對之之時此言長者詔之之時詔對雖不同其所
 以為辟咡之容則一也
 唐陸氏曰何云口耳之間曰咡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
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鄭氏曰不越路與人言尊不二也先生老人敎學者
 拱手為有敎使趨退為其不欲與己並行
 孔氏曰自此至唯諾明事師長之禮并自恭謹之法
[004-9a]
 先生師也謂師為先生者言彼先已而生其徳多厚
 也自稱為弟子言己自處如弟子則尊師如父兄也
 論語云有酒食先生饌則先生之號亦通父兄崔靈
 恩云凡言先生謂年徳俱髙又敎道於幼者凡言長
 者直以年為稱也凡言君子者皆為有徳尊之不據
 年之長幼書傳略説云大夫士七十而致仕大夫為
 父師士為少師敎於州里鄉射註云先生鄉大夫致
 仕者鄭云老人敎學則未必皆致仕者遭逢也趨疾
[004-9b]
 也道路與師長相逢疾趨而進就之不敢斥問先生
 所為故正立拱手聽先生之敎若問已以事則辭遜
 然後對
 藍田吕氏曰先生則他人稱之長者則無嫌於自稱
 樂正子曰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孟子曰舎館定然後
 求見長者乎是也弟子之於師聽敎聽役而已故正
 立拱手以待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進
 退應荅不敢専也
[004-10a]
 馬氏曰先生者齒長而有徳之稱古之冠者見於鄉
 大夫鄉先生鄉飲酒之禮主人就先生而謀賔尊爵
 貴徳之義也孟子以先生目宋牼而自謂長者盖長
 者長於彼而未必有徳先生徳齒俱髙矣尊者體舒
 卑者體蹙進退必趨者卑以自處也
 廬陵胡氏曰不越路而與人言一其敬與之言則對
 前文云辭遜而對此不者略道路
 永嘉戴氏曰禮無二敬從先生而越路與人言則敬
[004-10b]
 有所分矣趨進者懼先生之有敎令也趨退者不敢
 與先生並行也道遇長者而引避雖足以致敬而非
 所以承命也長者不與之言而隨行不置亦非所謂
 承意也進退之際其難如此可不謹哉
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

 鄭氏曰鄉長者所視為逺視不察有所問不指不呼
 為惑人
[004-11a]
 孔氏曰長者東視則東視長者西視則西視從先生
 君子亦然
 永嘉戴氏曰從長者而升髙非以逺覽也所以承敎
 也違長者所視則志在覽物敬長之意失矣況長者
 欲有所問乎登髙而望逺則衆所駭觀自上而瞷下
 則人所疑忌居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之地而指畫疾
 呼其不驚人而惑衆者幾希此固君子之所戒也論
 語曰車中不内顧不疾言不親指在車上猶不可而
[004-11b]
 況於登城乎
 嚴陵方氏曰不指為其惑人之見也不呼為其惑人
 之聞也言城者士民之所㑹而聞見者衆故也
 廬陵胡氏曰不指不呼為駭衆
將適舎求毋固將上堂聲必揚戸外有二屨言聞則入
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户奉扃視瞻毋回戸
開亦開户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
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004-12a]
 鄭氏曰適舎謂行而就人館固猶常也求主人物不
 可以舊常或時乏無聲必揚警内也言聞則入視必
 下不干掩人之私也奉扃敬也户開闔不以後來變
 先勿遂示不拒人趨隅升席必由下也慎唯諾者不
 先舉見問乃應
 孔氏曰自此以下雖從師長兼明為賔客禮也舎主
 人家也户外二屨謂兩人體敵故鄉飲酒賔主皆降
 脫屨堂下以體敵故也若尊卑不同則長者一人脫
[004-12b]
 屨户内故少儀云一人而已若内人語聞於户外則
 非私事外人乃可入也雖聞言而入不得舉目恐睹
 人私禮有鼎扃所以闗鼎今闗户之木與闗鼎相似
 亦得稱扃凡常奉扃必兩手向心而奉之視必下而
 竟不得廻轉廣有瞻視若户本開則今入者不須闔
 若户本闔則今入者不須開後猶有人應入雖已應
 還闔當作闔勢以待後入不得遂闔以拒後人踐蹋
 也後進者不得蹋先入者屨踖猶躐也席既地鋪當
[004-13a]
 有上下將就坐當從下而升以就已位若發初從上
 為踖席玉藻云升席不由前為躐席自是不由席前
 升與此别鄉飲酒云賔升席自西方註云升由下也
 升必中席彼謂近主人為上故以西為下也摳提也
 衣裳也趨猶向也隅猶角也既不踖席當兩手提裳
 之前徐徐向席之下角從下而升己位也唯□也□
 諾應對也坐定又謹於應對
 熊氏曰一人之屨在户内其户外有二屨則三人也
[004-13b]
 下文云離坐離立毋往參焉則知户内二人不得參
 之故知户外二屨當有三人
 黄氏曰求毋固註義訓固為舊常者義或迂也俾昧
 者觀之謂不可求舊常而可求新異哉盖求毋固者
 謂凡求物於主人毋固毋必隨其有無則厥義似當
 横渠張氏曰將適舎求毋固固求休息有似厭怠然
 藍田吕氏曰事先生長者之禮進退不敢必也將適
 舎將退也將上堂將進也雖將退也先生長者未之
[004-14a]
 許則退無固也雖將進也揚聲而警之不欲掩人之
 私也户外有二屨則并户内一屨為三人矣以户内
 有三人故乃可入猶以言聞不聞為入不入之節若
 户内有二人則不可入所謂離坐離立毋往參焉者
 也毋踐屨踖席敬其物所以敬其人也摳衣趨隅必
 慎唯諾不敢為賔聽役於先生長者唯所以應也諾
 所以許也
 永嘉戴氏曰嫌疑者禍之階也故禮者所以别嫌疑
[004-14b]
 而免於人道之患將上堂聲不揚而黙上則人得以
 疑乎我將入户言不聞而遽入則我有以窺乎人此
 二者禍之階也凡視之道上視者傲將入户視必下
 者懼其旁觀側睨窺人之私也君子之孝凡足之所
 履手之所持身之所倚無非敬也入户而扃墜則慢
 心實為之是亦不敬也入户之禮不惟下視而亦不
 敢反顧矣户之開闔若非急務君子察於人情如此
 其周也凡升堂者脫屨於堂下惟祭則否凡入戸者
[004-15a]
 脫屨於户外有尊長在則否就屨取屨納屨遷屨皆
 有禮法即席之禮由下以序而升賔客之席讀書之
 席飲食之席徒坐之席亦有禮法不失尺寸過此則
 為非禮矣
 嚴陵方氏曰視以下為敬後言凡視上於面則敖豈
 非以下為敬乎視近而瞻逺視詳而瞻略雖或瞻或
 視不可回旋惡其掩人之私也毋踐屨所以貴其人
 毋踖席所以正其位必慎唯諾者唯之聲速而質諾
[004-15b]
 之聲緩而文與己有上下之辨者則應之以唯與己
 有彼此之辨者則應之以諾雖或唯或諾不同皆欲
 其無偽而已故易稱君子慎言語然此止謂應者之
 辭所言者客禮而已
 吳郡范氏曰將上堂則揚吾謦欬之聲户外有二屨
 則聲聞於外而後敢入入户則不舉目以逺視拱手
 當心以向户扃不回環而四顧皆是不欲掩人之私
 其事雖小最為曲禮之要推而廣之有正心誠意之
[004-16a]
 道焉使心術不正者處之必將濳聲以升堂直前而
 入户逺瞻四顧為睢盱覘伺之態則其人之薄徳可
 知矣大抵禮以制形為用而以制心為本一念不正
 發於方寸者甚微而形於舉措者弗可掩流於放僻
 邪侈而不自知故升堂入户日用之常而君子致嚴
 如此者以心術之邪正繫焉
 山隂陸氏曰奉扃謂應小啓之以兩手奉户置扃處
 也
[004-16b]
 廬陵胡氏曰車上兵闌亦曰扃左氏宣十二年傳曰
 脫扃摳衣趨隅兩手提掲裳之前向席一隅而升已
 之位
 長樂陳氏曰闔之所以敬其主於内勿遂所以敬其
 人於外敬其主於内禮也敬其人於外義也夫以一
 闔户之間而禮義猶所不廢況其大者乎
 新安朱氏曰毋踐屨毋踖席此是衆人共坐一席既
 云當已位上即須立於席後乃得當已位上盖以前
[004-17a]
 為上後為下也正與玉藻義同鄉飲乃是特設賔席
 一人之坐故以西為下西自席下之中升而即席與
 此異也
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
 鄭氏曰臣統於君闑門橛閾門限也
 孔氏曰此一節明大夫士出入君門之法門以向堂
 為正右在東也主人位在門東客位在門西大夫士
 是臣皆統於君不敢自由故出入君門恒從闑東踐
[004-17b]
 履也出入不得踐履門限一則自髙二則不淨並為
 不敬
 馬氏曰由闑右不敢為賔也不踐閾不敢履髙也孔
 子之於事君也立不中門行不履閾
 長樂陳氏曰自外以向内則以入為左右而右常在
 東自内以向外則以出為左右而右常在西門以向
 内為常由闑右則由闑東也與客就主人之階同意
 不踐閾與不蹙路馬同意天子適其臣由阼階大夫
[004-18a]
 士出入君門由闑右盖天子無適而不為主大夫士
 無時而不純臣也故賔客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
 蓋公事則以公禮入私事則以臣禮入
 永嘉戴氏曰君門雖逺有君在焉臣子烏得而不敬
 出入君門如見其君然鞠躬屏息不敢中立不敢履
 閾所以習其恭敬卑下之意也推此意也其敢喧嘩
 於殿陛之間乎見君之乗車與君之路馬猶不敢慢
 也況入君門者乎以此敎天下朝廷之儀猶有不肅
[004-18b]
 者況於君門乎雖然此大夫士自事其君之禮也若
 適他國為聘享之禮則不然少儀曰公事自闑西私
 事自闑東
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
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主人入門而右
客入門而左
 鄭氏曰每門讓下賔也敵者迎於大門外聘禮曰君
 迎賔於大門内為席猶敷席雖君亦然固辭又讓先
[004-19a]
 入肅進也進客謂道之右就其右左就其左
 孔氏曰自此至左足明賔與主人送迎相讓及升堂
 行歩之法言凡者通貴賤也每門者天子五門諸侯
 三門大夫二門客敵者主人出門外迎客主人遜不
 先入自謙下敬於賔也此云凡與客入謂燕也故下
 文云至寢門謂燕在寢也若相朝饗食皆在廟寢門
 最内門也主人向已應正席今客至内門方請先入
 敷席者一則自謙示不敢逆設席以招賢二則重慎
[004-19b]
 更宜視之禮有三辭初曰禮辭再曰固辭三曰終辭
 客已再辭故主人進道客公食大夫禮公揖入賔從
 是也
 藍田吕氏曰禮之於賔主無不荅也及門而遜入及
 階而遜登乃主人荅客也主遜而客辭也客若降等
 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乃客荅
 主人也客遜而主辭也一入門一登階賔主更為辭
 遜而不以為煩此禮之所以養人之深也每門遜於
[004-20a]
 客者門不一也有大門有寢門若行禮於廟則有廟
 門敵者則迎於大門之外士冠士昏聘禮賔射鄉飲
 皆行於廟主人迎賔于大門外是也敵以下則迎於
 大門之内聘禮公皮弁迎賔于大門内是也肅客謂
 俯手以揖之周官大祝九拜所謂肅拜也春秋傳曰
 敢肅使者是也
 嚴陵方氏曰寢門在人君則稱路門主人請為席將
 以行禮也請起事也於主人之將有為則曰請辭止
[004-20b]
 事也於客之不敢當則曰辭
 永嘉戴氏曰盛哉先王之禮也洋洋乎宰制萬物役
 使羣動其端則起於辭遜之心而己觀大賔大客之
 禮周旋揖遜於其間使之起敬起慕何其盛哉送迎
 之際登降之節一先一後一左一右為主人者極其
 恭敬不敢慢之心為客者不勝其愧縮不敢當之意
 交相辭遜退避不皇於此乎可以觀禮矣
 長樂陳氏曰主人於賔迎之無不拜每門每曲無不
[004-21a]
 揖此言迎而不言拜則拜可知言每門讓而不言每
 曲揖則揖可知
 長樂劉氏曰此經以下雖曲碎之儀然皆賔主之所
 常蹈一失其義於禮則違三代聖賢莫不由是以成
 其徳行也故委曲記之有足以見古昔禮義之行皆
 以恭敬揖遜謙謹以為本焉子男以上相為賔之禮
 則如諸公司儀之職皆以車迎車送無主人先入為
 席之事此諸侯大夫士相為賔之禮也
[004-21b]
 廬陵胡氏曰然後出迎客不敵則不出客固辭不肯
 先入主人肅客而入成十六年左氏云三肅使者杜
 云肅手至地
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
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
 鄭氏曰降下也謂大夫於君士於大夫也不敢輒由
 其階卑統於尊不敢自専就西階復其正
 孔氏曰降等卑下之客也不敢亢禮故就主人階繼
[004-22a]
 屬於主人鄭註大夫於君謂他國大夫也聘禮公迎
 賔賔不就主人階公食大夫禮公迎賔賔入門左註
 云左西方此皆是降等不就主人階者並奉己君之
 命不可苟下主人故從客禮也
 嚴陵方氏曰與主共階則以卑從尊而於禮為殺與
 主異階則以此敵彼而於禮為亢客若降等則為殺
 矣故就主人之階與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同義
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歩以上
[004-22b]
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
 鄭氏曰拾當為渉聲之誤也級等也渉等聚足謂前
 足躡一等後足從之併連歩謂足相隨不相過重蹉
 跌也先右先左近於相鄉敬也
 孔氏曰客主至其階又各讓不先升也讓必以三三
 竟而客不從故主人先登亦肅客之義拾級聚足上
 階法也連歩以上者上上堂也在級未在堂後足不
 相過故云連歩渉而升堂故云以上
[004-23a]
 横渠張氏曰拾級聚足此等事但敬事自至如此非
 著心安排而到
 藍田吕氏曰拾更也射者拾發投壺者拾投哭踊者
 拾踊皆更為之也拾級者左右足更上也上階以相
 鄉為敬
 廬陵胡氏曰拾級聚足拾掇也拾物必俯言躡等級
 必俯視地若拾物然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
[004-23b]
武室中不翔並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鄭氏曰帷薄之外不見尊者行自由不為容也行而
 張足曰趨堂上為其迫也堂下則趨執玉不趨志重
 玊也聘禮曰上介授賔玊於廟門外武迹也迹相接
 謂每移足半躡之中人之迹尺二寸布武謂每移足
 各自成迹不相躡室中不翔亦為其迫也行而張拱
 曰翔横肱為害旁人不跪不立為煩尊者俛仰受之
 孔氏曰此一節言趨歩授受之儀帷幔也薄簾也疾
[004-24a]
 趨而行敬也貴賤各有臣吏故其敬處亦各有逺近
 禮天子外屏諸侯内屏卿大夫以簾士以帷外屏門
 外為之内屏門内為之邦君樹塞門是也今言帷薄
 謂大夫士也堂上迫狹下階則趨故論語云没階趨
 進翼如也執玉須謹不論堂之上下皆不疾趨若張
 足疾趨則或蹉跌失玉鄭引聘禮證賔有執玊於堂
 下時也授立不跪者謂尊者立之時卑者以物授尊
 者不得跪煩尊者俯受若尊者形短雖卑者得跪以
[004-24b]
 授之故少儀云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則有之矣
 藍田吕氏曰凡見尊者以疾行為敬然有不必趨者
 帷薄之外非尊者所見可以紓其敬也有不可趨者
 堂上地迫不足以容歩執玉之重或虞於失墜也
 長樂陳氏曰文者上之道武者下之道故足在體下
 曰武綏在冠下亦曰武帷薄之外不趨執玉不趨不
 敢趨也室中不翔不可翔也或言趨或言武蓋接武
 者不趨趨者不接武趨者或布武布武者不趨也少
[004-25a]
 儀曰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有之然則受立授立
 而坐皆曲道也公食大夫禮賛者坐取黍興以授賔
 授立不坐也聘禮賈人坐取圭不起而授上介君子
 不以為非禮者賤不足與為禮也
 嚴陵方氏曰趨足容也翔手容也堂上不趨未必不
 翔室中不翔則不趨可知矣授立不跪者為煩尊者
 之俯也授坐不立者為煩尊者之仰也少儀言受立
 授立不坐則不特授尊者而然雖受卑者亦然矣
[004-25b]
 永嘉戴氏曰進趨之禮君子所以為容也有徐趨焉
 有疾趨焉徐趨者大夫繼武士中武疾趨者欲發而
 手足毋移雖疾徐不同而皆有翼如之勢焉君子之
 動也有行有趨有走凡君召二節以走一節以趨父
 母呼走而不趨常事則行為禮則趨其不敢輕也若
 此帷薄之外不趨尊者不在逞顔色之意也堂上不
 趨懼其迫隘室中不翔之意也堂下則趨矣執玉不
 趨懼其或墜執圭鞠躬之意也執龜筴則亦不趨玉
[004-26a]
 藻曰執龜玉舉前曵踵蹜蹜如也有接武有繼武有
 中武有布武繼武者足相及舉後足以繼前足也中
 武者兩跡之間復容一跡接武者行速布武者行緩
 堂上不趨故接武而行速堂下必趨故布武而行緩
 一舉足之遲速君子不敢輕焉信乎禮之嚴也
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
及長者以箕自鄉而扱之
 鄭氏曰加帚於箕得兩手奉箕恭也謂初執而往時
[004-26b]
 也弟子職曰執箕膺擖厥中有帚以袂拘謂埽時也
 以袂擁帚之前埽而却行之扱讀曰吸謂收糞時也
 箕去棄物以鄉長者則不恭
 孔氏曰自此至為上明為尊者埽除布席之儀鄭引
 弟子職管子之書篇名也袂衣袂也退遷也當埽時
 郤遷以一手捉帚又舉一手衣袂以拘障於帚前且
 埽且遷故云拘而退扱斂取也
 横渠張氏曰古者止是子弟事父母豈有使人而事
[004-27a]
 者故至於糞除皆有禮使父母得以逺厮僕正由承
 順長上遂知接物須有文章
 藍田吕氏曰糞除布席役之至褻者也然古之童子
 未冠為長者役而其心安焉蓋古敎養之道必本諸
 孝弟入則事親出則事長事親孝也事長弟也孝弟
 之心雖生於惻隠恭敬之端孝弟之行常在於洒埽
 應對執事趨走之際盖人之有血氣者未有安於事
 人者也今使知長者之可敬甘為僕御之役而不辭
[004-27b]
 是所以存其良心折其傲慢之氣然後可與進於徳
 矣加帚箕上執之以從事也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
 長者雖糞除之際不敢忘敬也以箕自向而扱之扱
 謂箕扱於糞中以糞也讀如尸扱以柶祭羊鉶之扱
 謂箕扱於糞如柶扱於鉶也註以扱為吸恐未然
 嚴陵方氏曰除物之棄謂之糞帚則用之除而致飾
 者也以箕自向而扱之者蓋非特塵不及長者亦不
 欲長者見其所棄之物故也
[004-28a]
 永嘉戴氏曰洒埽應對進退小子之事也君子於此
 觀學焉推此意也其敢自處其逸而遺長者以勞自
 處其安而置長者於不安之地乎
 王氏蘋/曰學者須是下學而上達洒埽應對即是道
 徳性命之理此章所言糞除之禮試體究此時此心
 如何其理微矣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
 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學者只是説過試以此言踐
 履之體究之斯知上達之理矣聖人之道無本末無
[004-28b]
 精麤徹上徹下只是一理
奉席如橋衡請席何鄉請衽何趾席南鄉北鄉以西方
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
 鄭氏曰席横奉之令左昂右低如有首尾然橋井上
 㮮槹衡上低昂請席請衽順尊者所安也衽卧席也
 坐問鄉卧問趾因於隂陽布席無常上謂席端也坐
 在陽則上左坐在隂則上右
 孔氏曰所奉席頭如橋之衡衡横也左尊故昂右卑
[004-29a]
 故垂但席舒則有首尾卷則無首尾此謂卷席奉之
 之法當隨尊者所欲眠坐也鄉面也趾足也坐為陽
 面亦陽也卧是隂足亦隂也皆從所安也東西設席
 南鄉北鄉則以西方為上頭也所以然者凡坐隨於
 隂陽若坐在陽則貴左坐在隂則貴右南坐是陽其
 左在西北坐是隂其右亦在西也俱以西方為上若
 南北設席皆以南方為上者坐在東方西鄉是在陽
 以南方為上坐若在西方東鄉是在隂亦以南方為
[004-29b]
 上此據平常布席如此若禮席則不然
 藍田吕氏曰席坐席也布坐席必問何所鄉布卧席
 必問何所趾唯長者命也南向東向皆坐在隂則上
 右南向者以西為右東向者以南為右也北向西向
 皆坐在陽則上左北向者以西為左西向者以南為
 左也
 嚴陵胡氏曰此謂卷席奉之如橋横取中平而兩頭
 下
[004-30a]
 嚴陵方氏曰南鄉則北坐者也北鄉則南坐者也坐
 南則西在人之左坐北則西在人之右南陽也而陽
 上左北隂也而隂上右以左右皆在西也故皆以西
 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其義亦若是而已
 金華應氏曰橋橋梁也衡即横也或曰平也橋横於
 水至平也而橋之横木尤平奉席者正平無欹其狀
 亦然耳古人用席於地禮畢則斂而收之四方異向
 盖其堂室之面勢或不同則隨時設張亦不一所以
[004-30b]
 酌地宜也隂陽殊上蓋其方位之旋轉或不同則隨
 氣斟酌亦不定所以順天道也順其方之所重為其
 位之所尊君子之行禮何容心哉天理人事常相因
 而已矣
 金華邵氏曰自此至足毋蹶大率有四始奉席次請
 席三布席四就席奉席則欲順席之理次請席問其
 欲坐卧之地次布席則平常之席講問之席各有其
 儀至就席又有就席之儀賔主之間安得不敬乎
[004-31a]
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
席而辭客徹重席主人固辭客踐席乃坐
 鄭氏曰非飲食謂講問之客也函猶容也講問宜相
 對容丈足以指畫也飲食之客布席於牖前丈或為
 杖雖來講問主人跪正席猶以客禮待之異於弟子
 撫之者荅主人之親正徹去也去重席謙也再辭曰
 固客踐席乃坐客安主人乃敢安也講問宜坐
 孔氏曰自此至毋蹶明客主之禮儀布席謂舒之令
[004-31b]
 相對若飲食燕饗則賔位在室外牖前列筵南嚮布
 席不須相對相對者惟講問之客須講説指畫使相
 見也文王世子云逺近間三席席之制三尺三寸三
 分寸之一則三席是一丈故鄭云容丈也主人宜敬
 故跪而正席撫謂以手按止之不聽主人之正席也
 主人為客設多重席客謙而自徹禮器云諸侯三重
 大夫再重又鄉飲酒禮公三重大夫再重是尊者多
 卑者少也主人固辭者再辭止客之徹也尊卑有數
[004-32a]
 而客必徹之者既來講説本以徳義相接不以尊卑
 為用故雖尊猶自徹也客還履席將坐主人待客坐
 乃坐也鄭註丈或為杖王肅以為古人講説用杖指
 畫故或容杖也
 藍田吕氏曰主人敬客故跪正席客敬主人則徹重
 席主敬客則客辭客敬主則主辭賔主之禮所以荅
 也一辭而許曰禮辭禮云賔禮辭許是也再辭曰固
 辭此賔主辭讓之節也
[004-32b]
 長樂陳氏曰公食大夫之禮賔卷加席而公不辭大
 夫相食之禮賔卷加席而主人辭或辭或否以其敵
 與不敵故也
 金華應氏曰席間函丈其地寛則足以揖遜回旋而
 不至於迫其分嚴則足以致敬盡禮而不至於褻非
 若飲食之客徒欲便於勸酬以為懽也學校之禮凡
 侍坐於大司成者逺近間三席故鄭氏以為講問之
 客要亦泛言賔主相見之儀而講問在其中其下文
[004-33a]
 終之以侍坐於先生之法者蓋古人相見必以講論
 請問為事不徒為請謁之煩文曲禮詳於敎幼者嚴
 於事長者故獨致其丁寜而詳言之
主人不問客不先舉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
衣毋撥足毋蹶
 鄭氏曰客不先舉者客自外來主人宜問其安否無
 恙及所為來故怍顔色變也齊謂裳下緝也撥發揚
 貎蹶行遽貎
[004-33b]
 孔氏曰舉亦問也即就也弟子講問初來就席顔色
 宜莊不得變動顔色摳提挈也衣謂裳也將就席時
 以兩手當裳前提挈使起令裳下緝去地一尺恐衣
 長轉足躡履之
 横渠張氏曰怍慚怍也動中禮節即無怍也今前却
 遲疑不知所措者不知禮者也席以四人為節必是
 並坐一行也
 長樂陳氏曰摳衣去齊尺則不如流矣圈豚行不舉
[004-34a]
 足齊如流則不摳衣矣或以摳衣為敬或以如流為
 敬與無事則裼有事則襲同意
 藍田吕氏曰怍者愧赧不安之貎愧赧不安失之野
 也齊深衣齊也深衣下齊如權衡衣毋撥者收斂之
 不使旁有觸也足無蹶不怱遽使之躓也三者謂行
 容也摳衣毋撥皆裳而言衣者盖統而言雖裳亦衣
 也
先生書䇿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虛坐盡後食坐
[004-34b]
盡前坐必安執爾顔長者不及毋儳言正爾容聽必恭
毋勦説毋雷同必則古昔稱先王
 鄭氏曰戒勿越廣敬也在前謂當行之前虛坐盡後
 謙也食坐盡前為汙席執猶守也儳猶暫也非類雜
 也聽必恭聽先生之言既説又敬勦猶擥也謂取人
 之説以為己説雷之發聲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
 當各由己不當然也孟子曰無是非之心非人也稱
 先王言有依據
[004-35a]
 孔氏曰自此至不唾明弟子事師子事父之禮䇿篇
 簡也坐亦跪也坐通名跪跪名不通坐也越踰也弟
 子將行若遇師諸物或當已前則跪而遷移之戒勿
 得踰越也凡坐各有法虛空也空謂非飲食坐也盡
 後不敢近前謙也玉藻云徒坐不盡席尺是也食坐
 謂飲食坐也古者地鋪席而俎豆皆陳於席前之地
 若坐近後則濺汙席玉藻云讀書食則齊豆去席尺
 是也凡坐好自摇動故戒令必安坐執守也久坐好
[004-35b]
 異故戒之長者猶先生互言耳及謂所及之事也長
 者正論甲事少者不得以乙事暫然雜之聽宜恭敬
 也語當稱師友而言無得擥人説以為己語則法也
 言雖不當雷同又不得専輒必法於古昔之正所言
 之事必稱先王
 藍田吕氏曰書䇿琴瑟之為物先生之所常御也物
 猶加敬人可知也虛坐盡前則若飲食然故盡後以
 示之坐必安執爾顔者侍坐於先生不敢懈也儳言
[004-36a]
 者乗人之所未及而言之也事長者必思所以下之
 乗其不及而儳言是欲勝故不為也正爾容聽必恭
 敬長者之敎而不敢慢也竊人之財猶謂之盜勦取
 他人之説以為己有私也不以心之然不然志在隨
 人而雷同之亦私也上焉者雖善無徴無徴弗信弗
 信民弗從必則古昔稱先王則求其有徴而使民信
 也民未信也吾雖自信亦不可行也
 長樂陳氏曰物固無情於人而人非有心於物其所
[004-36b]
 以有心於物而敬慢愛惡之者凡因其人而已故臣
 之於君至於路馬則不敢齒路馬之芻則不敢蹙見
 几杖則起遭乗輿則下子婦之於父母舅姑至於衾
 簟枕几則不敢傳杖屨則不敢近弟子之於師至於
 書䇿琴瑟則不敢越皆因其人而敬之故也於物猶
 然則凡所愛之人可知矣 樂書曰道雖不在書䇿
 而學道者必始於書䇿道雖不在琴瑟而樂道者必
 始於琴瑟古之所謂先生者非為其長於我也為其
[004-37a]
 聞道先乎吾而已聞道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不特見
 其人而尊敬之也雖見其載道之書䇿樂道之琴瑟
 亦必尊而敬之非敬書䇿琴瑟而已所以敬道也
 李氏曰子曰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
 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隠未見顔色而言謂之瞽儳
 説近躁雷同近瞽詩曰古之人無斁書曰昔之人罔
 聞知皆老人之稱也先王典型之所自立也所見故
 曰則所聞故曰稱此先王之時所以無淫辭詖行也
[004-37b]
 詩曰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古之人固以老成人急
 於典刑故先曰則古昔
 金華應氏曰虛坐則書䇿琴瑟設張於前且以待他
 人之周旋往來故盡後而欲其寛廣焉食坐則俎豆
 尊爵前列於地且欲便賔主之酬酢授受故盡前而
 欲其親近焉
 永嘉戴氏曰門人稱夫子之徳曰恭而安今曰坐必
 安必有用力之辭焉夫子在朝廷在鄉黨鞠躬屏息
[004-38a]
 恂恂而言逞顔色居不容無非自然之徳也今曰執
 爾顔執有特守之義焉此皆初學者所當盡心也
 廬陵胡氏曰勦猶抄也襄二十五年崔慶之盟杜預
 云讀書未終晏子抄荅易其辭是謂勦說唐徳宗謂
 陸贄雷同道聽加質則窮
 新安朱氏曰説文云儳互不齊也儳言儳長者之先
 而言
 嚴陵方氏曰既曰古又曰昔皆以别於今而言耳言
[004-38b]
 古則不止於昔言昔則未至於古也若所謂太古上
 古則不止於昔可知若所謂疇昔通昔則未至於古
 可知别而言之固如此合而言之古亦可謂之昔昔
 亦可謂之古言必則古昔以見前乎今者皆在所則
 也既曰古昔又曰先王何也古昔者先王之時先王
 者古昔之人詩曰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其義正與此
 合
 馬氏曰則古昔稱先王君子無所接而不然獨施於
[004-39a]
  長者何也蓋長者尤所宜敬也孟子曰我非堯舜之
  道不敢以陳於王前齊人莫如我敬王蓋則古昔而
  稱先王所以敬長者也
 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則起請益則起父
 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鄭氏曰終則對不敢錯亂尊者之言也請業請益則
  起尊師重道也起若今摳衣前請業謂篇卷益謂受
  説不了欲師更明説之子路問政請益是也唯諾皆
[004-39b]
  應辭唯恭於諾
  孔氏曰漢時受學有摳衣前請之法故鄭引證之唯
  □也父與先生呼召稱諾則似寛緩驕慢
  藍田吕氏曰此章言弟子敬師之道問未終而對不
  敬其所問也業謂所學於先生者如詩書禮樂之類
  是也益謂所問未明或欲卒學或欲少進也有所請
  必起敬業也敬業所以敬師敬師所以敬道也故請
  業請益皆不可不起也弟子之事師猶子事父父召
[004-40a]
 無諾則先生召亦無諾諾者許而未行也唯而起聞
 召即往也玉藻云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
 食在口則吐之
 廣陵方氏曰有所請必起者所以重道也孔子與曾
 參言復坐吾語汝則弟子之於先生有所請必起可
 知矣
 長樂陳氏曰諾者應之緩唯者應之速以道則唯諾
 無以殊以禮則緩速有所辨故曰父召無諾先生召
[004-40b]
 無諾唯而起蓋子之於父弟子之於師其畏敬之篤
 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於其所未召也常若有所召
 則於其召也敢諾而不唯乎内則應唯敬對事父之
 禮也論語曾子曰唯事師之禮也為人臣者君命召
 在内不俟屨在外不俟車亦唯而起之意也
侍坐於所尊敬毋餘席見同等不起燭至起食至起上
客起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
 鄭氏曰毋餘席必盡其所近尊者之端為有後來者
[004-41a]
 見同等不為私敬燭至異晝夜食至為饌變上客起
 敬尊者跋本也燭盡則去之嫌若燼多有厭倦也主
 人於尊客之前不敢倦叱狗嫌若風去之唾嫌有穢
 孔氏曰先生坐一席已坐一席已坐勿得使近尊者
 之端席有空餘欲得親近備擬先生顧問且擬後人
 之來闕其在下空處以待之上客謂尊者之上客尊
 者見之則起侍者宜從之而起食與燭至起則尊者
 不起跋本謂把處古者未有蠟燭唯呼火炬為燭火
[004-41b]
 炬易盡則藏所然殘本若積聚殘本客見之則知夜
 深慮主人厭倦有尊客而叱狗則似厭客欲去之也
 卑客亦當然舉尊為甚
 藍田吕氏曰所尊敬謂天下達尊有爵有徳有齒者
 也侍坐無餘席欲近尊者以聽敎也燭者童子之所
 執燭盡則更之不以所殘之本以示人使客不敢安
 也狗於尊客之前不敢叱者嫌于客也二者皆弟子
 之職故於侍坐者及之讓食之際不敢唾者嫌若訾
[004-42a]
 主人食亦不敬也
 横渠張氏曰上客則主必起故坐客皆起非上客則
 主不起坐者亦不敢脩私敬故無二尊也燭至起事
 之變也始虛坐至設食則起二者皆變於外也下欠
 伸撰杖屨亦變也故起今有人熟於人事亦能中禮
 文而誠不足所謂文勝質則史也史者祝史之謂也
 君子之禮因文以致誠
 長樂劉氏曰燭至起不敢妨其息也食至起不敢妨
[004-42b]
 其食也上客起不敢専其席也燭不見跋趾也將至
 跋而退不敢及其更也
 嚴陵方氏曰侍坐於所尊敬母餘席欲其近而應對
 之審也尊者之坐宜不得近以欲對之審雖於所尊
 亦不嫌近乃所以敬也同等不起與己無上下之間
 故也燭至起以未卜夜故也食至起為盛饌變故也
 經有曰侍先生侍所尊侍君子侍長者何也曰先生
 以敎稱之也曰所尊以道稱之也曰君子以徳稱之
[004-43a]
 也曰長者以年稱之也
 
 
 
 
 
 
 
[004-43b]
 
 
 
 
 
 
 
 禮記集說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