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1d0057 禮記集說-宋-衞湜 (master)


[052-1a]
欽定四庫全書
 禮記集説卷五十二    宋 衛湜 撰
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審
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徳行
而審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
以教喻而徳成也
 鄭氏曰養猶教也言養者積浸成長之大傅示之謂
 為之行其禮少傅審喻之為説其義在前在後謂其
[052-1b]
 在學時出入謂燕居出入時教喻徳成以有四人維
 持之也
 孔氏曰外有傅相内有師保是以世子於師教曉喻
 其徳業成就
 嚴陵方氏曰禮樂者教之之道也有教之之道茍非
 教之之人則道不虚行故立大傅少傅以養之養之
 將以成其才故也内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教養之道欲其知此而已保則親也故入則有保師
[052-2a]
 則正也故出則有師然分而言之固如此合而言之
 則左右前後出入起居師也傅也保也未嘗不在焉
 馬氏曰莫非道也而父子君臣者道之要也
 廬陵胡氏曰養長養也猶易蒙以養正
 石林葉氏曰家則父子國則君臣世子所學治國齊
 家以及平天下然其道不可不先有所養大傅少傅
 養世子之官也大傅在前審其道以示之使視而見
 也少傅在後奉世子以觀之使觀而化也
[052-2b]
 長樂陳氏曰師則帥以善而使之知保則保其善而
 使之勿失傅則輔其善而使之成大傅在前少傅在
 後則師保在左右矣入則有保出則有師則大傅少
 傅出入皆預矣出入前後莫非正人則目不閲淫色
 耳不聞優笑居不近庸邪玩不備珍異而所見者正
 事所聞者正言所行者正道此所以教喻而徳成
 山隂陸氏曰示示之以象喻喻之以言保者母道也
 師者父道也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徳義師道之教訓
[052-3a]
 建安真氏曰前言禮樂者教世子之具此言師傅者
 教世子之人故立大傅少𫝊以養之養者從容啓廸
 以養其本然之善使之自然開悟也然其道無他不
 過君臣父子之大倫而已大傅以審示言謂修於身
 以示之也少傅以審喻言謂開説其義以曉之也大
 傅少傅所以教者雖同然大傅以身教少傅以言教
 二者蓋互相發也以一世子之身而大傅在前少傅
 在後入有保出有師四人者扶持而左右之教安得
[052-3b]
 不達徳安得不成哉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徳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
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
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
 鄭氏曰慎其身者謹安䕶之記所云謂天子也取以
 成説語言也得能則用之無則已不必備其官也小
 人處其位不如且闕
 孔氏曰記者更明師保之徳師教世子以所行之事
[052-4a]
 使世子曉喻於徳義保則䕶慎世子之身輔相翼助
 使世子歸於道諸於也記曰者是古有此記至唯其
 人皆古記之語語使能一句是作記者解之也案尚
 書大傳古者天子必有四鄰前曰疑後曰丞左曰輔
 右曰弼天子有問無以對責之疑可志而不志責之
 丞可正而不正責之輔可揚而不揚責之弼其爵視
 卿其禄視次國之君古記乃天子之事作記者取以
 成世子之記耳
[052-4b]
 長樂劉氏曰師教之敬其五事俾徳有地以生焉保
 䕶之正其百行俾道有方以達焉記曰者古之三王
 既稽乎古以成世子之教又從而記之以遺後人修
 是經者引以為證也
 長樂陳氏曰師教之以事而喻諸徳師氏教國子以
 三徳三行是也保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保氏
 養國子以六藝六儀是也虞夏殷周之有師保所謂
 設三公也有疑丞所謂設四輔也師保謂之三公充
[052-5a]
 其數則有傅疑丞謂之四輔充其數則有輔弼夫能
 有聖人之能有賢者之能有能者之能也所謂使能
 者兼聖賢而言之也舜教胄子以夔周教國子以司
 樂則教之以樂而已記言教之以禮樂者樂非禮不
 節禮非樂不和教之以樂則禮存乎其中矣
 馬氏曰教之以事而喻諸徳者由淺而至深也保者
 所以䕶之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也道也者
 言其所由也
[052-5b]
 山隂陸氏曰師教之以事而喻諸徳保䕶其身以輔
 之歸諸道如此何事而非徳孰身而無道記曰有師
 保有疑丞而已言不具也官不必備此官率六卿有
 道者兼之書曰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
 左右蓋輔弼之任也三公言及者尤難其人也虞夏
 殷周有師保有疑丞疑擬其前丞承其後比我而相
 之謂之輔拂我而相之謂之弼以擬吾前故有問無
 以對責之疑以承吾後故可志而不志責之丞以比
[052-6a]
 我嫌於不能正故可正而不正責之輔以拂我嫌於
 不能揚故可揚而不揚責之弼
 建安真氏曰師也者教世子以事而喻諸徳謂教之
 以事親之事則知孝之徳教之以事長之事則知弟
 之徳天下無事外之徳也保則安䕶世子之身輔之
 翼之使歸諸道耳目口體不以欲而動即所謂道天
 下無身外之道也古者所謂師保其職蓋如此
君子曰徳徳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
[052-6b]
謂也
 山隂陸氏曰君子成徳之名
 嚴陵方氏曰言君子有君國子民之徳也蓋教世子
 必使為君子故以是言之徳成而教尊者為其能重
 道故也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學至於此然後能
 為君故曰君之謂也
 馬氏曰官正以言其近國治以言其逺董仲舒曰正
 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萬
[052-7a]
 民正則逺近内外莫不一於正與此同意也夫徳之
 所以成者衆矣而獨言君者蓋有徳而無位則教未
 必尊官未必正國未必治也有君徳而又有君位然
 後可以及此也
 長樂劉氏曰君子曰徳者四輔三公之任所以弼成
 天子從容中道其徳任於師傅矣故徳成者其教尊
 教尊者其官正官正者其國治君之謂也言四輔三
 公之官各正厥職則國罔不治而君道成焉故三代
[052-7b]
 之君以國治為徳之成則師傅之官正而教尊焉
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
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
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之
 鄭氏曰聞之者聞之於古也于讀為迂迂猶廣也大
 也
 孔氏曰仲尼聞古之言為人臣者殺身猶尚為之況
 周公乃廣大其身古人益君則身處危亡周公益君
[052-8a]
 則身居尊顯古人益君則勤苦周公益君則逸樂是
 於身有優饒於徳又廣大也
 廬陵胡氏曰漢書匈奴傳云于者廣大之貌
 黄氏曰蓋迂者迂廻委曲之義也優者優勝之義也
 謂周公迂迴委曲設教如成王有過撻伯禽之類皆
 委曲其身以正其君為聖人優勝之道也故能成其
 大功其先引殺身益君者教後世弼輔王室者如周
 公盡心以成其太平之功仁聖之徳皆可則效為人
[052-8b]
 臣者殺身益君猶可豈不可繼立周公之道哉則立
 教勸善之㫖正在於斯矣
 長樂陳氏曰迂身非直躬者也殺身非迂身者也迂
 身以善其君者易殺身以有益於君者難為人臣者
 於其難者猶且為之況其易者乎此周公所以優為
 之也蓋周公以臣而攝君之政成王以君而學世子
 之事此所為迂也然不爾不足令成王知君臣長幼
 之義先儒嘗謂周公之道曲而當者此也於周公言
[052-9a]
 踐阼於成王言蒞阼踐以位言蒞以政言
 嚴陵方氏曰于者曲也與于則于同解己見彼周公
 居人臣之位而攝天子之政抗世子法於伯禽以善
 成王皆所以致曲也優言為之有餘而不迫也
 馬氏曰為人臣者無以有己殺身以成其仁者有矣
 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然而殺身而益其君則
 非君子之所欲也若夫有以益於君又有以存其身
 則君子之所欲也周公所以優為之
[052-9b]
 建安真氏曰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者蓋成王雖幼
 已為君矣不可以教世子者教之惟以教世子者教
 伯禽使成王覩之是乃所以善成王也傳言成王有
 過則撻伯禽成王不可撻也撻伯禽則成王知警矣
是故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
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幼不能涖阼以為世
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
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
[052-10a]
 鄭氏曰以為世子若為世子時也伯禽與成王居亦
 學此禮於成王側
 孔氏曰成王既幼未能涖阼為人君應須教以世子
 之法然後能為人君成王既無父今若以成王為世
 子時則無為世子之處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伯禽
 與成王居令成王學之知父子君臣之義也鄭註若
 為世子時以實則不為世子也
 嚴陵方氏曰盡人之道無他在乎參彼己之情而已
[052-10b]
 然則居君父之位操使令之權其可以不知臣子事
 人之道哉既居天子矣又不可以世子之法加之故
 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其相觀而善故
 也此文繼言長幼而上則不言者以事人使人兼之
 故也
 馬氏曰登高必自下陟遐必自邇
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
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
[052-11a]
 鄭氏曰處君父之位覽海内之士而近不能教其子
 則其餘不足觀矣
 石林葉氏曰父子主恩君臣主義於為子而教則易
 以恩廢於為臣而教則易以義奪此世子所以養之
 道教之徳使自得於己而不以義傷恩也
 講義曰夫教養世子而不能使之知父子君臣之道
 非唯不能以善世子亦非所以兼濟天下之道也何
 者兼濟天下之道始於父子君臣之義也能善養世
[052-11b]
 子者使知是道然後可以兼天下而有之矣故曰養
 世子不可不慎也得其教養世子之術則與夫兼天
 下而有之者兩得之矣不得夫教養世子之術則與
 夫兼天下而有之者兩失之矣此所以不可不慎也
 易曰慎斯術以往其無所失矣亦是意也
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也
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
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
[052-12a]
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衆著於君
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
然而衆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謂之臣
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
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
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
子之謂也周公踐阼
 鄭氏曰學之為父子君臣長幼學教也司主也一一
[052-12b]
 人也元大也良善也貞正也
 孔氏曰物猶事也一事謂與國人齒讓三善謂衆知
 父子知君臣知長幼也世子唯在學時與國人齒若
 朝㑹飲食則各以位之尊卑諸子職云辨其等正其
 位是也國人謂不知禮者疑而發問也有父在則禮
 然者是知禮之人荅之也父在則常須謙退不敢居
 人之前故云父在則禮當如此父子天性自然故云
 道君臣以義合故云義長幼有等級上下故云節不
[052-13a]
 言兄在則禮然而云長長者以世子無兄故也國人
 聞世子居臣子之禮於是各知尊其君父故世子所
 以父在為子禮君在為臣禮也斯語辭也謂之臣者
 世子於君雖曰君臣異於義合也樂正主太子詩書
 之業父師成就其徳行一人謂世子一人有大善則
 萬國以正也從上三王教世子至此皆周公踐阼之
 事
 長樂劉氏曰物謂徳行與鄉三物同義
[052-13b]
 長樂陳氏曰齒於學世子所難也以所難之事而世
 子行之非徳性之自然何以至此故曰行一物物者
 性也行一物由中出也三善皆得者自外入者也經
 曰雖天子必有尊也以天子尚有所尊而況於民乎
 故知為父子則孝知為君臣則忠知為長幼則順孝
 弟忠順立而國治矣
 嚴陵方氏曰齒讓者序齒而相讓也父在斯為子君
 在斯謂之臣或言為或言謂之者唯其以天合故直
[052-14a]
 言為唯其以人合故止言謂之也内則父子外則君
 臣長幼則内外之所兼有也内外治則國其有不治
 者乎書言父師少師則此言父師蓋大師也以其尊
 故以父稱之
 山隂陸氏曰衆著於君臣之義辭間容與緩辭也父
 子在我長幼在我而君在彼其言也亦以此父在斯
 為子君在斯謂之臣變為稱謂者言忠孝一致也為
 子孝臣斯忠矣故曰事父孝故忠可移於君學之為
[052-14b]
 父子學之為君臣學之為長幼於此有學焉蓋樂正
 司成之事周公踐阼亦目下事不言而治至是天下
 定矣不嫌不治亦治在成王者也此篇始曰周公相
 踐阼而治次曰周公攝政踐阼而治卒曰周公踐阼
 則周公踐位久天下愈益不疑
 馬氏曰凡入學以齒父在則居子之節知所以親親
 也君在則居臣之節知所以尊君也其父子君臣長
 幼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故曰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
[052-15a]
 而國治也
 新安朱氏曰語曰此書太甲篇文有本作人正謂天
 子而元良初不謂太子也古人引經多如此今但隨
 文觀之可也
 石林葉氏曰一人元良萬國以貞蓋乾始於元而終
 於貞世子有君道也體元之善則仁以長人立事之
 榦則貞以及萬國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
[052-15b]
義長幼之序
 鄭氏曰正者政也庶子司馬之屬掌國子之倅為政
 於公族者
 孔氏曰自此至不翦其類為第三節明庶子正理族
 人燕飲及刑罰殊於異姓之義今案在下皆君之所
 為非庶子所正故知庶子唯主其政令而已故讀為
 政周禮諸子下大夫二人屬司馬諸侯謂之庶子職
 掌與諸子同鄭註諸子云國子是公卿大夫士之副
[052-16a]
 貳也言副貳於父也
 長樂劉氏曰正政也諸侯立官掌其宗族之政治則
 曰庶子天子立官掌其宗族之政治則曰諸子周禮
 未成之前尚仍文王舊法故此經曰庶子之正於公
 族正者所以正人之性俾安於中則情偽雖生不敢
 越於理義然後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
 婦順朋友信義五品不違於中而人倫之道明乎宗
 族矣聖人將化天下也齊其國也正其宗族以為之
[052-16b]
 本將正其宗族也正身以為之本必擇賢才盛徳之
 士以掌其政令則庶子之官非其人不可得以正其
 宗族矣是以庶子之政必以六徳六行為本
 長樂陳氏曰言教世子而繼之以庶子正公族行法
 自貴者始故也教之事乎上則以孝弟教之交乎旁
 則以睦友教之恤乎下則以子愛
 山隂陸氏曰周官所謂諸子即此庶子燕禮曰古者
 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
[052-17a]
 倅先儒謂庶子諸侯之官誤矣
 廬陵胡氏曰正謂公族之所取正
 建安真氏曰周公之所以教者不過為人子為人臣
 與事人之道而已能此三者則他可類推矣古者天
 子公侯卿大夫士之子皆入於學而世子與之齒遜
 焉夫天子之世子將為君者也而乃於公侯卿大夫
 士之子以齒為後先何哉君在故也父在故也長長
 故也身為世子而以尊君親親敬長之道為天下倡
[052-17b]
 人其有不翕然視傚者哉秦漢以來禮樂既廢而又
 無師保之教齒胄之禮世子生而狃於貴驕之習此
 篇雖存無復有考之者矣此治之所以不古若歟
其朝於公内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
則以官司士為之
 鄭氏曰内朝路寢庭外朝路寢門之外庭司士亦司
 馬之屬也掌羣臣之班正朝儀之位也
 孔氏曰此公族之等若朝於公之内朝則西方東面
[052-18a]
 北上皆同姓之臣不得踰越父兄皆以昭穆長幼為
 齒謂父兄雖賤而在上子弟雖貴而處下若公族朝
 於外朝與異姓同處其位次則以官之上下不以齒
 也案周禮司士掌路寢門外之朝此外朝司士為之
 則知内朝是路寢庭朝也又司士掌正朝儀之位王
 族故士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大僕從者在路門之
 左南面是在路門外也故知此外朝路寢門外之朝
 也此對路寢庭朝為外朝若對庫門外朝朝士所掌
[052-18b]
 三槐九棘之朝則此路門外朝亦為内朝也故玉藻
 云朝於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
 是也其朝位天子之朝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
 卿大夫西面北上其士門西東面北上若諸侯之朝
 案大射卿西面北上大夫北面東上士門西東面北
 上與天子不同
 長樂陳氏曰周官太僕掌燕朝之服位宰夫掌治朝
 之法司士掌朝儀之位朝士掌外朝之法文王世子
[052-19a]
 公族朝於内朝庶子掌之其在外朝司士掌之玉藻
 朝服以日視朝於内朝退適路寢聽政然則文王世
 子與玉藻所謂朝者諸侯之朝也蓋天子庫門之外
 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門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掌之
 路寢燕朝也太僕掌之諸侯亦有路寢有外朝則文
 王世子所謂内朝者玉藻所謂路寢也玉藻所謂内
 朝者文王世子所謂外朝也玉藻於路寢之外言内
 朝則又有外朝明矣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與天
[052-19b]
 子同燕朝庶子掌之其官與天子異魯語曰天子及
 諸侯合民事於外朝合神事於内朝自卿以下合官
 職於外朝合家事於内朝然則卿大夫亦二朝也王
 燕朝之位雖太僕掌之然其位之所辨不可以考文
 王世子曰公族朝於内朝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
 則王之燕朝宜亦然也禮書/
 嚴陵方氏曰北上則所尊在内也臣有貴者以齒則
 賤者可知矣自三公而下皆在所司而以士名官者
[052-20a]
 司至於士則朝之所司者悉矣且古之名官多以小
 該大故守廟祧而名之曰守祧典律同而名之曰典
 同也
 馬氏曰内朝以齒則公族有所伸外朝以官則公族
 有所屈有所伸有所屈皆先王治宗族之道
其在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
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
 鄭氏曰宗人掌禮及宗廟也以爵貴賤異位也以官
[052-20b]
 官各有所掌也若司徒奉牛司馬奉羊司空奉豕上
 嗣君之適長子以特牲饋食禮言之受爵謂上嗣舉
 奠也獻謂舉奠洗爵酌入也餕謂宗人遣舉奠盥祝
 命之餕也大夫之嗣無此禮辟君也
 孔氏曰若公族在宗廟之中則其立位如外朝之位
 宗人授百官之事隨爵之尊卑貴者在前賤者在後
 又以官之職掌各共其事案周禮司徒奉牛牲司馬
 奉羊牲其司空奉豕無文案周禮雞人屬宗伯羊人
[052-21a]
 屬司馬犬人屬司冦又案五行傳牛屬土雞屬木羊
 屬火犬屬金豕屬水司空冬官位屬水故鄭知司空
 奉豕據諸侯三卿言之故不云雞犬及馬也其登餕
 獻受爵不用衆官唯用上嗣案特牲禮尸食之後主
 人主婦賔長等獻尸三獻禮畢主人獻賔及獻衆賔
 畢主人酬賔賔奠不舉主人獻長兄弟及獻衆兄弟
 内兄弟等訖長兄弟洗觚酌尸為加爵衆賔長又加
 爵畢嗣子乃舉奠奠者初尸未入之前祝酌奠於鉶
[052-21b]
 南尸入祭奠不飲至此乃嗣子舉之必嗣子舉奠者
 鄭註云將傳重累之者又云大夫之嗣子不舉奠奠
 者唯天子諸侯及士之子禮耳特牲又云嗣舉奠盥
 入北面再拜稽首尸執奠嗣子進受復位再拜稽首
 尸荅拜嗣子卒觶拜尸尸荅拜則此經所謂受爵也
 又云嗣舉奠洗酌入尸拜受嗣子荅拜則此經所謂
 獻也又云無筭爵之後禮畢尸謖而出宗人遣嗣子
 及長兄弟相對而餕所謂餕也以特牲言之則先受
[052-22a]
 爵而後獻獻而後餕今此經先云餕者以餕為重舉
 重者從後以嚮先逆言之也登謂登堂無事之時嗣
 子在堂下餕時登堂獻時亦登堂受爵之時亦登堂
 此一登之文包此三事也餕時雖有長兄弟以上嗣
 為主
 長樂劉氏曰宗人者諸侯掌禮之官也天子則曰大
 宗伯
 長樂陳氏曰外朝主敬宗廟之中亦主敬故在宗廟
[052-22b]
 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孔子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
 爾是宗廟朝廷之儀一也特牲之禮受爵而後獻獻
 而後餕此餕而後獻獻而後受爵者特牲言行禮之
 序此言其尊祖而已故有所先後
 嚴陵方氏曰凡有族則有祀祀則有宗宗人蓋典祀
 者也虞曰秩宗殷曰太宗周曰宗伯其義一也然屬
 於禮者皆宗之所典其名止以祀為義者五禮以祀
 為先故也
[052-23a]
 山隂陸氏曰内朝親親外朝貴貴在宗廟之中則二
 者並隆宗人授事以爵以官貴貴也其登餕獻受爵
 則以上嗣親親也以官若君執圭瓉祼尸大宗執璋
 瓉亞獻之類以爵若迎牲君執引卿大夫從士執芻
 之類也獻受爵謂上嗣嘗受爵於尸矣已而復酌獻
 尸也據特牲嗣舉奠盥入尸執奠進受復位舉奠洗
 酌入尸拜受
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踰父兄
[052-23b]
 鄭氏曰治之治公族之禮也唯於内朝則然其餘㑹
 聚之事則與庶姓同一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父族
 三命不齒不齒者特為位不在父兄行列中
 孔氏曰庶子治之為治此公族朝於内朝之時也既
 不計官之大小故雖有三命之貴而列位不得踰越
 在無爵父兄之上其餘非内朝則並計官也此句應
 承臣有貴者以齒之下當是簡札遺脱耳其外朝既
 曰司士為之則内朝自然庶子治之也鄭引一命再
[052-24a]
 命三命皆黨正文一命尚卑若與鄉里長宿燕食則
 猶計年也再命漸尊不復與鄉里計年唯官高在上
 但父族為重猶與之計年為列三命大貴則不復與
 父族計年唯官高在上别席獨坐在賔之東也
 嚴陵方氏曰前言司士為之此言庶子治之者治上
 道也為下道也
 山隂陸氏曰司士為之庶子治之者為之以禮治之
 以義也蓋司士為之以禮恩也故庶子治之以義雖
[052-24b]
 有三命不踰父兄據此進齒一等方其以爵以官嫌
 齒太陵故也先王所以均節仁義使恩協禮稱世無
 得議焉凡以此
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麤為序雖於公族之喪亦
如之以次主人
 鄭氏曰大事謂死喪也其為君雖皆斬衰序之必以
 本親也主人主喪者次主人者主人恒在上主人雖
 有父兄猶不得下齒
[052-25a]
 孔氏曰此謂君喪而庶子官掌之事也案喪服臣為
 君雖皆斬衰其庶子列次之時則以其本服之精麤
 為序衰麤者在前衰精者在後精麤謂衰服縷布精
 麤也非但公喪如此雖於公族之内有死喪之事相
 為亦如之為死者服麤者居前服精者居後雖有庶
 長父兄尊於主人仍次於主人之下使主人在上居
 喪主也
 嚴陵方氏曰送死足以當大事故謂之大事服輕則
[052-25b]
 於喪者為疏服重則於喪者為親以精麤為序也
若公與族燕則異姓為賔膳宰為主人公與父兄齒族
食世降一等
 鄭氏曰異姓為賔為同宗無相賔客之道膳宰為主
 人君尊不獻酒也與父兄齒親親也族食世降一等
 親者稠疏者希
 孔氏曰此明公與族人燕食之禮庶子掌之也燕飲
 必立賔以行禮異姓為賔必對主人君尊不宜敵賔
[052-26a]
 故使供膳之宰以為主人使得抗禮酬酢也公既不
 為主族人又不為賔故列位在父兄之坐上與族人
 相齒見親親也族食謂與族人燕食也族人既有親
 疏燕食亦隨世降殺假令本是齊衰一年四㑹食若
 大功則一年三㑹食小功則一年二㑹食緦麻則一
 年一㑹食是世降一等也若與異姓燕飲則燕禮云
 宰夫為獻主
 嚴陵方氏曰凡燕之禮必立賔以備酬酢之儀若鄉
[052-26b]
 飲酒言立賔以象天是也然主人者尊賔既謂之賔
 則尊之而已非親之也親莫親於同姓則君於同姓
 固無賔之之禮也故燕族之賔不以同姓而以異姓
 為之也膳宰解見篇首主人即周官所謂獻主也謂
 之燕則君於羣臣亦有賔主之道焉故不可以無獻
 主雖然君臣之義又不可以燕廢也故使膳宰為主
 人而已蓋燕飲以食飲養賔而膳宰以食飲養君之
 官也使所以養君者養賔焉則君子之厚意也公與
[052-27a]
 父兄齒則以門内之治而長幼之節不可廢故也
 山隂陸氏曰世降一等謂若於君在祖行即就父行
 父行就兄弟行兄弟行就子行蓋燕以示慈惠饗以
 示恭儉食在二者之間
 長樂陳氏曰先王之與同姓有時燕焉有因祭而燕
 焉國語曰時燕不淫此時燕也詩曰諸宰君婦廢徹
 不遲諸父兄弟備言燕私坊記曰因其酒肉聚其宗
 族以教民睦此因祭而燕也其禮之詳雖不可考要
[052-27b]
 之服皮弁服即於路寢宰夫為主異姓為賔主與族
 人燕於堂后帥内宗之屬燕於房其物餚蒸所以合
 食也其食世降一等所以辨親疏也昭穆以序之所
 以明世次也夜飲以成之所以别異姓也若夫几席
 之位升降之儀脱屨而坐立監相禮羞庶羞以盡愛
 爵樂無筭以盡懽其大率蓋與諸侯燕禮不異諸侯
 燕族人與父兄齒雖王之尊蓋亦不以至尊廢至親
 也特牲饋食禮祝告利成徹庶羞設於西序下鄭氏
[052-28a]
 引書傳曰宗室有事族人皆侍終日大宗已侍於賓
 奠然後燕私燕私者何也已而與族人飲也此徹庶
 羞置西序下者為將以燕飲與然則自尸祝至於兄
 弟之庶羞宗子以與族人燕飲於堂内賓宗婦之庶
 羞主婦以燕飲於房由是觀之燕族之禮不特天子
 諸侯而已禮書/
其在軍則守於公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
無事者守於公宫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宫貴室諸子
[052-28b]
諸孫守下宫下室
 鄭氏曰在軍謂從軍者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
 在外親也出疆謂朝覲㑹同也正室適子也太廟太
 祖之廟守貴宫貴室謂守路寢下宫親廟也下室燕
 寢也或言宫或言廟通異語
 孔氏曰此明庶子從行在軍及公行庶子留守之事
 公禰謂遷主載在齊車隨公行者庶子官既從在軍
 故守於公齊車之行主也遷主而呼為禰者既在國
[052-29a]
 外故依親親之辭若出疆庶子不從公行則亦掌留
 守之事云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宫者與下
 文為總正室守太廟以下則各言其别無事謂不從
 行及無職事者正室謂公卿大夫之適子也貴宫貴
 室總據路寢指其院宇謂之宫指其所居之處謂之
 室上言大廟故知此下宫是高祖以下親廟上云貴
 室是路寢故知此下室是燕寢諸父諸子諸孫未審
 為是君之諸父及諸子孫之行為當是見任卿大夫
[052-29b]
 之諸父子孫也然鄭解正室適子云卿大夫適子則
 諸父子孫亦謂卿大夫之諸父子孫也不云兄弟者
 諸兄從諸父諸弟從諸子也
 長樂陳氏曰古之教國子者以什五之法寓於道藝
 之間以羨卒之法行於游倅之列及其有事則用之
 故在軍則守公禰在國則守公宫繫於庶子則守公
 禰者公命之也周官小宗伯曰正室謂之門子則正
 室適子也戰則守公禰此以死守公禰者也故謂之
[052-30a]
 孝愛之深正室守太廟此以承重者守所重也故謂
 之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諸兄諸父守貴室子弟守
 下室此尊不偪下下不陵上者也故謂之讓道達先
 王之於國子教之未嘗不用用之未嘗不教此所以
 無不成之材也
 嚴陵方氏曰古者軍行必載遷主解見曽子問守公
 禰必以其族而異姓不得與焉則不以疏間親故也
 族之無事謂無吉凶之事者正室守太廟則以將為
[052-30b]
 祭主故也以其當室故謂之正室以其當門故小宗
 伯謂之門子其實一也貴宫貴室謂昭廟也下宫下
 室謂穆廟也父為昭故諸父諸兄守昭廟子為穆故
 諸子諸孫守穆廟既言宫又言室者以理推之則伯
 父守貴宫叔父守貴室諸子守下宫諸孫守下室可
 知孫非穆行而守下室者以其卑而已其曰諸則所
 守者非一人矣
 山隂陸氏曰太廟若周公之廟貴宫貴室若魯公之
[052-31a]
 廟下宫下室若羣公之廟喪大記曰内子未命則死
 於下室趙世家曰昔者下宫之難此卿大夫下宫下
 室也
 廬陵胡氏曰以上言公宫則知上宫下宫皆人所居
 之宫也上言大廟則知貴室下室皆親廟而高祖以
 下也文十有三年大室屋壞室謂廟也
 
 
[052-31b]
 
 
 
 
 
 
 
 禮記集説卷五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