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50-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五十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裏河北自清口山清外河交界甘羅城迤西起南至
 揚河交界黄浦止計水程九十六里一百一十八步
 二尺自甘羅城迤西至季家淺長一十五里五十丈
 係清河縣境自季家淺至黄浦長八十一里六十八
[150-1b]
 丈係山陽縣境屬山清裏河同知管轄其汛三曰運
 口汛裏河上汛裏河下汛河防志府薈蕞云山陽縣/即淮安 治東至海濵界
 二百三十里西至清河縣界三十里南至寶應縣界/八十里北至安東縣界三十里西北五十里有淮隂
 故城秦置水經注淮水東北經淮隂故城韓信/釣此節孝先生有淮隂故城序即甘羅城也
 運口汛自甘羅城迤西起至季家淺止南岸堤長三
 千六百六十八丈北岸堤長二千九百一十三丈五
 尺又七里閘西岸太山湖周圍一帶堤長二千五百
 五十六丈六尺以下俱河防志/
[150-2a]
 清口於康熙三十五年七月間唐埂六壩潰決淮水
 東注黄流倒灌諸引河一概淤塞臣鵬翮於康熙三
 十九年恭奉
聖謨開穵張福口引河一道長一千二百三十五丈次
 年正月又開張家莊引河一道長一千六百七十丈
 又裴家場爛泥淺三岔等引河俱先後挑濬深通合
 衆引河之水㑹出清口併力敵黄而淮黄交㑹矣
 運口曽經屢改今仍在舊大王廟前有迎清逼黄之
[150-2b]
 勢舊築大墩一座置頭二三四草壩束水濟運康熙
 四十年於舊大墩西接築攔湖堤一道長一百四十
 丈内外排樁鑲埽又接建新大墩一座周圍三十五
 丈逼清水七分敵黄三分濟運又於大墩下運河口
 門築攔河壩南北共長二十四丈以禦湖水異漲置
 造鐵犀一座於新大墩上以鎮水勢刻詞於犀曰維
 金尅朩蛟龍藏維土制水龜蛇降鑄犀作鎮奠淮揚
 永除昏墊報吾
[150-3a]

 南岸自舊大墩前起經七里閘至文華寺後止内除
 髙阜外堤工長二千八百三十九丈康熙三十八年
 修築文華寺後髙/阜歴年未修
 武家墩後横堤一道長一千一百三十二丈康熙四
 十年加幇臨湖釘樁鑲埽
 北岸自甘羅城迤西起至恵濟祠旁新石工頭止内
 除甘羅城東門髙阜九十丈外堤工長一千八百八
[150-3b]
 十九丈五尺康熙四十年補修完工
 恵濟祠旁新石工一段長一百四十七丈康熙三十
 八年創砌清河縣志南祠在舊新莊閘口明正徳三/年建武宗 巡止蹕祠下瞻顧久之嘉靖
 初章聖皇太后過此賜黄香白/金禮獻之物賜額曰恵濟祠
 南岸石磡於康熙四十一年 題建石閘一座相時
 啓閉引三岔河之水濟運
 七里閘西岸堤長二千五百五十六丈六尺
 七里閘河一道長一千五百七十三丈七尺自恵濟
[150-4a]
 祠後起至季家淺止運河長七百四十二丈俱康熙
 三十九年 題准挑濬深通
 裏河上汛自季家淺起至南角樓止河道計長四十
 里四十四丈康熙三十九年 題准挑濬深通
 南岸堤長七千三丈七尺北岸堤長七千三百九十
 一丈九尺兩岸排樁於康熙四十年改龍尾埽為丁
 頭埽
 五孔橋於康熙三十五年前河臣董安國建石閘一
[150-4b]
 座因地勢低窪土性虚鬆未便開放久經堵塞
 龍汪閘一座金門寛二丈一尺二寸康熙三十八年
 加髙石四層金門上寛下/窄不能下板月河閘金門寛二丈七尺
 六寸兩岸皆砌石
 北岸檀度寺新閘一座康熙三十五年創建
 北岸版閘闗口石工一段長一百二十丈康熙三十
 八年創砌康熙四十年完工
 南岸盤糧㕔前石工一段長五十五丈康熙三十八
[150-5a]
 年創砌康熙四十年完工
 北岸府城西門䕶城石工一段長三百六十丈康熙
 三十八年創砌以上俱河防志/
 府城北角樓一工與小壩一工同一危險盖因此二
 處水勢頂衝舊堤單薄堤裏地形低窪俱係深塘兼
 之城池官廨民居鱗集於此澤洪屢欲啓請河憲建
 造石工庶幾一勞永逸因需用錢糧浩繁未敢輕舉
 今年冬氷凌水漲沖刷塌卸堤根水深至二丈有餘
[150-5b]
 亟調集員弁夫役并工搶䕶方得平穩此處建造石
 工斷不可遲嚼梅軒偶存/
 裏河下汛自南角樓起至黄浦揚河交界止河道計
 長四十一里二十四丈二尺康熙三十九年 題准
 挑濬深通以下俱河防志/
 東岸堤長七千三百五十四丈五尺西岸堤長七千
 三百七丈五尺兩岸排樁康熙四十年修補完固
 東岸舊有興文閘一座閘内澗河一道至涇口入射
[150-6a]
 陽湖由廟灣歸海洩三城之積水通商賈之舟楫其
 利非小歴年黄水内灌河身淤墊康熙三十九年復
 加挑濬以上俱河防志/
 本汛東岸興文小閘一座口寛二尺八寸有澗河一
 道至涇口水入射陽湖康熙三十八年總河于成龍
 於欽奉
上諭事案内估挑後于請
㫖事案内撥給捐工人員挑浚又於康熙三十九年總
[150-6b]
 河張鵬翮題為黄淮交㑹謹陳善後一策等事案
 内動帑修砌興文閘座以備宣洩運河水勢裡河㕔冊/
 興文閘南有頭石工二石工兩段頭石工長三百一
 十八丈北磚工三十丈中石工一百五十七丈南磚
 工一百三十一丈其二石工長一百五十丈俱係磚
 工康熙三十八年 題准加髙二層河防志/
 涇河閘一座其河下通射陽湖計長八千二百五十
 丈面寛五丈底寛二丈五尺深六尺康熙三十九年
[150-7a]
 挑濬深通又補修閘座以備蓄洩河防志/
 王永吉修復涇河舊閘議揭云竊照黄淮外河水勢
 蕩蕩滔天來路甚猛逼入清口内河河身窄狹兩岸
 束縛迂回四百五十里直至𤓰洲纔得入江出路甚
 長甚細前賢恐其震盪汹湧髙寶地卑水聚中飽勢
 不能容必致決裂所以於山陽縣南去百里之内造
 涇河閘分水一支直趨射陽湖東北入於海此閘既
 成固疏淮安下流之壅實減髙寶上流之勢矣年久
[150-7b]
 失修遇水崩決司水者憚於興造遂築土壩一道人
 馬通行因循數年閘基遂廢此處滴水不通則閘内
 行水之河身以及接連射陽湖一帶原無主管之水
 泊盡被衙蠧土豪𤓰分圍占低下者取魚斮草髙阜
 者種麥插禾官河變作私田野水化成膄地宜其百
 計阻撓牽制官府不肯造閘及奉憲檄勒限督催不
 得不造却又賄囑經承人員將閘門改小閘底増髙
 草草了事洩水無多當夏秋水漲之日即徹底全開
[150-8a]
 尚恐宣洩不足乃啓不數板開不數日旋築月壩堅
 閉終年閘雖報完全無實用至於子嬰雙閘復以委
 官承行剋減工料樁短灰少閘底石不齊縫不敢全
 槽開放稍有滲漏損傷隨即填泥下埽歳歳如此亦
 僅存有閘之名耳夫昔人造芒稻河閘導水入江造
 涇河子嬰閘導水入海今芒稻河既被棍徒占塞涇
 河復被豪蠧官胥把持水不出頭激之愈怒以致八
 年之内年年潰決漕堤耗費官帑民財數十萬築塞
[150-8b]
 殆無虚日糜 朝廷之金錢竭小民之膏血徒作棍
 徒豪蠧官胥人等肥家潤槖之資漏卮不塞長此安
 窮伏望老公祖台臺移文㑹勘遴委亷能風力職官
 監造堅厚闊大石閘一座其閘底須與下河河底相
 平庶無髙昂吊口之弊朩樁務要長大粗壯挨緊密
 釘底石務要二層細鑿套筍塊塊勾連層層合縫然
 後多將糯米熬汁打灰灌漿纔可支持幾年不致旋
 砌旋崩泛水而衝石也閘門兩旁襯石縱不能多數
[150-9a]
 層斷不可少若一二層之外便是泥土水鑽石縫土
 必虚鬆安能壁立而不仆哉凡不利於有此閘者必
 曰閘底太低則水頭甚髙誠恐民田渰沒殊不知此
 閘與子嬰閘同是一般閘内河南河北兩條大堤較
 之運河更髙更闊只是單行水道直通射陽湖滙合
 下海原與民間田地絶不相通倘或此堤小有殘缺
 修補不難如果堤岸全無多年閘水不行内堤因何
 坍塌必是附近有田豪强耕攤挖毁占踞河身渾成
[150-9b]
 一片令人莫可查考此等奸徒不追從前花利寛貸
 實多責令培補原堤亦情法之允協者耳又或有不
 知淮揚水利者必曰沿堤減水閘洞多矣何必爭此
 涇河一閘殊不知髙寳之南惟有芒稻河洩水極大
 直捷入江髙寳之北惟有子嬰涇河洩水極大轉折
 入海全不侵灌民田既可洩水又不傷稼故為甚利
 而無害也若沿堤小閘名曰斗門所洩之水不及大
 閘五之一況當上河水滿之時下河溝港俱已泛漲
[150-10a]
 田地將沉再加各閘齊放既不通江又難到海一望
 汪洋廬舍盡沒東風一起巨浪拍天直捲堤根一線
 漕堤内外洗刷所以崩決最易繇此觀之欲保堤利
 運導水安民舍修復涇河之外固無他法也事闗利
 害故不避嫌怨詳切盡言之仰希採擇立賜施行河
 漕幸甚王鐵山集/
 本汛東岸涇河閘一座口寛一丈下有涇河一道通
 塔兒頭金吾莊水下射陽湖康熙三十八年總河于
[150-10b]
 成龍於欽奉
上諭事案内估挑後於請
㫖事案内撥給捐工人員挑浚又於康熙三十九年總
 河張鵬翮 題為黄淮交㑹謹陳善後一策等事案
 内動帑修砌涇河閘座以備宣洩運河水勢裡河㕔册/
 東岸舊有頭淺涵洞六座二淺涵洞二座三淺涵洞
 五座又風水涵洞二座西岸涵洞四座河防志/
 西岸楊家廟新河一道康熙二十五年挑浚河防志/
[150-11a]
 運河古山陽瀆也隋開皇六年鑿然呉王城䢴溝出
 於末口即新城北辰坊之北閘也三國以無運而塞
 隋因平陳而廣之五代亦以不運而湮周以平呉而
 濬之元以兵阻而廢明初以漕運而復之時巳築新
 城則又倣宋轉運使喬維嶽之制自郡城西北逶迤
 轉西南建閘通清河口皆陳恭襄公力也以下俱淮/
 安府志/
 永濟故沙河即烏沙河在治西北一帶三十里古運
[150-11b]
 自淮城艮隅入淮不免灣山陽六十里風濤之險宋
 轉運使喬維嶽開此直達清口後蔣之奇又開濬洪
 澤歳久俱淤永樂初平江伯陳因舊渠開通置閘蓄
 泄更名清江浦復置常盈倉於旁積糧以備轉兌為
 公私便共置五閘以備蓄洩
 永濟河治西南自楊家廟上達清河口萬厯九年總
 漕尚書凌雲翼開挑通漕避清江浦黄河嚙堤之虞
 及清江築堤運艘仍舊由城西故沙河以出清口而
[150-12a]
 此河並存今資以灌溉民田中有涵洞十餘處
 涇河治南五十里西通運河河口有閘水漲則啓洩
 入射陽湖嘉隆間濬修萬厯丁已南河郎中李之藻
 重修鄉官胡效謨為記
 澗河治東南上洩三城瀦水下通濵海舟楫歳久湮
 淤鉅工不易舉黄流一泛沙漫平陸督撫王公宗沐
 乃環城築堤長數十里黄流不復入而三城内澇水
 不可洩乃濬澗河長三十里東通射陽建閘河澨備
[150-12b]
 蓄洩及委人守之歳各餼金二鍰歳取府𣙜金二百
 兩為繕修之費先後蒞土者加意深濬各有碑記在
 乃食貨大通之區也河兩旁溝洞灌田歳久積淤天
 啓四年知府宋祖舜挑深利民
 故城河又名壽河治東南五十里東入射陽湖上接
 黄浦澗河考之知府邵元哲及給事中朱維籓二碑
 記則故城河是澗河之支河自射陽湖淤塞直至車
 家橋水遂下趨於故城河而澗河水道不濟則東南
[150-13a]
 三十餘里民田呼癸不應河原有壩為界壩存則澗
 河之田灌溉有餘壩去則故城河之民田收成亦足
 是壩之去留闗二河民田之利害甲子秋月
皇上東巡議開海口以甦民瘼二十四年按察使于成
 龍踏勘海口一帶經此議開射陽湖並澗河澗河濬
 不但民田便利淮城積水亦得消退矣
 草灣河先年海口横沙黄淮下流勢緩嘗苦淺涸毎
 水發則有逼城之患萬厯四年兵備副使舒應龍議
[150-13b]
 開此河直達安東於是郡城水患稍紓
 射陽湖府治東南七十里東通寶應山陽鹽城三縣
 分湖為界其闊約三十里周迴三百里明嘉靖隆慶
 間黄淮交漲潰髙寶堤防并注於湖日見淺淤因盈
 溢浸諸州縣萬厯九年總漕凌雲翼請帑金三千委
 鹽城知縣楊瑞雲督開由廟灣新豐市入海其害乃
 止
 管家湖望雲門外明永樂初平江伯於湖東北畔界
[150-14a]
 水築堤砌石自西門抵板閘以便漕運名謂新路又
 謂西湖即仁濟橋之北湖也以上俱淮安府志/
 洪澤在府治西南九十里舊有閘宋魏勝運糧至洪
 澤出閘入淮即此江南/通志清河縣治東南六十里有洪
 澤鎮濵淮河古南北大道設洪澤驛及巡檢司盖劇
 鎮也有橋後漢書載陳登廟祀於泗之洪澤橋即此
 自髙堰築後黄河復屢決入淮湖水泛溢全鎮俱沒
 水中所餘髙阜數家寄生浮梗非舟筏不行清河縣志/
[150-14b]
 王永吉重浚射陽湖議揭云竊照淮揚兩府之民歳
 苦水災而淮之鹽城山陽揚之興化髙郵寶應江都
 泰州為尤甚二十年中無歳不受水災而六七年來
 為尤甚盖黄河水溢則勢重南徙淮既避黄以直下
 若淮泗水溢則力猛東注淮復引黄而合趨以髙寶
 一線漕河容納南北兩河滔天浴日之水而下流壅
 淤無所宣洩水聚中飽安得不奔潰決堤病漕而害
 民哉士民苦於水患因下流不通輒紛紛陳控求開
[150-15a]
 海口殊不知海口之在泰州興化鹽城界内者如丁
 溪塲白駒塲劉莊塲神台塲四口現開原無阻塞若
 泰州河垜塲一口萬厯十三年本州鄉官林海樓議
 開地方抗阻鹽城城東之天妃口天啓六年興化鄉
 官李碧海議開地方抗阻凡事有碍於地方知其不
 可為而强為之者終畫餅耳至於山陽境内之廟灣
 海口此口空闊實為七州縣之尾閭更無一毫阻塞
 之處夫各處海口既無阻塞何以水不趨下反泛濫
[150-15b]
 而横行乎永吉蒿目心傷考之傳記詢之土人乃知
 射陽一湖全然淤墊中間隔斷上下不通雖有海口
 水不東注病漕害民根原在此為今之計重濬射陽
 湖真有一日不可再緩者查得鹽城縣志書内載射
 陽湖在城西一百四十里西接寶應縣界西北接山
 陽縣中流為界濴迴約三百里南北淺狹自故晉地
 方至喻口北流入海東屬鹽城西北屬山陽縣故晉
 而上至射陽屬寶應嘉隆以來湖乃大淤萬厯七年
[150-16a]
 民李雯等建議開濬萬厯九年春知縣楊瑞雲申詳
 具題請發帑金重濬水繇廟灣新豐市入海水患稍
 息民賴以安至崇禎四年淮北蘇家嘴柳舗灣新溝
 建義口並決築塞久無成功黄流灌注三年水退沙
 停支河小港大半壅淤而射陽湖幾化為平陸矣然
 湖形現在疏鑿不難有硬沙墊髙者亦有泥水夾雜
 深淺不等者里數不多若合七州縣之力認真實做
 成功何難約算大槩分為三段其上一段自寶應鹽
[150-16b]
 城界上射陽鎮起至安豐鎮止約長二十五里自安
 豐鎮至山陽縣東作地方止約長十六七里自東作
 至涇口止約長五里以上係泥水相雜之工自東作
 至山陽鹽城界上清溝止約長二十里係泥沙旱工
 此處接連湖面查湖面舊制三十六丈闊今止存三
 四丈極闊者七八丈耳湖面盡淤安能受水宜裁闊
 如舊自清溝至南馬駱一林地方約十五六里長此
 處亦甚逼窄鑿之使寛則下流通暢繇此入山陽之
[150-17a]
 軋東溝繇溝入濛瀧喻口繇喻口入廟灣則入於海
 矣中一段自鹽城奪基廟起至林上止約十二里長
 自林上繇舊浦河此河洩江都泰州髙郵寶應/興化五州縣之水今淤塞至馬
 家蕩止約三十里長自馬家蕩至陶家林止約十里
 長以上亦係泥水相雜之工應用鐵口罱子撈濬其
 泥用船裝載去湖稍逺庶不再淤此處舊名蝦溝從
 此至東尤莊約二十里長則入鬚溝而水直達於射
 陽湖矣其西一段則單在鹽城縣境内舊名東塘河
[150-17b]
 西塘河西塘河自黄土溝起至許家灣止約二十里
 長只此淤淺急宜挑濬從此入於樓下莊唐橋鎮則
 一路闊深直達射陽出廟灣入海通行無碍也東塘
 河自唐子鎮起至安豐王莊約三十里長自王莊過
 界河至大港鎮約二十里長自大港至九曲河廟止
 約三十里長從此二十里至古吉寺又二十里至院
 道港入濛瀧喻口達射陽入廟灣則入於海矣此與
 鹽城縣近河生員周國顯梁卓徐行等面相考訂明
[150-18a]
 白者雖未盡確或亦不逺大約黄自北來淮從西下
 如人身喉項廟灣各口如人身尾閭而射陽湖則如
 人身之胷膈膓腹也若人身日進飲食而胷膈不得
 通腸腹不能納縱有尾閭無從消導安得不鬱而病
 病而至死哉全湖形勢了然疏瀹決排原無難事而
 坐視淪胥無人肯救者何也各州縣有司畫於封域
 未必周知即或知之而彼疆此界觀望推諉不肯擔
 當殊不知所渰沒者本州縣之田禾所漂淌者本州
[150-18b]
 縣之廬舍築塞漕隄決口所起派者本州縣之人夫
 利害相闗剝膚切骨孰大於此又或精神疲於催徴
 工夫分於獄訟視此畚插之勞反為不急之務殊不
 知湖淤河決水滿歳荒死亡流竄十室九空錢糧從
 何出漕米從何完差徭從何供贖鍰從何納老幼男
 女粗衣糲食從何來 國課根本萬民性命舍此别
 無活路州縣正官急務亦孰有急於此者奈何不深
 思也至於治水衙門不肯著力必謂此係下河不是上
[150-19a]
 河殊不知下河之水不通則上河之堤必決治湖正
 以治河表裏原是一事又必謂河帑不敢輕動日後
 難於開銷殊不知所渰者下河之民田所決者上河
 之漕堤堤決年年築塞築堤月月起夫民間毎歳起
 派人夫或百萬或數十萬固可憐 朝廷毎歳銷算
 錢糧或數萬或數千亦可惜公私交困何不急圖一
 舉兩便之策乎欲興大工事闗題 奏務求詳確未
 敢草草敷陳管見大約有五一曰先估勘揭中所開
[150-19b]
 淤塞村落地名及道里長短原係採訪未曽親到必
 得真心為民實心做事憲司公祖不辭辛苦督率山
 陽鹽城髙郵寶應興化江都泰州正印父母各帶鄉
 導乘駕小舟同到射陽湖上下各處淤淺地方逐節
 逐段從長打算商量務要直捷鈔近不得遷就迂回
 恐有奸民假公濟私避害趨利希圖本村本鎮便宜
 其應開濬處所要見得自某處起至某處止該挑若
 干里數長若干丈尺深若干丈尺闊一一詳悉開寫
[150-20a]
 如有與揭開不合者即行改正估勘既有清冊則工
 程難易人人共知酌逺近淺深闊狹品搭派工庶無
 多寡不均之歎一曰專責成各州縣印官分定工程
 則一切人夫器用船隻稽察督催等事自應逐項料
 理但印務煩雜未能嘗駐工所除淮揚兩府各有提
 調憲司公祖及分委府佐公祖監督外毎湖灘十里
 須於兩府各州縣中選委能幹職官一員義官數員
 分頭催趲庶無照管不到之虞一曰派人夫湖水無
[150-20b]
 阻則漕堤堅固運道通行可省年年塞決幇堤之費
 似當量動官銀以襄大役然河帑空虚難以輕議止
 可酌估犒賞或官備竹鐵罱子合掀等項以省民間
 擾累亦無不可各州縣欲圖永利合派民夫如東塘
 河西塘河若果單洩鹽城一縣之水者俟查確另議
 外其餘闗係山鹽江泰髙寶興七州縣利害者自當
 勻均酌派庶無偏私不平之鳴一曰嚴功罪先年亦
 曽興工開濬上司正官足跡未到湖邊提調諉之各
[150-21a]
 州縣各州縣諉之佐貳佐貳諉之義官義官與夫頭
 通同折夫無人實做遇水泊無載泥之船遇淤泥無
 撈淺之具朦朧報完徒費民財毫無成效似當預先
  題准若有急公勤事者紀錄優陞倘或茍且塞責
 工完不合式報完不及期人夫遲誤器具缺少摘叅
 重處至於包夫折夫誤事殃民情法難恕但有犯者
 不論有職無職立置重典則積弊可除不難事平而
 功倍也一曰定期限霜降前後水勢泛漲雖極淤淺
[150-21b]
 亦沉水底難以相度目前牌行㑹勘須限十一月上
 旬估完詳報以便仲冬具 題如此大工既不多動
 河帑部覆必無留滯似當一面入
告一面擇日部署開工若以九年正月為始定限一百
 日報竣斷無不完之工程不通之水利矣此湖僻在
 東北一方非若上河為南北咽喉秋冬有回空春夏
 有重運築壩開壩甚費掣肘議早定則今冬亦可舉
 行工難成則來冬亦可補足兩府士民異地心同雖勞
[150-22a]
 不怨七省漕船波恬浪靜飛渡無憂 國計民生漕
 堤運道闗係重大如此永吉生長淮揚聞見最確不
 揣庸愚敷陳管見如果所言非妄伏乞老公祖台臺
 俯垂採納再加訪察立賜施行謹揭王鐵山集/
 
 
 
 
[150-22b]
 
 
 
 
 
 
 
 行水金鑑巻一百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