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2k0078 行水金鑑-清-傅澤洪 (master)


[137-1a]
欽定四庫全書
 行水金鑑巻一百三十七
          江南按察使傅澤洪撰
  運河水
聖祖仁皇帝康熙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九日
駐蹕𤓰洲陳家灣地方奉
上諭髙郵州南北一帶殘缺甎石工程著修理 二月
 二十五日工部議修理下河具題一案桑格捧出原
[137-1b]
 疏轉𫝊
上諭著扈從諸臣議奏 㑹議得先經工部具題内開
 侍郎凱音布疏稱挑浚串塲河並丁溪草堰白駒石
 䃮及車兒埠下滔子河起至苦水洋之處俱照凱音
 布所題令其挑浚等語查近差侍郎徐廷璽巡撫于
 成龍㸔閲下河具奏之處工部議自丁溪至白駒有
 通海之口三處計三十七里應令商人挑濬其餘地
 方及石䃮俱行停止等因繕寫摺子具奏應將串塲
[137-2a]
 河石䃮無容再議外其丁溪草堰白駒等河先經于
 成龍孫在豐俱稱應挑其凱音布亦題請挑濬應將
 此河仍令挑浚又自滔子竈挑至苦水洋之處詢問
 侍郎徐廷璽巡撫于成龍據稱河垜場河水流入苦
 水洋丁溪河水亦流入苦水洋且滔子竈上有歸入
 丁溪場之馮家壩小河一道相隔七里餘如將此處
 挑濬則河垜之水可由丁溪流入苦水洋等語應將
 凱音布自滔子竈挑至苦水洋三十二里之處停止
[137-2b]
 將近丁溪之馮家壩河道令其挑濬其餘俱照凱音
 布所題再查上河為下河之本源互有相闗之處若
 令交與侍郎凱音布挑濬恐各籌所司之事反致誤
 工亦未可定今責成一人總理督修則上下河道可
 以兼顧相應將下河事務交與總河王新命務期速
 行挑浚完工以仰副
皇上愛民至意其凱音布挑河見用錢糧令交明王新
 命後回京可也奉
[137-3a]
㫖依議 三月初三日奉
上諭朕前閲中河初疑其狹隘今行經丹陽閲視河道
亦復狹隘又聞衆官民俱言中河挑濬有益所闗甚大
爾等㑹同總河總漕確議具奏 初八日該臣等㑹議
 得從前挑浚中河原避黄河一百八十里之險且收
 束散漫之水使不致淹沒民田㸔河諸臣亦疏稱若
 行中河則一百八十里之險可避止因黄河逼近不
 便挑寛等語今我
[137-3b]
皇上南巡省視民生經過丹陽又見與中河寛窄相等
 詢訪官員百姓
命臣等㑹同總河總漕確議具奏仰惟
皇上從前諭㫖原欲收束漫溢之水拯救被災之民使
 淹沒田地得以涸出故前任總河靳輔挑浚中河今
 水勢業巳收束且避險就易於民生漕運甚有禆益
 應將中河無容另議其駱馬湖口先經尚書張玉書
 等㸔河之時題修減水壩二座今王新命稱丈量水
[137-4a]
 深二丈有餘難以建壩且需錢糧甚多應停其建築
 編竹簍以盛石塊髙出水面二尺成造堵塞若水大
 可以浮面洩出等語又支河口先經張玉書等疏稱
 建造板閘一座應令隨時啓閉今王新命稱若建閘
 水大之時必致衝決應停其建閘留出水之口於南
 隄下埽堵塞等語此二處建閘修壩用竹簍下埽減
 洩溢水與㸔河諸臣所題其理無異但照總河王新
 命議建造修理所需錢糧減少應照王新命所議建
[137-4b]
 造又駱馬湖減水三壩先張玉書等疏稱將二壩之
 水令流入中河其一壩之水留在遙隄之外令流入
 海今據王新命亦復稱善應照張玉書所題又張玉
 書等稱裏運河駱馬湖之水俱入中河河窄難以容
 納應於北隄建修減水壩三座今王新命稱若欲建
 壩所費錢糧必多應停其建壩亦用竹簍以盛石塊
 堵水若有大水可以減洩等語先張玊書等欲建壩
 減水今王新命用竹簍盛石減水俱係洩水之意亦
[137-5a]
 照王新命所議修造可也奉
㫖依議 八月十五日工部題覆總河王新命疏稱儀
 真四閘䝉
皇上聖明洞照加意運道民生行令修理臣查新河口
 之北新洲原係江心長成之沙今欲挑穵成河從來
 未經試驗之事可否挑成難以預必即挑成之後果
 否不復淤長尤難逆料且糧船皆由一閘經行未見
 阻滯所有一切重運似應仍照歴年由𤓰洲閘入運
[137-5b]
 河其儀真挑洲開河并修理四閘俱應暫停飭令量
 為修葺以利回空船隻俟沙洲變遷可以通漕之日
 再行興修等因前來查先經原任總漕慕天顔將𤓰
 儀二閘題請大修臣部議行新任總河親詣確勘作
 速具題到日再議等因具題奉
㫖朕前巡行江南經過儀真地方見水淺閘壊行船艱
難俱宜修理著再議具奏欽此臣部議行河臣王新命
 將儀真𤓰洲二閘作速修理等因具題行文在案今
[137-6a]
 該督雖稱北新洲原係江心長成之沙今欲挑穵未
 經試驗糧艘皆由一閘經行未見沮滯儀真河路并
 四閘暫停使各省漕船盡由𤓰洲一閘進口勢必長
 江内漕船頂阻守候以致遲誤亦未可定應請
勅下總河總漕江南江西總督㑹同確勘定議具題到
 日再議可也奉
㫖儀真河閘關係運道著河道總督㑹同江南江西總
督漕運總督詳閲定議具奏今據總河王新命㑹同江
[137-6b]
 南江西總督傅臘塔漕運總督董訥疏稱儀真牐外
 江口北新洲一帶俱係乾涸而北新洲之外又有沙
 漫洲過水不過二捺餘横亘二三百丈難以築壩若
 自沙漫洲尾從北新洲腹内向東北斜開引河以通
 四閘不能保無坍淤似應仍挑北新洲舊河身直通
 四閘一切糧艘令循沙漫洲尾轉入新河口可以通
 行其日乆或有淤阻之處聴河臣酌量挑濬所有應
 挑土方并修閘工料銀兩聴河臣確估等因前來查
[137-7a]
 儀真河口闗係運道民生今河道總督等㑹同詳閲
 仍挑北新洲舊河身直通四閘一切糧艘令循沙漫
 洲尾轉入新河口可以通行等語應如該督等所題
 交與總河挑濬修理其挑河修閘所需工料銀兩應
 令總河確估具題可也奉
㫖依議河防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二十九年總河王新命奉
上諭河道闗係最為重要巳前一二年雨水鮮少河道
[137-7b]
官員必將河務視以為常事今年景象雨水似多應行
文總河著嚴行曉示所屬官員無分晝夜防守務使河
道不致有危山東兖寧道册/
 十一月十一日總河王新命題奏丹衛河道情形竊
 照臨清以北一帶運河每嵗重運經臨厯多淺阻因
 考有河南小丹河可以通流入衛濟運曾經題明親
 往看驗在案臣於十月初七日自清江浦起行循河
 而至河南懐慶府河内縣細閲丹河發源太行山至
[137-8a]
 丹河口分渠九道大丹一河直歸懐慶沁河其餘六
 渠民間引水種竹溉田約計一千四百餘頃止小丹
 河上秦河二渠灌溉所餘之水涓流通衛臣仰體
皇上漕運民田均闗緊要之至意諭令所在紳士耆民
 於每嵗三月初用竹絡裝石横塞八河渠使水歸小
 丹河入衛以濟漕留涓涓之水以溉地至五月盡重
 運過完則開八河渠用竹絡裝石塞小丹河口以防
 山水漫溢士民咸為稱便其小丹河經修武獲嘉以
[137-8b]
 達合河鎮之處若有淺阻責令印河各官量為疏濬
 至輝縣搠刀泉在縣西北五里蘇門山下清水一泓
 約二十餘畆泉珠上湧難以數計即詩經所詠毖彼
 泉水也民間設立五閘蓄水灌田約三百頃往例於
 五月初一日封板放水濟運唯是五月正當農人需
 水之時未免有妨農務臣親行看驗閉板始可通渠
 灌田啓板則泉流直瀉各渠立涸應亦用竹絡裝石
 量渠口之髙下堵塞使各渠之水常盈而所餘之水
[137-9a]
 晝夜長流以濟運其萬金渠出自彰德府安陽縣西
 南六十里善應村山下約二十餘里至髙平村昔人
 建牐開渠引水溉彰德府西南東三面地約計百頃
 仍由彰德府東北五里許入安陽河其牐二門閘門
 髙不過三尺寛不過一丈臣親行啓驗一啓板渠即
 斷流未免有妨農務亦應照五閘之法用竹絡裝石
 塞閘通渠漕民兩便士民莫不懽欣頂頌
皇仁再今重運不由黄河俱由中河以上較昔甚早五
[137-9b]
 月封板之議相應停止臣復循衛河至臨清由水路
 抵甲馬營等處節節查驗凡有淤淺處所俱經責令
 地方官大加疏浚所有㣲臣查看過丹衛河道各情
 形理合題報河防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年四月初七日工部㑹議得河
 南巡撫閆興邦疏稱衛河并丹河萬金渠閘作何開
 塞有益漕運民田奉
㫖行臣確定到日再議臣隨親查丹河源發晉省流入
[137-10a]
 黄河因百姓開渠灌田外又開大渠直達運河始有
 小丹河之名也前河臣王議用竹絡裝石塞渠濟漕
 留涓涓之水溉地誠為得計但今重運俱由中河北
 上較昔甚早如雨水勻足照河臣所議用竹絡裝石
 塞口濟運灌田倘遇亢旱請每年三月初一日起至
 五月十五日止令三日放水濟漕一日塞口灌田以
 後聴民便用再搠刀泉乃衛河之源建立五閘蓄水
 灌田每年五月初一日封板濟運但五月正民間需
[137-10b]
 水之候應照河臣所議用竹絡裝石堵塞使泉水直
 流濟運餘水灌田至萬金渠水自髙平村建閘門渠
 灌田之後仍歸洹河暢入衛濟運亦應照河臣所議
 用竹絡裝石塞閘通渠以便民漕等因前來查該撫
 既將衛河丹河萬金渠親詣勘明確議具題應如該
 撫所題將丹河如遇雨水勻足之年用竹絡裝石塞
 口濟運灌田倘遇亢旱之年每年自三月初一日起
 至五月十五日止令其三日放水濟漕一日塞口灌
[137-11a]
 田以後聴民便用至衛河五閘萬金渠閘亦應如所
 題用竹絡裝石塞口濟運灌田俟
命下之日知㑹總河可也奉
㫖依議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重凡天下河道通塞闗/乎水利唯獨江南漕渠 在行運則不能兼濟
 民生至康熙二十三年翠華臨幸見下河昏墊多方/拯救 今讀其 恩綸猶令人感激涕零閆中丞疏
 言丹衛萬金渠閘而以濟運灌田並行不悖/俞㫖允行 君都臣俞何啻唐虞聖世哉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初二日工部題奏臣
 等議得户部侍郎博濟等疏稱髙郵州等處減水壩
[137-11b]
 九座内有八里舖車邏鎮二壩底石被水衝損其古
 溝東減水壩底并北二壩底衝損之處均應令堅固
 修理髙郵州以南五壩應仍照原定限期開放永安
 隄改下竹絡尚有未完應速行修完瓜洲閘二座月
 河一道儀真閘四座運河一道俱係新工北運河東
 隄舊減水壩三座新修竹絡減水小壩六座俱係建
 造以防異漲東隄兩面所下之埽朽爛西隄殘缺單
 薄取土甚難且於運河無害似應暫緩東隄迎受河
[137-12a]
 水闗係運道應於隄岸排樁之間下埽修葺駱馬湖
 所建竹絡壩中段被水衝壊若於湖口上流百丈許
 東挑月河一千餘丈西挑月河一千餘丈分殺湖水
 於中河似有禆益支河口束水壩迅流無阻中河北
 岸減水壩二座攔馬河減水壩六座俱係建造以防
 異漲中河見今漕船經由甚便禹王臺所建竹絡壩
 一段土隄一段堵塞入駱馬湖之水今由沭河下海
 於中河有益下河丁溪草堰白駒新建閘座始行興
[137-12b]
 工車路引河尚未挑完應速行修建其岡門河水迅
 流無阻等因前來查侍郎博濟等公同確勘既稱𤓰
 儀閘河俱係新工北運河攔馬河中河減壩俱係建
 造以防異漲支河口束水壩并岡門河水迅流無阻
 中河見今漕船經由甚便等語俱毋容議外其餘應
 行培築修造閘壩隄工并挑月河之處均應如所題
 行令總河於嵗修内動支錢糧作速堅固修理工完
 造册題銷再疏内稱運河西隄殘缺單薄又稱取土
[137-13a]
 甚難且於運道無害似應暫緩等語但運河闗係重
 要應否暫緩之處應令總河靳輔親詣確勘定議具
 題到日再議可也 十一月二十四日奉
㫖中河張莊運口築隄建閘等情著河臣將工費估計
題到再議具奏河防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三年築中河兩岸束水隄是
 年修廣濟閘在治西仲家莊舊名仲家閘至是修之
 改今名清河縣志/
[137-13b]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四年建永濟閘在甘羅城南太
 山墩北與惠濟閘相望亦通漕運又建康濟閘在治
 東陶家莊右又建雙金門閘在廣濟閘北鹽河内又
 建小閘在雙金門閘北清河縣志/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内河撫李國亮題為
 恭請改復等事奉
㫖該部議奏部臣等查得河南巡撫李 疏稱豫省漕
 厰水次舊設衛輝府北門外嗣因監兌部員駐劄直
[137-14a]
 𨽻大名府小灘鎮隨將漕厰移於彼地相沿至今上
 年十一月間臣親詣視漕確勘細探衛河一帶舊為
 行漕故道直抵通州見今商賈船隻往來不絶漕艘
 亦無阻滯合無仰籲
皇仁允賜改復衛輝兌運水次以本省之銀買本省之
 米就近盤剝實為至便但老鸛嘴地方有大石二塊
 相去五里横卧河邊中間率多碎石平常水勢本自
 無妨偶遇最淺之時應仍就小灘鎮購買庶民便通
[137-14b]
 融而糧無貽誤查該撫既稱小灘鎮水次改於衛河
 水次以本省之銀買本省之米就近盤剝實為至便
 應如該撫所題改於衛輝府水次毋致阻滯兊運可
 也奉
㫖依議河南管河道治河檔案/
聖祖仁皇帝康熙三十六年十月十五日大學士伊桑
 阿等面奉
上諭下河地方乆罹水患朕心時切軫念前命挑濬白
[137-15a]
駒岡門等口原欲使水盡通流田皆涸出見今興化泰
州等州縣積水尚多田仍淹沒民生甚屬苦累著行文
總漕總河親往㑹勘將下河積水何故壅塞不能迅流
應作何盡令歸海涸出民田之處一一詳閲議奏 十
 一月初三日總漕桑格等㑹題該臣等看得下河為
 洩水入海之區自淮安以至邵伯鎮計運河東岸共
 有涵洞三十處閘十座滚水壩八座此皆運河及髙
 郵邵伯等湖之水由諸涵洞閘壩等口歸入射陽廣
[137-15b]
 洋等湖就下流以至白駒岡門等口入海總由下河
 受水之處甚多而洩水入海之口猶少是以水勢汪
 洋易於停蓄在雨𤾉時若之年水循故道田猶無恙
 唯去嵗及今兩年夏秋霪雨異常諸河泛漲以致水
 勢洶湧通流不及瀰漫四散而下河之髙郵寶應泰
 州興化鹽城廟灣等處地皆窪下均受其災興化地
 方更低積水猶甚䝉我
皇上念切民生特頒
[137-16a]
俞㫖令臣等詳閲下河情形將積水壅塞不能迅流之
 處作何盡令入海涸出民田真我
皇上巳饑巳溺之懐而百姓無不共仰如天之徳者也
 臣謹欽遵沿河踏勘詳閲洩水諸口除廟灣岡門白
 駒三口水頗暢流無庸置議及興化通丁溪草堰白
 駒之車路白塗海溝引河三道并射陽湖下海之蝦
 溝鬚溝䑃朧院道港又髙郵湖通邵伯湖之曹家灣
 湯家絆七節橋目今水未全消不分隄岸無由勘明
[137-16b]
 必須水落確勘再將應行疏浚情形另疏請
㫖外今將臣等閲明亟宜疏浚各口及應建閘之處為
 我
皇上陳之 一髙郵湖之水勢宜分也查邵伯鎮南有
 金灣三閘閘南有金灣滚水壩一座三閘之水由人
 字河入芒稻河下江其金灣壩外原無引河今議於
 壩外挑引河五里通人字河將髙郵湖之水引入邵
 伯湖由金灣閘壩同歸人字河入芒稻河下江其人
[137-17a]
 字河計長十八里見今淺窄應加挑浚又芒稻河原
 有舊閘二座西閘六門東閘三門今俱損壊應加修
 建如是不但邵伯湖水不至下河髙郵湖水亦可分
 洩而下河受益矣 一車兒埠入海之口宜開也查
 泰州河垜塲有車兒埠口其上流乃髙郵漫漲之水
 及興化梓新河之水均至河垜塲之老壩滙流於車
 兒埠口以至不能宣洩今議將車兒埠口至姚子竈
 四十里河身淤淺應加挑浚姚子竈至苦水洋三十
[137-17b]
 餘里間有河形應加開導入海其車兒埠口老壩兩
 處各應建閘一座以備啓閉而泰州之民田受益矣
  一丁溪入海之口宜通也查丁溪閘口至撈魚港
 六十餘里河勢深通無容疏浚自撈魚港至苦水洋
 七十餘里河身淤澱若循舊河挑浚其河勢甚平不
 能迅流費帑無益今相度情形議於撈魚港之北就
 近直挑十四里即入王家港下海而丁溪入海之水
 疏通矣 一小海塲入海之口宜開也查小海塲有
[137-18a]
 一河形原係洩水入海故道年乆淤塞今議於小海
 河口建雙金門石閘一座自牐口起至鄧家窰計長
 四十里應照舊河再加挑深自鄧家窰起至姚子口
 計長二十里雖舊有河形然地勢紆迴宣洩不暢今
 相度情形自舊河北岸鄧家窰起向姚子口就近直
 挑十里以入舊河再自姚子口以下將舊河挑浚十
 餘里㑹入鬭龍港下海而興化又增一洩水之道矣
  一草堰塲洩水之閘宜增也查草堰入海之道雖
[137-18b]
 暢但因只有閘口一座兼之窄小上流水大不能一
 時宣洩常至漫溢今議於舊閘之上添建一閘下挑
 月河七十丈則上流無壅阻之患矣 一運河之水
 勢宜分也查淮安城南運河東岸有興文小閘一座
 此閘係分洩運河泛漲之水流入澗河由射陽湖下
 海見今澗河淤淺兼之閘門窄狹水不暢流今議將
 閘門改濶并將澗河八十餘里再加深浚以洩運河
 之水則運河之水不至髙郵而興化等處更有禆益
[137-19a]
 矣以上各條皆臣等詳閱被災州縣積水壅滯不能
 迅流情形妄抒愚見以為分洩各水入海涸出民田
 之䇿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睿鑒施行奉
㫖工部議奏 部議奉
㫖九卿詹事科道㑹同速行確議具奏淮揚道治/河檔案
 
 
[137-19b]
 
 
 
 
 
 
 
 行水金鑑巻一百三十七